质量信息传递管理办法

质量信息传递管理办法
质量信息传递管理办法

电器有限公司

企业管理制度

QGZ/JL02.08—1999

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信息传递及处理

管理办法

1999—07—01发布1999—08—01实施起草人:审核人:批准人:

电器有限公司企业管理制度

QGZ/JL02.08-1999质量信息传递及处理管理办法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1.1 目的

确保质量信息及时准确传递并有效处理,以不断完善质量体系,提高产品质量。1.2 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有关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的质量信息。

2 引用文件和术语

2.1 引用文件

2.1.1 QSP/JL01.01-1998《花都市建龙电器有限公司质量手册》2.1.2 QSP/JL10.01-1998《外购物资检验控制程序》

2.1.3 QSP/JL10.02-1998《过程检验控制程序》

2.1.4 QSP/JL10.03-1998《成品检验控制程序》

2.1.5 QSP/JL1

3.01-1998《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2.1.6 QSP/JL14.01-1998《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2.1.7 QSP/JL19.01-1998《用户服务控制程序》

2.1.8 QSP/JL20.01-1998《统计技术运用控制程序》

2.1.9 QJ/JL10.00.02-1998《排列图、因果图和对策表》

2.2 术语

2.2.1 质量信息:有关产品质量的情况,其直接反映为产品的合格情况与不合格情况。

2.2.2 随时质量信息:过程中随时出现的产品的质量情况,在本制度中主要指不合格情况。

2.2.3 综合质量信息:一定时间内(月、季或年)某一特定产品或过程的综合质量情况。

3 职责

3.1 全质办

3.1.1 负责质量信息传递及处理的归口管理。

3.1.2负责综合质量信息的收集、汇总与传递,组织制订对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对措施的实施进行跟踪监督和验证。

3.1.3 负责随时质量信息传递及处理的监督。

3.1.4 参与随时质量信息的评审。

3.2质检部

3.2.1 负责随时质量信息传递及处理的日常管理。

3.2.2 负责针对随时质量信息组织制订纠正措施并组织实施。

3.2.3 负责本部门综合质量信息的统计分析与传递。

3.2.4 参与综合性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订、实施和验证。。3.3 生产部、技术部、经营部

3.3.1 参与随时质量信息的传递与处理。

3.3.2 负责本部门综合质量信息的统计分析和传递。

3.3.3 参与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订、实施和验证。

4 工作流程

4.1 随时质量信息

4.1.1 随时质量信息的发现与上报

4.1.1.1 不合格原材料

a. 原材料进厂前验证时或进厂后贮存过程中仓管员发现不合格,应立即填写QZJ/JL15.05.07《不合格品反馈处理表》报送质检部。

b. 原材料进厂前质检员检验时发现不合格,应按4.1.2.1 b的要求处理。

c. 原材料进厂后使用过程中发现不合格,由生产车间填写QZJ/JL15.05.07《不合格品反馈处理表》并报质检部处理。

4.1.1.2 不合格在制品

生产过程中操作员工、班组长或质检员在自检、互检、巡检时发现不合格时,应立即在控制记录上做好记录,并通知生产车间,若为轻微不合格,生产车间可自行处置,若为重大、批量性或车间无法自行处置的不合格,生产车间应立即填写QZJ/JL15.05.17《不

合格品反馈处理表》并报送质检部。

4.1.1.3 不合格半成品

质检员对半成品进行检验时发现不合格,应立即在检验记录中作好记录,若属轻微不合格,可通知生产车间由车间自行处理,若为一般不合格或重大不合格,则填写QZJ/JL15.05.17《不合格品反馈处理表》并报送质检部。

4.1.1.4 不合格成品

a. 成品出厂前质检员检验时发现不合格,按4.1.1.3的程序进行;

b. 成品出厂后顾客发现不合格而投诉时,接收投诉者应立即在QZJ/JL16.02.02《用户服务记录表》作好登记并填写QZJ/JL15.02.01《纠正措施实施跟踪记录表》报质检部或口头通知质检部并由质检部填写QZJ/JL15.02.01《纠正措施实施跟踪记录表》。

c. 成品出厂后顾客发现不合格而退货,仓库在收到退货时应立即通知质检部。

4.1.2 随时质量信息的评审及评审后的传递

4.1.2.1 不合格原材料

不合格原材料由质检部负责或负责组织评审,并将评审结果传递给责任部门及相关

部门。

a. 对于仓管员及生产车间填报的QZJ/JL15.05.17《不合格品反馈处理表》,质检部应在表上记录评审情况及结果,然后将处理表反馈至经营部及相关部门。

b. 质检部检验中发现不合格时,若属轻微不合格,则直接在QZJ/JL16.09.08《原材料验收登记

表》上记录不合格情况及处置意见;若属一般或重大不合格,则填写QZJ/JL15.05.17《不合格品反馈处理表》予以评审或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并在处理表上记录评审情况及结果,然后将此表反馈至经营部及相关部门。

4.1.2.2 不合格在制品

a. 车间自行处置的不合格在制品,将原因分析及处置结果记录在QZJ/JL13.05.03《不合格品处置记录日报表》中并上报生产部。

b. 对于车间填报的QZJ/JL15.05.17《不合格品反馈处理表》,质检部应进行分析、评审或组织评审,并将分析情况及评审结果记录在《不合格情况反馈处理表》中,然后反馈至生产车间及相关部门。

4.1.2.3 不合格半成品

a. 对于不需评审的轻微不合格,质检员直接在检验记录中记录处置意见并通知(可口头)生产车间。

b. 对于质检员填报的QZJ/JL15.05.17《不合格品反馈处理表》,按4.1.2.2 b的要求进行分析、评审和传递。

4.1.2.4 不合格成品

a. 成品未出厂前质检员检验时发现的不合格,其处理及处理结果的传递同4.1.2.3。

b. 对于成品出厂后不合格而导致的顾客投诉,质检部应对不合格情况进行确认、分析、评审或组织评审,并将评审情况及结果记录在QZJ/JL15.02.01《纠正措施实施跟踪记

录表》上,然后将记录表反馈至责任部门及相关部门。

c. 对于成品出厂后不合格而导致的退货,质检部接到通知后应立即对退回产品进行确认并填写QZJ/JL15.05.16《退货产品记录表》,然后对其进行分析、评审或组织评审,将评审结果记录在《退货产品记录表》上并将此表反馈至责任部门及相关部门。

4.1.2.5 评审结论包括相应的纠正措施,纠正措施的制订按QSP/JL14.01—98《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相关要求执行。

4.1.2.6 全质办参加不合格品的评审,同时,质检部应将重大不合格品的评审报告报全质办备案。

4.1.2.7 必要时,质检部应将不合格情况向主管厂长汇报,并由主管厂长审批评审结论。

4.1.3 随时质量信息的处置及纠正措施的实施

4.1.3.1 各部门负责按照QSP/JL13.01—98《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的要求,根据不合格品的处置意见或评审结果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置,并实施相应的纠正措施。

4.1.3.2 质检部负责监督和跟踪不合格品的处置,并按照QSP/JL14.01—98《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要求组织相应纠正措施的实施,并将处置结果和纠正措施实施结果记录在相应的质量记录中。

4.1.3.3 对于顾客的投诉及退货,全质办应按QSP/JL19.01—98《用户服务的控制程序》的要求对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审核。

4.1.3.4 全质办负责监督不合格品的处置以及相应纠正措施的实施,以实现不断的质量改进。

4.2 综合质量信息

4.2.1 综合质量信息的报送

4.2.1.1 生产部在每月月初对上月的产品质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投产合格率、工序一检合格率、工序漏检率以及对应的原因分析、纠正预防措施建议等,并将报告提交全质办。

a. 投产合格率:最终进仓的合格成品数占计划生产数的比率。

b. 工序一检合格率:工序完成后转入下工序的产品数量占生产数量的比率。

c. 工序漏检率:工序完成后后工序发现的不合格品数量占生产数量的比率。

4.2.1.2 质检部在每月月初对上月的检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原材料进厂合格率、成品(半成品)一检合格率及最终合格率、成品出厂退货及投诉率以及对应的原因分析、纠正预防措施建议等,并将报告提交全质办。

a. 原材料进厂合格率:经检验合格进仓的原材料数量占送检总数的比率。

b. 原材料使用情况:原材料投入生产后的质量情况。

c. 成品(半成品)一检合格率:成品(半成品)初次送检时合格品数量占送检总数的比率。

d. 成品(半成品)最终合格率:成品(半成品)最终合格进仓(转序)的数量占送检总数的比率。

e. 成品出厂退货及投诉率:成品出厂后顾客投诉及退货的不合格品数占出厂总数的

比率。

4.2.1.3 经营部每季度初对上一季度用户服务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将报告提交全质办。

4.2.1.4 各部门在进行统计分析时,应按照QSP20.01-1998《统计技术运用控制程序》和QJ/JL10.00.02-1998《排列图、因果图和对策表》的相关要求运用统计技术。

4.2.2 综合质量信息的汇总与评审

4.2.2.1 全质办每季度对综合质量信息进行汇总,并按照QSP/JL14.01--98《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要求组织评审,制订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计划或质量改进计划,作出季度质量报告。

4.2.3 综合质量信息的处理

4.2.3.1 全质办向厂长、总经理及相关部门提交季度质量报告,并组织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以逐步实现质量改进。

4.2.3.2 各部门负责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

4.2.3.3 全质办负责纠正、预防措施实施的监督和验证,每半年对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和质量改进情况进行总结,对实施效果及改进程度进行评价,并向总经理、厂长、各部门及管理评审提交报告。

5 附件及记录表格

5.1附录A:质量信息传递及处理流程图5.2纠正措施实施跟踪记录表

5.3退货产品记录表

5.4不合格品反馈处理表

附录A:

质量信息传递与反馈流程图

注:

1.“”:随时质量信息传递与反馈。

2.“”:综合质量信息传递与反馈。

3.“”:综合质量信息传递。

EHS信息传递及报告管理规定

EHS信息传递及报告管理规定 1 编制目的 为了规范QDSDXX大区各单位EHS信息的上传与下达,使EHS信息能够真实、快速、有效地传递,特制定本规定。 2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QDSDXX大区各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EHS信息的传递。 3 危险源信息报告 3.1 按照集团要求,公司实行重大危险源分级备案制度。根据实际情况,需向大区安委办进行备案的重大危险源分为固有的物质类及主要的潜在事故和突发事件,固有的物质类如持有商业物业中的锅炉、压力管道等;主要的潜在事故和突发事件如有物业开发阶段的深基坑工程、持有商业物业管理阶段的消防管理。当项目部、物业管理处等基层单位物质类或主要的潜在事故和突发事件类重大危险源发生变化(新增、撤销)时,应在变化后25日内,由单位向公司报送下列报表信息: (1)固有物质类填重大危险源登记表(XX安专-04表1); (2)主要潜在事故和突发事件类重大危险源登记表(XX安专-04表2); (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XX安专-05表)(注:报送时应附上应急救援预案)。 4 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信息报告 4.1 事故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基本要求 上报的书面报告,必须有公司总经理签字。相关方发生的事故依照事故上报范围、时效和流程进行。需向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上报的事故,按相关要求进行报告。 4.2 事故和突发事件上报范围 按《制度》中第十六条所列国家法规所定义的事故和突发事件,当基层单位发生一般及以上时均属上报范围。 4.3 事故和突发事件电话报告时效要求 电话报告按《制度》中第十七条报告流程要求及时效要求进行,即事故现场负责人立即向城市公司总经理、大区总经理报告,大区总经理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上市公司总经理、安委办报告,上市公司于2小时内报告至集团安全生产办公室。 4.4 上报要求 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以部门自查为主,指定专人负责年报、季报工作。年报季报应重点突出、文字精炼、主题鲜明。 4.5事故和突发事件书面报告要求 (1)各单位应于事故或突发事件后的12小时内向公司书面报送《安全事故初报(XX安事故-01表)》或《突发事件初报(XX安事故-04表)》;应于职业病事件发生后的1个工作日内向公司书面报送《职业病事件初报(XX安事故-05表)》。 (2)各单位根据事故和突发事件调查或处理的进展,有新情况出现的,在新情况出现后的12个小时内,向公司续报进展情况。安全事故续报《安全事故处理进展报告(XX安事故-02表)》。 (3)各单位在事故和突发事件调查结果结束或处理完毕之后的3个工作日内,向公司书面报送结果报告。安全事故报送《安全事故结案报告(XX安事故-03表)》。所有事故和突发事件从发生到提交结案报告,原则上不得超过两个月期限。 5 EHS信息报告 各基层单位应根据《EHS信息报表清单》(见附件1)的内容和时间节点要求及时报送大区安委办。 6 工作要求 6.1各单位应明确本单位信息联系人,当信息联系人发生变动时,应及时上报大区安委办。

四川西昌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内部信息传递管理制度.doc

四川西昌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内部信息传递 管理制度1 四川西昌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内部信息传递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在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充分 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证监会等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四川西昌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等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内部信息传递”,是指公司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通过内部 报告形式传递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的过程。 第三条公司内部信息传递注重防范下列风险:(一)内部报告系统缺失,功能不 健全,内容不完整,影响生产经营有序运行;(二)内部信息传递不通畅,不及时,导致决策失误,相关政策措施难以落实; (三)内部信息传递中泄露商业秘密,削弱公司核心竞争力。 第四条公司通过建立科学的内部信息传递机制,全面梳理内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强化内部报告管理,明确内部信

息传递的内容、保密要求及密级分类、传递方式、传递范围以及各管理层级的职责权限等,促进内部报告的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内部报告的作用。 第二章内部报告的形成 第五条公司依据发展战略目标、年度经营计划和风险控制要求,针对各管理层级对信息需求的详略程度,建立以业绩考核标准为中心的层次分明的内部报告指标体系,具体包括: (一) 满足使用者信息需求的统计报表和分析报告; (二) 过程导向指标,包括线损水平、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供电量、电费回收率、工程进度偏差、应急响应速度、客户满意度指数、安全事故数、员工培训率和年均培训时间、员工满意度指数等; (三) 结果导向指标,包括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回收率、运营维护成本、利润总额、每股收益等。 第六条以内部报告指标系统的统计分析为中心,明确收集和报送内部报告信息的归口责任部门或责任人,确定定期报送信息的内容和时间要求,促进建立标准化的报告数据收集流程并尽可能实现自动化。信息管理的原则: (一) 为使收集的信息更具真实性和有效性,要求信息收集的表格标准化,规定采集信息的统一口径和频率方式; (二) 收集处理信息的人员要统一培训,在思想、方法和行动上保持一致性和协调性,为保证信息流的畅通和有效,要落实具

产品检验管理制度

产品检验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验证所提供的产品是否满足规定要求,防止不良品流入客户处应对产品生产各过程进行监视和检查,特制订本制度。 2.范围 适用于本厂产品的零件入库检验,生产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 3.职责 本制度要求质检、生产部、技术部、库房部门相互配合,各负其责完成,具体分工如下: 3.1质检 质检负责制订检验标准,并负责零件入库检验、生产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及产品质量统计。首先对零件入库检验中出现的不合格品向负责人出具书面《检验结果通知单》。其次对于生产过程中每一道工序进行确认盖章。第三对已完工并完成生产过程检验的机床进行成品总检,出具合格证书。最后对零件及机床的不良原因问题和改善措施进行管理记录。 如果检验结果证明零件不合格、生产过程中存在问题、机床整机性能无法保证,检验员不予盖章放行,可以要求生产部门暂停生产并整改。检验员有权禁止不合格的产品发货出厂,对产品质量负责。 质检定期组织开展质量会议,主要内容为质量问题追踪、近期质量问题提报、质量问题责任划分。 3.2生产部 生产部首先负责生产过程自检检查,按照生产计划和技术资料进行生产,并将生产内容进行记录负责人在《工序流程卡》上签字,表明该产品待检,若一次检验不合格,负责者进行进一步整改,完成后再次在《工序流程卡》上签字待检。生产部负责处理检查后不合格的零件及产品,制定不合格返修方案,上报技术部进行审批,并按照批准后的返工方案进行返工。将返工方案、返工结果填写在《成品检验不合格返工记录》表中,并交检验员。 3.3技术部 技术部负责批准零部件及成品机床的紧急放行。对不合格品返工方案进行审批,对返工方案中不合格原因和措施不明确的有权不给予审批。

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内部信息传递

第 17 章 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内部信息传递
1

17.1 内部报告形成控制
17.1.1 内部报告形成流程
1.内部报告形成流程与风险控制图
内部报告形成流程与风险控制
业务风险
不相容责任部门/责任人的职责分工与审批权限划分

运营总监 信息管理部经理
信息管理部
相关部门

如果内部报告指标体 系级别混乱,就有可 能影响生产经验、管 理信息在企业内部各 管理层级之间的有效 流通和充分利用
审批
如果收集到的信息准 确性差,容易误导企 业的经营活动
如果内部报告未能根 据各内部使用单位的
审批
需求进行编制,内容
不完整,编制不及时,
就有可能影响企业
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
进行
审核 审核
开始
1 建立内部报告
指标体系
2 细化分解内部 报告控制目标
D1 积极参与
制定《内部报告 编制规范》
6 将内部报告纳入
企业信息平台 7
复核内部报告 传递过程
3 收集整理 内外部信息
D2 4 汇总分析 内外部信息
5 起草内部报告
D3
结束
2

2.内部报告形成流程控制表 内部报告形成流程控制
控制事项
详细描述及说明
1.企业应认真研究企业的发展战略、风险控制要求和业绩考核标准,根据各管理层级对
信息的不同需求建立一套级次分明的内部报告指标体系
D1 2.企业内部报告指标确定后,应进行细化,层层分解,使企业各责任中心及各相关职能
部门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以利于控制风险并进行业绩考核
3.企业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组织、社会中介机构、业务往来单位、市场调查、来信来访、
网络媒体以及有关监管部门等渠道获取外部信息;通过财务会计资料、经营管理资料、
调研报告、专项信息、内部刊物、办公网络等渠道获取内部信息

D2
4.企业信息管理部及各职能部门应将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筛选、整理,然后根据各管理

层级对内部报告的信息需求和先前制定的内部报告指标建立各种分析模型,提取有效 控
数据进行反馈汇总,在此基础上对分析模型进一步改造,进行资料分析 制
5.企业应合理设计内部报告编制程序,提高编制效率;内部报告内容应全面、简洁明了、
通俗易懂;内部报告应形成总结性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企业的效益分析、业
务拓展提供有力保障
D3 6.企业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内部报告信息集成和共享,将内部报告纳入企业统一
信息平台,构建科学的内部报告网络体系
7.对于重要信息,企业应当委派专门人员对其传递过程进行复核,确保信息正确传递给
使用者
相 应建
? 《内部报告编制规范》
关 规范
规 参照 ?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范 规范 ?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文件资料 ? 内部报告文件
责任部门 及责任人
? 信息管理部、相关部门 ? 运营总监、信息管理部经理、相关部门负责人
3

信息收集传递管理制度

信息收集传递管理制度 信息收集、传递制度 1.0 通则 1.1 本制度旨在为需求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上报和具体运行提供规范性处理方法。1.2 需求信息处理的基本步骤为: 1.2.1 确定搜集需求信息的基本方针和需求。 1.2.2 确定具体的业务分工和职责分担。 1.2.3 选择最佳搜集和调查的方法。 1.2.4 制作详细的信息报告。 1.2.5 根据需求信息,确定扩大客户定货的基本方针。 1.2.6 信息报告的分类归档。 1.2.7 通过信息发布,促进营部销售人员的推销工作。 1.2.8 在公司内实行信息提供奖励制。 1.3 需求信息的搜集整理及日常管理工作由企划部负责。 1.4 需求信息搜集工作的基本方针由企划部经理确定,并负责组织实施。 1.5 企划部制订信息搜集和市场调查规范,并负责培训指导有关人员。 1.6 所有需求信息都应交到企划部,由企划部进行归类、分析和保存。提供信息者要填制信息提供记录卡。 1.7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企划部对各种信息的内容、可信度、使用价值等做出分析判断,并提供给有关部门。 1.8 各营业部门要将近期工作重点、业务内容、需要的信息种类等及时通报企划部。 1.9 对确有实用价值或采用后取得明显效果的信息提供者,给予×××元至×××元的一次性奖励。 2.0 信息搜集要领 2.1 与主要客户和本公司有业务关系的企业、机构、组织等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其需求动向,并通过它们搜集种类间接信息。 2.2 制订信息搜集管理计划,根据计划合理分工,并派专人负责。 2.3 做好基础工作,如建立客户档案和客户名录,掌握全国主要工商企业的名录及通讯联系方法等。 2.4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根据信息的性质和信息源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搜集调查方法。2.5 为此项工作提供充足的经费和物质条件保证。 2.6 信息搜集工作不能局限于专职人员,要使公司每一位员工都关心和参与。 2.7 需求信息的信息源主要包括: 2.7.1 政府部门。 2.7.2 各种协会、团体。 2.7.3 各类事业单位、研究机构。 2.7.4 各类工商企业。 2.7.5 各类信息机构。 2.7.6 各种传播媒介。 2.8 上门访问客户未取得信息时,应注意: 2.8.1 在正式访问前,应对其营业状况进行观察,了解基本情况。 2.8.2 善于从对方话语中获取信息。 2.8.3 要给对方以亲切感和信赖感。

信息传递管理程序

1.目的 建立万科物业统一的信息管理标准,进一步规范衡量物业公司业务体系。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各管理处信息传递管理。 3.定义 无 4.职责 各部门经理负责贯彻执行,由办公室负责监督执行。 5.方法及过程控制 5.1公司各部门人员应保持开放心态,及时、准确地将信息传递给公司相应 部门。 5.2各部门/管理处经理(负责人)是本部门信息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权 负责本部门/管理处的信息管理工作。各部门/管理处设一名信息员(可 以兼职)。 5.3公司各部门/管理处之间及部门/管理处内部以正常的信息传递方式传 递真实、完整的信息,不得传播未经证实的加入个人主观臆测的信息,对以非正常方式传播对公司造成不良影响的信息者将追究其相应责任,严重者将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5.4公司员工应树立高度的保密意识,严格控制信息传递的范围,不得将受 控的信息向无关人员泄露。 5.5定时编制并传递文件时间 5.5.1工作计划:每月26日(遇公休日顺延)由各管理处、各部门自行制定, 并经项目、部门负责人审核后,传递办公室汇总,待公司办公室主任审 批后知会地产公司相关部门或人员。 5.5.2物业管理信息周报:每周五由各管理处、各部门按照统一文本格式制作, 并经项目、部门负责人审核后,传递行政事务办公室汇总,品质管理部 审核,公司总经理最终审核后发送地产公司和物业公司相关人员。 5.5.3物业管理月报:每月1次,每月3日报送;由各管理处、各部门按照统 一文本格式制作,并经主管第一负责人审核后,传递办公室,由办公室 发送至地产公司

总办和集团物业管理部。 5.5.4 经营月报表:每月8日前(遇法定节假日,顺延); 5.5.5 重大的质量事故、突发事件、顾客投诉须在一个工作日内通报。见《突发 事件管理控制程序》、《顾客投诉处理程序》 5.6职能部门人员向其他部门发送邮件,需提前报送本部门经理(负责人)审 批,否则将视为无效信息。 5.7关于公司内外文件的收发与网络安全 5.7.1公司对内、对外发文都应有统一格式,公司对外发文需由总经理确认后方 可发送。各部门在公司内部发文由部门经理确认后张贴、发送。 5.7.2各部门及各位职员必须采用给定的帐号和密码上公司内部网,并对帐号严 格保密,不得泄露给外界(他人)使用,对于因泄露帐号给公司造成损失 的,视情节给予相应处理,直至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5.7.3各部门对上网帐号及密码要严格管理,部门及职员的上网密码应定时更 换,如本部门有人员离职,应立即更换其在职期间所掌握的所有密码,以 确保信息安全。 5.7.4不得利用INTERNET及E-mail信箱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等犯 罪活动。 5.7.5不得利用互联网泄露公司机密,查阅、复制和传播非法言论、淫秽黄色信 息,对违反此规定的行为,公司将做严肃处理。 5.7.6操作时,应遵守INTERNET国际惯例,不得向他人发送恶意的、挑衅的邮 件,不得随意向不认识的企业或机构的信箱发送商业广告。 5.7.7不得利用INTERNET从事私人工作,办公室电脑人员将定期对各部门电脑 使用情况进行监控、检查。 5.8单据、合同的传递与督促 5.8.1单据、文件、合同的传递 各类单据、文件、合同,经总经理批复后,将批复件转交指定人员取回。 5.8.2审批时限 审批人自接收后不超过2个工作日(物业公司范围内),完成审批。 5.8.3 如审批人外出,可通过电话方式授权其他人员代签意见,待审批人员外出 归来后补签。 5.9 关于公司内部网平台

产品质量检验管理制度(20200522205905)

产品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为加强我公司产品质量保证工作,明确质量检验工作任务、范围、职责,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包含:产品质量检验制度、质量状态标识、不合格品管理制度、钢材质量检验制度、外协件质量检验制度、检验员的考核标准等规定。 一、质检的基本职责 1、负责原材料外购、外协件、毛坯、半成品,直至成品出厂整个生产过程的质量检验工作。 2、执行不合格产品不出厂的原则,保证出厂产品符合规定的标准和技术要求,负责签发产品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 3、检验工作应严格贯彻质量标准、严格执行检验制度,检验人员应按产品图纸,技术文件进行检验,做出正确判断,做好废品管理工作。 4、检验工作做到“预防为主”坚持首件检验,重视中间检验,严格完工检验,实行专群结合,充分发挥操作者自检的积极作用。加强关键工序、关键零件,关键产品的质量检验,关键零件,关键产品要建立质量记录档案。 5、检验信息传递和可追溯性。要求原始记录齐全,填写清晰、整洁,保存完整;统计报表内容完整、真实、准确,具有可追溯性并及时报送。 二、检验员的岗位职责 1,严格按标准、图纸、工艺技术要求、检验规程的规定进行检验。 2,按公司的规定做好检验状态的标识。 3,做好检验记录。 4,签发不合格通知单,按规定发送有关部门。 5,对返修,返工后产品进行再检验,并重新进行检验状态的标识。 6,做好不合格率的统计,并参与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参与跟踪落实。 7,对操作人员执行工艺进行监督,参加工艺纪律的考察。

8,努力学习,积极运用检验的新技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检验成本。 8,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努力降低错检和漏检率。 三、原材料、外购件进厂检验: 1、凡进厂原材料、外购件须附有合格证或质保书,检验人员按规定进行检验 并将检验结果通知采购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并作好记录。 2、凡不合格的原材料、外购件,检验人员应拒签入库单,财务处则不予结算。 3、凡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外购件,若需让步,须办理让步手续,在未办妥 手续前任何人不得擅自动用。 4、外购件在签订供货合同时要明确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和验收方案作为供需 双方生产、验收的依据。 5、原材料、外购件代用,应由采购部提出申请经有关部门会签,研究所长签 字批准后,方可投产使用,代用单位在投入使用前递交各有关部门。关键零件的代 用须经研究所长批准后报总工程师审批。 四、生产过程的质量检验 1、各生产环节的检验人员,应按产品图纸,技术标准和工艺规程的要求进行 检验。合格产品,由检验人员签章后转入下道工序,不合格产品开具不合格品通知 单交生产部门返修,废品或不是操作者原因导致的废品开具不合格处置单上报技术 质量部处理。 2、成熟的产品和工艺出现批量不合格品或废品时,应24内以书面形式报技术质量部。 3、各生产环节的检验,均须强调“首检”,加强“巡检”,严格“终检”。 (1)、首检:凡加工改变后的首件,均须进行检查,首件检查应由操作者自检 合格后交首检,首检合格,方准成批加工生产,检验员应对首检后的零件负责。 (2)、巡检:在生产过程中反复进行、检验员每班至少巡检两次,做好巡检记

金蝶K审批流程与消息传递设置

金蝶K审批流程与消息 传递设置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金蝶K3审批流程与消息传递设置 进入审批流程设置步骤 系统设置——系统设置——需设置审批流程的单据所处模块——审批流管理 出现如下窗口 菜单栏分别是 1:新增按钮 2:新增流程节点(审批点) 3:新增会签节点(会签指让A.B.C三人不按顺序审批,都审批过便完成) 4:另存为 5:保存 6:退出 下面以新增“其他入库单”的审批流程作为案例讲解 假设,其他入库单——技术部审核——仓库部审核——其他入库单入库完成 点击新增——选择单据类型——点击确定 出现其他入库的多级审核设计界面 播放按钮代表流程的开始,终止按钮代表流程的结束 步骤 1:新增节点:点击“新增节点”按钮,在设计界面中左键拉出两个审核节点,如流程节点2000,与流程节点2001

2:设计流程方向(蓝色圈):设计转换方向,左键单击“启动”按钮拉向审核节点,。。。。。。,最后的审核节点拉向“终止”按钮。 这样流程初步设计完成 对单据的整体属性进行定义 1:单据左侧需要定义的单据——进行各项属性的修改 1)简体描述、繁体描述、英文描述:流程的名字 2)启用流程:以后业务中应该有该单据出现,是不是进行这样的审核流程。 3)业务级次:(带星号节点)指单据以哪个审核点作为关键审核点,完成这个审核点就视为单据审核通过,后面的审核点只是一个记录的意义(可有可无) 4)业务审核人、业务审核日期、下级审核节点、下级审核人:不需要进行设置(以默认的方式即可) 5)显示审核意见录入框:点击审核的时候需不需要弹出审核意见录入框 6)审核/驳回成功后提醒:是否审核或驳回成功之后弹出金蝶提示框提醒操作是否成功 7)驳回时可以选择驳回级次:例如A—B---C的审核过程中,C驳回是不是允许跨过B直接驳回到A,如果允许就勾选。 8)流程结束后仍可以审核后续级次:被选中此选项后,当跳转条件成立后,尽管业务审核已经结束,但被跳过的人员仍可继续审核该单据后续流程。

信息收集、传递管理制度

信息收集、传递管理制度 信息收集、传递制度 1.0 通则 1.1 本制度旨在为需求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上报和具体运行提供规范性处理方法。1.2 需求信息处理的基本步骤为: 1.2.1 确定搜集需求信息的基本方针和需求。 1.2.2 确定具体的业务分工和职责分担。 1.2.3 选择最佳搜集和调查的方法。 1.2.4 制作详细的信息报告。 1.2.5 根据需求信息,确定扩大客户定货的基本方针。 1.2.6 信息报告的分类归档。 1.2.7 通过信息发布,促进营部销售人员的推销工作。 1.2.8 在公司内实行信息提供奖励制。 1.3 需求信息的搜集整理及日常管理工作由企划部负责。 1.4 需求信息搜集工作的基本方针由企划部经理确定,并负责组织实施。 1.5 企划部制订信息搜集和市场调查规范,并负责培训指导有关人员。 1.6 所有需求信息都应交到企划部,由企划部进行归类、分析和保存。提供信息者要填制信息提供记录卡。 1.7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企划部对各种信息的内容、可信度、使用价值等做出分析判断,并提供给有关部门。 1.8 各营业部门要将近期工作重点、业务内容、需要的信息种类等及时通报企划部。 1.9 对确有实用价值或采用后取得明显效果的信息提供者,给予×××元至×××元的一次性奖励。 2.0 信息搜集要领 2.1 与主要客户和本公司有业务关系的企业、机构、组织等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其需求动向,并通过它们搜集种类间接信息。 2.2 制订信息搜集管理计划,根据计划合理分工,并派专人负责。 2.3 做好基础工作,如建立客户档案和客户名录,掌握全国主要工商企业的名录及通讯联系方法等。 2.4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根据信息的性质和信息源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搜集调查方法。2.5 为此项工作提供充足的经费和物质条件保证。 2.6 信息搜集工作不能局限于专职人员,要使公司每一位员工都关心和参与。 2.7 需求信息的信息源主要包括: 2.7.1 政府部门。 2.7.2 各种协会、团体。 2.7.3 各类事业单位、研究机构。 2.7.4 各类工商企业。 2.7.5 各类信息机构。 2.7.6 各种传播媒介。 2.8 上门访问客户未取得信息时,应注意: 2.8.1 在正式访问前,应对其营业状况进行观察,了解基本情况。 2.8.2 善于从对方话语中获取信息。 2.8.3 要给对方以亲切感和信赖感。

质量信息管理办法

质量信息管理办法 1 目的和范围 本标准为确保与顾客沟通及有关质量信息在公司内不同层次和不同部门之间得到及时传递并被有效利用,达到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作的目的。 本标准适用公司质量信息沟通的管理。 2职责 2.1 品质部是质量信息管理的归口部门。 2.2 其它各部门负责其职责范围内质量信息的沟通。 3措施和方法 3.1 质量信息分类 a) 顾客信息:包括顾客投诉、顾客需求、顾客来函等; b) 内部信息:包括异常质量信息(用质量信息反馈单进行反馈)、统计分析信息等。 3.1.1 异常质量信息包括: a) 零部件质量影响装配和性能的不合格比例在3%以上; b)磁系统装配、一检和调整、脉冲计度器走字老化、电机力矩检验等工序设置报警点,当合格率低于报警点时为异常质量信息。

c) 结构失效、表面锈蚀、规格错、耐压击穿和脱焊等会造成严重质量事故和顾客索赔的,如:计度器弯架铆合松、齿断、齿变形等; d) 同一零部件质量问题屡次得不到解决的。 3.1.2 统计分析信息包括: a) 外协零部件检验、二检、成品审核及过程审核质量信息等由品质部进行统计并分析;必要时协调技术部门参与分析。 b) 过程检验信息由车间和(或)技术部进行统计并分析。 c)修表信息由车间、品质部每周统计,由技术部每月进行分析。 d)用户退回的返修表信息由市场营销部每月1日和15日统计汇总传品质部。 3.2.1信息源:发生或接收到异常质量信息的环节。 1) 信息源发生或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向责任部门或人员进行反馈,要求及时进行解决。对较重要信息可由信息源召集相关部门开会协调解决,各部门应积极帮助解决问题。对3.1.1条包括的内容用信息反馈单的形式反馈到品质部进行处理。 2) 信息源接收到顾客信息时,第一时间内反馈到副总经理处(必要时反馈到总经理处),并将信息内容转给品质部进行后续处理。

质量信息传递流程图

信息沟通控制程序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实现公司的质量目标,以确保满足顾客要求为宗旨,使内部、外部 质量信息有效的沟通,制定本程序。 本程序规定了信息管理方法及沟通的要求。 本程序适用于来自顾客及公司各部门、各层次间相关信息沟通的控制和管理。 2 引用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管理评审程序》 《采购控制程序》 《顾客满意度调查控制程序》 《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制造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3.术语 无 4.职责 4.1信息中心负责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产品、外部技术信息等沟通过程 的控制和综合管理,并负责信息的归档、保管工作。 4.2质检部负责质量检验、质量指标完成情况的信息沟通过程控制和管理。 4.3各车间、各部门负责提供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信息。

4.4营销部负责与顾客沟通信息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4.5采购部负责采购信息沟通过程。 5.程序 5.1质量信息沟通流程图(见附录1) 5.2信息沟通程序说明 5.2.1信息收集 各部门按职责分工及时收集公司内、外部各类信息,以及在各种报刊上刊登的与公司生产、技术、经营有关的信息,与同行业企业建立信息网络,扩大信息来源。要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及分析,并记录分析结果。 ●各主管部门应将有关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后报主管付总经理。并汇总到信息中心,信息中心进行归类分析,将结果报管理者代表; ●各部门必须向与部门有关的其他部门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资源。 ●公司通过例会、简报、板报、下发文件等形式进行信息的沟通。 5.2.2质量信息分类 a)A类质量信息 ●批量质量事故; ●造成停产的重大质量问题; ●顾客查询的重要意见,顾客投诉; b)B类质量信息 ●生产中发生的严重不合格项目或质量缺陷;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自己难以解决的;

质量数据分析和质量信息管理办法

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特殊钢分公司 管理文件 文件编号:SWZ07016 第 1 版签发:王治政质量数据分析和质量信息管理办法 1 总则 1.1为了收集、分析各类质量数据和信息并及时传递和处理,更好地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预防措施提供机会,特制订本办法。 1.2本办法适用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特殊钢分公司(以下简称:分公司)质量数据和质量信息的收集、分析等管理。 2管理职责分工 2.1 质量保证部负责质量数据和质量信息的归口管理,并负责质量指标、质量体系运行等方面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分析和传递。 2.2 制造管理部、特殊钢技术中心负责关键质量特性等方面的数据和信息收集、分析和传递。 2.3特殊钢销售部负责顾客满意度及忠诚度方面的数据和信息收集、分析和传递。 2.4 采购供应部负责原料、资材备件、设备工程供方数据和信息收集、分析和传递。 2.5 各有关生产厂、部负责本部门或本专业数据和信息收集、分析和传递。 3质量数据、信息收集的范围 3.1 需收集的质量数据、信息应能反映分公司产品实物质量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状况,能反映分公司技术质量水平,并能为持续改进和预防措施提供机会。 3.2 数据、信息收集范围包括: 3.2.1质量合格率、不合格品分类、废品分类、质量损失等; 3.2.2关键质量特性、工艺参数等; 3.2.3体系审核中不合格项的性质和分布等; 3.2.4顾客反馈、顾客需求、顾客满意程度、顾客忠诚程度等;2006年1月12日发布 2006年1月12日实施

3.2.5供方产品、过程及体系的状况等。 4 数据分析的方法 4.1数据分析中应采用适用的数理统计方法。常用统计方法有:分层法、排列图法、因果图法、对策表、检查表、直方图法、过程能力分析、控制图法、相关及回归分析、实验设计、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等。 4.2 产品开发设计阶段可使用实验设计和析因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以优化参数。 4.3 在质量先期策划中确定过程控制适用的统计技术,并在控制计划中明确。 4.4 生产过程可使用控制图对过程变量进行控制以保持过程稳定;并可利用分层法、直方图法、过程能力分析、相关及回归分析等对过程进行分析,明确过程变差及影响过程因素的相关性,以改进过程;使用排列图法、因果图法等确定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原因;使用对策表来确定纠正和预防措施。 4.5 产品验证中可使用检查表,并在检测中使用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测量系统分析等来进行检测精度管理,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 4.6 在质量分析、质量改进和自主管理活动中可使用分层法、排列图法、因果图法、对策表、直方图法、控制图法、相关和回归分析等。 5质量数据、信息的利用 5.1按规定定期向有关部门传递数据分析的结果,包括销售部每月应将用户异议情况反馈到质量保证部等部门,财务部每月将质量损失情况反馈质量保证部等部门,质量保证部通过编制质量信息日报,每天将实物质量情况向制造管理部、特殊钢技术中心或分公司主管领导传递。 5.2 应通过报告、汇报等形式及时向分公司领导报告数据、信息分析的有关文件,为分公司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5.3 各部门应充分利用数据分析的结果,以寻求持续改进和预防措施的机会。 5.5经过汇总、整理和分析的数据和信息可通过管理评审、技术质量等有关专业工作会议和分公司局域网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 6质量信息(异常信息)管理

公司信息及宣传管理办法

××××××××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及宣传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公司信息宣传工作,内聚人心,外塑形象,加强信息宣传工作管理,提高公司信息宣传工作的整体水平,推进公司宣传工作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为更好地为公司领导决策和企业运营服务,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信息宣传工作要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实事求是、反应快速”的原则,紧紧围绕公司、各分厂和各部门确定的各阶段中心工作,切实做到及时、真实、准确,充分发挥其交流、借鉴、参谋、服务、支持管理决策和弘扬企业文化的作用。 第二章信息宣传工作的原则和纪律 第三条公司信息宣传工作的原则。宣传工作应坚持全面、准确、及时,实事求是,亮点突出,对内造势、对外扬名的原则。为此,在宣传工作中必须注重:(一)导向性。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公司生产经营和战略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做到有利于推进公司的事业发展;有利于加强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塑造公司形象,创立品牌,开拓占领市场;有利于鼓舞和激励职工立足本职,开拓进取;有利于建立和谐公司。 (二)真实性。宣传内容所反映的事件与数据应与事实相符,禁止发布虚假不实报道。 (三)先进性。宣传内容所反映的内容应在同行业中具有先进性和借鉴意义。 (四)时效性。宣传内容应是近期发生的事实反映或状态描述。

(五)激励性。广泛宣传职工为公司无私奉献和优质服务的先进典型人物和事迹,激励职工勇于开拓创效的精神,打造公司形象,有利于提升公司形象、促进公司内外宣传沟通。 (六)保密性。在宣传中必须严格按照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及本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宣传,不得提供早于、超出公司在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网站(巨潮资讯网)公告的范围和本制度规定之外的信息内容。 第四条各分厂、各部门必须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积极配合、相互协调,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公司的宣传工作,必须按时完成公司下达的每月宣传稿件数量。 第五条各分厂、各部门必须严格遵守宣传纪律,严禁私自将公司领导讲话稿、文件、会议材料等交给新闻媒体发布或未经请示擅自在公司网络等其他平台公布。 第六条对涉及到公司经营、技术研发和市场方面的敏感信息,公司员工应做好保密工作,证券部在审核稿件时要做好把关作用,不得将上述信息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登载在公司网站或告知外部媒体。如有违反,公司将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如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的,公司有权对其进行辞退并追究相关损失。 第三章信息工作组织机构 第七条成立信息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公司总经理任组长,成员由各分管副总、部门主管、各部门兼职通讯员及证券部组成。证券部负责信息的收集、筛选、加工、发布,向新闻媒体报送信息和新闻稿件、在网络上公布相关情况和新闻。 第八条公司各部门要加强对信息宣传工作的重视,各分厂、各部门设置兼职的通讯员一名,负责将部门内部稿件校稿、收集、整理和报送证券部。

质量检验管理办法

1 目的 为规范公司质量检验活动,加强项目施工全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确保项目质量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制定本管理办法。 2 适用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公司工程建造和常规生产采购产品、施工过程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检验和试验。 3 编制依据 3.1 《**》,**号 3.2 ** 3.3 ** 3.4 ** 3.5** 3.6** 4 释义 项目组:由公司组建的针对某一特定项目的专职管理机构,包括工程建造项目组和常规生产项目组。 机械完工:工艺装置和设施内全部系统或单元施工、安装和调试完成,其装置和设施具备了联动试车条件,并经甲乙双方确认可以投料的生产状态。 5 职责分工 5.1 质量管理部负责制定或修订、解释《质量检验管理方法》; 5.2 质量管理部负责对质量检验活动的监督管理; 5.3 所属单位负责采购产品检验试验、施工过程检验试验和最终验收等工作; 6 管理要求 6.1采购产品的检验和试验 6.1.1进场验收 6.1.1.1采购的设备和材料交付到施工现场时,由采办人员组织相关各方进行验收。进场验收采取观察外部质量,检查产品标牌、规格、型号、数量,审核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及相应实物符合性的方法,并验证采购产品是否为合格供方提供产

品。具体参见**。 6.1.1.2进场验收依据合同、订货单、技术规格书和标准规范等进行,验收合格后,由质量人员填写有关记录。 6.1.1.3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和资料由采购人员收集,其中复印件须加盖经销商红色印章。 6.1.2抽样复验 6.1.2.1技术规格书规定进行复验的原材料,由供应商按有关规定进行抽样复验,材料交付时随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出具复验报告。具体要求应在物资采购合同中做出明确规定。 6.1.2.2抽样复验在供应商生产现场进行,由供应商送至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其计量认证的检测单位进行部分或全部性能参数检验。 6.1.2.3项目组和第三方对取样和送检进行见证,取样人员应在试样或其包装上做出标识、封志。标识和封志应标明工程名称、取样部位、取样时间、样品规格和样品数量,并由见证人员和取样人员签字。见证人员应作见证记录,并将见证记录归入工程档案。详见附件1:《见证取样记录表》。 见证人员应对试样进行监护,并和供应商取样人员一起将试样送至检测单位。 6.1.2.4抽样方法、抽检频率和复验内容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和技术规格书。 6.1.3驻厂检验 重要材料、设备在厂家的制造过程,项目组应派质量代表进行驻厂监控,对设备生产制造厂生产制造的过程实施检验,必要时业主、第三方也要参加关键点的检验。 6.1.4上述采购产品的检验和复验中发现有缺陷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项目,按***的规定处置。 6.1.5未经检验的产品紧急放行 确因施工急需无法及时进行检验而须使用或放行的采购产品(不包括必须进行复验的产品),必须经项目经理和业主批准,在该产品上标注明显的标记或使用规定的其他标记,在相关记录表格上说明,并保证一旦发生不符合规定要求时,能够立即追回或更换。紧急放行由专业工程师填写《紧急放行/例外转序申请单》,

信息沟通交流管理制度

信息沟通交流管理制度 一、制定制度的目的 为了加强项目各个部门以及项目部与业主、监理等部门的信息沟通工作,及时、准确的完成信息传递,以确保信息沟通的通畅。二、管理原则 (一)及时 (1)应适时地记录、收集出现的各种信息; (2)要以最快的速度将信息加工并传递给有关部门,; (3)沟通交流要坦诚不公,要点突出。 (二)真实 在收集过程中必须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沟通交流时不可隐瞒欺骗,保证信息的真实性。 (三)适用 沟通与交流的信息内容要符合项目生产的要求,切切实实有效的帮助项目良好运行。 三、交流注意事项 (1)沟通前先澄清概念,经理人员事先要系统的思考、分析和明确沟通信息,并将接受者及可能受到该项沟通之影响者予以考虑。 (2)只沟通必要的信息。 (3)明确沟通的目的,经理人员必须弄清楚,作这个沟通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要下级人员理解什么?明确了沟通的目标,则沟通内容就容

易规划了。 (4)考虑沟通时的一切环境情况,包括沟通的背景、社会环境、人的环境以及过去沟通的情况等,以便沟通的信息得以配合环境情况。 (5)计划沟通内容时应尽可能取得他人的意见。 (6)要使用精确的表达,要把经理人员的想法用语言和非语言精确地表达出来,而且要使接收者从沟通的语言或非语言中得出所期望的理解。 (7)要进行信息的追踪和反馈,信息沟通后必须同时设法取得反馈,以弄清下属是否真正了解,是否愿意遵循,是否采取了相应的行动等。 (8)要言行一致的沟通。 (9)沟通时不仅要着眼于现在,还应该着眼于未来。 (10)应该成为一个“好听众”。成为一个“好听众”,才能明确对方说写什么。 四、沟通注意事项 (1)为项目成员提供多种渠道,能随时提出心中的疑问 项目经理应该提供渠道,保证每个成员能顺畅地提出意见并得到答复。沟通时往往是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如在语言沟通时辅之以表情、手势;又如会议结束时有个纪要,与会人员在回去口头传达汇报时兼有纪要,就可使会议精神更完整地被会外人员所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信息沟通的整体效应。

信息传递管理程序

1.目的 建立XX物业统一的信息管理标准,进一步规范衡量物业公司业务体系。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各管理处信息传递管理。 3.定义 无 4.职责 各部门经理负责贯彻执行,由办公室负责监督执行。 5.方法及过程控制 5.1公司各部门人员应保持开放心态,及时、准确地将信息传递给公司相应 部门。 5.2各部门/管理处经理(负责人)是本部门信息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权 负责本部门/管理处的信息管理工作。各部门/管理处设一名信息员(可 以兼职)。 5.3公司各部门/管理处之间及部门/管理处内部以正常的信息传递方式传 递真实、完整的信息,不得传播未经证实的加入个人主观臆测的信息, 对以非正常方式传播对公司造成不良影响的信息者将追究其相应责任, 严重者将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5.4公司员工应树立高度的保密意识,严格控制信息传递的范围,不得将受 控的信息向无关人员泄露。 5.5定时编制并传递文件时间 5.5.1工作计划:每月26日(遇公休日顺延)由各管理处、各部门自行制定, 并经项目、部门负责人审核后,传递办公室汇总,待公司办公室主任审 批后知会地产公司相关部门或人员。 5.5.2物业管理信息周报:每周五由各管理处、各部门按照统一文本格式制作, 并经项目、部门负责人审核后,传递行政事务办公室汇总,品质管理部 审核,公司总经理最终审核后发送地产公司和物业公司相关人员。 5.5.3物业管理月报:每月1次,每月3日报送;由各管理处、各部门按照统 一文本格式制作,并经主管第一负责人审核后,传递办公室,由办公室 发送至地产公司总办和集团物业管理部。 5.5.4 经营月报表:每月8日前(遇法定节假日,顺延);

发电厂生产指挥信息传递管理制度

生产指挥信息传递管理制度 1 生产指挥信息的传递是指生产设备正常运行或发生变化时,由生产人员向上一级汇报的过程。 2 生产指挥信息包括下列内容:设备系统运行方式变动情况;设备系统试验情况;设备系统发生的异常、措施落实处理及情况;异常分析报告;设备系统的缺陷及变化情况;检修工作进展情况;记录于运行日志的启停(操作)、方式、异常、缺陷、交代、数据、、事故通报、设备(定值)异动、检修申请批复等工作情况。 3 汇报顺序 3.1 燃料、除灰、脱硫运行各岗位向班长汇报; 3.2 化学各岗位向化学班长汇报; 3.3 水厂各岗位向水厂当值班长汇报: 3.4 运行各岗位向单元长汇报; 3.5 点检员或专责工向主管部长或设备部值班负责人汇报。 3.6 各岗位向值长汇报的内容 3.6.1 燃料、除灰、脱硫运行班长向值长汇报内容 3.6.1.1 电除尘器、除灰空压机系统、灰库、石子煤、接卸煤系统、上煤系统、供油系统、煤水处理系统、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石膏真空脱水系统、脱硫废水处理系统、脱硫系统运行及备用情况。 3.6.1.2 来煤、上煤煤种,煤仓煤位、灰库灰位、渣仓料位、各煤场存煤量、石子煤量、油罐油位、石灰石储仓料位、石灰石浆液罐液位、石膏储仓料位、脱硫旁路挡板状态等情况。 3.6.1.3 所辖设备系统存在的主要设备异常情况。 3.6.1.4 主要设备系统检修工作情况。 3.6.1.5 每班通过OA系统或电话向各位值长报送。 3.6.2 化学运行班长向值长汇报的内容 3.6.2.1 锅炉补给水、工业废水、制氢设备、循环水处理、凝结水精处理、生活污水、炉内加药,运行及备用情情况。全厂的高低压消防泵和雨水泵\全厂工业废水泵运行及备用情况。 3.6.2.2 除盐水箱水位、水汽品质指标超标情况、氢气指标超标情况、储氢量。 3.6.2.3 所辖设备系统存在的主要设备异常情况。 3.6.2.4 主要设备系统检修工作情况。 3.6.3 化学化验员向值长汇报的内容 3.6.3.1 汽机润滑油、EH油、变压器油质化验报告及建议。 3.6.3.2 燃油化验报告。 3.6.3.3 机组水、氢定期核对性试验报告、异常水质分析试验报告及建议。 3.6.4 燃煤化验员向值长汇报的内容 3.6. 4.1 燃煤(入炉、入厂)取样情况及燃煤化验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