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导论-北大考古研究生整理

考古学导论-北大考古研究生整理
考古学导论-北大考古研究生整理

考古学导论

第一章什么是考古学

一、考古学的语源与定义二、考古学的学科性质及特点三、考古学的学科结构与分支学科四、考古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古学”:如《后汉书》说马融“传古学”、贾逵“为古学”等。

欧阳修《集古录》十卷。吕大临著《考古图》十卷。宋徽宗主编《宣和博古图》“金石学”ARCHEOLOGY希腊文“ Αρχαιολογíα ”,由“ áρχαīо s”和“ λóγο s”二字构成,狄奥尼修斯写了一部罗马史,名字就叫《罗马考古》antiquaty

苏联《考古学通论》(阿尔茨霍夫斯基)的定义,认为:“考古学是历史科学的一个部门,通过实物遗存来研究人类的过去”。

后来夏鼐的定义也很流行,夏鼐(1984 ):“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来研究人类古代情况的一门科学”。以后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1986 )说:“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严文明将考古学的定义表达为“考古学是研究如何寻找和获取古代人类社会的实物遗存,以及如何依据依据这些遗存来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一门学问”。

简单来说,考古学就是利用实物遗存来研究过去历史的一门学问。

第二章考古学发展的历程

一、考古学的萌芽二、近代考古学的发生三、战后考古学的发展

1.1845年德贝郡古墓发掘 2 路易斯安那土墩墓(1850画)误为1784年杰斐逊发掘

3.谢里曼(1840年)发掘特洛伊4。罗塞塔石碑1802年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5.乌尔城兹格拉特神庙(3000BC)1919-1924发掘6。1879 西班牙Sautuola 之女发现7.汤姆森在丹麦国家博物馆(1846),此前(1836)发表“北方古物指南”

8.惠勒1944发掘印度南部9。卡特发掘图坦卡门墓(1922)

1、20世纪初英、法、德、俄、日等外国人在中国的探险。

2、中国政府聘用外国学者或中外合作发掘,包仰韶和周口店。

安特生、德日进、魏敦瑞、桑志华等。

3、中国学者自己的发掘,李济、梁思永、吴金鼎等领导的西阴村、殷墟、龙山城子崖等。

4、三大发现与传统金石学1899年甲骨学的出现,1900年敦煌藏经洞发现1930年居延汉简。斯坦因1900中亚新疆探险

战后考古学进步之一、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

例1、绝对年代方法的出现。50年代,核技术而测年成C14革命。

例2、探测技术如地下雷达探测、航空遥感探测、水下考古

例3、分析技术:微量元素的成分分析-产地、贸易生化分析-DNA氨基酸、脂肪酸分析体质人类学分析技术的进步--古病理

例4、环境分析技术的发展:动物骨骼鉴定-动物群研花粉、硅酸体鉴定-植物群研究例5、保存科学:纳米级的分析技术在保护科学中的应用

战后考古学进步之二:考古学观念的转变

1、60年代美国“新考古学”

2、80年代“后过程主义考古学”

第四章考古学的田野考察方法

一为何进行田野考古二、田…调查三、田…发掘四。田野考察中的埋藏学和地层学研究

一、为何要进行田野考古

1、抢救发掘,为了保护古代文化遗存。

2、主动发掘,为了研究过去的历史

3、国家对发掘资格的认定。

二、田野考古调查:

是发现和寻找遗址或考古地点的方法,也是不采取发掘手段对考古遗址或地点进行考察方法考古调查一般不对调查对象造成破坏或破坏很小(如钻探)。

所用时间一般较短,覆盖的面积也较大,见效比较快,但对埋藏的对象一般无能为力,故深入研究还需发掘。

调查的分类和方法:大别分为普查和专题调查两类。

普查一般出自行政管理的需要,要求寻找遗址,标明位置,区分时期,了解面积和保存状况;专题调查又分为单个遗址调查、小区域调查和某一类遗址的调查等,一般出自学术目的,有学术课题作规划,要求对某一专题作深入了解。

1、遗址及其发掘部位的选择:在研究目的可满足的前提下,选择保存前景不好的遗址。

首先发掘的部位要找聚落规划的关键点—--重要遗迹

2、考古发掘队的人员组成与发掘工具:队长;各项负责人;各类工具。

3、遗址测量坐标系统的建立:全坐标系统;定位。

4、发掘区域的规划与发掘控制单位的确定:探方制度,5*5m;探沟,2*10m;具体,1*1m。

5、发掘程序:

原则一:根据土质土色的不同将全部堆积区别成一个个的地层单位,同时辨别不同堆积单位间的关系;

原则二:据人类行为的顺序按相反的顺序发掘;田野操作流程——见流程图。

6、记录系统:文字(日记、堆积表);图(不同比例);照相摄影;田野计算机数据库。

7、标本的采集按单位采集;干筛;湿筛;浮选;标签;登记;野外文保。野外库房及制度

四、田野考察中的埋藏学和地层学研究

1、遗址是人类行为和自然力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1-1 自然力作用-N过程:自然营力作用的过程1-2 人类行为-C过程:人类行为造成的结果埋藏学研究——对N过程的解释:

2-1 旧石器时代考古比较重视,尤其是二次堆积,考古地点。

2-2 堆积形成的原因,风、水、火山、重力等。2-3 堆积的整体形状,产状。

2-4 堆积物的物理性状,粒度、分选、磨圆度、颜色、致密度等。

2-5 堆积物中所含文化遗物的分布、长轴方向、倾角、磨圆度及物理、化学风化程度。

2-6 由上可分析原生堆积在形成后因自然原因造成的破坏,如被搬运后再沉积,风蚀、塌陷地层学研究—对C过程(Cultural Formation Processes)的解释:

3-1 遗址及其堆积是人类行为的产物,考古发掘中的地层学考察就是要通过遗址上人类活动发生的依托面、遗留的堆积物及其之间关系的清理,来了解当时人们活动种种情况。

3-2 人类行为发生的场地——活动面或界面:也就是人们活动的地面,有时这个地面是要经过特意铺垫的。活动面上一般有路土等堆积,可以被分辨出来。处于同一活动面上的遗迹一般来说是同时的。

3-3 堆积单位(地层单位)—文化层、遗迹:是指在发掘中可以被观察到的某次或某种行为结果的遗存。它可以是一个文化层、一个成形的遗迹,也可以是能够被分辨出来的一锹土。在发掘中必须尽量将堆积单位划分到最小的程度,以了解人们行为的种种细节。

3-4 地层关系——叠压、打破:通过分辨堆积单位的叠压、打破关系了解各种堆积形成的先后次序和形成过程。

第五章田野考古资料的室内整理

一、室内整理研究的重要意义二、资料整理的内容和步骤三、考古发掘报告的编写和发掘资料的归档

二、资料整理的内容和步骤

1. 建立田野发掘记录挡案

2. 遗物的清洗

3. 遗物的分类、拼对复原和编号

4. 对各类遗物的分析测试

5. 资料的编年研究

6.遗物的测绘、制卡和登录7建立遗物资料库

三、考古发掘报告的编写和发掘资料的归档

1. 考古报告的分类:消息、简报和报告

2.消息与简报

3. 考古报告的编写

4.发掘资料的归档第六章考古年代学研究

一、年代学的一般知识二、相对年代断年三、绝对年代断年

根据给出时间的计算方式,给定年代有两种表达方法:

1. 相对年代,是某一事相对另一事或早或晚的说法,仅表明时间的先后关系不计时间多少

2. 绝对年代,是根据某种事物的变化速率给出的数值年龄,也叫定量测年。

绝对年代的记数通常有以四季轮回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单位的太阳年和原子周期性释放为单位的放射性纪年等方式,但在历史上普遍流行的是太阳年,至今通用的也是太阳年,在使用放射性年代时一般也要将其换算成太阳年。

现在通用的西(公)历则是以耶稣的诞生为起点,记作AD 1即公元1年,在这一年之前即公元前的记法为** BC,在这一年之后即公元年代的记法为** AD。现代的科学放射性年代以距今(1950年)为起点,记作** BP,400 BP即AD 1550年。

地层学原理:一个地层单位(堆积单位)即是一个时间单位,代表它形成的时间。

相对来说,叠压和打破的地层单位年代晚,被叠压和被打破的堆积单位年代早。当然仅此我们并不能知道晚多少或早多少。

类型学原理: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出现的产品有特定可辨识的形态,由形态可在类型品的序列中将特定的产品辨认出来;产品形态的变化是逐渐的,因此形态相同的器物(或遗迹?)应出于相当的时间和相近的地域,形态不同则可能有时空的变化;不同质地、不同用途的产品变化的速率不同器物在堆积单位(地层单位)中的关系:出于同一地层单位或同一堆积单位中的所有遗物有共存关系,凡属同一共存单位中的器物有可能是同时的。器物在形态上的变化:形态富于变化的遗存大多是器物。器物有耐用品于非耐用品之别、普通品与珍贵品之别、简单品与复杂品之别、普通性与特殊性之别等,在操作中应通过比较挑选出非耐用、普通、造型复杂、常见的类型品作为标型器

第四纪地层学

第四纪地层学应用于考古最早,早期旧石器的年代、分期的研究主要是运用这种方法,在现今仍有其价值。地史最晚的时代称新生代(距今6500万年来,新生代最后时段叫第四纪(距今200万年来第四纪是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和发展的时期,因此也就成为考古学所关心的一段时间。整个第四纪分为更新世和全新世两个时期,更新世又分成早、中、晚三期,具体年代分别为:早更新世200—75万年、中更新世75—12.5万年、晚更新世—1万年,全新世1万年—今

气候年代学

第四纪的全球气候经历过多次的冷暖变化,气候的变化回对地貌、沉积物和动植物群产生很大的影响,对气候变迁相对年代的建立,可作为考古学年代研究特别是旧石器时代的年代学研究的很好的参照。

第四纪全球有几次大的寒冷期,寒冷时降雪堆积于陆地,海平面下降,积雪成为冰川。过去欧洲根据冰川地貌的研究,将这几次大的寒冷期顺次划分为群智、民德、里斯和玉木四个冰期,冰期间较温暖,为间冰期,冰期内还有间冰段。群智冰期大致相当于早更新世,群智-民德间冰期和民德冰期至民德-里斯间冰期大致相当于中更新世,玉木冰期在晚更新世。北非和北美也有相应的冰期,但名称不同。我国研究冰川的学者认为我国有大理、庐山、大姑、鄱阳、龙川等冰期,有争论,多数人不同意。

历史纪年

世界不同地区的文明古国都有自己长时期的历史纪年,较系统的如玛雅人的纪年始自3114 BC,古希腊始自776 BC,而古埃及、西亚和中国的历史纪年是以朝代的更替分别记载的,要把各王朝的年代接续起来才能有连续不断的纪年。接得比较好的是埃及。中国历史纪年自周共和元年841BC以降是可靠的,往前则有多种说法,如武王伐纣的年代就有44说。

进入历史纪年的遗存只要在出土物上有纪年、人名或事件等记载就可方便而可靠地断代。这种记载在墓葬、纪念性建筑和钱币等遗存上经常可以见到。历史时期考古断代一般都依靠有纪年的器物及与之共存的器物的类型学排比来实现,这种方法在皮特利加以完善后广泛运用,称为交叉断代法。但要小心,共存器物不一定就与有纪年、人事的器物绝对同时,特别是钱币,因为这些东西流传的时间可能会很长。

年轮法测年:年轮法测年出现很早,但局限性很大,使用并不广泛。

有年轮的东西很多,如树轮、冰川纹泥(季侯泥)、极地冰层、贝轮等,其中极地冰层难以同考古遗存发生联系,贝轮又太短,只有树轮和冰川纹泥合用。利用冰川纹泥测年是1878年在北欧发明的,那里每年冰川融化,带着很细的泥土在冰川的前缘湖泊边沉积下来,暖年较厚,冷年则薄,记数每年成对的泥层,可计算到12000年,湖边遗址的年代因此可定。但这方法使用的地域很有限。树轮纪年的方法出现很早,最先是由美国人道格拉斯完善起来放射性时钟和校正相对测年

二战后原子技术发展很快,1949年美国人Willard Libby发表了第一批C-14测年数据,建立了放射性碳素实验室。以后又有了其他方法。其中,C-14、裂变径迹、钾氩法、铀系法(USD)属于测定放射强度一类;热释光(TR)、光释光、电子自旋共振(ESR)属于测定接受辐射量一类,和称放射性时钟测年的方法。而古地磁、黑曜石水合法、氨基酸外消旋法(AAR)等属于校正相对测年方法。我国很早就介绍进了这些方法,在1969年发表了第一批C-14数据

C14测年原理:半衰期5568 30,5730 40 常规方法加速器质谱技术(AMS):

校正:树轮校正。各实验室的校正表不一样,我国以前用达曼表,现用高精度表。

数据:如3700 100BP(Q685),表示剑桥大学实验室685号标本的C14年代有68%的可能性落在3800——3600BP。如欲使数据可信度达95%,则要将系统误差数值增加1倍,既3700 200 BP。

采集方法:不得与含现代碳的物质接触,吹干防霉变

裂变径迹:含U238的物质,如玄武岩、黑曜石、火山浮石等,可测年代范围10万年以上。钾氩法: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10万年以上。铀系法:含铀、钍的各种物质,100万年以上。热释光、光释光:可测物质为石英、长石矿物,可测年代范围100年-100万年,误差10%,年代越久远越准确。电子自旋共振:介壳、珊瑚。1000年-1000万年。古地磁:风成、火成、水成堆积,磁性矿物、火山堆积。1-100万年。黑曜石水合法:黑曜石。100年-数百万年。氨基酸外消旋:含蛋白质分解物化石,如骨骼、牙、有孔虫、泥炭等。100年-200万年。

第七章考古学文化研究

一、什么是考古学文化二、考古学文化的定名三、考古学文化的结构与区系类型四、考古学文化与文化

考古学文化:近代考古学的三大理论。最初由德奥民族学文化圈学派影响下的德国历史语言学家古斯塔夫?科辛纳在考古学中加以运用,柴尔德继承并概念化。夏鼐介绍到中国。由苏秉琦发展为“区系类型学说”。在国外考古学理论中,考古学文化历史的研究被称为文化历史理论。是传统考古学的主要理论基础。

定义:存在于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域内的、具有共同特征的考古学遗存。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区系:中原文化区的出现奠定了三代王朝的历史基础

商代文化格局与中原文化区的扩张

第八章环境考古学研究

一大环境与小环境二、植物遗存与环境三、动物遗存与环境四、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环境考古学是在新考古学的倡导下才迅速发展起来的,美国人布策尔1964年《环境与考古学》发表,是前期的总结之作。三十年来发展至为迅速,现已有地学考古、植物考古学、动物考古学、生态考古学等分支学科。我国环境考古研究开展也不晚,但作为一个考古学的分支学科的出现还只是近十年的事,如第一次环境考古学会大会召开于1990年,出版《环境考古研究》现正出《中国环境考古学》。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所依据的研究资料主要来自第四纪以来连续不断的沉积物,这主要就是深海沉积物、极地冰层和黄土三大气候信息库。深海沉积物的沉积速度非常缓慢,通常每千年有几厘米,主要是由微小生物的介壳构成的软泥,这些微小生物主要是生活在海水表层的有孔虫一类浮游生物,死后沉到海底。对深海沉积物中有孔虫的介壳形态、氧碳氮同位素和一些有机物脂肪酸(冷则不饱和酸增加)的研究可以了解不同时期海水表层的温度和含盐度。从太平洋深海提取的21米长的岩芯可得到200万年来的气候记录。两极地区每年的降雪被压实后就会形成一个冰层,冰层所含的粉尘、空气和水分子都是研究的对象,尤其是O16和O18比值的研究可得出下雪地点的当时气温。黄土是世界上经常见到的风成堆积物,其分布占地表的10%,主要见于中欧、北美和中国北方,在中国就有44万多平方公里,其堆积在陕甘一带最厚,著名的洛川剖面厚135米,可分为不同时期的多个层次。对黄土的粒度、磁化率、碳氮同位素和包含其中的植物硅酸体、孢粉、蜗牛化石等气候敏感物的研究,可得到详细的气候事件发生情况。上述研究的结果已经建立起了第四纪以来气候变化的详细曲线。中国第四纪环境的大格局新生代青藏高原的隆起奠定了中国第四纪环境的大格局。在第四纪之初,青藏高原有1000-2000米,随后隆起迅速,阻断了印度洋向东北输送的水汽,改变了行星风系,使中国东南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的季风气候区。形成了青藏高原寒冻剥蚀系统(冰川、冻土寒冻风化)、蒙新极干旱风化残积系统(风营力为主、残留沙漠、戈壁)、晋陕甘干旱大气沉积黄土系统(风成,流水侵蚀)、辽冀沉降平原系统(堆积作用为主)、南方古老风化壳系统(化学风化为主,红土风化壳)滨海大陆架淹没系统(接受河口、海洋大气沉积)等6大环境系统。这种环境格局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全新世有三大气候敏感带:长城一线、秦岭-淮河一线、南岭一线,分别为农牧采集经济的分水岭。

孢粉花粉产于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孢子是蕨类和低等植物分散的个体。根据孢粉外壁形态一般可鉴定到属或科一级,个别可鉴定到种。植物总要产生孢粉,但数量多少不同,要受种和位置、气候的影响,但孢粉量大的植物最具代表性。孢粉一般能保存,但不耐碱。孢粉研究不仅要鉴定,还要考虑它产生、扩散(风、水、虫)、沉积、沉积后的变化和采样提取等过程,否则结论有危险。

植硅石又叫植物硅酸体、蛋白石。高等植物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硅,在植物细胞内和细胞间以水合硅形式沉淀,其形态记录了植物细胞的形态。不同植物硅酸体含量不同,草本植物含量最高。于孢粉比其沉积的地方性要强。禾本科植物硅酸体可鉴定到属甚至种。禾本科为一年性或季节生长的植物,对气候变化敏感

动物遗存与环境又叫考古动物学或动物考古学。动物研究在考古学之初曾被用来划分时代,以后被工具代替研究动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动物遗存石如何来到遗址上的。遗址里发现的大动物是经过人类选择的,不代表种属的全部,而且大动物对环境的变化不敏感,研究人类食物有用。但通过具体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特别是大幅度、长时段的变化,还可研究遗址在何季节被占据。小动物化石(特别是昆虫)对环境变化敏感,对特定小环境的研究特别管用,如特定的害虫之于特定的植物群。螺贝类反映环境也好,特别是水生者,反映滩涂情况和海水情况

[笔记]《考古学通论》复习大纲.

[笔记]《考古学通论》复习大纲 第一部分为绪论章,6学时。本章以考古学科的形成发展历程为线索,阐释考古学的知识、 方法论和基本理论。主要内容为: 一、西方古物学被认为是近代考古学的前身,它的形成既与相关学科的成熟,又与当时的社会要求密切相关,学习它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要了解下列的基本事实及其所包含的人类文化 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1、为什么文艺复兴复活了人们对古典世界的兴趣?因为工业革命的结果,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增强了经济实力之后,尚未在政治和社会领域取得相应的地位,所以他们必须利用“文化再生”来恢复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而古物最能达到此目的。进一步说,一门学科诞生的内 在原因与许多外在要求密切相关。 2、C.莱尔在1830-33年发表了《地质学原理》否定了“灾变说”,为什么能支持人类的诞生要早于B.C.4004年?人类诞生于B.C.4004年,被诠释为《圣经》所言,但面对着人类化石和人工制品与绝灭早于此年代的动物化石共存,地质学要屈服于宗教,就只能以“灾变”来解释地球史,但《地质学原理》坚持了科学,以渐变来解释。这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很有 启发意义事件。 3、18世纪末19世纪初,人们不仅对中世纪的遗物和建筑方面的遗存感到兴趣,而且对史前遗物的兴趣也在增加,但丹麦R.尼厄鲁普教授却在迷茫中。迷茫在于利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理解“史前遗物”。这是人们探求未知世界历程的必由之路和必然碰到的问题,也是考 古学形成的契机。 ——大学学习要从考古学形成的历程中认识到一门新兴学科(或者一个新生事物)形成过程 中的本质,举一反三。 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方法论和目标 一门学科必须具备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方法论和目标。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文化遗存。文化遗存是人类制造和使用过的遗物和遗迹,前者是可搬动的,后者是不可搬动的。 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是考古学形成之初的两个方法论,它们借用于地质学和生物学,理解它们。随着考古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有更多的方法和手段被利用到考古学研究中来。

社科院考古学考研经验

关于报考:看到很多人或者我也是一样,一个目标就是社科院。当然我不否认功夫不负有心人和一些天才或者机遇,但我在这里还是想劝说同学们慎重。我的本科学的是考古专业,而且是在考古的传统院校,复习虽不是头悬梁锥刺股,但也觉得很认真了。可最后还是名落孙山。社科院的判卷很严格,所以调剂起来也没有优势。现在冷静的想想,虽然不后悔,也有些遗憾,因为如果不考社科院的话,任何一所院校,我相信我考上的系数都是很大的。所以,我劝说那些在本科阶段没有打下很好的基础、没有做出突出成绩、没有和社科院的老师有学术联系的同学,慎重选择自己的学校,可以先报考其他不错的院校,再图进取。当然,这些学校的同学要冲刺社科院,那就没有异议了。我说的是普通院校和跨专业考生。还有一点就是,如果考研失利,一定要通过各种渠道,老师也好、同学也好,联系可能招不满的、自己也还喜欢的学校,不要依靠网上调剂系统,一定要亲自联系。 关于专业课:看到过一些同学,特别是跨专业的同学,八月份的时候还在问考研需要哪些书籍,我想这就有些迟了,我的建议是在大三的第一学期,也就是寒假的时候就应该了解到这个专业的常用书籍。到八月份的时候,基本书籍应当准备妥当的。 我当时报考的时候是有些犹豫的,是在十一国庆的时候才真正定下心来考社科院的。但在此之前,我一直是按照社科院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八月份暑假的时候,应该是把大百科通读了一遍了,而且应当作出标记了。(很多同学一直在求购大百科的原版,我个人认为真是没有必要,甚至是不应该的。我的建议是使用打印版,而且分成四本,每本不要太厚,看的时候可以直接在书上作出标记。像是自己的笔记一样。如果到了十月份还在问从哪里下载大百科的话,我看就不要通读了。)至于断代八本,应当是同步的,在八九月份的时候也应该看完一遍了。至于诸如《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之类的资料,自己应该适当取舍,有余力的同学应该看一看,毕竟是比较好的著作,虽然旧一些,但里面的研究方法之类是值得学习的。此外,还是应该注意一些新出的著作,保持资料的更新,比如通论就不要用张之恒的旧版啦,刘庆柱先生新出的那本书也应该翻一翻的。如果有社科院的笔记,善哉啊! 从九月份或者十月份开始,就应该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了,应该目标明确,井然有序,按部就班。十月份之前是自己的基础时期,应该完成参考书目的阅读和基本知识的通读。从十月份以后,就进入考试时期了,应该训练自己的考试能力,分时期分专题进行填充。在前一阶段,应该有自己的笔记,记录学习过程中不懂的地方,把不懂的地方当成名词解释来看。这个阶段就可以背一些总结性的东西了。建议的是,多去网上看看把历年的论述题总结起来,寻找与之有关的论文进行重点研究。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我想说三点:1、注意新的发现与研究。多看看文物报和新闻杂志,了解新的热点,例如某年考题名词解释“文化景观”。2、注意老师的研究方向和最新成果,例如某年考题“先周文化述评”,和雷兴山老师的书不无关系。而且,寻找资料的时候,切记要“投社科院老师所好。”3、利用零碎的时间复习零碎的笔记、知识点。社科院的10道名词解释和4道论述题,有一半是比较常见的题目,而且很可能是重复考到的,这就需要扎实的基础,答出需要的,同时尽可能补充新发现的新研究的;另一半的题就要考大家平时的知识面了,论述题更侧重于知识的系统化。如果感觉自己基础薄弱心里没底的话,不妨去听一下新祥旭的专业课听说很不错。 关于英语:这次的英语分数我还是很满意的,68分,阅读的前两篇不到20分钟搞定,各错了一个,第4篇没看懂,也错了一个。(有点臭美了)当时做题的顺序,好像是先做了两篇阅读,然后头大了,血气供应不上,转而做小作文和大作文。如果听过一些讲座的话,作文应该是不难的。关于英语的学习,以后有可能的话,我会附上笔记。 我的建议是单词是基础,单词的唯一性就是反复背(有点废话了,可废话就是真理)。关于背单词我有几个建议:1、九月份的时候,你拿的单词书要背过一遍。2、九月份以后,背单词的时候应当是另一本或者是单词笔记。因为第一本你已经太熟了,顺序都记住了。3、看看网上的视频,了解一些单词的构造,对背单词还是很有帮助的,就像汉字的部首一样,背多了真的有感觉,脱口而出的感觉。4、背单词一定要准确,不能含糊;背单词一定要了解词性,特别是对句子没有语感的同学,要靠词性来断句的。 单词过关之后就是做题了,当然“得阅读者得天下”这大家都知道,可真没觉得阅读有啥难的,单词会了,句子懂了,那就做题呗。建议大家一点就是学会快速定位,看文章要了解大意,要知道层次。学会将问题还原到文中,并且根据原文的意思来答题。(话是这样说,我也知道实践起来有点难。等以后有新得了再告诉大家。)关于作文的模板什么的,以及常用的句子什么的,大家要自己总结。我以后有机会的话贴一些出来。关于翻译,我的观点是,能写就写几句吧,我当时只写了一句。 关于研友:还是找一个吧,同性的也好,异性的也好,每天互相鼓劲加油、互相提问单词,那种感觉真的很好。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不管是专业课,还是英语,自己看懂了,记住了,不一定就是会了。只有自己写出来,或者是说

最简考古学概论—曹兵武

最简考古学概论 曹兵武著 (2014年版) 简介 在两万字篇幅内,本文试图让读者基本上能够了解考古学的发生和发展,考古发掘与研究的基本方法与程序,当代最新科技在考古学中的应用,以及考古学所描绘的早期中国的大致图景。 目录 第一节、考古学的定义与简史 (2) 延伸阅读:考古学文化、北京猿人、殷墟发掘 (4) 第二节、考古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6) 1.地层学与类型学 (6) 1.1地层学 (6) 1.2类型学 (7) 2.环境考古学与聚落考古学 (8) 2.1环境考古学 (8) 2.2聚落考古学 (8) 延伸阅读:考古发掘流程、公共考古学 (9) 第三节、现代科技与考古学 (10) 1.碳十四测年 (10) 2.热释光测年 (11) 3.古地磁测年法 (12) 4.孢粉分析研究古代植被 (12) 5.残存脂肪酸分析 (13) 6.其他 (15) 延伸阅读:水下考古学 (15) 第四节、考古学勾画的早期中国历史文化图景 (16) 延伸阅读:中国文明的起源 (19)

德国著名考古学史家西拉姆说:“人类要想看清未来的100年,首先需要了解过去的5000年”①。考古学就正是这样一门让人类回头去看自己过去5000年甚至更长的历史的学科,它通过发掘、记录、整理、分析和解释人类在过去生产与生活中留下的物质遗存,拼凑、复原和认识已经消失的古代社会、文化与历史。 第一节、考古学的定义与简史 考古学是通过田野调查与发掘获得的古代遗物与遗迹等遗存,研究和复原人类古代生活与社会文化及其发展演变的一门科学。 同样是复原和研究过去,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不同在于,历史学家主要依据历史文献的资料进行研究,而考古学必须经过野外调查和发掘,获得古代人类遗留的物质遗存,然后通过对这些物质遗存进行分类、比较、分析、综合,获得关于人类行为、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考古学的方法和理论一般被分为三个层次:处理资料的基础部分——考古学技术;从资料推测过去人类行为和复原历史的中间部分——考古学理论;推导社会和文化发展规律、得出的抽象的关于规律的考古学认识部分。 具体地说,所有的考古学工作都涉及到以下四个层次的目标: 1.发现、发掘、记录和保护过去人类的物质遗存,揭示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定位和相互关系,包括它们存在的物质性背景; 2.重建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的古代遗存所代表的人类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3.建立古代遗存的编年序列,进而建立一个特定地区的文化史; 4.提炼、解释由古代遗存所体现的人类行为和文化过程所所体现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人类对自己过去的兴趣由来已久,曾经尝试诸如神话传说、文献记载等多种方式记忆和认知过去。现代考古学发源于欧洲。希腊和罗马时代的学者与皇帝曾经尝试比较系统地搜集古代的文物,进行带有研究和教育性质的展示。从罗马帝国灭亡到中世纪这段时间里,对人类的过去感兴趣的人大大减少了,欧洲被认为是因为蛮族的入侵而进入了一个漫长的黑暗的中世纪,遥远的过去甚至希腊和罗马时代的辉煌,都被认为是一种传说,只在那些神话和英雄中留下了一些蛛丝马迹,《圣经》是当时人类的历史知识和历史体系的惟一来源。十五世纪中期肇始的文艺复兴运动重新唤起了欧洲人对古典时代希腊和罗马艺术的强烈兴趣,这种兴趣又反过来诱发了人们寻找和收藏古物的兴致。16世纪,一些人开始发掘意大利的罗马废墟,以为日益膨胀起来的古物市场输送原料。在16世纪的西欧和北欧,一些古代的仪式性建筑引起了当时学者的特殊兴趣,比如对史前的巨石遗迹特别是英国的斯通亨基(Stonehenge)的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一些人的研究甚至得到了王室的赞助。1709年之后,对被公元79年维苏里(Vesubius)火山的喷发所淹没的庞贝(Pompeii)古城的连续发掘,成为当时人类重新认识罗马时代人类文化成就的一扇窗口,当1千多年前的历史细节和惨剧以实物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时,那种心灵的触动和感应是无法用语言传达的。也是在这段时间里,欧洲的旅行者开始有意识地对《圣经》的发源地中东地区进行大量的考察,在满足自己宗教感情和寻根之欲外,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自己的历史和文明源头的了解。 ① [德] C. W. 西拉姆著,刘迺元译:《神祇·坟墓·学者——欧洲考古人的故事》,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

考古学概论

考古学概论

考古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考古学文化: “考古学文化”是代表同一时代、集中于同一地域内的、有一定地方性特征的遗迹和遗物的共同体。——《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夏鼐、王仲殊 2、探方发掘法:探方,考古发掘作业的基本发掘单位。以此为单位的发掘方法称探方法。其具体步骤是:在发掘前,把遗址(或计划中的发掘区)按正方向(正东西或正南北)划成若干大小一致的方格,并按一定的顺序对方格进行编号,然后以每一个方格为一个基本单位进行发掘。这种方格就叫探方。探方的大小依据文化层的堆积情况而定,一般以5×5m2为宜,最小不得小于2×2m2,最大不得超过10×10m2。探方发掘法具有开掘面积大、操作方便、有充足的剖面便于观察文化现象等优点,适合于大面积遗址的发掘,是目前最流行的发掘法。大型遗址可以打破横梁进行大面积的清理,以观察整体。 3、堆积单位: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堆积起来的物质,在考古学上统称为堆积(地层堆积、遗迹堆积),每一个地层堆积和每一个遗迹堆积,在考古学上被称为单位(灰坑、墓葬、地层)。是考古学发掘的最小单位。 4、相对年代:遗存之间的相对早晚关系。主要通过地层学的层位关系、类型学的分期排队来解决。此外,也可以利用某些自然科学的手段和文化遗存的对比研究,来断定遗迹和遗物的相对年代。 5、民族考古学:也被称为“活的考古学”。意在使用民族志材料和对现代土著人群实物的时空位置和组合方式等方面的记录,来解释史前人工制品和考古遗址的形成,用来了解物质文化怎样从其有机系统过渡到考古学位置上去。对这样物质转化过程的分析,能够使考古学家了解正常运转的文化系统中物质的废弃过程,建立一套活体社会物质保留和废弃的原因法则,正确推断考古遗存所代表的的文化系统。 6、北欧古物三期说:1819年,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汤姆森根据馆藏史前遗物(武器和工具)提出了著名的“三期论”,即将丹麦的史前时代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大的阶段,并在《北欧古物导论》(1836年,哥本哈根出版)

考古考研知识点

北大版“考古学通论知识点概要”(转载自博雅论坛) 考古学导论 1、金石学古器物学考古学新考古学后进程考古学公众考古学女权考古学环境考古学聚落考古学民族考古学田野考古学功能考古学实验考古学 2、遗物遗址遗存遗痕灰坑窖藏 3、考古图宣和博古图金石录水经注梦溪笔谈武经总要营造法式 4、田野考古学洛阳铲探方探沟隔梁关键柱磁方位角罗盘水平方格法大面积揭露法浮选法 5、考古三大杂志 6、考古学年代相对年代绝对年代地层学原理类型学原理标准型器旋回地层学地质年代学气候年代学三大信息库年轮法放射性时钟C14 AMS 达曼表 7、考古学文化研究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中间理论 8、环境考古学三大气候系统六大环境系统植物考古学动物考古学孢粉分析学植硅酸分析脂肪酸分析 9、技术与经济失蜡法合金polanyi模式 大题 1、考古学与历史学、人类学(北大论文赵辉写的) 2、中国考古学史 旧石器时代 一.解释题 人类化石 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腊玛古猿禄丰古猿巨猿爪哇人元谋人郧县人建始人蓝田人北京人金牛人南京人和县人马坝人柳江人河套人山顶洞人 文化遗址 周口店萨拉乌苏西侯度文化丁村观音洞水洞沟硝灰洞泾渭文化 合河文化寺裕文化百色盆地富林文化富源大河遗址 工具类 石器石片石器石核石器硕石石器石叶细石器小石器尖状器刮削器 砍砸器石球盘状器大三棱尖状器球状器雕刻器手斧 加工工具石锤石占 制作技术类 石料加工各部名称 台面打击点半锥状石片角辐射线同心波纹阴面阳面锥疤 直接打击法锥击法碰站法砸击法锐棱砸击法 间接打击法击钎法压剥法 修理技术压制法指垫法 技术模式 奥杜威技术阿舍利技术勒瓦娄哇技术莫斯特技术石叶技术细石器技术 修理台面技术预制石核技术盘状石器技术 技术研究方法 微痕分析法埋藏学孢粉分析法植硅酸分析脂肪酸分析石器拼合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读书笔记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读书笔记 一、出处;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二、《中国历史通论》的研究综述 王家范,1938年生,江苏昆山人。1957入华东师大历史系,1961年留校任教。80年代起,转向社会经济史研究,以明清江南为中心课题,史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探索也多有兴趣。著有《中国历史通论》、《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及《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经济结构试析》、《明清江南市镇结构及其历史价值初探》、《明清江南消费经济探测》、《晚明江南士大夫的历史命运》、《对社会历史认识的若干思考》等论文。其《中国历史通论》讨论的范围覆盖了直到今天为止全部的中国历史,全书分为前编、绪言、后编。我这里主要是对第五六讲做一简单介绍以及观点,我个人更侧重于与对农业的起源及对社会变革影响的研究。 三、分析与评价 (一)农业经济的内环境与外环境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中国向称以农立国,没有人会对农业在中国传统社会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产生怀疑。战国时期我国传统社会已经确定以多锄多肥、精耕细作为特色的劳动力高度密集类型的集约农业。不同学者对农业起源有不同的概括;1、考古学家认为人类农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狩猎采集群体为脱离日益不利于狩猎的生态,开始走出山林寻找山麓地带谋生,初步形成高级采集经济乃至刀耕火种的农业;二,为了获得更多的劳动收入由山前走向河谷阶段;三,循着气候,地形的规律走向江河平原,顺着水流流向,向适合农耕的更优良的地区发展。随着农业的进步给游牧民族的形成奠定的基础,各个部落的地区位置,气候,土壤的不同,收获不尽相同,慢慢人类差距就被拉开了,各个部落开始争夺生存空间二展开战争。2、农史专家认为中国不仅是农业起源的最早中心地之一,至少在六七年前农业发展水平已经不低,人们懂得因地制宜,形成北方以粟为主的旱作农业和南方以水稻为主的水作农业两大系统并行发展的格局,总而言之,中国传统农业具有起步早、扩展快的特征。王家范先生提出以前学者过分偏重自然适应一面,而对挑战与迎战一面有所忽视,由于南方较北方地区更适合种植,因此北方争地局面较严重,更显示出顽强的活力,这也是中国前期文明的中心

中国考古学通论

中国考古学通论 导论 考古学及其研究对象 一。考古学的定义。 1(“考古”一词的来源。“考古”这一名词,在汉语中出现很早,如北宋时期的学者吕大临就曾著《考古图》(1092)一书,但当时所谓“考古”,仅限于对一些传世的青铜器和石刻等物的搜集和整理,与近代意义上的考古学含义有很大的区别。 2(“考古学”一词的来源。中国近代“考古学”一词,可能是从西文Archaeology一次翻译而来的。Archaeology一词源于希腊语,义为“研究古代之学”,在17和18世纪,一般是指对含有美术价值的古物和古迹的研究,到了19世纪,才泛指对一切古物的研究。 3(考古学的定义。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 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主演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 1(遗物。 2(遗迹。 3(遗址。 4(考古学文化 三、考古学年代与分期。 年代的基本概念 相对年代:绝对年代:

分期方法。 二分法:三分法:六分法 考古学研究方法 考古地层学。 考古地层学的基本概念。 (1)、叠压关系。 (2)、打破关系 (3)、共存关系。 二、考古类型学 考古类型学的基本概念。借用生物进化论和生物分类的原理,对考古发掘出土的 1 遗物、遗迹。进行科学地整理、分类分析、比较研究的方法。“标型学”或“器物形态学”。 考古类型学的原理。 器物的类、型、式的划分。 (1)、器物的分类。 (2)、器物的分型。 (3)、器物的分式。 4(器物组合与分期 三、考古区系类型论。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论。区系类型的研究是建立在考古地层学和考古类型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宏观地进行遗址间、文化间、文化系统间比较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目的在于建立史前文化发展的基本时空框架体系。 1(文化区。

中国考古学通论笔记1(考研版)(可编辑)

中国考古学通论笔记1(考研版) 中国考古学通论 参考书目: 张昌倬主编《文物与考古基础知识》(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之恒著《中国考古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出版) 苏秉琦著《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三联书店) 宿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 刘庆柱主编《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考古学概论》结构 第一章:考古与文物基本理论、第二章:石器时代考古 第三章:夏商周考古、第四章:战国秦汉考古 第五章:魏晋隋唐宋元明清考古、第六章:古器物与考古专题 第一章考古与文物基本理论 第一节考古与文物基本涵义 一、考古学的名称与定义: 1、“考古学”名称的由来: (1)“古学”:在中国,东汉(1~2世纪)时已有“古学”的名称。《后汉书》中说马融“传古学”,贾逵“为古学”,桓谭“好古学”,郑兴“长于古学”,这里所谓“古学”是专指研究古文经学。 (2)“考古”:北宋中叶 11世纪 ,吕大临编撰《考古图》一书,将“考”

与“古”联系起来,“考古”一词最早出现。但其研究的是“金石学”,其研究对象限于古代的“吉金”(青铜器)和石刻,并不等于考古学,要经过系统化以后才可成为考古学的一部分。因此我国古代出现的“考古”与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考古学有较大区别。 (3)科学上的“考古学”:科学上的“考古学”这一名词,也就是我国要学的考古学这门学科,是从欧洲文字翻译过来的。Archaeology. 考古学是一门近代才形成的崭新的科学,它发祥于欧洲,以后普及到世界各国。具体说,在欧洲19世纪中叶以后,在我国则是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的。它包含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分支,并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内的许多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2、考古学的定义: 我国考古学家夏鼐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是这样表述考古学定义的:“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我们认为夏鼐先生的表述是准确的。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它们多埋没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因此,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 二、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一)考古学研究的对象: 1、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实物资料(遗存、文物),是物质的遗存。 这是考古学与狭义的历史学的最大区别。狭义的历史学主要是依靠文献记载以研究人类历史,而考古学主要研究的是实物资料。考古学和历史学,是历史科学(广义历史学)的两个主要的组成部分,二者犹如车的两轮,鸟之两翼,不可

考古学概论

考古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考古学文化: “考古学文化”是代表同一时代、集中于同一地域内的、有一定地方性特征的遗迹和遗物的共同体。——《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夏鼐、王仲殊 2、探方发掘法:探方,考古发掘作业的基本发掘单位。以此为单位的发掘方法称探方法。其具体步骤是:在发掘前,把遗址(或计划中的发掘区)按正方向(正东西或正南北)划成若干大小一致的方格,并按一定的顺序对方格进行编号,然后以每一个方格为一个基本单位进行发掘。这种方格就叫探方。探方的大小依据文化层的堆积情况而定,一般以5×5m2为宜,最小不得小于2×2m2,最大不得超过10×10m2。探方发掘法具有开掘面积大、操作方便、有充足的剖面便于观察文化现象等优点,适合于大面积遗址的发掘,是目前最流行的发掘法。大型遗址可以打破横梁进行大面积的清理,以观察整体。 3、堆积单位: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堆积起来的物质,在考古学上统称为堆积(地层堆积、遗迹堆积),每一个地层堆积和每一个遗迹堆积,在考古学上被称为单位(灰坑、墓葬、地层)。是考古学发掘的最小单位。 4、相对年代:遗存之间的相对早晚关系。主要通过地层学的层位关系、类型学的分期排队来解决。此外,也可以利用某些自然科学的手段和文化遗存的对比研究,来断定遗迹和遗物的相对年代。 5、民族考古学:也被称为“活的考古学”。意在使用民族志材料和对现代土著人群实物的时空位置和组合方式等方面的记录,来解释史前人工制品和考古遗址的形成,用来了解物质文化怎样从其有机系统过渡到考古学位置上去。对这样物质转化过程的分析,能够使考古学家了解正常运转的文化系统中物质的废弃过程,建立一套活体社会物质保留和废弃的原因法则,正确推断考古遗存所代表的的文化系统。 6、北欧古物三期说:1819年,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汤姆森根据馆藏史前遗物(武器和工具)提出了著名的“三期论”,即将丹麦的史前时代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大的阶段,并在《北欧古物导论》(1836年,哥本哈根出版)一书中,阐述了“三期说”理论。北欧古物学家借用近代分类科学中另一具有鲜明进化论特征的生物学核新方法(生物学分类学方法)划分了北欧史前文化的阶段与分期。北欧古物三期说实践与组成为近代考古学类型学的直接源头,而且开创了通过实物遗存阐明人类文化的考古学宗旨。 7、新考古学:在经历了进化论考古学、历史主义考古学之后,自20世纪中期开始在美国率先兴起了用系统论方法解释文化变迁过程的新考古学派,其理论主张也被称为过程考古学。代表人物为美国的宾福德和英国的克拉克。基于对传统考古学研究方法和目的的不满,新考古学主张考古学应解释过去的事情何以会发生,并设法研究清楚事物变化的来龙去脉,而不仅仅满足于再现过去和简单地说明以往发生的事情。还认为考古学家必须把文化看成是人们在一个文化体系里活

艺术设计概论考题及答案(20200318102906)

《艺术设计概论》期终考试A卷试题 时量:120 分钟共100 分 一、选择(28 分,每空一分) 1.二战期间发展起来的( ) ,科学的考虑了人的舒适性和工作的效率。 a) 设计文化学 b) 人机工程学 c) 设计美学 d) 设计史学 2.( ) 是近现代旨在保存自然资源、防止工业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一场设计运动。 a) 波谱运动 b) 新艺术运动 c) 绿色设计运动 d) 装饰艺术运动 3.按照( ) 的说法:“普通符号科学——它有各种名称:符号学(semiotics ,semiology) 或语义学(s emasiology) ,这些术语来自希腊语的sema(符号) 。” a) 毕加索 b) 贡布里希 c) 索特萨斯 d) 莫里斯 4.( ) 理论自60 年代后期由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在其《论语法学》一书中确立。 a) 解构主义 b) 抽象主义 c) 立体主义 d) 符号学 5.( ) 试图通过所领导的工艺美术运动提高工艺的地位,用手工制作来反对机器和工业化。 a) 格罗佩斯 b) 贡布里希 c) 米斯 d) 莫里斯 6.设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 的研究对象。 a) 艺术设计 b) 设计方法 c) 设计批评 d) 设计史 7.设计disegno 概念产生于( ) 文艺复兴时期。 a) 中国

b) 法国 c) 德国 d) 意大利 8.设计的艺术手法主要有: a) 借用 b) 理论 c) 社会性 d) 参照和创造 9.国际经济界的分析认为:“( ) 经济=设计力”。 a) 日本 b) 法国 c) 德国 d) 意大利 10.设计的特征有? a) 文化性 b) 社会性 c) 国家性 d) 民俗性 11.人面鱼身纹是( ) 彩陶上最具代表性的纹饰。 a) 仰韵文化彩陶 b) 庙低沟彩陶 c) 马家窑彩陶 d) 半山彩陶 12. 中国明清在园林设计方面的专著是( ) 。 a) 《考工记》 b) 《园治》 c) 《天工开物》 d) 《营造法式》 13.1851 年,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举办了首届世界博览会。( ) 设计著名的“水晶宫”。 a) 麦金托仕 b) 博克斯登 c) 戈地 d) 毕亚莱至 14.1919 年,( ) 担任了“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校长,推行一套新的教学制度和设计理论,使该校成了现代主义设计的摇篮。 a) 彼特贝伦斯 b) 罗维 c) 格罗佩斯 d) 赫尔佐格?德梅隆

04、060103历史地理硕士培养方案解析

历史地理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60103授予历史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简介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时期的自然环境和人地关系的地理分布、演变及其发展规律 包括环境史与生态文化的一门同历史学和地理学都有密切关系的新兴、边缘学科。它是在继承沿 革地理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成的。其学科理论体系主要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近几十年间。 按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它可分为历史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地理和历史技术地理三大分支学科等。 研究历史地理学的目的是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借鉴,为当前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服务的。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为高中等院校和各级科研机构培养本学科高层次的专门教学、科研人才。同时也为各级政府机关和其他部门培养具有丰富历史知识和品学兼优的管理与专业人才。具体要求是: 熟练掌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积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坚实、系统的历史地理专业知识,熟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为开阔的视野,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其他方面专业工作的能力。 三、研究方向简介 四、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2—3年,视研究生的学习情况而定。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1. 实行学分制,学分要求共36—38学分,其中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专业课、指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实习环节与补修课等。 2. 凡以同等学历或跨学科录取的硕士生,均须补修 3门。并且 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至少考试须与本科生同堂同卷。不计学分。 3 .本专业硕士生必须认真阅读“本专业硕士生必读书目”所规定的书籍,并做好笔记;导师必须定期检查硕士生的阅读笔记,并根据其笔记或考查、考试等评定成绩。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系考古学专业汉唐考古方向朱岩石老师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系考古学专业汉唐考古方向朱岩石老师考博真题导师 分数线内部资料 一、专业的设置、招生人数及考试科目 院系(招生人数) 专业 (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导师考试科目 204考古系(5)060100 考古学 (5) 03汉唐考古朱岩石 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 1004德语、1005法语选一 ②2075中国考古学通论 ③3142汉唐考古 二、导师介绍 朱岩石,考古系硕士生导师,1962年8月出生于北京市西城区。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汉唐研究室主任、邺城考古队队长。兼任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客座教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 研究方向:汉唐考古学、东亚历史考古学。主要代表作:《磁县湾漳北朝壁画墓》,科学出版社,2003年。《东魏北齐邺南城内城之研究》、《汉唐之间的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文物出版社2003年10月。《邺城遗址赵彭城东魏北齐佛寺遗迹发掘与研究》,《历史与文化特集-东亚地区六至七世纪佛寺塔基考古学研究论集》(日文),日本东北学院大学,2006年3月。《论邺城皇家园林的功能及其意义》(日文),发表于《国学院大学大学院纪要》1997年第29辑等。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经过这些年的积淀可以协助学员考生联系以上导师。 三、参考书目 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

美术概论复习提纲

一、美术的特征 1、艺术起源 “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劳动说”、“多元决定说”。 艺术的起源最有影响的是“劳动说”和“多元决定说”。 2、探索艺术起源方法(P、31) (1)、文献学方法以古代比较经典的文字记载为依据,推测艺术的发生,是较早的一种途径。在中外古代文献中有关艺术起源的方法,一些是古代先哲对艺术的天真而朴素的猜测,一些则是对更为久远时代传说的记载,文献学的方法不适合作为艺术发生学的基本方法,古文献中有关艺术的起源的记载适用于对相关判断的佐证。。。。。。。。。。。。。 (2)、考古学方法 (3)、文化人类学方法 (4)、认识发生学方法 (5)、动物学方法 (6)、美学方法 3、美术形成要素(P、41) 1,首先,原创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要素,他也是决定美术在发生后所必须具有的特质。2.其次,创造主体对象化是美术的另一个基本要素。 4、实用美术包括(P、53) 包括工艺美术、民间手工艺、工业设计和建筑 5、作品形式要素(P、102) (1)造型:就是模仿所表现对象外形的基本手段和结果。只出现在具象性作品中。造型形式感和材质感。形式感体现的主要作品是意味。 6、美术一般的传播形式(P、139) 1、直接传播指美术作品本身直接为大众接受的过程和方式。通常的直接传播有开放性展示、现场创作和展览。展览是最普及和主要的一种直接传播方式。 2、间接传播通过一定的媒质中介把美术作品的复制图形传送给观众,即美术的间接传播。间接传播的媒质中介有纸制品印刷、影视录像和因特网等。 3、综合传播以学术活动为中心同时结合展览和媒体传播的综合传播。 7、美术演变的方式(P157) 1、继承和出新 2、求异和融合 3、衍生和演替 4、亦变亦恒

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参考书整理

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参考书整理 对于每一位想要考研的同学来说,考研成功与否与你的参考书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选对了参考书,就可以有重点地进行复习,在考研复习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那么,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参考书是什么呢? 人大没有指定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参考书目,凯程老师根据多年的辅导经验及学员反馈,推荐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研究生参考教材如下: 《中国文物学概论》,李晓东,河北人民出版社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王宏钧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考古学通论》,张之恒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文物保护学基础》,周静罗雁冰康忠镕,四川大学出版社 《文物保护学》,王蕙贞编著,文物出版社 《科技考古学概论》赵丛苍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博物馆技术》格林.汤姆森,吉林大学出版社 以上参考书实际复习的时候,请按照凯程老师指导的重点进行复习,有些内容是不考的,帮助你减轻复习压力,提高复习效率。 本文系统介绍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难度,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就业,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学费,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辅导,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参考书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人大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人大考研机构! 一、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难不难,跨专业的学生多不多? 2015年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研究生计划招收10人,招生人数相对较少,从这方面来说考研难度较大,但是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专业课复习较为容易。文博硕士几乎囊括了所有学科门类,这么宽广的原因,是因为其内容庞杂,需要多学科的一起研究,跨专业考研是完全可以的。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考试科目里,文博综合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考古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二、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就业怎么样? 作为名牌院校的中国人民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人脉资源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硕士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9.15%。 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就业方向分别为:政府文物管理和研究机构、各类博物馆和陈列展览单位、考古部门、文物与艺术品经营单位、旅游部门、新闻出版和教育单位的文物陈列、保护,博物馆管理和研究;公安、海关、商检、拍卖典当、珠宝行等的文物鉴定、评估、保护。 三、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学费介绍 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学费总额4.5万元,学制3年,按学年缴纳学费。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考古学方法论、中国考古学研究、考古文献研读、考古论文写作、

考古学复习参考题

《考古学通论》考点整理 1、“金石学”是专门研究古代________和________,正式诞生于北宋中叶。 2、名词解释:考古学: 3、考古学研究对象是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实物资料包括_____和_____;考古学研究范围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 4、“文化层”是包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地层。 5、名词解释:“考古学文化”: 6、“考古学文化”的命名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收集实物资料的主要手段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_______和______。 8、考古学断代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编写报告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 10、考古学分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论述题:考古学和其他学科关系:

12、考古学年代可分为_______、_______,其中相对年代是依靠________、________进行研究。地层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考古学发展简史: ●古代考古:______的《考古图》是现存年代最早的且有系统的古器物图录; __________的《古玉图》现存最早的专录玉器的著作;_________著有《金石萃编》。 ●近代考古:1921年___________发现并提出了“仰韶文化”;1922年北大成 立了__________;1924年北大考古学研究室设立了_________。1926年,__________是第一次由中国学者主持田野考古;1927年___________成立。 1928年_________________成立,内设考古组,同年_________在安阳小屯进行调查,这是中国考古学诞生的标志;1929年在_________的主持下先后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等。 ●现代考古:___________于1979年在_____成立。 ●________被誉为“埃及学奠基人”。 14、1819年丹麦人_________把古物按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进行分类。1865年_________提出了“新石器”和“旧石器”。 15、旧石器主要以_打制_为主。制作工艺包括_____和_____;其中,打片包括_______和_______。直接打击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名词解释:北京人: 17、甘肃省_______地区是中国最早发现旧石器的地区之一。 18、名词解释:山顶洞人: 19、简答、论述题: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阶段分期:

中国考古学通论笔记1(考研版)

中国考古学通论 参考书目: 张昌倬主编《文物与考古基础知识》(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之恒著《中国考古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出版) 苏秉琦著《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三联书店) 宿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 刘庆柱主编《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考古学概论》结构 第一章:考古与文物基本理论、第二章:石器时代考古 第三章:夏商周考古、第四章:战国秦汉考古 第五章:魏晋隋唐宋元明清考古、第六章:古器物与考古专题 第一章考古与文物基本理论 第一节考古与文物基本涵义 一、考古学的名称与定义: 1、“考古学”名称的由来: (1)“古学”:在中国,东汉(1~2世纪)时已有“古学”的名称。《后汉书》中说马融“传古学”,贾逵“为古学”,桓谭“好古学”,郑兴“长于古学”,这里所谓“古学”是专指研究古文经学。 (2)“考古”:北宋中叶(11世纪),吕大临编撰《考古图》一书,将“考”与“古”联系起来,“考古”一词最早出现。但其研究的是“金石学”,其研究对象限于古代的“吉金”(青铜器)和石刻,并不等于考古学,要经过系统化以后才可成为考古学的一部分。因此我国古代出现的“考古”与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考古学有较大区别。 (3)科学上的“考古学”:科学上的“考古学”这一名词,也就是我国要学的考古学这门学科,是从欧洲文字翻译过来的。Archaeology. 考古学是一门近代才形成的崭新的科学,它发祥于欧洲,以后普及到世界各国。具体说,在欧洲19世纪中叶以后,在我国则是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的。它包含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分支,并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内的许多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2、考古学的定义: 我国考古学家夏鼐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是这样表述考古学定义的:“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我们认为夏鼐先生的表述是准确的。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它们多埋没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因此,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 二、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一)考古学研究的对象: 1、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实物资料(遗存、文物),是物质的遗存。

考古学通论(内测版)讲解

大学三年级第一学期 授课老师:邵文臣 制作:零九级历史三班· 李逸凡

授课老师:邵文臣制作:李逸凡 Alpha

大学三年级第一学期考古学通论笔记 目录 第一章概论 (5) 第一节什么是考古学 (5) 第二节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6) 第三节考古资料的获得和整理 (7) 第四节考古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9) 第二章旧石器时代的考古 (10) 第一节概论 (10) 第二节旧石器时代早期 (13) 第三节旧石器时代中期 (17) 第四节旧石器时代晚期 (18) 第五节中石器时代 (20) 第三章新石器时代考古 (21) 第一节概论 (21) 第二节中原文化 (23) 第四章夏商周考古 (29) 第一节概论 (29) 第二节二里头文化 (31) 第 3 页共34 页

授课老师:邵文臣制作:李逸凡 第三节商代考古 (33)

大学三年级第一学期考古学通论笔记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什么是考古学 一、“考古学”名称的由来 中国的“考古学”一词,是从欧洲文字翻译来的,欧洲文字中考古学(Archaeology),最初是指古代史的研究。几经变更,到19世纪才泛指对一切古迹、古物的研究。 在我国,“考古”最早出现于《水经注·滱水》“考古知今,事义全违”。“考古”指考证古代事物。 北宋,出现专门研究古代“吉金”(青铜器)和石刻“金石学”,吕大临于1092年刊印《考古图》,此处“考古”指古器物研究,尽管不等于现代考古,但意义上接近。 以考古调查和发掘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最初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在中国发现。 二、考古学的定义 考古学作为一门科学已有充实内容、严密的方法论、系统的理论、明确的研究目标 考古学:通过对实物资料的调查、发掘和研究来探讨古代人类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 三、考古学的学科属性和研究对象 (一)考古学属于人文学科,学科归属分: 1.作为广义的历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 与侠义历史学得主要区别:研究对象不同(考古学:以实物资料为对象;历史学:以文献资料为对象) 2.归于人类学和美术史,即史前考古学属于人类学,历史考古学归属美术史 史前→文字记载以前的时期历史时期→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时期 (二)研究对象:实物资料(物质遗存) 1.人工遗存:遗迹、遗物 (1)遗迹:人工建造的各种工程和遗留下来的各种痕迹 Eg:聚落(村落、城市)、建筑、墓葬、道路、人类留下的脚印 (2)遗物:人类制作和使用的各类物品 Eg:工具、武器、日用器具、装饰品 作为研究资料,它不仅包括制成品,也包括制作过程中的废品、废料和废弃物,它们对于研究和复原古代手工工艺和技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与人类活动有关的自然遗存 Eg:动植物遗存,人体化石,骨骼以及制作陶、石器的石料、土料,冶炼金属的矿石 3.采用自然科学技术手段经实验室分析处理所得到的资料 Eg:陶器器壁残留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四、考古学研究的年代范围和作用 第 3 页共34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