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退火的应力分析_张景超

玻璃退火的应力分析_张景超
玻璃退火的应力分析_张景超

第36卷第3期燕山大学学报V ol.36No.3 2012年5月Journal of Yanshan University May2012

0引言

目前,玻璃的生产方法主要是浮法,浮法玻璃制品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以及各个经济部门。随着电子、化工、轻工、机械等行业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对玻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工业能源的资源也日趋紧张,因此缩短开发周期,优化工艺过程,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已经成为生产的急切要求。玻璃热应力的消除控制直接影响了玻璃的质量,所以对玻璃退火应力的分析变得非常的重要。

孙承绪等建立了浮法玻璃退火过程中玻璃带内温度场的数值计算与制图方法,给出了玻璃带厚度方向温度场的分布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用RD2-3型改进应力松弛试验机检测了6mm厚玻璃在570~480℃区间的应力情况[1]。邵宏根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了不同厚度玻璃在相同热流密度条件下的降温情况和上下表面热流密度差对玻璃温度场的影响[2]。林亢对玻璃退火上下限温度进行了论述,阐述了热应力的产生和变化机制,定性的分析了冷制品重热后再退火和热制品连续退火过程中玻璃温度和应力的变化情况,对热应力、结构应力和永久应力进行了计算[3-6]。韩文梅等基于ANSYS 软件模拟分析了航空层合玻璃的热应力最大值和最小值随温度的变化规律[7]。冯跃冲基于ANSYS 软件对退火窑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了玻璃的永久应力[8],但没有给出玻璃应力在退火过程中具体变化规律。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计算技术的不断提高,数值模拟技术成为了一种方便、实用的研究方法[9-11],本文在以上基础上,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浮法玻璃的退火模型,得到了玻璃应力和表面层与中间层温度随退火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对它们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了B区退火完成时玻璃的表面层和中间层应力、温差在不同退火速度下的量值,给出了它们随退火速度的变化规律。

1基本理论

张朝晖编写的《热分析教程与实例解析》书中介绍了ANSYS有限元模拟软件对热应力的模拟计算,分析了由于互相接触的不同结构体或同一结构体的不同部分之间的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在加热或冷却时彼此的膨胀或收缩程度不一致,而导致热应力产生的情况[12]。此处的热应力区别于玻璃退火过程的热应力,玻璃退火过程中热应力是指由于玻璃内出现温度差,即温度梯度而产生的温差应力。由膨胀系数差和温差存在而产生的应力称为结构应力。因此ANSYS软件的热应力是指玻璃退火过程中的温差应力与结构应力的叠加称为玻璃的应力。

文章编号:1007-791X(2012)03-0235-06

玻璃退火的应力分析

张景超*,李贺光,闫玺

(燕山大学理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摘要:基于ANSYS有限元模拟软件建立了玻璃线性冷却的退火模型,通过该模型对玻璃退火过程进行了数

值模拟,得到了玻璃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在退火过程中的不同时刻,对玻璃模型表面和中间层的应力值、

温度值进行采样,得到了应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分析了温度梯度和应力松弛对玻璃应力的影响。通过设置不

同的B区平均热力密度,改变退火速度,得到了玻璃永久应力随B区退火速度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玻璃退火;数值模拟;应力分析

中图分类号:O344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7-791X.2012.03.010

收稿日期:2011-08-1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977061)

作者简介:*张景超(1960-),男,辽宁凤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电检测及传感技术,Email:ysu-zjc@https://www.360docs.net/doc/5011528330.html,。

236燕山大学学报2012玻璃经加热升温至退火上限温度以上又经过

一段时间的保温,在玻璃内会形成既无应力又无温

度梯度的状态[13]。开始冷却后,由于温度梯度存

在而产生了热应力,该热应力在退火温度范围内不

会完全松弛,在冷却至退火温度下限时玻璃中会有

一些残留的应力

2

。2的叠加成为玻璃内的永久应力。玻璃内

的热应力可以表示为[6

]

22

?a???ò?í?μêy

£?

=

?a2′?é±è£??a2£᧰?μ?

°?o?£?

?aèèá÷?ü?è£?

3主要是在退火区的B区产生,在玻

璃冷却的过程中,始终使玻璃的表面层受压应力,

中间层受张应力,在退火过程中随着它的产生玻璃

的应力会出现减小[5],在退火下限温度时,结构应

力达到最大,以后不再发生变化。

由以上分析可知,ANSYS软件模拟得到的退

火下限温度时的应力值为玻璃的残留温差应力

3的叠加。室温下消除温度梯度而产生

的反向温差应力

轴方向表示玻璃厚度,

℃)℃kg/m2)kg/m3

380 1.038.75×10

673.40.2310462461

550 2.5116.1×10

670.40.2310872418

3模拟结果分析

3.1A、B、C区退火过程分析

玻璃从600℃冷却到380℃的区间,假设在

600℃时玻璃模型内有相同的温度,不存在温度梯

度,没有应力存在。按表1、2设置材料性能和边

界条件,模拟得到了A~C区退火过程中温度随时

间的变化情况。

图1给出了模型中间层上任意一点的温度变

化曲线(玻璃模型各点都有类似的变化规律),在

0~147s、147~410s、410~567s各个区间温度的

变化都为线性,该系统在A、B、C为均匀降温的

退火系统。在曲线的转折处为外加载荷改变的位

置,即为A、B、C区的交界处,其横坐标为时间

(s),纵坐标为温度(℃)。

图1温度-退火时间曲线

Fig.1Curve of temperature-annealing time

通过读取不同时刻玻璃表面和中间层的热应

第3期张景超等玻璃退火的应力分析237

力值,用MATLAB对数据处理得到模型表面和中间层应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横坐标为退火时间(s),纵坐标为应力值(kPa)。通过相同的方法得到玻璃表面与中间层温差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3所示,横坐标为退火时间(s),纵坐标为中间层与表面层的温差(℃)。

图2玻璃表面层和中间层应力-退火时间曲线

Fig.2Curve of the surface layer's and middle layer's stress-

annealing time

图3玻璃中间层与表面层温差-时间曲线

Fig.3Curve of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urface layers and the middle layer-annealing time

图2、图3给出了玻璃模型的应力、温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用‘—’表示表面层应力,‘—*’表示中间层应力)。从图2可以看出玻璃表面层与中间层应力随时间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其中正值表示张应力,负值表示压应力。玻璃在600℃开始退火,在退火时间为0~6s的范围内,玻璃的应力值出现了急剧增加的过程,从图3可以看出,此时应力值的增加是由于玻璃表面与中间层温差增大,即温度梯度增大,致使玻璃的应力增大。在7~89s范围内玻璃的表面层与中间层应力值都没有变化,从图3可知在此范围内温差没有新的变化,也没有新的应力产生,此时玻璃从598℃冷却到570℃。在时间为90~147s范围内,由图3可知此时温度梯度在增加,玻璃的应力出现了下降,说明在温度为570℃时,玻璃内开始出现结构应力。在玻璃表面层形成的结构应力为压应力,与玻璃中间层的张应力分布情况相反,所以结构应力的出现使得玻璃内部的应力减小。在147~153s范围玻璃应力减小的速度增大,从图3看出应力值减小速度的增大是由于温差在减小,温度梯度减小,热应力减小的缘故。在147s时,应力值出现拐点,玻璃应力的减小速度增大,这是由于此时退火速度减小,温度差减小,使得热应力减小。在154~410s范围,玻璃应力值减小速度变小,是由于玻璃的结构应力随温度的降低而形成速度加快,热应力松弛速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慢,温度梯度有缓慢增加引起的。在410~567s时间范围,应力随温差的增加而增加,是温度梯度的单值函数[3]。此时玻璃的粘滞力太大,结构应力不再变化,结构松弛已经基本停止,B区以后产生的应力为暂时应力。

3.2B区退火速度对永久应力的影响

由上面分析可知永久应力是

2、

1

2为在室温时产生反向温差应力。通过玻璃在20℃时的线性膨胀系数、泊松比和弹性模量的量值,可以看出在退火下限温度时玻璃的温度分布

情况没有改变,得到的热应力为

2,取相反值得

238燕山大学学报2012

图5玻璃应力-厚度位置曲线

Fig.5Curve of stress-coordinates along thickness direction

图4、图5给出了玻璃

3

的叠加、

0.2116MPa ,中间层永久应力的张应

力为0.2505MPa 。

B 区在不同的退火速度下,退火下限温度时玻璃应力和温度梯度是不同的,以玻璃表面和中间层应力随退火速度变化规律为例,分析B 区退火速度对玻璃永久应力的影响。

通过改变B 区的平均热流密度,使玻璃在该区的退火速度为13~27℃/min ,在退火下限温度时,通过读取玻璃内的应力沿厚度方向分布曲线上表面和中间层的应力值,得到不同退火速度下冷却至退火下限温度时玻璃的表面层、中间层应力值。用相同方法得到表面层和中间层温度,算得它们的温度差值。用MA TLAB 对读取的应力值和算得的温差值进行分析,得到了B 区退火结束时玻璃的表面应力、中间层应力和温度差值随退火速度的变化曲线。玻璃表面层和中间层应力随B 区退火速

度的变化情况如图6所示,横坐标为退火速度(℃/min ),纵坐标为应力值(kPa )。图7为玻璃中间层与表面层的温差随退火速度的变化情况,横坐标为退火速度(℃/min ),纵坐标为温度差(℃)。

图6中分别用“*”、“◇”标记了表面层应力曲线和中间层应力曲线(在图8、9中相同)。可以看出,随B 区退火速度的增大,在退火下限温度时,表面层和中间层的应力都随退火速度呈线性变

化,即

2

的叠加随退火速度增大而线性增大,

表面层为张应力,中间层为压应力。从图7可知在退火下限时,玻璃表面与中间层的温差值随退火速度也为线性变化的关系。

图6表面层和中间层应力-退火速度曲线

Fig.6Curve of the surface layers'and middle layer's stress-

annealing rates

图7

中间层与表面温度差-退火速度曲线

Fig.7

Curve of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urface layers and the middle layer-annealing time

在退火下限温度时,由于不同温度梯度在室温的消失,则在玻璃内形成不同的反向温差应力,此时表面和中间层产生的应力随温差的变化情况如

图8所示,横坐标为温度差(℃),纵坐标应力值(kPa )。

从图8中可以看出随着B 区退火结束时温度梯度的消失,玻璃表面和中间层产生的反向温差应力随温度差的增大而线性增大,此时在玻璃表面产生的是压应力,中间层产生的是张应力。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随B 区退火速度的增大,在退火下限温度时,玻璃的应力值增大,玻璃内的温度差也增大,且都跟退火速度存在线性的关系。

而此时温度差的增大也导致在室温消除该温度

第3期张景超等玻璃退火的应力分析239

梯度时在玻璃内产生了增大的反向温差应力,该温差应力随温差也是线性关系。玻璃的永久应力是玻璃退火下限温度时的应力与该时刻的温度梯度在室温消失而产生的应力的叠加,所以玻璃的两种应力之和随B区退火速度的变化情况反应了永久应力与退火速度的关系。

图8表面层和中间层应力-温度差曲线Fig.8Curve of surfaces'and middle layer's stress-

temperature difference

用求永久应力相同的方法得到不同B区退火速度下玻璃表面层和中间层永久应力及用MAT-LAB处理结果得到的玻璃表面和中间层永久应力随退火速度的变化关系如图9所示,横坐标为退火速度(℃/min),纵坐标为永久应力(kPa)。

图9表面层和中间层永久应力-退火速度曲线Fig.9Curve of surface layers'and middle layer's stress-

annealing rates

从图9中可以看出,玻璃表面和中间层永久应力都随退火速度的增大而线性增大,在13~27℃/ min退火速度区间,永久应力的值跟退火速度成正比例关系,且中间层永久应力随B区退火速度的改变速率大于表面层的变化。4结论

1)基于ANSYS有限元模拟软件建立了玻璃的退火模型,通过读取退火过程中不同时刻玻璃表面和中间层的应力值及温度值,算得不同时刻的温度差值,做出了应力-时间和温差-时间曲线。得知在A区玻璃温度为570℃时,玻璃的结构应力开始表现出来,在A、B区的交界处,温度为550℃时,玻璃内出现了应力的拐点和温度梯度的极大值,它们的出现是由于此后冷却速度减小的缘故。

2)在A区600~550℃退火速度为20.41℃/ min,B区550~480℃退火速度为20.41℃/min的条件下,在玻璃表面层形成了0.2116MPa的压应力,在中间层形成了0.2505MPa的张应力。

参考文献

[1]孙承绪,刘全清.浮法玻璃退火过程中玻璃带内的温度场和应

力松弛[J].硅酸盐学报,1991,19(1):86-90.

[2]邵宏根.浮法玻璃成型过程中玻璃板厚方向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J].硅酸盐通报,2004(4):22-24.

[3]林亢.普通工业玻璃退火与应力的几个问题:Ⅰ[J].玻璃,

2000,27(1):11-16.

[4]林亢.普通工业玻璃退火与应力的几个问题:Ⅲ[J].玻璃,

2000,27(3):7-10.

[5]林亢.普通工业玻璃退火与应力的几个问题:Ⅳ[J].玻璃,

2000,27(4):4-8.

[6]林亢.普通工业玻璃退火与应力的几个问题:Ⅴ[J].玻璃,

2000,27(5):4-7.

[7]韩文梅.基于ANSYS航空层合玻璃的热应力分析[J].兵器

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33(6):1-4.

[8]冯跃冲.浮法玻璃退火过程及其应力的数值模拟[D].秦皇岛:

燕山大学,2006.

[9]Klouzek J,Nemec L,Ullrich J.Modeling of the refining space

working under reduced pressure[J].Glas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0,73(11):329-336.

[10]Bauer J,Roger U,Simons P.Validation of a mathematical glass

tank model[J].Glass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9,72(6):171-181.

[11]Wang J,Brewster B S,Mcquay M Q,et al..Validation of an im-

proved batch model in a coupled combustion space/melt tank/bat-ch melting glass furnace simulation[J].Glass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0,73(10):299-307.

[12]张朝晖.热分析教程与实例解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88.

[13]王传辉,顾申良.浮法玻璃退火的热应力及分析[J].

洛阳工

240燕山大学学报2012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6(3):6-11.

Stress analysis in annealing glass

ZHANG Jing-chao,LI He-guang,Y AN Xi

(College of Sciences,Yanshan University,Qinhuangdao,Hebei066004,China)

Abstract:A glass annealing model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ANSYS in this paper.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annealing process presents the curves of glass temperature as a function of annealing time.By sampling the stress of the surface layers and the middle layer,at different times in the annealing processes,the curve of the stress is obtained with the annealing time,and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gradient variation and stress relaxation on the stress are analyzed.By setting up different average heat densities to change the annealing rates of area B,the dependence of the permanent stress on annealing rates is determined.

Key words:glass annealing;numerical simulation;stress analysis

(上接第218页)

参考文献

[1]张兴中,李宪奎,刘建辉,等.机械结晶器非正弦振动技术[J].

钢铁,2004,39(z1):617-620.

[2]Dooner D B.Function generation utilizing an eight-link mechanism

and optimized non-circular gear elements with application to auto-motive steering[J].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01,215(7):847-857.

[3]Yao Y A,Yan H S.A new method for torque balancing of planar

linkages using non-circular gears[J].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2003,217(5):495-503.

[4]Mundo D,Gatti G,Dooner D B.Optimized five-bar linkages with

non-circular gears for exact path generation[J].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2009,44(4):751-760.

[5]陈明,王广林,刘福利,等.叶片差速泵偏心圆-非圆齿轮驱动

系统的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5,41(3):98-101.

[6]张瑞,吴序堂,聂钢,等.高阶变性椭圆齿轮的研究与设计[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5,39(7):726-730.

[7]贺敬良,吴序堂.变性椭圆齿轮连杆机构的运动特性及齿轮副

设计[J].机械工程学报,2004,40(1):62-65.

[8]任廷志,刘才.节曲线向径按余弦规律变化的齿轮与非圆齿轮

共轭的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4,40(10):181-184.

[9]刘大伟,任廷志.由补偿法构建封闭非圆齿轮节曲线[J].机械

工程学报,2011,47(13):147-152.

[10]Quintero Riaza H F,Cardona Foix S,Jordi Nebot L.The synthesis

of

an

厚玻璃退火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厚玻璃退火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随着市场对平板玻璃原片不断增长的需求,浮法线的数量急速增加,我国浮法玻璃的产能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位,同时国内建筑用10mm以上厚度玻璃的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然而厚玻璃生产时成品率偏低,其主要原因是厚玻璃在退火过程中易发生裂边和掰边困难。 1、原因分析 (1)厚玻璃是指厚度在10mm以上的玻璃,国内这种厚度玻璃的生产主要采用拉边机法生产,采用拉边法成形的厚玻璃边子的厚度远远小于生产厚度,这就造成玻璃在退火降温过程中若没有其它措施边子的温度会远远低于牙痕以内的区域,进入退火窑的玻璃温度曲线和经过退火降至室温的玻璃应力曲线见图1所示。 其中a为玻璃板横向温度分布曲线,b为玻璃板横向应力曲线。由于边部温度过低形成较大的压应力造成切割掰边极为困难。 (2)厚玻璃永久断面应力大,造成切割困难。进入退火窑的玻璃板温度一直呈降低趋势,由于玻璃的导热性能低,厚玻璃厚度方向就会存在较大的温度梯度,事实上板芯温度仍偏高,这样使得最终玻璃的永久应力增大,造成切割困难。 (3)在经过退火保温区后进人敞开区冷却时,由于边子薄而温度很低,边子与牙痕以内的区域形成很大的温差,由于巨大温差而产生的暂时应力与永久应力叠加后仍使边子处于极大的张应力状态.从而易发生边部裂边,如图2所示。

2 解决方法 (1)降低玻璃板锡槽出口温度,同时可适当降低退火窑A、B区出口温度,这样可使退火窑各区温减小和玻璃厚度方向温差缩小,从而降低玻璃的永久应力。同时要注意在锡槽出口不应使用过多的电加热和冷却水包,以免出现玻璃表面与内部温度不均匀的现象。 (2)在退火窑入口对玻璃边部加热,即采用LPG喷枪烧玻璃边子。烧边子的作用主要是提高边子的温度,减小其与中部的温差,降低边部压应力,由于边子压应力的降低,使切割掰边得到改善,使用烧边火后边部应力的变化如图3所示。同时避免边缘微裂纹的产生,有助于减轻裂边现象的 发生。

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练习题修订版

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练习题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 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练习题 一、某建筑企业,企业经理为法定代表人,没有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负责人。该企业在其注册地的某项施工过程中,甲班队长在指挥组装塔吊时没有严格按规定把塔吊吊臂的防滑板装入燕尾槽中并用螺栓固定,而是用电焊将防滑板点焊接。某日甲班作业过程中发生吊臂防滑板开焊、吊臂折断脱落事故,造成3人死亡、l 人重伤。这次事故造成的损失包括: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45万元,丧葬及抚恤等费用60万元,处理事故和现场抢救费用28万元,设备损失200万元,停产损失l50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小题2分,l~3题为单选题,4~8题为多选题。请将正确选项对应的字母填写到题干上的括号内): 1.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人为(D )。 A.企业经理 B.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负责人 C.与此次事故有关的甲班作业人员 D.甲班队长 E.甲班队员 2.根据上述情况描述,此次事故的宜接经济损失为( D)。 A.45万元 B.105万元 C.133万元 D.333万元 E.483万元 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 1.86),该起事故的类别应为(C )。 A.物体打击B.机械伤害C.起重伤害D.车辆伤密E.其它伤害4.根据《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有(BCE )。 A.该企业所在行政区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对该企业的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实施行业监督管理 B.该项工程应取得施工许可证 C.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可以实施罚款的处罚 D.建筑企业应当为本企业所有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E.甲班队长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5.此次事故发生后,组成事故调查组的部门和单位应包括(AC )。 A.地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工程监理单位 C.地市级公安部门 D.县级环保部门 E.县级工会 6.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86),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包括(AD )。

浮法玻璃生产工艺流程

浮法玻璃生产工艺流程 窑头料仓的混合料经两台斜毯式投料机推入熔窑,熔窑以重油为燃料烧油将配合料熔化成玻璃液,再经澄清均化、冷却后通过玻璃液流入锡槽成型。在流道上没有安全闸板和调节闸板。并没有板宽流量控制装道。 玻璃液在锡液面上自摊平,展开,再经机械拉引挡边和接边机的控制,形成所需要的玻璃带,然后被拉引出锡槽,经过渡辊合,进入退火窑。为避免锡液氧化,锡槽内空间充满氮氢保护气体。 进入退火窑的玻璃带在退火窑内,严格按照制定的退火温度曲线进行退火,使玻璃的残余应力控制在要求范围内。出退火窑的玻璃带随即进入冷端。 玻璃带在冷端经过切割掰断,加速分离、掰边、纵掰纵分后,通过斜坡道,并经吹风清扫,然后进入分片线,人工取片装箱包装堆垛成品由叉车送人成品库。 在冷端机组中,预留了洗涤干燥,缺陷自动检测、喷粉和中片自动取板装箱堆垛设备的位置。生产线上设有紧急落板、掰边、欠板落板三个落板装置。使型不合格板不进入切割区。使掰不合格的板不进入装箱堆垛区。 经破碎和搅碎的碎玻璃通过1#胶带输送机由生产线后部向前部输送,送到2#胶带机上运至退火切裁工段厂房外侧的3#胶带输送机上。正常生产时,3#胶带输送机顺转将碎玻璃送入4#胶带输送机,经提升机进入窑头碎玻璃仓仓内碎玻璃由电振给料机送出经电子秤称量。然后撒到配合料胶带输送机上送窑头料仓。生产不正常时过多的碎玻璃由3#胶带输送机逆转送入碎玻璃堆场。分片处和成品库产生的少量碎玻璃由人工运送到碎玻璃堆场。堆场的碎玻璃由装载车运到碎玻璃地坑处经破碎后由提升机进入室外碎玻璃储仓。使用埋单仓下电振给料机送入4#胶带输送机送往窑头碎玻璃仓使用。 熔窑燃油各项指标参数:熔制温度曲线;液面高度投料速度由中央控制系统自动控制。 锡槽玻璃成型温度曲线;玻璃液流量;拉引速度;玻璃带宽度和厚度由中央控制系统自动控制。 退火窑玻璃带退火温度曲线和冷却速度,各项指标参数由中央控制。

玻璃退火问题与切割

玻璃退火问题与切割 一、厚玻璃退火问题的解决 (1 ) 生碴( 糖状物) 产生生碴的根本原因在于表层应力曲线不合理、板芯温度高、残余的板芯张应力过大, 玻璃板在横掰时经常在断面上出现白色的生碴。在退火曲线上表现为降温速度过快, 调节的方法为降低锡槽出口温度, 使A 区入口温度保持在575~580℃左右, 提高B1 区温度10℃左右、B2 区15~20℃左右、C1 区20~25℃左右、C2 区出口15℃左右, 上述数值是与5mm 玻璃退火温度相比的。 (2 ) 裂口玻璃板在横掰处, 在刀口断面上有小的裂纹延伸到板里约1~10mm 左右。 这种玻璃在冷端斜坡输送辊上稍微受力就会自动炸开, 有的在装箱后运输中炸裂。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 一种是因为横掰辊子抬得过高引起, 这可以通过调节辊子高度解决; 另一种是因为退火造成的, 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①裂口处在退火区温度相对较高, 退火后区裂口处温度偏低, 使此部位张应力太大。可通过降低退火区裂口对应部位玻璃温度或升高退火后区裂口对应部位玻璃温度解决。 ②板上下温差过大, 有的C区板下温度比板上要高60~70℃ , 而F 区离横切较近, F区风管由于板下比板上堵塞严重, 这就造成板下比板上风量小, 这些因素使端面上部受张应力过大, 强行掰断就易产生裂口。调解上可以将C区板上温度适当上调。有时裂口与生碴同时出现, 调解上可先按处理生碴的方法调解, 这时裂口有时会同时消失, 若消失不了再按处理裂口方法调解。 (3 ) 中分表现为中分不走刀口, 出现多角或少角。 某厂曾对12mm 玻璃进行过大片离线应力检测, 应力曲线如图5-11 ( a ) 所示。 冷风工艺的应力曲线应为图5-11( b ) 所示。(注: 应力单位为度, 1 度= 3. 27m μ光程差) 由此可以看出, 板中与两肋受永久压应力, 造成中分不走刀口。这种情况一般可通过提高B 区中部温度或降低C 区中部温度, 增大横向温差, 从而增大中间的张应力加以解决。 (4 ) 掰边表现为掰边时出现多角或少角, 掰不完整。 这种情况主要由自由边薄、散热快、温度低及退火窑边部密封不好使边部压应力过大引起的。可以通过提高边部张应力加以解决, 解决的方法主要有 ①通过烧边火提高边部温度。 ②在自动掰边机的基础上增加杠杆机械轮、顶轮、压轮等辅助掰边设备。用拉边机成形的厚玻璃, 板边比齿印内的玻璃薄, 边部散热比板中部多, 因此, 板边比中部温度低。在退火区, 这种温差的存在, 将使温度均衡后的玻璃边部受压应力,中部受张应力, 切割掰断时, 切口出现多角或少角, 也就是说横切边部不走刀线。在冷却区, 这种温差的存在, 边部将受张应力, 中部将受压应力, 厚度

浮法玻璃教材-退火窑理论知识培训材料(中级)

第三章浮法退火窑 1、引言 玻璃退火窑是改善玻璃应力的设备,它直接影响玻璃的成品率及玻璃的后续处理,在玻璃生产中处于重要位置。玻璃产品的性能、生产规模及质量决定退火窑的退火特点,因而不同产品退火窑的结构会存在着差异。现在浮法玻璃退火窑为适应浮法玻璃的生产有着自己的特点,它能够处理大吨位锡槽产出的玻璃原片,具有现代化的自动控制技术,产品能够适应各种平板用户对浮法玻璃的要求。 目前,浮法玻璃退火窑均为全钢全电退火窑,就其结构而言,它包括辊道和壳体两部分。世界上在制造该种退火窑上较著名的公司有两家,一家是起步最早的比利时CUND公司,另一家为法国STEIN公司,两家产品各有特点,CUND公司以冷风工艺为基础,而STEIN公司则以热风工艺为基础,其他部分基本上趋于一致。 退火窑壳体按照CUND公司一般分为A0区、A区、B区、C区、D 区、RET区、E区和F区,而STEIN公司则分为A0区、A区、B区、C 区、E。区、D区、E区和F区。虽然在过渡区和重要退火区的叫法不一,各部分的功能是一致的。 退火窑辊道由传动系统和辊子组成。辊子一般为钢辊,也有一些生产线采用部分石棉辊。退火窑前端的部分辊子的高度可调,以适应玻璃带出锡槽时的爬坡。退火窑传动一般包括两个传动站,当退火窑运行时,直接带动退火窑辊道的为主传动,另一个为从传动,从传动以主传动95%的速度运行,一旦主传动故障,从传动迅速提速代替主传动。也有的退火窑除了

两个主要传动外还带一个小电机传动。 2、退火窑 退火窑可分为保温段、密封段和敞开段,保温段指在线镀膜区A0区、退火前区A区、重要退火区B区和退火后区C区,密封段指过渡区E0(或D)区和循环热风冷却区D(或RET)区,敞开段指间接冷却区E区和直接冷却区F区。目前,以热风工艺为特色的STEIN退火窑普遍使用在浮法玻璃工厂中,我们公司也普遍使用该公司的产品,下面所要阐述的主要以STEIN退火窑为主。 2.1 A区 退火窑的前一节或两节是A0区,它的顶是可移动式的,用于在线镀膜。该区不具备冷却功能,但边部设立了电加热,辊子直径一般为305mm,对于玻璃原板较宽的退火窑,辊子直径可达365mm,辊间距一般为450mm。 A区所有壳体由钢板焊接而成,其内部为耐热不锈钢。每节下部均设有碎玻璃清扫孔,同时,每节也设有检查孔。壳体四周采用矿物棉毯保温。辊子缝隙、清扫孔、检查孔、加热元件塞子都进行了保温。 A区和B区共用两台冷却风机,A区冷却风为顺流。在A区的顶部,其冷却器为不锈钢风管,平行于玻璃板布置,分区来调节玻璃板横向温度,每区自动控制;在A区的底部,其冷却器为不锈钢风箱,平行于玻璃板布置,也是通过分区来调节玻璃板横向温度,每区手动或自动控制。A区的头部和尾部的上面、下面分别设置热电偶,采用独立控制回路。 下面是A区冷却风控制回路示意图

事故案例分析汇总

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一 1、事故经过 2009年11月18日16时,一养护班组在某高速公路超车道进行刷护栏油漆作业,当施工完毕,驾驶员汪某在倒车准备收标志牌过程中撞到了后方20来米处正在收拾工具的戴某,导致其手臂、大腿被撞伤。 2、事故原因分析 原因一:客观原因为当时天气阴暗,视线相对较差; 原因二:驾驶员汪某倒车过程中虽开启警灯、拉起警笛,对封闭区外过往车辆起到了一定的预警作用,但未关注施工区内作业人员活动情况,主观上认为车辆在开启警笛情况下倒车时作业人员会自觉避让的片面判断; 原因三:养护工戴某安全意识淡薄,作业过程中思想不集中; 原因四:未认真开展班前安全教育工作,班组长监管不力。 3、事故性质和责任分析 这是一起因驾驶员操作不当引起的安全生产事故,驾驶员汪某应负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班组长应负管理上的责任。 4、预防措施 措施一:认真开展班前安全教育工作,严格履行班组安全三检查制度; 措施二:车辆启动前要确保周边无作业人员,尤其倒车过程中务必检查后方情况,行驶过程中严格控制车速; 措施三:因作业环境恶劣,作业人员在关注外界过往车辆的同时,同时要密切留意施工区内部机械设备、车辆的行驶。 5、结论 高速公路边通车边作业的安全风险极高,且作业空间较小,在施工过程中要重点防御车辆伤害事故的发生。 案例二 1、事故经过 2009年12月7日早上,一保洁工在某高速高速公路硬路肩按规定清扫作业,当时天气晴好,该路段平直,路面干燥、无坑洞、抛洒物等情况。一辆牌照为浙xxxxx黑色轿车,驾驶员超速行驶和疲劳驾驶,从硬路肩超车撞上该保洁工,将其撞出50米开外并挂于隔离栅上,导致其当场死亡。 2、事故原因分析 原因一:浙xxxxx小车驾驶员在硬路肩超车,违章行驶,这是导致这起事故的最直接原因;

正火退火淬火回火的区别与联系

退火与回火的区别在于:(简单地说,退火就是不要硬度,回火还保留一定硬度。) 回火:高温回火所得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回火一般不单独使用,在零件淬火处理后进行回火,主要目的是消除淬火应力,得到要求的组织,回火根据回火温度的不同分为低温、中温和高温回火。分别得到回火马氏体、屈氏体和索氏体。其中淬火后进行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其目的是获得强度,硬度和塑性,韧性都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因此,广泛用于汽车,拖拉机,机床等的重要结构零件,如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回火后硬度一般为HB200-330。 退火:退火过程中发生得是珠光体转变,退火的主要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为后续加工和最终热处理做准备。去应力退火是为了消除由于塑性形变加工、焊接等而造成的以及铸件内存在的残余应力而进行的退火工艺。锻造、铸造、焊接以及切削加工后的工件内部存在内应力,如不及时消除,将使工件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影响工件精度。采用去应力退火消除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十分重要。去应力退火的加热温度低于相变温度A1,因此,在整个热处理过程中不发生组织转变。内应力主要是通过工件在保温和缓冷过程中自然消除的。为了使工件内应力消除得更彻底,在加热时应控制加热温度。一般是低温进炉,然后以100℃/h左右得加热速度加热到规定温度。焊接件得加热温度应略高于600℃。保温时间视情况而定,通常为2~4h。铸件去应力退火的保温时间取上限,冷却速度控制在(20~50)℃/h,冷至300℃以下才能出炉空冷。时效处理可分为自然时效和人工时效两种自然时效是将铸件置于露天场地半年以上,便其缓缓地发生形,从而使残余应力消除或减少,人工时效是将铸件加热到550~650℃进行去应力退火,它比自然时效节省时间,残余应力去除较为彻底. 什么叫回火? -------------------------------------------------------------------------------- 回火是将淬火后的金属成材或零件加热到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以一定方式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回火是淬火后紧接着进行的一种操作,通常也是工件进行热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因而把淬火和回火的联合工艺称为最终热处理。淬火与回火的主要目的是: 1)减少内应力和降低脆性,淬火件存在着很大的应力和脆性,如没有及时回火往往会产生变形甚至开裂。 2)调整工件的机械性能,工件淬火后,硬度高,脆性大,为了满足各种工件不 同的性能要求,可以通过回火来调整,硬度,强度,塑性和韧性。 3)稳定工件尺寸。通过回火可使金相组织趋于稳定,以保证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不再发生变形。 4)改善某些合金钢的切削性能。 在生产中,常根据对工件性能的要求。按加热温度的不同,把回火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 淬火和随后的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工艺称为调质,即在具有高度强度的同时,又有好的塑性韧性。主要用于处理随较大载荷的机器结构零件,如机床主轴,汽车后桥半轴,强力齿轮等。 什么叫淬火? -------------------------------------------------------------------------------- 淬火是把金属成材或零件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保温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急剧冷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淬火是为了得到马氏体组织,再经回火后,使工件获得良好的使用性能,以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其主要目的是: 1)提高金属成材或零件的机械性能。例如:提高工具、轴承等的硬度和耐磨性,提高弹簧的弹性极限,提高轴类零件的综合机械性能等。 2)改善某些特殊钢的材料性能或化学性能。如提高不锈钢的耐蚀性,增加磁钢的永磁性等。

玻璃加工之如何改进玻璃退火

玻璃加工之如何改进玻璃退火 相关专题:玻璃 时间:2010-07-02 00:00 来源:中华玻璃网 由于禁受了激烈的温度变更,退火基础情理玻璃在成型过程中。使内外层产生温度梯度,并且由于成品的外形、厚度、受冷却程度等玻璃机械的分歧,引起制品中产生不规则的热应力。这种热应力能降低制品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也影响玻璃的光学均一性,若应力逾越成品的极限强度,便会自行破裂。所以玻璃制品中存在不均匀的热应力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谬误退火是一种热处理过程,可使玻璃中存在热应力尽可能消除或减小至允许值。除玻璃纤维和薄壁小型空心制品外,的确所有玻璃制品都必要履行退火。玻璃制品中的热应力,按其存在特色,分为姑且应力和永久应力两种。 由于其导热性较差,①暂时应力。玻璃在应变点温度以下加热或冷却时。各部位将形成温度梯度,从而产生必然的热应力。这种热应力,随着温差的存在而存在温差越大,姑且应力也越大,并随着温差的消失而消失。这种热应力称为姑且应力。 但在温度失调之前,应该注重的当然姑且应力可以或许自行打消。当姑且应力值超过玻璃的极限强度时,玻璃异常会自行破裂,所以玻璃在脆性温度范围内的加热或冷却速度不宜过快。 由温差产生的热应力,②永久应力。玻璃从应变点温度以上开端冷却时。玻璃冷却至室温、内外层温度失调后,并不能完全消散,玻璃中仿照照旧残存着一定的应力,这种应力称为水久应力。永久应力的大小取决于成品在应变点温度以上时的冷却速率、玻璃的黏度、热缩短系数及制品的厚度等玻璃机械。 就是把具有永久应力的玻璃制品重新加热到玻璃内部质点可以移动的温度,玻璃的退火。把持质点的位移使应力分散(称为应力松懈)来消除或减弱永久应力。应力松弛速度取决于玻璃温度,温度越高,松弛速度越快。是以,一个合适的退火温度范围,玻璃得到精采退火质量的关键实际生产过程中,完全消除永久应力是不可能的通过退火祝愿残余应力增添或均化到最低制约之内,以增强玻璃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厚玻璃退火的特点厚玻璃的生产体式格局重要有反向法和挡板法两种,这里重要谈判挡板法生产厚玻璃时的退火。挡板法生产的厚玻璃其主要原理是将玻璃液“解冻”挡板区域。其退火的重要特点如下,1。此种方法生产的厚玻璃由于边部较冷,玻璃的边部厚度较薄,因此边部的压应力很大。2。玻璃越厚,热量连结在玻璃体内的时辰越长。3。为了满足切割请求,必须减小钢化应力。4。要防止边子在后退火区冷却太快,边子处产生较高的姑且张应力,导致纵裂损失。 控制边部厚度厚玻璃的退火利弊和玻璃的厚度曲线密切相干,退火改良改良厚度曲线。出格是玻璃板的边部厚度,个体要求厚度曲线要保证边子25毫米处的厚度比平匀厚度薄约1毫米。以往的生产中我经常做不到这一点,首要是边部太薄降低负载,以降低钢化应力厚玻璃生产由于厚度的增添,导致热量在玻璃体内的贯穿连接时辰耽误,若是在高负载下生产厚玻璃会导致玻璃体内的钢化应力增加,给后面的切割和客户的改切带来困难,也会使退火造成麻烦,炸裂增加,降低成品率。因此必须降低负载,以满足合适的钢化应力在A区增加煤气喷枪和在清洗机后增加冷冻水如前所述,边部应力的利弊直接影响纵切的利害,

浮法玻璃退火窑常规操作

浮法玻璃退火窑常规操作 3 常规操作 3.1边松 边部压应力大,12mm以下玻璃边部用手能抬起来,玻璃太厚了抬不动。玻璃易横炸。 调整:开大退火后区边部风量,或升高退火前区边部温度。 3.2边紧 边部张应力大,12mm以下玻璃边部用手很难抬起来,玻璃易纵炸。 调整:关小退火后区边部风量,或降低退火前区边部温度。 3.3退火温度调整方法 : A 、 B 、 C 三区以调整温度设定值为主 , 如切手动控制 , 则直接调整风阀开度 , 对温度的调节幅度每次应控制在 2 ℃以内 ; RET区、 F 区及冷端边部吹风则调整风阀开度或变频器频率值;退火

调整应从后往前 , 即先调敞开区风阀 , 如无效再往前调 C、B、A 三区的温度; 3.4 发现异物的处理 : 在锡槽吹扫清洗水包及故障应急处理时应坚守在敞开区后 , 观察板面上是否有硅碳棒等异物 , 锡槽工操作时如发现有异物落于板面上应及时通知退火工; 跟踪异物 , 若在退火窑内炸裂 , 应记下位置 , 事后找出异物交生产科处理 ( 如未找到应汇报 ); 若异物至F 区仍未炸 , 则应敲下异物交生产科处理 ; 严禁异物进入碎玻璃系统; 3.5 改品种时的操作 应注意及时调整退火温度,防止玻璃炸裂,如薄改厚,要及时关小RET区F区的风阀。 4 应急处理 4.1停电

停电时的处理 : 关风机风阀,关风机,进行尽可能的保温;如主传动未停应在RET 区水炸玻璃; 4.2断板 锡槽断板后的处理 : 关闭各区风阀 , 护送残余玻璃安全通过退火窑 , 如玻璃变形严重 , 则应将热电偶提起 ; 关退火窑各风机 , 适当开启电加热维持窑内温度 ; 检查并清理退火窑内碎玻璃 , 尤其是卡在退火窑辊子间的碎玻璃。 4.3风机停转 当出现风机停机时会在中控室盘面上报警 , 应在盘面上予以确认 , 然后到现场找到该风机及相应控制柜和操作盘面 , 重新启动; 如退火窑风机ABC不能启动,应将该风机闸板关死,将中间闸板打开,

安全生产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安全生产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通过对一些典型事故进行分析深化对事故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有效地预防事故和控制事故发生。 案例一 x分厂高空坠落事故 一.事故概述 201x年x月x日15时30分,x分厂安排直氰工段一班人员加班协助直氰维修班架设氰化钠大库到直氰氰化钠小库之间的氰化钠输送管道。一班班长寇某某在班后会上布置了协助直氰维修班架设管道任务,并指定氰化岗位操作工王某某去氰化钠大库至直氰化钠小库之间的空中桥架上协助吊装氰化钠输送管道。16时左右,王某某冒险翻越制酸二段酸浸备用槽顶部护栏,在未挂好安全带情况下直接上到空中桥架北端作业,导致本人从桥架上坠落至地面(桥架距离地面高度4米)。后送市中医院救治,经医院诊断,王某某腰椎受伤。 二.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性质 (一)、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王某某违章作业冒险翻越制酸二段酸浸备用槽顶部护栏且未挂好安全带时直接上到空中桥架作业,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二)、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1、运转一班班长寇某某在高空作业前没有按照制度办理高空作业票证,没有制订相应安全防范预案; 2、分厂安全员屈某某对本单位高空作业票证监督不到位; 3、分厂未落实票证管理制度对高空作业疏于管理。

(三)、事故的性质 这是一起因违章操作引发的高空坠落事故。 三. 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1)x分厂立即组织学习安环科下发的201x年第xx号通知内容,并将组织学习情况于x月x日前上报安环科; (2)x分厂立即组织召开安全专题会议,本着安全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通报事故案例提出防范措施,并将会议情况于x月x 日前上报安环科。 (3)各生产单位要查遗补漏居安思危,利用班前班后会学习安环科下发的201x年第xx号通知内容,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做好安全作业票证的办理、审核、建档工作。 (4)分厂应加强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 单项选择题 1、该起事故的性质是(C) A.意外事故 B.刑事案件 C.违章操作 D.非责任事故

浮法玻璃的退火

浮法玻璃的退火 浮法玻璃的退火 在确定浮法玻璃退火温度之前,首选要确定浮法玻璃的退火上限和退火下限温度。根据资料介绍浮法玻璃退火上限与退火下限温差在70-80℃之间。萍乡的化学成分72.1 1.2 8.4 4 14 ≤0.1 根据Fulcher 实验公式T上限 =T0+B/(lg13+A)和T下限= T0+B/(lg17.5+A)计算,萍乡退火上限温度为545.1,下限温度为472.3,温差为72.8℃。 依据不同厚度浮法玻璃设定的永久应力值,确定退火窑B区的降温速度。B区的降温速度是由拉引速度和每延长米的降温速度决定的。即B区降温速度℃/min=拉引速度(M/min)×B区每延长米降温速度(℃/M)。根据公式 δ=K×E2×G计算其永久应力 K 常数 4.457 E 玻璃厚度(cm) G B区浮法玻璃的降温速度(℃/min) 不同厚度浮法玻璃的永久应力值 (nm/cm) 在玻璃熔窑的熔化能力确定之后,即可根据生产的玻璃厚度和原板宽度计算出拉引速度(M/min),由此不难算出B区每延长米所需的降温速度(℃/M)。这样就知道了退火窑B区的温降,即B 区降温速度(℃/M)×退火窑B区长度(M)。依此决定退火窑A区出口温度及B区出口温度。 当退火窑A区、B区进出口温度确定之后,根据公式T介=T表-1.25KCE×103完全可以计算出测温点处玻璃带及空间介质温度,也就是热电偶显示的温度就确定了。注:K 玻璃的物性热工参数,由图表查得 C玻璃带在该区段的冷却速度(℃/min) E 玻璃带的厚度(M) T表玻璃带在该处的表面温度℃ 萍乡浮法玻璃厂熔窑熔化能力(T/D)、生产的玻璃厚度(mm)、拉引速度(m/h)、降温速 度(℃/M及℃/min)及永久应力、AB区玻璃带进出口温度、测点处空间介质温度(℃)如下:

化工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化工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氯乙酸氯化岗位玻璃冷却器爆炸事故 1. 事故经过 : 2007年10月25日上午10:30分~某化工厂氯乙酸工段C1氯化釜系统玻璃冷却器突然发生爆炸。其中C1氯化釜三楼九节玻璃冷却器全部炸坏~炸坏后的碎片造成附近D2 、E1 、E2等三台氯化釜共七节玻璃冷却器不同程序的损坏。爆炸发生后~当班人员迅速关闭氯化系统相关阀门~氯化岗位做紧急停车处理~氯乙酸其他结晶、离心包装等岗位未受到影响~生产保持正常运行。经维修人员紧急检查、抢修后~氯化岗位于11:00部分氯化釜恢复开车,4主4副,~下午18:30分氯化系统开满正常。 这次事故由于设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2万余元~并且爆炸后形成的酸雾向周围弥散~造成极坏的影响。 2. 事故调查: 1,C1氯化釜停用前后的情况调查:根据查看相关记录~该氯化釜最后一次投料使用时间为10月13日下午15:36~到14日21:00转为主釜~在15日15:00氯化反应中期发现釜体穿孔后停用。停用后~工段组织人员对通氯阀、进出水阀等进行了关闭~并对釜内料液进行了抽空处理。 2,化验室人员对氯乙酸氯化系统相关气体及该氯化釜釜内残液,约500?,等进行了 化验分析~具体结果如下 : a) 主釜尾气组成:HCl:64.5%:,1.75%Cl,H/Cl:3.17%, 22 2 b 副釜尾气组成:)HCl:73%/,ClH:3.15%, 2 2 c) 氯化釜釜内残液:HAc 34.55%,HCl 2 .10%,

2+另外氯化釜残液内含有大量离子Fe 。 3,维修人员对该氯化釜分配台通氯胶囊阀、釜上通氯玻璃阀及釜上DN100气相大阀进行检查~发现以上氯气和气相阀门关不死~存在内漏现象。 4,维修人员对氯化釜水洗处理后~打开釜盖后进行了仔细检查~发现氯化釜内穿孔两处~距离釜底圆弧以上400mm处,方向分别为西南侧一处~孔径φ8mm,~同时发现穿孔处上下共约600mm宽的釜体出现一周脱瓷。 3. 事故原因分析: 1,由于该氯化釜几处通氯阀门内漏~造成氯气进入氯化釜系统内。 2,由于釜换热夹套进水阀内漏~造成釜内料液虽然当时抽净~但反应釜夹套内穿孔部位以下料液无法抽净~而进水阀门由于内漏进水~水与夹套内的料液经穿孔部位进入氯化釜~并形成酸性溶液,500?,~同时酸性溶液与脱瓷部位碳钢材质发生化学反应~生产氢气~而由气相大阀内漏的主釜尾气,气体成分HCl、、ClH,经釜内酸性溶液后~HCl22 气体被继续吸收为盐酸溶液~同时、ClH则积聚在氯化釜玻22 冷器中。 3,通氯阀门内漏的氯气与釜体腐蚀产生的氢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形成潜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经日光照射后发生爆炸。 4,氯化釜停用后~未能拆除连接管道~或者添加盲板进行彻底隔绝~阀门内漏是造成爆炸性气体积聚的直接原因。 4. 预防措施: 1,氯化釜脱瓷穿孔后。应立即对其进行彻底处理臵换~拆除或有效断开一切与系统联接的阀门、管道、法兰~做到有效隔绝~并以问题设备做到及时检修。 2,对玻冷器、塑料阀等易损件进行保温/冷、增加防护层等隔绝处理防止因外界冲击而损坏。

浮法玻璃退火产生的缺陷及控制

浮法玻璃中退火产生的缺陷及控制 河南理工大学张战营 一、玻璃的退火 玻璃退火的目的是减弱和防止玻璃制品中出现过大的残余内应力和光学不均匀性,稳定玻璃内部的结构。 玻璃的退火可分成两个主要过程:一是玻璃中内应力的减弱或消失,二是防止内应力的重新产生。玻璃中内应力的减弱和消除是以松弛理论为基础的,所谓内应力松弛是指材料在分子热运动的作用下使内应力消散的过程,内应力的松弛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玻璃所处的温度。 玻璃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由于其导热性较差,在其表面层和内层之间必然产生温度梯度,因而在内外层之间产生应力。这种由于温度梯度存在而产生的内应力称为温度应力或热应力,此种内应力的大小,既取决于玻璃中的温度梯度,又与玻璃的热膨胀系数有关(玻璃的化学成分决定玻璃的热膨胀系数)。 热应力按其存在的特点可分为暂时应力和永久应力。 暂时应力,当玻璃受不均匀的温度变化时产生的热应力,随着温度差的存在而存在,随温度差的消失而消失,被称为暂时应力。 应力的建立和消失过程。当制品冷却开始时,因为玻璃的外层冷却速度快,所以外部温度比内部温度低,外层收缩大,而这时内层温度较高,且力求阻碍外层收缩,这样造成玻璃外层产生张应力,内部产生压应力。在张应力过渡到压应力之间存在着中间层,其应力值为零。当冷却接近结束时,外层体积几乎不再收缩,但此时玻璃内部仍有一定的温度,其体积力求收缩,此时造成外部受压应力,内层受张应力。由此可见,在冷却结束时,产生的应力恰好和冷却开始时产生的应力性质相反,两者可以得到部分抵消。冷却全部结束时,即当玻璃的外层温度和内层温度趋向完全一致时,上述两种应力恰好抵消。我们称这种应力为暂时应力。 永久应力,当温度消失时(制品的表面和内部温度均等于常温时),残留在玻璃中的热应力称为永久应力,又称为内应力。 玻璃中永久应力的成因,是由于在高温的弹塑性阶段热应力松弛而形成的温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与启示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与启示 (2014-土木一何肖1410630128) 一、煤矿事故:液压管断裂伤人事故 (一)案例描述:2012年8月14日零点班,采三队值班队长孟XX 安排当班采煤。班长王XX接班后安排职工田XX、刘XX两人负责13#支架以下至槽头段移架工作。约在5点左右,当班采煤任务结束,田XX开始冲洗支架,刘XX到槽头用单体柱起吊被煤埋的铁鞋。刘XX 在2#支架处使用液压枪升柱,液压枪与液压管连接处断裂,致使液压管回弹打伤刘XX双眼,造成工伤事故。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职工刘XX使用液压枪升柱时,液压枪管突然断裂,是导致事故发生。 2、根本原因:液压管接头压好后没有进行安全性检测,职工在使用液压枪时没有对液压管进行检查,是导致事故发生 3、间接原因:区队对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职工自我保护意识差,是导致事故发生。 (三)启示: 1、矿井要加强设备器材验收管理,严格液压管在投入使用前对接口处的耐压测试,达不到安全要求不验收。 2、区队要加强设备器材安全管理,维护工在每班开工前要对所使用的液压管路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区队要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自我保护能力。 二、石油化工事故 (一)案例描述:1月17日,某炼油厂焦化车间工艺一班上夜班,早9:04分左右,在操作室的班长及内操等人,突然听到加热炉区一声爆响,看到炉北着火,班长立即汇报炼油厂调度,同时报火警。并组织人员关闭了高压瓦斯进装置控制阀上下游阀,并打开去球罐泄压阀门,加热炉紧急熄火,同时停辐射泵(B-2/1)、原料泵(B-1)、富气压缩机,打开分馏三层平台瓦斯副线阀泄压,容-1退油去6#油池。9:40分左右将火扑灭,经现场检查,炉-1西辐射烧焦线弯头减薄爆裂,弯头处有4ⅹ6cm左右的方形裂口,高温渣油喷出发生着火。 (二)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2002年大修炉-1西辐射烧焦线弯头更换时,弯头管件[/wiki]材质使用错误,使用了碳钢材料代替Cr5Mo材料,高温硫腐蚀导致弯头均匀腐蚀减薄,弯头剩余壁厚仅为 2、1mm, 承压能力降低,致使该弯头爆裂,介质喷出着火。 2、根本原因:在2004年、2007年大修期间工业管道检验时,对该处的主管线均进行了检验,支线做抽检(抽检率为30﹪),未未对弯头进行抽检。

玻璃退火应力

材料的应力与退火温度测定 一、实验目的意义 普通的无机材料在制备过程中都要经历各种高低温差不同的热冲击(受热与放热),如果材料经受的热冲击激烈与不均匀,则该材料就存在热应力。材料中存在应力会大大减少材料的使用寿命,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改进材料的受热与放热工艺流程,退火工艺流程能将材料的应力减少到该材料可以正常使用为止。 本实验的目的: 1. 了解材料应力与退火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材料应力与退火的测试方法。 3. 掌握材料的应力消除与退火工艺流程设计。 二、实验基本原理 1、应力分类: 材料中存在的应力分为:(A) 热应力;(B) 结构应力;(C) 机械应力。 (1) 热应力 材料由于不均匀地受热与放热(存在温度差)产生的应力。根据其存在的特点可以分为:(a) 暂时应力;(b) 永久应力。 (a) 暂时应力 在温度低于应变点时处于弹性变形温度范围(脆性状态)的材料,其经受不均匀的温度变化时所产生的热应力,随温度剃度的存在与消失,该应力也会相应地存在与消失,此应力被称为暂时应力。 (b) 永久应力 在温度低于应变点时处于弹性变形温度范围(脆性状态)的材料,其经受不均匀的温度变化时所产生的热应力,当材料所承受的温度剃度消失时(材料的内部与表面同为室温或常温),其应力仍然残留于材料中,该应力被称为永久应力或内应力。 (2) 结构应力 基本化合物组成导致材料结构不均匀所产生的应力被称为结构应力。因为材料的结构存在缺陷,如气泡、条纹、结石……等,上述缺陷存在于材料的内部与表面,已经无法清除,因此产生应力。此种应力应为永久应力,无法根除。 (3) 机械应力 在材料的后加工过程中,因制造工艺控制不当或者生产机械设备使用不当所产生的应力被称为机械应力。如玻璃与陶瓷的制造模具、陶瓷坯体的釉料涂层设备、玻璃与陶瓷制品的成型输送设备…等,只要严格执行正确的制造工艺及良好的生产机械设备,由此产生 1

玻璃退火的应力分析_张景超

第36卷第3期燕山大学学报V ol.36No.3 2012年5月Journal of Yanshan University May2012 0引言 目前,玻璃的生产方法主要是浮法,浮法玻璃制品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以及各个经济部门。随着电子、化工、轻工、机械等行业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对玻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工业能源的资源也日趋紧张,因此缩短开发周期,优化工艺过程,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已经成为生产的急切要求。玻璃热应力的消除控制直接影响了玻璃的质量,所以对玻璃退火应力的分析变得非常的重要。 孙承绪等建立了浮法玻璃退火过程中玻璃带内温度场的数值计算与制图方法,给出了玻璃带厚度方向温度场的分布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用RD2-3型改进应力松弛试验机检测了6mm厚玻璃在570~480℃区间的应力情况[1]。邵宏根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了不同厚度玻璃在相同热流密度条件下的降温情况和上下表面热流密度差对玻璃温度场的影响[2]。林亢对玻璃退火上下限温度进行了论述,阐述了热应力的产生和变化机制,定性的分析了冷制品重热后再退火和热制品连续退火过程中玻璃温度和应力的变化情况,对热应力、结构应力和永久应力进行了计算[3-6]。韩文梅等基于ANSYS 软件模拟分析了航空层合玻璃的热应力最大值和最小值随温度的变化规律[7]。冯跃冲基于ANSYS 软件对退火窑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了玻璃的永久应力[8],但没有给出玻璃应力在退火过程中具体变化规律。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计算技术的不断提高,数值模拟技术成为了一种方便、实用的研究方法[9-11],本文在以上基础上,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浮法玻璃的退火模型,得到了玻璃应力和表面层与中间层温度随退火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对它们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了B区退火完成时玻璃的表面层和中间层应力、温差在不同退火速度下的量值,给出了它们随退火速度的变化规律。 1基本理论 张朝晖编写的《热分析教程与实例解析》书中介绍了ANSYS有限元模拟软件对热应力的模拟计算,分析了由于互相接触的不同结构体或同一结构体的不同部分之间的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在加热或冷却时彼此的膨胀或收缩程度不一致,而导致热应力产生的情况[12]。此处的热应力区别于玻璃退火过程的热应力,玻璃退火过程中热应力是指由于玻璃内出现温度差,即温度梯度而产生的温差应力。由膨胀系数差和温差存在而产生的应力称为结构应力。因此ANSYS软件的热应力是指玻璃退火过程中的温差应力与结构应力的叠加称为玻璃的应力。 文章编号:1007-791X(2012)03-0235-06 玻璃退火的应力分析 张景超*,李贺光,闫玺 (燕山大学理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摘要:基于ANSYS有限元模拟软件建立了玻璃线性冷却的退火模型,通过该模型对玻璃退火过程进行了数 值模拟,得到了玻璃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在退火过程中的不同时刻,对玻璃模型表面和中间层的应力值、 温度值进行采样,得到了应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分析了温度梯度和应力松弛对玻璃应力的影响。通过设置不 同的B区平均热力密度,改变退火速度,得到了玻璃永久应力随B区退火速度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玻璃退火;数值模拟;应力分析 中图分类号:O344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7-791X.2012.03.010 收稿日期:2011-08-1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977061) 作者简介:*张景超(1960-),男,辽宁凤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电检测及传感技术,Email:ysu-zjc@https://www.360docs.net/doc/5011528330.html,。

66个事故案例分析(2006)1

案例1某植物油厂危险源与事故隐患分析 某植物油加工厂生产采用的是油脂浸出工艺,以先进的化工萃取法提取大豆油脂,生产工具有机械设备、厂内运输车辆等,生产的植物油闪点大于60℃。植物油浸出车间为单层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为125 m2,在同一时间的作业人员不超过10人。为了做好危险源辨识,厂安全主管甲给全厂职工进行了一次安全培训,讲述了危险源、事故隐患、事故致因理论等。甲指出,由于植物油及其加工原料有火灾、爆炸危险性,因此我厂存在大量的危险源和事故隐患,甚至是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比如,植物油浸出过程中,植物油临时储罐的储油量很大,构成重大危险源;植物油浸出车间有作业人员,作业人员可能有误操作,因此植物油浸出车间就是重大事故隐患。甲进一步解释说,危险的程度可用危险度表示,危险度是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函数,也就是说,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或严重性越大,生产系统的危险度就越大。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尽量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通过降低人的不安全行为来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通过降低物的不安全状态降低事故发生的严重性。比如,减少植物油加工原料(大豆)储存区的原料储存量可以降低储存区的事故严重性。再比如,植物油的成品油储罐中储存的植物油越少,其事故发生的严重性越小,因此为了降低成品油储罐区的风险,应将大的储油罐改造为多个小储油罐,即当需要储存5 000 t成品植物油时,用10个500 t储罐比用5个l 000 t储罐的风险小。请根据上述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单项选择题 1.生产的植物油闪点大于60℃,植物油浸出车间为单层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为125m2,且同一时间的作业人员不超过10人,所以浸出厂房的安全出口最少应有(B)。 A.1个B.2个 C.3个D.3个以上 2.下列关于危险源与事故隐患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 A.事故隐患一定是危险源 B.危险源一定是事故隐患 C.重大危险源一定是事故隐患 D.重大事故隐患一定是重大危险源 多项选择题 1.厂安全主管甲的有些观点是错误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有(A、B、D)。 A.由于植物油及其加工原料有火灾、爆炸危险性,因此我厂存在大量的危险源和事故隐患,甚至是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 B.植物油浸出车间有作业人员,作业人员可能有误操作,因此植物油浸出车间就是重大事故隐患C.危险的程度可用危险度表示,危险度是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函数 D.当需要储存5 000 t成品植物油时,用10个500 t储罐比用5个l 000 t储罐的风险小 2.根据厂安全主管甲对危险度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关系的说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C)。 A.当系统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一定时,事故发生的严重性增加1倍,系统的事故风险度就增加1倍B.系统事故的风险度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增加而增大 C.系统事故的风险度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增加而增大 D.系统事故的风险度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增加而减小 3.“植物油的成品油储罐中储存的植物油越少,其事故发生的严重性越小,因此当储罐的容积一定时,罐内装的植物油越少,罐的事故风险度越低。”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其原因是(B、D)。 A.罐内植物油越少,事故发生的严重性越大 B.罐内植物油少到一定程度时,植物油蒸发的气态物质占有较大空间,这些气态物质发生事故的风险度比植物油发生事故的风险度高得多,此种情况下储罐的事故风险度未必小 C.罐内植物油越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D.储罐事故发生风险度不只与植物油的多少有关,还与其他很多因素有关,所以仅由储存植物油的多少判断储罐事故风险度是不全面的 案例2某焦化厂危险源辨识 炼焦生产的主体设备主要是焦炉。某焦化厂生产工艺主要有:洗煤、配煤、破碎、筛分、焦化、鼓风冷却、氨回收、苯回收、脱硫脱氰等。炼焦原煤经洗煤、筛选后去掉杂质获得精洗煤,杂质主要是煤矸石;精洗煤进入煤场储存装置储备,根据炼焦工艺要求按不同煤质进行配煤,并粉碎加工成粉煤;配煤后的粉煤装炉炼焦,煤在焦炉炭化室内经1 400 0C高温干馏裂解炭化,同时产生大量有机挥发物(即粗煤气),即焦炉的输出物有粗煤气和焦炭;当炭化室内煤饼炭化成熟后,焦炭由炉侧推焦机推出,再经水洗降温、冷却、破碎加工成为成品焦炭;除由于工艺操作或炉体不严密等原因造成极少部分粗煤气泄漏外,粗煤气首先经鼓风冷却获得粗焦油,再经氨回收装置、苯回收装置去掉氨和苯,进一步脱硫脱氰后获得净煤气。根据上述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单项选择题 1.炼焦生产的原料、半成品和成品有火灾、爆炸危险性,下列(A)说法正确。 A.一定存在火灾、爆炸的危险源 B.一定存在火灾、爆炸的事故隐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