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体育养生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传统体育养生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传统体育养生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中华体育养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传统体育养生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随着高校传统体育养生课程的开设,其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中作用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拳文通过文献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传统体育养生的起源、特点以度对大学生理健康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争总结。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传统体育养生;体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正式提出“心理健康教育”一词,2005年,教育部再次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健康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的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教育者根据其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各种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通过各种心理学方法以及学科渗透等方式,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其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教育活动。但就高校教育来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仅是心理工作者的事情,而应贯穿一切教学活动中,应做到一切教学活动的组织都要考虑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这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既要向学生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又要结合体育教学自身特点,在教学中注意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众多体育课程中,传统体育养生是一门具有民族特点和丰富内涵的课程,研究和实践表明,传统体育养生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的意义[1,2]

1传统体育养生概述

传统体育养生,又称摄生、养性、保生等。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在传统体育养生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各个流派思想的通融与交流,使其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3]。

鲜明的民族性是传统体育养生的显著特点。传统体育养生的发展与我们民族的发展息息相关。在出土文物和古书中都有传统体育养生的理论和功法记载。例如1975年在青海出土的浮雕彩陶罐上就发现了养生功的基本功法一站桩功的记载,距今已有5000年历史;在《黄帝内经》、《吕氏春秋》、《诗经》等古书中也都有传统体育养生的功法记载[4]。形神统一思想是传统体育养生的重要命题。该思想强调我们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既要着重于形体的养护,又要注意调节自己的精神状态,使自身既有强健的体魄,又有乐观、通达的精神状态,从而达到身心的健康[4]。

顺应自然、平和适中也是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重要特点。在进行传统体育养生锻炼时,练习者的态度耍不骄不躁、保持心情平和,要坚持循序渐进,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功法练习,不应一味强调动作达到一定运动幅度或者是过分强调动作的精准度[5]。

2 传统体育养生课程的开设情况

自西周开始出现学校以来,民族传统体育就随之兴起,作为其中一个重要部分的传统体育养生也得到了人们的青睐。目前,传统体育养生是全国高校体育院系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其中,上海体育学院在1984年就将传统体育养生作为本科专业基础课程。2006年,本课程被列为首批高等教育改革教程,截止当年底,全国有近40所高校开设了这门课程,并且目前有很多学校正在筹备开设中。这些都说明传统体育养生已经开始成为对大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6]。

3传统体育养生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一般来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人格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心理平衡,自信、乐观积极;(2)有充分的安全感,适度焦虑;(3)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并为之不断努力;(4)有良好的人际关系[7]。调查研究发现,传统养生锻炼可有效

改善大学生心境状态,并且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影响[8]。以太极拳为例,它可通过呼吸、动作的配合调整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状态的转换,使大脑皮质运动区域处于兴奋状态,其他区域则处于抑制状态,从而使练习者不但大脑皮质兴奋集中,并可使大脑得到休息,进而达到整体上平静舒畅,修养心性,平衡情绪,完善其人格,并最终克服心理障碍[9]。

3.1增进民族自豪感

研究表明,作为一个公民,其对所属祖国的热爱也是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想流入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许多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意识淡薄,而大学生心理出现亚健康与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缺失有一定的关联性。

传统体育养生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其思想理论和功法被一代代流传和发展完善,作为我们特有的东方文化日渐被西方认识和接受,太极拳在世界上的广为流传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然而,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主要是源自欧美的现代体育运动,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课程很少,这与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传统体育项目显得很不协调,也不利于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及增进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10]。具有鲜明民族性的传统体育养生课程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这种现状。在传统体育养生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进行教学时,不仅要注意功法的教授,也要结合传统养生理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其在学习中不断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可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信任,也有利学生心理健康。

3.2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

与过去相比,当代大学生生活、学习的环境呈现出更复杂的特征。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存的焦虑、情感的困惑和学习的压力,导致学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精神负担越来越重,久而久而之就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甚至影响到生理健康[11]。而传统体育养生可通过情志调节、缓慢运动等方式调节人们的生活节奏,弥补现代社会给人们带来的负面效应。在教学过程中,习练传统养生功法时,多强调练习者要保持身体和心理上的松静自然以及动作缓慢柔和,并且上课的环境多处于空气清新的室外,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学习锻炼,可起到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减少焦虑感,释放压力的作用,最终使其达到心平气和、乐观的状态。缺乏自信是有些大学生在面对学习和就业等问题时出现紧张、焦虑情绪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缺乏自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有时候在一件事情上思虑过多,做事总犹豫、徘徊。传统体育养生功法要求练习者要忌“五劳七伤”,其中一条就是要避免思虑过多,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养生功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会他们正确看待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正确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避免过度思虑,这样也可避免因思考太多,徘徊不前,显得缺乏自信。另外,传统养生气功简单易学。学生可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再加上练习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和支持,易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从而也可对学生树立自信的个人品质起到促进作用。

大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除了外部因素外,与其自身的抗挫折能力差、缺乏毅力也有一定的关系。传统养生气功的功法招式虽然简单,但是要真正起到身心锻炼的效用,需要学生自身坚持锻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1)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遵循循序渐进、顺应自然、心态平和的原则,避免动作过快、急于求成;(2)在讲解传统养生气功的功效时,教师可通过列举古人和周围人常年习练的实例来鼓励学生坚持锻炼,使其明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只有长期坚持锻炼,才能取得成效。通过这两方面的教育,可使学生在锻炼和生活中正确面对挫折,不骄不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并且还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12]。

3.3提高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

现代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个人意识比较强的特点,在进入大学以后,如何

引导他们跟别人更好、更融洽地相处已逐渐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点之一。学生只有在大学生活中学会跟别人和谐相处,才能在以后学习和工作中更加顺利,才能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传统体育养生注重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传统体育养生上课过程中多以集体活动为主,学生们在练习中彼此之间很容易产生共鸣,并且可以一起切磋功法要点增进交流,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中可有效消除个体孤独感,促进同学之间和谐相处[13,14]。

4小结

综上所述,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传统体育养生课程中可起到增进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其形成优秀品质(乐观积极、自信向上、坚持不懈)以及教会他们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从而起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培养身心健康的高水平人才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体育教育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作为体育教育的部分,传统体育养生课程的开设对大学生心理健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鼓励更多校开设传统体育养生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卢爱新.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J].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届博士学位论文,2007.

[2] 刘永峰.传统体育养生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3):90—92.

[3] 邱丕相主编.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3—4.

[4]金亚宇,曹莉娟.传统体育养生在未来学校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贺州学院学报.2010.26(1):111—113.

[5]曹政玉.浅谈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术对修炼者思想品质的影响[J].中华武术研究,2011,I(2):90—91.

[6]姚琼,左家伟,牛爱军.体育院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6):122—124.

[7]卢元镇主编.社会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7—38.

[8] 韦东谊.传统体育保健课对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5(4):127—128.

[9] 田文林,陈钢.高校体育课发展传统体育养生的必要性研究.科技信息,2007,28:217—218.

[10]鲁鹏.普通高校开设传统体育养生公共课的可行性研究[J].科教文汇,2007,(10):140.

[11]任鑫洁.高校开设传统体育养生的价值和意义[J】.科技信息,2010,16:255.

[12]刘浪琪.浅谈传统体育养生理论对高等体育教育的指导意义[刀.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5(1):56—58.

[13]李文军,孙春艳,杨文龙.论传统体育养生对促进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作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1(2):197.

传统体育养生

试卷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上(A卷)《传统体育养生》全校选修适用专业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王光季学期第2017年—2018年学年度冬 学号姓名:: 成绩: 分)一、问答题(20 分)1.阴阳的相互关系(5对立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阴阳学说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阴阳的交感相错、。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 衡和相互转化五个方面 2.现代养生观?(5分) 1.从物质养生向精神养生发 展从经济养生向科学养生发展2. 从追求生活质量向追求生命质量发展3. 从安身立命之本向情感心理依托转变4. 分)3.老子(5,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dān)老子, 姓李名耳,字聃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是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被誉为东方的三大圣人之首,他的《道德经》是全球出版发行量最大的着作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同时也是世界文明的巨大宝藏。 4.睡眠方向与体位?(5分) 一、睡眠的卧向 所谓卧向,是指睡眠时头足的方向位置。睡眠的方位与健康紧密相关。中国古代养生家根据天人相应、五行相生理论,对寝卧方向提出过几种不同的主张。(一)按四时阴阳定东西 (二)寝卧恒东向 (三)避免北首而卧. 二、睡眠姿势1. 常人宜右侧卧2. 孕妇宜左侧卧3. 婴幼儿睡姿老人及病人睡姿4. 40分)二、简述题()1.传统体育养生的概念(10分 是,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在生产,生活与疾病作斗争中强身健体的经验总结强盛 民族延年益寿强身益智,涵养道德,,我国优秀文化中的瑰宝.它对预防疾病,. 起了重要作用起到改善人的整通过调养精神和形体,传统保健体育依靠人体自身的能力,. ,具有医疗和体育的双重属性个机体功能的作用,它既能养生又能治病基本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传统保健体育的基础理论,通过传统保健体育课教学,配.,武术基本功和长拳,太极拳的基础套路,知识较熟练掌握导引养生基础方法 使之有注重能力培养,,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合选用现代体育运动的一些训练方法顽强,,培养机智勇敢,力量机结合,相得益彰.发展速度,,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 强健的体魄和全面素质的社会主义新等意志品质,使学生成为具有完美的情操,. 型大学生,90年年开设课程以来,在85传统保健体育作为校院的传统体育项目80,自本大纲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96年四次修订了大纲.年,92

(完整word版)传统体育养生学复习题

传统体育养生学复习题 一、填空或选择题 1.调身、调息和调心是健身气功锻炼的三个基本要素。 2.以自我锻炼为主要形式,以强身健体、养生康复为目的的气功,属于。 3.“三盘落地势”身体下蹲时口吐“嗨”音,目的是为了气能下沉至丹田。 4.韦驮献杵第二势通过上肢和立掌外撑腰动作导引,可提高肩、臂的肌肉力量,有助于改善的活动能力。 5.“摘星换斗势”一臂上摆至头顶上方时,要目视掌心,意注穴。 6.做“猿提”动作时以胸部膻中穴为中心,缩项、夹肘、团胸、收腹,可加强胸、背部和上肢的团紧程度。 7.掉尾势转头扭臀时,头与臀部做相向运动。 8.握固是指大拇指抵掐根节,其余四指屈拢收于掌心。 9.“两手攀足固肾腰”两手沿脊柱两侧向下摩运至臀部时,上体随之前俯,两掌继续沿腿后向下摩运。 10.初学健身气功动作时,一定要强调 D 。 A 动作与意念的配合 B 呼吸与动作配合 C 形神兼备,内外合一 D 动作的变化和路线 A 注重脊柱的旋转屈伸 B 柔和缓慢,圆活连贯 C 外导内引,形松意充 D 动作舒展,伸筋拔骨 12.“韦陀献杵第三势”两掌上托时,意想通过“天门”观注两掌,目视前下方,自然呼吸。 13.“两手托天理三焦”通过两手交叉上托,缓慢用力,保持伸拉,可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 14.不论何种形式的功法,在锻炼方法上都是动与静的有机结合及合理搭配。 15.“五劳七伤往后瞧”的转头动作,可刺激颈部穴,达到防治“五劳七伤”的目的。 16.八段锦预备势要求两手,掌心向内,目视前方。 17.健身气功·易筋经的功法特点是动作舒展,伸筋拔骨;柔和匀称,协调美观;注重脊柱的旋转屈伸 18.习练健身气功·五禽戏须把握好形、神、意、气四个环节。 19.做“虎举”动作时,两臂举起和下落可细化为提、举、拉、按。 20.“鹿奔”动作身体后坐时要求背部形成“横弓状”和“竖弓状”,意在疏通督脉之经气,振奋全身之阳气。 21.健身气功·八段锦预备势的作用是宁静心神、调整呼吸、内安五脏、端正身形,从与肢体上做好练功前的准备。 22.健身气功·五禽戏包括起势、收势,共12个动作。 二、判断题 1.东汉末年,葛洪在继承前人基础上编创了五禽戏,将单一的导引术式编排为完整的气功套路。()

我对传统保健体育的认识

我对传统保健体育的认识 传统保健体育是中国古代的养生学说与强身健体的锻炼方法相 结合的宝贵文化遗产。它对预防疾病,强身益智,涵养道德,延年益寿,强盛民族起了重要作用.它依靠人体自身的能力通过姿势的调整和主观意念的积极参与及恰当的呼吸配合(身、心、息联动),来调节和增强人体各部位机能,诱导和启发人体内在潜力,锻炼身体,培养性格,起到祛病、益智、健康长寿的作用。加强素质教育和体育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提高的学习兴趣,形成自觉积极锻炼的习惯,使之终身受益,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我认为传统保健体育,又可以称为休闲体育。我觉得它是有氧运动是非竞技体育,即没有紧张激烈的场面,没有挑战身体极限的运动;完全在于自娱自乐。有氧运动首先可以增加人的心肺功能,其次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病,还有可以提高人体柔韧性、灵活性和肌肉力量。心理健康提升,可以改善人的精神状况,调节人的心理,改善人的心境。毫无疑问我们更可以广交朋友。传统保健体育项目很多国内的有:太极拳、气功,八段锦等 传统保健体育的产生和发展受到全民经济的影响。它是一种自我身心锻炼的运动,它依靠自身锻炼,掌握一定的方法和要领,逐渐获得效果,从而战胜疾病,增进健康。欲得其效,就要求练功者树立信心,发挥主观能动性,勤学苦练,持之以恒。但练功一定要符合客观规律,选择合适的功法,领悟练功要领,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不能急于求成。因为传统保健体育的锻炼有一个过程,功夫是逐渐积累起

来的,只有达到一定的火候,才能对机体起到调整的作用,获得预期的效果。 在我看来,通过传统保健体育课教学,会使我大学生们较系统地掌握传统保健体育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较熟练掌握导引养生基础方法.配合选用现代体育运动的一些训练方法,丰富我们的知识面,注重能力培养,使之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发展速度,力量,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培养机智,勇敢,顽强等意志品质,使我成为具有完美的情操,强健的体魄和全面素质的社会主义新型大学生. 众所周知,人生有三大财富,即知识、友谊与健康,而健康则是知识、友谊的载体;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没有健康就一事无成,健康属于个人,又属于社会。新的健康意识与新的自然、环境意识是并行的,参与体育即意味着将意识付诸于行动;体育对于更好地利用闲暇时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与体育运动就是使人们产生发自内心的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冲动,它能开发人们的活动潜能,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而且能够提高个体的创造力。

谈谈对中医药的认识

谈谈对中医药的认识 中医药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是经过反复的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内涵的医学科学,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文明进步曾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对世界医学的发展和文化交流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愧为我国和世界医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我通过这学期选修课的学习,对中医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我国古代,存在三大学说。首先是精气学说,它是对中医影响最大的中国古代哲学之一。所谓气,指一切无形的,不断运动的物质。由于气极其细微而分散,用肉眼看不见。精气,乃气中之精辟,是生命产生的本原。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是,气构成世界的本原,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气构成的。其次是阴阳学说,任何事物均可以用阴阳来划分,凡是运动着的,向外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暗晦的都属于阴。最后是五行学说,“五行”,就是指自然界中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是指这五类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以相生、相克作为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及运动变化的说理工具。 知道了中药的三种学说,当然会联系到中药的性能,“性”即药性,“能”即效能,每种中药都有一定的性能。疾病的属性有寒症,热症;病势有向上,向下,入里;病位有脏腑,经络之不同。性指药物的性质,即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属性,成为四气。四气中温与热,寒与凉是具有共性的,温次于热,热即大温;凉次于寒,寒即微寒,即在共性中又有程度上之差异。而温热和寒凉是两类不同的属性。所以治疗热症的药物是寒凉的,治疗寒症的药物是温热的。

智慧树知到《传统保健体育》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传统保健体育》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下列哪些属于传统保健体育() A:导引养生术 B:竞技武术 C:醉拳 D:太极拳 正确答案:导引养生术,竞技武术,醉拳,太极拳 2、传统保健体育包括导引养生术、传统武术、拳击()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3、传统保健体育是我国中医整体观念与体育锻炼相结合的民族文化遗产()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4、传统保健体育能调节和增强人体各部机能()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5、传统保健体育既有()也有()的属性 A:养生

C:体育 D:运动 正确答案:医疗,运动 第二章 1、下面哪个不是传统保健运动养生原则() A:高强度锻炼 B:意守、调息、动形的统一 C:控制运动量 D: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正确答案:高强度锻炼 2、中国的养生学说和体育活动的基本思想是大力发展、充分利用人体自身的潜能()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健身功法具有双向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4、传统保健体育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体现在() A:心脏 B:肺脏

D:血液 正确答案:心脏,血管,血液 5、在心理方面哪一项不是练习武术套路培养出来的()A:协调性 B:坚定性 C:目的性 D:自制性 正确答案:协调性 第三章 1、马王堆导引术动作特点() A:轻盈灵活 B:动作柔和缓慢 C:舒展大方 D:富于变化 正确答案:BCD 2、下面哪一项是龙登不同于挽弓、引背、凫浴的作用()A:祛除气喘 B:提高人体平衡 C:改善肩部不适 D:拉伸肌肉 正确答案:B

3、下面哪一项不是挽弓主要作用() A:刺激内脏 B:拉伸肌肉 C:强健腰背 D:改善气喘 正确答案:C 4、引腹不仅对消化不良、腹部胀气有预防和调治的作用,而且有利于肩、肘、手部运动不适的预防和调治()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5、鹤舞对人体主要的作用包括() A:改善肠胃不适 B:改善腰背部不适 C:改善颈部不适 D:改善肩部不适 正确答案:BCD 第四章 1、下面哪项不是八段锦的动作风格() A:柔和缓慢 B:园活连贯 C:动静相间 D:松紧结合

传统体育养生课

传统体育养生课 贾亮 一、健身气功的概述 (一)健身气功的概念 气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气功”一词最早见于晋代许逊所著的《灵剑子》,而在宋代的《云笈七签》中,气功才第一次作为术语出现。1996年8月,为了促进气功事业朝着管理规范化、制度法制化、习练科学化的发展,经中宣部、国家体委及卫生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社会气功管理的通知》,第一次提出了什么是社会气功、什么是健身气功。2000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健身气功管理暂行办法》,对健身气功的概念作了进一步的界定,指出“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文化的组成部分。” (二)健身气功的健身特点 注重整体锻炼:人的生命是意识与肉体的统一体。健身气功就是从形、气、神三位一体的整体观出发,强调主动地、内向性地运用意识,通过调整人体内在潜力,从而改善和增进人的整体功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运动风格绵缓:健身气功在外形肢体、思想意识、呼吸吐纳等诸多方面都要求体现出轻松自然、舒展大方、轻飘徐缓的风格特点。 养生作用明显:健身气功在外形肢体、思想意识、呼吸吐纳等诸多方面都要求体现出轻松自然、舒展大方、轻飘徐缓的风格特点。 (三)健身气功的时代价值 社会价值:健身气功对于落实党“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政方针具有较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文化价值:健身气功作为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结晶,是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正式开展的第62个体育运动项目,其深受我国古代“天人合一、自强不息”等哲学观念的影响,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明。 体育价值:健身气功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祛邪扶正的健身功能,并以其自身套路结构简单、单式动作易学易练、对场地器材等客观条件要求较低,且健身效果显著,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二、健身气功的历史渊源 中国气功的起源时期,至今仍没有直接的实物记载。但根据1975年,出土于青海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彩陶罐表明,中国气功至今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中国气功经过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三个时期的不断完善与进步,发展至隋唐时期,达到了其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统治下,中华民族的经济与文化备受摧残,中国气功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新中国的建立,使古老的气功获得了新生。在解放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气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1956年3月,刘贵珍所著的《气功疗法实践》的出版,1959年唐山市气功疗养院组织撰写的《内养功疗法的》的问世,这两部著作的出版与发行,对推广普及健身气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健身气功的练功要素 调身、调息、调心是健身气功锻炼的三个基本要素。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调身是基础,调息是中介,调心是主导。(一)调身:所谓调身,是指练功者对基本身形和肢体运动的调控,使之符合练功量度的要求,又称为身形合度。(二)调息:调息是习练健身气功的重要环节和方法,所谓调息不仅是指呼和吸的过程,而且还指一呼一吸之间的停顿,是指主动地、自觉地调整和控制呼吸的次数、深度等,并使之符合练功的要求和目的。(三)调心:调心是调身和调息的核心,所谓调心就是指练功者在健身气功锻炼的过程中,对于自我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进行调整和运动,已达到练功的要求和目的。(四)如何培养自身的涵养道德 树立正念:健身气功练习者要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树立正确的练功观,端正习练动机,以强身健体、养生康复为目的; 陶冶性情:人生活在社会之中,会遇到种种矛盾,而这些矛盾往往会招致情绪和感情的变化,骚扰精神,使之不得安宁。经常习练健身气功可有助于人们七情的平衡,从而达到内外兼修的目的。 对治习气:人之初,性本善,只是受后天主客观环境的影响,逐步沾染了各种习气,而这些习气种有好有坏,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经常习练健身气功有助于人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克服不良习气的形成。 增益禀赋:所谓禀赋就是禀性,包括人的性格和脾气,它有遗传的基础,也有实践的烙印,可以说是先天与后天的统一体。习练健身气功可以弥补改善自身禀性中的不足之处。 克己奉公:所谓是“公”是道赋予人类的“玄德”的体现。古语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固然是古人对于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也是习练健身气功时要达到的高尚精神境界。如果能以天下为公规范自身的行为,使其生命运动符合自然规律,从而真正的进入真善美的境界。 四、健身气功的锻炼要领:松静自然、动静相兼、练养结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体育与养生》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与养生》课程教学大纲 Sports and Health preserving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体育与养生课程代码CW970147 课程性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学分 1.5 总学时24 理论学时24 实验学时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 开课单位体育教学部适用专业全校学生 主要教学资料主要参考书: [1]《导引健身法解说》,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2]张昀,张蕴琨,运动营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9月,第2版。 [3]王安利,运动医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 撰稿人王深波审核人吴秀云魏统朋 二、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东西方养生文化、运动营养、运动损伤、睡眠养生、科学运动等的介绍,使同学们初步掌握如何能够更加健康的运动、更加健康的生活。 (二)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能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克服各种困难。并且学会如何进行 — 1 —

运动医务监督,如何预防和急救运动损伤,了解运动与营养的关系,学会如何推拿,如何进行合理的锻炼。 (二)体育与养生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有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 三、基本要求 (一)了解运动对健康的影响。 (二)理解运动的真正意义。 (三)掌握科学的运动方式和方法。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东西方养生文化2学时 知识点:体育的功能、体育与养生的关系、东西方养生异同、课程介绍 重点:体育与养生的关系、东西方养生异同 难点:东西方养生异同 第二章运动与营养4学时 第一节2学时 知识点:蛋白质与运动、脂肪与运动、糖与运动、维生素与运动 重点:糖与运动 难点:维生素与运动 第二节2学时 知识点:无机盐与运动、水与运动、纤维素、酸甜苦辣与人生、进食应注意问题、不吃早餐的危害、科学合理的早餐膳食、饭前好习惯 重点:无机盐与运动、水与运动 难点:无机盐与运动 第三章体育运动与减肥2学时 知识点:减肥的目的、肥胖的界定、肥胖的危害、肥胖的原因、运动减肥、减肥的误区、减肥与营养 重点:运动减肥、减肥与营养 难点:运动减肥、减肥与营养 第四章运动损伤4学时 — 2 —

浅谈对于中医养生保健的认识

XX大学会计学院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个人论文 文章题目:浅谈对于中医养生保健的认识 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xxx 年级专业:xxxxxxxx XX大学 二〇一六年五月

浅谈对于中医养生保健的认识 “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在百科上,“中医养生”,指的就是基于中医理论,通过饮食调整、精气保养、寒暑调适与适当运动等形式来实现身体保养、驱除疾病、强化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的一种养生方法。如今,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现在不仅要吃得饱吃得好,更重要的是要吃得健康。对于健康的概念大家有不同的理解,但是都有一些共性:真正的健康并不仅是身体健康,而且也包括心理健康以及与社会环境相适应,是指人们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生活上处于一种完全和谐稳定的状态。这学期非常有幸的能选到赵老师上的《中医养生与健康》一课,在11周的学习中,虽然只是接触到了一些皮毛,但是能够得到相应的指导和贴近生活的真实体验,还是让自己收获颇丰,虽然只能算是入门的级别,但通过老师的教授,在课上我们认识了人的五脏六腑,明晓了人的各种经脉,还有具体的穴位按摩、感冒、肠胃等方面的疾病和预防等,这些种种都让我在中医养生这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想。 在赵老师的序言讲解中,我们了解到了中医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中医学是一门经过我国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在广泛研究了人体发育和疾病的传变规律而创立的,揭示人体与自然的整体联系的一门学科,具有整体统一和辩证施治的特点。而中医养生则是中医学下的一个重要的分支,讲求通过中医理论的指导,研究人类生命规律,寻找增强生命活力,预防疾病的方法,同时探索衰老的机理以及益寿延年的原则。

传统体育养生心得

传统体育养生课心得 说起选择这门课的初心,大概是因为我对传统文化有着特别的兴趣,除了常见的传统文学之外,还希望从更多形式进行了解。走近课堂之前,我一直以为养生只和中医穴位有关,对这门课的认识也仅限于同学介绍中的上课轻松、老师温和。一个学期过去,我从中得到的收获比想象的更多,除了基本的养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观念的更新、态度的转变,是对我日常生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回顾 在课堂上,我接触了很多充满禅意的词语,比如意形结合、天人合一,也尝试了很多未曾听说的活动,比如正念行走、身体扫描、导引保健功等。而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正念观呼吸。 正念呼吸要求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感受气体流通的过程,看似容易,实际坚持下去却很难。最开始的时候,我总是胡思乱想,觉得时间过得太慢,完全无法静下心来;或是昏昏欲睡,大脑陷入休眠状态。而后的几次练习,我开始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思想,渐渐地杂乱的念头便越来越少了。正念的方法在生活中也有很大所用,在情绪急躁的时候,我会通过它让自己平静下来;压力过大而失眠的时候,也可以用它放空念头,让自己放松地养足精神。 生活 在我看来,“活在当下”与随波逐流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一种智慧,后者则是一种软弱。所谓身心合一,意味着人的心态决定了他的选择,选择决定了他的行为,而行为最终构成了他的命运。 每学期都会有这么一段时期,课程排满、考试集中,各种社团活动也纷纷开展,紧张的节奏让人手忙脚乱,不管在做什么,我时刻都在想着这一周有什么需要完成的任务,担心自己能否应付得来。这种急躁和忧虑可能是一种动力,但带来更多的是负面情绪,并不能帮助我走出困境,唯有活在当下、身心合一,尽心专注于眼下所做的事情,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同时,“活在当下”也是治疗拖延症的一剂良药。生活轻松时我们往往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觉得自己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耗费,怠于做任何事。现在我明白,当下的每一分自由的时光都需要把握,身边的每一分美好和愉悦都值得珍惜,如果总是妥协于内心的懒惰,寄希望于明天,就会丧失主动选择的机会,被未知的变数所左右。 感受 恍然间已临近期末,体育课也即将结束了。在这里,我遇到了和善而耐心的老师,听到了新奇深奥的知识,也在交流感受的环节里和担任体测志愿者的过程中,认识了更多的朋友。不得不说,老师非常有行动力,当提到有同学建议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立刻带我们前往北湖,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运动。虽然一圈跑下来很累,但是对缺乏主动锻炼的我们来说,也是必要的练习机会。几次下来确实有

浅谈四季养生

浅谈四季养生 “养生”一词,出自《灵枢·本神》,即保养生命,防病抗衰,延年益寿。《黄帝内经》中说:春天养生,夏天养长,秋天养收,冬天养藏,也就是常说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指出养生与自然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顺应自然物候的更替和变化,才能真正做到合理养生、益寿延年。四季养生依照中医四气调神理论,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和阴历月亮盈亏的变化,应季顺势养生。四季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即“天人合一”,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即春暖,夏热,秋凉,冬寒的变化!通过种方法颐养生命,主动调整自我,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正如古代医家强调“顺四时则生,逆四时则亡。” 一年四时气候的更迭、阴阳寒热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人的生命活动。欲得安康,必须依照自然界周期性的四季变化作出相应的调节。四季春、夏、秋、冬四时寒热温凉的变化,是一年中阴阳消长形成的。冬至阳生,由春到夏是阳长阴消的过程,所以有春之湿,夏之热; 夏至阴生,由秋到冬是阴长阳消的过程,所以有秋之凉,冬之寒。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不能脱离客观条件而存在,而是要根据自然界一切生物的规律变化来达到阴阳平衡的养生保健目的。在现代化的今天,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四时养生作为中医传统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调整人的心态,维持人的健康,延缓人的衰老,提高人的寿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春季养“生”

《素问》中提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杀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春天充满发陈之气,白天变长,夜晚变短,所以人们应当早起工作,晚些睡觉"并且给身体一个自然生发之态,不要过分抑制自己,让机体自然平和,故“被发缓形”中医学强调顺势而为,顺应春之气机,否则阳气被抑制不畅,风温之邪易乘虚而入。 春天之时,气血经肝气的疏调渐走于外,对于体质较差的人,特别是老人和小孩,因肝血外行而使肝血不足,因而容易出现春困,春天我们可服一些补养肝血、疏调气机的中药,如生地、白芍等。而且春季又是冷暖交替、气候多变的季节,衣着要适当厚一些,注意防寒。春季下部的血液循环比上部差,我们可以通过晚上睡觉前用热水泡脚,以引血下行,安定心神。 春季肝功能比较活跃,人的情绪易激动,所以我们需要顺肝调达疏泄以降赶货,不要压抑情绪,让情绪顺应自然而生机盎然,保持愉快的精神状态。我么可以通过踏春,游山玩水使情趣得以生发,开阔心胸。 夏季养“长”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这一段话摘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季是人体新陈代谢最

浅谈对中医养生的认识

浅谈对中医保健的感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现在不仅要吃得饱吃得好,更重要的是要吃得健康。近些年来受媒体的宣传的影响, 大家对健康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真正的健康并不仅是身体健康,而且也包括心理健康以 及与社会环境相适应,是指人们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生活上处于一种完全良好的状态。如今中医保健、食物养生、养生预防等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很庆幸学校给 我们安排了中医保健这门课,虽然课时不多,一周就两节课,但是中医保健这门课让我学 到了很多以前从不知道的但对我们却非常有用的东西,也让我对中医养生保健有了一定程 度的认识。 中医保健也可以叫做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传统中医养生是指通过怡 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 寿的目的。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 的的。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按摩、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古人认为养生 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 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所以中医学把精、气、神的保养看作人 体养生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早在两三千年前,《周易》、《黄帝内经》、《老子》里面就谈到过这些问题。中医的养生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 三大法宝。中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老子》中所说的“道法自然”就是中医养生的 基本要求。 中医保健所追求的境界就是平衡。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以致中和。寒就要让热,热 就要寒,结就要散,逸就要劳,劳就要逸。天地就各得其所,万物便生长发育。中医保健 就是通过各种方法达到这一理想状态就是致中和。中医用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这三大中国古典哲学理论来具体解释生命的秘密,使人体达到与周围环境相互适应,达到 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国古典名著《黄帝内经》就是讲解这方面的专著! 说了这么多,那我们具体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保养我们的身体呢? 首先,我们要做到饮食有节,营养均衡。合理的饮食是健康的基础。人们常说“健康 是吃出来的”,同时也说过“病从口入”,这些都在说明饮食对健康的重大影响。我们平时饮食要有规律,调理有法,荤素搭配,注意饮食卫生,进食时要保持身心愉悦,细嚼慢咽。吃东西要有节制,既不能偏食,也不可暴饮暴食,更不能因为减肥而节食。只有这样我们 才有可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其次,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也是重要的。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健康的标志,而良好的心 态则是开启健康与长寿之门的“金钥匙”。中医特别重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对人身体健康的不良影响,所以主张通过不不同的方式,如“知足常乐”“清心寡欲”“安神定志”等来调节化解人们的悲观消极的情绪,培养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如果我们整日忧虑、烦恼、惊慌、焦虑,冷淡,怎么能使身材健康呢? 再次,养成良好的习惯。少抽烟,少喝酒,少熬夜,早起早睡,多运动,如果我们把 这些都做到了,那么身体健康也就不是问题了。现在的人每天玩电脑玩手机,坐下了就懒 得动,出门就坐车,运动越来越少了,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差了。什么眼睛近视,肥胖症, 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突出,心脏病等一系列的病都来了,而且有趋向年轻化的迹象。俗 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的意义在于运动。为了身体健康,我们应该养成良好习惯,

《传统体育养生学》

成都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传统体育养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定义 传统体育养生学是在中国传统养生理论指导下,通过一定的身体姿势或动作,进行自我调息、调心的内练,以求健康身心的一门学科;课程包含的实验教学包括创编出以一定的身体姿势或动作进行自我调息、调心的内外兼修健身的功法并进行教学演示,以达到让学生开拓思维,培养综合能力为目的的一门学科。是社会体育专业限制性选修课程。 (二)编写依据 本大纲根据《成都体育学院2013版经管系社会体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计划,结合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体育院校教材《传统体育养生学》而制定。 (三)目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传统体育养生的源流和基本理论,以及传统养生的基本功法(即实践部分包括养生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站桩功等),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提高其技术技能。培养学生对传统养生功法学习和鉴别能力,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倡导开拓思维,勇于创新。培养学生对传统养生功法学习和鉴别能力,提高学生的创编与实际教学能力,提高在社会实际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编码及适应专业 1、课程编码:(空) 2、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五)学时数与学分 本课程总学分为4学分,总学时数为6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0.5学分,6学时;实践教学2.5学分,40学时;实验教学1学分,14学时。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总学时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表1 ×××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授课学期教学基本内容 教学安排 小计理论教学技术教学实验教学课外实践 第×学期 传统养生学概论 2 2 传统养生的历史渊源 2 4 中国传统养生基本理论 2 6

对“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认识和理解

对“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认识和理解摘要 体育与健康是相辅相成的,可以看做理论联系实际。体育带给人最多的其实不仅仅是健康的身体,更重要的是积极向上、不畏艰辛的心态,大凡有过体育经历的人,都能够很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境,而这种积极因子又会更好的作用到体育上去,引导你更好的从事体育活动,形成良性循环,一个与体育无缘的人,很难令人认可他的现代人身份生命需要不停地合理运动,才能更长久。所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 关键字: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体育意识 新的世纪,新的文明,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让我们的身心得到了极为愉悦的享受。但是,现代文明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工作紧张,生活不规则,尤其是心理健康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越来越多的现代文明病,提出了这样一个警示,在现代生活中,健康不仅仅是体魄的健康,更是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状态。 由于深刻的社会变革带来的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化态势,社会生活中价值观念全面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我们必须从学生全面成才、全面发展的高度去关注和重视体育环境和人文环境,倡导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把人与人相互包容、尊重、合作、团结、互助的群体精神,自尊、自立、自重、自强的独立精神,公平、公正、守约、诚信的道德精神,注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洋溢着体育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气息中,在体育与健康的和谐统一中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1健康第一,终身体育 体育是90年代以来体育的改革和发展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 1.1终身体育含义 终身体育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使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体育成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 1.2 终身体育产生必然性 终身体育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与国际终身教育思潮密切相关。在国外,早在20世纪60年代,“终身教育”一说,经由继续教育专家朗格朗首次提出,体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随终身教育顺势分娩自不待言。在我国上世纪80年代,“终身体育”伴随中国改革和发展正式诞生,随时空延伸而拓展。终身体育这一思想的提出,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体育学者的赞同,并逐渐形成为一种新的体

浅谈中医养生

浅谈中医养生 一、中医治未病 祖国医学在总结古代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中,已认识到预防的重要性。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中就是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形成“治未病”的预防思想。所谓治未病,包括无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无病先防古人称为“摄生”、或叫cc养生,这是古人在生活实践中认识了人和自然的无机联系以后,掌握了人体疾病的发生与精神状态,饮食起居的密切关系,从而提高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适应自然变化的规律,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达到预防疫病发生的目的。即病防变是指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这样就可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也可防止疾病的传染蔓延。 预测未来疾病的发生、性质、趋势为中医所独有。 中医五运六气学说就是运用五运、六气的基本原理,解释气候变化的年度时间规律及其对人体发病的影响。此乃中医之精髓、借之可以预测未来年份疾病的发生性质。例如石家庄流行乙脑、师仲景法用“白虎汤”制止了流行。次年唐山、北京又流行乙脑,用“白虎汤”无效;周恩来总理让再次请教蒲辅周,蒲老

根据五运天气推测,是年偏湿,让加了一味苍术燥湿药,又解决了乙脑问题。 天气对人健康的影响即外因是很重要的。《儒门事亲》曰:“治不明五运六气,检遍方书何济”。过去人们根据五运六气预测本年气候对人健康的影响,属湿则备燥湿药等等,是为司岁备药,由来久矣。 中医讲究“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不仅是防病于未然,更是养生保健,使人健康长寿,不得病,无疾而终。扁鹊是名医,在中国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扁鹊说,他家兄弟三人,大哥医术最高,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二哥医术次之,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小病;自己医术最差,只能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 《黄帝内经》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辟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高明的医生,不专重于治疗已病,而是着重于防未病,正如治理国家事务一样,不单着重处理已乱,而是着重在防范未乱。 众所周知,一块钱的预防相等于一百元的医疗,但中医的养生远高于正常所说的预防。《黄帝内经》:“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

传统保健体育的概念和内容讲解学习

民族传统保健体育是中国古代养生学说与强身健体的锻炼方法相结合的宝贵民族文化遗产。它依靠人体自身的能力,通过姿势的调整,呼吸的锻炼,意念的运用,来调节和增强人体各部分机能,诱导和启发人体内在潜力,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它属于人体科学的范畴。 传统保健体育具有医疗和体育的双重属性,但又有区别。一般的医疗方法,主要依靠药物的性能和医生的技巧来进行治疗康复,对病人来讲,自身是被动的。体育运动一般带有竞争性和对抗性,如跳高,要求跳得高;举重,要求举的重;更多地是挑战人的极限。传统保健体育则旨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身的锻炼,有意识的自我控制心理、生理活动,取得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效果。如太极拳、气功等 传统保健体育重视加强人体内部运动,调整人体内部的机能,也就是精、气、神的锻炼,它不追求短期内身体的激烈运动,而是通过姿势、呼吸、意念的锻炼,慢慢地调整人体生理功能来发挥作用,因此尤其适应体质弱者和慢性病患者锻炼。 导引 通过姿势调节、呼吸锻炼、意识控制、身心松弛,有节律地运动肢体,使身心融为一体,进而诱导和启发人体内在的潜能,起到摄生保健、防病治病、延年益寿,开发智慧 的作用。 静功:以调心、调息为主,身体姿势处于相对安静状态,不断加强意念对自身的控制能力来养生治病的,归为静功。动功:以调身、调息为主,通过身体姿势的变化和 呼吸的调整,对气机运行产生影响,来养生治病的,归为动功。保健功:运用自身按摩、拍击等锻炼方法,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进健康的,归为保健功。 武术:拳术:长拳、南拳、太极拳、八卦掌; 器械:刀、剑、绳镖; 对练:徒手、器械 集体:六人以上徒手或器械 特点: 1、既能养生,又能治病 养生,又称摄生,就是“治未病”。旨在通过调养精神和形体,来增强体质,治疗疾病,保持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人的健康状况,疾病的发生与否,取决于人体正气的盛衰。传统保健体育通过姿势的调整,呼吸的锻炼,心神的修养,来疏通经络,活跃气血,协调脏腑,平衡阴阳,起到锻炼真气,培育元气,扶植正气的作用,达到抵御外邪,祛病强身的目的。 另有一种致病因素,即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在一般情况下,大多属于生理活动的范围,并不足以致病。但是,如果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遭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超过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体内的阴阳、气血、脏腑的功能失调而发生疾病。 传统体育养生在锻炼时,强调放松机体,平衡呼吸,安静大脑,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及植物神经系统,缓冲不良情绪对大脑的刺激,降低大脑的应急性反应,从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预防疾病的产生。《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称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2、强调整体观,以内因为主的运动 整体观是中医理论的指导思想,同样适用传统体育养生。“天地一体”、“五脏一体”、“天人相应”等理论认为:宇宙是一整体,人体五脏也是一整体。人生活在宇宙之中,与天地相应,人的生命活动,其生理变化与大自然的整个运动联系在一起。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常常直接影响着人体,而人体受自然界的影响也必然相应的产生生理或病理上的反应,因此人们必

传统体育养生概论

传统体育体育养生概论 北京体育大学1131052手打 气功的古称:导引,吐纳,行气,服气,食气,生忘,静坐,守神,内功,炼丹,坐禅 概念:气功是人体在安静的状态下,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的方法,开发人体生命潜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体育养生的运动特点:①简单易学,形式多样②柔和缓慢,动静相兼③自我修炼,三调合一 传统体育养生的作用:①疏通经络,调和气血②扶正祛邪,强身健体③调动潜能,开发智力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发现《导引图》 东汉末年华佗创编《五禽戏》(虎鹿熊猿鸟) 宋代三种导引术①十二坐月功②小劳术③八段锦 2001年成立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组织创编了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六字诀 意守:意,指意识、意念或精神。守,指集中和保持住。意守通常是指在环境舒适安静身体放松的情况下,将意念集中和保持在身体某一部位(守内),或某一事物(守外)上的方法和过程。通过意守,可以帮助排除杂念,实现“一念代排念”(核心),逐步达到气功入静状态,并在此基础上体察身体各方面的感觉与变化,进行自我调整,以取得更好的练功效果。(原则)似守非守,绵绵若存 意守作用:①使大脑皮层放松,代谢水平降低,脑细胞的合成,能力增加,因为意守可以使脑电波慢波占优,快波减少 ②调节植物神经,使副交感神经兴奋增加,(控制内脏)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系》神经系统平衡》增强机体功能 ③5—羟色胺(内排肽)分泌增加,产生美好的情感的体验 ④提高身体或学位局部温度,使经脉畅通,气血周流 ⑤合攻病灶,防治疾病 ⑥便于气沉丹田 阴阳学说在气功中的应用。 ①说明人体组织机构 ②说明人体生理活动 ③指导气功锻炼①按四季阴阳变化选取的锻炼方法②按昼夜变化选择练功时辰③按病情的阴阳而施功④按呼吸吐纳在阴阳调整中的不同作用练功 五行 ①五,“木火土金水”五种构成世界的物质的基本元素 ②行,指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①水曰曲直:生长,柔和,能屈能伸——生长,开发,条达,舒畅 ②火曰炎上:炎热,上开,光明——温热,上开,光明 ③土爰稼穑:种植,收获——生化,秉载,受纳 ④金曰从革:刚硬,杀戮——清洁、肃降、收敛 ⑤水曰润下:滋润,下行——滋润,下行,寒凉,闭藏 五行相生相克:相生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促进和滋生的作用 相克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制约和克制的作用 五行相生的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谈谈我对体育保健的认识

谈谈我对体育保健的认识 什么是体育保健?或许我们可以从体育保健学里窥探一二:体育保健学是体育科学的学科之一。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体质与健康教育及体育运动中的保健规律和措施的一门应用科学,是运动医学的一个分支。主要内容包括:体育卫生、保健按摩、体育疗法、体育伤病的预防和处理。主要任务是运用医学保健的知识和方法,对体育运动参加者进行医务监督和指导,使体育锻炼能更好地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效果。 传统保健体育是以中华民族为主体的集东方文化、哲学、政治、宗教、医学等思想理念为一体的健身、养生体育活动项目。它依靠人体自身的能力,通过姿势的调整、主观意念的积极参与及恰当的呼吸配合(身、心、息联动),来调节和增强人体各部位机能,诱导和启发人体内在潜力,锻炼身体,培养性格,起到祛病、益智、健康长寿的作用。它具有医疗和体育的属性,从历史的演进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分析,古代劳动人民往往是为了防病治病的目的创造出了众多的健身、养生功法和技术,这一类体育活动可以称之为“为医疗服务的体育”,它与现代奥林匹克竞技体育“更高、更快、更强”、“超越极限、永争第一”的精神观念有质的区别。认为个体身心的积极参与,以个体的“我”为目标,不断地超越自我才是至关重要的。它又不同于医疗,医术和药物对患者个人而言都是外来的,而传统保健体育的医疗效益主要来自个体自身。 目前体育保健知识需求主要表现为两方面: 一方面是群众体育活动的迅猛发展,迫切要求普及运动医学知识。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教育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参加各种项目体育锻炼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体育保健将成为人们的一种必然需求,在体育保健知识的帮助和指导下进行科学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但在未来的信息化社会中交通发达、生产高度自动化、办公现代化,使体力活动的机会日益减少,心血管病、糖尿病等代谢病和退行性病变等运动不足性疾患增多;儿童也因营养过剩、忽视体育锻炼,而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出现不少肥胖儿;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许多省市相继进入老龄化社会,到下个世纪老龄化的问题将更加突出。维持老年人的健康并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