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岳村修规文本

新密岳村修规文本
新密岳村修规文本

新密市岳村镇总体规划(2006-2020)(调整)

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 规划编制背景 (1)

1.2 上轮总体规划回顾和评述 (1)

1.3 规划存在问题 (1)

1.4 结论 (1)

1.5 规划目的 (2)

1.6 规划原则 (2)

1.7 规划依据 (2)

1.8 规划指导思想 (2)

1.9 规划范围 (2)

1.10 规划期限 (2)

第二章概况 (3)

2.1 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3)

2.2 自然条件及资源 (3)

2.3 土地利用 (3)

2.4 基础设施 (3)

第三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4)

3.1 区位条件 (4)

3.2 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4)

3.3 经济发展战略 (4)

3.4 镇域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 (6)

3.5 村镇体系规划 (6)

3.6 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8)

3.7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9)

3.8 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11)

3.9 煤矿沉陷区的规划 (11)

3.10 镇域综合防灾规划 (11)

第四章镇区总体规划 (12)

4.1 镇区概况 (12)

4.2 镇区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12)

4.3 规划原则 (12)

4.4 镇区规划区的界定 (12)

4.5 城镇性质 (13)

4.6 镇区建设用地评价和镇区发展方向的选择 (13)

4.7 镇区人口预测与用地规模预测 (13)

4.8 镇区用地布局 (13)

4.9 镇区建设时序 (15)

4.10 镇区专业工程规划 (15)

4.11 环境保护规划 (20)

4.12 近期建设规划 (20)

4.13 镇区远景规划设想 (22)

4.14 城市“三线”导控规划 (22)

第五章规划实施措施 (23)

5.1 城镇的发展目标 (23)

5.2 完善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的体制 (23)

5.3 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23)

5.4 加强公众参与,加强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23)

第一章绪论

1.1 规划编制背景

2006年初,为进一步推动岳村镇城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岳村镇政府委托河南阳光城镇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岳村镇总体规划,并于2006年批准实施。自06总规编制完成,至今已有4年。4年间,岳村镇社会经济均有较大发展,城镇建设速度日益加快,岳村镇城镇发展的已出现明显变化。

为适应岳村镇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指导下一步的详细规划,有序的推进城镇建设和发展,亟需对06总规进行修编。

1.2 上轮总体规划回顾和评述

1.2.1 规划要点

1.2.1.1 镇域部分

(1)镇域体系结构

岳村镇村镇体系分为中心镇区—中心村—基层村三级。其中尹村、苇园、司家门为中心村,其他自然村以行政村为地域单元,经行政整合后作为基层村,规划镇域基层村16个,人口规模800-1500人。卢沟、马沟、园林村纳入镇区规划。

(2)战略目标

力争生产总值年递增18%,生产总值超过12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20%;农业总产值年递增15%;财政收入年递增2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至2020年,在稳固农业的同时,建立完备的村镇体系和市场体系,强化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采矿业和矿产资源加工业,进一步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

(3)空间经济发展与镇域经济分区

以镇区为中心的中部加工贸易区;以苇园为中心的东部农林发展区;以尹村为中心的西部建材、农牧业发展区;沿密杞公路发展工业集聚区。

(4)镇域人口规模

2010年镇域总人口控制在4.0万人;2020年镇域总人口控制在4.2万人。

1.2.1.2 镇区部分

(1)镇区性质

以耐火材料加工、副食品生产和商贸服务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带动型城镇。镇域行政、经济、文化、信息服务中心。郑州市副食品生产和耐材、建材加工基地。

(2)镇区规划规模

人口规模

2010年岳村镇人口应达到9260人(含常住和流动人口);2020年岳村镇人口应达到16391人(含常住和流动人口)。

用地规模

2013年岳村镇镇区建设用地面积应达到0.44平方公里。2020年岳村镇镇区建设用地面积应达到2.03平方公里。

(3)镇区布局结构

镇区总体布局模式为集中布局模式,功能分区根据镇区主要的道路进行合理的分割,建设形成“一心、两带、四片区”的布局结构。一心:镇区西部镇政府周边为镇区行政、文化服务中心。两带:由高压走廊形成的景观带和防护林带。四片区:西部行政商业片区、北部居住片区、中部文体居住片区,东南产业片区。

(4)镇区空间拓展方向

空间拓展方向为向北发展,适度向东发展。

(5)镇区道路体系

镇区以现状路网为基础呈方格状布置,部分道路进行整治改道,道路分为干道、支路两级。镇区道路系统呈“两横两纵一环”框架。

1.3 规划存在问题

规划性质回避了煤炭开采业是岳村镇主导产业之一的不争事实,也忽视了岳村镇作为全镇居住生活、公共服务中心和人口集聚中心的不争事实。这两个关系岳村镇建设发展的关键定位未予明确,将会对岳村镇的发展产生误导。

岳村镇镇区发展现状规模和06总规中近期所确定的规模存在大量差距。经建设实践证实,近期建设规模过大,超出岳村镇实际建设能力。需重新调整近期建设用地的区域和范围。

岳村镇区内部建设发展受坡地、沟壑、沉陷区、高压线和316省道阻拦等方面层层阻扰,发展条件很不利。镇区外部,向北要跨越316省道,且北方发展余地很小,不适合城镇建设;向东有不易整治搬迁的村落、沟壑和采掘区。空间发展方向的规划,因受实际条件限制,未能如愿,需重新评估。

空间功能中心”一心“严重偏西南,空间功能失衡。06总规中镇区中心偏西南,服务半径过大,有效服务覆盖率降低,不利于居民使用;中心南部即为冲沟,中心向南、向西发展受限,影响镇区未来整体拓展,成为镇区发展不利因素;“两带”的设定,没有考虑冲沟坡地的地形特征,缺乏操作性。

道路网采用方格网状,严重偏离本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而且对现有地形地貌产生较多破坏性改造。道路交通设施的设置和选址与实际发展状况存有较大偏差。道路断面设计,未考虑地形起伏情况的独特性。

06年后,人口流动和迁并模式发生了变化,并未按原有方式继续进行,由此带来区域功能联动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导致原有的规划已不适应于岳村镇区的新发展。

1.4 结论

06总规中的近期建设周期已经结束,实际建设发展未能按原有规划进行。必须重新审视06规划所确定的2010年之后的规划。

906总规所确定的规划方案本身存在众多问题,对规划实施的指导作用正在逐渐丧失。

政策环境、建设发展理念已经发生较大变化,06总规需要调整规划,以适应这种变化,并对未来做出有效指导。

1.5 规划目的

为适应岳村镇城镇发展新情况,解决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合理利用土地,优化城乡结构,转移农村人口,完善城镇公共设施、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城镇化水平,指导下层次规划,有序推进城镇建设和发展,编制本规划。

1.6 规划原则

1.6.1 充分注重实施可操作性

06总规调整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该规划的实施操作性不强,此次调整,优先要保证该原则切实得到遵守。

1.6.2 充分把握和发扬地方特色

06总规是一个没有充分把握和发扬地方特色的规划。规划调整应为打造岳村镇独特的区域识别性和区域竞争优势奠定基础。

1.6.3 充分尊重和利用自然

岳村镇并非平原城镇,沟壑、坡地和煤矿沉降区,既是镇区建设的挑战,也可演变为镇区建设的自然优势。规划调整要利用好这种自然优势,而不是对其进行强力侵扰和改造。

1.6.4 充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相比于其他平原城镇,岳村镇建设用地更为紧张。在土地利用方式、利用原则上,应更为注重土地利用效率,合理选择土地用途,合理规划用地方案,见缝插针。

1.7 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建设部《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

河南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2005)

《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导则》(2006)

《新密市总体规划(2006-2020)》

《岳村镇总体规划(2006-2010)》

《岳村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岳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及其他相关资料

1.8 规划指导思想

1.8.1 重点调整土地利用规划

06总体规划的根本问题表现在土地利用布局和方式方面,所以,此次规划调整重点针对06总规中的土地利用规划。

1.8.2 重新梳理区域联动关系

06总规确定的村镇迁并方案,已经不能满足现实发展需要。梳理镇区周边区域联动的新关系和新力量,理情镇区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外部动力,是规划调整要处理的关键问题。

1.8.3 兼顾其他专向规划的调整

由于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导致其他专项规划必须进行相应调整。对专项规划调整的关键问题,应进行详细说明,并作为专项工程详细规划和工程设计的指导依据。

1.9 规划范围

本次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分为两个层次: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范围为岳村镇行政辖区,总面积66km2。

镇区规划控制范围,根据人口发展和布局的需要,以人均建设用地120 m2以内框定镇区建设总用地,远期规划用地总面积控制在1.84km2范围内。除此之外,安排一定的发展备用地和生态绿地或防护绿地。

本规划中采用的现状数据除特别注明外,均为2009年底的统计数据。

1.10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

近期规划期限为2010--2013年;

远期规划期限为2014--2020年。

第二章概况

2.1 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2.1.1 地理位置

岳村镇位于新密市东部10公里处,距省会郑州市仅25公里。岳村镇隶属于新密市,地处东经113°35ˊ——113°42ˊ,北纬34°37ˊ——34°41ˊ,北接白寨镇,东临曲梁乡,南与刘寨镇相连,西与袁庄乡接壤。

2.1.2 历史沿革

岳村镇解放后隶属于观音堂公社,1953年从观音堂公社分离出来成立岳村公社,1983年改为岳村乡,1996年撤乡建镇,实现了岳村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2.1.3 行政区划与人口

岳村镇目前已形成了镇政府所在地的中心镇区、22个行政村、210个村民组在内的三级村镇体系。全镇总面积66 km2,可耕地46000亩,共有人口3.9万人,9600多户,其中绝大部分为汉民,回民约有400多人,主要分布在园林、杨岗两个村。岳村镇2009年末总人口为39727人。

2.2 自然条件及资源

2.2.1 气候条件

属于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多西北风和东北风,夏季炎热,多东南风和南风,气候干燥,四季分明,季风转换明显,最低气温零下16—17℃,年降水量约700毫米,平均日照2235个小时,霜期为每年的10月中旬左右,平均无霜期221天,降雨多集中于七、八、九三个月份,平常以干旱天气为主。

2.2.2 地形地貌

岳村镇属浅山丘陵地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镇域内地形复杂,沟壑纵横,浅山丘陵占较大面积。西北部有云蒙山、战鼓山、分山、横岭山等。受冲沟影响,地块较为破碎,镇区建设用地受到一定的限制。

2.2.3 水文资源

由于地处丘陵地区,地下水位较深。镇域内有五星、苇园和后河三座水库。

2.2.4 矿产资源

岳村镇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石灰石、铝、铁、及粘土等,尤以煤炭储量大、分布广。煤矿品种多、储量丰富、品质高、易开采。

2.2.5 历史文化资源

境内有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在苇园村家庙组,遗址名称“砂石嘴遗址”(龙山时期);新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分别是苇园村家庙组,遗址名称“古煤矿井遗址”(唐宋时期);中王庙村二组,遗址名称“中王庙遗址”(清代);岳村一组,遗址名称“郑氏祠堂”(清代)。李家坡文化遗址的发现被评为2009年文物发现第七名。

2.2.6 林业资源

全镇发展种植生态林6千亩,经济林540亩,其中幼龄林多,熟林少,阔叶林多,针叶林少,私有林多,集体林少。

2.3 土地利用

根据2001年土地资源调查数据,全镇土地总面积66km2,土地利用结构指标如表所示。

表1 2001年岳村镇土地利用结构表

资料来源:《岳村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从上表可知人均耕地1.43亩,人地矛盾比较突出。另外在土地利用方面还存在耕地潜力挖掘不够、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和水土流失现象严重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2.4 基础设施

2.4.1 交通运输现状

2.4.1.1 高速公路

郑少高速公路横贯该镇西北部,并在西部留有出口,是连接郑州与西部各市县的主要通道。

2.4.1.2 省道

郑密公路、杞密公路在该镇交汇并穿境而过,东通107国道,北达省会郑州。

2.4.1.3 其它道路

镇区通往各行政村的村村通公路。

2.4.2 邮政电讯现状

岳村镇现有邮政支局一处,位于岳村镇桥沟村。电信所一处,位于镇政府西侧。

2.4.3 电力设施现状

全镇现有35KV变电站一座,配电变压器234台,容量27030KVA,其中工业用配变112台,容量17370KVA,农村配变122台,容量9660KVA,全年转供电量3300万千瓦时。

2.4.4 文教卫生情况

2.4.2.1 教育科研

岳村镇现有初中3所,小学21所,全镇共有中小学教师326人,初中在校生2070人,小学在校生3103人。

类型耕地园地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合计面积(hm2)3727.9 257.6 414.0 845.6 95.5 358.4 931 6600

比重(%)56.4 3.8 6.3 12.7 1.4 5.3 14.1 100

表2 岳村镇域内中、小学情况调查表:

学校名称地址教职工人数班级(个)学生数用地面积(㎡)岳村镇一中中王庙村77 18 1174 33333

岳村镇二中卢沟村26 8 364 15752

岳村镇三中尹村35 9 532 9338

赵寨完小赵寨村36 29 740 24634

中王庙完小中王庙村41 27 634 15826

桥沟完小桥沟村28 18 445 5840

驼腰完小驼腰村49 33 810 25483

司家门完小司家门村22 12 474 11958

2.4.2.2 医疗卫生

现有甲级卫生院一个,占地4382m2,现有职工44人,病房床位30个,位于镇区南部;社区卫生服务站26个,每村一个,其中甲级6个,乙级20个;个体诊所47个,分布在各村中。

第三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3.1 区位条件

岳村镇位于新密市东部10公里处,处于郑州市25公里经济强辐射圈内,位于新密市北部城镇发展轴上,并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郑州市政府为构建以郑州市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隆起带,提出沿郑州至巩义、郑州至登封主干路建设百里工业走廊的发展构想,以主干路工业为着力点,拉动全市走新兴工业化道路,率先实现小康。岳村镇正处于郑州至洛阳的核心产业带上,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培育支柱产业,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3.2 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3.2.1 经济状况

3.2.1.1 岳村镇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强镇富民的突破口,实施农业稳镇、工业强镇、特色兴镇三大战略,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工农商多轮驱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煤炭、建材、耐材等为主导的门类齐全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3.2.1.2 据统计,2009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为196116万元,增长10.89%;第一产业5626万元,第二产业198152万元,第三产业29222万元。全镇财政收入完成40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52元。全镇企业总产值538960万元。

3.2.2 优势条件

3.2.2.1 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

交通发达,省道S316(郑密公路)、S321(杞密公路)在该镇交汇,东到107国道,北达省会郑州,西至嵩山少林寺,郑少高速公路横贯该镇西北部,并在西部留有出口,是连接郑州与西部各市县的主要通道。全镇各村交通设施比较健全,全部实现村村通公路.

3.2.2.2 农副产业稳步发展

2009年全镇粮食播种面积56895亩,总产量达220万公斤,粮食总产值和单产值稳中有升。农业产业化工作以新上项目为载体,培育了一批规模较大、有一定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畜牧业继续保持稳步发展,马沟、桥沟养猪厂已初具规模;任岗特禽养殖厂、桥沟特禽养殖厂等老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同时,深入贯彻国家粮食直补等有关惠民政策,加强农村财务监管,使农民负担得到有效减轻,农民收入不断提高。

3.2.2.3 丰富的矿产资源

煤炭储量达19.2亿吨,居新密市各乡镇第二,分布在中东部13个村。另外,石灰石储量12亿吨,铝矾土储量6.8亿吨。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岳村镇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2.3 制约因素

3.2.3.1 镇域地形起伏较大,冲沟较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够完善。

3.2.3.2 岳村镇域内没有完善的商业和市场体系,辐射能力较差,给物资流通和人民生活带来不便。

3.2.3.3 岳村镇资源比较丰富,但开发力度不够,有待强化农副产品加工和矿产资源加工来优化经济结构。

3.2.3.4 科技力量薄弱,先进技术的推广普及不够,农副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效益较差。

3.3 经济发展战略

3.3.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紧紧围绕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两大主题,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实现岳村经济腾飞、社会稳定、人民富裕的宏伟蓝图。

充分利用岳村镇丰富的资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强工富农,以镇带村,以矿产资源开采、农副产品加工为突破口,走城乡一体化道路。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走“公司+农户”的形式,带动农业进入市场,形成利益共享。

3.3.2 发展战略及战略目标

3.3.2.1 发展战略

(1)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优化农业生产,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型之路,发展现代农业和绿色农业;建立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和完善各类农产品中介服务组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贯彻国家惠农政策,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2)发挥资源优势,进一步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实施“工业强镇”战略,按照调高、调强、调优的原则,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园区建设进程,做大作强以煤炭、耐材、建材等为支柱产业发展格局。依靠现有的工业基础和交通优势建立工业集聚区。

(3)完善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建设步伐。

(4)完善市场体系,促进商贸物流业发展。

(5)加快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6)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7)加强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设。

3.3.2.2 战略目标

至2013年末,力争生产总值年递增18%,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0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20%;农业总产值年递增15%;财政收入年递增2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至2020年,在稳固农业的同时,建立完备的村镇体系和市场体系,强化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采矿业和矿产资源加工业,进一步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

3.3.3 优化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调整中,首先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其规模,完善其行业结构;积极调整第二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稳定发展第一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施强制性淘汰制度,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和财税政策。

3.3.4 产业目标规划

根据前面的分析,未来5—10年岳村镇产业目标规划的设想如下:

3.3.

4.1 农业

多策并举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一是扶持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模式,一环带一环,三环联动,在全镇形成生产规模;二是完善农业社会化体系,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销售等各种服务;三是抓好特色村建设,把产业化和特色村建设结合起来,龙头企业要重点集中在相对优势明显的村发展,形成产业化的基地;四是搞好土地流转制度改革,通过反租倒包、土地股份化等多种形式,既可使一部分人从土地上解脱出来,外出务工从事二三产业,又可实现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3.3.

4.2 石料加工业

重点支持石料加工业。以传统的资源挖掘开采,向资源深加工及高科技产业转化,走出速度消耗资源和过分强调资源优势的误区,转向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对资源无计划的私挖滥采,加快企业技术改造,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创造出较高的附加值;在增长的同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3.

4.3 林业

岳村镇全镇现状发展种植生态林6千亩,经济林540亩,其中中幼龄林多,熟林少,阔叶林多,针业林少。作为郑州市西南生态核心区岳村镇应大力发展经济生态林。

(1)紧紧围绕郑州市西南核心片林工程,大力发展西部苇园等村的经济林种植,使西部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

(2)紧紧围绕“三路”生态建设,打造绿色通道。

(3)围绕中东部煤矿沉陷区不易耕种,且交通便利的条件,大力发展经济林,实现核桃和枣树种植面积超过6千亩。

3.3.

4.4 优势产业

煤炭、耐火材料、建材三大支柱产业要本着“突出重点、择优扶强、稳定规模”的原则,提高产品档次,丰富产品种类,培育知名品牌,促进企业升级改造;煤炭行业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进行资源重组,走多种经营、综合开发的路子;耐火材料行业要加大新产品研制开发力度,实现产品多元化、高档化,适应市场要求,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出口创汇能力;建材行业要努力提高行业技术装备水平,扩大生产规模,积极开发新型陶瓷材料和建筑材料。

3.3.

4.5 高新技术产业

积极吸引多方资金和技术,内引外联,沿郑密、密杞公路,培育出一批非资源型新兴产业,建成具有岳村特色的工业体系:农业方面主要在农副产品深加工上寻求突破口,形成区域内的新优势。要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力争在机械电子和新型材料等领域有所作为。

3.3.5 空间经济发展与镇域经济分区

3.3.5.1 依据岳村镇的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岳村镇实施“强心活边”的经济发展战略。

(1)强心是指强化发展岳村镇区,充分发挥其经济、服务中心功能,表现在以建设基础设施为核心来完善其功能;以农产品加工、耐火材料加工为核心建立工业体系;以商业、市场为核心建立市场体系;以改善现有几条主要道路状况为核心,建立便利的对外交通体系;以生态景观、环卫为核心,美化镇区。

(2)活边是指在岳村镇周边选取几个发展条件较好的村庄,建设3个中心村,活跃周边经济方便群众生活。

(3)强心活边战略是岳村镇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会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强化城镇经济实力,使岳村镇建成从镇区到中心村、基层村的经济体系格局。

3.3.5.2 镇域经济分区

(1)以镇区为中心的中部加工贸易区

包括镇区及周边的卢沟、马沟、园林、中王庙、岳村、桥沟等6个行政村。立足现有的煤炭、建材、耐材三大支柱产业,依靠科技进步,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实施名牌战略;强化镇区在镇域中心的地位,发展特色突出、辐射范围广的专业市场,促进商贸繁荣。

(2)以苇园为中心的东部农林发展区

包括苇园、马寨、土门、赵寨、岗坡5个行政村。依托土地、水利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果业和高效生态农业,扩大农民就业渠道。

(3)以尹村为中心的西部建材、农牧业发展区

包括火石岗、王家沟、乔地、张沟、红泉沟、驼腰、竹杆园等村。要充分利用地域优势,重点发展建材业、养殖业和种植业,并利用生态农业资源优势发展观光农业、旅游业。

(4)沿密杞公路发展工业集聚区

以司家门为中心,结合新密市全面启动以双洎河和郑密路、密杞路、荥密路为中轴线的“一河三路”工业长廊建设的设想,岳村镇工业区沿密杞公路两侧布置。

规划各经济区以其所在中心村为核心,开展区间协作和区内中心村之间的横向联系,并以中心村建设为核心,布置交通道路及供电、邮电、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设施,以方便群众生活,服务经济发展,各中心村将以发展工业、商贸、市场为主,在立足当地资源,开展农副产品加工、养殖业的基础上,广开经济发展门路、活跃市场,促进商品流通和技术经济交流。争取在规划期末形成以中心村为中心,以乡村工业化发展为主导方向,人民生产生活有一个崭新的面貌,形成崭新的农村社区和城乡格局。

3.4 镇域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

3.4.1 镇域人口规模预测

根据近几年的人口统计,岳村镇近几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低增长趋势,基本维持在4‰左右;结合岳村镇人口发展的实际,综合分析近10年来人口的变化规律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岳村镇人口综合增长率取6‰,则:

P2013=39727×(1+6‰)4=40689人;

P2020=40689×(1+6‰)7=42429人

2013年镇域总人口控制在4.07万人;2020年镇域总人口控制在4.24万人。

3.4.2 城镇化水平预测

3.4.2.1 岳村镇镇区现状人口为5900人,城镇化水平为14.9%。

3.4.2.2 城镇人口规模预测

岳村镇区人口综合增长分析:

2009年底,镇区总人口为6020人。其中卢沟矿职工和家属人口总计为2000人;园林村、卢沟村、马沟新区纳入镇区,人口为1938人;镇区外来职工及家属754人;镇直及寄宿学生390人;镇区外来商户及家属938人。据本次调研近五年的人口资料显示,岳村镇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维持在7‰,因此本次规划中岳村镇区自然增长率取7‰。

(1)岳村镇区人口综合增长分析:

a.自然增长率取7‰,则

P2013=6020×(1+7‰)4=6190人;

P2020=6190×(1+7‰)7=6500人;

b.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引起劳动力转入,机械增长近期取300人/年,远期取500人/年,则

P2013=4×300=1200人;

P2020=4×300+7×500=4700人;

c.由于镇区发展规模扩大,附近村庄并入,近期园林村、卢沟村部分人口迁入镇区,近期共迁入1938人;远期马沟村、园林村、卢沟村全部人口及中王庙村、王家沟村、火石岗村及岳村部分人口迁入镇区,远期共迁入5655人。

综合以上三点分析,则镇区总人口确定为

P2013=6190+1200=7390人;

P2020=6500+4700+5655=16855人;

4.2.3 至2010年,岳村镇镇区人口为7390人,城镇化水平为18.5%,至2020年,岳村镇镇区人口为16855人,城镇化水平为39.8%。

3.5 村镇体系规划

3.5.1 村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规划

岳村镇村镇体系分为中心镇区—中心村—基层村三级。其中尹村、苇园、司家门为中心村,其他自然村以行政村为地域单元,经行政整合后作为基层村,规划镇域基层村16个,人口规模800-1500人。卢沟、马沟、园林村纳入镇区规划。

3.5.2 村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

以镇区为中心、中心村为片区发展核心、基层村为支点的层级分明、网络化村镇发展格局。其中,镇区是镇域行政、经济、文化、信息服务中心,承担镇域发展中心职能;中心村是镇域的次级商业、文化、信息服务中心,其中苇园为东部农林区中心;尹村为西部建材区中心;司家门村是中部经济区中心,主要为工业区服务。各基层村是各经济区的基层支撑点,具有基本服务职能的三级居民点。

表3 村镇规模等级结构表

村镇等级人口规模(人)村镇名称

中心镇区16259 岳村镇区

中心村1500-3000 尹村、苇园村、司家门村

基层村800-1500

中王庙、岳村、桥沟、任岗、马寨、土门、赵寨、岗坡、火石岗、王家

沟、乔地、张沟、老庄门、红泉沟、驼腰、竹杆园

表4 村镇体系职能结构表

职能类型村镇名称典型职能

区域中心岳村镇区镇域行政、居住、公共服务、经济、文化和信

息服务中心。郑州市副食品生产和耐材、建材

加工基地。

综合职能型尹村、苇园村、司家门村镇域次级经济、文化、信息服务中心。

农林型中王庙、岳村、桥沟、任岗、马寨、土

门、赵寨、岗坡、火石岗、王家沟、乔

地、张沟、老庄门、红泉沟、驼腰、竹

杆园

大力发展现代加工业、畜牧养殖业、林果业。

3.5.3 空间管制规划

在功能分区的基础上,根据空间管制要求不同,将镇域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不同区域划分及管制要求如下:

3.5.3.1 禁止建设区

主要包括水库、水源保护地、林场、煤矿采空区(沉降稳定之前)等。

管制措施:①该区域的农村居民点应逐步外迁,最终实现居民点全部迁出;②禁止城镇建设用地占用和开山采石等危害该区域生态环境的行为;③禁止向该区内排放污水、堆放垃圾等行为;

④禁止独立的工业在该区域内建设;⑤禁止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厂、危险品仓库等设施选址在该区域;⑥在该区域的其他活动不能破坏生态环境;⑦穿越该区域的重大建设项目要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⑧鼓励在该区域内进行生态建设和保护活动。

3.5.3.2 限制建设区

包括耕地、文物古迹分布地、一般林地、园地、农村居民点、其他农用地、荒地、小型水库。其范围较大,是除禁止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以外的所有用地。

管制措施:①禁止对自然生态造成较大破坏的开发建设;②严禁占用基本农田;③该区域的农村居民点应逐步整合,集约利用土地;④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促进生态环境建设;⑤加强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规范和管理,加强对宅基地的管理,禁止多占宅基地和侵占耕地;⑥强化对该区域的监管,禁止随意更改土地用途;⑦该区域的文物必须按照各级文物保护要求,具体划定保护范围,严格保护;⑧该区域的工业企业应逐步向规划的工业区搬迁,已废弃的工业厂房要复耕还林。

3.5.3.3 适宜建设区

包括城镇建设用地和公路、铁路用地。

管制措施:①该区域可以进行城镇建设、工业布局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②各项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符合城镇总体规划等有关规划;③通过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严格限制污染型、高耗能型产业的发展,积极鼓励节能型、节地型、环保型的产业在该区发展,在乡镇之间建立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经济联系,提高资源利用率;④应逐步制定适合该区域的其他政策和措施。

3.5.4 新农村建设与发展

3.5.

4.1 农村居民点建设发展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完善农村各项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把传统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配套完善、生活协调、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5.

4.2 农村居民点建设发展策略

积极推进村庄整治和迁村并点。由于煤矿的开采造成许多的采空区和沉陷区,危及到居民的正常生活,另外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矿产资源开发区的村庄逐步进行迁并或整治,按照统一规划、集中紧凑布局的原则,逐步引导农村人口的居住和就业向规模大的中心村、镇区或条件优越的村庄合并、搬迁转移,形成具有一定规模、配套相对完善的农村居住地。

坚持集约和节约用地的原则,严格控制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加大土地整治力度,通过迁村并点和退宅还耕,把农村居民点的迁并整合与城镇建设用地扩展和耕地保护紧密结合,高效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完善农村产业发展及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信息、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和公共设施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农村居住社区化,形成农村社会新风貌。

规划在完成村镇人口集聚的基础上,围绕中心村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建设施,推动集聚化的产业发展,各中心村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发展特色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在镇区、中心村建设方面,在搞好建设与管理的同时,本着节约耕地的原则,控制居民点用地的发展,对迁村并点后的自然村用地复垦为耕地或林地,用于农业生产。对于新建房屋和其它设施,应遵循先规划后建设,严格审批程序。

迁村并点规划及农村居民点整治

压煤区范围内的8个村庄整体搬迁或向其他村庄转移,从现实情况出发,不管从近期和远期考虑都不太现实。本次规划,考虑在村域内部自然组之间搬迁。压煤区范围内的村庄,煤层一般在300米以下,规划年限内不予开采的村庄,居住区保留现状。另外需要开采的村庄,居住区下面煤矿近期不予开采,村域内部其他用地开采完并稳定之后,再开采居住区下面的煤层,统一规划布置,统一搬迁。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岳村镇以桥沟村、马沟村、尹村、中王庙村、苇园村、卢沟村、园林村、岳村为整治重点,以点带面,积极引导、稳步推进农村居民点整治,从农村实际出发,切实改善农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规划按照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合理进行迁并整合和规划布局,按照国家的规定严格控制农村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1)人口规模不宜低于800人

对于村庄布点的原则,村庄建设规划宜以行政村范围进行。按照集聚发展的原则,并与当地基础设施条件、农业机械化水平相适应,要求集中建设的村庄,每个行政村原则上不超过两个;进行集中建设的村庄,每个村庄集聚的人口规模不宜低于800人。在地理条件、产业发展、文化保护

等方面有特殊要求的地区,可根据特殊需要适当增加村庄的布点数量。

对现有人口在100人以下的自然村,由于规模过小,生存、发展条件恶劣,原则上予以撤并,逐步引导人口向其它人口规模较大、发展条件较好的中心村或镇区转移,引导人口合理集聚。

对位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矿产资源开发区内的村庄,逐步进行搬迁撤并,向位于禁止建设区外的村庄、镇区转移;对位于限制建设区内的村庄,逐步缩减用地规模,其中对位于山区、受地形条件限制难以发展的村庄,或周围存在潜在地质灾害威胁的村庄,逐步进行搬迁撤并,向其它用地和交通条件较好的村、镇区转移。

表5 岳村镇村镇布点规划一览表

等级序列个数(个)村委会驻地

行政村所辖农村居民点

备注数量(个)名称

镇区 1 卢沟、园林、马沟3个行政村纳入镇区

中心村 3

尹村 3 下咀、尹村、高家沟

搬迁撤并农村居民点5

苇园 2 南天门、苇园

搬迁撤并农村居民点2

司家门 3

司家门、卢家门、赵家

沟、上堂沟、

搬迁撤并农村居民点5

基层村16

驼腰 3

北庄、小山沟、驼腰、

老木匠庄

搬迁撤并农村居民点5

竹竿园 4

蛇王庄、王家嘴、郑家

搬迁撤并农村居民点8

张沟 2 张沟

搬迁撤并农村居民点5

红泉沟 2 红泉沟、靳庄

搬迁撤并农村居民点4

王家沟 3 王家沟、老坟窝

搬迁撤并农村居民点4

桥地 2 小郑沟、桥地

搬迁撤并农村居民点3

火石岗 2 火石岗、王家嘴、西坡

搬迁撤并农村居民点3

老庄门 1 大井、老庄门被撤并农村居民点2个

任岗 2 崔沟、任岗

搬迁撤并农村居民点6

土门 2 西岗、土门

搬迁撤并农村居民点5

岗坡 2 岗坡、石头

搬迁撤并农村居民点8

东马寨 2

糖坊、红村树沟、东马

搬迁撤并农村居民点2

赵寨 2 赵寨、二郎庙

搬迁撤并农村居民点4

中王庙 2 中王庙、靳家沟

搬迁撤并农村居民点3

桥沟 2

魏寨、柿滩、寨北、孙

家门、张冲、

搬迁撤并农村居民点1

岳村 1 岳村

搬迁撤并农村居民点1

合计44

搬迁撤并农村居民点77

3.6 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3.6.1 镇域基础设施

3.6.1.1 道路交通

本次规划中以区域功能分区为依据,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使各功能分区通过规划道路有机联

系起来,形成合理的区域道路网体系。

为了方便村镇之间的联系,规划提出镇域的公路网为放射+环状的形式。

放射状:由中心镇区向周围放射的县、乡道,对其进行完善提高。

环状:利用村庄间现有道路进行合理连接,形成镇域道路网络。

(1)规划以矿产资源开采和解决村庄行路难为重点,提高路网密度,在道路网不够完整的地

段,尽量利用地形和现状路,增加村庄之间的联系道路,形成区域道路环线,从而使区域内部交通

更加合理、畅通。

(2)多方筹集资金,对现有路况较差的公路进行改造,集中力量打通断头路,特别是镇区与

村庄以及村与村之间的断头路。重点做好王家沟至驼腰、中王庙至尹村、岳村至司家门等路段建设,

对村道C010进行改造拓宽,以加强镇区与工业园区的联系,搞好乡、村公路的绿化工作,建成绿

化通道。拓宽316省道镇区路段,优化镇区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的衔接。

(3)乡级公路在规划期内要达到二级或三级公路标准。

3.6.1.2 供电

岳村镇现有35KV变电站一座。

规划区域供电以35KV新密2站、魏寨站、110KV观音堂变电站为电源支撑点,线路电压等

级为10KV,电力供应基本满足。

岳村镇属于新密市的主要用电负荷区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增加,需对现有变配电网进行调整和完善。规划将35KV的魏寨变电站改造升级为110KV变电站,同时争取向区域内提供第二电源,以提高区域供电的可靠性。

3.6.1.3 邮电通讯

目前岳村镇有邮电支局一处,全镇各村均设有邮政代办所。全镇的通讯设施也非常先进,程控交换机容量达9000门,约有90%的农户装有程控电话,30%的群众持有无线电话。

规划近期(2010-2013年)全镇电话普及率为35门/百人,远期全镇电话普及率为45门/百人,主要提供市话、长话及互联网络服务业务,建立覆盖全区域的移动通信设备基站,减小通信盲区。

邮政方面应根据镇区居住区和农村居民点的发展需要,增设邮政网点,开展综合邮政服务。加快邮政储蓄业务的发展,增设邮购业务。

3.6.1.4 给水工程

全镇有中小型水库5座,在全镇水利灌溉及防洪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以镇区饮用水工程为中心,扩大水厂供水规模,在镇区铺设给水管道,并向西延伸,铺通西部各村供水管网,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加强对水利设施的保护,提高服务功能,尤其是搞好河岸、水库绿化和水面质量管理,防止水体污染,应经常疏通河道,增强抗洪行洪能力。大力推行喷灌、微灌等节水技术,走出一条旱作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3.6.1.5 其他市政基础设施

在镇区西侧新建一座燃气储配站。

在镇区南部新建垃圾填埋场一座。

3.6.2 镇域公建设施规划

镇域公建设施包括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商业市场、园林绿化等各个方面,岳村镇现状公建设施建设方面较为薄弱,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也不能为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提供必要的服务,为解决这些问题,并配合上述提出的镇域村镇体系布局和生产力的调整以及城镇建设规划的要求,对公建设施安排如下:

3.6.2.1 行政办公

镇级行政办公管理设施集中于镇区,用地相对集中,形成镇域管理服务中心。镇区规划有政府办公、派出所、工商所、税务所、水利站、计生所、国土资源所、粮管所、消防站等。

3.6.2.2 商业服务设施

规划在镇区新建2处大型的商业购物中心,扩建镇区商贸市场,并在商贸市场西侧新建农副土特品市场。

3.6.2.3 科技

为丰富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应逐步完善各种文化、娱乐和体育设施,规划在中心镇区建设文化活动中心、老年娱乐中心、体育场、图书馆、影剧院等设施;各中心村结合本村情况建设规模适宜的文化活动场所或休闲娱乐广场,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个文化娱乐、体育运动和社会活动的场地。针对今后工农业向高新技术深加工业方向发展的趋势,要积极引进人才、技术,建设科技站和新农村书屋,进行科技的推广和普及。

3.6.2.4 教育

在加强基础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兴办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搞好成人教育,以提高全体劳动者的文化素质。

1.规划保留两所初中,即岳村第一初中和岳村第二初中,根据实际情况不再扩大岳村一初中和岳村二初中规模。

2.小学规划保留17个教学点,同时保留5所完全小学。教学点只设1-3年级,4-6年级全部到所辖完全小学就读。

3.规划在镇区中部新建小学一所,园林小学并入新建小学。

4.在调整5所完全小学的基础上,再次整合寄宿制小学3所,即赵寨完小、桥沟完小和驼腰完小。

5.普及幼儿园教育。

3.6.2.5 医疗卫生设施

在现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设施,尤其是在各个中心村,应建设标准较高的卫生所,提高各村医疗点的设施水平和技术管理水平。普及宣传卫生防疫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在镇区新建一所幼儿园。

3.6.2.6 绿地建设

规划镇区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建设完善的绿地系统,镇区内规划一处公园绿地以及13片公共绿地。

由于煤矿的开采,镇域内存在多处的沉陷区,绿地建设应与沉陷区治理相结合,把沉陷区建成高质量的生态区或景观风景区。

镇区煤矿采空区可开发建设成为煤矿开采遗址公园,通过对采空区的整体改造和周边绿化,建设成为岳村镇一个大型的城镇休闲中心与自然氧吧。丰富当地居民生活。在对提升岳村镇整体形象与丰富当地文化内涵方面也会起到很大作用。

3.7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3.7.1 环境现状分析

岳村镇是一个环境优美,生态环境良好的乡镇,但近几年岳村镇尤其是镇区及周边几个村庄采矿业和矿产品加工业规模日益扩大,在推动整个岳村镇经济的同时出现了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生态遭到破坏,尤其是煤矿的开采对于地下水、大气等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岳村镇环境质量呈现下降趋势。

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应纳入岳村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完善环境监督管理体系,使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面推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行清洁生产,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进入协调发展的轨道。

3.7.2 环境保护措施

3.7.2.1 配合上级环保部门,加强区域协作、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把好项目的环保审批关。严

格控制工业污水、城镇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加强河流水体防护林带的建设。

3.7.2.2 对乡镇工业采取集中布置,对污水等进行集中处理;建设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的管网系统。

3.7.2.3 加强乡镇企业生产工艺及生产过程的管理,引导企业采取新的技术、新的工艺方法,以防止工艺落后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

3.7.2.4 加强村庄、镇区的生活垃圾管理,建设高效统一的环卫队伍,加强镇区的美化、净化和绿化工作。

3.7.2.5 对未来发展的各个工业项目应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来合理布置工业项目。

3.7.2.6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汽车尾气污染不达标的进行治理,对达到使用年限的车辆强制报废,镇区主要街道分时段限制拖拉机、农用车的出入。

3.7.2.7 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对各种噪声采用不同的方法,建筑业根据施工阶段不同限制作业时间,交通运输业在镇区限制时速,部分严管街禁止鸣笛,商业限制使用扩音器材,商业宣传会等应先报批再实施,工业噪声进行治理等方法加以控制。

3.7.3 环境保护指标体系

3.7.3.1 水环境质量目标

区域内的主要排污河(渠)达到《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加强区域内水体的保护。

3.7.3.2 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目标

2020年,镇区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

3.7.3.3 大气环境质量目标

镇区空气环境质量保持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Ⅱ级标准。

2010年,镇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0天以上。

2020年,镇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0天以上。

3.7.3.4 声环境质量目标

镇区声环境质量达到《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相应功能区的要求,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100%。

3.7.3.5 严格控制新污染

所有新、改、扩建项目(含辐射、放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和省有关产业政策规定,并严格遵守《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项目审批必须符合环境功能区划或环境质量目标及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新开工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100%,建成投产项目“三同时”执行率100%;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3.7.3.6 污水处理厂建设

镇区南部现有污水处理厂一座,规划扩大污水处理厂规模,到规划期末处理规模达5000吨/日。在司家门新建一座污水处理厂。凡是镇区自来水管网覆盖的区域,除企业生产工艺确实需要等特殊情况,一律取消自备井,因故不能取消自备井的,要按照实际用水量征收污水处理费,所有征缴费用必须用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污水处理单位改制成独立企业法人,并实施市场化运营。

3.7.3.7 饮水安全工程

按照省政府第80次常务会议要求和省下达的饮水安全工程实施计划,分年度落实配套资金,确保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建立和完善管理运行机制,确保人民群众饮上洁净水,切实解决因水污染造成的饮水困难问题。

3.7.4 控制开发区域

指以农业生产、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保护为主要任务,严格限制非农业开发建设活动的低密度开发区域。主要包括:重要农耕区、水源地保护区、生态环境屏障区和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区等四类区域。

3.7.

4.1 水源地保护区

该区指为小城镇居民提供生活用水的河段等水体和地下水贮存地区等。五星水库作为新密市水源保护区其管制措施为:

(1)禁止破坏水源涵养林、护岸林以及与水源保护相关的植被。

(2)禁止建设布局各种类型的污染源,不得向区内排放环境污染物。

(3)五星水库周围50米生态防护绿带作为控制区。

(4)严禁在区内及其附近地区进行矿产开采,保护区内的地质构造环境和生态植被。

(5)禁止在控制范围内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

(6)禁止使用炸药、毒药捕杀鱼类和其他生物。

(7)建设娱乐场所控制在50米以外。

(8)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安排专门管理人员,如发现有单位或个人造成水污染,应及时向环保部门举报。

3.7.

4.2 重要农耕区

以生产粮食、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为主要功能,以自然环境、绿色植被和自然村落为主要景观,为低密度开发区域。管制规则为:

(1)鼓励发展高效种植业,支持粮食、果蔬等农产品的合理轮作和间作,确保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高效开发;

(2)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规模和农村宅基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城镇、村庄和工业小区建设,积极推进土地整理与复垦,确保建设用地与耕地占补平衡;

(3)有计划引导居民向中心村或镇区集中,积极进行村庄迁并与农田整理;鼓励本区内的非农土地、闲置土地等转为种植业和果蔬业发展用地,鼓励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

(4)鼓励建设节水灌溉设施,鼓励推广节水农艺技术,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严禁可能导致农业污染、破坏土地环境的经营活动,保护农业环境。

3.7.

4.3 生态环境屏障区

为城镇建设提供生态保护和环境屏障的大型生态要素和生态实体,包括林区以及镇区与工业区之间隔离绿化带等。管制规则为:

(1)严格控制开发建设,防止城镇、工矿企业等建设对绿色隔离带的吞食;

(2)鼓励植树造林、改良草地和退耕还林还牧,严禁乱砍滥伐、过度放牧,有效提高绿化覆盖率和林(草)覆盖率;

(3)逐步搬迁零散居民点,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环境。

3.7.

4.4 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区

该区指为保护自然、人文景观资源而划定的区域,主要指文物保护区,具体为在岳村镇东部“李家沟遗址”(旧石器时期),“砂石嘴遗址”(龙山时期),“古煤矿井遗址”(唐宋时期);中王庙村二组,“中王庙遗址”(清代);岳村村一组,遗址名称“郑氏祠堂”(清代)。管制规则为:(1)一切开发建设活动都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文物保护区总体规划;

(2)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合理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

(3)按有关规划和要求,逐步拆迁影响景观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鼓励零散居民点向区外迁并。

3.8 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3.8.1 保护区规划

重点做好“砂石嘴遗址”(龙山时期)、“古煤矿井遗址”(唐宋时期)、“中王庙遗址”(清代)、“郑氏祠堂”(清代)的保护和开发,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加强修建和建设,扩大规模,增加服务设施,改善服务环境。

3.8.2 保护措施

具体措施是:规划应在保护的基础上,对现有建筑物的文物加以修复,然后提出重建方案,以整修和适当建设为原则。在合适的位置设立停车场和相应的管理、休憩、游乐等服务设施,设立的规模、建造形式应与保护区文物相协调。另外还需整治环境,大力加强绿化,以多植松柏为宜。

3.9 煤矿沉陷区的规划

由于采矿塌陷和积水,岳村镇每年失去一定数量的耕地。对采空区治理,应鼓励当地村民尽量搬出采空区并适时对采空区进行复耕。

3.9.1 坚持可持续发展,将煤矿沉陷区建成高效生态农业区

由于煤炭开采造成的地表塌陷面积的日益扩大,使全镇的土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为此,必须及早动手、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力争将沉陷区治理建成高效生态农业区。煤矿沉陷区主要出现在中东部地区,现已在东部土门、赵寨等村展开经济林建设工程,在中部园林、马沟、桥沟、任岗、老庄门等村形成畜禽养殖。这些地区应扩大规模,形成有特色的生态农业区。

3.9.1.1 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以治理保护促进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治理保护;要把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结合起来,并特别重视运用生物技术发展有机农业,将沉陷区建成生态产业区。

3.9.1.2 以复垦耕地为重点与因地制宜相结合。耕地是有限的自然资源,煤矿沉陷区的开发利用必须以耕地复垦为主攻重点,凡是适宜造地的土地,都应该复垦造地。与此同时,要坚持因地制宜,宜耕则耕,宜养则养,坡岗及堤埂等要植树种草,开发四边田地,不能片面追求造地数量而不讲经济承受能力和预期经济效益。

3.9.1.3 争取国家投入、社会捐助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煤矿沉陷区治理所需经费可采用多元投资,在争取国家投入、国债资金、银行贷款、煤矿支持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干部和群众内在的积极性才能获得持续、高效的发展。特别是充分利用富余劳动力,人工建设塌陷恢复区。沉陷区的各项农业投资、农业贷款、农用生产资料的供应、农业技术服务、农产品销售都应该纳入有关计划和渠道,并给予优惠。

3.9.1.4 管理措施与技术措施相结合。发展塌陷区产业必须注重技术投入,不断提高综合生产力和技术水平。要实行系统管理,生产、建设、技术、财务、销售都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相互制约、互相协调,形成种、养、加、绿化相结合,农、工、商、旅游综合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产业区。

3.9.1.5 不断推动向优质、高效发展。煤矿沉陷区开发利用是运用现代工程和技术措施,为提高农业生产商品率和劳动生产率奠定物质技术基础。必须突破传统农业思想的束缚,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

3.9.2 多种形式进行生态恢复

利用塌陷区特殊地形,采取湿地、防护林地、生态绿地等多种形式,逐步推进,促进大面积生态区域的形成,使之成为岳村镇的生态绿肺。

3.9.3 建设控制

在建设过程中,利用煤矿采空区、沉陷区作建筑场地时,必须评价建筑场地的适宜性,暂时不宜在煤矿沉陷区内修建重要或高层建筑物;稳定时间不足五年的老采空沉陷区、正在活动的采空区和未来采空区,不能作为建筑场地;在稳定的煤矿沉陷区进行建设时,必须有抗震措施;加强对镇区的地道勘察,搞清地道的平面布置、深度、走向及对建筑物的危害,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消除地道对地基稳定的不利影响。

3.9.4 煤矿开采遗址公园

充分利用镇区资源,将镇区采空区开发建设成为煤矿开采遗址主题公园。通过开发煤矿开采遗址公园,进一步提升岳村镇整体形象;丰富当地文化内涵;改善镇区生态环境,使遗址公园成为镇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休闲娱乐、生态恢复、遗址旅游、安全培训等功能。

3.10 镇域综合防灾规划

3.10.1 消防规划

3.10.1.1 切实加强对农村消防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农村消防安全纳入村庄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

3.10.1.2 切实加强农村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结合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及村庄整治、人居环境治理,把农村公共消防设施切实纳入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

3.10.1.3 切实加大对农村火灾隐患的整治力度。加强农村消防安全管理,开展人员密集、易燃易爆场所和乡镇企业等重点场所、部位的消防安全检查,改善农村连片建筑消防安全条件。

3.10.1.4 切实抓好农村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各村要建立配有消防机动泵和配套消防器材的群众义务(志愿)消防队,一旦发生火灾,及时扑救,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3.10.1.5 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消防安全素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开展贴近农村实际、贴近农民生活的消防宣传教育,大力培养有消防管理能力的农村干部队伍和懂消防知识的新型农民,切实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3.10.2 抗震规划

规划应考虑避震疏散场地,镇域内所有建筑都必须符合防震要求,应考虑震时居民基本生活保障措施。根据我国1990年第三代地震基本烈度区划分图,岳村镇为6度抗震设防区。规划镇域内各项建设都必须满足6度抗震设防要求,重要建筑应按7度抗震设防。新建居住社区必须有相应的公园或广场绿地作为防震疏散和避震场所,农田、空地也可作为疏散场所;道路必须畅通,布局合理,方便人流疏散,避难求援;提高基础设施抗震能力,确保震时电力、电信设施,以及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严格执行抗震设防标准,生命线工程应提高一级设防。加强村民抗震防灾科普知识教育,增强抗震防灾意识。

3.10.3 防洪规划

岳村镇地表水不丰沛,基本上没有河流,有五星水库、苇园水库、后河水库三个水库。镇域内地形复杂,冲沟分布广泛,部分地区为煤矿采空区,雨季容易发生地质灾害。规划应加强对建设区域内的冲沟边坡的治理,保障冲沟完整性和通畅性,利用冲沟作为建设区域内的主要排洪通道;应加强对煤矿采空区的治理,通过对采空区的土地进行植被、绿化、浇灌,恢复采空区的生态环境,避免采空区发生地质灾害;加强对有关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维护工作,结合排水沟、水井等设施,提高防洪排洪能力,做到旱季保证用水,雨季排水畅通。同时还要搞好池塘、沟渠等的绿化及水面环境质量管理,注意防止水体污染。应充分利用水库防洪库容调蓄洪水,通过统一的防洪调度共同承担其下游的防洪任务。

3.10.4 人防规划

镇域内各类建筑应按国家有关规范和《战术技术要求》建设人防地下工程,贯彻“长期坚持、平战结合、全面规划、重点建设”的总方针,综合考虑人防地下工程设施的合理利用。

3.10.

4.1 人防工程布局

人流众多的大型公共建筑,如商场、学校及重要机关部门等重要设施,应建相应规模的地下工程。

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居住区,应按总建筑面积的2%建设地下掩蔽所。成片开发的7000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区,应建防空地下室,可结合居住区中心和绿地进行布置。

地下人防与地面应有便捷的交通联系,独立的防空地下室应设置2个以上出入口。

第四章镇区总体规划

4.1 镇区概况

镇区是岳村镇镇政府所在地,镇区现有6020人,其中非农人口720人,除行政机关外,第三产业主要是以餐饮、零售为主的民营经济实体。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市政建设水平的提高,岳村镇区的建设有了较大的改观,公建设施、基础设施的建设已初具规模。

4.1.1工业:工业有华威齿轮厂、华威耐火材料厂,东方耐火材料厂等。

4.1.2教育:镇区现有中学、中心小学各一所;

4.1.3医疗:中心卫生院一所。

4.1.4商业:商业设施比较分散,分布于桥沟村和卢沟村内。卢沟市场为镇区综合市场,属中型、自发市场。

4.1.5交通:郑密公路、杞密公路、镇东西环线的修建,为岳村镇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便利的对外条件。

4.1.6市政:镇区西北部现有水厂一座,镇区南部有污水处理厂一座。

现状镇区建设总用地为64hm2。岳村镇区地形复杂,北边为浅山丘陵区,东边是煤矿采空区和沉陷区,镇区发展受地形影响较大。

4.2 镇区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4.2.1 布局散乱,道路不成系统,居住分散,空地现象严重,工业分布散乱;

4.2.2 基础设施匮乏,公建设施不完备,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也不适应镇区长远发展;

4.2.3 镇区建设沿主要街道、道路两侧布置,出现一层皮现象,土地浪费严重;

4.2.4 由于煤矿的开采,导致出现许多采空区及沉陷区,耕地和生态环境均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4.3 规划原则

4.3.1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

4.3.2 节约用地、合理布局,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

4.3.3 区域与镇区、中心村结合发展的原则;

4.3.4 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4.3.5 结合实际、着眼未来、合理规划的原则。

4.4 镇区规划区的界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本次岳村镇总体规划的规划区范围包括现状建成区和园林村、马沟村、卢沟村所辖部分区域范围。

镇区规划的控制范围,根据人口发展和布局的需要,对人均用地过大现象进行调整,本次规划以人均建设用地120平方米以内框定镇区建设总用地,规划总用地面积控制在2.03平方公里范围内。

4.5 城镇性质

本次规划根据岳村镇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和自然环境等,将岳村镇城镇性质确定为:耐火材料加工、副食品生产、煤炭开采和商贸服务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带动型城镇。

4.6 镇区建设用地评价和镇区发展方向的选择

镇区建设用地综合评价主要是根据地形地貌变化、浅层物质组成、地基抗震强弱和承载力、地下水埋藏条件、周围环境、基础设施条件等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规划区内各地块等级,共分为三个级别。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对镇区用地进行适宜性区划,分为三类。详见表

表6 镇区规划区范围用地评价一览表

类别用地评价分布范围

Ⅰ类地形平坦,局部有起伏。与老镇区衔接方便,便于镇

区滚动发展,促进其连续性、完整性。

适宜作为镇区建设用地

镇区现状建成区郑密公路以南郑密公路以西

0.5公里范围内,主要是老镇区东、北方向大片

用地。

Ⅱ类地形较平坦,有一定起伏,用地分散,增加建设投资

费用,需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方可建设。

也可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用地。

主要是镇区规划范围内的东北部

Ⅲ类地形起伏落差大,多为垄岗、深沟、主要河道周围等,

不适宜镇区建设,可作为生态绿地等。

主要是镇区规划范围内的北部、南部

通过用地评价以及对地形、地质情况等分析,确定镇区未来主要向北发展,适度向东拓展。

4.7 镇区人口预测与用地规模预测

4.7.1 人口预测

岳村镇区人口综合增长分析:

2009年底,镇区总人口为6020人。其中卢沟矿职工和家属人口总计为2000人;园林村、卢沟村、马沟新区纳入镇区,人口为1938人;镇区外来职工及家属754人;镇直及寄宿学生390人;镇区外来商户及家属938人。据本次调研近五年的人口资料显示,岳村镇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维持在7‰,因此本次规划中岳村镇区自然增长率取7‰。

4.7.1.1 岳村镇区人口综合增长分析

(1)自然增长率取7‰,则

P2013=6020×(1+7‰)4=6190人;

P2020=6190×(1+7‰)7=6500人;

(2)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引起劳动力转入,机械增长近期取300人/年,远期取500人/年,则

P2013=4×300=1200人;

P2020=4×300+7×500=4700人;

(3)由于镇区发展规模扩大,附近村庄并入,近期园林村、卢沟村部分人口迁入镇区,近期共迁入1938人;远期马沟村、园林村、卢沟村全部人口及中王庙村、王家沟村、火石岗村及岳村部分人口迁入镇区,远期(2010-2013年)共迁入5655人。

综合以上三点分析,则镇区总人口确定为

P2013=6190+1200=7390人;

P2020=6500+4700+5655=16855人;

4.7.2 用地规模预测

结合岳村镇实际,参照国家建设用地标准和相关规范,确定岳村镇镇区近期建设用地0.48km2,人均64.3m2/人;远期建设用地2.03 km2左右,人均120.2 m2/人。

4.8 镇区用地布局

4.8.1 镇区用地布局结构

镇区总体布局模式为集中布局模式,功能分区根据镇区主要的道路进行合理的分割,建设形成“一轴、两带、三心、四片区、五组团”的布局结构。

一轴:岳景大道及其两侧的绿化形成的景观轴。

两带:高压走廊形成的景观带和省道两侧防护林带。

三心:指镇区行政服务中心、镇区生活服务中心和片区生活服务中心。

四片区:东部的商业片区、中部的人文景观片区、南部的行政办公片区和一个工业片区。

五组团:规划区域内五个居住组团。

4.8.2 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考虑半包围镇区的省道316,穿越镇区的两条高压线,镇区内自然发育的冲沟,镇区内成阶梯状的地形地势这四大制约因素,规划中采取平行或垂直316省道,弱化省道对镇区的影响,形成完整的地块。在不破当地水土的情况下,开发利用冲沟为公共绿地,提供宜人的居住环境。平行高压线规划道路,划分出更加规整的地块,提高土地利用率。顺应三阶梯的地形地势创造特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4.8.2.1 居住用地

对现状居住用地进行局部调整,对空心现象进行合理整治,规划居住用地共57.93hm2, 占建设用地28.58%,人均34.37m2,居住用地以多层、低层住宅建筑为主,平均容积率为1.41。

4.8.2.2 公建用地布局

规划至2020年镇区公建面积达22.35hm2,占建设用地11.03%人均13.26㎡/人。

(1)行政管理用地(C1)

岳村镇镇区行政办公4.57hm2占建设用地2..26%。在保留现状行政办公用地的基础上适当扩大规模以适应镇区的发展;

(2)教育机构用地(C2)

岳村镇镇区教育机构用地4.86hm2,占建设用地2.40%。保留现有中学、矿区家属院幼儿园、园林村幼儿园,为适应镇区发展,在镇区中心偏南处规划一所中心小学和一所中心幼儿园。

(3)文体科技用地(C3)

岳村镇镇区文体科技用地2.03hm2,占建设用地1.00%。岳村镇镇区文体科技现状较为落后,

为了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建设农业科技站、文化站、娱乐室等文化科技设施。在镇区中心地带靠近中央公园处规划文体技用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划理念,打造镇区中心景观。

(4)医疗保健用地(C4)

岳村镇镇区医疗保健用地0.78hm2,占建设用地0.38%。保留原有医疗用地,适应镇区发展,适当扩大规模,改善医疗设施,提高医疗保健水平。

(5)商业金融用地(C5)

岳村镇镇区商业金融用地8.75hm2,占建设用地4.32%。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分级配置。规划在镇区结合居住用地的开发布置商业街,在镇区中部建设一个镇级商业中心服务于全镇居民,在镇区东部建设一个片区级商业中心服务于周边村庄的居民,充分利用省道316带给岳村镇的交通优势。另外在镇区西北地势相对镇区较高处规划商业办公用地,形成良好的天际线,为镇区现代商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6)集贸市场用地(C6)

岳村镇镇区集贸市场用地1.35hm2,占建设用地0.67%。尊重当地人的行为习惯,适应岳村镇目前的发展情况,服务周边村庄,在镇区东部规划一处集贸市场。

4.8.2.3 生产建筑用地

根据郑州市工业发展规划提出沿郑州至巩义、郑州至登封主干公路建设百里工业发展走廊的发展构想,岳村镇镇区西部省道316西侧规划一处工业园,在镇区东南规划一处工业用地,规划工业用地12.39hm2,占建设用地6.11%。

4.8.2.4 仓储用地

岳村镇镇区内现状没有专门的仓储用地,本次规划仓储用地结合镇区东部工业用地布置,占地1.02hm2占建设用地0.50%。

4.8.2.5 公用工程设施用地

岳村镇镇区市政公用设施用地2.69hm2,占建设用地1.33%。

(1)公用工程设施用地

①岳村镇镇区保留现状水厂。

②岳村镇镇区南部地势较低处规划污水处理厂一处占地0.2hm2。

③岳村镇镇区西部的沟壑处规划垃圾填埋场一处占地1.0hm2。

④岳村镇镇区保留现状电信所。

⑤在岳村镇镇区南部规划一处邮政所。

⑥在岳村镇镇区南部规划一处消防。

⑦在岳村镇镇区西部省道316西侧规划一处加油站。

⑧按照规划期末人口计算,岳村镇镇区规划社区服务中心两处,依据服服务半径布置。

(2)环卫设施用地

①依据服务半径在岳村镇镇区规划6处公共厕。

②美化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在岳村镇镇区规划垃圾转运站两处。

(3)其他市政设施

其余的小区配套设施如路灯配电室、居委会及便民店等。

4.8.2.6绿化用地

岳村镇镇区绿地用地64.29hm2,占建设用地31.72%。

镇区的景观绿地系统成为“一心、一园、两轴、三节点”。

“一心”是在城镇居住中心,通过公共建筑、广场和绿地形成镇区景观核心区域;

“一园”指镇区东南部的矿山遗址公园;

“两轴”即是由岳景大道和新岳大道形成两条景观轴;

“三节点”分别是东北部的风貌传承景观节点、西北部的都市印象景观节点和西南部的新住区景观节点。

表7 岳村镇规划用地平衡表

序号用地代码用地名称面积(hm2)

人均建设用地

(m2)

占建设用地比

例(%) 1

R 居住用地57.93 34.37 28.58%

其中R2 二类居住用地57.93 34.37 28.58% 2

C 公共设施用地22.35 13.26 11.03%

其中

C1 行政办公用地 4.57 2.71 2.26%

C2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4.86 2.88 2.40%

C3 文体科技用地 2.03 1.21 1.00%

C4 医疗卫生用地0.78 0.46 0.38%

C5 商业金融用地8.75 5.19 4.32%

C6 集贸设施用地 1.35 0.80 0.67%

3 M 生产建筑用地12.39 7.35 6.11%

其中M3 三类工业用地12.39 7.35 6.11%

4 W 仓储用地 1.02 0.60 0.50%

其中W1 普通仓储用地 1.02 0.60 0.50%

5 T 对外交通用地10.65 6.32 5.26%

其中T1 公路交通用地10.65 6.32 5.26% 6

S 道路广场用地32.56 19.32 16.06%

其中

S1 道路用地31.35 18.60 15.47%

S2 广场用地 1.20 0.71 0.59%

7 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1.49 0.88 0.73%

其中U1 公用工程用地 1.49 0.88 0.73% 8

G 绿地64.29 38.14 31.72%

其中G1 公共绿地51.06 30.29 25.19%

G2 生产防护绿地13.23 7.85 6.53% 合计建设用地202.67 120.24 100.00%

注:2020年镇区规划总人口为16855人

4.9 镇区建设时序

4.9.1 镇区建设三个时段

本次规划应充分考虑近期建设的可行性及远景发展科学性,使之达到立足现在、兼顾长远,既科学合理又操作可行。

近期2010—2013年;

远期2014—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

近期建设考虑冲沟、交通及经济实力诸因素,应在现有镇区框架的基础向北边稳步拓展。

远期随着经济实力的提高,对镇区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一方面建设镇区中部地段,连接一期建设用地与保留的矿区家属院,另一方面对镇区东部保留用地进行建筑整治和道路疏通。

远景发展随着岳村镇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强大,为保证镇区发展的连续性,随着镇区东南部塌陷地区的逐渐稳定,沉陷区与城镇用地的关系日益密切。远景发展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远景通过道路和外围环路的建设,形成镇区完整的道路交通体系。

4.9.2 镇区建设三个阶段

4.9.2.1 新区起步阶段

利用3年时间,作为启动新区建设和功能开发阶段,以镇政府北部为起步区,主要结合新的居住中心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完善生活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住宅小区,总面积约0.48平方公里。卢沟、园林部分居民迁入镇区。

4.9.2.2 完善发展阶段

利用5年左右时间,对镇区道路、给排水、供电、通信以及消防等设施进行改造,进一步完善镇区的配套设施;对旧镇区进行较大规模的改造整治,加强绿地系统建设和文化、教育设施建设,形成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基础设施超前、交通便捷、居住舒适、商贸发达、服务支撑健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小城镇。

4.9.2.3 持续增长阶段

适时启动开发建设高档住宅小区,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并为继续拓展镇区空间打好基础。

4.10 镇区市政工程规划

4.10.1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道路交通包括对外交通、镇区道路及其相应的配套设施。

4.10.1.1 镇区对外交通规划

岳村镇镇区对外交通用地10.65 hm2占建设用地5.26%。

镇区对外交通有一定基础,对外联系目前主要是省道316(向北至郑州市,向西至新密市);规划拓宽省道316道路红线80m,设8车道,中央设置4米绿化带,两侧各12m绿化隔离带,减少省道对镇区的影响。规划东环路,南环路,与省道形成环线,保障镇区道路与对外交通联为一体,保证交通通畅。

结合岳村镇实际情况及用地总体布局,在镇区西部省道316西侧规划一公共汽车站,占地0.49hm2。

4.10.1.2 镇区道路规划

(1)道路系统结构

道路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三级级。镇区道路规划遵循尊重当地人的行为习惯,顺应地形地势,节约投资的原则。平行顺应省道316走向,南以南环路为界,东以东环路为界,随着阶梯状地形下降形成三个环路;避免与冲沟、高压线冲突,形成三横三纵;为了把镇区景观引向省道,在镇区中央相对较高处,设中央景观大道。形成一轴三环三横三纵的道路系统。省道道路红线宽度80米,断面形式为A-A,镇区主干道红线宽度为40米和30米,断面形式为B-B和C-C,次干道道路红线宽度25米,断面形式为D-D支路道路红线宽度20米和15米断面形式为E-E和F-F。规划主干道总长度为5.20km,道路密度2.57km/km2;规划次干道总长度为4.92km,道路密度2..44km/km2;规划支路总长度4.25km。道路密度2.10km/km2。

(2)镇区道路断面规划如下:

①A-A 80米(12.0+8.0+2.0+16.0+4.0+16.0+2..0+8.0+12..0)

②B-B40米(6.0+28.0+6.0)

③C-C 30米(3.5+3.0+1.5+14.0+1.5+3.0+3.5)

④D-D 25米(5.0+15.0+5.0)

⑤E-E 20米(4.5+11.0+4.5)

⑥F-F 15米(3.0+9.0+3.0)

4.10.1.3 道路广场规划

镇区内广场结合绿地规划,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

4.10.1.4 停车场规划

停车场是镇区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道路外独立设置且对社会开放。镇区中往往由于停车设施不足或布局不合理而造成停车占用道路行车面积,影响道路系统的正常运转。

根据国家公共停车场面积人均0.8~1.0平方米的规定,结合岳村镇的实际情况和镇区总体规划布局等因素,规划人均停车场面积为0.8㎡/人。

按照要求,共规划停车场3处,主要分布于商业服务设施、生活居住区、大型公建集散场所、交通枢纽、城市出入口等产生大量停车需求的用地附近,占地1.20 hm2。

此外,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大型公共设施等均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配套建设专用停车设施,非机动车停车场的建设应采用分散与集中布点相结合的原则,在非机动车运行密集区进行相关调查与分析后合理布设,配建标准见下表。

表8 公共设施停车场配建标准表

名称单位自行车机动车

公共中心车位/100m2建筑面积7.5 0.3

商业中心车位/100m2营业面积7.5 0.3

集贸市场车位/100m2营业场地7.5

饮食店车位/100m2营业面积 3.6 1.7 医院和门诊所车位/100m2建筑面积 1.5 0.2

4.10.1.5 加油站规划

加油站结合公共汽车站规划,规划在省道316西侧,加油站的服务半径为1.0-1.2Km。

4.10.2 给水工程规划

4.10.2.1 给水现状

城市供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首先要加强节约用水,特别是耗水量较大的用水户。防止地下水过量开采,以保护地下水资源,其次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防止各种污染物排入天然水体和地下水,以确保城市水源的安全可靠。

4.10.2.2 用水量标准

规划确定,2013年最大生活用水指标为120升/人·日,2020年最大生活用水指标为150升/人·日。工业用水量近期按生活用水量的70%计算,远期按生活用水量的65%计算,公共建筑用水量按居民生活用水量的40%计,未预见用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20%计,因此用水量预测如下:

近期总用水量0.3万吨/日;

远期总用水量0.6万吨/日。

4.10.2.3 供水水源

岳村镇水资源缺乏,地下水位较深,规划近期供水以地下水为主,远期供水采用苇园水库的水。

4.10.2.4 水厂规划

岳村镇镇区水厂目前基本上能满足各项各项工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用水需求,但随着工业企业发展、集镇规模扩大及城乡居民用水水平的提高,现有水厂供水能力应进一步提高。

4.10.2.5 管网布置

规划给水管网系统采用生活、消防共享的统一给水系统。规划将镇区供水网布置成主干管成环状次干管成枝状形式,保证供水的可靠性,同时也保证水的流动性,水质不宜变坏。规划主干管管径为DN300,次干管管径为DN200。消火栓布置按照消防设计规范的要求,消火栓的间隔不大于120米布置。详见规划图纸。

4.10.2.6 水源卫生防护措施

卫生防护地带和防护措施,应参照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水污染防治法》、《水法》执行。

取水构筑物的防护范围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取水构筑物形式和附近地区的卫生状况确定。

在单井或井群影响半径范围内,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和使用有持久性毒性或剧毒的农药,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废渣或铺设污水管道,并不得从事破坏深层土层的活动。

给水厂周围10米范围内不得有污染源,不得设置生活居住区和修建禽兽饲养场、渗水厕所、渗水坑;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废渣或铺设污水管道;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和绿化。

4.10.2.7 节约用水及非传统水资源利用

镇区应充分宣传节水意识、实施节水政策、加强节水管理、挖掘节水潜力、推广节水器具,建设节水型城镇。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建设节水工程等措施,达到节水目的。

另外,部分处理后的污水可二次利用,用于工业生产、浇洒路面、绿化喷灌等。

4.10.3 排水工程规划

4.10.3.1 排水现状

现状没有完整的排水系统,多数利用暗渠沟分区排放,现状无污水处理厂。

镇区污水的直接排放,严重污染了水体以及其它环境,对镇区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危害,同时对农作物的生长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结合岳村镇的现有排水设施、地形和水体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规划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4.10.3.2 雨水工程规划

(1)雨水量计算

暴雨强度公式:q = 7650[1+1.15lg(p+0.143)]/(t+37.3)0.99

设计重现期P=0.5 地面综合径流系数=0.6

(2)雨水管网规划

雨水暗沟布置在道路两侧,截面采取DN1000mm或DN800mm等多种,雨水汇集于雨水回收池内用于农业灌溉。

雨水管道的布置应结合城镇道路规划,使街坊和小区内雨水以最短距离排入雨水管道。

雨水管道布置应结合城镇竖向设计。

雨水管道的选择,镇区内应尽可能采用暗管形式,在受埋深和出口限制的地区,可采用盖板明沟的形式排除雨水。

4.10.3.2 污水工程规划

(1)污水量预测

城镇综合污水排放量一般占城镇需水量的80--90%,排水系数取0.8,则:

2013年平均排污水量为0.3万吨×0.8=0.24万吨/日;

2020年平均排污水量为0.6万吨×0.8=0.48万吨/日。

(2)污水处理厂规划

污水处理厂位置应选在城镇水体的下游,具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有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同时便于污水、污泥的排放的城镇边缘。

根据上述选址原则,在马沟村建污水处理厂一座,占地面积1hm2,预计不同程度污水处理率,近期污水处理量为0.3万吨/日,远期污水处理量为0.5万吨/日。

污水处理程度和工艺按《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进行控制,出水可排入水体,浇灌农田;产生的污泥可根据成分选择填埋或用作农业肥料。

(3)污水管网规划

污水管道规格为DN600-DN300,污水集中排至南部的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后用于农业灌溉。

应加强排水设施的管理和清洁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严禁向排水沟渠内倾倒污染物,以保证排水畅通。

对于有剧毒和有害的工业废水,危害到集中处理厂工艺流程的企业,应按要求在厂内实行预处理,达到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管道,进入镇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4.10.4 电力工程规划

4.10.4.1 供电现状

岳村镇现有35KV变电站一座位于岳村镇桥沟村,电源来自于新密市110KV变电站的35KV 线路。镇区目前采用10KV架空供电。

4.10.4.2 用电负荷预测

用电负荷预测是电力工程规划的基础,本次规划对用电负荷的预测采取平均增长率法,现状全镇用电负荷约0.30万KW,其中镇区0.10万KW;预测近期全镇用电负荷将达到0.42万KW,其中镇区0.18万KW;远期全镇用电负荷为0.75万KW,其中镇区0.40万KW。

4.10.4.3 变电站规划

现状岳村镇35KV变电站装机容量40MW,除向工业供电17MW和农村供电9.6 MW外,可供应镇区13 MW,满足镇区用电需求。本次规划对现状35KV变电站进行改造升压为110KV 变电站。

4.10.4.4 电源选择

规划该变电站现状35KV线路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回电源线路,采用双回路供电,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

4.10.4.5 电网规划

规划镇区35KV变电站采用10KV线路出线,实施分区供电,镇区共规划9个高低压变配电站,要求供电线路布置在南北向道路的东侧或东西向道路北侧,各中心村的供电均可从该站引出10kv 线路直供。

4.10.4.6 高压走廊防护要求

根据《城市电力规划规范》,35KV及以上高压架空线路应规划专用通道,并应加以保护。各电压等级线路(单杆单回水平排列或单杆多回垂直排列)走廊宽度见下表:

表9 高压走廊宽度表

电压等级(KV)35 110

走廊宽度(m)12—20 15—25

4.10.5 通信工程规划

它包括邮政、电信、广播电视等产业。

4.10.

5.1 邮政设施规划

(1)邮政设施现状

目前,岳村镇镇区有邮政支局一处,位于岳村镇桥沟村,担负着岳村全镇的邮政中转投递工作。

(2)邮政设施存在问题

现有营业场地非常狭小,已不能满足邮政企业自上而下快速发展的需要,营业场地布局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用邮需求。

邮运能力和邮件处理能力技术手段落后,尚不能满足长远发展的需要。

(3)邮政发展规划

根据岳村镇区总体规划和《城市邮电支局所工程暂行技术规定》等邮政行业发展规划要求,岳村镇的邮政工程规划方案如下:

规划新建邮政支局一处,占地0.40hm2。

针对邮政企业是为社会提供普遍性服务的自身性质需求,规划区内需新建邮政服务网点(所)1处,使得每局、所服务半径不大于1千米,以方便居民生活,占地150m2左右。

为方便居民社会文化生活的需要,在城镇的主要道路、道路交叉口、居民居住密集的地方设置一定数量的报刊亭、邮亭及信筒,信筒的服务半径为500米。

4.10.

5.2 电信工程规划

(1)电信现状

目前,岳村镇区有一座电信支局,岳村镇全镇的电话交换任务。现有电话装机容量为9000门,约有90%的农户装有程控电话,30%的群众持有无线电话。

(2)电信存在问题

线路交叉迂回过多,且多次跳线,影响线路的可靠性及高质量。随着通信需求的增加,且宽带网业务的增加,目前的通信线路不能满足居民的通信要求。电话交换机容量偏小,不能满足电信需求量迅猛增长的需要。

(3)电信需求量预测

根据岳村镇总体规划,至2013年,岳村镇镇区人口达到7390人;2020年岳村镇镇区人口达到16855人。

近期需求量预测:按85%镇区人口一户一部电话及15%镇区人口一户两部电话计算,取定2013年3.5人/户,考虑公共用户,至2010年镇区共有电话2800门,普及率38部/百人。

远期需求量预测:按90%镇区人口一户一部电话及10%镇区一户两部电话在计算,取定2020年3.5人/户,考虑公共用户,至2020年镇区共有电话7000门,普及率45部/百人。

(4)电信发展规划

根据电信需求量预测,2010年镇区程控交换设备需扩容达到1万门;2020年镇区程控交换设备需扩容达到1.5万门,其中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容量达到0.8万线。

规划期内建成镇区2.5GSDH传输设备,大大增加镇区局间中断容量,提高传输网络的安全可

靠性;建成镇区用户光缆,达到光缆进小区、光缆进大楼、光缆到用户。

本次规划充分考虑移动通信光缆线路建设,所有移动通信线路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管理,统一实施。

4.10.

5.3 广播电视工程规划

(1)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岳村镇光缆沿镇区街道低压电杆架设,干线光缆传输分配网络电缆传输,分布至镇区各住户。镇区内现有的干支路网络与电力线同杆架设,不符合技术规程,也不适应广播电视长远发展的需要。

(2)广播电视发展规划

根据此次岳村镇总体规划和岳村镇“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要求及社会发展需要,提出规划期内广播电视发展规划。

规划期末,镇区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镇区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000户以上。摄、播、编设备实现数字化,建成优质的全镇统一的多功能有线电视网,构筑信息平台和传输网络,开发广播电视现场直播、图文电视、电视会议、自动播出、互联网等业务。

镇区有线电视网络全部实现数字化、传输线路全部采用光缆,埋地敷设。

4.10.

5.4 工程管线规划

本次信息工程规划依据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和规范以及各行业发展规划,在镇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各行业相对独立部分单独进行,有一定共性部分统一考虑,具体表现在线路建设方面。

信息工程规划中所涉及到的各项工程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管理。各工程管线均在同一管道中敷设,节约用地。信息工程线路管道敷设于东西道路南侧,南北道路西侧,现状线路与本次规划不符者应分期分批实施改造,新增线路建设应依本规划进行,以加强镇区道路两侧景观建设。

4.10.6 燃气工程规划

镇区燃气引自新密西部燃气储备站。近期管道气化率50%,远期管道气化率80%。

燃气工程工期规模近期1800立方米/日均,远期8000立方米/日均。用气量预测为近期65.7×104m3/年,远期292×104m3/年。

城区供气管网采用中压(A)一级供气系统,中压管网成环状敷设。

4.10.7 供热工程规划

热源引自新密。

民用热负荷近期为5MW,远期为16.9MW,平均热指标取65W/㎡;采暖面积近期为18.6万平方米,远期为30.3万平方米。

供热规划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随城市建设的发展,分期分片实施。近远期供热普及率分别为30%和60%。

4.10.8 绿地系统规划

4.10.8.1 绿地系统规划指导思想

(1)强调绿地布局的系统性、自然性、均好性及多功能性,尽量减少与现状的矛盾,便于实施管理。

(2)镇区形成门户景观,核心景观、景观轴,景观带相结合的绿化体系,取消大片绿地的规划,采用化整为零的布置手法,提高绿地的使用率。

(3)规划建设近远期相结合,合理安排,提升镇区整体绿化环境基础上,重点提高与加大绿化覆盖率。

(4)公共绿地建设应考虑现状条件,规整现有零碎分散绿地,结合生态景观建设,保留依地形而建的特色绿地,塑造良好的镇区绿化景观。

4.10.8.2 绿地系统规划目标

以加强镇区生态环境建设,创造出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小城镇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坚持政府组织、公众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镇区绿地系统,并形成镇区绿化景观特色。

绿地系统规划分期目标为:

近期(2013年)镇区重点完善、扩建现有各级绿地,新建街头游园绿地和公园,改善道路绿地;

远期(2020年)以提高完善为重点,优化镇区冲沟绿带,新建并完善镇区北部的李家沟遗址公园和五星水库公园及镇区中心的矿山遗址公园。

规划镇区绿地由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生态绿地三部分组成,构成点、线、面结合的绿地系统。

4.10.8.3 公共绿地

结合居住片区建设,建设居住片区级公共绿地,逐步完善绿地系统。在省道316与镇区大道交叉口布置一处镇区入口绿化广场用地;在镇区中部结合居住用地布局规划景观轴;在镇区北部,修建两处相对称的公园广场一处是李家沟遗址公园一处是五星水库公园,来提高岳村镇的知名度,反映岳村镇的文化和景观资源;在各住宅小区和街头布置小块游园绿地,方便居民就近娱乐、休憩,提高绿地的使用率。

4.10.8.4 生产防护绿地

省道S316两侧各设置绿化带12米。沿35KV、110KV高压线两侧布置15米和20米宽的高压走廊,在贯穿岳村镇镇区主干道新岳大道两侧各布置10米的绿化带形成镇区景观走廊,镇区另一主干道岳景大道结合两侧的沟壑各布置20米宽的绿化带,把镇区景观引向省道316。

4.10.8.5 生态景观绿地

生态景观绿地指在镇区周边形成生态绿化,位于镇区建设用地以外,对镇区生态环境质量、景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区域,可以丰富城市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

规划利用山体植被、农田地等自然环境资源,保护镇区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河流水系,将镇区外围绿化景观系统契入镇区。

生态绿地可与苗圃、果园、现代农业开发项目等相结合,通过生态绿地的控制和建设,使镇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4.10.8.6 其它绿地规划

(1)居住区绿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