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起跑线三年级分册的导学材料1

奥数起跑线三年级分册的导学材料1
奥数起跑线三年级分册的导学材料1

奥数起跑线三年级分册的导学材料(1)

第一讲 数图形

【简析】要想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数出线段、角、三角形……那就必须要有次序、有条理地数,从中发现规律,以便得到正确的结果。要正确数出图形的个数,关键是要从基本图形入手。首先要弄清图形中包含的基本图形是什么,有多少个,然后再数出由基本图形组成的新的图形,并求出它们的和。其中数线段是最基本的,数三角形和数长方形都可以借助线段的对应来解答(如例

2).

【例题1】数出下面图中有多少条线段?

D C B A

【思路点拨】我们可以采用以线段左端点分数数的方法。

以A 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AB 、AC 、AD 共3条;

以B 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BC 、BD 共2条;

以C 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CD 共1条。

所以,图中共有线段3+2+1=6条。

我们还可以这样想:把图中线段AB 、BC 、CD 看作基本线段来数,那么: 由1条基本线段构成的线段:AB 、BC 、CD 共3条;

由2条基本线段构成的线段:AC 、BD 共2条;

由3条基本线段构成的线段:AD 只1条。

所以,图中共有3+2+1=6条线段。

【例题2 】数出下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D B C A

【思路点拨】数图形中有多少个长方形和数三角形的方法一样,长方形是由长宽两对线段围成,线段CD 上有3+2+1=6条线段,其中每一条与AC 中

一条线段对应,分别作为长方形的长和宽,这里共有6×1=6个长方形;而AC 上共2+1=3条线段也就有6×3=18个长方形。它的计算公式为:

长方形的总数=长边线段的总数×宽边线段的总数

【例题3】 有10个小朋友,每2个人照一张合影,一共要照多少张照片?

【思路点拨】这道题可以用数线段的方法来解答。

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每一个点代表一个小朋友:

1098743

从图上可以看出,第1个小朋友要与其余9个小朋友合影,要照9张照片;第2个小朋友还要与其余8个小朋友合影,再照8张照片……以此类推,第9个小朋友只要再与1个小朋友合影,再照1张照片。所以,一共要照9+8+7+6+5+4+3+2+1=45张照片。

第二讲 找规律填图形(略)

第三讲 找规律填数

【简析】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叫做数列。如自然数列:1、2、3、4……;双数列:2、4、6、8……。我们研究数列,目的就是为了发现数列中数排列的规律,并依据这个规律来填写空缺的数。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只要从连续的几个数中找到规律,那么就可以知道其余所有的数。寻找数列的排列规律,除了从相邻两数的和、差考虑,有时还要从积、商考虑。善于发现数列的规律是填数的关键。

【例题1 】 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15,2,12,2,9,2,( ),( );

(2)21,4,18,5,15,6,( ),( );

【思路点拨】(1)在15,2,12,2,9,2,( ),( )中隔着看,第一个数减3是第三个数,第三个数减3是第五个数,第二、四、六的数不变。根据这一规律,可以确定括号里分别应填6、2;

(2)在21,4,18,5,15,6,( ),( )中,隔着看第一个数减3为第三个数,第三个数减3为第五个数。第二个数增加1为第四个数,第四个数

增加1是第六个数。根据这一规律,可以确定括号里分别应填12和7。

【例题2】按规律填数187,286,385,(),();

【思路点拨】在187,286,385,(),()中,十位上的数字8不变,百位上的数字是1,2,3…依次增加1,个位上的数字是7,6,5…依次减少1,并且百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的和为8。根据这一规律,括号里应填484,583;

【例题3】下面数列的每一项由3个数组成的数组表示,依次是(1、5、9),(2、10、18),(3、15、27),……第50项的三个数的和是多少?

【思路点拨】

本题的解题思路有两种。

第1个数组的第一个数是1,第2个数组的第一个数是2,第3个数组的第一个数是3,……第50项的第一个数是50。每个数组的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5倍,第三个数是第一个数的9倍,所以第50项的三个数是50+50×5+50×9=750.

第1个数组的三个数的和是1+5+9=15=15×1;

第2个数组的三个数是2+10+18=30=15×2;

第3个数组的三个数是3+15+27=45=15×3;

……

第50项的三个数是50×15=750。

【例题4】在数列1,1,2,3,5,8,13,(),34,55……中,括号里应填什么数?

【思路点拨】经仔细观察、分析,不难发现: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一个数都等于它前面两个数的和。根据这一规律,括号里应填的数为:8+13=21或34-13=21

上面这个数列1,1,2,3,5,8,13,21,34,55,…叫做斐波那切(意大利古代著名数学家)数列,也叫做“兔子数列”。

第四讲加法的简算(略)

第五讲减法的简算(略

第六讲一笔画

【简析】关于一笔画问题,最早是从七桥问题起源的。大数学家欧拉对此有过深入的研究,并给出解题一般方法。一笔画关键在于数一数奇点、偶点(也有资料称为奇顶点、偶顶点)的个数。只有偶点可以一笔画,并且可以以任意一点作为起点;只有2个奇点,也可以一笔画,但是必须从其中一个奇点作起点,终点是另一个奇点;奇点超过2个,则无法一笔画成。

【资料】18世纪时,欧洲有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城哥尼斯堡,那里有七座桥。如图1所示:河中的小岛A与河的左岸B、右岸C各有两座桥相连结,河中两支流间的陆地D与A、B、C各有一座桥相连结。当时哥尼斯堡的居民中流传着一道难题:一个人怎样才能一次走遍七座桥,每座桥只走过一次,最后回到出发点?大家都试图找出问题的答案,但是谁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图 1 图 2

七桥问题引起了著名数学家欧拉(1707—1783)的关注。他把具体七桥布局化归为图2所示的简单图形,于是,七桥问题就变成一个一笔画问题:怎样才能从A、B、C、D中的某一点出发,一笔画出这个简单图形(即笔不离开纸,而且a、b、c、d、e、f、g各条线只画一次不准重复),并且最后返回起点?欧拉经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图2是不能一笔画出的图形。这就是说,七桥问题是无解的。这个结论是如何产生呢?请看下面的分析。

如果我们从某点出发,一笔画出了某个图形,到某一点终止,那么除起点和终点外,画笔每经过一个点一次,总有画进该点的一条线和画出该点的一条线,因此就有两条线与该点相连结。如果画笔经过一个n次,那么就有2n条线与该点相连结。因此,这个图形中除起点与终点外的各点,都与偶数条线相连。如果起点和终点重合,那么这个点也与偶数条线相连;如果起点和终点是不同的两个点,那么这两个点部是与奇数条线相连的点。综上所述,一笔画出的图形中的各点或者都是与偶数条线相连的点,或者其中只有两个点与奇数条线相连。

图2中的A点与5条线相连结,B、C、D各点各与3条线相连结,图中有4个与奇数条线相连的点,所以不论是否要求起点与终点重合,都不能一笔画出这个图形。

1736年,欧拉在圣彼得堡科学院作了一次学术报告。在报告中,他证明了上述结论。后来他又给出了鉴别任一图形能否一笔画出的准则,即欧拉定理。

欧拉定理如果一个网络是连通的并且奇顶点的个数等于0或2,那么它可以一笔画出;否则它不可以一笔画出。

【例题1】判断下面两幅图能否各自一笔画出

图3 图4

【思路点拨】用欧拉定理可以很方便地判断一个简单图形是否可以一笔画出。例如,图3是不连通网络,它不能一笔画出(尽管它的奇顶点个数为0);图4中实线所示图形有8个奇顶点.它不能一笔画出,如果将图中虚线补为实

线,那么奇顶点只有F和G两个,所得图形就能一笔画出了(以F为起点,G 为终点;或G为起点,F为终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