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资料7 针刺治疗色盲症的初步经验介绍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针刺治疗色盲症的初步经验介绍


天津第一中心医院中医科 郑静候



色盲症系先天性之疾患,祖国医学无此病名,但明代医学家王肯堂所著之“六科准绳”中载有“视赤如白”症一条,谓:“视物却非本色也,因物著形之病,与视瞻有色空中,气色不同,或观太阳若冰轮,或覩灯火仅粉色,或视粉墙如红如碧,或看黄纸似绿似蓝等类,此内络气郁、元府不和之故,当因其色而别之,以知何脏腑乘侮之为病而施治。”即现代所称之色盲症也。
针灸治疗色盲症,近代文献中,尚少有报告。我们在临床上,不断摸索前进,经过初步实验,证明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病例不多,尚待进一步治疗观察和加以总结。


临床病例分析


我们应用针刺治疗色盲症共有21例,据初步临床观察,其中有8例完全痊愈,显著进步者7例,6例进步不显著。
21例中以红色色盲为最多占14例,绿色盲3例,红绿色盲4例。
一般的治疗次数为十次作一疗程,有的患者经过五次针治以后即有效果,全愈8例中有6例均因投考大学,发现有色盲症未能报名,经针刺治疗后,检查证明色盲症完全消失,从而能报名应考,现已入校学习,又经过一年追踪观察亦未见复发。
兹将针刺时所选取之穴位、手法、治疗方法等说明如下:
1.选取穴位:
主穴:瞳子髎、上关、天牖。
配穴:近距离取听宫、睛明、丝竹空、四白、巨髎、头维、攒竹、风池、阳白、目窗;远距离取合谷、臂臑、足临泣、足三里、光明。
2.操作手法:头部近距离穴均用轻刺激手法,留针10-30分;手足远距离穴均用重刺激手法,留针20-30分。单用针刺。不用灸疗。
3.针刺时间:每隔一日针治一次,治疗十次为一疗程。


病例介绍


1.吴××:男,19岁,中学毕业生。
主诉:本人患红色盲症,原未发觉,此次拟报名投考大学,经眼科医院检查时诊断为红色色盲始行发觉。
治疗前色盲检查:用梅氏眼科学之31色版的“97”二字均看不清楚。
第一次取穴:臂臑、上关穴。针后再看该版的“9”字仍看不清楚,“7”字即比较清楚,第二次取穴:上关、巨髎。针后“7”字更为明显,但“9”字亦能辨出上部之“9”形。
第三次

取穴:臂臑、上关、巨髎、天牖。针后“9”字全部亦能辨出,尚感觉不太清楚。
第四次取穴:臂臑、上关、巨髎、瞳子髎。针后“97”二字全部辨识清楚。又试以石原氏色盲检查表,辨识亦清楚,视力已趋正常。
第五次取穴:臂臑、上关、巨髎、光明,以资巩固视力,至此已完全痊愈。
2.宋××:男,18岁,中学生。
主诉:为准备投考大学时,检查体格,发现有绿色盲症。
现在症:绿色盲第一次取穴:上关、四白、合谷。
第二次取穴:睛明、巨髎、足三里。留针20分针后视物已觉清楚。
第三次取穴:四白、瞳子髎、光明。
第四次取穴:听宫、风池、太冲。留针20分钟,辨别有色物体,尤其绿色,发觉较以往清晰。
第五次取穴:天牖、四白、合谷。
第六次取穴:臂臑(双)、四白,针后色盲消失视力恢复正常。
3.陶××:男,19岁,中学生。
主诉同例二,经诊断为红绿色盲。
治疗时取穴:天牖、上关、四白、巨髎、睛明、瞳子髎、听宫、风池、臂臑;远距离取穴:合谷、光明、足三里、太冲。
疗效:经过六次番针主、配穴之后,效果良好,色盲症状消失,视力转趋正常。
4.李××:男,32岁,汽车司机。
主诉:因投考汽车驾驶执照,发觉为红色盲,患者视力看路口的红绿灯看不清楚。
治疗选用以上主配穴轮流予以施治,经十一次针刺治疗之后,视力恢复正常,辨识颜色能力恢复。


结语


本文对21例色盲症的治疗超过作了简要的介绍,虽系初步经验,但在色盲症报道较少的今日,愿早提出供同道们参考。
通过此次治疗,笔者认为针灸对色盲症有一定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和进一步研究。
由于笔者学识浅陋,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同道们指正。

(本文发表在1959年7期第58页上)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