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一)

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一)
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一)

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一)

一、从理论与实践上正确把握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

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是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二者之间存在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辨证关系。但这种关系并不是在什么条件、什么社会经济制度和什么经济运行模式之下都自动生效,只有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经济运行模式之下,才可以使二者具有良性互动关系。

计划经济时代,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只不过是一种理论上的说明,并不具有实际意义。在实践中不可能充分体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关系。税收有两种基本职能,一个是财政收入职能,另一个是宏观经济调控职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财政收入的模式是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加税收,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为主体,以税收为补充。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到改革开放以前,国有企业上缴利润占60%左右,税收只占30-40%。税收对经济的关系得不到充分体现,经济发展主要不是靠税收调节,而是靠计划调节,如果汁划发生重大失误,经济发展就要遭遇严重的困难和障碍。税收收得再好、设计再好,对经济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甚至在许多情况下,它是一种从属的关系。财政只是摆设,为了保证计划的实施完成。而进行跟进式的财力保障。大跃进时有句荒谬的话:“经济需要多少,国家财政就拿多少,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给。”好象国家财政是一个随时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任何财力保障的东西。因此,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经济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体现不出来。

只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财政收入模式的转变和税收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地位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与税收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才为人们所认识才受到举国上下的充分关注。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财税体制改革才基本走上正轨。在此之前也进行了税收体制和税收制度的改革,主要表现在1983年实施的利改税以及1984年实施的第二步利改税。随着计划经济烙印的消退和计划对国民经济影响的逐步减弱,市场机制、市场调节的作用在增强,但随之而来的,是市场调节的无序性、自发性、盲目性等市场缺陷、市场弊端逐步暴露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加强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用宏观经济调控纠正市场固有的缺陷和弊端,使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更加充分完善、正确。实践证明,只有宏观经济调控加市场经济的作用。才能保证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既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有利方面,又克服其固有弊端。资本主义一百多年的历史已充分证明,市场经济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再加上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资源配置方式才是有效的。市场经济越成熟、市场机制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也越重要、越明显。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的双重职能必然为人们所认识,因为税收是宏观经济调控的最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大支柱性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是派生性的宏观调控政策。在财政政策中,税收政策是核心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作用得以显现,其中税收作为财政政策的核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建国50年来最突出的,税收的双重职能以及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得到充分体现。

(一)经济发展与税制的关系

税制的确定要遵循若干原则,如公平与效率原则,税收既要照顾到社会的公平、公正,为不同的经济主体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同时,又必须有利于促进效率的提高;激励与约束的原则,税制要体现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客观要求,要有利于建立促进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税收不能妨碍经济的发展和增长,对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行为要加以约束和抑制;促进社会进步和社会公正的原则。如果体现了这些原则,税制就是比较好的,如果违背了这些原则,税制就不好,必须加以是废除。我国的现实情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1983年以前,我国财政收入的模式是利润加税收,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为主,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的比重在40%左右,这种模式对经济发展极为不利,主要表现在企业缺乏自主

经营、自负盈亏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因为企业的利润指标是由政府下达的,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围绕着国家下达的产量指标和利润指标,如果超额完成了利润,也要原封不动地上缴给国家,它自己不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利润的多少和它自身的物质利益没有必然的关系。这种模式对经济发展极为不利。不利于经济活力的增强,起不到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作用。基于这种情况,中央在1983年作出利改税的决定,把原来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改为交税,这是第一步利改税。之所以叫第一步利改税是因为改得还不彻底,是过渡性的。1983年实行利改税时还保持了国有企业利润与税收并存的形式。国有企业先交55%的企业所得税,剩余的利润再和政府签定上级96比例,剩下的留给企业。1984年实行第二步利改税,改变税利并存的格局,实行完全的以税代利,国有企业只要上缴企业所得税,不再上缴利润。但当时的价格很不合理,行业企业问的利润悬殊很大,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企业,因为原料价格便宜,利润很多,而以工业原料为生产要素的企业,成本较高、利润较少,为了调节企业之间利润的过于悬殊问题,国家征收所得税后,还根据企业利润的高低征收利润调节税。

这两步利改税在我国历史上起了重要作用。第一,规范统一了国家与企业间的分配关系。企业交税后有自主支配的权利,调动了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积极性,有利于企业经济的发展和增长。第二,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过去上缴利润,财政收入没有稳定的来源,被动很大,利改税后税率是固定的,国家收入有了稳定的财源,有利于财政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第三,企业的留利大幅度增长,使企业的投资能力、经营能力有很大提高。促进了企业微观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税收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关系得以体现。

利改税尽管有作用,但由于当时实行了企业以承包经营为主地方以财政承包为主的形式,利改税的成效受到很大局限。因为当时企业的主要经营方式是承包,承包经营的结果,既包了利润,又包了税收,有的地方承包时,将利和税一起写进承包合同,这样使税收应有的调节作用、财政收入的保障作用部分地丧失。承包制不能使税收随经济发展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增长。税收与经济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没有了。企业承包和地方财政包干,还助长了其他许多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弊端,如市场分割、划地为牢。由于各地财政承包,地区经济发展越快,财政收入越多,除了上缴承包的外,地区留下的也越多,地区利益越大。为此,各地竞相搞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和盲目引进。当

时若干个“大战。同时进行,如棉花大战,产棉地区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利用当地的原料获得更多好处,纷纷建立自己的棉纺工业,导致棉花大战不断升级。此外还有蚕茧大战、烟草大战、小化肥大战、农资大战等。盲目建设、重复建设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各地经济结构趋同,低水平重复越来越严重,造成经济结构扭曲,调整困难,生产力布局极不合理。统一的、公平竞争的大市场根本无法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体系根本建立不起来,这些弊端严重地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有效发展,使市场经济的秩序大为混乱,假冒伪劣因此产生,某些地方政府成了制造假冒伪劣的保护伞。这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包括税制在内的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存在着紧密的良性互动关系。搞得好是良性互动,搞不好是恶性互动。

1994年税制改革是又一个重要的例证。1994年在我国经济改革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财政体制实行了分税制这广重大的制度创新。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各国通常采用的与市场经济特点和要求相适应的财政体制。我国于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目的在于规范中央与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体现事权尉权和税权三权之间的辩证统一?简而言之,分税制就是确定各级政府的事权,根据事权确定应给予它多少财权来满足其覆行职能的需要,并根据财权划分税种、决定税权。与分税制改革同时进行的是工商税制改革,工商税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保障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增强税收的宏观调控能力”。

这些目的已基本达到,我国初步建立起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的税制体系,税制改革成效明显。1994年税制改革后税收收入的增长极为迅速,“九五”期间税收总规模达到47000亿元,比“一五”到“八五”的总额还多出2700亿元,“九五”期间年均增加税收1300亿元,税收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5%,这是历史上没有的。与此同时,税收宏观经济调控功能得到极大增强,。1994年税制简化,使得税制结构更加科学合理,94年税制改革后税种由原来的32个阵为58个主要税种,税制大大简化,税种的覆盖面扩大,税收的经济调节作用大为增强。特别是1998年以来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在税收手段的运用方面取得了极大成功,这得益于1994年税制改革奠定的基础。总之,94年税制改革取得很大成功,税收的双重作用得到了充分体明扼要现和明显加强。

但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也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对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如按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来划分税收归属,不利于建立统一、公平、开放的市场体系,更不利于企业的改组、改造和联合,不利于资本的自由流动,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大大减弱;增值税一方面起了重要的是经济调节作用财政收入保障作用,但由于增值税设计方面的某些不完善,对经济特别是科技进步带来消极作用;个人所得税税基、税率、起征点的确定,也存在问题,对于促进投资、消费。劳动力素质的提高都有消极影响;企业所得税特别是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不统一,至今依然是很大的问题,名义税率尽管统一了,但由于存在种种优惠措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实际上不统一,这不利于为各类市场主体、法律实体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利于公平税负,也不利于增强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竞争能力;资源税在范围税收分配和课征对象确定等方面存在许多有待改进之处,一方面要有利于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同时又要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由此可见,1994年税制改革既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又有不利于国民经济有效发展的方面。(二)经济发展与税收政策的关系

经济政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支柱政策,其中财政政策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的内容受到种种限制。如欧盟15个国家已经实现货币一体化,再过几年各国自己的货币将不存在,各国的货币政策由欧盟的货币执行委员会来统一制定。各国政府唯一能自主使用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只有财政政策。在财政政策中税收是重要的内容和核心的手段,无论是投资、消费还是出口,即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这三大动力都与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有关。投资与税种的设置税率的高低、优惠政策的多少、优惠的方向关系非常密切。消费也是这样,如营业税、消费税与消费品价格直接相关,所得税,无论是企业所得税还是个人所得税,都和企业个人的生产消费、生活消费能力有密切关系。出口更是与出口退税税收、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有密切关系11998年以来为了刺激出口,我国曾3次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到去年出口退税额已达到811亿元,今年这个数字还要增加。出口退税政策对增加出口有直接关系。

从对经济景气的调节看,财政政策中的税收政策也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与经济发展,而且与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和社会进步关系非常密切。比如,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就与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国家鼓励方向的体现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密切,与科技进步的关系更为重要。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促进东部经济特区和沿海地区的发展,我们实行了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当时是为了贯彻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方针,对沿海和经济特区实行了以区域倾斜为主的税收优惠政策。这个政策已经取得了极为明显的成效,当然对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有诸多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对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可见,税收优惠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重要作用。

税收在促进科技进步方面作用明显,世界各国促进科技进步的政策都集中在税收政策上,采用了加速折旧投资抵免和税收的定向优惠等政策。加速折旧就是对固定资产更新周期比较快、技术变化比较大的行业和部门,允许它们在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还没有终止以前提前报废,

允许它们加速新旧。加速折旧是国家利用减小所得税税基的办法促进技术更新改造促进科技进步,国外在信息产业允许加速折旧的很普遍,投资抵免允许某些企业将用于研究开发新产品的投资、支出在所得税税基中取得扣除,以减少所得税税基,为企业增加对研究开发的投入创造条件,建立激励机制。科技进步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如果没有科技创新,竞争力的提高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经济发展也会受到基础性障碍。为了增强企业后劲,增强企业和国家的竞争力,许多国家允许企业实行投资抵免。定向优惠政策是定向地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鼓励方向实行税收优惠,而不是对所有方面都实行普惠式的税收优惠。如为了开发某一个新兴领域。或开发某一高科技的行业,为了减少投资者的风险,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在税收上给予优惠:世界各国对高科技的发展往往给予这种定向式的税收优惠。

浅析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浅析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学员姓名入学时 间指导老师试点 学校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绪论 一、宏观经济与税收关系的理论基础 1宏观税负理论 2、税收弹性理论 3、平衡预算原理 二、税收与宏观经济关系的实证研究 1税收收入与GDP总量回归 2、税收收入与GDP双对数回归 三、税收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 1?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 2?税制变动的影响。 3?税收政策的影响。 四、税收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的若干结论 五、促进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建议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学号讲师

【摘要】税收收入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指标,也是经济运行状况的综合反映.从税收对经济的 影响来看,既可以妨碍经济的发展,也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政策和征管三大要素决定了税收的宏观特征,但在三大要素的关系中,税收与经济的关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速度,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针对经济增长与税收增长展开 了激烈讨论。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对税收与经济增长(主要指GDP 的增长)关系进行研 究,试图找出一定的规律,建立适当的模型,以供参考。 【关键词】税收GDP 税收收入协调发展 经济是税收的源泉,经济决定税收,而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这是税收与经济关系的一般原理。对税收与经济增长进行相关分析,首先要选择能代表“经济”的具体指标。虽然在影响 宏观经济指标中有很多对税收具有明显的甚至决定性的意义,但要找到一个最能代表经济的 规范指标当属国内生产总值(GDP) 。本文通过借鉴宏观税负理论和税收弹性理论,通过计量经 济学模型试图对经济增长与税收的关系做一些探讨。 一、宏观经济与税收关系的理论基础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今社会,谋求本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宏观经 济政策的共同目标。在西方经济学中,对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颇为丰富,而且不同的学派还建 立了各自的经济增长模型。 在这些模型中,很多学者都考虑到了政府的作用,其中政府政策运行对经济增长有着不可 估量的影响,这些政策就包括税收政策。所以在衡量经济增长的时候,必须考虑到税收对经济 增长不可或缺的影响。 1、宏观税负理论宏观税负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的税收收入总额(用T 表示)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关系, 即T/GDP, 也称宏观税率。进入20 世纪70 年代以来,西方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美国著名学者阿瑟? 拉弗通过拉弗曲线解释了税负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在税率为0 时,税收收入为0;税率为100%时,将无人选择工作,生产停止,也没有税收收入。如果税率由100% 开始下降,则生产开始恢复,政府有少量税收;当税率继续下降时,生产扩大,政府税收增加。同样道理,如果税率从0 开始上升,政府收入也会增加,但不会影响生产。 C 点右方区域被视为“禁区”因,为在取得等量税收收入的情况下,该区域的税率要比左方区域税率高 得多。可产生最大生产量和税收收入的点是 A 点,超过 A 点,生产和税收都会下降。拉弗曲线 表明,宏观税负与税收收入及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理论上讲, 税率设计有一个最佳点C,在这个最佳点上,使得宏观税负水平处于最优状态,即能兼顾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如果技术水平出现了进步,C 点会发生向左或向右的移动。从长期来看,C 点最终的运动方向只能是向左,即越来越接近于0。不过在短期内,C 点的运动态势应当结合技术进步对社会公众收入的具体影响来谈,如果技术进步在一定时期内,使得低收入人群显著增多社会公众自然会希望采用政府提供的方式来获取自己所需的产品与服务,C 点必然会向右移动,此时得到一个新的拉弗曲线,C'取代C点成为新的税率最佳点,A取代A点成为新的最大税收收入点。如果技术进步在一定时期内使得高收入人群显著增多,社会公众则会希望采用市 场交换方式来获取自己所需的产品与服务,C 点必然向左移动,此时也会得到一个新的拉弗曲线,C"取代C点成为新的最佳税率点,A"取代A点成为新的最大税收收入点。 2、税收弹性理论 研究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离不开对税收弹性的分析。税收弹性反映的是税收收 入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反应程度,其基本表达式为:E=( △ T/T)/( △ GDP/GDP)E为税收弹性,T为

大国小国征收关税的经济效应

大国小国征收关税的经 济效应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大国小国征收关税的经济效应(重点,必考) 小编:万全 二、进口关税的效应:局部均衡分析 直接经济效应: (一)价格效应( Pt = Pw + t ) 征收进口关税首先会使进口产品的价格上升,但国内市场价格上升的幅度如何,则要视关税征收国对世界市场价格的影响力。 若关税征收国是一个小国,对世界市场价格没有任何影响力,则国内市场价格的上涨部分就等于所征收的关税。若关税征收国是一个大国,其国内供求的变化足以影响世界市场价格,则价格的上升将降低该国对进口品的需求,引起世界市场价格下降。此时征收关税后的国内市场价格等于征收关税后的世界市场价格加上关税。 (二)生产效应 ( +a ) 国内进口替代部门面对上升的国内市场价格,其收益能够补偿因产出增加而提高的边际成本,于是国内生产增加,这就是征收关税的生产效应。 (三)消费效应 ( -[ a+b+c+d ] ) 在国内需求弹性大于零的情况下,国内价格提高必然导致消费量的减少,这就是关税的消费效应。

(四)贸易效应 征税后进口数量从Q1Q2 下降至Q3Q4 (五)财政效应(小国c 大国c+e ) 由于征收关税,政府获得的财政收入增加,这就是关税的财政效应。(六)贸易条件效应 若关税征收国是大国,关税还会产生贸易条件效应。因为此时世界市场上本国进口品价格会降低,若出口价格不变,则本国贸易条件将得到改善。 进口关税的直接经济效应:小国情况 进口关税的直接经济效应:大国情况 (七)收入再分配效应 (八)关税的净福利效应 关税的净福利=生产者剩余增加-消费者剩余损失+政府财政收入 关税的净福利效应:小国情况 即福利效应( = 生产效应 + 消费效应 + 财政效应) 小国 a + [ -( a+b+c+d ) ] + c = -( b + d )

税源与经济关系的统计分析

税源与经济关系的统计分析 一、填空题: 1、国内生产总值从使用方面看由四部分组成:消费、投资、 政府支出、净出口。 2、税收收入能力与经济发达程度成正相关关系。 3、我国从整体来看,东部税负高,西部税负低。 4、税负下降,经济增长。 5、税收弹性合理区间应在 0.8-1.2 。 6、税收收入增加额与GDP增加额之比。边际税负 7、两个相比较的数值中,一个是另一个数的2的m次方倍,m是翻番数。 8、对税收结构进行分析一般用圆饼图图形。 9、对税收收入进行绝对数分析一般用直方图图形。 10、发展速度属于动态分析。 11、统计分析报告要求四性:准确性、针对性、时效性、逻辑性。 12、就个人所得税来讲,收入分配越是不均衡,可征税收越多。 13、拉佛曲线是美国经济学家发明的。 14、税收弹性等于税收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 15、税收弹性大于 1 ,税收负担是逐年提高的。 16、税收弹性等于 1 ,税负是保持不变的。 17、税收弹性小于 1 ,税负是逐年降低的。

18、投资与税收收入的作用是正效应。 19、常用的引入宏观经济变量预测税收收入的方法是回归分析法。 20、按月计算季节比率公式为各月实际数/月平均数。 二、单选题 1、社会经济现象是复杂的,一种现象的变化往往要受几个因素的影响,对这些因素依次做定量分析,就是( A ) A、因素分析法 B、质量分析法 C、价格分析法 D、系数分析法 2、经济税源调查按组织形式分为( D ) A、经济税源统计报表调查 B、全面调查 C、一次性调查 D、经常性调查和专门调查 3、《税收完成情况分析报告》于每月终了后( B )日内完成。 A、3 B、5 C、7 D、10 4、下列哪种方法属于税收预测方法中的宏观方法( A )。 A、税收弹性系数法 B、本年后期收入平移法 C、季节变动预测法 D、税源排查预测法 5、季节变动预测法主要有两种,即直接平均法和( A )。 A、修正平均法 B、加权平均法 C、移动平均法 D、本年月均收入预测法 6、税收分析内容的核心是( A )。 A、解析税收经济内在关系 B、增加税收收入 C、实现税收均衡入库 D、有利于管理者宏观调控

财政学第九章税收的经济效应.pdf

第九章税收的经济效应 第一节税收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 所谓税收的经济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 反应,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是指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以及生产者的决策的影响,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税收的调节作用。 税收的经济效应表现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各个税种对经济的影响都可以 分解成这两种效应。 税收的收入效应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 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如图) 4 税收的收入效应 税收的替代效应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的 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 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 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如图) 第二节税收的经济影响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 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者面临劳动取得收入和闲暇之间的选择。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是通过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表现的。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征税后减少了个人可支配收入,促使其为维持既定的收入水平和 消费水平,而减少或放弃闲暇,增加工作时间。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由于征税使劳动和闲暇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劳动收入下降,闲 暇的相对价格降低,促使人们选择闲暇以替代工作。它表明的是纯粹的价格变化效应。 税收的综合效应取决于两种效应的对比: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征税对劳动供 给主要是激励作用;如果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征税对劳动的供给就会形成超额负 担,人们可能会选择闲暇替代劳动。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我国的实际情况 对我国而言,税收几乎不影响劳动的供给,而且个人所得税在短期内也不会成为主体 税种,因此我国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需要解决的不是如何增加劳动供给,而是 如何消化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税收对居民储蓄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 影响居民储蓄行为的两个主要因素是个人收入总水平和储蓄利率水平。 个人收入水平越高,储蓄的边际倾向越大,储蓄率越高;储蓄利率水平越高,对人们 储蓄的吸引力越大,个人储蓄意愿越强。 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个人所得税、利息税和间接税影响居民的储蓄倾 向及全社会的储蓄率。 收入效应

GDP与税收收入的关系浅析

GDP与税收收入的关系浅析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2010.01.13 08:29:25 内容提要:在我国国民经济评价体系中,国内生产总值和税收收入都是反映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各级政府、经济管理和研究部门、专家学者普遍关注的指标。由于核算范畴、计算方法等的不同,导致二者不是简单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定量关系上二者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试图从税收的角度揭示GDP与产业结构、行业结构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在宏观层面上正确理解二者的关系、判断经济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做一些探索,为政府决策和经济管理提供参考。 一、GDP与税收的关系 促进税收增长主要有三个因素,即“自然性增长因素”、“管理性增长因素”、“政策性增长因素”。三个因素中“自然性增长因素”即经济发展和其隐含的效益对税收的支撑是基本的,经济增长因素在税收增长的诸多因素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由于两者核算范畴、计算方法的不同,导致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不是简单一一对应的关系。 (一)税收与GDP的核算范畴 GDP的核算方法有三种,即生产法、分配法和支出法。实际上这是从三个经济活动过程或环节核算经济活动总量:生产法是从生产环节计算生产过程的经济活动总量,分配法是从生产成果的分配环节计算经济活动总量,而支出法是从财富最终使用环节计算经济活动总量。从理论上讲,这三种方法从三个环节核算出来的经济活动总量应该是一致的,但税收却不是只在一个环节征收,复合税制下各个税种分布于上述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即生产、分配和消费三个经济活动过程均有相应的税种。 1.生产环节的税收与GDP的关系 目前在生产环节设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生产环节的流转税对三大产业是区别对待的。农业不征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只对烟叶课税;工业和批发和零售业征收增值税,部分产品还征收消费税;其余征收营业税,部分服务项目征收消费税。由于各行业征收的税种不同,因此产业结构会影响税收收入。 2.分配环节的税收与GDP的关系 用分配法计算GDP意味着从生产成果的初次分配角度汇集社会新创造的价

地方税务局税收收入和经济运行情况分析范文

吐鲁番市地方税务局税收收入与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日期:2016年11月23日来源:吐鲁番市地方税务局 “十三五”时期,是吐鲁番改革发展、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也是实现“五个吐鲁番”奋斗目标的关键阶段。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乌吐区域经济一体化、乌吐机场建设运营一体化和乌吐空铁联运一体化的实施,以及吐鲁番被自治区确定为新能源基地为我们发挥独特优势、开创发展新局面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牢牢把握机遇、用好机遇,是我们争取主动、形成优势的关键。 一、税收与经济总体情况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局克服了宏观经济复杂多变和政策性减收等因素的影响,实现了税收平稳增长。上半年,吐鲁番全市税务系统(包括国税、地税)税收收入完成159762万元,同比增长4.52%。其中:我市地税系统完成税收收入99277万元,同比增长23.12%,高于全市税务系统平均水平(4.52%)18.60个百分点,增收18645万元;其他收入4641万元,下降1.63%,减收77万元。累计完成地方一般预算税收收入83268万元,同比增长25.12%,增收16718万元,完成区局一般预算收入计划174000万元的47.86%,

慢于时间进度2.14个百分点。截止6月底,税收收入完成进度在21个地州市中处于第4位。 吐鲁番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夯实“一个基础”、打造“三个版本”、建设“五个吐鲁番”的发展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增长,攻项目,促发展,优服务。上半年,吐鲁番市工业投资平稳增长,大宗工业品产量增长,产品销售率持续回升,工业经济呈现出“逆势上扬和逆势增长”的态势,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居全疆前列。1至6月,全市完成生产总值93.27亿元,同比增长9.15%,其中地方属完成75.88亿元,同比增长10.3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4.05亿元,同比增长7.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6.89亿元,同比增长12.73%。全市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5.12亿元,同比增长31.73%。 二、税收与经济主要特点 (一)经济税收协调发展,税收收入稳定增长。 近两年我局税收平均增幅为-4.5%,与GDP增减基本同步,税收与经济的弹性系数为1.06。上半年累计税收增幅23.12%,剔除“营改增”因素后可比增长27.94%。这一变动

关于税收收入怎样带动经济发展的研究

经济学学士学位论文 关于税收收入怎样带动经济发展的研究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文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税收收入怎样带动经济发展的研究 内容摘要:税收作为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保证国家机器运转的重要工具,与经济发展有着紧密联系。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这是税收与经济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是当今世界的一个主题。税收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手段,它同经济发展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方面,税收受制于经济发展;同时,税收对于实现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鉴于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谋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普遍重视税收手段的运用。相应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关于税收的问题,即税收经济系统问题的研究,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它将为发展中国家有效地运用税收手段提供指导。 关键词:税收经济税收经济系统经济发展经济增长

关于税收收入怎样带动经济发展的研究 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清晰地显现出趋热的特点。在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效益表现良好的乐观状况下,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人民币流动性过剩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上升等问题,显示出经济发展中的风险不可低估。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税收形势表现得却很喜人,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完成249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615亿元,同比增长29%。然而,在税收收入再创历史新高的时候,冷静地估计和分析财税形势,准确把握财税政策,对未来的收入走势进行预测,清醒地透视问题,我认为是十分必要的。 一.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一)税收经济,可系统的概括为征税所涉及的经济领域和经济行为,它是国家乃至超越国家界限的整体宏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税收经济的状态对该国整体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尤其是深深地制约着国家的财政状况和经济的稳定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国的经济秩序,研究税收经济的宏观调控机制,有利于我们运用系统的方法,寻求一种对税收经济最大限度地起到良性作用的综合调节机制,它是建立和完善税收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经济决定税收,这是前提。经济是税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税收分配的范围和程度,并从根本上决定新税种的产生、发展和更替。但从税收研究角度讲,税收又对经济具有反作用。随着税收分配的广度和深度的增加,税收职能也随之拓展,税收对经济的影响和作用也不断扩大。这主要表现在税收的财政地位的不断提高和税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的日益加强,特别是在现代经济中,绝大多数国家的财政收入的80%以上都是通过税收筹集的,正因为如此,税收也随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 如何运用税收手段促进经济发展这样一个重大问题,我国的现行研究尚嫌不足。一方面,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谋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迫切需要有效的发展税收理论,以求确定可行的税收政策。另一方面,我国关于经济发展与税收问题的研究尚嫌零碎,缺乏系统性,在整个税收体系中还没有确立地位。在国际财政学界,关于经济发展与税收问题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许多成果借鉴,但其仍存有不足: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_税收及三大产业的关系模型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税收与三大产业的关系模型 学号:0112940 姓名:张慧娟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班 修课时间:2013-2-24 任课教师:朱永军 成绩: 评语:本次实验室研究税收与三大产业关系的模型,试图通过对1993-2012年税收收入与三大产业年产值的分析,了解税收收入与农业、工业、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综合运用了ols分析方法和eview软件确立模型、估计参数、模型检验与修正。经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税收收入与第一产业相关关系不明显,与第二、三产业间则存在高度的正相关性。本次试验研究的显示意义很强,通过本次试验对计量经济学

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利用Eviews软件进行实证分析。 Email: 1850337523@https://www.360docs.net/doc/5015807415.html, 税收与三大产业的关系的研究 摘要 本文研究的是税收与三大产业的关系模型,通过对1993-2012年税收与三大产业收入的分析,以了解税收与三大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个因素之间的联系。运用Eviews软件和OLS分析法对1993—2012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通过逐步剔除不合适的解释变量和对方程进行一系列的检验,最终找出税收与主要影响要素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我国实际经济发展状况和政策导向运用此关系对以后情况进行预测。 关键词:税收三大产业产值 OLS Abstract This study is a model of tax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three major industri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1993-2012 annual tax revenue and the three major industry revenue, we can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ax and the three major industries, as well as the links between the various factors. By using Eviews software and OLS analysis of the 1993-2012 historical data analysis and gradually eliminating inappropriate explanatory variables and the equation of a series of tests, finally we can find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ax and the main impact factors. Through the reality of our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licy-oriented use of this relationship ,we can predict the subsequent situation. Keywords: tax three major industrial revenue OLS

最新 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研究-精品

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研究 税收负担,简称税负,是指纳税人承受国家税收的状况或量度,反映一定时期内社会产品在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分配。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2015年以来,面对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中国政府坚持稳中求进,主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经济发展效益为中心,着力调整相关税收政策,持续推进经济增长。今年初,国际外资企业陆续撤离中国市场,致使数百万工人失业,家表示,目前国内经济已经滑入紧缩轨道,企业负债将会增加,员工薪酬会止步不前,居民消费水平也将下降。本文将从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原理出发分析二者的关系,并得出促进经济增长的税收政策建议。 关键词:税收政策;经济增长;稳中求进 一、导论 自98年中国的第一笔网上交易成功,到近几年人们对网购的狂热,无一不迫使人们思考---网购何以如此发达。2010年我国的网购金额是5231亿元,比09年高出一倍,之后网购持续发展,至13年我国网购金额已达1.85万亿元人民币。透过网购现象,究其原因,是网店的赋税较轻,于是商品价格较实体店低,刺激了人们对商品的需求,从而使人们的消费增多。同样的道理,香港之所以繁荣,最重要的原因亦是赋税低。尤见,减税、退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方面,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并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经济整体处于良好的经济状态,但也存在着经济增长下行的隐患:税收增长过快,增长速度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税制结构失衡,流转税比例过重,这些都制约的稳定、持续增长。本文将通过对税收政策的目标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加以分析,从而研究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二、税收政策概述 税收政策是国家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依据宏观经济规律而选择的指导税收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税收分配关系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是制定税收法律、法规和开展税收工作的指导方针及相应的税收措施的总和。税收政策属于上层建筑,它不但指导者税收工作,同时也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目标而使税收能动地作用于经济的过程。税收政策可分为总量税收政策和结构税收政策。其中,总量税收政策主要包括:扩张性税收政策、紧缩性税收政策以及中性税收政策等;结构税收政策主要包括:各种税收征税范围的选择、计税依据的确定、税率的设计、税收优惠项目和幅度的选择等。税收政策的一系列目标为:物价稳定、收入公平分配、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生活质量提高、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等。其中,主要任务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第九章――税收的效应

第九章――税收的效应 第九章税收的经济效应(The economic effect of taxation) 第一节税收的经济效应作用机制(The theory of the economic effect of taxation)第二节税收的经济影响(The effect of taxation in economy) 第三节税收与经济发展(Economy growth and taxation) 第九章税收的经济效应 一、本章简介 主要阐述税收对经济的影响作用,核心问题是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二、重要名词 税收的收入效应税收的替代效应“拉弗曲线” 三、重点内容 1、掌握税收经济效应的含义 2、掌握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3、掌握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4、掌握税收对投资的影响 5、掌握税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 6、了解税收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观点 7、掌握“拉弗曲线”的经济含义 第一节税收的经济效应作用机制 一、税收的收入效应(the income effect ) 二、税收的替代效应(the substitution effect )

第二节税收的经济影响一、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the effect in labor supply) 二、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the effect in saving)

3、如何理解所得税与储蓄之间的关系。 三、税收对投资的影响(the effect in investment ) 2、税收对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是什么?

四、税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the effect in individual income distribution ) 第三节税收与经济发展

关于税收与经济关系内容体系的辨析

(双月刊)2011年第2期(总第66期)关于税收与经济关系内容体系的辨析 ◆刘新利 内容提要:本文就税收与经济关系内容中的税收与分析、税收与经济关系的内容体系、税收与经济关系内容的再延伸三个方面,论证了经济要素贯穿税收管理的全过程是税收管理 的主战场和管理工作的基础部分,是税收与外部环境要素协调的桥梁。 关键词:税收;经济;内容体系;延伸 中图分类号:F810.4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280(2011)02-0001-08 税收经济关系是税收管理系统的重要内容,多项重大税务工作都基于税收经济关系展开;同时税收经济关系又是将税收管理系统与外部系统进行有效关联,推动和谐税收建设的桥梁。深入研究税收经济关联关系的内容体系,对于充分发挥税收经济关系对提高税收管理整体效率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一、税收与经济关系问题中的税收与分析 首先来观察什么是税收与经济关系问题①中的税收。在性质上,税收是国家为提供公共产品而依法筹集的资金,有三个定性特征: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或确定性。而在数量上,税收有六个数量特征和六种资金形态,其六个数量特征分别是:总量与增长、结构与周期、税负与弹性,其六种资金形态分别是:应征税收②、影子税收、减免税收、流失税收、缓欠税收、退库税收。关于税收的一切方面都会反映在税收定义和特征中,并由税收定义和特征来体现。以此推出,税收分析应是对税收收入六特征和六形态及其成因的分析。 这里自然引出,“什么是税收的成因”。从最常用的税收公式出发,导出税收成因,过程如下:实征税收=代理税基*实际税负 =代理税基*法定税负*征收率 代理税基ij*调整系数ij*法定税率ij*征收率i =∑ i 式中③,“代理税基”是一个基于税法定义,通过税收经济分析找到的与税基内涵最为接近的成熟经济指标,可以不严格对应税法规定的法定税基口径,代表纯经济因素影响;“法定税率”显然是纯政策因素④;式中的“调整系数ij[经济*政策]”有双重性质。从代表经济的角度看,“调作者简介:刘新利,男,上海市国家税务局副局长。 ①税收经济关系表现的是二者内在关系的定性方面,使用一定的税收经济指标来表达它们的关联关系;而对关系的分析则更强调应用特定计量方法对关系所作的定量分析,是将表现关系的指标数值分析计算出来。本文着重定性分析,不严格区别“关系”、“分析”和“关系分析”的精准含义。 ②“应征税收”有大小两个口径,小口径指纳税人自主向税务部门申报的应征税收(申报);大口径指经过科学估算的应征税收(真实)。 ③该式可更清晰地写成:实征税收=∑代理税基ij[经济]*调整系数ij[经济*政策]*法定税率ij[政策]*征收率i[征管]。 ④在税收政策因素中,税率是对应税目的法定税制要素,是唯一的;而税负是与税种或总体对应的计算指标,其分母为代理税基,可能有多个口径的税负,如主营业务收入税负、营业收入税负、增加值税负、资产税负等。

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一)

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一) 一、从理论与实践上正确把握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 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是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二者之间存在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辨证关系。但这种关系并不是在什么条件、什么社会经济制度和什么经济运行模式之下都自动生效,只有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经济运行模式之下,才可以使二者具有良性互动关系。 计划经济时代,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只不过是一种理论上的说明,并不具有实际意义。在实践中不可能充分体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关系。税收有两种基本职能,一个是财政收入职能,另一个是宏观经济调控职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财政收入的模式是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加税收,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为主体,以税收为补充。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到改革开放以前,国有企业上缴利润占60%左右,税收只占30-40%。税收对经济的关系得不到充分体现,经济发展主要不是靠税收调节,而是靠计划调节,如果汁划发生重大失误,经济发展就要遭遇严重的困难和障碍。税收收得再好、设计再好,对经济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甚至在许多情况下,它是一种从属的关系。财政只是摆设,为了保证计划的实施完成。而进行跟进式的财力保障。大跃进时有句荒谬的话:“经济需要多少,国家财政就拿多少,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给。”好象国家财政是一个随时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任何财力保障的东西。因此,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经济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体现不出来。 只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财政收入模式的转变和税收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地位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与税收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才为人们所认识才受到举国上下的充分关注。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财税体制改革才基本走上正轨。在此之前也进行了税收体制和税收制度的改革,主要表现在1983年实施的利改税以及1984年实施的第二步利改税。随着计划经济烙印的消退和计划对国民经济影响的逐步减弱,市场机制、市场调节的作用在增强,但随之而来的,是市场调节的无序性、自发性、盲目性等市场缺陷、市场弊端逐步暴露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加强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用宏观经济调控纠正市场固有的缺陷和弊端,使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更加充分完善、正确。实践证明,只有宏观经济调控加市场经济的作用。才能保证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既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有利方面,又克服其固有弊端。资本主义一百多年的历史已充分证明,市场经济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再加上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资源配置方式才是有效的。市场经济越成熟、市场机制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也越重要、越明显。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的双重职能必然为人们所认识,因为税收是宏观经济调控的最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大支柱性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是派生性的宏观调控政策。在财政政策中,税收政策是核心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作用得以显现,其中税收作为财政政策的核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建国50年来最突出的,税收的双重职能以及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得到充分体现。 (一)经济发展与税制的关系 税制的确定要遵循若干原则,如公平与效率原则,税收既要照顾到社会的公平、公正,为不同的经济主体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同时,又必须有利于促进效率的提高;激励与约束的原则,税制要体现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客观要求,要有利于建立促进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税收不能妨碍经济的发展和增长,对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行为要加以约束和抑制;促进社会进步和社会公正的原则。如果体现了这些原则,税制就是比较好的,如果违背了这些原则,税制就不好,必须加以是废除。我国的现实情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1983年以前,我国财政收入的模式是利润加税收,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为主,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的比重在40%左右,这种模式对经济发展极为不利,主要表现在企业缺乏自主

地方税收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

地方税收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 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地方税收持续增长的“源动力”,地方税收持续稳定增长也是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助推器”。新的时期,采取有力措施,应对金融危机不利影响,促进地方经济科学发展和地方税收稳定增长,是各级地税机关面临的重大课题。现通过对近几年我市经济发展和地方税收相关情况的比较分析,就如何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经济与税收协调发展作一些探讨和思考。 一、我市经济发展和地方税收收入基本情况 (一)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情况。我市GDP总量从2000年的200.58亿元,逐年递增到2008年的749亿元,年均增长17.9%。分年看,2003-2008年的GDP增长率分别为17.42%、24.61%、12.02%、19.29%、21.03%和15.8%,经济从2003年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时期。 (二)全市财政收入情况。我市2008年财政收入达到123.85亿元,是2000年的4.7倍。尤其是2003年-2008年期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一时期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明显增加,2003年-2008年财政收入分别为42.87亿元、59.48亿元、67.53亿元、82.60亿元、105.16亿元和123.85亿元,增幅为18.6%、38.7%、13.53%、22.32%、27.3%和17.8%,分别高于同期GDP增幅1.2个百分点、12个百分点、1.5个百分点、3个百分点、6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同期地方财

政收入也随之增长,增幅分别为20.33%、19.84%、33.93%、22.71%、28.6%和23.9%。 (三)全市地方税收情况。2008年地税部门组织地方税收38.38亿元,比2000年增长6.21倍,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5.7%,高于GDP年均增幅近8个百分点。从历年增幅看,2002、2005年增长较为缓慢,增长率低于10%,其余年度受经济强劲增长的带动,税收收入呈现加速上扬态势,2001年为 70.23%、2003年36.48%、2004年为31.29%,2006为21.80%、2007年32.73、2008年为32%。特别是进入2003年以来,税收收入在投资和工业强势作用下,基本保持20%-30%的增幅,税收总量和增幅全省排名前列。通过以上对我市近年来经济发展和地方税收情况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地方税收与同一时期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发展步伐是基本同步的,即在2000-2002年间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同时期的财政收入和地方税收总量也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自2003年以后,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地方税收持续增长增添了活力。 二、我市经济发展与地方税收收入关系分析 (一)非公有制经济长足发展,股份制经济一枝独秀。改革开放以来,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通过比较2000年和2008年全市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单位个数、税收总额和税收比重可以看出:经过多年培育,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企业数量份额由2008年的88.5%上升至98%,

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探析

市场论坛 MAR KET FORUM 金融市场 2008年第06期(总第51期) 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探析 申自强 (平顶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河南 平顶山 467002) 【摘 要】文章首先介绍了税收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阐述了税收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后分析了税收 与经济管理体制的关系问题。并对所涉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和阐释。 【关键词】税收 经济发展 经济管理体制【中图分类】F810.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777(2008)06-0079-02【收稿日期】2008-04-21【作者简介】申自强(1980-),男,河南鲁山人,平顶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西南政法大学2005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贸易经济、市场经济理论。 税收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和政权的根基,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从理论上弄清税收与经济的关系问题,对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税收宏观调控作用,促进我国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各项事业全面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一、税收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 研究税收与宏观经济的关系问题,首先要认识税收的范畴,弄清税收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此就要研究经济与分配和分配与税收的关系问题。宏观经济是指整个国民经济及其运行状况,是相对微观经济(部门经济或局部经济)而言的,是对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活动的高度概括,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四个方面的活动及相互关系。社会再生产四个方面的活动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其中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等三个环节,分配、交换、消费等三个环节并不是被动地、消极地适应生产,而是积极地影响生产,反作用于生产。在这四个环节中,生产是生产者的事,交换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事,消费是消费者的事,政府一般不参与不干预这三个方面的活动,但通过税收参与企业和个人的收益分配,影响各方面的经济活动。 税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是国家生存发展和国民共同利益的需要,是由国家政治权力和国家所有制决定的。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是国家主权在经济上的重要体现;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征税不能超过纳税人的承受能力,税收是国民的福音。在以跨国经营为标志的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税收管辖权的划分也是以纳税人的国籍为依据。国家政权机关管理国家事务、兴办公益事业,都需要大量财力作后盾。然而,国家政权本身不创造财富,国家财力来源于税收,税收来源于经济,国家要把税收蛋糕做大,更好地为人民谋福利,就要大力发展经济。 从上述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经济包括分配,分配包括税收,税收是分配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国家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第二,经济决定分配,分配反作用于经济。税收参与国民 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国家建设的各个方面,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税收与国家政权的生存紧密连在一起,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必须运用政权力量,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全国经济平衡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第四,财产和分配关系是经济的核心和要害。税收处在国家与企业和个人、中央与地方等各方利益分配的焦点上,是各方最关心最敏感的经济问题。必须从全局利益出发,统筹兼顾各方利益,调动各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正是从这些意义上讲,税收属宏观经济的分配范畴,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占据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经济决定税收与税收对经济的反作用 根据现代经济学理论,经济发展决定税收,经济是税收的来源。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国家公共事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职工工资水平和政府的开支。而税收的多少决定于经济的发展水平,即经济决定税收。同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这种作用是负向影响经济的发展,即过高的税收必然降低经济的发展。税收征收应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只有经济发展较快,税收的增速才能加快,只有经济总量增多,税收的征收总量才能增加。不能不顾经济的发展,过分强调税收征收的数量,征收的增加不是越多越好,而要和经济的发展速度和经济总量的多少同步增加,即税收的征收和经济的发展应当协调,税收的征收不能影响经济的发展。综上所述,经济决定税收和税收反作用于经济,是经济税收观的基本观点,对于正确理解、认识和处理税收与经济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是税收的源泉,决定税收的产生和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11经济决定税收的产生。税收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生产的剩余产品或剩余价值。一般来说,经济活动延伸到哪里,税收就跟踪到哪里,哪里有经济活动,哪里就有税收。 21经济规模决定税收规模,税收规模随经济规模扩大而 — 97—

关税的经济效应分析

关税的经济效应分析 一、贸易小国的关税效应 假定进口国是贸易小国,即该国某种商品的进口量占世界进口量的很小一部分,因此,该国进口量的变动不会影响世界市场价格,如同完全竞争的企业,该国只是价格的接受者。这样,该国征收关税后,进口商品国内价格上涨的幅度等于关税税率,关税全部由进口国消费者负担,如图1所示。 图1 贸易小国的关税效应 假设图1中的D为国内需求曲线,S为国内供给曲线;P0为自由贸易下的国际价格(也是国内价格),S1C1为进口量;P t为征收关税后的国内价格(等于国际价格加关税额),S2C2为进口量。贸易小国对某种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后,将产生的经济效应如下。 1.价格效应(Price effect)。进口国征收关税将引起国内价格由P0上涨到P 。 t 2.消费效应(Consumption effect)。征收关税降低了该商品的国内消费量。征收关税前,国内需求量为C1,征收关税后引起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到C2。由于征收关税,引起国内消费量的减少,就是关税的消费效应。关税给消费者带来损失,其损失为a+b+c+d的面积。由于征收关税,国内消费者减少消费,从而降低了物资福利水平。 3.生产效应(Production effect)。征收关税增加了该商品的国内产量。征收关税前,国内供给量为S1,征收关税后引起价格上涨,供给量增加到S2。由于征收关税,刺激国内供给量的增加,就是关税的生产效应。关税给生产者带来利益,其利益为a的面积。由于征收关税,一些国内资源从生产更有效率的可出口

商品转移到生产较缺乏效益的可进口商品,由此造成了该国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 4.贸易效应(Trade effect)。征收关税减少了该商品进口量。征收关税前,该国进口量为S1C1,征收关税后,进口量减少到S2C2。由于征收关税,导致进口量的减少,就是关税的贸易效应。 5.财政收入效应(Revenue effect)。征收关税给国家带来了财政收入。只要关税不提高到禁止关税的水平,它会给进口国带来关税收入,这项收入等于每单位课税额乘以进口商品数量,其数额为c的面积。 6.收入再分配效应(Redistribution of income effect)。征收关税使消费者的收入再分配。征收关税后,生产者增加了面积为a的利益,这是由消费者转移给生产者的;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了面积为c的利益。 7.净福利效应。征收关税后,各种福利效应的净值为-(b+d)。它意味着对贸易小国而言,关税会降低其社会福利水平,其净损为(b+d)。这部分损失也称为保护成本或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其中,b为生产扭曲(Production distortion),表示征税后国内成本高的生产替代原来来自国外成本低的生产,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所造成的损失。d为消费扭曲(comsumption distortion),表示征税后因消费量下降所导致的消费者满意程度降低,是消费者剩余的净损。 二、贸易大国的关税效应 如果进口国是一个贸易大国,即该国某种商品的进口量占了世界进口量的较大份额,那么该国进口量的变化就会引起世界价格的变动。因此,大国征收关税虽然也有上述小国的种种关税经济效应,但由于大国能影响世界价格,因此从局部均衡分析所得的征收关税的代价和利益对比的净效果,就不同于小国情况。贸易大国对某种进口商品征收关税以后,将产生的经济效应如图2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