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宏详解

c++宏详解
c++宏详解

c/c++宏的使用总结

在这里总结宏的使用方法欢迎补充

1 条件include

如下

CODE

#ifndef MAIN_H_

#define MAIN_H_

其它内容

#endif

上面在看到头文件时会看到作用就是阻止这个头文件被多次include

多次include就会出现重复的定义情况所以需要在每个头文件中都使用这个定义

如果还不是很了解要怎样使用可以看看 c的标准头文件如fcntl.h

2 条件编译

如下

CODE

#ifdef _DEBUG

printf("this debug info\n");

#endif

如果没有定义_DEBUG宏的话那么上面那一行是不会编译进去的

但是定义了_DEBUG后上面那行就会编译进去可以写个简单的程序测试

CODE

#include

int main()

{

#ifdef _DEBUG

printf("hello world\n");

#else

printf("no debug");

#endif

return 0;

}

第一次使用 gcc -D_DEBUG main.c

第二次使用 gcc main.c

运行两次的结果看

3 定义为某个值以便后面修改这个值时不用修改其它地方代码只要修改这个宏的定义就可以了

如一个软件的多语言版本等

如下

CODE

#include

#define PRINT_STR "你好 DD"

main(){

printf(PRINT_STR);

return 0;

}

编译时会把PRINT_STR代替成"你好 DD"

以后想修改时就方便了

另外也可以定义为函数

#include

#ifdef _DEBUG

#define A(x) a(x)

#else

#define A(x) b(x)

#endif

int a(int x)

{

return x+1;

}

int b(int x){

return x+100;

}

int main(){

printf ("A(10) value is %d",A(10));

return 0;

}

[/code]

其实也可以定义成

#define A a

但是定义成A(x)后只有A后面带一个(x)类型的编译器才会执行替换比较安全可以保证只替换函数而不替换变量

第四个

可变参数宏

有些时候定义一个宏来代替某个函数但是这个函数是可变参数的话那就需要考虑办法了定义方法如下

CODE

#define PRINT(...) printf(__VA_ARGS__)

#include

int main(){

PRINT("%d %s %s",1,"吃饭了吗 smile MM:)","\n");

return 0;

}

第五个宏组合

也就是## 和 #的用法

## 是连接符号连接两个宏

#是把名字代替成字符串

如下

CODE

#define s5(a) supper_ ## a

#include

void supper_printf(const char* p )

{

printf("this is supper printf:\n%s\n",a);

}

int main()

{

s5(printf)("hello owrld");

return 0;

}

#用法如下

#include

#define s(p) #p

int main(){

printf(s(p)"\n");

return 0;

}

运行一下就知道了

最后附上网上找到的宏定义的概念

第一篇

第九章预处理命令预处理的概念:编译之前的处理

C的预处理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宏定义、文件包含、条件编译

预处理命令以符号“#”开头。

9.1 宏定义

9.1.1 不带参数的宏定义

宏定义又称为宏代换、宏替换,简称“宏”

格式:

#define 标识符字符串

其中的标识符就是所谓的符号常量,也称为“宏名”

预处理(预编译)工作也叫做宏展开:将宏名替换为字符串。

掌握"宏"概念的关键是“换”。一切以换为前提、做任何事情之前先要换,准确理解之前就要“换”。即在对相关命令或语句的含义和功能作具体分析之前就要换,“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换了再说”。

那么剩下的问题就简单了:

1 把谁换掉?

2 换成什么?

#define PI 3.1415926

把程序中出现的PI全部换成3.1415926

li9_1.c

说明:(1)宏名一般用大写

(2)使用宏可提高程序的通用性和易读性,减少不一致性,减少输入错误和便于修改。

例如:数组大小常用宏定义

(3)预处理是在编译之前的处理,而编译工作的任务之一就是语法检查,预处理不做语法检查。(4)宏定义末尾不加分号;

(5)宏定义写在函数的花括号外边,作用域为其后的程序,通常在文件的最开头。

(6)可以用#undef命令终止宏定义的作用域

(7)宏定义可以嵌套

li9_2.c

(8)字符串""中永远不包含宏

(9)宏定义不分配内存,变量定义分配内存。

9.1.2 带参数的宏

除了一般的字符串替换,还要做参数代换

格式:

#define 宏名(参数表)字符串

例如:#define S(a,B) a*b

area=S(3,2);第一步被换为area=a*b;,第二步被换为area=3*2;

类似于函数调用,有一个哑实结合的过程

li9_3.c

(1)实参如果是表达式容易出问题

#define S® r*r

area=S(a+B);第一步换为area=r*r;,第二步被换为area=a+b*a+b;

正确的宏定义是#define S® ®*®

(2)宏名和参数的括号间不能有空格

(3)宏替换只作替换,不做计算,不做表达式求解

(4)函数调用在编译后程序运行时进行,并且分配内存。宏替换在编译前进行,不分配内存

(5)宏的哑实结合不存在类型,也没有类型转换。

(6)函数只有一个返回值,利用宏则可以设法得到多个值

li9_4.c

(7)宏展开使源程序变长,函数调用不会

(8)宏展开不占运行时间,只占编译时间,函数调用占运行时间(分配内存、保留现场、值传递、返回值)li9_5.c

分析该例中的"

9.2 “文件包含”处理

一个文件包含另一个文件的内容

格式:

#include "文件名"

#include <文件名>

编译时以包含处理以后的文件为编译单位,被包含的文件是源文件的一部分。

li9_6a.c li9_6b.c

编译以后只得到一个目标文件.obj

被包含的文件又被称为“标题文件”或“头部文件”、“头文件”,并且常用.h作扩展名。

修改头文件后所有包含该文件的文件都要重新编译

头文件的内容除了函数原型和宏定义外,还可以有结构体定义,全局变量定义

(1)一个#include命令指定一个头文件

(2)文件1包含文件2,文件2用到文件3,则文件3的包含命令#include应放在文件1的头部第一行。(3)包含可以嵌套

(4)<文件名>称为标准方式,系统到头文件目录查找文件

"文件名"则先在当前目录查找,而后到头文件目录查找

(5)被包含文件中的静态全局变量不用在包含文件中声明。

9.3 条件编译

有些语句行希望在条件满足时才编译。

格式:(1)

#ifdef 标识符

程序段1

#else

程序段2

#endif

#ifdef

程序段1

#endif

当标识符已经定义时,程序段1才参加编译。

格式:(2)

#ifndef 标识符

格式:(3)

#if 表达式

li9_7.c

使用条件编译可以使目标程序变小,运行时间变短。

预编译使问题或算法的解决方案增多,有助于我们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

第7章预处理程序

7.1什么是预处理程序

预处理程序是一些行首以#开始的特殊语句,例如:#include,#define等就是预处理语句。在编译程序的编译过程中,进行其它编译处理(词法分析、语法分析、代码生成、优化和连接等)之前,先进行这些语句的分析处理。

预处理语句使用的目的在于帮助程序员编写出易读、易改、易移植并便于调试的程序。预处理语句主要有四种:

宏定义和宏替换、文件包含、条件编译和行控制。

预处理语句的作用范围是从被定义语句开始直至被解除定义或是到包含它的文件结术为止均有效。

7.2宏定义和宏替换

“宏”是借用汇编语言中的概念。为的是在C语言程序中方便的作一些定义和扩展。这些语句以#define 开头,分为两种:符号常量的宏定义和带参数的宏定义。

1.符号常量的宏定义和宏替换

符号常量的宏定义语句是一般格式:

#define 标识符字符串

其中标识符就叫作宏名称。

注意:标识符与字符串之间不要用‘=’,结尾不要加‘;’。

2.带有参数的宏定义及其替换

复杂的宏定义带有参数列表,参数列表中可有不止一个参数,其一般格式:

#define 标识符(参数列表) 字符串

对带有参数的宏定义进行宏替换时,不仅对宏标识符作字符串替换,还必须作参数的替换。

例如:

#define SQ(x) ((x)*(x))

那么SQ(a+B)将被宏替换成(a+B)*(a+B)。

宏定义也可嵌套使用,即一个宏定义可用另一个宏定义来定义。例如:

#define SQ(x) ((x)*(x))

#define CUBE(x) (SQ(x)*(x))

3.宏定义类函数

宏定义常用于把直接插入的代码来代替函数,以提高执行效率。这一类的宏,就称做宏定义类函数,例如:#define MIN(x,y) (((x)<(y))?(x):(y))

有了这样的宏之后,就可以直接引用,例如:

m=MIN(a,B);

这语句将被预处理成:

m=(((a)<(B))?(a):(B));

7.3文件包含

文件包含是指一个程序文件将另一个指定义文件的内容包含进来,用#include语句来说明。

一般有两种格式:

(1) #include <文件名>

(2) #include ″文件名″

第一种,用尖括号表示在标准库目录下找该文件;第二种,用双引号表示先在当前目录(源文件所在目录)中找包含文件,若找不到,再到标准库目录中找。系统的标准库文件都是.h文件。例如:

#include <stdio.h> /* 标准输入输出的基本常量和宏或函数文件 */

#include <string.h> /* 串函数文件 */

#include <malloc.h> /* 内存分配函数文件 */

#include <ctype.h> /* 字符函数文件 */

#include <math.h> /* 数学函数库文件 */

用文件包含,可以减少重复工作,提高程序正确性,还便于维护修改。程序员可以把自己常用的一些符号常量、类型定义和带参数的宏定义,以及一些常用自编函数都放在.h文件中,通过#include语句包含引用之。

7.4条件编译

提供条件编译措施使同一源程序可以根据不同编译条件(参数)产生不同的目录代码,其作用在于便于调试和移植。

条件编译控制语句有不同形式,下面分别讨论。

1.#ifdef语句及其使用

一般格式:

#ifdef 标识符

语句块1

#else

语句块2

#endif

7.4格式化输入/输出

格式化的控制台I/O函数有两种,它们都与标准I/O库有关。源程序开头应包含标准输入输出头文件: #include <stdio.h>

1.printf()

printf()函数功能为按指定格式输出显示各种基本类型数据,其一般格式:

printf(“控制串”,参数列表)

控制串分两部分,即:要显示的字符和格式串。格式串以“%”开头,后跟格式码。格式串与参数一一对应。

2.scanf()

scanf()的功能是读入各种类型数据,并自动将其转换为恰当的格式,其一般格式为: scanf(“控制串”,参数列表)

控制串与前述printf()中的控制串类似,也包含有以“%”开头加格式码组成的格式串。参数列表所列出的应当是变量的地址,而不是变量名。

如何对调查数据进行归纳分析

如何对调查数据进行归纳分析 课程描述: 市场调研收集来的数据,大多是杂乱无章的,要从这一大批杂乱无章的数据中集中、萃取和提炼出有用的信息,找出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就需要对数据进行归纳分析。正确的数据归纳分析可以帮助管理者判定市场动向,制定合适的生产及销售计划。然而,错误的数据归纳分析也可能导致错误的判断,以至严重的损失。如何正确的归纳分析调查数据呢? 本课程将从实战出发,透过鲜活有趣的案例,为您一一阐述如何对调查数据进行归纳分析。 解决方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对调查数据归纳分析的方法尽管千差万别,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认真筛选、复核原始数据,在此基础上做好对数据的归纳整理,并应用正确的数据分析方法,就一定能得出科学有用的分析结果。 下面我们从实战经验中给大家总结一些方法流程,以便大家参考借鉴,少走弯路! 对调查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可分为如下三步: 首先要筛选、复核数据;

其次归纳整理调查数据; 最后加工分析数据。 筛选数据的方法有: 1.经验筛选。 2.条件筛选。 3.逻辑性筛选。 复核数据的主要内容包括: 1.核对数据的准确性。具体的方法有: 1.1.多方求证。 1.2.逐一核对。 2.引用数据及免责。 3.及时补充完善数据。

归纳整理数据的方法主要包括: 1.划分信息集群。划分依据包括: 1.1.按调查目的划分。 1.2.按数据来源划分。 1.3.按数据类型划分。 2.整理数据的逻辑关系。数据的逻辑关系有: 2.1. 管控从属型。 2.2. 因果致因型。 2.3. 作业流程型。 2.4. 密度分布型。 3.建立数据的索引关系。 对于数据的加工分析的内容有: 1.加工数据。方法有: 1.1. 转换数据。具体包括:(1)数据的提炼。(2)转换表达方式 2.推导论证。主要包括(1)推算法。(2) 总结规律。(3) 逻辑判断 3.统计分析。包括(1) 数理统计。(2) 分析趋势。 4.消除误差。

大数据技术架构解析

大数据数量庞大,格式多样化。大量数据由家庭、制造工厂和办公场所的各种设备、互联网事务交易、社交网络的活动、自动化传感器、移动设备以及科研仪器等生成。它的爆炸式增长已超出了传统IT基础架构的处理能力,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严峻的数据管理问题。因此必须开发新的数据架构,围绕“数据收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知识形成、智慧行动”的全过程,开发使用这些数据,释放出更多数据的隐藏价值。 一、大数据建设思路 1)数据的获得 大数据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感知式系统的广泛使用。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有能力制造极其微小的带有处理功能的传感器,并开始将这些设备广泛的布置于社会的各个角落,通过这些设备来对整个社会的运转进行监控。这些设备会源源不断的产生新数据,这种数据的产生方式是自动的。因此在数据收集方面,要对来自网络包括物联网、社交网络和机构信息系统的数据附上时空标志,去伪存真,尽可能收集异源甚至是异构的数据,必要时还可与历史数据对照,多角度验证数据的全面性和可信性。 2)数据的汇集和存储 数据只有不断流动和充分共享,才有生命力。应在各专用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数据集成,实现各级各类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数据存储要达到低成本、低能耗、高可靠性目标,通常要用到冗余配置、分布化和云计算技术,在存储时要按照一定规则对数据进行分类,通过过滤和去重,减少存储量,同时加入便于日后检索的标签。 3)数据的管理 大数据管理的技术也层出不穷。在众多技术中,有6种数据管理技术普遍被关注,即分布式存储与计算、内存数据库技术、列式数据库技术、云数据库、非关系型的数据库、移动数据库技术。其中分布式存储与计算受关注度最高。上图是一个图书数据管理系统。 4)数据的分析 数据分析处理:有些行业的数据涉及上百个参数,其复杂性不仅体现在数据样本本身,更体现在多源异构、多实体和多空间之间的交互动态性,难以用传统的方法描述与度量,处理的复杂度很大,需要将高维图像等多媒体数据降维后度量与处理,利用上下文关联进行语义分析,从大量动态而且可能是模棱两可的数据中综合信息,并导出可理解的内容。大数据的处理类型很多,主要的处理模式可以分为流处理和批处理两种。批处理是先存储后处理,而流处理则是直接处理数据。挖掘的任务主要是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分类、预测、时序模式和偏差分析等。 5)大数据的价值:决策支持系统 大数据的神奇之处就是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数据进行分析,它能够精确预测未来;通过对组织内部的和外部的数据整合,它能够洞察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它能够代替人脑,承担起企业和社会管理的职责。 6)数据的使用 大数据有三层内涵:一是数据量巨大、来源多样和类型多样的数据集;二是新型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三是运用数据分析形成价值。大数据对科学研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文化生活等各个领

声律启蒙十五删

xīnɡduìfèi,fùduìpān 兴对废,附对攀 lùcǎo duìshuānɡjiān 露草对霜菅 ɡēlián duìjièkòu 歌廉对借寇 xíkǒnɡduìxīyán 习孔对希颜 shān lěi lěi,shuǐchán chán 山垒垒,水潺潺 fènɡbìduìtàn huán 奉璧对探镮 lǐyóu ɡōnɡ dàn zuò 礼由公旦作 shīběn zhònɡníshān 诗本仲尼删lǘkùn kèfānɡjīnɡbàshu ǐ 驴困客方经灞水 jīmínɡrén yǐchūhánɡuān 鸡鸣人已出函关 jǐyèshuānɡfēi 几夜霜飞 yǐyǒu cānɡhónɡcíběi sài 已有苍鸿辞北塞 shùzhāo wùàn 数朝雾暗 qǐwúxuán bào yǐn nán shān 岂无玄豹隐南山 【解析】 兴对废,附对攀,露草对霜菅 兴废,兴盛和衰废。 [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云:”表微盛衰,殷鉴兴废。” 《大宋宣和遗事.元集》云:”上下三千余年,兴废百千万事。” 攀,向上爬;附,靠近,依从。有成语“攀龙附凤”比喻依附权贵以成就功业。亦比喻依附有声望的人以立名。 [汉] 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巽以扬之,勃勃乎其不可及也。”唐·杜甫《洗兵马》: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露草:沾露的草。 [唐] 李华《木兰赋》:“露草白兮山凄凄,鹤既唳兮猿復啼。”[清] 谭嗣同《武昌夜泊》诗之二:“露草逼蛩语,霜花凋雁翎。”

霜菅:霜后枯萎的菅草。用以比喻白发。[宋] 苏轼《再用前韵(追饯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乐天双鬢如霜菅,始知谢遣素与蛮。” [宋] 陆游《怀昔》诗:“岂知堕老境,槁木蒙霜菅。” 歌廉对借寇,习孔对希颜 歌廉歌颂廉范。 《后汉书》记载,东汉名臣廉范,字叔度,任蜀郡太守时为官清廉,更改禁民夜作旧令,让百姓储水以防火,百姓掌灯夜作,日渐丰裕。百姓歌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昔无襦,今五衿”。 借寇挽留寇恂。 汉名臣寇恂,字子翼,历任河内、颍川、汝南太守。治理颍川期间颇有政绩,升迁离任后,次年随光武帝再至颍川平寇,所到之处群寇望风而降,百姓们纷纷于帝驾之前拦道,请求再借寇恂在颍川任职一年。后就用“借寇”表示挽留地方官,含有对政绩的称美之意。 习孔希颜:学习孔子,效仿颜回。习、希:都是学习和效仿的意思。 山垒垒,水潺潺 山垒垒垒垒:重叠的样子。《文选·曹丕·善哉行》:“还望故乡,鬱何垒垒。”[明]何景明《雁门太守行》诗云:“垒垒高山,莽莽代谷。” 水潺潺溪水徐徐流动。[三国]曹丕《丹霞蔽日行》云:“谷水潺潺,木落翩翩。” [唐] 杜牧《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桥即事十六韵献》诗云:“楼齐云漠漠,桥束水潺潺”。[唐] 李涉《竹枝词》诗云:“荆门滩急水潺潺,两岸猿啼烟满山”。 奉壁对探镮 奉璧即蔺相如“完璧归赵”典故。(参见本系列第十六讲:《作赋观书双雄事,回文锦字几华章?》中“奉璧蔺相如”一句之详解。) 探镮亦作“探环”。《晋书·羊祜传》载,西晋大臣羊祜(此前“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以及“叔子带”都曾讲到他)五岁时,叫乳母把他玩过的金环取来,乳母说:“你没有这种玩具呀!”羊祜就自己爬到邻居李家的树上,

XML解析技术研究

XML解析技术研究 摘要:XML作为过去十年中出现的最流行的技术之一,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其中XML解析技术是XML应用的关键。本文介绍了XML解析技术的研究动向,分析和比较了4种XML解析技术的优劣,并归纳总结了应用系统设计中选取合适的XML解析技术的原则。 1 引言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是由World Wide Web 联盟(W3C)定义的元语言,即一种关于语言的语言。XML的设计源于SGML (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标淮通用标记语言),是SGML 的子集,其目的是为了促进Internet上结构化文档的交换。简单的说,XML是一组规则和准则的集合,用于以无格式文本来描述结构化数据[1].1996年W3C联盟就开始从事XML的标准化工作,并于1998年2月10日发布了XML1.0. XML的出现给分布式计算领域带来了重大影响,其力量源于它的数据独立性[1].XML是纯数据描述,与编程语言、操作系统或传输协议无关,从而将数据从以代码为中心的基础结构所产生的约束中解放出来,让数据能够在Web上更自由的流通。 然而XML本身只是以纯文本对数据进行编码的一种格式,要想利用XML,或者说利用XML文件中所编码的数据,必须先将数据从纯文本中解析出来,因此,必须有一个能够识别XML文档中信息的解析器,用来解释XML文档并提取其中的数据。然而,根据数据提取的不同需求,又存在着多种解析方式,不同的解析方式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环境。选择合适的XML解析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应用系统的整体性能,因此,了解和区分各种不同的XML解析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2 XML解析技术分析 所有的XML处理都从解析开始,无论是使用XSLT或Java语言,第一步都是要读入XML文件,解码结构和检索信息等等,这就是解析,即把代表XML文档的一个无结构的字符序列转换为满足XML语法的结构化组件的过程。 2.1 XML解析技术的分类 根据从XML中获取数据的简易性,性能和最终所得到的数据模型的不同,XML 解析技术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1)面向文档的流式解析; 2)面向文档的对象式解析; 3)面向文档的指针式解析;

(完整版)声律启蒙十四寒(详细注解及典故来历)

duō duìshǎo,yì duì nán 多对少,易对难 hǔ jù duì lónɡ pán 虎踞对龙蟠 lónɡzhōu duìfènɡniǎn 龙舟对凤辇 bái hè duìqīnɡ luán 白鹤对青鸾 fēnɡxīxī,lù tuán tuán 风淅淅,露漙漙 xiùɡǔ duìdiāoān 绣毂对雕鞍 yú yóu hé yèzhǎo 鱼游荷叶沼lù lìliǎo huātān 鹭立蓼花滩 yǒu jiǔruǎn diāo xī yònɡjiě 有酒阮貂奚用解 wú yú fénɡ jiá bìxū tán 无鱼冯铗必须弹 dīnɡɡùmènɡsōnɡ 丁固梦松 kē yèhū rán shēnɡ fùshànɡ 柯叶忽然生腹上 wén lánɡ huà zhú 文郎画竹 zhīshāo shūěr zhǎnɡ háo duān 枝梢倏尔长毫端

hán duìshǔ,shī duìgān 寒对暑,湿对干 lǔyǐn duì qí huán 鲁隐对齐桓 hán zhān duìnuǎn xí 寒毡对暖席 yèyǐn duì chén cān 夜饮对晨餐 shūzǐ dài,zhònɡ yóu ɡuān 叔子带,仲由冠 jiárǔ duì hán dān 郏鄏对邯郸 jiā héyōu xià hàn 嘉禾忧夏旱shuāi liǔ nài qiū hán 衰柳耐秋寒 yánɡliǔlǜzhē yuán liànɡ zhái 杨柳绿遮元亮宅 xìnɡhuāhónɡyìnɡzhònɡ ní tán 杏花红映仲尼坛 jiānɡshuǐ liúchánɡ 江水流长 huán rào sìqīnɡ luó dài 环绕似青罗带 hǎi chán lún mǎn 海蟾轮满 chénɡmínɡ rú bái yù pán 澄明如白玉盘 【解析】 寒对暑,湿对干,鲁隐对齐桓。 鲁隐:春秋鲁国第十四代君主,隐公姬息姑。孔子所作之《春秋》就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由于春秋以鲁国国史为基础而编,故当时的国际大事都是以鲁国纪年来记录。鲁隐公也因为其纪年年号常被提及而出名。 齐桓:春秋齐国桓公姜小白,是春秋五霸之首。是历史上第一个代替周天子充当盟主的诸侯。齐桓公晚年昏庸,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等小人,最终在内乱中饿死。 寒毡对暖席 寒毡:唐代画家郑虔,享有“诗书画三绝”之誉,与李白、杜甫为诗酒朋友,却生活清贫。杜甫曾经赠以诗曰:‘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云。”后以“寒毡”形容寒士清苦的生活。

递推最小二乘法算法

题目: (递推最小二乘法) 考虑如下系统: )()4(5.0)3()2(7.0)1(5.1)(k k u k u k y k y k y ξ+-+-=-+-- 式中,)(k ξ为方差为0.1的白噪声。 取初值I P 610)0(=、00=∧ )(θ。选择方差为1的白噪声作为输入信号)(k u ,采用PLS 法进行参数估计。 Matlab 代码如下: clear all close all L=400; %仿真长度 uk=zeros(4,1); %输入初值:uk(i)表示u(k-i) yk=zeros(2,1); %输出初值 u=randn(L,1); %输入采用白噪声序列 xi=sqrt(0.1)*randn(L,1); %方差为0.1的白噪声序列 theta=[-1.5;0.7;1.0;0.5]; %对象参数真值 thetae_1=zeros(4,1); %()θ初值 P=10^6*eye(4); %题目要求的初值 for k=1:L phi=[-yk;uk(3:4)]; %400×4矩阵phi 第k 行对应的y(k-1),y(k-2),u(k-3), u(k-4) y(k)=phi'*theta+xi(k); %采集输出数据 %递推最小二乘法的递推公式 K=P*phi/(1+phi'*P*phi); thetae(:,k)=thetae_1+K*(y(k)-phi'*thetae_1); P=(eye(4)-K*phi')*P; %更新数据 thetae_1=thetae(:,k); for i=4:-1:2 uk(i)=uk(i-1); end uk(1)=u(k); for i=2:-1:2 yk(i)=yk(i-1);

视频分析技术的原理

视频分析技术的原理 视频分析技术通常采用背景分离(背景减除)技术来进行图像变化的检测(所有的视频分析模式,如入侵、丢包、逆行等都是一种模式的图像变化)。其思路是对视频帧与基准背景图像进行比较,相同位置的像素(区域)变化则认为是变化了的区域,对这些区域进一步处理、跟踪、识别,得到包括目标位置、尺寸、形状、速度、停留时间等基本形态信息和动态信息,完成目标的跟踪和行为理解之后,也就完成了图像与图像描述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使系统进一步进行规则判定,直到触发报警。 背景减除法是目前普遍使用的运动目标检测方法,其算法本身需要大量的运算处理资源,并且仍然会受到光线、天气等自然条件及背景自身变化(海浪、云影、树叶摇动等情况)的影响。但是,针对不同的天气以及自然干扰,已经有多种附加算法(过滤器)应用来弥补这些缺陷,随着芯片能力的提升及算法改进,相信视频分析技术会进一步成熟。 视频内容分析的关键技术 前景目标的探测是视频分析技术实施的前提条件。背景减除法是目前视频分析技术中用于前景目标探测的最常见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当前图象和背景图象的差分(SAD)来检测出运动目标(区域)的一种方法。此方法可以提供比较完整的运动目标特征数据,精确度和灵敏度比较高,具有良好的性能表现,但对动态场景的变化,如光线变化情况也比较敏感。背景减除法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当前图像与背景图像模型做差后形成运动目标区域,即图中的小船。 动目标区域,即图中的小船。 背景模型的建立是背景减除法的关键所在。通常,视频分析算法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背景学习”,所谓背景学习,实质上是利用时间平均图像的方法,将背景在一个时间段(如30秒钟)内的平均图像计算出来,作为该场景的背景模型。那么,“背景学习”时间结束后,系统仍然需要具有“背景维护”的能力,之前建模的背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样能保证系统对场景内的图像变化不那么敏感,如光线变化、影子等等,因此,开发出实用、有效的背景模型以适应动态、复杂的场景是目标探测及视频分析技术的关键。 视频分析的工作流程 视频分析实质是人工智能的一部分,是通过模仿人类的工作过程来实现的。人类通过眼睛这个“传感器”实现视频的采集、预处理、处理然后将真实图像传送给大脑,大脑并不是对所有传送过来的图像进行整体的分析处理,而是采用多

声律启蒙全文详解

《声律启蒙》全文详解 一东1 ————————注释———————— 1一东:“东”指“东韵”,是宋金时期的“平水韵”(也叫“诗韵”)中的一个韵部。“东”叫韵目,即这个韵部的代表字。东韵中包含有许多字,它们的共同点便是韵母相同(当然是指隋唐五代两宋时期的读音),像下面的三段文字中,每个句号之前的那个字,即风、空、虫、弓、东、宫、红、翁、同、童、穷、铜、通、融、虹等15字,尽管在现代汉语中的韵母并不完全相同,但都同属于东韵,如果是作格律诗,这些字就可以互相押韵。“一”,是指东韵在平水韵中的次序。平水韵按照平、上、去、人四个声调分为106个韵部,其中因为平声的字较多,故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东韵是上平声中的第一个韵部。后面的“二冬”、“三江”等情况也相同,不再一一说明。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1。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2。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3。 ————————注释———————— 1这一联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汉朝的开国君主刘邦曾经说:我以普通百姓的身份提着三尺长的宝剑而夺取了天下。下联出自《左传》,鲁国有个勇士叫颜高,他使用的弓为六钧(钧为古代重量单位,一钧三十斤),要用180斤的力气才能拉开。2清暑殿:洛阳的一座宫殿。广寒宫:《明皇杂录》说,唐明皇于中秋之夜游月宫,看见大门上悬挂着“广寒清虚之府”的匾额,后代便以广寒宫代指月宫。3次:军队临时驻扎,引申为一

般的短暂停留。途次,旅途的意思。 沿对革,异对同1。白吏对黄童2。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3。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4。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5。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6 ————————注释———————— 1沿:沿袭、遵照原样去做。革:变化、变革。2黄童:黄口之童,即儿童。黄,黄口,雏鸟的喙边有一圈黄色的边,长大就消失,故以黄口喻指年龄幼小的。3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论语·雍也》,颜指颜回(字子渊),孔子的学生。孔子称赞他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吃一竹筐饭食,喝一瓢凉水,住在偏僻的巷子里,别人忍受不了这种贫穷,颜回不改变他快乐的心情。颜回呀,真是个贤人!)下联出自《晋书·阮籍传》。阮指阮籍(字嗣宗),魏晋时代人,博览群书,好老庄之学,为竹林七贤之一。《晋书》记载,阮籍经常驾车信马由缰地乱走,走到无路可走的时候便大哭而返。穷,到……的尽头,此处指无路可走之处。4濯(音zhuó)足水:屈原《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的句子,故濯足水指污水。打头风:行船时所遇到的逆风。5梁帝:南朝的梁武帝萧衍。他笃信佛教,经常和高僧们在同泰寺研讨佛经。汉皇:汉朝的开国之君刘邦。他曾宴请群臣于长安的未央宫,接受群臣的朝贺。6尘虑:对尘世间琐碎小事的忧虑。萦:缠绕。绿绮:琴名,据说汉代的司马相如曾弹琴向卓文君求爱,卓文君就用绿绮琴应和他。霜华:即霜花(“华”为“花”的古字),借指白发。百炼青铜:借指镜子,古人用青铜镜照面。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1。 天浩浩,日融融2。佩剑对弯弓3。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几种最小二乘法递推算法的小结

一、 递推最小二乘法 递推最小二乘法的一般步骤: 1. 根据输入输出序列列出最小二乘法估计的观测矩阵?: ] )(u ... )1( )( ... )1([)(T b q n k k u n k y k y k ------=? 没有给出输出序列的还要先算出输出序列。 本例中, 2)]-u(k 1),-u(k 2),-1),-y(k -[-y(k )(T =k ?。 2. 给辨识参数θ和协方差阵P 赋初值。一般取0θ=0或者极小的数,取σσ,20I P =特别大,本例中取σ=100。 3. 按照下式计算增益矩阵G : ) ()1()(1)()1()(k k P k k k P k G T ???-+-= 4. 按照下式计算要辨识的参数θ: )]1(?)()()[()1(?)(?--+-=k k k y k G k k T θ?θθ 5. 按照下式计算新的协方差阵P : )1()()()1()(---=k P k k G k P k P T ? 6. 计算辨识参数的相对变化量,看是否满足停机准则。如满足,则不再递推;如不满足, 则从第三步开始进行下一次地推,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停机准则:ε???<--) (?)1(?)(?max k k k i i i i 本例中由于递推次数只有三十次,故不需要停机准则。 7. 分离参数:将a 1….a na b 1….b nb 从辨识参数θ中分离出来。 8. 画出被辨识参数θ的各次递推估计值图形。 为了说明噪声对递推最小二乘法结果的影响,程序5-7-2在计算模拟观测值时不加噪 声, 辨识结果为a1 =1.6417,a2 = 0.7148,b1 = 0.3900,b2 =0.3499,与真实值a1 =1.642, a2 = 0.715, b1 = 0.3900,b2 =0.35相差无几。 程序5-7-2-1在计算模拟观测值时加入了均值为0,方差为0.1的白噪声序列,由于噪 声的影响,此时的结果为变值,但变化范围较小,现任取一组结果作为辨识结果。辨识结果为a1 =1.5371, a2 = 0.6874, b1 = 0.3756,b2 =0.3378。 程序5-7-2-2在计算模拟观测值时加入了有色噪声,有色噪声为 E(k)+1.642E(k-1)+0.715E(k-2),E(k)是均值为0,方差为0.1的白噪声序列,由于有色噪声的影响,此时的辨识结果变动范围远比白噪声时大,任取一组结果作为辨识结果。辨识结果为a1 =1.6676, a2 = 0.7479, b1 = 0.4254,b2 =0.3965。 可以看出,基本的最小二乘法不适用于有色噪声的场合。

第六讲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

第六讲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 (教案) 【解读考点】 所谓“归纳”就是把具体的内容加以抽象、提炼;所谓“要点”就是事情涉及的重要方面。“内容要点”就是通过归纳、总结分析事情的原因、结果、影响等。文章的内容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全文的。概括“中心意思”就是用简明的语言归纳文章的核心内容或作者的思想观点,其形式就是“通过什么,表现了什么,有什么影响”等。“作者观点态度”其实就是理解作者对文中涉及的某问题、某现象的看法。本考点是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意,对具体的内容加以概括,对复杂的内容加以整理。 【考查方式】 1、根据要求归纳要点: (1)试用自己的话归纳作者关于XX的感受;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XX进行描述; (3)从全文来看,作者的看法(感受)是什么; (4) 作者对XX的看法表现在哪些方面。 2、概括文章或文段的主旨 (1)试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旨; (2)对某文段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 (3)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某段的内容。 3、分析归纳作者的观点态度 (1)下列表述符合(不符合)作者看法的一项 (2)文章阐述了作者对XX的看法,请简要概括。 (3)请分析概括作者对XX所持的态度(即归纳要点)。

【方法指导】 一、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1、归纳内容的步骤。 【步骤】整体阅读,分清文体,理解文意(弄清作者写了人、物、事、理,怎么写的)——跳出文章,结合背景,整体把握主旨(文章涉及到哪些社会问题,有哪些潜台词,弦外音)——舍本逐末,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的真意和灵魂,即作者写作的真实意图)。 科技文:说明对象是什么——有何特点——有何价值(对社会有何意义) 社科文:中心观点是什么——有无分论点——用什么材料论证——结构特点——语言特点 文学作品:写了什么人、事——人(事、物)有何特点——表达了什么感情——如何评价这些人。 2、明确主旨的角度。 (1)从文章的题目入手。如《古都的秋》作者借助对古都的秋景和景物的描写,揭示了古都的秋“来得清净、悲凉”的特点,抒发对古都的热爱。 (2)从开头、结尾入手。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的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就就会使人感觉到。”“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作者高度评价马克思对无产阶级、历史科学等方面的贡献,抒发对他的崇敬之情。 (3)从写作背景、文章关键句入手。如:“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拿来主义》 作者针对如何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提出“拿来主义”的观点,主要从揭露“送去主义”、“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送来者”的本来面目,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态度等方面来阐述的。 (4)从散文的类型入手。 记叙类:以记人物叙事为主,主要看作者所写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把握画龙点睛的句子,分析赞扬了什么精神,鞭策了什么世风; 抒情类:以抒发作者主观的感情为主,主要看抒情的方式,直接还是间接。间接看是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还看流露什么感情,阐发了什么哲理。(包括哲理散文) 议论类:以议论为主,主要看作者的观点,借助哪些生动形象的材料来论证的。

(完整版)《声律启蒙》最全注解与译文(五微)

上:五微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①,露重对烟微。 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②。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③。 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④。 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⑤。 【注释】 ①朗:月光明亮。 ②(jī)矶:水边的石滩或突出的大石头。 【原文】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 【译文】来和往相对,密集和稀疏相对,春燕轻舞和黄莺翻飞相对。清风和明月相对,浓重的露水和轻轻的炊烟相对,经霜的菊花冷峻清逸,经雨的梅子果繁叶茂。他乡的曲折小路和水边突出的岩石相对。 ③朝:早晨。珠玑:珍珠的统称。圆者为珠,不圆者为玑。 ④(qī)欹:不正、倾斜,这里是斜靠着、斜倚着的意思。念:想着。边衣:供戍守边防的战士穿的衣裳。古代军队战士的衣服(特别是寒衣)要由家中的妻子寄送。 【原文】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 【译文】七彩的晚霞,犹如锦绣铺满天空;早晨的露珠晶莹剔透,犹如大大小小的珍珠。盛夏的时候,身在他乡作客的人躺在石板上纳凉思念家乡,秋天转寒时,妻子为戍守边疆的丈夫捎寄棉衣。 ⑤莎:草名,即香附。其块茎叫香附子,呈细长的纺锤形,可入药。 【原文】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译文】春天的水面,天色刚刚暗下来,青草岸边的渔夫就回家去了;夕阳还在半山腰,绿绿的草原上已有牧童归来。 宽对猛,是对非①,服美对乘肥②。珊瑚对玳瑁,锦绣对珠玑③。 桃灼灼,柳依依④,绿暗对红稀⑤。窗前莺并语,帘外燕双飞。 汉致太平三尺剑,周臻大定一戎衣⑥。 吟成赏月之诗,只愁月堕;斟满送春之酒,惟憾春归。 【注释】 ①宽对猛:宽指政策宽缓,猛指政策严厉,《左传》昭公二十年说:“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宽缓的政令和严厉的政令互相补充调剂,国家的政局就能上下和谐。) ②乘:乘坐。此处动词做名词用,指乘坐的马匹。是一种借代的修辞手法。也可能出自《论语?雍也》:“乘肥马,衣轻裘。”如此,则“服”和“乘”都应该是动词,而“美”和“肥”才应该看做借代,分别指“美丽的衣服”和“肥壮的马匹”。 ③珊瑚:海洋中一种腔肠动物的骨髓形成的树枝状的东西,颜色多样,可作装饰品。玳瑁:海洋中的一种动物,形状似大龟,背壳有花纹,四肢为鳍足状,甲片可作装饰,亦可入药。 ④此联两句均出自《诗经》。 上联出自《国风?周南?桃夭》,原文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树长得多么茂盛呀,它的花开得像火焰一样。)。夭:盛貌;灼:鲜明,灼灼:鲜明兴盛状。 下联出自《小雅?采薇》,原文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前我动身去打仗的时候,杨柳随风飘动)。 ⑤“绿暗”指绿叶颜色变深,“红稀”指红花凋谢变少,这都是晚春到初夏的景色。绿和红分别代指绿树和红花,是修辞中的借代手法。 【原文】宽对猛,是对非,服美对乘肥。珊瑚对玳瑁,锦绣对珠玑。桃灼灼,柳依依,绿暗对红稀。窗前莺并语,帘外燕双飞。 【译文】宽容和严厉相对,是和非相对,穿着华丽的衣裳和骑着高头大马相对,形状如花如树,珊瑚和玳瑁相对,精美鲜艳的丝织品和晶莹剔透的珍珠相对。桃花鲜艳夺目,柳树柔弱、随风摇摆,枝叶繁密茂盛和红花零星稀落相对。窗前两只黄营相对鸣叫,帘外一对燕子往来飞舞。 ⑥这是两个典故。 上联出自《史记?高祖本纪》,见一东注。 下联出自《尚书?武成》,书中说周朝“一戎衣,天下大定”,传统的解释是:周武王一穿上打仗的服装(戎衣),就消灭了商纣王,建立周朝,天下安定。(zhēn)臻:至、到。 【原文】汉致太平三尺剑,周臻大定一戎衣。吟成赏月之诗,只愁月堕;斟满送春之酒,惟憾春归。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指南(试行)

附件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指南 (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 1.1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进程,增强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编制《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 1.2适用范围 1.2.1本指南适用于指导城市、城市群及区域开展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来源解析工作。 1.2.2本指南内容包括开展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的主要技术方法、技术流程、工作内容、技术要求、质量管理等方面。 1.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3—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 14506.30-2010 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30部分:44个元素量测定 GB/T 14506.28-2010 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8部分:16个主次成分量测定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7年第4号 关于发布《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的公告 HJ 618-2011 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 重量法 HJ/T 194-2005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HJ/T 393-2007 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 当上述标准和文件被修订时,使用其最新版本。 1.4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颗粒物污染源:向大气环境中排放固态颗粒污染物的排放源统称颗粒物污染源。 环境受体:受到大气污染物污染的环境空气统称环境受体,简称受体。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通过化学、物理学、数学等方法定性或定量识别环境受体中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来源。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方法:用于开展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 —4—

《声律启蒙》最全注解与译文(三江)知识讲解.docx

《声律启蒙》最全注解与译文 ( 三江 )

上:三江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蓉裳对蕙帐①,玉斝对银釭②。 青布幔,碧油幢③,宝剑对金缸④。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⑤。 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逄⑥。 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⑦。 【注释】 ① 蓉裳:绣有芙蓉花的衣裳,这里指绣有荷花的衣裳,比喻高洁; 蕙帐:用惠草做的帷帐, 比喻芳美 . ②(ji ǎ)斝:古代一种铜制的饮酒的器具。( gāng)釭:灯。意思为镶嵌在车( gǔ)毂之中的用来插车轴的铁制套环。 ③ 幢:古代一种用羽毛作装饰的用于仪仗的旗帜。又指佛教用物经幢。经幢有两种:在圆形的长筒状的绸伞上书写 佛经叫经幢,在圆形石柱上雕刻佛经叫石幢。此字还另有一个意思,指张挂于车或船上的帷幕,属于去声绛韵。这里 是用前者的读音、后者的意思来构成对仗,是“借对”的一种。 ④ 釭:原文作“缸”,疑误。东汉刘熙的《释名》说,函谷关以西的方言,称箭簇为“釭”。金釭,金属铸成的箭睐,只有此义方能与“宝剑”构成对仗。 【原文】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蓉裳对蕙帐,玉斝对银釭。青布幔,碧油幢,宝剑对金缸。 【译文】楼和阁相对,户和窗相对,浩瀚的大海和滾滾的长江相对。蓉裳和蕙帐相对,玉制的酒器和银制的灯盏相 对。青色的布幔 ,碧绿的油幢,青绿色的油布帷幕,锋利的宝剑和金色的酒缸相对。⑤社稷:国家。社和稷分别指祭 祀土神和谷神的庙,是国家最重要的神庙,故用以代指国家。利口:能言善辩的嘴,代指只说不做的清谈家。家邦: 国家。邦:国。 【原文】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 【译文】忠诚之心能使江山安定,尖利的嘴使国家毁灭。 ⑥这是两个典故。 上联出自《后汉书 ?马武传》。世祖,指光武帝刘秀,因其为首推翻了王莽建立的新朝,建立东汉,恢复了刘姓的 天下,故被称为中兴之主。马武字子张,骁勇善战,刘秀在一次宴会后,曾独自与马武一起登上丛台,延请马武为将 军,率领其精锐部队渔阳上谷突骑。马武十分感激刘秀的知遇之恩,所以忠心不二,在战争中功勋卓著。刘秀称帝后, 马武被封为捕虏将军扬虚侯,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延:请。 下联出自《庄子 ?人间世》。(ji é)桀王指夏朝的亡国之君夏桀,据说他十分残暴。龙逄指夏朝的贤臣关龙逢(“逄”:为“逢”的俗字,音páng)。夏桀荒淫,关龙逢屡次直言进谏,后被囚杀。 ⑦ 黄花:此处特指菊花。扶疏:植物错落有致的样子。 【原文】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 【译文】秋风冷雨,黄花飘落,铺满山路,微微的春风,茂盛的绿竹正遮挡住窗户。 旌对旆,盖对幢①,故国对他邦。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②。 山岌岌,水淙淙,鼓振对钟撞③。清风生酒舍,皓月照书窗④。 阵上倒戈辛纣战,道旁系剑子婴降⑤。 夏日池塘,出沿浴波鸥对对;春风帘幕,往来营垒燕双双⑥。 【注释】 ①(pèi)旆:一种旗帜。盖:车盖,古代竖立在车上用来遮阳蔽雨的器具,形状类似现在的雨伞。 幢:张挂于车或船上的帷幕,此处是借对,参考前注。 ② 九泽:指占代分处于九州的九个湖泊,各书记载的名称小有差异,较为通行的说法是:具区(吴)、云梦(楚)、阳 华(秦)、大陆(晋)、圃田(梁)、孟诸(宋)、海隅(齐)、钜鹿(赵)、大沼(燕)。(见于《吕氏春秋? 有始》)三江:古代的三条江,其名称各书记载大不相同。《尚书 ?禹贡》中的“三江”,据唐陆德明《经典择文》的 说法,是指松江、委江、东江。 【原文】旌对旆,盖对幢,故国对他邦。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 【译文】旌和旆相对,车盖和帷幔相对,故国和他邦相对。千山和万水相对,众多湖泽和许多大江相对。

信息分析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基础篇1 信息分析概论 1.1信息分析的含义 1.1.1信息分析的定义 1.1.2相关概念解析 1.1.3相关领域解析 1.2信息分析的类型 1.2.1按领域划分 1.2.2按内容划分 1.2.3按方法划分 1.3信息分析的特点与作用 1.3.1信息分析的特点 1.3.2信息分析的作用 1.4信息分析的产生与发展 1.4.1信息分析的产生 1.4.2信息分析的发展 2信息分析的流程 2.1课题选择 2.1.1课题来源 2.1.2选题原则 2.1.3课题类型 2.1.4选题程序 2.2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2.3信息收集 2.3.1文献信息收集方法 2.3.2非文献信息收集方法 2.4信息整理、鉴别与分析 2.4.1信息整理 2.4.2信息鉴别 2.4.3信息分析 2.5报告编写 2.5.1研究报告的结构 2.5.2研究报告的撰写程序 2.5.3研究报告的类型

3信息分析方法 3.1方法与方法论 3.1.1方法的概念 3.1.2方法论的概念 3.2信息分析方法的来源 3.2.1逻辑学的方法 3.2.2系统分析的方法 3.2.3图书情报学的方法 3.2.4社会学的方法 3.2.5统计学的方法 3.2.6未来学(预测学)的方法 3.3信息分析方法体系 3.3.1信息分析方法的历史发展 3.3.2信息分析方法的分类 3.3.3信息分析方法的体系机构 第二部分方法篇4逻辑思维方法 4.1比较法 4.1.1概念 4.1.2注意点 4.1.3应用 4.2分析与综合 4.2.1分析 4.2.2综合 4.2.3分析与综合的关系 4.3推理 4.3.1概念 4.3.2推理在信息分析中的应用 4.3.3演绎与归纳的关系 5特尔菲法 5.1概述 5.1.1特尔菲法的由来 5.1.2特尔菲法的特点 5.1.3特尔菲法的用途

旋转知识点归纳解析

旋转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1:旋转的定义及其有关概念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O 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 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定点O 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如果图形上的点P 经过旋转到点P ',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如图1,线段AB 绕点O 顺时 针转动0 90得到B A '',这就是旋转,点O 就是旋转中 心,A AO B BO '∠'∠,都是旋转角. 说明: 旋转的范围是在平面内旋转,否则有可能旋转为立体图形,因此“在平面内”这一条件不可忽略.决定旋转的因素有三个:一是旋转中心;二是旋转角;三是旋转方向. 知识点2:旋转的性质 由旋转的定义可知,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这说明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由此得到如下性质: ⑴经过旋转,图形上的每一点都绕旋转中心沿相同方向转动了相同的角度,对应点的排列次序相同. ⑵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 ⑶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⑷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例1 、如图2,D 是等腰Rt △ABC 内一点,BC 是斜边,如果将△ADB 绕点A 逆时针方向旋转到△C D A '的位置,则 ADD '∠的度数是( )D A.25 B.30 C.35 D.45 分析:抓住旋转前后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等性质,本题就很容易解决. 由△C D A '是由△ADB 旋转所得,可知 △ADB ≌△C D A ',∴AD =D A ',∠DAB =∠AC D ',∵∠DAB +∠DAC =090, ∴∠AC D '+∠DAC =090,∴∠045='D AD ,故选D. ' 图1 图2

解析技术

北大青鸟中关村 解析技术–解析XML文件 在千禧年左右,当XML 第一次出现在很多Java 开发人员面前时,有两种基本的解析XML 文件的方法。SAX 解析器实际是由程序员对事件调用一系列回调方法的大型状态机。DOM 解析器将整个XML 文档加入内存,并切割成离散的对象,它们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树。该树描述了文档的整个XML Infoset 表示法。这两个解析器都有缺点:SAX 太低级,无法使用,DOM 代价太大,尤其对于大的XML 文件—整个树成了一个庞然大物。幸运的是,Java 开发人员找到第三种方法来解析XML 文件,通过对文档建模成“节点”,它们可以从文档流中一次取出一个,检查,然后处理或丢弃。这些“节点”的“流”提供了SAX 和DOM 的中间地带,名为“Streaming API for XML”,或者叫做StAX。(此缩写用于区分新的API 与原来的SAX 解析器,它与此同名。)StAX 解析器后来包装到了JDK 中,在javax.xml.stream 包。使用StAX 相当简单:实例化XMLEventReader,将它指向一个格式良好的XML 文件,然后一次“拉出”一个节点(通常用while 循环),查看。例如,在清单1 中,列举出了Ant 构造脚本中的所有目标:清单1. 只是让StAX 指向目标import java.io.*; import https://www.360docs.net/doc/5016372974.html,space.QName; import javax.xml.stream.*; import javax.xml.stream.events.*; import javax.xml.stream.util.*; public class Target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for (String arg : args) { XMLEventReader xsr = XMLInputFactory.newInstance() .createXMLEventReader(new FileReader(arg)); while (xsr.hasNext()) { XMLEvent evt = xsr.nextEvent(); switch (evt.getEventType()) { case XMLEvent.START_ELEMENT: { StartElement se = evt.asStartElement(); if (se.getName().getLocalPart().equals("target")) { Attribute targetName = se.getAttributeByName(new QName("name")); // Found a target! System.out.println(targetName.getValue()); } break; } // Ignore everything else } } } } } StAX 解析器不会替换所有的SAX 和DOM 代码。但肯定会让某些任务容易些。尤其对完成不需要知道XML 文档整个树结构的任务相当方便。 请注意,如果事件对象级别太高,无法使用,StAX 也有一个低级API 在XMLStreamReader 中。尽管也许没有阅读器有用,StAX 还有一个XMLEventWriter,同样,还有一个XMLStreamWriter 类用于XML 输出。

常考语法要点归纳解析

8种常考语法要点归纳 1. 比较结构 1). On average, it is said, visitors spend only____________ (一半的钱)in a day in Leeds as in London. 2)Americans eat__________(两倍)protein as they actually need every day. 3) The number of the students in this city has _____ (增加了6倍) in comparison with 2001. (half as much money) (twice as much) (increased 6 times) 2.用于表示“与相比”的短语 1)Your losses in trade this year are nothing______________ (与我的相比) 2) Since my childhood I have found that __( 没有什么比读书对我更有吸引力) 3) The trumpet player was certainly loud. But I wasn’t bothered by his loudness so such____________(而是他缺乏天分). (compared with mine/ in comparison with mine) (nothing is more attractive to me than reading ) (as by his lack of talent) 3.状语从句 包括: ?as though…即使… ?hardly/barely/scarcely…when …一…就…(句子前半部要倒装) (Hardly had we sat down at the table, when the phone rang. 我们刚在桌子旁坐下电话就响了。) ?no sooner…than…(句子前半部要倒装) 一…就… (No sooner had we sat down at the table than the phone rang. 我们刚在桌子旁坐下电话就响了。) ?now that…既然,由于so that 结果/以致 ?in that…因为,由于 ?In case that/ for fear that/ lest 以防,万一,以免 ?Unless…除非…(才)until 直到…才 ?Whether…or 不管是…还是… ?as long as 只要even if/though 虽然/即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