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随堂作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随堂作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随堂作业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随堂作业——练双基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知识点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1.在十四五世纪,西欧社会中酝酿着新世界的曙光,在经济方面表现为新航路的开辟,在思想文化方面表现为文艺复兴。从根本上推动了新世界思想文化变革的原因是()

A.自然科学的诞生

B.工商业的发展

C.探寻新航路成功

D.古希腊罗马文化复兴

答案:B

解析:由“十四五世纪”“西欧”“新世界”可知,此“新世界”是指资产阶级建立的新社会。而工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从根本上推动了思想文化方面的变革——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2.“这场运动将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漠的心情结束了,开启了人类思想的一个新的时代。”这场运动

是()

A.新航路开辟B.文艺复兴

C.资产阶级革命D.宗教改革

解析:关键信息是“这场运动将中世纪晚期……结束了,开启了……新的时代”。由“开启了人类思想的一个新的时代”可以排除A、C;宗教改革是在文艺复兴之后,排除D。

3.温家宝总理在《同文学艺术家谈心》中认为:“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百花竞放、硕果累累、群星灿烂、人才辈出的光辉时代。”意大利最早出现文艺复兴的根本原因是() A.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

B.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现

C.拥有大量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

D.资产阶级强烈反对封建制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意大利最早出现文艺复兴原因的理解。A、B、C、D四项都是原因,A、C两项是历史原因,B项是根本原因,D项是阶级条件。故选B项。

4.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

A.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B.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C.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D.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

答案:B

解析:“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是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表现,它养育了“人文主义”,由此可以得出答案。

知识点二文艺复兴

5.文艺复兴时期,揭露和批判的矛头主要是针对()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

C.贵族的特权制度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答案:B

解析:因为文艺复兴时期真正主宰欧洲一切的是天主教会神学思想,所以,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矛头主要是针对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

6.意大利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十日谈》被称为“人曲”,与但丁的《神曲》并列。主要是因为它们都() A.反对封建专制B.强调人、否定神

C.抨击教会的黑暗D.主张政治革新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两部作品的相似处。这两部文学作品虽

然都强调人,但是并不否定神,它们只是抨击、揭露教会的黑暗,因此C项正确,B项错误;两部作品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封建专制、主张政治革新,A、D排除。

7.他是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

A.《十日谈》B.《歌集》

C.《最后的晚餐》D.《神曲》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可知,“他”是“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彼特拉克的代表作是《歌集》,故选B。A的作者是薄伽丘,C的作者是达·芬奇,D的作者是但丁。

8.莎士比亚说:“看吧,我的朋友们,人类不是按照我的规格创造的,我所能做的一切就是把他们真实的样子展示给你们。”这表明莎士比亚()

A.具有人文主义思想B.具有求实的精神

C.信仰上帝造人学说D.批判基督教信仰

答案:A

解析:通过材料可以看出莎士比亚通过其作品展示人类本来的面目,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A项正确。B、C两项曲解材料信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知识点三宗教改革

9.马丁·路德坚持“信仰即可得救”的原则,其意义在于()

A.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

B.维护了德意志各个阶层的利益

C.确立了路德教

D.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答案:D

解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产生的新教会不受教皇管辖,废除了教阶制度。这说明改革是要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10.“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材料旨在() A.强调“因信称义”B.否定教会权威

C.发展人文主义D.反对封建专制

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因信称义”(信仰得救),其旨在反对教会的精神禁锢,否定教会权威。A项属于对材料的表述;B项符合题意;C项是引申意义;D项是启蒙运动的目的。

11.某宗教改革家提出:“人是否能得到救赎,不在于任何

其他原因,而是由上帝的永恒判决决定的。”对此观点理解合理的是()

A.否定了教会和教皇的权威

B.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

C.符合地主阶级掌握政权的需要

D.反对信仰宗教,倡导自我奋斗

答案:A

解析: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加尔文的“先定论”;C项错误,材料中的观点符合资产阶级发展经济的精神需求;D项错误,材料观点并不反对信仰宗教。

12.教皇代理人在致教皇的信中写道:“每一块石头和每一棵树都喊出‘路德’的名字。”这句话表明宗教改革() A.彻底动摇了基督教的神学统治

B.使宗教信仰在欧洲出现了全面危机

C.在社会层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D.为启蒙运动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答案:C

解析:材料的中心内容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影响很大,在社会层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故选C。A表述错误,不是彻底动摇;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并没有否定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没有出现危机。材料表述与启蒙运动无关。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幅名画。

《蒙娜丽莎》《大卫》《西斯廷圣母》材料二:人文主义者皮柯在《论人的尊严》中宣称,上帝赋予了人按照自己的意图塑造自身的能力,他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为与上帝相似的东西。人文主义者阿尔伯说:“大多的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诗人但丁很早就说过:“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族,而落在个人身上。”人文主义的鼻祖彼特拉克同样说过:“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

——马克垚《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材料三: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请回答:

(1)与中世纪的绘画相比,三幅名画有何特点?分析三幅名画诞生的社会根源和社会条件。

(2)根据材料二,归纳人文主义者的思想价值观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性和局限性。

(3)材料三中马丁·路德的核心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让马丁·路德“明白”的原因有哪些。

(4)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哪些认识?

答案:(1)特点:以鲜明的人性形象取代了神秘的宗教形象;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社会根源: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了反封建斗争。社会条件:意大利较多地保留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意大利经济繁荣,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2)观念:认为人可以发展自身并走向完善;人应当树立自信心以迎接幸福或不幸;否定封建的门第观念。进步性:从注重神到注重人,反映了一种人格意识的觉醒,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局限性:在强调人的作用的同时,往往带有一些个人主义的、自私自利的倾向,具有贪婪的一面。

(3)观点:信仰得救,因信称义。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文艺复兴的影响;天主教会的残暴统治。

(4)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新兴资产阶级掀起了反对天主教会的斗争;欧洲出现了思想解放运动的高潮;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开始动摇。

解析:本题以人文主义为线索组织材料,考查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第(1)题结合人文主义的含义和文艺复兴首先发生在意大利的原因回答。第(2)题考查对人文主义的评价,注意辩证回答。第(3)题结合“信仰得救”及德国宗教改革的原因尤其是天主教会的残暴统治来回答。第(4)题注意结合材料归纳总结。

14.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人们都喜欢拿王阳明和马丁·路德作比较。有的西方学者更直接称王阳明为“中国的路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二:王守仁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与程朱理学形成分庭抗礼之势。……王守仁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出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萌芽。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当时(1517年)还是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的路德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教堂门口。他的大多数主张并不具有革命性,但他的确表明,“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这就大大地削弱了教会的权威。……1520年末,路德和教会彻底决裂……将教皇的驱逐训令烧毁;次年,他

被召唤出席在沃尔姆斯召开的皇家议会。路德拒绝改变其主张,他说:“除非你们能用《圣经》或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服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王守仁的基本主张,并概括其思想在儒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路德的哪些观点“削弱了教会的权威”。由此引发的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的社会思潮带来了什么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守仁和路德思想的相似之处。

答案:(1)基本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发明本心”(答“‘灵明’即是本心,是良知”也可);致良知;知行合一等。

地位: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2)观点:“上帝之语”(或真理)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人的灵魂得救无需教士作为中介,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答“信仰得救”或“因信称义”也可);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对话;《圣经》代表着理性,代表着思想自由。

影响: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上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人文主义精神,它将西欧从长

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3)相似之处:强调人的信仰的自由;敢于挑战正统(或具有叛逆的思想),敢于批判权威;促使社会的主流思想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宗教改革

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1)思想基础:________运动的影响。(2)主要原因:16世纪天主教会对欧洲特别是德意志的压榨。(3)直接原因:1517年罗马教皇出售“________”。答案:(1)文艺复兴(3)赎罪劵2.兴起——德意志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开始标志:马丁·路德发表“______________”。(2)思想主张: ①主张“________”(虔诚地信仰上帝就能赎罪、灵魂获救)。 ②信徒有权直接阅读和解释《________》的权利。③简化宗教仪式,坚持世俗权力高于教权。答案:(1)九十五条论纲(2)①因信称义②圣经3.扩展:瑞士日内瓦________宗教改革,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4.影响(1)政治上:建立了不受罗马教廷控制的新教。(2)经济上: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3)文化上:促进人文主义精神的弘扬和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答案:加尔文疑难解析1.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异同及联系(1)相同点:①都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在思想形态上的反映。②都将斗争矛头指向封建社会。③都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④都是反对封建秩序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2)不同点:①指导思想上:文艺复兴的本质是热爱人和自然,把宗教放在次要地位,肯定人性,反对神权;宗教改革则仍以来世观念为基础,将灵性置于物质之上,强调信仰和服从,承认神的存在。②形式上:

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在“复兴”古典文化形式下,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宗教改革是新兴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③群众基础上:文艺复兴是贵族运动;宗教改革是民众运动。④实质和影响上: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革命,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宗教改革不仅是思想领域的斗争,更是宗教外衣下的新兴资产阶级反对以罗马天主教会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运动,它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开辟了道路。(3)联系:①文艺复兴是宗教改革的理论准备,没有文艺复兴对封建神学世界观的冲击,就不会有资产阶级反封建的实际行动。②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实践和深化,它集中反对罗马天主教会,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使宗教自由逐渐盛行,为进一步解放人们思想,促进近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一个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3-2018)-必修3-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选择题 2018年题组 1.(2018·江苏单科·15)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A. B. C. 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考点】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解析】结合题中时间信息“16世纪”可知,这是欧洲宗教改革时期的社会心理,结合谚语中关键词“神父”“罗马”“越坏”可知,当时人们对罗马教会存在不满情绪,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排除;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题中谚语属于宗教改革的范畴,B项排除;法国启蒙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因此宗教改革不可能受启蒙运动影响,D 项错误,排除。 【答案】C 2.(2018·天津文综·3)16世纪,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 A. B. C.进 D.教会实行宽容政策 【考点】西方科技进步以及宗教束缚的减弱 【解析】结合题中信息可知16世纪到19世纪中期欧洲教会对人民思想、科技进步的约束与破坏大大减轻,这主要得益于宗教改革对教会势力的冲击,故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进化论的提出,无法得知人们是否接受这一理论,A项错误,排除;C、D两项不是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排除。

【答案】B 2017年题组 1.(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文综·3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考点】意大利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从材料看,教会在扩建教堂时特别强调市民的意志,说明市民得到了重视,这反映了佛罗伦萨工商业阶层的力量壮大,A项正确。佛罗伦萨的变化不能反映人文主义“广泛传播”,B项错误。教会重视市民的意志,说明教会力量的削弱,C项错误。材料与新教理论关系不大,D项错误。 【答案】A 2.(2017·天津文综·3)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考点】宗教改革 【解析】由材料“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王公贵族”等信息可知,宗教改革得到社会广泛支持,说明其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D项正确。各阶层由于利益不同,其目标也就不同,排除A项;B项并非材料中心意思,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宗教改革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并非强调其对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作用,排除C项。 【答案】D 3.(2017·海南单科·15)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

必修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新人教版)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标要求】: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而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运动,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深入本质,而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让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看清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欧洲社会。然而,即使是像路德这样的宗教改革家实际上也并非是贫苦民众的救世主,由此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社会运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重点】 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教学难点】 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教学方法】 本节课可采取提问、史料阅读、事件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一些名画和著名文学作品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以及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导入新课】 提起意大利,人们不禁会浮想连翩,那里有世界最具权威性的足球赛(象意大利人的血液);那里有最诱人的“蒙娜丽莎的微笑”;那里有世界著名的永恒之城──罗马,威尼斯、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就在这片土地上,曾哺育了斯巴达克斯、但丁、米开朗·基罗、达·芬奇、伽利略、马克·波罗等伟大的人物;也是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了恺撒大帝、墨索里尼和暴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稿)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教材地位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第六课,教材围绕14-17世纪欧洲人文精神发展这一主题,重点介绍了当时欧洲的两大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这两大运动是西方人文主义的突出表现,其影响至今不衰,因此十分重要。 2、教材内容分析:本课分为三个部分: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首先讲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是这个单元的主线,所以我把教材的第一目——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放在文艺复兴的背景下讲,因为这一部分内容意在告诉学生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经济原因是一切社会文化的根本原因,这样处理的好处是保持内容的连贯性,因为这部分是文化史的内容,若按照教材的体例来,较容易割裂授课内容,学生不容易把握。在文艺复兴这部分,要讲清楚文艺复兴的几大背景,文艺复兴的实质和核心,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及文艺复兴的扩展及影响。 其次是讲宗教改革,在讲这部分内容时,要先讲清楚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的关系,即这两个社会运动并不是完全平行的关系,而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文艺复兴在一定程度上是宗教改革的背景。理清了两者的关系后重点讲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导火索,代表人物及主张,宗教改革的扩展及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1)在文艺复兴概念之下,使学生形成如下的知识系统:资本主义发展与文艺复兴的关系;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文艺复兴的主要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成就;(2)在宗教改革概念之下,使学生形成如下的知识系统: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及主张;西欧国家宗教改革运动中的主要教派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的基本史实。

16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笔记 (1)

考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文艺复兴运动(14-16世纪) (一)文艺复兴运动兴起背景: 1、经济基础: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源) 2、阶级基础:从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中间产生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3、人才和文化基础:意大利所具有的古代希腊、古代罗马丰厚的文化遗存。 (二).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性质) 1、性质:是14~17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2、实质:欧洲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3、文艺复兴运动披着宗教外衣以及借助古希腊文化的原因: 1)天主教会在西欧垄断一切,势力强大,根深蒂固; 2)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反封建的思想理论不够成熟。 (三)文艺复兴核心——人文主义 1、人文主义的含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主张以“人”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现世生活,崇尚理性和科学,是一种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 2、评价:(1)积极:动摇封建神学,打击封建制度 (2)消极:到运动后期造成个人私欲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五).文艺复兴运动的扩展

(1)扩展①原因:②代表人物: 新航路的开辟刺激欧洲其它国 家资本主义的发展。 莎士比亚(英)四大悲剧、四大喜剧 拉伯雷(法)《巨人传》 塞万提斯(西)《堂吉柯德》 伊拉斯谟(德)《愚人颂》 16世纪高潮 15世纪后期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14世纪兴起 (六)深远 影响及意义 1、积极:(1)、在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为后来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对推动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起了积极作用,为消灭封建制的胜利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 (2)、在文学艺术方面:促进了欧洲文化教育的发展。 (3)、在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促进近代自然科学产生(标示:“太阳中心说”的提出)。 (4)经济方面:推动新航路的开辟和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局限性: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二、宗教改革:(16世纪) (一)、背景:(学生归纳) 1、思想基础:文艺复兴促进思想解放,奠定了思想基础。 2、社会基础:天主教会对德意志的精神禁锢与经济掠夺;罗马天主教会与欧洲各主权国家及社会各阶层的矛盾。 3、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形成; 4、导火线:教皇出售赎罪券 (二)、性质: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思想政治运动。 实质:是早期资产阶级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的反封建斗争。 (三)、代表人物及主张: 1、马丁·路德的主要宗教观点(学生归纳) ①他认为信仰耶稣就可得救。(实质:否认了教皇的权威) ②简化宗教仪式,神职人员可婚配和还俗。 ③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并依据希腊文原本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④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激发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得到了很多封建诸侯的支持。 2、独树一帜的加尔文思想主张:发展路德的“因信称义”为先定论(意义: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活动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

2021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word教案1

2021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word 教案1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识记:新兴资产阶级的显现及要求;文艺复兴的时刻、性质;代表人物及人文主义概念;德国的分裂;马丁·路德的观点;《九十五条论纲》;新教;(2)明白中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显现的缘故及阻碍;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缘故、性质和意义;以及宗教改革的阻碍和马丁·路德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意大利“人文主义”的实质,培养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 (2)通过对宗教改革背景和性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进展,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通过宗教改革的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了解重视经济及文化进展是促进国家进展的重要因素;(2)让学生认识尊重人和人性的人文情怀;(3)通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反对教会,探究自然、追求真理的斗争精神的了解,培养学生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优良品质,树立坚持信仰的坚强意志 重点:文艺复兴的内容和实质 难点:通过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进展的阻碍,明白得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教材分析:教材围绕14~16世纪欧洲人文精神的进展那个主题,重点向学生介绍了当时欧洲的两大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引言反映的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精神独裁和第一目讲述的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可视为这两大运动兴起的背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人文精神在历经数百年的压抑后,得以大力弘扬,并给予了新的精神内涵。建议教学时注意前后联系,引导学生从人文精神进展的宏观历程中对这两大运动准确定位。同时,两大运动阻碍深远,有大量的古迹、资料流传至今,并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当今欧美的政治、文化生活,建议教学时充分运用。 学法指导:多媒体教学或原著教学均可,通过问题探究、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标要求:明白薄伽丘等人的要紧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要紧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课堂探究与合作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必修三13.3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析版)

第32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真题速递 1.(2019·天津高考·4)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以希腊神话中的情节为素材进行创作。在描绘天神宙斯用一阵“黄金雨”吸引人们时,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提香的这一表现方式( ) A.带有画家生活环境的烙印 B.突出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 C.附和了教会宣扬的道德观 D.体现了神韵写意的绘画风格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主张追求现世的享乐,表现在威尼斯画派代表提香身上就是“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进行创作,这种创作方法是受到了其生活环境的影响,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是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不能“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排除B项;通过题干中“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这反映出其否定教会所宣扬的道德观,排除C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神韵写意属于中国画的特征,排除D项。 2.(2019·江苏高考·15)美国学者约翰·梅里曼认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主人公埃涅阿斯是罗马公民理想人格的典范,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A.推崇罗马神权统治 B.利用宗教表达诉求 C.否定天主教会教义 D.主张灵魂自我救赎 【答案】B 【解析】“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利用宗教表达诉求,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反对罗马神权统治,故A项错误;否定天主教会教义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故C项错误;主张灵魂自我救赎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故D项错误。 3.(2019.4·浙江高考·18)高举着“人文主义”旗帜,有人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有人说:“我创造了我自己。”还有人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上述言论旨在表达( )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共24课时)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傅佑清 2011-2-3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2)原因:,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3)主要流派: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 (4)“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介绍孔子的生平,思想主张和教育思想。儒家的经典是“六经”;思想的核心是“仁”的思想。“有教无类”教育理论。 (3)孟子的思想 孟子的“仁政”思想。 (4)荀子的思想 荀子“仁义”和“王道”的思想。“君舟民水”的观点。“人之性恶”。 三、“道家和法家” 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法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基础。 最后,利用课后《本课要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本课要掌握的核心问题所在。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傅佑清 2011-2-5 1、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2、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百家争鸣”,引入时代不同,需要不同,统治者对思想学说的态度措施也不同。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的“无为而治”(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表现:与民休养生息 (3)措施:①减轻田租;②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③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 ④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 (1)原因:①汉朝经济实力的增强;②社会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高考题及答案)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2015·青岛高二调考)中国一位历史学家曾说:“我们不妨把文艺复兴运动看作是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漠心情的结束。”因为这场运动() A.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B.使教会权威遭到理性否定 C.构建了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 D.促进了民主、自由思想的发展 2.(2015·福州高二期末)“企图仅以祷告祈求上帝的祝福,来取代自己所该付出的努力,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是出于人性的懦弱。”上述材料() A.质疑上帝的作用B.思考人生的价值 C.洋溢着人文主义的光芒D.强调对上帝要诚实 3.(2015·长沙高二模拟)下列言论,符合马丁·路德思想主张的是() ① 我不接受教皇的权威,我的良心系之于福音① 没有教会的传统,上帝的话在世界上就不会有很大的力量① 除了关乎上帝的福音以外,再没有比婚姻更重要的事了① 对于人类的救赎而言,上帝扮演的角色和圣经的权威都是独一无二的

A.① ① ① B.① ① ① C.① ① ① D.① ① ① ① 4.(2015·黄浦区高二期中)教皇代理人在致教皇的信中写道:“每一块石头和每一棵树都喊出路德的名字。”这句话表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A.在社会层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B.使欧洲出现宗教信仰全面危机 C.彻底动摇了基督教的神学统治 D.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5.(2015·福州高二期末)有一位英国著名哲学家曾经明确指出:“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言论能够佐证这位哲学家观点的是() A.赎罪券“增加的仅仅是贪婪之心” B.“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牧师” C.“上帝的恩典不是赐给所有的人”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权力” 6.文艺复兴运动是西方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的先驱们所承担的历史任务是() A.把人从禁欲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B.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作业推荐》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01-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同步练习

《作业推荐》0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单选题(共90 分) 1.1753年,法国第戎学院举行题为“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起源为何?其是否为自然律所认 可?”的征文比赛。受到该题目的刺激和启发,有思想家说:“学院竟然有此胆量提出”,“我即刻着手探讨了”。据此判断,这位思想家及其撰写的作品是 A.伏尔泰《哲学通信》 B.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C.康德《实践理性批判》 D.赫胥黎《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起源为何?其是否为自然律所认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位思想家是撰写《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作者卢梭,故B正确;伏尔泰《哲学通信》、康德《实践理性批判》未涉及人与人不平等的起源,故AC错误;赫胥黎是生物学家,《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出版于1863年,故D错误。 2.下为欧洲文艺复兴地图。图中某地被誉为“鲜花之城”,布鲁内列斯奇在此创造了大圆顶 设计建设的奇迹。这里也哺育了认为“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的文学大家和创作出“神秘的微笑”等传世名作的艺术巨匠。该地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鲜花之城”指的是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布鲁内列斯奇在此创造了大圆顶设计建设的奇迹。薄伽丘、达芬奇都是此地人。由地图信息可知,该地位于①,故A正确;②是罗马,③是德国的科隆,④是法国的巴黎,故BCD错误。 3.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A.文化趋于活跃 B.政治变革加速 C.市民阶级出现 D.新教传播广泛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图片显示的城市数量可知,15世纪欧洲不少地区出现了印书坊的城市,这说明当时欧洲文化趋向活跃,A选项符合题意。15世纪的欧洲进行政治变革加速,不符合史实,B选项排除。印刷业的发展主要和文化繁荣有关,与市民阶级出现无必然关系,C选项排除。16 世纪初欧洲才进行宗教改革,D选项排除。 4.有学者感叹,“他们把古典而非中世纪的文学视作典范,试图改变中世纪的道德思想,使之适应喧嚣的城市社会的需要。”“他们”中的一个代表是 A.薄伽丘 B.苏格拉底 C.莎士比亚 D.卢梭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他们把古典而非中世纪的文学视作典范”,结合所学,文艺复兴以恢复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旗号,宣传资产阶级的新思想,“他们”应该是文艺复兴的代表,薄伽丘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故A正确;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思想家,卢梭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不符合题意,排除BD;莎士比亚是英国的剧作家,是文艺复兴扩展到英国,出现的著名代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标要求: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重点:1、文艺复兴的原因、实质、核心、主要成就和影响。(意大利文艺复兴) 2、宗教改革的原因、表现和影响。(德意志宗教改革) 知识结构: 一、文艺复兴:14-16C 意大利欧洲其他国家(练习册P104 “2、文艺复兴”) 1、原因: ①经济: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城市) ②政治:新兴资产阶级形成,要求摆脱教会和神学束缚,维护自身利益。 ③思想文化:天主教神学垄断人们思想;意大利保留有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

2、实质: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练习巩固:练习册P106-11题) 3、核心: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4、主要成就: (1)文学领域:意大利“文学三杰”及其代表作品、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及其代表作品 (2)艺术领域:意大利“美术三杰”及其代表作品 (3)自然科学:天文学革命——波兰哥白尼、德意志开普勒、意大利伽利略和布鲁诺 (思考:“文学三杰”、莎士比亚和“美术三杰”是怎样在作品中体现人文主义的?) 5、影响:把人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关注人和人类社会。 二、宗教改革:16C 德意志欧洲其他国家(练习册P104“3、宗教改革”)1、背景:(见练习册P104,及P105“5、

宗教改革的原因和实质”) 2、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 ①信仰上帝即可得救;②简化宗教仪式;③反对教皇和教会的极端权力。 (思考:马丁·路德的思想是怎样体现人文主义的?) 3、新教及其特点: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 特点: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4、性质: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 (即西欧早期资产阶级以宗教为外衣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一场政治运动) 5、影响: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进一步发展和传播了人文主义。(练习巩固:练习册P107-12题) 小结: 两大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一个根源——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优化训练及答案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基础达标 1.(原创题)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主张( ) A.否定罗马教廷权威 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C.肯定人的现世价值 D.惩罚宗教“异端” 答案:C 2. 16世纪欧洲出现了反对教皇权威的宗教改革。它首先发生于( ) A.意大利 B.德国 C.瑞士 D.英国 答案:B 3.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它完成了一个漫长的进程,并且把这一进程推到顶点,在这一漫长的进程中,古代思想在中世纪得到恢复和吸收。”“古代思想”主要是指( ) A.古希腊罗马的思想文化 B.中世纪神学思想 C.中国的儒家思想 D.新教的人文主义精神 答案:A 4.(2013·汕头高二质监)“人应该与上帝平起平坐,因为两者同为世界主宰”。主张这种观点的是( ) A.古希腊的智者学派 B.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者 C.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 D.近代的儒学思想家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和再认再现能力。根据信息“上帝”可排除D项;根据信息“平起平坐、世界主宰”可知这种观点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并把矛盾直指宗教神权统治,排除A、B项,C项正确。 答案:C 5.(2014·惠州第一次调研)下表是教皇本尼狄克十二世时(1334—1342年)制定的一个公开的赎罪价目表,对不同的罪行,规定了不同的价格。对此,后来马丁·路德的回答是( ) A.因行称义 B.先定论 C.信仰得救 D.教随国定 解析:本题考查图表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图表反映的是教皇兜售赎罪券,这是天主教“因行称义”的体现,马丁·路德为此提出信仰得救的思想,排除A项,C项正确。B项是加尔文的思想;D项是宗教改革的结果。 答案:C 6. (2014·佛山第一次质检)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说:“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由此可知马丁·路德( ) A.主张人是自由和独立的 B.反对宗教信仰 C.认为教皇无权阅读《圣经》 D.支持废除基督教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马丁·路德主张不需要教会,基督徒可以阅读《圣经》,与上帝沟通,强调了基督徒是自由和独立的,故A项正确;马丁·路德反对只是教会精神独裁,不反对宗教信仰,不支持废除基督教,故B、D项错误;教皇作为基督徒也可以独立阅读《圣经》,故C项错误。 答案:A 7. 根据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18-2019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堂检测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薄伽丘的《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马夫冒充国王,国王察觉此事后,不动声色地把马夫侦查出来,趁他在睡梦中剪去他一把头发。不料马夫在发觉后急中生智把别人的头发也同样都剪了,因此逃过了惩罚。除此以外还有不少类似的故事,这些故事反映出( ) A.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努力 B.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 C.薄伽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 D.人文主义者主张推翻君主专制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材料主要说的是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而不是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努力,故A项错误、B项正确;理性主要是指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判断,材料中体现不出理性色彩,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还没有提出推翻君主专制的政治主张,故D项错误。 答案:B 2.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核心是( ) A.开始以人作为学术研究的核心 B.反对宗教神权对人性的束缚 C.主张以世俗政权取代神权统治 D.以理性否定一切外在的权威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艺复兴运动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史实,在古希腊人文主义兴起是人开始作为学术研究的核心,所以选项A不正确;主张世俗权力取代神权统治,是在宗教改革时期,所以选项C不正确;以理性否定一切外在的权威,是在启蒙运动时期,所以选项D不正确。故选B。 答案:B 3.观察下列三幅艺术作品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最后的晚餐》《圣母与圣子》《西斯廷圣母》

A.都是以宗教为题材的作品 B.都对作品中的神进行了人格化的处理 C.都通过色彩、构图、技艺融入人文主义精神 D.都表达作者对至高无上神性的赞美 解析: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这一思想贯穿在当时的大量文学艺术作品中。A、B、C三项均是对作品的正确评论。故选D项。 答案:D 4.德意志宗教改革前夕,各种社会矛盾的焦点是( ) A.分裂局面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B.封建主不断加重对下层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C.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天主教会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掠夺 解析:德意志政治上四分五裂的局面,使得罗马天主教会在德意志的神权影响力较其他已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国家更为突出。罗马教会对德意志的控制和掠夺,不仅加剧了德意志封建统治者与教皇的矛盾,而且进一步加剧了下层人民特别是农民阶级的苦难,在16世纪的德意志,罗马教会成为众矢之的。 答案:D 5.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列斯奇在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出( ) 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B.人类摆脱宗教思想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D.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解析:布鲁内列斯奇生活的时代正值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大教堂的设计理念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反映了人类要求摆脱宗教思想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答案:B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人类的血肉之躯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同样的效用,同样的德性。我们人类本是天生一律平等的, 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那发挥大才大德的人才当得起一个“贵”,否则就只能算是“贱”。 ——薄伽丘《十日谈》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公开课教学设计完美版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课程标准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而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运动,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深入本质,而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让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看清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欧洲社会。然而,即使是像路德这样的宗教改革家实际上也并非是贫苦民众的救世主,由此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社会运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2、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四、教学方法:图片法、史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法、对比分析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六、课时要求: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赏析图片《雅典学院》。 在此基础上,提问:(1)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代表人物及主张有哪些?(2)时人和先贤们共论一堂的情况说明了什么?(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4)当时人物为此开展了什么运动?由此画展开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文艺复兴 1、背景: 【教师】文艺复兴首先在哪个地方兴起呢?为什么? 【学生】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教师】为什么资本主义萌芽会在意大利产生而不是其他地区? 分析:意大利各城市国家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采取了一些重商政策。 在政治上,工商业主、银行家等资产阶级控制着城市的政权; 在经济上,手工业、商业和金融业非常发达,是意大利最大的银行业和手工业的中心。 意大利地处地中海贸易的枢纽地位,也是其商业繁荣的重要因素。这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物质环境。 【教师】资本主义萌芽带来了什么变化呢?

17、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第17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教学目标] 1.知道14世纪到16世纪在意大利掀起的“文艺复兴”最具代表性的有: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和“艺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从古希腊罗马时代的经典作品中吸取养分,并加以新的创造发挥,史称“文艺复兴”;理解文艺复兴运动主张以人为中心,推崇个性自由,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2.通过列表整理“艺术三杰”知识内容,学会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3.通过本课学习,感受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与精神。 [重点与难点] 重点:文艺复兴的成果和主要内容。 难点:文艺复兴的性质。 说明: 1.文艺复兴是处于经济剧变时代的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反对封建主义的一场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思想大解放。了解文艺复兴所取得的成果和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它的性质,故为重点。 2.文艺复兴与资本主义经济之间的关系教材较少涉及,初中学生不容易理解,故为难点。

材料一: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45页材料二:佛罗伦萨不仅建立了繁荣的工商业,而且还出现了一个吞并了托斯卡尼财富的上层阶级。当时的佛城,颇似19世纪欧洲帝国的首都伦敦和巴黎,城邦的钱财不由君主控制,而是掌握在上层阶级的手中。统治该城的梅迪契家庭主要支系之一的开创者科西莫?德?梅迪契就是工商界的巨头。他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他热爱古典艺术,大力资助学者,四处搜集拉丁手稿,出资让学者翻译希腊文典,鼓励建筑师吸收古典形式,雕刻家模仿古代人物雕刻。没有他的金钱,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追求古典理想将化为泡影。 ——https://www.360docs.net/doc/5017875130.html,/commerce/special/C15134/20060105/101204.shtml 材料三:再进一步考察,他发现他们个个都是爱钱如命,贪得无厌,甚至人的血肉,哪怕是天主教徒的血肉,以及各种神圣的东西,都可以作价爱钱如命,贪得无厌,连教堂里的职位,祭坛上的神器,教徒奉献的牺牲,都可以买卖。 ——意大利 ]薄加丘著《十日谈·第一天·第二则故事》第39-40页材料四:据说,为了画好这幅画(注:《最后的晚餐》),达〃芬奇经常冥思苦想,偶尔才添上几笔。尤其是为了画出一个卑鄙的犹大,艺术家常常去闹市或罪犯出没的地方,以便捕捉到一个恰如其分的脸容。 ——丁宁著《西方美术史十五讲·大师的华彩·列奥纳多·达·芬奇的“纯正”》第130页 材料五:有意思的是,古代的人物注入了拉斐而尔同时代人的特征,除了达〃芬奇成为柏拉图以外,还有建筑家布拉曼特,他变成了欧几里德,正手拿圆规,在给弟子们解释他画在一块石片上的图形。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坐在台阶上,正拿着一支笔沉思缅想着,但是他却有着米开朗琪罗的面容,这似乎是拉斐尔在向心中的大师致以敬意。 ——丁宁著《西方美术史十五讲·大师的华彩·拉斐尔的优雅》第152页[训练设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就够了,这是我所企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1)材料体现了彼特拉克怎样的思想? (2)这种思想在文艺复兴中被称为什么思想?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1)关注人的感受,关注现世生活。(2)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推崇 个性自由、注重现世生活。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文艺复兴的成果和主要内容,难点是文艺复兴的性质。在设计本课时,我从文艺复兴的缘起入手,在学生知道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之后,让其自主阅读教科书,并借助表格的形式梳理知识点,以了解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和主要作品。然后,我利用史料引导学生分析代表作品体现的思想,以了解文艺复兴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我通过学生讨论的形式完成对文艺复兴性质的认识。教学过程中,由于材料引用得当,学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二单元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学案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文艺复兴的兴起,知道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等人的主要作品。 ②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 ③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①根据教科书和导学案,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学会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②梳理从材料中获得的有效信息,针对教师所提的问题作出自己个人的表述,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在分析和解读材料事例中加深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看清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欧洲社会。然而,即使是像路德这样的宗教改革家实际上也并非是贫苦民众的救世主,由此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社会运动。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2、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三、自学指导 【概念解读】文艺复兴 14-17世纪, 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动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发源于意大利,然后在西欧各国得到广泛传播和高度发展。 一、文艺复兴 (一)文艺复兴兴起 【自主学习1】阅读材料 材料一 14世纪时,意大利中、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崛起的商人阶级由于拥有财富而创造了为财富服务的新思维,提出了关照人的生命与尊严的价值观。 材料二在基督教时代,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传统更多地保留在意大利。一些意大利学者开始研究本土上的古代罗马的建筑遗址和文化手稿,……而且意大利各城市同拜占庭、阿拉伯一直有着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因此意大利人更容易接触古希腊手稿和艺术古迹。 结合教材及材料分析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根据教材概括文艺复兴核心和主要内容

第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稿完整版

第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 革说课稿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教材地位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第六课,教材围绕14-17世纪欧洲人文精神发展这一主题,重点介绍了当时欧洲的两大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这两大运动是西方人文主义的突出表现,其影响至今不衰,因此十分重要。 2、教材内容分析:本课分为三个部分: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首先讲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是这个单元的主线,所以我把教材的第一目——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放在文艺复兴的背景下讲,因为这一部分内容意在告诉学生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经济原因是一切社会文化的根本原因,这样处理的好处是保持内容的连贯性,因为这部分是文化史的内容,若按照教材的体例来,较容易割裂授课内容,学生不容易把握。在文艺复兴这部分,要讲清楚文艺复兴的几大背景,文艺复兴的实质和核心,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及文艺复兴的扩展及影响。 其次是讲宗教改革,在讲这部分内容时,要先讲清楚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的关系,即这两个社会运动并不是完全平行的关系,而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文艺复兴在一定程度

上是宗教改革的背景。理清了两者的关系后重点讲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导火索,代表人物及主张,宗教改革的扩展及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1)在文艺复兴概念之下,使学生形成如下的知识系统:资本主义发展与文艺复兴的关系;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文艺复兴的主要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成就;(2)在宗教改革概念之下,使学生形成如下的知识系统: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及主张;西欧国家宗教改革运动中的主要教派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的基本史实。 2.能力方面:(1)通过对本节教材中涉及的基本史实和基本历史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2)通过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前因后果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的历史过程、历史人物、思想和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4)通过对文艺复兴中重要作品的了解,培养学生文艺鉴赏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文艺复兴中的科学探索的认识和宗教在历史上的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理性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反对宗教迷信。(2)通过对人文主义的认识,使学生充分认识人的价值,培养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3)通过对优秀文艺作品的介绍,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情趣和态度。 4.学法指导方面:(1)指导学生注意运用因果分析的方法认识重要历史事件,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发生。注意认识原因和结果的多样性和层次性,通过对原因、结果的恰当分解来增进理解。(2)指导学生对本节涉及较多的众多文化现象与其所处的时代的关系加以分析,并注意这些文化现象内在的继承和发展关系。(3)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