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科学研究复习资料整理

一、体育科学研究导论

1.广义的科学:一般指哲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所有科学的总称。

2.狭义的科学:专指自然科学,即研究自然界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3.技术:技术是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在改造自然和变革社会的实践中,获得物质财富的各

种物质.精神和信息手段的总和,包括各种劳动工具.方法.设备.工艺.信息和规则的体系。

4.体育科学研究:是人类科学研究活动组成部分,是人们研究体育现象和揭示体育规律的一

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4. “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的基本范围包括:①探索体育领域中尚未掌握的知识和规律;②

对现今体育实践所依据的已有学说和理论进行检验;③探索如何将已有的体育知识和规律应用于体育实践。

5、体育科学研究的任务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解决体育运动实践所面临的新问题,创造新的理论与方法。②宏观上研究体育运动产

生和发展的过程和规律,为体育运动的管理机构提供决策依据。③研究各种体育手段对增进人体健康的作用及其机制,为增强人民体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用方法④研究提高各运动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途径和方法。⑤研究体育教育在对少年儿童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实施基础体育教育和专业体育教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⑥进行开展大众体育、竞技体育和实施体育教育的机构保证、政策法规保证和物质条件方面的研究。

二、体育科学研究的选题

1、体育科学研究的内容按研究课题的性质分类

(1)基础研究:(2)应用研究:(3)发展(开发)研究:

2、自然科学类研究工作的一般程序:①选择与准备阶段②资料与事实的收集阶段③资料与

事实的加工整理阶段④提出科学假说,建立科学理论的阶段⑤研究成果的评价阶段

3、在选题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般性科学准则

需要性准则、创新性准则、科学性准则、可行性准则

4、课题的基本来源①从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实践中产生;②从对传统理论和观点的质疑中获

得研究课题;③从查阅现有的学术论文中寻找课题;④从公开信息中公布的课题目录中选择课题;⑤从新兴学科的交叉处获得课题;⑥指导教师指定课题。

5、选题的步骤

①提出问题;②查阅文献,形成假设;③进一步了解所选课题的历史与现状,验证及调

整假设,从而确定课题;④课题论证。

6、开题报告一般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题目②本课题的研究目的③本课题的结果假设④本课题的研究现状⑤本课题的研

究计划(含研究对象、方法、条件等)⑥本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估计。

三、体育科学研究设计与计划

1、研究设计的概念

研究设计是根据研究目的,为了能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来获取客观、明确可靠的研究结论而制定的具体、严密、科学的研究方案或计划。

研究设计包括:①提出研究假说②研究样本设计③指标设计

2、研究假说的概念:在体育科学研究过程中,当某个研究课题选定后,研究者根据事实材料

和一定的科学理论,从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创造力出发,对所研究问题的因果性和规律性,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作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就是研究假说。

3.研究假说的类型①预测性假说②相关性假说③因果性假说

4、常用的抽样方法

①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就是总体中的每一个体均有同等的被选机会,而且样本中的每一个体是被单独地选出来。②系统抽样: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系统抽样主要考虑抽样间距和抽样比率,两者均是由总体大小和样本大小决定的,如总体数为N,样本含量为n,则抽样间距K=N/n。③分层抽样:分层抽样又称类型抽样。④整群抽样:整群抽样是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划分为一些子群体,每一个子群体为一个抽样单位,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若干子群,将抽取的子群中所有个体合起来作为研究样本。⑤多段抽样:多段抽样与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将总体分为若干个群。

5、操作定义的概念:所谓操作定义就是建立一些具体的程序或者是用可感知、可度量的具

体事物、现象及方法,对抽象定义作出的具体界定与说明。

6、建立操作定义的方法:①用客观事物发生的状态、数量和具体现象来界定。②用被定义

概念的维度来界定。③用概念主要属性的特征数量标准进行界定。

四、体育科学研究论文的撰写与评价

1、科研论文的概念:科研论文是指在某一科学研究领域专门表达对某一研究新成果、新知

识的科学记录及其某些原理应用于实践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

2、科研论文的特点:科研论文的标准化、科研论文的创新性、科研论文的参考性

3、科研论文的类别:按内容特征可分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技术两大类论文。

按写作目的可分为毕业论文和投稿论文两大类。

4、体育科研论文的基本结构:论文的基本结构一般包括题目、署名、工作单位、摘要、

关键词、引言、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研究结果与分析、结论与建议和参考文献等部分。

5、科研可分为三个大的环节:①前置部分,主要有题目、署名、工作单位、邮政编码、目

录、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等内容。②主体部分,主要有引言、正文或本论、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结论与建议、致谢、参考文献等内容。主体部分的层次标号按国际惯例一般是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分级。③附录与结尾部分,主要有与研究内容有关的附件(如调查问卷,数据图表等)、实验装置、实施细则、索引、后记、译名对照、封底等内容。

6、体育自然科学类论文的写作体例:①题名:题名的写作应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论文

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为简单句或词组,20个汉字之内,太长可加副标题,不可用标语口号式命题,也不可用经过艺术加工的文字语言或广告式命题。②作者署名、工作单位及作者的责任和义务③摘要 300~500字之间④关键词 3~8个⑤英文的题名、署名、摘要、关键词⑥中图分类号⑦引言⑧正文⑨结论⑩参考文献

7、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序号]作者姓名.论文题名[J].期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其中:J——论文;M——专著;D——学位论文;P——专利;S——技术标准;N——报纸;R——科学报告。

8.正文:标题层次分明,逻辑明确,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

9.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表的内容一般与论文文字及图的表述不重复。数量单位一律采用国

际单位制,即公制。正文中还应注意数字、数学公式和化学反应式、外文字母、标点符号和名词术语的用法和规定。

五、实验法

1、实验研究:利用一定的物质手段,主动地对研究的变量进行操纵和控制,并对研究中的

反应变量进行分析来认识客观事物本质规律或原理的一种研究方法。

2、实验研究的特点:实验中可对变量进行操纵以获得其反应结果的数据。实验的主动性实

验的重复性

3、实验设计的原则:随机化原则、重复性原则、对照性原则、控制性原则

4、实验研究的基本步骤:实验准备、实验实施和实验资料处理三个阶段。

5、单组前后测设计(自身比较设计)

它是在同一批(组)实验样本身上进行相同施加因素的实验,对每个样本进行实验前后的自身对照观察,并比较两次观察效果的差异情况。实验中前后两次测试数据的统计处理常用相关样本的t检验。实验的基本形式如下表:

6、两组前后测实验设计(两组比较设计)

实验样本随机的分为两组,一组是实验组,一组是控制组,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组施加一个新的实验因素,两组的其它活动都相同,实验前和实验结束后,对两组都进行相同观测指标的测试,并比较观测指标的差异情况。实验中的数据处理一般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

六、文献法

1、文献研究的概念:文献研究是指围绕研究课题,收集与课题有关的大量知识和信息,研

究其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经过归纳整理、去伪辩新、演绎推理、审议评价,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以获取间接知识的方法。

2、体育文献的概念:体育文献,指记录有体育科学、技术、实践和成果等内容的各种体育

知识的载体。

3、文献类型1、书面文献 2、电子信息3、声像资料

4、实物资料

4、阅读的方法:浏览;粗读;精读

5、撰写文献综述概念:文献综述与评论是对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它是在全面搜集与课题

有关部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一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综合叙述和评论。

6、文献综述的格式①引言②主题部分③结尾(小结)④参考文献

七、观察法

1、观察法的概念: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和辅助工具,不加控制

条件,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客观对象,包括人和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进行直接、系统的考察、记录,从而获得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

2、观察法的类型:一般观察和系统观察;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自然情境观察法和实验室

观察法;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抽样观察法和追踪观察法;有结构观察法和无结构观察法

3、一般观察又称全面观察,指对进行全面的、整体的观察;虽不采用特殊的技术,但对象

的观察往往较细致、全面、系统。

4、系统观察又称为重点观察,指对观察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或某种行为)进行连续的

定期观察研究,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重点观察,而不是全面整体的观察。

5、自然情境观察法指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对观察对象或活动不施加任何影响或控制时进

行观察的方法。

6、实验观察法指在认为设置或控制的条件下,对观察对象或活动进行观察的方法。

八、调查法

1、社会调查的概念:社会调查是指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访谈的方法,系统地、直接

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资料,并通过分析这些资料来认识体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研究方式。

2、结构访谈的概念:结构访谈又称标准化访谈,是指研究者或其他人员对研究对象按照统

一设计的、具有一定结构的访谈提纲所进行的调查。

3、结构访谈的基本程序①根据研究问题编制访谈提纲②确定访谈对象与访谈方式③调查员

的选择与培训④访谈的实施与技巧

4、专家调查的概念:专家调查研究属于社会调查研究的一种。研究人员在采用某一方案或

研究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调查时,求助于某个或某些专家学者,根据专家学者的知识与经验对有关问题作出判断与评价,这就是专家调查研究。

5、特尔菲法的概念:特尔菲法是指就某些问题分别依靠有关专家的知识经验和判断能力,

采用系统的逻辑方法和匿名问卷的形式,请专家分别对事物进行评价、预测与判断,从而获得客观可靠意见与信息的方法。

6、特尔菲法的流程:特尔菲法一般通过3~4轮来进行。

第一轮调查:一般在此轮只给出应调查或预测的主题表,由专家填写要调查的具体问题及答案;当然也可设计好调查表,只不过在调查时,要求专家根据研究的主题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作为第二轮设计问卷的依据。

第二轮调查:此时应有较详细且明确的调查表,专家要对调查表中的每一个问题作出回答,并阐明理由。回收后的处理结果要在进行第三轮调查前反馈给专家。

第三轮调查,根据第二轮调查的结果,专家们再次对调查的问题进行回答,并充分阐述理由,进行论证,并计算专家回答问题的置信概率。

实际研究工作中,若研究者对所要研究的问题非常明确,则可相应减少专家调查的轮数。

7、调查问卷的概念:所谓问卷是指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问题或项目,向研究对象

收集研究资料和经验事实的一种工具。

8、问卷的类型:一般分为开放式问卷、封闭式问卷、混合式问卷。

9、问卷的答题方式有自填式和访问式两种。

9、问卷的结构:包括问卷标题、答卷指南(指导语)、问卷主体、问卷编码四部分。

10、问题的形式及答案

填空式、是否式、多项选择式、矩阵式、排列式、量表式。此外,在答案的设计中,还应注意对于互斥性和列联性问题应对答题路径进行明确标注。

11、问卷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①问题有多重含义或答案嵌套:即提一个问题,不能同时询

问几件不同的事情。②概念抽象或含糊不清:调查的问题应尽量具体,要考虑被调查者的学识水平。③问题带有倾向性: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客观性,即每一个问题是中性的,不能带有某种倾向性。④使用明确的词汇表达问题或答案

(完整word版)生物化学实验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生物化学实验知识点整理 实验一 还原糖的测定、实验二 粮食中总糖含量的测定 1.还原糖测定的原理 3,5-二硝基水杨酸与还原糖溶液共热后被还原成棕色的氨基化合物,在550nm 处测定光的吸收增加量,得出该溶液的浓度,从而计算得到还原糖的含量 2.总糖测定原理 多糖为非还原糖,可用酸将多糖和寡糖水解成具有还原性的单糖,在利用还原糖的性质进行测定,这样就可以分别求出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 3.电子天平使用 4.冷凝回流的作用: 使HCl 冷凝回流至锥形瓶中,防止HCl 挥发,从而降低HCl 的浓度。 5.多糖水解方法: 加酸进行水解 6.怎样检验淀粉都已经水解: 加入1-2滴碘液,如果立即变蓝则说明没有完全水解,反之,则说明已经完全水解。 7.各支试管中溶液的浓度计算 8.NaOH 用量:HCl NaOH n n = 9.不能中途换分光光度计,因为不同的分光光度计的光源发光强度不同 10.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在通常情况下,原子处于基态,当通过基态原子的某辐射线所具有的能量(或频率)恰好符合该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所需的能量(或频率)时,该基态原子就会从入射辐射中吸收能量,产生原子吸收光谱。原子的能级是量子化的,所以原子对不同频率辐射的吸收也是有选择的。这种选择吸收的定量关系服从式/E h hc νλ?==。 实验证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物质的吸光度A 与吸光样品的浓度c 及厚度L 的乘积成正比,这就是光的吸收定律,也称为郎伯-比尔定律 分光光度计就是以郎伯比尔定律为原理,来测定浓度 11.为什么要水解多糖才能用DNS 因为DNS 只能与还原糖溶液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棕红色的氨基化合物,不能与没有还原性的多糖反应。 12.为什么要乘以0.9 以0.9才能得到多糖的含量。 13.为什么要中和后再测? 因为DNS 要在中性或微碱性的环境下与葡萄糖反应 实验三 蛋白质的水解和纸色谱法分离氨基酸、实验四 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1.纸色谱分离氨基酸分离原理 由于各氨基酸在固定相(水)和流动相(有机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从而移动速度不同,经过一段时间后,不同的氨基酸将存在于不同的部位,达到分离的目的。 2.天然氨基酸为L 型 3.酸式水解的优点是:是保持氨基酸的旋光性不变,原来是L 型,水解后还是L 型,由于甘氨酸所有的R 基团是氢原子,所以它不是L 型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资料总结版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资料总结版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一.微生物学发展中的几个重要人物的贡献。 1初创期--形态学时期:代表人物: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并描述微生物的存在。 2奠基期--生理学时期:代表人物:巴斯德,建立胚种学说(曲颈瓶试验);乳酸发酵是微生物推动的;氧气对酒精发酵的影响;用弱化的致病菌防治鸡霍乱。科赫,建立了科赫法则,证实了病原菌学说,建立微生物学实验方法体系。3发展期--生化、遗传学时期:代表人物:Buchner,开创微生物生化研究;Doudoroff,建立普通微生物学。 4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时期 二.什么是微生物?广义的微生物和主要包括哪几大类? 1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指大量的、极其多样的、不借助显微镜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 2微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某些藻类。 3微生物分类: 六界(病毒界1977年加上,我国陈世骧):

三元界: 三.微生物具有哪些主要特性?试简要说明之。 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性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 四.细菌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大小及繁殖方式如何? 1细菌的基本形态分为:球形或椭圆形、杆状或圆柱状、弧状和螺旋状,分别称为球菌、杆菌、弧菌和螺旋菌。 2细菌细胞的大小一般用显微测微尺测量,并以多个菌体的平均值或变化范围来表示。 3细菌的繁殖主要是简单的无性的二均裂殖。

球菌:单球菌,双~,链~,四联~,八叠~,葡萄球菌。。大小以直径表示 杆菌:种类最多,长杆菌(长/宽>2);杆菌(=2);短杆菌(<2)。。大小:长度×宽度 弧菌:弯曲度<1 ;螺旋菌2≤弯曲≤6;螺旋体:弯曲度>6 ..大小:自然弯曲长度×宽度 细菌的重量:1×10^-9~1×10^-10mg,及1g细菌有1~10万个菌体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及细胞核等四部分 五.细菌细胞壁的结构(Gram+、Gram-)与功能?Gram染色的原理和步骤?知道常规的几种Gram+、Gram—的菌种。 1结构:在细菌菌体的最外层,为坚韧、略具弹性的结构。 其基本骨架是肽聚糖层,由氨基糖(包括N-乙酰葡萄糖胺,NAG和N-乙酰胞壁酸,NAM两种)和氨基酸组成。 2 Gram+的细胞壁具有较厚(30-40nm)而致密的肽聚糖层, 多达20层,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的特有成分,可加强肽聚糖的结构。 3 Gram-的细胞壁薄(15-20nm)、结构较复杂,分为外膜(基本成分是脂多糖LPS)、肽聚糖层和壁膜间隙。 4功能:(1)保护细胞及维持外形(如果人工去掉细胞壁后,所有菌的原生质均变成圆形)。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详细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边缘较薄。 4、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5、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6、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凸透镜)。 7、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8、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10、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1、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 12、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3、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14、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5、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 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抵抗制服疾病、酿酒、泡菜、发面、做酸奶、克隆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22、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 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 动物 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第二单元物质变化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 主编:金建邦校核:金俊鹏第一章地壳的物质组成 1.试对比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种类岩石在成因、产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 等方面的不同。 2.什么是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有哪些类型? 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壳物质组成和内部构造,塑造地壳外部形态特征的各种自然作用。 类型: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 外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 3.火成岩有哪些结构、构造、产状,是如何分类的? 火成岩结构:显晶质结构、斑状结构、隐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 火成岩构造:块状构造、气孔构造、流纹构造; 火成岩产状:深成侵入岩: 岩基、岩珠; 浅成侵入岩: 岩墙(岩脉)、岩床、岩盖与岩盆; 分类:按火成岩二氧化硅含量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及酸性岩; 按岩浆冷凝环境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又可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 4.何谓沉积岩,有哪些结构、构造,分类? 沉积岩:由沉积物固结变硬而形成的岩石; 其结构:碎屑结构、非碎屑结构; 其构造:层理构造、递变构造、波痕与泥裂; 其分类:碎屑岩、化学及生物化学岩, 进一步划分为:碎屑沉积岩、火山碎屑岩、非蒸发岩和蒸发岩 5.何谓变质岩,如何鉴别? 变质岩:原先生成的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经高温高压及化学活动性很强的气体 和液体作用后,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矿物成分或结构构造的改变形成的新的岩石。 鉴别标志: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常形成某些特征性的矿物,如红柱石、蓝晶石、硅线 石、滑石、石墨等,这些变质矿物的出现是鉴别变质岩的重要标志。 第二章地质年代与第四纪地质概述 1.简述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主要有哪些类型,并说明其主要特点。 主要类型:残积土:残积碎屑物粒径由地表向深处由细变粗是其最重要的特征 坡积土: 厚度变化大,成分与高处的岩石性质有关,一般不具节理 洪积土: 具有明显的层理以及夹层、透镜体等 冲击土: 磨圆度和分选性较好,清楚的层理构造,良好的韵律性,沉积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整理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整理

————————————————————————————————作者:————————————————————————————————日期:

一、蛋白质 1.蛋白质的概念:由许多氨基酸通过肽键相连形成的高分子含氮化合物,由C、H、O、N、S 元素组成,N的含量为16%。 2.氨基酸共有20种,分类:非极性疏水R基氨基酸、极性不带电荷R基氨基酸、带正电荷R 基氨基酸(碱性氨基酸)、带负电荷R基氨基酸(酸性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 3.氨基酸的紫外线吸收特征:色氨酸和酪氨酸在280纳米波长附近存在吸收峰。 4.氨基酸的等电点:在某一PH值条件下,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同,溶液中氨基酸的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蛋白质等电点:在某一P H值下,蛋白质的净电荷为零,则该PH值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5.氨基酸残基:氨基酸缩合成肽之后氨基酸本身不完整,称为氨基酸残基。 6.半胱氨酸连接用二硫键(—S—S—) 7.肽键: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α-氨基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 8.N末端和C末端:主链的一端含有游离的α氨基称为氨基端或N端;另一端含有游离的α羧基,称为羧基端或C端。 9.蛋白质的分子结构:(1)一级结构:蛋白质分子内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化学键为肽键和二硫键;(2)二级结构:多肽链主链的局部构象,不涉及侧链的空间排布,化学键为氢键,其主要形式为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3)三级结构: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即肽链中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化学键为疏水键、离子键、氢键及范德华力;(4)四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各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和相互作用。 10.α螺旋:(1)肽平面围绕Cα旋转盘绕形成右手螺旋结构,称为α螺旋;(2).螺旋上升一圈,大约需要3.6个氨基酸,螺距为0.54纳米,螺旋的直径为0.5纳米;(3).氨基酸的R基分布在螺旋的外侧;(4).在α螺旋中,每一个肽键的羰基氧与从该羰基所属氨基酸开始向后数第五个氨基酸的氨基氢形成氢键,从而使α螺旋非常稳定。 11.模体:在许多蛋白质分子中可发现两个或三个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特殊的空间构象,被称为模体。 12.结构域:大分子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常可分割成一个或数个球状或纤维状的区域,折叠得较为紧密,各行使其功能,称为结构域。 13.变构效应: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伴随其功能的变化,称为变构效应。 14.蛋白质胶体结构的稳定因素:颗粒表面电荷与水化膜。 15.什么是蛋白质的变性、复性、沉淀?变性与沉淀关系如何?导致蛋白质的变性因素?举例说明实际工作中应用和避免蛋白质变性的例子? 蛋白质的变性:在理化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受到破坏,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生物活性丧失,其实质是蛋白质的次级断裂,一级结构并不破坏。 蛋白质的复性:当变性程度较轻时,如果除去变性因素,蛋白质仍能恢复或部分恢复其原来的构象及功能,这一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复性。 蛋白质沉淀:蛋白质分子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细菌乙醇发酵与酵母菌乙醇发酵 酵母菌乙醇发酵,在厌氧和偏酸(pH3.5-4.5)的条件下,通过糖酵解(EMP)途径将葡萄糖降解为2分子丙酮酸,丙酮酸再在丙酮酸脱羧酶作用下生成乙醛,乙醛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还原成乙醇,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乙醇、2分子二氧化碳和净产生2分子ATP。 细菌乙醇发酵,细菌即可利用EMP途径也可利用ED途径进行乙醇发酵,经ED途径发酵产生乙醇的过程与酵母菌通过EMP途径生产乙醇不同,故称细菌乙醇发酵。1分子葡萄糖经ED途径进行乙醇发酵,生成2分子乙醇和2分子二氧化碳,净产生1分子ATP。 2菌落与菌苔 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通常来源于一个细胞、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细胞群体叫做菌落。菌苔,当菌体培养基表面密集生长时,多个菌落相互连接成一片,称菌苔。 3原生质体与原生质球 原生质体指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的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剩下的仅由细胞膜包裹着的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 原生质球指用同样的方法处理,仍有部分细胞壁物质未除去所剩下的部分,一般由革兰氏阴性细菌所形成。 4温和噬菌体与烈性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有些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并不增殖,也不裂解细菌,这种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烈性噬菌体,能在寄主细菌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噬菌体并引起细菌裂解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5选择性培养基与鉴别培养基 选择性培养基,是根据某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某种化合物的敏感性不同而设计的一类培养基。利用这种培养基可以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 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通过培养后的显色反应区别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 6连续培养与分批培养 连续培养,在培养容器中不断补充新鲜营养物质,并不断地以同样速度排除培养物,使培养系统中细菌数量和营养状态保持恒定,这就是连续培养法 分批培养,将少量单细胞纯培养物接种到恒定容器新鲜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细菌数量。培养基一次加入,不补充,不更换。 7恒化培养法与恒浊培养法 恒化培养法,通过控制某种限制性营养物质的浓度调节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及其细胞密度,使装置内营养物质浓度恒定的培养方法 恒浊培养法,根据培养液细胞密度调节培养液流入的速度,使装置内细胞密度保持恒定的培养方法 8随机培养法与同步培养法 同步培养法,使被研究的微生物群体处于相同生长阶段的培养方法 随机培养法,在一般培养中,微生物各个体细胞处于不同的生长阶段的培养方法 9碱基转换与颠换 碱基转换,DNA链中嘌呤被另外一个嘌呤,或嘧啶被另一个嘧啶所置换,叫做转换 颠换,DNA链中嘌呤被另外一个嘧啶,或者嘧啶被另外一个嘌呤所置换,叫做颠换。 10 转化与转导 转化,是受体菌直接吸收来自供体菌的DNA片段,通过交换将其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全面整理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第一节我在成长 我们出生时没有牙齿,最先长出来的牙齿是乳牙, 乳牙脱落后长出来的是恒 ★ 4、出生后,我们经历了了生长发育的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 第二 个高峰期是青春期0 5、我们现在所处的生命周期是少年 而不是成年。 6、测量身高时,我们应该脱鞋,身体站直,目视前方 7、测量体重时,衣物越少,测量结果越准确。 8人刚站在体重称上时,体重称的指针会不断变化,所以应该等体重称指针稳 定后读数。 10、身高和体重是衡量生长发育程度最重要的指标,它可以反映儿童的发育水平, 身高和体重 的比例还可以说明儿童的营养状况。 11、青春期男女身高最先出现快速生长。 判断 1、体重并非每年匀速增长。(2) 2、我们的成长就是指身高和体重的增加。(X ) 3、测量身高时,必须脱掉衣服。(X) 第二节悄悄发生的变化 苏 教 版 六 年 级 科 学 下 册 复 习 资 料 1、 测量体重的工具是: 体重称。 2、 在成长中,我们的 身体长高了,体重变重了 。 牙。 3、 婴儿期,

1、无论是在学习,运动还是睡觉中,我们的身体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变化。 2、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女孩大约从10岁幵始进入青春期, 而男孩要稍晚一些,一般是12岁幵始进入青春期。 3、青春期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和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4、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之外,别一个特点是性发育幵始。 5、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他将要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6、男孩在青春期时会出现变声、遗精等生理现象,这些都是青春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 7、标志我们成为“大人”的阶段是青春期。 8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1)性意识骤然增长,易对异性产生好感: (2)智力水平迅猛提高: (3)独立欲望增强,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并能作出自己的判断,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或过低。 (4)情感世界充满风暴,情绪不稳定,容易与老师家长对立: (5)兴趣爱好广泛,求知欲和好奇心强: (6)人际交往欲望强烈,有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和依赖性。 9、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变化? 答:(1)少女不宜穿高跟鞋,穿高跟鞋容易使足前部受到挤压,引起脚趾外翻, 造成扁平足,还会加重骨盆负担,造成骨盆处狭窄,给日后生育带来困难。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整理

名词解释 一、矿物和岩石 1.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中所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2.岩石:矿物的自然集合体。 3.造岩矿物: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 4.颜色:矿物对不同波长可见光吸收程度不同的反映。 5.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6.解理:矿物在外力作用下,沿着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最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最不完全解理) 7.断口:如果矿物受外力作用,无固定方向破裂并呈各种凹凸不平的断面,称为断口。 8.岩浆岩产状:岩浆岩体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形成时所处的地质构造环境及距离当时地表的深度等方面的特征。(分两类:侵入岩体产状、喷出岩体产状) 9.岩浆岩结构: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晶粒形状以及它们的相互组合关系。 10.岩浆岩构造:指岩石中的矿物集合体的形状、大小、排列和空间分布等所反映出来的岩石组成的特征。 11.沉积岩结构:指沉积岩组成物质的形状、大小和结晶程度等特征。 12.沉积岩构造:指沉积岩各种物质成分形成的特有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 13.沉积岩岩层产状: 14.变质岩结构:变晶结构、碎裂结构、变余结构(残余结构) 15.变质岩构造:片理构造、块状构造、变余构造 二、地质构造 1.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结构和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2.地质构造(构造形迹):残留在岩层中的褶皱、断层和裂隙等变形或变位的现象。 3.构造运动(地质运动):指由内力地质作用引起的地壳组成物质和结构发生变形和变位的运动。 4.地层:指在一定地质时期内先后形成的具有一定层位的层状和非层状岩石的总称。 5.褶皱:岩层在构造运动中受力作用而形成的连续弯曲变形。 6.褶曲:组成褶皱构造的单个弯曲。 7.节理:指那些有一定成因、形态和分布规律的裂隙。(原生节理、构造节理、次生节理) 8.断层:岩层或岩体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沿破裂面两侧有明显相对位移的构造现象。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整理

一、蛋白质 1、蛋白质的概念:由许多氨基酸通过肽键相连形成的高分子含氮化合物,由C、H、O、N、S元素组成,N的含量为16%。 2、氨基酸共有20种,分类:非极性疏水R基氨基酸、极性不带电荷R基氨基酸、带正电荷R基氨基酸(碱性氨基酸)、带负电荷R基氨基酸(酸性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 3、氨基酸的紫外线吸收特征:色氨酸与酪氨酸在280纳米波长附近存在吸收峰。 4、氨基酸的等电点:在某一PH值条件下,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与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同,溶液中氨基酸的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蛋白质等电点:在某一PH 值下,蛋白质的净电荷为零,则该PH值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5、氨基酸残基:氨基酸缩合成肽之后氨基酸本身不完整,称为氨基酸残基。 6、半胱氨酸连接用二硫键(—S—S—) 7、肽键: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α-氨基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 8、N末端与C末端:主链的一端含有游离的α氨基称为氨基端或N端;另一端含有游离的α羧基,称为羧基端或C端。 9、蛋白质的分子结构:(1)一级结构:蛋白质分子内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化学键为肽键与二硫键;(2)二级结构:多肽链主链的局部构象,不涉及侧链的空间排布,化学键为氢键,其主要形式为α螺旋、β折叠、β转角与无规则卷曲;(3)三级结构: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即肽链中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化学键为疏水键、离子键、氢键及范德华力;(4)四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各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与相互作用。 10、α螺旋:(1)肽平面围绕Cα旋转盘绕形成右手螺旋结构,称为α螺旋;(2)、螺旋上升一圈,大约需要3、6个氨基酸,螺距为0、54纳米,螺旋的直径为0、5纳米;(3)、氨基酸的R基分布在螺旋的外侧;(4)、在α螺旋中,每一个肽键的羰基氧与从该羰基所属氨基酸开始向后数第五个氨基酸的氨基氢形成氢键,从而使α螺旋非常稳定。 11、模体:在许多蛋白质分子中可发现两个或三个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特殊的空间构象,被称为模体。 12、结构域:大分子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常可分割成一个或数个球状或纤维状的区域,折叠得较为紧密,各行使其功能,称为结构域。 13、变构效应: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伴随其功能的变化,称为变构效应。 14、蛋白质胶体结构的稳定因素:颗粒表面电荷与水化膜。 15、什么就是蛋白质的变性、复性、沉淀?变性与沉淀关系如何?导致蛋白质的变性因素?举例说明实际工作中应用与避免蛋白质变性的例子? 蛋白质的变性:在理化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受到破坏,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生物活性丧失,其实质就是蛋白质的次级断裂,一级结构并不破坏。 蛋白质的复性:当变性程度较轻时,如果除去变性因素,蛋白质仍能恢复或部分恢复其原来的构象及功能,这一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复性。 蛋白质沉淀:蛋白质分子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

浙江农林大学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绪论微生物与人类 1.人类迟至19世纪中叶才真正认识微生物世界,其中的障碍有哪些?它们是如何被克服的? 各举例说明之。 答:人类认识微生物世界中遇到的障碍以及被克服的相关例子如下: (1)个体微小。列文虎克利用其自制的显微镜,克服了肉眼的局限性,首次观察到多种微生物的个体形态。 (2)外貌不显。主要由科赫学派克服的,他们创立了许多显微镜技术,染色技术、悬滴培养技术和显微摄影技术,使人们对细菌等的外貌能清楚地观察到。 (3)杂居混生。由科赫等人发明的明胶和琼脂平板分离微生物纯种的方法,克服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杂居混生状态,从而进入了研究微生物纯培养阶段。 (4)因果难联。把微生物作用的因果联系起来的学者很多,如巴斯德提出了活的微生物是传染病、发酵和腐败的真正原因;科赫提出了证明某病的病原菌的“科赫法则”等。 2.微生物学发展史如何分期?各时期的时间、实质、创始人和特点是什么?我国人民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占有什么地位?有什么值得反思? 答:(1)微生物学发展史的分期以及各时期的时间、实质、创始人和特点如下:①史前期(约8000年前~1676年)——朦胧阶段 a.代表人物:各国劳动人民。 b.特点:未见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凭实践经验利用微生物的有益活动进行酿酒、发面、制酱、娘醋、沤肥、轮作、治病等。 ②初创期(1676~1861年)——形态描述阶段 a.代表人物:列文虎克。 b.特点: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出于个人爱好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 ③奠基期(1861~1897年)——生理水平研究阶段 a.代表人物:巴斯德和科赫。 b.特点:微生物学开始建立;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开始运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建立了许多应用性分支学科;进入寻找人类和动物病原菌的黄金时期。 ④发展期(1897~1953年)——生化水平研究阶段 a.代表人物:E.Büchner。 b.特点:对无细胞酵母菌“酒化酶”进行生化研究;发现微生物的代谢统一性;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开展广泛寻找微生物的有益代谢产物;青霉素的发现推动了微生物工业化培养技术的猛进。 ⑤成熟期(1953年~至今)——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a.代表人物:J.Watson和F.Crick。 b.特点:广泛运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和现代研究方法,深刻揭示微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规律;以基因工程为主导,把传统的工业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新水平;大量理论性、交叉性、应用性和实验性分支学科飞速发展;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独特实验技术推动了生命科学各领域飞速发展;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促进了生物信息学时代的到来。 (2)我国人民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与反思

(完整word版)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人类祖先的足迹 1、科学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实并不总是一样。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确,必须设法验证。 3、把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分类与整理,这也是获得事实与证据的重要步骤。亲历探究,是我们学习科学的最佳途径;深入调查,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式。科学家的研究结论不一定总是正确,但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4我国有女娲造人的古老传说。 5、科学家发现,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6、在距今大约30万——5万年以前,人类祖先已经从天然火过度到人工取火 7、贾兰坡发现的“北京人”,为从猿到人的进化理论提供了极有力的证据。 8、达尔文在他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中提出的进化论学说认为,现代生物有共同的祖先。而我国古生物学家1984年7月所发现的云南澄江生物化石群,证明了寒武纪时生物物种出现了爆炸性增长。“进化论”的核心观点: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9、生物进化论学说认为,一切生物包括人在内都是从单细胞生物长期发展来的。 10、美州大陆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物为距今大约1万年的尖状器。 11、人类皮肤颜色的多样性,是由于环境变化时自然选择所造成的,如非洲光照强烈,主要生活着黑种人,欧洲光照较弱,主要生活着白种人,亚洲东部主要生活着黄种人第二单元绿色社区调查 1、2004年6月5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北京举办了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并首次颁布了全国统一的绿色社区标志, 2、绿色社区是指具备了符合环保要求的设施、建立了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文明社区。 3、绿色社区建设,除了包括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节水设施、节能设施、新能源设施以外,还包括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居民良好生活习惯等因素。 4、调查活动有: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等。 5、调查研究的步骤大致为:确定调查课题、选择调查对象、拟定调查项目、调查人员分工、制定调查计划、搜集和整理事实资料、写出调查报告。 6、完整的调查研究报告大致包括:班级、姓名、调查人员、调查内容、调查对象、调查目的、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方法、调查过程、调查结果和建议。 7、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占的比重达70%左右,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我国排放废气中,85%的二氧化碳、 90%的二氧化硫和73%的烟尘都是由燃煤引起的。解决能源匮乏的有效途径是风能和太阳能。 8、绿色食品标志由太阳、叶片和蓓蕾组成,标志着绿色 食品是出自纯净、良好生态环境的安全无污染食品。 9、绿色社区居民环保公约可包含节水、节电、节约纸张、 防噪声、少用一次性用品、垃圾分类、回收废旧物品、植绿护绿、不吃野生动物等内容。 第三单元养好小金鱼 1、阳光、水、氧气、食物等构成了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2、光照、温度、湿度、雨、雪、风等环境因素,都或多 或少地影响着金鱼的生活。水温对金鱼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水温急剧升降,会引起金鱼的不适甚至死亡。水温骤变超过4℃—5℃时,容易造成金鱼的死亡。水质、水温、放养密度是影响金鱼生活的重要因素。 3、金鱼是杂食性动物,它们不但喜欢食用天然的食物和 鱼虫,而切也能进食经过加工的食物,如蛋黄、面条、米饭面包等。 4、金鱼的呼吸质量与放养密度基本成反比例关系。天气 变化和金鱼的呼吸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5、生物生存都需要一定的空间。自然环境是所有生物生 存的共同空间。 6、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的生物都和其他一定数量的生物之 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食物关系,人们把这种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当食物链中的某一种成员消失时,就会影响很多生物种类的生存。 7、生物总是生活在适合它们各自生存的环境中,当环境 发生变迁,或遭到破坏时,生物就必然会受到影响,生物会用各种方式来适应生存环境的变化,然而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是有限的,当环境遭到重大破坏时,就会造成大批的生物死亡,甚至造成物种的灭绝。 8、造成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很多。其中,生物本身 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人类是当今自然界最强大的生物类群。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对环境的破坏,比其他任何生物类群造成的破坏都要严重。 9、通过实验所获得的数据是最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许多 科学奥秘就蕴涵在其中。科学而合理地整理这些数据,是我们的研究取得成果的重要环节。 10、对比实验一般设定一个实验变量,即:对比实验只让 一个条件发生变化。11、搜集实事与证据的基本途径有:查阅书籍、上网搜索、调查、访问、观察记录、做实验等。 第四单元雨具的改进 1、雨衣是英国工人麦金杜斯无意中发明的,帕克斯对它 进行了改进。 2、常见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反光漆、荧光粉、 塑料、玻璃等,都是人造材料;木条、石头、竹竿等都是天然材料。人类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求,不断地发明新的材料。 3、亲历探究是我们学习科学的最佳途径,深入调查是进 1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整理

一、蛋白质 1.蛋白质的概念:由许多氨基酸通过肽键相连形成的高分子含氮化合物,由C、H、O、N、S元素组成,N的含量为16%。 2.氨基酸共有20种,分类:非极性疏水R基氨基酸、极性不带电荷R基氨基酸、带正电 荷R基氨基酸(碱性氨基酸)、带负电荷R基氨基酸(酸性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 3.氨基酸的紫外线吸收特征:色氨酸和酪氨酸在280纳米波长附近存在吸收峰。 4.氨基酸的等电点:在某一PH值条件下,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同,溶液中氨基酸的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蛋白质等电点: 在某一PH值下,蛋白质的净电荷为零,则该PH值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5.氨基酸残基:氨基酸缩合成肽之后氨基酸本身不完整,称为氨基酸残基。 6.半胱氨酸连接用二硫键(—S—S—) 7.肽键: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α-氨基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 8.N末端和C末端:主链的一端含有游离的α氨基称为氨基端或N端;另一端含有游离的 α羧基,称为羧基端或C端。 9.蛋白质的分子结构:(1)一级结构:蛋白质分子内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化学键为肽键和二硫键;(2)二级结构:多肽链主链的局部构象,不涉及侧链的空间排布,化学键为氢键, 其主要形式为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3)三级结构: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 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即肽链中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化学键为疏水键、离子键、氢键及范德华力;(4)四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各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和 相互作用。 10.α螺旋:(1)肽平面围绕Cα旋转盘绕形成右手螺旋结构,称为α螺旋;(2).螺旋上升一圈,大约需要3.6个氨基酸,螺距为0.54纳米,螺旋的直径为0.5纳米;(3).氨基酸的R基分布在 螺旋的外侧;(4).在α螺旋中,每一个肽键的羰基氧与从该羰基所属氨基酸开始向后数第五个氨基酸的氨基氢形成氢键,从而使α螺旋非常稳定。 11.模体:在许多蛋白质分子中可发现两个或三个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特殊的空间构象,被称为模体。 12.结构域:大分子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常可分割成一个或数个球状或纤维状的区域,折叠得较为紧密,各行使其功能,称为结构域。 13.变构效应: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伴随其功能的变化,称为变构效应。 14.蛋白质胶体结构的稳定因素:颗粒表面电荷与水化膜。 15.什么是蛋白质的变性、复性、沉淀?变性与沉淀关系如何?导致蛋白质的变性因素?举 例说明实际工作中应用和避免蛋白质变性的例子? 蛋白质的变性:在理化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受到破坏,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生物活性丧失,其实质是蛋白质的次级断裂,一级结构并不破坏。 蛋白质的复性:当变性程度较轻时,如果除去变性因素,蛋白质仍能恢复或部分恢复其原 来的构象及功能,这一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复性。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三版-期末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三版-期末复习资料

1.曲颈瓶实验巴斯德否认了自然发生学说 2.微生物发展的五个时期:史前期(朦胧阶段);初创期(形态描述阶段),列文虎克---微生物的先驱者;奠基期(生理水平研究阶段),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显微镜的发现),科赫--细菌学奠基人;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布赫纳---生物化学奠基人;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3.巴斯德的成果:①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②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③发明了狂犬病毒减毒疫④苗制备方法⑤发明巴氏消毒法 4.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最基本,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 4 个共性 5.细菌的三个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6.细菌的一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特殊构造: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微荚膜,荚膜),芽孢 7.细菌的细胞壁的功能:①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②为细胞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③阻拦酶蛋白或抗生素等有害物质进入细胞;④赋予细菌特有的抗原性和致病性(如内毒素),并与细菌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8.肽聚糖由肽和聚糖,肽聚糖单体构成,①、四肽尾,由四个氨基酸分子按L 型与D型交替方式连接而成,接在N-乙酰胞壁酸上。②、双糖单位: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溶菌酶水解此键。③、肽桥:甘氨酸五肽,肽桥变化甚多,由此形成了“肽聚糖的多样性”) 9.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的特有成分,(主要成分是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是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 10.外膜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特有结构(位于壁的最外层,成分:脂多糖LPS(类脂A:是革兰氏阴性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是许多噬菌体在细胞表面的吸附受体;核心多糖;O-特异侧链);磷脂和若干外膜蛋 11.假肽聚糖的β-1,3-糖苷键被水解。 12.缺壁细胞:实验室中形成:自发缺壁突变:L型细菌 人工方法去壁:彻底除尽(原生质体) 部分去除(球状体) 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支原体 13.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程序染液 G+ G- 初染结晶紫紫色紫色 媒染碘液蓝紫色蓝紫色 脱色乙醇95% 蓝紫色无色 水洗 H2O 蓝紫色无色 复染番红蓝紫色红色 14.PHB:聚羟基丁酸酯,细胞内含物之一,具有贮藏能量,碳源及降低细胞内渗透压作用。 15.鞭毛分为L环,P环,S-M环,C环。 16.何谓“拴菌”试验?他的创新思维在何处?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资料(最全绝对原创)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资料 一、基础知识 1、科学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选择好研究主题后,要大胆地有根据地进行猜想,并用自己擅长的形式表达出来,与大家交流。 2、我们的猜想与事实是否相符,还需要大量的事实与证据来证实,把搜集的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分类与整理这也是获得事实与证据的重要步骤。 3、我国有女娲造人的古老传说。 4、科学家发现,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5、在距今大约30万——5万年以前,人类的祖先已经从用天然火过度到人工取火……. 6龙骨山被誉为“考察人类历史最神圣的朝圣地之一”。 7、1934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开始负责周口店龙骨山的发掘工作。1936 年10月考古学家贾兰坡在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了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 8、“北京人”的发现为从猿到人的进化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9、美州大陆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物为距今大约1万年的尖状器。 10、人类皮肤颜色的多样性,是由于环境变化时自然选择所造成的,如非洲光照强烈,主要生活着黑种人,欧洲光照较弱,主要生活着白种人。 11、生物进化学认为,一切生物包括人在内,都是从单细胞生物长期发展来的。 12、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认为现代生物有共同的祖先。 13、达尔文写出了关于生物论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 14、是自然环境的变化使古代人类发展成了现代的人类。 15、2004年6月5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北京举办了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并首次颁布了全国统一的绿色社区标志。 16、绿色社区是指具备了符合环保要求的设施,建立了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文明社区。 17、绿色社区建设,除了包括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节水、节能和新能源设施外,还包括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居民的良好生活习惯等因素。 18、只有调查之后才有发言权。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整理小抄

1.矿物:是天然产出的均匀固体,它是各种地质作用的产物,是岩石的基本组成部分。 2.岩石:是地壳的基本组成物质,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产物,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3.层理:是指岩层中物质成分,颗粒大小,形状和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变化时产生的纹理,每个单元层理构造代表一个沉积动态的改变。 4.片理:指岩石形成薄片状的构造。板状、千枚状、片状、片麻状构造可通称为片理。在变质岩中极为常见,是重要特征之一 5.岩层:被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由相同或相似岩性组成的层状。 6.岩石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彼此间的组合方式。 7.工程地质条件: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 8.工程地质问题:指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筑和运行期间会产生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筑安全的地质问题。 9.地质构造:构造运动使岩层发生变形和变位,形成的产物称为地质构造。 10.岩层产状:指岩层的空间位置,是以岩层面的空间方位及其与水平面的关系来确定的 11.褶曲: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 12.节理:岩层沿破裂面没有明显位移或仅有微量位移。 13.活断层:目前正在运动着的断层,或是近期曾有过活动而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 14.地层:在一定地质历史时期内形成的一套岩层 15.地质图:把一个地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按一定比例缩小,用规定的符号、颜色、花纹、线条表示在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16.隔水层:指不能给出并透过水的岩层。隔水层还包括那些给出与透过水的数量微不足道的岩层,也就是说,隔水层有的可以含水,但是不具有允许相当数量的水透过自己的性能,例如粘土就是这样的隔水层。 17.含水层:指能够给出并透过相当数量重力水的岩层。构成含水层的条件,一是岩石中要有空隙存在,并充满足够数量的重力水,二是这些重力水能够在岩石空隙中自由运动。 18.残积层:母岩经风化、剥蚀,未被搬运,残留在原地的岩石碎屑,称为残积层。 19.水的硬度:地下水的硬度是指水中所含钙、镁离子的数量。 20.淋滤作用:大气降水渗入地下的过程中渗流水不仅能把地表附近细小的破碎物质带走,还能把周围岩石中易溶成分溶解带走。经过渗流水的物理和化学作用后,地表附近岩石逐渐失去其完整性、致密性,残留在原地的的则未被冲走,又不易溶解的松散物质。 21.岩石吸水率:是指在常压下岩石的吸水能力,以岩石所吸水分的重力与干燥岩石重力之比的百分数表示。 22.弹性模量:应力与弹性应变的比值。 23.热胀冷缩作用: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白天阳光强烈照射,岩石表层首先受热膨胀,内部未变热,体积不变;晚上,由于气温下降,岩石表层开始收缩,这时岩石内部可能还在升温膨胀。这种表里不一致的膨胀、收缩长期反复作用,岩石就会逐渐开裂,导致完全破坏。 24.风化程度:岩石风化后工程性质改变的程度。 25.黄土:黄土是以粉粒为主,含碳酸盐,具大孔隙,质地均一,无明显层理而有显著垂直节理的黄色陆相沉积物。 26.软土:是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和抗剪程度很低的呈软塑—流塑状态的粘性土。 27.岩体:指场地中经过变形和破坏好的岩石组合,是一种或多种岩石中的各种地质界面和大小不同的、形状不一的岩块的总体。 28.结构面:只存在于岩体中的各种不同成因、不同特征的地质界面,包括各种破裂面、物质分异面、软土夹层及泥化夹层等。

生物化学知识点梳理

生化知识点梳理 蛋白质水解 (1)酸水解:破坏色胺酸,但不会引起消旋,得到的是L-氨基酸。(2)碱水解:容易引起消旋,得到无旋光性的氨基酸混合物。 (3)酶水解:不产生消旋,不破坏氨基酸,但水解不彻底,得到的是蛋白质片断。(P16) 酸性氨基酸:Asp(天冬氨酸)、Glu(谷氨酸) 碱性氨基酸:Lys(赖氨酸)、Arg(精氨酸)、His(组氨酸) 极性非解离氨基酸:Gly(甘氨酸)、Ser(丝氨酸)、Thr(苏氨酸)、Cys(半胱氨酸),Tyr(酪氨酸)、Asn(天冬酰胺)、Gln(谷氨酰胺) 非极性氨基酸:Ala(丙氨酸)、Val(缬氨酸)、Leu(亮氨酸)、Ile(异亮氨酸)、Pro(脯氨酸)、Phe(苯丙氨酸)、Trp(色氨酸)、Met(甲硫氨酸) 氨基酸的等电点调整环境的pH,可以使氨基酸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相等,这时氨基酸所带的净电荷为零。在电场中既不向阳极也不向阴极移动,这时的环境pH称为氨基酸的等电点(pI)。 酸性氨基酸:pI= 1/2×(pK1+pKR) 碱性氨基酸:pI=1/2×(pK2+pKR) 中性氨基酸:pI= 1/2×(pK1+pK2) 当环境的pH比氨基酸的等电点大,氨基酸处于碱性环境中,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当环境的pH比氨基酸的等电点小,氨基酸处于酸性环境中,带正电荷,在电场中向负极移动。 除了甘氨酸外,所有的蛋白质氨基酸的α-碳都是手性碳,都有旋光异构体,但组成蛋白质的都是L-构型。带有苯环氨基酸(色氨酸)在紫外区280nm波长由最大吸收 蛋白质的等离子点:当蛋白质在某一pH环境中,酸性基团所带的正电荷预见性基团所带的负电荷相等。蛋白质的净电荷为零,在电场中既不向阳极也不向阴极移动。这是环境的pH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盐溶:低浓度的中性盐可以促进蛋白质的溶解。 盐析:加入高浓度的中性盐可以有效的破坏蛋白质颗粒的水化层,同时又中和了蛋白质分子电荷,从而使蛋白质沉淀下来。 分段盐析:不同蛋白质对盐浓度要求不同,因此通过不同的盐浓度可以将不同种蛋白质沉淀出来。 变性的本质:破坏非共价键(次级键)和二硫键,不改变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多肽链在一级结构的基础上借助氢键等次级键叠成有规则的空间结构。组成了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等二级结构构象单元。α-螺旋α-螺旋一圈有3.6个氨基酸,沿着螺旋轴上升0.54nm,每一个氨基酸残基上升0.15nm,螺旋的直径为2nm。当有脯氨酸存在时,由于氨基上没有多余的氢形成氢键,所以不能形成α-螺旋。 β-折叠是一种相当伸展的肽链结构,由两条或多条多肽链侧向聚集形成的锯齿状结构。有同向平行式和反向平行式两种。以反向平行比较稳定。 β-转角广泛存在于球状蛋白中,是由于多肽链中第n个残基羰基和第n+3个氨基酸残基的氨基形成氢键,使得多肽链急剧扭转走向而致 超二级结构:指多肽链上若干个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彼此相互作用,进一步组成有规则的结构组合体(p63 )。主要有α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