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

第五章沉积岩

第一节沉积岩的一般特征

一、沉积岩的物质成分

在化学成分上,沉积岩中Fe2O3多于FeO,K2O多于Na2O,岩浆岩则与此相反。因为地表环境富含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沉积岩中水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也明显比岩浆岩中的高。

二、沉积岩的颜色

颜色是沉积岩重要的直观特征,它不仅反映岩石本身的物质成分、沉积环境及成岩后的次生变化,对鉴定岩石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可作为地层划分与对比和推断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之一。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岩石中所含色素(染色物质)。沉积岩的颜色按成因可分为原生色和次生色。

原生色又进一步分为继承色和自生色。

1、原生色:

1)继承色主要取决于岩石中所含矿物碎屑的颜色,常为碎屑岩所具有,如长石砂岩呈红色是继承了母岩中红色长石颗粒的颜色;

2)、自生色是在沉积成岩阶段由自生矿物造成的,为大部分粘土岩、化学岩所具有。2、次生色是在沉积岩形成后由于次生变化而产生的,如在露头上海绿石砂岩常被风化成黄褐色、褐红色等。研究沉积岩要注意区分原生色和次生色。

次生色常沿裂隙、孔洞和破碎带分布,呈斑点状。原生色分布均匀、稳定,且与岩层的界线一致。原生色常能指示沉积环境。一般来说,粒度越细、越潮湿,观察面越阴暗,颜色越深;反之则浅。因此,描述颜色必须观察岩石的新鲜面,并说明是在怎样的状态下观测的。

三、沉积岩的构造

沉积岩的构造是指沉积岩各组分在空间的分布、排列和充填方式。一般包括层理、层面构造和层内构造。

(一)层理

1、概念:

层理是由岩石的成分、颜色、结构等在垂直于沉积层方向上的变化所形成的一种构造现象。层理是沉积岩所具有的重要特征,是区别于岩浆岩的主要标志。根据层理可以确定岩层产状即正确判断地质构造。

2、层理的组成

层理由细层、层系、层系组等要素组成。

1)细层又称纹层,是组成层理的最小单位,其厚度极小,常以毫米计。

2)层系组也称层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似的层系或成因上有联系的层系叠覆而成。

由若干个纹层、层系或层组构成一个层。

层是由成分基本一致的岩石组成的沉积地层的基本单位。它以成分或结构上的不一致性与上下邻层分开。层与层之间有层面分隔。层的厚度可分为块状层(大于1m)、厚层(1.0~0.5m)、中层(0.5~0.1m)、薄层(0.1~0.01m)、微细层或页状层(小于0.01m)。

3、常见的层理构造有下列几种类型:

1)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的特点是细层平直且与层面平行。

平行层理多形成于河道、湖岸、海滩等高能环境。

2)波状层理波状层理由许多波状起伏的纹层重叠在一起组成,是由于波浪引起沙纹的移动造成的。

其特点是纹层呈波状,但总的方向平行层面,当沉积速率较高时,可保存连续的波状。波状层理常形成于海、湖的浅水区及河漫滩。

3)交错层理(斜层理)交错层理由一系列彼此交错、重叠、切割的细层组成。按其层系厚度可分小型(小于3cm)、中型(3~10cm)、大型(10~200cm)、特大型(大于200cm)四种;按其层系形态可分板状、楔状、槽状三种基本类型。

板状交错层理的层系界面为平面,且彼此平行。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常见于河流沉积之中,

其层系底界有冲刷面,纹层内常有下粗上细的粒度变化,有的纹层向下收敛;

楔状交错层理的层系界面也为平面,但互不平行。楔状交错层理常见于海、湖的浅水区和三角洲沉各保;

槽状交错层理的层系底界为槽形冲刷面。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多见于河床沉积中,其层系底界冲刷面明显,底部常有泥砾。

4)递变层理递变层理又称粒序层理。其特点是由底至顶颗粒逐渐变化,除了粒度变化之外,无任何内部纹层。根据递变层的内部构造特征,主要分两种基本类型。

5)透镜状层理和压扁层理这是砂、泥沉积中的一种复合层理。在水流或波浪作用较弱、砂质供应不足、对泥质沉积与保存都较有利的情况下,可形成泥包砂的透镜状层理;当水流或波浪作用较强,有利于砂质沉积和保存的情况下,因波峰处泥质缺乏或较薄,形成被砂质包围的泥质压扁体,称压扁层理或脉状层理;这类层理常见于潮汐环境中。

6)韵律层理和沉积旋回韵律层理和沉积旋回是由不同成分、结构或颜色的沉积物有规律的交替叠置而成。

大规模的沉积韵律常称为沉积旋回。

沉积旋回是指地壳运动引起的,在沉积岩层的剖面上,相似岩性的岩石有规律重复出现的现象。

当沉积区地壳下降、水体面积扩大时,可形成水进旋回,即沉积物由浅水相变为深水相,沉积物由下至上由粗变细;当地壳上升、水体面积缩小时,则形成水退旋回,即沉积物由深水相变为浅水相,沉积物由下至上由细变粗(图5-2和图5-3)。因此,沉积旋回是地层划分对比和推断地壳运动情况的重要依据之一。

7)块状层(均匀层理)块状层是一种不显示任何纹层构造的层理。其特点是外貌大致均匀,组分和结构无分异,也称无层理。块状层理可由悬浮物质快速堆积而成(沉积物来不及分异),如洪水沉积,也可由沉积物重力流快速堆积而成。有时强烈的生物扰动,重结晶或交代作用破坏原生层理,而造成块状层理。严格说来,真正的块状层理,使用仪器也辨认不出内部纹层。

2.层面构造

层面构造是指岩层表面呈现出的各种构造痕迹,沉积岩中常见的层面构造有波痕、冲刷痕迹、泥裂等。

1)波痕波痕是指由于波浪、流水、风等介质的运动,在沉积物表面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痕迹。按成因可分三种类型。

浪成波痕,常见于海、湖浅水地带。其特点是波峰尖、波谷圆,形状对称。

流水波痕由定向水流形成,见于河流或有底流存在的海、湖近岸地带。波峰、波谷都较圆滑,不对称,陡坡倾向水流方向,在海、湖滨岸地段,陡坡朝向陆地。

风成波痕由定向风形成,见于沙漠及海、湖滨岸沙丘沉积中,呈极不对称状,陡坡的倾斜方向与风向一致。

2)冲刷痕迹由于流速加大或河流改道,先沉积的较细沉积物被冲蚀形成凹坑;当流速减缓时,凹坑又被沉积物充填,在充填物底部常有来自下伏岩层的岩块。在河床沉积中常见有冲刷痕迹。

3)泥裂泥裂亦称干裂,由未固结的沉积物被阳光暴晒、脱水收缩形成的多角型龟裂纹。其平面是不规则多边形裂块,横剖面呈V字形,常位于粘土岩和石灰岩的顶面,在上覆岩层的底板上可留下印模。泥裂主要出现在间歇性曝晒的潮汐带、滨岸带和河漫等地区,是干旱气候条件下的产物,因此可以作为鉴定沉积相的标志。借助泥裂的产状(下尖的V形),还可判别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3.层内构造

1)结核结核是一种与围岩成分有明显不同的自生矿物团块,属化学成因的构造。其形态有球状、卵状及各种不规则状;内部构造样式很多,有同心圆状、放射状等;大小不一,结核按形成时期可分为三种类型。

(1)同生结核即与沉积作用同时形成的结核,它可以是胶体物质围绕某些质点凝聚,或呈凝块状析出。其特点是结构不切穿层理,层理绕过结核呈弯曲状,如现代海底的铁锰结核。

(2)后生结核形成于沉积物成岩之后,外来溶液沿裂隙或层理渗入岩石内沉淀而成。其特点是结核形状不规则并切穿围岩层理。

(3)成岩结核即成岩阶段物质重新分配的产物。结核切穿部分层理及部分层理绕结核弯曲。研究结核有助于了解岩石形成的地球化学环境,结核还可作为找矿及地层划分对比的标志之一。

2)缝合线缝合线在地层剖面中呈锯齿状曲线,在平面上是一个起伏不平的面,沿此面较易劈开。缝合线裂隙中常充填有粘土、沥青或其他物质。它常见于碳酸盐岩地层中。

4.生物成因的构造

1)生物痕迹是指动物在未固结的沉积物表面活动所保留在岩层中的痕迹。常见的生物痕迹有动物足迹、爬痕、虫孔等。

2)生物扰动构造自然界中还存在着大量的不具确定形态的生物搅动构造,人们可借助发育良好的层理被生物搅动所破坏来识别它们。斑点构造就是一种常见的生物搅动构造,其特点是在泥质沉积物中有呈不规则斑点状分布的砂质潜穴。当生物搅动强烈时,会使层理全部破坏,形成生物搅动岩。

3)叠层构造在碳酸盐岩中常见叠层构造(简称叠层石),它主要由蓝绿藻等生物分泌的粘液,粘结沉积物形成的一种生物——沉积构造。它是由暗色的富藻纹层和浅色的贫藻纹层交替叠置而成,其形态特征取决于形成环境的水动力条件。

4)植物根痕迹陆相地层中常见碳化植物根痕迹,或枝叉状矿化植物根。它们在煤系地层中尤为常见,并且常常是陆相沉积的重要标志。

四、沉积岩的结构

沉积岩的结构是指岩石组分的大小、结晶程度、形态及其排列方式等微观特征。沉积岩的结构按成因可分三类。

1.机械作用形成的结构

由机械作用形成的结构既可见于陆源碎屑岩(包括粘土岩)中,也可见于碳酸盐岩中。其主要特点是岩石由碎屑颗粒与基质或胶结物组成,如陆源碎屑结构、粒屑结构、粘土结构等。

2.化学结构

化学结构是由化学沉淀作用形成的,如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等。显晶质结构按晶粒大小可分粗晶、中晶、细晶、粉晶、泥晶等。其中较粗的晶粒结构主要是在成岩及后生阶段由交代作用或重结晶作用形成的次生结构。化学结构可见于碳酸盐岩中,亦可见于碎屑岩的胶结物中。

3、生物结构

生物结构主要由生物骨架及生物化学组分构成,如珊瑚礁结构、藻礁结构等。生物骨架结构常见于生物礁灰岩中。

五、沉积岩的分类

沉积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岩石的成因、成分、结构、构造等。岩石的成因是指沉积作用的性质和环境,沉积物质的来源,沉积分异的顺序,成岩作用,沉积方式等。根据这个原则,将沉积岩划分为三大类:

1.碎屑岩

主要由碎屑物质组成的岩石。

1)正常碎屑岩即沉积碎屑岩类,指由母岩经过风化作用后所产生的碎屑物质而组成的岩石。如砾岩和角砾岩、砂岩、粉砂岩等。

2)火山碎屑岩指火山喷发出来的火山碎屑物质就地或在附近堆积而形成的岩石。

2.粘土岩

粘土岩是介于碎屑岩和化学岩之间的过渡型岩石,主要由50%以上粒径小于0.01mm的粘土矿物组成,其中常含少量细碎屑物质。它是沉积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类。

3.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

根据其成分可分为:

1)铝质岩如铝土矿岩。

2)铁质岩如菱铁矿岩、鲡状赤铁矿岩。

3)锰质岩如菱锰矿岩、氧化锰矿岩。

4)硅质岩如碧玉岩、燧石岩等。

5)磷质岩如结核状磷块岩、层状磷灰岩。

6)盐岩如盐岩、白云岩。

7)碳酸盐岩如石灰岩、白云岩。

8)可燃有机岩如煤、油页岩。

第二节碎屑岩

一、碎屑岩的物质成分

碎屑岩的物质成分取决于母岩的成分,主要由碎屑物质、杂基和胶结物构成。

1.碎屑物质

碎屑物质是碎屑岩中最主要的组分,如砾岩中的砾石、砂岩中的砂粒。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陆源区母岩机械破碎的产物,亦称陆源碎屑。因各种矿物和岩石的稳定性不同,故它们在岩石中的含量也不同,常见的有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碎屑,还有少量的重矿物和岩屑。

2.杂基(基质)

杂基是与砂、砾等碎屑一起以机械方式沉积下来的细粒碎屑物质,主要为高岭石、水云母、蒙脱石等粘土矿物,还有细砂、粉砂、泥和碳酸盐等。在粗碎屑岩中,杂基也相对变粗,如砾岩中的杂基甚至可有砂级颗粒。

3.胶结物

胶结物是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碎屑粒间孔隙中起胶结作用的沉积物质。它们多数形成于晚期成岩作用阶段,也有在沉积—同生期形成的。常见的胶结物有硅质、钙质、铁质和泥质四种类型。硅质包括石英、蛋白石等,多呈灰白色、质坚硬;钙质遇盐酸起反应,强烈起泡;铁质主要包括赤铁矿、褐铁矿、多呈红或红褐色、质坚硬;泥质呈土黄色,较疏松。此外,石膏、黄铁矿、海绿石、绿泥石等自生矿物,也是常见的胶结物质。

在碎屑岩中,杂基和胶结物都可充填于碎屑颗粒之间,作为孔隙的充填物,故杂基和胶结物合称填隙物。

二、碎屑岩的结构

碎屑岩的结构包括碎屑颗粒的大小(粒径)、形状(圆度、球度)、分选性和胶结类型等。

1.碎屑颗粒的粒度

碎屑颗粒直径的大小称为粒度,它是碎屑岩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结构特征。在正常的碎屑岩中,粒度的变化是连续的。

1)分类:通常粒度分为砾、砂和粉砂三级。

粒度特征是碎屑岩分类定名的基础,如果某岩石中的碎屑基本为同一粒级,只需在相应的粒级后加上“岩”字即可,如中砂岩,粗砂岩等。

2)命名原则:

根据粒级分类标准,将含量大于或等于50%的粒级定为主名;

含量在25%~50%者称“质”,写在主名之前;

含量在10%~25%者称“含”,放在最前面。

岩石中含量小于10%(或小于5%)的粒级或矿物成分,一般不反映在名称中

若碎屑岩中没有一个粒级含量大于或等于50%,含量在50%~25%的粒级又不只一个,则以“XX—XX”岩的形式复合命名,含量多的写在后面。

岩石中含量小于10%(或小于5%)的粒级或矿物成分,一般不反映在名称中,若属有特殊意义的矿物或化学成分,可用“微含”表示。如果任何粒级的含量都不足50%,含量在50%~25%的也没有或只有一个,则将岩石中的全部粒级合并为砾、砂、粉砂三大类,然后再按上述原则命名。

如某碎屑岩含中砾石8%,细砾石10%,粗砂17%,中砂16%,细砂18%,粉砂31%,则命名为“含砾的粉砂质砂岩”。

2.碎屑颗粒的形状

1)圆度即碎屑颗粒的棱角被磨圆的程度,一般分为四级:颗粒具尖锐棱角的为棱角状;棱角稍有磨蚀的为次棱角状;棱角明显磨蚀的为次圆状;棱角已消失的为圆状。一般来说,随搬运距离和时间加长,颗粒的圆度变好。

2)球度即碎屑颗粒近于球体的程度。通常分为球状、扁球状、椭球状和不规则状四类。

3.分选性

碎屑岩中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称为分选性.。通常分为三级:若岩石中某一粒级含量大于或等于75%,说明岩石中颗粒大小均匀,为分选好;某一粒级含量为50%~75%,为分选中等;任何粒级的含量都小于50%,为分选差。

4.胶结类型

在碎屑岩中,填隙物的分布及其与碎屑颗粒的接触关系称为胶结类型。它取决于填隙物的数量、生成条件及沉积后的变化等因素。胶结类型通常可分四种。

1)基底胶结填隙物含量多,碎屑颗粒互不接触呈游离状分散在填隙物中,杂基通常为高密度流快速堆积的产物。基底胶结实际上就是杂基支撑结构,它形成于沉积同生期。

2)孔隙胶结填隙物含量少,充填于颗粒之间的孔隙中,形成颗粒支撑结构。颗粒之间多呈点状接触,填隙物为成岩期或后生期的化学沉淀产物。

3)接触胶结为颗粒支撑结构,颗粒之间为点接触或线接触。胶结物含量少,分布于颗粒彼此接触之处。

4)镶嵌胶结胶结物更少,颗粒之间呈凸凹甚至缝合状直接接触,有时碎屑与硅质胶结物区分不开,镶嵌胶结是因成岩期的压固或压溶作用,致使颗粒接触更加紧密。

5.碎屑岩的结构与储油物性的关系

碎屑岩的结构与储油物性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分选好、堆积疏松、圆度好、胶结物少的碎屑岩,储油物性较好。如孔隙胶结和接触胶结的、颗粒较大的、分选较好的砂岩具有较高的有效孔隙度和渗透率;而基底胶结和镶嵌胶结的,胶结物为硅质、铁质的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储油物性较差。

三、碎屑岩的类型及特征

1.砾岩

主要由砾石构成的粗碎屑岩称为砾岩。砾岩中的碎屑颗粒主要是岩屑,矿物碎屑则较少。砾石的成分是推断母岩性质及物源位置的可靠依据。砾岩的沉积构造常为大型斜层理和递变层理,有时不显示层理而呈均匀块状。

砾岩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1)按圆度分类

(1)砾岩圆状、次圆状砾石含量大于50%,一般由沉积作用形成。

(2)角砾岩棱角状、次棱角状的砾石含量大于50%。角砾岩除沉积形成之外,还常与构造作用、火山作用、重力作用或化学作用有关。

2)按成分分类

(1)单成分砾岩成分较单一(同种成分的砾石占75%以上),砾石多为稳定性高、圆度好的岩屑或矿物碎屑,如石英岩碎屑、燧石、石英等,其成熟度高、受水动力作用改造较彻底。单成分砾岩常分布于地势平缓的滨岸地带。

在近岸陡崖、坡脚下或生物礁旁,可形成由石灰岩碎屑堆积而成的单成分的石灰岩质角砾岩。

(2)复成分砾岩成分复杂,由多种砾石组成,各种砾石含量都小于50%。砾石分选磨圆度不好。砾岩多沿山区呈带状分布、厚度变化大,为母岩快速剥蚀和堆积之产物,如山麓洪积砾岩等。

3)按地层剖面中的位置分类

(1)底砾岩一种位于水进层序底部的砾岩,其下为一侵蚀面。一般分选性和磨圆度较好、厚度不大,分布面积很广。它以成熟度高的砾石为主,不稳定的组分完全被破坏,因此它代表一长期的侵蚀间断,如我国华北元古界长城系底部的砾岩属此类。

(2)层间砾岩也称层内砾岩或同生砾岩。它与上下地层之间为连续沉积,无沉积间断。

4)成因分类

(1)滨岸砾岩河流携带的砾石在滨海、滨湖地带沉积而成。砾石常呈叠瓦状排列,最大扁平面向深水方向倾斜,长轴多与岸线平行,成分较单一,磨圆度较好,砾岩横向分布较稳定。滨岸砾岩特别是湖成砾岩,常与河成砾岩呈过渡关系。

在陡峻岩岸,由于岩石崩塌、碎块就地堆积,可形成分选差的近岸角砾岩,它常呈透镜状分布。

(2)河成砾岩常见于山区河流,位于河流沉积的底部、呈透镜状的分布。砾石成分复杂,分选差,最大扁平面向源倾斜。

(3)洪积砾岩岩体多沿山麓呈透镜状或楔状分布,是洪积锥的主体;厚度大、砾石粗,分选和磨圆度差,基质成分与砾石成分相似,且多有泥质。其为毗邻山区剧烈上升遭受剥蚀,沉积物快速堆积之产物。

(4)冰碛岩成分复杂,大砾石和泥、砂混杂,分选极差,砾石多呈棱角状,常具丁字形冰川擦痕。

总之,砾岩中砾石的大小、成分及其含量、圆度、分选以及砾岩体的几何形态等,都是重要的成因标志。砾岩在一定条件下,可成为储集油气的岩石,如我国的克拉玛依油田有的为砾岩储油气层。

2.砂岩

主要由砂粒(其含量大于50%)组成的碎屑岩称为砂岩。从结构上看,砂岩由砂级碎屑、基质和胶结物三部分组成。

1)石英砂岩(类)石英砂岩常为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若为铁质胶结者呈褐色,海绿石胶结则呈绿色等。主要碎屑成分为石英,含量大于50%,长石、岩屑的含量分别小于25%,所含重矿物为稳定的锆英石、电气石、金红石等;胶结物多为硅质、钙质、铁质胶结,也有海绿石胶结,而泥质胶结的少见。一般分选性好,圆度也好,往往经过了长期的风化,长距离搬运后沉积而成。多形成于浅海、浅湖地区,常具交错层理及波痕等构造。为有利的储集岩。

2)长石砂岩(类)岩石常为肉红色、灰白色等。长石含量占碎屑总量的25%以上,主要以钾长石为主。胶结物一般为泥质和钙质,也见有铁质。分选性和圆度变化大,为富含长石的母岩的风化产物,经较短距离的搬运,较快速沉积而成。多形成于大陆沉积盆地或河流中。长石砂岩在我国东部地区成为良好的储集岩。

3)岩屑砂岩(类)颜色较深,多呈灰、灰绿、黑灰、灰褐等色。其岩屑含量占碎屑总量的25%以上,岩屑成分种类复杂,长石含量少于25%;重矿物成分复杂,含量高于长石砂岩。胶结物以泥质为主,分选性和圆度很差,此类岩石储油物性较差。

砂岩是良好的油气储集岩。良好的砂岩储集层多数是中砂岩和细砂岩,其次是粗砂岩和粗粉砂岩,个别地区有砾质砂岩和细砾岩。从砂岩的储油物性看,石英砂岩最好,其次是长石砂岩。岩屑砂岩因渗透率低,一般不是良好的储集岩。

3.粉砂岩

主要由粉砂级碎屑颗粒(含量大于50%)组成的细碎屑岩称为粉砂岩。其碎屑成分较单纯,以稳定的石英为主,白云母较多,长石较少,岩屑极少或无,常含稳定重矿物(含量可达2%~3%)。胶结物以碳酸盐为主,铁质和硅质较少。

如按粒度划分粉砂岩可分为粗粉砂岩、细粉砂岩;如果含砂和粘土较多,可按三级复合命名原则命名,如含砂泥质粉砂岩;按胶结物成分可分为铁质粉砂岩、钙质粉砂岩等。

粉砂岩是经过较长距离搬运,在稳定的水动力条件下缓慢沉积而成的,多形成于湖、海

的较深水地带以及河漫滩、三角洲、瀉湖和沼泽地带。粗粉砂岩也可以成为较好的储集油气的岩石。

4、火山碎屑岩

火山碎屑岩包括狭义的正常火山碎屑岩和广义的火山碎屑岩两种类型。

1)正常火山碎屑岩正常火山碎屑岩是指主要由火山碎屑(含量大于90%)组成的岩石,碎屑颗粒的分选和圆度都很差。其成岩作用方式分为熔结成岩和压实固结或水化学胶结两种方式。

2)广义火山碎屑岩主要由火山作用形成的各种碎屑物堆积而成。火山碎屑物含量在10%以上的岩石均属此类,统称火山碎屑岩。它可由风、流水等短距离搬运火山碎屑物质沉积而成,或在火山口附近堆积而成。

由于火山碎屑岩形成于火山喷发时期,因此研究火山碎屑岩对了解火山活动情况和划分对比地层有着重要意义,国内外已发现许多火碎屑岩油气储集岩(层)。

第三节粘土岩

一、粘土岩的物质成分及颜色

1、粘土岩的矿物成分

1)粘土矿物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水云母,还含有一些陆源碎屑矿物、化学沉淀自生矿物及有机质等非粘土矿物。

2)陆源碎屑物质有石英、长石、云母;自生矿物有赤铁矿、褐铁矿、蛋白石、方解石、白云石、菱铁矿、石膏、磷灰石、石盐等;

3)有机质有煤、腐泥质、沥青质、生物遗体等。

2、粘土岩的化学成分:

主要是SiO2,Al2O3,H2O,其次是Fe2O3,FeO,MgO,CaO,Na2O,K2O等。

3、粘土岩的颜色

主要是原生色

1)在强氧化环境形成的粘土岩,因含Fe3+而呈红色及紫红色;

2)在弱氧化—弱还原环境形成的粘土岩,因含Fe2+离子或含海绿石、绿泥石而呈绿色;

3)在还原环境形成的粘土岩,因富含有机质及低价铁的硫化物而呈黑色、灰色等。

二、粘土岩的结构及构造

(一)粘土岩的结构按其粘土矿物颗粒及粉砂、砂等碎屑物质的相对含量,可分为下列几种结构类型。

2mm)、豆粒(粒径大于2mm)结构等。

(二)粘土岩的构造分宏观(包括水平层理、块状层理、水底滑动构造、搅混构造、干裂、雨痕、结核、虫迹、晶体印痕等)和显微构造(显微鳞片构造、显微杂乱构造、显微定向构造)两大类。后者是由各种微细的鳞片状、纤维状粘土矿物分别按不规则、杂乱、定向方式排列而成,需在显微镜下才能辨别。

粘土岩常具水平层理,其中细层厚度小于1cm者称为页理或页状层理,细层厚度小于1mm者常称为纹理。

三、粘土岩的分类

1.泥岩

一种成分较复杂、页理不发育的粘土岩,它是弱固结的粘土经压固、脱水、微弱的重结晶等作用形成的。根据泥岩中所含非粘土矿物的成分,它可分为钙质泥岩、硅质泥岩、铁质泥岩、碳质泥岩和黑色泥岩等。由于黑色泥岩富含有机质,因此是良好的油源岩。

2.页岩

页岩是一种成分较复杂、具有页状层理的粘土岩,它是由弱固结的粘土经较强的压固、脱水和重结晶等作用形成的,锤击很容易分裂成薄片,颜色有绿、黑、灰、红等。它的成分除粘土矿物外,常混有石英、长石等矿物碎屑及其他化学物质。根据页岩中所含的非粘土矿物成分,页岩可分下列五种类型。

1)钙质页岩一种富含碳酸钙(含量小于50%)的页岩,滴稀盐酸起泡,常见于陆相红色地层及海相钙泥质岩系中。

2)铁质页岩一种含少量铁矿物(如赤铁矿、褐铁矿、针铁矿、菱铁矿、鲕绿泥石、鳞绿泥石)的页岩,常呈红色或灰绿色,产于陆相红层、煤系地层及海相砂泥质岩层中。

3)硅质页岩一种富含游离二氧化硅的页岩,硬度比一般页岩大,致密而坚硬,常与铁质岩、锰质岩、磷质岩及燧石等共生,成因有生物的、化学的等。

4)黑色页岩一种富含有机质及分散状黄铁矿的页岩,外貌类似碳质页岩,但不污手。它形成于深湖、深海、淡化湖等滞水环境,厚度大的黑色页岩可成为良好的油源岩,我国松辽盆地白垩系湖相黑色页岩属此类。

5)碳质页岩一种含大量分散状碳化有机质的页岩,能污手,含灰分高,不易燃烧,形成于湖泊、沼泽环境,常见于煤系地层。

3.油页岩

油页岩又称干酪根页岩。它是一种高灰分的低变质腐泥煤,由低等动、植物经过生物化学和地质作用而成,形成于内陆湖泊或滨海瀉湖中较深水还原环境,常与油源岩或煤系地层共生;颜色呈棕色至黑色,具细微的水平层理;硬度和相对密度都比一般页岩小,韧性较大;含气态和液态烃,含油率一般为4%~20%,最高达30%,质轻有油腻感;用指甲刻划时,划痕呈暗褐色;用小刀沿层面切削时,呈刨花状薄片;燃烧时冒烟,有沥青臭味;含油率高时,可用作炼油和其他化工原料,也可直接作燃料,灰渣可做水泥等建筑材料。我国油页岩分布也很广,几乎遍及全国各省;时代分布也较普遍,包括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

四、粘土岩的研究意义

1.黑色页(泥)岩、油页岩在一定条件下可成为良好的生油岩;

2.具有一定厚度的粘土岩又可作为油、气的良好盖层;

3.在少数情况下,当粘土岩中的裂缝发育时,也可作为储油(气)层;

4.蒙脱石粘土岩可用作石油化工产品和其它工业产品的净化剂以及石油钻井液的原料;

5.高岭石粘土岩还是陶瓷工业、耐火工业的重要原料。

第四节碳酸盐岩

一、碳酸盐岩的成分

碳酸盐岩的矿物成分主要是方解石、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及自生矿物石膏、石英、黄铁矿、赤铁矿、海绿石等,另外还常含有机质和陆源碎屑。碳酸盐岩的主要化学成分是CaO、MgO和CO2,其次还含有一些其它氧化物及混合物。

二、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

碳酸盐岩主要由颗粒、泥、胶结物、晶粒及生物格架几种结构组分构成,另外还有一些陆源物质、其它沉淀物、有机质等次要组分。

1.颗粒

碳酸盐岩中的颗粒与碎屑岩中的碎屑颗粒相似。按其是否形成于沉积区内可分为内颗粒和外颗粒两大类。

1)外颗粒(盆外颗粒)即陆源碎屑颗粒,按粒度可分为砾、砂、粉砂和泥四级,其中最常见的是泥。在碳酸盐岩中外颗粒总是次要的,如果其含量大于50%,则过渡为陆源碎

屑岩。

2)内颗粒指沉积区内形成的各种碳酸盐颗粒,是碳酸盐岩的主要结构组分。其成因为化学沉积、机械破碎、生物作用或多种作用的综合产物。福克(Folk)称之为“异化颗粒”。常见的内颗粒有内碎屑、鲕粒、藻粒、球粒、变形颗粒、生物颗粒等。

(1)内碎屑主要由盆地内沉积不久、未完全固结或刚固结的碳酸盐沉积物,被波浪或水流作用破碎、搬运、磨蚀、再沉积而成。根据其直径大小可分为砾屑、砂屑、粉屑和泥屑四级。

(2)鲕粒指具核心和同心层及放射性包壳结构的球状颗粒,因像鱼籽(鲕)而得名。其直径一般为2~0.25mm通常为1~0.5mm。核心为内碎屑、生物残骸、陆源碎屑或其他物质。同心层主要由泥晶方解石组成。根据结构和形态特征,可将鲕粒分为正常鲕(指同心层厚度大于核心直径的鲕粒)、表皮鲕或表鲕(同心层厚度小于核心直径)、复鲕(一个鲕粒中包含两个或多个小鲕粒)、放射鲕(具放射结构)及负鲕或空心鲕(核心及同心层大部分被溶蚀,基本上只有一个外壳层)等五种类型。

(3)藻粒指与藻有成因关系的颗粒,常见的有藻灰结核、藻团块、藻屑、藻鲕粒等。藻灰结核又称核形石或藻包粒,是一种具有不规则同心层的颗粒。个体较大。

(4)球粒与粪球粒球粒指不具内部构造、分选较好、近似球形的细砂级或粉砂级颗粒。其成因是由碳酸盐机械破碎磨蚀或化学凝聚而成。粪球粒由生物排泄而成,因富含有机质,故颜色较暗。

(5)变形颗粒原来的颗粒(鲕粒、内碎屑等)在成岩后生作用阶段,因压溶或其它力学作用发生变形,形成扁豆状、蝌蚪状、链状等颗粒,统称变形颗粒。

(6)生物颗粒指生物的硬体残骸,包括完整的化石及化石碎屑,故亦称化石颗粒或骨屑、骨粒等。生物颗粒是碳酸盐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形成生物碳酸盐岩。生物碳酸盐岩不仅是重要的烃源岩,而且其原生骨骼内孔隙往往是油气及多种金属矿液的渗滤、交代和富集的空间。

2.泥

指泥级的碳酸盐质点(粒径多数小于0.005mm),与粘土岩中的粘土(泥)相当,按成分可分为由方解石构成的灰泥和由白云石构成的云泥。

1)灰泥成因有化学沉淀、生物作用和机械破碎作用三种。由化学沉淀及生物作用生成的灰泥称为泥晶,由机械破碎作用生成的灰泥称为泥屑。

2)云泥成因较复杂,一般认为是潮上带的碳酸钙刚沉积不久便被高镁粒间水白云化而成,是“准同生”交代作用的产物。

3.胶结物

主要是指充填于颗粒之间的结晶方解石或其他矿物,如白云石、石膏等。它是在颗粒沉积后,由粒间水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的,常围绕颗粒分布呈栉壳状。其晶粒一般比灰泥粗,因清洁明亮,故常称亮晶(淀晶)方解石或简称亮晶(淀晶)。

4.晶粒

晶粒是结晶碳酸盐岩的主要结构组分,根据粒径大小可分为砾晶、砂晶、粉晶、泥晶。其中砂晶和粉晶还可细分。泥晶和细粉晶的方解石及白云石主要是原生或准同生的。粗粉晶以上的晶粒主要是次生的,为重结晶或交代作用的产物。晶粒的粒级划分及定名,同碎屑岩中碎屑粒级、碳酸盐岩内碎屑粒级的划分及定名原则。如粒径为0.5~0.25mm,在晶粒中称为中晶,在碎屑岩中称为中砂,在碳酸盐岩内碎屑中称为中砂屑。

5.生物格架(生物骨架)

生物骨架是礁碳酸盐岩不可缺少的组分,它主要由原地生长的造礁群体生物(如珊瑚、苔藓虫、层孔虫、藻类等)的坚硬骨骼组成的碳酸盐格架。

三、碳酸盐岩的成分分类

根据方解石和白云石的相对含量,碳酸盐岩可分为两大类。方解石含量大于50%的为石灰岩类,白云石含量大于50%的为白云岩类,二者之间还有一些过渡类型。

其命名与碎屑岩命名方法相同。

四、石灰岩的主要类型

1.颗粒—灰泥石灰岩类

该类岩石主要由内碎屑颗粒和灰泥这两个组分所组成,分布最广,种类很多,其类型划

分和定名以颗粒与灰泥(或基质)的相对百分含量、颗粒类型、颗粒的形状和大小等为依据。按内碎屑的形状和大小可进一步分为砾屑灰岩(及角砾状灰岩)、砂屑灰岩、粉屑灰岩和泥屑石灰岩(或灰泥石灰岩)。

1)竹叶状砾屑石灰岩简称竹叶状灰岩,通常呈薄层状产出。平面观之由圆形、椭圆形扁平砾石组成,平行层面排列;在垂直切面上,砾石的形状似竹叶,故名竹叶状灰岩。砾石边缘常见一层黄色或紫红色的氧化铁质圈。砾石大小不等,一般长几厘米至十几厘米,成分单一,多为泥晶方解石,胶结物为微晶方解石、细晶方解石,局部有白云石化现象。

2)角砾状砾屑石灰岩简称角砾石灰岩。砾屑以棱角状为主,基质多种多样。按成因可分为正常的内碎屑角砾石灰岩和礁旁的礁屑石灰岩。前者以其砾屑呈棱角状而区分于竹叶状灰岩;后者是位于海、湖滨岸的礁灰岩被波浪击碎后,礁屑未经搬运、磨蚀,原地堆积而成。礁屑的分选和磨圆度极差。

3)砂屑石灰岩指主要由砂屑颗粒组成的石灰岩,常含有一些生物颗粒、粉屑和亮晶等,灰泥含量一般较少,具有交错层理及波痕等,形成于水动力条件较强的近岸浅水地区。

4)粉屑石灰岩指主要由粉屑组成的石灰岩,基质部分多为泥晶、形成于水动力条件较弱的安静的海(湖)湾环境。粉屑石灰岩由于颗粒太细,故难以用肉眼鉴别它与泥晶石灰岩、球粒石灰岩的区别。

5)生物颗粒石灰岩简称生物灰岩,主要由生物颗粒(含量大于50%)组成。其岩石类型多种多样,其中在安静的沉积环境下原地堆积而成者,生物颗粒完好无磨损,具灰泥基质,如瓣鳃类石灰岩属之;在水流或波浪作用强烈的地区形成者,生物颗粒破碎,磨圆度较好,被亮晶洋结,如三叶虫碎屑灰岩、介壳碎屑灰岩等。生物灰岩因化石丰富,富含有机质,加之生物碎屑的孔隙发育,故往往成为良好的烃源岩及储集岩。

6)鲕粒石灰岩简称鲕粒(或鲕状)灰岩,是一种以鲕粒为主要组分的石灰岩。按鲕粒之间的填隙物成分可分为亮晶鲕粒灰岩和微晶鲕粒灰岩。按鲕粒内部的结构特征,可分为正常鲕灰岩、假鲕灰岩、表鲕灰岩、负鲕灰岩等。它是兼具化学和机械成因的石灰岩。亮晶鲕粒灰岩形成于碳酸钙处于过饱和状态的海、湖波浪活动地带或潮汐通道水流活动地带;若鲕粒被带到低能环境,则形成微晶鲕粒灰岩。

7)藻粒石灰岩简称藻灰岩,是一种由钙藻堆积,或者由于藻类生命活动产生的石灰岩。如有些藻类可以分泌钙质或促使水介质沉淀出钙质,构成坚硬钙质鞘,直接形成岩石。有些藻类通过特殊的生长方式,例如蓝绿藻的生命活动过程,可形成一种具有叠层构造的灰岩。藻灰岩常以藻灰结核、藻团块、藻屑及藻鲕粒的形态出现,在我国震旦纪地层中较常见。

8)灰泥石灰岩简称灰泥岩,又称泥晶灰岩、微晶灰岩等。是指以灰泥组分为主的石灰岩。灰泥岩偶含或不含颗粒,在结构上相当于陆源粘土岩,常形成于低能环境,如瀉湖、潮上带、浪基面以下的深水区。有些灰泥石灰岩处在软泥阶段被生物扰动或遭受滑动变形,形成所谓“扰动泥晶灰岩”。在近岸潮滩形成的灰泥石灰岩,常见鸟眼构造及干裂构造,并有氧化颜色。较深水环境下形成的富含有机质的暗色泥晶灰岩,可以成为良好的油源岩。

2.晶粒石灰岩类

又称结晶灰岩。它是一种主要由方解石晶粒(含量大于50%)组成的石灰岩,常常是泥晶灰岩或其他类型灰岩通过重结晶形成,按晶粒的大小可以细分为粉晶石灰岩、细晶石灰岩和粗晶石灰岩等。

3.生物骨架石灰岩类

又称礁灰岩,是一种具有原地固着生长状态的生物骨架构成的石灰岩。它是由造礁生物(如群体珊瑚、钙藻类、苔藓虫、层孔虫、海绵、牡蛎蛤、腕足类、棘皮动物、软体动物等)的遗体在原地堆积并被碳酸盐胶结而成,如藻礁灰岩、珊瑚礁灰岩等。由于生物礁灰岩多孔,渗透性良好,因此常是良好的油气储集岩,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成为良好的油源岩。礁灰岩在我国西南泥盆纪和二叠纪地层中较为发育。

五、白云岩简介

1.结构组分

与石灰岩类似,白云岩也是由颗粒、泥、胶结物、晶粒和生物格架五种结构组分构成,因此石灰岩的分类和定名原则,也适用于白云岩,只需将表5-15中的“石灰”改为“白云岩”,将“灰泥”改为“云泥”即可。

2.成因分类

按成因,白云岩可分原生、次生两大类。原生白云岩是指以化学沉淀方式从水中直接沉淀而成的白云岩。但至今尚无确切证据证实有从水中直接生成的白云石晶体。澳大利亚南部考龙泻湖和美国加利福尼亚深泉盐湖的白云石是所谓原生白云石沉积的典型代表,但仍有争议。次生白云岩是指一切由交代(白云化)作用形成的(非原生沉淀)白云岩。次生白云岩可进一步分为四种类型。

1)同生白云岩指刚形成的碳酸钙沉积物,即在沉积物——水界面处,通过交代(白云化)作用生成的白云岩。其特点是白云石晶体微细,岩石呈稳定层状,其形成环境有咸化海、咸化瀉湖和内陆咸水湖等。

2)准同生白云岩指形成不久的碳酸钙沉积物,在其沉积环境中,基本脱离沉积水体后经交代(白云化)作用而生成的白云岩。其特点是白云石多为泥晶或粉晶状。在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潮上带,高镁粒间水使沉积物中的文石被交代(白云化),可形成准同生白云岩。

3)成岩白云岩指碳酸钙沉积物在成岩过程中,由交代(白云化)作用形成白云岩。其特点是晶粒较粗,具明显的晶粒结构,岩石常呈不稳定层状或透镜状夹于石灰岩中。

4)后生白云岩指石灰岩形成后,由交代(白云化)作用生成的白云岩。其特点是晶粒粗大,岩性不均匀,层位不稳定。石灰岩、泥灰岩和白云岩在外表上相似,但性质不同,其肉眼鉴别常借助稀盐酸(见表5-9)。

认识常见的沉积岩

一、目的要求 学习沉积岩的肉眼坚定方法,了解沉积岩的总体特征,加深对沉积作用的理解。通过坚定初步认识几种常见的沉积岩。 二、实验用品 1. 标本:砾岩、角砾岩、砂岩、页岩、粉砂岩、石灰岩、白云岩、凝灰岩以及波痕、泥裂、各种层理、结核等。 2. 工具:放大镜,小刀,稀盐酸。 三、实验要点 1.沉积岩的分类 沉积岩是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常温、常压下,由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物质,经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一般以沉积物的来源作为基本类型的划分准则,而以沉积作用方式、沉积岩的成分、结构、成岩作用作为进一步划分的依据。 碎屑岩类:砾岩、角砾岩、砂岩、粉砂岩、 泥岩、页岩等。 化学及生物化学岩类:石灰岩、白云岩、硅质岩、石膏等。 2.沉积岩的矿物、结构所反映的沉积环境 沉积岩中的常见矿物:长石、石英、白云母、粘土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石膏、赤铁矿、褐铁矿、玉髓、蛋白石。其中稳定矿物和不稳定矿物的比例可以反映沉积环境,稳定矿物含量称为矿物的成熟度,矿物成熟度高,说明外力作用的时间长,反映经过长时期的搬运、缓慢的堆积环境和长期处在温暖潮湿的环境,反之,矿物成熟度低,说明外力作用的时间短,反映快速搬运、快速堆积的环境和长期处在干旱寒冷的环境。 沉积岩的粒度,碎屑粒径的分级:砾(>2mm),砂(2~0.05mm),粉砂(0.05~0.005mm), 泥(粘土)(<0.005mm)。沉积岩中的粒度大小也可以反映沉积环境,粒径粗大,说明搬运力大,反之亦然;同时,粒径还可以反映搬运力的类型,洪积物的粒径粗大,而风积物的粒径较小。 沉积物的分选性:沉积物中碎屑颗粒粗细的均匀程度。分选性可划分为:良好、中等、差等三级。分选性好,反映搬运的距离长,反之搬运距离短,是快速搬运、快速堆积的产物。 沉积物的磨圆性:分为:圆状、次圆状、次棱角状、棱角状等四级。磨圆度好,反映搬运的距离长,反之搬运距离短。同时,还可以反映搬运力的类别。磨圆度高的营力有:河流、海浪和风,磨圆低的搬运营力有:泥石流、冰川和崩塌等。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题目:试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一、岩浆岩:或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错误!、气孔状构造: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错误!、杏仁状构造:上述气孔形成的空洞被后来的物质充填,就形成了杏仁状构造。 错误!、流纹构造、绳状构造:岩浆喷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其表面常留下流动的痕迹,有时好像几股绳子拧在一起。 错误!、枕状构造:岩浆在水下喷发,熔岩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多椭球体.上述这些特殊的构造只存在于岩浆岩中。还有块状构造和斑状构造.除了构造以外还有因为矿物的结晶程度、集合体形状与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如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 2、岩浆岩的主要类型:岩浆岩依据矿物组成的差别,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错误!超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45%,多铁、镁而少钾、钠,基本上由暗色矿物组成,主要是橄榄石、辉石,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其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不含石英,长石也很少。这类岩石最常见侵入岩是橄榄岩类,喷出岩是苦橄岩类。 错误!基性岩类:化学成分的特征是SiO2为45-53%,Al2O3可达15%,CaO 可达10%;而铁镁含量约各占6%左右。岩石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也稍小,一般在3左右。侵入岩很致密,喷出岩常具有气孔状和杏仁状构造。。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约占40%,而且以辉石为主,其次是橄榄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的另一个区别是出现了大量斜长石。这类岩石的侵入岩是辉长岩,分布较少;而喷出岩-玄武岩,却有大面积分布。 错误!中性岩类:化学成分特征是SiO2为53-65%,铁、镁、钙比基性岩

沉积岩沉积相

一、名词解释 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搬运、沉积及沉积后作用形成的岩石。 长石砂岩arcose sandstone:主要由石英和长石组成Q<75%,F:R>3:1,石英颗粒一般不规则,且磨圆度差。 二、填空 1、某碳酸盐岩矿物成分为:方解石96%,白云石4%;结构组分为:鲕粒71%,亮晶29%。该岩石命名为:亮晶鲕粒石灰岩。 2、某岩石含细砾为60%,粉砂28%,泥12%。运用三级命名法则,该岩石命名为:含泥粉砂质细砾岩。 3、组成白云岩和石灰岩的主要矿物分别是白云石和方解石。 三、简答 1、鲍马序列的主要特征? 答:鲍玛序列是浊积岩的一典型沉积序列,由A.B.C.D.E五段构成。各段特征及成因如下:①A段:底部递变层段,主要由砂岩组成,近底部含砾石。粒度下粗上细,发育正递变层理,底面见槽模及沟模。它是浊流能量逐渐减弱,递变悬浮沉积的产物。 ②B段:下平行纹层段,与A段为渐变关系,比A段细主要为中砂和细砂,含泥质,具水平层理。若B段为底,底部可见冲刷面。③C段:变形波纹层段,以粉砂为主,有细砂和泥质可见波纹层理、包卷层理及滑塌变形层理。④C段:上水平纹层段,主要由泥质粉砂岩和粉砂岩构成,具断续水平层理。⑤E段:块状泥岩段,主要为泥岩,具块状层理。上述序列说明,从A段——E段是浊流流动强度及悬浮沉积物沉积速度由强逐渐减弱的过程。 2、碎屑岩粒度三级命名法的命名原则? 答:含量大于或等于50%的粒级定岩石的主名,为“XX岩”;含量介于50~25%的粒级以形容词“XX质”的形式写在主名之前;含量在25~10%的粒级作次要形容词,以“含XX”的形式写在最前面;含量小于l0%的粒级一般不反映在岩石的名称中。 3、单向水流形成的层理结构有哪些?双向水流形成的层理结构有哪些?潮坪环境有哪些典型沉积结构?曲流河边滩有哪些典型沉积结构? 答:单向水流形成的层理结构:除鱼骨状(羽状)层理、丘状层理、浪成波纹层理和冲洗层理外,其它的如板状、槽状、楔状、平行层理、爬升层理等主要层理类型都可在单向水流中形成。 双向水流形成的层理结构:鱼骨状(羽状)层理和冲洗层理,浪成波纹层理也可以形成。 潮坪环境典型沉积构造:层理多样,泥坪上多见水平纹层或水平波状纹层。混合坪上多为复合层理,砂坪上常见羽状或人字形的交错层理。砂坪及混合坪上常出现流水波痕,浪成波痕及叠加波痕。泥坪和混合坪上可发育有干裂、雨痕、鸟眼、泥皮、足迹、爬痕、虫孔等。干燥条件下可见石膏及盐类晶体。此外,再作用面也是重要标志。 边滩典型沉积构造: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波状层理、爬升层理和交错层理。 4、陆源碎屑湖泊相的亚相类型?生油的有利相带? 答:陆源碎屑湖泊相的亚相包括滨湖、浅湖、半深湖、深湖、湖湾、湖泊三角洲。 深湖和半深湖亚相水体深,地处还原或弱还原环境,适于有机质的保存和向石油的转化,是良好的生油环境。 5、简要说明下列岩石的主要形成环境: 亮晶鲕粒灰岩:温暖、强烈扰动的、含CaCO3过饱和的浅水中,并且多处于较强蒸发环境下。 生物格架灰岩: 亮晶砂屑灰岩:水动力条件较强的环境下形成 石英砂岩(石英含量大于90%):石英砂岩为长期搬运后沉积形成的。 杂砂岩:强烈剥蚀以后快速堆积的形成的。也可能在干旱、寒冷的条件下,短期搬运沉积形成的。 四、分析题 1、根据下面①②③剖面特征描述,分析该沉积环境为何种沉积相?并确定①②③分别为哪种亚相,说明判断依据? 2、根据剖面描述资料,分析其沉积相、亚相类型,并说明依据,描述不同亚相类型与油气的关系。

常见的岩石种类有哪些

常见的岩石种类有哪些? 虽然岩石的面貌是千变万化的,但是从它们形成的环境,也就是从成因上来划分,可以把岩石分为三大类: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1、沉积岩 沉积岩是在地表或近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一种岩石类型。它是由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碎屑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经过搬运、沉积和石化作用,最后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的物质来源主要有几个渠道,风化作用是一个主要渠道,它包括机械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机械风化是以崩解的方式把已经形成的岩石破碎成大小不同的碎屑;化学风化是由于水、氧气、二氧化碳引起的化学作用使岩石分解形成碎屑;细菌、真菌、藻类等生物风化作用也能分解岩石。此外,火山爆发喷射出大量的火山物质也是沉积物质的来源之一;植物和动物有机质在沉积岩中也占有一定比例。 不论那种方式形成的碎屑物质都要经历搬运过程,然后在合适的环境中沉积下来,经过漫长的压实作用,石化成坚硬的沉积岩。 2、岩浆岩 岩浆岩也叫火成岩,是在地壳深处或在上地幔中形成的岩浆,在侵入到地壳上部或者喷出到地表冷却固结并经过结晶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因为它生成的条件与沉积岩差别很大,因此,它的特点也与沉积岩明显不同。在野外观察,沉积岩常具有成层构造,层状构造是沉积岩所独有的特征。而在岩浆岩发育的地区则常常见到节理,而基本上看不到层理;在矿物组合上,在岩浆岩中出现的矿物,如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等矿物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结晶形成的,在常温常压条件下不容易保存. 3、变质岩

在地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早先形成的岩石,包括沉积岩、岩浆岩,由于后来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在固态情况下发生了矿物组成调整、结构构造改变甚至化学成分的变化,而形成一种新的岩石,这种岩石被称为变质岩。变质岩是大陆地壳中最主要的岩石类型之一。 在变质岩的概念中,有两点必须强调,这是变质岩区别于沉 ①火成岩也称岩浆岩。来自地球内部的熔融物质,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当熔浆由火山通道喷溢出地表凝固形成的岩石,称喷出岩或称火山岩。常见的火山岩有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等。当熔岩上升未达地表而在地壳一定深度凝结而形成的岩石称侵入岩,按侵入部位不同又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花岗岩、辉长岩、闪长岩是典型的深成岩。花岗斑岩、辉长玢岩和闪长玢岩是常见的浅成岩。根据化学组分又可将火成岩分为超基性岩(SiO2 ,小于45%)、基性岩(SiO2 ,45%~52%)、中性岩(SiO2 ,52%~65%)、酸性岩(SiO 2 ,大于65%)和碱性岩(含有特殊碱性矿物,SiO 2 ,52%~66%)。火成岩占地壳体积的%。 ②沉积岩。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物质、火山碎屑、有机物及少量宇宙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形成的层状岩石。按成因可分为碎屑岩、粘土岩和化学岩(包括生物化学岩)。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凝灰质砂岩、砾岩、粘土岩、页岩、石灰岩、白云岩、硅质岩、铁质岩、磷质岩等。沉积岩占地壳体积的%,但在地壳表层分布则甚广,约占陆地面积的75%,而海底几乎全部为沉积物所覆盖。沉积岩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具有层次,称为层理构造。层与层的界面叫层面,通常下面的岩层比上面的岩层年龄古老。二是许多沉积岩中有“石质化”的古代生物的遗体或生存、活动的痕迹-----化石,它是判定地质年龄和研究古地理环境的珍贵资料,被称作是纪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③变质岩。原有岩石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根据变质作用类型的不同,可将变质岩分为5类:动力变质岩、接触变质岩、区域变质岩、混合岩和交代变质岩。常见的变质岩有糜棱岩、碎裂岩、角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角闪岩、片粒岩、榴辉岩、混合岩等。变质岩占地壳体积的%。

常见沉积岩的特征碎屑岩类

常见沉积岩的特征碎屑岩类 砾岩:粒径大于2mm的碎屑占50%以上,具砾状结构,层理发育差。砾石一般为圆或次圆状者称砾岩,砾石呈棱角和次棱角状者称角砾岩。主要由一种砾石成分(含量75%)组成的砾岩,称单成分砾岩,这样的砾岩一般分选性和磨圆度均好,如石英砾岩。砾石成分复杂者称复成分砾岩,一般分选不良,圆度变化也大。砾岩的胶结物有硅质、钙质、铁质和泥质等。 砂岩:粒径介于2-0.05mm之间的砂粒占50%以上,具砂状结构,各类层理均可发育,胶结物多硅质、钙质、铁质及泥质等。按砂粒大小可分为粗粒砂岩(粒径2-0.5mm)、中粒砂岩(粒径0.5-0.25mm)、和细粒砂岩(粒径0.25-0.05mm)。按成分又可分为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石英砂岩中石英含量占75%以上,甚至95%以上,一般磨圆度高,分选好,颜色浅。长石砂岩中石英含量<75%,长石含量>25%,浅红色到浅灰色,圆度较差,分选中等或差。岩屑砂岩中石英含量<75%,岩屑含量>25%,甚至>60%,颜色深,圆度和分选都很差。 粉砂岩:粒径介于005-0.005mm的碎屑粒占50%以上,具粉砂状结构,多呈薄层状,水平或微波状层理,颗粒细小,肉眼难以辨认,放大镜下可识别石英颗粒或少量白云母。岩石断面粗糙,无滑感,可与粘土岩相区别。黄土则是未固结的粉砂,呈土黄色,松散状,层理不清,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粉砂组成,含粘土矿物及碳酸钙结核。 泥质岩类:分布最广的一类沉积岩,均为泥质结构,并常具水平层理,主要由各种粘土矿物组成。通常按固结程度分为以下三种: 粘土:未固结或弱固结的泥质岩,具吸水性和可塑性,在水中易泡软。单矿物粘土有高岭石粘土、蒙脱石粘土、水云母粘土等,但自然界多数为复矿物粘土。 泥岩:固结较紧的泥质岩,呈块状,吸水性和可塑性极弱,在水中不易泡软。成分较复杂,多水云母,含粉砂。 页岩:固结很好的泥质岩,成页片层,无吸水性和可塑性,水中不能泡软,可按其所含次要成分进一步命名,如炭质页岩、钙质页岩等。 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这类岩石结构多样,有碎屑结构和生物结构,但以化学结构为主。由于岩石多数为非晶质或隐晶质,肉眼不能分辩矿物颗粒,因此,要注意区分岩石种类众多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其中主要的岩石种类有以下几种: 碳酸盐岩:主要由钙镁的碳酸盐组成,分布广泛,在沉积岩中仅次于页岩和砂岩,结构以碎屑结构和化学结构为主,最主要的岩石有石灰岩和白云岩。 石灰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常呈灰或灰白色,由于含有机质多少不等,颜色可由浅灰到黑色,一般较致密,断口呈贝壳状,硬度不大,加稀盐酸起泡剧烈。常因结构不同而给予不同的名称,如豹皮灰岩、鲕状灰岩和竹叶状灰岩等。灰岩中常含有粘土矿物、硅质等杂质,含量较多时称为泥灰岩、硅质灰岩等。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题目:试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一、岩浆岩:或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1、气孔状构造: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2、杏仁状构造:上述气孔形成的空洞被后来的物质充填,就形成了杏仁状构造。 ○3、流纹构造、绳状构造:岩浆喷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其表面常留下流动的痕迹,有时好像几股绳子拧在一起。 ○4、枕状构造:岩浆在水下喷发,熔岩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多椭球体。 上述这些特殊的构造只存在于岩浆岩中。还有块状构造和斑状构造。除了构造以外还有因为矿物的结晶程度、集合体形状与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如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 2、岩浆岩的主要类型:岩浆岩依据矿物组成的差别,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超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45%,多铁、镁而少钾、钠,基本上由暗色矿物组成,主要是橄榄石、辉石,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其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不含石英,长石也很少。这类岩石最常见侵入岩是橄榄岩类,喷出岩是苦橄岩类。 ○2基性岩类:化学成分的特征是SiO2为45-53%,Al2O3可达15%,CaO可达10%;而铁镁含量约各占6%左右。岩石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也稍小,一般在3左右。侵入岩很致密,喷出岩常具有气孔状和杏仁状构造。。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约占40%,而且以辉石为主,其次是橄榄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的另一个区别是出现了大量斜长石。这类岩石的

第四章 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第四章 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第二节 风化、搬运和沉积的主要地质营力 第一节 概述 沉积物的形成作用包括风化作用、搬运作用及沉积作用。 风化: 是先成岩石(三大岩类)转化为新沉积物质的开始。 搬运: 新沉积物质运移,过路的和到盆地沉积的。 沉积:随着搬运能力的减弱,沉积物发生沉积;沉积下来后,可长期固定不再移动,也可在搬运,再沉积。 搬运和沉积的介质包括:水、大气、冰川、生物。 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类型可分为三大类: (1) 碎屑物质的机械搬运和沉积作用, (2) 溶解物质的搬运和化学沉积作用, (3) 生物搬运和沉积作用。 (1)机械搬运和沉积作用:碎屑物质、粘土物质及内源颗粒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是受流体力学定律支配。 悬浮在介质中被搬运,称作悬移搬运; 在介质底部呈滚动或跳动方式被搬运,称为推移搬运。 (2)溶解物质的搬运和化学沉积作用:溶解物质在水介质中以真溶液或胶体溶液状态被搬运。其搬运和沉积作用是受化学和物理化学定律所支配。 (3)生物搬运和沉积作用(影响作用):生物的搬运作用相对来说意义不大,但其沉积作用意义巨大。通过生物生理作用、生物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可使大量溶解物质、内源颗粒物质以及部分粘土物质发生沉积。 首页>>电子教材>>本章内容

第三节 搬运和沉积中流体的基本类型 第四节 沉积物床沙形体(底床形态) 1、地质作用:造成地壳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包括外力和内力地质作用。沉积物的风化、搬运和沉积作用主要受控于外力地质作用。 2、地质营力:地质作用的能量。地质营力一方面破坏着地壳岩石,同时又形成新的岩石。 3、介质:传播能量的媒介。风化、搬运和沉积作用的介质类型有三种(三态): 液态(水):如流水、地下水、湖泊和海洋等; 固态(冰川);气态(大气和风)。 水和大气是搬运和沉积介质,它们都是流体。流体有两种基本类型:牵引流与重力流。 牵引流和重力流的流体力学性质、流体与颗粒的力学关系都有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沉积特征。 牵引流(tractive current)的概念:current in standing water that transports sediment along the bottom,as in a river,contrasted with turbidity current 。 牵引流是牛顿流体,属静水流(弱水流)作用的流体,能沿沉积底床搬运沉积物的流体。包括河流、海流、波浪流、潮汐流、等深流、大气流等。 重力流(turbidity current)的概念:是非牛顿流体,由沉积介质与沉积物混为一体和整体搬运(又称密度流和块体流,整体混浊度大),以悬移方式搬运为主。(弥散有大量沉积物的高密度流体) 牵引流的搬运力: (1)作用在沉积物上的推力(牵引力),推力主要取决于流速,推力愈大则能搬运的沉积物颗粒愈大; (2)负荷力(或称载荷力),主要取决于流量,负荷力愈大则能搬运的沉积物数量就愈多。 实例:山间急流可以搬运达几十吨重的巨石,但搬运量较小;长江每年能搬运9.7亿吨泥砂,却不能推动一块大的砾石。 重力流的搬运力,由水与沉积物高度混合(高密度流体),在重力作用下(在斜坡,位能大于沉积物内部凝聚力或摩擦阻力时),使混合的流体整体移动。 约翰逊将高密度重力流称作“浊流”。 重力流的平均流速比相应规模的牵引流要小,因为重力流的密度高,同时,在上界面产生了摩擦引起附加阻力。浊流的最大流速不超过30m/s,大陆斜坡上5~7m/s,深海平原4m/s。 随着距离增大,浊流可与上覆水体混合而降低其密度,流速降低,使运载的悬浮物下沉,密度也就降低。重力流随着密度降低,可向牵引流转变。 重力流与牵引流的对比 主要类型触发机制表现特征 牵引流河流、潮流 沿岸流、等深流 水流活动持续 重力流碎屑流、颗粒流、液化流、 浊流沉积物位能大 于其内部凝聚力或摩擦阻力 脉动 床沙形体(底形、底床、床面形态):随着流体流动强度变化,在沉积物表面出现的不同几何形态。在明渠水流中,按流动强度(福劳德数)的不同分为:缓流、临界流、急流。 随着流动强度的加大(缓流、临界流、急流),依次出现下列底床形态(图4-1): 首页>>电子教材>>本章内容

沉积相的分类

1.沉积相的分类:陆相组:残积相、坡积——坠积相、沙漠(风成)相、冰川相、冲积扇相、河流像、湖泊相、沼泽相过渡相组:三角洲相、河口湾相海相组:滨岸相、浅海陆棚相、半深海相、深海相 2.冲积扇的形成条件:明显变化的地形和大量沉积物供应——构造背景、母岩性质和气候条件 3.冲积扇的类型:冲积扇的类型分为旱扇和湿扇旱扇(Arid Fan) 气候干旱扇形清楚主河道或单一河道间歇性水流或洪水以副砾岩为主, 分选差,混杂堆积. 纵向粒度变化快, 常见红层和膏盐类沉积. 无煤层,沉积构造类型少,碎屑流发育相带分布清晰 4.湿扇(Wet or Humid Fan) 气候潮湿常年流水扇形不清叠加河道, 辫状平原, 正砾岩发育, 无副砾岩, 分选好. 纵向粒度渐变, 无红层或膏盐类沉积. 可见煤层,沉积构造发育缺少碎屑流, 可发育泥流相带分布不清 5.冲积扇亚相的划分:扇根,扇中,扇缘 扇根:1泥石流沉积:基质支撑的混杂堆积,块状构造(副砾岩);2河道 沉积:砂砾岩,砾石呈叠瓦状排列,发育不明显的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递变层理;3筛析沉积:砂砾岩,粒度双峰分布。 扇中:1辫状水道沉积:砂砾岩,发育叠瓦状构造和不明显的递变层理、交错层理;2局部片流沉积:平行层理含砾砂岩、粉砂岩,呈透镜状。 扇端:水道不发育,以漫流活动为主,发育平行层理砂岩、粉砂岩,与泛滥平原或湖泊沉积物呈指状交互。 6.冲积扇中主要的沉积类型: 1. 泥石流沉积 形成:泥质母岩, 植被不发育, 地形较陡的地区, 遭受阵发性洪水侵蚀, 大 量泥砂被携带流动。流体性质:密度大粘度高, 可呈塑性——重力流。形态:呈舌状或叶瓣状, 具有陡, 厚的清晰边界。成分:砾, 砂, 泥混杂, 细粒成分占优势(主要由砂, 粉砂, 泥组成的泥石流称为泥流) 结构:分选极差构造:块状层理, 粒序层理, 一般层理不发育; 扁平砾石呈水平或叠瓦状排列 2. 漫流沉积 形成:携带沉积物的流水从冲积扇河床末端漫出, 流速和水深骤减, 携带的 沉积物呈席状或片状沉积下来, 形成席状砂, 砾岩堆积体, 为浅的坡面径流(漫洪沉积, 片流沉积). 形态:呈透镜体状, 一系列透镜体组合形成席状或片状沉积体. 成分:主要由碎屑组成, 可含少量粘土和粉砂。结构:分选较差。构造:块状层理, 交错层理, 细纹层 3. 河道沉积 形成:冲积扇常被间歇性河流切割, 当洪水再次来到时, 所携带的沉积物在 这些暂时性河道中沉积下来, 形成河道沉积(河床充填沉积, 槽流沉积) 形态:横切面透镜状, 与周围沉积物呈槽形接触。成分:主要由砾, 砂组成, 粒度粗。结构:分选差。构造:成层性不好, 砂层可呈交错层理, 具切割—充填构造

第四章 岩体工程地质性质

第四章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及岩体工程分类 §1 岩体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岩体:(rock mass)通常指地质体中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那一部分岩石,它处于一定的应力状态、被各种结构面所分割。岩体是岩石结构体与结构面的组合。 岩体的结构特征:岩体中岩石结构体与所包含的不同类型的结构面在空间的分布和组合状况的特征。 结构面:系指岩体中具有一定方向、力学强度相对较低、两向延伸(或具一定厚度)的地质界面 (或带),例如岩层层面、软弱夹层、各种成因的断裂、裂隙等。由于这种界面中断了岩体的连续性,故又称为不连续面(discontinulties)。结构面在空间的分布和组合可将岩体切割成不同形状的结构体(如下图)。

岩体的结构特征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以特定的建造(如沉积岩建造,火成岩建造和变质岩建造)为其物质基础。建造确定了岩体的原生结构特征,而岩体所经历的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构造作用改造以及浅、表生作用(epigene—action,如卸荷,风化,地下水作用等,主要出现在地壳浅部或表部岩体中)改造,使岩体结构趋于复杂化。岩体的结构正是建造与改造两者综合作用的产物。 “岩体”这一术语在工程地质学中广泛出现、并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也不过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但它标志着这门学科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发展阶段。在这以前,人们习惯用岩石材料的力学性质来评价岩体稳定性,对岩体中的软弱面在岩体稳定性中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近百年来世界大坝失事的统计资料表明,在重力坝失事原因中,因软弱面引起坝基失稳而酿成的事故竟占45%以上。本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世界上又发生两起重大岩体失稳事件,其一是法国的60m高的马尔帕塞(Malpasset)薄拱坝,因左坝头沿片麻岩中的绢云母页岩发生滑动,导致坝体破裂而于1959年(蓄水后5年)失事,这是世界拱坝建筑史上第一次巨大破坏事件,另一起发生在意大科的瓦伊昂(Vajont)水库,这个当时世界上最高(267m)的薄拱坝建成蓄水后,于1963年大坝附近约2亿多m3岩体迅速下滑,填满水库,造成严重事故,全部工程报废。这两起重大事件在工程地质和岩石力学界引起极大震动,此后对岩体结构特征、岩体的力学属性,岩体的变形破坏机制与过程的研究愈来愈受到各界的重视。 岩体的结构特征的研究意义: (1)岩体中的结构面是岩体中力学强度相对薄弱的部位,它导致岩体力

沉积岩与沉积相

《沉积岩与沉积相》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沉积岩 2、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3、杂基 4.胶结物 5.层理 6.压实作用 7、叠层石 8、相律 9、浪基面 10、成岩作用 11、沉积相 12、河流的“二元结构” 二、简答题 1、简述三级分类命名原则。 2、白云石有哪些成因机理? 3、简述典型浊积岩的垂向序列(鲍玛序列)特征。 4.简述教材中推荐的砂岩分类方法。 5.何谓冲积扇?简述冲积扇的沉积类型及其亚相划分。 6、简单描述5种不同类型的沉积构造。 7、简要评述福克的石灰岩分类方案。 8、简单描述3种不同类型的层理构造。 9、简述准同生白云石的形成机理。 三、论述题 1、试述教材中推荐的砂岩分类方法。 2.试述陆源碎屑岩各组成部分的特征及沉积学意义。 3、试从发育位置、形成条件和沉积特征等方面比较述海底扇、扇三角洲、三角洲和冲积扇的异同。 4、试述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在成因、结构组分和构造等方面的异同。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沉积岩 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是它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2.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碎屑物质在搬运、沉积过程中按粒度大小、密度、形状以及矿物成分等物理性质进行分异并依一定顺序分别集中的沉积现象。 3.杂基 杂基是碎屑岩中与粗碎屑一起沉积下来的细粒填隙组分,其粒级一般以泥为主,可包括一些细粉砂。4.胶结物 是沉积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间孔隙中的自生矿物。 5.层理 层理是岩石性质沿垂向变化的一种层状构造,它可以通过矿物成分。结构、颜色的突变或渐变而显现出来。6.压实作用 压实作用是指沉积物沉积后在其上覆水层或沉积层的重荷下,或在构造形变应力的作用下,发生水分排出、孔隙度降低、体积缩小的作用。 7.叠层石 主要是由蓝绿藻的生长活动所形成的亮暗基本层在垂向上有规律交替的一类构造。暗层:富藻纹层,富有机质;亮层:富碳酸盐矿物层,富碳酸盐碎屑。8.相律 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并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出现而没有间断。 9.浪基面 又称波浪基准面、波基面或浪底,是指相当于1/2波长的水深界面。波基面以下湖水不受波浪的干扰,是静水环境。 10. 成岩作用 广义的成岩作用是指从沉积物到沉积岩,以及在沉积岩形成以后再到它遭受风化作用或变质作用即到其被破坏或发生质的变化以前,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或作用,是沉积岩的形成和演化的重要阶段。 11. 沉积相 沉积环境和该环境中所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综合)。

沉积岩知识与精美图片欣赏(珍藏版)

沉积岩知识与精美图片欣赏(珍藏版) 沉积岩知识与精美图片欣赏 一、沉积岩类基本知识 沉积岩:沉积岩曾经有过另一个名称,叫水成岩。组成沉积岩的物质是一些砾石、砂、粘土、灰泥和生物残骸等松散物质(这些物质大多来自风化的岩石,其次是火山喷发物、有机物和来自宇宙的一些物质)。这些物质有的是溶解在水里的。更多的则是被水搬运,它们逐年累月地集聚起来并沉积,最终压实并变成了岩石。沉积岩分布在地壳的表层。露出地面的面积约占75%。沉积岩种类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页岩、砂岩和石灰岩,它们占沉积岩总数的95%。这三种岩石的分布随沉积区的地质构造和古代地理位置不同而不一样。总的说,页岩最多,其次是砂岩,石灰岩数量最少。沉积岩地层中蕴藏着绝大部分矿产,如煤、石油、非 金属、金属和稀有元素矿产等。 水和风将陆地上的泥沙,碎石等物质带到江河湖海,这些物质一层层沉积下来, 年长日久变成了岩石。 水和风将陆地上的泥沙,碎石等物质带到江河湖海,这些物质一层层沉积下来, 年长日久变成了岩石。 我们知道了沉积岩是由一些松散的物质经过沉积而形成的。这些松散的物质来自各个不同地方(如磷质岩中的磷来自海洋生物骨骸或陆地的鸟粪)、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化学成分、经历过不同的化学变化过程等等。在形成沉积岩的漫长时间里,它们中的物质还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生成各种各样的岩石或矿物(如在强烈蒸发条件下,可出现石膏、硬石膏、石盐、镁盐或钾-镁盐,或天然碱、苏打

等;如各种动植经沉积埋藏和细菌分解,可衍变为由碳、氢、氧不同比例聚合而成的有机酸、脂酸、醣、纤维素和有机碳等多种物质并最终构成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的主要成分。此外,微生物或细菌活动的参与还可以造成一些自然硫、锰、铁、铜、铅、锌、铀等在沉积岩中的聚集)。火山喷发可以带出多种元素,这些元素聚集到一起,可在沉积岩、沉积层内形成矿床。 沉积岩中含少量宇宙物质,如陨石、宇宙尘。宇宙尘的研究不仅可了解沉积岩本身,而且还可进一步了解各地质时代沉积岩形成时,天体可能发生的某些事件或变化。如在代表某一地质年代的沉积岩中,发现一层超乎寻常的宇宙物质,经过研究分析,科学家可以知道那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沉积岩中包含着很多地质变化的信息,甚至古代生物及宇宙发展变化的情况。它就像是一页页的地质历史教科书。 沉积岩构成的壮丽景观 沉积岩形成的过程中,地理、气候等环境和大地构造种种变化化也会造成沉积岩的种种不同情况。陆地沉积岩的分布范围要比海洋沉积岩分布范围小得多。在干旱古气候条件下,会形成大面积的红色沉积岩,这是由于沉积物中的氧化铁容易氧化为三氧化二铁。而潮湿气候条件下,有机物质就会增多,较多的有机质进入沉积物中使沉积岩颜色成为暗灰或黑色。盐类在炎热干旱气候形成,煤炭则在温暖潮湿气候聚集。这都说明古气候对沉积岩形成是有制约作用的。生物的进化、繁盛或衰亡也在沉积岩的形成中留下了印迹。如在石炭纪,全球性的植物繁茂,就形成了大量煤炭层。不同的水流条件形成不同的沉积或造成不同的结构构造。如从高处流向低处的水流不会改变方向,这就常形成一个方向层理的沉积区,比如江河的三角洲就是这种情况。在海边,潮汐是来回往复流动的双向水流,这样就常形成另外一种交错层理的滨海和潮汐沉积,等等。 人们可以根据沉积岩层面上表现出来的种种特征来推断过去发生沉积时的条件,判断地层的顺序等等。比如看沉积岩表面痕迹和堆积形态,可知道当初风、水流及波浪的运动方向等。沉积岩可简单地分为2类:

沉积岩的成因及分类特征

沉积岩的成因及分类特征 沉积岩:沉积岩曾经有过另一个名称,叫水成岩。组成沉积岩的物质是一些砾石、砂、粘土、灰泥和生物残骸等松散物质(这些物质大多来自风化的岩石,其次是火山喷发物、有机物和来自宇宙的一些物质)。这些物质有的是溶解在水里的。更多的则是被水搬运,它们逐年累月地集聚起来并沉积,最终压实并变成了岩石。 沉积岩分布在地壳的表层。露出地面的面积约占75%。沉积岩种类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页岩、砂岩和石灰岩,它们占沉积岩总数的95%。这三种岩石的分布随沉积区的地质构造和古代地理位置不同而不一样。总的说,页岩最多,其次是砂岩,石灰岩数量最少。沉积岩地层中蕴藏着绝大部分矿产,如煤、石油、非金属、金属和稀有元素矿产等。 水和风将陆地上的泥沙,碎石等物质带到江河湖海,这些物质一层层沉积下来,年长日久变成了岩石。 水和风将陆地上的泥沙,碎石等物质带到江河湖海,这些物质一层层沉积下来, 年长日久变成了岩石。 我们知道了沉积岩是由一些松散的物质经过沉积而形成的。这些松散的物质来自各个不同地方(如磷质岩中的磷来自海洋生物骨骸或陆地的鸟粪)、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化学成分、经历过不同的化学变化过程等等。在形成沉积岩的漫长时间里,它们中的物质还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生成各种各样的岩石或矿物(如在强烈蒸发条件下,可出现石膏、硬石膏、石盐、镁盐或钾-镁盐,或天然碱、苏打等;如各种动植经沉积埋藏和细菌分解,可衍变为由碳、氢、氧不同比例聚合而成的有机酸、脂酸、醣、纤维素和有机碳等多种物质并最终构成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的主要成分。此外,微生物或细菌活动的参与还可以造成一些自

然硫、锰、铁、铜、铅、锌、铀等在沉积岩中的聚集)。火山喷发可以带出多种元素,这些元素聚集到一起,可在沉积岩、沉积层内形成矿床。 沉积岩中含少量宇宙物质,如陨石、宇宙尘。宇宙尘的研究不仅可了解沉积岩本身,而且还可进一步了解各地质时代沉积岩形成时,天体可能发生的某些事件或变化。如在代表某一地质年代的沉积岩中,发现一层超乎寻常的宇宙物质,经过研究分析,科学家可以知道那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沉积岩中包含着很多地质变化的信息,甚至古代生物及宇宙发展变化的情况。它就像是一页页的地质历史教科书。 沉积岩构成的壮丽景观 沉积岩形成的过程中,地理、气候等环境和大地构造种种变化化也会造成沉积岩的种种不同情况。陆地沉积岩的分布范围要比海洋沉积岩分布范围小得多。在干旱古气候条件下,会形成大面积的红色沉积岩,这是由于沉积物中的氧化铁容易氧化为三氧化二铁。而潮湿气候条件下,有机物质就会增多,较多的有机质进入沉积物中使沉积岩颜色成为暗灰或黑色。盐类在炎热干旱气候形成,煤炭则在温暖潮湿气候聚集。这都说明古气候对沉积岩形成是有制约作用的。生物的进化、繁盛或衰亡也在沉积岩的形成中留下了印迹。如在石炭纪,全球性的植物繁茂,就形成了大量煤炭层。不同的水流条件形成不同的沉积或造成不同的结构构造。如从高处流向低处的水流不会改变方向,这就常形成一个方向层理的沉积区,比如江河的三角洲就是这种情况。在海边,潮汐是来回往复流动的双向水流,这样就常形成另外一种交错层理的滨海和潮汐沉积,等等。 人们可以根据沉积岩层面上表现出来的种种特征来推断过去发生沉积时的条件,判断地层的顺序等等。比如看沉积岩表面痕迹和堆积形态,可知道当初风、水流及波浪的运动方向等。沉积岩可简单地分为2类: 1.一是陆源碎屑岩,主要由陆地岩石风化、剥蚀产生的各种碎屑物组成。按 它们颗粒粗细不同又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质岩。 2.二是内积岩,主要指在盆地内沉积的。内积岩中有一种是我们所熟悉的,

沉积岩与沉积相内容简介

沉积岩与沉积相 Sedimentary Rocks and Facies 一、内容提要第一部分:前言 第二部分:分析原理与方法 第三部分:碎屑岩岩石学与沉积相 第四部分:碳酸盐岩岩石学与沉积相 二、主要内容1、古环境恢复方法与所用资料 主要方法: 垂直相序列(Vertical Facies Profile) 沃塞尔相律(Walther's Law) 沉积模式(Depositional Model) 物源与古流分析(Provenance and Paleocurrent) 地震地层(Seismic Stratigraphy) 层序地层(Sequence Stratigraphy) 构造—沉积体系分析(Tectonics-Depositional System) 主要资料: 野外露头资料(Outcrops) 岩心资料(Cores) 岩屑资料(Sieve residue log) 地球物理测井资料(Geophysical Logging) 地球物理勘探资料(Geophysical Exploration) 实验室分析资料(Laboratory data) 2、沉积环境解释参数 物理参数(Physical parameters):沉积构造(Sedimentary structures), 颗粒特征及分布(Grain and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生物参数(Biological parameters):生物成因构造(Biogenic structures), 生物化石及生态特征(fossils and Paleocology) 化学参数(Chemical parameters): 岩性(Lithology), 岩矿(Minerals), 氧化还原电位(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酸碱度(Acidicity-Alkalinity),盐度(Salinity),温度(Temperature) 3、主要沉积体系及相构成 冲积扇体系 河流体系 扇三角洲体系 三角洲体系 碎屑海岸体系 碳酸盐岩台地体系

认识沉积岩

认识沉积岩 认识沉积岩的主要特征,初步掌握鉴定沉积岩的主要方法。 一、目的要求 学习沉积岩的肉眼鉴定方法,加深对沉积作用的理解。通过鉴定初步认识常见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沉积岩。 二、预习要点 了解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和分类;岩石的构造与结构;各沉积岩类具代表性岩石的特征。 三、实验用品 1.标本:砾岩、粗砂岩、细砂岩、豆状灰岩、生物灰岩、粉砂岩、页岩、油页岩、石灰岩、鲕状灰 岩、竹叶状灰岩、豆状灰岩、白云岩、波痕、泥裂、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结核等。 2.工具:小刀、放大镜、稀盐酸。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 ㈠沉积岩的一般特征 1 、观察沉积岩的颜色 沉积岩的颜色取决于岩石的成分及所含杂质。有的颜色能反映岩石的生成环境。白色的岩石多为高岭石、石英、盐类等成分组成;深灰到黑色说明岩石中含有有机质或锰、硫铁矿等杂质,是在还原环境中生成的岩石;肉红色及深红色是岩石中含较多的正长石或高价氧化铁,是在氧化环境下生成的;黄褐色与含褐铁矿有关;绿色常与含氧化亚铁有关,常生成于相对缺氧的还原环境。 2 、了解沉积岩的矿物组分 目前为止在沉积岩中发现的矿物有100 余种,但最常见的只有20 几种。 它们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碎屑物质,即原岩经机械破碎的物质。常见者如较稳定的石英,其次是长石、云母、岩屑;另一类是自生矿物,即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常见者有方解石、白云石、海绿石、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等)、石膏、岩盐、有机物质以及铝、铁、锰、硅的氧化物和钠、钾、镁的卤化物等。 3、认识沉积岩的结构构造 沉积岩的结构是指沉积岩中各组成部分的形态、大小及结合方式。常见的结构有以机械沉积为主的碎屑结构;以化学沉积为主的化学结构;介于两者之间的泥质结构及以生物沉积为主的生物结构。

沉积岩与沉积相在线考试题目与答案

《沉积岩与沉积相》在线考试(开卷)试题—16秋 注意事项: 1、通过在线考试模块完成该课程考核; 2、抄袭、雷同作业一律按零分处理; 3、请务必于2017年1月6日前完成。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叠层石:主要是由蓝绿藻的生长活动所形成的亮暗基本层在垂向上有规律交替的一类构造。暗层:富藻纹层,富有机质;亮层:富碳酸盐矿物层,富碳酸盐碎屑。 2、相律: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并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出现而没有间断。 3、浪基面:又称波浪基准面、波基面或浪底,是指相当于1/2波长的水深界面。波基面以下湖水不受波浪的干扰,是静水环境。 4、陆表海::是位于大陆内部或陆棚内部的,低海底坡度(30m,多为几百米),太暗.底部水体停滞缺氧:来自周围陆棚的底流可为超盐度,较大密度,不易上流所致 5、浊积岩:是浊流沉积形成的各类沉积岩的统称。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单描述5种不同类型的沉积构造。 1.水平层理:例如:硅藻土,纹层互相平行,并且平行于层面。代表静水环境中的缓慢沉降。 2.平行层理:纹层亦呈直线状互相平行,在剥开面上可见剥离线理构造。主要产于砂岩中。一般出现在急流和能量高的环境中,常与大型交错层理共生。 3.楔状交错层理:层系界面呈平面状,厚度变化大且呈楔状。层系界面不互相平行,纹层倾角变化较大,方向变化也大,常见于海、湖浅水地带。 4.透镜状层理:潮汐层理的一种,砂质沉积以透镜状被保存在泥质中(灰岩)。泥质纹层呈波状,占主体,砂质沉积可见斜纹层。主要形成于潮汐环境中。 5.粒序层理:亦称递变层理——正粒序、逆粒序。层理底部常有一冲刷面。只有粒度的渐变而

常见沉积岩的定名及描述

常见沉积岩的定名及描述 第一类型碳酸盐类岩石 碳酸盐类岩石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颗粒碳酸盐岩、结晶碳酸盐岩和生物碳酸盐岩。一、颗粒碳酸盐岩 该类岩石由颗粒和填隙物两大部分组成。颗粒主要包括内碎屑(砾屑、砂屑和粉屑)、鲕粒、生物碎屑、球粒、团块等。 填隙物由泥晶基质和亮晶胶结物组成,有三种情况,一是只有泥晶基质,二是只有亮晶胶结物,三是既有泥晶基质也有亮晶胶结物。 定名 颜色+岩石单层厚度+结构+矿物成分。如:深灰色厚层状鲕粒灰岩。颜色——深灰色。 岩石单层厚度——厚层状。结构——鲕粒(鲕状)结构。 矿物成分——方解石,鲕粒和填隙物都是方解石。 描述 1、颜色 由颜色的色调和深浅组成,符合少前多后的原则,多用色谱表中的单色和双色混合色描述,尽量避免用三色混合色描述,可用生活自然色。如浅黄绿色,浅—颜色的深浅,黄绿—颜色的色调,绿多黄少。又如橄榄色(生活自然色)。 先描述岩石新鲜面颜色,再描述风化面颜色。 2、单层厚度的规定块状层 >100cm 厚层 100—50cm 中厚层 50—10cm 薄层 10—1cm 微薄层 <1cm 注意测量岩层单层厚度的范围及主要的单层厚度。 3、结构 当颗粒的含量大于岩石总量的90%时,填隙物可不参加定名,主要有如下结构:(1)、单颗粒结构 砾屑结构、砂屑结构、粉屑结构、鲕粒(或鲕状)结构、生物碎屑结构、球粒结构、团块结构等。 (2)复合颗粒结构 A、以两种颗粒为主的结构 少前多后复合定名,如砂屑鲕粒结构,砂屑少鲕粒多,并且二者的含量都大于5%。 B、三种(含三种)以上颗粒的结构,同A,如生物碎屑砂屑鲕粒结构;但是如果三种颗粒的含量相当,就可称为颗粒结构。 当颗粒的含量占岩石总量的50—90%时,填隙物要参加定名。 以泥晶为主时,为泥晶某某颗粒结构,如泥晶砾屑结构;以亮晶为主时,亮晶某某颗粒结构,如亮晶鲕粒结构等。 当颗粒的含量为岩石总量的25—50%时,颗粒在前泥晶在后,为颗粒泥晶结构。某某颗粒泥晶结构,如鲕粒泥晶结构。 当颗粒的含量为岩石总量的5—25%时,颗粒在前泥晶在后,颗粒前加“含”字,为含颗粒泥晶结构。 如:含生物碎屑泥晶结构。支撑方式与胶结类型 支撑方式:支撑和基底式支撑。颗粒支撑:颗粒与颗粒有互相接触,填隙物在颗粒之间的孔隙中充填,一般颗粒多于填隙物。 基底式支撑:颗粒在泥晶基质中呈孤立分散状分布,颗粒与颗粒之间不相互接触,呈漂浮状,一般基质多于颗粒。

第十一章 沉积岩的基本特征详解

第十一章沉积岩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概述 但以体积而言,沉积岩仅占岩石圈体积的5%,结晶岩占95%。 各类沉积岩的分布各不相同。分布最广的是泥质岩(72.2%)、砂岩(13.2%)和碳酸盐岩(7.7%),其余的沉积岩及其沉积矿产仅占1%—2%。 沉积岩在地表广泛分布,是储油、储水的有利场所。沉积岩中的矿产不仅种类多,而且储量大。据统计沉积和沉积变质矿产占世界矿产总储量的75—85%。煤、石油、油页岩和天然气等全是沉积形成。铁、锰、铝、磷、放射性金属及铜、铅、铅、锌、汞、锑等矿产,多属沉积成因或、、与沉积有成因关系。有些沉积岩本身就是矿产。 二.沉积岩的成分特征 (一)化学成分特征 沉积岩的主要物质来源于火成岩的风化产物,所以两者的平均化学成分非常相似。但由于火成岩转变为沉积岩要经过风化、搬运、沉积、成岩等一系列转 沉积岩的平均矿物成分与火成岩相比有明显差别。构成沉积岩的主要矿物是:①云母及粘土矿物,②碳酸盐矿物,③石英族矿物(石英、玉髓、蛋白石等)。

二. 沉积岩的结构构造特征 沉积岩的结构构造明显不同于岩浆岩。岩浆岩多为晶粒结构;而沉积岩的结构则随岩石的类型和成因而变化,最常见碎屑结构(陆源碎屑岩)、泥状结构(泥质岩)、晶粒结构(化学及生物化学岩)、颗粒结构(内源沉积岩)等。 沉积岩具特征的层理和层面构造。 第二节沉积岩的形成和变化 沉积岩的形成作用可概括为以下3个阶段:①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阶段(风化阶段),②沉积岩原始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阶段,③沉积物的同生、成岩作用和沉积岩的后生作用阶段。 一.沉积物质的形成作用 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有四类: 1.母岩风化所提供的物质:陆源碎屑、粘土物质、溶解物质。 2.生物成因的物质:生物残骸及有机质。 3.深部来源的物质:火山碎屑物质、深部来的卤水、温泉水、喷气物质等。 4.宇宙来源的物质:陨石及宇宙尘埃。 以下主要介绍风化作用形成的物质。 1.物理风化作用 使母岩发生机械破碎为主的风化作用称为物理风化作用。 它为沉积岩的形成提供各种碎屑物质。 2.化学风化作用 不仅使母岩破碎,而且其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也发生本质的改变,直至形成在地表条件下稳定的矿物组合的过程称为化学风化作用。 它为沉积岩的形成提供各种溶解物和不溶残余物。 3.生物风化作用 生物对岩石产生的机械和化学的破坏作用。 风化作用的产物: ⑴碎屑物质碎屑岩 ⑵溶解物质(真溶液、胶体溶液)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 ⑶粘土物质泥质岩 (二)主要造岩矿物和岩石在风化过程中的稳定性 1.长石类矿物 长石类矿物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矿物。受到各种酸,尤其是碳酸的作用极易发生分解,析出K、Na、Ca等离子,同时发生水化而变为水云母,并继续分解。以钾长石为例: K[AlSi3O8] K<1Al2[(Si,Al)4O10](OH)?nH2O Al4[Si4O10](OH)8 钾长石水云母高岭石 Al2O3?nH2O (铝土矿) SiO2?nH2O (蛋白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