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第一节信息技术概述

一、信息是什么?

1.是对消息接受者来说是预先不知道的报道(辞海);2.用来通信的事实,在观察中得到的数据、新闻、知识(美国的《韦柏字典》);3.是一切物质和事物的属性,信息是谈论的事情、新闻、知识(牛津)。

信息是通过一定的载体(颜色、符号、图像、声波、电磁波等)产生和传播的。

信息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从本质上看信息是对社会、自然界的事物特征、现象、本质及规律的描述。

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的状态及状态变化的方式,是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内容和效用。例:人口统计

状态:中国当前人口总数约13亿状态变化方式:每年以约1%的增长率增加13亿和1%给我们以人口统计的信息。

信息的常见表现形式: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

二、什么是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社会,它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技术特征,以信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以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为标志,是以信息文化改变着人类教育、生活和工作方式以及价值观念和时空观念的新兴社会形态。信息社会的主要特点;是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通信化、计算机化和自动控制化。

问题:为什么当今的社会称为“信息社会”?

因为当今社会,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利用已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应用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有现代化水平的标志。

信息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问题:是什么发展使信息的流量大、速度快?

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

三、什么信息技术?

人类社会经历了游牧时代和农业时代、工业时代、进入了当前的信息时代

把与获取、加工、存储、传输、表示和应用信息有关的技术称为信息技术。

术。信息、生物和新材料将是本世纪产业革命的热点。

IT技术主要包括微电子、计算机及软件、网络通信、光电子、人工智能和信息的获取与应用技术;其中微电子是细胞、通信网络是神经、计算机是大脑、软件是灵魂。

四、信息技术(IT )的发展

三个发展阶段:古代信息技术发展阶段 近代信息技术发展阶段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阶段

五次重大的变革 古代:语言的利用

文字的发明 印刷术的发明 近代:电信革命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明和利用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

1.古代信息技术

信息表达:手势、面部表情、身体动作

或简单的嗓音 → 语言、符号文字、图形 信息存储 :脑→石刻、甲骨、青铜器、竹简、木牍、丝绸 → 印刷在纸张

信息传输:声响、光 、书信(狼烟烽火?鸣金收兵家?书抵千金?) 古代信息技术特征:文字记录为主要信息存储手段 书信传递为主要信息传递方法

经历了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产生、印刷术的发明三大重大信息变革 2.近代信息技术

近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电为主角,整个近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就是电信革命过程 信息传输: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卫星通讯;

电报、电话、无线电话、传真、广播、电视 信息存储:录音、摄影、电影

特征:信息的以电通信为主体的电传输技术(传递信息快、远、多) 近代信息技术发展大事记

1837年莫尔斯(美国画家)发明有线电报和莫尔斯电码(长码)

1876年贝尔(美)试制成电磁电话1878年爱迪生(美)发明碳精电话

1895年马可尼(意大利)和波波夫各自独立发明无线电通信1843年亚力山大.贝恩(英)试制传真机样品, 1925年贝尔实验室制出第一台传真机.

1906年费森(美)完成无线电广播实验开创开放式的通信手段.继而1933年出现调频广播,1966年出现立体声广播,1927年英国广播公司播放贝尔德的圆盘电视节目.1939年美国推出全电子电视,1953年彩色电视首播.

1945年出现利用太空卫星进行通信的设想.英国雷达军官(科幻小说家)克拉克提出地球外的接力通信 3.现代信息技术

1941年阿塔那索夫和他的研究生贝瑞发明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ABC (Atanasoff-Berry Computer) 1946年在美国诞生了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 为起点 基本特征:计算机、网络、光纤和卫星通信 信息传输:计算机网络、卫星通信

信息存储:光电(磁带、磁盘、光盘、电子全息) 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是产生、存储、转换和加工图像、文字、声音等数字信息的一切现代高新技术的总称。 现代信息技术由于渗透性、综合性强,使它处于现代高新技术群体中的最核心、最先导的地位。 推动信息革命性变革的直接动力:电脑智能化、低价格,通信实施的大容量、高速化.

二)信息技术的变革

2. 信息不安全的来源

(1) 人类对信息系统的认识和能力局限,所造成的系统不完善导致系统的脆弱性; (2) 现实社会斗争、竞争和犯罪导致对信息系统脆弱性的发掘和利用。 3. 信息安全的基本要求

信息安全以信息系统的可靠性为前提,但比可靠性的要求更进一步。

可靠性(reliability ):一般是指要求系统能够不停机的全天候运行(nonstop system )。要求运用容错和多机备份技术。另外,还要精心考虑机房设计(防火、防水、防盗、防静电、防电磁干扰)等。

安全性(security ):除了对规章制度、人事管理、环境和物理设施有安全要求外,主要是针对运行系统中的信息而言。 3. 信息安全的基本要求 它涉及信息的如下方面:

(1) 保密性(confidentiality ):保证信息不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人。

(2)完整性(integrity ):防止信息被未经授权地篡改,保证真实的信息从真实的信源无失真地到达真实的信宿。

(3) 可用性(availability ):保证信息及信息系统确实为授权使用者所有,防止由于计算机病毒或其他人为因素造成的系统拒绝服务或为敌手可用却对授权者拒用。

(4)可控性(controllability):对信息及信息系统实施安全监控管理。 (5)不可否认性(non-repudiation):保证行为人不能否认自己的行为。 4. 信息安全体系

(信息安全体现在这里)

信息的特征:

真伪性。(识别网上的信息) 针对性。(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捕捉到需要的信息) 完整性。(信息表达要完整:电子邮件、聊天等) 时效性。

可传递性和可再生性。

(四)获取信息的安全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改变了社会结构及生产结构

信息技术的核心:智能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

1、信息获取技术:传感技术和测量技术(自动门、感应灯等)

2、信息传输技术:通信技术(广播、数字电视、移动通信等)

3、信息处理技术:智能技术(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智能机器人)

4、信息控制技术:控制技术(无人驾驶飞机、汽车等)

5、信息存储技术:直接连接存储、移动存储、网络存储

(三)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

技术的发展主要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五个基本环节: 1、信息采集。(传感技术与测量技术) 2、信息传递。(通信技术) 3、信息加工。(智能技术) 4、信息存储。(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 5、信息发布。(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

(1) 环境安全:是整个系统安全的基础,要把信息系统的危险减至最低限度,需要选择适当的设施位置,要充分考虑水灾、地震、电磁干扰与辐射以及其他等人为威胁,保证净化电源等等。

(2) 物理安全:也是整个系统安全的基础设置之一,物理安全涉及信息系统中微机和主机、LAN服务器等资源的房间,必须进行严格的管理,对这些部门的访问要严格控制,并经过授权和进行监控。

(3) 网络安全:根信息与第二层信息系统要离线操作,与其他部分隔离开来,不与Internet 连接。系统将整个网络划分为四个区:公共区、DM区、操作区和安全区。并层层加以防火墙和实时监控。

(4) 主机安全:主机系统主要有信息系统服务器、目录服务器、Web服务器等,它们均采用生产机与备份机双机共享磁盘阵列的高可用性解决方案。同时用Cluster软件控制故障的自动检测和恢复。

(5) 产品安全:在信息系统产品方面要保证其安全性能。

(6) 操作安全规则:由信息系统的安全小组制定相应的规则,规定信息系统签发证书,审核证书操作应遵循的安全操作规范。

(7) 人员管理安全:对信息系统中心的安全造成直接威胁的一般为内部人员,内部人员的操作不当或信息失密将给系统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对信息系统中心的人员管理必须采取适当措施。

5. 信息安全策略

管理安全策略:管理的安全是安全策略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建设信息系统的过程及营运中,都必须建立严格的管理规程,这是安全的保证。

数据安全策略:信息系统的数据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信息系统的私钥信息的安全,它涉及到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其次是用户数据,包括证书及个人资料,除存档保管外,还对存取权限加以限定,确保用户的私有信息不能被第三方非法获取。

系统安全策略:系统安全策略要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防止其他因素造成对系统的破坏;系统的安全还应包括制定安全可靠的认证证书操作说明(CPS:Certification Practice Statement),每个信息系统都要有自己的CPS,以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

第二节计算机技术

什么是计算机?

计算机:是一台能存储程序和数据,并能自动执行程序的机器;是一种能对各种数字化信息进行处理,协助人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和传递信息的工具。

一、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算筹——算盘、计算尺——机械式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

计算机工具的进化

手工到机械自动

史前时期,我们的祖先就采用石块和贝壳记数;

唐代时期,开始使用算盘;

17世纪,出现了计算尺;

1642年,法国数学家Pascal创造了第一台能完成加、减运算的机械计算器,计算税收;

1822年,英国数学家巴贝奇提出了自动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并设计出差分机和分析机;

计算机工具的进化

机械计算到电动计算

1884年,美国工程师霍雷斯创造了第一台电动计算机,用于人口普查;

1944年,美国哈佛大学数学教授霍华德·阿肯提出设计思想,由IBM承建,设计出“马克1号”计算机。

机电全自动到电子数字

1946年,第一台数字式计算机ENIAC诞生在美国,从此人类社会进入以计算机为主导的信息时代。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1946~1957年)

这个期间的电子计算机以电子管作为基本电子元件,称为“电子管时代”。主存储器使用延迟线或磁鼓,这时的程序设计主要用机器语言进行程序设计,主要用于进行数值计算。作为代表的是,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即ENIAC。

IBM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英文缩写IBM)

1953年4月7日,IBM历史揭开新的一页,他们请来150名美国商界领袖和科学泰斗,出席IBM701的揭幕仪式,“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把这台电脑称作是“对人类极端智慧的贡献”。IBM701是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的标志产品。

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年)

第二代电子计算机以晶体管作为基本元器件,称为“晶体管时代”。主存储器以磁芯存储器为主,辅助存储器开始使用磁盘;软件开始使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和操作系统。

晶体管的发明

1947年12月23日,贝尔实验室两位科学家布拉顿(W. Brattain)和巴丁(J.Bardeen)成功制造第一枚晶体管。在晶体管发明过程中起到最关键作用的还有另外一位科学家,他的名字叫肖克利(W.Shockley

第三代电子计算机(1965~1970年)第三代电子计算机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作为基本电子元件,称为“集成电路时代”。

计算机的主存储器开始使用体积更小,更可靠的半导体存储器代替磁芯存储器,机种开始多样化,系统化,外部设备不断增加,操作系统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高了计算机的运行效率,也更加方便于使用。

集成电路

1966年,基尔比和诺依斯同时被富兰克林学会授予美国科技人员最渴望获得的巴兰丁奖章。基尔比被誉为“第一块集成电路的发明家”,而诺依斯被誉为“提出了适合于工业生产的集成电路理论”的人。1969年,美国联邦法院最后从法律上承认了集成电路是一项“同时的发明”。

第三代里程碑——IBM360

1964年4月7日,就在老沃森创建公司的50周年之际,IBM公司50亿元的“大赌博”为它赢到了360系统电脑。IBM360共有6个型号的大、中、小型电脑和44种新式的配套设备,从功能较弱的360/51型小型机,到功能超过51型500倍的360/91型大型机,都是清一色的“兼容机”。

第四代电子计算机(1970年以后)

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基本电子元件,称为“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把电子计算机的运算器和控制器等核心部件制作在一块集成电路块上。这就使计算机朝大型化和微型化发展成为可能,而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得计算机更加普及和日益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为计算机的网络化创造了条件。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迅猛发展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

计算机的结构和特点

计算机的组成部分: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装置、输出装置。

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三个部分合起来统称中央处理器或微处理器。

特点:1、运算速度快;2、精确度高;3、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4、自动化程度高。

个人电脑

1981年8月12日,IBM在纽约宣布IBM PC个人电脑出世,个人电脑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速度面向大众普及。IBM PC主机板上配置着64KB存储器,另有5个插槽供增加内存或连接其他外部设备。它还装备着显示器、键盘和两个软磁盘驱动器。它把过去一个大型电脑机房的全套装置统统搬到个人的书桌上。

计算机发展历程

第一代(1946~1957)电子管计算机5千~4万次/秒→第二次(1958~1964)晶体管计算机

几十万~百万(次/秒)→第三代(1964~1969)中小集成电路百万~几百万(次/秒)→

第四代(1970~90年代)大规模集成电路几百万~几亿(次/秒)

二、中国计算机的发展

大型机及巨型机银河、曙光、神威

微型机长城、联想、方正

中央处理器“龙芯”芯片(2001)、曙光推出具有中国知识产权“龙腾”服务器(2002)。

软件 YHOS 、CCDOS、WPS、LinuxOS、COSIX64、OpenBASE

三、计算机的未来

未来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应用其他技术的计算机

光计算机、生物计算机、分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DNA计算机

微型化

微型化就是进一步提高集成度,利用高性能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研制质量更加可靠、性能更加优良、价格更加低廉、整机更加小巧的微型计算机。例如,腕式计算机。

智能化

智能化是指让计算机具有模拟人的感觉、行为、思维过程的机理,使计算机具备逻辑推理、学习等能力。

目前,已研制出各种“机器人”,有的能代替人从事各种复杂、危险的劳动,有的能与人下棋等。

例如,IBM公司研制的“深蓝”计算机,每秒能执行50~100亿次运算,每秒能计算出200 ~300万步棋。1996年2月10日,超一流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以三胜两和一负的成绩战胜了“深蓝”。但在1997年5月12日,这位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类

旗手却败在“更深的蓝”计算机手下。

四、计算机的应用

科学与工程计算

信息管理

电子商务

人工智能

计算机辅助设计

例计算机和现代生活

当代大学生的一天……(IC、ATM……)

多媒体教学(作业提交、答疑、考试)

通讯

娱乐

家用电器

信息管理(学籍、图书馆、OA)

信息检索

1、科学和工程计算

计算数学+计算机 科学计算

计算数学:研究数值计算方法

计算机:计算数学强有力的工具

科学计算是第三种科学手段

理论研究:无法求得理论解

科学实验:难以应用实验手段

可以进行计算

计算机是人类计算能力的延伸(数值天气预报,地震波数据处理)

2、信息管理

数据处理系统

办公自动化(OA)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

例:零售业霸主沃尔玛、 ERP(管理+IT,企业资源规划)

3、电子商务

例:亚马逊的奇迹

1995年车库中诞生

1997年营业收入达1.48亿美元,1998年猛增到5.4亿美元

提供了310万个可方便查找的书目

1600名员工人均创收37.5万美元

网上书店每平方米的销售量是传统书店的800%

如果按传统书店所需的营业面积来计算的话,它的规模约占好几平方英里,顾客达500万人以上。你得开着汽车,才能浏览完它所提供的书目。

4、人工智能

科幻片中的机器人

例:“深蓝”战胜人类智慧?

1997年5月11日,卡斯帕洛夫以2.5:3.5的比分败在一台电脑(IBM-AS/6000)手下!!

智慧输掉了,人类还剩些什么?……

5、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企业信息系统中的技术信息系统

例:汽车设计

油泥模型价值上千万元

CAD草图可以在电脑屏幕上模拟油泥模型和一切测试

研发成本下降了1/3

蓝博基尼跑车

蓝博基尼是世界最著名的跑车之一。

1999年初,意大利制造商想将它出口到美国,按照美国的安全法规,所有的车必须装有气囊。因此蓝博基尼需要做气囊的匹配碰撞。

按传统方法,该项测试至少要撞10辆以上的样车。以一辆蓝博基尼400万~500万元人民币(30万~40万英镑)计,仅碰撞的样车损失费用就将在5000万元以上。欧洲的一家设计公司用CAD测试方法只用了十分之一的费用,就解决了问题。

该公司先把气囊在计算机里模拟装到车上,再模拟各种路况并对车进行了调整,最后只碰了一辆真实的实物车就顺利地通过了验证测试。

第三节通讯技术

一、通信的概念

自从人类存在开始,通信就已经存在,通信的目的一直

没有发生过改变,变化的只是通信的方式。

所谓通信是指通过某种媒质进行的信息传递。

在通信中所指的媒质是能传输信息的渠道。如有线介质、无线介质。其中铜介质、光纤介质等属于有线介质,而空气则属于无线介质。

二、通信发展历史

人类的通信从远古时代就已经开始。人与人之间的语言、肢体交流就是最早出现的通信。

通信的发展历史则可以分为古代通信和近现代通信。

在中国古代,飞鸽传书,烽火传信,利用驿站的邮驿系统等都是属于常见的通信方式。

二、通信发展历史

国外古代常见的通信方式包括灯塔、通信塔、旗语等。

【灯塔】

灯塔起源于古埃及的信号烽火。世界上最早的灯塔建于公元前7世纪,位于达尼尔海峡的巴巴角上。公元前280年,古埃及人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对面的法罗斯岛上修筑灯塔,高达85米,日夜燃烧木材,以火焰和烟柱作为助航的标志。法罗斯灯塔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

二、通信发展历史

【通信塔】

18世纪,法国工程师克劳德.查佩成功地研制出一个加快信息传递速度的实用通信系统。该系统由建立在巴黎和里尔230千米间的若干个通信塔组成。在这些塔顶上竖起一根木柱,木柱上安装一根水平横杆,人们可以使木杆转动,并能在绳索的操作下摆动形成各种角度。在水平横杆的两端安有两个垂直臂,也可以转动。这样,每个塔通过木杆可以构成192种不同的构形,附近的塔用望远镜就可以看到表示192种含义的信息。这样依次传下去,在230千米的距离内仅用2分钟便可完成一次信息传递。

二、通信发展历史

【旗语】

1777年,英国的美洲舰队司令豪上将印了一本信号手册,成为第一个编写信号书的人。后来海军上将波帕姆爵士用一些旗子作"速记"字母,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旗语字母。1817年,英国海军马利埃特上校编出第一本国际承认的信号码。舫海信号旗共有40面,包括26面字母旗,10面数字旗,3面代用旗和1面回答旗。旗的形状各异:有燕尾形、长方形、梯形、三角形等。旗的颜色和图案也各不相同。

二、通信发展历史

近现代的通信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电通信阶段,第二阶段是电子信息通信阶段。

第一阶段的通信技术包括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机,1937年莫尔斯发明电报机,并设计莫尔斯电报码。1895年,马可尼和波波夫发明无线电设备,从而开创了无线电通信发展的道路。

第二阶段是电子信息通信阶段。主要的通信技术有移动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传输技术,数据通信与数据网技术,接入网与接入技术。

三、移动通信发展历史

1928 年,美国普渡大学学生发明了工作于2MHz 的超外差式无线电接收机,并很快在底特律的警察局投入使用,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可以有效工作的移动通信系统。

上世纪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公用移动通信业务开始问世。

1946年,根据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计划,贝尔系统在圣路易斯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用汽车电话网,称为“城市系统”。

PS:联邦通讯委员会(FCC)负责授权和管理除联邦政府使用之外的射频传输装置和设备。

三、移动通信发展历史

1978年底,美国贝尔试验室研制成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20 世纪80 年代中期,欧洲和日本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主要包括英国的ETACS 系统、北欧的NMT-450 系统、日本的NTT/JTACS/NTACS 系统等。这些系统被称为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或1G 系统。

三、移动通信发展历史

1992 年,欧洲开始铺设全球第一个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络——GSM(Global System Mobile),由于其优良的性能,GSM 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张,GSM 用户数一度超过全球蜂窝系统用户总数的70%。此后,美国的DAMPS 和日本的JDC 等2G 系统也相继投入使用。1993年,美国推出了IS-95 CDMA系统。

1995年ITU 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或3G 系统命名为国际移动电信2000(IMT-2000)。具体3G技术包括WCDMA、CDMA2000、TD-SCDMA三种系统,2008年中国正式颁发3G运营牌照。

四、网络通信

计算机网、电信网和电视网三网合一,并向宽带化、综合化、分组化、和个性化发展;未来的通信信息网络结构将由干线网/本地网结构模式转变为干线网/接入网,接入网的变革是关键。

超高速网、网络互连、用户接入、无线通信和网络集成技术飞速发展;

基于TCP/IP协议因特网,是一种IP网,带宽每半年翻一番;

我国电话普及12%,发达国家60-80%;

因特网用户300万/1999年,全球1亿用户/1999年;

2001年有80×80Gbps的DWDM系统上市,单根光纤传输速率达6.4Tbps;美国骨干网带宽1.2Tbps/1996年,21Tbps/1999年,99Tbps/2001年,100Mbps/1Gbps到家庭;

以波分复用技术为主线的全光通信将在未来的核心网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果采用具有100个波分的DWDM技术,每个波长传送10 Gbit/s的信息,则每根光纤的1550 nm波长窗口可传送1 Tbit/s的信息量,也就是每一对光纤可传送1200万路电话,可供近2500万人同时交换信息,传送10万路以上的电视节目。

除了有线通信网络向宽带化发展外,无线移动通信的宽带化发展方向也引人瞩目。宽带WCDMA将是移动通信中非常有发展前途的通信手段。

四、网络通信——无线移动通信

(1)第一代为模拟式语音移动通信系统(简称1G),它于20世纪80年代初投入使用,现已很难见到了。

(2)第二代为数字语音移动通信系统(简称2G),成为20世纪90年代市场的主导产品。

(2)第二代移动通信(2G):

2G面临的主要课题:提供全球化漫游和多媒体业务.

目前第二代移动电话的体系有两种:CDMA网络和GSM网络,但这两个网络之间难以实现漫游,不能满足全球通信的需求;同时,数据通信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因特网的普及,使多媒体通信成为大众渴望享受的服务,并成为现代通信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3)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3G):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概念是1985年由国际电信联盟提出来的,1995年更名为国际移动通信IMT一2000。

3G应是一个全球化系统,应具有世界统一的频段,应能达到全球的漫游.

3G应能提供宽带的多媒体业务,包括视频的2Mb业务.

(IMT:Internet Mobile/Multimedia Telecommunications)

(4)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第四代移动通信称为宽带、无线固定接入、广带无线局域网、移动广带系统和互协作的广播网络。

日本等国已准备开发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简称4G),其目标是使4G的传输速率比正在使用的3G高50倍,即提高到100Mbit

/s。

4G是能实现世界上的任意地点、任意时间、任意人之间都可进行电视、电话的高清晰度的图像和声音的移动通信。

第四节计算机网络

一、计算机网络

定义:是以共享资源和信息传递为目的而连接起来的,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分类:

(1)按范围分:局域网和广域网。

(2)按用途分:专用网和公用网。

一、计算机网络

世界互联网发展概况:

196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伦纳德·克兰罗克(Leonard Kleinrock)博士发表了分组交换技术论文,该技术后来成为互联

网的标准通信方式。

1969年,美国国防部开始启动具有核打击性的计算机网络开发计划“ARPANET”,互联网就是从此时正式开始的。

世界互联网发展概况:

1971年,英国剑桥的BNN科技公司的工程师雷·汤姆林森(Ray Tomlinson)开发了电子邮件,此后ARPANET的技术开始向大学

等研究机构普及。

1983年,通信协议“NCP(网络控制协议)”向新协议“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过渡。

TCP/IP体系结构的开发者美国人鲍勃·卡贝(Bob.Kahn)和进一步完善者美国的温特·瑟夫(Vint·cerf)等人,如今甚至被誉

为“互联网之父”。

世界互联网发展概况:

1988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当时的学生美国人史蒂夫·多那(Steve · Doner)开始开发电子邮件软件“Eudora”。

1991年,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CERN)的科学家提姆·伯纳斯·李(Tim Bencrs—Lee)开发了万维网(World Wide Web),他还开

发了极其简单的浏览器(浏览软件)。

1993年,伊利诺斯大学的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的学生马克·安德里森(Mark Andfeesen)等人开发出了真正的浏览器“Mosaic”,

该软件被作为Netscape Narigator推向市场。

一、计算机网络

我国网络发展概况:

我国介入互联网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

1987年,北京大学的钱天白教授首次向德国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开了利用互联网的先河,当时我国尚未加入互联网。

1991年,在中美高能物理会议上,美方发言人怀特·托基提出,应把中国纳入互联网的合作计划。

1994年我国正式获准加入国际互联网,并于同年5月完成全部中国联网工作。

一、计算机网络

我国网络发展概况:

1995年,张树新创立了第一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瀛海威。从此,我国普通百姓开始进入互联网络。

2000年4-7月,我国三大门户网站——搜狐网、新浪网、网易网成功地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说明我国网络业发展势头

良好。

Internet在中国Array目前,我国直接接入Internet的网络主要有:

(1)中国互联网ChinaNet (China Network)

(2)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China Education Research Network

(3)中国科技网CSTnet(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twork

(4)中国金桥网ChinaGBN(China Golden Bridge Network

中国的Internet网络构成示意图

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1.信息技术时代的远程教育——网络教育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为主要手段

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自由宽松的学习方式

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共享

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终身教育

网络教育体系结构

①卫星电视教育网、INTERNT、 Cernet、网络支撑平台

②远程教学支持平台

③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库

④远程教育信息资源管理

政府利用信息技术引导经济、管理经济、调控经济、服务民众,实现管理区域、行业、企业、单位等职能。

(1) 作用

监督信息化

资料信息化

沟通信息化

办公信息化

市场信息化

(2) 目的

政府各部门实现信息化,提高行政、服务和管理效率,促进机构精简、办公简化(无纸办公);

实现政务公开化,提高政府管理透明度,接受公民监督,由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企业和公民可以不受地点、时间限制,了解政府方针政策,接受政府管理;

以政府信息化推动和加速全社会的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

适应数字经济,数字地球的发展。

(3) 实施

用成熟/先进技术,采用光纤并通过路由器的网络互联技术建网并与ChinaNet连接;运行TCP/IP协议,用统一的网络公用软件;

统一技术规范、标准和方案,统一设备选型,统一组织实施;

以标准化为基础,实现系统的开放性、可扩展性、与异种机、异构网和异构系统的互联能力;

避免出现“瓶颈”,重要路由有备份,重点设备有冗余,保证24小时/全天运行; 建立网络安全体系;

建立完善管理的规章制度。 (4) 电子政务参考方案

OA :办公管理(Office Administration ), 不是办公自动化(Automation )。 目标:沟通(Communication )、 协调(Coordination )、 控制(Control ), 统称3C 。 框架:

3. 数字地球与数字城市

数字地球:建立以遥感(RS )、地理信息系统(GIS )和全球定位系统(GPS )为基础的全球网络环境,从而实现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地球问题。 (1)数字城市信息平台的定义

以InterNet/IntraNet 网络计算为基础,以IC 卡为接口,以城市信息与数据仓库为依托,以管理软件为核心,以标准和安全为保证,以服务市民、管理城市为目的,具有层次性、动态性、关联性和整体性的集成化信息应用系统。

数字城市信息平台框图

(2)数字城市信息平台的典型应用

网上购物:坐在家中的屏幕前,货比n 家,看彩照,读资料,比价格,要求厂商把货送到家中来。

交通:公交车/地铁/轮渡等收费,驾驶执照,通行证,公路过桥收费,铁路通用卡,停车收费,货道管理。 金融:电子钱包,信用卡,储蓄卡,工资卡。

医疗:健康保障卡,急救医疗卡,病历卡,门诊卡,住院患者卡,其他。 (2)数字城市信息平台的典型应用

商业:商品供、存及配送,信用卡,购物卡,会员卡,商品券,优惠卡,其他。 通信:公用电话,移动电话,网络安全控管,邮政储蓄。

公安:身份证卡,战场急救,指令下达,物资调度管理,现场遥控,特殊人,物实时跟踪。 教育:教材卡,游戏卡,门禁,学生证,成绩管理,借书卡,饭卡,校园内购物。

旅游:贵宾,出租(汽车、相机等),游乐(歌、舞厅、俱乐部、旅馆等),电子导游。 (2)数字城市信息平台的典型应用

身份识别:身份证,工作证,城市卡,公司卡,流动人口管理,考勤,门禁,会员证等。 农业:农产品的网上销售及采购

医保、社保等保险管理、园区管理、企业间管理、企业与个人间管理 其他:仓储管理,机场管理,监狱管理,股票管理,人事档案等

系统导引办公行文档案管理行政管理总务管理信息管理人事管理信访管理外事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维护……中间件(功能构件)

知识库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金融交通医疗商业安全教育通信企管农业旅游税务保险信息服务…支撑环境身份认证CA 信息服务Web 支付结算电子交易电子

数据交换电子政务相关

标准

政策

法规

其他系统平台面向对象的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及网络通信实施

4、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概念的起源甚早,但一直未有具体的建筑案例出现,直到1984年美国联合科技公司(United Techno1ogies Building System )将建筑设备信息化、整合化概念应用于美国康乃迪克州(Conneticut)哈特佛市(Hartford )的CityPlaceBuilding 时,才出现了首栋的[智能型建筑],从此也揭开了全世界争相建造智能家居的序幕。

最著名的智能家居要算比尔﹒盖茨的豪宅。经过7年的建设,1997年,比尔﹒盖茨的豪宅终于建成。他的这个豪宅完全按照智能住宅的概念建造,不仅具备高速上网的专线,所有的门窗、灯具、电器都能够通过计算机控制,而且有一个高性能的服务器作为管理整个系统的后台。

智能家居的构成:庭自动化,家庭网络,网络家电,信息家电

(1)建立非军事化区(DMZ

)结构(2)设置防火墙(3)使用安全检测工具(4)WEB 页面自动恢复工具(5)网关防病毒 (6)系统维护安全(7)安全制度

家电、设备

最终将融入到家庭网络中

计算机技术及应用专业与计算机社会实践报告合集

计算机技术及应用专业与计算机社会实践报告合集 计算机技术及应用专业 自学考试心得分享——学习总结篇计算机技术及应用专业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原是天津协和学院的一名学生,专业401 (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现在专科已结束,准备在天津大学电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接软件工程的本科。 我原是某合资企业的一名职员,月薪2k,但是我感觉在这里没有发展的空间,一切都是程序化的执行过程,因此我选择了自考。 这是我上自考的直接原因。 好啦,闲言少叙,下面开始。 在上自考以前对自考还是一知半解,现在经过两年艰苦的学习,我取得了一点经验。现在也算对自己的一种回顾吧 首先介绍一下,由于自学考试是一次性终结考试,它不像普通高校开展教学双边活动,经过平时考试、期中考试、作业、学期考试等多次考核来评定学生成绩,因此,能否顺利通过课程的一次性考试,对于我们而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对于我本身来说,因为是技校毕业所以基础很差,因此总结了主要是一下三点:(以下针对全日制同学) 1.总结归纳一个适合自己性格以及思维类型的学习方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于我们每一个自考的同学来说,从长远的角度和宏观的角度,这都是一个不断促进,不断积累总结的 第1 页共8 页

过程,而且对于以后无论学习何种新东西,我想都是有效的。 以下是适合我的两点学习方法: a.上课理解的进行听讲(这里包括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其重点是“理解”二字,根据大岗的要求将书里的脉络搞清,就像学习针灸一样,首先要搞清身体的脉络,理解书里的层次关系,明白这个知识点,书里分几步讲清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为什么这样讲。 b.上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做作业,尽量多的做。将所学的知识和实践尽量的联系在一起同时敢于对课本说不,邓小平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想你找到的错误,你会铭记的。 我想经过以上的几个方法,考前再有针对性的练习一下……嘿嘿到时考场就可以轻松了。唉,说到有针对性,我就引出第二点了。 在每次自学考试成绩公布的时候,总有许多同学因几分之差,甚至一分之差而失败,所以,自学同学应掌握应试技巧,在考试过程中尽量避免“几分之差”的现象发生,努力提高考试成功率。(我就有两个58分)对考试命题及其出题思路的把握。 a.据我了解,每年考试的出题都是延续的,只要课本没有重大调整,基本可以参照去年的试卷进行复习,找出重点知识点,运用上面的方法,复习多做相关的题型(比如高数,微机原理等等就是这个规律,年年重点没有大的偏移) b.仔细的发现并分析每一个和你考试的消息,(它可能来自网站,同学)说不定你会有收获哦!对于自己心理素质的培养 a.增强自信。千千万万同学都考过了我为什么不行。我们在进入考场之前,多想一些有把握获取好成绩的条件,如“我们已经有针对性和系统地复习了”,“考试就像平时测验,无非在这里多做几道题而已”,

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练习题及答案(许骏)

第一篇计算机与网络基础 思考题 1.什么是信息?信息具有哪些特征? 答:从产生信息的客体出发,信息是客观事物属性及其运动变化特征的表述;从接收信息的主体而言,信息是能够消除不确定性的一种东西;从信息处理的角度出发,信息可以理解为一组编码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对某一目的有用的知识。 特征:(1)可共享性;(2)可转移性(时间上转移“存储”,空间上转移“通信”);(3)相对性与时效性;(4)可变换性;(5)信息与载体的不可分割性。 2.什么是信息技术?它包括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分别代表信息的哪些过程? 答: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度量、传输、变换、处理、识别和应用的科学技术。 其内容包括:(1)感测技术(信息的获取);(2)通信技术(信息的传递);(3)计算机技术(信息的处理);(4)控制技术(信息的应用)。 3.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1)计算机应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 (2)计算机内部采取二进制形式表示和存储指令或数据; (3)把解决问题的程序和需要加工处理的原始数据事先存入存储器中,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实际上是周而复始地取指令、执行指令的过程。 4.画出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结构,并简述各部分的基本功能。 答:硬件系统结构图见P8页。各部分基本功能如下: (1)中央处理单元CPU:主要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运算器是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和运算的部件;控制器统一指挥和有效控制计算机各部件协调工作。

(2)存储器:包括内存和外存。内存可由CPU直接访问,存取速度快、容量小,一般用来存放当前运行的程序和处理的数据;外存存取熟读较慢,容量大,价格 较低,一般用来存放当前不参与运行的程序和数据,是内存(或称主存)的补 充和后援。 (3)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设备的作用是把原始数据以及处理这些数据的程序转换为计算机能识别和接受的信息表示方式,然后放入存储器;输出设备用于把各种 计算机结果数据或信息以数字、字符、图像、声音等形式表示出来。 (4)输入/输出接口:作用是协调外部设备和计算机的工作。功能大致包括:数据隔离;数据缓冲;数据变换;记录外设与接口的工作状态,据此调整对外设与数 据接口的指令;实现主机与外设之间的通信联络控制。 (5)总线:是一组公共信号线,能分时地发送和接收各部件的信息。其优点是,可减少计算机系统中信息传输线的数量,有利于提高系统可靠性;使计算机系统 便于实现模块化,从而提高计算机扩充内存容量及外部设备数量的灵活性。5.存储器为什么要分为外存储器和内存储器?两者各有何特点? 答:在计算机系统中,对存储器的容量、速度和价格这三个基本性能指标都有一定的要求,如存储容量应满足各种应用需求,存储速度应尽量与CPU匹配,并支持输入/输出操作,价格要相对合理等。然而按目前的技术水平,仅采用一种存储技术组成单一的存储器不可能同时满足这些要求。解决方案是采用多级存储器系统,即把几种存储技术结合起来,缓解容量、速度和价格之间的矛盾。 内存可由CPU直接访问,存取速度快、容量小,一般用来存放当前运行的程序和处理的数据;外存存取熟读较慢,容量大,价格较低,一般用来存放当前不参与运行的程序和数据,是内存(或称主存)的补充和后援。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文化练习题讲解学习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文化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和理论研究、科学实验一起并称为当代科 学研究的三种主要方法,广泛应用于航天、气象、地震、密码破译等领域。 A.科学计算 B.信息处理 C.过程控制 D.数据处理 2.已知字符"A"的ASCII 码的十进制数是65,则 字符"d" 的ASCII 码的十进制数表示是( )。 A.100 B.104 C.106 D.68 3.计算机系统不同,指令系统也不同,目前常见 的指令系统有复杂指令系统(CISC)和精简指令系统( )。 A.RISC B.BIOS C.CMOS D.CIMS 4.计算机硬件五大部件是指( )。 A.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 出设备 B.RAM、运算器、磁盘驱动盘、键盘、I/O 接口 C.ROM、控制器、打印机、显示器、键盘 D.存储器、鼠标器、显示器、键盘、微处理 器5.数码相机是摄取的图像一般保存在( )或SM 卡上,以与计算机的USB通信端口连接。 A.CF https://www.360docs.net/doc/503312072.html,D C.RAM D.VCD 6.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 )两部分组成。 A.软件系统 B.系统软件 C.应用软件 D.操作系统 7.已知x=156D,Y=10010110B,Z=241O,则三个数 的正确排序为( )。 A.Z>X>Y B.Z>Y>X C.Y>X>Z D.X>Z>Y 8.从信息的输入输出角度来说,( )既可以看作 输入设备,又可以看作输出设备。 A.磁盘驱动器和磁带机 B.音箱 C.打印机 D.扫描仪 9.追记型光盘存储器将所需信息写入光盘后 ( )。 A.只能读不能写 B.即可读也可写 C.即不能读也不能写 D.不能读但能写

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工程方向)

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工程方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学位类别代码 0540 适用学位类别专业学位硕士 适用年级2020级 学院名称计算机学院 填表日期2020年6月 广东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制表 2020年4月

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工程方向)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类别代码:0540 一、学科简介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创办于1984年,是广东省内最早设立从事计算机学科领域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校之一,目前已建立学士、硕士、博士等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已为广东省计算机领域培养了上万名计算机专业人才。 计算机学院于1995年获得“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硕士点,2000年获得“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二级学科硕士点,2003年获得“计算机系统结构”二级学科硕士点。2006年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获得“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012年获准自设“计算机应用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 2002年3月,广东工业大学在国内第一批获准设立“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2002年5月获准设立“计算机技术”硕士专业学位点。 计算机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37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34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6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8人。其中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IEEE Fellow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16人、广东省创新团队带头人1人。学院凝练形成了模式识别与智能计算、数据工程与高性能计算、网络空间安全与可信计算、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与泛在计算等四个学科重点研究方向,现有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和8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5年,获国家级项目47项,到校科研经费超过2亿元,科研规模与水平位居全省同类学科前列。2018年,计算机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跨入国内高水平学科行列。二、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计算机技术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计算机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计算机技术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和方法,在相关领域具有独立承担计算机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 3、熟练应用一门外语,可以熟练地阅读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 三、主要研究方向

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点

1. 用一台计算机作为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与多台终端相连,构成简单的计算机连机系统。 2. 系统中所有数据处理都由主机完成,终端没有任何处理能力,仅起着字符输入、结果显示等作用。 3. 在大型主机-终端系统中,主机与每一台远程终端都用一条专用通信线路连接,线路的利用率较低。 4.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 5. OSI/RM的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 6. OSI/RM共有七层,因此也称为OSI七层模型。 7. 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把地理上分散的多台自主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在相应软件(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协议、网络通信、管理和应用软件等)的支持下,以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为目标的系统。 8. 现代计算机网络能够实现资源共享。 9. 现代计算机网络中被连接的自主计算机自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能单独进行信息加工处理。 10. 计算机网络自主性是指连网的计算机之间不存在制约控制关系。 11. 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的互连通过通信设备及通信线路来实现。 12. 计算机网络要有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支持。 13. 计算机网络中各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必须遵循统一的通信协议。 14. 一个计算机网络是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构成。 15. 计算机网络的资源子网负责信息处理。 16. 通信子网由用作信息交换的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和其他通信设备组 成的独立的数据信息系统组成,它承担全网的数据传递、转接等通信处理工作。 17. 网络操作系统建立在各主机操作系统之上的一个操作系统,用于实现在不 同主机系统之间的用户通信以及全网硬件和软件资源的共享,并向用户提供统 一的、方便的网络接口,以方便用户使用网络。 18. 网络数据库系统可以集中地驻留在一台主机上,也可以分布在多台主机上。向网络用户提供存、取、修改网络数据库中数据的服务,以实现网络数据库的 共享。 19. 计算机网络具有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均衡使用网络资源、分布处理、数 据信息的综合处理、提高计算机的安全可靠性的功能 20. 信息交换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主要完成计算机网络中各节点之间 的系统通信。用户可以在网上收发电子邮件,发布新闻消息,进行电子购物、 电子贸易、远程教育等。 21. 资源共享是指网络用户可以在权限范围内共享网中各计算机所提供的共享 资源,包括软件、硬件和数据等。这种共享不受实际地理位置的限制。资源共 享使得网络中分散的资源能够互通有无,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它是组建 计算机网络的重要目的之一。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水平考试

3.5.5 FCB与文件目录 1 FCB OS管理文件时必须的控制信息的数据结构,文件存在的唯一标志, 四个部分:基本信息:名保护信息:密码位置信息:存储位置,长度使用信息:最迟使用者 2 文件目录 FCB的集合为文件目录,其被组织成为--》目录文件 一级目录结构,最简单, 二级:主文件和用户文件目录:用户名和指向用户目录的指针|文件名,指向具体要求位置的指针 多级:多层次分类文件体系,增加了灵活,适应典型为树型。可反映层次结构关系,还得保护和共享3.5.6 文件的使用 1工作目录当前目录,为提高效率,每用户有自己工作目录,先调入主存,且可随时改变 2 文件的使用一组命令专用于文件,目录的管理,目录管理(建立、删除)|文件控制(建立、删除)|文件存取命令(显示内容) 3 文件共享和安全指不同用户使用同一文件|文件的保密和保护,限制未受权用户使用 若两用户可同时打开文件存取则为动态文件共享 安全措施:常在系统及(口令),用户级(用户分类限定),目录级(操作权限)、文件级(只读、执行、隐藏)实施 3.6 作业管理 任务是作业调度和作业控制 1简介用户|系统角度:A:系统为完成一个用户的计算任务所做工作总和,每一步为作业步B:比程序更广泛的概念,由程序、数据和作业描述书组成,在批处理中,作业是抢内存的基本单位作业管理程序:OS中控制作业进入、执行和撤销的一组程序,可把作业步细化,用进程来实现 用户作业提交方式:联机|脱机 2 用户作业管理 1作业控制:A:联机输入:大多用于交互式系统中,外围设备速度远低于CPU,浪费CPU B:脱机输入;预输入,需一台低档计算机作为外围处理机,提高了主机资源利用率,且需要人式干预,灵活性差,无法直接提交紧急事务 2 作业状态及其转换:提交、收容、执行和完成4阶段 用各种终端,输入设备提交到辅存,全进入时为后备状态,(收容),OS建立JCB,作业控制块,其包含了作业主要信息,作业调度程序从后备中取一个调入主存,建立进程并分配资源,处于运行状态,完成时结果输出,回收所占资源 3 作业调度后备—》执行|执行—》完成须作业调度完成 1调度目标:4点:对所有作业公平,响应时间快(交互系统),周转(加权)时间快(批处理),高资源利用率 基于不同观点,会冲突。周转时间:提交到完成的时间加权:周转时/运行时反应时间:提交到处理器首次服务 2 调度算法:单批道:主要任务:合理有效实现作业间链接,提高利用率,减少人干预三种 先来先服务,最短作业优先法(忽略了等待时间),响应比高者优先(作业响应时间/运行时间,开销大),多道程序:优先级算法(照顾某些紧迫作业)|均衡调度算法(均衡使用资源,力求用户满意) 4 用户接口用户界面,用户与OS交互的途径和通道,即OS的接口|交比环境的控制方式,即操作环境

{信息技术}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题目

(信息技术)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题目

壹.判断 1.第壹台电子计算机是于上世纪40年代诞生的。发展至今,计算机已成为信息 处理系统中最重要的壹种工具。Y 2.我们当下使用的微型计算机属于第4代计算机。Y 3.计算机中总线的重要指标之壹是带宽,它指的是总线中数据线的宽度,用二进 位数目来表示(如16位,32位总线)。N 4.PC机主板CMOS中存放了计算机的壹些配置参数,其内容包括系统的日期和 时间、软盘和硬盘驱动器的数目、类型等参数。Y 5.PC机的主板上有电池,它的作用是于计算机断电后,给CMOS芯片供电,保 持该芯片中的信息不丢失。Y 6.CMOS芯片是壹种易失性存储器,必须使用电池供电,才能于计算机关机后它 所存储的信息不丢失。Y 7.联想、Dell等品牌机的内存容量是不能够扩充的。N 8.主存储器于物理结构上由插于主板上的内存条组成,内存条上的存储器芯片壹 般选用DRAM而不采用SRAM。Y 9.ROM是壹种能够永久或半永久性地保存数据的存储器,即使掉电(或关机) 后,存放的数据也不会丢失。Y 10.PC机的所有外设必须通过于扩展槽中插入扩充卡的形式才能和主板相连。N

11.每种I/O设备均有各自专用的控制器,它们接受CPU启动I/O操作的命令后, 负责控制I/O操作的全过程。N 12.I/O操作的启动需要CPU通过指令进行控制。Y 13.I/O操作和CPU的数据处理操作往往是且行进行的。Y 14.不同的I/O设备的I/O操作往往是且行进行的。Y 15.I/O操作的任务是将外部设备输入的信息送入到主存储器的指定区域,或将主 存储器指定区域的内容送到外部设备。Y 16.I/O设备的工作速度比CPU慢得多,为了提高系统的效率,I/O操作和CPU 的数据处理操作往往是且行进行的。Y 17.目前市场上有些PC机的主板已经集成了许多扩充卡(如声卡、以太网卡、显 示卡)的功能,因此不再需要插接相应的适配卡。N 18.计算机常用的输入设备为键盘、鼠标,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Y 19.于使用配置了触摸屏的多媒体计算机时,可不必使用鼠标器。Y 20.扫描仪和数码相机均是数字图像获取设备。Y 21.扫描仪是壹种图像输入设备,借助于OCR软件,扫描仪也能够用作文字输入。 Y 22.大部分数码相机采用CCD成像芯片,芯片中像素越多,可拍摄的图像最高分 辨率(清晰度)就越高。Y

第6章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第4版)

第6章中文幻灯片演示文稿PowerPoint 2010 主要内容:基本操作、编辑、格式化和美化、放映、打印输出 重点内容:编辑、格式化和美化、放映 难点内容:编辑、格式化和美化、放映 授课时数:2课时+2机时 授课方式:学生演示+教师补充 新课内容: PowerPoint 2010是Microsoft Office 2010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简单、方便的幻灯片演示文稿制作软件。能够制作出集文字、表格、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及动画演示效果等多媒体元素于一身的演示文稿。被广泛应用于会议、工作汇报、课堂演示、教育培训、产品推介及各种演示会等场合。 6.1 PowerPoint 2010概述 PowerPoint简称PPT。 PowerPoint 2010默认的文件扩展名为.pptx。 演示文稿中的一页称为幻灯片。 演示文稿通常由若干张幻灯片组成。 演示文稿中的幻灯片是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 新建一个空白演示文稿观察效果 6.2 PowerPoint 2010基本操作 6.2.1 创建演示文稿 1. 创建空白演示文稿—默认方法 2. 使用模板创建 PPT 2010的模板包括“样本模板”、“主题”和“我的模板”。 可以利用内置的模板自动、快速的设计幻灯片的外观,节省格式的设计时间,专注于具体内容的处理。 还可以联机在https://www.360docs.net/doc/503312072.html,上搜索合适的模板来创建演示文稿。 . 使用模板创建—样本模板 . 使用模板创建—主题 . 使用模板创建—我的模板 单击“我的模板”,可以通过对话框来选择一个自己已经编辑好的模板。 使用“最近打开的模板”可以选择最近打开的模板来创建演示文稿。 3. 根据现有内容创建 如果对所有的设计都不满意,而喜欢某个现有的演示文稿的设计风格和布局,可直接对其进行修改来创建新的演示文稿。一般的使用方法有两种: 备份已有的演示文稿,然后打开备份文件将不需要的内容删除,加上新的内容,逐步制作出新的演示文稿。 先利用模板建立一个演示文稿,再将已有内容“复制”、“粘贴”到新的演示文稿。6.2.2 视图模式 1. 普通视图 是PPT 2010默认并最常用的工作模式。 包含“幻灯片”视图和“大纲”视图两种形式,可以通过单击“幻灯片/大纲展示窗格”中的标签来进行切换。 普通视图下可以进行演示文稿的编辑或设计,也可以同时显示幻灯片、大纲和备注内容。 2. 幻灯片浏览视图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历年试题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 历年试题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历年试题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 2004年下半年网络工程师上午试卷 ●内存按字节编址,地址从A4000H到CBFFFH,共有(1)个字节。若用存储容量为32K×8bit的存储芯片构成该内存,至少需要(2)片。 (1)A.80K B.96K C.160K D.192K (2)A.2 B.5 C.8 D.10 试题解析: CBFFFH - A4000H + 1 = 28000H = 160K。 160K / 32K = 5。 答案:(1)C (2)B ●中断响应时间是指(3)。 (3)A.从中断处理开始到中断处理结束所用的时间 B.从发出中断请求到中断处理结束所用的时间 C.从发出中断请求到进入中断处理所用的时间 D.从中断处理结束到再次中断请求的时间 试题解析: 中断处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中断响应过程和中断服务过程。中断响应时间是中断响应过程所用的时间,即从发出中断请求到进入中断处理所用的时间。 答案:C ●若指令流水线把一条指令分为取指、分析和执行三部分,且三部分的 时间分别是t 取指=2ns,t 分析 =2ns,t 执行 =1ns。则100条指令全部执行完毕需 (4) ns。 (4)A.163 B.183 C.193 D.203 试题解析: 100条指令的执行时间=(2 * 100)+3=203。 答案:D ●在单指令流多数据流计算机(SIMD)中,各处理单元必须(5)。 (5)A.以同步方式,在同一时间内执行不同的指令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一、概述 随着全球信息化、电子化等相关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计算机为我们展示了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所带来的诱人前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也是一场新的信息技术革命。以信息技术为主的一大批相关技术,如微电子、激光、生物、空间、海洋工程等技术以及新材料、新能源技术都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巨大发展,进而使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比以往更为突出和重要,逐渐上升为一种独立的力量进入物质生产过程,并成为决定性要素。而信息作为社会经济、科技赖以发展的重要资源,其开发使用也因网络而变得更为容易。网络使得国家经济决策建立在及时、准确和科学的信息基础上,使国民经济总体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 21世纪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世纪,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世纪。网络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各自的进步,以及社会对于将计算机结成网络以实现资源共享的要求日益增长,将成为社会的强大物质技术基础。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深层次变化作深刻的理解和清醒的认识,这不仅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一大课题,也是社会科学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 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一)计算机系统技术 计算机系统是计算机作为一个完整系统所运用的技术,主要有系统结构技术、系统管理技术、系统维护技术和系统应用技术等。 系统结构技术的作用是使计算机系统获得良好的解题效率和合理的性能价格比。系统的管理由操作系统实现的,以提高机器的吞吐能力、解题时效,便利操作使用,改善系统的可靠性,降低算题费用等。 (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从以大型机为主的时代,走进计算机时代,也正迈向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的时代。目前多媒体技术正向着高分辨率、高速度、高维数、高智能和标准化发展,其中不少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开始进人实用化阶段。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见面开会”、商讨同题、洽谈合作;所谓交互式多媒体是指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历年试题课件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历年试题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 2004年下半年网络工程师上午试卷 ●内存按字节编址,地址从A4000H到CBFFFH,共有(1)个字节。若用存储容量为32K×8bit的存储芯片构成该内存,至少需要(2)片。 (1)A.80K B.96K C.160K D.192K (2)A.2 B.5 C.8 D.10 试题解析: CBFFFH - A4000H + 1 = 28000H = 160K。 160K / 32K = 5。 答案:(1)C (2)B ●中断响应时间是指(3)。 (3)A.从中断处理开始到中断处理结束所用的时间 B.从发出中断请求到中断处理结束所用的时间 C.从发出中断请求到进入中断处理所用的时间 D.从中断处理结束到再次中断请求的时间 试题解析: 中断处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中断响应过程和中断服务过程。中断响应时间是中断响应过程所用的时间,即从发出中断请求到进入中断处理所用的时间。 答案:C ●若指令流水线把一条指令分为取指、分析和执行三部分,且三部分的时间分别是t 取指=2ns,t分析=2ns,t执行=1ns。则100条指令全部执行完毕需(4)ns。 (4)A.163 B.183 C.193 D.203 试题解析: 取指 分析执行 取指 分析执行 分析执行 取指

100条指令的执行时间=(2 * 100)+3=203。 答案:D ●在单指令流多数据流计算机(SIMD)中,各处理单元必须(5)。 (5)A.以同步方式,在同一时间内执行不同的指令 B.以同步方式,在同一时间内执行同一条指令 C.以异步方式,在同一时间内执行不同的指令 D.以异步方式,在同一时间内执行同一条指令 试题解析: SIMD(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stream,单指令流多数据流):同一条指令控制多个处理器的运行。在这种计算机中有多个处理单元,但只有一个控制部件,所有处理单元以同步方式,在同一时刻执行同一条指令,处理不同的数据。 答案:B ●单个磁头在向盘片的磁性涂层上写入数据时,是以(6)方式写入的。 (6)A.并行B.并-串行C.串行D.串-并行 试题解析: 常识。 答案:C ●容量为64块的Cache采用组相联方式映像,字块大小为128个字,每4块为一组。若主存容量为4096块,且以字编址,那么主存地址应为(7)位,主存区号应为(8)位。 (7)A.16 B.17 C.18 D.19 (8)A.5 B.6 C.7 D.8 试题解析: 以字编址,字块大小为128个字,容量为4096块主存,则128×4096=219,主存地址为19位; 由于采用组相联方式映像,Cache容量为64块,则主存区数=4096/64=64=26,主存区号为6位。 答案:(7)D (8)B ●软件开发中的瀑布模型典型地刻画了软件生存周期的阶段划分,与其最相适应的软件开发方法是(9)。 (9)A.构件化方法B.结构化方法 C.面向对象方法D.快速原型方法 试题解析: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试题

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论 单项选择题: 1.在信息处理领域,下面关于数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 A. 数据是对事实、概念或指令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 B. 数据可以是数字、文字、图画、声音、活动图像等 C. 数据就是数值 D. 数据可以是数值型数据和非数值型数据 2.声音与视频信息在计算机内是以____形式表示的。 A. 模拟 B. 二进制数字 C. 模拟和数字 D. 调制 3.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计数系统的理由是_____ 。 A.易于物理实现 B.运算规则简单 C.易于进行逻辑运算 D.以上三点 4.下列选项中,_____不是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的原因。 A. 物理器件易找 B. 能提高运算精度 C. 把逻辑运算与算术运算联系了起来 D. 运算规则简单 5.计算机中一个Byte的长度为_____个二进制位。 A. 4 B. 8 C. 1 D. 16 6. 某种进制下,2*4的运算结果为13,则2+4的结果用该进制表示为____。 A. 13 B. 11 C. 12 D. 10 7.为避免混淆在书写十六进制数时常在后面加字母 _____ 。 A. O B. D C.H D. B 8.二进制数1与1 进行算术加、逻辑加运算的结果分别为______(二进制表示)。 A. 1,10 B. 10,10 C. 1,1 D. 10,1 9.十进制“-65”在计算机内部用二进制代码10111110表示,其表示方式为_____ 。 A.ASCII码 B.反码 C.原码 D.补码 10.计算机通信中数据传输速率单位bps代表_____ 。 A. billion per second B. bytes per second C. bits per second D. band per second 11.目前在PC计算机里,西文字符编码最普遍采用的是____码。 A. 十六进制 B. 余3代码 C. ASCⅡ D. BCD 12.目前计算机使用最广泛的西文字符编码集是ASCⅡ码集,在ASCⅡ码表中,可打印(或显示)的字符有_____个。 A. 125 B. 55 C. 95 D. 75 13.计算机中表示和存储西文字符信息常用______ 。 A.ASCII码 B.国标码 C.区位码 D.机器码 14.6位无符号二进制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整数是______。 A. 63 B. 64 C. 31 D. 32 15.在下列有关数的进制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 。 A.所有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均采用二进制编码 B.以任何一种进制表示的数,均可精确地用其它进制来表示 C.二进制数的逻辑运算有三种基本类型,分别为“与”、“或”和“非” D.Windows98/2000/XP操作系统提供的“计算器”软件可以实现几种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16.在下列有关集成电路及其应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习题答案 整理人:夏海生苏磊 一、填空题 1、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通信线路和设备通信资源共享 2、资源与服务控制资源与服务; 3、硬件; 4、通信子网; 5、介质; 6、通信设备传输; 7、C/S 网络; 8、对等网模式; 9、语法语义时序;10、系统软件;11、资源通信;12、局域网广域网;13、C/S;14、星型树型;15、环型;16、中心节点;17、点线;18、双绞线双绞线; 19、网络管理软件客户端软件;20、对等网;21、物理媒体有线网络;22、体系结构;23、7 4;24 2;25、接口;26、网络应用服务;27、数据通信数据通信;28、并行;29、全双工;30、基带传输;31、频带传输调制解调; 32、信号;33、传输速率传输速率;34、多路复用;35、数据传输链路拆除;36、专用的物理链路储存;37、链路不同;38、逻辑链路;39、链路建立数据传输链路拆除;40、虚电路 二、选择题 1-5、AC B D B D 6-10、D B C B B 11-15、D D C A C 16-20、A ABD ABD B D 三、简答题 1、计算机网络的内涵是什么? 答:计算机网络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利用通信线路和设备,在网络协议和网络软件的支持下相互连接起来,进行数据通信,进而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 2、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功能? 答: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除此之外还有负载均衡、分布式处理和提高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 3、简述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 答: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通信系统、网络软件等部分,其中网络软件根据软件的功能可分为网络系统软件和网络应用软件两大主类。 4、什么是通信子网,什么是资源子网,它们的功能是分别是什么? 答:通信子网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网络通信功能的设备(网卡、集线器、交换机)、通信线路(传输介质)和相关软件的集合,主要负责数据传输和转发等通信处理工作。 资源子网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资源共享功能的设备及其软件的集合,是面向用户的部分,它负责整个网络的数据处理,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和网络服务。 5、计算机网络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计算机网络发展经历了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通信网络、计算机互联网络和高速互联网络四个阶段。 6、说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 信息素养的内容:一、信息意识,二、信息能力,三、信息品质。 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主要有: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实时控制、数据库应用、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辅助设计、及计算机模拟。 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是由:课本上的原话—由:运算器、控制器(组成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五个部分组成。个人意见—由:CPU、总线、主存、辅存和I/O设备组成。 CPU主要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CPU的性能指标主要有时钟频率和字长。时钟频率以MHz或GHz表示,通常时钟频率越高;其处理数据的速度相对也越快。字长表示CPU每次处理数据的能力,按字长可分为8位、16位、32位、64位CPU。计算机的字长取决于数据总线。 计算机中总线:微机各功能部件相互传输数据时,需要有连接它们的通道,这些公共通道就称为总线(BUS)。分为内部总线和系统总线两种。(平时说的总线指的是系统总线)系统总线有: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三类。 计算机的内存储器或主存储器是指:RAM和ROM。RAM:(随机存取存储器),是一种既可以存入数据,也可以从中读出数据的内存,平时所输入的程序、数据等便是存储在RAM 中。但计算机关机或意外断电时,RAM中的数据就会消失,所以RAM只是一个临时存储器。外存中的数据与指令必须先读入RAM,然后计算机才能进行处理。RAM又分静态(SRAM)和动态(DRAM)两种。ROM:(只读存储器)只能从其中读出数据而不能将数据写入的内存。ROM中的数据关机或断电也不会消失,所以多用来存放永久性的程序或数据。容量大小的单位及换算,单位:位(Bit)、字节(Byte)、KB、MB、GB等,换算:1字节(Byte)=8位(Bit)、1KB=1024B(B为字节)、1MB=1024KB、1GB=1024MB。Cache 的功能是存储数据和指令。计算机中存储速度最快的存储器是内存。 计算机中的地址是指存储单元的有序编号。一般来说,机器指令是由操作码和操作数地址组成。以程序存储和程序控制为基础的计算机结构是由冯·诺依曼提出的。为方便记忆、阅读、和编程,把计算机语言进行符号化,相应的语言称为汇编语言。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数据库系统的核心软件是数据库管理系统,英文缩写为DBMS。应用软件是指专门为某一应用目的而编写的软件。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形式是二进制。 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这一节不好列举,自己看课本(35页),考到几率很大。WINDOWS操作系统:Windows2000是一种但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窗口部件示意图和任务栏示意图可能或让你们填各部分名称,到书上记一下。(48页.50页)。桌面元素有:桌面墙纸、桌面图标和任务栏。鼠标的基本动作:指向、单击、双击、右击、拖动。改变应用程序窗口位置,用鼠标拖动其标题栏即可。关闭应用程序窗口:用鼠标单击其右上角关闭按钮或双击其左上角的控制菜单框按钮即可。切换输入法:Ctrl+空格可以在中英文输入法之间切换Ctrl+ Shift可以在安装的所有的输入法之间切换。在同一文件夹中不允许建立两个同名的文件或文件夹。资源管理器:在左窗格中:如果某个文件夹图标的左面有一个矩形框,单击上面的加号就可以展开此文件夹下的全部文件夹。单击减号就可以隐藏此文件夹下的全部文件夹。右窗格:选中一个文件或文件夹,单击其图标即可。为了显示文件或文件夹的详细资料,应使用菜单栏上的查看菜单。(这一章都是些基本的东西,WINDOWS操作估计大部分你们都会。稍微看看书就行了,把他们从书上打下来太累了,呵呵) WORD:word的最大特点就是所见即所得。Word操作中,在当前段产生新的一行,但不是产生新的段落,新行的格式与当前段落格式一致,应按下Shift+ Enter键。在world文本编辑中,用鼠标双击某个汉字,则选定的内容是词组。鼠标移到正文左边,形成向上箭头时,连续单击鼠标3次可以选定全文。分页按Ctrl+ Enter键。要使文档中的每段的首行自动缩进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考题及解析

1单选(2分) 当前气象预报已广泛采用数值预报方法,这种预报方法会涉及计算机应用中的( A )。 A.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 B.科学计算和过程控制 C.数据处理和辅助设计 D.科学计算与辅助设计 2单选(2分) 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在( C )。 A.中国 B.英国 C.美国日本 # 我国第一台半导体大型体计算机103机(定点32二进制位,每秒2500次)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诞生,并于1958年交付使用。参与研发的骨干有董占球、王行刚等年轻人。随后,由总参张效祥教授领导的中国第一台大型数字电子计算机104机(浮点40二进制位、每秒1万次)在1959年也交付使用,骨干有金怡濂,苏东庄,刘锡刚,姚锡珊,周锡令等人。其中,磁心存储器是计算所副研究员范新弼和七机部黄玉珩高级工程师领导完成的。在104机上建立的、由仲萃豪和董韫美领导的中国第一个自行设计的编译系统,则在1961年试验成功(Fortran型)。 3单选(2分) 按电子计算机传统的分代方法,第一代至第四代计算机依次是( D )。 A.晶体管计算机, 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光器件计算机 B.机械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 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

C.手摇机械计算机, 电动机械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 D.电子管计算机, 晶体管计算机, 小、中规模集成,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4单选(2分)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采用的主要逻辑部件是( C )。 A.继电器 B.晶体管 C.电子管 D.光电管 # 早期的计算机元器件是电子管,其体积大、耗电多。 5单选(2分) 下叙述正确的是( A )。 A.光盘中所存储的信息是数字信息 B.模拟信息将逐步取代数字信息 C.计算机中所存储处理的信息是模拟信号 # 二进制数据(高低电平)的形式 D.数字信息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而造成失真 # 模拟信息:模拟环境是通过使用由移动电话公司所提供的WAP手机模拟器来实现WML浏览。在网上能免费下载的模拟器提供了比较完整的集成开发环境。这种方式提供了集成环境和WAP手机基本一致的模拟器。但是很难说所使用的模拟器和其产品完全一致的,并且没有网关的参与(有的模拟器可以设置网关),因此这是一个不完备的检测,特别是与WTA(Wireless Telephony Application)相关的服务没有办法进行检测。对于开发阶段来说,这样的环境就已经足够 #模拟信息更易受干扰,数字信号都是0,1,0,1的数组成的,得需要解码器才能解出图像声音^ 而模拟信号直接在信号上做线性叠加,就会变成另外的信号了。。。所以现在什么都是数字的数字的,模拟的就要被淘汰啦

计算机信息技术题库

1、计算机病毒是( ) A) 通过计算机传播的危害人体健康的一种病毒 B) 人为制造的能够侵入计算机系统并给计算机带来故障的程序或指令集合 C) 一种由于计算机元器件老化而产生的对生态环境有害的物质 D) 利用计算机的海量高速运算能力而研制出来的用于疾病预防的新型病毒 2、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 )。 A) 化学感染病毒B) 生物感染病毒 C) 细菌感染病毒D) 特制的程序 3、微型计算机的微处理器包括____。 A.运算器和主存B.控制器和主存 C.运算器和控制器 D.运算器、控制器和主存 4、计算机的电源突然中断,将会全部丢失的是______中的信息。 A.ROM B.硬盘 C.RAM和ROM D.RAM 5、微机系统中的中央处理器是指______。 A.CPU B.RAM C.ROM D.显示器 6、每一个ASCII代码长度为一个字节(8位),所以ASCII码的编码范围用十进制表示是 ______。 A.0~255 B.0~127 C.0~128 D.不确定 7、文件传输和远程登录都是互联网上的主要功能之一,它们都需要双方计算机之间建立起通信联系,二者的区别是()。 A.文件传输只能传输计算机上已存有的文件,远程登录则还可以直接在登录的主机上进行建目录、建文件、删文件等其他操作 B.文件传输只能传递文件,远程登录则不能传递文件 C.文件传输不必经过对方计算机的验证许可,远程登录则必须经过对方计算机的验证许可D.文件传输只能传输字符文件,不能传输图像、声音文件;而远程登录则可以 8、IP地址是由()标识、()标识两部分组成 A.网络、主机B.服务器、工作站 C.网络、工作站D.主机、工作站 9、一台计算机的配置表示“PIII600MHZ/128M/40G/15”/40CD/56K”,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这台计算机的______信息。 A.显示器、主机、内存、键盘、鼠标、光盘 B.主板、CPU、显卡、声卡、内存、调制解调器 C.CPU、内存、硬盘、显示器、光驱、调制解调器 D.CPU、软驱、内存、硬盘、主板、调制解调器

计算机技术在xx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浅论》 【摘要】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计算机技术已渗透 到经济社会的各行各业,建筑工程当然也不例外。从某种意义上说,建筑工程技术 的提高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直接有关。 【关键词】信息技术;施工管理信息系统;综合竞争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计算机技术已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 行各业,建筑工程当然也不例外。从某种意义上说,建筑工程技术的提高与计算机 技术的广泛应用直接有关。 1 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所谓信息技术,就是指计算机技术。建筑工程作为一个复 杂的系统工程,很多工作,特别是施工管理工作单靠人工去完成是很困难的;建筑 业应用计算机技术是从工程结构分析和计算开始的,至上世纪80年代,才逐步扩展 到区域规划、建筑cad设计、工程造价计算、钢筋计算、物资台帐管理、进度计划 网络制订及经营管理程序系统等方面,到了90年代,又扩展到工程量计算、深基坑 支护、高层建筑垂直度测量、施工现场的cad等。具体来说,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 中的下列几方面是大有作为的。 1.1 投标 工程量计算、投标标书制作,运用计算机技术,既可提高效率,又能提高准确率。 1.2 施工组织 制订施工组织计划时,施工平面布置、进度计划网络图、关键工序施工方案、钢 筋翻样、模板及其支撑系统设计和计算、深基坑支护方案的设计和计算等,均可由 计算机相关软件去完成,既好又快。 1.3 控制 建筑工程的预决算、成本控制、财务管理、质量安全管理、施工现场适时监控、 工程进度统计报表等,也可由信息技术来完成。 1.4 资源管理 包括人力资源、建筑材料和构配件、机具设备管理,施工合同管理、图纸和技术 资料管理等,更必须用相关软件才能准确、高效地给予妥善解决。 总而言之,随着建筑施工企业市场竞争的加剧,施工企业急需利用信息技术来加 强自身的科学管理,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使企业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计算机技术在混凝土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随着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对工程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工程 项目的质量监督与控制中,混凝土的质量检测与控制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应用计 算机技术是促进建筑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在建材质量检测中推广应用计算机技术,将对提高建筑产品的质量、经济和环境效益起到重要作用。当前,计算机技术 应用于混凝土质量检测中,已出现了一批用于试验管理和报表打印的计算机软件。 例如: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与中建一局四公司合作开发的试验室管理软件tziabs10,主要用于建筑材料检测试验室的管理。 该系统包括建筑企业一级试验室所应承担的所有检测项目,具有料质量检测和配 合比设计数据的录入、检验结论和试验报告的生成、查询、统计和用户权限管理等 功能,并可在网络上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3 计算机技术在建设工程监理中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