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有哪些

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有哪些

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有哪些

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包含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喷、滴灌、膜上灌溉、膜下滴灌、控制灌溉以及节水管理方法。节水管理方法有坐水种、平整改造、科学灌溉等,

1.坐水种是在一些水源短缺的地方,春播时常因春旱出不了苗或出苗不齐。为保全苗,采用机械或畜力用水箱、水袋拉水,在播种时进行点灌,以解春旱,俗称“坐水种”。这种方法投资少、简单易行,是有效的节水增产方式。播种时每亩用水量仅5m3;-10m3;,丰水年可增产10%-15%,干旱年可增产60%-70%。坐水种目前在黑龙江、吉林等地广为采用,凡条件适合的地方应积极推广。

2.平整改造是指通过平整土地,改进灌水沟畦规格,如大畦改小畦,长沟改短沟等综合措施,使灌水均匀,以达到节水的目的。

3.科学灌溉是根据作物需水要求,适时适量地灌水,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土壤墒情和灌区输配水系统的水情进行监测、数据采集和计算机处理,可以科学有效地控制土壤水分含量,进行合理调度,做到计划用水、优化配水,以达到既节水又增产的目的。同时,要重

视和加强节水管理,改变目前农业用水水价过低、不利于节水的状况,实行按成本收费、超计划用水加价等政策。要建立健全节水管理组织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完善节水管理规章制度。

今天

节水灌溉实施计划方案

*********村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案

1、综述 1.1 项目背景 1.1.1项目的实施背景 本项目为**********地村节水工程实施案。 ******地村位于****************。总土地面积14000亩,种植面积7000亩。人均纯收入5000元/人。 本次设计节水灌溉面积1000亩,工程建设形式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 由于该区处于半干旱地带,降雨量少,干旱成为当地农牧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农业灌溉用水主要靠开采地下水。东地村基础设施薄弱,井的出水量不足,配套设施不健全,灌水式粗放,灌水定额大,成本费用高,水资源浪费重,对当地本来就短缺的水资源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所以改善灌溉条件,建设适宜当地生产的高标准节水灌溉工程是当务之急。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将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东地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有利条件。 1.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地村现有井因建设年限较长,井深不足,不同程度的存在出水量重不足。机泵露天放置无任防护措施,风吹雨淋致使机泵老化重,使用寿命大大降低;灌水式粗放,灌水定额大,成本费用高,据调查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只有0.6,水资源浪费重。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种植结构的调整,生产生活用水也将加大,

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也将进一步尖锐突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现实。 合理开发利用好有限的水资源,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高效连片节水工程,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才能保证粮食安全和环境友好,才能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项目区农业生产现状及水资源现状,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可以改善当地灌溉条件,减少地下水开采,还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农产品成本,是促进“两高一优”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多年来,项目区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生产条件没有得到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落后的灌溉技术与当今现代化的农业经营式极不相称。发展节水灌溉,使先进科学的灌水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业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转变。 就项目区农田灌溉现状而言,即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又浪费有限的水资源,发展节水灌溉,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节省劳动力转向其他行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总之,发展节水灌溉是党和政府倡导的共建和谐社会和节水型社会的需要,是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是党中央提出建设新农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效连片节水灌溉工程的兴建是非常必要的。 1.2 项目概述 1.2.1 建设容及规模 ********村节水工程实施案,设计在东地村新建节水灌溉面积1000

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浅析

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浅析 发表时间:2018-11-07T10:58:40.33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7期作者:张彦伟[导读] 节水灌溉技术的类型具有多样化特征,但其最终的目的相同,就是全面优化农业生产效率,不断增加农民群众经济收入。河南省禹州市农田水利技术服务站河南禹州 461670 摘要:近年来,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激烈,而水资源在农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田水利建设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要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动农业发展。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技术;浅析引言 节水灌溉技术的类型具有多样化特征,但其最终的目的相同,就是全面优化农业生产效率,不断增加农民群众经济收入。特别是在高效益节水型农业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通过对节水灌溉技术等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式的运用,为节水型农业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保障。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具体应用1.1管道输水技术的应用在现代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中,管道输水技术的应用相对普遍,较之于明渠输水技术,有效地减少水资源的蒸发量。在应用管道输水技术的时候,应遵循以下具体流程:借助管道连接所需灌溉区域和水源地。一般来讲,最常见的水源地就是灌溉区域的地下水、河流、水井与水库等等。严格检测水源地水质,且保证管道内部水资源不存在泥土亦或是杂质等。一旦发现有杂质存在于水源当中,应及时借助输水系统过滤器,完成过滤与沉淀的作业任务,而沉淀时间通常应控制在1-2天。水资源经过处理以后,应在管道输水系统配水管网的作用下完成分配,结合各区域农作物对水资源的实际需求量进行灌溉。而保护装置、输水管道以及配水设备是组成管道输水系统配水管网的主要部分,通过对管道输水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扩大灌溉的面积,同时也能够有效地节省灌溉的成本。 1.2设立高效节水灌溉先进项目高效节水灌溉先进项目对全面发展我国各地的农田水利建设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实际的开发建设中要注意保持高效节水灌溉的优点,严格把关数值和制作过程,使农田在区域上能保持紧密联系和相互影响,从而让农作物产量大幅提升、农民收入大幅增加,促进当地的经济效益和自然效益。设立高效节水灌溉先进项目主要有几个要求:一是需要在合适、合理的地方进行;二是要避免无法进行天然灌溉的地势崎岖、干旱的地区;三是要优先选择靠近经济发展较好、当地民众文化教育水平较高、对高效节水灌溉比较支持的地方;四是最好选择主要作物是经济作物的地区。优先选择这些地区主要是因为能有便利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做支撑,有利于节水灌溉项目快速开展,加快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能对周边地市有着良好的辐射效应。 1.3渠道防渗技术 防渗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的影响,可以有效地发挥其水资源节约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控制地下水的水位,以免土壤发生盐碱化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土壤输水的能力。在渠道防渗技术应用的时候,经常使用的材料就是浆砌石块、混凝土与沥青等等。在实践方面,通常会以三面光渠道为主,使得水资源在渠道传输中的流失量减少,有效地增强水资源利用率。与此同时,将渠道防渗技术应用在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中,为不断强化渠道防渗的效果,可以将渠道设计为U型,进而科学控制水的流量,减少过水断面面积。根据实践应用结果显示,将渠道防渗技术引入到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不仅可以确保灌溉效率达标,同样还能够节省60-85%水资源。 1.4微灌技术的运用 微灌是指根据作物生长需求,采用管道和设置于末级管路的灌水装置,以很小的流量,向作物根部周围土体均匀输送水及作物必需养分。微灌主要包括滴灌、喷雾和脉冲灌溉等形式。按所用设备的使用性能可将微灌分为常压微灌与重力微灌;按所用设备放置位置还能分成地下微灌与地上微灌。对微灌技术而言,其最大的特点是严格控制灌溉实际耗水量,其中的水量调控系统发挥着关键作用。微灌能十分便利的将水和养分灌溉到所有植物周围的土体,并将水应力控制在较低水平,以免植物生长造成影响。微灌根据作物生长要求进行适量和适时的灌溉,只对植物根须周围土体进行润湿,所以能最有效的避免水损失。而且微灌的灌水量相对较小,周期短,能有效地节约水资源。此外,微灌采用管网供水,在操作上较为方便,效率高,可实现自动控制,所需劳动量很少,而且微灌还属于局部灌溉,地表不会因灌溉局部面积湿润,而长时间保持干燥,避免了杂草生长,降低了用于除草的费用。此外,植物生长必需养分的施用也能采用微灌,基本不用人工操作。再者,微灌系统能对所有灌水器实际出水流量进行有效控制,灌溉均匀度可保持在85%,还能根据需要适时灌水,为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环境,所以有助于增产,并保证作物质量。由于微灌直接在根系周围土体灌水,所以能在多种复杂地形中进行作业。但微灌也存在投资较大的缺点,比传统地面灌溉高很多,而且灌水器的出口极小,容易被杂物堵塞,若缺乏有效维护,将导致系统无法工作,甚至造成报废,因此对日常检查和维护有着很高的要求。 1.5其它节水技术 1.5.1耕地整理节水 做好土地平整,确保排灌保持畅通,并筑造池、塘、坑、窖等进行拦水与蓄水,使农田节水灌溉方案得以全面实施,提供必要基本条件,目前这种节水技术措施已得到大部分农民认可,并已广泛应用于实际。 1.5.2减免耕保水 根据农田及其水利设施实际情况,采用“高留茬免耕套播”、“贴茬免耕直播”及“以旋代耕”等有效方法,增大水分在土壤当中的渗透深度,增强蓄水保墒能力,从而避免水分大量流失,起到理想的节水效果。 1.5.3生物或化学制剂保水近几年,我国各地区研制出很多类型的保水剂,如生物保水剂、化学保水剂、有机保水剂、无机保水剂与对水分蒸腾作用有抑制作用的试剂,并在旱作领域得到大范围推广应用。 1.5.4地膜与秸秆覆盖保水

水资源知识点

水资源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水资源:人类长期生存、生活、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含义又包括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水的社会属性: 1.社会共享性 2.利害的两重性 3.商品性 4.多用途性 自然属性: 1.流动性 2.可再生性 3.有限性 4.时空分布的不均匀 5.多态性 6.不可替代性 7.环境资源属性第二章水循环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状态 全取用水占比: 农用2/3 工业1/4 生活8% 水的分布: 97.47%咸水68.69%冰川30.06%地下淡水 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是0.1*108km3,占淡水总量的30.4% 水文循环的概念:各种水体受太阳能的作用,不断的进行相互转换的迁移的周期原理。 大(小)循环:

大循环:水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的循环过程。 小循环:陆地或海洋本身的水单独进行循环的过程。 更替周期:固定水体的总量全部自然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 全球水量平衡: 全球多年平均年蒸发量E等于全球多年平均年降水量P。 水质型缺水: 某个地区水体总量充足,但由于水体遭受污染不能被正常利用,致使该地区水资源不足。 全球水资源面临问题: (1)水量短缺严重,供需矛盾尖锐【农工业激增、工业用水量激增,水利用率低下】(2)水源污染严重 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1)总量大、人均少 (2)夏秋多、冬青少 (3)南东多、西北少 (4)北方、西北干旱地区严重缺水,黄海流域资源分配不均。 农业用水:灌溉用水占农业总用水比例始终保持在90%以上的水平。 中国水资源面临主要问题: (1)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

(2)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 (3)地下水过度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 (4)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 (5)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 第三章 水资源量的评价 地表水:河流、冰川、湖泊、沼泽等水体的总称。 降水公式: (1)年降水量极值比Ka :min max a x x K = (2)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v : x C σ = v 河流径流的水情和年内分配取决——→补给来源 蒸发:水面蒸发、陆面蒸发。 干旱指数:衡量一个地区降水量多寡、进行水资源分析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定义为某地区年水面蒸发量E 与年降水量P 的比值: P E ÷=0γ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1)结合水

水利灌溉中的有效节水措施

水利灌溉中的有效节水措施 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是为了充分利用农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使农作物达到高产高效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它是由水资源、工程、农业、管理等环节的节水技术组成的综合技术体系:科学的运用这一技术体系,可有效的提高农用水资源的整体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和总体面积农作物的产量,提高综合效益,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农业水利灌溉模式分析 农业节水技术体系主要包括蓄水保墒耕作技术、适雨种植提高作物抗旱能力的栽培技术、秸秆覆盖或地膜覆盖保墒技术、化学药剂抗早保墒与保水剂应用技术、限额灌溉及节水抗早作物品种选育技术等。节水管理技术体系。主要是建立健全各种管水组织,制定工程管理和经营管理制度,作到计划用水,优化配水,合理征收水费。 1、渠道防渗技术 渠道是我国农田灌溉的主要输水方式。但传统的土渠输水渗漏损失约占水量的50%~60%,因此,渠道防渗一直是我国发展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措施。按防渗材料可分为土料压实、三合土护面、砖有衬砌、混凝土衬砌、塑料薄膜防渗和沥青护面防渗等。渠道防渗技术的节水特点是:减少渠系输水过程中的水量渗漏损失,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渠道输水安全保证率,提高渠道抗冲能力,增加输水能力。 2、喷灌技术

喷灌是喷洒灌溉的简称,它是利用专门的设备(动力机、水泵、管道等)把水加,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有水送到灌溉地段,通过喷洒器(喷头)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地散布进行灌溉。喷灌系统,一般包括水源工程、动力机、水泵、各种管道、喷头及控制设备等。喷灌系统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三种:固定式喷灌系统各组成部分或者都定不动,或者除喷头外,其它部分固定不动;半固定式喷灌系统除喷和装有喷头的支管可在地面移动外,其余部分固定不动,管片与水栓连接;移动式喷灌系统除水源(塘、井、道等)固定外,动力机、水泵、管道、喷头都可以移动。 二、农业水利灌溉中节水存在的问题 一是节水灌溉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力度小,喷、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目前也仅局限用于经济作物,只是作为示范工程,有待于在更大范围和更大规模推广。二是灌区和节水灌溉工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产权关系不明,管理职责不清,政事企不分,监督激励机制缺乏,管理粗放、调度不灵活等问题。三是受经济利益影响,水资源相对充足地方的农民对搞节水灌溉积极性不高。四是资金投入不够,已建灌溉工程维护资金不足、老化失修,灌溉面积及灌溉效益逐年衰减和降低,新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资金短缺,特别是配套资金往往不到位,达不到应有的发展规模。五是节水灌溉工程设备质量参差不齐,设备不配套,标准化、系列化程度差,维修服务跟不上。很多工程设备因质量问题或维护维修不及时等原因,导致工程使用寿命短,损坏率高等,影响了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设计原理及使用方法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设计原理及使用方法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也叫智能农业物联网精细农业自控系统,是托普云农物联网为保证农业作物需水量的前提下,实现节约用水而提出的一整套解决方案。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简单的说就是农业灌溉不需要人的控制,系统能自动感测到什么时候需要灌溉,灌溉多长时间;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可以自动开启灌溉,也可以自动关闭灌溉;可以实现土壤太干时增大喷灌量,太湿时减少喷灌量。 一、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功能设计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要实现上述功能就要充分利用可编程控制器的控制作用。系统要实现自动感测土壤湿度的功能必须要有土壤湿度传感器。要实现灌溉水量的多与少的调节,必须要有变频器。在可编程控制器内预先设定50%—60%RH为标准湿度,传感器采集的湿度模拟信号经A/D模块转换成数字信号。 针对灌溉水利用系数较低,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嵌入式智能灌溉控制系统。依托无线传感器网络采集灌区作物需水信息,汇聚到网关节点发送给主控中心,中心主机根据信息确定灌溉状态并计算灌水量,控制灌溉设备工作实现智能灌溉;依托Internet管理员有权对系统远程管理,满足了规模化灌溉的需求。根据示范区观测,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6提高到0.9。系统结合了无线传感、计算和网络通信技术,解决了精确农业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涉及到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我国的农业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

技术密集型转变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可以根据植物和土壤种类,光照数量来优化用水量,还可以在雨後监控土壤的湿度。有研究现实,和传统灌溉系统相比,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成本差不多,却可节水16%到30%。加州出台的新法案要求2012年起新公司必须使用智能节水灌溉系统。 二、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设计背景 灌溉造成水资源大量浪费 美国每年浪费掉的水资源高达8,520亿升,而若安装一种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则可有效地控制水流量,达到节水目的。HydroPoint公司负责可持续领域业务的Chris Spain援引美国用水工程协会的报告称,美国住宅区和商业区的草坪、植物灌溉用水浪费了30%到300%。 水资源被浪费的原因是技术不行,美国有4,500万个仅是安有简易计时器的灌溉系统,们在时间控制上还可以,但精准度不高。Spain称,城市灌溉系统占城市用水的58%,这些被浪费的水资源每年生产54.4万吨温室气体。 在中国农业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80%左右,由于农业灌溉效率普遍低下,水的利用率仅为45%,而水资源利用率高的国家已达70%~80%,因而,解决农业灌溉用水的问题,对于缓解水资源的紧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不仅美国,英国也开始关注节水问题。英国节能信托基金会和能源部警告,随着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节约能源,使用热水可能会超过取暖成为制造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 三、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工作原理 灌溉系统工作时,湿度传感器采集土壤里的干湿度信号,检测到的湿度信号

国内外节水灌溉技术比较与认识_彭世彰

第24卷第4期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4年8月 基金项目:“863”节水农业重大专题资助项目(2002AA2Z 4331) 作者简介:彭世彰(1959— ),男,上海人,教授,博士,从事节水灌溉研究.国内外节水灌溉技术比较与认识 彭世彰,丁加丽 (河海大学节水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98) 摘要:从喷灌、微灌、管道输水、渠道防渗衬砌、劣质水灌溉、节水灌溉管理、水稻节水灌溉等七个方 面对比分析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节水灌溉技术,认为我国在输配灌水技术方面整体水平不高,节水灌溉管理技术发展明显落后.指出发展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需要从我国国情出发,重视改进地面灌溉技术;因地制宜推广喷、微灌技术;需要着眼于世界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趋势,研究开发自动化、现代化的节水灌溉系统,推动我国传统农业向高效优质农业的转化;需要依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慎重对待污水灌溉技术,重视灌溉不当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使农业和生态协调发展.关键词:节水灌溉;喷灌;微灌;管道输水;渠道防渗;劣质水灌溉中图分类号:S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Ο7647(2004)04Ο0049Ο04 水资源危机被公认为未来10年人类共同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农业是用水大户,农业灌溉又占用了农业总用水量中的绝大部分,世界各国均非常重视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我国水资源也十分短缺,不仅人均占有量少,而且时空分布不均匀,水资源区域分布与生产力布局极不匹配.目前,全国每年缺水400亿m 3,农业缺水300亿m 3,而每年农业生产中浪 费水量高达1000亿m 3[1].2030年,我国灌溉水利用率 要达到016~017,水分生产率提高到115~118kg/m 3,实现灌区节水600~800亿m 3,才能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3].因此,学习和借鉴国外节水灌溉技术成果,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节水灌溉技术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1 国内外节水灌溉技术的对比与分析 1.1 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是大面积机械化解决大田作物节水灌溉的主要形式.在喷灌机械中,平移(包括中心支轴)式全自动喷灌机、软管卷盘式自动喷灌机及人工移管式喷灌机是世界上应用的三种主要机型.在美国,喷灌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很高,广泛应用了高度自动化喷灌设备,喷灌类型中69174%为中心支轴式系统,干旱地区人工移动式系统约占10105%,东部湿润地区自走式系统达20133%[4].在西班牙LQD 灌区应用的固定式、中心支轴式和平移式喷灌机,其 均匀度分别达到68%,7515%和80%[5].目前发达国家的喷灌技术均朝着低压、节能型方向发展,并借鉴微灌技术的特点,积极发展喷灌的多目标利用功能[6],例如美国得克萨斯州,采用的大型自走喷灌机中具有低压精准灌溉功能的占使用面积的25%,应用化学制剂的占50%.北部(内布拉斯加州)采用圆形和平移的大型喷灌机占全州灌溉面积的63119%,对当地灌溉和种植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此外,激光、红外线、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在喷灌中应用也日益广泛,主要有应用于喷灌系统上的激光准直技术和激光测量雨滴直径技术,用于检测喷灌效果的遥感技术,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喷灌质量. 我国的喷灌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喷灌参数、喷灌灌溉制度、喷灌影响因素和影响效果等方面取得了开拓性进展,研制生产了手抬式、手推式、人工移管式喷灌机以及大型电动圆形喷灌机和电动平移式喷灌机,并在全国示范、推广和应用.我国喷灌技术主要应用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以及经济较发达地区,应用作物为附加值较高的经济作物.目前大面积推广的主要喷灌形式有固定式、半固定式和机组移动式三种.1.2 微灌技术 根据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ICI D )2000年的调 查[7],世界微灌面积增长迅速.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间微灌面积增加了73%,达105万hm 2,占世界总 ? 94?

浅谈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

浅谈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 发表时间:2017-07-21T15:04:45.32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7期作者:陈辉 [导读]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对蓄存雨水、保障和调剂农业生产用水、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有着重大的作用。 德阳市新源水利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四川德阳 618000 摘要:节水灌溉的理念是尽量运用少量的水,实现最大化的效益,在节水灌溉理念中,应该采用相关的技术,从而能够使水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现在,我国的相关技术在不断地更新发展,在农业生产上,节水灌溉技术也早已被研发出来。目前,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节水灌溉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阐述节水灌溉的定义,并分析我国节水灌溉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节水灌溉;技术;建设 1 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 1.1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的概念界定 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少淡水资源的国家之一。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对蓄存雨水、保障和调剂农业生产用水、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有着重大的作用。因此,做好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就显得至关重要。而节水灌溉技术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农业生产,也与我国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紧密相关。提高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完成农业生产需求成为我国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的首推问题。在普通群众的眼里,农田节水灌溉大概就是“怎么样用更少的水来养活更多的农作物”,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实际上,这并不仅仅只是一个用水的智慧活,而是要通过多种多样的科技手段,来提高作物对降水和土壤水的利用率,减少农田灌溉过程中可能的水损失以及水浪费。 1.2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的重要性 农业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无法取代的重要地位,农业水利体系中的农田水利建设也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调剂用水促进农业生产自然也就成为水利建设工作当中的重中之重。不能够把节水灌溉简单的理解为减少灌溉的用水量,节水灌溉是指如何运用科学技术来达到用水灌溉高效化,它应该以单位耗水量所取得的产值来衡量。农业灌溉不可缺少的是水,而我国又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如何解决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提高农业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就成了一条有效可行的道路。自20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平衡也遭到严重破坏,缺水地区不断扩大,灾难性天气频频发生。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农业生产也离不开水。不能够解决好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农作物的稳产高产就永远无法达成,农民的收入也无法得到提高,更不要说解决全国人民的口粮问题。 2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基本概况 2.1喷灌技术 喷灌机水是我国发展最早,相对较为完善,农民较为欢迎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喷灌技术主要是通过增压的方式,通过输水管道,利用喷头的方式把水均匀喷射到农田之中的技术。喷灌技术的优点则是能够保证农田灌溉的面积均匀。相较于传统大水漫灌的方式,水资源的利用率能提高百分之六十以上,节水率能达到百分之三十以上。此外,喷灌技术还有节省劳动力、节省土地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等优点。但是,喷灌技术的缺点较为明显,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较大,尤其是受大风影响较为明显,而且设备投资较大,在应用喷灌技术的过程中技术也较为复杂。 2.2微灌技术 微灌技术是改良喷灌技术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节水灌溉技术,可分为滴灌、微喷灌、渗灌、小管涌流管等方式。微灌技术相较于喷灌技术来说,设备更为复杂,包括水资源工程、输水管道网、首部枢纽和灌水器等四部分。但是,从节水效果、灌溉效果来看,微灌技术要比喷灌技术的效果更好,而且,对农作物的准确输水更能适合农作物的对水分的吸收,适合农作物的生长,产量更高。然而,微灌技术也有着比较明显的缺点,如喷头易堵,对水质要求较高、不能调节小气候、在使用微灌技术设备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农作物的经济价值等。 2.3步行式灌溉技术 步行式灌溉技术是以农用机械和电力资源基础,与灌溉设备相配套的移动式灌溉技术。目前,移动式灌溉技术比较受到农民的欢迎,从设备制造成本来看,步行式灌溉技术较为节省资金和劳动力,由于适应性强、移动式灌溉,能够适应众多地区、各种地形,而且机动性强,能够对急需灌溉的农作物进行灌溉。但是,相对于喷灌技术、微灌技术大规模灌溉,步行式灌溉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不能够进行大规模的整体灌溉。而且在使用步行式灌溉技术的过程中,对农作物的类型也有要求,只适合一些小型农作物,对中高型的农作物在应用步行式灌溉技术的过程中会伤害农作物。 2.4雨水集蓄利用技术 相较于以上三种农田水利灌溉技术,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具有更大的局限性,对干旱、半干旱或者季节性干旱地区较为适应。同时,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优点也较为明显,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但是,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造价也较高,不仅需要建设储水设施,同时还需要建设集水渠道和输水管道,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实施难度也较大,对建设地点也有一定的要求,但是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民利用水资源的情况来看,又较为适合这些地区农民的使用。 3 加强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 相关管理部门应该重视水利工程建设人才的培养,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人员的职能培训,不断提高建设队伍的质量,确保建设出来的水利工程,真正符合农村实际要求,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建设节水灌溉工程,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节水,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质量。重视科学研究,加大非充分灌溉技术的研究力度为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对水利工程的研究不应该只停留在科学理论上,更应该在行动上向社会各界特别是农民普及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的重要性,让农民及时转变种植的传统观念,推动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项目的良性循环。 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主要以政府领导为主,工程项目的建设难以突出自己的特色。在农村水田水利的建设中应该充分地尊重农民的意愿,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使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得到健康的发展。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分散式经营模式,劳动效率比较低,缺乏市场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解决我国农村现存的问题,也可以从招商引资,搞活农村市场,吸引高素质技术人才,推广应用农业生产新技术方面

最新节水灌溉技术复习资料

《节水灌溉技术》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第一章) 1.节水农业:在充分利用降水和可用水资源时,采取节水灌溉技术、节水农业技术以及节水管理技术和措施等,以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为中心的一种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模式。 2.节水灌溉技术:指工程节水技术,它是综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中的核心,主要包括开源和节流两个部分。 3.开源:利用多种水资源作为灌溉水源,除一般的地表和地下水引、蓄、提工程以外,还应包括开发回归水、劣质水和雨水利用。 4.节流:采取各种措施节约灌溉用水。 5.节水管理技术:根据作物的实际需水要求和可能的水源条件,在节约用水的原则下,及时、适时地满足作物对水分 名词解释(第二章) 1.渠道防渗工程技术:杜绝或减少渠道输水损失的各种工程技术和方法。它是节约灌溉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2.土料防渗:在渠床表面建立一层压实的土料防渗层,通常采用素土、粘砂混合土、灰土、三合土、四合土等土料。 3.砌石防渗:指用浆砌料石、块石、卵石、石板、以及干砌卵石挂淤进行防渗。 4.膜料防渗是指用塑料薄膜、沥青玻璃纤维布油毡等作防渗层,再在其上设置保护层的防渗方法。 名词解释(第三章) 1.低压管道输水技术:以管道代替渠道,即减少了土渠输水过程中的渗漏损失,又便于灌溉用水管理。 2.沿程水头损失:由于水在观众流动过程中为克服与管壁的摩擦阻力而消耗损失的水头,它是随着流动的长度而增加的。 3.局部水头损失:因管道内部形状改变(如用弯头改变疏水方向,用三通进行分流等),迫使水流也因此改变流动外形造成的损失。 4.出水口:指把地下管道系统的水引出地面直接灌溉农田,它不连接地面移动软管。 5.给水栓:与地面移动软管连接的出水口通常称为给水栓。 6.给水装置:给水装置是低压管道输水系统的田间灌水装置。通常所说的给水装置是指给水栓或出水口。

(技术规范标准)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Technical standard for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SL207—98 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网页制作:CWSnet1998-04-04发布1998-05-01实施 目次主页 前言 1 总则 2 工程规划 3 灌溉水源 4 灌溉用水量 5 灌溉水利用系数 6 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 7 效益 8 节水灌溉面积 附录A 名词解释 附录B 有关参数的计算测 定方法 条文说明 前言 基于生产实践的需要和对节水灌溉形势的正确分析,1990年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布置了节水灌溉标准的研究任务,旨在进行探索,积累经验。1994年又组织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为厅(局)就节水灌溉标准问题开展共同研究、讨论,形成规范战雏形,1996年底完成规范编写提纲。1997年初,编制任务正式下达之后,在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主持下,编写组立即开始工作,1997年4月底完成初稿,经两次征求意见补充修改后,于1997年12月初完成征求意见稿,12月底完成送审稿,并于1998年1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专家审查。 SL207—98(节水灌溉技术规范》分总则、工程规划、灌溉水源、灌溉用水量、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效益、节水灌溉面积,共8

章40条和2个附录。它既反映中国现阶段水平,又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既坚持高起点、高要求,又注重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既重视水利建设规范的共性,又突出节水灌溉的特点,充分吸收了我国节水灌溉发展中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 本规范解释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本规范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 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灌溉排水技术开发培训中心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水利部科学技术司 黑龙江省水利厅 广西自治区水利厅 甘肃省水利厅 河北省水利厅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英能黄修桥沈秀英窦以松赵乐诗王晓玲 李赞堂马济元袁辅恩陈杰臣武福学宋伟 1 总则 1.0.1为了使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有一个合理、可行、统一的衡量尺度,促进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规范。 1.0.2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必须注重效益、保证质量、加强管理,做到因地制宜、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运行可靠。 1.0.3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大田、菜地、果园、苗圃和草场等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理和评价。 1.0.4承担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单位必须持有丙级(含)以上水利工程设计资质证书。承担工程的施工安装单位必须持有省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施工安装许可证。节水灌溉工程应选用经过法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材料及设备,不得使用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产品使用说明的产品。 1.0.5节水灌溉工程应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切实发挥节水增产作用。 1.0.6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工程规划 2.0.1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应收集水源、气象、地形、土壤、作物、灌溉试验、能源、材料、设备、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资料。 2.0.2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应符合当地农业区划和农田水利规划的要求,并应与农村发展规划相协调,采用的节水技术应与农作物品种、栽培技术相结合。

浅析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及发展方向

浅析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及发展方向 摘要】本文通过对河津水资源概况,分析了存在 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灌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节约用水,保护性利用干旱地区资源以及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并有利于建立当地生态经济型的环境水模式。 关键词】水资源;节水灌溉;生态经济 1发展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在我国,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气候,降雨时空分布不 均,农业生产对水的依赖性很强,有水才能做到稳产高产。 目前,我国灌溉用水量的比例在经历明显的下降过程后,呈稳定态势,但从长远看,随着工业,城市,生活,生态用水的不断增加,由于新增加水资源的开发潜力越来越小,开发代价越来越大,因此乃将有一部分灌溉用水转为其他行业用 水。目前,农业用水占全国总有用水量的70%,由于受工程 配套状况和管理水平所限,灌溉用水效率仅有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对策之一。如何通过各种节水措施,有效地提高灌溉水资源的使用效率是发展农业节水的根本任务。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农业干旱缺水与水资源短缺已成

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而且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按现状用水量统计,全国中等干早缺水358 亿 m3,其中农业灌溉缺水300亿m3。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农业年均受旱面积大2000hm2 万以上,全国600 多个城 市中有一半以上发生水危机,北方河流断流的问题日益突 出,缺水已从北方蔓延到南方的许多地区。由于地表水资源不足导致地下水超采,全国区域性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已达 8.2万km2。 据统计,目前我国农业用水的比例已从1980 年的88% 降低到70%,并且后期还会持续下降,因此缺水局面一直存 在。农业用水中,灌溉所需水量较大,所以在灌溉上效率得不到提升,水资源浪费较大。对我国水资源现状进行普遍分析,灌溉利用的水约占43%,单方水粮食生产率只有1.0kg 左右,与发达国家水资源的利用率相比相差很远,单方水浪费生产率 2.0kg 以上的水平。因此,为了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采用现代节水灌溉技术来改造传统的灌溉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 2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到2030 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 亿,需要粮食7 亿吨左 右,为保证粮食与其他农产品的供给,灌溉面积必须达到 6000 万吨左右,否则指标难从实现。然而,我国是缺水国家,尤其北方广大地区水资源供给已严重不足,在未来30 年内, 随着人口的增加,农业供水只能维特在目前的4000亿m3水 平上,唯一的出路只能是节水灌溉,提高水的利用率,把灌溉水利用率从目前的0.45 左右提高到0.65。然而要达到这个 目标,节水灌溉还存在以下问题: ①基础研究滞后节水灌溉效益最后的调控,需要建立在

节水灌溉技术试卷及答案3套

节水灌溉技术试卷1 一、名词解释(2′×5=10′) 1.喷灌—— 2.多口系数—— 3.微灌土壤湿润比—— 4.雾化指标—— 5.局部灌溉—— 二、判断题(1′×10=10′) 1.在灌溉设计年内,为保证作物各生育期需水要求,除该时段的降水供给水量外、尚有部分亏缺水量,需灌溉补给,这部分亏缺水量为净灌溉用水量。 () 2.微灌包括喷灌、滴灌(地表与地下滴灌)、微喷灌、涌泉灌(小管出流灌)、重力滴灌、渗灌几种灌溉形式。() 3.农作物的灌溉制度是指播种前及全生育期的灌水次数、灌水日期、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 4.作物需水量是指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从播种至收获消耗于植株叶面蒸腾和株间蒸发的水分的总和。() 5.喷灌属于局部灌溉方式。() 6.20%原则是指支管上任意两个喷头的工作压力水头之差不超过喷头设计工作压力水头的20%。() 7.流态指数x反映了灌水器的流量对压力变化的敏感程度。() 8.喷头流量是指喷头在单位时间内喷射出来的水体积。() 9.在进行喷灌设计时,灌溉果树选择的喷头应该比灌溉花卉选择的喷头雾化程度高。() 10.由于降雨过大或降雨连绵造成地下水位抬高、土壤含水量过大,形成的灾害称洪涝。() 三、画图(5′×3=15′) 工作压力对喷灌系统的水量分布有非常大的影响,以下三个图分别对应于压力过大、压力过小、压力适中的哪种情况?并解释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1) (2) (3) 四、简答题(5′×7=35′)

1.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有哪三种?分别对这三种消耗途径进行定义。 2.简述微灌系统的组成,各起什么作用? 3.节水灌溉内涵? 4.如何确定管道式喷灌系统干、支管内径? 5.如何计算管道式喷灌系统的设计流量和扬程? 6.喷灌的主要技术要素包括哪三项?他们的物理概念如何? 7.干旱会使作物根系吸水不能满足耗水要求,以致会破坏作物体内水分平衡和协调,造成减产。干旱分为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两种。请分别解释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的含义? 五、计算(15′×2=30′) 1.某地区苹果树7月日最大耗水量为5mm/d,果园中有一出水量为50m3/h的水井,水泵日工作小时为20小时,请计算此井能控制多大面积的灌溉?如果此苹果园是350亩,请问现在是否满足灌溉供需平衡?如果不满足,应该采取哪些方法可以解决问题? 2. 喷灌强度计算 基本资料:已知某喷头流量为4m3/h,射程为18m,喷灌水利用系数取0.8。 要求: (1)求该喷头做全圆喷洒时的平均喷灌强度。 (2)若各喷头呈矩形布置,支管间距为18m,支管上喷头间距为15m,组合喷灌强度又是多少? (3)求该喷头做240°扇形喷洒时的平均喷灌强度。 节水灌溉技术试卷2 一、名词解释(2′×5=10′) 1.灌溉制度—— 2.喷灌—— 3.多口系数—— 4.微灌土壤湿润比—— 5.大气干旱—— 二、填空(1.5′×10=15′) 1.单位转换: 1英寸= mm。 2.土壤含水量应控制在允许最大和最小之间,允许的最大含水量为,允许的最小含水量为。 3.按照是否全面湿润整个农田、水输送到田间的方式和湿润土壤的方式,常将灌水技术分为与

节水灌溉技术标书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 施工组织设计 (正本) 日期:2009年2月27日

目录 一.施工方案与平面布置 1.施工方案………………………………………………1—8 2.平面布置 (8) 二.施工计划 1.施工进度计划配置..........................................9—11 2.劳动力计划配置.............................................11—12 3.材料供应计划配置 (12) 4.主要施工设备配置……………………………………13—15 三.工程保障措施 1.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6—19 2.安全生产保证措施..........................................20—23 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23—24 4.环境保护保证措施..........................................24—25 四.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和难点分析与解决措施...............25—26 附表A区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01) B区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02)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03)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04)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05)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06)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施工进度计划表………(一)、(二)

一.施工方案与平面布置 1.施工方案 1.1施工准备 1.1.1熟悉项目设计文件,进行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的勘察 认真阅读招标文件中与该项目相关的设计任务书、设计图 纸、工程投资预算、施工进度要求、工程质量标准等,以便了 解本工程的总体概况、工程特点、关键技术和设备,明确工程 的重点和难点,为组织施工做好准备工作。 施工现场踏勘。了解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掌握现场的 具体情况和条件,以便为施工现场布置、铺筑临时施工道路、 修建临时施工用房等作出整体规划。了解施工现场附近的主要 道路干线和现场水源状况,以便为通电、通水作出安排,为后 勤及工程材料的运输保障供给作出统筹安排。 1.1.2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研究施工条件、选择施工方案,对工程施工全过程实施组织和管理的关键步骤。包含以下内容:施工条件分析、施工导流、主体工程、施工交通运输、施工设施与临时建设工程、施工总布置、施工进度、主要技术及供应计划。 1.1.3施工现场准备工作 施工现场主要工作有: 通电、通水、通车及平整场地。确保施工及工作人员的用水、用电需求,确保施工所需物资安全畅通到达,并能在工程现场有序摆放。 1.2施工测量方案 1.2.1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 1.2.1.1根据施工总平面图对灌溉系统中各主、支管网布置的 坐标、基线、基点相关数据及相对标高参照点,用经纬仪、水 准仪进行网点的测设。 1.2.1.2施工网的测量应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程序进行。 1.2.1.3施工测量控制网点的布设,应满足灌溉系统中各主、 支管网布置的定位放样和技术监督要求,并与总平面图相配合,

浅谈节水灌溉技术中的喷灌技术-王芳分析

浅谈节水灌溉技术中的喷灌技术 乌兰察布市水利新技术推广试验站王芳 摘要:水资源是21世纪最具战略意义的经济资源之一。根据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以及发展,而喷灌技术作为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喷灌技术的发展,其次详细阐述了采用喷灌所具备的一些条件、技术要求,喷灌系统的组成、类型和规划设计,喷灌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农业节水灌溉的角度展望了未来喷灌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节水节水灌溉喷灌技术喷灌发展 1.简述节水灌溉技术 我国人多、地少、水缺,全国人均占水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世界上13 个贫水国之一。21 世纪将是我国从发展中国家转变为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人口增加到16 亿的高峰时期,农业用水危机将更为严峻,节水灌溉将成为我国农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场革命,其中节水技术的应用将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水资源紧缺,且又存在水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由于粮食生产的极端重要性和灌溉用水量大、效率低的特殊性,认真搞好农业节水,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形成节水型社会,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因此,发展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对缓解我国水资源危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1国内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 为了解决21世纪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口对粮食的需求问题,我们必须放弃不惜以消耗水资源、破环生态系统为代价的传统农业灌溉模式,推广使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主要的节水工程措施有: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地面灌溉改进技术及喷灌技术等。 目前,我国耕地面积为1.30 亿hm2,其中有效灌溉面积5 586.67 万hm2,占耕地面积的43.0%。根据《2007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的统计数据,截至2007 年底,全国万亩以上的灌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7782千hm2(自97年以来有效灌溉面积统计表如下),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4.4%。全国工程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3489千hm2,占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的40.7%。在全部工程节水灌溉面积中,其中渠道防渗节水灌溉面积10058千hm2,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5574千hm2,喷灌和微灌面积3583千hm2。全国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47。也就是说,我国有一半以上的耕地面积没有灌溉设施;大部分的有效灌溉面积还在沿用传统落后的灌溉方法。在节水灌溉面积中,采用现代先进节水灌溉方式的微乎其微,绝大部分只是按低标准初步进行了节水改造。因此,我国的节水灌溉面积尤其是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2009年7月3日,2009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要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