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中医体质分型

简易中医体质分型
简易中医体质分型

現代人保健DIY

你吃對了嗎?-從中西醫觀點掌握養生之道

莊雅惠中醫師

莊雅惠中醫診所院長

漢補世家中醫顧問

一、益智紓壓強身按摩:

功效:具有益智健腦、氣血雙補、促進骨骼成長及強壯紓壓等功效。方法:按以手指指腹按揉穴點,每按五秒鐘停約一秒,按約1~2分鐘,每日2~3回。

1、百會穴

位置:位於頭頂正中點,鼻頭直上與兩耳頂部連線的交點。

功效:開竅醒腦、清利頭目、安神鎮驚及補氣升陽。

適應症:頭痛眩暈、注意力不集中、休克昏迷、遺尿夜尿及子宮脫垂等。

2、中脘:

位置:肚臍與心窩連線的中點。

功效:和胃行氣、溫中化濕、理氣止痛,為消化系疾病的常用穴。

適應症:胃部疼痛、腹部悶脹、噯氣打咯、胃酸過多、噁心嘔吐、便軟腹泄及便乾便秘等。

3、氣海、關元:

位置:氣海位於腹部正中線,肚臍下一寸半;

關元:位置:位於腹部正中線,肚臍下三寸。

功效:補腎氣,壯元陽,抗老化。

適應症:視茫茫,髮蒼蒼,腹脹腹痛、陽萎早泄、夢遺滑精、頻尿夜尿、婦科疾病﹝如月經失調、經血過多、痛經閉經、白帶清稀、不孕﹞等虛弱症。

4、湧泉穴

位置:位於腳掌心前方正中,屈趾時成凹陷處。

功效:滋陰益腎、清熱通便,平肝熄風。

適應症:頭痛頭暈、咽喉疼痛、手足心熱、發熱煩躁、大小便不暢及中暑昏迷等。

5、合谷:

位置:手背之拇、食指間,二指併攏高起之虎口處。

功效:行氣止痛、解表祛邪;為顏面五官疾病及各種痛症的要穴。

適應症:顏面五官疾病、美容、感冒、催產及各種痛症。

註:孕婦禁按此穴。

二、認識常見體質

※氣血虛弱虛冷體質

精神不振、疲倦無力、容易出汗、懶言懶動、頭暈嗜睡、畏寒怕冷、臉色蒼白、四肢冰冷;心悸胸悶、動則易喘;久咳、容易感冒、呼吸氣短、遇冷則鼻塞、流鼻水、氣喘、聲音低微;食慾不振、噯氣腹脹、打嗝、容易噁心嘔吐、胃酸腸鳴、肌肉消瘦、身材矮小、大便較軟或易腹瀉、排便不暢;臟器下垂(胃下垂、脫肛或子宮脫垂);造血功能不足;肌肉筋骨酸痛、肢體麻木、抽筋、小便頻數、色清量多、漏尿、夜尿多、掉髮;男子滑精早洩、女子月經失調、白帶多而清稀、容易流產、不易受孕;大量脫髮。

※乾燥火熱體質

兩顴潮紅、口燥咽乾、手足心熱、面紅盜汗(睡時流汗) 、大便乾結、小便量少;心悸心煩,心跳快、口舌生瘡、失眠夢多;乾咳痰少而稠;饑餓卻不想吃、乾嘔、胃部脹氣;臉紅眼癢、眼睛充血、鼻乾鼻癢、鼻痛噴嚏、耳癢耳痛;急燥易怒、眠差、視力減退、眼睛乾澀、皮膚乾癢、青春痘粉刺、斑點、肌肉筋骨酸軟、健忘、眩暈耳鳴、掉髮禿髮、男子遺精、女子月經提前、色鮮紅、量少或閉經,陰部乾燥搔癢。

三、飲食起居原則

1、氣虛、陽虛、血虛等冷底者:儘量避免時常單獨吃生冷寒性食品;

宜常食甘平及甘溫之食物,因大部份蔬菜性多寒涼,在烹調此類蔬菜時可加入辛溫之蔥、生薑及胡椒等調味品,或與羊肉、牛肉等溫熱性肉類同煮,則可減輕其寒性,避損傷陽氣,而在過食冰品或寒涼食物後,也可喝碗薑湯、蔥薑蛋花湯、龍眼茶或金桔桂圓茶等溫熱食品以中和之。

2、虛火型患者:儘量避免時常單獨吃燥熱食品,若不慎過食,可吃綠

豆湯、薏仁湯、薄荷綠茶、蘆薈汁、小麥草汁、甘蔗汁或冬瓜茶等寒涼性食物以中和之;宜常食甘平及甘涼之食物,如葡萄、桑椹、草莓、甘蔗、烏梅、洋菇、荸薺、萵苣、絲瓜、胡蘿蔔、花生、鮮蓮藕、黑白木耳、新鮮山藥等食物。

3、寒熱錯雜者:因為過食寒性食品易傷陽氣,而過食燥熱食品則易傷

陰液及助長熱性,故生冷寒性及燥熱食品均不宜多食;宜常吃甘平易吸收的食物,並應熟悉食物屬性,輪流或同時食用甘涼及甘溫食物,相互平衡;此亦為抗衰老的養生之道。

四、順應四時:四季各相對應的五臟,春與肝臟相對應,有生育發展的

特性;夏與心臟相對應,有生蓬勃成長的特質;長夏與脾臟相對應;秋

與肺臟相對應,有收斂沉靜的特質;冬與腎臟相對應,有儲藏休息的特質;因此春夏是屬於生命生長發育發展的好季節,宜溫潤養肝、溫涼強心,入秋以後,天氣轉涼,氣候乾燥,宜潤燥強肺,當嚴冬降臨時,天

寒地凍,宜溫補腎陽。順應四時,攝取養生食物:春天養肝(綠色食物),

夏天養心(紅色食物),長夏天養脾胃(黃色食物),秋天養肺(白色

食物),冬天養腎(黑色食物)

五、養生藥膳:

1、四季養生健康茶

功效:補氣養血、滋陰安神、健腦抗老

材料:東洋參1錢、麥冬3錢、枸杞5錢、紅景天1.5錢、三七1.5錢、野生天麻2錢

備註:春加杭菊1.5錢、夏加茉莉花1湯匙、秋加桂花1/4茶匙、冬加迷迭香1/4茶匙;容易腹瀉加茯苓3~5錢,以紅糖調味,容易便秘加決明3~5錢以蜂蜜調味;明目加石斛3錢,益智健腦加何首烏3錢。

作法:將全部材料分成4份,每次取1份加沸水250cc沖泡,燜約5~10

分鐘,過濾後即可飲用。

2、窈窕享瘦茶:

功效:促進消化、消除油脂、增加新陳代謝。

材料: 葛根5錢、麥芽1兩、桂花1錢、荷葉3錢,萊菔子3錢、丹參

3錢、檸檬草2湯匙、洛神2朵。(2人份)

作法:先將麥芽及萊菔子磨成粗粉後,全部材料分為4份,每份加250㏄.熱水沖泡,燜約5~10分鐘,過濾後即可飲用。

3、健腦壯骨排骨湯:

材料:雞血藤3錢、牛乳埔1兩、天冬5錢、薏仁1兩、何首烏3錢、

川七1.5錢、狗尾草5錢、九層塔根3錢、排骨1斤。(5人份)

作法:將小排骨洗淨後,用沸水燙除血水;將薏仁洗淨放入鍋中,加適

量水,浸泡約一小時,其餘藥材放入藥袋中備用;將排骨、藥袋及薏仁

一起放進鍋中,先開大火煮滾,撈除浮沫後改為小火,燉煮約二小時,

去除藥袋,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備註:胃痛腹瀉者加黃耆3錢或茯苓3-5錢;便秘者加決明子3-5錢。

4、茉莉青草茶

材料:茉莉花2湯匙,玉竹5錢,薄荷1.5錢,紅棗4顆,金線蓮3錢,

適量甜菊葉。(2天份)

功效:清熱退火,補氣止渴。適於面紅煩熱,口渴喜飲,眼睛紅癢,心煩

易怒,青春痘,皮膚乾熱,搔癢等熱症。

備註:火熱重者加仙草乾5錢;兼見氣血虛弱者加黃耆1~3錢。

六、日常食物及常用中藥屬性一覽表

葡萄、檸檬、木瓜、草莓、鳳梨、枇杷、李子、烏梅、茼蒿、花椰菜、包心菜(高麗菜)、蓮子、金針菜、豌豆、四季豆、豇豆、蠶豆、青豆、花生、黑木耳、玉米、地瓜、馬鈴薯、山藥、芋頭、橄欖、豆漿、腐皮、白米、糙米、黃豆、黑豆、紅豆、冰糖、魚肉、豬肉、豬血、豬胰、豬心、豬腎、雞蛋、鵝肉、鵝血、鵪鶉、鵪鶉蛋、燕窩、干貝、鱸魚、鯉魚、鮫魚(鯊魚)、魚翅、鮑魚、牛肝。

中藥:山藥、黑豆、枸杞子。

水、白蘿蔔、菠菜、瓢瓜、冬瓜、絲瓜、小白菜、地瓜葉、苜蓿、黃豆芽、菱角、蓮藕、茄子、芹菜、茭白筍、莧菜、萵苣、竹筍、蘆筍、香菇、冬菇、磨菇、金針菇、白木耳、綠豆、豆腐、茶、白芝麻、麻油、生薑皮、蘋果、蓮霧、番茄、甘蔗、柳丁、橙、無花果、火龍果、桑椹、蜂蜜、烏骨雞、豬皮、鴨、鴨蛋、蟹、鱉、田雞肉、羊肝、蛋白、牛奶、小米、薏仁、大麥。

西瓜、水梨、柚子、葡萄柚、椰子、橘子、楊桃、柿子、香蕉、芒果、奇異果、香瓜、大白菜、黃瓜、苦瓜、空心菜、牛蒡、筊白筍、綠豆芽、紫菜、海帶、西洋菜、豆豉、荸薺、小麥、蕎麥、食鹽、醬油、白砂糖、蛤蠣、牡蠣肉、蚌類、螃蟹、章魚、蜆、豬腸、雞蛋白、鴨血。

中藥:西洋參、石斛、黃精、麥冬、百合、玉竹、天冬、沙參、桑椹、白芍。

適量熱水、紅蘿蔔、油菜、芥菜、刀豆、南瓜、酪梨、龍眼、荔枝、櫻桃、芭樂、金桔、楊梅、桃子、杏、榴槤、松子、栗子、黑芝麻、糯米、燕麥、紅糖、麥芽糖、蒜、香菜、生薑、蔥、洋蔥、韭菜、醋、沙茶醬、咖哩、牛肉、牛肚、雞肉、豬肝、豬肚、羊肚、羊奶、鵝蛋、雞蛋黃、雞肝、鹿肉、羊肉、蝦、鱔魚(黃鱔)、海參、淡菜、雪蛤。

中藥:人參、東洋參、黃耆、冬蟲夏草、黨參、紅棗、五味子、靈芝、刺五加、當歸、何首烏、桂圓、丁香、杜仲、肉桂、核桃。

藥物:決明子、七葉膽、菊花、蜂膠、黃連、板藍根、大黃、珍珠粉。

高麗參、鹿茸、蜂王乳、胡椒、辣椒、老薑、任何燻炸、高溫煎烤過度、麻辣鍋、全酒麻油雞、市售薑母鴨、羊肉爐、十全大補湯、四物湯、四神湯。刺激性食物:醃漬品、咖啡、酒、菸、檳榔。

详解中医体质学说—九种体质分析

中医体质学说 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各种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和发展趋向,指导预防和治疗的学说。中医学的各项学说中包含大量关于体质的理论,王琦等著的《中医体质学说》把这些理论加以总结和发展,开始形成中医学的体质学说。中医体质学说提出:形成不同体质的因素有先天、年龄、性别、精神、生活条件及饮食、地理环境、疾病、体育锻炼、社会因素等。体质因素与发病有很大的相关性,个体体质的特殊性,往往导致对某种致病因子或疾病的易感性。疾病的性质和病理过程,与患者的体质关系密切。疾病的演变往往取决于机体内部阴阳矛盾运动的倾向性,其中包括机体平素阴阳盛衰、阴阳动静等情况和趋势,由此而规定病势发展和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八纲类型。根据中医基本理论,结合临床体质调查,提出了正常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气虚质、痰湿质、瘀血质等七种临床体质分型设计。临证必须注意素禀特点,年龄长幼、男女之别、生活条件、地区差异等体质因素,重视体质与治病求本的关系,认识体质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重要物质基础,以及体质差异与针刺和药物的耐受性、反应性的关系,体质与用药宜忌的关系等。中医体质学说还认为,探讨体质的本质应与研究阴阳学说、脏腑经络的实质相结合,与探讨八纲和机体反应性的关系相结合。 中医体质分类

平和质(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B型)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C型)

中医体质学将人分为9种基本类型

中医体质学将人分为9种基本类型 中医体质学将人分为9种基本类型,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不同体质类型在形体特征、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病理反应状态、发病倾向等方面各有特点。 平和质体质特点:体态均匀健壮,性格开朗随和,对疾病抵抗能力强,对气候冷热变化能够适应。饮食调理:不暴饮暴食,不偏食,保持膳食平衡,保持健康体魄。 气虚质(瘦或胖乏力型)体质特点:形体消瘦或偏胖,风、冷、热都怕,体倦乏力,面色苍白,语声低沉。若患病则气短懒言、咳喘无力、精神疲惫,或腰膝酸软、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等。 饮食调理:可常食粳米、糯米、小米、黄米、大麦、山药、红薯、莜麦、马铃薯、胡萝卜、香菇、豆腐、鸡肉、鹅肉、兔肉、鹌鹑、牛肉、狗肉、青鱼、鲢鱼、黄鱼、比目鱼、刀鱼。 阳虚质(白胖怕冷型)体质特点:形体白胖或面色淡白无华,平素怕寒喜暖、四肢倦怠、咳喘心悸。 饮食调理:多食有壮阳作用的食品,如羊肉、猪肉、鸡肉、狗肉、带鱼、虾、核桃、栗子等。 阴虚质(形瘦怕热型)体质特点:消瘦、面色红、口燥咽干、心中易烦、性情较急躁,不耐春夏、多喜冷饮。 饮食调理:宜清淡,远肥腻厚味、燥烈之品。可多吃些芝麻、糯米、绿豆、乌贼、龟、鳖、海参、鲍鱼、螃蟹、牡蛎、蛤蜊、鸭肉、猪皮、豆腐、牛奶、甘蔗等性寒凉食物,对于葱、姜、蒜、韭、辣椒等辛味之品则应少吃。 痰湿质(体肥痰多型)体质特点:形体肥胖,嗜食肥甘,神倦、懒动、嗜睡。若病则咳喘痰多,或食少、恶心呕吐等。 养生方法。饮食调理:少食肥甘厚味,酒类也不宜多饮,且勿过饱。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祛痰的食物,更应多食花生、红小豆、蚕豆、扁豆、白萝卜、荸荠、紫菜、海蜇、洋葱、枇杷、白果、大枣、薏苡仁等。 湿热质(偏胖怕湿热型)体质特点:长期饮酒容易形成此类体质,表现为偏胖,油垢满面,身体一些部位经常出现湿热,对湿热天气难以适应。 饮食调理:应该减少饮酒,可选择食物有薏苡仁、茯苓、莲子、红小豆、蚕豆、绿豆、鸭肉、鲫鱼、芹菜、莲藕、空心菜等,减少辛辣食物,少食牛肉和羊肉。瘀血质(偏瘦皮肤色暗型)体质特点:面色以及皮肤晦滞,口唇色暗,眼睚暗黑,口唇青紫。瘦人占多数。

中医体质辨识体检知识[1]

中医体质辨识体检知识问答 一、什么是中医体质辨识体检? 答:中医体检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人体阴阳平衡,五脏相生相克的原理,用传统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确定被检者的中医体质及当前机能状态,针对不同体质给出中医治疗的对策和日常调理的指导,包括饮食禁忌,食疗建议、四季进补注意事宜、健康习惯培养等等。 二、为什么要进行中医辨识体检? 答:可能很多人都有过这种情形:头晕头疼、两眼干涩、疲倦乏力、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躯体出现这些状态后,到医院又检查不出异常指标,而此类情况正好属于中医体检中的病理体质所能涵盖的内容,中医体检对此能够大显身手,发挥优势。 通过中医体检确定的体质类型,可根据各人的体质状况,分别配制方便、有效的中药及制定相应食疗、情志、起居等各方面的指导,逐步调理,达到养生益体的效果。 三、什么是中医体质? 答:是指人的先天禀赋(含遗传)和后天生活相融合而形成的身心整体素质。体现于人的形态、结构、功能、心性、伦理和适应环境(自然和社会)的能力等方面。在人生的胎儿、童年、青少年、成年、中老年等阶段,它是相对稳定的,但又具有动态可调性。体质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事情进一步认识体质:有人晚上和朋友们一起吃了火锅,第二天脸上长了包。那么多人都吃火锅,可能只有一个人长包了。夏天吹电风扇,一个人说再开高一点,有的人说再开低一点。同样是吃东西,有人吃了冰箱的东西就要拉肚子,有

人则喜欢吃凉的东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体质差异。每个人对自然界感受的程度不一样,事物应对的情况也不一样。 四、我们是怎么分体质的? 答: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负责人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经过近30年的研究,综合了古今中外各家学说,进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最终形成目前最成熟的“九分法”中医体质分型学说,即平和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中医基本体质类型,并对体质特征进行了详细表述,建立了中医体质文献数据库及标准化体质辨析量表,此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做为中医“治未病”的一个有效工具得到了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视。 五、体质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答:从健康到亚健康再到疾病,体质因素的影响不可忽视,各种体质偏颇是疾病发生失调的内在依据。不同体质者在生理特性之表现、疾病易感性与发展上均有所不同。个体体质的特殊性,往往导致机体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由于脏腑组织有坚脆刚柔的不同,故不同体质的人对疾病的反应也不一样,发病情况就有差别。现代学者的研究也证实了体质对某些致病因子具有易感性。 六、个性化体质辨识如何进行? 答:个性化的体质辨识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借助中医体质标准化量表进行初步的体质信息收集,其次通过专家对受检者的舌象、脉象等的观察进一步收集评判数据,然后经计算机将各种数据进行综合的统计分析,得出初步体质辨识结果。最后我们还会视情况进一步的健康问卷调查,最终分辨出体质类型。

中医体质分型与调护

中医体质分型与调护

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三、阳虚质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面色晄白,少光泽,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四、阴虚质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常见表现:面部两颧发红,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 脉细数。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五、痰湿质 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常见表现:面色暗黄,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 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六、湿热质 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 常见表现:面色鲜黄,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 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 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不适应。 七、血瘀质 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胖瘦均见。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晦黯,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 心理特征:易烦,健忘。 发病倾向:易患症瘕及痛证、血证等。 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 八、气郁质 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 常见表现:面色青暗,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 发病倾向:易患脏躁、梅核气、郁证等。 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 九、特禀质 总体特征:先天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生理缺陷。 常见表现:面色或白或红,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 心理特征:随禀质不同情况各异。 发病倾向: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等. 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 九种体质的中医调理方法: 平和质 环境起居:起居顺应四时阴阳,劳逸结合。 体育锻炼:适度运动即可。 精神调适:清净立志、开朗乐观、心理平衡。

中医体质9种基本类型与特征(精)

中医体质9种基本类型与特征 1平和质(A型 1.1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1.2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1.3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1.4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1.5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1.6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2气虚质(B型 2.1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2.2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2.3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2.4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2.5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2.6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3阳虚质(C型 3.1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3.2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3.3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3.4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3.5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3.6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4阴虚质(D型 4.1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4.2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4.3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4.4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4.5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4.6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5痰湿质(E型 5.1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5.2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5.3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5.4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出台+划分九种体质[1]

中医体质辨识分型及中医保健方案 平和质–健康派(树型结构)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不爱得病,吃得好、睡得好、心情好等为主要特征。 ?占人群比例:32.75%。男性多于女性,年轻人多于老年人。 ?常见表现:力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平和体质若不注意后天调养,亦可变为偏颇体质。 ?中医保健方案:平和体质日常养生应采取中庸之道,吃得不要过饱,也不能过饥,不吃冷也不吃得过热。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运动上,年轻人可选择一些强度大的运动比如跑步、打球,老年人则适当散步、打太极拳 气虚质—气短派(树型结构)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占人群比例:12.71%。以西部和东北地区多见,无业和重体力劳动者多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中医保健方案:多吃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鸡肉、泥鳅、香菇、大枣、桂圆等。少食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槟榔、空心菜、生萝卜等。

?以柔缓运动,散步、打太极拳等为主,不宜做大负荷运动和出大汗的运动,忌用猛力和长久憋气。平时可按摩足三里穴。 常自汗、感冒者,可服玉屏风散预防。 阳虚质—怕冷派(树型结构)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占人群比例:7.9%。以东北地区和女性多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中医保健方案:可多吃容易“发”(甘温益气)的食物,比如牛羊狗肉、葱、姜、花椒、鳝鱼、韭菜、辣椒、胡椒等。少食生冷寒凉食物如冰糕、黄瓜、藕、梨、西瓜等。 ?秋冬注意保暖,尤其是足下、背部及下腹部丹田部位的防寒保暖。夏季避免吹空调电扇。 ?可做一些舒缓柔和的运动,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操。自行按摩气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或经常灸足三里、关元,可适当洗桑拿、温泉浴。 ?多与别人交谈,平时多听一些激扬、高亢、豪迈的音乐。 ?可服金匮肾气丸。 阴虚质—缺水派(树型结构)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占人群比例:8.89%。以西部地区和年轻人多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简易中医体质分型

現代人保健DIY 你吃對了嗎?-從中西醫觀點掌握養生之道 莊雅惠中醫師 莊雅惠中醫診所院長 漢補世家中醫顧問 一、益智紓壓強身按摩: 功效:具有益智健腦、氣血雙補、促進骨骼成長及強壯紓壓等功效。方法:按以手指指腹按揉穴點,每按五秒鐘停約一秒,按約1~2分鐘,每日2~3回。 1、百會穴 位置:位於頭頂正中點,鼻頭直上與兩耳頂部連線的交點。 功效:開竅醒腦、清利頭目、安神鎮驚及補氣升陽。 適應症:頭痛眩暈、注意力不集中、休克昏迷、遺尿夜尿及子宮脫垂等。 2、中脘: 位置:肚臍與心窩連線的中點。 功效:和胃行氣、溫中化濕、理氣止痛,為消化系疾病的常用穴。 適應症:胃部疼痛、腹部悶脹、噯氣打咯、胃酸過多、噁心嘔吐、便軟腹泄及便乾便秘等。 3、氣海、關元: 位置:氣海位於腹部正中線,肚臍下一寸半; 關元:位置:位於腹部正中線,肚臍下三寸。 功效:補腎氣,壯元陽,抗老化。 適應症:視茫茫,髮蒼蒼,腹脹腹痛、陽萎早泄、夢遺滑精、頻尿夜尿、婦科疾病﹝如月經失調、經血過多、痛經閉經、白帶清稀、不孕﹞等虛弱症。 4、湧泉穴 位置:位於腳掌心前方正中,屈趾時成凹陷處。 功效:滋陰益腎、清熱通便,平肝熄風。 適應症:頭痛頭暈、咽喉疼痛、手足心熱、發熱煩躁、大小便不暢及中暑昏迷等。 5、合谷: 位置:手背之拇、食指間,二指併攏高起之虎口處。 功效:行氣止痛、解表祛邪;為顏面五官疾病及各種痛症的要穴。 適應症:顏面五官疾病、美容、感冒、催產及各種痛症。 註:孕婦禁按此穴。

二、認識常見體質 ※氣血虛弱虛冷體質 精神不振、疲倦無力、容易出汗、懶言懶動、頭暈嗜睡、畏寒怕冷、臉色蒼白、四肢冰冷;心悸胸悶、動則易喘;久咳、容易感冒、呼吸氣短、遇冷則鼻塞、流鼻水、氣喘、聲音低微;食慾不振、噯氣腹脹、打嗝、容易噁心嘔吐、胃酸腸鳴、肌肉消瘦、身材矮小、大便較軟或易腹瀉、排便不暢;臟器下垂(胃下垂、脫肛或子宮脫垂);造血功能不足;肌肉筋骨酸痛、肢體麻木、抽筋、小便頻數、色清量多、漏尿、夜尿多、掉髮;男子滑精早洩、女子月經失調、白帶多而清稀、容易流產、不易受孕;大量脫髮。 ※乾燥火熱體質 兩顴潮紅、口燥咽乾、手足心熱、面紅盜汗(睡時流汗) 、大便乾結、小便量少;心悸心煩,心跳快、口舌生瘡、失眠夢多;乾咳痰少而稠;饑餓卻不想吃、乾嘔、胃部脹氣;臉紅眼癢、眼睛充血、鼻乾鼻癢、鼻痛噴嚏、耳癢耳痛;急燥易怒、眠差、視力減退、眼睛乾澀、皮膚乾癢、青春痘粉刺、斑點、肌肉筋骨酸軟、健忘、眩暈耳鳴、掉髮禿髮、男子遺精、女子月經提前、色鮮紅、量少或閉經,陰部乾燥搔癢。 三、飲食起居原則 1、氣虛、陽虛、血虛等冷底者:儘量避免時常單獨吃生冷寒性食品; 宜常食甘平及甘溫之食物,因大部份蔬菜性多寒涼,在烹調此類蔬菜時可加入辛溫之蔥、生薑及胡椒等調味品,或與羊肉、牛肉等溫熱性肉類同煮,則可減輕其寒性,避損傷陽氣,而在過食冰品或寒涼食物後,也可喝碗薑湯、蔥薑蛋花湯、龍眼茶或金桔桂圓茶等溫熱食品以中和之。 2、虛火型患者:儘量避免時常單獨吃燥熱食品,若不慎過食,可吃綠 豆湯、薏仁湯、薄荷綠茶、蘆薈汁、小麥草汁、甘蔗汁或冬瓜茶等寒涼性食物以中和之;宜常食甘平及甘涼之食物,如葡萄、桑椹、草莓、甘蔗、烏梅、洋菇、荸薺、萵苣、絲瓜、胡蘿蔔、花生、鮮蓮藕、黑白木耳、新鮮山藥等食物。 3、寒熱錯雜者:因為過食寒性食品易傷陽氣,而過食燥熱食品則易傷 陰液及助長熱性,故生冷寒性及燥熱食品均不宜多食;宜常吃甘平易吸收的食物,並應熟悉食物屬性,輪流或同時食用甘涼及甘溫食物,相互平衡;此亦為抗衰老的養生之道。

中医体质类型

中医体质类型划分的依据是,用中医病理表现特点来确定病理体质分型,因为体质理论本身是中医认知论证的特色,这次谈的中医体质9类(平和型、气虚型、阴虚型、阳虚型、湿热型、气郁型、痰湿型、血瘀型、特禀型。)标准实质上有8类为病理性体质,一般不谈无舌苔及脉象表述,因为那个牵扯到诊病的过程了。平和型较正常、气虚型常无力、阴虚型最怕热、阳虚型最怕冷、湿热型爱出油、气郁型爱失眠、痰湿型易肥胖、血瘀型易健忘、特禀型会过敏 怎么来辨别自己的体质类型,怎么知道我是属于哪种体质类型呢? 主要是根据一个人具体的一些表现: 平和型:饮食正常、睡眠好、二便通畅、性格开朗,社会和自然适应能力强,此为典型的平和体质。 气虚型:说话没劲,经常出虚汗,容易呼吸短促,疲乏无力,这就是气虚体质。这种人从性格上来说,一般性格内向,情绪不够稳定,比较胆儿小,做事不爱冒险。 阴虚型:如果一个人怕热,经常感到手脚心发热,面颊潮红或偏红,皮肤干燥,口干舌燥,容易失眠,经常大便干结,那就是阴虚。他们大部分都是性格比较外向好动的,性情是比较急躁的。 阳虚型:即使再热的暑天,也不能在空调房间里多待,因为这些人比较怕冷。总是手脚发凉,不敢吃凉的东西。性格多沉静、内向。这些人属阳虚体质。 湿热型:如果你看到一个人,脸部和鼻尖总是油光锃亮,还容易生粉刺、疮疖,一开口就能闻到异味,那他就是湿热体质。这种人还容易大便黏滞不爽,小便发黄,比较浓,性格多急躁易怒。 气郁型:《红楼梦》中的林妹妹是气郁体质的代表,性格忧郁脆弱。这种人一般比较削瘦,经常闷闷不乐,多愁善感,食欲不振,容易心慌,容易失眠。 痰湿型:心宽体胖是这类人最大特点,腹部松软肥胖,皮肤出油,汗多,眼睛浮肿,容易困倦。性格温和稳重,善于忍耐。 血瘀型:刷牙时牙龈容易出血,眼睛经常有红丝,皮肤常干燥、粗糙,一般肤色是发暗的,常常出现身体疼痛,容易烦躁,记忆力也不太好,容易健忘,性情急躁。 特禀型:平常说过敏,也有好多人对不同的物质有过敏现象,比如花粉过敏或者某种食物过敏,这就是中医上这就被称为特禀体质。多是遗传所致。 不同体质类型的重点人群 平和型:男性多于女性。年龄越大,平和体质的人越少。因为年龄大的人或多或少都会

中医体质分型与调护

中医体质分型与调护 每个人都来自于父母不同的遗传特征,具有不同的生活环境,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可以说是人各百态。 人的体质不同,养生的方法也不同。你知道自己是什么体质吗? 中医师可以通过望、闻、问、切来收集患者身体情况,包括脸色、声音、胖瘦、舌苔、脉象等来判断一个人的体质。 中医体质分类有九种: 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日常生活不同,体质也不同,认清自己的体质,才能对症下药。 各种体质的表现特征: 一、平和质 二、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三、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四、常见表现:面色、肤色红润有光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 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 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二、气虚质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面色苍白、光泽少,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劳,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 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

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三、阳虚质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面色晄白,少光泽,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四、阴虚质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常见表现:面部两颧发红,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 脉细数。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五、痰湿质 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常见表现:面色暗黄,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 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六、湿热质 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 常见表现:面色鲜黄,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

中医体质学将人分为9种基本类型

中医体质学将人分为9 种基本类型中医体质学将人分为9 种基本类型,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不同体质类型在形体特征、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病理反应状态、发病倾向等方面各有特点。平和质体质特点:体态均匀健壮,性格开朗随和,对疾病抵抗能力强,对气候冷热变化能够适应。饮食调理:不暴饮暴食,不偏食,保持膳食平衡,保持健康体魄。气虚质(瘦或胖乏力型)体质特点:形体消瘦或偏胖,风、冷、热都怕,体倦乏力,面色苍白,语声低沉。若患病则气短懒言、咳喘无力、精神疲惫,或腰膝酸软、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等。饮食调理:可常食粳米、糯米、小米、黄米、大麦、山药、红薯、莜麦、马铃薯、胡萝卜、香菇、豆腐、鸡肉、鹅肉、兔肉、鹌鹑、牛肉、狗肉、青鱼、鲢鱼、黄鱼、比目鱼、刀鱼。阳虚质(白胖怕冷型)体质特点:形体白胖或面色淡白无华,平素怕寒喜暖、四肢倦怠、咳喘心悸。饮食调理:多食有壮阳作用的食品,如羊肉、猪肉、鸡肉、狗肉、带鱼、虾、核桃、栗子等。 阴虚质(形瘦怕热型)体质特点:消瘦、面色红、口燥咽干、心中易烦、性情较急躁,不耐春夏、多喜冷饮。 饮食调理:宜清淡,远肥腻厚味、燥烈之品。可多吃些芝麻、糯米、绿豆、乌贼、龟、鳖、海参、鲍鱼、螃蟹、牡蛎、蛤蜊、鸭肉、猪皮、豆腐、牛奶、甘蔗等性寒凉食物,对于葱、姜、蒜、韭、辣椒等辛味之品则应少吃。痰湿质(体肥痰多型)体质特点:形体肥胖,嗜食肥甘,神倦、懒动、嗜睡。若病则咳喘痰多,或食少、恶心呕吐等。养生方法。饮食调理:少食肥甘厚味,酒类也不宜多饮,且勿过饱。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祛痰的食物,更应多食花生、红小豆、蚕豆、扁豆、白萝卜、荸荠、紫菜、海蜇、洋葱、枇杷、白果、大枣、薏苡仁等。 湿热质(偏胖怕湿热型)体质特点:长期饮酒容易形成此类体质,表现为偏胖,油垢满面,身体一些部位经常出现湿热,对湿热天气难以适应。 饮食调理:应该减少饮酒,可选择食物有薏苡仁、茯苓、莲子、红小豆、蚕豆、绿豆、鸭肉、鲫鱼、芹菜、莲藕、空心菜等,减少辛辣食物,少食牛肉和羊肉。瘀血质(偏瘦皮肤色暗型)体质特点:面色以及皮肤晦滞,口唇色暗,眼睚暗黑,口唇青紫。瘦人占多数。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 - 2009) 中华中医药学会 (2009一04一09实施) 该项目提出中医9种基本体质类型的概念及分类方法,即平和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中医基本体质类型,并对体质特征进行了详细表述,建立了中医体质文献数据库。建立中医痰湿体质的量化诊断标准。项目设计了《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制定中国人群9种体质判定标准。项目运用免疫遗传学技术,首次发现痰湿体质在HLA-B40等5个位点上,抗原频率和基因频率明显高于非痰湿体质。并运用人类全基因组芯片检测技术发现痰湿质者具有独特的基因表达谱。项目运用多学科交叉方法建立了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及其方法学体系,对中医方法学研究提供示范作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医关于体质的术语及定义、中医体质的9种基本类型、中医体质类型的特征、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体质的分类、判定及体质辨识治未病。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中医体质constitution of TCM 中医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察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 3中医体质9种基本类型与特征 3.1平和质(A型) 3.1.1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3.1 .2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3.1.3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3.1.4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3.1.5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3.1.6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强。 3.2气虚质(B型) 3.2.1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3.2.2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3.2.3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3.2.4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3.2.5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3.2.6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3.3阳虚质(C型) 3.3.1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分类及特征

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分类及特征 平和质 定义:强健壮实的体质状态,表现为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状态。 体质特征:①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②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有神。③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④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⑤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成因:先天察赋良好,后天调养得当。 气虚质 定义:由于元气不足,以气息低弱、机体、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 体质特征:①形体特征肌肉不健壮。②常见表现主项平素语音低怯,气短懒言,肢体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象虚缓。副项面色偏黄或白,目光少神,口淡,唇色少华,毛发不华,头晕,健忘,大便正常,或有便秘但不结硬,或大便不成形,便后仍觉未尽,小便正常或偏多。③心理特征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胆小不喜欢冒险。④发病倾向平素体质虚弱,卫表不固易患感冒或病后抗病能力弱易迁延不愈易患内脏下垂、虚劳等病。⑤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风邪、暑邪。

成因:先天本弱,后天失养或病后气亏。如家族成员多数较弱、孕育时父母体弱、早产、人工喂养不当、偏食、厌食,或因年老气衰等。阳虚质 定义:由于阳气不足、以虚寒现象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体质特征:①形体特征多形体白胖,肌肉不壮。②常见表现主项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苔润,脉象沉迟而弱。副项面色柔白,目胞晦暗,口唇色淡,毛发易落,易出汗,大便塘薄,小便清长。③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④发病倾向发病多为寒证,或易从寒化,易病痰饮、肿胀、泄泻、阳痰。⑤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耐夏不耐冬易感湿邪。 成因:先天不足,或病后阳亏。如家族中均有虚寒表现,孕育时父母体弱、或年长受孕,早产,或平素偏嗜寒凉损伤阳气,或久病阳亏,或年老阳衰等。 阴虚质 定义:由于体内津液精血等阴液亏少,以阴虚内热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体质特征:①形体特征体形瘦长。②常见表现主项手足心热,平素易口燥咽干,鼻微干,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少苔。副项面色潮红、有烘热感,目干涩,视物花,唇红微干,皮肤偏干、易生皱纹,眩晕耳鸣,睡眠差,小便短涩,脉象细弦或数。③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④发病倾向平素易患有阴亏燥热的病变,或病后易表现为阴亏症状。⑤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平素不耐热邪,耐冬

详解中医体质学说——九种体质分析

中医体质学说 中医体质学说就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各种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与发展趋向,指导预防与治疗的学说。中医学的各项学说中包含大量关于体质的理论,王琦等著的《中医体质学说》把这些理论加以总结与发展,开始形成中医学的体质学说。中医体质学说提出:形成不同体质的因素有先天、年龄、性别、精神、生活条件及饮食、地理环境、疾病、体育锻炼、社会因素等。体质因素与发病有很大的相关性,个体体质的特殊性,往往导致对某种致病因子或疾病的易感性。疾病的性质与病理过程,与患者的体质关系密切。疾病的演变往往取决于机体内部阴阳矛盾运动的倾向性,其中包括机体平素阴阳盛衰、阴阳动静等情况与趋势,由此而规定病势发展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八纲类型。根据中医基本理论,结合临床体质调查,提出了正常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气虚质、痰湿质、瘀血质等七种临床体质分型设计。临证必须注意素禀特点,年龄长幼、男女之别、生活条件、地区差异等体质因素,重视体质与治病求本的关系,认识体质就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重要物质基础,以及体质差异与针刺与药物的耐受性、反应性的关系,体质与用药宜忌的关系等。中医体质学说还认为,探讨体质的本质应与研究阴阳学说、脏腑经络的实质相结合,与探讨八纲与机体反应性的关系相结合。 中医体质分类

平与质(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与,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 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与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与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B型)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C型)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

中医体质分型表

中医体质分型表 体质类型及对应条目: 1、气虚质( 2、 3、 4、14) (2)您容易疲乏吗?(指体力如何,是否稍微活动一下或做一点家务劳动就感到累) (3)您容易气短,呼吸短促,接不上气吗? (4)您说话声音低弱无力吗?(指说话没有力气) (14)您容易患感冒吗?(指每年感冒的次数) 2、阳虚质(11、12、1 3、29) (11)您手脚发凉吗?(不包含因周围温度低或穿的少导致的手脚发冷) (12)您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吗?(指上腹部、背部、腰部或膝关节等,有一处或多处怕冷) (13)您比一般人耐受不了寒冷吗?(指比别人容易害怕冬天或是夏天的冷空调、电扇等) 3、阴虚质(10、21、26、31) (10)您眼睛干涩吗? (21)您皮肤或口唇干吗? (26)您感到口干咽燥、总想喝水吗? (31)您容易大便干燥吗? 4、痰湿质(9、16、28、32) (9)您感到身体超重不轻松吗?(感觉身体沉重)[BMI指数=体重(kg)/身高2(m)] (16)您有口粘口腻,或睡眠打鼾吗? (28)您腹部肥大吗?(指腹部脂肪肥厚) (32)您舌苔厚腻或有舌苔厚厚的感觉吗?(如果自我感觉不清楚可由调查员观察后填写) 5、湿热质(23、25、27、30) (23)您面部或鼻部有油腻感或者油亮发光吗?(指脸上或鼻子) (25)您有皮肤湿疹、疮疖吗? (27)您感到口苦或嘴里有异味吗?(指口苦或口臭) (30)您有大便黏滞不爽、解不尽的感觉吗?(大便容易粘在马桶或便坑壁上) 6、血瘀质(19、22、24、33) (19)您的皮肤在不知不觉中会出现青紫瘀斑、皮下出血吗?(指皮肤在没有外伤的情况下出现青一块紫一块的情况) (22)您有肢体麻木或固定部位疼痛的感觉吗? (24)您面色或目眶晦黯,或出现褐色斑块/斑点吗? (33)您舌下静脉瘀紫或增粗吗?(可由调查员辅助观察后填写) 7、气郁质(5、6、7、8) (5)您感到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吗?(指心情不愉快,情绪低落) (6)您容易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吗?(指遇事是否心情紧张) (7)您因为生活状态改变而感到孤独、失落吗? (8)您容易感到害怕或受到惊吓吗? 8、特禀质(15、17、18、20) (15)您没有感冒时也会鼻塞、流鼻涕吗? (17)您容易过敏(对药物、食物、气味、花粉或在季节交替、气候变化时)吗? (18)您的皮肤容易起荨麻疹吗? (包括风团、风疹块、风疙瘩) (20)您的皮肤一抓就红,并出现抓痕吗?(指被指甲或钝物划过后皮肤的反应) 9、平和质(1、2、4、5、13) (1)您精力充沛吗?(指精神头足,乐于做事) (2)您容易疲乏吗?(指体力如何,是否稍微活动一下或做一点家务劳动就感到累) (4)您说话声音低弱无力吗?(指说话没有力气) (5)您感到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吗?(指心情不愉快,情绪低落) (13)您比一般人耐受不了寒冷吗?(指比别人容易害怕冬天或是夏天的冷空调、电扇等)

中医体质辨识分型

中医体质辨识分型 “亿万苍生,九种体质,人各有质,体病相关;体质平和,健康之源,体质偏颇,百病之因。”中医体质辨识为中医体质与易发健康风险的宏观对应开辟了新的标准化途径,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体病相关、体质可分、体质可调”的中医体质学说理论和中医调理方案,可以实现“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治未病目标。 今天我在这里就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中医体质的辨识分型,可以帮助大家学会分析体质类型,并按照体质分型进行养生保健。 平和质:最健康,要保持 如果你体形匀称、健壮;面色红润且精力充沛;睡眠、饮食良好;大小便正常;性格随和开朗,对周围环境适应能力较强,那么,恭喜你,你是健康的,不过还需要努力保持下去。饮食要有节制,避免过冷过热或不干净的食物,合理搭配膳食结构,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坚持规律作息,不要过度劳累,不宜食后即睡,保持充足的睡眠,并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等适度运动。 气虚质:要防反复感冒 案例:陈先生在政府机关工作,平时不是很累,按理说,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应当精力充沛,但他却常常感到身上没劲儿,打不起精神。平时说话声音低弱,就算发言时用了麦克风,讲一会儿话也会感到上气不接下气。平时不太爱运动,肌肉松软;性格内向,也不太愿意主动和别人交流。每到感冒多发季节,都少不了他,感冒后恢复也比别人慢。总之一句话,就是虚弱。陈先生的情况是比较典型的气虚质。 这类人平时怕冷、怕热,怕风,很容易感冒。属这种体质的孩子,容易成为反复感冒的受害者,每个月都要到医院打几次吊针,打完之后,当时好了,过一阵子又复发了。 因此,他们在饮食上,要注意多吃有益气健脾的食物,如山药、黄豆、白扁豆、鸡肉、香菇、大枣、蜂蜜等,少吃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空心菜、生萝卜等。起居应规律,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尤其在夏天的中午应适当休息,保持充足睡眠。平时注意保暖,避免劳动或激烈运动时出汗受风;避免剧烈运动,可做一些柔缓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操等,并持之以恒。

中医体质分型及保健

平和体质 重在维护 一、饮食有节 二、劳逸结合 三、坚持锻炼 四、起居有常 早睡早起 养生要养性,养性要养神,养神要养心,达到身心通达

平和质是正常的体质。这类人体形匀称健壮,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唇色红润,不容易疲劳,精力充沛,睡眠、食欲良好,大小便正常,性格随和开朗,平时患病较少,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一、饮食有节 饮食应有节制,不要过饥过饱,不要常吃过冷过热或不干净的食物,粗细粮食要合理搭配,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 二、劳逸结合 生活应有规律,不要过度劳累。不宜食后即睡。作息应有规律,应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三、坚持锻炼 根据年龄和性别,参加适度的运动。如年轻人可适当跑步、打球,老年人可适当散步、打太极拳等。

气虚体质 益气培元 一、食宜益气健脾 二、起居勿过劳 三、运动宜柔缓 四、起居有常 早睡早起 充满信念, 进行情志调养, 心理暗示很重要。

气虚质的人,肌肉松软。和别人爬同样层数的楼,气虚的人就气喘吁吁的。这种类型的人,讲话的声音低弱,老是感到自己上气不接下气,气不够用。容易出汗,只要体力劳动的强度大就容易累。防御能力下降,所以容易感冒,发病后难以痊愈。 一、食宜益气健脾 多食用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鸡肉、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少食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空心菜、生萝卜等。 ①大枣-温补②淮山药-健脾益气,滋润;③黄芪-补气之王 药膳指导: 黄芪童子鸡:取童子鸡1只洗净,用纱布袋包好生黄芪9g,取一根细线,一端扎紧纱布袋口,置于锅内,另一端则绑在锅柄上。在锅中加姜、葱及适量水煮汤,待童子鸡煮熟后,拿出黄芪包。加入盐、黄酒调味,即可食用。可益气补虚。 山药粥:将山药30g和粳米180g一起入锅加清水适量煮粥,煮熟即成。此粥可在每日晚饭时食用。此粥具有补中益气、益肺固精的作用。 二、起居勿过劳 起居宜有规律,夏季午间应适当休息,保持充足睡眠。平时注意保暖,避免劳动或激烈运动时出汗受风。不要过于劳作,以免损伤正气。 三、运动宜柔缓 可做一些柔缓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操等,并持之以恒。不宜做大负荷运动和出大汗的运动,忌用猛力或做长久憋气的动作 四:穴位按摩: 足三里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中医体质分型及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中医体质分型及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 度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以下简称“亚临床甲减”)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特点及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筛选出存在动脉粥样硬化高危险因素的偏颇体质类型,为从中医体质角度预防本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亚临床甲减者120例,正常健康者50例,均采用北京炎黄东方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KY3H中医体质辨识软件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对亚临床甲减患者各体质类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20例亚临床甲减患者中,平和质3例(2.50%),气郁质30例(25.00%),气虚质28例(23.33%),阳虚质25例(20.83%),痰湿质13例(10.84%),阴虚质9例(7.50%),血瘀质6例(5.00%),湿热质5例(4.17%),特禀质1例(0.83%)。其中,气郁质、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是亚临床甲减患者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气郁质、气虚质者动脉硬化患病率高于其他体质类型。结论气郁质、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可能为亚临床甲减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气郁质、气虚质与动脉硬化密切相关,提示心血管风险高。 标签: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中医体质类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性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以下简称“亚临床甲减”)起病隐匿,临床症状和体征多不明显,诊断主要依赖于实验室检查。近年来亚临床甲减发病率逐年上升,国外报道本病患病率为 4.3%,中国城市居民亚临床甲减患病率从 2.9%提高到5.6%[1]。研究表明,亚临床甲减可明显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2],其潜在的致病倾向及对靶器官的不良影响已引起广泛重视,而采用补充甲状腺激素干预本病存在很多弊端。 目前,运用中医体质学说干预疾病已逐步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一定成效,然而针对亚临床甲减患者的中医体质学调查较少。本研究通过对亚临床甲减患者进行中医体质类型的调查,全面了解亚临床甲减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特点,并对中医体质类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筛选出存在动脉粥样硬化高危险因素的偏颇体质类型,以期对易感人群的偏颇体质进行调整,预防该病的发生和发展,为从人群中医体质的角度预防本病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亚临床甲减诊断采用美国内分泌协会标准[3]:血清促甲状腺素(TSH)>4.5 mIU/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正常,并排除以下疾病引起的TSH升高:①甲状腺激素治疗过程中的剂量调整;②破坏性甲状腺炎的痊愈期;③肾上腺功能不全;④重组TSH注射中;⑤中枢性甲减;⑥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