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第3单元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学案苏教版

专题1第3单元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学案苏教版
专题1第3单元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学案苏教版

第三单元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1.金属腐蚀“两类型”:

(1)电化学腐蚀:不纯的金属或合金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失电子被氧化引起的腐蚀。

(2)化学腐蚀:未形成原电池,而是金属与其他物质直接接触形成的腐蚀。

2.电化学腐蚀“两类型”

3.金属腐蚀快慢顺序

电解池的阳极>原电池的负极>化学腐蚀>原电池正极>电解池的阴极。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自学教材·填要点] 1.金属的腐蚀

2.钢铁的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

[师生互动·解疑难]

1.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的“三不同”

(1)条件不同:酸性较强时发生析氢腐蚀,否则为吸氧腐蚀。

(2)正极反应不同:2H++2e-===H2↑(析氢) O2+4e -+2H2O===4OH-(吸氧) (3)电池反应不同:

Fe+2H+===Fe2++H2↑(析氢)

2Fe+O2+2H2O===2Fe(OH)2(吸氧) 2.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的“三同”

(1)负极相同:均为Fe,电极反应:Fe-2e-===Fe2+。

(2)正极材料相同:均为碳。

(3)最终产物相同:最终都形成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n H2O。

1.在小珂同学的笔记中有如下记录,请帮他分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金属的腐蚀全都是氧化反应。 () (2)金属的腐蚀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 (3)因为CO2普遍存在,所以钢铁的腐蚀以析氢腐蚀为主。 () (4)不论吸氧腐蚀还是析氢腐蚀,都是金属被腐蚀。 () (5)银质奖牌久置变暗是银发生电化学腐蚀。 ()

(6)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为Fe-2e-===Fe2+,发生吸氧腐蚀时负极反应为Fe -3e-===Fe3+。 ()

解析:(1)金属腐蚀的本质是金属失去电子变为金属离子,故发生的为氧化反应。(2)由于与金属接触的物质不同,发生腐蚀的情况也不同,一般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3)虽然CO2普遍存在,但一般情况下,钢铁表面的水膜酸性很弱或呈中性且溶有一定

量的O2,故钢铁腐蚀以吸氧腐蚀为主。

(4)金属发生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时,均是金属被腐蚀,若金属为钢铁制品,则负极均为Fe-2e-===Fe2+,故(4)正确(6)错误。

(5)银质奖牌变暗是因为银发生缓慢氧化所致,属于化学腐蚀。

答案:(1)√(2)√(3)×(4)√(5)×(6)×

金属的电化学防护

[自学教材·填要点]

1.金属防护的基本思路(连线)

2.金属防护的常用方法(连线)

[师生互动·解疑难]

1.金属腐蚀快慢“四规律”

(1)各类型腐蚀快慢:

电解原理引起的腐蚀>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化学腐蚀>有防护措施的腐蚀。

(2)同一金属,不同溶液腐蚀快慢:

强电解质溶液>弱电解质溶液>非电解质溶液。

(3)同一电解质溶液中腐蚀快慢:

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腐蚀越快。

(4)不同金属腐蚀快慢:

活动性不同的两金属,活动性差别越大,构成原电池时,活泼金属腐蚀越快。

2.电化学防护“两方法”

(1)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①被保护的金属作原电池的正极。

②比其活泼的金属作原电池的负极,这样使负极金属失电子,并定期更换。

(2)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①被保护金属作电解池的阴极。

②惰性电极作辅助阳极。

2.下列举措不能防止或减缓钢铁腐蚀的是() A.在钢铁制品表面镀一层金属锌B.将钢铁制品放置在潮湿处

C.在钢铁中加入锰、铬等金属,以改变钢铁结构

D.将钢铁制品与电源负极相连

解析:A项,在钢铁表面镀锌,使内部金属被保护;B项,钢铁在潮湿空气中易发生吸氧腐蚀;C项,在钢铁中加入锰、铬金属,制成不锈钢,能有效防止钢铁被腐蚀;D项,电源负极能为钢铁制品输入电子,防止Fe失电子被腐蚀。

答案: B

金属腐蚀类型的判断与分析

[例1]将Na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周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形成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滴中的Cl-由a区向b区迁移

B.液滴边缘是正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O2+2H2O+4e-===4OH-

C.液滴下的Fe因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生成的Fe2+由a区向b区迁移,与b区的OH-形成Fe(OH)2,进一步氧化、脱水形成铁锈

D.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NaCl溶液,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Cu-2e-===Cu2+

[解析]NaCl溶液滴到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在液滴覆盖的圆周中

心区(a)被腐蚀变暗,实际上是发生了吸氧腐蚀,这时,负极反应为:Fe-2e-===Fe2+(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发生还原反应),在液滴外沿,由于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形成了棕色铁锈环(b)。若改用嵌有

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NaCl溶液,由于Fe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Fe 仍为负极,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Fe-2e-===Fe2+。又在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负极的规律,Cl-应由b区向a区迁移。所以A、C、D选项均错误,B选项正确。

[答案] B

金属腐蚀类型判断的“两眼”

1.下列关于钢铁腐蚀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吸氧腐蚀时正极放出氧气

B.析氢腐蚀时正极放出氢气

C.化学腐蚀比电化学腐蚀快

D.析氢腐蚀比吸氧腐蚀普遍

解析:吸氧腐蚀时,正极消耗氧气,A错误;析氧腐蚀时,H+在正极得电子被还原,生成H2,B正确。

答案:B

金属腐蚀的快慢与防护

[例2]铁生锈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主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Fe+3O2+

xH2O===2Fe2O3·xH2O。如图为一放在水槽中的铁架,水位高度如图。最容易生锈的铁架横杆是()

A.① B

.②

C.③ D.④

[解析]④处没有和电解质溶液接触,不能构成原电池,锈腐速率较慢;①②③处已与电解质溶液接触,但①②处含O2较少,所以③处腐蚀最快。

[答案] C

(1)金属腐蚀的快慢与诸多因素都有关系,判断时要依据所给条件,找出最易使金属被氧化的环境(如电解质溶液、O2等)。

(2)金属的防护除利用电化学原理外,还有涂油漆、喷镀等物理方法。

2.为了防止钢铁锈蚀,下列防护方法中正确的是() A.在精密机床的铁床上安装铜螺钉

B.在排放海水的钢铁阀门上用导线连接一块石墨,一同浸入海水中

C.在海轮舷上用铁丝系住锌板浸在海水里

D.在电动输油管的铸铁管上接直流电源的正极

解析:A、B中形成的原电池都是铁作负极,加速钢铁腐蚀;D中铸铁管作阳极,加速腐蚀;C中锌比铁活泼,铁作正极,故选C。

答案: C

[随堂基础巩固]

1.下列四种装置中锌腐蚀最快的是

(

)

解析:A中发生化学腐蚀;B中Zn作原电池正极;D中Zn作电解池阴极,均被保护;C中Zn作原电池负极腐蚀速率最快。

答案:C

2.炒菜后未洗的铁锅,很快就会产生红褐色的锈斑。关于该生锈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铁与NaCl反应生成FeCl3

B.发生电化学腐蚀时直接生成了Fe(OH)3

C.发生电化学腐蚀时吸收了O2

D.发生电化学腐蚀时生成了氢气

解析:铁锅与表面的NaCl溶液形成原电池,负极是铁,正极是碳粒,负极反应式是Fe -2e-===Fe2+,正极反应式是O2+2H2O+4e-===4OH-,再发生反应

4Fe(OH)2+O2+2H2O===4Fe(OH)3。

答案:C

3.小军利用家中的废旧材料制作了一个可使玩具扬声器发出声音的电池,装置如图所

示。下列有关该电池工作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铝质汽水罐将逐渐被腐蚀

B.电子流向为铝质汽水罐→导线→扬声器→导线→木炭棒

C.食盐水中的Na+向木炭棒移动

D.木炭棒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

解析:该原电池发生的是铝的吸氧腐蚀反应,铝为负极,木炭棒为正极,木炭棒上发生的反应是O2+2H2O+4e-===4OH-,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答案:D

4.下列有关金属保护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们使用的快餐杯表面有一层搪瓷,搪瓷层破损后仍能起到防止铁生锈的作用B.白铁(镀锌铁)镀层破损后,铁皮的腐蚀速率仍很慢

C.轮船的船壳水线以下常装有一些锌块,这是利用了牺牲阴极的阳极保护法

D.钢铁制造的暖气管道外常涂有一层沥青,这是钢铁的电化学保护法

解析:A项中搪瓷层破损后,铁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因而搪瓷层破损后不能起到防止铁生锈的作用;B项中镀层破损后由于锌的金属性比铁的强,与铁构成原电池,锌作负极,保护铁不被腐蚀;C选项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项中是用沥青作涂层的物理方法。

答案:B

5.如图烧杯中试管内有一根铁丝,放置数天观察。

(1)若试管内液面上升,则原溶液呈________,发生__________腐蚀,电极反应:负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试管内液面下降,则原溶液呈强________性,发生________腐蚀,电极反应:负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解析:(1)液面上升,说明其中气体被消耗,故发生吸氧腐蚀。

(2)液面下降,说明其中气体增多,故发生析氢腐蚀。

答案:(1)中性或弱酸性吸氧Fe-2e-===Fe2+O2+2H2O+4e-===4OH-

(2)酸析氢Fe-2e-===Fe2+

2H++2e-===H2↑

化学人教版选修精品教学案: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教案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一、教材分析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四节,在学习了原电池原理及电解池原理的基础上展开,介绍了金属腐蚀造成的严重危害、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及防止金属腐蚀的几种方法,重点是掌握金属电化学腐蚀(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本质(金属表面形成了微型原电池),同时指出,人们根据对金属电化学腐蚀本质的认识,发现了防护金属电化学腐蚀的方法,并具体地介绍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和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不但运用原电池原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也再次运用了电解原理(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加深了学生对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认识。本节内容是本章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金属腐蚀的两种类型(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2)能解释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 (3)知道防护金属腐蚀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学会设计控制单一变量进行对比实验以及对实验设计进行评价。 (2)从实验探究过程中提高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金属腐蚀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课堂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会与人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探讨科学问题。 (3)通过化学实验(设计、验证和评价)这一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及金属的电化学防护 难点:金属发生吸氧腐蚀的电化学原理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金属的腐蚀有一定的认识,包括它的产生和防治,生活中对金属腐蚀的危害也有所见闻,而对金属腐蚀及防腐的原理不太清楚,学生了解了铁的腐蚀是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学习了原电池原理,再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容易接受。

金属腐蚀与防护课后答案

《金属腐蚀理论及腐蚀控制》 习题解答 第一章 1.根据表1中所列数据分别计算碳钢和铝两种材料在试验介质中的失重腐蚀速度V- 和年腐蚀深度V p,并进行比较,说明两种腐蚀速度表示方法的差别。 解:由题意得: (1)对碳钢在30%HNO3( 25℃)中有: Vˉ=△Wˉ/st =(18.7153-18.6739)/45×2×(20×40+20×3+40×30)×0.000001 =0.4694g/ m?h 又有d=m/v=18.7154/20×40×0.003=7.798g/cm2?h Vp=8.76Vˉ/d=8.76×0.4694/7.798=0.53mm/y 对铝在30%HNO3(25℃)中有: Vˉ=△Wˉ铝/st =(16.1820-16.1347)/2×(30×40+30×5+40×5)×45×10-6

=0.3391g/㎡?h d=m铝/v=16.1820/30×40×5×0.001=2.697g/cm3 说明:碳钢的Vˉ比铝大,而Vp比铝小,因为铝的密度比碳钢小。 (2)对不锈钢在20%HNO3( 25℃)有: 表面积S=2π×2 .0+2π×0.015×0.004=0.00179 m2 015 Vˉ=△Wˉ/st=(22.3367-22.2743)/0.00179×400=0.08715 g/ m2?h 试样体积为:V=π×1.52×0.4=2.827 cm3 d=W/V=22.3367/2.827=7.901 g/cm3 Vp=8.76Vˉ/d=8.76×0.08715/7.901=0.097mm/y 对铝有:表面积S=2π×2 .0+2π×0.02×0.005=0.00314 m2 02 Vˉ=△Wˉ/st=(16.9646-16.9151)/0.00314×20=0.7882 g/ m2?h 试样体积为:V=π×2 2×0.5=6.28 cm3 d=W/V=16.9646/6.28=2.701 g/cm3 Vp=8.76Vˉ/d=8.76×0.7882/2.701=2.56mm/y 试样在98% HNO3(85℃)时有: 对不锈钢:Vˉ=△Wˉ/st =(22.3367-22.2906)/0.00179×2=12.8771 g/ m2?h Vp=8.76Vˉ/d=8.76×12.8771/7.901=14.28mm/y 对铝:Vˉ=△Wˉ/st=(16.9646-16.9250)/0.00314×40=0.3153g/ m2?h Vp=8.76Vˉ/d=8.76×0.3153/2.701=1.02mm/y 说明:硝酸浓度温度对不锈钢和铝的腐蚀速度具有相反的影响。

金属腐蚀与防护

第一章绪论 腐蚀:由于材料与其介质相互作用(化学与电化学)而导致的变质和破坏。 腐蚀控制的方法: 1)、改换材料 2)、表面涂漆/覆盖层 3)、改变腐蚀介质和环境 4)、合理的结构设计 5)、电化学保护 均匀腐蚀速率的评定方法: 失重法和增重法;深度法; 容量法(析氢腐蚀);电流密度; 机械性能(晶间腐蚀);电阻性. 第二章电化学腐蚀热力学 热力学第零定律状态函数(温度)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状态函数(内能) 热力学第二定律状态函数(熵) 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不可能达到 2.1、腐蚀的倾向性的热力学原理 腐蚀反应自发性及倾向性的判据: ?G:反应自发进行 < ?G:反应达到平衡 = ?G: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 注:ΔG的负值的绝对值越大,该腐蚀的自发倾向性越大. 热力学上不稳定金属,也有许多在适当条件下能发生钝化而变得耐蚀. 2.2、腐蚀电池 2.2.1、电化学腐蚀现象与腐蚀电池 电化学腐蚀:即金属材料与电解质接触时,由于腐蚀电池作用而引起金属材料腐蚀破坏. 腐蚀电池(或腐蚀原电池):即只能导致金属材料破坏而不能对外做工的短路原电 池. 注:1)、通过直接接触也能形成原电池而不一定要有导线的连接; 2)、一块金属不与其他金属接触,在电解质溶液中也会产生腐蚀电池. 丹尼尔电池:(只要有电势差存在) a)、电极反应具有热力学上的可逆性; b)、电极反应在无限接近电化学平衡条件下进行; c)、电池中进行的其它过程也必须是可逆的. 电极电势略高者为阴极 电极电势略低者为阳极 电化学不均匀性微观阴、阳极微观、亚微观腐蚀电池均匀腐蚀

2.2.2、金属腐蚀的电化学历程 腐蚀电池: 四个部分:阴极、阳极、电解质溶液、连接两极的电子导体(即电路) 三个环节:阴极过程、阳极过程、电荷转移过程(即电子流动) 1)、阳极过程氧化反应 ++ - M n M →ne 金属变为金属离子进入电解液,电子通过电路向阴极转移. 2)、阴极过程还原反应 []- -? D D ne +ne → 电解液中能接受电子的物质捕获电子生成新物质. (即去极化剂) 3)、金属的腐蚀将集中出现在阳极区,阴极区不发生可察觉的金属损失,只起到了传递电荷的作用 金属电化学腐蚀能够持续进行的条件是溶液中存在可使金属氧化的去极化剂,而且这些去极化剂的阳极还原反应的电极电位比金属阴极氧化反应的电位高2.2.3、电化学腐蚀的次生过程 难溶性产物称二次产物或次生物质由于扩散作用形成,且形成于一次产物相遇的地方 阳极——[]+n M(金属阳离子浓度) (形成致密对金属起保护作用) 阴极——pH高 2.3、腐蚀电池类型 宏观腐蚀电池、微观腐蚀电池、超微观腐蚀电池 2.3.1、宏观腐蚀电池 特点:a)、阴、阳极用肉眼可看到; b)、阴、阳极区能长时间保持稳定; c)、产生明显的局部腐蚀 1)、异金属(电偶)腐蚀电池——保护电位低的阴极区域 2)浓差电池由于同一金属的不同部位所接触的介质浓度不同所致 a、氧浓差电池——与富氧溶液接触的金属表面电位高而成为阳极区 eg:水线腐蚀——靠近水线的下部区域极易腐蚀 b、盐浓差电池——稀溶液中的金属电位低成为阴极区 c、温差电池——不同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电位不同 eg:碳钢——高温阳极低温阴极 铜——高温阴极低温阳极 2.3.2、微观腐蚀电池 特点:a)、电极尺寸与晶粒尺寸相近(0.1mm-0.1μm); b)、阴、阳极区能长时间保持稳定; c)、引起微观局部腐蚀(如孔蚀、晶间腐蚀)

两学一做三亮三树

两学一做三亮三树 【篇一:两学一做专题研讨会发言提纲三】 两学一做专题研讨会发言提纲三 “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相对于普通党员来说,领导干部 更要学在前、做在前,率先把真学实做的标杆立起来。 学习教育一开始,咸阳市就抓“关键少数”,精心研究制定了市委常 委会成员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安排意见》,提出了“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的学习教育载体,引导各级领导 干部以高度的思想政治行动自觉,通过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动 全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有序推进。“学”的标杆贵在真,把印于脑、铭于心立起来。“心有高标,方可致远。”我们引导领导干部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先学一步、多学一些、深学一层,真正做到对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创 新形式促真学,在抓好个人自学的同时,组织开展党委中心组学习、领导班子专题学习等集体学习活动,创造性地提出开展“向组织报到、向党旗宣誓”和“党章抄写月”活动,引导“关键少数”始终保持理论上 的清醒。深入宣讲促真懂,安排领导干部到自己联系包抓的县市区、市直部门单位进行宣讲辅导,面向基层解疑释惑,倒逼领导干部掌 握精髓、融会贯通。专题讨论促真信,明确每两月召开一次支部党 员会议,领导干部和大家 一起畅谈感受、交流体会,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从思想深处解决 好信仰、信念、信心问题,补足精神之钙,筑牢党性之魂。联系实 际促真用,要求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日常工作中以“两学”成效发 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所学所悟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推动工作,从根本上杜绝学用“两张皮”现象。 “做”的标杆重在实,把践于行、做于常立起来。立足做“四讲四有” 合格党员,在领导干部中广泛开展亮身份、亮承诺、亮形象,比学习、比作风、比业绩,群众测评、个人自评、组织点评“三亮三比三评”活动,综合运用述职评议、现场观摩、发红黑牌等方式促进“做” 得扎实、检验“做”的实效。围绕做人实,把立言与立行、学习与改 造统一起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道德品行,以“三严三实” 修枝剪叶规范言行,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马栏革命传统,在对党忠诚、表里如一上当好表率。围绕做事实,深刻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个扎实”

《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学案(1月18)

《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学案 班级:姓名: 一、【复习目标】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2.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能灵活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解决实际问题。3.了解金属锈蚀条件及防锈措施,增强节约金属资源的意识。 二、【复习重点、难点】 1.金属的化学性质 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三、【复习方法指导】 整理本单元“学教案”的知识点并把错题归纳总结;记忆金属活动顺序表。 四、【复习过程】 (一)(知识整理) 几种常见的金属:、、 纯金属共性:常温下,大多是体,色,有金属光泽, 为电和热的,有延展性,密度,物理性质熔点。 金属特性:铜色,金呈色;常温下,为液体。材料几种常见的合金: 合金 合金与纯金属的性质比较:硬度:熔点: 1、与氧气的反应:、在常温下就能反应;但、在 高温下才与氧气反应;即使高温也不反应。 金属的2、与酸的反应:(镁、铁、锌、铝与盐酸、稀硫酸) 化学性质 3、与化合物溶液反应:(铁、铝与硫酸铜溶液和铜与硝酸银溶液) 4、金属活动性顺序: 1、原料: 1、生铁的冶炼 2、原理(方程式): 金属资源的3、设备: 利用和保护1、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2、金属资源保护:铁锈蚀条件: 防锈措施: 2、保护的途径:

1.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它的主体结构为四根巨型钢 筋混凝上制成的陔心筒。其中钢属于( ) A .金属材料 B .合成材料 C .天然材料 D .复合材料 2. 铝、铜、铁、金四种金属具有相似的性质是( ) A .都是银白色的固体 B .有导电性 C .能和稀硫酸反应 D .通常状况下能与氧气反应 3. “金银铜铁锡”俗称五金。在这五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 A .铁 B .金 C .银 D .铜 4. 将甲、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丙的硫酸盐溶液中,甲表面有金属丙析出,乙表面没有任 何变化。据此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 A .甲>丙>乙 B .丙>甲>乙 C .乙>甲>丙 D .甲>乙>丙 5.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 2H 2O 2 = 2H 2O+ O 2↑ B. CuO+CO = Cu+CO 2 C. H 2+CuO = Cu+H 2O D. CO 2+H 2O = H 2CO 3 6.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4Fe+3O 22Fe 2O 3 B .2Fe+6HCl=2FeCl 3+3H 2↑ C .Al + CuS04== AlSO 4 + Cu D. Fe 2O 3+3CO 2Fe+3CO 2 7.判断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反应?若能,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1)银与稀盐酸 (2)锌与硫酸铜溶液 (3)铜与硫酸锌溶液 (4)铝与硝酸银溶液 (5)银与氯化铜溶液 (6)镁与硫酸亚铁溶液 8. 某钢铁厂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过程如下: 焦炭 (1)请在方框内填入相应物质的化学式。 (2)写出步骤①②③的化学方程式:① ② ③ (3)从高炉上排出的废气叫高炉废气,请推测高炉废气的主要成份为 。 9.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家用铁锅除了硬度较大外,还利用了铁具有 这一性质; (2)在木材上钉钉一般用铁钉,在水泥墙上钉钉一般用钢钉,这是由于铁和钢的 不同; (3)铜的导电性强于铝,而高压输电一般用铝线不用铜线的原因是(只要能答出一个理由 就可以) ; (4)灯泡中的灯丝一般用的是 ,你能说出不用锡制的原因吗? ; (5)区分两块金属材料硬度的大小时,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 (6)铜合金和金的颜色基本相似,为什么在制作装饰品时用金而不用铜的合金? ; 过量空气、高温 ① 焦炭、高温 ② 赤铁矿、高温 ③ 生铁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摘要:材料在环境介质中的降解统称为材料的腐蚀。对金属材料而言,这种降解主要是由电化学作用所造成的。绝太多数情况下,金属的腐蚀是破坏性的,它往往造成工业生产中巨大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金属腐蚀,腐蚀防护,电化学腐蚀 一、金属腐蚀综述 金属腐蚀是指金属损失或金属在与液体(气体)接触是在表面层上转化成另一种不溶的化合物。 1、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保护自然资源、能源和环境的认识不断提高,对金属腐蚀的严重危害的关注也渐在加深。工程材料的腐蚀给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的严重危害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重视。首先,金属腐蚀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据各国调查结果,一般说来,金属腐蚀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大致为该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左右。另据国外统计,金属腐蚀的年损失远远超过水灾、火灾、风灾和地震灾害(平均值)损失的总和,在这里还不包括由于腐蚀导致的停工、减产和爆炸等造成的间接损失。我国作为世界上钢铁产量最多的国家(2005年全国生产钢材37117.02万吨),每年被腐蚀的铁占到我国钢铁年产量的十分之一,因为金属腐蚀而造成的损失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4%;约合人民币:3000亿元(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15万亿元)。其次,金属腐蚀也经常对人类安全构成威胁。国内外都曾发生过许多灾难性腐蚀事故,如飞机因某一零部件破裂而坠毁;桥梁因钢梁产生裂缝而塌陷;油管因穿孔或裂缝而漏油,引起着火爆炸;化工厂中储酸槽穿孔泄漏,造成重大环境污染;管道和设备跑、冒、滴、漏,破坏生产环境,有毒气体如Cl2、H2S、HCN等的泄漏,更会危及工作人员和附近居民的生命安全。 2、分类 ①金属高温气体腐蚀。钢铁在常温和干燥的空气中,一般认为并不腐蚀,但在高温(500~1000℃)下,就容易被氧化破坏,在表面生成氧化皮。如金属在冶炼与轧制过程中的氧化剥落;化学工业中硫铁矿焙炉的腐蚀;石油工艺中高温炉管及核工业设备的高温氧化等,都属于这类腐蚀,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金属的高温气体腐蚀。 在工程实际中,金属和合金结构往往接触高温多元气体,气体中除氧以外,可能还含有硫、碳、氨,氯等。盒属和台金在高温多元气体中的腐蚀较之单纯氧化要复杂得多,在腐蚀过程中,不是形成单一类型的产物而是形成两种或多种类型的产物。例如在含硫的氧化性气氛中.会有氧化物和硫

高中化学 专题1 第1单元 第2课时 反应热的测量和计算作业 苏教版选修4

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反应热的测量和计算 一、选择题 1.量热计能够用于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实验中,该仪器直接测得的数据是()A.体系质量的变化B.体系能量的变化 C.体系温度的变化D.体系电流的变化 2.相同条件下,均为50 mL 0.50 mol/L的溶液被分成3组反应:①盐酸与NaOH溶液; ②盐酸与KOH溶液;③硝酸与K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相同B.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不等 C.测得的反应放出的热量不等D.测得的反应放出的热量相等 3.相同条件下,向l L 0.5 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①稀醋酸;②浓H2SO4; ③稀HNO3;恰好完全反应时的放出的热量分别为Q1、Q2、Q3,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Q l > Q2 > Q3 B.Q2 > Q3 >Q1 C.Q3 > Q2 > Q1D.Q1 > Q3 > Q2 4.“中和热”是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一般强酸强碱反应,可用如下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反应热:H+(aq) + OH-(aq) = H2O(1) △H = -57.3 kJ/mo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稀溶液中,所有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都叫中和热 B.在稀溶液中1 mol酸和1 mol碱反应放出的热量不一定相等 C.含1 mol Ba(OH)2的稀溶液和1 mol稀硫酸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即为中和热D.将浓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刚好生成1 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为57.3 kJ

5.有些反应的反应热难以直接由实验测得,运用盖斯定律则可以间接计算求出。 已知:①Zn(s) + 1/2O2(g) = ZnO(s) ΔH = -348.3 kJ/mol;②2Ag(s) + 1/2O2(g) = Ag2O(s) ΔH= -31.0 kJ/mol;则Zn(s) + Ag2O(s) = ZnO(s) + 2Ag(s) 的ΔH等于() A.-317.3 kJ/mol B.-379.3 kJ/mol C.-332.8 kJ/mol D.+317.3 kJ/mol 6.分析下面四个热化学方程式,则选项中关系正确的是()①H2(g) + 1/2O2(g) = H2O(g) H = a kJ/mol;②2H2(g) + O2(g) = 2H2O(g) H = b kJ/mol ③H2(g) + 1/2O2(g) = H2O(l) H = c kJ/mol;④2H2(g) + O2(g) = 2H2O(l) H = d kJ/mol A.a <c <0 B.b >d >0 C.2a =b <0 D.2c =d >0 7.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 ①Sn(s、白) + 2HCl(aq) = SnCl2(aq) + H2(g) △H1 ②Sn(s、灰) + 2HCl(aq) = SnCl2(aq) + H2(g) △H2 ③Sn(s、灰) Sn(s、白) △H3 = +2.1 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H1 >△H2 C.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 D.锡制器皿长期处于低于13.2 ℃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 二、非选择题

2018两学一做第三专题思想汇报

2018两学一做第三专题思想汇报 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下面是尽心尽力的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两学一做第三专题思想汇报,供大家参考。 两学一做第三专题思想汇报范文(一) 敬爱的党组织: 您好! 通过对新党章反复的学习和思考,我尤其对党员应具备的素质,应履行的义务,应享有的权利,应承担的责任有了进一步的明了和定位,对党员的先进性要求有了更加清晰具体的理解,自己的思想理念也得到了新的激发和升华。 通过对党章的学习,我认识到:我们每个预备党员要认真学习和遵守党的章程,永葆先进性和争当合格党员,还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努力把干好工作和提升自身素质统一起来。 要在干好本职工作的过程中,努力通过深化认识,思考归纳,概括升华,使自己在工作中获得的经验思想、心得体会等成为自身业务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机构成部分,从而推动自

身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为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工作。 二、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善于学习尤其是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同行学习,主动接受先进的知识和经验。 当前,经济正处于跨越式发展阶段,民事纠纷、土地征用补偿、涉法涉诉信访等影响稳定因素突出,面对复杂形势,我们必须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提高执法水平。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这是时代的要求,是党对我们的要求。 三、努力把坚守宗旨信念和开拓创新统一起来。 党章第一章第三条要求全体党员还应履行以下义务:“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从中可以看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每一个党员所必须坚守的信念意识。但是我们为人民服务的手段,却必须善于变化,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需要做具体的改革,调整,变化和创新。 我们必须把坚守宗旨信念和开拓创新统一起来,既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更要有联系实际,开拓创新的具体行动。作为从事司法工作的党员同志,就是要在认真扎实地做好自己分管工作的同时,不断动脑筋,想办法,积极开拓工作

高中化学《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导学案+课时作业

第三单元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明确学习目标] 1.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并能解释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能正确书写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2.熟知金属腐蚀的防护方法。 一、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1.金属的腐蚀 (1)概念:金属或合金与周围环境中的物质发生□01化学反应而腐蚀损耗的现象。其本质为金属原子□02失去电子被□03氧化的过程。 (2)分类 ①化学腐蚀:金属与其他物质直接接触发生□04氧化还原反应而引起的腐蚀。 ②电化学腐蚀:不纯的金属或合金发生□05原电池反应,使较活泼的金属□06失去电子被□07氧化而引起的腐蚀。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就是最典型的电化学腐蚀。在现实生活中,电化学腐蚀现象比化学腐蚀现象严重得多。 2.钢铁的电化学腐蚀 (1)吸氧腐蚀 通常情况下,在潮湿的空气中,钢铁的表面凝结了一层溶有氧气的水膜,这层水膜、铁和铁中存在的少量碳单质形成了无数微小的原电池。这些微小的原电池遍布钢铁的表面。在这些原电池中,铁是□08负极,碳是□09正极,在两电极分别发生□10氧化反应、□11还原反应而导致钢铁腐蚀。 相应的电极反应式分别为 负极:□122Fe-4e-===2Fe2+(□13氧化反应) 正极:□14O2+2H2O+4e-===4OH-(□15还原反应) 总反应:□162Fe+O2+2H2O===2Fe(OH)2 上述电化学腐蚀过程中吸收氧气,因此称为吸氧腐蚀。 (2)析氢腐蚀 当钢铁表面水膜呈较强的酸性时,正极析出氢气发生“析氢腐蚀”。 发生的电极反应式分别为

负极:□17Fe-2e-===Fe2+(□18氧化反应) 正极:□192H++2e-===H2↑(□20还原反应) 总反应:□21Fe+2H+===Fe2++H2↑ 上述电化学腐蚀会生成氢气,故称为析氢腐蚀。 (3)铁锈的生成 吸氧腐蚀中生成的Fe(OH)2会进一步被O2氧化成 Fe(OH)3:□224Fe(OH)2+O2+2H2O===4Fe(OH)3,Fe(OH)3脱去一部分水生成铁锈□23Fe2O3·n H2O。 析氢腐蚀中,随着H2的析出,水膜的pH上升,Fe2+与OH-结合生成Fe(OH)2,继而也会被空气中的O2氧化再脱水形成铁锈。 二、金属的电化学防护 1.电化学保护法 (1)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利用原电池原理,被保护金属作□01正极,比被保护金属更活泼的金属作□02负极。此方法常用于保护海轮外壳及石油管道等。 (2)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利用电解原理,外加直流电源,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作□03阴极,惰性电极作□04阳极。此方法主要用于防止土壤、海水及河水中的金属设备腐蚀。 2.其他保护法 (1)加涂保护层:如采用在钢铁表面涂油或油漆、覆盖塑料、镀不活泼金属等

18 19 专题1 第1单元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

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1.2.3学习目标:周期元素为例,说认识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能够以第()3.重点体会元素周期律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明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与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知探自习主新预一、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1原子序数.(1) 概念: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2)数量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结论: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呈周期性变化。 3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呈现由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二、元素周期律1 .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2 化合价变化规律.[1→+每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最高正价:7(25)410] 。+→-第,负价:-周期为+→(OF)微点拨:,最低负化合、除外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8||||8。最高正化合价=+价=最外层电子数-最低负化合价,3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1)金属性强弱比较①按表中实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Na>Mg>Al 。②钠、镁、铝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NaOH>Mg(OH)>Al(OH) 。32 Na>Mg>Al 。③钠、镁、铝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④结论:元素金属性越强,单质越易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元素Si P S Cl 解 件由易到难的顺序为②硅、磷、硫、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ClO>HSO>HPO>HSiO 。3442342 Cl>S>P>Si。硫、氯元素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③硅、磷、H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气态氢化④结论:元素金属性越强,单质越易与2物越稳定,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4元素周期律.(1)概念: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2)实质: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基础自测1()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判断正误(1)18个电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排布均呈现由个电子递增至() 子的周期性变化。(2)() 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一定越小。()(3)任何元素均有正价和负价。(4)()其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1)(2)(3)(4)××××【答案】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B.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 .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显正价D8(OF)除外.同种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和

2021-2022年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三单元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教学案苏教版

2021-2022年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三单元金属的腐蚀与 防护教学案苏教版 —————————————————————————————————————— [课标要求] 1.了解金属腐蚀及其危害。 2.了解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原因及反应原理。 3.了解金属防护的方法,特别是电化学防护的方法。 1.金属腐蚀的本质是金属被氧化为金属阳离子,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2.钢铁的电化学腐蚀分为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在中性或弱酸性环境中主要发生吸氧腐蚀,在酸性较强环境中主要发生析氢腐蚀。 3.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负极反应都是:Fe-2e-===Fe2+,吸氧腐蚀正 极反应为O 2+4e-+2H 2 O===4OH-,析氢腐蚀正极反应为2H++2e- ===H 2 ↑。 4.金属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电解池的阳极>原电池的负极>化学腐蚀> 原电池的正极>电解池的阴极被保护 5.金属电化学保护法分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和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1.金属的腐蚀及分类 概念金属或合金与周围环境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腐蚀损耗的现象本质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而被氧化的过程 类型 化学腐 蚀 金属与其他物质直接接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引起的腐蚀 电化学 腐蚀 不纯的金属或合金发生原电池反应,使较活泼的金属失电子被氧化而引起的 腐蚀 2.钢铁的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 析氢腐蚀吸氧腐蚀 不同点 条件水膜酸性较强水膜呈弱酸性或中性正极反应2H++2e-===H2↑O2+4e-+2H2O===4OH-电池反应Fe+2H+===Fe2++H2↑2Fe+O2+2H2O===2Fe(OH)2普遍性吸氧腐蚀更普遍 相同点负极反应Fe-2e-===Fe2+ 正极材料碳 最终产物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n H2O 钢铁腐蚀中发生的反应还有: 4Fe(OH)2+O2+2H2O===4Fe(OH)3, 2Fe(OH)3===Fe2O3·n H2O+(3-n)·H2O [特别提醒]

金属腐蚀与防护考试试卷(附实验)及答案

金属腐蚀与防护试卷1 一、解释概念:(共8分,每个2分) 钝性,碱脆、SCC、缝隙腐蚀 二、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 1.称为好氧腐蚀,中性溶液中阴极反应为,好氧腐蚀主要为控制,其过电位与电流密度的关系为。 2.在水的电位-pH图上,线?表示关系,线?表示关系,线?下方是的稳定存在区,线?上方是的稳定存在区,线?与线?之间是的稳定存在区。 3.热力系统中发生游离CO2腐蚀较严重的部位是,其腐蚀特征是,防止游离CO2腐蚀的措施是,运行中将给水的pH值控制在围为宜。 4.凝汽器铜管在冷却水中的脱锌腐蚀有和形式。淡水作冷却水时易发生脱锌,海水作冷却水时易发生脱锌。 5.过电位越大,金属的腐蚀速度越,活化极化控制的腐蚀体系,当极化电位偏离E corr足够远时,电极电位与极化电密呈关系,活化极化控制下决定金属腐蚀速度的主要因素为、。 6.为了防止热力设备发生氧腐蚀,向给水中加入,使水中氧含量达到以下,其含量应控制在,与氧的反应式为,加药点常在。 7.在腐蚀极化图上,若P c>>P a,极极化曲线比极极化曲线陡,这时E corr值偏向电位值,是控制。 三、问答题:(共24分,每小题4分) 1.说明协调磷酸盐处理原理。 2.自然界中最常见的阴极去极化剂及其反应是什么? 3.锅炉发生苛性脆化的条件是什么? 4.凝汽器铜管用硫酸亚铁造膜的原理是什么? 5.说明热力设备氧腐蚀的机理。 6.说明腐蚀电池的电化学历程,并说明其四个组成部分。 四、计算:(共24分,每小题8分)

析氢腐蚀?并求出碳钢在此条件下不发生析氢腐蚀的最小pH 值。(E 0Fe 2+/Fe = - 0.44) 2.写出V -与i corr 的关系式及V t 与i corr 的关系式,并说明式中各项的物理意义。 3.已知铜在含氧酸中和无氧酸中的电极反应及其标准电极电位: Cu = Cu 2+ + 2e E 0Cu 2+/Cu = + 0.337V H 2 = 2H + + 2e E 02H +/H = 0.000V 2H 2O = O 2 + 4H + + 4e E 0O 2/H 2O = +1.229V 问铜在含氧酸和无氧酸中是否发生腐蚀? 五、分析:(共14分,每小题7分) 1.试用腐蚀极化图分析铁在浓HNO 3中的腐蚀速度为何比在稀HNO 3中的腐蚀速度低? 2. 炉水协调磷酸盐-pH 控制图如图1,如何根据此图实施炉水水质控制,试分析之。 (25 15 20 pH o C) 9.80 9.60 9.40 9.20 9.00 8.802 3 4 5 6 7 8 9 10 R =2.8 R =2.6 R =2.4R =2.3R =2.2R =2.1 图1. 协调磷酸盐—pH 控制图

(完整版)金属腐蚀与防护课后习题答案

腐蚀与防护试题 1化学腐蚀的概念、及特点 答案:化学腐蚀:介质与金属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变质或损坏现象称为金属的化学腐蚀。 是一种纯氧化-还原反应过程,即腐蚀介质中的氧化剂直接与金属表面上的原子相互作用而形成腐蚀产物。在腐蚀过程中,电子的传递是在介质与金属之间直接进行的,没有腐蚀电流产生,反应速度受多项化学反应动力学控制。 归纳化学腐蚀的特点 在不电离、不导电的介质环境下 反应中没有电流产生,直接完成氧化还原反应 腐蚀速度与程度与外界电位变化无关 2、金属氧化膜具有保护作用条件,举例说明哪些金属氧化膜有保护作用,那些没有保护作用,为什么? 答案:氧化膜保护作用条件: ①氧化膜致密完整程度;②氧化膜本身化学与物理稳定性质;③氧化膜与基体结合能力;④氧化膜有足够的强度 氧化膜完整性的必要条件:PB原理:生成的氧化物的体积大于消耗掉的金属的体积,是形成致密氧化膜的前提。 PB原理的数学表示: 反应的金属体积:V M = m/ρ m-摩尔质量 氧化物的体积: V MO = m'/ ρ ' 用? = V MO/ V M = m' ρ /( m ρ ' ) 当? > 1 金属氧化膜具备完整性条件 部分金属的?值 氧化物?氧化物?氧化物? MoO3 3.4 WO3 3.4 V2O5 3.2 Nb2O5 2.7 Sb2O5 2.4 Bi2O5 2.3 Cr2O3 2.0 TiO2 1.9 MnO 1.8 FeO 1.8 Cu2O 1.7 ZnO 1.6 Ag2O 1.6 NiO 1.5 PbO2 1.4 SnO2 1.3 Al2O3 1.3 CdO 1.2 MgO 1.0 CaO 0.7 MoO3 WO3 V2O5这三种氧化物在高温下易挥发,在常温下由于?值太大会使体积膨胀,当超过金属膜的本身强度、塑性时,会发生氧化膜鼓泡、破裂、剥离、脱落。 Cr2O3 TiO2 MnO FeO Cu2O ZnO Ag2O NiO PbO2 SnO2 Al2O3 这些氧化物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稳定存在,?值适中。这些金属的氧化膜致密、稳定,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MgO CaO ?值较小,氧化膜不致密,不起保护作用。 3、电化学腐蚀的概念,与化学腐蚀的区别 答案:电化学腐蚀:金属与介质发生电化学反应而引起的变质与损坏。 与化学腐蚀比较: ①是“湿”腐蚀 ②氧化还原发生在不同部位 ③有电流产生 ④与环境电位密切相关

2018年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第三专题发言提纲

第三专题集中研讨发言提纲 ——##党支部### 2018年X月X日 在第三专题学习讨论中,我个人自学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八章“对违反廉洁纪律行为的处分”和第九章“对违反群众纪律行为的处分”相关内容,支部党员集中学习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及《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内容。通过学习使我对党的重大部署和政策安排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对党的重大部署和政策安排的认识 今天我们国家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国际地位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重要论断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立论依据。这个重要论断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四个伟大”,在7.26讲话中习总书记进一步明确,“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

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四个“重大”就是新时代新的历史特点条件下具体的针对性定制任务。而社会主义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金钥匙,我坚信,伟大成于细节,成于平凡。每个人的点滴贡献,成就的就是伟大不凡。只要我们凝聚起14亿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汇聚起我们的磅礴之力,用敢于斗争的精神状态,善于斗争的科学态度,就一定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 二、行动上的差距 一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强。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的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三大作风之一,也是学习马克思主义所必须坚持的一个好学风。在工作和生活当中,自己遇到困难和问题往往不能冷静思考、理性思维,不能用辩证统一思想看待问题,不能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找不准问题根源、抓不住主要矛盾,导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多项工作事倍功半。 二是纪律规矩意识不强。纪律规矩是党的意志的集中体现,是管党治党的基本遵循。长期以来,认为只要在行动上与党的要求保持一致就行了,思想认识相对松懈,对社会上一些错误的政治言论没有主动抵制。在工作中,没有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职工群众中存在的一些消极言论置若罔闻,没能积极的加以引导。

第三单元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钢铁的吸氧腐蚀实验探究 学习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认识钢铁吸氧腐蚀的原理与影响因素; 2.通过提出假设、实验探究、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钢铁的吸氧腐蚀原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激发学习兴趣。学习重点:钢铁的吸氧腐蚀原理;影响钢铁的吸氧腐蚀速率的因素。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一:认识钢铁吸氧腐蚀的原理 【观看视频】一次性暖贴“暖宝宝”广告 【交流与讨论】 一次性暖贴基本信息和使用说明: 成分:铁粉、水、活性炭、蛭石、吸水性树脂、食盐 发热时间:12小时以上 平均温度:55℃ 最高温度:63℃ 单片重量:约45g 保质期:4年 保存方法:避免阳光直射,请在阴凉处保存,请置于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使用方法:临使用前,打开内袋包装,揭去剥离纸。本产品一旦接触空气,即开始发热。请阅读一次性暖贴的使用说明,分析一次性暖贴发热的原理。 【交流与讨论】 请根据以下实验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验证一次性暖贴发热原理。请画出实验草图。实验仪器:滤纸、带鱼嘴夹的导线、电流表、培养皿 实验药品:铁钉、碳棒、pH试纸、蒸馏水、KSCN溶液、 6mol/L NaCl溶液、K3[Fe(CN)6]溶液 (提示:Fe2+的检验:加入K3[Fe(CN)6]溶液,产生特征蓝色沉淀。) 实验方案设计: 实验现象记录:

学生活动二:认识钢铁吸氧腐蚀的影响因素 【交流与讨论】 从一次性暖贴的使用说明及发热原理,分析其发热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交流与讨论】 请根据以下实验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验证氧气浓度对一次性暖贴发热的影响。 实验仪器:滤纸、带鱼嘴夹的导线、电流表、碱性电池、培养皿 实验药品:铁钉、碳棒、蒸馏水、6mol/L NaCl溶液 实验方案设计: 实验现象记录: 学生活动三:认识钢铁吸氧腐蚀的原理的应用 【交流与讨论】从一次性暖贴的原理分析,思考如何对金属的腐蚀进行防护呢? 学习总结 课后作业 用过后的“暖宝宝”,如何回收利用?请你帮“暖宝宝”的生产商设计一个广告,既能达到促销的目的,又有利于垃圾的回收和资源化。

公开课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二课时导学案.doc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课题 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导学案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2、知道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复习提问: 1、背诵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2、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铜与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锌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课堂预习: 1、铁制品锈蚀 ( 1)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等了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2)铁锈(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很 _______________ ,不能阻止里层的铁继续被腐蚀。2、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1)隔绝 ___________________ ,如在铁制品表面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电镀等。(2)改变铁的组成结构,可制成耐腐蚀的合金,如不锈钢。 3、金属资源的保护 ( 1)防止金属 ___________,(2)金属的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 __________地开采矿物,( 4)寻找金属的 ______________ 。 合作探究: 1、金属的腐蚀和保护 阅读第 17— 18 页内容,结合你们的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铁制品锈蚀的实质是?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比铁活泼,为什么生活中铁易生锈而铝却不生锈? (3)如何防止铁生锈? (4)完成课本第 18 页“讨论” (5)如图:在一试管中放有一根铁钉,使其一半在液面以上,一半在液面以下, 然后置于空气中,则铁钉最容易生锈的部位是( ) A . a 点B. b 点 C. c 点 D .无法判断 2、金属资源保护 根据课堂预习中的问题3,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9— 20 页内容。 你知道哪些废旧金属可对环境造成污染? 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教案

第二节金属腐蚀和防护 【教学目标】 1.能描述金属腐蚀的化学原理,知道金属防护的常用方法,认识防止金属腐蚀的重要意义。 2.进一步学会对比、比较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和假设验证探究的思维方式,辩证的认识外因条件对化学变化的影响; 3.参与试验探究观察铁生锈及析氢腐蚀吸氧腐蚀的过程,体会动手试验自己获得铁的性质的知识的成功愉悦,保持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教学难点】电化学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师生共议、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引入】【板书】第四节金属的腐蚀 【板书】一、金属腐蚀: 【讲述】以上两个案例都是金属腐蚀造成的,我们以前接触过金属腐蚀的,曾经探讨过铁钉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受到腐蚀,我们来设计实验来研究一下钢铁腐蚀的条件,提示大家我们可以利用对比、比较的方法设计实验,我这里提供的实验用品有:铁钉、煮沸过的水(除O2)、干燥剂(CaCl2)、植物油、试管、橡胶塞,还有食盐溶液和醋酸溶液。我们可以设计出至少五种实验方案来探究铁钉在什么条件下会锈蚀,什么条件下锈蚀的速度会加快。 注意在设计实验的时候将方案用到的物品填在学案相对应位置。 【实验设计】(学生自主设计)(由学生讲述设计的实验) 【现象】单独与水或空气接触的铁钉不易腐蚀,但是与水和空气同时接触的铁钉,出现明显的锈蚀。与食盐溶液接触的铁钉和与醋酸接触的铁钉锈蚀的更加明显。 【板书】三、铁钉生锈的条件:潮湿的空气;加速锈蚀的原因,有电解质溶液。

【提问】铁作为我们常见的金属,我们看到的这个现象就是腐蚀现象,那么什么是金属腐蚀?它的定义,本质,分类分别是什么呢? 【投影】金属腐蚀:指金属(或合金)跟周围接触到的气体(或液体)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损耗的过程。 本质: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 【讨论】我们刚才做的实验中给予铁钉了不同环境,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腐蚀,那么你们能感觉到这些腐蚀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吗? 【讲述】如果我将铁钉在空气中灼烧,就是直接接触空气,例如有的地方的洒铁花,印度帕博尔的毒气泄漏事故中钢铁和氯原子的直接反应导致阀门腐蚀。这样的腐蚀叫做金属的化学腐蚀,铁在干燥的空气中是腐蚀速度很慢的,而我们做的铁钉锈蚀条件中接触水和空气,接触食盐溶液和醋酸溶液的腐蚀很快,为什么呢?这就是第二类腐蚀,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展示电化学腐蚀的定义。【投影】实验探究2,探究初中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如果加入铜片会有什么现象。 【学生讲述】本来在锌粒上面的气泡,因为接触了铜片,立刻铜片上会有大量的氢气泡冒出,也相当于加快了锌粒的腐蚀。 【动画模拟】探讨回忆原电池的原理,指出铁钉其实是铁碳合金,含2~4%的碳,这样就组成了铁碳原电池,动画模拟讨论铁碳在酸性条件下和中性及弱酸性条件下的反应。 实验探究3:钢铁的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 负极(Fe):Fe - 2e- = Fe2+ 正极(C):2H++2e-=H2↑(析氢腐蚀) 2H2O + O2 + 4e- = 4OH-(吸氧腐蚀) 铁锈的生成:Fe2+ + 2OH- = Fe(OH)2↓ 4Fe(OH)2 + 2H2O + O2 = 4Fe(OH)3 生成的Fe(OH)3,失水生成Fe2O3·xH2O就是铁锈。 【讲述】吸氢我们可以通过试验来验证一下铁钉是否发生吸氧腐蚀,我们来看这个试验装置:p85 【试验现象和结论】水柱上升,说明发生了吸氧腐蚀。 【讲述】另外,我们还注意到,电化学腐蚀现象在生活中更为普遍而且腐蚀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