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核心素养多元化评价的实践研究

初中音乐核心素养多元化评价的实践研究
初中音乐核心素养多元化评价的实践研究

初中音乐核心素养多元化评价的实践研究作者:霍建秀

来源:《新教育·综合版》 2019年第7期

霍建秀

新体系版是从自主音乐需要、音乐实践能力、音乐情感体验、音乐文化理解等角度描述音

乐学科核心素养。无论是什么样的描述,又无论是指向什么学段,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无法回避,这就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问题,而坚持多元化评价的思路,则是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实

现核心素养的各个要素协调生长的关键。

一、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对多元化评价的呼唤

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核心素养是否充分落地,自然也需要评价。只是与声乐、器乐

学习不同的是,后者的评价可以通过听觉通道接受的信息直接判断,而音乐核心素养的落地,

其判断要求相对更高。只有理解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厘清教育评价的价值逻辑,才能有效地

发挥评价的本体功能。基于这样的思路,在音乐教学中选择多元化评价的思路,显然是正确之举。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的落地呼唤多元化评价,主要考虑两个方面:

一是从核心素养落地的角度来看。核心素养是国家课程意志的体现,音乐教学必须在音乐

知识建构、音乐技能提升、音乐情感体验、音乐文化培养的过程中,将核心素养落到实处。而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不同因素的评价,显然应当是多元的。

二是从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来看。初中学生在音乐中有着自身的需要,这个

需要与核心素养要素之间既吻合又存在距离,学生在某一节或某一段时间的音乐学习之后,在

核心素养各要素上分别有多少提升,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这也必然导致评价的多元性。

二、初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多元化评价实践

考虑到音乐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发展性、终身性的特点。在音乐学科教学中,若能深化

对音乐核心素养内容的研究、树立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注重学科逻辑与核心素养的关系,将会

有效地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完善音乐育人功能。这样的表述,实际上也指明了基于核心素养培

育的多元评价的基本路径。此处以爱国歌曲为案例,该课中选择了《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等歌曲,确定的核心素养培育目标是:审美感知目标是“在运用明亮自然的声音歌唱歌曲

的过程中,体会歌曲蕴含的爱国之情”;艺术表现目标是“能够在利用歌曲表达内心的爱国之

情的时候,有热情欢快的情绪,有真挚朴实的感情”;文化理解目标是“能够在歌曲演唱的过

程中,演绎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文化”。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采用范唱、跟唱的基本方式,同时结合当前流行的“快闪”,让学生

去观看不同地方、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又或者是普通人所演绎的两首歌曲,这是一个视觉、听觉

冲击力都非常强的音乐艺术表达手段。

基于多元化的思路,笔者是这样进行评价的:评价学生的审美感知素养的时候,既听学生

演唱的声音,也观察学生的表情、眼神等,看其是否在体会爱国情感;在评价艺术表现的时候,关键从听觉通道判断学生能否将自己理解的情感表现出来;在评价文化理解的时候,主要根据

学生对歌曲及演绎方式,来判断爱国文化的理解水平。这样基于不同素养目标,进行不同方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