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中心城区边缘区的规划与建设

天津市中心城区边缘区的规划与建设
天津市中心城区边缘区的规划与建设

23

【摘要】城市边缘区是城市扩展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与乡村各种要素功能相互作用、相互渗透所形成的独特地域,在城市空间扩展进程中,中心城区边缘区的发展与演化是城市空间发展的必要一环。文章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索了中心城区边缘区发展的界限范围,并且将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通过对天津的分析,强调城市中心城区以及边缘区的区域群体发展中的规划设计和控制引导,以此来探求中国城市化空间构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空间;中心城区;边缘区;建设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URBAN FRINGE IN TIANJIN ZHAI Guoqiang

ABSTRACT: Urban fringe is a special area which greatly affected by various elements in the urban ex-pansion and urbanization. In the course of urban expansio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fringe is an im-portant step. This paper, by discussing the range of urban fringe based on China’s current situations, ana-lyzes the urban fringe development of Tianjin which focuses on the planning, design, control and guidance of different groups in the central city and urban fringe.KEYWORDS: urban space; central city; urban fringe;construction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经济地理学认为[1],城市是地域的核心,由

城市中心区和郊区构成,不同等级的城市中心城区有着相应的地理界限和辐射范围,中心城区作为现代大都市的核心区域,在现代大都市的形成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经济互动网络的建立及城市自身

更新扩张的需求,城市中心城区外围空间区域正逐步成为城市发展的焦点地区,是城市扩展和农村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与乡村各种要素功能相互作用、相互渗透所形成的一个独特地域,其土地利用与管理方面的问题日益尖锐、矛盾日益突出。对这一区域空间发展的研究,在城市自身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 城市的中心城区与边缘区1.1 概念

城市中心,一般是指集中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等功能的核心区域,它不仅是城市的中心,也是区域的中心。城市中心城区作为城市结构中的一个特定的地域概念,依据其发展阶段及主导职能特征,有不同的称呼,如城市、城市主城区、市区、中心城市、中心市等。从城市整体功能结构演变过程看,城市中心城区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一个功能混合的地区,并在空间上有别于城市其他地域。目前,我国中心城区的界定,一般以城市道路外环线(例如上海、天津等城市)或者地理界限(例如重庆、南京等城市)界定,中心城区与外围空间相互依赖,构成一个区域空间综合体,并且因各个城市中心城区的具体界定方法的不同,导致用地面积各有差异。

边缘与中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古今汉语实用词典》解释为:“边缘——沿边的部分,指靠近界线的,存在两方面或多方面关系的”。首先它所指对象隶属于物体本身,其次特指周围的部分。边缘在界定、区分各类空间的同时,担负着不同空间相互联系的媒介作用,在此过程中,边缘地带产生具有融合相邻异质空间特点而又不失

其个性的特殊区域[2]

——边缘区。

1936年,德国地理学家哈伯特?路易在进行

天津市中心城区边缘区的规划与建设

翟国强

【作者简介】

翟国强(1971-),男,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发展局,注册城市规划师。

【修改日期】2007-09-20

【文章编号】1002-1329(2007)10-0023-07

【中图分类号】TU984.11+

【文献标识码】A

规划研究

P l a n n i n g S t u d i e

s

24

柏林的城市地域结构研究中,首次提出城市边缘

区。此后,学术界关于城市边缘区的概念产生了

多种提法,如城市边缘带(urban fringe)、城市蔓

延区(area of urban sprawl)、城乡结合部(city-

country fringe)、城市阴影区(urban shadow area)、

城乡交错带(city-country mix)等。1968年,R.

J.普里沃做出了更加精确的表述:“城市边缘区是

一种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特征的过渡地带,它

位于中心城区的连续建成区与外围纯农业腹地之

间,兼具有城市与乡村两方面的特征。”1985年,

东欧学者茹哈列维奇进一步将城市边缘区定义

为:“一面反映错综复杂的城市化进程的特殊镜

子。”[3] 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认为:城市边缘区

是城市发展到特定阶段所形成的、紧靠城区的一

种不连续的地域实体,是处于城乡之间、城市和

乡村的社会、经济等要素激烈转换的地带。

1.2 城市中心城区边缘区的界定

纵观历史上一系列重要城市的发展,无论其

环境与结构形态如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

是城市和乡村之间有一条明显界线,这条界线是

由于城市和乡村存在的巨大差别乃至对抗而形成

的,它实际上成为一种城市形态的限定线。尽管

城市的平面形态多种多样,但毫无例外地存在着

这条城市形态的限定线,中西方概莫能外[4]。

从理论上分析,城市中心城区边缘区的范围

为:内边界是城市中心城区建成区的基本界限

(道路或边界为标志),外边界是以城市物质要素

(如工业、居住、交通、绿地等)的扩散范围(能

力所达或受到阻力)为界限。它不仅涵盖了传统

概念上的内缘区(或称为城乡结合部、近郊区

等),而且还包括城市以飞地形式向外扩展的工

业区、各类开发区、新城等城市型功能区,以及

其与周围乡村的交接地带,即城市的中、远郊的

部分范围,或称外缘区。

中心城区向外的扩展过程所形成的边缘区空

间不是永远不变的,它会随着城市化进程而转变

为典型的城市区域,具有完全的城市特点,此时,

城市或中心城区又会进一步向外扩展,形成新的

边缘区。因此,中心城区边缘区的具体范畴,在

不同的条件与环境下也有不同的理解,其边界是

随着城市规模、辐射强度以及城乡关系的演化而

变化,难以准确界定。在界定中心城区边缘区的

具体范围时,学者L.鲁斯旺认为,边缘区一般是

城市建成区以外10km左右的环城地带;巴特尔姆

克斯认为,城市边缘区是距离城市核心8~15km

的范围区域;伯里安特认为,城市边缘区是城市

向外延伸6~10英里(相当于10~16km)的范围;

我国东南大学严重敏教授认为,可以以建成区半

径为划分依据,如果建成区半径为5km,可以向

外再延伸5km,将这个环带作为边缘区范围。

综观世界城市的发展史,城市范围的确定直

接与主要的交通联系方式有关,“时间距离”成为

确定城市范围的重要参考指标。从心理学角度看,

人们习惯的交通时间在0.5小时至1小时之间,在

此基础上大多数城市均提出了“1小时通勤”的概

念,超出这个时间范围,就感觉交通不便了。因

此,一个把特定交通工具作为主要通勤方式的城

市,其用地规模大体可以将使用这种交通工具1

小时的交通距离,作为其空间扩展的控制指标。以

时间距离与路程距离作为度量人们活动范围尺度

的标准,进而探讨城市空间范围的大小,这一方

法正成为研究城市空间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在我国的绝大多数城市,中心城区边缘区尽

管与城市中心有着经济、文化的联系,但日常生

活联系并不很强,既便发生联系,也主要以公共

大运量交通为主。当前,小汽车正逐步进入家庭,

但以我国目前城市的交通状况和交通设施的供应

能力,尚难以接受家用小汽车的普及,因此我国

中心城区边缘区的范围应综合考虑公共交通1小

时通勤的时空距离。这里的公共交通并不只是普

通意义的公交汽车,还应该包括近几年提出的快

速公交和轨道交通。

综合以上的分析,考虑到中心城区的自身范

围,结合中国现阶段的具体国情,我们将中国城

市现阶段中心城区边缘区的具体区域范围界定

为:位于城市中心城区建成区以外,至距离建成

区约10~20km范围以内的空间区域;或者是位于

城市中心城区建成区以外,至距离城市中心点约

25~30km范围以内的空间区域(图1)。

2 天津市中心城区边缘区的规划与建设

2.1 天津市的中心城区以及边缘区

从19世纪中叶至1980年代,天津的城市发

展一直围绕着以三岔河口为中心的城市中心区进

行。1986年,在《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1986-

2000)》中,天津市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心城区”

的概念,并且进行了详尽的规划。中心城区,指

天津市区城市道路外环线以内330km2的地区。根

据城市性质和现状特点,又将中心城区划分为两

个功能不同的城区:一是市中心区,面积约

71km2,主要包括旧城厢、前租界区、解放后开辟

的第一高教科研区和涉外区;二是外围区,面积

约259km2,主要包括解放后建设的11个工业区、

4个仓库区和与其配套的生活居住区。1999年和

25

2005年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天津市中心城区的分区更加系统,空间更加完善,规划的总用地为371km2(包括外环绿化带),是天津的政治、文化、金融、商贸中心,规划按照不同功能和土地开发强度,将中心城区划分为中心区、外围区和生态环境调节区。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从天津市域空间分布特征看,新四区(东丽区、西青区、北辰区、津南区)所属的区域基本符合城市中心城区边缘区的性质和特征。综合考虑公共交通1小时通勤的时空距离,我们将天津市中心城区边缘区的理论范围定义为:城市中心城区建成区以外,至距离城市中心点(东站)约25km范围以内的空间区域。依据天津市中心城区的现状以及外围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确定天津市中心城区边缘区具体范围是:中心城区边缘区的内边界为,中心城区现有建成区的外边界;中心城区边缘区的外边界为,南至独流减河、北至武宁公路和京津塘高速公路二线、东至汉港公路和唐津高速公路、西至京沪高速公路。目前,天津市中心城区的建成区的半径约为10km,绝大部分地区与城市外环线接壤,南北向稍显狭长,只是在中心城区东南部和西北部与外环线之间尚有部分发展空间,该区域总规划面积约56km2,因此边缘区的主要控制区域的半径空间为外环线至距离外环线约15km以内的区域,该区域总规划面积约1664km2。两者相加,天津市中心城区边缘区的总规划面积约为1720km2,占全市总用地的14.4%。

2005年,按照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天津市再次进行总体规划修编(第22稿)工作,并于2006年得到国家的批准,新规划期限为2005-2020年。针对前面提出的天津市中心城区边缘区的具体范围,新版总体规划中虽然没有提出“中心城区边缘区”的概念,但却对相应的区域进行了重点的空间规划和功能布局。在调整优化中心城区及近郊地区布局的基础上,针对中心城区与边缘区的发展,规划形成了“中心城区+外围组团”空间布局结构。中心城区边缘区沿交通干线,重点发展西青城区、津南城区、空港物流加工区和小淀、双街、青光—双口、大毕庄、新立、双港、大寺、东丽湖、八里台组团等总计

12个外围组团[5](图2)。

2.2 新版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中心

城区边缘区规划的不足

新版的中心城区边缘区规划以“分散组团式”布局,一则有利于空间的自身发展,二则有利于未来功能空间的有效拓展,但在总体空间规

划布局中仍存在以下不足:2.2.1 东部区域发展的影响较大

由于滨海新区发展战略地位的提升以及现存城市空间发展的良好基础,天津市政府在政策制定上提出了“工业战略东移”等政策,在项目建设上建设了津滨轻轨、津滨高速等重点项目,在土地规划上提出了海河沿线发展带等方案。在此宏观背景下,东部区域的发展渐成规模,城市中心城区边缘区向东的发展趋势逐渐形成(图3)。在空间布局上,从中心城区外环线东侧开始向东依次规划建设了空港加工区、天津开发区西区、海河下游工业区、海洋高科技园区以及双港、津南、新立、军粮城等发展组团,造成城市边缘区

的总体发展方向不断向东部区域倾斜。而在中心

1 我国城市中心城区边缘区具体范围

Fig.1 Scope of urban fringe in China

图2 2005年天津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中心城区边缘区

及其规划

Fig.2 Scope and planning of urban fringe in master plan

of Tianjin, 2005

规划研究

P l a n n i n g S t u d i e

s

26

城区边缘区的其他方向上,城市土地开发明显地

表现出一种无序的、分散的用地扩张特征,城市

空间呈等速发展的势头。

2.2.2 边缘组团的规模参差不齐

在新版的中心城区边缘区规划中,外围组团

的数量达12个,除了西青城区和空港物流园区的

规模较大外,其他组团的空间规模均较小(图4),

大约在10~23km2之间,最小的八里台组团的用

地规模只有2.91km2。由于组团的发展规模普遍

不足,并且较为分散,空间的发展水平不高,对

人口和产业缺乏吸引力,相对于中心城区而言,

只能起到“卧城”的作用,而无法作为具有足够

独立性的城市单元,造成在发展过程中的能源供

给、设施配套和规划管理的浪费与矛盾。组团规

模较小的另外一个缺陷是造成组团的职能单一,

往往以居住或工业为主,边缘空间的多核心没有

形成,仍需要过分依赖中心城区的各种设施。

2.2.3 生态可持续发展规划不足

边缘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中心城区发展

的未来,天津是一个多湿地的城市,特别是在中

心城区边缘区内存在大量的生态湿地,综观新的

城市总体规划,虽然保留了七里海、团泊洼等南

北两大湿地系统,但在中心城区边缘区的区域

内,缺少对于生态湿地、绿地和耕地的必要的保

护,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心城区建成区

外部现存的湿地被大量占用,或以保护建设的名

义侵蚀,如双林、大梅江等地区(图5、图6);二

是外围新组团的建设破坏了原始生态系统,如东

丽湖组团等。另外,城市边缘组团的发展密度过

高,空间发展格局不舒展,特别是中心城区与边

缘组团之间,空港物流园区、新立、双港、大寺

等组团与组团之间,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之间,

土地连片开发趋势明显,城市发展存在“摊大饼”

的趋势,边缘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弹性不足。

2.2.4 组团交通体系缺乏网络化

新的规划强化了中心城区与边缘区组团之间

的交通联系,在中心城区外环线外围地区,通过

建设20条放射状快速路和高速公路联络线及8条

地铁延长线等设施,加强了中心城区向周边地区

的辐射,缩短了中心城市与新城之间的时空距

离,强化了边缘新城对周围地区的吸引力和凝聚

力,但也因此造成了边缘组团对中心城区的过分

依赖,组团与组团之间缺少必要的区间交通联

系。虽然规划了“环外快速环路”,但环外环线的

建设一是没有很好的与所有边缘组团有效结合,

造成大寺、双港、新立等组团之间没有必要的干

线交通联络;二是作为快速过境干道穿越西青、

双街等组团,为今后区域的发展留下隐患。同时,

城市外环线与环外环线之间的间距过大,环网道

路密度不足,组团与组团之间的联系单纯依靠原

有外环线和规划环外环线,势必造成今后环线道

路的拥堵。

2.3 针对天津市中心城区边缘区规划不

足之处的发展对策

2.3.1 强调大区域背景下的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域合作

已经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作为区域发展的

有机组成部分,应从京津冀、环渤海乃至东北亚

的区域范围来统筹天津与周边地区的分工合作关

系。天津中心城区边缘区的规划也必须在区域一

体化的发展战略下进行,首先是京津冀地区一体

化,再进一步是环渤海经济一体化,包括交通与

基础设施一体化,资本市场与工业、服务业一体

化,科技与文化一体化,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为

此,天津采取西进东出的发展战略是比较科学

图3 天津市中心城区边缘区的向东发展趋势

Fig.3 Eastward development trend of urban fringe in Tianjin

图4 天津市中心城区边缘区的开发现状

Fig.4 Current development of urban fringe

27

的。特别是随着京沪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等重大项目在中心城区边缘区的建设,中心城区边缘区向西北方向的发展趋势不应该被忽视,在中心城区与武清城区之间,应该规划建设更大规模的边缘组团。

2.3.2 整合优化分散的边缘组团

虽然西青城区将杨柳青镇、中北镇、张家窝镇的大部分地域及华苑第三高教区等组团进行了合并,但在中心城区边缘区的四周仍然分布着多个小组团,应该倡导整合优化、集中紧凑的发展模式。边缘区的组团整合宜采用更大、更难逾越的地形地貌单元或强制性保护区域作为界线。优化后组团规模不宜过小,从国外的经验看,能够实现自我平衡的区域规模都在30万人左右,根据天津市规划新城110m2/人的用地标准,组团规模应该在30km2左右。以此为依据,将边缘区内距离相近、功能相近的大寺、双港、新立等组团,双街、青双等组团进行合并和扩建,同时在大组团内部实行单一功能向多功能、混合功能的转化,以维持地域活力和创造空间的多样性,弱化过于死板的功能分区造成的未来发展中的诸多问题。2.3.3 规划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体

中心城区边缘区的空间扩展必须置于天津城市生态系统的大背景之下,必须将边缘区的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系统的生存发展置于同等地位,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开敞空间体系。新版的规划中,没有遏制边缘组团连片发展的态势,为此应加强中心城区边缘空间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规划。首先,对于边缘区外环线附近现存的湿地和绿地等,不要完全填充成建设用地,应该在发展城市的基础上,有条件保留侯台、梅江、双林沿线的生态资源;其次,天津中心城区边缘区的组团规划要吸取北京1950年代建设10大边缘集团,距离中心城区太近导致被中心兼并的教训,在高密度组团中间,组团与中心城区、组团与东部新区组团中间,应该有永久绿化区相隔,宽度应该在3~5km;另外,应加强对边缘区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资源区的保护,逐步限制直到取消北部的小淀、大毕庄组团,形成市域范围内七里海湿地、团泊洼湿地的相通,打通南北生态走廊。

2.3.4 建设网络区域化交通体系

新规划的天津中心城区边缘区的放射式的线网结构,是以城市中心区为核心,呈扇形放射发展的路网结构,优点是方向可达性较高,缺点是组团间的联系较弱。为了构建区域组团间网络化的连接体系,需要在原有放射形路网的基础上,建设以城市快速路和区间快速路为骨架,以组团内

部道路为补充的多圈层、多走廊的网状路网结构。在边缘区内现状外环线以外,建设内部、中部、外部等多层次的环线,增加环网的密度。新增的环路应形成有效合理的分工,内部环线的主要作用是加强中心区与边缘区的联系,同时避免过大的交通流进入城市中心城区;外部环线的主要作用是满足快速过境交通的需求;而中间环线的主要作用则是为了加强组团间的沟通联系。同时建设贯穿外围组团的轨道系统,形成网络化的轨道交通系统,进而大幅提高快速公共交通的水平。

2.4 天津市中心城区边缘区规划的理想

模式

结合天津中心城区边缘区的历史发展和实际现状,提出“核心—聚落”式的边缘区理想模式,表现在空间结构方面应该是具有高效、紧凑的空间形态,通畅、便捷的沟通联系,协调的生态型、网络化的空间发展,形成与中心城区互补和竞争的现代多中心城市网络结构模式。

在2005版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在现有规划的组团以及边缘规划区范围内,按照集约发展的原则,对现有资源加以整合,形成既相对独立,又有一定联系的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空间布局结构。城市的空间结构与用地结构由内敛封闭的“中心—组团”式,向外张开放的“核心—聚落”式演变,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母体的、边缘多中心的、开放式的生态空间体(图7)。具体体现为:对于中心城区边缘区的整体结构,应在都市区空间尺度上确立一个高起点的开敞式布局框架,注重整体化及高度现代化的城市大交通网络的建设,在交通网节点上促进城市化边缘空间的高效率、高水平的集中,将城市功能在多核心的都市化区域中进行分散,保障大面积相对集中的生态

图6 2004年梅江地区影象Fig.6 Image of Meijiang area, 2004

图5 1998年梅江地区影象

Fig.5 Image of Meijiang area, 1998

规划研究

P l a n n i n g S t u d i e

s

28

系统,强调空间结构的弹性规划,避免城市无序

地蔓延扩散,统筹配置各项基础及公益设施,保

护环境敏感地区及生态资源,保证城市的可持续

发展。通过中心城区与边缘区的协调发展,把天

津市中心城区边缘区规划建设成为“一体三轴多

核、一环两带多楔”的,多层次、开放式的城市

空间发展格局(图8、图9)。

一体:指边缘区与中心城区的规划是一个整

体,其中原有的中心城区是边缘区存在的根基,

是区域中的母体。三轴:指向北京方向的城市发

展西北轴线、向滨海新区方向的城市发展东部轴

线、向河北方向的城市发展西南轴线。多核:指

中心城区边缘区经过优化整合后,形成北部新

城、西青城区、南部新城、津南城区、空港物流

加工区5个核心区。其中北部新城是在取消原有

的小淀、大毕庄、青双组团的基础上,将双街组

团发展规划为新的北部城区;南部新城是在取消

原有的双港组团的基础上,将大寺、八里台组团

发展整合为新的南部城区;空港物流加工区则在

原有基础上,整合东丽湖组团和新立组团,形成

更大规模的新城区。

一环:指突出中心城区外环线绿带的重要

地位,扩展环线外侧绿带的宽度至3~5km,并

且在外环线内侧也规划建设具有一定宽度的绿

带。两带:一是从大兴水库、银河风景区、南淀

旅游区到梅江南湿地、团泊洼湿地的贯穿中心城

区南北方向的生态绿色廊带,这是一条生态湿地

连绵带,对调节城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有着良

好的作用;二是连接七里海、东丽湖、贝壳保护

堤、津南水库的东部发展隔离保护绿带,是针对

生态敏感地区,为限制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间的

蔓延式发展而划定的生态保护区和限制发展区。

多楔:指在5个新城区之间,规划保留足够宽度

的永久性绿地、林地、农田等,并且与中心城区

的河流、绿化等生态廊道互相沟通,形成开敞的

空间体系。

2.5 天津市中心城区边缘区发展的城市

规划与保障体系

2.5.1 强化规划的引导与控制

要切实发挥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

的调控作用,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通过参与京津冀空间发展规划、环渤海战略发展

规划和滨海新区战略规划等宏观规划的研究,处

理好中心城区边缘区与其他区域的相互促进、调

控和发展的关系。一要做到城市规划意识超前,

边缘区的规划要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规划

的范畴,其道路、能源、基础设施等各项规划均

图7 天津市中心城区边缘区空间规划理想模式探讨

Fig.7

Ideal

spatial planning mode

of urban

fringe in

Tianjin

图8 一体、三轴、多核

Fig.8 One unit, three axes, multi-core

图9 一环、两带、多楔

Fig.9 One circle, two belts, multi-wedge

29

应合理预见和反映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以弹性的发展控制规划为主,注重强调在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建设规模和城市基本配套方面的控制,为可能的经济发展机会提供充足、必要的空间。二要做到城市规划水平提高,城市规划要完全摆脱领导意志和行政命令的控制、影响,增加科学性和透明度,通过采用新的规划理念、新的技术手段,寻求最有利于在区域中发挥应有作用、最有利于城市问题的解决、最具有发展结构的适应性和完整性、最能够体现城市自然和人文环境特色、最完整保持城市原有生态的边缘区规划。2.5.2 合理安排重点项目布局

合理安排边缘区内重大设施及项目用地[6],发挥重大项目对外围空间的拉动效应,同时要重视建设项目对于周边区域发展的不利影响,防止不合理的项目选址等对于城市空间扩展的阻碍。首先,要合理规划工业项目的空间布局,重大项目选址位置应避让城市发展的主要扩展方向和区域。其次,不能将城市中心无法解决和难以解决的难点项目简单地平移至边缘区域,建设项目随意摆放,造成今后发展中各种功能的混杂。由于边缘区的项目建设关系到城市发展的大局,相关部门应该从整个边缘区空间发展的角度进行有效调控,变被动安插为主动规划。再有,应特别重点安排好与周边地区相关的重大市政基础设施的用地布局,城市基础设施的成本会由于合理的布局和共享而大大降低,效益则会大大提高。2.5.3 加强规划的管理与监督

针对目前城市中心城区边缘区空间规划建设管理的薄弱环节,应建立起严肃、高效、科学、便捷的城市建设管理体系,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效能管理”,以利于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和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要强调规划的严肃性,加强法律和法规建设,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边缘区的发展应该在遵循国家大法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天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科学的管理,杜绝来自外界的各种干扰,同时修编《天津市城市规划条例》,扩大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直接管理权限范围至边缘区范畴。二要建立起监督机制,加强人大对政府、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人民对政府的监督,杜绝边缘区内的非法建设,限制开发建设中的大型化、盲目化倾向,为此应积极推广公众参与和社会公示,建立重大规划项目的听证会等制度,加大公众力量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指导和规范开发商的行为。三要在市域范围内成立针对边缘区域管理和协调的专门机构,充分发挥学术组织和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协调、组织和监督作用。

2.5.4 适当调整区域行政区划

随着天津市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边缘区发展中以要素流转和产业分工为基础的经济影响,已经超过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的行政影响。目前天津中心城市的辖区(市内6区)面积过小,已经成为边缘区要素流动的限制门槛和引发冲突的焦点,造成管理成本、交易成本的升高和效率的下降,最终将严重阻碍各个区域的空间发展。解决的唯一有效的办法是调整行政区划。一是要调整现有行政区划,以城市的社会经济区域为前提,将行政辖区的调整与天津的空间发展趋势紧密结合,适当扩大中心城区6区的区划空间,并与新4区进行局部的调整和撤并。二是区域发展应立足于城市整体的发展,彻底消除区域空间发展无序化、分散化和产业同构、重复建设的倾向,城市内各个行政辖区的空间领域的发展,必须立足于整个地区发展的需要,不可各自为政,盲目发展。

3 结语

城市中心城区边缘区是任何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都会出现的,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变化较大、较为敏感的地域之一,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其变化速度要更快,矛盾也更为错综复杂。近20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功能的转换,中心城区的产业和人口不断向外扩散,大量的工业、房地产开发向城市边缘区转移,大批开发区在城市边缘区被建立起来。如何使城市边缘区摆脱被动变异的局面,做到主动调适,主动参与,融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规划者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周一星.城市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

2 Arthur B Gallion.The Urban Pattern[M].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1985.

3 顾朝林.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研究[M].北京:科学

出版社,1995.

4 林奇?凯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5 天津市人民政府.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

2020)[Z].2006.

6 程文,赵天宇.城市边缘区大型公共设施的规

划[J].城市问题,2003,(1).

天津市建筑工程规划管理技术标准(试行)

天津市建筑工程规划管理技术标准 (试行) 2019年4月12日

目录 目录 (2) 1总则 (1) 2术语 (2) 管理篇 (4) 1规划管理 (5) 1.1建筑工程规划管理 (5) 1.2建筑工程规划管理市区两级事权 (5) 2技术文件 (5) 2.1一般规定 (5) 2.2规划选址(条件)申请书 (6) 2.3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类)设计方案 (7) 2.4建设工程(建筑部分)规划放线测量技术报告 (8) 3规划受理权责 (9) 3.1一般规定 (9) 3.2选址意见书或规划条件的核提 (9) 3.3建筑工程规划许可 (9) 技术篇 (11) 1基本规定 (12) 2总平面规划设计 (13) 2.1一般规定 (13) 2.2规划布局 (13) 2.3基地出入口 (14) 2.4内部道路和交通组织 (15) 2.5空中连廊或地下通道 (15) 2.6停车场(库) (15) 2.7地下空间利用 (16) 2.8竖向设计 (16) 2.9绿地、开敞空间和景观设计 (16) 2.10围墙和雕塑 (17) 2.11场地防护 (17) 3建筑平面和形态 (18) 3.1建筑平面 (18) 3.2建筑层高 (18) 3.3建筑高度 (18) 3.4建筑层数 (19) 3.5建筑形体 (19) 3.6建筑立面 (20)

3.7建筑屋面 (20) 3.8建筑色彩 (20) 3.9建筑设施 (20) 4建筑退线 (21) 4.1城市道路红线等控制线退线 (21) 4.2建筑用地退线 (21) 5建筑间距和日照影响分析 (23) 5.1一般规定 (23) 5.2一般区域建筑间距 (23) 5.3试点区域建筑间距 (25) 5.4日照影响分析 (25) 6建筑面积计算 (27) 6.1地上建筑面积计算 (27) 6.2地下建筑面积计算 (27) 6.3居住社区公共配套设施建筑面积计算 (28) 7容积率、建筑密度与绿地率 (29) 7.1容积率奖励 (29) 7.2容积率计算 (30) 7.3建筑密度 (30) 7.4绿地率 (31) 8其他规定 (32) 8.1避免违规设计 (32) 8.2鼓励设计创新 (32) 8.3新技术推广应用 (33) 8.4合理分期实施 (33) 本标准用词说明 (34) 引用标准名录 (35)

天津市城市管理规定

天津市城市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创建环境整洁、市容优美、文明有序的现代化城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建成区、特定区域、其他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建制镇的城市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城市管理是指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设施、路灯照明、道路交通等方面的养护和管理。 第四条加强城市管理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坚持体制创新,形成管理重心下移、区县为主、权责明确、务实高效的管理体制; (二)坚持机制创新,形成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竞争有序、政府监管的运行机制; (三)坚持科学管理,形成科技引领、监督到位、履行职责、运转高效的长效管理机制。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各新闻媒体及各单位,应当加强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宣传和公众的教育,不断增强市民文明意识,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创造良好的城市管理环境。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享受优美城市环境的权利,负有维护城市整洁、爱护公共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的义务,对违反本规定的 行为有责任进行规劝、批评和检举。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对在城市管理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管理标准与要求

第八条市容市貌管理应达到下列要求: (一)管理范围内无违法建设、无占路经营、无私开门脸、无乱吊乱挂和乱涂乱画。 (二)户外广告和商业牌匾的设置要符合设置规划和规范。 (三)建筑工地的围挡符合有关规定和规范。 (四)城市雕塑、时钟应保持完好整洁、功能正常。 (五)达到国家和本市对市容市貌的其他管理标准和要求。 第九条环境卫生管理应达到下列要求: (一)快速路、主干道路、各类桥梁(含人行天桥)、重点地区、次干道路、支路和居民区内的胡同里巷、楼群、甬路路面净、人行道净、绿地净、树穴净、排水口净;无乱堆乱放,无白色污染,无垃圾堆存,垃圾收集、清运及时,无运输洒漏。其中,快速路、主干道路、立交桥和重点地区保持20小时,次干道路、支路和人行天桥、跨河桥梁保持16小时,里巷道路保持12小时以上清扫保洁作业,清扫保洁率达100%。 (二)集贸市场分行划市、管理有序,达到摊位净、地面净,无垃圾堆存,无摊贩乱摆乱卖,市场内外干净整洁。 (三)河道两岸无垃圾堆存、无杂草,水体清洁,无漂浮物。 (四)公共厕所配套设施齐全完备,内外干净、整洁、无异味,地面干燥、光洁、无污物。 (五)达到国家和本市对环境卫生的其他管理标准和要求。 第十条园林绿化管理应达到下列要求: (一)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化,乔灌木花草生长正常,植物品种丰富,树形整齐美观,无枯树死树,无裸露土地,无杂草垃圾,基本无病虫害。

天津市规划归纳总结(--2020年)

天津市规划归纳总结(2005 年--2020 年) 一、城市性质、城市职能及发展战略 天津的城市性质为: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天津的城市职能为: (1)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把天津建设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 (2)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服务中心。使天津成为连通国际和区域(华北、东北、西北、华东)的客货运综合交通枢纽。 (3)以近代史迹为特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保持和发扬天津传统的津派文化,强化以近代史迹为主要特点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的地位。 (4)生态环境良好的宜居城市。充分利用天津市山、河、湖、海共生,湿地众多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建立生态型城市,增强城市自然环境的优美度、人工环境的舒适度和优美度,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 天津城市发展战略为: 构筑高层次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和特色养殖业,逐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技术研发中心和高科技企业孵育基地。大力发展金融、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天津港和疏港通道建设,打造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加强天津机场与首都机场的合作,共同构建东北亚地区国际航空客货运枢纽。 加强区域合作。发挥天津港口、交通和现代服务业等优势,为环渤海地

区扩大开放和产业转移提供通道和载体。进一步形成以京津冀为经济核心区、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大格局。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要解决的十个重点问题

!""#$%city 探讨与研究 根据天津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们正在对天津现行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如何编制好这个规划,使之真正成为今后天津城市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我认为,天津的城市总体规划,一定要紧紧围绕天津未来的城市定位,把规划的着力点放在为天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为天津长远的发展目标作好服务这个问题上。在这次城市总体规划中有十大问题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 一、适应天津新的变化和要求,对城市定位进行调整天津现在的城市定位是:天津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努力建设成为现代化港口城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新的城市定位应该体现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的把天津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的目标,是对“现代化港口城市”目标的提升。将“现代化港口城市”提升为“国际港口大都市”,有利于天津扩大对外开放,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参与国际分工,增强辐射能力,提高天津的国际地位和影响,符合天津的实际发展需要。 从区域经济发展看,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有对本区域发展起着巨大带动作用的经济中心城市。我国北方地区也需要强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来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从城市职能看,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近年来,天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取得了重大成就。从规划看,无论经济总量还是城市规模,天津都具备建设北方经济中心城市的优势。从城市空间 资源上看,天津有更为广阔的土地资源和港口优势,应当充分发挥国际港口城市和流通、制造业基地的优势,主动承担起带动整个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任。因此,建议将原定位中“重要”两个字删除,把“我国北方的经济中心”作为天津城市定位的内容之一。 天津未来的发展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弘扬地方特色文化、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是世界城市发展的潮流。天津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是我国北方少有的山、河、湖、海、湿地、平原等地形地貌兼备(尤其是湿地资源丰富)的大都市,具备建设生态城市的良好条件。作为向国际化迈进的大都市,天津应与国际社会的发展目标接轨,把建立宜人居住的城市环境作为目标追求。天津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天津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海河、海洋孕育和发展了天津文化,构成了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的显著特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注入时代精神是创造天津特色文化的源泉和根基。 这样考虑的城市定位,符合国家对天津发展的要求,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同时有利于我们自身加快发展,进一步提升天津在我国北方地区乃至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有利于天津为全国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但这只是从定性的角度来分析,如果从定量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提法是否正确,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证。 尹海林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要解决的十个重点问题 &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2004-2008年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

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九部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文件要求,按步骤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特编制《天津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7年)》。 1.2 近期建设规划的范围和时限: 1.2.1 本次近期建设规划范围为天津市行政辖区,重点为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外围重点发展地区以及各区县城区。 1.2.2 规划时限为2003年至2007年。 1.3 近期建设规划的依据 1.3.1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2 《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3 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1.3.4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 1.3.5 《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1.3.6 《天津市国土规划(2002-2030年)》(阶段成果) 1.3.7 其它全市性、系统性的专项规划 1.4 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 1.4.1 明确近期内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 1.4.2 确定天津市近期发展方向、规模和空间布局; 1.4.3 确定天津市近期自然遗产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1.4.4 提出天津市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其他安排的意见。1.5 近期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1.5.1 依据十六大精神和天津市"三步走"发展战略以及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五大战略举措,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专题】天津空间发展战略和文化中心设计方案 一总体战略 以深化落实国务院确定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的城市定位为目标,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面向东北亚,用区域和国际视野,着眼天津未来长远发展,着力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提出了“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总体战略。 总体战略示意图: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 -双城是指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是天津城市功能的核心载体。 -双港是指天津港的北港区和南港区,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是天津发展的独特优势。

总体战略示意图双城双港 (一)双城双港 双城是指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是天津城市功能的核心载体。 中心城区通过有机更新,优化空间结构,发展现代服务业,传承历史文脉,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滨海新区核心区通过集聚先进生产要素,实现城市功能的跨越,成为服务和带动区域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 双港是指天津港的北港区和南港区,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是天津发展的独特优势。北港区包括北疆港区、南疆港区、东疆保税港区以及临港工业区(含临港产业区),重点发展集装箱运输、旅游和客运等综合功能以及重型装备制造业。南港区是指独流减河以南规划建设的新港区,近期主要依托石化、冶金等重化工,建设工业港区,远期将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综合性港区。 通过“双城”战略,加快滨海新区核心区建设,与中心城区分工协作、功能互补,实现市域空间组织主体由“主副中心”向“双中心”结构转换提升,构成双城发展的城市格局,促进北方经济中心建设。 通过“双港”战略,加快南港区建设,扩大天津港口规模,培育壮大临港产业,调整优化铁路、公路集疏运体系,促进港城协调发展,更好地发挥欧亚大陆桥优势,进一步密切与“三北”腹地和中西亚地区的交通联系,加快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增强港口对城市和区域的辐射带动功能。

天津市总体规划分析

天津城市总体规划分析 城市性质: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城市主要职能:(1)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充分利用得天独厚 的滨海天然优势、特殊的水陆交通枢纽地位、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科研力量,把天津建设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 (2)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服务中心。构筑海陆空一体化的交通网络,使天津成为连通国际和区域(华北、东北、西北、华东)的客货运综合交通枢纽。综合利用枢纽型基础设施,优化物流基地布局,培育仓储、加工、运输、信息、服务相互融合的现代物流业,使天津成为面向区域物流供应链的中心节点,承担我国北方国际物流中心的职能。加强金融、商贸、会展、科技、信息、文化教育等服务业的发展,使天津成为信息汇集,各类传媒业发达,商贸兴旺,科研、文化、医疗机构和人才集中的区域性服务中心。 (3)以近代史迹为特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保持和发扬天津传统的津派文化,强化以近代史迹为主要特点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的地位。 (4)生态环境良好的宜居城市。充分利用天津市山、河、湖、海共生,湿地众多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建立生态型城市,增强城市自然环境的优美度、人工环境的舒适度和优美度,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使天津成为市民和国内外旅居者共同拥有的美好家园。 城市主导产业:目前天津市主导产业已经形成了第二、三产业“3 +2”的5大板块:以电子信息和现代医药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板块,以石油、化工、冶金等装置型重化工业为主的临港工业板块,以汽车、造船业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板块,以物流、社会服务业、金融、房地产为主的先进服务业板块,以传统商贸业为主的传统服务业板块。 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于他们都是反映城市为外部服务的作用,在国家或区域中

天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程

天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程 1 总则 1.1为统一天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深度,实现控规编制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依据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以及《天津市城市规划条例》特制定本编制规程。 1.2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在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的指导下,对分区内各街区的土地利用性质、开发强度、公共配套设施、道路交通、市政设施及城市设计等方面作出详细控制规定。重点是对分区规划所确定的各项指标进行深化和落实,经过法定程序批准后成为法定文件(文本和图则)。 1.3天津市城市规划区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均应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1.4本规定未包含的内容,应符合现行国家的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和其它规范性文件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3 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的构成 3.1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包括按制定程序批准的文本和图则两部分。在编制文本和图则时,应编制规划说明书,作为制定文本和图则的基础技术支撑和解释性技术说明。 3.2文本和图则的构成 3.2.1文本 文本是指需经法定程序批准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控制条文,表达规划的意图、目标和对规划有关内容提出的规定性要求。 3.2.2图则 图则是指需经法定程序批准并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或其授权部门文件批复(盖章)生效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控制总图及其附表。 3.3规划说明书的构成 3.3.1规划说明书

规划说明书包括关于规划情况的技术性研究和说明,以及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的背景和过程的解释性文字。 4 文本和图则的编制内容及深度规定 4.1文本 必须用法定文件的问题阐述以下内容: 4.1.1总则 4.1.2土地利用性质 以“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参见表1)的方式阐明对各类不同性质地块的土地利用性质的具体控制要求。 ⑴土地利用性质分为“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性质”(在表1的“用地性质”栏中表达)和“可相容的土地利用性质”(在表1的“土地利用相容性”栏中表达)。 ⑵“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中规定性地块控制指标必须包括的项目有: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容积率、绿地率、配套设施项目及其规模以及土地利用相容性规定。“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必须附在“图表”右侧,而且表中的“用地性质”和“土地利用相容性”的名称和代码应符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中的有关规定。 ⑶如有重点地块,可在“备注”栏中附加控制重点,或以条文方式提出其他特殊控制要求以及增加指导性控制指标。 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 表1(示例) ①控制指标均采用统一单位(如示例所示),容积率保留至小数点后1位,其余数字取整数; ②控制指标的计算方法按照术语及符号的规定执行; ③公共配套设施必须标明项目名称和规模控制要求;

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编制天津市现代服务业布局规划工作的

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编制天津市现代服务业布局规 划工作的安排意见 【法规类别】价格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津发改服务[2008]499号 【发布部门】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日期】2008.08.04 【实施日期】2008.08.0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编制天津市现代服务业布局规划工作的安排意见 (津发改服务〔2008〕499号) 各有关单位: 为落实高丽书记和兴国市长关于加快重点规划编制工作的指示精神,大干150天,用5个月的时间,到年底之前高标准完成“天津市现代服务业布局规划”编制任务,现就开展现代服务业布局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以下安排意见。 一、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 (一)规划编制的意义 未来一个时期(2009-2020年)是全面实现胡锦涛总书记考察天津时提出的“两个走在全国前列”、“一个排头兵”重要要求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编制好天津市现代服务业布局规划,加快推进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和各区县三个层面统筹联动协调发展和三次产业优化升级,尽快实现中央对天津的城市定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规划编制的目的 1、深化落实《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促进我市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天津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规划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是落实建设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定位要求,推进滨海新区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建设,实现市委提出的“一二三四五六”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的重要举措。 2、合理配置天津现代服务业的用地规模,优化空间布局结构,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通过科学地规划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协调产业与城市设施、生态资源之间关系,在有限土地资源的约束下,实现集约化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发展。 3、规划配置现代服务业布局的支撑体系,为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发展提供必要保障。依据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求,科学规划配置产业发展所需的交通设施、市政设施、公共安全设施等各方面的支撑体系,从城市设施方面全方位保障产业发展。 (三)规划编制的基本任务 1、协调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城市空间布局的关系。在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指导下,提出天津市现代服务业布局的整体思路,并体现到城市空间和用地布局上。 2、协调现代服务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现代服务业的空间布局要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体现构建生态文明的环保要求。 3、协调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系。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天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意见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意见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津政发[2006]79号 【发布部门】天津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6.09.04 【实施日期】2006.09.0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意见 (津政发(2006)79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2006年7月27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06〕62号,以下简称《批复》),同意修编后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为全面贯彻落实《批复》精神,做好《总体规划》实施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总体规划》的重要意义 国务院批复同意的《总体规划》,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指导思想,重视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原则,强调城

乡统筹和以人为本,突出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天津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实施《总体规划》,对于促进天津城市长远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天津城市长远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天津城市定位是:“天津市是我国直辖市之一,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天津市的发展建设,要按照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滨海新区的发展为重点,不断增强城市功能,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将天津市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今后15年,天津将形成“一轴两带三区”的市域空间布局结构,滨海新区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11个新城和一批中心镇将颇具规模,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生态城市将相继建成,必将有力地促进天津城市的长远发展。 (二)有利于加强京津分工协作共同发展。2005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对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强调天津要建设成为北方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这是国务院根据两市的性质和特点,对两个城市的定位进行的科学分工。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加强天津与北京的协调,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对于提升为首都、环渤海以及北方地区服务的功能,更好地促进京津冀城市群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有利于促进环渤海乃至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振兴环渤海地区经济,是党中央、国务院明确的战略任务。天津地处环渤海湾的中心,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城市,特别是《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2006〕20号)赋予了滨海新区带动天津发展、推进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经济振兴,促进东中西互

天津市城市管理考核办法

天津市城市管理考核办法 市市容园林委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天津市城市管理工作,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建设美丽天津的新要求、人民群众对改善环境的新期待,全面提升市容环境、园林绿化和城市管理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增强城市管理考核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以奖代补"资金使用效能,依据《天津市城市管理规定》(2010年市人民政府令第26号)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城市管理相关职能部门。 第三条城市管理考核紧紧围绕建设美丽天津和全国最整洁城市的目标,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每寸土地有人管、每件设施都管好、每个细节管到位的要求,努力实现美化、绿化、净化、亮化、细化,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撑,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第二章城市管理考核监督 第四条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实施意见和属地管理原则,城市管理考核范围包括: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建成区,区县人民政府所在街镇以及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实施城市管理的其他区域。 第五条在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建立市和区县两级城市管理考核办公室。市城市管理考核办公室负责制定城市管理考核实施细则,组织指导各区县及市级职能部门实施考核;各区县城市管理考核办公室负责对本辖区的城市管理工作逐级进行考核。 第六条城市管理考核对象包括: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市容园林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交通港口局、市市政公路局、市水务局、市建设交通委、市国土房管局、市综合执法局、市工商局、市路灯管理处等单位。 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对驻区单位、部队、院校等城市管理工作实施考

核监督。 第七条城市管理考核内容包括: (一)各区县人民政府:组织管理、市容市貌、环境秩序、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城市照明、道路桥梁、综合执法、网格化责任落实、数字化监督指挥、建设施工、社区环境、信访投诉办理、对社区物业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以及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的城市管理其他事项等方面的维护、监督管理。 (二)市市容园林部门:城市市容市貌、城市照明、市级公园、垃圾转运和处理设施的监督管理。 (三)市公安部门:道路交通秩序、道路交通标志设置和设备设施维护管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放管理、养犬管理、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监督管理。 (四)市民政部门:社区公益性服务设施、丧葬祭奠和社区环境方面的监督管理。 (五)市交通港口部门:公交场站、机场、铁路客运站和港口客运码头以及公交车、出租车、长途客车的车容车貌监督管理。 (六)市市政公路部门:市管城市道路、公路、桥梁及其附属设施的维护管理。 (七)市水务部门:市管城市排水河道及市管城市排水设施的维护管理。 (八)市建设交通部门:施工工地运输撒漏、工地围档等建设工程文明施工方面的监督管理。 (九)市国土房管部门:旧楼区提升改造后长效管理的监督指导,住宅增设门窗、拆窗改门或扩大原有门窗尺寸等危害房屋安全的执法管理,居民区物业管理、房屋拆迁扬尘管理。 (十)市综合执法部门:对履行相对集中处罚权规定的行为实施监督管理。 (十一)市工商部门:利用住宅门、窗、庭院从事无须行政许可审批的无照经营行为的监督管理。 (十二)市城投集团:在建工程及未办理移交手续设施的养护管理。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眼下咱能摸着嘛 时间:2006年08月27日08:50 搜索我来说两句 【来源:天津日报网-城市快报】 2010 中心城区建14处商业中心完成滨海国际机场扩建工程高速铁路京津多几条通道中心城区完成四条地铁轻轨建立起快速路骨架路网系统建一批医疗文化体育设施记者吴森/城市快报 记者从昨天在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展上获悉,围绕总体规划,本市规划部门还制定了本市2005年—2010年的近期建设规划,市民对本市近期将重点建设的交通和公共设施更加明了。 公共设施中心城区建设14处区级商业中心建新天津医院扩建精神 卫生中心商业设施:中心城区建设14处区级商业中心,其中主要有佟楼、大沽南路、体育中心、水上公园、西站、丁字沽、大直沽、华昌大街、中山门、中山路、新开北路、胜利路、北运河、建设路等商业中心。 文化设施:重点建设海河文化带,建设规划展览馆、音乐厅、博物馆等文化设施。 体育设施:按照建设体育强市的目标和申办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的标准,以建设奥林匹克中心为龙头,以滨海新区为重点,完善及扩建原有的运动场、体育馆、游泳馆、网球场等体育活动场所。扩建全国一流的蓟县体育训练基地和韩家墅体育训练基地。

医疗卫生设施:新建新天津医院、改扩建精神卫生中心、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卫生监督所、职业病防治院、儿童医院、医大总医院二期项目、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中医一附院医疗综合楼和医大二院二期等重点项目。 绿化建设 沿海河构筑东西向生态走廊建立沿海生态型经济防护林 中心城区实施绿色家园工程,重点建设侯台、梅江、柳林、南淀、银河五大风景区和植物园、桥园等大型公园。继续建设外环线绿化带以及沿快速路、铁路(6条)、河流(12条)两侧绿化。滨海新区结合古海岸自然保护区,构筑南北向的生态绿地,沿海河构筑东西向的生态走廊,建立沿海生态型经济防护林体系。 对外交通 完成滨海国际机场扩建工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000公里 港口:到2010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达到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00万吨。合理调整天津港的空间布局和结构,实施“一港多区”布局,建设北疆集装箱港区、南疆能源和散货港区、临港工业区、北塘港区、海河内河港区、天津中心渔港区等港区。重点建设30万吨级深水航道、30万吨级原油码头、LNG接卸码头、北疆港集装箱物流中心、东疆港区(含东疆保税港区)、南疆散货物流中心。除此之外,加快港外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完善与现代化国际大港相适应的完备的集疏运体系,加快港外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 机场:到2010年,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达到56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50万吨,将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建设成为国内主要干线机场、中国北方航空货运中心及东北亚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完成滨海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在位于城市发展主轴的武清河西务一带预留首都第二机场用地。 铁路:建设京津城际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天津段、津秦高速铁路天津段、黄万铁路、津霸线至周芦线联络线(汉周铁路联络线),改扩建地方铁路。

天津规划管理条例

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编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从事与城市规划有关的活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本规定。 第三条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坐标系应当采用1980坐标系和1990年天津市任意直角坐标系;高程系应当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和1972年天津市大沽高程系。 第四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城市设计导则,城市规划设计应当符合城市设计导则的要求。 第二编规划编制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五条规划编制应当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实施性,有利于发挥规划的引导、统筹、调控等公共政策作用。 第六条本规定的规划包括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专业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

第七条编制城市规划,用地分类应当符合本规定。 第八条编制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用地分类应当符合本规定。 第九条规划成果文件应当包括纸质和电子文件两种形式。具体的格式规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第二章总体规划 第十条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还应当对城市更长远的发展作出预测性安排。 第十一条总体规划是指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区县城乡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特定功能区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一般由辖区规划和城区或者镇区规划组成。 编制总体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纲要、总体规划方案阶段。 第十二条编制总体规划前,应当首先进行下列专题研究: (一)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即总结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各项调控容,包括城市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等的落实情况; (二)城市发展定位,即根据城市区位、资源环境状况、现状发展水平以及国家的政策要求,科学分析研究城市发展方向、途径和功能; (三)人口规模及空间分布,即根据现状人口规模以及城市化发展水平,分析影响人口规模的因素,结合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采用多种方法综合预测未来的人口规模以及构成; (四)各类建设用地需求,即根据预测的人口规模和城市发展目标,结合国家的城市用地指标,研究各类建设用地的需求和比例; (五)生态环境保护,即分析本辖区的生态资源状况、发展条件,研究本辖区的生态格局,制定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

总体规划将确定天津市发展定位

总体规划将确定天津市发展定位 规划未来修编圈定四大重点充分吸纳国内外先进理念王月 新报讯【记者王月】从本市昨天召开的规划工作会议上获悉,2005年本市规划编制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一批事关天津经济社会发展,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规划陆续编制完成。目前,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方案已通过建设部组织召开的部际联席会的审查,正式上报国务院审批,可望于近期批复。 在本次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修编中,充分吸纳国内外先进的规划理念,“跳出天津看天津”,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此次修编圈定四大重点:1、确定城市发展定位和目标。即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分析天津在东北亚、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地位,确定未来天津的城市定位;2、调整优化市域空间布局结构。即配合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市域空间布局结构,建立城乡协调发展框架,提升中心城市区域地位,发挥滨海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全市区县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3、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即立足环渤海区域协调,以天津港建设为重点,优化内部交通网络,加强区域性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和整合,加强城市对外交通联系,与北京共同构筑区域一体的双核心交通枢纽,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4、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格局。即采取空间区划的方法,科学划定各类发展和保护区域,保护以河湖、湿地、基本农田、风景名胜区等为主的自然空间,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宜人的居住环境。 据悉,在本市此次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中,更加突出以城市基础设施、公益性公共设施、交通、环境建设、城市安全建设及社会和谐发展为重点,合理安排和预留各项设施用地,充分满足城市长远发展的需要;更加注重通过合理确定规划指标,有力地推动海河综合开发规划、综合交通规划、新的道路定线、快速路、地铁及教育、卫生等专项规划的实施;更加突出公益性公共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增加和调整了社区卫生服务、体育活动场地、公共绿地等用地指标;历史文化保护区划定更加具体,如五大道地区和14个传统历史风貌街区的控规编制都有新的变化,城市特色更加鲜明。目前规划修编方案已基本完成。

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规范

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建筑管理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本市建筑工程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天津市城市规划条例》和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外环线绿化带以内范围。凡在此范围内新建、拆建、改建和翻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工程设施的,均按本规定执行。 外环线绿化带以外的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开发区、保税区、天津港区的规划范围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建制镇以及规划特定的地区,可参照执行,但不得低于本规定所定标准。 第三条本规定所定的技术标准为建筑管理的最低标准,各项建设工程,除执行本规定外,还应根据城市规划有关规定创造良好的环境质量。 第二章建筑间距 第四条建筑间距除必须符合防火、卫生、环保、工程管线和建筑保护等规定要求外,应同时符合本章的规定。 第五条根据日照、通风的需要和本市建设用地的实际情况,居住建筑(含成组、成片建设的居住建筑,下同)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处于被遮挡位置的多层条形居住建筑(含规划保留的现有建筑和拟建的,下同)与新建遮挡建筑的间距要求,由下表确定: (二)多层条形居住建筑朝向南或南偏东、南偏西时,只计算对其南向或南偏东、南偏西向檐墙的间距要求,且与其北向或北偏东、北偏西向檐墙的间距不小于10米,当北侧(含北偏东侧、北偏西侧)建筑高度低于10米,最小间距按北侧建筑高度的一倍计算,但不小于6米;朝向为东向或西向时,只计算对其东侧檐墙的间距要求,且与西侧檐墙的间距不小于10米;(如东测已被遮挡,则与西侧槽墙的间距仍需符合本条(一)规定标准),当西侧建筑高度低于10米,最小间距按西侧建筑高度一倍计算,但不小于6米。 (三)处于被遮挡位置的多层条形居住建筑与遮挡建筑平行而错位孔置,或虽不平行但在被遮挡建筑朝向方向有遮挡,其重叠部分小于或等于6米时,间距可不按本条(一)规定执行,但不小于12米。 (四)相互垂直布置的建筑,山墙与多层条形居住建筑的北向(含北偏东、北偏西)或西向檐墙间距不小于10米;与南向(含南偏东、南偏西)或东向檐墙间距不于12米。山墙宽度大于12米时,宽度增加的数值与其对南向或东向檐墙间距增加的数值相等。

天津南港工业区规划方案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天津南港工业区规划方案 天津南港工业区规划Schematic Plan on NanGangIndustry AreaSchematic Plan on NanGangIndustry Area 南港工业区规划Schematic Plan on NanGangIndustry Area空间和产业布局Schematic Plan规划背景Background 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Infrastructures 指导思想、功能定位、发展目标Guideline,Orientation ,Objective项目实施进度Construction Schedule产业发展Industry Development建议Suggestion 规划背景Background 规划背景国家战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天津战略“双城、双港”南港工业区规划 规划背景“两个走在全国前列,一个排头兵。”天津城市总体定位国际港口城市北京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天津滨海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定位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规划背景“双城、双港”战略“港城分离,港移城进” 指导思想、功能定位、发展目标Guideline,Orientation ,Objective 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两个走在全国前列,一个排头兵”的重要要求,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历史机遇,按照国家对滨海新区建设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的功能定位,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以“双城双港”战略调整为契机,充分发挥临港、临海区位优势,统筹协调、以发展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为重点,大力发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和现代物流等产业,走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型发展模式,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功能定位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国家能源储备基地结合国家要求现代化装备制造基地审视天津战略高水平研发转化基地承接产业转移实现港口提升国际海

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七编证后管理 第三十四章一般规定 第三百八十六条本规定所称证后管理,是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工程进行规划验线、施工过程查验和规划验收的行为。 第三百八十七条建设工程规划放线应当符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要求。 建设工程规划验线,是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已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工程的放线进行查验,核发建设工程规划验线合格通知书的行为。 第三百八十八条建设工程施工过程查验,是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已取得建设工程规划验线合格通知书正在施工的建设工程,是否符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要求的情况进行查验的行为。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查验部位,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第三百八十九条建设工程规划验收,是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已竣工的建设工程是否符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情况进行整体查验,核发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的行为。 第三百九十条建设工程规划放线测量技术报告、建设工程规划竣工测量技术报告,为纸质和电子文件。 第三十五章规划验线 第三百九十一条进行建设工程规划验线,应当查验下列技术内容: (一)进行建筑工程规划验线,内容包括: 1、建筑物、构筑物等外轮廓平面形状和满外尺寸。 2、建筑物、构筑物等外轮廓退让规划控制线的距离;没有规划控制线的,退让建设用地界线的距离。 3、建筑物、构筑物等外轮廓与相邻建筑物、构筑物等外轮廓以及现状人防工程、市政管线的距离。 4、建筑物、构筑物等的平面布局。

5、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其他技术要求。 第三百九十二条建筑工程规划放线测量技术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文本。 (二)放线点成果表。包括:放线点坐标成果表、放线成果数值对比表、用地界址坐标表。其中用地界址坐标表中的用地面积值应当在界址线闭合情况下做出。 (三)记载测量标志点位情况的资料。 (四)建筑工程规划放线图。包括:标示用地界线、拟建建筑物、拟建构筑物、拟建城市雕塑、绿地、道路、各类规划控制线的平面位臵、数据和四至距离;拟建建筑物、拟建构筑物、拟建城市雕塑与电力、通讯、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管线等重要市政管线的距离;用地范围内所有现状建筑物、构筑物、古树名木、文物古迹等的位臵;控制室内、外地坪和场地竖向标高的高程控制点。 (五)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其他技术要求。 第三百九十五条建设工程规划放线结果应当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定的位臵一致,不得出现偏差。 第三十六章规划验收 第三百九十六条进行建筑工程规划验收,应当查验下列技术内容: (一)查验总平面布局,内容包括用地范围,建筑布局,建筑间距,道路、绿化、停车场、出入口位臵、配套设施,建筑物、构筑物满外尺寸,退让距离等。 (二)查验技术指标,内容包括建设规模,建筑层数,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停车泊位等。 (三)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的高度、层高、立面效果。 (四)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其他技术要求。 第三百九十九条建筑工程规划竣工测量技术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文本。 (二)测量成果表,载明建筑物、构筑物等满外尺寸、建筑间距、退线距离;单幢建筑物、构筑物地下工程和地面以上工程面积;室内外地坪标高、建筑檐口高度、建筑总高度,特殊情况标注建筑各层标

天津工业园区设计导则

目录 总则 功能分区 设计导则 道路设计导则 绿化设计导则 建筑设计导则厂区大门设计导则 围墙设计导则街道家具设计导则 铺地设计导则市政设施设计导则综合防灾规划设计导则

天津市区县示范工业园区规划设计导则·总则一、总则 按照市政府要求,为加快区县经济发展,尽快启动一批高水平特色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试点工作,特编制《天津市区县示范工业园区规划设计导则》(以下简称《示范工业园区规划设计导则》),以指导工业园区规划设计工作。 本次规划遵循产业集群、集约用地、生态环保、高效节能的原则。通过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专业整合,科学编制示范工业园区规划,指导工业园发展建设。 本次规划主要对示范工业园区的建筑、道路、景观、基础设施等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导引,示范工业园区的其他相关设计标准应参照国家标准与行业规范进行规划设计。

天津市区县示范工业园区规划设计导则·功能分区 二、功能分区 天津市华明镇工业园功能分区示例图 本次示范工业园区规划设计主要功能分区分为工业区、科研办公区、配套生活区,其中: 工业区是以组织企业工业生产为主的区域; 科研办公区是以园区公共服务、研发职能为主的区域; 配套生活区主要是以园区蓝领公寓为主的区域,其中蓝领公寓应配建图书馆、室内外活动场所、餐厅、网吧等配套设施。 1工业区 3科研办公区 3科研办公区 2配套生活区(蓝领公寓)

天津市区县示范工业园区规划设计导则·功能分区1、功能分区控制指标 为了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示范工业园区规划设计导则》对示范工业园区特提出以下控制指标,示范工业园区其他规划建设指标应参照国家与行业相关规范及标准。 工业区用地分为一类工业用地、二类工业用地和三类工业用地,其中一类工业用地容积率不应小于1,二类工业用地容积率不应小于0.7,三类工业用地容积率不应小于0.5。 示范工业园区所需的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一般不宜超过示范工业园区总用地面积的7%,建筑面积一般不宜超过示范工业园区总建筑面积的10%。示范工业园区内科研办公区与配套生活区(蓝领公寓)建筑应以多层为主,其中配套生活区(蓝领公寓)容积率应控制在1.2到1.5之间,绿地率应控制在30%到45%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