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发生火灾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标准范本

公共场所发生火灾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标准范本
公共场所发生火灾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48982

公共场所发生火灾的原因和预防措

施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公共场所发生火灾的原因和预防措

施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公共场所发生火灾绝大多数是人为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是:

1.由于用电设备和用电量变化无常,为了临时用电在原有的线路上接人大功率的电热设备,使其长期过载运行,破坏了线路绝缘,引起火灾。

2.由于电工对线路缺乏维护和检修,致使年久使用的线路绝缘破损后发生漏电、短路等引起火灾。

3.有的线路是铜铝导线连接,接触不良或使用时间过长,造成接触电阻过大,打出火花或接点温度

过高引起火灾。

4.使用移动灯具的插头和插座接触不良而发热;照明灯具的位置与可燃物的距离过近,也会因温度过高而烤燃起火。

5.使用电熨斗、电吹风、电烙铁等,用后忘记切断电源,搁置在可燃的基座上或者用完后,余热未散,立即装入可燃的包裹内,因温度过高引起火灾。

6.使用的电热杯、电炉子、电褥子等电热设备长期通电,或忘记关闭电源开关,也容易造成火灾事故。

7.人们在公共场所随意吸烟,乱扔烟头或火柴杆,也是造成火灾的主要原因。例如:1985年4月19日哈尔滨天鹅饭店的火灾事故,就是一美国人晚上酒后躺在床上吸烟引着被褥起火造成的,致使中外旅客10人死亡,7人受伤,不但造成了很大的经济

损失,而且也造成了很坏的政治影响。

8.有的影剧院、俱乐部在演出时,为了增强演出效果,使用鞭炮、烟火等易燃易爆物品引起的火灾。

9.在维护公共场所时,违章使用电、气焊不采取安全措施,使火花落在可燃物上引起火灾。

10.有些场所停电时,一些人便使用蜡烛照明,忽视安全,引燃幕布等可燃物或动用明火找东西等引起火灾。为了有效地预防公共场所发生火灾事故,除对人们加强防火常识教育外,还必须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1.在公共场所使用电热设备时,要远离可燃物。如使用的红外线取暖器等,因它的表面温度很高,若靠近易燃物质,很容易引起火灾。

2.使用的照明灯具要与可燃物质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照明灯具若紧贴在木板或其它可燃物上,其危险性也是很大的。因为灯泡的表面温度很高。比如60W的白炽灯,表面温度可达135~180℃,100W 的白炽灯,表面温度可达170~220℃。所以,当灯泡与可燃物接触时间一长,就会引着起火。

3.人们使用电熨斗熨烫服装,或使用电吹风修整发型时,用完后,应及时将电源切断,并放置在不燃的基座上,灯余热散尽后,再收存起来。不要用完后,立即装入纸箱内,那样其余热会引着其它可燃物品,而发生火灾。

4.在公共场所人们维修电器设备使用的电烙铁,用完后,也应先拔掉电源插头,然后放在不燃的基座上或放在水泥地上,千万不要放在地板上和书桌上,以防温度过高而引起地板和书桌等可燃物起火。

5.住在宾馆和饭店内的客人,尽可能不要使用电褥子等电热用具。如确因身体所需,可先请示服务人员,经同意后,方能使用,并注意看管。电褥子的连续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4个小时。应注意,切莫偷偷地使用,更不要将电热杯等放在床下烧水或做饭。那样,一旦遇有急事,外出办事等忘记切断电源,长时间通电,杯干后会造成线路起火。

6.在收听收看完收音机、电视机节目后,要及时关闭电源,当人们离开房间时,要将电源插头拔掉。

7.在参加公共场所活动时,尽可能不要吸烟。若要吸烟,烟头或火柴杆一定不要随便乱扔。要放在烟灰虹或痰盂内。否则,扔掉的烟头或火柴杆因风吹、脚踢等弄到床下、柜台里,遇可燃物质,就会引起火灾。因为烟头的表面温度很高,一般可达200~

300℃,中心温度可达700~800℃。而可燃物质的燃点大都在烟头表面温度以下,如纸张130℃,松木250℃。所以,吸烟时乱扔烟头或火柴杆是十分危险的。特别是扔在电梯井、垃圾井、电缆井危险性更大。因为在这些部位可燃物质很多。极易引起火灾事故。

8.住在宾馆、饭店的客人,一定要吸取哈尔滨天鹅饭店的火灾教训,不要躺在床上吸烟,特别是酒后卧床吸烟,以防入睡后烟头掉在被褥上引起火灾。年纪大的老人和病人卧床吸烟时,应有人照看。

9.剧场、俱乐部因剧目需要演员吸烟时,要有专门人管理,以防将烟头扔到幕布或布景上引起火灾。

10.当参加公共场所活动时,要禁止易燃易爆物品带入。因为易燃易爆物品,一旦遇到明火,即可

起火爆炸。如剧场、俱乐部演出时,使用的发令枪纸、鞭炮、烟火等易燃易爆物品,应有专人监护,并远离可燃物。

11.公共场所停电后,使用蜡烛等照明时,要远离可燃物,并将其固定在非燃烧体的材料上。同时现场不能离人,当人员要做其它工作暂离现场时,要将蜡烛熄灭。防止蜡烛燃烧到最后或倒后引着其它可燃物起火,造成火灾事故。

12.安装电器设备时,一定要按照额定电流安装。切不可超容量安装。

请在该处输入组织/单位名称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Organization / Organization Here

(完整版)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一、公共场所的法人代表(负责人)是其经营场所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须进行健康检查(每年一次)、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取得健康合格证明且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操作时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 三、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顾客用品用具及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等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反复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一客一换一消毒。 四、公共场所经营者须根据规模、项目设置清洁、消毒、保洁、盥洗等设施设备和公共卫生间,并保持正常运行。 五、公共场所消毒间须独立密闭设置,要配备足够数量的消毒设施和消毒设备,且运转正常;消毒程序符合要求,消毒记录及时规范。 六、公共场所须配备安全、有效的预防控制蚊、蝇、蟑螂、鼠和其他病媒生物的设施设备及废弃物存放专用设施设备。 七、公共场所经营者采购洗化用品、消毒产品等公共卫生用品时须索取检验合格证明和其他相关资料,并建立台账。 八、公共场所经营者须制定公共场所危害事故应急预案(方案),发生危害健康事故的应当立即处置,并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九、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室内须有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有专(兼)职人员对吸烟者进行劝阻。 十、公共场所经营者须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公示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公共场所信誉度等级及卫生检测结果。

公共场所卫生“五四”制 一、四加强即加强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加强自身卫生管理;加强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加强与监督部门之间的联系。 二、四统一即统一在公共场所内正面悬挂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统一在公共场所内正面悬挂量化分级公示牌;统一在公共场所内正面悬挂卫生管理制度;统一配发一套卫生管理档案盒(内有制度、各类公共用品清洗消毒操作规范等九项内容)。 三、四建立即建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和卫生档案制度;建立洗化用品、消毒产品等索证制度;建立台帐登记制度;建立化妆品、消毒产品等进货入库检查验收制度。 四、四及时即公共场所环境要及时清扫;公共用品、用具要及时消毒;客用物品要及时更换(一客一换)并做好记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及时报告。 五、四做到即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必须做到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员;做到每月开展一次卫生管理自查,并做好登记;做到从业人员定期健康查体、定期培训,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操作时穿戴整洁工作服帽;做到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必须设置独立的密闭消毒间,并配备足够数量的消毒设施和消毒设备,消毒程序符合卫生要求,消毒设施设备运转正常。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考核试题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考核试题 姓名单位工种培训时间 一、选择题(请将答案前的字母填写到对应题目横线空格处,每题只选一个答案,每题5分,共50分) 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患哪些疾病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A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皮肤病B感冒C胆囊炎、胰腺炎D胃炎 2.公共场所供客人使用的水杯、茶具等公用用具应定期消毒,其频度为() A.一日一消毒 B.一客一消毒 C.一周一消毒 D.脏了就消毒 3.人工游泳池中,游离性余氯含氯应保持在() A.0.3-0.5mg/L B.0.5-0.7 mg/L C.0.7-0.9 mg/L D.1.0-1.5 mg/L 4.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明要求多久体检一次() A.半年一次 B.一年一次 C.两年一次 D.三年一次 5.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有效期为()年;每()年复核一次。 A.三;一 B.四;两 C.五;两 D.两;四 6.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经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取得()后,方可上岗。 A.健康合格证明 B.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 C. 健康合格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 D.上岗证 7.歌舞厅在营业期间不能使用()。

A. 白炽灯 B. 紫外线灯 C.滑石粉 D. B和C 8.《公共场所管理条例》规定公共场所开业经营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有足够的服务人员 B.有足够的资金 C. 持有卫生许可证 D. 地处繁华地段 9.目前《公共场所管理条例》对公共场所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有() A. 警告和罚款 B. 停业整顿 C. 吊销卫生许可证 D.以上都是 10.消毒的方法有() A物理消毒法B物理消毒法和化学消毒法C化学消毒法D微波消毒法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请将答案填写在题目前的“()”内,每题5分,共50分) ()1.《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公 共场所卫生标准》是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的执法依据。 ()2.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开放式冷却塔每年清洗不少于一次,并做好 清洗记录。 ()3.临时工可以在公共场所单位先试用一周,表现好再去办健康证明。 ()4.公共浴室和游泳场馆要有禁止性病和传染性皮肤病的顾客洗浴、游 泳的明显标志。 ()5.理发、美容理发店应配备供皮肤病顾客使用的专用工具。 ()6.旅店业的床上用品对长住旅客应做到一月一换。

公共场所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公共场所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一慨述 涉及公共场所的法律法规有:《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爱滋病防治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等,对公共场所经营者相关的法律义务及责任都作出了的规定。 涉及公共场所的标准有:《旅店业卫生标准》、《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公共浴室卫生标准》、《游泳场所卫生标准》、《理发店、美容店卫生标准》等,对其场所、设施、公共用品以及空气、用水都作了具体的要求。 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理》 一、规定了公共场所的范围,七类二十八种。(具体内容见条例) 二、公共场所以下项目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1、空气、微小气候(湿度、温度、风速);2、水质;3、采光、照明;4、噪音;5、顾客用具和卫生设施。 三、规定了公共场所为顾客服务的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持有“健康合格证”,同时进行卫生知识培训。 四、经营单位取得卫生许可证方能从事经营活动,再向工商部门登记办理营业执照。 五、公共场所的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兼职的

卫生管理人员,对其卫生状况进行经常性的检查。 六、新建、扩建、改建的公共场所项目需经卫生部门的审查和验收。 七、对以下行为之一的可以给予警告、罚款、停业整顿、吊销卫生许可证的行政处罚。 1.卫生质量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 2.未取得“健康合格证”直接为顾客服务。 3.拒绝卫生监督。 4.未取得“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 三爱滋病防治条例 一、总则 二、宣传教育 三、预防控制 四、治疗与救助 五、保障措施 六、法律责任 第六十一条:公共场所的经营者未查验服务人员的健康合格证明或允许未取得健康证明的人员从事服务工作,未在公共场所内放置安全套或设置安全套发售设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其执业证件。 七、附件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目录 1、餐饮业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卫生管理制度 2、证照管理制度 3、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卫生知识培训考核及个人卫生制度 4、公共用品用具购买、验收、储存制度 5、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制度 6、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 7、健康危害事故与传染病报告制度 8、预防控制传染病传播应急预案与健康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9、公共场所卫生档案管理制度 10、卫生设施维护保养制度、 11、卫生检查制度 12、餐饮业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六病”调离制度

餐饮业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卫生管理制度 一、餐饮业公共场所经营单位需取得有效卫生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应置于醒目处。 二、应设立卫生管理部门或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管理档案,做好自查和换洗、消毒等工作记录。 三、从业人员每年应进行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持有效合格的健康证明、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从业人员操作时穿戴整齐干净的工作服,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四、应保持公共场所空气流通,保证空气质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应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卫生管理办法》和相关卫生规范的要求。 五、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设置醒目的禁烟警语和标志,有专兼职人员对吸烟者进行劝阻。 六、按规范设置专用消毒间、储藏间等功能间,配备清洗消毒和保洁设施,并有明显标识。 七、供顾客使用的用品用具应保证卫生安全,可以反复使用的用品用具应一客一换,并按照卫生标准清洗、消毒、保洁。 八、保持场所内外环境整洁,墙壁、地面、屋顶、空调滤网无积尘无蛛网;有防蝇、蚊、蟑螂和防鼠害的设施。 九、卫生用品(消毒剂)应按规定索取检验合格证明和其他相关资料。 十、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二次供水取得有效卫生许可证,储水池每年清洗消毒。

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培训材料

. 公共场所卫生要求(培训材料)

目录 1. 公共场所的概念、分类及其环境特征 (2) 2. 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 (4) 3. 公共场所卫生要求 (5) 4.几类公共场所的基本条件和卫生要求 (6)

一、公共场所的概念、分类及其环境特征 (一)公共场所概念 公共场所是供公众从事社会生活的各种场所,是提供公众进行工作、学习、经济、文化、社交、娱乐、体育、参观、医疗、卫生、休息、旅游和满足部分生活需求所使用的一切公用建筑物、场所及其设施的总称。 (二)公共场所的分类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共有7类28种: 1、住宿、交际场所8种:宾馆、饭店、旅店、招待所、车马店、咖啡店、酒吧、茶座。 2、洗浴、美容场所3种:公共浴室(含足浴)、理发店、美容店。 3、文化、娱乐场所5种: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室)、舞厅、音乐厅。 4、体育、游乐场所3种: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公园。 5、文化、交流场所4种: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 6、购物场所2种:商场(店)、书店。 7、就诊、交通场所3种:候诊室、候车(机、船)室、公共交通工具(飞机、轮船客舱、火车、客车车厢)。 (三)公共场所的环境特征

由于公共场所在一定的空间接纳和聚集的人群数量比较大,人群流动和交换比较快,且进出公共场所的人群组成比较复杂,不仅仅文化程度不同,而且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也有很大差别,其环境特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人群密集,流动性大,以混杂各种污染源,造成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传播。 2、设备及物品供人群重复使用,易造成沾污和疾病的传播。 3、从业人员的卫生水平低,卫生制度不健全。 4、建筑和布局不合理。 这些环境特征不仅影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还关系到一般人群的身心健康。因此,做好公共场所卫生工作,对预防和控制疾病,保护盒增进健康有重要作用。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附件1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依据)为了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艾滋病防治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主管部门)卫生部主管全国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 铁路部门行使管辖范围内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职能。 第三条(卫生行政部门责任)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需要,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和监测专业队伍建设。 第四条(经营者责任)公共场所经营者是公共场所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当建立健全卫生管理责任制,落实卫生管理制度和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保障公共场所卫生安全。 第五条(分类管理)国家对公共场所实行分类管理,公共场所分为甲类和乙类。 甲类公共场所为:

(一)宾馆、旅店、招待所; (二)公共浴室; (三)游泳场(馆)。 除上述场所外,《条例》第二条规定的其他场所为乙类公共场所。 第二章卫生管理和要求 第六条(卫生管理制度)公共场所应当设立卫生管理组织或者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管理档案,落实卫生安全保障措施。 第七条(选址、设计、装修)公共场所选址、设计、装修应当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要求。 公共场所使用的装饰、装修材料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室内整体装饰装修期间不得营业,装修后空气质量经检测合格的方可营业。公共场所局部装饰装修期间,经采取有效措施,非装饰装修区域室内空气质量合格的,可正常营业。 第八条(一般要求)公共场所应当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室内空气、饮用水、沐浴用水、游泳池水、采光、照明、噪声等卫生指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规范要求。 第九条(场所检测)公共场所应当定期对其场所进行卫生检测并公示。卫生检测结果应当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不具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范本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范本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范本 篇一 一、亮证经营: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在显著位置集中悬挂有效卫生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原件;杜绝无证从事公共场所经营行为存在。A级住宿和游泳场所等量化分级等级牌应摆放在接待服务前台。醒目处设置卫生监督信息公示栏,内容包括卫生许可证、信誉度等级、卫生监督监测、自身检测或卫生评价报告、健康证等,公共区域有醒目禁烟警语、标志。 二、持证上岗:公共场所经营单位从业人员佩戴合格的健康证明和培训合格证明上岗,复印件应放在经营场所服务台备查。 三、制度上墙:在前厅或相应的区域悬挂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前厅悬挂“五病”调离制度及卫生管理制度)。 四、“五病”调离:有每年“五病”调离检出及调离情况记录本,详细记录“五病”检出和调离情况。记录要保存三年。 五、消毒间要求:消毒间设有符合消毒规范的水池、消毒桶、消毒柜等设施,去污池、消毒池、清洗池或消毒容器应标识明确;消毒池或容器液位线清晰;洗涤剂、消毒药、消毒药量杯(自设容器有标

识及刻度)配备到位。 六、公共用品消毒:公共用品用具消毒制度上墙(消毒间或消毒区域),每日填写消毒记录单,记录所有需要消毒的公共用品用具当天消毒的数量。 七、公共用品外送消毒:有消毒单位资质证明、洗消协议合同、每次接收数量和抽查记录。 八、环境及个人卫生:保持内外环境和设备设施整洁,保持从业人员良好个人卫生状况。 九、管理档案:建立公共场所从业单位卫生管理档案(各项制度、记录本单、监督意见书、内部卫生管理检查、卫生整改落实情况、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情况等整理入档)。 十、室内公共场所应全面禁烟,并有明显的禁烟标识。 篇二 一、公共场所的法人代表(负责人)是其经营场所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须进行健康检查(每年一次)、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取得健康合格证明且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操作时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 三、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顾

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宣传手册

一、公共场所的概念 1、什么是公共场所? 它是一类由人工建成的供公共使用的活动空问这里所指的“公众”是不分年龄、性别,不分职业、民族、不分国籍、不分人际 的从属关系的流动人群。这里所指的“活动空问”,是根据人们社会活动的需要,按不同的服务功能,南具有一定维护结构的建筑物组成。这种建筑物可以是封闭式的,也可以是开放式的或露天的。这种活动空问的共同特点是:在一定的日寸限内,可同日寸容纳不同数量的人从事社会交际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和旅游活动。所以,做好公共场所的卫生工作,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公共场所卫生状况的 好坏,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2、公共场所的种类 我国公共场所的种类很多,根据国务院1987年4月月1日发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一下简称《条例》的规定,能依法进行卫生监督的公共场所共有7类28种: (1)、住宿与交际场所:有8种,分别为宾馆、旅店、招待所。 (2)、洗浴与美容场所:有3种,分别为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 (3)、文化娱乐场所:有5种,分别为影剧院、录像厅、游艺厅、舞厅、音乐厅; (4)、体育场所:游泳场(馆);

(5)、文化交流场所:有4种,分别为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 (6)、购物场所:有2种,分别为商场、书店; (7)、就诊场所与交通场所:有3种,分别为候诊室、候车(机、船)窒、公共交通T具(指飞机、轮船客舱、火车客运车厢)。 二、公共用具的种类 公共用具是指在公共场所中,各种供客人反复使用的物品、用品、用具的总称。是客人和从业人员经常重复接触的用具,是传播疾病的重要媒介。按公共场所的服务功能可分以下几类: 1、住宿与娱乐场所的公共用具 (1)卧具:包括被罩、被单、床单、枕套、枕巾、毛毯。 (2)洗漱用具:口杯、梳子、浴盆、浴巾、毛巾、脚巾、淋浴喷头、拖鞋、脸盆、脚盆。 (3)恭桶座垫及水箱开关。 (4)茶杯、酒杯、饮料杯。 (5)附属设施的用具(如床头柜的各种开关、电话、暖水瓶等)。 2、洗足浴与美容场所的公共用具 (1)理发美容业:大小围巾、毛巾、刀、剪、推子、梳子、胡刷、背刀布、烫发用具、美容用具。 (2)公共浴池、桑拿浴业:床单、浴巾、而巾、桑那衣裤、茶具、存衣柜、坐凳、盆塘、池塘、搓脚石、拖鞋、修脚工具。 (3)3、文体娱乐场所的公共用具:包括保龄球、台球、球杆、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样本

公 共 场 所 卫 生 管 理 制 度 证照管理制度 1、证照: 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健康相关产品卫生许可批件或备案文件( 复印件) 等 2、单位负责人领取证照, 把已领取的证照由单位编号并复印后存档, 以备核查。 3、领取的证、照要妥善保管, 规范使用, 不准涂改。不准转

借不相关的人、单位使用, 不准利用证照从事违法活动。若有用证、照从事违规、违法活动者将给予当事人以经济处罚, 并收缴全部非法所得。造成严重后果者, 按照有关程序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4、各种证、照丢失后要及时登报声明作废, 一切费用由当事人负责。 5、对单位的各种证、照复印件也要加强管理。有关人员需带证、照复印件时, 必须加盖红色印章并签上持件人姓名, 加盖”再复印无效”方印字样。否则均视为无效证件。 6、发现伪造单位证、照应及时举报给当地主管部门, 由单位配合有关部门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并给予举报人一定的奖励。 7、本制度即日起执行。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卫生知识培训考核及个人卫生制度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卫生知识培训考核制度 1、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体检单位进行

体检和相关卫生知识培训, 获得有效的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2、发现五病患者及时调离本岗位。 3、从业人员体检、培训合格证明应随身携带, 以备检查。 4、从业人员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5、健康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有效期一年。 6、此证不得转借、涂改。 个人卫生制度 1、每年一次对从业人员健康体检, 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后, 方可上岗。 2、工作前必须更衣、洗手、消毒。 3、工作时不留长指甲、不戴手表饰物等, 头发不外露。 4、不在工作时吸烟, 不随地吐痰。 5、入厕不穿工作服, 入厕后需重新洗手、消毒。 6、讲究个人卫生, 客服不良卫生习惯, 杜绝操作时擤鼻涕、挖耳朵等现象。 7、定期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并参加考核。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规定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规定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一、公共场所的法人代表(负责人)是其经营场所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须进行健康检查(每年一次)、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取得健康合格证明且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操作时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 三、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顾客用品用具及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等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反复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一客一换一消毒。 四、公共场所经营者须根据规模、项目设置清洁、消毒、保洁、盥洗等设施设备和公共卫生间,并保持正常运行。 五、公共场所消毒间须独立密闭设置,要配备足够数量的消毒设施和消毒设备,且运转正常;消毒程序符合要求,消毒记录及时规范。 六、公共场所须配备安全、有效的预防控制蚊、蝇、蟑螂、鼠和其他病媒生物的设施设备及废弃物存放专用设施设备。 七、公共场所经营者采购洗化用品、消毒产品等公共卫生用品时须索取检验合格证明和其他相关资料,并建立台账。 八、公共场所经营者须制定公共场所危害事故应急预案(方案),发生危害健康事故的应当立即处置,并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九、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室内须有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有专(兼)职人员对吸烟者进行劝阻。 十、公共场所经营者须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公示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公共场所信誉度等级及卫生检测结果。

公共场所卫生“五四”制 一、四加强即加强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加强自身卫生管理;加强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加强与监督部门之间的联系。 二、四统一即统一在公共场所内正面悬挂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统一在公共场所内正面悬挂量化分级公示牌;统一在公共场所内正面悬挂卫生管理制度;统一配发一套卫生管理档案盒(内有制度、各类公共用品清洗消毒操作规范等九项内容)。 三、四建立即建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和卫生档案制度;建立洗化用品、消毒产品等索证制度;建立台帐登记制度;建立化妆品、消毒产品等进货入库检查验收制度。 四、四及时即公共场所环境要及时清扫;公共用品、用具要及时消毒;客用物品要及时更换(一客一换)并做好记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及时报告。 五、四做到即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必须做到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员;做到每月开展一次卫生管理自查,并做好登记;做到从业人员定期健康查体、定期培训,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操作时穿戴整洁工作服帽;做到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必须设置独立的密闭消毒间,并配备足够数量的消毒设施和消毒设备,消毒程序符合卫生要求,消毒设施设备运转正常。

公共场所卫生法律法规以及卫生知识-郑州

公共场所卫生法律、法规及卫生知识 1.公共场所的概念: 即供公众使用的具有围护结构的场所。包括:(1)人工的生活环境;(2)从业人员的劳动环境; 2.公共场所卫生法律、法规适用于哪些公共场所? (1)宾馆、饭馆、旅店、招待所、停车场、咖啡馆、酒吧、茶座; (2)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厅等; (3)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室)、舞厅、音乐厅等; (4)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公园; (5)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 (6)商场(店)、书店; (7)候诊室、候车室、公共交通工具; 3.公共场所经营者在营业前,需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什么手续?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卫生许可证。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不得营业。 4.公共场所经营者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卫生许可证,应当提供哪些材料? (1)卫生许可证申请表; (2)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身份证明; (3)公共场所场地使用证明(房屋产权证或有效租赁协议),地址方位示意图、平面图和卫生设施平面布局图; (4)预防性卫生监督审查意见; (5)经省卫生厅考核合格的公共场所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本年度内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或者评价报告; (6)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包括所设立的卫生管理部门的名称或所配备的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的姓名,卫生管理档案的建立方式,危害健康事故处置

办法; (7)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合格证明以及卫生知识培训和考核情况的书面材料;(8)工商营业执照或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9)使用的公共物品委托洗涤消毒的,应当提供委托协议以及被委托单位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10)使用集中空调系统的,应当提供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检测或者卫生学评价报告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竣工图纸; (11)配备的公共卫生用品的检验合格证明; (12)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5.公共场所的哪些项目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1)空气、微小气候(温度、湿度、风速); (2)水质; (3)采光、照明; (4)噪音; (5)顾客用具和卫生设施; (6)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其他卫生标准和要求。 6.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多长时间。组织对场所卫生(项目)指标进行检测?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按照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公共场所的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噪音、顾客用品用具等进行卫生检测,检测每年不得少于一次;检测结果不符合卫生标准、规范要求的应当及时整改。公共场所经营者不具备检测能力的,可以委托检测。 7.公共场所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取得什么资质,方可从事公共卫生场所检测?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合格证书;资质认定合格证明书。 8.目前,在郑州已取得河南省公共场所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定合格证书”有哪些单位? (1)河南新网环境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2)河南科瑞环境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3)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公共场所卫生基础知识

第一章公共场所卫生基础知识 一、公共场所卫生知识 1、公共场所的概念: 即供公众使用的具有围护结构的场所。包括:(1)人工的生活环境;(2)从业人员的劳动环境; 2、公共场所包括哪些? (1)宾馆、饭馆、旅店、招待所、停车场、咖啡馆、酒吧、茶座; (2)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厅等; (3)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室)、舞厅、音乐厅等; (4)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公园; (5)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 (6)商场(店)、书店; (7)候诊室、候车室、公共交通工具; 3、公共场所的特点: (1)人员集中,流动性大; (2)场内设备和物品容易受到污染; (3)公共场所容易传播疾病。 4、公共场所卫生工作应从哪几方面入手? (1)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 (2)建立卫生管理机构; (3)建立呵实行定期监测制度 二、消毒与控虫 1、公共场所消毒常用的物理方法有哪几种? (1)煮沸消毒: (2)湿热消毒,主要利用蒸汽的热力进行消毒; (3)紫外线消毒; 2、公共场所四害指哪几害? 指蚊子、苍蝇、跳蚤、老鼠,是公共场所呵人类生活环境中重要生物性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有危害。 3、公共场所蚊虫的防治方法有几种? (1)改善环境; (2)物理防治。如:捕杀、火烧、煮沸等; (3)化学防治,通过触杀、熏杀、胃毒的方式使昆虫死亡; (4)生物防治。利用防治对象的天敌或致病微生物捕杀害虫。 第二章公共场所卫生要求 一、公共场所的基本卫生要求 1、公共场所应达到的温度:15-35℃。 2、公共用具有哪些卫生要求: (1)控制污染源;

(2)妥善保管用品用具; (3)严格消毒工作; (4)湿式清扫; (5)认真执行卫生标准; (6)从业人员要搞好个人卫生; 3、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应该达到的基本卫生要求: (1)通过室内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洁; (2)通过自然采光和合理装置照明设备,使采光照明达到卫生要求; (3)环境整洁安静; (4)卫生设施完好,符合卫生要求,运转正常; (5)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 4、公共用具的最主要污染有: (1)顾客对公共用具的直接接触; (2)通过从业人员的直接、间接接触; (3)空气中的灰尘。 二、旅店业卫生要求: 1、旅店业应达到那些卫生要求: (1)应有健全的卫生制度; (2)环境整洁美观,地面无果皮、痰迹和垃圾; (3)客房内卫生间的洗漱池、浴盆和抽水马桶应每日清洗消毒符合国家标准; (4)各类旅店应有防蚊、蝇、蟑螂和防鼠的设施,并经常检查设施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5)店内自备水源与二次供水水质应符合国家标准; (6)有集中空调装置的宾馆、饭店、旅店等,应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的要求。 2、旅店业公共用品用具应达到的卫生要求: (1)旅店被套、枕套(巾)床单等卧具应一客一换,长住旅客的床上卧具至少一周一换; (2)毛巾和旅客的床上卧具细菌检测符合卫生标准; (3)公共茶具应每日清洗消毒,清洁的茶具必须符合卫生标准; (4)脸(脚)盆、浴盆、坐垫、拖鞋不得检测出致病菌。 3、旅店的公共卫生间的卫生要求: 要求做到:每日清扫、消毒,做到并保持无积水、无积粪、无蚊蝇、无异味。 4、旅店房内卫生间的卫生要求: 要求做到:有通风设施,抽水马桶、浴盆、洗漱池每日清洗消毒。 三、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卫生要求 1、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内照明度的要求: 人工照明应光线均匀、柔和、不炫目、照度充足。室内照度不得低于100Lx。 2、主管部门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卫生管理? (1)应建立健全职工健康档案,定期检查身体; (2)凡有法定禁忌症这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3)应合理进行室内外环境清洁,严禁随地吐痰和室内吸烟,专人负责室内通风换气和空调系统的管理;

(完整版)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汇编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汇编 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创建”基本要求 一、亮证经营: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在显著位置集中悬挂有效卫生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原件;杜绝无证从事公共场所经营行为存在。A级住宿和游泳场所等量化分级等级牌应摆放在接待服务前台。醒目处设置卫生监督信息公示栏,内容包括卫生许可证、信誉度等级、卫生监督监测、自身检测或卫生评价报告、健康证等,公共区域有醒目禁烟警语、标志。 二、持证上岗:公共场所经营单位从业人员佩戴合格的健康证明和培训合格证明上岗,复印件应放在经营场所服务台备查。 三、制度上墙:在前厅或相应的区域悬挂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前厅悬挂“五病”调离制度及卫生管理制度)。 四、“五病”调离:有每年“五病”调离检出及调离情况记录本,详细记录“五病”检出和调离情况。记录要保存三年。 五、消毒间要求:消毒间设有符合消毒规范的水池、消毒桶、消毒柜等设施,去污池、消毒池、清洗池或消毒容器应标识明确;消毒池或容器液位线清晰;洗涤剂、消毒药、消毒药量杯(自设容器有标识及刻度)配备到位。 六、公共用品消毒:公共用品用具消毒制度上墙(消毒间或消毒区域),每日填写消毒记录单,记录所有需要消毒的公共用品用具当天消毒的数量。

七、公共用品外送消毒:有消毒单位资质证明、洗消协议合同、每次接收数量和抽查记录。 八、环境及个人卫生:保持内外环境和设备设施整洁,保持从 业人员良好个人卫生状况。 九、管理档案:建立公共场所从业单位卫生管理档案(各项制度、记录本单、监督意见书、内部卫生管理检查、卫生整改落实情况、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情况等整理入档)。 十、室内公共场所应全面禁烟,并有明显的禁烟标识。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五病”调离制度 一、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健康档 案管理制度。 二、新参加工作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必须事先进行健康检查, 取得健康合格证明,持证(明)上岗,并按规定定期体检。 三、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甲型病毒性、戊型病毒 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化脓性、渗出性或接触性皮肤病患者必 须立即调离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岗位,治愈后方可恢复原工作。 四、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应做到从业人员“五病”调离率100%, 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上报调离情况和应对措施。 五、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应建立“五病”调离人员登记本,做 好“五病”调离记录,无调离的,每年“零”记录,记录本保存三年。 六、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对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和健康状况管理应 做到专人负责,统筹管理。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卫生部令第80号)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已于2011年2月14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部长陈竺 二○一一年三月十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公共场所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守有关卫生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以及相关的卫生标准、规范,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宣传,预防传染病和保障公众健康,为顾客提供良好的卫生环境。 第三条卫生部主管全国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国境口岸及出入境交通工具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铁路部门所属的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对管辖范围内的车站、等候室、铁路客车以及主要为本系统职工服务的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需要,建立健全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队伍和公共场所卫生监测体系,制定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五条鼓励和支持公共场所行业组织开展行业自律教育,引导公共场所经营者依法经营,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宣传、普及公共场所卫生知识。 第六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违反本细则的行为,有权举报。接到举报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按照规定予以答复。 第二章卫生管理 第七条公共场所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是其经营场所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立卫生管理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本公共场所的卫生工作,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管理档案。 第八条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档案应当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卫生管理部门、人员设置情况及卫生管理制度; (二)空气、微小气候(湿度、温度、风速)、水质、采光、照明、噪声的检测情况; (三)顾客用品用具的清洗、消毒、更换及检测情况; (四)卫生设施的使用、维护、检查情况; (五)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消毒情况; (六)安排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情况和培训考核情况; (七)公共卫生用品进货索证管理情况; (八)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应急预案或者方案; (九)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要求记录的其他情况。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档案应当有专人管理,分类记录,至少保存两年。

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宣传资料

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宣传资料 1、《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是何时颁布?什么时候施行? 答:《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是2011年3月10日颁布的,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2、公共场所有那些? 答: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我国公共场所的范围主要是指下列公共场所:①宾馆、旅馆、招待所;②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③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室)、舞厅、音乐厅;④游泳场(馆); ⑤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⑥商场(店)、书店;⑦候诊室、候车(机、船)室。 3、谁是公共场所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 答:公共场所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是其经营场所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4、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多长时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答: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组织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从业人员在取得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 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疾病的人员,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5、公共场所哪些指标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 答:空气、微小气候(湿度、温度、风速)、水质、采光、照明、噪声、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顾客用品用具等 6、公共场所经营者如何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 答: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按照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公共场所的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噪声、顾客用品用具等进行卫生检测,检测每年不得少于一次;检测结果不符合卫生标准、规范要求的应当及时整改。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在醒目位置如实公示检测结果。 7、公共场所如何应对危害健康事故? 答:1、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制定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应急预案或者方案,定期检查公共场所各项卫生制度、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危害公众健康的隐患。 2、公共场所发生危害健康事故的,经营者应当立即处置,防止危害扩大,并及时向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危害健康事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8、国家对公共场所实行卫生许可证管理。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卫生许可证。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不得营业。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有效期限为四年,每两年复核一次。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应当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公示。 9、公共场所经营者申请卫生许可证的,应当提交哪些资料? 答:应当提交下列资料:1、卫生许可证申请表;2、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身份证明;3、公共场所地址方位示意图、平面图和卫生设施平面布局图;4、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或者评价报告;5、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还应当提供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检测或者评价报告。) 10、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实施量化分级管理,促进公共场所自身卫生管理,增强卫生监督信息透明度。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卫生监督量化评价的结果确定公共场所的卫生信誉度等级和日常监督频次。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应当在公共场所醒目位置公示。 11、对未依法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的,将负什么法律责任?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016修订版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11年3月10日卫生部令第80号发布,2016年1月19日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修改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暂行管理办法等8件部门规章的决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8号)修改))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公共场所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守有关卫生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以及相关的卫生标准、规范,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宣传,预防传染病和保障公众健康,为顾客提供良好的卫生环境。 第三条国家卫生计生委主管全国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国境口岸及出入境交通工具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铁路部门所属的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对管辖范围内的车站、等候室、铁路客车以及主要为本系统职工服务的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需要,建立健全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队伍和公共场所卫生监测体系,制定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五条鼓励和支持公共场所行业组织开展行业自律教育,引导公共场所经营者依法经营,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宣传、普及公共场所卫生知识。第六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违反本细则的行为,有权举报。接到举报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按照规定予以答复。 第二章卫生管理

第七条公共场所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是其经营场所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立卫生管理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本公共场所的卫生工作,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管理档案。 第八条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档案应当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卫生管理部门、人员设置情况及卫生管理制度; (二)空气、微小气候(湿度、温度、风速)、水质、采光、照明、噪声的检测情况; (三)顾客用品用具的清洗、消毒、更换及检测情况; (四)卫生设施的使用、维护、检查情况; (五)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消毒情况; (六)安排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情况和培训考核情况; (七)公共卫生用品进货索证管理情况; (八)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应急预案或者方案; (九)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求记录的其他情况。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档案应当有专人管理,分类记录,至少保存两年。 第九条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建立卫生培训制度,组织从业人员学习相关卫生法律知识和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并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不得安排上岗。第十条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组织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从业人员在取得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 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疾病的人员,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档案范本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 档案 单位名称: 经营类别: 建档须知 一、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各类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建立本档案,并作为卫生行政部门执法检查的重要依据。 二、档案应落实专人负责管理,分类记录,并做到相关内容及时、真实、完整,不漏项、缺项,无逻辑错误。 三、建档时,统一用炭素水笔填写,做到字迹工整,不得随意涂改,有时间项目的,一律填写到日。 四、本档案按法定要求,至少保存两年。

五、未依法建立本档案的,区卫生行政部门将依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四章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卫生管理部门及行业卫生管理机构 一、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职能部门 1、主管部门:宝塔区卫计局 2、执法机构:宝塔区卫生监督所 联系电话: 二、本单位卫生安全责任人及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名单 1、负责人:职务: 2、卫生管理人员:联系电话:

卫生管理人员(负责人)职责 1、制订从业人员卫生培训教育计划与考核办法,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卫生法律、法规、规范、标准与卫生知识、岗位操作规程等的培训学习与考核。 2、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负责提出将患有有碍公众健康的从业人员调离直接为顾客服务岗位的意见。 3、制定卫生管理制度、卫生责任制度与卫生操作规程,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行为及时制止并提出处理意见。 4、督促本场所经营者、从业人员严格执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按时办理有关卫生证件、证明,依法从事经营活动。 5、配合卫生执法人员对本场所进行卫生监督检查,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负责建立本场所卫生管理档案。 6、参与保证卫生安全的其她管理工作。 单位(经营场所)简介 单位,坐落于 (路)街道,建筑总面积

公共场所卫生法律制度与监督讲稿

公共场所卫生法律制度与监督 第一节概述 一、定义:从法学上说,《条例》所的指公共场所,是指供公共使用的具有围护结构的场所。 广义:是指供公众进行工作、学习、社交、休息、娱乐、体育、参观、旅游和满足部分生活需求所使用的一切公用建筑物、场所及其设施。 二、范围(7类28种) 1、生活服务设施 2、文化娱乐、体育设施 3、公共福利设施 4、公共交通设施 三、公共场所的卫生特征 1、人员密集,易传播疾病; 2、人员流动性大,环境和物品容易被污染; 3、影响健康的致病因素多、复杂、传播快; 4、从业人员素质低,卫生知识缺乏; 5、卫生组织难建立、制度难健全、难落实; 6、建筑和布局难合理,卫生设施难到位。 四、公共场所卫生基本要求 1、选址、建筑设计、内部布局符合卫生要求 2、微小气候适宜,保证有适宜的温、湿度

3、照明、通风良好,满足生活和活动需要 4、生活饮用水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5、卫生管理组织和制度健全 6、消毒等卫生设施完善 7、服务员有一定的卫生知识,健康状况良好 8、卫生许可证及从业人员健康证齐全 第二节公共场所卫生法律制度 一、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立法 公共场所是人们聚众活动的场所,人口稠密,设施公用,其卫生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国务院于1987年4月1日发布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法规。同年9月15日,卫生部发布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今年又对实施细则进行了修订并予以重新发布,使之更加完善和更具操作性。为了更好地实施条例,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1987年卫生部制定了《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要点》。以后又陆续地制定了《旅店业卫生标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等十几项公共场所国家卫生标准。 以上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是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和监督的依据。 二、公共场所的卫生许可 (一)、公共场所卫生许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