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遥感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实践探讨

利用遥感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实践探讨
利用遥感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实践探讨

利用遥感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实践探讨

吴慧,刘晓忠

(浙江省地理信息中心,杭州 310012)

摘 要:基于杭州市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项目的实施,阐述了如何利用遥感影像发现新增建设用地,并对影像预处理、变化信息提取和制图输出等几个关键环节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动态监测;新增建设用地;制图输出

1 引言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资源更加紧缺,人类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和变化规律从而制定正确决策是各国政府追求的目标。浙江省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近20年来土地利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以新增的建设用地居多。因此,针对为执法检查提供依据的建设用地变化遥感动态监测就应运而生。

卫星资料具有反映地面信息丰富、覆盖面积大、实时性强、可周期性获得、费用相对较低等特点,有学者早在1978年就明确指出了应用遥感技术解译土地利用的适宜性。不同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在土地利用与监测中应用的范围有很大的差异,2.5米的卫星资料地面分辨率较高,获取途径较便捷,适合进行土地利用调查及动态监测。遥感技术应用于动态监测中,主要作用是利用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通过人机交互判读的方式发现变化的靶区,即:新增建设用地,并进行标记。

下面就以杭州市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项目为例,阐述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具体过程。

2项目概况

杭州市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项目是针对杭州5县(市)8区范围所做的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基本覆盖了整个杭州市地区,所涉及的县市区分别是:西湖区、拱墅区、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滨江区、余杭区、萧山区、临安市、建德市、富阳市、桐庐县、淳安县。这些县市区中绝大部分属于较发达的平原地区,因此土地利用的变化程度很高,变化信息在卫星影像中也较易被判读。

项目所用的资料包含卫星影像资料和一部分矢量资料,具体如下:

(1)2007年和2008年两个年度的全色和融合遥感影像;

(2)土详境界线和行政区域资料;

(3)1:10000图幅结合表。

其中,卫星影像质量总体较好,2007年度影像云雾覆盖率低于2008年度影像,清晰度更高,而2008年度影像虽然在水域较多的地区(如西湖区和淳安县)存在云雾覆盖的现象,增加了人工判读的难度并影响到判读结果,但对于城区主体影响并不是特别严重,因此能够达到本次项目的要求。

3 动态监测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3.1主要内容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就是对土地资源和利用状况的信息持续收集调查,开展系统分析的科学管理手段和工作。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措施主要由变更调查、遥感监测、统计报表制度、专项调查及土地信

息系统等构成。变更调查及遥感监测是目前的主要手段。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内容主要有:监测年度各类土地利用变化情况,重点监测新增建设用地与非耕地情况;辅助开展土地变更调查,符合土地变更调查;辅助更新土地利用现状图;监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监测基本农田保护执行情况;为国土资源遥感管理提供最新的土地利用动态信息。目前监测的重点是新增建设用地与非耕地情况。其中,新增的建设用地是本次项目的监测内容,具体包括新增的建筑物、道路和工矿用地。

3.2技术路线与技术流程

技术路线主要是通过预处理,对变化区域自动解译。然后将前后两个时期的影像和预判图叠加,对比同一范围内遥感图像上地块的形状和利用类型,发现变化图斑,并对其进行标记,经过检查最后制图输出,技术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技术流程图

4 变化信息提取

新增建设用地斑块信息的提取是整个技术流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完全依靠计算机的自动解译来发现变化区域并不是一个可行的途径,对于批量处理来说既需要大量空间,效果也并不见得很好。所以必须人工加以干预,即目视判读。但是在人工目视判读之前对影像进行一些预处理提取一部分信息,对人工判读将有很大的帮助,能减少一定的工作量。

4.1 影像的预处理

影像预处理的目的是将变化信息从背景中显现出来,作为人工判读的参考。不管是用何种方式,其基本原理都是通过前后两时期影像变化部分的色调差异突出斑块。下面将对三种预处理的方法进行一些粗略比较。

(1)差值运算

这种方法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只需将两个时期的全色影像做差值运算即可,效果如图2:

图2 差值运算

图中高亮区域为运算得出的变化区域,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运算过程简单,得出结果的速度也快,但是这种方法对于影像的要求较高,前后两期影像的质量和色调必须相差不多,否则将对运算结果的可靠性有很大的影响;

(2)变化监测

这种方法是运用了ERDAS软件中的一个变化监测模块,效果如图3:

图3 变化监测

图中高亮部分为后期新增区域,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结果较准确,影像本身质量的好坏对结果的影响较小,但是结果是否准确完全依靠所设阀值的合理性,对于不同的地区也需要对阀值进行调整,如果批量生产,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3)波段组合

这种方法是将两个时期的全色影像作为两波段进行组合,效果如图4:

图4 波段组合

图中高亮部分为变化区域,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较简便,结果较明显,对影像质量虽然也有一定要求但较差值运算来说影响稍小。

这三种方法各有弊利,对于影像质量较好的批量处理可选用差值和波段组合这两种方法,而对于影像质量不太理想而又希望预处理有较好效果的可以选用第二种方式。本项目考虑到需要处理的区域较多,影像质量又不太适合用差值运算,因此选用了第三种波段组合的预处理方法。

4.2 变化信息提取

(1)数据准备

首先新建一个变化图斑矢量层,在属性列表中添加“确定与否”的字段,字段类型选用短整型,用于储存图斑确定性的信息,然后在Arcmap中加载这一矢量层和前后两期的影像以及预处理得到的图像;

(2)变化图斑提取

参照预处理图像,对比前后两个时期的影像,按照地物边界勾画出图斑;

(3)对确定性赋值

在判读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存在对变化区域是否确实变化或变化区域范围到底有多大等一些不确定因素,因此还要对图斑的确定性进行赋值。

4.3 图斑后处理

在判读完成之后必须对图斑进行检查,保证不重不漏。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1)准确性检查,有无明显误判、漏判;

(2)图斑范围检查;

(3)确定性检查,即“确定与否”字段的检查。

经过检查之后的图斑矢量数据还需要添加图斑编号、坐标和面积信息,便于后期的出图和统计表格制作。首先为数据添加“图斑编号”、“X”、“Y”、“Area”字段,字段类型可分别选用长整型和双精度。然后通过程序自动赋值。

5 制图输出和图斑报表制作

5.1 制图输出

由于软件方面的限制,我们传统的制图输出环节是在coreldraw 和photoshop 两个软件下完成的。但是在这个项目中,由于变化图斑是在Arcmap 中勾画的矢量数据,在这两个软件下生成符合出图标准的栅格图像步骤相当繁琐,而且不易做改动。因此,我们摈弃了传统方法,在Arcmap 中完成制图输出的大部分工作。这样不仅省去了软件之间数据转换的中间步骤,节约了生产成本,而且提高了制图的灵活性,具体流程如图5所示。

图5 制图输出

第一步,数据准备。在Arcmap 中新建一个工作空间,打开所涉及的图层并设置好比例尺。 第二步,矢量数据符号化。矢量数据中需要符号化的主要是境界线和图斑层。图斑的符号要在影像上比较明显,且不能遮盖住影像内容。

第三步,图斑编号和注记的位置调整。图斑编号在调整位置的过程中在不遮盖图斑的前提下遵循一般注记摆放顺序。而注记则不能压盖图斑和图斑编号,尽量位于区域中间。图斑编号如图6

所示。

图6 图斑编号

第四步,图廓整饰。在Arcmap 中自动生成公里格网,插入图名、比例尺、落款和图框。

第五步,EPS导出。将视图比例尺调整为出图比例尺,调整好视图范围,然后按照所需的不同图层依次导出eps文件。

第六步,制图输出。在photoshop中完成PSD分层文件和打印文件。

5.2图斑报表

图斑报表是为外业调查提供的表格数据,其中包括每个图斑坐落的乡镇名、对应的万分之一图幅号、坐标和监测面积。

6 结论

本项目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做了一点创新,改进了一些原有不足,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以下是几点缺陷和提出的建议。

(1)影像的预处理还是受影像本身质量的制约,如果影像质量欠佳,预处理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人工判读的帮助就微乎其微了;

(2)人工判读的过程仍然存在误判漏判等情况,不管是在人工判读还是图斑检查的过程中,变化图斑判定的准确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判读者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工作经验,有很大的主观性,从而影响结果;

(3)制图输出的过程虽然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在Arcmap中制作有影像作为背景的图例不及在其他制图软件中快捷方便,做出的效果也并不理想, 所以图例的制作选用了其他软件,这也导致了最后的出图要在Photoshop中完成;

(4)建议可以引进更多遥感影像解译和制图方面的软件,来弥补以上所述的不足。

本文结合杭州市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项目的运作过程,阐述了利用遥感影像在Arcmap中实现新增建设用地信息提取的实践经验,更进一步说明了遥感作为一种快速获得地面宏观信息的技术手段,和其他GIS技术结合运用,必将成为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动态遥感监测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李志中,杨清华,孙永军.利用动态遥感技术监测太原市土地变更情况[J].国土资源遥感,1999,41(3).

[2] 张显峰,崔伟宏.运用 RS、GPS 和 GIS 技术进行大比例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实验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1999,18 (2).

[3] 甘甫平,王润生,王永江,等.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分类方法.国土资源遥感[J],1999,4.

遥感变化监测 流程

多时相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研究 方法及数据选取 土地是一个综合的自然地理概念,它处于地圈-生物圈-大气圈相互作用的界面,是各种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最为活跃的场所。地球表层系统最突出的景观标志就是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 Land Use and Land Cover)。由于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而人类活动正以空前的速度、幅度和空前规模改变着陆地环境。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引起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地球表面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因此,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动态监测(Land Use and Land Cover Monitoring)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也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多时相遥感数据分析地表变化过程需要进行一系列图像处理工作,大致包括:一、数据源选择,二、几何配准处理,三、辐射处理与归一化,四、变化监测算法及应用等。 一、遥感数据源的选取 不同遥感系统的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辐射分辨率不同,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是变化监测能否成功的前提。因此,在变化监测之前需要对监测区域内的主要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监测对象的空间分布特点、光谱特性及时相变化的情况,目的是为分析任务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同时,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用于变化监测的图像最好是由同一个遥感系统获得,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无法获得同一种遥感系统在不同时段的数据,则需要选择俯视角与光谱波段相近的遥感系统数据。 1时间分辨率 这里需要根据监测对象的时相变化特点来确定遥感监测的频率,如需要一年一次、一季度一次还是一月一次等。同时,在选择多时相遥感数据进行变化监测时需要考虑两个时间条件。首先,应当尽可能选择用每天同一时刻或者相近时间的遥感图像,以消除因太阳高度角不同引起的图像反射特性差异;其次,应尽可能选用年间同一季节,甚至同一日期的遥感数据,以消除因季节性太阳高度角不同和植物物候差异的影响。 2空间分辨率 首先要考虑监测对象的空间尺度及空间变异的情况,以确定其对于遥感数据的空间分辨率的要求。变化监测还要求保证不同时段遥感图像之间的精确配准。因此,最好是采用具有相同瞬时视场(IFOV)的遥感数据,如具有同样空间分辨率的TM图像之间就比较容易配准在一起。当然也可以使用不同瞬时视场遥感系统获取的数据,如某一日期的TM图像(30m ×30m)与另一日期的SPOT图像(20m×20m),来进行变化监测,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确定一个最小制图单元20m×20m,并对这两个图像数据重采样使之具有一致的像元大小。 一些遥感系统按不同的视场角拍摄地面图像,如SPOT的视场角能达到±27°,在变化监测中如果简单采用俯视角明显不同的两幅遥感图像,就有可能导致错误的分析结果。例如,对一个林区,不均匀地分布着一些大树,以观测天顶角0°拍摄的SPOT图像是直接从上向下观测到树冠顶,而对于一幅以20°观测角拍摄的SPOT图像所记录的是树冠侧面的光谱反射信息。因此,在变化监测分析中必须考虑到所用遥感图像观测角度的影响,而且应当尽可能采用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俯视角的数据。 3光谱分辨率 应当根据监测对象的类型与相应的光谱特性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类型及相应波段。变化监测分析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如果在两个不同时段之间瞬时视场内地面物质发生了变化,则不同时段图像对应像元的光谱响应也就会存在差别。所选择的遥感系统的光谱分辨率应当足

省2017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项目预算绩效评

江西省2017 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报告 从2010 年度开始,为了保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的现势性,在全国范围内采用新机制、新方法开展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是对自然年度内的全省土地利用现状、权属变化,以及各类用地管理信息,进行调查、监测、核查、汇总、统计和分析等。开展全省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省级核查任务工作是为了保障全省土地变更调查工作顺利进行,有序开展,保证全省土地变更调查成果质量,及时更新省级土地调查数据库,汇总分析全省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为国土资源“批、供、用、补、查”日常管理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资料。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江西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申报了2017 年省财政厅拨款的江西省2017 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项目,投资金额258 万元。为科学、客观、全面、规范地评价专项资金使用绩效,及时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为相关部门决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了项目绩效评价。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遵循“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依据“绩效导向,突出结果”的评价思路,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具有丰富调查经验、绩效评价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专家组成绩效评价小组,经过查阅资料、不断研究完善等过程,制定了涵盖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预算资金执行率共4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及25项三级指标。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

综合本项目的绩效指标完成情况、2017 年度资金使用情况、项目组织管理及项目效益实现情况,本项目绩效评价自评得分98 分,评分等级优秀。总体上达到了专项资金预设的绩效目标,政策实施效果良好,群众满意度较高。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1、立项背景及目的 为准确掌握2017 年度江西省土地利用实际变化情况,持续更新全省土地调查数据,充分发挥土地管理参与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等土地管理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调查条例》、《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和《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试行)》,全省开展了2017 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省级国土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全省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负责全省工作进度、成果质量检查。按照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江西省2017 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项目由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实施,承担单位为江西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地籍管理处是省厅内设职能处室,主要职责是拟订地籍管理、土地确权、登记、争议调处办法,调处重大土地权属争议;承担各类土地登记资料的整理、共享和汇交管理工作;拟订土地调查、监测、统计的规程、规范、标准和土地调查、监测总体方案并组织实施;指导市、县(区)地籍工作。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

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刘 义,于克蛟,于凤荣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哈尔滨150036) 摘要:遥感技术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初兴起的一门新兴技术。分析了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优势,简述了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技术路线以及数据与特点,并阐述了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遥感技术;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1 引言 遥感(Remote Sensing,简称RS)技术在我国农业领域的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根据当时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的要求,在国家原计委、财政部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的支持下,我国农业领域的RS技术应用工作经历了“六五”期间的技术与设备引进和人才培养,“七五”、 “八五”期间的技术攻关、实验研究,到“九五”期间的实用化、运行服务系统的基本建立,已经成为初具规模,能够承担农业资源调查及动态监测、农业灾害监测等多种任务的农业RS应用主力军之一。多年来,RS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完成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993~1996年,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组织相关技术单位,利用美国最新陆地卫星影像连续4年开展了全国耕地变化RS监测工作;“十五”期间农业RS应用领域重点建设主要是农作物RS监测系统、国家农业资源监测系统、数字农业和精确农业示范系统,通过这些系统可以为建立农产品预警系统、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资源区域优势分析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提供基础性和支持性信息。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内容主要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面、交通、城市用地等各类生产建设用地面积的变化和各种自然灾害对土地利用所造成的破坏和影响。 2 应用卫星R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优势 a.卫星的轨道一般在距离地面150~3000km 广阔的空间领域,能在太空俯视地面很大的范围,并将大范围的地面物的形态和特征囊括在一张很小的RS影像上。通过影像可以覆盖400多km长、40多km宽的广袤区域。在影像上可以找到这个地区的详收稿日期:2007208210细地物,方便快捷地观察地物的变化情况。 b.利用卫星RS技术克服了因地形复杂和气候条件极度恶化给人类实地调查监测造成的困难。 c.卫星RS技术采用的是信息自动采集汇总分析系统,大大提高了监测的精度。那是因为其中有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在计算机中进行,减少了很多的调查环节,消除了大量的因测量工具和各种人为技术等因素造成的误差。 d.计算机应用技术、解译分析、影像融合和影像增强处理技术的发展利用,使人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和较少投入的情况下,得到大量丰富、珍贵的信息资料,配合完成各种动态监测任务。 e.利用卫星R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监测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 3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技术路线 土地利用动态RS监测利用最新时相的卫星RS资料和3S技术对土地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监督分类。RS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应用通过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有机集成,将推向一个向多时相和多数据源的最佳融合技术、计算机辅助的定量自动制图、分析和计量探索等方面的技术突破。土地利用动态RS监测是以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图为本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处理和RS影像处理分析等技术,从RS影像上利用处理分析软件提取变化信息。其工作流程是,以RS技术获得的多光谱多时相的RS数据为依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软件(如MA P GIS、SU PERMA P、ENV I、ER2 DAS等)进行影像纠正、配准、镶嵌、多源数据融合、变化信息的取得,与以前的土地变更调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再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引导外业实地调查,进行样方验证和数据核查,最后完成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工作。 4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数据和特点

江西2017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遥感监测项目预算绩效评

江西省2017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报告 从2010年度开始,为了保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的现势性,在全国范围内采用新机制、新方法开展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是对自然年度内的全省土地利用现状、权属变化,以及各类用地管理信息,进行调查、监测、核查、汇总、统计和分析等。 开展全省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省级核查任务工作 是为了保障全省土地变更调查工作顺利进行,有序开展,保证全省土地变更调查成果质量,及时更新省级土地调查数据库,汇总分析全省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为国土资源“批、供、用、补、查”日常管理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江西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申报了2017年省财政厅拨款的江西省2017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项目,投资金额258万元。为科学、客观、全面、规范地评价专项资金使用绩效,及时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为相关部门决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了项目绩效评价。 遵循“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依据“绩效导向,突出结果”的评价思路,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具有丰富调查经验、绩效评价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专家组

成绩效评价小组,经过查阅资料、不断研究完善等过程,制定了涵盖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预算资金执行率共4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及25项三级指标。 综合本项目的绩效指标完成情况、2017年度资金使用情况、项目组织管理及项目效益实现情况,本项目绩效评价自评得分98分,评分等级优秀。总体上达到了专项资金预设的绩效目标,政策实施效果良好,群众满意度较高。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1、立项背景及目的 为准确掌握2017年度江西省土地利用实际变化情况,持续更新全省土地调查数据,充分发挥土地管理参与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等土地管理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调查条例》、《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和《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试行)》,全省开展了2017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省级国土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全省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负责全省工作进度、成果质量检查。按照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江西省2017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项目由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实施,承担单位为江西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地籍管理处是省厅内设职能处室,主要职

2013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技术方案(现状)

漳平市2013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技术方案(现状) 编制单位:集恩图造信息工程 编写者:王巧晖 时间:2013.12.12

一.项目概况 (3) 二.准备工作 (3) (一)总体控制 (3) (二)资料及设备准备 (4) (三)制作漳平市土地变更调查外业底图 (4) 三. 调查容与方法 (4) (一)开展遥感监测图斑核实及建设用地变更调查。 (5) (二)开展耕地现状变化调查。 (7) (三)开展其他现状变化调查。 (8) (四)开展地类信息专项调查标注。 (9) 四.有关问题说明 (9) (一)建设用地变更原则 (10) (二)建设用地认定原则 (10) (三)2012年度卫片执法变更原则 (10) (四)灾毁及荒废耕地变更原则 (10) 五.基本农田情况调查 (10) 六.更新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 (10) (一)数据库质量检查及更新方法。 (11)

(二)数据库质量检查及更新要求。 (11) (三)2013年度数据库变更有关问题说明。 (11) 一.项目概况 为准确掌握2013年度漳平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保持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现势性,在第二次土地调查及上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国土部下发的卫星遥感影像,利用地理信息等技术手段,在漳平市开展土地变更调查监测与核查工作,更新土地调查数据库。为保证本项工作顺利开展,特编写本技术方案。 二.准备工作 (一)总体控制 漳平市2013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以经国家确认的2012年度土地调查数据库为基础。2012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及2013年度界线调整形成的各级控制界线、控制面积和各地类面积,作为2013年度变更调查的基础及2013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单元,不得随意更改。2013年度漳平市行政区域界线发生调整的,由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统一将调整后的控制界线、控制面积、涉及界线调整的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和相关说明材料上报国土部进行备案。

谈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调查中应用

谈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调查中应用 摘要: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中也得到了应用。对于具体应用方式做了分析 关键词:遥感技术;土地利用 一、引言 遥感定义。从广义来讲,就是指遥远的感知,非接触远距离的探测技术。从狭义来讲,指借助于专门的探测仪器(传感器),把遥远的物体所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号接收记录下来,再经过加工处理,变成人眼可以直接识别的图像,从而揭示出所探测物体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遥感技术指从高空到地面各种对地球观测的综合性技术系统总称。它由遥感平台、探测传感器以及信息接受、处理与分析应用系统等组成,周期性地提供监测对象数据和动态情报。 主要的遥感软件 ENVI——美国Research System INC公司开发,1995年引入,适普代理,目前最高版本ENVI 3.7。 ERDAS Imagine——美国ERDASLLC公司开发。2003年6月在全球40多个遥感软件评比中,11个应用功能中的9个获得第一。蓝赛特阿波罗等都代理,目前最高版本ERDASImagine 8.6。 PCI Geomatica——加拿大PCI公司开发。加拿大阿波罗等都代理,目前最高版本PCI Geomatica 8.2。 IRSA—国家遥感应用技术研究中心CASM ImageInfo—中国测科院&四维公司。 二、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中应用 1982年至1993年6月,全国采用大比例尺图件(包括航片和地形图),完成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这项工作历时10余年,耗资数十亿元,投入专业人员达50多万人次,堪称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业。我国对土地遥感工作极其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条规定:国家建立全国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动态监测。朱总理明确指出:要采取最先进的技术手段,24小时监测土地动态变化情况,及时通报情况,确保我国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 三、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中应用步骤 资料准备

基于栅格的土地利用功能变化监测方法_李德一 (1)

第26卷第8期自然资源学报Vol.26No.8 2011年8月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Aug.,2011基于栅格的土地利用功能变化监测方法 李德一1,张树文2*,吕学军1,董立峰1 (1.滨州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系,山东滨州256603;2.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130012) 摘要:选择黑龙江省哈大齐地区(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为研究区,把土地利用功能划分为 资源功能、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四项主功能,并进一步细分成资源供给、景观维护、生 态防护、环境净化、经济增长、人口承载、居住生活和文化休闲等8项子功能;然后从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三方面选择指标,研究了1976年和2005年两个时段各指标的空间化方 法,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各土地利用功能的识别,在千米格网尺度上对土地利用功能变化 热点进行了监测,采用相关分析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功能之间的消涨关系,实现了土地利用功 能的空间化、定量化和动态化研究,其结果可为土地利用功能的协调配置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系统;土地利用功能;地理格网;热点监测 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3037(2011)08-1297-09 过去十几年里,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从全球到区域不同尺度上的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给环境和生态造成了显著的影响[1]。随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利用功能变化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因此,在原有土地利用覆盖与变化(LUCC)数据集的基础上,开展土地利用功能的评估与制图正得到重视[2],同时,以多功能利用来缓解当前的土地利用冲突正被引入到土地景观规划领域[3-4]。目前,欧洲国家已经认识到了多功能在土地利用中的重要性,并在农业多功能利用等领域积极开展了相关研究[5-6],一些长期的监测研究计划已经开展,如德国在Saxon州开展的SALMA[7],该计划在2005年启动,旨在提出一套面对“普通”景观的功能评估方案,而不是局限于保护区或者特殊景观类型。我国在主体功能区的研究热潮下,土地利用功能的研究也有所进展,谢高地等就主体功能的识别流程和分区方法进行了探讨[8];甄霖等对中国1985年和2005年两个时期土地利用功能变化进行了数量化对比[9]。总体而言,目前土地利用功能在研究方法、数据收集与空间制图以及功能的价值评估等方面仍较为初步。本文以黑龙江省哈大齐地区(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为研究案例,着重探讨土地利用功能的表征体系、指标空间化和集成方法,为在千米栅格尺度上开展土地利用功能变化监测提供途径。 1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选择哈大齐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地区作为研究区,范围上包括哈尔滨市区(包括原呼兰 收稿日期:2010-10-26;修订日期:2011-04-03。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主体功能区划项目;滨州学院博士基金项目(2010Y03);滨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第一作者简介:李德一(1983-),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GIS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E-mail:lideyinihao@126.com *通信作者简介:张树文(1955-),男,研究员。E-mail:zhangshuwen@neigae.ac.cn

利用遥感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实践探讨

利用遥感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实践探讨 吴慧,刘晓忠 (浙江省地理信息中心,杭州 310012) 摘 要:基于杭州市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项目的实施,阐述了如何利用遥感影像发现新增建设用地,并对影像预处理、变化信息提取和制图输出等几个关键环节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动态监测;新增建设用地;制图输出 1 引言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资源更加紧缺,人类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和变化规律从而制定正确决策是各国政府追求的目标。浙江省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近20年来土地利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以新增的建设用地居多。因此,针对为执法检查提供依据的建设用地变化遥感动态监测就应运而生。 卫星资料具有反映地面信息丰富、覆盖面积大、实时性强、可周期性获得、费用相对较低等特点,有学者早在1978年就明确指出了应用遥感技术解译土地利用的适宜性。不同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在土地利用与监测中应用的范围有很大的差异,2.5米的卫星资料地面分辨率较高,获取途径较便捷,适合进行土地利用调查及动态监测。遥感技术应用于动态监测中,主要作用是利用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通过人机交互判读的方式发现变化的靶区,即:新增建设用地,并进行标记。 下面就以杭州市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项目为例,阐述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具体过程。 2项目概况 杭州市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项目是针对杭州5县(市)8区范围所做的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基本覆盖了整个杭州市地区,所涉及的县市区分别是:西湖区、拱墅区、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滨江区、余杭区、萧山区、临安市、建德市、富阳市、桐庐县、淳安县。这些县市区中绝大部分属于较发达的平原地区,因此土地利用的变化程度很高,变化信息在卫星影像中也较易被判读。 项目所用的资料包含卫星影像资料和一部分矢量资料,具体如下: (1)2007年和2008年两个年度的全色和融合遥感影像; (2)土详境界线和行政区域资料; (3)1:10000图幅结合表。 其中,卫星影像质量总体较好,2007年度影像云雾覆盖率低于2008年度影像,清晰度更高,而2008年度影像虽然在水域较多的地区(如西湖区和淳安县)存在云雾覆盖的现象,增加了人工判读的难度并影响到判读结果,但对于城区主体影响并不是特别严重,因此能够达到本次项目的要求。 3 动态监测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3.1主要内容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就是对土地资源和利用状况的信息持续收集调查,开展系统分析的科学管理手段和工作。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措施主要由变更调查、遥感监测、统计报表制度、专项调查及土地信

浅谈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调查

浅谈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调查 李志海 (新疆国地测绘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乌鲁木齐830063) 摘 要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变更调查,能及时准确地获取变更信息和全局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加快土地利用调查工作的速度,极大地提升了国土资源管理方式。本文首先叙述了传统的土地利用调查方法及其缺陷,然后概述了遥感技术和基于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调查理论,最后主要对**市的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工作的技术流程和数据更新流程进行了叙述,并与以前的年度变更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 土地 调查方法 遥感影像 遥感技术 土地利用 数据更新 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的形势十分严峻。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用地量逐年增大,土地利用变化频繁,常规的土地调查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对土地管理的要求,因此,改变传统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方式,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准确、快速地掌握国土资源利用状况,科学规划、配置、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实现国土资源决策、管理现代化和服务社会化,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的当务之急,也是必须实现的战略目标。 遥感作为一种高效获取信息的手段,其蕴涵的信息量丰富、全天候、信息获取周期短和多光谱特性,在我国土地资源调查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1 传统的土地利用调查方法及遥感技术 1.1 传统的土地利用调查方法 1984~1996年的12年间,我国各县级土地现状初始调查基本完成。由此获得的宝贵的土地利用现状基础数据成果,为各级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提供了最基础的依据,为建立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制度,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了第一手的数据。但是,近20年和今后的数十年内,都将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土地利用的形式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因此随时摸清土地利用形式的变化、对土地利用图件和数据库进行及时更新,将是我国各级土地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的和经常性的工作。由于航空摄影测量成本很高,难以运用航片来进行每年的土地变更调查,目前我国土地管理部门进行数据更新的方法是在前期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基础上,根据变更申报到现场勘查,在详查图上标绘宗地变化的边界位置、权属变化和利用类型的变化,然后到室内进行编绘更新。这种方法存在明显的缺点: 难以准确获取变化边界的地理坐标。仅从相邻关系进行外推量测,难以准确获取变化边界的空间位置坐标,因此图件更新精度达不到要求。 变化宗地的空间位置难以确定,面积量测不准确。 !不能主动监测变化。 ?方法落后且人为干扰大。 #变更数据获取速度慢,多次清绘误差累积。 ?工作效率低,费工费时费力,很多县市很难每年进行及时的变更。 %农村土地利用图斑多为不规则多边形,运用平板仪等测量工具只能测量拐点,不能连续测量整个边界,而且难于精确标绘到原土地利用现状底图上。 因此,可见该方法不能及时准确地获取全局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因而无法实时掌握土地利用变化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分析评价土地利用变化是否合理。此外,传统的方法即根据用地单位的上报数据以了解土地利用的变化状况不仅被动,且中间不可避免地存在误报、漏报的问题,对于地块的空间属性难以做到准确掌握,更不能满足动态变更及时准确的要求,所以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变更调查,及时准确地获取变更信息,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遥感技术 遥感(Rem ote Sensing),通常是指通过某种传感器装置,在不与研究对象直接接触的情况下,获得其特征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提取、加工、表达和应用的一门科学技术。 遥感的出现,扩展了人类对于其生存环境的认识能力,较之于传统的野外测量和野外观测得到的数据,遥感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增大了观测范围。

土地利用变化的遥感监测

土地利用变化的遥感监测 该项目于1999年启动,2000年全面开展,对全国66个50万人口以上城市、618个县(区、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了动态监测,监测面积达74.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8%(其中耕地面积为4.28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2%);同期,还从188个生态退耕试点县中选择29个县,实地抽查了土地变更调查生态退耕数据。 “十五”期间,具体部署内容如下: 1.定期监测。采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全面部署了全国50万人口以上城市和部分小城镇建设发展状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基本农田保护、辅助开展土地变更调查、辅助复核土地变更调查、辅助更新土地利用现状图、制作1:1万标准分幅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等监测任务。 2.日常监测。陆续部署了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快速执法检查、14个省级监测试点、29个省会城市新增建设用地批后核查监测等任务。 3.快速反应监测。在环北京地区51个县(市、旗)部署开展了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从土地利用/覆被的角度探讨环北京地区的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提供环北京地区大尺度的生态环境基础信息。 4.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部署全国部分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以新增建设用地为主的快速监测。监测内容包括:2003年以来新上项目用地监测,季度、半年新上项目用地监测,年度土地利用变化监测。 5.重点地区监测。重点部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面积约10-1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监测,辅助更新土地利用现状图,并建立了土地利用数据库。 6.特定地区监测。针对突发事件,开展特定地区遥感监测。为建设用地批后核查、基本农田保护情况检查、违法用地监察等提供现势性数据和技术支持。 7.开发区(园区)监测。部署了7类、160个左右国家级开发区(园区)监测任务,包括: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保税区、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台商投资区。重点监测土地利用现状、规划执行情况、扩区情况、土地利用结构、房地产开发以及空闲土地等有关情况,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等信息,全面分析开发区(园区)建设用地管理状况。 8.相关技术支持性基础应用研究。开展了全国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体系建设研究、面向县级土地利用图更新的最佳卫星遥感数据组合研究、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精度评价研究、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作业系统和管理系统开发、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成果快速查询浏览系统开发、监测统计多元数据分析系统开发、50万人口以上城市控制点影像库建设、法国SPOT-5遥感数据应用研究、俄罗斯遥感数据应用研究、印度IRS卫星数据应用技术研究、我国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数据应用试验研究和数字化土地调查技术推广研究等。

监测土地利用变化

监测土地利用变化: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阿卜杜勒·加法尔 拉合尔旁遮普大学地理系 摘要:土地利用方式反映经济活动的性质,以及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评价和评估的土地 用途,导致诊断的模式可以进一步发展,以争取和保持在人类和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自给的国家资源。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是非常困难和复杂的过程,由于其性质的时空特征。传统上,地面调查已进行了评估的土地利用模式;然而,遥感技术的进步导致土地利用方式,在很短的时间与高精确度的评价。GIS技术监测土地利用方式以及土地利用变化,正是它导致了一个国家的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未来预测是非常有益的。本文介绍了利用遥感和GIS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 介绍: 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地球上反映了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模式。在长期的物理环境,不 同的土地覆盖分类,以及一个地区的水和其他自然资源的自然地形。另一方面,它也着重讲述了人类活动在城市结构和主要航线,如过去曾进行的,最新的人类活动,如农业土地利用,道路交通网络,城市发展和工业化等在一个地区。 其中包括各种土地使用农业用地一直是学者最常用的研究活动。从19世纪初,说明范杜能在农业土地利用和运输成本,以目前的研究,1966年由Harvey的关系为重点; Mattingley,1972年,西蒙,1978年和Visser,1980年。从运输成本等因素,如与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和行为因素Ilbery,(1978),随着时间的推移,重点已经改变。像Blaiki,1971年和宾斯瓦格学者,1987年一直在努力探索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几个(例如,Datoo,1978年,格里格,1979年),其他学者也已书面解释土地利用变化的复杂过程。 人口增长一直被认为是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鲁滕贝里(1976年),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框架,以了解在这方面的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像评论家唐斯,1991;格尔茨1963年和罗宾逊,1991年,1993年已集中在一个适当的土地使用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政策和技术的作用。(艾伦,1986年;奇泽姆,1979年,哈维,1963年; Muth,1961)的研究人员也强调对基础设施同样重要的作用,包括在土地利用变化的交通设施. 物理和人为因素的相互作用是如此复杂,在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成为高度技术和费时。已记录的土地利用方式的数量(Coppock1978年,奥美,1986年和Rhind 哈德森,1980年)的努力。然而,与技术进步的努力的性质已发生变化。历史上的土地利用调查(邮票,1940)曾参与巨大的熟练和非熟练劳动力,这是缓和与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航拍。航拍是一个重要检测土地利用方式(艾利,1966年和Collins&EL-拜克,1971年)的数据源。最近,卫星系统的进步,可以更容易地收集信息有关的区域(哈里斯·朗利,2000年)的土地利用模式。然而,地面实况调查仍然是所有最新技术的核心问题。此前,土地利用现状图已提请表明土地利用方式,但是,第一次空中拍摄的照片及正射影像和现在的卫星图像已经能够提出实际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准确的图片,具有很高的精度。 检查两个时间段之间的变化一直为学者最复杂的工作。但使用计算机在地理领域,以及在土地利用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使工作更容易。GIS技术的发展已经极大地改变土地利用地理研究的性质(加法尔,1998年,1999年;马利克加法尔,1999年)。随着GIS技术的使用,它一直要容易得多映射和监控获得的历史,以及从纸质地图,航拍照片和卫星图像

遥感技术应用于土地利用变化监测.

遥感技术应用于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研究进展读书报告 摘要: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研究是土地调查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量阅读相关前沿研究文献的基础上, 归纳土地利用变化概念、研究内容, 遥感动态监测研究方法在国内外土地调查、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监测研究工作中的应用,分析了其研究特点。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遥感动态监测遥感分类方法 “人类活动作为主导因素所导致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 (LUCC 通过地球生物物理过程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 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这不利于科学界为制定全球变化策略提供全面系统的科学支撑。” 2010月 10月 21日,在京召开的国家“ 973”计划全球变化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大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项目启动会上, 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研究员刘纪远作上述表示。 目前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是土地科学领域的热点, 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伴随全球环境变化研究而逐渐开展起来的, 90年代初,两大国际组织IGBP 和 IHDP 都把土地利用变化作为全球环境变化的核心内容, 制订了 LUCC 等研究计划。 2002年, IGBP (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和 IHDP (全球环境变化的人文因素计划两大国际组织对以往 IGBP 和 IHDP 的研究计划进行了总结, 将从前的LUCC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计划和 GCTE (陆地生态系统全球变化计划进行整合, 提出了今后 10年的土地计划, 并提出了土地变化科学 (Land Change Science概念。 [1] 在 IGBP 和 HDP 报告中, LUCC 作为其核心研究计划,将低空间分辨率与高空间分辨率的卫星遥感信息相结合进行全球尺度和区域尺度的研究,在全球范围进行 1km ~2km 分辨率的土地覆盖变化制图, 对区域的精确研究采用陆地卫星数据等高空间分辨率资料进行。报告中将应用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进行土地覆盖变化的速率、目前土地覆盖变化地点及未来发生地点、空间和环境属性对土地覆盖变化的影响因素等作为其 3个研究重点之一。 1 土地利用变化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土地动态监测监管系统

一、发布公告 《国土资源部关于部署运行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84号)规定“供地计划、出让公告、成交公示和供地结果等信息必须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及时在中国土地市场网公开发布;”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34号)规定“公开土地出让公告。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必须在部门户网站(中国土地市场网页)发布土地出让公告,按照部规定的规范格式,公告拟出让宗地的位置、面积、用途、套型要求、容积率、出让年限、投标(竞买)保证金、提交申请时间、出让时间等内容。公告不规范的,部将予以通报批评,限期纠正。” 《国土资源部关于运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加强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监管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26号)规定“出让公告应按规定的时间、指标项在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的中国土地市场网页进行公开;” 二、容积率 《国土资源部关于切实做好2011年城市住房用地管理和调控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2号)规定“各地要严格执行商品住房用地单宗出让面积规定,不得将两宗以上地块捆绑出让,不得“毛地”出让,不得出让容积率小于1的住宅用地;对转让土地及合同约定的土地开发项目时,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未达到25%以上的(不含土地价款),不得办理相关土地手续。” 《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落实房地产用地调控政策促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04号)规定“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市、县招拍挂出让公告的审查,对发现存在超面积出让、捆绑出让、“毛地”出让、住宅用地容积率小于1、出让主体不合法等违反政策规定的出让公告,及时责令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撤销公告,重新拟定出让方案。违反规定出让的,应责令立即终止出让行为,并依法追究责任。” 《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管理调控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51号)规定“土地出让必须以宗地为单位提供规划条件、建设条件和土地使用标准,严格执行商品住房用地单宗出让面积规定,不得将两宗以上地块捆绑出让,不得“毛地”出让。 对于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项目,要明确提出平均套型建筑面积的控制标准,并制定相应的套型结构比例条件。要严格限制低密度大户型住宅项目的开发建设,住宅用地的容积率指标必须大于1。” 《国土资源部关于运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加强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监管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26号)规定“住宅用地容积率不得小于1。” 三、商品住宅出让规模 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增补本)规定商品住宅项目“宗地出让面积不得超过下列标准:小城市(镇)7公顷,中等城市14公顷,大城市20公顷。” 《国土资源部关于运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加强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监管的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应用研究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土地资源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它的发展变化,一方面影响全球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们迫切期望能快速、客观、准确地监测土地利用状况,因为它可以间接影响全球环境的变化。遥感技术具有宏观性、实时性、周期性及综合性等特点,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科学管理,及时掌握变化信息,它的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重大经济规划与政策制订。abstract: the land resources are important means of production, its change and development not only affects the change of global environment, but also is the foundation of people’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timely and objective and accurate information of the land use situation is indirectly related to the change of the environment.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with its characteristics of macroscopical quality, timeliness, periodicity and integrated, it can realize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land resource, master the change information. its success or failure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national economic planning and policy making. 关键词:动态遥感监测;解译;变化检测 key words: dynamic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interpretation;change detection 中图分类号:tp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分类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分类中的应用 ——以秦皇岛为例 摘要:以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经过波段选择、色彩合成、拼接裁剪、遥感图像增强和人机交互解译等步骤,将秦皇岛市土地利用类型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湿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等6类,绘制出秦皇岛市土地利用现状图。 关键字:遥感;土地利用;秦皇岛;土地分类 前言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的劳动资料,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1]。土地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且资源的数量是相对有限的,土地的利用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的未来发展。因此如何合理的配置现有的土地资源,使其不断满足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需求,逐渐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焦点。 遥感技术具有高光谱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实时观测、重访周期短等特点,在土地利用中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2]。本文以秦皇岛市为例,介绍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分类中的应用。 1研究区域自然经济概况 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部沿海,处于北纬39o24'-40o37',东经118o34'-119o51'。东邻辽宁、西接唐山、北靠燕山、南临渤海。西南距省会石家庄483km,西距首都北京280km,距天津220km。现辖海港区、山海关区、北戴河区3区和昌黎县、抚宁县、卢龙县、青龙满族自治县四县,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港口城市,著名的旅游城市。 随着秦皇岛市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加大了对土地资源开发的力度,引起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发生变化。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和无序利用,导致秦皇岛市生态环境恶化,产生了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严重威胁生存安全的生态问题。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方法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技术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资源更加紧缺,人类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和变化规律从而制定正确决策是各国政府追求的目标。在我国,县级行政区是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行政单元,它的土地利用统计数据意义重大。由于传统土地变更调查方法工期长、误差大、费用高,给我国实现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航天遥感 (RS:Remote Sensing) 技术以其宏观性、周期性,地理信息系统 (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以其对空间数据管理的有效性已在“小比例尺、低精度、大范围、调查性”的资源动态监测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以“大比例尺、高精度”为特点的工作中还没有应用的先例。引入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建立 3S 技术体系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是一个崭新的思路。 人类大规模的活动与自然资源开发,已引起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的迅速变化,而土地利用变化作为目前全球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它进行遥感动态监测研究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但是,一方面,目前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主要使用人机交互判读的方式发现变化,或者利用光谱分类的方式提取变化信息。然而目视判读的方式对判读人员的要求较高,并且判读的工作量非常巨大;分类的方法也存在精度不高的问题。这些不足严重制约了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技术的推广。另一方面,随着卫星分辨率的提高,遥感图像中空间信息非常突出,如何利用遥感图像丰富的纹理信息来提高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的效率与精度,减小对操作人员的要求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气候动态监测为开端,大批的地学。生物学、经济学等诸多领域的学者投入对全球变化及其影响的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