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学重点 2

针织学重点 2
针织学重点 2

第一章纬编概述

针织技术的发展历史:手工编织到机器编织

1、国内迄今发现最早的手工针织品——1982年、中国、江陵、马山战国墓出土的带状单面纬编双色提花丝针织物国外最早期针织品——现存于英国雷士德博物馆的5世纪产品——埃及羊毛童袜和棉制长手套

2、机器针织开始的标志——1589年,英国威廉·李发明第一台手摇针织机

针织物基本概念

经编:由一组或几组平行排列的经纱在一次成圈过程中,分别在织针上形成线圈,构成一个线圈横列。(一根纱在一横列只形成一或两个线圈)纬编:由一根或几根纱线在织针上顺序编织,构成一个线圈横列。(每一横列由一或几根纱线组成)

线圈纵行:针织物中线圈沿纵向相互串套而成的一列。

线圈横列:线圈沿织物横向形成的一行。

圈距A:在线圈横列方向上,两相邻线圈对应点间的距离。

圈高B:在线圈纵行方向上,两相邻线圈对应点间的距离。

工艺正面:圈柱压圈弧。工艺反面:圈弧压圈柱。单面针织物:由一个针床编织,一面全为正面线圈,一面全为反面线圈。

双面针织物:由两个针床编织,任何一面都有正面线圈。

机织:经纱与纬纱交织。

针织:利用织针把纱线弯曲成线圈,然后将线圈相互串套和连接而成为针织物的形成织物的)

针织加工的优点:(1)工艺流程短;纬编:原料__络纱__上机经编:原料__络纱___整经__上机(2)原料适应性强;(3)翻改品种快(4)产品应用范围广(5)机器噪音与占地面积小;(6)能源消耗小

针织法成圈(1)退圈(2)垫纱(3)弯纱(4)带纱(5)闭口(6)套圈(7)连圈(8)脱圈(9)成圈(10)牵拉

编结法成圈——舌针成圈过程(1)退圈(2)垫纱(3)带纱(4)闭口(5)套圈(6)连圈(7)弯纱(8)脱圈9)成圈(10)牵拉

针织物主要物理机械指标

(一)线圈长度1.定义:组成一个线圈所需要的纱线长度,一般以毫米(mm)为单位。

(二)密度1.横密PA:沿线圈横列方向,规定长度(如50mm)内的线圈纵行数PA=规定长度/圈距

2.纵密PB:沿线圈纵行方向,规定长度(如50mm)内的线圈横列数PB=规定长度/圈高3.总密度:P= PA * PB

4.密度对比系数C:横密和纵密的比值,反映了线圈在织物中的形态C=PA/PB=B/A

(三)未充满系数和编织密度系数(紧度系数)

1.未充满系数δ:在相同密度条件下,纱线粗细对针织物稀密程度的影响。用线圈长度与纱线直径的比值来表示。2.编织密度系数CF: 在相同密度条件下,纱线线密度对针织物稀密程度的影响。

(四)单位面积干燥重量.单位面积干燥重量(五)厚度:针织物的厚度取决于它的组织结构、线圈长度和纱线细度等因素,一般可用纱线直径的倍数来表示。

针织物特性:脱散性针织物纱线断裂或线圈失去串套联系后,线圈与线圈分离的现象。

卷边性:针织物在自由状态下布边发生包卷的现象,由线圈中弯曲的纱线段在内应力作用下力图伸直所引起的。

延伸性:针织物在受外力拉伸时的伸长特性。

弹性:当引起针织物变形的外力去除以后,针织物形状恢复的能力

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

1.断裂强力:在连续增加的负荷作用下,至断裂时针织物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

2.顶破强力:在连续增加的负荷作用下,至被顶破时针织物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

3.断裂伸长率:在连续增加的负荷作用下,至断裂时针织物所伸长的长度与织物原长的百分比。缩率:针织物在加工或使用过程中尺寸变化的百分率。

勾丝与起毛起球

1.勾丝:织物中的纤维或纱线被外界物体钩出在

表面形成丝环。

2.起毛:当织物在穿着、洗涤过程中,不断经受

摩擦而使织物的纤维端露出在织物表面。

3.起球:起毛后的纤维端不能及时脱落而相互纠

缠在一起形成球状小粒。

1.常用纬编针织机种类

单针床、双针床;平形、圆形;舌针机、钩针机、

复合针机。

2.圆纬机分类:

单面机、双面机、双针筒。

3.纬编的基本组织及其结构特点:

*平针组织:a.一面全为正面线圈,一面全为反面

线圈;b.正面光洁,反面阴暗;c.横、纵向延伸

性较好,且横向>纵向;d.脱散性:纵向可脱散—

—“梯脱”横向顺编织方向可脱散逆编织

方向可脱散 e.卷边性:上下两端向织物正面卷

曲,左右两侧向织物反面卷曲

f.自由状态下线圈容易歪斜

*变化平针组织:a.在一个平针组织的线圈纵行之

间,配置着另一个平针组织的线圈纵行;

b.组织中每一根纱线上相邻两个线圈之间存在较

长的水平浮线;c.横向延伸度较小,尺寸较为稳

定;d。一般较少单独使用,通常与其他组织复

合,形成花色组织和花色效应。

*罗纹组织:a.正、反面线圈纵行按一定组合规律

相间配置;b.正、反面线圈不在同一平面上;c.

延伸性:横、纵向延伸性大,横向>纵向,横向

延伸性优于纬平针;d.脱散性:纵向可脱散,

横向只可逆编织方向脱散;e.卷边性:上下两端

不卷,左右两侧向边缘线圈纵行的工艺反面卷

曲。

*双罗纹组织:a.两个罗纹组织复合而成;b.双面

均为正面线圈;c.延伸性:较罗纹组织小;

d.脱散性:逆编织方向脱散;

e.卷边性:不卷边。

*双反面组织:a.正、反面线圈横列交替配置;b.

织物两面均呈现反面线圈;厚度增加

c.横、纵向延伸性大,且横、纵向相近;

d.脱散

性:可纵向脱散,横向顺、逆编织方向均可脱散;

e.卷边性:正反面线圈横列不同时,左右不卷,

上下卷,正反面线圈横列相同时,左右、上下均

不卷

4.如何正确实现垫纱?

若导纱器径向太靠外(b偏大),α过大,垫不上

纱(漏针)

若导纱器径向太靠内(b偏小),α过小,导纱器

易碰针钩,造成坏针

若导纱器位置偏高(h偏大),β过大,垫不上纱

(漏针)

若导纱器位置偏低(h偏小)β过小,纱线易被

剪刀口夹住,断纱或毛纱

在确定导纱器的左右位置(m)时,除了要保证

合适的垫纱横角α和纵角β,以便正确垫纱外,

还要兼顾两点:一是要能挡住已开启的舌针,防

止其反拨;二是在舌针打开(退圈过程中)或关

闭(闭口)阶段,导纱器不能阻挡其开闭。

5.弯纱方式的分类:

①.按线圈的形成过程分

a.单式弯纱:纱线一次弯曲成规定大小的线圈。

(台车、单面圆机、部分罗纹机、提花圆机)

b.复式弯纱:纱线先隔针弯曲成成倍大小的线圈,

再抽取一半纱线给另一部分针。(柯登机、棉毛

机)

②.按同时参加弯纱的针数来分

a.夹持式弯纱:每次参加弯纱的针数在两枚以上。

(大多数机器)

b.非夹持式弯纱:一次参加弯纱的针数只有一枚。

(吊机)

③.按纱线的供给方向分

a.无回退式弯纱:纱线只能从导纱器方向供给。

b.有回退式弯纱:纱线大部分从导纱器供给,小

部分从已弯曲成的纱线中转移过来。

④.按针弯纱的次序分

a.整列式弯纱:所有针一起弯纱;(经编、柯登机)

b.顺序式弯纱:针一个接一个的弯纱。(纬编)

6.影响最大弯纱张力的因素:

T1——初张力

μ——摩擦系数

∑θM——从喂入点到最大弯纱张力间,纱线

与各成圈机件间所形成包围角之和

a.初张力T1,影响较小;T1上升,TM上升

b.摩擦系数μ,影响较大;μ上升,TM上升

迅速

c.弯纱三角角度γ,影响较大

主要原因:角度小,同时参加弯纱的针数多,

∑θM大,TM上升

d.弯纱深度x,影响较大

主要原因:X大,同时参加弯纱的针数多,

∑θM大,TM上升

e.弯纱张力T1’,影响较小;T1’上升,TM

上升

7.复合针圆纬机的特点:

*优点:1)织针动程短:a、针身、针芯相对

运动,动程为普通舌针一半左右;

b、每一成圈系统所占宽度减小,有

利于增加路数。

(2)提高了织物质量:a、针头外形平

滑,不会使线圈受不合理张力;

b、针廓尺寸较钩针、舌针小,且逐

渐过渡,故线圈均匀度高。

(3)飞花尘屑减少(与舌针比)

(4)可采用低质量纱线编织(因张力

小)

*缺点:(1)需增加三角针道;(2)机械制造

困难;(3)针芯尖易弯曲;

(4)针身槽中易堆积尘屑飞花

8、罗纹与双罗纹机区别:

都有上针盘、下针筒、上下针槽、上下三角、

上下三角座、导纱器、舌针。

不同:罗纹:上下针槽相间交错对位,分上

下针,2组三角;

双罗纹:上下针槽相对配置,针分四种(上

高、下高、上低、下低),4组三角。

9.花色棉毛布设计

第三章

1、提花组织是将纱线垫放在按花纹要求所选

择的某些织针上编织成圈,而未垫放的织针

不成圈,纱线呈浮线状留在这些织针后面所

形成的一种花色组织。

提花组织分为单面提花组织和双面提花组

织。单面提花组织分为:单面均匀提花组织、

单面不均匀提花组织;双面提花组织分为:

完全提花组织、不完全提花组织。

2、线圈指数:指某一线圈连续不脱圈的次

数。

3、添纱组织:是指织物上的全部或部分线圈

由两根纱线形成的一种花色组织。

4、毛圈组织:由平针线圈和带有拉长沉降弧

的毛圈线圈组合而成。

5、各种花色组织可形成的外观效应:

(1)色彩图案:提花、集圈、添纱、毛圈、

长毛绒、复合。

(2)横条纹:双面完全提花、衬垫、调线、

添纱、复合。

(3)纵条纹:双面不完全提花、衬垫、集圈、

绕经。

(4)孔眼:集圈组织、纱罗。

(5)凹凸:单面不均匀提花、集圈、衬垫、

调线、绕经。

(6)毛绒:毛圈、长毛绒、衬垫。

(7)丝盖棉:双层织物、添纱。

6、线圈识别图。

7、单面、双面提花的编织图,双面提花反面

花型上机工艺。

第四章

各种不同选针的上机工艺设计。

第六章

1、收针:将要退出工作的针上的线圈转移到

相邻针上并使其退出工作,从而达到减少参

加工作的针数,缩减织物宽度的目的。

明收针:移圈的针数等于要减去的针数。

暗收针:移圈的针数多于要减少的针数。

放针: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参加工作的针数,

以达到使编织物加宽的目的。

明放针:直接将需要增加的织针进入工作,

从空针上开始编织新线圈,以使织物宽度增

加。

暗放针:使所增加的针进入工作后,将织物边缘的若干纵行线圈依次向外转移,使空针在编织之前就含有线圈,形成较为光滑的织物布边。

纱起头:在起口时用废纱起口,并用它编织一定横列后再换用正式纱线进行编织,衣坯下机后将废纱拆除。

毛起头:起口时所用的纱线就是所要编织产品的纱线,所编织的起口横列就是衣片的一部分。

2、走针轨迹。

3、毛衫工艺设计:收放针分配。

第十章

1、经编组织分为:基本组织、变化组织、花色组织。

基本组织分为:单面(编链、经平、经缎、重经)、双面(罗纹编链、罗纹经平、罗纹经缎)。

变化组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本组织的纵行相间配置而成。分为:单面(变化经平、变化经缎、变化重经)、双面(双罗纹经平、双罗纹经缎)。花色组织:在基本组织或变化组织的基础上,利用线圈结构的改变,垫纱运动的变化,或者另外附加一些纱线或其他纺织原料,以形成具有显著花色效应和不同性能的花色经编针织物。包括:少梳栉经编组织、缺垫经编组织、衬纬经编组织等。

2、结构表示方法:线圈图、垫纱运动图、垫纱数码。

3、垫纱运动图与垫纱数码。

第十二章

成圈过程应注意问题。

第十三章

1、花板链块排列方法。

第十六章

1、基本组织、变化组织与垫纱运动图与垫纱数码对应。

第十七章

1、空穿的作用:

(1)可使双梳或多梳组织在线圈有些横列纵行之间无延展线连接而形成孔眼;

(2)空穿与满穿搭配,可产生竖向隐条纹或凹凸效应;

(3)利用空穿形成的孔眼组成一定的花纹效应,或利用孔眼改善织物透气性及舒适性能;

(4)可形成多种花色效应,如:绣纹组织、缺压组织、多梳花边组织;

(5)可使某些双梳或多梳组织减少经纱用量,降低成本。

2、设计。

《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知识分享

《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疾病概论 1、健康、亚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亚健康状态:人体的机能状况下降,无法达到健康的标准,但尚未患病的中间状态,是机体在患病前发出的“信号”. 疾病disease: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机体的自稳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死亡与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标准 死亡:按照传统概念,死亡是一个过程,包括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一般认为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脑死亡:指脑干或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地、不可逆地丧失功能。判断标准:①不可逆性昏迷和对外界刺激完全失去反应;②无自主呼吸;③瞳孔散大、固定;④脑干神经反射消失,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咽反射等;⑤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⑥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3、第二节的发病学部分 发病学:研究疾病发生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⑴自稳调节紊乱规律;⑵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的对立统一规律; ⑶因果转化规律;⑷局部与整体的统一规律。 第三章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 1、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 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外因子通过与受体(膜受体或核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白间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表达、各种生物学效应形成的过程。 2、受体上调(增敏)、受体下调(减敏)的概念 由于信号分子量的持续性减少,或长期应用受体拮抗药会发生受体的数量增加或敏感性增强的现象,称为受体上调(up-regulation);造成细胞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性增强,称为高敏或超敏。 反之,由于信号分子量的持续性增加,或长期应用受体激动药会发生受体的数量减少或敏感性减弱的现象,称为受体下调(down-regulation)。造成细胞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性增强,称为减敏或脱敏。 第五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1、三种脱水类型的概念 低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的病理变化过程。(低血钠性细胞外液减少)高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和血浆渗透压>310mmol/L,以细胞内液减少为主的病理变化过程。(高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等渗性脱水水钠等比例丢失,细胞外液显著减少,细胞内液变化不明显。(正常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主要知识点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复习重点 第一讲绪论 1、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含义 从狭义上讲,分子生物学主要是研究生物体主要遗传物质-基因或DNA的结构及其复制、转录、表达和调节控制等过程的科学。 基因工程是一项将生物的某个基因通过载体运送到另一种生物的活体细胞中,并使之无性繁殖和行使正常功能,从而创造生物新品种或新物种的遗传学技术。 2、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发展简史,特别是里程碑事件,要求掌握其必要的理由 上个世纪50年代,Watson和Crick提出了的DNA双螺旋模型; 60年代,法国科学家Jacob和Monod提出了的乳糖操纵子模型; 70年代,Berg首先发现了DNA连接酶,并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重组DNA分子; 80年代,Mullis发明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 90年代,开展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和模式生物的基因组测序,分子生物学进入“基因组时代”; 目前,分子生物学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或“蛋白质组时代”。 3、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专业地位与作用:从专业基础课角度阐述对专业课程的支 撑作用 第二讲核酸概述 1、核酸的化学组成(图画说明) 2、核酸的种类与特点:DNA和RNA的区别 (1)DNA含的糖分子是脱氧核糖,RNA含的是核糖; (2)DNA含有的碱基是腺嘌呤(A)、胞嘧啶(C)、鸟嘌呤(G)和胸腺嘧啶(T),RNA含有的碱基前3个与DNA完全相同,只有最后一个胸腺嘧啶被尿嘧啶(U)所代替; (3)DNA通常是双链,而RNA主要为单链;

(4)DNA的分子链一般较长,而RNA分子链较短。 3、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直接和间接证据; 间接: (1)一种生物不同组织的细胞,不论年龄大小,功能如何,它的DNA含量是恒定的,而生殖细胞精子的DNA含量则刚好是体细胞的一半。多倍体生物细胞的DNA含量是按其染色体倍数性的增加而递增的,但细胞核里的蛋白质并没有相似的分布规律。 (2)DNA在代谢上较稳定。 (3)DNA是所有生物的染色体所共有的,而某些生物的染色体上则没有蛋白质。(4)DNA通常只存在于细胞核染色体上,但某些能自体复制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有其自己的DNA。 (5)在各类生物中能引起DNA结构改变的化学物质都可引起基因突变。 直接:肺炎链球菌试验、噬菌体侵染实验 4、DNA的变性与复性:两者的含义与特点及应用 变性:它是指当双螺旋DNA加热至生理温度以上(接近100oC)时,它就失去生理活性。这时DNA双股链间的氢键断裂,最后双股链完全分开并成为无规则线团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DNA从双链变成单链的过程。增色效应:它是指在DNA的变性过程中,它在260 nm的吸收值先是缓慢上升,到达某一温度后即骤然上升的效应。 复性:它是指热变性的DNA如缓慢冷却,已分开的互补链又可能重新缔合成双螺旋的过程。复性的速度与DNA的浓度有关,因为两互补序列间的配对决定于它们碰撞频率。DNA复性的应用-分子杂交:由DNA复性研究发展成的一种实验技术是分子杂交技术。杂交可发生在DNA和DNA或DNA与RNA间。 5、Tm的含义与影响因素 Tm的含义:是指吸收值增加的中点。 影响因素: 1)DNA序列中G + C的含量或比例含量越高,Tm值也越大(决定性因素);2)溶液的离子强度 3)核酸分子的长度有关:核酸分子越长,Tm值越大

针织学考试试题

第一章 针织:利用织针把纱线弯曲成线圈,然后将线圈相互串套和连接而成为针织物的一门纺织加工工艺。 分为纬编和经编。 ● 纬编针织物的基本结构单元,线圈由圈干和沉降弧,圈干有圈柱和针编弧。圈柱覆盖 在前一线圈圈弧之上的一面为正面线圈,圈弧覆盖在圈柱之上的一面为反面线圈。 圈距A :在线圈横列方向上,两个相邻线圈对应点之间的距离。 圈高B :在线圈纵行方向上,两个相应线圈对应点之间的距离。 纬编针织物的特征:每一根纱线上的线圈一般沿横向配置,一个线圈横列由一根或几根纱线的线圈组成。 ? 单面针织物VS 双面针织物: 单面针织物一面全部为正面线圈另一面全部为反面线圈,两面外观显著不同 双面针织物任何一面都显示有正面线圈。 织针:舌针,复合针,钩针。 ? 复合针与普通针相比有什么优缺点? 优点:针的动程减少,针织机速度提高,针织机的成圈系统数多,线圈结构均匀,使用寿命长,飞花尘削少 缺点:增加了三角针道,机械制造精度要求高,成本高,针芯头端易弯曲,针身槽中易堆积尘削飞花。 ● 舌针成圈过程(编结法成圈)退圈—垫纱—闭口—套圈—弯纱—脱圈—成圈—牵拉 ● 钩针成圈过程(针织法成圈)退圈—垫纱—弯纱—闭口—套圈—脱圈—成圈—牵拉 ● 编结法成圈弯纱是在套圈之后并伴随着脱圈而继续进行,针织法成圈,弯纱是在垫纱之后。 ◆ 针织的主要参数和性能指标: ● 线圈长度测量方法:1.根据线圈在平面上的投影近似的进行计算而得。2.用拆散的方法测得组成一只线圈的实际纱 线长度。3.编织时用仪器直接测量喂入每只针上的纱线长度。单位:mm ? 为什么说线圈长度是最主要的物理指标之一? 线圈长度不仅决定针织物的密度,而且对针织物的脱散性,延伸性,耐磨性,弹性,强力,抗起毛起球性,缩率和勾丝性也有重大的影响。 密度:纱线细度一定的条件下,针织物的稀密程度。分横密和纵密。 横密:沿线圈横列方向,以5cm 内的线圈纵行数来表示。 纵密:沿纱线纵行方向,以5cm 内的线圈横列数来表示。 总密度:横密Х纵密 ● 密度对比系数C :横密与纵密的比值。C 越大,线圈形态越是瘦高;C 越小,线圈形态越是矮宽。 1-2-3-4-5圈干5-6-7沉降弧1-2和4-5圈柱2-3-4针遍弧 7. 卷边性 8. 延伸度 9. 弹性 10. 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 11. 缩率 12. 勾丝与起毛起球 1. 线圈长度 2. 密度 3. 为充满系数和紧度系数 4. 单位面积重量 5. 厚度 6. 脱散性

病理生理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

病生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和内容是什么? 研究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 变化和机制,根据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实验治疗,分析疗效原理,探 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主要内容是:①总论,包括绪论和疾病概论。②病理过程。③各论,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 2.病理生理学主要研究方法: ①动物实验(急性、慢性)②临床观察③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3.循证医学 主要是指一切医学研究与决策均应以可靠的科学成果为依据。循证医学是以证据为基础,实践为核心的医学。 4.谈谈你对病理生理学课程特点的理解及学习计划。 病理生理学揭示了疾病时各种临床表现和体内变化的内在联系,阐明了许多疾病的原因、条件、机制和规律。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从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机制和规律出发,深入学习。 第二章疾病概论 1.概念题 ①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全身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健康至少包含强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净精神状态。 ②疾病: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过程。 ③病因:疾病发生的原因简称病因,又可称为致病因素。 ④条件:主要是指那些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机体内外因素。 ⑤脑死亡:目前一般均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 2.简述病因、条件及诱因的相互联系与区别。 病因分成七大类:①生物性因素②理化因素③机体必须物质的缺乏或过多④遗传性因素⑤先天性因素⑥免疫因素⑦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生物性因素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等)和寄生虫。此类病因侵入机体后常常构成一个传染过程。 3.简述遗传性因素与先天性因素的不同 遗传性因素直接致病主要是通过遗传物质基因的突变或染色体畸变而发生的。有的先天性因素是可以遗传的,如先天愚型。 4.以大出血为例,叙述发展过程中的因果交替与恶性循环。 大出血→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交感神经兴奋→微动脉微静脉收缩→组织缺氧→毛细血管大量开放→微循环淤血→回心血量锐减→心输出量减少…(恶性循环形成) 5.判断脑死亡的标准及意义 标准:①呼吸心跳停止②不可逆性深昏迷③脑干神经反射消失④瞳孔扩大或固定 ⑤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⑥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意义:①法律依据②医务人员判断死亡的时间和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限③器官移植的时期和合法性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障碍 1.试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的原因、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 (一)病因和机制:肾内和肾外丢失大量的液体或液体积聚在“第三间隙”后处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复习归纳笔记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1) https://www.360docs.net/doc/506444696.html, 2006-11-13 23:44:37 来源:绿色生命网 第一章绪论 一、生物化学的的概念: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利用化学的原理与方法去探讨生命的一门科学,它是介于化学、生物学及物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二、生物化学的发展: 1.叙述生物化学阶段:是生物化学发展的萌芽阶段,其主要的工作是分析和研究生物体的组成成分以及生物体的分泌物和排泄物。 2.动态生物化学阶段:是生物化学蓬勃发展的时期。就在这一时期,人们基本上弄清了生物体内各种主要化学物质的代谢途径。 3.分子生物学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工作就是探讨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 三、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方面: 1.生物体的物质组成:高等生物体主要由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以及水、无机盐等组成,此外还含有一些低分子物质。 2.物质代谢:物质代谢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三大步骤:消化、吸收→中间代谢→排泄。其中,中间代谢过程是在细胞内进行的,最为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它包括合成代谢,分解代谢,物质互变,代谢调控,能量代谢几方面的内容。 3.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内存在多条信号转导途径,而这些途径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方式相互交织在一起,从而构成了非常复杂的信号转导网络,调控细胞的代谢、生理活动及生长分化。 4.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通过对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理解,揭示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5.遗传与繁殖:对生物体遗传与繁殖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也是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

一个重要内容。 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氨基酸: 1.结构特点:氨基酸(amino acid)是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构成天然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约有20种,除脯氨酸为α-亚氨基酸、甘氨酸不含手性碳原子外,其余氨基酸均为L-α-氨基酸。 2.分类:根据氨基酸的R基团的极性大小可将氨基酸分为四类:① 非极性中性氨基酸(8种); ② 极性中性氨基酸(7种);③ 酸性氨基酸(Glu和Asp);④ 碱性氨基酸(Lys、Arg和His)。 二、肽键与肽链: 肽键(peptide bond)是指由一分子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的α-氨基经脱水而形成的共价键(-CO-NH-)。氨基酸分子在参与形成肽键之后,由于脱水而结构不完整,称为氨基酸残基。每条多肽链都有两端:即自由氨基端(N端)与自由羧基端(C端),肽链的方向是N端→C端。 三、肽键平面(肽单位): 肽键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不能自由旋转;组成肽键的四个原子及其相邻的两个α碳原子处在同一个平面上,为刚性平面结构,称为肽键平面。 四、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可人为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等层次。一级结构为线状结构,二、三、四级结构为空间结构。 1.一级结构:指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其维系键是肽键。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决定其空间结构。 2.二级结构:指多肽链主链骨架盘绕折叠而形成的构象,借氢键维系。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⑴α-螺旋:其结构特征为:①主链骨架围绕中心轴盘绕形成右手螺旋;②螺旋每上升一圈是3.6个氨基酸残基,螺距为0.54nm;③ 相邻螺旋圈之间形成许多氢键;④ 侧链基团位于螺旋的外侧。 影响α-螺旋形成的因素主要是:① 存在侧链基团较大的氨基酸残基;② 连续存在带相同电荷的氨基酸残基;③ 存在脯氨酸残基。 ⑵β-折叠:其结构特征为:① 若干条肽链或肽段平行或反平行排列成片;② 所有肽键的C=O和

《针织学》试题库

《针织学》试题库 名词解释 针织,机号,线圈横列,线圈纵行,横密,纵密,脱散性,卷边性,未充满系数,密度对比系数,消极式给纱,积极式给纱,圈距,圈高,线圈歪斜,纬编,纬编针织物,意匠图,编织图,纬平针组织,罗纹组织,双反面组织,双罗纹组织,菠萝组织,纬编毛圈组织,集圈组织,提花组织,衬经衬纬纬编组织,添纱组织,经纱提花组织,衬垫组织,移圈组织,纱罗组织,纬编长毛绒组织,波纹组织,胖花组织,纬编衬纬组织,完全提花组织,不完全提花组织,横条组织,绗缝织物,同步成圈,超前成圈,滞后成圈,相对运动编织技术,三位选针,不完全压针法集圈,不完全退圈法集圈,垫纱角,单式弯纱,复式弯纱,有回退式弯纱,无回退式弯纱,夹持式弯纱,非夹持式弯纱,嵌花织物,畦编组织,半畦编组织,特利科脱经编机,拉舍尔经编机,针前垫纱,针背垫纱,“点纸”意匠图,垫纱规律,穿纱规律,对梳规律,空穿率,垫纱运动图,组织记录法,垫纱数码,梳栉集聚,两程式横移,三程式横移,腊克,消极式送经,积极式送经,双速送经,间歇送经,送经比,整经,直接整经,双轴向经编织物,多轴向经编织物,经编链组织,经平组织,经锻组织,经绒组织,经斜组织,重经组织,重经平组织,重经编链组织,闪避垫纱,反向垫纱,同向垫纱,空摆垫纱,缺垫垫纱,跳垫,经编,经编针织物,重经锻组织,双经平组织,双经缎组织,经平绒组织,经绒平组织,经平斜组织,经斜平组织,经斜编链组织,双梳经编组织,多梳经编组织,缺垫经编组织,衬纬经编组织,部分衬纬经编组织,缺压经编组织,集圈经编组织,无效垫纱,提花经编组织,压纱经编组织,经编罗纹组织,经编双罗纹组织,经编单面毛圈织物 单选题 1.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线圈并将其相互串套起来形成织物的方法为()。 A.机织法 B.针织法 C.非织造法 D.缝纫法 2.沿线圈横列方向规定长度内的纵行数为()。 A.线圈密度B.线圈横密C.线圈纵密D.线圈长度 3.沿线圈纵行方向规定长度内的横列数为()。 A.线圈密度B.线圈横密C.线圈纵密D.线圈长度 4.舌针纬编机的机号用针床上()内的针数来表示。 A.3.81mm B.2.54mm C.25.4cm D.3.81cm 5.钩针纬编机的机号用针床上()内的针数来表示。

病理生理学重点归纳

三种类型脱水的对比 体内固定酸的排泄(肾脏): 固定酸首先被体液缓冲系统所缓冲,生成H 2CO 3和相应的固定酸盐(根); H 2CO 3在肾脏解离为CO 2和H 2O ,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即固定酸中的H + 以CO 2和H 2O 的形式进入肾小管 上皮细胞,进一步通过H 2CO 3释放H + 进入肾小管腔; 固定酸的酸根以其相应的固定酸盐的形式 被肾小球滤出; 进入肾小管腔的H + 和固定酸的酸根在肾小管腔内结合成相应的固定酸排出体外。 呼吸性调节和代谢性调节(互为代偿,共同调节): 呼吸性因素变化后,代谢性因素代偿: 代谢性因素变化后,呼吸性、代谢性 因素均可代偿: 酸碱平衡的调节: 体液的缓冲,使强酸或强碱变为弱酸或弱碱,防止pH 值剧烈变动; 同时使[HCO3-]/[H 2CO 3]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 呼吸的变化,调节血中H 2CO 3的浓度; 肾调节血中HCO3-的浓度。 使[HCO3-]/[H 2CO 3]二者的比值保持20:1,血液pH 保持7.4。 各调节系统的特点: 血液缓冲系统:起效迅速,只能将强酸(碱)→弱酸(碱),但不能改变酸(碱)性物质的总量; 组织细胞:调节作用强大,但可引起血钾浓度的异常; 呼吸调节:调节作用强大,起效快,30 min 可达高峰;但仅对CO 2起作用; 肾 调节:调节作用强大,但起效慢,于数小时方可发挥作用,3~5 d 达高峰。

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 代偿性: pH仍在正常范围之内, 即[HCO3-]/[H2CO3]仍为20:1, 但各自的含量出现异常变化。失代偿性: pH明显异常,超出正常范围。 判定酸碱平衡紊乱的常用指标: pH值:7.35-7.45(动脉血) 动脉血CO2分压(PaCO2):33-46mmHg,均值40mmHg 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SB/AB):正常人AB=SB:22-27mmol/L,均值24mmol/L 缓冲碱(BB):45-52mmol/L,均值48mmol/L 碱剩余(BE):-/+3.0mmol/L 阴离子间隙(AG):12-/+2mmol/L,AG>16mmol/L,判断AD增高代谢性酸中毒

针织学导论 复习题

针织工艺基础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线圈并将其相互串套形成织物的方法为( B )A.机织法 B.针织法 C.非织造法 D.缝纫法 2.沿线圈横列方向规定长度内的纵行数为( B )。 A.线圈密度 B.线圈横密 C.线圈纵密 D.线圈长度 3.舌针纬编机的机号用针床上( C )内的针数来表示。 A.3.81mm B.2.54mm C.2.54cm D.3.81cm 4.( A )织物在自然状态下线圈发生歪斜。 A.纬平针组织 B.罗纹组织 C.双罗纹组织 D.棉毛组织 5.( A )织物在自然状态下发生卷边。 A.纬平针组织 B.罗纹组织 C.双罗纹组织 D.棉毛组织 6.绞花是通过( C )形成的。 A.移针床 B.集圈 C.移圈 D.浮线 7.双罗纹机使用的是( B )。 A.槽针 B.舌针 C.钩针 D.管针 8.( B )是纬编基本组织。 A.棉毛组织 B.罗纹组织 C.提花组织 D.集圈组织9.( A )是纬编变化组织。 A.棉毛组织 B.罗纹组织 C.提花组织 D.集圈组织10.( D )组织织物的纵向延伸性大与横向延伸性。 A.棉毛组织 B.罗纹组织 C.集圈组织 D.双反面组织 11.集圈悬弧的存在使得织物( D )。 A.长度减小,宽度减小 B.长度增加,宽度减小 C.长度增加,宽度增加 D.长度减小,宽度增加 12.可以通过调节( B )三角的高低位置来改变线圈的大小。A.集圈 B.弯纱 C.起针 D.挺针 13.添纱衬垫组织需要( C )根纱线编织。 A.1 B.2 C.3 D.4 14.毛圈组织至少需要( B )根纱线编织。 A.1 B.2 C.3 D.4 15.罗纹组织沿织物横列( B )脱散。 A.只顺编织方向 B.只逆编织方向 C.顺、逆编织方向都 D.顺、逆编织方向都不 16.纬平针组织沿织物横列( D )脱散。 A.只顺编织方向 B.只逆编织方向 C.顺、逆编织方向都 D.顺、逆编织方向都不 17.通过移圈可以形成( B )。 A.波纹组织 B.绞花组织 C.提花组织 D.集圈组织 18.以下可以形成绒类织物的有( C )。 A.纬平针组织 B.复合组织 C.毛圈组织 D.双反面组织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绝对重点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第一版) 一名词解释 1 Southern blot / Northern blot—DNA斑迹法 / RNA转移吸印技术。是为了检测待检基因或其表达产物的性质和数量(基因拷贝数)常用的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二者均属于印迹转移杂交术,所不同的是前者用于检测DNA样品;后者用于检测RNA样品。 2 cis-acting element / trans-acting factor—顺式作用元件 / 反式作用因子。均为真核生物基因中的转录调控序列。顺式作用元件是与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相关、能被基因调控蛋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特定DNA序列,包括启动子和上游启动子元件、增强子、反应元件和poly (A)加尾信号。反式作用因子是能与顺式作用元件特异性结合、对基因表达的转录起始过程有调控作用的蛋白质因子,如RNA聚合酶、转录因子、转录激活因子、抑制因子。 3VNTR / STR—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 / 短串联重复。均为非编码区的串联重复序列。 前者也叫高度可变的小卫星DNA,重复单位约9~24bp,重复次数变化大,变化高度多态性;后者也叫微卫星DNA,重复单位约2~6 bp,重复次数约10~60次,总长度通常小于150bp 。(参考第7题) 4 viral oncogene / cellular oncogene—病毒癌基因 / 细胞癌基因。病毒癌基因指存在于逆转录病毒中、体外能使细胞转化、体内能导致肿瘤发生的基因;细胞癌基因也叫原癌基因,指存在于细胞内,与病毒癌基因同源的基因序列。正常情况下不激活,与细胞增殖相关,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在进化上高等保守。当原癌基因的结构或调控区发生变异,基因产物增多或活性增强时,使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形成肿瘤。 5 ORF / UTR—开放阅读框 / 非翻译区。均指在mRNA中的核苷酸序列。前者是特定蛋白质多肽链的序列信息,从起始密码子开始到终止密码子结束,决定蛋白质分子的一级功能;后者是位于前者的5'端上游和3'端下游的、没有编码功能的序列,主要参与翻译起始调控,为前者的多肽链序列信息转变为多肽链所必需。 6 enhancer / silencer—增强子 / 沉默子。均为顺式作用元件。前者是一段含多个作用元件的短DNA序列,可特异性与转录因子结合,增强基因的转录活性,可以位于基因任何位置,通常在转录起始点上游-100到-300个碱基对处;后者是前者内含的负调控序列,结合特异蛋白因子时,对基因转录起阻遏作用。 7 micro-satellite / minisatellite—微卫星DNA / 小卫星DNA 。卫星DNA是出现在非编码区的串联重复序列,特点是有固定重复单位且重复单位首尾相连形成重复序列片段,串联重复单位长短不等,重复次数大小不一。微卫星DNA即STR;小卫星DNA分为高度可变的小卫星DNA(即VNTR)和端粒DNA。(参考第3题) 8 SNP / RFLP—单核苷酸多态性 /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前者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它是人类遗传变异中最常见的一种,占所

病理生理学重点

绪论、疾病概论 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 基本病理过程: 疾病: 健康: 原因 条件 问答题 1. 病理生理学主要研究哪些内容 2. 什么是病理过程? 3. 试述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 4. 病理生理学的内容有哪些 5.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6. 当今的健康和疾病的概念是什么 7. 常见的疾病原因有哪些?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二、名词解释 1. 脱水 2. 脱水热 3. 低渗性脱水 4 、高渗性脱水 5. 低钾血症 6. 高钾血症 7. 反常性酸性尿 8. 反常性碱性尿

三、问答题 1. 何谓高渗性、低渗性脱水?比较低渗性脱水与高渗性脱水的异同。 2. 为什么低渗性脱水比高渗性脱水更易发生休克。 3. 在低渗性脱水的早、晚期尿量有何变化?阐述其发生机制。 4. 为什么低渗性脱水失水的体征比高渗性脱水明显? 5. 何谓低钾血症?何谓高钾血症? 6. 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对心肌的电生理特性有何影响?机制是什么 ? 7. 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都会引起何种酸碱平衡紊乱?发生机制是什么酸碱平衡及酸碱平衡紊乱 名词解释 1. 酸碱平衡 2. 酸碱平衡紊乱 3. 标准碳酸氢盐 4. 实际碳酸氢盐 5. 碱剩余 6. 代谢性酸中毒 7. 呼吸性酸中毒 8. 代谢性碱中毒 9. 呼吸性碱中毒 10. 反常性酸性尿 11. 反常性碱性尿 12.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三、问答题 1.pH 在 7.35-7.45, 血液的酸碱状态有哪几种可能 ? 2 . 试述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途径。 3. 肾脏是如何调节酸碱平衡的?

4. 简述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代偿调节及血气变化特点。 5. 酸中毒心血管系统有何影响 ? 机制何在 ? 6. 为什么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常常是失代偿的 ? 7. 剧烈呕吐会引起何种酸碱平衡紊乱 ? 为什么 ? 8 、酸中毒和碱中毒对血钾的影响有何不同?为什么? 缺氧 1 、缺氧 2 、血氧分压 3 、氧容量 4 、氧含量 5 、血氧饱和度 7 、低张性缺氧 8 、大气性缺氧 9 、呼吸性缺氧 10 、血液性缺氧 11 、循环性缺氧 12 、组织性缺氧 13 、肠源性紫绀 14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15 、发绀 思考题 1 、缺氧有几种类型?各型的血气变化特点是什么? 2 、试述低张性缺氧的常见原因。 3 、简述肠源性紫绀的形成及发生缺氧的机制。 4 、循环性缺氧的原因是什么? 5 、试述氰化物中毒引起缺氧的机制。

现代分子生物学考研复习重点

现代分子生物学考研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绪论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DNA重组技术 2、基因表达调控研究 3、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研究——结构分子生物学 4、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5、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 第二章染色体与DNA 半保留复制:DNA在复制过程中碱基间的氢键首先断裂,双螺旋解旋并被分开,每条链分别作为模板合成新链,产生互补的两条链。这样新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与原来DNA分子的碱基顺序完全一样,因此,每个子代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所以这种复制方式被称为DNA半保留复制 DNA半不连续复制:DNA双螺旋的两条链反向平行,复制时,前导链DNA的合成以5′-3′方向,随着亲本双链体的解开而连续进行复制;后随链在合成过程中,一段亲本DNA单链首先暴露出来,然后以与复制叉移动相反的方向、按照5′-3′方向合成一系列的冈崎片段,然后再把它们连接成完整的后随链,这种前导链的连续复制和后随链的不连续复制称为DNA 的半不连续复制 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1、基因组很小,大多只有一条染色体2、结构简练3、存在转录单元,多顺反子4、有重叠基因 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点:1、真核基因组庞大,一般都远大于原核生物的基因组2、真核基因组存在大量的重复序列3、真核基因组的大部分为非编码序列,占整个基因组序列的90%以上,该特点是真核生物与细菌和病毒之间最主要区别4、真核基因组的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5、真核基因是断裂基因,有内含子结构6、真核基因组存在大量的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等7、真核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DNA多态性8、真核基因组具有端粒结构 DNA转座(移位)是由可移位因子介导的遗传物质重排现象 DNA转座的遗传学效应:1、转座引入插入突变2、转座产生新的基因3、转座产生的染色体畸变4、转座引起生物进化 转座子分为插入序列和复合型转座子两大类 环状DNA复制方式:θ型、滚环型和D-环型 第三章生物信息的传递(上)从DNA到RNA 转录:指拷贝出一条与DNA链序列完全相同的RNA单链的过程 启动子:是一段位于结构基因5′段上游区的DNA序列,能活化RNA聚合酶,使之与模板DNA准确地结合并具有转录起始的特异性 原核生物启动子结构:存在位于-10bp处的TATA区和-35bp处的TTGACA区,其是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位点,能与σ因子相互识别而具有很高的亲和力 终止子:是给予RNA聚合酶转录终止信号的DNA序列(促进转录终止的DNA序列) 终止子的类型:不依赖于ρ因子和依赖于ρ因子 增强子:能增强或促进转录起始的序列 增强子的特点:1、远距离效应2、无方向性3、顺式调节4、无物种和基因的特异性5、具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 :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重点研究疾病中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2. 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异常变化。 3?循证医学(EBM):指一切医学研究与决策均应以可靠的科学成果为依据,循证医学是以证据为基础,实践为核心的医学。 4?健康(health):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5?疾病(disease):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6. 病因:指作用于机体的众多因素中,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病特征的因素。 7. 完全康复(rehabilitation) :指疾病时所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 8. 不完全康复:指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但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经机体代偿后功能代谢恢复,主要症状消失,有时可留后遗症。 9. 死亡(death):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10. 脑死亡(brain death):目前一般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 11. 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 <130mmol/L ,血浆渗透压<280mmol/L ,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又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hypovolemic hyponatremia) 。

12. 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 :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 浓度>150mmol/L ,血浆渗透压>310mmol/L ,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又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 。 13. 脱水热:严重高渗性脱水时,尤其是小儿,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使散热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体温升高,称之为脱水热。 14. 等渗性脱水 ( isotonic dehydration ):钠水呈比例丢失,血容量减少,但血清Na+ 浓度和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 15. 高容量性低钠血症(hypervolemic hyponatremia) :血钠下降,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 增多,患者有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又称为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 。 16. 水肿(edema):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称为水肿。 17. 低钾血症(hypokalemia) :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称为低钾血症。 18. 超级化阻滞:急性低钾血症时,静息状态下细胞内液钾外流增加,使静息电位负值增大,导致静息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距离增大,因此细胞的兴奋性降低,严重时甚至不能兴奋。 19. 高钾血症(hyperkalemia) :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 称为高钾血症。 20. 假性高钾血症: 指测得的血清钾浓度增高而实际上血浆钾浓度并未增高的情况。 21. 去极化阻滞:急性重度高钾血症时,细胞内钾与细胞外钾比值减小,

针织学课后习题答案

1.纬编线圈由哪几部分组成,纬编针织物的结构有何特征? 答;线圈由圈干1-2-3-4-5和沉降弧5-6-7组成;针织物可分为单面和双面两类,单面织物采用一个针床编制而成,特点是织物的一面全部为正面线圈,织物两面具有显著不同的外观。双面针织物采用两个针床编制而成,其特征为针织物的任何一面都显示为织物正面。 2.常用的纬编针织机有几类,各自的特点与所加工的产品是什么? 答;圆纬机:针筒直径一般在356-965mm,机号一般在E16-E32。舌针圆纬机的成圈系统数较多,因此生产效率较高。主要用来加工各种结构的针织毛坯布。 圆袜机:针筒直径较小,机号在E7.5-E36,成圈系统数2-4倍,针筒的圆周线速度与圆纬机接近;用来生产圆筒形的各种成形袜。 横机:机号在E2-E21,组织结构变化多、翻改品种方便、可编织半成形和全成形产品,以减少裁剪造成的原料损耗等优点,但也存在成圈系统较少、生产效率较低、机号相对较低和只可加工较粗纱线等不足。主要用来编制毛衫衣片,手套以及衣领、下摆和门襟等服饰附件。3.纬编针织机一般包括哪几部分,主要技术规格参数有哪些? 答;给纱机构、成圈机构、牵拉卷取机构、传动机构、选针机构和辅助装置等部分组成。规格参数:机号,筒径,成圈系统数,机器转速,速度因素,生产速度,生产效率 4.什么叫机号?机号与加工纱线的细度有何关系? 答;用来表明各类针织机其针的粗细和针距的大小,机号用机床上25.4mm长度内所具有针数来表示。机号越高,针距T越小,针头与针槽壁之问的间隙也越小,允许加工的纱线就越细。另一方面,几号一定,可以加工纱线细度的下限取决于对针织物品质的要求。 5.什么叫路数?圆纬机的进线路数如何表示? 答:即成圈系统数量,指三角进纱编织成圈数。能独自把喂入的纱线形成线圈而编织成针织物的编织机构单元的数量。 6.纬编针织物组织的表示方法有哪些?有何特点? 线圈结构图:用图形描绘出线圈在织物内的形态,可直观的看出针织物结构单元的形态极其在织物内的连接与分布情况,有利于研究织物的结构和编织方法。 意匠图:适合于表示花形较大的织物组织,尤其是色彩提花织物,只能表示织物一面的信息,对于结构复杂的双面织物,很难表示出前后针床线圈结构之间的关系。 编制图:编制图不仅表示了每一枚针所编制的结构单元,而且还表示了织针的配置与排列,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纬编针织物,尤其适用于结构花形织物,在用于双面纬编织物时,可以同时表示出上下针床织针的编制情况。 三角配置图:可以用三角配置图表示织针的工作情况,同时也可以间接表示出所编织的针织物的结构。 7.纬编针织物的主要用途有哪些? 答;服装用,家用(各种装饰和床上用品),产业用(工业、航空、汽车、土建、医学、防护服) 1.针织用纱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纱线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延伸性;纱线应具有良好的柔软性;纱线应具有一定的线密度与捻度;纱线的线密度要均匀,纱疵少;纱线应具有良好的吸湿性;纱线要具有良好的光洁度和较小的摩擦因数。 1.单面圆纬机的成圈机件有哪些?试述起成圈过程。 答;机件:织针,沉降片,三角,导纱器。成圈过程:退圈,垫纱,闭口、套圈,弯纱、脱圈、成圈,牵拉。沉降片向针筒中心挺足,用片喉握持旧线圈的沉降弧,防止退圈时织物随针一起上升。舌针上升至最高点,旧线圈退到针杆上,完成退圈。舌针在下降过程中,由导纱器垫入新纱线。沉降片向外退出,为弯纱做准备。随着舌针继续下降,旧线圈推动针舌关

现代分子生物学_复习笔记

现代分子生物学 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含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的基本含义 ?广义的分子生物学:以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和细胞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为研究 对象,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和生物学规律。 ?狭义的分子生物学:偏重于核酸(基因)的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基因或DNA的复制、转录、表达和调控 等过程,也涉及与这些过程相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1.1 分子生物学的三大原则 1) 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是相同的 2) 生物遗传信息表达的中心法则相同 3) 生物大分子单体的排列(核苷酸、氨基酸)的不同 1.3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DNA重组技术(基因工程) ●基因的表达调控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结构分子生物学) ●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第二节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 1 准备和酝酿阶段 ?时间: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50年代初。 ?确定了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明实验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明实验二: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实验 RNA也是重要的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繁殖过程 2 建立和发展阶段 ?1953年Watson和Crick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作为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的里程碑。 ?主要进展包括: ?遗传信息传递中心法则的建立 3 发展阶段 ?基因工程技术作为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人类深入认识生命本质并能动改造生命的新时期开始。 ? 第三节分子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思考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有哪些? ?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列举5~10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简要说明其贡献。 第二章染色体与DNA

针织学(2)

名词解释 1、局部编织或休止编织:通过使持有线圈的某些织针暂时停止工作,待需要时再使其重新进入工作的一种编织方法。 2、经编:组或几组平行排列的纱线由经向同时喂入平行排列的工作织针,并同时进行成圈的工艺过程。 3、开口线圈:线圈的两根延展线在线圈的基部没有交叉和重叠的称为开口线圈。 4、闭口线圈:线圈的两根延展线在线圈的基部交叉和重叠的称为闭口线圈。 5、机号:表示针床上25.4mm(1英寸)长度内所具有的针数。 6、缺垫组织:部分梳栉在一些横列处不参加编织的经编组织。效应:褶裥、方格、斜纹等。 7、褶裥:前梳在一些横列片段缺垫,而其后的一把或二把梳栉在这些横列处仍然编织,从而形成褶裥。 8、方格:利用缺垫与色纱穿经可以形成方格效应的织物。 9、衬纬经编组织:在经编织物的圈干与延展线之间,周期地衬入一根或几根不成圈的纬纱的组织。衬纬形式:全幅衬纬、部分衬纬。 10、部分衬纬:利用一把或几把不作针前垫纱的衬纬梳栉,在针背敷设几个针距长的纬向纱段的组织称为部分衬纬经编组织。 11、全幅衬纬:将长度等于坯布幅宽的纬纱夹在线圈主干和延展线之间的经编组织称为全幅衬纬经编组织。 12、缺压经编组织:经编织物中部分线圈不在一个横列中立即脱下,而是隔一个或几个横列才脱下,这种组织称为缺压经编组织。 13、压纱经编组织:由衬垫纱绕在线圈基部的经编组织。 14、经编毛圈组织:利用较长的延展线或脱下的衬纬纱、或脱下的线圈在织物上形成毛圈表面的组织。 15、贾卡经编组织:由贾卡提花装置分别控制拉舍尔经编机全幅的各根部分衬纬纱线(经平垫纱纱线或压纱纱线)的垫纱横移针距数,从而在织物表面形成厚、薄、稀孔等花纹图案的经编织物,称为贾卡提花经编织物,简称贾卡经编织物。 简答题: 1、花式三角(嵌入式)的工作原理:采用针踵长度不同的舌针,在机头的每个行程中,按花色要求使三角沿垂直于其平面的方向进入、半退出或完全退出工作位置,以达到成圈、集圈和不编织选针的目的。

病理生理学重点内容总结

个单选题,分;个简答题,分;一个论述题,分。 疾病概论 .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休克、缺氧、发热、水肿都是基本病理过程;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损害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 .病因学主要研究的内容是疾病发生的原因及条件,没有病因存在,疾病肯定不会发生;疾病发生的因素有很多种,血友病的致病因素是遗传性因素; . 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包括神经、体液、细胞、分子机制。分子机制中分子病是指由于遗传上的原因而造成的蛋白质分子结构或合成量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分子病包括:酶缺乏所致的疾病、受体病、细胞蛋白缺陷所致的疾病、细胞膜载体蛋白缺陷引起的疾病; .疾病发生的条件主要是指那些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机体内外因素、它们本身不能引起疾病、可以左右病因对机体的影响促进疾病的发生、年龄和性别也可作为某些疾病的发生条件。疾病发生的条件是指在疾病原因的作用下,对疾病发生和发展有影响的因素,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某一疾病是条件的因素,可能是另一疾病的原因,条件可促进或延缓疾病的发生; 水电解质紊乱

. 细胞外液中最主要的阳离子是;细胞外液中最主要的阴离子是;细胞内液中最主要的阳离子是细胞内液中最主要的阴离子是 .体液内起渗透作用的溶质主要是电解质,对于维持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和血容量具有重要作用的物质是蛋白质,肝硬化、营养不良、肾病综合征、恶性肿瘤会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 低镁血症可以导致低钾血症、低钙血症。低钾血症倾向于诱发代谢性碱中毒。 . 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又称为水中毒,特点是患者水潴留使体液明显增多,血钠下降。对于维持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和血容量具有重要作用的物质是蛋白质。 ..丝虫病引起水肿的主要机制是淋巴回流受阻。 .水肿的发病机制(简答) 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血管内外的液体交换维持着组织液的生成及回流的平衡。影响血管内外液体交换的因素主要有:①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和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是促使液体滤出毛细血管的力量;②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间液流体静压,是促使液体回流至毛细血管的力量;③淋巴回流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当上述一个或两个以上因素同时或相继失调,影响了这一动态平衡,使组织液的生成大于回流,就会引起组织间隙内液体增多而发生水肿。 组织液生成增加主要见于下列几种情况:①毛细血管流体静

分子生物学期末考试重点

1.定义重组DNA技术 将不同的DNA片段按照人们的设计定向连接起来,然后在特定的受体细胞中与载体同时复制并得到表达,产生影响受体细胞的新的遗传性状。 2.说出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DNA重组技术 2.基因表达研究调控 3.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研究 4.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3.简述DNA的一、二、三级结构 一级:4种核苷酸的连接及排列顺序,表示了该DNA分子的化学成分 二级:2条多核苷酸连反向平行盘绕所形成的双螺旋结构 三级:DNA双螺旋进一步扭曲盘绕所形成的特定的空间结构 4.原核生物DNA具有哪些不同于真核生物DNA的特征? ①DNA双螺旋是由2条互相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而成,多核苷酸的方向由核苷酸间的磷酸二酯键的走向决定,一条是5---3,另一条是3---5②DNA双螺旋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相结合,形成碱基对 5.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由谁提出的?沃森和克里克 6.DNA以何种方式进行复制,如何保证DNA复制的准确性? 线性DNA的双链复制:将线性复制子转变为环状或者多聚分子,在DNA末端形成发卡式结构,使分子没有游离末端,在某种蛋白质的介入下在真正的末端上启动复制。环状DNA 复制:θ型、滚环型、D型 ①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进行半保留复制,复制时严格按照碱基配对原则 ②DNA聚合酶I 非主要聚合酶,可确保DNA合成的准确性

③DNA修复系统:错配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DNA直接修复、SOS系统 7.简述原核生物DNA复制特点 只有一个复制起点,复制起始点上可以连续开始新的DNA复制,变现为虽只有一个复制单元,但可以有多个复制叉 8.真核生物DNA的复制在哪些水平上受到调控? 细胞生活周期水平调控;染色体水平调控;复制子水平调控 9.细胞通过哪几种修复系统对DNA损伤进行修复? 错配修复,恢复错配;切除修复,切除突变的碱基和核苷酸片段;重组修复,复制后的修复;DNA直接修复,修复嘧啶二聚体;SOS系统,DNA的修复,导致变异 10.什么是转座子?分为哪些种类? 是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自主复制和移动的基本单位。可分为插入序列和复合型转座子11.什么是编码链?什么是模板链? 与mRNA序列相同的那条DNA链称为编码链,另一条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指导mRNA 合成DNA链称为模板链 12.简述RNA的种类及其生物学作用 mRNA:编码了一个或多个多肽链序列。 tRNA:把mRNA上的遗传信息变为多肽中的氨基酸信息。 rRNA:是核糖体中的主要成分。 hnRNA:由DNA转录生成的原始转录产物。 snRNA:核小RNA,在前体mRNA加工中,参与去除内含子。 snoRNA:核仁小RNA,主要参与rRNA及其它RNA的修饰、加工、成熟等过程。scRNA:细胞质小R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起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