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导航课程整理

卫星导航课程整理
卫星导航课程整理

第一章

1.GPS的系统组成(包括一些关键参数)及各个部分的作用。(p3)

空间部分:GPS卫星作用:

①接收、存储导航电文②生成用于导航定位的信号(测距码、载波)

③发送用于导航定位的信号(采用双相调制法调制在载波上的测距码和导航电文)

④接受地面指令,进行相应操作⑤其他特殊用途,如通讯、监测核暴等。

地面控制部分:①监视卫星运行②确定GPS时间系统③跟踪并预报卫星星历和卫星钟状态④向每颗卫星数据存储器注入卫星导航数据

用户设备部分:接收机的主要功能:

①迅速捕获按一定卫星截止高度角所选择的待测卫星信号,并跟踪这些卫星;

②对所接收到的卫星信号进行变换、放大和处理,以便测定出GPS信号从卫星到接收天线的传播时间;③解译出GPS卫星所发送的导航电文;

2.GPS现代化计划包括哪些内容。(p10)

①在GPS现代化第一阶段,发射12颗改进的GPS BLOCKⅡR型卫星,它们具有一些新的功能②在GPS现代化第二阶段,发射6颗GPS BLOCKⅡF型卫星③在GPS现代化计划的第三阶段,发射12颗改进的GPS BLOCKⅢ型卫星,在2003年完成代号为GPSⅢ的GPS完全现代化计划设计工作。

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原理。(p15)

BD系统是主动式双向测距二维导航。地面中心控制系统解算,供用户三维定位数据。

第二章

1.春分点的定义及其作用。(p19)

定义:太阳的视位置由南向北通过赤道的交点。作用:春分点和天球赤道面是建立坐标系的重要基准点和基准面。

2.岁差、章动和极移的区别。(p20、24)

岁差和章动指的是地球连同它的自转轴一起在空间转动,但地球和自转轴之间并未发生相对运动,只会影响恒星的赤经赤纬,不会影响地面测站的坐标。

极移是地球相对于自转轴的转动,但它并不影响地球自转轴在空间的指向,因而极移会使地面测站的坐标发生变化,不会影响恒星的天球坐标。

3.天球坐标系如何转换到地球坐标系。

4.时间测量的类型。

(1)相对时间测量(2)绝对时间测量

5.时间系统的类型及对应的空间参考点。

①世界时系统1>恒星时:由春分点的周日视运动确定的时间2>平太阳时:以平太阳连续两次经过本地子午圈的时间间隔3>世界时:以子夜零时起算的格林尼治平太阳时

②原子时:以原子能级间的跃迁特征为基础

③协调世界时:以原子时秒长为尺度,时刻上接近于世界时的一种折衷时间系统

④GPS时间系统(GPST):由GPS主控站的原子钟控制

第三章

cos cos s s s s s

a E r f a e =+()cos cos s s

s s a f E e r =-()2cos cos 1cos 1sin sin s s s s s s s s s E e f e E e E f -?=?-??-?=??1tan tan 212s s s s f e E e +????= ? ?-????

1.开普勒轨道参数有哪些。(p40)

a s :轨道椭圆的长半径 e s :轨道椭圆的偏心率 f s :真近点角 i :轨道面的倾角 Ω:升交点的赤经 ωs :近地点角距

2.真近点角的计算步骤。(p41)

3.GPS 的信号结构及对应的作用。(p54)

GPS 卫星的基准频率f 0:搭载其它调制信号 测距 测定多普勒频移

4.星历的类型及区别。(p51)

预报星历(广播星历) 后处理星历(精密星历)

第四章

1.伪距和载波如何实现测距。(p64)

伪距:接收机必须产生相同结构的测距码(复制码),如果接收机不能产生相同结构的测距码,则不能进行伪距测量。 接收机具有连续跟踪卫星信号的能力

载波:将所接收到的调制信号(卫星信号)与接收机产生的复制码相乘。

2.GPS 伪距单点定位时,为何需要同时观测至少4 颗GPS 卫星。

3.静态相对定位载波测量中采用求差法的原因,求差法有什么缺点。(p73)

4.差分定位的类型及各自的特点。(p78)

(1)位置差分:差分改正计算的数学模型简单、差分数据的数据量少、基准站与流动站要求观测完全相同的一组卫星

(2)距离差分:差分改正计算的数学模型较复杂、差分数据的数据量较多、基准站与流动站不要求观测完全相同的一组卫星

(3)单基准站局域差分:优点:结构、模型简单

缺点:差分范围小,精度随距基准站距离的增加而下降、可靠性差

(4)多基准站局域差分:优点:差分精度高、可靠性高,差分范围增大

缺点:差分范围仍然有限,模型不完善

(5)广域差分(W ADGPS ):优点:差分精度高、差分精度与距离无关、差分范围大 缺点:系统结构复杂、建设费用高

(6)伪距差分:优点:基准站提供所有卫星的改正数,用户接收机只要观测任意4颗卫星 就可以完成定位。缺点:差分精度随基准站到用户的距离增加而减少。

(7)载波相位差分:可以使实时三维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

5.周跳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1、信被遮挡,导致卫星信号无法被跟踪

2、仪器故障,导致差频信号无法产生

3、卫星信号信噪比过低,导致整周计数错误

4、接收机在高速动态的环境下进行观测,导致接收机无法正确跟踪卫星信号

5、卫星瞬时故障,无法产生信号

周跳的探测与修复

设法找出周跳发生的时间和大小

屏幕扫描法

高次差或多项式拟和法

在卫星间求差法

用双频观测值修复周跳

根据平差后的残差发现和修复整周跳变

参数法

将周跳标记出来,引入周跳参数,进行解算

8.RTK 的定位原理及系统组成。

原理:在基准站上安置1台接收机为参考站, 对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和测站信息,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流动站,流动站GPS 接收机在接收GPS 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数据,然后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解算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即基准站和流动站坐标差△X 、△Y 、△H ,加上基准坐标得到的每个点的WGS -84坐标,通过坐标转换参数得出流动站每个点的平面坐标X 、Y 和海拔高H )。

组成:基准站网、数据处理中心、数据通信链路、用户部分

第六章

1.星历误差对单点定位和相对定位的影响。

星历误差对单点定位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以及GPS 卫星与接收机构成的几何图形。广播星历误差对测站坐标的影响一般可达数米至数十米。

星历误差对相对定位的影响

4711~4102.51010b s b km ρ

ρ-????= ???=?取,则广播星历对相对定位的影响为级。

2.卫星钟误差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1.钟差改正多项式 ()()2

210oc s oc s t t t a t t a a s -+-+=?τ

其中a0为ts 时刻的时钟偏差,a1为钟的频偏,a2为频漂。

2.可以通过相对定位进一步消除

3.采用IGS 提供的精密钟差(精度可达0.1ns )

4.在某些场合直接忽略卫星钟差

3.电离层折射误差有哪些处理方法。

经验模型改正

方法:根据以往观测结果所建立的模型

改正效果:差

双频改正

方法:利用双频观测值直接计算出延迟改正或组成无电离层延迟的组合观测量

效果:改正效果最好

实测模型改正

方法:利用实际观测所得到的离散的电离层延迟(或电子含量),建立模型(如内插) 效果:改正效果较好

4.对流层折射误差有哪些处理方法。

1.直接在测站测定气象参数,用于上述对流层折射改正模型。

2.引入描述对流层影响的附加待估参数,在数据处理中一并求得。

3.利用同步观测值求差。

5.多路径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原因:在GPS 测量中,被测站附近的物体所反射的卫星信号(反射波)被接收机天线所接收,与直接来自卫星的信号(直接波)产生干涉,从而使观测值偏离真值产生所谓的“多路径误差”。(多个反射信号同时进入接收天线)

应对措施:观测上 选择合适的测站,避开易产生多路径的环境

硬件上

采用抗多路径误差的仪器设备

抗多路径的天线:带抑径板或抑径圈的天线,极化天线

抗多路径的接收机:窄相关技术MEDLL 等

数据处理上 加权、参数法、滤波法、信号分析法

第七章

1.GPS 网的基准有哪些。

位置基准 一般由给定的起算点坐标决定

尺度基准 1.由地面的电磁波测距边确定2.已知点间的固定边3.GPS 网中的基线向量* 方位基准 1.由网中的起始方位角提供 2.由GPS 网中的各基线向量来共同提供*

2.GPS 网的特征条件计算方法。

()()()()/GPS 1/2

1111n m N C C n m N

J C N N J C N J n J J J C N n ?=??-=?-=-=-=?---总独必必独多若某工程中包含个网点,每个点设站次数为,接收机台数为,则

观测时段数为:

=该网中共有基线向量数为:

独立基线数为:

必要基线数为:

多余基线数为:

3.接收机检验的内容

内容 GPS 接收机的检定、气象仪器的检定、其它设备的检验

第八章

1.GPS 数据处理包含的流程。

四个阶段:数据传输、格式转换(可选)、预处理、基线处理、网平差

2.卫星轨道标准化的目的。

(1)得到某一时间段内平滑的轨道数据

(2)将不同类型的轨道数据转换为统一的形式

3.GPS 网平差类型的划分。

根据进行平差的空间

三维平差 在三维空间中进行 数学模型是严密的 适用于任何网,特别是大规模的网

二维平差 在二维平面上进行 将平面坐标分量与高程分量分离,忽略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数学模型进行了一定的近似 适用于小规模的网

根据观测值和已知条件的情况

无约束平差 观测值全为GPS 观测值 已知条件不使网产生由非观测量所引其的变形 约束平差 观测值全为GPS 观测值 已知条件使网产生由非观测量所引其的变形

联合平差 观测观测值除了GPS 观测值已外,还包括其它常规几何观测值

5.GPS 网平差的目的。

(1)发现剔除粗差(2)确定待定点坐标及其它参数(在指定基准下)(3)精度评定

6.高程系统的类型。

大地高系统、正高系统和正常高系统

大地高系统是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的高程系统。某点的大地高是该点到通过该点的参考椭球的法线与参考椭球面的交点间的距离。大地高也称为椭球高,大地高一般用符号H 表示。大地高是一个纯几何量,不具有物理意义,同一个点,在不同的基准下,具有不同的大地高。 正高系统是以大地水准面为基准面的高程系统。某点的正高是该点到通过该点的铅垂线与大地水准面的交点之间的距离,正高用符号Hg 表示。

正常高系统是以似大地水准面为基准的高程系统。某点的正常高是该点到通过该点的铅垂线与似大地水准面的交点之间的距离,正常高用Hr 表示。

()()()()()()

GPS 8054804645GPS 164546402216442567925679177C n m C N C N N J J C N J J J J ??==??-??====?-=?===-=-=总独必必独多若网由个站组成,现准备用台接收机来进行观测,每个站设站次数为次,则全网的观测时段数为:

=该网中共有基线向量数为:条独立基线数为:条必要基线数为:条

多余基线数为:条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概述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概述 00钟恩彬 引言 自从1960 年美国发射第一颗导航卫星并于 1964年组成美国海军导航卫星系 统(NNSS)以来,导航卫星经过了从多普勒定位技术到伪码扩频测距定位,从间断、部分覆盖导航到全天候、全天时、全覆盖导航,从单纯广播式导航到通信导航融合技术的发展,其中运行了近二十年的美国GPS 系统是卫星导航技术发展 的结晶。随着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价值的不断扩展,GPS 也暴露了一些不足,比如, GPS 能够解决单一用户的精确定位导航问题,但由于它是广播式的导航,用户不能与导航卫星建立通信,定位信息不能传输给用户中心,这一缺

点使得它若在战场上运用时虽然能给导弹导航,但不能向指挥中心回传打击效果。我国充分吸收GPS 的经验,于上世纪80 年代开始研究设计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 航系统。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发射了16 颗组网卫星,基本实现了亚太区域覆盖,我们很快就将用上国产的北斗终端设备了。在此背景下,本文将主要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其它系统的比较两个方面简要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 卫星定位说白了就是测出几颗卫星到定位点的距离,然后在建立的三维空间坐标系中以这些距离为半径画几个球,球的交点即为定位点的坐标,至于导航就是选定一个参考点,测算出它的坐标,引导用户到该参考坐标点就是导航。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测量出实时的距离,这就需要利用电磁波在卫星与用户之间的来回传播来测算。不过实际的系统远不止这么简单,例如必须保证发射和接受同步,这

就好比要使卫星和用户接收机同时开始播放同一 首歌,这时站在接收机旁的人会停到两个版本的歌声,滞后的就是来自卫星的歌声,这个时延乘上光速c 即为卫星到定位点的距离,当然,这个时延 的测量也必须用精准的时钟。为了保证这些,电 磁波上必须加载复杂的导航电文。导航电文不是由卫星单独产生的,而要有地面主控站来控制完成,所以为了不受制于人,我国决定开发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组成,空间端包括35 颗组网卫星,其中 5 颗为静止轨 道(GEO)卫星,地面端主要有主控站、注入站 1 和监测站等,而用户端既包括北斗用户终端,也包括与其它导航系统兼容的 终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分三阶段组网,目前已成功完成北斗-1 的试验和北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概述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概述 介绍: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也称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是一种空间无线电导航和定位系统,为用户提供地球上任何位置或近地空间的全天候3D坐标,速度和时间信息。它是一个虚拟概念,通常代表在太空轨道上运行的所有卫星导航系统的总称,并且没有统一的规划标准。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包括GPS全球卫星导航,北斗卫星导航,GLONASS卫星导航和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以及其他导航系统。其中,美国GPS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全世界最早部署实施的卫星导航系统,也是目前世界领先的卫星导航系统。现在,日本的QZSS准天顶卫星系统,印度的IRNSS区域导航卫星系统和其他区域导航系统也已经开始建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GLONASS现在在亚洲开放民用的使用权,尤其是北斗卫星系统,在民用领域的应用发展速度越发加快。卫星导航系统广泛用于航空,导航,通信,人员跟踪,消费娱乐,测绘,定时,车辆监控和管理,车辆导航和信息

服务。其发展趋势是为用户的实时应用提供高精度的服务。 卫星导航定位已成为衡量综合国力和世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借助卫星导航技术,人类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改造世界。只有大力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才可以完成中国大国崛起的目的,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GPS导航系统: GPS导航系统是美国陆军,海军和空军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开发的卫星导航系统。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实验,花费了300亿美元。早在1994年3月就已经基本形成了以24颗GPS卫星,全球覆盖率达98%的标准。该空间由18颗卫星和3颗主动备用卫星组成,均匀分布在距离地面20200km的6个轨道平面上。它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实现,可以随时同时观察4颗以上的卫星。 其地面控制系统由监测站,主站和地面天线组成。主控制站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斯普林菲尔德。它收集卫星传输信息并计算卫星日历,相对距离和大气校正数据。 用户设备包括捕获和跟踪卫星的操作,测量伪距的变化率和接收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介

资料来源:http: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介 (一)概述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COMPASS)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系统建设目标是: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促进卫星导航产业链形成,形成完善的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支撑、推广和保障体系,推动卫星导航在国民经济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空间段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用户段包括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 (二)发展历程 卫星导航系统是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中国高度重视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系统。2000年,首先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的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建设与发展,满足全球应用需求,我国启动实施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 (三)建设原则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与发展,以应用推广和产业发展为根本目标,不仅要建成系统,更要用好系统,强调质量、安全、应用、效益,遵循以下建设原则:

1、开放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发展和应用将对全世界开放,为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免费服务,积极与世界各国开展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各卫星导航系统间的兼容与互操作,推动卫星导航技术与产业的发展。 2、自主性。中国将自主建设和运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独立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 3、兼容性。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和国际电联(ITU)框架下,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世界各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兼容与互操作,使所有用户都能享受到卫星导航发展的成果。 4、渐进性。中国将积极稳妥地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与发展,不断完善服务质量,并实现各阶段的无缝衔接。 (四)发展计划 目前,我国正在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根据系统建设总体规划,2012年左右,系统将首先具备覆盖亚太地区的定位、导航和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2020年左右,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五)服务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致力于向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包括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两种方式。开放服务是向全球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授权服务是为有高精度、高可靠卫星导航需求的用户,提供定位、测速、授时和通信服务以及系统完好性信息。

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概述与比较

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概述与比较 【摘要】美国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欧盟伽利略定位系统和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认定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核心供应商。本文主要介绍了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的概况以及与目前应用最广泛的GPS系统的比较。 【关键词】卫星导航系统;功能;区别 0.前言 卫星导航系统是覆盖全球的自主地利空间定位的卫星系统,允许小巧的电子接收器确定它的所在位置(经度、纬度和高度),并且经由卫星广播沿着视线方向传送的时间信号精确到10米的范围内。卫星导航系统是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对民生和国防产生深远的影响。 1.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概述 (1)全球定位系统(英语: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通常简称GPS),又称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美国国防部研制和维护的中距离圆型轨道卫星导航系统。它可以为地球表面绝大部分地区(98%)提供准确的定位、测速和高精度的时间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可满足位于全球任何地方或近地空间的军事用户连续精确的确定三维位置、三维运动和时间的需要。该系统包括太空中的24颗GPS卫星;地面上1个主控站、3个数据注入站和5个监测站及作为用户端的GPS接收机。最少只需其中3颗卫星,就能迅速确定用户端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及海拔高度;所能收联接到的卫星数越多,解码出来的位置就越精确。 该系统由美国政府于1970年代开始进行研制并于1994年全面建成。使用者只需拥有GPS接收机即可使用该服务,无需另外付费。GPS信号分为民用的标准定位服务和军规的精确定位服务两类。由于SPS无须任何授权即可任意使用,原本美国因为担心敌对国家或组织会利用SPS对美国发动攻击,故在民用讯号中人为地加入选择性误差(即SA政策)以降低其精确度,使其最终定位精确度大概在100米左右;军规的精度在十米以下。2000年以后,克林顿政府决定取消对民用讯号的干扰。因此,现在民用GPS也可以达到十米左右的定位精度。 GPS系统拥有如下多种优点:使用低频讯号,纵使天候不佳仍能保持相当的讯号穿透性;全球覆盖(高达98%);三维定速定时高精度;快速、省时、高效率;应用广泛、多功能;可移动定位;不同于双星定位系统,使用过程中接收机不需要发出任何信号增加了隐蔽性,提高了其军事应用效能。 (2)GLONASS系统由苏联在1976年组建,现在由俄罗斯政府负责运营。该系统由卫星、地面测控站和用户设备三部分组成,目前的系统由21颗工作星和3颗备份星组成,分布于3个轨道平面上,每个轨道面有8颗卫星,轨道高度

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概述

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概述 ?卫星:围绕行星运转的物体,这里指人造地球卫星。 ?卫星通信:地球上包括地面、水面和低层大气中的无线电通信站之间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中继站而进行的通信。 ?导航:通过实时测定运载体在行进途中的位置和速度,引导运载体沿一定航线经济而安全地到达目的地的技术。 ?要实现导航,必须首先实现定位,即精确确定当前所在的位 置。只有先定位,才能确定目的地的方向,即实现定向。 ?导航定位的发展: 推算定位-天文导航-惯性导航-无线电导航

导航系统 ?推算定位系统(Dead Reckoning Systems) ?通过航行的方向和距离来推算其所在位置。 ?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根据牛顿提出的相对惯性空间的力学定律,利用陀螺、加速度 计等惯性元件感受运动载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然后通过 计算机积分运算,从而得到运动载体的位置和速度等信息。 ?优点是不依赖外界导航台和电磁波的传播,因此应用不受环境 限制,包括海陆空及水下。隐蔽性好,不可能被干扰,生存能 力强。此外,还可以产生包括载体三维位置、三维速度与航向 姿态的多种信息。然而,它的垂直定位信息不好。

无线电导航系统 ?基本原理 ?根据电磁波在理想均匀媒介中按直线传播,且速度为常数, 并在任两种媒质介面上一定产生反射,入射波和反射波同在 一铅垂面内的特性,进行导航定位。 ?优点: ?电磁波的传播基本上不受昼夜、气候、距离的影响; ?可对空中、海上与地面的各种运动载体进行定位、导航。 ?测量快、准确度高、可靠性高。 ?缺点: ?电磁波难免受外界干扰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介与概述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介与概述 2013年08月17日?北斗导航资讯?共1511字?字号小中大?暂无评论 一、概述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COMPASS)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中国正在实施的 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系统建设目标是: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促进卫星导航产业链形成,形成完善的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支撑、推广和保障体系,推动卫星导航在国民经济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空间段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用户段包括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 二、发展历程 卫星导航系统是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中国高度重视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系统。2000年,首先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使我 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的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建设与发展,满足全球应用需求,我国启动实施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 (一)北斗双星定位系统: 2003年5月建成;三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36,000km;卫星寿命5年;主动式定位,有源定位 下行S波段,上行L波段;二维定位、授时、短报文服务、广域增强军民两用系统;被动式定位,无源定位。 特点: 具有定位、授时、短报文通信多种功能;可用于发布广域差分信息;军民两用系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