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文化与园林植物配置

诗词文化与园林植物配置
诗词文化与园林植物配置

诗词文化与园林植物

设计部:林静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景与人同。”春夏秋冬、日升月落、风云变幻,诗人面对多姿花木,惜春伤时之情洋溢笔端。因此,诗词中描绘园林中的植物总是染上了浓浓的主观色彩。中国园林中,自然景物经过拟人化而赋予某种品格特征之后,不再是孤立的客观物体,而是人们托物寄兴、借景抒情的审美对象,情景交融,意境融合,主客观之间形成相互感应交流的关系,深化了园林意境,强化了艺术感染力,同时也影响了在园林中对这些植物的运用。

中国古典园林中所配置的植物都符合诗情,有文化气息。浩瀚的诗词宝库中对植物的描述对园林中植物的选择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君子比德”是历代文人诗词中常见的表达手法,他们将这种情结凝结于园林,选择符合心境的植物于园林中。被称为“岁寒三友”的松竹梅,因其有着高贵的品质象征顽强的性格和斗争精神,而被人们千百年来广为称颂。梅、兰、竹、菊为清华淡泊、不作媚世之态的,象征了人高尚的道德情操。还有莲藕、荷花象征超凡脱俗;松、柏象征坚韧不拔;杨树、柳树比喻依恋之情。这些植物因诗词中成千上万次抒情而成为园林中百用不厌的选择。苏轼诗中的“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 无竹令人俗。”的名句,寄予了对竹子深厚的情感。人们因竹子青翠的色泽,摇曳的姿态,萧萧的音韵,以及中空的谦虚、弯而不屈的特性,将其意境入诗入画成为欣赏主题,并在古典园林植物设计中广泛应用。梅花与文人结缘甚早甚深,以横、斜、倚、曲、古、雅、苍、疏为美。宋代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中对梅的描写达到了极致;元代杨维桢赞其“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古典园林中的建筑还以梅花题名,如苏州园林中“雪香云蔚亭”、“至梅亭”、“梅屋”等,都说明了梅花的品格影响和人们对梅花热爱之深情。以致宋代王淇咏的一句“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的感叹充分说明了诗词对园林中植物选择的影响之深。

植物的枯荣、晨暮变化更是诗中的常景,并很深的影响了园林中四季植物选择。春天的玉兰冷香满院、素颜照空,“虎丘山后玉兰树, 岁岁春风花盛开”,在白居易“悟得独饶脂粉态, 木兰曾作女郎来”,文征明《玉兰》中“我知姑射真仙子,天谴霓裳试羽衣”, 康熙帝言它“琼姿本自江南种,移向春光上苑栽。”的不朽咏唱中,玉兰作为春天吉祥的象征,在南北园林以及私家庭院中成为堂前必栽之树。

在园林的创作中,诗词文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园林的本意就是创造人们意象中的情景,诗词中对园林植物的描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园林中植物布局的特色与风格。主要体现在以植物为主题的园林布局,以及植物与园林其他要素的搭配布局。

诗词对植物的写意描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以植物为主题的园林景观的形成。“芭蕉夜雨”是历代文人所青睐的植物营造意象,白居易《夜雨》“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连雨》“碎声笼苦竹,冷翠落芭蕉”;杜牧《芭蕉》“芭蕉为雨移,故向窗前中”;李煜《长相思》“秋风多,雨相和。窗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等等以“芭蕉夜雨”为主题的诗词,造就了苏州拙政园中的听雨轩的植物布局。轩前一泓清水、植有荷花、池边有芭蕉、翠竹,轩后也已一丛芭蕉点景。只要在雨夜,无论春夏秋冬,雨落在植物上,加入听雨人的心态,境界绝妙,别有韵味。为营造雨声清晰,蕉叶、荷叶、竹叶的配合,之满院充满静谧的意境而进行的精心配置。在园林植物造景中,还有一句“曲径通幽”造就了千古不朽的竹景空间,无论皇家、私家园林,还是寺庙、道观的竹景布置,大多都有“夹径萧萧竹万枝、云深幽壑媚幽姿”的异曲同工之妙。在园林中,无论山涧石隙,池畔溪边,还是亭堂楼宇边,竹径直径无不适宜,这已被千年来的景观及其效果所证实,新西湖十景“云栖竹径”便是杰作之一。而“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和郑板桥的“几枝修竹几枝兰”则是竹径与兰花或藤萝的空间搭配,使其更具

有了清幽之趣。北京的“紫竹院”公园是北方最大的竹林观赏园,园内不同种类50万株竹子的选择,以及“竹静通幽”、“联吟竹屋”,还有婆娑成影的各种竹景意象,亦是受感于前人诗词歌赋中对竹的描述和赞美而形成以竹子主景的专类园。

植物在园林除了作为主景,还要与其他园林要素建筑、山石与水体要素配合,相得益彰。王维《山水诀》“平地楼台,偏宜高柳映人家;名山寺观,雅称奇杉衬楼阁。”中将植物与建筑之间的空间关系一语中的,用槐、柳之类的高挑植物衬托平地楼台,可以显出楼台的雅致,用姿态奇峋的松衫衬寺观可以增加佛阁的静谧玄妙。拙政园的梧竹幽居亭在水边的一方平台上,旁边是一株高大挺拔的梧桐,四周掩映着些许翠竹,一高一矮、一疏一密,与小亭营造出一种强烈的空间感。北京法源寺天王殿寺庭前植有两株虬枝峥嵘的唐松、宋柏,与寺殿的庄严肃穆配置既不失庄重又独有韵味。

植物与局部建筑的搭配中“移竹当窗”当算经典。缘于白居易诗作中“开窗不糊纸,种竹不依行。意取北窗下,窗与竹相当。绕屋声渐渐,逼人色茫茫。烟通香霭气,月透玲珑光”。这种采用中国传统的自然式栽植,或是丛栽或是点栽,而不拘泥于成行成排;因竹子终年不调,耐寒经霜,适应性强而种于窗北又有一定的生态意义;微风吹过竹叶发出的渐渐之声,飘来清香之气,月色轻抚,有玲珑苍翠的竹影,何等意境。于是“移竹当窗”成了文人园林窗前的一种传统模式。

山水间配置了植物就会协调山静水动之间的矛盾,这就对植物的选择尤其是空间布局提出了要求。山是静的,需要有植物带来活力,补充各种动态的美。网师园的小山丛桂轩根据屈原《楚辞》中“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的辞意,布置了小山丛桂轩的围周的植物空间,小轩南边廊外的粉墙前倚壁堆叠了湖石假山,山麓缀土,种了多株桂花树,在桂树间间种海棠、腊梅、南天竹、梅花等使其“枝枝相缭”微风撩动则姿态万千。入秋则“奇石尽含千古秀,桂花香动万山秋”桂香能久藏不散,从嗅觉上带来活力。同样意境的还有留园“闻木樨香轩”,山上桂树丛生,桂花盛开,香飘四方,放眼亭立于土山之巅,山上树木森郁,宛然如画。水是动的,需要植物来平衡,而“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半池秋水半池莲”的荷莲稀植反使水面宽阔感增加。风过水面波光粼粼,而莲叶却景观其动,一静一动,风趣横生,在领悟中又进入了新的意境。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心得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优秀范文5篇]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内容提要]:文化魅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前提和不竭源泉,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后盾。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时代浪潮,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与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相结合,成为推动当代社会发展的强劲力量。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必须将文化建设作为我国全面发展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个战略性目标,努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当代的国际大环境下,对全面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 软实力 Abstract: In today’s world, culture, the premise and source of a nation’s soft power, serves as an indispensable backup force in its peaceful rejuvenation. With the coming of the era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multi-polar world, cultural soft power h as become a necessary part of a nation’s comprehensive strength, which, combined with its hard power in

economy and military, works as a strong forc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ultural soft power is st ill in its infancy stag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its long history and countless brilliant achievements, works a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improving 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in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Therefore, brillia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must be utilized as a strategic tool in our country’s overall development. Key words: brilliant traditional culture; China; soft power 引言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孟宪实曾经说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软实力之源,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1?。我国传统文化具有五千多年漫长悠久的历史,孕育了辉煌灿烂、独树一帜的中华文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形态。在以往的漫长岁月中,传统文化经过历代优秀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的阐发和完善,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和气质中不可替代的文化传统,并且深深

浅谈园林植物配置的几种方式

浅谈园林植物配置的几种方式 1、配置植物要有明显的季节性 利用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节景相创造"四季景观",使游人感到大自然的生机及其变化。总的配置效果应是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即所谓"春意早临花争艳,夏季浓苍不萧条"的设计原则。在树木配置中,常绿的比例占1/4~1/3较合适,枝叶茂盛的比枝叶少的效果好,阔叶树比针叶树效果好,乔灌木搭配的比只种乔木或灌木的效果好,有草坪的比无草坪的效果好,多样种植物比纯林效果好。 2、自然式的树木配置方法,多选树形或树体部分美观或奇特的品种,以不规则的株行距配置成各种形式。 (1)孤植。单株树孤立种植,孤植树在园林中,一是作为园林中独立的庇荫树,也作观赏用。二是单纯为了构图艺术上需要。主要显示树木的个体美,常作为园林空间的主景。常用于大片草坪上、花坛中心、小庭院的一角与山石相互成景之处。 (2)丛植。一个树丛由三五株同种或异种树木至八九株树木不等距离的种植在一起成一整体,是园林中普遍应用的方式,可用作主景或配景用作背景或隔离措施。配置宜自然,符合艺术构图规律,求得既能表现植物的群体美,也能表现树种的个体美。 (3)群植。以一两种乔木为主体,与数种乔木和灌木搭配,组成较大面积的树木群体。树木的数量较多,以表现群体为主,具有"成林"。(4)带植。林带组合原则与树群一样,以带状形式栽种数量很多的

各种乔木、灌木。多应用于街道、公路的两旁。如用作园林景物的背景或隔离措施,一般宜密植,形成树屏。 3、植物配置应突出地方特色 由于所处的各个城市规模不一样,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历史文脉、地域文化差异很大,城市绿化要因地制宜。城市园林设计时要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融合地方文化特色;只有把握历史文脉,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体现地方风格才能提高园林绿化的品位。城市中空气污染、土壤理化性能差等因素不利于园林植物的生长,所以在选择植物时应以适应性较强的乡土树为主,大量的乡土树种不仅能较快地产生生态效益,而且能体现地方特色。 4、观花和观叶植物相结合 观赏花木中有一类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如叶色紫红的红叶李、红枫,秋季变红叶的槭树类、变黄叶的银杏等均很漂亮,与观花植物组合可延长观赏期,同时这些观叶树也可作为主景放在显要位置上。常绿树种也有不同程度的观赏效果,如淡绿色的柳树、草坪,浅绿色的梧桐,深绿色的香樟,暗绿色的油松、云杉等,选择色度对比大的种类进行搭配效果更好。

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所有士子的目标。而这句话正是出自儒家的经典《礼记》。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或曰中华主流文化,是凝成中国民族精神的主流,是东亚文明的精神内核。 儒学的这种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在社会的大动乱中通过对三代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进行反思,认真清理和重新加以诠释而形成的思想学说体系。孔子提倡“信而好古”和“好古敏以求之”,使儒学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成为中国原典的保存者和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非常注重实地考察,坚持“察知征信”与“因革损益”的原则,使儒学又具备审慎的因时制变的品格,在中国处在第一次社会形态大变革的时代,儒学应运而生,突出了中华传统文化需要保存、延续和发展的历史必然。 儒家思想之所以一直受推崇也与它所崇尚的价值观分不开。“仁、孝、义”是儒家道德体系的主要组成。 仁作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首先提出了“仁”的思想,并以之作为治国使民的基本原则。“仁”作为儒家道德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各种道德规范,道德要求的基本出发点,在众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孝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行为规范和重要道德范畴。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孝悌是仁德的开始和基础。“孝”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部分,“孝”更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一个不“孝”的人,何谈为人,更何谈什么道德品行? 义义是儒家文化的又一重要价值。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这里生命和道义是合理的存在的,但当两者发生冲突或利害关系时,对道义的追求就高于了对生命的追求,在只有牺牲生命才能坚持道义的时候,人就应该舍生取义。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信”与“义”作为一枝独秀,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在今天,很多人仍是以这几点来判断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可以说,儒家为我们确立了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在古代,自汉以来的各个朝代都是以儒治国,因此儒家文化也是一种政治文化。众所周知,“和”的思想是先秦儒家的重要思想,“和”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一种政治目的、政治价值,即儒家学者理想中的社会至少是一个和谐、团结、和平的社会,这与时下的和谐社会建设相似。尽管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礼治”的秩序思想、“德治”和“人治”主张,都对当今政治有借鉴意义。

学点儒家思想提高个人品德修养

学点儒家思想提高个人品德修养 韩元涛金英 儒家思想之所以作为正统文化统治中国三千多年,不仅是因为它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它“说的都是家长里短”,阐述的却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深刻道理,符合民众的愿望,有着广泛的群众和社会文化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对照儒家思想去思索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管理团队,如何对待功名利禄,如何做人、做事、做官,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一个快乐的人。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在所难免。一个人从诞生到死亡,既要和家庭成员、亲戚朋友相处,也要和社会中不同层次、不同阶层的人打交道。如果你是官员、管理者,你还要和你的上下级合作共事。因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不能游离于社会之外而独立存在的。与人相处必然给你带来快乐或不快乐,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回避的。毫无疑问,人们都愿意使自己生活的快乐一些。那么何为快乐?有人说赚钱最快乐,有人说拥有权力最快乐,有人说健康平安最快乐,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可见,不同的人对快乐有着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很难用一句话概括。因此,我们也很难用我们的标准去评判别人是否快乐。但有一条是共识:要做一个快乐的人,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个自我心灵的归宿。具体讲,一是要给自己制造快乐。快乐是别人给的,更是自己营造的。陶醉于学习——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与志同道合的朋友探讨人生和学术——“谈

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回忆生活中点滴的成功——自我安慰,无一不是制造快乐的良方。相反,如果我们不去给自己制造快乐,而是用自己得不到东西去和别人得到的东西相比,我们就会愁眉不展,自寻烦恼。古人说“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欲品自高”。要给自己制造快乐,必须首先做到知足。比如,你家庭幸福、身体健康、工作能力强、教子有方,可就是没有被提拔,在旁人看来你已经足够幸福快乐了,可你偏不知足,偏要去和被提拔的人比,那你不但会感到愤愤不平,甚至痛不欲生。我们不妨试着想一想,当有人住在金碧辉煌的豪宅中而你却住在陋室之中时,你是否淡定地想“广厦千间夜眠八尺,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当你的同事、同学身居高位而你仍是平头百姓时,你是否会坦然地想“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当有人锦衣玉食而你却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时,你是否会从容地说“锦衣玉食不足羡,粗茶淡饭保平安”。生活中不是不可以与人相比,而是看你怎么与人相比。如果用你的成功之处和别人的不如意之处相比,你会感到心满意足;反之,用你没有得到或不可能得到的和别人得到的相比,你会感到很委屈、很苦恼。第二要学会给人制造快乐。要做一个快乐的人,不但要会给自己制造快乐,更要考虑别人是否快乐。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不是君子所为,也为人所不齿。君子之人认为,给人制造快乐,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此正所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给人制造快乐,不见得有多大的能力,只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即可。当有人走路不小心摔倒时,你走上前去轻轻地扶他一把;当有人过独木桥是,你轻轻地对他(她)提醒一句:“当心掉下去”;当别人帮助了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答: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由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积淀起来的、传承下来的、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的精神体现。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性、人伦性和传承性,它所包含的丰富的思想材料,是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价值体系和文化体系建立和建设的必不可少的资源,是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坚忍不拔、自强不息主体精神。 第二,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义轻利、整体至上的精神对中华民族的长期稳定和团结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西方文化倡导的个人位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的侵袭和泛滥起到了批判和抑制作用,也激发了当代中国大学生不断高涨的爱国主义热忱。 第三,传承和追求和谐统一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整体,崇尚和谐统一。归纳起来,和谐统一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产生重要影响的方而有二:其一,和谐统一思想强调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谐与和平,主张通过道德教化而非强制手段来解决问题,主张用和平手段而非暴力手段来解决争端。这种以一贯之的思想教化,造就了一个爱好和平的伟大民族,一个闻名于世的礼仪之邦,更铸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正确的价值取向。其二,主张家庭内部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倡导一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的价值取向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团体意

识、宽容精神、家庭意识、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培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传承和发扬“仁者爱人”的人本主义精神。儒家提倡对人的爱护和尊重,一贯把“仁爱”作为协调人际关系的伦理道德。要求人们首先要有“爱亲”之心,从爱自己的亲人做起,然后由己推人,由近及远,达到“泛爱众”的道德境界。通过对“仁爱”的倡导和践行,中国古代社会形成了“四海之内皆兄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宽广情怀和尊老爱幼的良好社会风尚。“仁者爱人”的理念,是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精神的集中表现,它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社会责仟感,有助于培养社会成员最基本的道德义务感。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不是与三生俱来的,而是通过高校的人文知识的科学教育、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家庭的良好传统教育、党和政府的坚强有力支持、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整个社会的良好风尚以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勤奋工作的等多种途径和方式的全力作用的结果。 总之,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不是短期、短效行为,而是一个历史的时代的重大课题,是一个民族自立自强的长远发展规划。这就要求我们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切实改进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模式、方法和载体,努力营造大学生传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形成长效机制,在自由民主、活泼开放、和谐创新的环境中哺育一代又一代素质高、方向坚定的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一、何为传统文化 所谓传统文化,广义上看应包括中国有史以来的所有文化,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狭义上主要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的中国儒释道文化,特别是宋明以降的程朱理学。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 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内容十分丰富, 与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相比, 有着不同的特点。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有体现在有形的物质方面的, 有体现在精神方面的; 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民族精神, 特别是优秀的道德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主要体现在这样几方面: 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现实人生,孔子说:“未

知生,焉知死”,并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入世的人生哲学,培育了中华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强调人生幸福靠自己去创造。要实现现代化,这种自信自尊的精神是决不可少的。 二、知行合一观。中国儒家文化所讲的“力行近于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重知轻”的认识论思想,这与实践品格具有某种一致性。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现现代化,当然要努力学习外国的先进的东西,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社会主义实践。 三、重视人的精神生活。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的内在修养与这精神世界,鄙视那种贪婪与粗俗的物欲。孟子提出“充实之谓美”,并认为“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对人格的根本要求,这种传统美德,对现代人格的塑造,也是非常可贵的。 四、有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今天,一个国家只有走上现代化,国家才会繁荣富强。而实现现代化,全靠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五、追求真理,勇于奉献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蔑视那种贪生怕死,忘恩负义、追逐名利的小人。古人在谈到对真理的追求时,认为“朝闻道,夕死可矣“。宣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这种对真理执着、献身精神是推动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六、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社会只有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形成团

园林绿地如何配置地被植物

园林绿地如何配置地被植物 园林绿地包括各类公园绿地,街头绿地,风景游览绿地,防护绿地及工厂、医院、居民区等专用绿地。按照其不同的性质,不仅乔灌木配置有所不同,地被植物的配置也应有所区别。 各类公园绿地是布局复杂、造景要求较高的绿地,既有开阔的草坪,又有高大的林带;既有规则的花坛,又有自然的花境,这就要因景制宜,恰当地选用不同的地被植物。 在街心绿地上为考虑交通安全,一般均选用矮生的植物,地被要求矮小,整齐,不遮挡视线,可以以草坪为主,用小刺柏、金叶女贞等组成图案,简捷明快。 风景游览区绿地,地被植物的配置多以自然式为主。 在医院、疗养院、水厂、精密仪器厂等绿地上,应考虑种植较大面积的草坪地被植物,使人感到整洁舒适,心胸开朗,有益健康。 在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工矿内,也应搞好地被植物的配置,如噪音强烈的车间,不仅要选择枝叶密集、较高大的乔、灌木种类,而且地被也应适当高一些,组成较密的树墙,可以降低噪音。如选择较高大的南天竹、火棘、爬墙虎等。在有污染的工矿内,除了考虑地被植物的一般特性外,特别要注意植物对有害气体的抵抗能力。如紫茉莉能抗so2 、hcl,葱兰能抗hf、hcl,石竹、万寿菊能抗so2 ,美人蕉能抗so2 、so3 、hf、hcl等。有些水面覆盖物如凤眼莲等,对净化污水有较好的效果。 在郊区公路旁的林荫道边,绿化条件较差,应选择一些对肥水要求不高,病虫害少,管理省工,适应性强的种类,如黑麦草、羊茅类、白三叶等,既能覆盖黄土,减少冲刷,又能提供少量牧草。 浅谈园林植物配置和应用 摘要:园林植物是园林建设中最重要的材料。植物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园林工程的质量及园林功能的发挥。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要遵循科学性,而且要讲究艺术性,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从而使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效益并举 关键字;配置;园林建设;观花观叶;园林景观;层次;观赏效果;师法自然; 园林绿化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如果不注意花色、花期、花叶、树型的搭配,随便栽上几株,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景观大为逊色。另一方面,园林花卉植物花色丰富,有的花卉品种在一年中仅一次特别有观赏价值,或者开花期,或者结果期。如银杏,仅在秋季叶子橙黄色时显行十分显眼;紫荆在春季不仅枝条而且连树干在叶芽开放前为紫色花所覆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有的种类一年中产生多次观赏效果,如七叶树的春花和秋季的黄色树冠均富有观赏性;忍冬初夏具大量黄色花,秋季有橙红色果;还有实际上具有常年开花效果的云杉、桧柏等常绿针叶树。因此,应从不同园林植物特有的观赏性考虑园林植物配置,以便创造优美、长效的花卉风景。 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确立生态园林的概念,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园林“拟自然”探索,我国上世纪80年代中叶开始生态园林研究,目前已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和经验。因为人类对环境破坏加剧,尝尽自身带来的恶果。于是,保护地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呼声,生态学应运而生,可持续发

中国传统文化之儒家文化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之儒家文化 【摘要】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历代统治者和知识分子所推崇。儒家的价值理念、伦理道德观、仁爱观等影响着中国和世界,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迎接未来的竞争与挑战。 【关键词】儒学传统文化精神价值选择价值观念“以儒治世” 儒学未来 一、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或曰中华主流文化,是凝成中国民族精神的主流,是东亚文明的精神内核。“察业识某如佛,观事变莫若道,而知性尽性,开价值之源,树价值之主体莫若儒。” 儒学的这种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在社会的大动乱中通过对三代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进行反思,认真清理和重新加以诠释而形成的思想学说体系。孔子提倡“信而好古”和“好古敏以求之”,使儒学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成为中国原典的保存者和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非常注重实地考察,坚持“察知征信”与“因革损益”的原则,使儒学又具备审慎的因时制变的品格,在中国处在第一次社会形态大变革的时代,儒学应运而生,突出了中华传统文化需要保存、延续和发展的历史必然。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只能在超越了单一民族观念和思想体系时才能存在。他一方面提倡“夷夏之防”,十分注重激励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同时又以“近者悦,远者来”和“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博大胸怀,倡导民族和睦,友好相处,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巩固起了凝聚作用,因此儒学长期以来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儒学不是宗教却能取代宗教”,坚持的是一种对儒学的信仰和依赖。儒学提倡德化社会、德化人生的思想对中国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华人世界共同的文化心理基础。直至今日,儒家文化仍具有一种积存深厚的民族文化认同的凝聚力,起着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大作用。正是由于儒学避免了狭隘民族性的特点,为它走向世界,形成东亚儒家文化圈奠定了基础。

儒家思想文化对现实的积极影响

儒家思想文化对现实的积极影响 儒家思想文化的精华在历史传承中经过磨练、积淀,成为我们民族的智慧、精神和美德,具有人类共性的永久价值。 1.儒家提出一系列道德范畴、命题、思想丰富了中国传统道德宝库。儒家文化属人伦文化,它提出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节、耻等,蕴含量十分丰富。如果抽象出它们的一般意义,加以选择、加工、发挥,就能成为精华。如“仁”,是儒家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仁者仁也”,强调了人的社会属性和本质;“仁者爱人”,反映了利他精神;“克己复礼为仁”,要求人应该有道德自律意识;“杀身成仁”,彰显了坚守信念、不怕牺牲的决心。又如“忠”,抛开它的忠君和愚忠的具体含义之外,可贵之处在于忠于职守、勇于负责,完全可以把它用在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方面上。又如“孝”,是任何人、任何社会都应具有的美德,封建社会过分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而忽视父母对子女的“慈”;现在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家家体现的是过度的“慈”,很容易丢掉传统的“孝”,所以,当今更需要强调“孝”。此外,“义”即正直、正义,“礼”即礼貌、礼仪,“信”即诚信、信誉,“温”即和蔼、平易,“恭”即谦虚、敬人,“俭”即勤俭节约,“让”即宽容忍让,“廉”即清正廉洁,“节”即骨气、气节,“耻”即自尊自爱等,它们的一般意义都可以继承并发扬光大,为我们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建设服务。 2.冲破天命鬼神的理性精神抵抗了宗教对人们思想的侵蚀。儒家思想对鬼神问题持谨慎态度,“子不语怪、力、乱、神”,“未知生,焉知死”,具有无神论倾向,否定超自然救世主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同时,引导人们注重“现世”生活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孔子的学生问什么是智慧,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体现出对务实和理性精神的崇尚。虽然中国有土生的和外来的宗教流传,但都没有形成全民族的宗教狂热,真正推行的是“政德合一”,宗教在中国从来没有占据过主导地位;不像西方搞的是“政教合一”,有时教权比王权还要大。在中国正是由于信奉儒家思想,抑制了宗教的作用。直到现在,全世界有60多亿人,信教的有48亿人,不信教的绝大多数在中国,这和受儒家思想文化的长期熏陶有很大关系。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人解决现实问题倾向于依靠人间力量,形成了一种不轻易求神拜佛的习惯。在他们看来,与其信鬼神,不如信明君,“五百年必有王者兴”,明君能带来太平盛世;明君不多,就去信清官,清官率先垂范,弥补君王过失,杀陈世美,救秦香莲;清官不多,就去信侠客,侠客可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最大的侠客就是梁山好汉,替天行道。老百姓实在没办法,才去求神拜佛,而且求的神,也多是希望能给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神,这些神和人还有血缘关系,人们缺水了就信龙王爷,缺钱了就信财神爷等,信神是无可奈何,也是权且手段,达到虔诚、迷信程度的人是少数。 3.“民为邦本”的民本主义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儒家思想历来十分重视老百姓的作用,认为百姓是国家安宁的根本,“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里的“贵”就是作用重大,即“民可载舟,亦可覆舟”之义。重视老百姓的作用,首先要重视老百姓的生计。所以,儒家思想历来强调君子要有“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情怀,把个人安身立命与百姓福祉联系起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要安民、养民、利民、惠民、富民,同时还要“教民”;要“解民于倒悬”,“厝天下于衽席之上”。为此,就要修身,要“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做事本领,目的是为了经世致

园林植物选择配置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原则: 在园林植物树种选择上,首先应遵循适地适树、植物多样性的原则,同时还要考虑市花市树、珍贵树种、古树名木的保护利用。 城市的骨干树种(基调树种)应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已驯化的外来树种。一般来说,本地原产的乡土植物最能体现地方风格,且群众喜闻乐见,最能抗灾难性气候,种苗易购易成活,加之城市本身立地条件较差,大气污染严重,灰尘大,在这样苛刻的立地条件下,栽植树木并使之健康生长,必须适地适树。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选用经过驯化的外来树种。 长江流域现在常用树种中有许多都是外来经过多年驯化且适应当地立地条件的树种,如夹竹桃,原产印度、伊朗,经过多年的栽植,已成为当地优良的抗烟尘、废气的优良树种;广玉兰原产北美东部,现已成为良好的城市绿化观赏树种之一;悬铃木原产欧洲东南部等地区,曾广泛应用作为行道树。 市花市树是受到大众广泛喜爱的植物品种,也是比较适应当地气候、地理条件的植物。 它们本身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也已上升为当地文明的标志和城市文化的象征。利用市花市树的象征意义与其他植物、园林小品相得益彰的配置,可以赋予城市浓郁的文化气息,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古树名木是指城乡范围内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具有科研、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树木,珍稀树种、列级保护的树木,树形奇特、国内外罕见的树木以及在园林风景区起重要点缀作用的树木。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是活的文物,是具有很高文化价值的历史遗产,另外还具有科技、科普价值,能间接地体现一个城市的科技、文明程度,应动员全社会保护和管理好。 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应充分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 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相互之间的配置。其配置原则有以下要求: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

开展“弘扬中华优级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建设,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品德,根据《重庆市中小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为指导,确立现代的教育理念,坚持育人为本,以德树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为了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能够有序的顺利进行。收到预期效果,在活动开展前成立了学校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活动的确领导和督导工作。 组长:德育处负责人副组长:年级组长组员:各班班主任三、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按照教育现代的要求,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学校德育工作新路子,坚持科学态度,努力改进和拓宽德育工作内容和方法,吸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学典立德,修身育人,打造学校德育工作特色品牌。 近期目标:本学期,全面铺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初步形成学习氛围,师生掌握一定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增

强学生行为规范意识和道德情操。下学期,使学校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进入常态轨道。教师的素质明显提高,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师生面貌焕然一新。 中长期目标:利用三年时间,让全体学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健全人格,提高文明修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用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之光照耀指引学生健康成长受益终生,并让他们勇于担当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 四、学习内容和途径 1、学习内容:临摹名家书法作品,体会中华文字的线条美和空白 美;诵读古代诗词文章,体会中华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一脉相传的文化血液; 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礼仪节庆活动,了解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2、教育途径: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结合专题教育活动和社会实 践活动。确保教育效果。 (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要求各科教师要注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语文、政治、历史、美术、音乐、体育和书法等学科,要加强学科渗透,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教学过程中。 (2)主题活动通过积极组织举行经典诵读大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书画展,名人名家故事演讲比赛,读书报告会,艺术节,课前歌,大课间活动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丰富多彩活动之中。

中国传统文化与个人修养的联系

中国传统文化与个人修养的联系 导读:本文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个人修养的联系,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国传统文化与个人修养的联系:“和合”与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它和个人修养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例如:孝亲尊师,尊老爱幼,慎独修身,自强不息,诚实守信,谦敬礼让,勤劳节俭等等,有强大的文化感召力和透射力,世世代代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和”、“合”二字均见于甲骨文和金文。和合,就词义本身而言,“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是结合、合作、融合。一般情况下,它们是相通的,讲的是人类古往今来孜孜以求的自然、社会、人际、身心诸多元素之间的状态。蕴含着和以处众、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深刻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理念。“和”的精神,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园融。 “和”的基础,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互相存异,共生共长。“和”的途径,是以对话求理解,和睦相处;以共识求团结,和衷共济,以包容求和谐,和谐发展。“和”的佳境,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在中国,以广泛深厚的和合文化为基础的追求社会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是说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 “和合”最形象而生动的表述,则要算“太极图”了――阴阳鱼合抱、互含,两条鱼的内边天3 衣无缝,两条鱼的外边是为正圆。这个“太极图”告诉我们:第一,任何一个事物都包含着两个对立面;第二,两个对立面相互包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第三,两个对立面的协调吻合,构成一

个和谐的整体。在这三点内涵中,以第三点内涵最为重要,因为从中可以引申出这样一个道理:在一个统一体之中,凡是有利于对方的,便有利于整体的和谐统一,也就必然反过来有利于自身;反之,凡是有损于对方的,便有损于整体的和谐统一,也就必然反过来有损于自身。中国传统文化贵和、持中的和谐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天人合一”,指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承认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中国传统文化与个人修养的联系:“中庸”与修养 二是“中庸”,指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强调对待事物关系要把握一个度,以避免对立和冲突。提倡“贵和”、“持中”的和谐意识,有利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推崇“仁爱”原则,强调人际和谐“仁”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孔子提倡“仁者爱人”,认为“仁爱”是人我关系的准则。“仁”既是一种人际关系的准则,也是实行这一准则的普遍的方法原则。“己欲立而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既是一种最高的道德原则,又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品质,在人我关系中,惟有从爱人出发,才能达到“人恒爱之”的彼此相爱的和谐关系。 “己欲立而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想立足社会达到理想目标,同时也要使有关的人立足达到目标。在孔子看来,以爱人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即可融洽和谐;如果整个社会都建立在人人爱人的基础上,那么社会自会太平。它提倡人与人相爱,尊重人的价值、同情人、帮助人,体现了古代的人道主义精神。提倡尊老爱幼,强调人伦价值。从《尚书》中最早提出的“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开始,到孟子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关系,再到《礼记·礼运》中所强调的“十义”,既所谓“父慈、子孝、兄良、弟恭、夫义、妇贞、长惠、幼顺、君仁、臣忠”等,从各种不同的

园林景观设计中绿化植物选择配置

园林景观设计中绿化植物选择配置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首先要从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园林绿地功能很多,具体到某一绿地,总有其具体的主要功能。街道绿地的主要功能是蔽荫,在解决蔽荫的同时,也要考虑组织交通和市容美观的问题。综合性公园,从其多种功能出发,要有集体活动的广场或大草坪,有遮阳的乔木,有艳丽的、成片的灌木,有安静休息需要的密林、疏林等。医院庭园则应注重周围环境的卫生防护和噪声隔离,在周围可种植密林,而在病房、诊治处附近的庭园多植花木供休息观赏。工厂绿化的主要功能是防护,而工厂的厂前区、办公室周围应以美化环境为主,远寓车间的休息绿地主要是供休息。烈士陵园要注意纪念意境的创造等。好养护总结了园林景观中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总结: 考虑园林艺术的需要 1. 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 规则式园林植物种植多对植、列植,而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种植,充分表现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根据局部环境和在总体布置中的要求,采用不同的种植形式,如一般在大门、主要道路、整形广场、大型建筑物附近多采用规则式种植,而在自然山水、草坪及不对称的小型建筑物附近则采用自然式种植。 2. 全面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

人们欣赏植物景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而全能的园林植物是极少的,或者说是没有的。如果要发挥每种园林植物的特点,则应根据园林植物本身具有的特点进行设计,如鹅掌楸主要观赏其叶形;桃花、紫荆主要春天赏其色;桂花主要秋天闻其香;成片的松树形成“松涛”是闻其声。有些植物是多功能的,如月季花从春至秋,花开不断,既可观色赏形,又可闻香,但在北方冬天来临时剪去枝条堆土防寒,就谈不上观赏了,若在背后衬以常绿树,则可补冬季之枯燥。 3.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要从总体着眼,在平面上要注意种植的疏密和轮廓线;在竖向上要注意树冠线,树林中要注意开辟透景线。要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远近观赏效果,远观常看整体、大片效果,如大片秋叶;近看才欣赏单株树型,花、果、叶等的姿态,更重要的还是要考虑种植方式,切忌苗圃式的种植。植物种植要处理好与建筑、山、水、道路的关系。植物的个体选择,也要先看总体,如体形、高矮、大小、轮廓,其次才是枝、叶、花、果等。 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满足植物生态要求 按照园林绿地的功能和艺术要求选择植物种类。如街道绿化要选择易活,对土、水、肥要求不高、耐修剪、抗烟尘、树干挺拔、枝叶茂密、生长迅速而健壮的树种作行道树;山上绿化要选择耐旱植物,并有利于山景的衬托;水边绿化要选择耐水湿的植物,要与水景协调;纪念性公园绿化要选择具象征纪念对象性格的树种和纪念人所喜爱的树种等。 要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要使植物能正常生长一方面是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使种植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生态条件基本上能够得到统一;另一方面就是为植物正常生长创造适合的生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使植物成活和正常生长。 要有合理的搭配和种植密度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范文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建国学特色 实验学校三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儒家“仁爱”、“以天下为己任”等价值取向为核 心,兼容并包优秀的多元文化,以培养“四有”新人为归宿。通过创建国学特色学校活动,促使儿童形成中国所特有的文化气质,培养既有传统文化底蕴又有现代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内涵、科学”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逐步形成“国学浸润生命,经典成就人生”的学校特色文化。 二、组织机构 成立李集小学国学教育研究会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国学与教育研究活动。 组长:王万平 副组长:赵善学蔡永之 成员:张辉王宏张志刚张亚王亮李青仲云李晓莉李迎 各年级组长、各班班主任语文教师 三、组织方式 全校教师全员参与,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其它各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各国学兴趣小组全面开花的学校国学教育良好局面和浓厚氛围。 编撰国学校本课程一一《中华经典》,纳入学校授课计划。以综合实践课为主战场,辅以每天晨会前,每节语文课前等有限时间,组织学生诵读经典。首先创建五种课堂教学模式:诵读一一感悟一一积累一一践行;诵读一一交流一一提炼;知一一,悟一一行;激趣一一诵读一一领悟一一拓展;诵读一一明理一一集粹――诵读。一方面加强理论上的探索和构建,形成科学完整的体系;一方面注重实践的印证和操作。语文科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一个模式进行探研和实践,教科室、教导处要做好模式的论证和规范。 其次,构建若干种国学兴趣小组活动模式:国学体育(太极拳、武术)、国学美术(国画、书法)、国学音乐(古筝或二胡)、国学民俗(剪纸或茶道)、

国学戏曲(豫剧、越剧、黄梅戏等适合学生演唱的曲目,如:《花木兰从军》、 《中状元》、《对花》等)同时开展好传统的国学经典诗文诵读赛活动。 四、研究内容 (一)环境创设 1自然环境:创设积极有价值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环境。(新校区) (1)、教学楼上:“国学浸润生命,经典传承文明”八个大字彰显学校特色。 (2)、入校主干道两旁:“中华古代文化名人像”(如孔子、孟子、庄子、老子、朱熹等)若干。名人像底部或后面书写名人简介及其名言或名句。 (3)、校园东面围墙上书写唐诗宋词经典篇。此文化单元取名曰“诗路花语”。 (4)、校园南、北、西三面围墙及教学楼墙壁上:以不同的字体书写国学经典片段(内容有待精心删选,书写量要适度。) (5)、花园:以汉画像石为围栏,上面刻诗、词名句及与内容相关的图画。 (6)、办公室及教室内悬挂能彰显中华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内容(如出自《论语》或其他国学经典的句子。) (7)、人工开挖一条南北向横贯校园的小河,河上修建几座各具特色、能彰显儒家文化核心价值观(“仁爱”、“以天下为己任”等思想)的石桥,小河两旁种植垂柳、青竹;在小河的尽头开挖一个小池塘,池塘内栽种荷花,并在池塘上营造几座造型别致的小亭,亭子的栏杆以及小亭顶部绘上古代著名爱国人物 (如岳飞、文天祥、辛弃疾、陆游、林则徐等)画像、名言或名作。 (8)、小道两旁散布大小不一假山石若干,在其上以不同的字体书写“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八个汉字。 (9)、建设国学典籍图书室,供师生学习、阅览。 2、人文环境 加强师德建设,营造校内和谐的人际关系;注重文化熏陶,养成教师儒雅风范。这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长期积淀形成风气。决不可操之过急。 (二)、校本课程 1、开发教材 我校教科室将组织教师自己编制教材《华夏经典》作为校本教材。内容上

浅谈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 李凤

浅谈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李凤 发表时间:2019-04-03T11:43:01.990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2期作者:李凤 [导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并且对风景园林的建设越来越重视。 李凤 广州市尚景生态景观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并且对风景园林的建设越来越重视。在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风景园林的设计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不仅可以为城市生活注入一丝生机,同时还能够与城市相得益彰,从而充分体现出人文、生态、养生以及休闲于一体的园林化城市建设。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植物配置与规划;分析研究 引言: 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城市的生态化发展离不开风景园林设计,为此,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就需要将花草树木等进行合理的配置与规划,从而使风景园林设计符合生态化城市的发展需求。为此,设计人员就需要根据植物配置与规划的一系列原则,对植物进行合理选择。此外,为了确保风景园林设计的系统性,设计人员还需要考虑其他风景园林的构成元素,比如水、假山等等,将这些元素进行有效连接,从而使风景园林更具活力。本文将对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与规划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使风景园林即能够体现观赏价值,同时还可以表现城市美学。 1、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的原则 1.1 品种搭配的原则 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植物品种的合理搭配对于风景园林的整体呈现效果具有最为直接的影响,这是因为不同的植物品种,其生长时间、呈现色彩都是不同的,因此就使得风景园林景观效果存在差别。为此,在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就需要根据施工环境、区域功能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搭配组合,从而体现出地域特性,为人们带来良好的观赏体验。 1.2 植物习性的原则 为了确保风景园林良好的视觉效果,设计人员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进行植物的配置与规划。一般来讲,通常选择常绿类植物与花灌木进行搭配组合。其中花灌木的配置每组要有1-3 棵高大乔木,其位置应该在人们的视觉焦点1.5-3 米的地方。比如,在商业区通常选择常绿树进行种植,因为该区域为林冠线的高点,常绿树可以遮挡夏季刺眼的阳光,以及阻挡商业街区的嘈杂。为此,常绿树就应该具有一定的吸噪和吸尘作用。 1.3 大小搭配的原则 在风景园林的植物搭配中,大小搭配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方法,通过错落有致的搭配,展现出风景园林设计的特点。此外,植物的大小搭配对于植物的采光也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为此,设计人员就应该根据植物的生长高度,对其进行合理的组合,比如,在灌木群应该恰当的放入高大乔木,并将其安置在人们视线焦的位置,从而充分体现大小搭配的原则[1]。 2、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的具体方法 2.1 整体配置方法 整体配置也就是将对植物的规划,放在整个风景园林的规划当中,同时与水景、石头、游船码头等景象进行搭配组合,从而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的布局格式。 (1)树木在各种空间的配置 对于树木的规划是一种极为常见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法,就实际的配置情况而言,与花草的绿化面积相比,树木的绿化面积相对较大,因此,我们就可以知道,在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大都是以树木的配置为中心。在树木的规划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从以下几个点进行考虑:第一点,对树木大小的选择,从而使其显示出树木绿化的层次,实现风景园林建设的整齐划一,凸显植物的绿化美。第二点,对树木品种的选择。品种不同,其树叶形状、树干形态也不相同,为此设计人员就需要根据风景园林建设场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同一种或者是类似的树木,从而使风景园林的设计风格统一,以此来呈现出最佳的观赏效果[2]。 (2)鲜花的空间搭配 鲜花的空间搭配不仅是鲜花的选择与种植,而是将鲜花合理的安置在某一区域,从而使该区域变得生动灵活。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鲜花的空间配置是城市风景装饰的主流,这是因为鲜花具有强烈的色彩,最能够体现城市风景园林的特色,同时也是美化城市的重要工具。与树木或者是绿草的选择相比,鲜花的选择极为复杂,这是因为鲜花的种类繁多,花色、形状、大小各异,因此就为鲜花的搭配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同时,选择多也就意味着搭配方式多,为此就可以使城市呈现出绚丽多彩的风景。 (3)绿草的空间搭配 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绿草的空间搭配是最为简单的一个配置,但是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配置,在风景园林的建设过程中,假如没有绿草的衬托,整个风景园林就会显得过于繁杂,没有生机,同时也会使树木和鲜花的搭配无法呈现出最佳效果。为此,设计人员就需要对绿草的空间搭配予以重视,通过绿草的铺设,显现出树木以及鲜花的勃勃生机,同时可以使城市的风景园林建设更加系统、全面。 2.2 层次搭配方法 经过分析研究可知,层次搭配可以从多个方面体现出来,比如植物的大小对比、色彩对比、植物与水景、建筑的对比等等,这些都可以表现出层次搭配的理念,由此可见,层次搭配法在风景园林的建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比如,设计人员可以将不同颜色、不同形态的花木进行有机组合,使花木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利用丰富的色彩,突出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层次感。其次,还可以对不同高度、不同品种的树木进行排列,比如将一米的常青树、五米的红枫树以及十米的银杏树,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利进行排列,从而体现出不同层次、不同色彩的强烈对比[3]。 2.3 美学艺术方法 为了使风景园林更加艺术化,设计人员就需要采用美学艺术方法对风景园林进行设计,为此,设计人员就需要遵循以下步骤:首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