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运筹学必备知识点

东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运筹学必备知识点
东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运筹学必备知识点

第一章线性规划与单纯性法

1、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及各要素的基本特征

线性规划问题的三个要素的基本特征

(1)决策变量:每一个问题都用一组决策变量 ( x1 , x2 ,… , x n )表示某一方案,这组决策变量的值就代表一个具体方案。一般这些变量取值是非负且连续的。

(2)约束条件:存在一定的约束条件,这些约束条件可以用一组线性等式或线性不等式来表示。

(3)目标函数:都有一个要求达到的目标,它可用决策变量的线性函数(称为目标函数)来表示。按问题的不同,要求目标函数实现最大化或最小化。

数学模型,其一般形式为:

标准型式为:

其中,x j(j=1,2,...,n)为决策变量,a ij(i=1,2,...,m;j=1,2,...,n)为工艺系数,b i(i=1,2,..,m)为资源系数,

c j(j=1,2,...,n)为价值系数。

2、如何将线性规划问题转变为标准型

(1)若目标函数要实现最小化,minZ=CX。需将最小化转变为最大化,令Z’=-Z,的maxZ’=-CX。

(2)约束方程为不等式

A:约束方程为≤的不等式,左端加入非负松弛变量。

B: 约束方程为≥的不等式,左端减去非负松弛变量。

(3)若变量x k 无约束时,令x k=x k’-x k’’,x k’,x k’’≥0

3、可行解,基,基可行解,可行基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可行解:满足约束方程不等式,并且满足x k≥0,称为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其中使目标函数达到最大值的可行解称为最优解。

基:设A是约束方程组m×n维系数矩阵,其秩为m,B是矩阵A中的m×m阶的非奇异子矩阵,则称B为线性规划问题的一个基。

基可行解:满足非负条件(x k≥0)的基解,称为基可行解。

可行基:基可行解对应的基,称为可行基。

4、解的几何意义

5、线性规划问题的几何意义

定理 1:“若线性规划问题存在可行域,则其可行域是凸集”,要会证明。

引理 1:“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X = ( x1 , x2 , ? , x n ) T为基可行解的充要条件是X的正分量所对应的系数列向量是线性独立的”,要会证明(记住从必要性和充分性两方面证明)。

定理 2 “线性规划问题的基可行解 X 对应于可行域 D 的顶点。”要会证明(利用反证法,从两个方面证明)。

定理 3 “若可行域有界,线性规划问题的目标函数一定可以在其可行域的顶点上达到最优”要会证明。

6、单纯形法求解线性规划的思路

一般线性规划问题具有线性方程组的变量数大于方程个数,这时有不定的解。但可以从线性方程组中找出一个个的单纯形,每一个单纯形可以求得一组解,然后再判断该解使目标函数值是增大还是变小,决定下一步选择的单纯形。这就是迭代,直到目标函数实现最大值或最小值为止。(从可行域中的某个基可行解开

始到另一个基可行解,直到目标函数达到最优)

7、线性规划解的判别定理

8、单纯形法的计算步骤

9、单纯形法的进一步讨论

(1)大M法

在一个线性规划问题的约束条件中加进人工变量后,要求人工变量对目标函数取值不受影响,为此假定人工变量在目标函数中的系数为( - M) ( M为任意大的正数) ,这样目标函数要实现最大化时,必须把人工变量从基变量换出。否则目标函数不可能实现最大化。

(2)两阶段法

第一阶段:不考虑原问题是否存在基可行解;给原线性规划问题加入人工变量,并构造仅含人工变量的目标函数和要求实现最小化。

然后用单纯形法求解上述模型,若得到ω= 0 ,这说明原问题存在基可行解,可以进行第二段计算。否则原问题无可行解,应停止计算。

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计算得到的最终表,除去人工变量。将目标函数行的系数,换原问题的目标函数系数,作为第二阶段计算的初始表。

10、退化解及勃兰特规则

退化:单纯形法计算中用θ规则确定换出变量时,有时存在两个和两个以上最小比值,这样在下一次的迭代中就有一个或者几个基变量等于零,这就出现退化解。

勃兰特规则:(1)选取c j-z j>0中下标最小的非基变量x k为换入变量。

(2)当按θ规则存在两个和两个以上最小比值时,选取下标最小的基变量为换出变量时。

11、(实际问题)建立线性规划模型的条件

(1 ) 要求解问题的目标函数能用数值指标来反映,且为线性函数;

(2 ) 存在着多种方案;

(3 ) 要求达到的目标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实现的,这些约束条件可用线性等式或不等式来描述。

12、图解法

第二章对偶理论和灵敏度分析

1、对偶问题的基本性质

(1)对称性:对偶问题的对偶是原问题。

(2)弱对偶性:若 X 是原问题的可行解,Y 是对偶问题的可行解。则存在CX≤Yb。

(3)无界性:若原问题( 对偶问题)为无界解,则其对偶问题(原问题) 无可行解。

(4)可行解的最优性质:设X是原问题的可行解,Y是对偶问题的可行解,当C X = Y b 时,X,Y是最优解。

(5)对偶定理:若原问题有最优解,那么对偶问题也有最优解;且目标函数值相等。

(6)互补松弛性:若X,Y分别是原问题和对偶问题的可行解。那么Y XS = 0 和 YS X= 0 ,当且仅当X,Y为最优解。

(必须都会证明)

2、对偶问题的经济解释——影子价格

*

y的值代表对第 i 种资源的估价。这种估价是针对具体工厂的具体产品而存在的一种特殊价格,称它为i

“影子价格”。影子价格随具体情况而异,在完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当某种资源的市场价低于影子价格时,企业应买进该资源用于扩大生产;而当某种资源的市场价高于企业影子价格时,则企业的决策者应把已有资源卖掉。可见影子价格对市场有调节作用。

3、对偶单纯形法的计算步骤如下

4、对偶单纯行法与单纯行法的区别

对偶单纯行法是运用对偶原理求解原问题的一种方法,而不是求解对偶问题的单纯行法。它和单纯行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单纯行法是从一个原问题的基本可行解转到另一个基本可行解,即迭代中始终保持原问题

的基本可行解,常数列b≥0,δ则由正分量变成≤0。对偶单纯行法则是保持对偶问题是基本可行解(即检验数δ≥0),而原问题在非可行解(b≤0)的基础上逐步迭代达到基本可行解(b≥0)。

5、对偶单纯形法有以下优缺点

(1)初始解可以是非可行解,当检验数都为负数时,就可以进行基的变换,这时不需要加入人工变量, 因此可以简化计算。

(2)当变量多于约束条件,对这样的线性规划问题,用对偶单纯形法计算可以减少计算工作量,因此对变量较少,而约束条件很多的线性规划问题,可先将它变换成对偶问题,然后用对偶单纯形法求解。

(3)在灵敏度分析及求解整数规划的割平面法中,有时需要用对偶单纯形法,这样可使问题的处理简化。

对偶单纯形法的局限性主要是,对大多数线性规划问题,很难找到一个初始可行基,因而这种方法在求解线性规划问题时很少单独应用。

6、改进单纯形法对单纯形法的改进

当用单纯形表求解线性规划问题时,每行每列的数字都需要进行计算,而有些行列的数字在下一步计算时并不需要,改进单纯形法通过矩阵运算求解线性规划问题。

第三章运输问题

1、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

产销平衡条件下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

2、表上作业法的步骤

(1)找出初始基可行解。

(2)求各非基变量的检验数,即在表上计算空格的检验数,判别是否达到最优解。如已是最优解,则停止计算,否则转到下一步。

(3)确定换入变量和换出变量,找出新的基可行解。在表上用闭回路法调整。

(4)重复(2),(3)直到得到最优解为止。

3、确定初始基可行解

(1)最小元素法

最小元素法的基本思想是就近供应,即从单位运价表中最小的运价开始确定供销关系,然后次小。一直到给出初始基可行解为止。最小元素法的缺点是:为了节省一处的费用,有时造成在其他处要多花几倍的运费。

(2)伏格尔法

伏格尔法考虑到,一产地的产品假如不能按最小运费就近供应,就考虑次小运费,这就有一个差额。差额越大,说明不能按最小运费调运时,运费增加越多。因而对差额最大处,就应当采用最小运费调运。

伏格尔法同最小元素法除在确定供求关系的原则上不同,其步骤相同。伏格尔法给出的初始解比用最小元素法给出的初始解更接近最优解。

4、最优解的判别

(1)闭合回路法

需给每一空格找一条闭回路。用水平或者垂直线向前划,当碰到一数字格时可以转90度后,继续前进,直到回到起始空格为止。当产销点很多时,这种计算很繁。

(2)位势法

5、运输问题

一般运输问题是要把某种产品(或物资)从若干个产地调运到若干个销地,每个产地烦人产量、每个销地的销量和产销各地之间的单位运价(或运距)已知,要求确定出使总运输费用最小的运输方案。

第五章整数规划

1、整数规划

2、分值定界法

基本思想:设有最大化的整数规划问题A,与它相应的线性规划为问题B,从解问题B 开始,若其最优解不符合A 的整数条件,那么B 的最优目标函数必是 A 的最优目标函数 z * 的上界,记作z;而 A 的任意可行解的目标函数值将是z * 的一个下界z。分支定界法就是将B 的可行域分成子区域(称为分支)的方法,逐步减小z和增大z,最终求到 z * 。

优缺点:可解纯整数规划问题和混合整数规划问题,它比穷举发优越,因为它只在一部分可行解的整数解中寻求最优解,计算量比穷举法小,但变量数目很大时,计算量也较大。

3、割平面法

意义及原理:割平面法的基础仍然是用解线性规划的方法去解整数规划问题,首先不考虑变量 x i是整数这一条件,但增加线性约束条件(用几何术语,称为割平面)使得由原可行域中切割掉一部分,这部分只包含非整数解,但没有切割掉任何整数可行解。这个方法就是指出怎样找到适当的割平面(不见得一次就找到),使切割后最终得到这样的可行域,它的一个有整数坐标的极点恰好是问题的最优解。

求切割方程的步骤:

4、指派问题

概念:在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某单位需完成 n 项任务,恰好有 n 个人可承担这些任务。由于每人的专长不同,各人完成任务不同(或所费时间),效率也不同。于是产生应指派哪个人去完成哪项任务,使完成 n 项任务的总效率最高( 或所需总时间最小) 。这类问题称为指派问题或分派问题。

当指派问题要求极小化时数学模型是:

5、分值定界法求解最大化正数规划问题的步骤

6、隐枚举法

第八章动态规划的基本方法

1、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程

(1)阶段变量:把所给问题的过程,恰当地分为若干个相互联系的阶段,以便能按一定的次序去求解。描述阶段的变量称为阶段变量,常用 k 表示。

(2)状态:表示每个阶段开始所处的自然状况或客观条件,它描述了研究问题过,程的状况,又称不可控因素。

状态变量应具有无后效性(马尔科夫性):如果某阶段状态给定后,则在这阶段以后过程的发展不受这阶段以前各段状态的影响。换句话说,过程的过去历史只能通过当前的状态去影响它未来的发展,当前的状态是以往历史的一个总结。

(3)决策:决策表示当过程处于某一阶段的某个状态时可以作出不同的决定(或选择),从而确定下一阶段的状态,这种决定称为决策。在最优控制中也称为控制。描述决策的变量,称为决策变量。

(4)策略:策略是一个按顺序排列的决策组成的集合。

(5)指标函数:用来衡量所实现过程优劣的一种数量指标,称为指标函数。对于,要构成动态规划模型的指标函数,应具有可分离性,并满足递推关系。

2、动态规划方法的基本思想

(1)动态规划方法的关键在于正确地写出基本的递推关系式和恰当的边界条件(简言之为基本方程)。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先将问题的过程分成几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恰当地选取状态变量和决策变量及定义最优值函数,从而把一个大问题化成一族同类型的子问题,然后逐个求解。即从边界条件开始,逐段递推寻优,在每一个子问题的求解中,均利用了它前面的子问题的最优化结果,依次进行,最后一个子问题所得的最优解,就是整个问题的最优解。

(2)在多阶段决策过程中,动态规划方法是既把当前一段和未来各段分开又把当前效益和未来效益结合起来考虑的一种最优化方法。因此,每段决策的选取是从全局来考虑的,与该段的最优选择答案一般是不同的。

(3)在求整个问题的最优策略时,由于初始状态是已知的,而每段的决策都是该段状态的函数,故最优策略所经过的各段状态便可逐次变换得到,从而确定了最优路线。

3、建立动态规划模型的 5 个注意点

(1)将问题的过程划分成恰当的阶段;

(2)正确选择状态变量s k,使它既能描述过程的演变,又要满足无后效性;

(3)确定决策变量u k,及每阶段的允许决策集合D k( s k );

(4)正确写出状态转移方程;

(5)正确写出指标函数V k,n的关系,它应满足下面三个性质:

①是定义在全过程和所有后部子过程上的数量函数;

②要具有可分离性, 并满足递推关系。即

V k,n ( s k , k k , ? , s n+1 ) = ψk [ s k , u k , V k + 1 , n ( s k + 1 , u k+1 , ? , s n+1 ) ]

③函数ψk ( s k , u k , V k +1,n) 对于变量 V k+1 , n要严格单调。

以上五点是构造动态规划模型的基础,是正确写出动态规划基本方程的关键。

4、动态规划的逆序递推方程和顺序递推方程

(1)逆序解法的基本方程:

(2)顺序解法的基本方程:

第九章动态规划应用举例

1、最优排序的规则

(1)先作工件的加工时间的工时矩阵;

(2)在工时矩阵 M 中找出最小元素( 若最小的不止一个,可任选其一);若它在上行,则将相应的工件排在最前位置;若它在下行,则将相应的工件排在最后位置。

(3)将排定位置的工件所对应的列从M 中划掉,然后对余下的工件重复按( 2) 进行。但那时的最前位置(或最后位置) 是在已排定位置的工件之后(或之前)。如此继续下去,直至把所有工件都排完为止。

第十四章对策论基础

1、对策论的概念

对策论:对策论就是研究对策行为中斗争各方是否存在着最合理行动方案,以及如何找到最合理行动方案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局中人:在一个对策行为(或一局对策)中,有权决定自己行动方案的对策参加者,称为局中人。通常用 I 表示局中人的集合。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在对策中总是假定每一个局中人都是“理智的”决策者或竞争者,即对任一局中人来讲,不存在利用其他局中人决策的失误来扩大自身利益的可能性。

策略集:一局对策中,可供局中人选择的一个实际可行的完整的行动方案称为一个策略。参加对策的每

一局中人 i,i∈ I ,都有自己的策略集 S i。一般,每一局中人的策略集中至少应包括两个策略。

2、矩阵对策的基本原理

二人有限零和对策就是矩阵对策:是指只有两个参加对策的局中人,每个局中人都只有有限个策略可供选择。在任一局势下,两个局中人的赢得之和总是等于零,即双方的利益是激烈对抗的。

第十五章单目标决策

1、决策的分类

决策:决策是人们在政治、经济、技术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遇到的一种选择方案的行为。其困难是如何从多种方案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以便获得好的结果或达到预期的目标。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得不同的决策分类:

(1)按性质的重要性分类。可将决策分为战略决策、策略决策和执行决策,或叫战略计划、管理控制和运行控制;

(2)按决策的结构分类。分为程序决策和非程序决策。

(3)按定量和定性分类。分为定量决策和定性决策,描述决策对象的指标都可,以量化时可用定量决策,否则只能用定性决策。总的发展趋势是尽可能地把决策问题量化。

(4)按决策环境分类。可将决策问题分为确定型的、风险型的和不确定型的三种。确定型的决策是指决策环境是完全确定的, 作出的选择的结果也是确定的。

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的环境不是完全确定的,而其发生的概率是已知的。

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将发生结果的概率一无所知,只能凭决策者的主观倾向进行决策。

(5)按决策过程的连续性分类。可分为单项决策和序贯决策。

2、决策过程

构造人们决策行为的模型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面向决策结果的方法;另一种是面向决策过程的方法。

面向决策结果的方法认为:若决策者能正确地预见到决策结果,其核心是决策的结果和正确的预测。通常的单目标和多目标决策是属这类型的。

面向决策过程的方法认为:若决策者了解了决策过程,掌握了过程和能控制过程,他就能正确地预见决策的结果。

3、决策模型的构成要素

(1)决策者:其任务是进行决策。决策者可以是个人、委员会或某个组织。一般指领导者或领导集体。

(2)可供选择的方案:了解研究对象的属性,确定目的和目标。

(3)准则:是衡量选择方案的标准。

(4)事件:不为决策者所控制的客观存在的将发生的状态。

(5)结果:每一事件的发生将会产生某种结果,如获得收益或损失。

(6)决策者的价值观:如决策者对货币额或不同风险程度的主观价值观念。

4、不确定型决策

概念:指决策者对环境情况一无所知。这时决策者是根据自己的主观倾向进行决策,由决策者的主观态度不同基本可分为四种准则:悲观主义准则、乐观主义准则、等可能性准则、最小机会准则。

基本特征:决策过程中含有不确定性因素,且无法确定其发生的概率。

决策准则:悲观主义准则、乐观主义准则、等可能性准则、最小机会准则。

悲观主义决策准则亦称保守主义决策准则。当决策者面临着各事件的发生概率不清时,决策者考虑可能

由于决策错误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由于自己的经济实力比较脆弱,他在处理问题时就较谨慎。他分析各种最坏的可能结果,从中选择最好者,以它对应的策略为决策策略。

乐观主义(max max)决策准则的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与悲观主义者不同,当他面临情况不明的策略问题时,他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可获得最好结果的机会,以争取好中之好的乐观态度来选择他的决策策略。

等可能性( Laplace)准则是 19 世纪数学家 Laplace 提出的。他认为:当一个人面临着某事件集合,在没有什么确切理由来说明这一事件比那一事件有更多发生机会时,只能认为各事件发生的机会是均等的。决策者计算各策略的收益期望值,然后在所有这些期望值中选择最大者, 以它对应的策略为决策策略。

最小机会损失决策准则亦称最小遗憾值决策准则或 Savage 决策准则。其含义是:当某一事件发生后,由于决策者没有选用收益最大的策略,而形成的损失值。

折中主义准则,令α为乐观系数,且0≤α≤1,并用以下关系式表示min max )1(a αa αH i -+=

5、风险决策

风险决策的概念:风险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客观情况不甚了解,但对将发生各事件的概率是已知的。决策者往往通过调查,根据过去的经验或主观估计等途径获得这些概率。在风险决策中一般采用期望值作为决策准则,常用的有最大期望收益决策准则和最小机会损失决策准则。

最大期望收益决策准则(expected monetary value, EMV):决策矩阵的各元素代表“策略—事件”对的收益值, 各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p j 先计算各策略的期望收益值:∑j

ij

j a

p 。然后从这些期望收益值中选取最

大者,它对应的策略为决策应选策略。

最小机会损失决策准则(expected opportunity loss,EOL):矩阵的各元素代表“策略—事件”对的机会损失值,各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p j , 先计算各策略的期望损失值:∑j

ij

j a

p '

。然后从这些期望损失值中选

取最小者,它对应的策略应是决策者所选策略。即

6、主观概率

风险决策时决策者要估计各事件出现的概率,而许多决策问题的概率不能通过随机试验去确定,根本无法进行重复试验。如估计某企业倒闭的可能性,只能由决策者根据他对这事件的了解去确定。这样确定的概率反映了决策者对事件出现的信念程度, 称为主观概率。

确定主观概率一般采用直接估计法和专家估计法。

7、 贝叶斯公式

贝叶斯公式:它体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信息,并加以连续观察和重新估计,其步骤为: ① 先由过去的经验或专家估计获得将发生事件的事前(先验) 概率。 ② 根据调查或试验计算得到条件概率,利用贝叶斯公式:

计算出各事件的事后(后验) 概率。

8、效用理论在决策中的应用

效用(曲线)的概念、性质:经济管理学家将效用作为指标,用它来衡量人们对某些事物的主观价值、态度、偏爱、倾向等。用效用这指标来量化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可以给每个决策者测定他的对待风险的态度的效用曲线( 函数)。通过效用这指标可将某些难于量化有质的差别的事物(事件) 给予量化。可将要考虑的因素都折合为效用值。得到各方案的综合效用值,然后选择效用值最大的方案,这就是最大效用值决策准则。

效用曲线可分为: 保守型、中间型、冒险型三种。具有中间型效用曲线的决策者,他认为他的收入金额的增长与效用值的增长成等比关系;具有保守型效用曲线的决策者,他认为他对损失金额愈多愈敏感,相反地对收入的增加比较迟钝,即他不愿承受损失的风险;具有冒险型效用曲线的决策者,他认为他对损失金额比较迟钝,相反地对收入的增加比较敏感,即他可以承受损失的风险。这是三种典型,某一决策者可能兼有三种类型。

9、决策树

序列决策:有些决策问题,当进行决策后又产生一些新情况,并需要进行新的决策,接着又有一些新情况,又需要进行新的决策。这样决策、情况、决策??构成一个序列,这就是序列决策。

决策树的概念:决策树是由决策点,事件点及结果构成的树形图。一般选用最大收益期望值和最大效用期望值或最大效用值为决策准则。

求解步骤:

10、灵敏度分析的意义

通常在决策模型中自然状态的概率和损益值往往由估计或预测得到的,不可能十分正确,此外实际情况也在不断的变化,分析为决策所用的数据可在多大范围内变动,原最优决策方案继续有效,这种分析称为灵敏度分析。

11、全情报价值(EVPI)

当决策者耗费了一定经费进行调研,获得了各事件发生概率的信息,应采用“随机应变”的战术。这时所得的期望收益称为全情报的期望收益记作 EPPL。这收益应当大于至少等于最大期望收益,即 EPPL≥EMV* 。则EP PL - EMV* = EVPI称为对全情报的价值。这就是说明获取情报的费用不能超过 EVPI 值,否则就没有增加收入。

下册东北大学高数期末考试试题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 1.设函数(,)f x y 在点(0,0)的某邻域内有定义,且(0,0)3x f =,(0,0)1y f =-,则[ ] (A)(0,0) 3dz dx dy =-; (B) 曲面(,)z f x y =在点(0,0,(0,0))f 的一个法向量为(3,1,1)-; (C)曲线(,) 0z f x y y =??=?在点(0,0,(0,0))f 的一个切向量为(1,0,3); (D) 曲线(,) 0z f x y y =??=?在点(0,0,(0,0))f 的一个切向量为(3,0,1) 2. 设1 0 (1,2,)n u n n ≤< =L ,则下列级数中必收敛的是[ ] (A)1 n n u ∞ =∑; (B) 1 (1)n n n u ∞ =-∑; (C) 1 n ∞ = (D) 21 (1)n n n u ∞ =-∑. 3. 如果81 lim 1=+∞→n n n a a ,则幂级数∑∞ =03n n n x a [ ] (A) (B) (C) (D) . 4. 设Ω是由球面2222x y z a ++=所围成的闭区域,则222x y z dv Ω ++???= [ ] . (A) 545a π; (B) 44a π; (C) 543a π; (D) 52 5 a π.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4分) 1. 曲面2222321x y z ++=在点(1,2,2)-处的法线方程为 . 2. 函数),(y x f 22y xy x +-=在点)1,1(处的全微分为 . 3. 已知曲线L 为连接(1,0)和(0,1)两点的直线段,则曲线积分

2014东北大学化工原理考研初试真题(完整版)

2014化工原理真题 一,概念题 1.传质单元与传质单元高度 2.沉降分离和沉降速度 3.加热蒸汽和二次蒸汽 4.热流量和热通量 5.溶液沸点升高和杜林规则 6.三传类比 7.搅拌目的 8.离心泵压头及其意义 9.浓缩热和自蒸发(闪蒸) 10.给热系数和传质系数 二,简述题 1. 2.为什么工业上气体的除尘常放在冷却之后进行而在悬浮液的过滤分离中, 滤浆却不宜在冷却后才进行过滤? 3.为什么离心泵可用出口阀来调节流量?往复泵可否采用同样方法调节流量? 为什么? 4.流体的流动形态?判断依据? 5温差损失及其原因? 6.什么是过滤操作?过滤操作的优点? 7. 何谓离心泵的“气缚”和“气蚀”现象,它们对泵的操作有何危害?应如何 防止? 三计算题 1.如图的输水系统。已知管内径d=50mm,在阀门全开时输送系统的Σ(L+L e)=50m, 摩擦系数可取λ=0.03, 泵的性能曲线, 在流量为6m3/h至15m3/h范围内可用下式 描述: H =18.92-0.82V 0.8,此处H e为泵的扬程m,V为泵的流量m3/h, 问: e ⑴如要求流量为10m3/h,单位质量的水所需外加功为多少?单位重量的水所需外 加功为多少?此泵能否完成任务? ⑵如要求输送量减至8m3/h(通过关小阀门来达到),泵的轴功率减少百分之多 少?(设泵的效率变化忽略不计)

2.在两个蒸发器中,每小时将5000kg的无机盐水溶液从 12%(质量%)浓缩到30%。第二蒸发器比第一蒸发器多蒸出5%的水分。试求:(1)各蒸发器每小时蒸出水分的量; (2)第一蒸发器送出的溶液浓度。 3.气体中所含尘粒的密度为2000kg/m3,气体的流量为5500标m3/h,温度为500℃,密度为0.43kg/m3,粘度为3.6×10-5Pa.s,拟采用标准形式的旋风分离器进行除尘,要求分离效率不低于90%,且知相应的临界粒径不大于10μm,要求压降不超过700Pa,试决定旋风分离器的尺寸与个数。(阻力系数8,N取经验值5) 4.某平壁燃烧炉是由一层耐火砖与一层普通砖砌成,两层的厚度均为100mm,其导热系数分别为0.9 W/m.K及0.7 W/m.K。待操作稳定后,测得炉壁的内表面温度为700℃,外表面温度为130℃,为减少燃烧炉的热损失,在普通砖的外表面增加一层厚度为40mm,导热系数为0.06 W/m.K的保温材料。操作稳定后,又测得炉内表面温度为740℃,外表面温度为90℃。设两层材料的导热系数不变。试计算加保温层后炉壁的热损失比原来的减少百分之几? 5某板框过滤机的过滤面积为0.4m2,在恒压下过滤某种悬浮液,4小时后得滤液量80m3,(过滤介质阻力不计)。 试求:(1)若其它情况不变,过滤面积加倍,可得滤液多少? (2)若过滤4小时后,用5m3的水洗涤滤饼,需要多长的洗涤时间?(洗水的粘度与滤液的相同) (3)若以上情况不变,折卸和组装时间为2小时,求生产能力(以m3(滤液)/h)? 6.在填料塔中用清水吸收气体中所含的丙酮蒸汽,丙酮初含量为3%(体积%)。今需在该塔中将其吸收掉98%。混合气入塔流率G=0.02kmol/m2s,操作压力P=1atm,温度t=293K。此时平衡关系可用y=1.75x表示,体积总传质系数a=0.016kmol/m3s y。若出塔水溶液中的丙酮浓度为饱和浓度的70%,求所需K y 水量及填料层高度。

东北大学汇编期末试题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试题 注意:本试卷的一、二大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三、四、五、六大题的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并且要正确地书写站点、班级、学号及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20分) 1. 指令MOV AL,100H[SI]的源操作数的寻址方式为()。 A. 基址寻址 B. 寄存器间接寻址 C.变址寻址 D.基址变址寻址 2.确定下列哪些数据在汇编语言中的表示是合法的()。 A. AL+3 B. 25D AND 36H C. 108Q D. 102B 3.若栈顶的物理地址为20100H,当执行完指令PUSH AX后,栈顶的物理地址为()。 A. 20098H B. 20102H C. 200FEH D. 20100H 4. JMP WORD PTR[SI] 的目标地址偏移量为()。 A. SI的内容 B. SI所指向的内存字单元的内容 C. IP+SI的内容 D. IP+[SI] 5. NEXT是程序中某指令语句标号,下述哪个程序段不能实现转移到NEXT语句执行()。 A. JMP NEXT B. MOV BX,OFFSET NEXT JMP BX C. MOV BX,NEXT D. LEA AX,NEXT JMP BX JMP AX 6. 已知AX=8065H,BX=103AH,则指令ADD BL,AL执行后,OF和CF的值分别为()。 A. 0,0 B. 0,1 C. 1,0 D. 1,1 7. 已知AL,BX中各存放一个带符号数,计算AL*BX的积,用下述程序段()。 A. XOR AH,AH B. CBW MUL BX MUL BX C. XOR AH,AH D. CBW IMUL BX IMUL BX 8. 当CX=0时,REP MOVSB执行的次数为。 ( ) A. 1次 B. 0次 C. 25535次 D. 25536次 9. 已知CALL DWORD PTR[BX]执行前SP=100H, 执行后SP的内容为 ( ) A. 0FEH B. 0FCH C. 104H D. 96H 10. 下面各组语句在语法上正确的是() A. X EQU 100 B. X EQU 100 X EQU X+X X = X+X C. X = 100 D. X = 100 X EQU X+X X = X+X

2021东北大学数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考研是对于高考来说又一次公平竞争的机会,希望大家可以披荆斩棘,跨过这条人生的大桥,下面是我的一些建议,希望大家可以借鉴。 英语 我的一个感觉有效的方法,翻译真题中的阅读理解。逐句翻译,最好写下来,做完完整的英译汉,然后再参照译文。不能想一想然后直接看译文,这样一点用也没有,必须自己想自己翻译才有效果。这样不但阅读会提升,翻译也练到了,整体的英语水平都会提高。初试前我大概通篇翻译过20多篇阅读真题,复试时上来就翻非常顺畅。这个方法唯一的缺点就是费时,所以自己安排好时间,不要得不偿失。 背单词推荐《一本单词》、做真题推荐《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大家还可以关注蛋核英语公众号和木糖英语公众号,随时了解相关信息。 政治 考研政治50分选择题,50分大题。我们要背的主要是50分的大题,我当年背了很多题目的答案,包括李凡《政治新时器》,当然,最后的题目全部押中了,毕竟背了那么多也不是白背的。大家可能会问我是不是花了很多时间背呢?其实不是,我9月份才开始准备考研的,十月份考研报完名才开始看专业课的,所以时间特别紧张,每天花两三个小时,所以背政治的时间也不是很多。由于我之前参加过世界记忆力(脑力)锦标赛拿过世界记忆大师称号,背诵东西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我就顺其自然地运用到考研政治上面,最后也确实很有用。 这种方法记忆圈外人称为记忆宫殿,圈内人称为地点定桩法。记忆宫殿在《神探夏洛克》里有提过,英文叫Mind Palace。所谓记忆宫殿,就是一组固定在脑海里的位置信息,这个位置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记忆。 不定期更新考研政治其他内容的记法,前期重点写马原,因为这个跟押题无关,后期紧跟押题卷的记法,包括李凡。 专业课: 首先大致浏览一遍课本,自己做一个大纲出来,大标题小标题小小标题这样,第一遍可以不细看,但要有个印象,知道书大概讲的是什么,分几章,每章又在说什么,建立一个知识框架出来。 第二遍开始仔仔细细地看课本,把这个知识框架逐步逐步地填满,不能有知

东北大学《公共经济学》期末考试必备真题集(含答案)46

公共经济学答案 单选题 1.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C ) A宏观经济的运行 B微观经济的运行 C政府的经济行为 D企业的经济行为 2.某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他人或其他企业,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获得应有的报酬,这种情况称为(B ) A违法行为 B外部性 C违纪行为 D信息不对称 3.公共部门不应介入的行业是( D ) A高等教育 B河流污染治理 C自来水价格管制 D电视机生产 4.公共物品或服务在消费时容易产生“免费搭车”现象,主要是因为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具有(C ) A非可分割性 B非竞争性 C非排他性 D公有性 5.对于拥挤性公共物品收取使用费,主要目的是为了( A ) A提高使用效率 B补偿建设成本 C获得一定收益 D增加财政收入 6.政府作为主要的公共经济主体的原因主要是( B ) A政府强势 B市场失灵 C党的领导 D企业需要 7.高速公路通行适当收费的主要目的是(B ) A政府赚钱 B避免过度拥挤 C分摊建设成本 D方便管理

8.伴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公共支出的相对规模也会不断扩大。这一判断被称为( B ) A资本积累规律 B瓦格纳法则 C公共产品理论 D斯密定理 9.因搭便车行为的存在,公共产品供给的资金只能采取(B )方法筹集。 A自愿捐献 B强制性融资 C市场化 D平均摊派 10.下列经济学家中哪位是公共选择学派的代表人物。(C ) A凯恩斯 B亚当斯密 C布坎南 D克鲁格曼 11.在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论中,除了经济人的自利主义本性假设以外,最突出的就是( C ) A整体主义方法论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个人主义方法论 D.矛盾论 12.官僚机构的官僚作为经济人,在公共选择中最大化收益的诉求主要表现在( A )和权力最大化。 A预算规模最大化 B预算规模稳定化 C责任最大化 D信任最大化 13.公共支出的资金来源主要是( C ) A企业资本投入 B个人消费支出 C财政收入 D银行存款 14.仅强调税收和转移支付的自动调节功能,政府对经济生活不加干预的预算理论属于( B ) A功能预算理论 B均衡预算理论 C高度就业预算理论 D现代预算理论 15.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下列说明正确的是(B )

东北大学《公共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必备真题集(含答案)80

公共组织行为学 一、单项选择 1、“组织是每一种人群联合起来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的目标的形式”,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A 法约尔 B 詹姆斯.D. 穆尼 C 巴纳德 D 格罗斯 2、通过对他人外在行为表现及特征的观察,对其内在情绪、态度、动机、人格等心理状态和特征的知觉,称为()。 A 他人知觉 B 自我知觉 C直觉 D 人际知觉 3、在不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共同认知能力是()。 A 智力 B 创造力 C直觉力 D模仿力 4、员工由于认同组织的目标和价值而卷入组织、参与组织社会交往的程度叫做()。 A 组织承诺 B 规范承诺 C持续承诺 D 情感承诺 5、()国心理学家阿希在1952年设计了一个经典实验证明了从众行为的存在。 A英 B德 C法 D 美 6、信息在()网络中只能向上或向下运行。 A 轮式 B全渠道式 C环式 D 链式 7、冲突双方进行公开的交流,讨论彼此的分歧,进行讨价还价或者做出让步的方法叫做()。 A整合 B最后通牒 C谈判 D分配 8、公共组织领导的特征有()。 A 静态性 B权威性 C合法性 D整体性 9、运用刺激因素使人的某种行为得到巩固和加强,使之再发生的可能性增大的一种行为改造方式叫做()。 A自然消退 B正强化 C负强化 D连续强化 10、()属于物质层文化。

A组织精神 B设备特性 C工作制度 D价值标准 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行动研究包括的阶段是()。 A收集信息 B分析 C反馈 D行动 E评价 2、共同决定了员工向着目标努力程度的因素包括()。 A目标难度 B目标的具体性 C员工对目标的接受度 D员工对目标的承诺 E员工对目标的需要 3、下列哪些原则属于领导决策的基本原则()。 A信息准全原则 B系统原则 C可行原则 D理性原则 E全脑原则 4、“约哈里窗户”的小窗包括()。 A开放的区域 B秘密的区域 C盲目的区域 D个人区域 E求知区域 5、黄光国将人际关系分为()。 A情感关系 B工具关系 C混合关系 D认识关系 E沟通关系 6、群体对个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满足了()。 A安全需要 B归属需要 C尊重需要 D成就需要 E爱的需要 7、工作满意度模型包括()。 A公平理论 B强化理论 C期望理论 D差异理论 E激励理论 8、创造性思维能力表现的三个特性是()。 A综合性 B个别性 C流畅性 D独特性 E变通性 9、凯利归因模式中的三个因素包括()。 A特异性信息 B一贯性信息 C特殊性信息 D一致性信息 E 一般性信息 10、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包括()。 A政党要素 B环境要素 C精神要素 D 国家要素 E物质要素 三、判断正误,在括号中写出正确或者错误(每题2分,共20分) 1、事业单位是公共组织。()

东北大学历年初试考研真题分享

东北大学96考研题 一、(25分)每小题5分 1.根据下图完成: 1)画出该图的十字链表存储结构图。 2)写出其拓扑排序的输出序列。 3)写出图的强连通分量(支)。 4)写出到的所有路径及简单路径。 2.给定8个权值集合(2,5,3,10,4,7,9,18)画出含有8个叶子结点的最佳三叉 归并树,并计算出 3.知含有8个结点的一棵二叉树,按先序、中序、后序进行遍历后,有些结点序号不清 楚如下图示。要求构造出一棵符合条件的二叉树。 先根序遍历 --- 2 3 --- 5 --- 7 8 中根序遍历 3 --- 4 1 --- 7 8 6 后根序遍历 --- 4 2 --- 6 5 1 4.根据给定的关键字集合(20,15,40,35,45,25,50,30,10)顺序输入 1)构造一棵完全二叉树; 2)画出整理好的一棵堆树; 3)画出一棵输出一个排序记录后的二叉树; 4)画出重新调整好的堆树。 5.下图给出的是一棵三阶B树,处理时每次只能读一个结点到内存。要求: ①计算出由图中结构用计算机查找到关键字(35)的记录并将其删掉,需进行 多少次读/写才能完成? ②画出删除关键字为(35)和关键字为(50)的记录后的三阶B树。

二、(10分)知L1、L2分别为两循环单链表的头结点指针,m,n分别为L1、L2表中数据结点个数。要求设计一算法,用最快速度将两表合并成一个带头结点的循环单链表。 三、(12分)线性表(a1,a2,a3…an)中元素递增有序且按顺序存于计算机内。要求设计一算法完成: (1)用最少的时间在表中查找数值为的元素。 (2)若找到将其与后继元素位置交换。 (3)若找不到将其插入表中并使表中元素仍递增有序。 四、(12分)设给定关键字输入序列为(100,90,120,60,78,35,42,31,15)用散列法散列0——10的地址区间。要求设计一合理的散列函数;冲突时用链表法解决,写出散列算法,并构造出散列表在等概率查找情况下查找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是多少? 五、(10分)设为t一棵二叉树的根结点地址指针,试设计一个非递归的算法完成把二叉树中每个结点的左右孩子位置交换。 六、(14分)设L为单链表的头结点地址,其数据结点的数据都是正整数且无相同的,试设计利用直接插入的原则把该链表整理成数据递增的有序单链表的算法。 七、(15分)设t是一棵按后序遍历方式构成的线索二叉树的根结点指针,试设计一个非递归的算法,把一个地址为x的新结点插到t树中,已知地址为y的结点有侧作为结点y的右孩子,并把插入后的二叉树仍为后序线索二叉树。

东北大学《管理学原理》期末考试必备真题集(含答案)52

管理学原理复习题B 一、名词解释 1.管理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2.组织职能 组织职能是指按计划对企业的活动及其生产要素进行的分派和组合。组织职能对于发挥集体力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的作用。认为,组织职能一方面是指为了实施计划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结构,该种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计划能否得以实现;另一方面,是指为了实现计划目标所进行的组织过程。 二简答 1 简述管理突破的步骤。 (1)论证必要性 (2)组织落实 (3)进行“诊断” (4)治疗过程 (5)克服阻力 (6)在新的水平上控制 2、简述人本原理的基本观点。 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基本观点: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三案例分析 得利斯集团总裁郑和平酷爱读书,每每看到精彩的文章,总要推荐给员工。一次,某杂志“名牌列传”专栏刊载的一篇文章《“同仁”最是真》引起他的共鸣,郑总一连在十五处文字下划了着重号。这些内容集中反映在:做精品要严格规范,精益求精;做事要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做人要认认真真实实在在……郑总认为同仁堂造药,得到斯造食品都是吃的东西,是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的东西,两者具有很多相似之处。郑总对这篇文章不仅自己阅读研究,而且向全体员工推荐,他希望这篇文章对全体员工有所启示。

下面是郑总对此文章划重点号的部分内容以及他的批示。 《“同仁”最是真》成药配方独具特色,考料炮制可谓一丝不苟,紫血丹的配方需用金锅银铲,乐家老太收集了各房的金首钸100两,放在锅里煮,日夜守侯着。一次,老板服用本堂生产的银翘解毒丸时,口感有渣滓,便一追到底,发现是箩底的细绢并丝,造成箩目过大,他当场用水果刀划破所有萝底,令工人更换…… 俗话说:字要习,马要骑,拳脚要踢打,算盘要拨拉,久练即熟,熟能生巧……同仁堂选料是非上乘不买,非地道不购。……火侯不济,功效难求,火小了,香出不来,香入脾;如果火大,炒焦了,焦气入心经,所以又有火侯太过,气味反失一说。一颗牛黄上清丸就有100多道工序,药真工细,同仁堂一等品出厂达标率达100%。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同仁堂人也琢磨同仁堂老而不衰的谜,说法不一,却有一点共识:传统也罢,现代也罢,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啥时都重要。一位女工出远门回来后写到:“我深深懂得,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做人,才是最根本的,因为我的根基在同仁堂!” 批语:“同仁堂造药,得利斯造食品,都是入口的东西,但愿《“同仁”最是真》这篇文章能给我们的员工一点启示!” 问题: (1)你对总裁推荐这篇文章的做法是否赞成? 赞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关企业的生存之道能对得利斯的发展起到很好的启发作用。总裁推荐文章的行为既表现出了他对企业发展的战略眼光和深层思考,也体现了其谦虚学习的态度。 (2)构建学习型组织对企业的领导者提出了什么要求? 在学习型组织中,领导者是设计师,仆人和教师。领导者的设计工作是一个对组织要素进行整合的过程,他不只是设计组织的结构和组织政策、策略,更重要的是设计组织发展的基本理念;领导者的仆人角色表现在他对实现远景的使命感,他自觉地接受远景的召唤;领导者作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界定真实情况,协助人们对真实情况进行正确、深刻的把握,提高他们对组织系统的了解能力,促进每个人的学习。具体来说,要求企业的领导者有远见,讲究战略,鼓励信息在组织内充分共享,构建扁平化的组织机构,培养开放的强势文化,以顾客为中心,同时,还需要切实做到分权。 (3)学习型组织中员工的角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在学习型组织中,员工的角色不再是传统管理模式下单个的个体,而是团队的一员,必须加强持续不断的学习,以适应在组织文化、技术、组织结构权力分布、资源、关注点、工作方式、生产方式、市场以及领导方式等方面的变化。

东北大学2019现代控制理论试题及答案

2008 现代控制理论试题B 卷及答案 一、1 系统[]210,01021x x u y x ????=+=????-???? &能控的状态变量个数是cvcvx ,能观测的状态变量个数是。(4分) 2试从高阶微分方程385y y y u ++=&&&&&求得系统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4分) 解: 1. 能控的状态变量个数是2,能观测的状态变量个数是1。状态变量个数是2。…..(4分) 2. 解:选取状态变量1 x y =,2x y =&,3x y =&&,可得 …..….…….(1分) 12 23 3131 835x x x x x x x u y x ===--+=&&& …..….…….(1分) 写成 010*********x x u ???? ????=+????????--???? & …..….…….(1分) []100y x = …..….…….(1分) 二、1给出线性定常系统(1)()(), ()()x k Ax k Bu k y k Cx k +=+=能控的定义。 (3分) 2已知系统[]210 020,011003x x y x ????==?? ??-?? &,判定该系统是否完全能观?(5分) 解: 1.答:若存在控制向量序列(),(1),,(1)u k u k u k N ++-L ,时系统从第k 步的状态()x k 开始,在第N 步达到零状态,即()0x N =,其中N 是大于0的有限数,那么就称此系统在第k 步上是能控的。若对每一个k ,系统的所有状态都是能控的,就称系统是状态完全能控的,简称能控。…..….…….(3分) 2. [][]320300020012 110-=???? ??????-=CA ………..……….(1分)

东北大学《企业管理》期末考试必备真题集(含答案) 43

企业管理课Ⅰ复习题A 一、名词解释 1. 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2. 人本原理实质上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它要求将组织内的人际关系放在首位,将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激发被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方面。 3. 盈亏平衡分析法:研究产品的产量(销量)、成本(费用)和利润三者关系的一种分析方法。也称收益平衡分析、保本分析、量本利分析法。 4. 经营战略是指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谋求长期的生存与发展,在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从企业发展全局出发,对企业未来较长时期的经营活动,做出的总体性的谋划和活动纲领。 二、判断题 1.市场需求潜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市场环境下,顾客所能够买的产品总量。(×) 2.在实际生产中,劳动对象在各环节和各工序之间的移动方式只有顺序移动方式和平行移动方式两种。(×) 3. 事后维修就是坏了再修,不坏不修。(√) 4.零库存是指没有库存。(×) 5.产品寿命周期长短与产品使用寿命长短无关。(√) 6.技术性强的商品,适合采用窄渠道开展营销。(√) 7.企业管理的两重性是:科学性和艺术性。(×) 8.有限责任公司指的是公司资本分成相等的股份,公司通过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本,股东对公司债务负有有限责任的公司。(×) 9.流动资金周转次数越多,则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就越多,反映出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效果就越好。(×) 10.合伙制企业中,以每个出资者的全部资产对公司行为承担责任。(√) 三、单选题

(B)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体现的是: A.治国思想 B.管理哲学的思想 C.用人思想 D.治家思想 (A)2. 某公司有三级管理层:公司总部、产品部和各级职能部门。由于公司的产品种类越来越多,总裁感到难以对所有的产品部门进行有效的领导。为此提出以下组织变革方案,请选出你认为最可行的方案: A. 在公司总部与产品部之间增加一个按产品大类组成的管理层 B. 各产品部实行自主管理 C. 更换一位能力更强的公司总裁 D.放弃某些产品 (C)6.在社会生活中, 人们对各种客观存在的文化用品的需要, 称为: A. 安全需要 B. 社会需要 C.精神需要 D.自我成就需要 (C)7. 下列情况下,宜采用内部提升的是: A.高层次管理人员的提拔 B.外部环境剧烈变化时 C.处于成熟期的企业 D.内部员工过少 (C)8.下列奖金哪些属于长期奖金() A.超额奖 B.成本奖 C.员工持股计划 D.合理化建议 (D)9.霍桑实验表明: A.非正式组织对实现组织目标的达成是有害的 B.正式组织对达成组织目标是有益的 C.企业应该采取一切措施取缔非正式组织 D.企业应该正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A)10.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可得如下结论: A.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其行为主要受主导需求的影响 B.越是低层次的需求,其对于人们行为产生的影响也越大 C.任何人都具有五种不同层次的需求,而且各层次的需求强度相等 D.层次越高的需求,其对于人们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也越大

东北大学真题

东北大学08年金属材料学试题. 一.填空. 1形成强,中,弱碳(氮)的合金元素 2耐大气腐蚀的合金元素 3铸铁的分类 4不锈钢,耐热钢,耐蚀钢.(参考《金属学与热处理》机械工业出版社钢的牌号) 二.名词解释 1、相间沉淀:合金元素钒在钢中的有利作用主要是以其碳,氧化物形式存在于基体和晶界上,起到沉淀强化和抑制晶粒长大的作用.钒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比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小的很多,随着相变的进行,在一定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下,钒的碳,氮化物在相界析出,通过在两相区加速冷却,可以细化晶粒,控制其碳,氮化物的析出,其沉淀物的大小和分布,决定了其沉淀强化的效果. 2、晶间腐蚀:晶间腐蚀是一种常见的局部腐蚀。腐蚀沿着金属或合金的晶粒边界或它的邻近区域发展,晶粒本身腐蚀很轻微,这种腐蚀便称为晶间腐蚀。 3、高温回火脆性:在回火过程中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塑性不断增加,而冲击韧性却不是呈直线上升的,在低温250-400度回火和高温450-650度范围内回火时,韧性会出现下降现象,这就是回火脆性。前者称为低温回火脆性,后者称为高温回火脆性。低温回火脆性又称为不可逆回火脆性或第一类回火脆性。碳钢与合金钢均会出现这种回火脆性,可能与低温回火时在晶界或亚晶界上析出连续碳化物薄片有关,对于低温回火脆性,只有避免在该脆性温度范围内回火才能防止。 合金钢在450-650度范围内回火时可能产生高温回火脆性,高温回火脆性可以用更高温度回火+快冷的办法消除。 4、475℃脆性:Fe-Cr合金在400~550℃环境中长期加热时,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脆性,硬度显著提高,冲击韧性严重下降。此情况称为475℃脆性,可用加入稀土元素的方法解决。 三.大题: 1、沉淀强化 位错和第二相交互作用形成第二相强化。对于一般合金来说第二相强化往往比固溶强化效果更为显著。根据获得第二相的工艺不同,按习惯将各种第二相强化分别称呼。其中通过相变热处理获得的称为沉淀强化;而把通过粉末烧结获得的,称为弥散强化。有时也不加区分地混称为分散强化或颗粒强化。[4] 如果要单独对析出强化给出一个定义。析出强化是指金属在过饱和固溶体中溶质原子产生偏聚和(或)由之脱溶出微粒弥散分布于基体中而产生的一种强化。

东北大学期末考试题库

分析化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 1、误差是指( C ) A、某一测量值与其算数平均值之差 B、含有误差之值与真值之差; C、测量值与其真值之差 D、错误值与其真值之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滴定过程中,指示剂发生颜色改变即为计量点 B、精密度越高,则准确度越高 C、称定NaOH溶液时,可以用邻苯二甲酸氢钾做基准物 D、以上说法都正确 3、在滴定分析中,所用试剂含有微量被测组分,应该进行(B) A、对照试验 B、空白试验 C、仪器校准 D、方法校正 E、增加测定次数 4、在水溶液中,直接滴定弱酸或弱碱时,要求cKa或cKb( C) A、≥10-6 B、≤10-6 C、≥10-8 D、≤ 10-8 E、=10-8 5、NaOH标准溶液保存不当,吸收了CO2,使部分NaOH变成了Na2CO3 。用这瓶NaOH溶液标定HCl溶液浓度,用甲基橙做指示剂,使测定结果(C ) A、偏高 B、偏低 C、准确 D、不能确定 6、N离子共存时,可以用控制溶液酸度的方法准确滴定M离子的条件式为( C) A、lgK′ MY -lgK′ NY ≥5 B、lgc M K MY -lgc N K NY ≥5 C、lgc M K′ MY -lgc N K′ NY ≥5 D、lgc M K MY -lgc N K′ NY ≥5 E、lgc M K′ MY -lgc N K NY ≥5 7、6、在EDTA溶液中,Y4-离子随酸度变化的酸效应系数α为:α=1+β1[H+]+β2[H+]2+β3[H+]3+β4[H+]4+β5[H+]5+β6[H+]6。则式中β1,β2…分别代表的是(E) A、EDTA酸各级相应的电离常数,K a1,K a2…K a6 B、EDTA酸各级相应的电离常数的倒数 C、EDTA酸各级相应的累积电离常数 D、EDTA酸各级相应积累的电离常数的倒数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基础初试题

东北大学2001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研究生试题 1.在晶格常数为a的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111}晶面族的全部晶面并标出各自的晶面指数,计算面间距。(12′) 2.晶粒直径为50um,若在晶界萌生位错所需要的应力约为G/30,晶粒中部有位错源,问要多大的外力才能使晶界萌生位错?(13′) 3. 含碳量为百分之3.5的铁-碳合金,在室温时由哪两个相组成?各占的重量百分数是多少?并计算室温时珠光体和莱氏体的百分含量。(12′) 4.再结晶后的晶粒大小如何计算?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何多数金属材料再结晶后晶粒尺寸随预定形变量的关系会在百分之10变形量附近出现一个峰值?(13′) 5.材料发生蠕变时通常符合的指数定律,对于同一种材料讨论说明式中的n 会不会随试验温度变化?试验测定n值的目的是什么?在例如800摄氏度的试验温度下,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的n值由什么不同?(13′) 6.什么是电子的分子轨道?为什么有的同类原子会形成分子?有的同类原子不形成分子?是否原子间核外电子越多,形成的分子就轨道越多?是否形成的分子轨道越多,形成的分子的结合键就越强?回答问题并给予简单讨论。(12分) 7.解释名词

(1)复合强化(2)晶界偏析(3)应变疲劳(4)扩散激活能(20′)东北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研究生试题 1.画出面心立方体的(111)和(100)面,计算面间距和面密度。证实晶面的间距越大,原子面密度越高。(15′) 2.假定一块钢进行热处理时,加热到850摄氏度后,快冷到室温,铁中空位的形成能是104Kj/mol,R=8332J/K mol.。试计算,从20摄氏度加热到850摄氏度以后,空位的数目应当增加多少倍?扼要解释快速淬冷到室温后,这些“额外”的空位会出现什么情况?如果缓慢冷却呢?(12′) 3.三元相图中含有液相的四相区有哪几种形状?请分别画出并标出四个相的位置和进入与离开四相区的液相成分随温度变化的投影线,写出对应的各四相反应的表达式。讨论四相区零自由度的含意。(13′) 4.课本第153页习题第2题。(15′) 5.比较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的不同点,解释产生这三种化学键各自的主要原因,另外讨论为什么通常共价键晶体的密度比其他两种键的晶体的密度低?(13′) 6.(1).如果不考虑畸变能,第二相粒子在晶内析出是何形态?在晶界析出呢?(2)如果不考虑界面能,析出物为何形态?是否会在晶界优先析出呢?(12′) 7.解释名词

东北大学《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必备真题集(含答案)28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大学语文X复习题 一、单选题 1、屈原短篇抒情诗集《九章》中的( C )一篇记叙了屈原晚年被流放江南的凄苦经历.其开头就说:“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表达了诗人矢志不渝地执着于理想的精神。 A、《橘颂》 B、《哀郢》 C、《涉江》 D、《少司命》 2、《蒹葭》是( D )中的一篇,也是《诗经》中抒情的名篇。 A、《诗经?卫风》 B、《诗经?邶风》 C、《诗经?豳风》 D、《诗经?秦风》 3、《郑伯克段于鄢》是一篇典型的( B )。 A、写人文章 B、叙事文章 C、议论文章 D、抒情文章 4、继《史记》后,( C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载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西汉历史。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100篇,对后世历代正史影响很大。 A、东汉王充的《论衡》 B、东汉袁康的《吴越春秋》 C、东汉班固的《汉书》 D、东汉赵晔的《越绝书》 5、“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 A )中的诗句。 A、李白的《将进酒》 B、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C、李白的《侠客行》 D、李白的《子夜吴歌》

6、《关山月》是以( A )为线索来抒情的。 A、月夜 B、笛声 C、歌舞 D、泪痕 7、菩萨蛮,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子夜歌》、( A )等。最早见于崔令钦的《教坊曲》,后为词调名。 A、《巫山一片云》 B、《卖花声》 C、《陂塘柳》 D、《双蕖怨》 8、李隆基、杨玉环爱情悲剧的时代背景是( B )。 A、贞观之治 B、安史之乱 C、宦官当权 D、玄武门之变 9、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是( C )。 A、韩愈 B、杜甫 C、白居易 D、李贺 10、《前赤壁赋》中,苏轼的乐观态度主要来自于( D )的观点。 A、“哀吾生,羡长江。挟飞仙,抱明月” B、“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C、“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仿佛其一语,毕世不可得也” D、“自其不变者而观之,物与我皆无尽” 11、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是( B )。 A、参军戏 B、宋元南戏 C、金院本 D、角抵戏

东北大学考研真题(部分)

1\\"已知2000年1月1日为星期六,请输入任一年的年份后,打印该年的年历" #include #define YES 1 /* 定义符号常数“是” */ #define NO 0 /* 定义符号常数“否” */ /* 函数 isleap(): 判断某年是否闰年 */ int isleap(int year) { int leap = NO; if((year%4==0 && year%100!=0 )|| year%400==0) leap = YES; return leap; } /* 函数 week_of_newyears_day(): 求元旦是星期几 */ int week_of_newyears_day(int year) { int n = year-1900; n = n+(n-1)/4+1; n = n%7; return n; }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int year, month, day, weekday, len_of_month, i; printf("\n请输入某年年份: "); scanf("%d",&year); printf("\n请输入某年1月1日:"); scanf("%d",&weekday); /*因为你的要求是已知2000年1月1日是星期六,所以这里不用 week_of_newyears_day去求星期六了*/ /*weekday = week_of_newyears_day(year); 求元旦是星期几 */ printf("\n\n\n %d年\n",year); /* 打印年份 */ for(month=1; month<=12;month=month+1) /* 打印12个月的月历 */ { printf("\n%d月份\n",month); printf("------------------------------------------------------\n"); printf("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n"); printf("------------------------------------------------------\n"); for(i=0;i

东北大学《经济学》期末考试必备真题集(含答案) 61

经济学复习题A 一、填空题 1、如果随着收入增加,某种物品的需求也增加,这种物品是物 品,如果随着收入增加而某种物品的需求减少,这种物品是物品。 2、如果生产的互补品价格或者替代品价格, 或者技术,或者生产要素的价格,则供给曲线向右 方移动。 3、如果需求增加,供给增加,交易量必然,而均衡价 格。 4、如果需求是富有弹性的,那么,价格上升就意味着收益将, 如果是缺乏弹性的,那么价格上升就意味着收益将。 5、当某种商品的消费是从2单位增加到3单位时,某个消费者所感受到的总 效用从7单位增加到9单位。由此可知,消费这3单位商品的平均效用 是,消费第3个商品的边际效用是。 6、个人从消费物品或劳务中得到的好处称为,它取决于人 的。 7、消费者消费各种物品达到了效用最大化,也就是实现了。 8、在投入量的某个变化范围内,如果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那么平均产 量将趋于。 9、在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如是增加1单位生产要素X可以取代3单位生产要素 Y,那么以X替代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 10、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它等于 除以。 11、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某种商品的厂商很多,它们的商品之间________ 差别,他们增减产量对价格影响。 12、任何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1单位所引起的总收益变动量称 为。如果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发现增加1单位劳动所增加的总收益大 于工资,企业就会劳动使用量。 13.消费函数表示和之间的函数关 系。 14.不随着国民收入变化而变化的投资称为,随着国民收入变 化而变化的投资称为。

15.因过度需求而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称为,厂商和工会按照他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提高工资和物价,从而造成价格水平的上升,这种通货膨胀称为。 二、名词解释 1. 财政政策 2. 规模经济 3.机会成本 4. 国内生产总值 三、问答题 1.简述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 2.简述失业的种类。 3. 用图说明厂商在既定成本条件下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原则。(10分) 4.根据均衡价格原理,政府实行支持价格或限制价格将对经济生产什么影响,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相应措施。(10分)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正常劣等 2. 降低上升进步下降 3.增加无法确定 4.收益减少收益增加 5. 3 2 6.效用主观评价 7.消费者均衡 8.增长 9. 3 10. 收益增量产量增量

东北大学《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必备真题集(含答案)52

大学语文复习题 一、基本常识 1、《大学》、《中庸》、《孟子》和《论语》合称“四书”。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反映了我国汉以前三千年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过程。 3、跋文是写在文章后面的。 4、马致远创作的《汉宫秋》则描写了汉元帝和昭君之间的感情。 5、茅盾说徐志摩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起者未见有能与之并驾齐驱的。 6、传奇:中唐时元稹所作小说《莺莺传》原名叫《传奇》,晚唐裴创作了一部小说集,也以《传奇》命名,又由于这类小说的“作意好奇”,后人就以“传奇”这个名称作为唐代文言短篇小说的统称。 7、问题小说:指五四时期以反映社会重大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个小说群体,标志着中国现实主义新小说的发端,其作家主要由文学研究会的成员构成。最早给问题小说命名的是周作人,1919年2月在《中国小说中的男女问题》中对“问题小说”进行了阐述。 二、问答 1、简答为什么说《诗经》是中国上古文化一部形象化的历史?它从哪些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上古的文化精神? 答:《诗经》的诗篇从各个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了自殷商到春秋中叶社会的历史风貌,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如创业开国的英雄祖先、辛苦劳作的农人、风尘仆仆的征夫役卒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婚恋等,都以诗的形式形象化展现出来。 《诗经》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了上古的文化精神: (1)根植于农业生产的乡土情蕴:如史诗中对创造和平安定的农业生产环境的英雄祖先的赞美,农事诗中对农业生产生活和农业祭祀的描写,徭役诗中对破坏农业生产的战争徭役的怨恨。 (2)浓厚的宗族伦理情味和宗国情感:如燕飨诗中表现的父兄君臣朋友之间的血肉亲情,祭祖诗中对英雄祖先的尊奉等。 (3)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平凡人的世俗生活和情感是《诗经》诗篇的最主要内容,如他们的农事、燕飨、战争、徭役、婚姻、恋爱等。

东北大学01-07材料科学基础考研真题

2001年 1.在晶格常数为a的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111}晶面族的全部晶面并标出各自的晶面指数,计算面间距。(12′) 2.晶粒直径为50um,若在晶界萌生位错所需要的应力约为G/30,晶粒中部有位错源,问要多大的外力才能使晶界萌生位错?(13′) 3. 含碳量为百分之3.5的铁-碳合金,在室温时由哪两个相组成?各占的重量百分数是多少?并计算室温时珠光体和莱氏体的百分含量。(12′) 4.再结晶后的晶粒大小如何计算?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何多数金属材料再结晶后晶粒尺寸随预定形变量的关系会在百分之10变形量附近出现一个峰值?(13′) 5.材料发生蠕变时通常符合的指数定律,对于同一种材料讨论说明式中的n 会不会随试验温度变化?试验测定n值的目的是什么?在例如800摄氏度的试验温度下,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的n值由什么不同?(13′) 6.什么是电子的分子轨道?为什么有的同类原子会形成分子?有的同类原子不形成分子?是否原子间核外电子越多,形成的分子就轨道越多?是否形成的分子轨道越多,形成的分子的结合键就越强?回答问题并给予简单讨论。(12分) 7.解释名词 (1)复合强化(2)晶界偏析(3)应变疲劳(4)扩散激活能(20′) 2002年 1.画出面心立方体的(111)和(100)面,计算面间距和面密度。证实晶面的间距越大,原子面密度越高。(15′) 2.假定一块钢进行热处理时,加热到850摄氏度后,快冷到室温,铁中空位的形成能是104Kj/mol,R=8332J/K mol.。试计算,从20摄氏度加热到850摄氏度以后,空位的数目应当增加多少倍?扼要解释快速淬冷到室温后,这些“额外”的空位会出现什么情况?如果缓慢冷却呢?(12′) 3.三元相图中含有液相的四相区有哪几种形状?请分别画出并标出四个相的位置和进入与离开四相区的液相成分随温度变化的投影线,写出对应的各四相反应的表达式。讨论四相区零自由度的含意。(13′) 4.课本第153页习题第2题。(15′) 5.比较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的不同点,解释产生这三种化学键各自的主要原因,另外讨论为什么通常共价键晶体的密度比其他两种键的晶体的密度低?(13′) 6.(1).如果不考虑畸变能,第二相粒子在晶内析出是何形态?在晶界析出呢?(2)如果不考虑界面能,析出物为何形态?是否会在晶界优先析出呢?(12′) 7.解释名词 (1)相变增韧(2)复合强化(3)断裂增韧(4)再结晶(20′) 2003年 1.当两个反号垂直相隔数个原子距离(B)的刃位错相互滑移成为一列,写出计算滑移力随水平相互距离x的表达式,试分析相互滑移作用力的变化过程?另外,图示解释,当两位错成为垂直一列时,位错间将形成什么缺陷?当B值很大时呢?(18分) 2.已知金属铱是面心立方结构,原子量是192.2g/mol,密度是22.4g/cm3,请计算铱的原子半径。(16分) 3.铁的界面能是0.78J/m2,若夹杂物a)在铁的晶界上形成球状夹杂的二面角为80°,b)沿铁的晶界面分布,分别求铁和夹杂物间的界面能。(16分) 4.在百分之15体积分数碳化硅颗粒强化的铝基复合材料中,当塑性变形百分之0.1时,碳化硅是不发生塑性变形的,只有铝基体被变形。如果,碳化硅粒子的半径为1.2um,铝中位错b矢量为3×10-4um,此时在粒子前沿将塞积4条位错,如何计算(提示:粒子无法进行与基体等量的塑性变形将导致相应量的位错在其前沿塞积)?铝的屈服应力为200Mpa,问此时碳化硅粒子中受多大的力?此时复合材料的强度是多少?(18分) 5.写出图中立方晶系的晶面指数,写出所属面族的其他所有晶面。(会标晶面指数)(18分) 6.下图是AL-Nd二元相图,只有单相区标了出来,请指出所有的共晶,共析,包晶和异晶(成分不变只有晶体结构转变)转变的成分位置和转变温度,并写出它们各自的降温转变的反应式。(图类似于课本P245图8-31) 7.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变符合Avrami公式y=1-exp(-ktn),按照下表给出的试验数据,计算转变百分之95所需要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