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业不良的成因与改善方法-教育文档

中学生学业不良的成因与改善方法-教育文档
中学生学业不良的成因与改善方法-教育文档

中学生学业不良的成因与改善方法

学业不良是指学生个人心理与行为的不完善、不健康状态。

一、中学生学业不良的成因

(一)认知结构的缺陷

过去往往把学习能力差或学业不良归因于一般智力差。认知心理学家则对智力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智力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将来工作的成就相关性并不很高。对学业不良学生的研究证明,头脑中特定知识和技能的缺陷是导致学业不良的主要原因。用布鲁纳的认识结构学习理论来分析,学业不良的学生就是因为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即认知结构)的缺陷。

学业不良学生认知结构的缺陷主要表现为:

1、知识的表征的不恰当与知识的“僵化”。表征是指知识或信息以什么样的形式储存于大脑之中,即知识在头脑中是如何表示的,学业不良学生的知识表征不恰当,就好像书架上的书乱七八糟地堆放着,很难找出其中想象的一本那样,不利于该知识的检索、提取和运用。

2、知识类型方面的缺陷。当代认知心理学家把知识主要分为三类:描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所谓描述性知识,指关于佛罗里达的事实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指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使用的一系列操作步骤或算法。学业不良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往往这二类知识缺陷所占的比例较大,而缺乏策略性知识,

即关于如何学习和思维的知识,主要表现为不能恰当地使用描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才能更有效地被感知、理解、记忆,才能更有效地用来解答问题,对学业不良学生来说,策略性知识的缺乏,必然影响其描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与获得。

(二)学习动机不足

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个方面构成的。学习需要是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所谓诱因,是指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如家长的奖励、老师的表扬、同伴的赞许等。

有些学业不良的学生正是由于学习动机不足,才导致学习成绩不好。主要原因:

1、家庭、社会的不良影响。家庭和社会作为学生的重要生活环境,对学生学习需要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家庭的要求、态度和志向影响学生的学习需要。有的家庭相信在这个世界上只要“过得去”就可以;有的家庭急功近利,更多的考虑什么专业赚钱多、好找工作,就让子女学什么专业,而不考虑他们对这些专业是否有兴趣,是否适合子女学习等,这些因素都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甚至成为学生中途退学的隐形原因。其次,社会风气和思想意识形态也影响学生的学习需要。目前随着经济体制转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实行缴费上学,大中专毕业生不再包分配。

2、学习教育的某些缺陷。研究表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教师本身的模范作用、学校及班集体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教育技巧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良好态度等都极大影响学生学习需要的形成。但是目前,很多学校不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有的老师欠缺教育技巧;更有甚者,有的教师品德恶劣,对学生态度粗暴。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习习惯不良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一定情景下自动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

色倾向。从生理上来看,习惯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一定的刺激情景与个体的某些动作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稳固的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系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习活动从内心出发,使意识专注于学习之上,因而能极大提高学习效果。相反,坏习惯不仅徒增学生身心负担,有损其身心健康,而且也会降低学习效果。如抄袭作弊,平时作业不会做,抄答案;考试监考不严,可以看别人的,久而久之,抄袭成了习惯,没有一次作业不和别人对答案,没有一次考试不看别人的,逐渐对自己失去了信心,靠虚假的成绩来自我安慰。

(四)学习兴趣低下

习兴趣是学习动机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是内心的满足,而不是把学习当成负担,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学习兴趣低下形成原因有内外因之分,1、外因:①学校教育方法欠当,如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各科作业量过大等;升学压力大;师生关系紧张;②家庭因素:由于

家长期望值过高而导致严格要求,家庭人际关系冷漠,沉溺于优裕的物质享受,沾染上家长的不良习气,如赌博;2、内因:价值取向逆转,学习目的模糊,对学习文化课的错误认识,学习成绩不佳,情绪不稳定,一直薄弱等。

(五)学习情绪不佳

学习情绪的好坏可用“认知失衡”理论来理解。当学习者发现某种新知识与自己已有知识矛盾时,就会产生“认知失衡”,因为人又保持认知平衡的倾向,所以认知失衡导致一种“紧张感”。为了解除这种紧张的不舒服感觉,因此产生认知动机,努力求知。一旦学习者的问题得到了解答,认知不平衡所引起的紧张感便得以解除,进而产生一种轻松、愉悦和满足的情绪体验。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对认知动机起了一种强化作用。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知识的获得能加强认知动机,知识越多的人越求知,学有所得则学而不厌。而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在面临新问题时,往往总是得不到解答;或面临一个新知识怎么学也学不懂。此时认知不平衡引起的紧张感不仅得不到解除,而且逐渐加剧,并引发困惑、苦恼和失望的消极情绪。这种消极情绪对认知动机起着“惩罚”作用,最终他们会采取放弃思考的态度。越是学无所得,则越发怕学、厌学,加之知识的系统性和积累性,便容易使学业不良学生形成知识缺陷和认知动机缺失的恶性循环。

二、中学生学业不良的改善方法(一)学业不良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

学习动机水平低是学业不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在学习态度、动机、意志以及自我意识方面存在较多的障碍,他们的能力更多为学习动机的不足所抑制。如何调动这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激发学习动机是一个关键。学习动机激发的途径主要包含外部动机激发和内部动机激发两

个方面:

1、外部动机激发。首先,适当地运用奖励与惩罚。奖励要与学业不良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使他们感到无愧于接受这种奖赏。奖励要注意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因为对学业不良学生而言,最大的奖励莫过于得到别人的称赞和肯定,尤其需要教师的鼓励、微笑等社会性强化。惩罚包括施加某种痛苦或厌恶的刺激和取消某种喜爱的刺激(如取消娱乐活动等)。但若惩罚不当,非但不能改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反而是会强化这种行为,引起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其次,创设合作型课堂学习环境。目前教学中的弊端之一是过于强调竞争而忽视合作。因此,应通过建立合作的课堂学习的方法,如改进评分方法,采用鼓励性评价,淡化竞争气氛,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协作,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参与性。

2、内部动机激发。外部学习动机产生的激励效应维持时间较短,它依赖于情境刺激。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感到有兴趣、有信心、有责任时,他们才会学习付出努力。内部动机激发的措施主要包括:(1)帮助学业不良学生实现角色转换。学业不良学生

在教师、同学的眼里往往是“嫌弃儿”的角色。这种角色地位深深影响他们的自尊与自信,使他们对课堂学习更加反感、敌对。相反,如果采取像让小学高年级学生担任低年级学生的辅导老师这样的角色,要求他们课后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某种辅导,这样,学业不良学生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人际关系、测验焦虑等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积极改变。(2)为他们创设成功地机会。学业不良学生常常过分夸大学习中的困难,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学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

(二)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

对学业不良学生的调查表明:27%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26%的学生是因为应付各科学习和作业太累失去了学习兴趣;13%的学生觉得学好学坏一个样;34%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件痛苦的事情。一旦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学习就会成为他们的负担。他们或者对学习产生抵触或对抗情绪,或者对学习产生焦虑,或者对学习产生恐惧,由此学业就会下降甚至学业不良。要改变这现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切实改进教学方法。知识学习中总有一些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在传授这些知识时,有赖于教师用新颖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有趣内容与枯燥的内容交叉进行,并巧妙地把枯燥乏味的东西变为津津有味的东西。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所

学内容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意愿;教学内容过深,学生畏而却步,会减低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过浅,唾手可得,也会丧失淡学习兴趣。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注意深浅得当。

3、充分挖掘学科知识中的兴趣点。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特点,学生对某学科的兴趣往往是由该学科特别有趣所引起的。因此,教师要注意充分发掘学科知识中那些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诸如语文的文情诗意,数学的奇思妙想等,以期待引起学生对该学科的特殊兴趣。

4、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学生在各科学习的初始阶段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即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度过这些难关,学生就能顺利地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兴趣也会渐渐稳定。闯不过这些难关,学生在学习上就会困难重重,学习兴趣就会锐减,甚至会感到味如嚼蜡。难点或关卡是学生兴趣和成绩的分化点。

(三)学业不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学习过程中的差错,有利于养成勤于思考、敢于攻克难关的习惯。在学业不良的学生中,遥学生缺乏毅力,自觉控制能力较差,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筋思考,就遇难而退,或转向教师、同学寻求答案。在辅导学生学习时,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学会用脑,要帮助学生克服内部或

外部的困难和障碍,使之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其次,帮助他们养成在规定时间内学习的习惯,力戒拖延和磨蹭。学校里的学习要有严格的时间规定,在家里也应该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养成复习旧课和预习新课的习惯。此外,教师要教会学生检查作业的方法,使之养成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

(四)学业不良学生不良情绪的排除

学业不良儿童往往对学习有某些情绪或情感问题,这些情绪、情感问题往往是由于学习而产生,再反过来又严重地影响与阻碍学习。排除的方法是:

1、克服焦虑与恐惧。学业不良学生在学习过程和考试情境下,焦虑水平明显高于学习优、中等生,其中考试焦虑水平比学习焦虑水平更高,差异更大。这往往是由于担心失败而引起的,从而造成他们注意力不易集中,干扰学习所必须的一些能力,如记忆能力、组织技能等的发挥。因此,教师应帮助他们克服焦虑与恐惧情绪:

(1)情绪宣泄法或情绪转移法

学生可以在无人的地方大喊大叫,扔泥块,在河中掷石子等,或进行长跑,做爷卧起坐等体育运动,或看看漫画书、搞笑片等,使焦虑紧张的情绪得到宣泄或转移。

(2)尝试成功经验以及各种形式的认识辅导。

调整学生学习目标,使之与学生能力水平相适应;让高焦虑学生在具有高度结构的学习情境中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尝试

成功经验,并对其成功行为给予强化鼓励。

2、避免产生逃避或回避心理。由于连续的失败,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或自尊心,因而不愿上学或逃学,回避学习课程,由此使成绩越来越糟。为此,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有效帮助他们减少逃避或回避心理的产生。

怎样耐挫教育与训练?

(1)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对耐挫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教师应从理论和生活经验方面对学生进行理想和信念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理想是美好的,但实现理想的道路是曲折的;正确认识挫折的两重性,即一方面挫折可能使人产生心理上的在,另一方面它又可给人以教益和磨练。

(2)引导学生确定合适的目标,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可行的学习目标,不轻易地否定自己,也不过高地估计自己,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

(3)提供适度的挫折情境,锻炼学生对挫折的耐受力。要引导学生主动地生活实践中克服困难,在战胜挫折中取得经验,不断成熟起来。适度的受挫经历,对于个人耐挫力的培养是重要的。

初中生家庭教育方法

初中生家庭教育 中学生处于人生的青春岁月,开始摆脱幼稚,逐步走向成熟。中学生又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正面临着人生道路的选择和开拓。学校教育对孩子成长虽处于一定的主导地位,但家庭教育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这是许多家长和我一样非常关注的问题。 家庭教育是没有灵丹妙药的。每个家庭不一样,每个孩子不一样,面对的问题也大不相同,需要的教育方式也不尽相同,但家庭教育也可以有一些大原则。首先,要学会赏识孩子,对孩子有信心。尤其在学习上,要鼓励孩子独立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不要去充当孩子的拐杖,不要让孩子过多地依赖父母、长辈,给孩子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让孩子自由发展。对于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帮助孩子扬长避短,进而达到建立自信,养成自觉进行学习的良好习惯。其次,要学会倾听,学习与子女平等交流。父母和子女之间总会有所谓代沟的。在初中到高中阶段,是子女容易产生叛逆的一个阶段、逆反的一个阶段。孩子开始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从各种媒体接受了很多信息,有自己的主见,但也常常过分地自以为是。这时候,做家长的要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能一味的打压、反对,而是应该正确的引导,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自己认识上的不足,从而自觉的更正自己的行为。第三,要引导孩子树立起人生的奋斗目标,从大的目标着手,引导他们制定个人短期的学习目标。家长应告诉孩子,理想是高于现实的东西,美好的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经过努力,经过奋斗。如果说奋斗是达到理想天国的阶梯,那么一个个短期目标则是奋斗的一块块基石,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才能走向成功的道路。每个学期初,家长应结合实际情况,帮助孩子选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目标不能太高,孩子达不到会有失落感;但也不能太低,轻而易举就能达到,孩子就会有自满感。期末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培养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6-07-07T17:27:25.73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7月总第197期作者:黄晨晃[导读]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广西德保县那甲初级中学533703 摘要:语文教学要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以情激情,深化情感体验。 关键词:创设情境以情激情升华情感 传统的阅读教学只重视知识目标的贯彻落实,而忽视了情感目标的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之中。”这一句话既强调了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更揭示了积极情感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情感要以认识为基础并伴随认识活动产生、发展和变化。学生对某事物的知识掌握得越多,懂得的道理越深刻,情感积累就越深厚。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文中的感人情节和重点词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斑羚飞渡》是沈石溪的一部小说,这部小说讲的是作者亲眼目睹了斑羚群在遇到困难时飞渡的场面,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一个故事。教学中,老师可以这样利导:到底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在最危难的关头毫无畏惧,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小斑羚的生命呢?让学生们满含深情地朗读课文,自由交流。在交流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加深,情感会得到向理性的高度升华。 叶圣陶先生说过:“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学习语文就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能终身受益。” 二、以情激情,深化情感体验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要使学生感动,首先要教师感动。”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自己的真实情感来感染学生,以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记得在上《背影》时,配乐朗读课文后,崔京浩的《父亲》音乐悄然响起,父亲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定格,我读着读着,泪水禁不住流了下来,许多学生的眼角也都闪烁着泪光。随后让学生齐唱这首歌,歌词“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是那拉车的牛……”几乎是从心中迸发出来的声音。就这样,教师由心而发的真挚情感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把教学效果推向最佳境界。 三、激发想象,升华情感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这充分说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而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场所。 比如教学《与朱元思书》一课,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统领全文的句子,让学生找自己喜爱的句子默读。教师可抓住“异水”“奇山”让学生说说在自己的脑海中,山和水各有什么特点?之后又让学生听教师配乐朗读,闭眼想象,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样,学生兴致更浓了,在他们的描述中,山水都是静中有动,动静结合。从对山水的描写中,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体会到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机会去富春江,你准备选择什么季节去?为什么?让学生在脑海中描绘出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山水图,享受到了富春江两岸的“山川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四、反复吟读,促进情感体验 情感是渗透在语言文字这一载体之中的。因此,它需要靠读者在读中去感知与感悟。对于表达思想感情强烈的课文,通过诵读的训练,能够有助于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学生情感激发起来了,会产生强烈的情绪活动,可以推进情感涟漪的深入。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还可以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进入作品情境,唤起与作者的共鸣。古人写文章就有“感情凝于胸,而吟于笔端”之说。 教学课文《安塞腰鼓》,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去感受高原生命的火烈,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可通过读来悟出,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实现整体感悟。从美读中体味文章表现的气势,感觉其中的生命律动,进而理解语言中包孕的对人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正是反复的吟读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文中所表达的情感,领会到课文的蕴意,灵魂得到荡涤。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是播散在这土壤里的。”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以情营造教学氛围,以情再现课文形象、意境,以情朗读,以情激起学生创造性思维,才能让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课原来是一首感人的诗,是一幅精美的画,是一曲动人的歌。参考文献 [1]富维岳唱印东《教育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2),184。 [2]张静《让情感在体验中升华》。 [3]方国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

浅谈对小学生的挫折教育

案例:小倩在家倍受疼爱的小男孩,只因要吃几粒进口糖,而堂姐则让他留几粒给父母吃,于是就觉得大受打击,而上吊自杀。小丽因在校被老师批评了几句,而跳楼自杀。这一桩桩,一件件触目惊心的血的教训,不得不令我引起了这样的思考:这些孩子的心灵是否太脆弱了?一些小事尚且如此,假使他们长大后,遇到更大的挫折,又会如何?而造成他们这样的原因究竟又是什么?其原因和父母在家的疼爱,和老师在校的庇护是否又有某些联系呢?我们这些园丁们是否应该在给予孩子们关怀、表扬的同时,还应该对我们的孩子们进行一些耐挫折的教育呢?或许我这一观点的提出,会有与时下的以表扬为主的教育理念有唱反调之嫌,有些大逆不道,但我仍然想在此谈一谈耐挫折教育。 一、进行耐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人生总是充满理想和希望的,而要实现理想和希望,则总难免碰到困难和障碍。人克服了困难,便有成功的愉快和满足。反之,就产生挫折感。对挫折所作的反应因人而异,有人颓废沮丧,有人则百折不挠,心理学家称这种承受能力为耐受力。耐受力的形成和人成长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现代物质生活的舒适安逸、家长的过度保护以及学校疏于这方面的教育,造成了青少年耐受力较差,经不起挫折,吃不了苦头,受不了委屈,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认为,"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这是因为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为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鉴于此,近年来一种旨在提高孩子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已在发达国家兴起。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搞活,我想我们的孩子将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所谓"优胜劣汰",在他们的成长路程上必将会遇到更多的障碍,而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因此,为使我们的下一代在未来的竞争中成为不畏艰难困苦,能够经受挫折,勇于开拓创新的强者,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让孩子走出温室,经受艰苦生活的磨练。 二、受挫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及真表现 我曾经接到过这样一个女孩,应该说她是一个相当聪明的孩子,但她也是一个相当不幸的孩子,在她读幼儿园的时候,母亲因车祸去世了,为了弥补其幼小心灵所受的创伤,一家大小整天就围着她转,给她吃好的,穿好的,等到上了小学,老师们又都对其所遭受的不幸而深表同情,对她的教育几乎都是表扬,从不敢正面对其批评,班级里有任何活动,只要她愿意参加,都让她去参加,甚至她不用参加选举,老师都会破格让她当选中队长,虽然童年的不幸给她带来了一定的伤害,但我觉得周围人对她的过分疼爱是否会给她的未来带来更大的伤害呢?因为当我接手这个学生后,我发现这个学生已变得受不得一点挫折了,她会因老师的一个批评的眼神,而整天闷闷不乐;她会因一个机会没有给她,给了别人,而整天,甚至几天闹情绪;她会因老师的一句批评,而大吵大闹,甚至要跳楼。这样下去,她的未来又会怎样呢?

初中生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

初中生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初中阶段是人生的关键时段,几年的初中生活是人的生理变化最大的几年,是学习成绩最易分化的几年。在这几年里家长如何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学习、思想等方面的变化,做到与学校积极配合,适时引导孩子快乐、健康地发展,是所有家长殷切盼望的,那么如何做到呢?家长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重视孩子初中阶段的家教 观察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往往是托儿所的家长强于小学的家长,小学的家长强于初中的家长。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进了初中,年龄大了,知道学习了,不用操心了。多年来,我遇到许多家长,当孩子在学习、行为方面出了问题时,讲“我交着学费,教育孩子就是你学校的事情,孩子出了问题就应该由学校来负责”。这不是简单的责任推卸,而是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有了问题。父母是子女的首任老师也是子女的终身老师,初中阶段是孩子学习打基础,是非观、人生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期,家长的责任更重了,对孩子的引导教育不但不能放松而且还应该加强。 2、要了解孩子初中阶段的特点 家庭教育是家长从孩子出生到成年期间的重要任务,初中阶段的家庭教育更是其中的关键期和困难期。家长要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子女的工作,就必须清楚地了解初中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特点。 学生进入初中他们首先有一种新鲜感,他们怀着兴奋、自豪的心情跨进中学的校门,看到的是新的校园,结识的是新同学,讲课的是新老师,他们对周围的一切无不充满新鲜感。面对新的环境他们充满新的希望,他们普遍怀有对未来中学生活的美好憧憬和进步向上的愿望,渴望给新老师和新同学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即使在小学学习成绩不太理想、行为表现也不太好的同学,也往

往暗下决心从新开始。因此,对初一新生家长要给他们以热情的鼓励和期望。如果原来就比较好的孩子,家长要鼓励他们放下包袱,在同一起跑线上跟同学们展开友好的竞争;对原来成绩欠佳,表现不够理想的孩子,要鼓励他们从头做起,千万不要当老师或同学的面揭原来的“老底”,以免挫伤他们的上进心。当然,家长有必要将子女的情况(包括缺点和错误)如实地跟老师交底,但要讲究方法,避免在公共场合给孩子造成难看。 孩子进入初中后慢慢会遇到一些困难。一是学习知识量上的困难,与小学相比初中增加了许多学科如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习负担明显加重,许多学生顾此失彼,觉得难以应付。二是学习方法上的困难,在小学主要学习语文和数学,老师从上课到辅导甚至做作业都跟的较紧,讲的很细,很明白;进入初中后,学科增多,知识量增大,老师盯的又没有小学那么紧,所以许多同学课堂学习的知识慢慢出现不够系统,作业完成的不够好,甚至出现不愿意做作业的现象,时间长了成绩就受到影响。三是知识特点上的困难,初中的知识较小学要抽象一些,如数学、地理,若光靠死记硬背不足以解决问题了,学生感到不适应,学起来感到有困难。四是受中招考试的影响,初中的学习时间抓的比较紧,考试的频率较大,有时学生感到心理有压力。家长应及时了解孩子进入初中后易出现的这些新情况,经常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进入中学的适应情况,及早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孩子在中学起好步。 初二学段的学生既不像初一时那样有新鲜感、有理想、有激情,也不像初三那样面临毕业,思想和学业上感到有压力。所以,孩子在初二学段是最关键的时段。 首先是学习上的分化。初二年级的知识承前启后,经过一年的学习,有些同学适应了,有些同学感觉知识内容越来越多,学习有点吃劲,对这些同学来

浅谈中学生的情感教育

浅谈中学生的情感教育 一个人的积极情感是构成稳定人格和独特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青少年的情感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其情感世界丰富复杂,情感体验迅速强烈,情绪状态情境性较大,一旦激发,容易引起共鸣。如果受挫,马上消沉低落,悲观失望。所以,健康的情感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 一、情感教育的意义 长期以来,在我们教育的实际工作中,十分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有意识的情感教育,对情感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也缺乏充足的理解。一般的,积极稳定的情感,能提升人的身心活动能量,从而提升学习和工作效率;而消极否定的情感则会抑制人身心活动能量的发挥,从而降低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如果我们教学工作者注意对学生实行健康情感的教育与培养,教育教学的质量就会成倍的提升。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就认为“如果伴随学习和思考而来的是兴奋和激动、对发现真理的诧异、惊讶和愉快的体验,那么,这种情感就能强化他们的学习活动,促动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可见,情感教育不但能够促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还可促动其智力发展,提升学习效率。同时,情感教育能够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从事良好的社会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友善合作、宽容等心理品质。所以要想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 1、端正理解,以理育情

情感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为理解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态度,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准确理解会产生准确的态度和积极的情感,错误理解就会产生错误的态度和消极的情感。正如洗星海所说:“每个人都会经历过不幸和痛苦,有些人在痛苦中只会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有些人在苦难中还想到别人,想到集体,想到祖国和全人类,他就感到乐观自信。”如果理解了上述真理就能自觉的抑制消极的情感,培养积极的情感。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提升水平,以能育情 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却是万丈深渊。”对待苦难,适合水平强的人能以乐观态度坦然处之,理智对待,因而能使自己有坚定的信心和充沛的精力战而胜之。相反,适合水平差的人,不是怨天尤人,就是心灰意冷,一蹶不振。所以,教学应注重对学生水平的培养,使学生真正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3、锻炼意志,以意育情 意志和情感是相互制约的,意志是在情感的激励下产生的,反过来又调节和控制情感。一般的,意志越坚强,就越能使积极情感持续下去,越能克服消极情感,所以,要重视锻炼意志,要有吃苦、受挫的心理准备。在生活中,困难不会自动消失,只有靠自己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克服困难,达到人生美好的境界。正如马卡连柯

浅谈中学生挫折教育论文

题目: 浅谈中学生挫折教育 内容提要: 人生的旅途总会遇到种种的坎坷和挫折,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开展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孩子因受挫折而离家出走、甚至是自杀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是因为现在孩子们的生活太幸福了,许多家长唯恐自己的孩子遭受艰难困苦,把孩子置于蜜罐中培养,对孩子过分娇纵,百依百顺所造成。可见家长重新审视家庭教育方式,重视对下一代进行挫折教育尤其重要。学校、家庭、老师、家长都要有意识地学生加强挫折教育,增强其心理承受力,让他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挫折心理教育承受认识 正文: 在当今都市化、信息化的社会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非常软弱。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学校教育也越来越难。我作为一名家长和老师也深深地意识到心理教育的重要。特别在困难和挫折,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一所最好的大学。一个孩子,如果他没有经历过困难和挫折,就品味不到成功的喜悦,没有经历过苦难,就永远感受不到什么叫幸福。 挫折教育是一剂良药。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在对于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的同时要与挫折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不会使学生偏离正确的轨道。 当前,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成为各阶层关注的焦点之一,许多人已认识到保护青少年幼小心灵的重要性,不愿使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但作为一个人,他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定要历经坎坷、挫折,首先就要承受父母、老师的批评教育,如果连父母、老师的批评教育都无法承受,又如何去接受社会的考验?如何成为素质较高的有用之才?为此,我们的教育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父母要正确关爱自己的孩子。 不能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干什么就让他干什么,甚至由于溺爱,把孩子的缺点当优点,把胡闹当聪明,时常有意无意地袒护孩子的缺点和错误。这样容易形成自私、任性、胆小怕事,结果只能使孩子失去自己开拓生活的意志。我们做父母的应该做到真正的爱,既要反映出尊重孩子的人格、愿意听取孩子的意见、满足孩子的正当需要,又要能善待孩子的不合理的要求,耐心地培养孩子的文明行为、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绝不无原则地迁就和让步,不放任孩子的错误思想和行为。孩子8岁那年正赶上家里有急事,有一天我没来得及给她做早餐,就随手给了她十元钱,放学回家我问她早上吃些什么钱是怎么花的,十元钱全部花光,她却不能回答我的问题,我对孩子这种大手大脚乱花钱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教育,她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我从不姑息孩子的错误行为,从那次以后,她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第二、老师要明确批评的目的和注意批评的艺术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的实践初探 一、研究背景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人面提高民族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因此,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客观要求。由此可见,重视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培养,已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素质教育就是要求中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中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 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如何?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通过对随机抽取的3万余名中学生心理检测,调查结果令人担忧:约有32%的学生有心理障碍,12%的学生有心理缺陷,28%的学生有心理失常。中学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驱体化、强迫症状、忧郁、焦虑和敌对五个方面,教育方式、人际关系、性意识、学业压力、性信息刺激和社会支持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症状表现为:缺乏耐力、容易被人误解、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心、爱操心、缺乏观察力、过于担心将来的事、容易动怒、父母期望值过高、缺乏决断能力等。 基于此,我们要重视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而采用哪些方法与途径对中学生进行教育比较合适呢?作为一个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探索。本人作为一个心理教育工作者在具体的心理教育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以飨同行。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正确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在开设中学生心理课的课堂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要

浅谈挫折教育

浅谈挫折教育 人的生活和工作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人的生命历程难免风风雨雨、坎坷不平。挫折是高中生成长中不可忽视的,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均无法避免的面临着挫折,它影响着高中生的社会化进程身心的健康。挫折既会给高中生以打击,损失和痛苦;但也能使高中生奋进、成熟,从中受到磨练和考验,变得坚强。培养高中生对挫折的承受力将有助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高中生的成才。 一、挫折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 一是挫折情境,即指对人们的有动机、目的的活动造成的内外障碍或干扰的情境 状态或条件,构成刺激情境的可能是人或物,也可能是各种自然、社会环境; 二是挫折认知,即指对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 三是挫折反应,即指个体在挫折情境下所产生的烦恼、困惑、焦虑、愤怒等负面 情绪交织而成的心理感受,即挫折感。其中,挫折认知是核心因素,挫折反应的 性质及程度,主要取决于挫折认知。 挫折能力差的表现 1.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乱发脾气 2.受不了一点批评,光听爱表扬的话,一批评就不高兴,甚至哭闹 3.自尊心较强,好胜心强,好面子,承受不了失败 4.怕困难,遇到一点问题就退缩 5.特别娇气,做错了事,家长老师一说就哭 6.不敢承认错误,老是是别的方式推卸责任 7.遇到一点困难就愁眉苦脸,不是找别人帮忙就是想放弃,或者怨天尤人 8.从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高中生所遇挫折表现于下几种 (一)学业 表现在入学初期对高中学习环境的不适应,学习上的竞争、繁重的学习任务、紧张的考试压力考试成绩与期望之间的差距等,使高中生在学业征途中遇到的挫折。 (二)现实 面对革新开放的深入,生活方式的变更、价值观的冲突和经济压力高考,使得成长高中生一时无所适从。 (三)人际 高中生的成长环境、生活习惯、性格特点、心理素质处理的策略等的差异,会出现与人交往困难、缺乏知心朋友的情况,甚至同学之间产生矛盾,从此精神忧郁,心情烦躁,无心学习,困扰身心健康。 三、影响挫折承受力的因素 (一)家长的过度溺爱使学生抗挫折能力下降 现在的高中生大都00后一代。现在物质条件优越了,不想再让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委屈。家长的要求是,只要安心学习,其他的都不用管。正是家长的过于保护孩子并代为处理生活一切事务,才使得这一代失去体验生活的机会而造成独立生活能力减弱。另一,时下激烈的社会竞争,又使学生时刻面临失败和挫折的压力。,这些学生在遇到避开的挫折时不知所措,只能被动的承受。我们经

初中生家长教育心得

初中生家长教育心得 篇一:初中生家长教育心得 我们有很多家长,寄信给我们她们在教育中总结的经验,现在《精英家庭教育宝典》和大家分享这位家长的总结: 自信:自信应放在首位,因为只有那些对自己具有充分信心的人才敢于对各种人生险境进行挑战。父母在孩子心中燃烧自信火花的秘诀在于“仔细观察你孩子潜能所在,然后慢慢地在那个领域里引导”。 激情:没有激情,什么事也别想做成。对于孩子来说,激情不要强输硬灌,许多孩子天生就很有激情,但这种激情之苗不一定能长成大树,因为它很脆弱,容易被轻蔑、嘲笑或失败所摧毁。 同情:当孩子们听说或看见小猫死了,便会撅起嘴哭,孩子们天生具有感受生物痛苦的特性。这种精神品行可以保持一生,也可以早早夭折,这一切取决于孩子所处的家庭氛围是否对别人真诚地关心和同情,孩子是否经常目睹父母对不幸者作出牺牲。 尊重与敬业:这虽是两个过时的词汇,但现代人必须紧紧拽住它们不放。以前有许多麻烦事儿,都是因为人们对某些事物缺乏坚定的敬仰而造成的。尊重与敬业的品质可以从小培养,你必须要求,要求,再要求。 自我更新:对现代人来说,应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素质之一。那些墨守成规的人在社会的变革面前往往束手无策。人天生都不坚强,帮助你的孩子慢慢获得坚强应变的捷径,就是培植那些能克服和排除精神脆弱的种种品质。 幽默:幽默,也是一种应变能力,它具有奇妙的融合力。 永怀希望:这种品性可以说是最为人们所需要的。具备这种品性的人能在晦暗的年代看到光明,任何挑战都可以接受,任何困难都可以战胜。 教育孩子的各种技巧,也希望各位家长因材施教。孩子是未来的栋梁之才,《精英家庭教育宝典》针对3~16岁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30天改变孩子的一生,让您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篇二:初中生家长教育心得 一、家长应帮助初一孩子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过渡。 使孩子们做到: 1、适应变化了的学习环境。初中不同于小学,突出表现为”三多”:课多、书多、老师多。不少孩子感到不习惯,对功课应接不暇。家长要引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不要只重视班主任的课而忽视科任教师的课。

家庭教育方式对中学生的影响

家庭教育方式对中学生的影响 目的: 自从中国恢复高考以来,教育便成为国人普遍关注的话题。素质教育在中国实施以后,教育的重要地位更是不容置疑。尤其是家庭教育,已经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和艺术,与学校教育相比,它更侧重于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侧重于健康的心理的培养。而这样的培养对学生的一生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不同的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的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因而怎样选择一种适当的教育方式就成为广大学生及家长极为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决定对这一课题进行调查研究。 方法: 调查分析法:我们通过对40名学生(重点中学及普通中学)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答卷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调研项目: 1、学生成绩不理想及行为不当时,家长应采取的态度和措施。 在当代中国,学生和家长之间谈论得最多的话提莫过于“成绩好不好”、“听不听话”之类。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同,将会对学生产生怎样不同的影响呢?学生最能接受的是怎样的教育方式呢? 从上面两个表中可以看出,虽然接受第一种家庭教育方式的学生不一定能做得优秀,但做得优秀的学生必然离不开这样的教育方式。由此,我们不得不承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采取以说教为主,以强硬手段为辅的教育方式是十分重要的。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以说教为主,以强硬手段为辅的家庭教育方式,并且也容易接受。收到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较其余两者,应该是最好的。 所以,通过研究这个项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学生成绩不理想,行为不规范时,家长只应采取以说教、开导为主,以强硬手段为辅的教育方式。 2、家长应对学生进行一些什么教育。 学生在学校里已经接受了书本知识的教育,家长如果在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岂不是显得有些重复和单一了吗?而事实上,学生除了学习成材之外,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这是学校里很少学到的。况且,现在不是正在提倡素质教育吗?那么家长应该对学生进行一些什么教育呢?调查结果如下: 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关心学生想法、心理健康偶尔关心不关心 健康 93.8% 6.25% 0% 不健康 23.2% 76.5% 10.3% 上表所反映出的结果很明显:家长应多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否则,学生稍不注意,就容易产生一种误入歧途的想法。 此外,我们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如《素质教育在中国》等。明显地可以看出:学生首先也是最基本的道德素质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和诚信正直教育。 其次,是心理素质教育:要教会孩子自省、自强、优化人格,塑造良好的性格,还应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再次,是中国学生的情商教育,培养孩子的社会融合能力及个性发展。 接着,是家长应强化中国学生的理财教育。对于理财教育,家庭教育是关键。家长应培养学生:存钱有方、花钱有数、赚钱有道、捐钱行善。 然后,家长应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虽不能劳动过量,但决不能在家里“供养小皇帝” 。

浅谈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08232443.html, 浅谈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作者:高凯 来源:《中国当代教育教学》2013年第06期 【摘要】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激流中,每一个人都随时面临着困难、风险、挫折与失败,这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那么,如何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挫折,将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坚强意志并能接受各种挑战,以及具有较强克服挫折能力的强者,已引起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挫折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是在教育者的引导下进行的。加强应付挫折教育,明确认识美好生活来自艰辛的付出,遭受挫折是生活中的正常现象,使他们对挫折有充分的认识,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教师要以身作则,适时地提供相关经验。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让学生学会在遭受挫折后进行自我调节。 【关键词】挫折教育的目的性;渗透性;实践性;长期性;自我调节 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激流中,每一个人都随时面临着困难、风险、挫折与失败,这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那么,如何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挫折,将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坚强意志并能接受各种挑战,以及具有较强克服挫折能力的强者,已引起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障碍或干扰其目的不能实现,需求欲望不能满足时的消极心理状态,被规定为挫折;进行克服个体需求未满足时消极的心理的教育,被称为挫折教育。挫折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思想品德教育,它是一种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信心、恒心,增强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应变力、克服力,培养其完善人格的心理素质教育。这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全部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每位班主任都应在教育学生、特别是新生的实践中进行有益的探索。 1 班主任要注重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 怎样才能使新生顺利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呢?入学教育至关重要。班主任要努力做到八个字,即“知底、勤跟、严抓、多导”。“知底”。这是搞好入学教育的首要条件。对于新生,班主任和他们刚刚接触,不了解他们的学习、纪律、思想、性格、爱好等情况,只有通过观察、谈话、访问等方法建立新生档案,才能摸清底细,进而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进行正确引导,“勤跟”。对于初一新生来说,虽然已进入人生第二次生长高峰,但他们的“孩子气”和在小学里养成的行为习惯,一时还难以改掉。好动、依赖世强、自学能力差等特点促使班主任要经常跟班,有计划、循序渐进地督促引导他们。“严抓”。新生入学后,班主任应立即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并要求他们逐条领会,坚决遵守,“多导”,班主任要主动接近刚入校的新生,关心他们,与他们交朋友,多多开导。这样他们才能与班主任消除心理隔阂,倾吐心声,接受教育。班主任在教学上应做到生动有趣,辅导上应耐心细致,循

初中生家长教育心得

初中生家长教育心得 八年十班林璐娜妈妈——李明善 初中生的心理与身体都处在发育状态,他们刚刚学会迈向成熟,而且初中阶段的孩子心智尚属幼稚,他们的很多行为自己本身分不出好坏,而在这时更是关键,家长与老师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我非常注重与孩子的日常交流,每日无论多忙都会抽出至少15分钟与孩子沟通。并且我不会一本正经地严肃批评她,而是像在与她谈话一样谈论每天在学校发生的大事小事,包括倾听她的烦恼,还包括真诚地赞美她。有时利用这微不足道的谈话时间,我可以作许多事情:关心她的身体健康等,(当然更关注孩子的情感需要)。我在这时可以为她出谋划策,帮她想办法。 她告诉我单老师经常对她说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个人觉得这句话很好,一个好朋友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甚至性格。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初中开学第一天,她异常兴奋地对我说她一天交了多少朋友,性格怎样等等。所以了解孩子有哪些朋友,这很重要。 另外一点就是:鼓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年人。说白了,就是自立,自主。我有一位好朋友,她家孩子与我的孩子同一年级,但几次考试中居然有两次是学年第一(我从不相信孩子们会有智商差异),于是我问好友学习方法。她对我讲:她每天工作很忙,没有时间看孩子学习,于是她的孩子已经养成了自立的好习惯,每天早上不用忙前忙后地定闹铃,做早饭。她还没起床时,孩子已经自己默默起床,喝冰箱里早已准备好的牛奶或是自己热饭菜,再默默地离开家去上学;晚上也一样,一个人安静地呆在屋子里学习,学累了,默默地洗脸刷牙,上床睡觉。我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我家孩子也能做到。可是事实却令我惊讶:早上她自己定好的闹铃会因为自己贪睡而强行关掉,到最后还是要着急地咬着面包跑出家门。晚上也很糟糕,我已习惯坐在她身边看她写作业,一离开就睡不着觉,10点多了,还要对她喊,让她刷牙洗脸去睡觉。我不禁想,是啊,要是自己孩子也可以有较强的自制力,不会要家长为她忙前忙后,不会在写作业时想电视里动画片的情节,不会上课思绪不知觉中飘到窗外,她又何尝不可以是学年第一呢?于是,我费尽苦心地去教育她,发现其实自己的孩子很完美,她利用不到一周的时间学会了自立与自主,现在她做作业不会深更半夜叫爸爸起来为她讲题,更不会

浅析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浅析中学生情感教育的发展和策略 百合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化,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成为教学的主导思想,渐渐的摆脱了传统的以单纯传授知识的旧的教学思想,然而这也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现在老师的教学中既要传授学生的知识,还得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尽管现在一直在提素质教育,但一直以来的应试教育的思想左右着学校领导和老师们,所以学生成绩的好坏,一直是教育的重点,以致现今的教育体制与学校的实际教学并没有接轨。学生的成绩会影响着自己的情绪,使学生的自卑感、挫折感、焦虑感、烦躁感及叛逆情绪普遍存在于学生中,对学生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学生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如:考试不理想压力大跳楼、心情不好打架、不听家长的劝告和教育而跟父母动手、与老师出现敌对心理等等,这些现象直接导致现在学生难教。但如果我们静下心来想想,反思学生的种种表现,不难发现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缺少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情感教育,以上学生的表现都是缺乏情感教育的表现,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情感的缺乏比知识的缺乏具有更大的危害。如果一个人要想成功,智商重要,情商更重要。只有依靠智商和情商,才能攀登成功之顶。所以,要想素质教育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上,要想取得成功,情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一、中学生中情感教育的现状 1、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情感的需求主要是以快乐为主,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老师及家长看重的是高分,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所以对学生的影响是压力很大,压力和紧张的情绪笼罩在孩子身上,一次考试的不及格或不理想,孩子的挫折感、自卑感、自然而然就产生,再加上老师和家长不正确批评和教育,再加上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属于独立个性和叛逆心理比较强的阶段,直接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态。 2、现在的家庭,孩子的父母为了生活而在外地奔波,很少在家和孩子沟通谈心,孩子有疑虑或困惑没地方讲,内心的压抑感自然产生,在没有亲情的教育的情况下,孩子孤僻的性格表现出来,还有些孩子靠爷爷和奶奶的照看,孩子本身疑虑或困惑无法跟他们沟通,加上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溺爱,很自然的让孩子形成一种放纵的个性,

浅谈中学生的“挫折教育”

浅谈中学生的“挫折教育” 人生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挫折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就中学生而言,挫折既可能促使其走向成熟,也可能成为其成长的障碍。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能够提供条件,让学生多经历一些“磨难”的事情,接受一些教训,感受生活,让他们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什么要积极而为之。这有利于学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勇敢地面对挑战,战胜困难。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在教育过程中,怎样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下面,谈点我个人的肤浅认识。 一、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挫折教育”是近年来十分走俏的一种教育方式。研究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的孩子心理素质呈降低趋势,尤其是一些中小学生经受不起一点点的挫折。有的孩子甚至因为一些小挫折就发生心理扭曲,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个别孩子还因此而逃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事件1】新疆“四女生因排名落后集体自杀” 新疆石河子某中学初三四名女生,在2001年11月20日开完家长会的当天下午,相约喝老鼠药自杀,其中两名因抢救无效死亡。是什么原因促使这四名花季少女走上绝路呢?据悉,11月10日,石河子某中学公布了期中考试成绩,并排了名次,这四位女生排在了后面,由于害怕家长责骂,四人便商议一起服老鼠药自杀寻求解脱。 【事件2】北京“初二女生成绩欠佳服毒自杀” 事先没有任何预兆,也没留下遗书,2004年5月15日下午,北京大兴区某中学初二女生李月(化名)喝下农药,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李月从小就不爱说话,学习上不用师长多操心。但上了初二后,她感觉学习压力很大,没有轻松的时候。李月比较喜欢画画,几个月前她曾经画过一幅画,画中是一个流泪的小女孩。据该校老师说,李月自杀的原因,可能是期中考试排名下降了几十名,而且学校刚开过家长会,可能对孩子影响很大。该校校长也介绍了一些情况:学校开家长会那天,李月的父亲穿了一件比较旧的衣服,李月回家后便埋怨父亲不注意衣着,母亲批评李月不能这样对父亲。就因为这个,李月想不开喝了农药。 【事件3】甘肃“初二男生成绩欠佳服毒自杀” 仅仅因为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回家后被父母责备了几句,甘肃兰州某中学一名15岁的初中生竟然服毒,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据了解,2004年5月23日上午10时许,兰州某中学初二学生小明(化名)因为期中考试没有考好,被父母责备了几句,随后生气地钻进了厕所。不久,父亲隐约闻到 1

初中生化学学习方法

初中生化学学习方法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初中生化学学习方法》的内容,具体内容:初三化学是初中教学的难点之一。下面是由我分享的初中生化学学习方法,希望对你有用。:勤于预习,善于听课做笔记要想学好化学,必须先了解这门课程。为此,同学们可以利用暑期... 初三化学是初中教学的难点之一。下面是由我分享的初中生化学学习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勤于预习,善于听课做笔记 要想学好化学,必须先了解这门课程。为此,同学们可以利用暑期把化学课本先通览一遍,也许妙趣横生、图文并茂的化学课本会深深地吸引你。课前也一定要预习,在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处作上记号,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这样带着疑问、难点,听课的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 :常复习,多记忆 课后应及时复习,认真做好作业,这是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复习可采用课后复习、周后复习、单元复习、章节复习、综合复习等。复习的方法有复述、默写、做联系等。只有通过多次复习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 现行初中化学课本中有五六十个基本概念和原理,要求掌握的元素符号二十多个,还有许多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以及其他一些知识。

这些内容都需要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它们多为学习化学的基础,若不能熟记,便会感到在"化学王国里"行走困难。 :吃透课本,联系实际 以课本为主线,认真吃透课本,这是学好化学的根本。为此,同学们必须善于阅读课本,做到课前预读、课后细读、经常选读等,既重视主要内容,也不忽视小字部分和一些图表及选学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有助于加深对主要内容的理解及拓宽知识面。课后细读时要边读边记边思考,争取能将预习、听课中未解决的问题全部解决。经常选读是指有选择性的阅读那些重要的或难以全面理解的内容。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还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 初中化学内容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化学的同时,应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化学,体味化学,这样就能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重视实验,培养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不仅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我们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巩固知识、训练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装置以及实验原理、步骤、现象和注意事项,都必须弄清、记熟。同时,认真做好学生实验、趣味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积极参加化学课外活动,如参观、讲座、化学游戏等,主动培养自己学习化学的兴趣。

中学生心理特点,家长应对方法(实用篇)

中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你都注意了吗? 当孩子升入中学阶段,家长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 一,在学校,孩子不听老师的话、不接受老师的教导、常与老师顶嘴、和老师对着干等现象。个别学生明知自己做错了事,面对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同学的劝告,不但听不进,反而反感、对抗甚至采取过激的言行,对学习有抵触情绪,不爱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二,在家,孩子越来越不好管了,你说什么他就偏不做什么。有时候你刚要说话他就非常烦躁,不愿意听你说下去,对抗叛逆情绪严重,亲子关系紧张。 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往往十分忧心,却又束手无策,想管教又不知道如何管教,一管教反而激化矛盾,孩子更加反感、暴躁。其实,想和孩子更好的沟通,就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只有孩子觉得你理解他了,是以平等的姿态对话,而不是高高在上指责他的时候,他才愿意和你沟通。 中学时期孩子叛逆心理的特点及危害:

叛逆心理在行为上常常表现为:有的孩子以强硬的态度顶撞父母,以粗暴的举止反抗父母。有的对父母不理不睬,冷淡相对。有的则对事情的分歧而转化为对父母本人的恶感,以极端的办法来处理。如:辱骂父母甚至离家出走来伤害父母。其实伤害的不仅仅是父母,孩子同样受到伤害。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弄得是两败俱伤。具体来说,孩子叛逆心理的特点以及带来的危害主要有: (1)盲目性。逆反心理过强的孩子,凡事都横加抵制和反对,想干就干,不听任何劝阻,不顾后果,情绪主宰一切,往往导致不良的结局。 (2)抵触性。无视和对抗社会行为规范,带有抵触情绪,易发生触犯法律的行为。 (3)放纵性。不听忠告,无视劝阻,我行我素。 (4)极端性。表现为情感和行为的极端性,一味地抱着与他人或外界对着干的心理,来应付一切。 那么做家长的该如帮助孩子克服逆反心理呢?家长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调适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策略。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 陈银芳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陈银芳 发表时间:2018-08-03T13:57:26.663Z 来源:《文化研究》2018年第6月作者:陈银芳 [导读]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加入情感教育极为重要,这也需要教师拥有良好的情感教育体系,为学生展开课堂实践。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中学 511450 摘要:在现代化教育的课程中,情感教育逐渐成为一种主流教育,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强化初中生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鞭策他们更好的成长,在进行实践教育的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将情感教育融入其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加入情感教育极为重要,这也需要教师拥有良好的情感教育体系,为学生展开课堂实践。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情感教育、应用 随着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道德与法治》课程逐渐被广大学生所接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情感教育为教学重点,让学生从枯燥的理论知识体系中脱离,逐步向理性和感性知识品性教育前进。从传统的教学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一个更加完善和崭新的角度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道德与法治。 一、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1.情感教育的含义 情感教育在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中尤为重要。情感教育与理论认知教育两者相辅相成,学生在一定认知的基础上进而进行情感上的需求与交流,两者相互融合,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情感交流,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交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自己的求知欲望和感情需求,进而增强对学习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情感教育的优势所在,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拥有愉快的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积极乐观的情感面对生活,进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情感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教育模式,更是一种完善的教育体系中的利剑。 2.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深老师与学生之前的感情,同时也可以出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生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因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一味的题海战术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和烦恼。但是情感教育的融会贯通可以将枯燥的道德法治课程变得妙趣横生,情感交流更加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1.提高自身认知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桥梁十分重要,学生在面对新的知识时总是抱有强大的求知欲望,而求知欲望的出现正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对自己的认知程度。 2.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才能更好地激发起学习兴趣,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初中生,是成长发育的重要转折点,所以在进行教课的过程中仅仅教授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入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教师与学生间的感情交流十分重要,教师的喜怒哀乐往往能够影响学生在课堂上对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轻松愉悦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更加欣然地去接受,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在授课时充满活力,学生在听课时也积极认真。同时,教师对于每一位学生的态度也十分的重要,教师首先要做到一视同仁。其次,在鼓励学生时要不偏不向,让学生鼓起勇气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最后,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充满求知欲望。 3.提高心理健康素质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阶段,也是他们青春期的转折点,所以在进行情感宣泄时往往找不到合适的方法与途径。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发现学生在课堂中的异常表现,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愿意聆听学生内心的烦闷与苦恼,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加入合适的主题与学生进行交流,从情感和教育对学生进行纠正和疏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的挫折和困难,让让他们在最美的年级遇见最美的自己。 二、情感教育的应用 1.培养教师的情感教育素质 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时,教师拥有较高的情感教育素质是大前提。情感教育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是要拥有情感美,一个人只有拥有了美丽的心灵才能够更好的转化为情感素质教育。想要提高个人的情感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自身对事物看法与追求,个人的情感智商占人脑的百分之八以上的作用。人的情感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意志追求等方面。这就需要教师拥有较高的情感素养,才能够以争取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学生在情感精神上产生共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向学生进行授课时,要以积极向上的教学态度对待工作,同时以身作则乐观、平等的看待生活中的挫折与苦难,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情感素质极为重要,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发展。所以,教师要以一种积极的授课方式对学生进行授课,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形成一种健康、乐观的人格魅力。 2.建立积极情境教学氛围实现情感互通 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制定各种各样的情景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积极的融入到课堂中。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注重道德与法治的理论教学,忽略了课堂实践的重要性。积极的情境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融入到课堂中。在具体的教学课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的情感营运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从实际出发,说出内心真正的想法,从而构建一个积极地交流平台。 结语:综上所述,在《法治与道德》的课程中加入情感教育非常重要。在进行知识教育时,教师应积极的心态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寻找知识教育与情感教育的平衡点。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发育、树立品性的重要阶段,理性的课本知识已不足以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为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发人生价值观。在成长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