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预防知识

鼠疫预防知识
鼠疫预防知识

鼠疫预防知识

1、什么是鼠疫?

鼠疫是主要在小动物(啮齿动物)及其跳蚤中间传播的一种动物源性疾病。病原体为鼠疫耶尔森菌,该菌也可通过受感染跳蚤的咬伤、直接接触、吸入和吃入传染物(吃入的情况极少有)在动物与人之间传播。鼠疫是人类的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中的甲类传染病,如果不给予及时有效治疗,病死率为

30%-60%。

2、如果通过空气感染鼠疫杆菌,多长时间后会发病?

通过空气感染了鼠疫菌后可能在1-6天内发病。

3、鼠疫是怎样传染的?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1)鼠疫的传染源:主要是鼠类和其它啮齿类动物,根据调查结果,青藏高原最主要最多见的是牧区草原上数量很多的旱獭,其他还有狐狸、狗、猫、猞猁、黄羊、藏系绵羊及多种鼠类等,这些动物能把鼠疫传染给人。人间鼠疫的重要传染源是肺鼠疫病人。(2)鼠疫的传播途径:人感染鼠疫的主要途径有三种:一是接触患有鼠疫的动物,如剥皮、煮食等;二是被带有鼠疫菌的跳蚤叮咬;三是肺鼠疫病人传播。(3)人群易感性:人群对鼠疫耶

尔森菌普遍易感。预防接种使易感性降低,患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4、鼠疫有哪些症状?

受感染者通常在3-7天潜伏期之后,开始出现“流感样”症状。患者通常表现为发烧、虚弱,迅速并发肺炎而出现呼吸短促、胸闷、咳嗽,有时咯出血痰或稀薄泡沫。也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和腹痛。如果不及早治疗,肺鼠疫通常导致呼吸衰竭、休克和猝死。视传染途径而定,临床鼠疫感染通常表现为三种类型:腺鼠疫、败血性鼠疫和肺鼠疫。(1)腺鼠疫的主要症状:腺鼠疫是由传染性跳蚤咬伤造成的最常见的鼠疫类型,是鼠疫临床上最多见的病型。鼠疫菌通过咬伤部位进入皮肤并通过淋巴系统到达最近的淋巴结。由于鼠疫菌将在此处大量繁殖,淋巴结因此变得红肿。肿胀的淋巴结被称为“腹股沟淋巴结炎”,剧烈疼痛,非常痛苦,并且会在感染晚期作为开放性溃疡化脓。(2)肺鼠疫的主要症状:肺鼠疫是鼠疫的最致命和极少见的类型。通常肺鼠疫是由最初腺鼠疫晚期感染的继发性传播引起的。原发性肺鼠疫是由吸入烟雾状传染性飞沫造成的,并可在没有跳蚤或动物卷入的情况下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未经治疗的肺鼠疫具有极高的病死率。(3)败血型鼠疫的主要症状:

败血性鼠疫在感染直接通过血流传播时发生,但无“腹股沟淋巴结炎”的迹象。也是临床上最严重的病型之一,病人有极度明显的全身反应,...

5、肺鼠疫不同于腺鼠疫吗?

不同。鼠疫病菌引发两种类型的鼠疫。但是,二者传播途径不同,症状也不同。肺鼠疫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而腺鼠疫则不能。肺鼠疫影响肺部,人通过吸入空气中的细菌而感染,而腺鼠疫则因受到被感染跳蚤咬伤或皮肤伤口接触受染物所致。如果腺鼠疫不接受治疗,细菌会通过血液传播而感染肺部,引起现发性肺鼠疫。

6、人是如何感染肺鼠疫的?

鼠疫病菌感染肺部引发肺鼠疫。它是通过感染者(或动物)咳嗽或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而传播的。通常与患者或被感染动物直接的近距离接触(2米以内)后发生。如果没有医治,腺鼠疫或败血性鼠疫患者体内的细菌扩散到肺部后,也可能引发肺鼠疫。

7、鼠疫的流行状况

鼠疫在世界历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死者以千万计,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发生多次流行,病死率极高。1992年全世界报告发生人间鼠疫的有巴西、中国、马达加斯加、

蒙古、缅甸、秘鲁、美国、越南及扎伊尔等9个国家,共1582例,病人大多集中在非洲,病死率为8.7%。我国29例,集中在西双版纳。截止2003年,中国证实的鼠疫疫源地分布在19个省(自治区)、278县(市、区),动物鼠疫不断。人间鼠疫由1985年二个省区(青海、西藏)扩大至云南、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六个省区。1994年毗邻的印度暴发鼠疫693例。我国防治鼠疫的工作仍非常重要。

8、鼠疫的流行特征有哪些?

(1)流行情况:疫源地空间分布广、面积大;染疫动物和昆虫种类多;动物间鼠疫流行点多、持续时间长、年季变化不明显。人间鼠疫流行,常发生于动物间鼠疫之后。对于鼠疫,国家都有标准的公共卫生响应机制,可以随时控制。(2)季节性:人间鼠疫多发生在夏秋季,这与鼠类繁殖活动有关。(3)职业性:人间鼠疫首发病例常与职业有关,如狩猎者等。首发病例即本次疫情第一个发病的人。

9、感染了肺鼠疫后可以避免发病吗?

可以。与被感染者有过密切接触后,如果在接触后7天内开始接受治疗,可以大大减少发病的可能性。治疗包括至少服用7天的抗生素。如怀疑自己感染了肺鼠疫,

应寻医诊治。

10、肺鼠疫可以治愈吗?

可以。根据治疗专家的意见,如诊断为鼠疫疑似病例,患者应住院并进行医学隔离。同时,进行化验测试,包括鼠疫菌的血液培养及淋巴腺、血液和唾液样本的显微观测。取样完毕后,应尽早抗生素治疗。为了预防高死亡率的危险,应在首次出现症状后24小时内服用抗生素。有几种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和预防鼠疫。在应对生物恐怖袭击时的早期,可能要对生物战剂(鼠疫菌)进行试验,以确定哪种抗生素对于所使用的某种具体生物战剂最有效。密切接触过鼠疫患者尤其是肺鼠疫患者的人员应进行诊断、医学隔离和评价。

11、治疗鼠疫的特效药物有哪些?

治疗鼠疫的特效药物是链霉素、其他氨基甙类抗菌素如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也有较好的疗效,磺胺类药物对鼠疫有一定的疗效,常用于鼠疫的辅助治疗和预防性投药,常用的有磺胺嘧啶(SD)、复方新诺明片、增效联磺片等。治疗中选用两种以上药物联合用药进行治疗可提高疗效。

12、治疗鼠疫病人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治疗原则可归纳为四句话:消毒隔离、防止传播;及时治疗、减少死亡;正确用药、提高疗效;精心护理、促进健康。鼠疫病人如不及时治疗,容易死亡,尤其是肺鼠疫和鼠疫败血症病死率为30%-60%。若及时抢救,方法得当,注意血压变化,防止休克,绝大多数病人能够治愈。因此,对鼠疫病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3、鼠疫治疗

快速诊断和治疗对于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极其重要。如果得到及时诊断,有效的治疗方法几乎可使所有鼠疫患者得到治愈。这些方法包括服用抗菌素和采用支持性疗法。

14、健康人接触鼠疫病人后应当怎么办?

对与鼠疫患者密切接触时间在9天内的人,要进行健康隔离(即所说的“留验”);如已去外地,应当通报追踪,就地隔离留验,每日测体温2次。用磺胺类或广谱抗菌素进行预防性服药,诊察病人及解剖尸体参加者也必须事先服用。

15、什么是鼠疫疫情“三报”制度?

报自毙旱獭及其它原因不明的病(死)动物;报诊

断不明的高烧、腺肿、咯血病人;报诊断不明的急死病人。

16、什么是鼠疫“三不”制度?

不剥食旱獭和其它原因不明的病(死)动物,不接触鼠疫病人及疑似病人;不在旱獭洞周围坐卧休息,以防跳蚤叮咬;不到鼠疫病人或疑似病人家中探视、护理或吊丧。

17、有疫苗预防鼠疫吗?

鼠疫疫苗曾经得到广泛使用,但未证实它是一种可有效预防鼠疫的做法。在暴发情况下不建议将疫苗用于直接保护。疫苗注射只建议用于有极高危的人员,例如实验室人员或在疫区工作的人员。到有鼠疫发生的国家旅游的人士通常都没有必要接受注射,除非他们接触鼠疫的机会非常高;就算如此,他们服用一个短暂的抗生素(四环素或多西环素)预防药物疗程是较为上算的。

18、鼠疫预防

预防措施的目标是使民众了解动物源性鼠疫活跃的地区并在鼠疫流行地区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跳蚤咬伤和处理尸体。民众应避免直接接触传染性组织或接触肺鼠疫患者。

19、如果怀疑自己或他人感染了鼠疫应该怎么办?

(1)立即就医诊治:为预防疾病,肺鼠疫感染者必须立即接受抗生素治疗。如果感染后发病,应在首次出现症状后24小时内服用抗生素,以减少死亡的危险性。(2)报告:立即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以便立即开始调查和控制疫情。(3)如怀疑是生物恐怖袭击,卫生部门将通知有关部门,国家将迅速应对。

20、如何降低感染或传播肺鼠疫的风险?

直接和密切接触肺鼠疫患者,应当佩戴一次性外科医生用口罩。患者应隔离,并在抗生素治疗的至少48小时内进行医学隔离。接触过传染性患者后,立即接受抗生素治疗可以预防发病。

21、鼠疫菌在环境中可存活多久?

耶尔森菌容易被阳光或干燥条件所杀灭。即使如此,这种细菌最长可以存活一小时,具体视情况而定。

22、病例识别、医学干预和现场调查

(1)在人类病例暴露的地区查明最可能的感染源,通常寻找有大量小动物相继死亡的群集地区。采取相应的卫生和控制措施以终止暴露源;(2)确保向卫生工作者传播关于鼠疫疫区、鼠疫临床特征和病例定义的信

息;(3)核实是否已对患者进行适当抗菌素治疗并且疫区有足够的抗菌素用以治疗后续病例;(4)隔离肺鼠疫患者;(5)获得标本进行实验室确认。

23、鼠疫实验室检测

鼠疫的诊断和确认需要实验室检测。恢复和鉴定来自患者样本的鼠疫菌培养对于确认是必需的。根据鼠疫的表现形式:腹股沟淋巴结炎样本、血液和痰是用于快速检测和培养的最适宜的标本。可对感染初期和晚期采集的血清进行检查以确认感染。快速纤维素试纸试验已可供现场使用,迅速筛查患者的鼠疫菌抗原。应采集标本并将其送往实验室进行鼠疫检测。

24、鼠疫监测和控制

(1)开展调查以查明在该地区鼠疫的地方性动物病周期中涉及的动物和蚤类物种并制定一项环境管理规划以限制其潜在传播。(2)对动物源性疾病疫源地的积极长期监测和快速应对以便在兽疫流行暴发期间减少接触,以便在减少人类鼠疫方面取得成功。(3)国家已建立了鼠疫检测网络,可以在第一时间迅速应对和控制疫情。

25、万一发生肺鼠疫生物恐怖袭击,是否有足够的

治疗药物?

全国公共卫生机构储备了大量药物供遭遇生物恐怖袭击时使用。这些药物可以在12小时内运送到境内的任何地点。

鼠疫防治知识培训试题

卫生院鼠疫防治知识培训试题科室姓名 一、选择题 1.鼠疫是我国法定()传染病 A. 甲类 B. 乙类 C. 丙类 D. 丁类 E. 以上都不是 2.鼠疫出现过()次世界大流行 A.2 B.3 C.4 D.5 E.6 3.鼠疫杆菌属于()科、()属 A. 棒状杆菌、棒状杆菌 B. 肠杆菌、沙门氏菌 C. 棒状杆菌、肠埃希菌 D. 肠杆菌、耶尔森菌 E. 棒状杆菌、耶尔森菌 4.有关鼠疫病原学下列描述哪项不正确() A. 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 B. 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 C. 无芽孢、无鞭毛 D. 早期培养可有荚膜 E. 最适PH值;6.9~7.2 5.鼠疫大流行的特点是() A. 发病急、病程短 B. 病死率高 C. 传染性强 D. 以上均正确 E. 以上均错误 6.鼠疫属于()传染病 A. 自然疫原性疾病 B. 乙类传染病 C. 病毒性传染病 D. 非传染病E以上都不是 7.人间鼠疫多发生在() A. 1-3月 B. 4-6月 C. 6-9月 D. 9-12月 E. 以上都不是 8.鼠疫主要以()为媒介而传播 A. 蚊虫 B. 鼠蚤 C. 昆虫 D. 家禽 E. 以上都不是 9.下列哪项不属于鼠疫的易感人群()A. 鼠疫自然疫源地居住的人群 B. 进入疫区的人群 C. 从事动物屠宰、皮毛运输的人群 D. 从事相关科研的人群 E. 长期卧床的人群 10. 关于鼠疫传播途径的描述哪项最合适() A. 通过带菌的鼠蚤 B. 通过皮肤 C. 通过呼吸道 D. 以上均正确 E. 以上均错误 11.鼠疫分型中病死率最高是下列哪个类型() A. 肺鼠疫 B. 腺鼠疫 C. 败血症型鼠疫 D. 肠鼠疫 E. 以上都不是 12.鼠疫治疗首选的药物是() A. 青霉素 B. 头孢菌素 C. 链霉素 D. 红霉素 E. 以上都不是 13.腺鼠疫淋巴结病变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 淋巴结肿大,但不疼痛 B. 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但与周围组织不粘连 C. 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与周围组织黏连,但不破溃 D. 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与周围组织黏连,1周后很快化脓破溃 E. 以上都不是 14.鼠疫分型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 A. 肺鼠疫 B. 腺鼠疫 C. 败血症型鼠疫 D. 肠鼠疫 E. 皮肤型鼠疫 15.下列关于鼠疫诊断依据描述最恰当的是()

鼠疫防治知识培训试题

科室姓名 一、选择题 1.鼠疫是我国法定()传染病 A. 甲类 B. 乙类 C. 丙类 D. 丁类 E. 以上都不是 2.鼠疫出现过()次世界大流行 3.鼠疫杆菌属于()科、()属 A. 棒状杆菌、棒状杆菌 B. 肠杆菌、沙门氏菌 C. 棒状杆菌、肠埃希菌 D. 肠杆菌、耶尔森菌 E. 棒状杆菌、耶尔森菌 4.有关鼠疫病原学下列描述哪项不正确() A. 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 B. 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 C. 无芽孢、无鞭毛 D. 早期培养可有荚膜 E. 最适PH值;~ 5.鼠疫大流行的特点是() A. 发病急、病程短 B. 病死率高 C. 传染性强 D. 以上均正确 E. 以上均错误 6.鼠疫属于()传染病 A. 自然疫原性疾病 B. 乙类传染病 C. 病毒性传染病 D. 非传染病 E以上都不是 7.人间鼠疫多发生在() A. 1-3月 B. 4-6月 C. 6-9月 D. 9-12月 E. 以上都不是 8.鼠疫主要以()为媒介而传播 A. 蚊虫 B. 鼠蚤 C. 昆虫 D. 家禽 E. 以上都不是 9.下列哪项不属于鼠疫的易感人群() A. 鼠疫自然疫源地居住的人群 B. 进入疫区的人群 C. 从事动物屠宰、皮毛运输的人群 D. 从事相关科研的人群 E. 长期卧床的人群 10. 关于鼠疫传播途径的描述哪项最合适() A. 通过带菌的鼠蚤

B. 通过皮肤 C. 通过呼吸道 D. 以上均正确 E. 以上均错误 11.鼠疫分型中病死率最高是下列哪个类型() A. 肺鼠疫 B. 腺鼠疫 C. 败血症型鼠疫 D. 肠鼠疫 E. 以上都不是 12.鼠疫治疗首选的药物是() A. 青霉素 B. 头孢菌素 C. 链霉素 D. 红霉素 E. 以上都不是 13.腺鼠疫淋巴结病变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 淋巴结肿大,但不疼痛 B. 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但与周围组织不粘连 C. 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与周围组织黏连,但不破溃 D. 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与周围组织黏连,1周后很快化脓破溃 E. 以上都不是 14.鼠疫分型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 A. 肺鼠疫 B. 腺鼠疫 C. 败血症型鼠疫 D. 肠鼠疫 E. 皮肤型鼠疫15.下列关于鼠疫诊断依据描述最恰当的是() A. 流行病学依据 B. 临床表现 C. 细菌学诊断 D. 血清学诊断 E. 以上都正确 16. 发现鼠疫疑似病例后,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报告的时限是() A. 城市2小时,农村4小时 B. 城市4小时,农村6小时 C. 城市6小时,农村12小时 D. 城市12小时,农村24小时 E. 城市24小时,农村36小时 17.预防性服药一般服用() A. 青霉素 B. 头孢菌素 C. 磺胺药 D. 链霉素 E. 以上都不是 18.鼠疫流行波及中大城市或波及2省,属()级疫情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四级 E. 五级 19.下列哪项不属于鼠疫疫情的法定报告人() A. 个体医生 B. 检疫人员

鼠疫防治基本知识

鼠疫防治基本知识 鼠疫是鼠疫杆菌引发的致死性极高的恶性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2~7天。该病发病急,传染性强。但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鼠疫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下面,为大家介绍鼠疫防治的基本知识: 鼠疫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突然寒战、高烧、剧烈头痛、呕吐、面部发红、眼红、皮肤有出血点等。鼠疫临床上有腺型、肺型、败血型及轻型等四型。 肺鼠疫起病急骤,发展迅速,除严重中毒症状外,在起病24~36小时内出现剧烈胸痛、咳嗽、咯大量泡沫血痰或鲜红色痰。 一、传染源: 鼠疫主要在啮齿动物中循环进行,形成自然疫源地。啮齿动物中主要是鼠类和旱獭,肺鼠疫患者痰中可排出大量鼠疫杆菌,因而成为重要传染源。造成人间鼠疫流行的传染源有:一是患有或死于鼠疫病的各种动物,如旱獭等;二是动物体外寄生的跳蚤等;三是鼠疫病人。 二、传播途径:

人感染鼠疫菌的途径也有三种:一是接触患有鼠疫病的动物,如剥皮、煮食等;二是被带有鼠疫菌的跳蚤叮咬;三是鼠疫病人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鼠疫普遍易感,无性别年龄差别。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预防接种可获一定免疫力。 四、疫情控制: 鼠疫可防可控可治,早期发现疫情,早期报告,及时处理疫区是制止鼠疫蔓延的关键措施。因此,要充分发动群众,充分发挥乡村医生和各级卫生组织力量,建立疫情报告网,确定疫情报告员,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防控、早治疗。 (一)、避免在鼠疫疫源地,接触鼠及旱獭、特别是病死旱獭有感染鼠疫的危险。 (二)、坚持“三不”制度: 1.不接触、不剥皮、不煮食病(死)旱獭及其它病死动物 2.不在旱獭洞周围坐卧休息,以防跳蚤叮咬; 3.不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家中探视护理或吊丧。 (三)、坚持“三报”制度: 1.发现病(死)旱獭和其它病(死)动物要报告; 2.发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应立即报告; 3.发现原因不明的急死病人应立即报告。

鼠疫防控知识培训

鼠疫防控知识培训 XXX学校二年级 鼠疫是自然疫原性疾病,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发病急、传染性强、传播快、病死率高、被WHO规定为国境检疫传染病,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控法》法定的甲类一号传染病。在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严重的鼠疫流行,也曾经给我国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鼠疫防控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控制了人间鼠疫的发生和流行,逐步了解和掌握了鼠疫发生和流行的规律。 当前,我国的鼠疫疫情与世界疫情走势一样,开始出现上升趋势,并呈现四个特点:一是新疫源地不断出现,流行范围逐步扩大;二是有些鼠疫疫源地静息多年后重新活跃;三是鼠疫疫情向城市、人口密集区逼近;四是鼠疫远距离传播的机会增加。尤其是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毒力强、侵袭力高,疫情形势更为严峻。随着航空、铁路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与便利,拉近了大城市与各鼠疫疫源地间的距离,加大了疫情向城市、人口密集区逼近的可能。一旦感染鼠疫,将会通过飞机、火车、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在很短的时间内传播到各个城市,严重危害当地广大公众的健康安全,同时也给当地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2009年我省湟源县发生了鼠间鼠疫现疫流行,经过及时采取得力的处理措施,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到目前为止,未再发生鼠间鼠疫疫情。由于鼠疫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特点,决定了鼠疫的危害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彻底消除,鼠疫防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全面加强鼠疫防控工作已刻不容缓。 一、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烈性传染病。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它具有发病急、病程短、传播快、病死率高、传染性强的特点。鼠疫原发于啮齿动物之间,并能引起人间鼠疫流行。传染源主要是啮齿动物,传播途径主要是跳骚。肺鼠疫病人也可成为传染源,造成人类鼠疫流行。 二、鼠疫自然疫源地 在动物鼠疫流行过程中,鼠疫菌寄生于特定的宿主,主要以跳骚为传播媒介在宿主和其它动物间传播,可以不依赖于人类而长期在自然界中循环延续,这种现象称为鼠疫自然疫源性。具有这种自然医源性的地区就称为鼠疫自然疫源地。 三、鼠疫防控相关的法律法规 针对我国的鼠疫流行情况,国家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鼠疫列为甲类1号传染病,并先后制定了《国家鼠疫控制应急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鼠疫地区猎捕和处理旱獭卫生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法防控鼠疫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防控鼠疫的基本原则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协调有关部门,密切合作,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依靠群众,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制定长远防控规划,依靠科学,加强监测,长期预防,坚持不懈。落实以灭鼠灭蚤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大幅度降低主要宿主密度。 五、鼠疫容易发生的季节 人间鼠疫的流行季节主要取决于各类疫源地内啮齿动物鼠疫流行季节变动。南方黄胸鼠疫源地全年均可有病例发生,北方一般以4—10月为主要发生季节。

鼠疫防治知识宣传

鼠疫防治知识宣传 1、鼠疫是一种什么病?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病情极为凶险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国际检疫中被列为第1号法定的传染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甲类传染病。鼠疫本来是啮齿动物的传染病,当鼠间流行鼠疫时,就会出现大批的病鼠和死鼠,鼠死以后,它身上吸有含鼠疫菌血液的跳蚤离开死鼠,找到活的动物吸血就发生传染。如果叮咬了人,人就会染上鼠疫病。 2、鼠疫的传染源有哪些? 人间鼠疫的传染源,一是染疫地动物;二是鼠疫病人。 作为传染病的染疫动物主要是啮齿动物,如褐家鼠和黄胸鼠等,是家鼠鼠疫疫源地内,人间发生腺鼠疫流行的主要传染源。鼠疫病人特别是肺鼠疫患者,可通过飞沫向外排菌,引起肺鼠疫流行;腺鼠疫或其它型病人出现菌血症时,也可通过媒介昆虫的作用,成为腺鼠疫的传染源。 3、怎样预防人间鼠疫? 在鼠疫疫源地区的居民,要在严格个人防护(穿长筒靴、袜等)和施行预防接种的情况下,进行耕作、放牧及其他野外活动。严禁打猎,严禁剥食鼠、狐狸、旱獭、野兔等动物,禁止小孩玩鼠。 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如在外发现病死鼠或其他动物。发现症状与鼠疫相似或原因不明的高烧昏迷病人,应及时报告就近的卫生院、医院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并就地隔离治疗。 在疫情地区必须做到三报”和三不” 三报”指:报送自然死鼠、病鼠;报告疑似鼠疫病人及不明原因高热急死病人;报告鼠疫病人。三不”指:不私自捕猎旱獭、鼠类;不剥、食鼠类和其它病死动物皮和肉;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产品出疫区。 对已判定为鼠疫疫区”的地区,要做好预防接种,积极做好疫区处理(消毒、灭鼠、灭蚤)和家屋及周围环境的灭鼠灭蚤,并搞好环境卫生。 4、鼠疫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给人? 鼠疫菌可通过以下途径传播给人:

鼠疫防治及对策

鼠疫防治现状及对策 我区位于山西省北部,区内丘陵遍布,沟壑纵横,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全区共有13个乡镇350个行政村,10个社区。总面积2314.5km2。平均海拔14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为5.5℃,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属于典型的农业区。全区人口203793人,其中城镇户口约86568人,农村户口约117225人,。近几年来由于高速公路及铁路在我区的建设,再加三大露天煤矿的生产和建设,人员流动十分平凡,区内交通更加便利。 鼠疫流行情况 清道光七年(1827),某镇东5里处的麻黄头村发生鼠疫,传染迅速,全村十死八、九甚至有绝户者。《山西疫事》记载,民国六年(1917年),内蒙古伊克昭盟发生鼠疫,很快传入我县,蔓延麻黄头、三层洞等14个村,死亡122人。为控制鼠疫传染,县署设立防疫分局,下设隔离所、疫病院、检查队、消毒队、掩埋队、城乡检疫所等,开展鼠疫扑灭工作。疫病扑灭后,机构随之解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鼠疫传染防治工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1974年至1982年,县卫生部门组织人员连续9年在20余村开展鼠疫疫源检测,累计捕鼠3万余只,检测7000余只,均未发现阳性疫源。此后,我区境内再无鼠疫病例发生,但每年按照山西

省卫生厅指示,捕获鼠类进行血清检测,以提前做干预性工作。2002年至2005年,每年区防疫站按时、按量、保质完成300个鼠疫血清样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连年受到省卫生厅地病处的嘉奖。“十一五”以来,区卫生防疫部门认真执行《山西省鼠疫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每年5月至8月,开展为期四个月的鼠疫监测工作,覆盖境内重点控制区国土面积约400平方公里,到2012年累计检验黄鼠血清标本1240份,结果全部为阴性。鼠疫监测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2013年至2016年共检验黄鼠血清标本873份,结果全部为阴性。 鼠疫防治工作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政府负责、社会参与、强化监测、综合治理、快速反应、有效处置”的原则。目前的主要防治策略是:严密监视和有效遏制人群周边动物鼠疫疫情,防范人间病例发生,有效控制人间鼠疫疫情流行。 平鲁区鼠疫监测面临的新情况 (一)我区鼠疫监测队伍有两位技术骨干准备退休,新成员专业技术不足,面临鼠监任务存在“青黄不接”的可能,希望上级主管部门考虑一下鼠监人员问题和对新成员的鼠监专业技术知识培训问题。 (二)我区鼠疫监测组装备落后,鼠监专用车已接近报废,检验设备也老化,防护用品简单,需要上级给予支持配备。

鼠疫防治知识培训测试试题

鼠疫防治知识培训测试试题 一、选择题 1、鼠疫是我国法定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2、鼠疫主要以为媒介而传播。 A.蚊虫 B.鼠蚤 C.昆虫 D.家禽 3、鼠疫的临床分型中,最为凶险。 A.腺鼠疫 B.肺鼠疫 C.败血症鼠疫 D.其他类鼠疫 4、在鼠疫的血清检查中,可对鼠疫感染做出快速诊断的是。 A.接血凝法(PHA) B.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C.放射免疫沉淀试验(RIP) D.荧光抗体法(FA) 5、是消灭鼠疫的根本性措施。 A. B. C. D. 6、鼠疫是主要通过下列哪种媒介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 A.野鼠 B.鼠蚤 C.蚊子 D.家鼠 7、鼠疫耶尔森菌属肠杆菌科耶尔森菌属,是哪种细菌: A.G-,需氧菌 B.,厌氧菌 C.需氧菌 D.厌氧菌 8、发现鼠疫疑似病例后,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报道的时限为 A.城市2小时内,农村4小时内 B.城市4小时内,农村6小时内 C.城市6小时内,农村12小时内 D.城市12小时内,农村24小时内 9、鼠疫分型中病死率极高,最严重的临床类型是。 A.肺鼠疫 B.腺鼠疫 C.败血症型鼠疫 D.肠鼠疫 二、是非题 1、鼠疫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 2、鼠疫杆菌对抗菌素中的青霉素很敏感。() 3、鼠疫杆菌耐热但不耐寒,在-30度低温下即可死亡。() 4、鼠疫不存在有隐性感染及带菌现象,隐性感染者和带菌者不可作为传染源传播鼠疫。() 5、鼠疫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一般无年龄、性别差异。不同人群发病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与传 染源接触的机会。() 6、肺鼠疫为最严重的一型,病死率极高,俗称“黑死病”。() 7、对鼠疫接触者应检疫7天,对曾接受预防接种者,检疫期应延至14天。() 8、检测鼠疫患者或动物血清中F1抗体,急性期间隔两周的血清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长, 或一次滴度》1:100时有诊断价值。() 9、鼠疫疫苗一般每年接种一次,必要时6个月后再接种一次。() 10、鼠疫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三、填空题

鼠疫防控指南与防控措施

鼠疫防控指南与防控措施 一、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腺鼠疫:潜伏期2-8天,病人应隔离至症状痊愈后一月;腺鼠疫、皮肤鼠疫、败血症型鼠疫痊愈后经菌检3次(每次间隔3天)阴性后解除隔离。肺鼠疫:潜伏期1-3天,病人隔离至症状痊愈后并经痰检菌6次(每次间隔3天)阴性后解除隔离。 (1)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用抗菌药物或仅使用青霉素族抗菌药物情况下,病情迅速恶化,在4Sh 内进入休克或更严重的状态。 (2)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 (3)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综合征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 (4)咳嗽、胸痛、咳痰带血或咯血。 (5)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 (6)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综合征。 (7)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成血性水泡,周边呈灰黑色,,基底坚硬。水泡破溃后创面也呈灰黑色。 (8)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瞻语妄动、脑压高、脑脊液浑浊。 2、接触史 (1)患者发病前10天内到过动物鼠疫流行区。 (2)在10天内接触过来自鼠疫疫区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进人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 (3)患者发病前10天内接触过具有临床表现(1)及(4)特征的患者并发生具有类似表现的疾病。 3、实验室检验结果 (1)患者的淋巴穿刺液、血液、痰液,咽部或眼分泌物,或尸体脏器、管状骨髓端骨髓标本中分离到鼠疫菌。 (2)上述标本中针对鼠疫菌caf1及pla基因的PCR扩增阳性,同时各项对照成立。 (3)上述标本中使用胶体金抗原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反相血凝试验中任何一种方法,检出鼠疫菌F1抗原。 (4)患者的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被动|血凝试验检测,针对鼠疫F1抗原的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长。 二、诊断原则 1、具有临床表现(1),或具有接触史(1),同时出现临床表现(2)至(8)中任何一项者为急热待查. 2、发现急热待查患者具有接触史(2)或(3)项,或实验室检查结果(3)项,应作出疑似鼠疫诊断。 3、急热待查或疑似鼠疫患者,获得实验室检查结果(1)项或实验室检查结果(2)+(3)项或实验室检查结果(4)项,应作出|确诊鼠疫诊断, 三、排除鼠疫诊断 1、在诊疗过程中,确诊为其它疾病,可以解释所有的临床表现,且针对鼠疫进行的所有实验室检验结果均为阴性。 2、在疾病过程中未确诊鼠疫,发病30天后,针对鼠疫F1抗原的抗体检验结果仍为阴性,或达不到演度升高4倍的标准。 四、防控措施 1、鼠疫是甲类传染病,疫情发生后,应尽快向卫生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疫情。

鼠疫防控知识培训讲义

玉门市下西号学校教职工 鼠疫防控知识培训资料 鼠疫是自然疫原性疾病,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发病急、传染性强、传播快、病死率高、被WHO规定为国境检疫传染病,更是《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控法》法定的甲类一号传染病。在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严重的鼠疫流行,也曾经给我国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鼠疫防控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较短的时间基本控制了人间鼠疫的发生和流行,逐步了解和掌握了鼠疫发生和流行的规律。 20世纪90年代以来,鼠疫疫情在世界围明显回升,人间鼠疫病情迅速增多,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重新流行的20种传染病之一。当前,我国的鼠疫疫情与世界疫情走势一样,开始出现上升趋势,并呈现四个特点:一是新疫源地不断出现,流行围逐步扩大;二是有些鼠疫疫源地静息多年后重新活跃;三是鼠疫疫情向城市、人口密集区逼近;四是鼠疫远距离传播的机会增加。尤其是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毒力强、侵袭力高,疫情形势更为严峻。随着航空、铁路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与便利,拉近了大城市与各鼠疫疫源地间的距离,加大了疫情向城市、人口密集区逼近的可能。一旦感染鼠疫,将会通过飞机、火车、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在很短的时间传播到各个城市,严重危害当地广大公众的健康安全,同时也给当地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省鼠疫疫源地属于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地处松辽平原—察哈尔丘陵南部边缘地带,与自治区、省

疫源地相毗邻。1899年鼠疫首次传入我省,至1949年期间全省共发生124次大流行、18年次,总计发病8825人、死亡8763人。经认定建平县、县为鼠疫原发疫源地,彰武县、康平县、昌图县为鼠疫续发疫源地。自建国以来,50多年我省没有发生人间鼠疫疫情,2003年我省疫源地局部地区发生了鼠间鼠疫现疫流行,经过及时采取得力的处理措施,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到目前为止,未再发生鼠间鼠疫疫情。由于鼠疫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特点,决定了鼠疫的危害不可能在短时间彻底消除,鼠疫防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全面加强鼠疫防控工作已刻不容缓。 一、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烈性传染病。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它具有发病急、病程短、传播快、病死率高、传染性强的特点。鼠疫原发于啮齿动物之间,并能引起人间鼠疫流行。传染源主要是啮齿动物,传播途径主要是跳骚。肺鼠疫病人也可成为传染源,造成人类鼠疫流行。 二、鼠疫自然疫源地 在动物鼠疫流行过程中,鼠疫菌寄生于特定的宿主,主要以跳骚为传播媒介在宿主和其它动物间传播,可以不依赖于人类而长期在自然界中循环延续,这种现象称为鼠疫自然疫源性。具有这种自然医源性的地区就称为鼠疫自然疫源地。 三、鼠疫防控相关的法律法规 针对我国的鼠疫流行情况,国家制定的《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鼠疫列为甲类1号传染病,并先后制定了《国家鼠疫控制应急案》、《中华人民国国境卫生检疫法》、《鼠疫地区猎捕和处理旱獭卫生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法防控鼠疫提供了

鼠疫防治知识培训试题

全省县以下农村卫生人员 鼠疫防治知识培训试题(培训前卷) 姓名单位 一、选择题 1、鼠疫是我国法定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2、鼠疫主要以为媒介而传播。 A.蚊虫 B.鼠蚤 C.昆虫 D.家禽 3、鼠疫的临床分型中,最为凶险。 A.腺鼠疫 B.肺鼠疫 C.败血症鼠疫 D.其他类鼠疫 4、在鼠疫的血清检查中,可对鼠疫感染做出快速诊断的是。 A.接血凝法(PHA) B.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C.放射免疫沉淀试验(RIP) D.荧光抗体法(FA) 5、是消灭鼠疫的根本性措施。A: A. 拔除鼠疫的自然疫源地 B.:预防接种 C: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D.:开展流行病学检测 6、鼠疫是主要通过下列哪种媒介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 A.野鼠 B.鼠蚤 C.蚊子 D.家鼠 7、鼠疫耶尔森菌属肠杆菌科耶尔森菌属,是哪种细菌: ,需氧菌 B.,厌氧菌 C.需氧菌 D.厌氧菌 8、发现鼠疫疑似病例后,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报道的时限为 A.城市2小时内,农村4小时内 B.城市4小时内,农村6小时内 C.城市6小时内,农村12小时内 D.城市12小时内,农村24小时内 9、鼠疫分型中病死率极高,最严重的临床类型是。 A.肺鼠疫 B.腺鼠疫 C.败血症型鼠疫 D.肠鼠疫 10、腺鼠疫病人出现标准不包括 A:全身症状消失后3—5天观察无复发。 B:淋巴结肿大完全吸收或仅残留小块能够移动的硬结。 C:体温恢复正常。 D:抗体检测阳性 二、是非题 1、鼠疫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 2、鼠疫杆菌对抗菌素中的青霉素很敏感。()

3、鼠疫杆菌耐热但不耐寒,在-30度低温下即可死亡。() 4、鼠疫不存在有隐性感染及带菌现象,隐性感染者和带菌者不可作为传染源传播 鼠疫。() 5、鼠疫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一般无年龄、性别差异。不同人群发病率的高低主要取 决于与传染源接触的机会。() 6、肺鼠疫为最严重的一型,病死率极高,俗称“黑死病”。() 7、对鼠疫接触者应检疫7天,对曾接受预防接种者,检疫期应延至14天。() 8、检测鼠疫患者或动物血清中F1抗体,急性期间隔两周的血清抗体滴度呈4倍 以上增长,或一次滴度》1:100时有诊断价值。() 9、鼠疫疫苗一般每年接种一次,必要时6个月后再接种一次。() 10、鼠疫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三、简答题 1、鼠疫的主要临床特点是什么? 2、鼠疫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3、鼠疫的临床类型有哪些?

鼠疫预防知识

鼠疫预防知识 1、什么是鼠疫? 鼠疫是主要在小动物(啮齿动物)及其跳蚤中间传播的一种动物源性疾病。病原体为鼠疫耶尔森菌,该菌也可通过受感染跳蚤的咬伤、直接接触、吸入和吃入传染物(吃入的情况极少有)在动物与人之间传播。鼠疫是人类的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中的甲类传染病,如果不给予及时有效治疗,病死率为 30%-60%。 2、如果通过空气感染鼠疫杆菌,多长时间后会发病? 通过空气感染了鼠疫菌后可能在1-6天内发病。 3、鼠疫是怎样传染的?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1)鼠疫的传染源:主要是鼠类和其它啮齿类动物,根据调查结果,青藏高原最主要最多见的是牧区草原上数量很多的旱獭,其他还有狐狸、狗、猫、猞猁、黄羊、藏系绵羊及多种鼠类等,这些动物能把鼠疫传染给人。人间鼠疫的重要传染源是肺鼠疫病人。(2)鼠疫的传播途径:人感染鼠疫的主要途径有三种:一是接触患有鼠疫的动物,如剥皮、煮食等;二是被带有鼠疫菌的跳蚤叮咬;三是肺鼠疫病人传播。(3)人群易感性:人群对鼠疫耶

尔森菌普遍易感。预防接种使易感性降低,患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4、鼠疫有哪些症状? 受感染者通常在3-7天潜伏期之后,开始出现“流感样”症状。患者通常表现为发烧、虚弱,迅速并发肺炎而出现呼吸短促、胸闷、咳嗽,有时咯出血痰或稀薄泡沫。也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和腹痛。如果不及早治疗,肺鼠疫通常导致呼吸衰竭、休克和猝死。视传染途径而定,临床鼠疫感染通常表现为三种类型:腺鼠疫、败血性鼠疫和肺鼠疫。(1)腺鼠疫的主要症状:腺鼠疫是由传染性跳蚤咬伤造成的最常见的鼠疫类型,是鼠疫临床上最多见的病型。鼠疫菌通过咬伤部位进入皮肤并通过淋巴系统到达最近的淋巴结。由于鼠疫菌将在此处大量繁殖,淋巴结因此变得红肿。肿胀的淋巴结被称为“腹股沟淋巴结炎”,剧烈疼痛,非常痛苦,并且会在感染晚期作为开放性溃疡化脓。(2)肺鼠疫的主要症状:肺鼠疫是鼠疫的最致命和极少见的类型。通常肺鼠疫是由最初腺鼠疫晚期感染的继发性传播引起的。原发性肺鼠疫是由吸入烟雾状传染性飞沫造成的,并可在没有跳蚤或动物卷入的情况下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未经治疗的肺鼠疫具有极高的病死率。(3)败血型鼠疫的主要症状:

鼠疫防治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鼠疫防治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学校:丰都中心小学班级:三年级(3)班教师:杨洪艳时间:2019年3 月27 日学习目标 1、了解鼠疫症状、发病原因、传播方式等基本常识; 2、通过学习,掌握鼠疫的预防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鼠疫的基本常识;难点:鼠疫的预防。 教学内容 一、认识鼠疫: 鼠疫(plague)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 鼠疫在世界历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死者以千万计,病死率极高。1992 年全世界报告发生人间鼠疫的有巴西、中国、马达加斯加、蒙古、缅甸、秘鲁、美国、越南及扎伊尔等9 个国家,共1582 例,病人大多集中在非洲,病死率为8.7%。我国29 例,集中在西双版纳。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发生多次流行。中国证实的鼠疫疫源地分布在17个省(自治区)、216 县,动物鼠疫不断。人间鼠疫由1985年二个省区(青海、西藏)扩大至云南、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六个省区。我国防治鼠疫的工作仍非常重要。 二、鼠疫的基本类型和症状表现: 1、肺鼠疫是最严重的一型,病死率极高。该型起病急骤,发展迅速,除严重中毒症状外,在起病24?36小时内出现剧烈胸痛、咳嗽、咯大量泡沫血痰简述鼠疫常识:鼠疫(plague)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 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2、腺鼠疫 占85?90%除全身中毒症状外,以急性淋巴结炎为特征。也可几个部位淋巴结同时受累。局部淋巴结起病即肿痛,病后第2?3天症状迅速加剧,红、肿、热、痛并与周围组织粘连成块,剧烈触痛,病人处于强迫体位。4?

预防控制鼠疫科普知识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预防控制鼠疫科普知识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4 页

预防控制鼠疫科普知识 一、鼠疫是一种什么病? 鼠疫是鼠传给人类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在国际检疫中被列为第1号法定的传染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甲类传染病。 鼠疫本来是啮齿动物的传染病,当鼠间流行鼠疫时,就会出现大批的病鼠和死鼠,鼠死以后,它身上吸有鼠疫菌血液的跳蚤离开死鼠,找到活的动物吸血就发生传染。如果叮咬了人,人就会染上鼠疫病。 二、鼠疫的传染源有哪些? 人间鼠疫的传染源,一是染疫地动物;二是鼠疫病人。 作为传染病的染疫动物主要是啮齿动物,如褐家鼠和黄胸鼠等,是家鼠鼠疫疫源地内,人间发生腺鼠疫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鼠疫病人特别是肺鼠疫患者,可通过飞沫向外排菌,引起肺鼠疫流行;腺鼠疫或其它型病人出现菌血症时,也可通过媒介昆虫的作用,成为腺鼠疫的传染源。 三、鼠疫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给人? 鼠疫菌可通过以下途径传播给人: (1)媒介昆虫:主要是通过染疫跳蚤的叮咬,其它吸血虫媒,如硬蜱、臭虫、虱子等,在自然条件下也可以携带鼠疫菌。 (2)直接接触:人与感染鼠疫的动物(包括家畜)、媒介昆虫、鼠疫患者及其尸体,带菌分泌物和排泄物和排泄物直接接触皆可引起感染。人们猎取或剥食旱獭是常见的直接接触感染途径之一。 (3)飞沫:续发或原发性肺鼠疫病人可以通过呼吸、谈话、咳嗽、打喷嚏等借助飞沫经呼吸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鼠疫,并迅速造成肺鼠疫 第 2 页共 4 页

大流行;在剥制染疫动物过程中,由于飞沫四溅并可通过呼吸道引起直接感染。四、鼠疫病的哪些型和主要临床表现? 鼠疫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至3天,曾接受预防注射者,则潜伏期延长至9至12天;机体抵抗力弱,而病菌毒力特强者,潜伏期可缩短至数小时。 临床上主要有轻型、腺型、肺型及败血型等类型,除轻型外,初期的全身中毒症状大致相似。 全身中毒症状:起病急,以畏寒或者寒战发热等开始,体温迅速上升至39度至40度,头痛及四肢疼痛剧烈,有时有恶心、呕吐等,病人意识迅速模糊,表情惊惶,言语含糊,颜面和眼结膜极度充血,步态蹒跚如酒醉状。此时病人极度衰竭,脉博与呼吸加速,脉律不规则,血压下降,肝脾肿大。有时皮肤、粘膜出现瘀血或皮下出血,鼻出血、尿血、胃肠道出血等。 五、患了鼠疫病如何进行治疗? 1、特效疗法:应尽早开始、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磺胺嘧啶等均有良好疗效;对严重病人联合应用为宜。 2、一般疗法:患者应严密隔离,绝对卧床休息,予以良好护理和易消化食物,供应充分体液。 3、局部治疗:对腺鼠疫的淋巴结肿,急性期应尽量避免挤弄,可用热敷处理。 六、接触鼠疫病人后怎么办? 接触鼠疫病人的人员,可服药预防。成人服四环素,每天3次,每次0.5g,连服7天。磺胺首次2g,其后4至6小时服1g,连服5天。 第 3 页共 4 页

鼠疫防治知识培训试题(培训后卷)

青海省全省县以下农村卫生人员 鼠疫防治知识培训试题(培训后卷) 姓名单位 一、选择题 1.鼠疫是我国法定()传染病 A. 甲类 B. 乙类 C. 丙类 D. 丁类 E. 以上都不是 2.鼠疫出现过()次世界大流行 A.2 B.3 C.4 D.5 E.6 3.鼠疫杆菌属于()科、()属 A. 棒状杆菌、棒状杆菌 B. 肠杆菌、沙门氏菌 C. 棒状杆菌、肠埃希菌 D. 肠杆菌、耶尔森菌 E. 棒状杆菌、耶尔森菌 4.有关鼠疫病原学下列描述哪项不正确() A. 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 B. 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 C. 无芽孢、无鞭毛 D. 早期培养可有荚膜 E. 最适PH值;6.9~7.2 5.鼠疫大流行的特点是() A. 发病急、病程短 B. 病死率高 C. 传染性强 D. 以上均正确 E. 以上均错误 6.鼠疫属于()传染病 A. 自然疫原性疾病 B. 乙类传染病 C. 病毒性传染病 D. 非传染病E以上都不是 7.人间鼠疫多发生在() A. 1-3月 B. 4-6月 C. 6-9月 D. 9-12月 E. 以上都不是 8.鼠疫主要以()为媒介而传播 A. 蚊虫 B. 鼠蚤 C. 昆虫 D. 家禽 E. 以上都不是 9.下列哪项不属于鼠疫的易感人群()

A. 鼠疫自然疫源地居住的人群 B. 进入疫区的人群 C. 从事动物屠宰、皮毛运输的人群 D. 从事相关科研的人群 E. 长期卧床的人群 10. 关于鼠疫传播途径的描述哪项最合适() A. 通过带菌的鼠蚤 B. 通过皮肤 C. 通过呼吸道 D. 以上均正确 E. 以上均错误 11.鼠疫分型中病死率最高是下列哪个类型() A. 肺鼠疫 B. 腺鼠疫 C. 败血症型鼠疫 D. 肠鼠疫 E. 以上都不是 12.鼠疫治疗首选的药物是() A. 青霉素 B. 头孢菌素 C. 链霉素 D. 红霉素 E. 以上都不是 13.腺鼠疫淋巴结病变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 淋巴结肿大,但不疼痛 B. 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但与周围组织不粘连 C. 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与周围组织黏连,但不破溃 D. 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与周围组织黏连,1周后很快化脓破溃 E. 以上都不是 14.鼠疫分型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 A. 肺鼠疫 B. 腺鼠疫 C. 败血症型鼠疫 D. 肠鼠疫 E. 皮肤型鼠疫 15.下列关于鼠疫诊断依据描述最恰当的是() A. 流行病学依据 B. 临床表现 C. 细菌学诊断 D. 血清学诊断 E. 以上都正确 16. 发现鼠疫疑似病例后,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报告的时限是() A. 城市2小时,农村4小时 B. 城市4小时,农村6小时 C. 城市6小时,农村12小时 D. 城市12小时,农村24小时 E. 城市24小时,农村36小时 17.预防性服药一般服用() A. 青霉素 B. 头孢菌素 C. 磺胺药 D. 链霉素 E. 以上都不是 18.鼠疫流行波及中大城市或波及2省,属()级疫情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四级 E. 五级

鼠疫防治知识培训试卷

鼠疫防治知识培训试卷 科室:姓名:成绩: 单择题(每题5分,共100分) 1.鼠疫的临床分型中,( )最为凶险。 A.腺鼠疫 B.肺鼠疫 C.败血症鼠疫 D.其他类鼠疫 2.鼠疫主要以( )为媒介而传播。 A.蚊虫 B.鼠蚤 C.昆虫 D.家禽 3.鼠疫是我国法定( )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4.鼠疫大流行的特点是() A.发病急、病程短 B.病死率高 C.传染性强 D.以上均正确 E.以上均错误 5.鼠疫属于()传染病 A.自然疫源性疾病 B.乙类传染病 C.病毒性传染病 D.非传染病 E.以上都不是 6.人间鼠疫多发生在() A.1‐ 3 月 B.4‐ 6 月

C.6‐9 月 D.9‐12 月 E.以上都不是 7.下列哪项不属于鼠疫的易感人群() A.鼠疫自然疫源地居住的人群 B.进入疫区的人群 C.从事动物屠宰、皮毛运输的人群 D.从事相关科研的人群 E.长期卧床的人群 8.关于鼠疫传播途径的描述哪项最合适() A.通过带菌的鼠蚤 B.通过皮肤 C.通过呼吸道 D.以上均正确 E.以上均错误 9.鼠疫治疗首选的药物是() A.青霉素 B.头孢菌素 C.链霉素 D.红霉素 E.以上都不是 10.腺鼠疫淋巴结病变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淋巴结肿大,但不疼痛 B.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但与周围组织不粘连 C.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与周围组织黏连,但不破溃 D.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与周围组织黏连,1 周后很快化脓破溃 E.以上都不是

11.鼠疫分型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 A.肺鼠疫 B.腺鼠疫 C.败血症型鼠疫 D.肠鼠疫 E.皮肤型鼠疫 12.下列关于鼠疫诊断依据描述最恰当的是() A.流行病学依据 B.临床表现 C.细菌学诊断 D.血清学诊断 E.以上都正确 13. 发现鼠疫疑似病例后,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报告的时限是() A.城市2 小时,农村4 小时 B.城市4 小时,农村6 小时 C.城市6 小时,农村12 小时 D.城市12 小时,农村24 小时 E.城市24 小时,农村36 小时 14.预防性服药一般服用() A.青霉素 B.头孢菌素 C.磺胺药 D.链霉素 E.以上都不是 15.鼠疫流行波及中大城市或波及2 省属()级疫情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E.五级 16.下列哪项不属于鼠疫疫情的法定报告人() A.个体医生 B.检疫人员 C.普通村民 D.疾病预防控制人员 E.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

鼠疫防治知识培训试题

虫鼠害防治培训考试试题 部门: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鼠疫是我国法定()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E.以上都不是 2.鼠疫出现过()次世界大流行 A.2 B.3 C.4 D.5 E.6 3.鼠疫杆菌属于()科、()属 A.棒状杆菌、棒状杆菌 B.肠杆菌、沙门氏菌 C.棒状杆菌、肠埃希菌 D.肠杆菌、耶尔森菌 E.棒状杆菌、耶尔森菌 4. 有关鼠疫病原学下列描述哪项不正确() A.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 B.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 C.无芽孢、无鞭毛 D.早期培养可有荚膜 E.最适PH值;6.9~7.2 5. 鼠疫大流行的特点是() A.发病急、病程短 B.病死率高 C.传染性强 D.以上均正确 E.以上均错误 6.鼠疫属于()传染病 A.自然疫原性疾病 B.乙类传染病 C.病毒性传染病 D.非传染病 E以上都不是 7.人间鼠疫多发生在() A.1-3月 B.4-6月 C.6-9月 D.9-12月 E.以上都不是 8.鼠疫主要以()为媒介而传播 A.蚊虫 B.鼠蚤 C.昆虫 D.家禽 E.以上都不是 9.下列哪项不属于鼠疫的易感人群() A.鼠疫自然疫源地居住的人群 B.进入疫区的人群 C.从事动物屠宰、皮毛运输的人群 D.从事相关科研的人群 E.长期卧床的人群 10.关于鼠疫传播途径的描述哪项最合适() A.通过带菌的鼠蚤 B.通过皮肤 C.通过呼吸道 D.以上均正确 E.以上均错误 11.鼠疫分型中病死率最高是下列哪个类型() A.肺鼠疫 B.腺鼠疫 C.败血症型鼠疫 D.肠鼠疫 E.以上都不是 12.鼠疫治疗首选的药物是()A.青霉素 B.头孢菌素 C.链霉素 D.红霉素 E.以上都不是 13.腺鼠疫淋巴结病变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淋巴结肿大,但不疼痛 B.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但与周围组织不粘连 C.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与周围组织黏连,但不破溃 D.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与周围组织黏连,1周后很快化脓破溃 E.以上都不是 14.鼠疫分型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

预防控制鼠疫科普知识简易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预防控制鼠疫科普知识简 易版

预防控制鼠疫科普知识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应用在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一、鼠疫是一种什么病? 鼠疫是鼠传给人类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 在国际检疫中被列为第1号法定的传染病,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甲类 传染病。 鼠疫本来是啮齿动物的传染病,当鼠间流 行鼠疫时,就会出现大批的病鼠和死鼠,鼠死 以后,它身上吸有鼠疫菌血液的跳蚤离开死 鼠,找到活的动物吸血就发生传染。如果叮咬 了人,人就会染上鼠疫病。 二、鼠疫的传染源有哪些?

人间鼠疫的传染源,一是染疫地动物;二是鼠疫病人。 作为传染病的染疫动物主要是啮齿动物,如褐家鼠和黄胸鼠等,是家鼠鼠疫疫源地内,人间发生腺鼠疫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鼠疫病人特别是肺鼠疫患者,可通过飞沫向外排菌,引起肺鼠疫流行;腺鼠疫或其它型病人出现菌血症时,也可通过媒介昆虫的作用,成为腺鼠疫的传染源。 三、鼠疫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给人? 鼠疫菌可通过以下途径传播给人: (1)媒介昆虫:主要是通过染疫跳蚤的叮咬,其它吸血虫媒,如硬蜱、臭虫、虱子等,在自然条件下也可以携带鼠疫菌。 (2)直接接触:人与感染鼠疫的动物

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主讲人——张乐乐 第一节传染病防治法概述 一、传染病防治法的概念 传染病是指由病源性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和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间、动物间或人与动物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传染病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危害极大,世界上曾出现的3次鼠疫大流行,夺去了1亿多人的生命。我国解放前因传染病死亡的人数为各种死因人数的首位。 我国传染病的特点: 1. 具有传染性; 2. 具有流行性; 3. 具有反复性; 4. 具有死灰复燃,如性病;6. 具有回升趋势;7. 出现新病种,如SARS。 传染病防治法是指调整(高速)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我国颁布的与传染病有关的法律有: 1. 1950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发动秋季种痘的指示》; 2. 1955年卫生部制定了《传染病管理办法》; 3. 1978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 4. 1989年2月21日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并于同年9月1日起施行; 5. 1991年12月6日卫生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6. 2003年5月4日卫生部颁布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7. 2003年5月7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并于同年5月9日起施行。上述法律的颁布实施,系统地确立了我国对传染病的

预防、疫情报告与分布、控制和监督的法律制度,标志着我国传染病防治工作开始全面走上法制化轨道。 二、传染病防治法的适用范围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有关传染病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以及预防、控制措施,并有权检举、控告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一切单位包括我国的一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也包括我国领域内的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等。一切个人即我国领域内的一切自然人,包括中国人、具有外国国籍的人和无国籍人。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和国际惯例,外交人员没有传染病防治方面的豁免权,所有驻中国的外国使、领馆人员也必须遵守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 三、法定管理的传染病病种 《传染病防治法》根据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和应采取的监督、监测、管理措施,参照国际上统一分类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35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一)甲类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二)乙类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