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答、应、骨、几”,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了解牛的吃食特点。

3.体会青头临危不惧,解救红头所表现出来的朋友间真挚的情感。激发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

2.体会青头与红头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题质疑

1.同学们,你们去过外地吗?你去那里干什么?问题即出,孩子们可能会回答:“我去过北京,是去天安门玩。”“我去过山东,是去看望住在那里的奶奶。”在学生说到兴起时,老师及时总结:人们为了办事或游览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就叫旅行。(我这样设计是为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通过谈话和点拨的方式让学生正确理解“旅行”。)

2.学习“旅”字。“旅”是本课会写字,老师板书“旅行”时要求学生一起书空,并引导:“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如果学生没有好的办法,老师可以提供一个形象的谜语:“西方人横卧,下穿半截衣”帮助学生记忆。

3.质疑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次特殊的旅行,板书“在牛肚子里”,补充完整课题。读一读后质疑:读完题目后,你想知道什么呢?

(题目体现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它是新鲜的,引人遐思的。学生可能提出许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系的问题。比如:谁在牛肚子里旅行,怎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因为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之中,学生读书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为学习新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试着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学生提出了问题,就有了读书的需要与兴趣,这时让学生自己去读书,试着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读结束后,让学生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这一反馈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读有所获的快乐)

3.指名读文,指导将字音读准确,将课文读通顺。

(在这篇课文中,“贮藏、悲哀、一骨碌”,虽然不是会认字,但学生也很陌生,需要老师指导其读音。还有一些长句子的朗读,比如“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吞到嘴里了。”学生不容易读通顺,这时可以多叫几个同学读,必要时老师可以范读。)

4.课文中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

(初读环节不能忘记生字的任务。老师通过出示词卡,采用自由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等多种形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自学情况。)

5.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我准备采用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A.默读课文思考,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红头旅行的故事吗?

B.你能用两三句话说清课文讲的主要意思吗?

C.完成填空练习,准确把握主要内容。

青头和红头是()。有一天,红头不小心(),青头()。在青头的帮助下,红头()。

(三年级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时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感知环节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此设计时,我特别注重层次性。在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讲故事,在叙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简明”的要求,最后由老师引路,以填空的方式完成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由易到难,读书与说话训练得到有机统一,突破了第一课时的难点。)

三、学习生字

1.出示字卡,先进行抽读,再练习组词造句。

2.学生小组内说说生字的间架结构,交流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3.学生练写。(学生的书写工具已经由铅笔变为钢笔,写字教学要注意提示使用钢笔写字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作业

1.练习写生字,巩固记忆。

2.朗读课文,为下一节课的细读感悟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课文,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青头和红头是()。有一天,红头不小心(),青头()。在青头的帮助下,红头()。

二、细读感悟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红头的这次旅行,都到过哪些地方呢?结合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红头:牛嘴里牛肚里(清晰地展示出红头的旅行路线。)

2.这是一次危险的旅行,红头的转危为安离不开青头的帮助。沿着红头的旅行路线,边读边画出描写青头的句子。想一想,青头是怎么样帮助和鼓励红头的呢?老师随机板书:青头:“鼓励帮助”。(明确读书任务)

3.交流指导,品读感悟。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体验朗读。这里没有设计电教媒体的使用,只有老师绘声绘色地用语言来渲染,精辟巧妙地点拨,把学生从旁观者变为当事人,带领学生进入教材与文本对话。随后,将体验所得通过朗读凸显出来。我认为只有抓住红头的心理变化,才能深入理解青头的言行,所以由老师来引读红头的话,用语言来创设情境是必要的。)(1)在牛嘴里

我首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青头和红头正在兴致勃勃地玩着捉迷藏呢,这时意外发生了,一只大黄牛低下头吃草,可怜的红头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去了。瘦小的红头只能看到大黄牛那白白的牙齿,你能想象小红头此时的心情吗?”学生可能会说到“害怕、慌张”,老师顺势而导,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去读红头的话。在一问一答中,通过想象朗读,学生体验到了当时的危险场面。接着老师继续问:“这时青头是怎么帮助和鼓励红头的呢?”指名读相关段落。引导学生明白青头是在告诉红头保全自己的方法。理解透彻青头话语的用意后我这样要求学生:“再读这一部分,说说你在这些描写青头的句子中能体会到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引导学生抓住“大吃一惊、一下子、不顾、一骨碌、大声喊”这些词语体会青头不顾自己的安危,一心只想救朋友。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读出青头在朋友遇到危险时那种着急的关心朋友的心情。

(2)在肚子里

过渡语:当红头听说大黄牛会把它和草一起吃到肚子里时,红头是怎么想的呢?(指名说出红头大哭以为自己马上就要死掉了。)此后我再次用语言创设情境:“红头已经进了牛的肚子里,里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你能想象此时红头的感受吗?”学生可能说出它害怕,近乎绝望了。老师追问:“作为朋友的青头此时又在做什么呢?”读相关段落,谈体会。在指导感情朗读中使学生悟出青头是在用话语鼓励红头,给它以信心。青头的知识丰富,明白牛吃食的特点,用上这知识帮助自己的朋友。理解透彻后再次进行朗读训练,此时可以采用分角色读,体会青头对朋友的真心鼓励。读后,我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假如你就是在牛肚子里的小红头,听了青头的话,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学生想象青头的话产生的作用和结果,初步感受遇到困难时,朋友的力量是多么的巨大。

(3)回到牛嘴里

“红头终于又见到了光明,可是他一点力气也没有了。想一想这时如果没有人帮助它,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学生可能会说:“红头又被牛吞下去吃了。”此时老师话锋一转:“多亏红头有个好朋友,青头是怎么做的?”指名说一说青头的做法。

4.想象对话

在青头的帮助下,红头死里逃生,这时他会对自己的朋友说些什么呢?同桌一人当青头,一人当红头,想象当时的对话。充分交流后再进行全班交流。(这是因课而设的语言训练,利用文本的空白点给予学生个性表达的机会,要鼓励学生的不同说法,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想象,只要合情合理就可以。)

5.分角色朗读

再次体会青头是怎样帮助、鼓励红头的。

三、总结升华

读了青头和红头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你想说些什么?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红头和青头是好朋友,我们每个人也有自己的好朋友。读了它们的故事,你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朋友?”让学生懂得朋友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帮助他,我们的帮助对他来说很重要。从而突破本课教学难点。

四、延伸扩展

这篇童话故事,还包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那就是牛吃食的特殊之处。指名学生读文中相关语句和信息窗的知识,了解牛的反刍(chú)现象。提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查资料进行深入地了解。

五、作业

1.自主积累语句。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这两个作业的设计是课堂教学在时间上的延伸,是语言内化的过程。)

板书设计: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青头:鼓励帮助

红头:牛嘴里牛肚里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 教学设计

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选自三年级上册第10课的一篇课文。本文主要讲了一篇有趣的科普故事。文章通过两只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不幸被牛吞到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告诉我们了一个科学知识:牛有四个胃,牛吃食有反刍的现象,同时也让同学们体会到了友谊的珍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了解牛的吃食特点。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抓住文中描写青头的词句进行理解、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学会安慰别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说说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它是怎样在青头帮助下从牛肚子里逃出来的。 难点:体会青头与红头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法,课文播放,讲解法 学法:合作法,模仿法,交流法 教具:电子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1、板书:旅行 说说你去过哪里旅行?感觉怎样? 2、板书完整课题: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3、看图整体感知。(媒体出示) 过渡: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感觉怎样呢? 二、初读课文,提出疑问。 1、(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读通课文,字字音准,句句通顺。 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 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2、学生自学 3、交流:

(1)分段指名读课文。 (2)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媒体出示)读准字音:ɡúchù 骨碌贮藏 (3)出示文中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蟋蟀贮藏消化悲哀细嚼慢咽知觉蹭来蹭去 区别:贮藏蕴藏 (4)学生齐读词语,巩固识记。 (5)说说读文后知道了些什么? 4、还有哪些不明白或感兴趣的问题呢? (1)小组交流,尝试解决个别疑问,提出最想研究的问题。 (2)大组交流: 老师归纳整理、并板书:牛的胃是怎样的? 牛的胃是如何消化食物的? …… 三、深入理解,探讨疑问 1、有些问题可以通过读读课文来研究,而有些问题需要查阅资料。 提出研究要求:(媒体出示) (1)认真读老师提供的资料; (2)每组一份资料,小组讨论; (3)要求在交流时不看资料。 2、红头为什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媒体出示) a)学生默读课文1—4自然段。 b)指名反馈。 c)引导体会红头的意外遭遇,始料不及。 d)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 3、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5—17自然段。 (2)划出文中说明红头所在地点的语句。(媒体出示) (3)引导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将以上各句连起来,介绍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 4、交流研究成果 a、牛的胃是怎样的? (1)学生交流。 (2)研究问题不仅可以看,还可以动手画一画:请学生边画边讲解。 (3)引读课文:青头对牛的胃了解得很清楚,所以当红头认为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预习学案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导学案设计

(1)引导小组长检测学生认读 情况,巡视过程中将学生认读困难的字板书在黑板上。(2)组织学生针对黑板上的生字展开集体认读活动,共同巩固字音。 (3)组织学生识记多音字,课件出示3个多音字,通过词语,辨析读音。 (4)引导学生展开识字方法的交流活动,针对识记困难的字交流识字方法。 3.组织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巩固字音,读通句子。 4.组织学生分段朗读课文。(1)组长利用字卡逐一检查小组成员 识字情况,将识记不准的生字单独 列出来,重点识记。 (2)读准字音,注意“嚼”比较拗口, 要多读几次。 (3)读准多音字“答”“应”“骨”。 (4)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咱”“救” “拼”“刚”,运用对比识字的方法 比较“旅”,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识 记“流”“泪”。 3.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 生字的字音,读通每一个句子。 4.分自然段轮读课文,注意语气。 2.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抓住形 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强化识记。 “眯”在动作体验中知道是 “闭眼”的意思,与“咪”区分 开。 3.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倾 听的能力,在倾听中巩固字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8分钟) 1.组织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 前提出的问题:牛肚子里是什 么样的?谁在旅行?最后结果 怎么样? 2.组织学生围绕“课文讲的是 谁和谁的什么事”展开交流, 并尝试着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交流:牛肚子里一共有 四个胃。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最 后侥幸逃脱。 2.交流明确:课文讲的是两只小蟋 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 蟀不幸误入牛肚子,在牛肚子里做 了一次惊险的“旅行”,在朋友青头 的帮助下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 历。 引导学生抓住红头在牛肚 子里旅行进行充分交流,了解抓 人物、抓事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的方法。 四、示范讲解,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指导学生观察写字表中的前 5个生字,找出容易写错的笔 画。 2.组织学生针对容易写错的笔 1.逐一观察生字,找出容易写错的笔 画,并圈出来。 2.注意:“旅”的右部是“”; “救”的左部最后一笔是点。 生字的书写要以学生自主 练写为主,教师范写强调重点。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了解牛的吃食特点。 3.体会青头临危不惧,解救红头所表现出来的朋友间真挚的情感。激发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 2.体会青头与红头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1.开门见山,提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 4.教师梳理问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分段指名读课文。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出示文中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5.教师强调识字难点。 6.学生齐读词语,巩固识记。 7.回到文中,同桌一起读课文。 三、读文解疑,整体感知 1.谁在牛肚子里旅行?(红头) 2.红头为什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 (1)学生默读课文1—4自然段。 (2)指名反馈。 (3)引导体会红头的意外遭遇,始料不及。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 3.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5—17自然段。 (2)从文中画出说明红头所在地点的语句。 (3)引导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将以上各句连起来,来介绍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 四、总结课堂,了解牛吃食的特点 1.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1—17自然段。 2.说说:从红头的旅行过程,你还发现牛吃东西时有什么特别的表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说说: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 “先……再……接着……最后……” 2.导言:这是多么可怕的一次旅行,红头能顺利回来,离不开谁的帮助和鼓励?(青头) 二、再读课文,了解青头对红头的帮助和鼓励 1.学生默读课文5—17自然段。 2.找出描写青头帮助、鼓励红头的语句,进行朗读、体会。 (1)指名反馈找句子。 (2)练习说话: 当红头被大黄牛吃到嘴里时,青头…… 当红头被吞进牛肚子里时,青头…… 当红头感到悲哀沮丧时,青头…… 当红头重新来到牛嘴里,但已经不能动弹时,青头…… 当红头流着泪感谢它时,青头…… (3)组织谈话:从青头的所作所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三、总结想象,拓展延伸 1.总结: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惊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这可真是个奇迹啊! 2.引导想象:当红头从牛肚子里出来后,还会对青头说些什么? 3.拓展:你能试着讲一个有趣的历险故事吗? 板书设计: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青头:鼓励帮助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0.《在牛肚子里旅行》 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语句的理解、引导、感悟,帮助学生揣摩红头和青头对话的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2.默读课文,体会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从文中找出三处。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字检查,复习引入。 1.出示生字,认读。(课件出示)旅咱怜救命拼扫胃管刚流泪算 2.口头组词。 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学习1—7段,试着概括故事的起因。 1.开火车读1-7段。 2.用上“谁干什么,结果如何”的句式概括故事起因。 预设:红头和青头一起玩迷藏的游戏,红头躲在了草堆里,一只大黄牛把它和草一起吞到嘴里了。 3.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课文的一到七段告诉了我们:红头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的,也就是故事的——起因。 (二)学习8-20段,体会作者通过生动的故事把科学知识告诉读者

的方法。 1.谈话过渡:就这样,红头不得不随着吃到牛嘴里的草开始了它在牛肚子里的旅行。那么,在牛肚子里它到过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8—20段,把红头到过的地方圈出来。 2.全班交流。 (1)指名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 牛嘴、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板书:牛嘴第一个胃第二个胃) (2)鼓励学生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连接词语,用连贯的一句话,把这个过程说清楚。(红头被大黄牛先是吞在了嘴里,接着到了肚子里的第一个胃里,然后到达了第二个胃,最后到达了牛嘴里。) 3.红头被大黄牛吞进了嘴里,幸亏它的好朋友——青头在外面。 课文就是通过它们两个的对话展开的。同桌两个合作读好对话,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课件出示14、15)青头对红头说:“咱们玩捉迷藏吧!”“那让我先藏,你来找。”红头说。“好吧!”青头说完,转过身子闭上眼睛。“藏好了吗?”青头大声问。“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0 在牛肚子里旅行》说课稿 说教材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童话”,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课文通过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不幸误入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惊险的“旅行”,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是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活泼,内容充满童趣,而且文章渗透的科学知识,将一个有关动物生理学上的知识讲得有声有色,通俗易懂。同时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明白要关爱朋友,帮助朋友。 说学情: 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基本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少有添字、漏字、唱读等现象。但有个别学生读音不够到位,课上让这些孩子多锻炼。另外,大部分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抓住文中重点词句品读,进而理解课文的中心,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但本文主旨内涵丰富,即对朋友要重情义,遇到危险要沉着冷静,懂得用知识战胜困难。因此学生的领会难以全面、深刻,教学时,设计了多种有效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并提供阅读实践机会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创设多种平台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体会,让学生在边读边想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内化文本的人文思想。 说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认识14个会认字,掌握多音字“答”“应”。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提示语,读好对话。 3.默读课文,体会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从文中找出三处。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文本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抓住描写青头行动和语言的语句,感受青头的遇事冷静、机智、勇敢和见多识广。 教学难点:通过抓住提示词、标点符号等方法,巧妙地帮助学生揣摩红头和青头对话的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赏读课题 1.词语导入:学习“旅”,范写补充课题,强调右边的笔画顺序,组词。 2.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儿? 3.引出课题:不过,有个地方,你们一定没去过—— 这个题目真有意思,我们一起来读——在牛肚子里旅行。 4. 质疑:读完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过渡: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也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吧!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

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蟋蟀嚼贮咽蹭”6个,理解相关词语,区分“贮藏”“蕴藏”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根据提示概括小节的主要意思。 3 能通过读文章、查阅资料解决阅读中的疑难,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1、板书:旅行 说说你去过哪里旅行?感觉怎样? 2、板书完整课题: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3、看图整体感知。(媒体出示) 过渡: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感觉怎样呢? 二、初读课文,提出疑问。 1、(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读通课文,字字音准,句句通顺。 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 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2、学生自学 3、交流: (1)分段指名读课文。 (2)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媒体出示)读准字音:ɡúchù 骨碌贮藏 (3)出示文中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蟋蟀贮藏消化悲哀细嚼慢咽知觉蹭来蹭去 区别:贮藏蕴藏 (4)学生齐读词语,巩固识记。

(5)说说读文后知道了些什么? 4、还有哪些不明白或感兴趣的问题呢? (1)小组交流,尝试解决个别疑问,提出最想研究的问题。 (2)大组交流: 老师归纳整理、并板书:牛的胃是怎样的? 牛的胃是如何消化食物的? …… 三、深入理解,探讨疑问 1、有些问题可以通过读读课文来研究,而有些问题需要查阅资料。 提出研究要求:(媒体出示) (1)认真读老师提供的资料; (2)每组一份资料,小组讨论; (3)要求在交流时不看资料。 2、红头为什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媒体出示) a)学生默读课文1—4自然段。 b)指名反馈。 c)引导体会红头的意外遭遇,始料不及。 d)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 3、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5—17自然段。 (2)划出文中说明红头所在地点的语句。(媒体出示) (3)引导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将以上各句连起来,介绍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 4、交流研究成果 a、牛的胃是怎样的? (1)学生交流。 (2)研究问题不仅可以看,还可以动手画一画:请学生边画边讲解。 (3)引读课文:青头对牛的胃了解得很清楚,所以当红头认为自己马上要死而大哭起来的时候,青头安慰它说因为 b、牛的胃是怎样消化食物的?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原文及教案【原文】 有两只小蟋蟀,一只叫青头,另一只叫红头。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吃过早饭,青头对红头说:“咱们玩捉迷藏吧!” “那我先藏,你来找。”红头说。 “好吧!”青头说完,转过身子闭上了眼。 红头四面看了看,悄悄地躲在一个草堆里不做声了。 “红头,藏好了吗?”青头大声问。 红头不说话,只露出两只眼睛偷偷地看。它心想,我要是一答应;就会被青头发现。 正在这时,一只大黄牛从红头后面慢慢走过来。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大黄牛突然低下头来吃草。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了。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呀,救命呀?”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只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在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从来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小的几乎听不见了。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运动着。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终于,红头又看见了光亮。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优质教案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目标】 1.认识“咱、答”等15个生字,会写“旅、咱”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答、应、骨、几”。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语句的理解、引导、感悟,帮助学生揣摩红头和青头对话的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体会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从文中找出三处。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教学重点】 结合文本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抓住描写青头行动和语言的语句,感受青头的遇事冷静、机智、勇敢和见多识广。 【教学难点】 通过口语练习,锻炼学生的口语概括能力。引导学生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咱、答”等15个生字,会写“旅、咱”等13个句生字,认识多音字“答、应、骨、几”。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取文中信息,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牛吃东西会反刍的现象,并能有条理地说清楚。 3.初步了解科普童话这类题材的基本特点;学习根据提示概括段的主要意思。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lǚ zán lián jiù mìng pīn ()行()们可()()()写 2.选字填空。 以已己 ()经()前()为自()()知因应 答()原() ( )该()此()为 3.填上适当的词。 勇敢的()高兴得() 笑眯眯地()拼命地() 参考答案 1.旅咱怜救命拼 2.已以以己已 应因应因因 3.蟋蟀合不拢嘴 说挣扎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语句的理解、引导、感悟,帮助学生揣摩红头和青头对话的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2.默读课文,体会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从文中找出三处。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教具准备】

部编版在牛肚子里旅行优秀教案1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 在牛肚子里旅行(第1课时)人 教(部编版) 《在牛肚子里旅行》(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将科学知识与童话完美结合。讲述了蟋蟀红头和青头捉迷藏,不小心被牛吞进了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危急关头,蟋蟀青头沉着地安慰它,给它出主意,帮助它从牛肚子里逃脱出来。 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是贯穿全文的脉络。红头被大黄牛卷到嘴里——进了牛肚子——从第一个胃到第二个胃又回到牛嘴里——和草一起喷了出来,这一旅行路线蕴含着牛反刍的科学知识。 课文在表达上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贴近生活。蟋蟀和黄牛都是大家熟悉的动物,捉迷藏也是学生经常做的游戏,从生活出发,写大家熟悉的事情,读着有亲切感。第二,在平常的生活中出现了不平常的事情——蟋蟀被牛吃掉了。于是故事有了悬念——蟋蟀后来怎样了?在这个悬念下,故事不动声色的介绍了牛有4个胃、会反刍的科学知识。第三,语言丰富而生动。文中对话有丰富的提示语,形象地描绘了人物的心情变化,使得整个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插图再现了故事中的重要场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心情,感受青头和红头之间的深厚友谊。 学情分析 本课是童话单元中的一篇科学童话故事。在低段和本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对童话这一体裁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对这种理趣结合的科学童话,学生不一定很清晰。所以,梳理牛反刍的科学知识,感受童话故事丰富的想象是重点。为了帮助学生既能了解科学童话的知识,又能感受到童话的趣味性,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句,画一画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关注人物的对话和提示语,感受红头和青头的人物形象,读出相应的语气。然后通过讲故事,边讲边演,感受童话中丰富的想象,为单元习作编写童话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认识“咱、偷”等11个生字,读准“答、应”等4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9个词语。 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语,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4.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获奖教案课堂教学实录

《在牛肚子里旅行》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红头和青头对话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2、默读课文,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3、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旅行路线图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上节课,我们一起画出了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让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课件出示) 二、自主学习,找出文中能看出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语句。 师:这就是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课文第一段是这样写的,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红头和青头是一对好朋友。 师:还有篇课文的开头和这个开头很相似,是哪篇?生:《去年的树》 师:(课件出示《去年的树》第一段)还记得从哪儿感受到他们是好朋友的么? 生:从两个“天天”。

师:(课件出示天天)从这两个关键词,我们就知道,树和鸟是一对好朋友。想一想,在学习《去年的树》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通过还什么,感受到他们的友情? 生:对话、提示语、心情 师:是啊,那这篇课文又是从哪些地方能看出青头和红头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生:默读课文,圈划相关语句。 三、精读感悟 1、交流画出的语句,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第一处:“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 师:哪个词语能让你感觉到他们是好朋友? 生:从急忙 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请大家在语文书上圈出这个词语。从这个词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红头被牛吞下肚之后,青头非常着急。师:你从“急忙”就读懂了青头此时的心情,而此时红头的心情又怎样?(板书着急)生:非常害怕。(害怕) 师:下面让我们看看这段对话,把自己想象成红头和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课文原文及教案 课文有两只小蟋蟀,一只叫青头,另一只叫红头。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吃过早饭,青头对红头说:“咱们玩捉迷藏吧!”“那我先藏,你来找。”红头说。 “好吧!”青头说完,转过身子闭上了眼。 红头四面看了看,悄悄地躲在一个草堆里不做声了。 “红头,藏好了吗?”青头大声问。 红头不说话,只露出两只眼睛偷偷地看。它心想,我要是一答应;就会被青头发现。 正在这时,一只大黄牛从红头后面慢慢走过来。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大黄牛突然低下头来吃草。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了。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呀,救命呀?”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只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在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从来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

子。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小的几乎听不见了。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运动着。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终于,红头又看见了光亮。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这时,青头爬到了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阿嚏!”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地流下了眼泪:“谢谢你……” 青头笑眯眯地说:“不要哭,就算你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旅行吧!”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张之路,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教案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重点指导书写、识记“胃、刚”两个生字。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名师教案

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汉字,会写13个字,积累“旅行、答应”等词语,掌握“答、应、骨、几”4个多音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文本及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3.在阅读中感受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懂得在危险时刻不慌张,用知识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 1.认识15个汉字,会写13个字,积累“旅行、答应”等词语,掌握“答、应、骨、几”4个多音字。 2.在阅读中感受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 教学难点: 1.通过文本及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2.在阅读中感受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懂得在危险时刻不慌张,用知识战胜困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喜欢外出旅游吗?哪位同学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去过的地方,旅行后有何感受? 畅聊旅行,感受旅行的快乐。 2.今天我们要认识两位蟋蟀朋友,一位叫“青头”,一位叫“红头”。有一天,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跑到牛肚子里旅行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来一起进入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画出你觉得感动的地方。 朗读要求:

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小蟋蟀的旅行惊险而又刺激,下面让我们跟上小蟋蟀来学学生字吧。 出示生字指读:咱、偷、答、应、卷、骨、齿、嚼、吞、胃、悲、咽、几、泪、眯。 2.注音领读。 3.重点认读:答、应、骨、几、卷。 3.开火车朗读生字和词语。 出示词语: 旅行要好咱们草堆作声 答应做梦可怜来得及救命 拼命大吃一惊马上消化 当然刚才知觉光亮眼泪 学生根据要求朗读经过的词语。 四、情景朗读,感知文本 导学:快来朗读课文,看一看小蟋蟀在牛肚子里的惊险旅行吧!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预设:课文讲述了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叫“红头”的蟋蟀不幸误入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惊险的“旅行”,最后在同伴的帮助下侥幸逃脱危险的经历。 2.阅读课文1-7自然段,了解事情发生的起因。 预设: 红头青头捉迷藏,红头遇险进牛嘴。 3.指导读好角色的语气。朋友玩耍时要读得欢快,出现危险时要读得着急。 4.随文识字:掌握多音字“答、应”的读音和用法。 5.重点语段朗读。哪一点写出了小蟋蟀的处境危险,你能读出来吗? 预设: 朗读指导第7自然段,抓住关键动词,读出当时情况的危急。

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说课稿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童话”,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课文通过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不幸误入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惊险的“旅行”,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是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活泼,内容充满童趣,而且文章渗透的科学知识,将一个有关动物生理学上的知识讲得有声有色,通俗易懂.同时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明白要关爱朋友,帮助朋友. 二、说学情 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基本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少有添字、漏字、唱读等现象.但有个别学生读音不够到位,课上让这些孩子多锻炼.另外,大部分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抓住文中重点词句品读,进而理解课文的中心,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但本文主旨内涵丰富,即对朋友要重情义,遇到危险要沉着冷静,懂得用知识战胜困难.因此学生的领会难以全面、深刻,教学时,设计了多种有效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并提供阅读实践机会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创设多种平台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体会,让学生在边读边想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内化文本的人文思想. 三、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掌握多音字“答”“应”“骨”.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提示语,读好对话. 3.默读课文,体会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从文中找出三处.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四、说教学重难点 1.结合文本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抓住描写青头行动和语言的语句,感受青头的遇事冷静、机智、勇敢和见多识广.(重点) 2.通过抓住提示词、标点符号等方法,巧妙地帮助学生揣摩红头和青头对话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类文阅读及答案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类文阅读 猴子躲雨 有三只猴子耐不住林中的寂(jí jì)寞,相约下山一游。大概是贪恋于田野的景色,它们竟忘了时辰已到黄昏,天气阴晦(méi huì)欲.雨。等它们意识到这点时,豆大般的 雨点已(辟劈)头盖脸地打了下来。恰巧,路旁有一座小木屋,三只猴子便去那儿躲雨。 第一只猴子一步跨到门口,却失望地咂咂嘴,转身对那两个小伙伴说:“倒(霉楣),这门是关着的,进也进不去。”唉——第一只猴子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第二只猴子绕过小屋转了一圈,垂头丧气地告诉大家,窗子也都关着,进不去。 第三只猴子嚷道:“别浪费时间了,我们快来想办法吧!” 于是三只猴子围成一团,冒雨开起了讨论会。它们设计了一个又一个的开门方案,又一个接一个地被否定。最后,它们认为这木屋是无法进了,只有冒雨回到森林中去。 就在它们欲.走未走的当儿,一阵风把门吹开,三只猴子又惊又喜:啊,原来门是掩着的, 压根没锁!惊喜之余,它们想,费那么大劲儿去开会研究,还不如亲自动手去推一推哩。 (选自《小学阅读指南》2017年第C2期) 1.画去文中括号内错误的读音和汉字。 2.“垂头丧气”的意思是:。用“垂头丧气”造个句子:。 3.对文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欲”字意思一样,都是“想要”的意思 B.两个“欲”字意思不一样,前者是“想要”的意思,后者是“欲望”的意思 C.两个“欲”字意思不一样,前者是“将要”的意思,后者是“想要”的意思 4. 这三只猴子看到木门关着时,各有什么表现? ① ② ③ 5. 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jíméi辟楣 2.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示例造句:这次期末考试又没有考好,小明垂头丧气地回了家。 3.C 4. ①跨到门口,失望地咂咂嘴。②绕小屋一圈。③叫嚷:“别浪费时间了,我们快来想办法。” 5.心动不如行动,不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做事情不能光停留在口头,不能光看表面,要勇于实践。 两串钥匙 张先震 秋天,山上的野果成熟了。动物村的小动物们纷纷上山采野果。 小刺猬的动作快,很快采到了半篮野枇把。他继续寻找,想采一些野葡萄。这时,他看见一块石头旁有一串钥匙。“这是谁丢失的呢?咳,管它,采我的葡萄要紧。”小刺猬从旁边走了过去。 太阳快要落山了,小刺猬高兴地提着野枇把和野葡萄下山。 回到家门前,小刺猬掏出钥匙开门。可是,掏遍了身上的口袋,也没有钥匙---钥匙丢了! 这时,小兔匆匆跑来,她手里拿着一串钥匙:“小刺猬,你有没有丢钥匙?我在山上捡到了一串钥匙,小松鼠说可能是你丢的。” 小刺猬一看,真的是自己的!他接过钥匙,正要道谢,一旁经过的小猪问小兔:“小兔,你自己的钥匙捡到了吗? “没有。”小兔回答。 “你的钥匙也丢了?”小刺猬很意外。 “嗯。” 小刺猬顿时想起了自己在山上看到的那串钥匙,他的脸立即红起来。“你等我!”小刺猬说着往山上跑去。 天要黑时,小刺猬从山上回来,捡回了小兔的钥匙。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 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字,会写6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青头的话,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教育学生要真心去帮助别人。 4.了解反刍现象。教学重点: 1.抓住描写青头行动和语言的句子感受青头为了朋友不顾个人安危。 2.通过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蟋蟀和牛的图片、生字卡片、录音机、磁带。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你喜欢旅行吗?你到过哪里旅行?谁愿意向大家讲讲你的旅行故事?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有趣又惊险的故事。板书课题。 3.读题,激疑。读了课题后,你产生了哪些疑问?(谁在牛肚子里旅行?它为什么要到牛肚子里去旅行?在牛肚子里旅行看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朗读。思考: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 3.同桌对读,互相检查读书效果。 4.讨论交流: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5.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使你感触最深?再读一读。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自学生字词,记住字音、字形,了解字义、词义。 2.认读生字词,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检查自学情况。 3.指导写字。相机指导:用“换一换”的方法可以记住“堆、怜、吞、眯”四个生字。

重点指导:旅,右边部分共六笔,第三笔是“撇”,第四笔是“竖提”,不要将这两笔合为一笔。 胃:上下结构,下部“月”的第一笔写成“竖”。 4.将自己从本课中积累的词语写入“我的词语库”。 四、再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红头和青头两只蟋蟀在草地上捉迷藏时,红头被牛吃进了肚子里,经历了一次惊险的旅行。这节课我们随同红头和青头再作一次旅行。 板书课题。 二、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谁愿意把课文中感触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1)读完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找出描写青头的有关句子标记下来。 (3)读句子,老师引导学生抓住青头的动作和语言描写理解课文。青头的动作:蹦到牛身上、不顾疼痛爬起来大声喊,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精品教案

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本课生字。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贮藏”“蹭”等词语的意思。 2.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取文中信息,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牛吃东西会反刍的现象,并能有条理地说清楚。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1.认识15个字,会写13个生字及生字促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中主要信息。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谜语: 头长两根毛,身穿咖啡袍,平生爱打架,赢了唧唧叫。(猜一种昆虫) ⑴学生自读谜面,相互猜谜。 ⑵指名回答,揭示谜底:蟋蟀。 ⑶课件出示蟋蟀图片。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蟋蟀的童话。板书课题。 ⑴先板书“旅行”,师指导写“旅”字:“旅”的右下部分比较容易写错,我们一起写——撇、竖提、撇、捺。 ⑵完整板书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预设:①蟋蟀怎么会到牛肚子里去? ②在牛肚子里旅行感觉怎么样? ⑶初步了解文章题材:这篇课文借助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科学知识,像这样的文章,我们把它称为——科普童话。

课件出示:科普童话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朗诵课文。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⑴自由朗读课文,划出课后双线格里的15个生字。 ⑵同桌之间互相指读,看谁读得准,记得牢。 ⑶集体反馈。 ①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双线格里的生字(带拼音) zán tōu dā yìng juǎn gū chǐjiáo tūn bēi yàn jīmī 咱偷答应卷骨齿嚼吞悲咽几眯 ②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带拼音) lǚzán lián jiù mìng pīn sǎo wèi guǎn gāng liú lèi suàn 旅咱怜救命拼扫胃管刚流泪算 ⑷识记生字。 ①师重点强调生字: “咱、扫、算”是平舌音, “怜、拼、吞”为前鼻音, “命、刚”是后鼻音, “旅、怜、流、泪”都是边音。 ②课件出示多音字 dā()yīng()jī()gū()答应几骨 dá()yìng()jǐ()gǔ() ③师引导理解词语的方法: 查字典或词典。 联系上下文。 从理解重点字入手。 三、理清文脉,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试着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2.自读结束后,让学生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优质教案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四、总结 想象,拓展延伸(用时:5分钟) 1.当红头从牛肚子 里出来后会对青头说些 什么呢? 2.你能试着讲一个 有趣的历险故事吗? 学生交流红头从牛肚 子出来后,对青头说的话。 11.红头从牛肚子出来以 后,会对青头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我以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从读中了解红头的旅行过程,体会青头对红头的鼓励,并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时所在地点的语句,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不足之处:对课堂的时间没有把握好,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没有回归整体,没有让学生再次感知全文,使这节课在匆忙之中步入尾声。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片段 ◆感受红头在牛肚子里的危险遭遇,体会青头对红头的帮助和鼓励(教学重点) 师: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卷到嘴里去了。它会经过哪些地方?又会经历哪些危险呢?它的心情又怎样? (教师出示相关课件) (生看课件以后,再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生1:红头被大黄牛吃到嘴里去了,它会被牛吞进了肚子里。 生2:红头会被牛嚼碎。 生3:红头会被牛的胃液消化掉。 生4:红头很着急,它大声呼喊“救命”,它也很悲哀,以为自己马上就要死掉了。 师:面对红头的危险遭遇,青头怎样帮助和鼓励它的呢? 生1:青头提醒红头,让它躲过牛的牙齿,并安慰它,说牛在吃草时从来不会仔细嚼。 生2:青头隔着牛肚皮和红头说话,让红头不要怕,还告诉它出来的方法。 师:牛吃草有什么特点呢?牛胃有什么功能呢? 生:牛吃草时从来不会仔细嚼,牛肚子里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当牛休息的时候,就把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到嘴里,然后细嚼慢咽。 师:青头把牛胃的功能和牛吃草的特点告诉红头有什么用呢? 生1:是让红头有信心,要勇敢一些。 生2:是让红头找到机会,一定要出来。 师:说得很好,所以红头真的很勇敢,它努力地不让自己失去知觉。从第一个胃走到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来到牛嘴里。最后在青头的帮助下,红头终于出来了。 师:红头在牛肚子里的遭遇是有惊无险,青头对红头的帮助也十分感人,现在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 赏析:老师在引导学生感受红头在牛肚子里的危险遭遇时,通过课件展示和文本内容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红头的心情,从而感受红头的危险。又从青头的话语中体会青头对红头的帮助、安慰与鼓励。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之下,学生对文本有了自己的感悟,有了自己的体验,也有了自己的思考。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第10课:《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练习题(2020年最新)

2020年-2021年最新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基础再现 1.读句子,给句中加点字注上拼音。 (1)既然你答.()应了,回答.()就应该响亮些。 (2)那里到底有几.()只蟋蟀,由于太远,几.()乎看不见。 2.看拼音,写词语。 lǚxíng zán men cǎo duījiùzhùpīn mìng kělián xiāo huàwèi kǒu liúlèi dǎsuàn 3.选词填空。 贮藏蕴藏 (1)海底()着丰富的物产。 (2)为了过冬有蔬菜吃,妈妈每年冬天都要()些大白菜。 4.读句子,用加点的词写句子。 (1)青头大吃一惊 ....,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 (2)青头笑眯眯 ...地说:“不要哭,就算你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旅行吧!” 5.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有三个胃是管消化的 B.红头是在自己的努力下从牛肚子里出来的 C.牛在吃草时,一开始就会细嚼慢咽,慢慢把吃进去的草直接吞到管消化的胃里 D.红头的旅行路线是:外界→牛嘴→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外界 阅读提高 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好朋友(绘本节选) 每天早上,公鸡咕咕要负责叫醒农庄里的动物,小老鼠强强和小猪波波都会在一旁帮忙。因为,好 朋友总是互相帮忙的。 然后,他们会骑上脚踏车,从农庄出发,一起在晨光里兜风。无论路多少颠、山多么陡、弯道多么 曲折、水洼多么深,都阻挡不了他们。 有一天,他们在村的池塘边捉迷藏。小老鼠强强躲在芦苇丛里时,发现了一艘旧船。他们三个便立 下共同的志愿——要成为海盗。因为,好朋友总是一起做决定的。 小老鼠强强掌舵,公鸡咕咕张开翅膀,扬起了帆,小猪波波充当软木塞,堵住了船底的破洞。他们 就这样在宽阔的水面上航行冒险。一天下来,他们觉得自己变得更大胆、更勇敢了。他们征服了整 个池塘!可是,饥饿还是把他们赶回到岸上。本来他们想钓鱼来吃,可是,肚子咕噜咕噜叫得好大 声,把鱼儿都吓路了。他们只好去采樱桃。他们把采到的樱桃分着吃:一颗分给小老鼠强强,一颗 分给公鸡咕咕,两颗分给小猪波波,就这样一直分下去。小老鼠强强没什么意见,不过,公鸡咕咕 觉得不公平。所以,他们平分了所有的樱桃核。因为,好朋友总是要公平对待的。 (1)公鸡咕咕要负责叫醒农庄里的动物,小老鼠强强和小猪波波都会在一旁帮忙,因为好朋友总 是的;他们三个立下共同的志愿——要成为海盗,因为好朋友总是的; 他们平分了所有的樱桃核,因为好朋友总是要的。

2018部编版:《在牛肚子里旅行》优秀教案 优质课

2018部编版:《10.在牛肚子里旅行》优秀教案优质课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重点指导书写、识记“胃、刚”两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正确把握“答”、“应”、“骨”、“几”多音字的读音。 3.通过口语练习,让学生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和过程的同时,获得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4.通过读课文,初步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5.培养学生遇事冷静,相互帮助的处事哲理。 教学重点: 结合文本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口语练习,锻炼学生的口语概括能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外出旅行吗?哪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去过的地方,旅行后有何感受?(指名说) 师:同学们去过的地方可真多,可谓是见多识广。今天吴老师也带着同学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旅行,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10课。 二、揭题。 1.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理解、区分“旅游”和“旅行”。(旅行重在“行”,主要指到处行走。旅游重在“游”,主要指观光、游玩。) 3.引导学生在读课题后质疑:读完课题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指名说。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 4.指名说说是谁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是小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结合图片指名让学生写写“蟋蟀”,并说说识记方法。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共同解决同学们提出的另外两个问题。三、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快速把握。 1.请同学们快速地把课文看一遍,然后说说哪些小节讲到了这两个问题。2.指名说说自己找到的信息。(1-7小节讲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8-18小节讲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过渡语: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下面我们先来探讨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 (二)创设情境,探究原因。 1.请三名学生表演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发现问题。(指名说说自己发现的问题) 2.学习多音字“答”。 课件出示多音字“答”,指导学生朗读。 3.探究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