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物理性能基础知识点

材料物理性能基础知识点
材料物理性能基础知识点

<<材料物理性能>>基础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

1.摩尔热容: 使1摩尔物质在没有相变和化学反应的条件下,温度升高1K所需要的热量称为

摩尔热容。它反映材料从周围环境吸收热量的能力。

2.比热容:质量为1kg的物质在没有相变和化学反应的条件下,温度升高1K所需要的热量

称为比热容。它反映材料从周围环境吸收热量的能力。

3.比容:单位质量(即1kg物质)的体积,即密度的倒数(m3/kg)。

4.格波:由于晶体中的原子间存在着很强的相互作用,因此晶格中一个质点的微振动会引起

临近质点随之振动。因相邻质点间的振动存在着一定的位相差,故晶格振动会在晶体中以弹性波的形式传播,而形成“格波”。

5.声子(Phonon): 声子是晶体中晶格集体激发的准粒子,就是晶格振动中的简谐振子的能

量量子。

6.德拜特征温度: 德拜模型认为:晶体对热容的贡献主要是低频弹性波的振动,声频支的频率

具有0~ωmax分布,其中,最大频率所对应的温度即为德拜温度θD,即θD=?ωmax/k。

7.示差热分析法(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 ): 是在测定热分析曲线(即加热温度T

与加热时间t的关系曲线)的同时,利用示差热电偶测定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待测试样和标准试样的温度差随温度或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ΔT~T(t),从而对材料组织结构进行分析的一种技术。

8.示差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用示差方法测量加热或冷却过

程中,将试样和标准样的温度差保持为零时,所需要补充的热量与温度或时间的关系。

9.热稳定性(抗热振性):材料承受温度的急剧变化(热冲击)而不致破坏的能力。

10.塞贝克效应:当两种不同的导体组成一个闭合回路时,若在两接头处存在温度差则回路中

将有电势及电流产生,这种现象称为塞贝克效应。

11.玻尔帖效应:当有电流通过两个不同导体组成的回路时,除产生不可逆的焦耳热外,还要

在两接头处出现吸热或放出热量Q的现象。

12.迈斯纳效应:若在常温下将超导体先放入磁场内,则有磁力线穿过超导体;然后再将超导

体冷却至Tc以下,发现磁产从超导体内被排出,即超导体内无磁场B=0。即超导体具有完全的抗磁性。

13.铁电体:具有电畴结构和电滞回线的晶体。

14.铁电性:具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具有自发极化,且自发极化的方向可因外电场的作用而反向,

晶体的这种特性称为铁电性。

15.自发极化:在没有外电场作用时,晶体中存在着由于电偶极子的有序排列而产生的极化。

16.压电效应:在某些晶体(主要是离子晶体)的一定方向施加机械力作用时,晶体的两端表

面出现符号相反的束缚电荷,且束缚电荷的密度与施加的外力大小成正比,这种由机械效应转换成电效应的现象称为压电效应。

17.逆压电效应:将具有压电效应的电介质置于外电场中,由于外电场的作用引起其内部正负

电荷中心位移,从而导致电介质发生形变(形变与所加电场强度成正比),这种由电效应转换成机械效应的过程称为逆压电效应。

18.介质损耗:由于导电或交变场中极化弛豫过程在电介质中引起的能量损耗,由电能转变为

其它形式的能(如热、光能等),统称为介质损耗。

19.光生伏特效应:光照射引起PN结两端产生电动势的效应。当光照射到PN结结区时,光照

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在结电场作用下,电子推向N区,空穴推向P区;电子在N区积累使N区侧带负电,空穴在P区积累使P区侧带正电,从而建立一个与原内建电位差相反的电位差,称为光生电位差。

20.磁化强度:单位体积的总磁矩,表征物质的磁化状态。

21.磁畴:在未加磁场时铁磁体内部已经磁化到饱和状态的小区域。

22.磁致伸缩效应:铁磁体在磁场中被磁化时,其形状和尺寸都发生变化的现象。

23.退磁场:当铁磁体磁化出现磁极后,这时在铁磁体内部由于磁极作用而产生一个与外磁化

场反向的磁场,因它起到减弱外磁场的作用,故称为退磁场。

24.技术磁化:在外磁场的作用下,铁磁体从完全退磁状态磁化到饱和的内部变化过程。

25.磁导率μ:当外磁场H增加时,磁感应强度B增加的速率叫磁导率,用μ表示,即μ=B/H。

表示磁性材料传导和通过磁力线的能力.单位为亨利/米(H·m-1).

26.内耗:固体材料对振动能量的损耗称为内耗,它代表材料对振动的阻尼能力。

27.滞弹性(或驰豫):在弹性范围内出现的非弹性现象(如弹性蠕变和弹性后效)。

28.滞弹性内耗:由滞弹性产生的内耗。

29.弹性模量:在弹性范围内,引起物体单位变形所需要的应力大小。即材料所受应力σ与应

变ε之间的线性比例系数,σ = Eε,其中称为弹性模量。它表示材料弹性变形的难易程度。

二,基本理论(含微观机理):

热学: 1.杜隆—珀替定律;2.爱因斯坦模型;3.德拜的比热模型

电学: 1. 量子自由电子理论; 2. 能带理论; 3.离子导电机制

磁学: 1.铁磁金属的自发磁化理论; 2. 矫顽力理论(应力理论,杂质理论)

热膨胀:微观机理

弹性与内耗: 1.弹性理论;2.滞弹性内耗机制(驰豫理论的基本思想)

三,基本规律(含影响因素)

热学:热容的实验规律,影响热容的因素及规律(温度,组织转变,结构相变,合金成分等)

电学: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的导电性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影响导电性的因素

磁学:M-T曲线;磁化规律;影响铁磁性的因素(组织敏感参量和组织不敏感参量)

热膨胀:热膨胀的实验规律;常见材料(如钢组织)的膨胀规律

弹性与内耗:内耗的实验测定;斯诺克内耗实验

四,实验测量方法与原理

热学:热容的测定及热分析方法

磁学:磁性的测量方法及原理(如矫顽力等)

热膨胀:热膨胀的测量方法

弹性与内耗:弹性模量及内耗的测量原理;碳在α-Fe中的扩散系数和扩散激活能的测定.

<<材料物理性能>>内容简介

第一章. 材料的热性能

由于材料和制品往往要应用于不同的温度环境中,很多使用场合还对它们的热性能有着特定的要求,因此热学性能也是材料重要的基本性质之一。

固体材料的一些热性能如比热,热膨胀、热传导等都直接与晶格振动有关,因此我们首先介绍热力学与统计力学一些概念和晶格振动的有关内容。

1 材料的热容

热容的概念:

热容的定义:物体在温度升高1K时所吸收的热量称作该物体的热容.

摩尔热容:使1摩尔物质在没有相变和化学反应的条件下,温度升高1K所需要的能量,它反映材料从周围环境吸收热量的能力。

比热容:质量为1kg的物质在没有相变和化学反应的条件下,温度升高1K所需要的热量称为比热容。它反映材料从周围环境吸收热量的能力。

比容:单位质量(即1kg物质)的体积,即密度的倒数(m3/kg)。

物体的热容还与它的热过程性质有关,假如加热过程是恒压条件下进行的,所测定的热容称为恒压热容(C P)。假如加热过程是在保持物体容积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的,则所测定的热容称为恒容热容(C V)。由于恒压加热过程中,物体除温度升高外,还要对外界作功(膨胀功),所以每提高1K温度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即C P>C V,

1.1晶态固体热容的经验定律和经典理论

晶体的热容,元素的热容定律——杜隆—珀替定律:“恒压下元素的原子热容等于25J/K·mol”。实际上大部分元素的原子热容都接近25 J/K·mol,特别在高温时符合得更好。

根据晶格振动理论,一个摩尔固体中有N个原子,总能量为:

E = 3NkT=3RT 式中N—阿佛加德罗常数;T—绝对温度(‘K);k—波尔茨曼常数;R=8.314(J/k·mol)—气体普适常数。

按热容的定义,有: Cv= (dE/dT)v = 3NkB = 3R =24.91 J/(mol.K)

1.2晶态固体热容的量子理论

1.2.1 爱因斯坦模型

爱因斯坦提出的假设是:晶体中所有原子都以相同的频率振动,振动的能量是量子化的,且每个振子都是独立的振子。

??? ??

=

???

? ??-??? ??=??? ????=kT Nkf e e kT Nk T E C e kT kT v v ωωωωηηηη31322当 T >> θE 时: Nk T e T NT c E T E v E

3322≈??

? ????? ??=θθθ=3R 这就是杜隆—珀替定律的形式。 当T 趋于零时,C V 逐渐减小,当T =0时,C V =0,这都是爱因斯坦模型与实验相符之处,但是在低温下,当T << θE 时:T E v E

e T Nk c θ

θ-??

? ??=23这样C V 依指数律随温度而变化,这比实验测定的曲线下降得更快了些,导致差异的原因是爱因斯坦采用了过于简化的假设,实际晶体中各原子的振动不是彼此独立地以单一的频率振动着的,原子振动间有着耦合作用,而当温度很低时,这一效应尤其显著。

1.2.2德拜的比热模型

德拜考虑到了晶体中原子的相互作用。德拜模型认为:

晶体对热容的贡献主要是弹性波的振动,即较长

的声频支在低温下的振动;由于声频支的波长远大于晶格常数,故可将晶体当成是连续介质,声频支也是连续的,频率具有0~ωmax ;

高于ωmax 的频率在光频支范围,对热容贡献很小,

可忽略

??

? ??=T Nkf c D D v θ3 max 11max 1076.0ωωθ-?≈=k D η 式中ΘD —德拜特征温度;()dx e x e T T f T x x D D D D ?-???? ??=??? ??θθθ024313, 一德拜比热函数;

根据上式还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

① 当温度较高时,即T>>θD ,C V ≈3R 这即是杜隆—珀替定律。

② 当温度很低时,即T<<θD ,则经计算:3

4512???? ??=D v T Nk c θπ 这表明了当T 趋于0K 时,C V 与T 3成比例地趋于零,这也就是著名的德拜T 立方定律。

1.2.3无机材料的热容 (见课件)

1.3 影响热容的因素影响无机材料热容的因素: 影响金属热容的因素:

1. 自由电子对金属材料热容的贡献:

在低温下几乎所有的化合物,固溶体和中间相的热容: C

V, m =C l

V, m

+ C e

V, m

= αT3 + γT

在极低或极高温度下,电子热容的贡献不可忽略.热容系数α , γ由低温热容实验测定.2. 合金成分对热容的影响: 合金的热容是每个组元热容与其质量百分比的乘积之和。

即 C = x1C1 + x2C2+…+x n C n。_____奈曼-考普(Neuman-Kopp)定律

高温下该定律具有普遍性,适用于金属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化合物,中间相和固溶体。热处理能改变合金的组织,但对合金高温下的热容没有明显影响。该定律对铁磁合金不适用。3. 相变时的金属热容变化:

金属及合金的组织转变:热效应

(一)熔化和凝固:熔点T m C液态﹥C固态

(二)一级相变:在恒温恒压下,除有体积变化外,H和Q发生突变,伴随相变潜热发生,C p热容无限大。一级相变的特征是有体积突变;有相变潜热。如果是等温转变则相变时焓的变化有突变,热容趋于无限大。如纯金属的三态变化,同素异构转变,共晶,包晶转变,固态的共析转变等。

(三)二级相变:相变在一个有限的温度范围内逐渐变化,焓也变化,但不突变。热容在转变温度附近也有剧烈变化,但为有限值。二级相变的特征是无体积突变和相变潜热,但膨胀系数和比热容有突变。这类相变包括磁性转变,部分材料的有序无序转变(有人认为部分转变属于一级相变),超导转变。

(四)亚稳态组织转变:亚稳态转变为稳态时要放出热量,从而导致热容曲线向下拐折(不可逆转变, 如过饱和固溶体的时效,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回火转变,形变金属的回复与再结晶等。)

(五)研究有序-无序转变:Ni3Fe合金即存在有序-无序转变,又存在铁磁-顺磁转变,它们度将出现热容峰。当无序态Ni3Fe合金加热到350~470℃温区时,合金发生部分有序化并放出潜热使热容量Cp降低,这个热效应的大小正比于虚线下部阴影部分(Cp降低导致的Cp-t所包围)的面积;加热到470℃以上时,发生吸热的无序转变,热效应大小可以按虚线上部面积定量。如果Ni3Fe合金在加热前为有序态,随加热温度增高,比热容显著增高,表示从完全有序到完全无序过程的吸热效应。在590℃的吸热峰为铁磁-顺磁转变的热容峰(被有序化热效应所掩盖)。

1.4热容的测量与热分析 (详细见课件)

2. 材料的热膨胀

2.1热膨胀系数

物体的体积或长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现象称为热膨胀。假设物体原来的长度为l 0,温度升高Δt 后长度增量为Δl ,实验指出它们之间存在如下的关系:

线膨胀系数: T l l l ?=?α0

(2.1) α l 称为线膨胀系数. 物体体积随温度的增长可表示为:体膨胀系数:

T V V V ?=?α0 (2.2) α V 称为体膨胀系数,相当于温度升高1K 时物体体积相对增大。

线膨胀系数与体膨胀系数的关系: l v αα3=

几种典型材料的线膨胀系数(RT): 石英玻璃: α l ~0.5×10-6 /K ;石英晶体: α l ~12×10-6 /K ;铁: α l ~12 ×10-6 /K ;

高温纳灯所用的封接导电材料: 金属铌 αl = 7.8×10-6 /K ; Al2O3灯管 αl = 8×10-6/K 。

2.2 固体材料热膨胀的物理本质:原子的非简谐振动

2.3热膨胀和其它性能的关系

2.3.1膨胀系数与热容的关系

2.3.2膨胀系数α与熔点T m 的关系

格律乃森还提出了固体热膨胀的极限方程,即一般纯金属从0 K 加热到熔点T m ,相对膨胀量约为6%。实际可写成: T m αV = (V T m -V 0)/V 0 = C 其中, V Tm 和V 0 分别为熔点和0K 时金属的体积。 C 为常数,多数立方和六方晶格金属取0.06 ~ 0.076。

即固态金属的体热膨胀极限方程: (VTm-V0)/V0 = C ≈ 6% ~ 6.7%。

线膨胀系数和熔点的关系可有经验公式: αl Tm ≈ 0.022

2.3.3 膨胀系数α与德拜温度ΘD 的关系:α l = b/(V 2/3AγΘD 2

)。

原子间结合力与ΘD 2成正比,结合力越大,德拜温度越高,膨胀系数越小。

2.3.4 热膨胀与原子序数的关系:

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IA 族元素的α值随Z 增加而增大,其余A 族元素的α值则随Z 增加而减小.这与键有关. 碱金属α值高,过渡族元素α值低.与原子结合力有关.

2.4 影响膨胀性能的因素

2.4.1 1.相变的影响:

一级相变的特征是:体积发生突变,伴有相变潜热,膨胀系数在转变点无限大。如三态转变,同素异构转变等属于一级相变。

二级相变无体积突变和相变潜热,但膨胀系数和比热容有突变。

1. 晶型转变:室温下ZrO2晶体是单斜晶型。温度高于1000度时转为四方晶型,体积收缩

4%。严重影响应用。加入MgO,CaO, Y2O3等稳定剂后,在高温与ZrO2形成立方晶型的固溶体。不到2000度不发生晶型转变。

2. 有序-无序转变: Cu-Zn 合金成分接近CuZn 时,形成具有体心立方点阵的固溶体,低温

时为有序状态,铜原子在每个单胞的结点上,锌原子在中心。随T 升高逐渐转变为无序,吸收热量。属于二级相变。当Au-Cu 有序合金加热到300℃时有序开始破坏。达480℃时

完全无序化。拐折点对应有序无序转变的上临界温度,常称有序-无序转变温度。有序-无序转变也伴随着膨胀系数的变化,因此膨胀曲线出现拐折。有序结构会使合金原子之间的结合增强,因此,有序化导致膨胀系数变小。

3.铁磁性转变:

多数金属和合金的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与热容一样按T3规律变化。铁磁金属和合金会出现反常膨胀。目前解释是磁致伸缩抵消了合金的热膨胀。具有负反常膨胀特性合金可用于获得膨胀系数为零或负值的因瓦(Invar)合金,或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不变的可伐合金(Kovar alloy)。

2.4.2不同结构的物质:

原子间结合力与ΘD2成正比,结合力越大,德拜温度越高,膨胀系数越小。

对于相同组成的物质,由于结构不同,膨胀系数也不同。通常结构紧密的晶体,膨胀系数都较大,而类似于无定形的玻璃,则往往有较小的膨胀系数。

多晶石英的αl值为12 ×10-6/K;而无定型石英玻璃的α值只有0.5 ×10-6/K。

改错:

1.对于石墨而言,平行于C轴方向的热膨胀系数小于垂直于C轴方向的热膨胀系数。

答:错;对于石墨而言,平行于C轴方向的热膨胀系数小(大)于垂直于C轴方向的热膨胀系数。

2.石英晶体的膨胀系数要比石英玻璃的膨胀系数小。

答:错;石英晶体的膨胀系数要比石英玻璃的膨胀系数小(大)。

2.4.3 钢组织的膨胀特性

?钢的膨胀特性取决于组成相的性质和数量。

?钢组织中马氏体比容最大,奥氏体最小,铁素体和珠光体居中。而马氏体,珠光体和奥氏体的比容都随含碳量的增加而增大。

?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比容有固定值。

?钢的线膨胀系数则相反,奥氏体最大,铁素体和珠光体次之,马氏体最小。

改错:

在同一钢的组织中奥氏体的比容最大(小),马氏体的比容最小(大)

2.5膨胀的测量

1.光学膨胀仪

标样功能:在普通光学膨胀仪中,标准样的功能是指示和跟踪待测试样的温度.

示差光学膨胀仪中,标准样的功能是除了指示温度和跟踪待测试样的温度外,还有将试样内部组织未转变前的膨胀量抵消,将膨胀量的测量范围缩小,以提高放大倍数和测量的灵敏度。标准样的要求:其膨胀量与温度成正比;在测量范围内无相变,不易氧化;导热系数接近待测样。与试样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标准样的选择:

较低温度方围研究有色金属和合金时,常用铜和铝纯金属做标准样;

研究钢材时,研究钢的标样可采用皮洛斯合金(PYROS alloy)(Ni80%-Cr16%-W4%).稳定性好,1000度以下无相变,膨胀系数由12.27×10-6/K均匀增加到21 . 24×10-6/K。较石英传动杆的线膨胀系数约0.5×10-6/K。

2. 电测式膨胀仪将膨胀量转换为电讯号,然后进行电讯号的记录,数据处理和画出膨胀曲线。(包括应变电阻式膨胀仪,电容式膨胀仪和电感式膨胀仪) 。

电感式膨胀仪:

组成:初级,次级线圈和磁芯构成。初级和次级线圈绕在同一绝缘管上, 次级线圈由两段完全相同的绕组反向的先圈串接而成。它们相对初级线圈完全对称。磁芯处在中间位置时,反接的次级线圈的感生电动势相互抵消。磁芯偏离中间位置差动变压器信号与磁芯偏离量呈线性关系。

原理:采用差动变压器原理将试样的膨胀量转换为电信号(放大倍数可达到6000倍)。

特点:试样可采用真空高频加热,加热速度可控制在500℃/s以下范围。试样冷却可以选用小电流加热﹑自然冷却﹑和强力喷气冷却三种冷却方式。加热温度和冷却速度易于自动化和计算机控制和数据处理。近年来,较为先进的全自动快速膨胀仪膨胀量转换采用的就是差动变压器原理。

缺点:易受电磁因素的干扰。变压器电源采用200~400Hz以防止工业网的干扰。

3.机械式膨胀仪(1).千分表式膨胀仪

(2). 杠杆式膨胀仪

将膨胀量转移到千分表或利用杠杆作用放大.

2.6 膨胀分析的应用(组织转变→体积效应)

2.6.1亚共析钢,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膨胀曲线分析及组织转变温度的确定

●亚共析钢的加热膨胀曲线分为共析转变和自由铁素体溶解两个阶段。奥氏体的比容比珠光

体小,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使试样的长度产生明显收缩,导致膨胀曲线陡直下降。自由铁素体逐渐溶解于奥氏体,致使曲线缓慢降低。

●共析钢的加热膨胀曲线上的陡直下降十分显著,表明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的数量增多,体

积收缩效应也随之增大。

●过共析钢在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以后曲线斜率增大,这是由于奥氏体的膨胀系数比珠光体

大。过共析钢中有二次渗碳体存在,二次渗碳体不断溶解,使奥氏体的含碳量不断增高,比热容不断增大,从而导致膨胀曲线在高温区出现明显的拐折,拐折点的温度对应于Ac cm 和Ar cm。

膨胀曲线见书P29-图1.32

2.6.2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的动力学曲线分析

2.6.3 钢的冷却膨胀曲线分析

例1.金刚石为碳的一种晶体结构,其晶格常数a=0.357 nm,当它转变成石墨(ρ=2.25g/cm3)结构时,求其体积改变百分数?金刚石的晶体结构为复式面心立方结构,每个晶胞共含有8个碳原子。

解:金刚石的密度:ρ=(8×12)/((0.357×10-7)3×6.02×1023)=3.503(g/cm3)

1g金刚石的体积(比容)V1=1/3.503=0.285 (cm3/g);1g石墨的体积V2=1/2.25=0.444(cm3/g);故由金刚石转变成石墨结构时体积膨胀=(V2-V1)/V1=(0.444-0.285)/0.285=55.8%

例2. Calculate the change in volume that occurs when BCC iron is heated and changes to FCC iron. The lattice parameter of BCC iron is 2.863 A and of FCC iron is 3.591 A

V olume of BCC cell = a3 = 2.8633 = 23.467×10-30(m3)

V olume of FCC cell = a3 = 3.5913 = 46.307×10-30 (m3)

But the FCC unit cell contains four atoms and the BCC unit cell contains only two atoms. Two BCC unit cells with a total volume of 46.934 will contain 4 atoms. V olume change/atom = (46.307 -46.934)/46.934 = -1.34% Steel contracts on heating!!

3. 材料的热传导与热稳定性

1. 基本概念: 热传导; 热导率(λ); 热扩散率(α)

2. 基本规律: ? 傅立叶(Fourier )定律: 单位温度梯度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垂直面积的热量。 λ导热能力。

魏德曼-弗兰兹定律: 3.固体材料热传导的微观机理 固体导热:电子导热,声子导热和光子导热。

能量的载体:电子(德布罗意波);声子(格波):声频波的量子;光子(电磁波)

金属:主要是电子导热为主;合金/半导体:电子/声子导热;绝缘体:声子导热。

热导率λ与热阻率ω的关系为λ=1/ω。

4. 影响热导率的因素:(1)温度的影响;(2)显微结构的影响;(3)化学组成的影响;(4)

气孔的影响。

5. 导热系数测量方法:

稳态方法: (1)1. 热流法导热仪;(2)保护热流法导热仪;(3)保护热板法导热仪: 动态(瞬时)测量法:(1)热线法;(2)激光闪射法。

6. 材料的热稳定性

提高抗热冲击断裂性能的措施:

1. 提高应力强度σ,减小弹性模量E

2. 提高材料的热导率

3. 减小材料的膨胀系数

4. 减少材料表面热传递系数

5. 减小产品的有效厚度

第二章 材料的电导

2.1电导的物理现象

2.1.1 电导的宏观参量

电流密度 J=E/ρ=Eσ (2.1)

式中ρ=R(S/L),为材料的电阻率。电阻率的倒数定义为电导率σ,即σ=1/ρ。

电导率的基本表达式:σ = nq μ (2.2)

其中:σ 为电导率,n 为载流子的浓度,q 为载流子的电荷量,μ为载流子的迁移率。

载流子:电子,离子。

电子电导:载流子为电子(或电子空穴)的电导称为电子电导;

离子电导:载流子为离子(或离子空位)的电导称为离子电导。

无机材料中的载流子可以有电子和电子空穴,阴、阳离子空位和阴、阳离子填隙,而金属导体中的载流子主要是电子

dx

dT S dt dQ λ-=LT

=σλ

2.2 晶体的能带

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能带结构及导电性。

金属导体的能带:价带与导带重叠而无禁带,或价带没填满而形成导带。此时处在导带的价电子就是自由电子,即使在温度很低时也具有很强的导电能力。

半导体的能带:满价带和空导带,且有禁带。禁带宽度较小(如锗ΔE g = 0.72 eV;硅Si 的ΔE g = 1.1 eV;ZnO:ΔE g = 3.37 eV)室温下导电能力弱(室温电子热运动能量:kT=1.38×10-23J/K×300K/(1.6×10-19)=26×10-3eV=26meV)。

绝缘体的能带:满价带和空导带,且有禁带。禁带宽度较宽(如金刚石的ΔE g = 6 eV;MgO:ΔE g = 7.7 eV),基本无导电能力。

根据能带理论,晶体中并非所有电子,也并非所有价电子都能参与导电,只有导带中的电

子或价带顶部的空穴才能参与导电。在具有严格周期性势场的理想晶体中的载流子,在绝对

零度下的运动像理想气体分子在真空中的运动一样,不受阻力,迁移率为无限大。当周期性势

场受到破坏,载流子的运动才受到阻力的作用,其原因是载流子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了各种因素

的散射。本小节以散射的概念为基础分析讨论电子的迁移率的本质。

改错:

1.半导体的禁带宽度比绝缘体的大。答:错;半导体的禁带宽度比绝缘体的大(小)。

散射的两个原因:

1、晶格散射:晶格振动引起的散射叫做晶格散射;温度越高,晶格振动越强对载流子的晶格

散射也将增强,迁移率降低。

2、离子杂质散射:离子杂质散射的影响与掺杂浓度有关,掺杂越多,载流子和电离杂质相遇

而被散射的机会也就越多。温度越高,散射作用越弱。高掺杂时,温度越高,迁移率越小。

2.3 影响电子电导的因素

影响电导率的因素有温度、杂质及缺陷。

影响电导率的因素

1.温度:温度是强烈影响材料物理性能的外部因素。一般而言:

电子电导:金属材料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原因:因温度对有效电子数影响不大,加热使点阵热振动加剧,电子散射几率增加,电子运动平均自由程减小。

离子电导:离子晶体型陶瓷材料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上升。原因:热缺陷增多。

2.冷加工对金属电阻的影响:

冷加工形变使金属电阻增大:如:冷加工变形使金属如(Fe,Cu,Ag,Al等)的电阻率增加2% ~ 6%,只有W,Mo,Sn可分别增加30%,~50%,15%,20%,90%;一般单相固溶体经冷加工可

增加10%~20%,而有序固溶体则增加100%甚至更高。而(Ni-Cr, Ni-Cu-Zn, Fe-Cr-Al等合金形

成K状态,使电阻下降。

3.热处理对金属电阻的影响:

退火产生回复和再结晶可使电阻下降。但退火温度高于再结晶温度时,再结晶生成很细小晶粒,晶界面缺陷反使R大。淬火产生缺陷使R增大。

4.固溶体合金的导电性

固溶体的导电性:

●高导电性金属溶入低导电性溶剂中也使固溶体电阻增高。

●二元合金最大电阻率在50%处;铁磁性和强顺磁性固溶体有异。

●贵金属(Cu,Ag,Au)与过渡族金属组成固溶体,电阻也异常高(价电子转移到过渡族金属的d-

或f-壳层中。有效导电电子数减少。

●有序化有利于改善离子电场的规整性,减少电子散射。

不均匀固溶体(K状态)的电阻:(Ni-Cr, Ni-Cu-Zn, Fe-Cr-Al等合金形成K状态:

现象:冷加工使电阻明显降低,但回火反而使电阻升高。

原因: 原子偏聚尺寸与电子平均自由程可以比拟, 产生附加散射使电阻增大。

5.碳钢的电阻:

随含碳量和热处理工艺不同而变:淬火态比退火态电阻高。淬火态组织是碳在α-铁中的固溶体,含碳量越高,淬火后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中固溶的碳就越多。

6.超导电性

超导体的性能:完全的导电性,完全的抗磁性(迈斯纳效应)。

影响超导态的三个性能指标:超导转变温度T c;超导临界磁场H c(T)=H c(0)[1-(T/T c)2]; 超导临界电流I c= c ? r ? H c/2.其中,c为光速,r为试样截面半径。

7.电阻的测量:ρ=RS/L

分类:

?高阻测量(R > 107Ω) ,选用兆欧表(粗测),冲击检流计(精测)。

?中阻测量(R:102~106Ω) ,用万用表,欧姆表,单电桥法(精测)。

?半导体用直流四探针法。

?金属及合金电阻(R:10-6~102Ω) ,双电桥或电位差计。

重点掌握金属导体,半导体,及绝缘体的测量方法,测量原理(含电路图),测量步骤及计算公式。

8.电阻分析的应用:

?碳钢的回火;

?Al-Cu合金的时效;

?Cu3Au合金的有序-无序转化;

?测定固溶体溶解度曲线;

9. 热电性能

●三个基本热电效应:

塞贝克效应(1821年发现); 珀耳帖效应(1834年发现); 汤姆逊效应(1854年发现).

在珀耳帖效应中,如果电流方向与接触电势同向时,接触端则放热;如果电流方向与接触端电势反向时则吸热。在汤姆逊效应中,如果电流方向与温差电势方向相同时,则有热流流出导体;如果电流方向与温差电势方向相反时,则有热流流入导体。

●影响热电势的因素(合金元素,温度,组织转变,有序-无序转变,钢的含碳量及热处理

的影响,

●热电势的测量

●热电性分析的应用

热电子效应

10. 压电性与铁电性

正压电效应:在某些晶体(主要是离子晶体)的一定方向施加机械力作用时,晶体的两端表面出现符号相反的束缚电荷,且束缚电荷的密度与施加的外力大小成正比,这种由机械效应转换成电效应的现象称为压电效应。

逆压电效应:将具有压电效应的电介质置于外电场中,由于外电场的作用引起其内部正负电荷中心位移,从而导致电介质发生形变(形变与所加电场强度成正比),这种由电效应转换成机械效应的过程称为逆压电效应。

晶体的介电性:电场作用引起电介质产生极化的现象. 电介质的极化强度与施加电场呈正比:P= εo χeE

铁电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具有自发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自发极化能重新取向,电位移矢量与电场强度间的关系呈电滞回线特征。(具有自发极化的晶体)

铁电体:具有电畴结构和电滞回线的晶体。

11.热释电效应

12.光电性,磁电性

一. 外光电效应

在光线作用下,物体内电子逸出物体表面向外发射的现象称为外光电效应。向外发射的电子叫做光电子。基于外光电效应的光电器件有光电管、光电倍增管等。

光电效应能否产生,取决于光子的能量是否大于该物质表面的电子逸出功。这意味着每一种物质都有一个对应的光频阀值,称为红限频率(对应的光波长称为临界波长)。

?f光线< f红限, 再大的光强也不能导致电子发射;

?f光线> f红限,微弱的光线即可导致电子发射。

习题1.光电管的光电子发射面受到λ = 2537 ?的光照射,所放出的电子最大能量为2.5 eV,试求材料的逸出功。注:h = 6.626×10-34J?s;c = 3×108 m/s;q=1.6×10-19 库仑。

λ+

φ

hc/

=E

二.内光电效应

当光照射在物体上,使物体的电阻率ρ发生变化,或产生光生电动势的现象叫做内光电效应,它多发生于半导体内。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内光电效应分为光电导效应和光生伏特效应

两类:

1.光电导效应

在光线作用下,电子吸收光子能量从键合状态过渡到自由状态,而引起材料电导率的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光电导效应。基于这种效应的光电器件有光敏电阻。

过程:当光照射到半导体材料上时,价带中的电子受到能量大于或等于禁带宽度的光子轰击,并使其由价带越过禁带跃入导带,使材料中导带内的电子和价带内的空穴浓度增加,从而使电导率变大。

本征吸收: 半导体吸收光子的能量使价带中的电子激发到导带,在价带中留下空穴,产生等量的电子与空穴,这种吸收过程叫本征吸收。

产生本征吸收的条件:入射光子的能量(hν)至少要等于材料的禁带宽度E g 。

即hν ≥ E g 。从而有ν0≥E g /h , λ0 ≤ hc/E g = 1.24μm·eV/E g ,h :普朗克常数;c :光速;ν0:材料的频率阈值;λ0:材料的波长阈值

习题2. 已知Ge 和Si 的禁带宽度分别为0.72 eV 和1.1 eV ,试求光照下本证Ge 和Si 发生光电效应时所需光的最小波长?

习题3. 某功函数为2.5 eV 的金属表面受到光照射,(1)这个面吸收红光(λ红=760 nm )或紫

光((λ紫=380 nm )时,能发出光电子吗?(2) 用波长为185 nm 的紫外光照射时,从表面放

出的光电子能量是多少电子伏特eV ?

2.光生伏特效应

? 在光线作用下能够使物体产生一定方向的电动势的现象叫做光生伏特效应。

? 基于该效应的光电器件有光电池和光敏二极管、三极管。

改错:

1.当光照射在PN 结上时,所产生的光生电位差与PN 结原内建电位差相同。

答:错;当光照射在PN 结上时,所产生的光生电位差与PN 结原内建电位差相同(反)。

第三章. 材料的磁学性能

一,基本参量

分子电流理论 磁荷(等效)理论 相互关系 磁矩:S I P m ??= 磁偶极矩:l m j m ??= m m P j ??0μ= 磁化强度:V p M m ∑= 磁极化强度:V j J m m ∑=?? M J ??0μ= 磁场强度:H 磁感应强度:B )(0M H B ???+=μ

磁化率:χ=M/H 磁导率:μ=B/H )1(0χμμ+=

二,基本关系 m m P j ??0μ=; M J ??0μ=; )(0M H B ???+=μ ; )1(0χμμ+=

三,单位换算 SI : )(0M H B ???+=μ CGS :M H B ???πμ40+=

B: T; H : A/m ; M : A/m B :G(Gauss); H :Oe; M : emu/cm 3 ;

(特斯拉)

或Wb/m 2

B: 1T=104 G;

H: 1×103 A/m=4π Oe;

M: 1×103 A/m= emu/cm 3 ;

四、常见铁磁性材料的基本磁性参数

饱和磁化强度Ms 、饱和磁极化强度Js 、饱和磁感应强度Bs :

注:本表数值取自《材料科学导论》(2002)p278

Ms (kA/m ) Js=μ0Ms (T ) Tc (K )

0 K RT 0 K RT

Fe : 1740 1700 2.19 2.14 1043

Co : 1430 1400 1.8 1.76 1395

Ni : 510 487 0.64 0.61 631

Gd : 2010 --- 2.53 ---- 293

Dy:2920 ---- 3.67 ---- 88

磁晶各向异性常数:

Co:K u1:410 kJ/m3;K u2:100-143 kJ/m3;

Fe:K1: 42~48 kJ/m3;K2:12~15 kJ/m3;

Ni:K1: -3~-5.4 kJ/m3;K2:-2.5~5 kJ/m3;

SmCo5:K u1:15500 kJ/m3;

Nd2Fe14B:K1: 5000 kJ/m3;K2:660 kJ/m3;

例1.牌号为1J46的冷轧铁镍软磁薄带的饱和磁化强度为M s = 11.9×105 A·m-1,则饱和磁极化强度J s为______________ T (特斯拉),沿薄膜法向的退磁场H d为__________________ A·m-1,最大矫顽力H c = 20 A/m,相当于H c = ______________ Oe (奥斯特)。(注:μ0 = 4π×10-7 H·m-1)。

3.1磁矩和磁化强度

3.1.1磁矩

(1)定义: 磁矩是表示磁体本质的一个物理量。任何一个封闭的电流都具有磁矩m。其方向与环形电流法线的方向一致,其大小为电流与封闭环形的面积的乘积IΔS。

(2)原子磁矩

物质是原子核和电子的集合体,要理解物质的磁性起源,就要考虑原子具有的磁矩。现在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原子中的磁矩。

①电子轨道运动产生的磁矩: μl = (l(l+1))1/2μB

②电子自旋产生的磁矩: μs = (S(S+1))1/2μB

③原子核的磁矩: 原子核的磁矩<<电子(轨道+自旋)磁矩

2410273.92-?==ηm

e B μ 的基本单位)(波尔磁子,电子磁矩 e :单位电荷;h:普朗克常数;m :电子质量;l : 轨道量子数;s :自旋量子数。

外磁场(Z )方向上的磁矩分量:

)21()

,...1,0(±==±±==s B s sZ l B l lz m m P l m m P μμ

? 原子的磁矩 ? 电子磁矩由电子的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组成

? 孤立原子的磁矩决定于原子的结构

? 某些元素具有各层都充满电子的原子结构,其电子磁矩相互抵消,因而不显磁性

? 原子构成晶体后,过渡族元素铁族3d ,钯族4d ,铂族5d ,锕族6d 壳层未满,由于晶场

作用使电子的轨道角动量动结。F 电子影响较小。

? 电子(轨道+自旋)磁矩 >>原子核的磁矩

3.2 物质磁性的分类

弱磁性: 1. 抗磁性;2. 顺磁性;3. 反铁磁性。

强磁性: 1. 铁磁体;2. 亚铁磁体:与铁磁体相似,但χ 值较小,如磁铁矿(Fe3O4)。

? 顺磁性:定义: 当材料被磁化后,磁化矢量与外加磁场的方向相同时,固体表现为顺磁性。 ? 顺磁性物质的磁化率一般很小,室温下约为10-3~10-6 数量级。

? 原子内部存在固有磁矩(离子有未填满的电子壳层)。如过渡元素、稀土元素:3d-金属Ti,V; 4d-金属铌Nb, 锆Zr, 钼Mo ,钯Pd ;5d-金属(Hf, Ta, W, 铂Pt )。

? 自由电子的顺磁性大于离子的抗磁性。如: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虽然是填满的壳层,但Li ,Na, K ,Mg , Al 是顺磁性金属。

? 顺磁性物质的磁化率与温度 的关系服从居里-外 斯定律: ? 抗磁性:定义: 当材料被磁化后,磁化矢量与外加磁场的方向相反时,固体表现为抗磁性。

? 抗磁性物质的抗磁性一般很微弱,磁化率χ 是甚小的负常数(M 与H 反向),一般约为~10-6 数量级。

? 抗磁性是电子电子的循轨运动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的结果.任何金属都具有抗磁性. ? 金属中有一半是抗磁金属。Cu, Ag, Au, Hg, Zn, Bi 等。(因抗磁性大于电子的顺磁性) ? 铁磁性

? 有一类物质如Fe,Co,Ni ,室温下磁化率可达10 ~ 10 6 数量级,这类物质的磁性称为铁磁性 ? 铁磁性物质即使在较弱的磁场内,也可得到极高的磁化强度,而且当外磁场移去后,仍可

保留极强的磁性(有剩磁)。

? 铁磁体的铁磁性只在某一温度以下才表现出来,超过这一温度,铁磁性消失。这一温度称

为居里点其磁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服从居里一外斯定律 C T T C -=χ?

-=T C χ

?反铁磁性

反铁磁自旋有序,首先是由舒尔和司马特利用中子衍射实验在MnO上证实。MnO的晶体结构是Mn离子形成面心立方晶格,O离子位于每个Mn-Mn对之间。从中子衍射线,超过奈耳点的室温衍射图与奈耳点以下80K温度的衍射图比较,看到低于奈耳点的衍射图有额外的超点阵线,通过分析得到反铁磁的磁结构。

?亚铁磁性体:

相邻原子磁体反平行,磁矩大小不同,产生与铁磁性相类似的磁性。一般称为铁氧体的大部分铁系氧化物即为此。

3.3磁畴的形成和自发磁化

3.3.1磁畴的形成

铁磁体在很弱的外加磁场作用下能显示出强磁性,这是由于物质内部存在自发磁化的小区域,即磁畴。对于处于退磁化状态的铁磁体,它们在宏观上并不显示磁性,这说明物质内部各部分的自发磁化强度的取向式杂乱的。因而物质的磁畴不会是单畴,而是由许多小磁畴组成的。磁畴形成的原因有“交换”作用和超交换作用。

3.3.1.1“交换”作用

磁偶极子类似于一个小永久磁体,因此在其周围形成磁场,这一磁场必然会对其它磁矩产生作用,使磁矩在特定方向取向,由于磁矩的相互作用,使其取向趋于一致。实际上这是由于电子的静电相互作用造成的,也即“交换”作用。

这一现象也可从电子的“共有化”运动得到解释。

交换作用能:

E ex = -A S1·S2 = -Acosφ;

A>0时,自发平行排列;

A<0时,反平行排列。

3.3.1.2产生铁磁性条件:铁磁性除与电子结构有关外,还决定于晶体结构。

(1).有固有磁矩(未满电子壳层);

(2) R ab/r > 3,即一定的点阵结构。R ab:原子间距; r :未满电子壳层半径.

3.3.1.3超交换作用

在某些材料中过渡金属离子不是直接接触,直接接触交换作用很小,只有通过中间负离子氧起作用。

在尖晶石结构中实际上存在A-A,B-B,A-B三种可能位置.因而存在三种交换作用。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化合物中只有其中的一种超交换作用占优势。

3.4 金属的铁磁性

3.4.1 磁各向异性

材料的磁化有难易之分,对于晶体来说,不同的晶体学方向其磁化也有所不同,即存在易

构造地质学综合复习.

《构造地质学》综合复习作业题 第一章 1、何为地质构造? 2、什么是构造地质学?共有哪些任务和基本研究方法? 3、什么是石油构造地质学?在石油地质勘查中的位置如何? 第二章 一、 1、岩层,地层、层理三者有何区别? 2、在垂向剖面中和地质图上海侵层位与海退层位有何表现? 3、什么是原始倾斜? 4、何为穿时现象? 5、水平岩层有何特征? 二、 1、什么是岩层产状三要素? 2、何为视倾角、视倾向?真倾角与视倾角如何换算? 3、“V”字形法则的内容和应用条件是什么? 三、 1、哪些标志可用于判断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2、真厚度,铅直厚度、视厚度三者有何不同?

3、如何求取岩层的厚度、埋藏深度和露头宽度? 四、 1、整合与不整合反映在地壳运动性质上有何不同? 2、平行不整合与角度不整合有何异同? 3、嵌入不整合、超覆不整合,非整合各指什么? 4、何为古潜山? 5、哪些标志可用于确定不整合的存在? 6、怎样确定不整合的形成时代? 7、与不整合有关的油气圈闭有哪些基本类型? 第三章 一、 1、什么是内力?其与外力有何关系? 2、什么是应力?分为几种?怎样确定其正负? 二、 1、什么叫变形?什么叫应变? 2、线应变与扭应变的正负值是怎样规定的? 3、泊松效应指什么? 4、应变椭球体指什么? 三、

1、何为弹性、塑性? 2、岩石变形方式有哪几种? 3、均匀变形和非均匀变形有何特征?各包括哪几种变形方式? 4、什么是递进变形? 5、岩石变形可分为几个阶段? 6、弹性变形有何特征? 7、何为松弛?何为蠕变? 8、塑性变形有哪些基本的机制? 9、岩石的破裂方式有哪两种? 10、为什么剪裂角小于90°?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11、外界因素怎样影响岩石的力学性质和岩石的变形? 四、 1、何为构造应力场?通常用什么来表示? 2、在理想情况下,变形图像与应力网络有何对应关系? 3、边界条件包括哪些内容? 第四章 一、 1、什么是褶皱、背斜、向斜?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2、褶皱有哪些基本要素?各表示什么?

摄影测量学期中考试试卷

摄影测量学期中考试试 卷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云南师范大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摄影测量学试卷 学院_______ 专业______ 年级______ 学号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试方式: (闭卷)考试时量: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摄影测量三个发展阶段是,,, 2、摄影测量常用坐标系有,,, ,。 3、恢复立体像对左右像片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依据是方程。 4、两个空间直角坐标系间的坐标变换至少需要和控制点。 5、摄影测量加密按数学模型可分为:,,三种方法。 6、特征匹配的三个步骤:,,。 7、DEM的表示方式:,,。

二、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已知某航测项目参数设计为:航摄区域km km 54?,航摄仪:Leica RC30,胶片规格:cm cm 2323?,mm f 4.152=,摄影比例尺为:5000:1,航向重叠度P %=61%,旁向重叠度为:q %=32%,求行高H 是多少,摄影基线长是多少? 2、 3、如右图,已知规则矩形格网四个顶点坐标: A (627.00,570.00,126.00)、 B (627.00,580.00,125.00) C (637.00,570.00,130.00)、 D (637.00,580.00,128.00) 求点P (637.80,576.40)的高程值。 Y

三、简答题(10分+15分+15分+20分,共60分) 1、什么是影像的内外方位元素,主要参数分别有哪些? 2、单幅影像空间后方交会与立体像对前方交会定义是什么,为什么单张像片不能求解物体空间位置而立体像对可解三维坐标? 3、推导摄影中心点、像点与其对应物点三点位于一条直线上的共线条件方程,并简述其在摄影测量中的主要用途。

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构造地质学重要知识点和论述题汇总..

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构造地质学重要知识点和论述题汇总 (一)补充简答题 1.简述如何确定褶皱在空间的方位? 答:褶皱在空间的方位可由褶皱的轴面产状、枢纽产状、两翼产状和翼间角确定。两翼和轴面的产状要测量其倾向和倾角。垂直面状要素的走向线向下所引的直线为倾斜线,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即为倾角,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向下所指岩层向下倾向的方向即为倾向。翼间角为褶皱正交剖面上两翼间的内夹角。圆弧形褶皱的翼间角是指过两翼两个拐点处的切线的夹角。枢纽产状要测量枢纽的倾伏和侧伏。倾伏包括倾伏向和倾伏角。前者指枢纽在直立面内的水平投影线所指枢纽向下的方向,后者指枢纽与其在直立面内的水平投影线之间的锐夹角。侧伏包括侧伏向和侧伏角,前者指轴面的走向线所指枢纽向下的方向,后者指枢纽与轴面的走向线之间的锐夹角。对于规模较小,出露完整的褶皱,可以从露头上直接测量以上各要素。对于规模较大,出露不完整的褶皱,往往需要系统测量其褶皱面的产状,然后通过计算方法或赤平投影方法才能较精确地确定其枢纽和轴面的产状。 2.简述重力滑动构造的基本结构。 答:重力滑动构造是由重力作用引发的滑动推覆构造,它是某些逆冲推覆构造的重要成因。重力滑动构造基本结构为:下伏系统、滑动面、润滑层、滑动系统。分带:后缘拉伸带、中部滑动带和前缘推挤带。形成条件为:一定的坡度;滑动系统要有一定的厚度和重量;应由软弱层和孔隙流体的参加。下伏系统构造较简单,基本保留了早期或基底构造的特征;滑动面沿原始地质界面(如层理面、不整合面、侵入体与围岩接触面)或破裂面发育,剖面和平面上均呈弧形,剖面上常呈犁式、铲式或勺形。润滑层能降低滑动摩擦力,使滑动系统长距离搬运,常由软弱岩层或面理化岩层构成,如泥岩层、煤层、膏岩层、片岩、片理化的蛇纹岩、辉绿岩等。中部滑动带岩层和构造比较复杂,往往为一系列互相叠置或切割的滑体、滑块,褶皱,断层发育。前缘推挤带常又一系列逆冲断层叠置而成,后缘拉伸带常出露下伏系统的岩层。 3.蠕变和塑性变形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答:两者的区别是:蠕变是岩石在一较小恒定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塑性变形是岩石在超过其弹性极限的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形。蠕变是缓慢发生的,

摄影测量学考试复习.docx

4D 产品是指DEM、DLG、DRG、DOM。 摄影测量学:是利用光学摄影机摄取照片,通过像片来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和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技术摄影测量按远近分为航天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显微镜摄影测量。 摄影测量按用途口J分为地形摄影测量、非地形摄影测量。 摄影测量学的发展经过了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三个阶段。 2.由于立体像对选取的像空间辅助坐标系的不同分为连续邃戒与里独像对 摄影机的主距:航空摄影物镜中心至底片面的距离是固定值1?摄影比例尺:严格讲,摄影比例尺是指航摄像片上一线段为J与地向上相应线段的水干距L之比。摄影像片的影像比例尺处处均不相等 3?摄影航高:摄影机的物镜中心至该面的距离 2?绝对航高:摄影物镜相对于平均海平而的航高,指摄影物镜在摄影瞬间的真实海拔高度。 3?相对航高:摄影物镜相对于某一基准面或某一点的高度 2 ?制定航摄计划: 1.确定摄区范围; 2.选择航摄仪; 3.确定航摄仪的比例尺;4,确定摄影航高;5,需要像片数,F1期等。 5.摄影基线:航线方向相邻两摄站点间的空间距离称为摄影基线。 2?摄影资料的基本要求:1.影像的色调,2.像片的重叠,3.像片倾角,4.航线弯曲,5,像片旋角 2?像片倾角:空中摄影采用竖直摄影方式,即摄影瞬间摄影机的主光轴近似与地面垂直,它偏离铅垂线的夹角应小于3D,夹角称为像片倾角。 3?航向重叠:同一条航线内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航向重叠,一般要求在60%以上。目的:保 证像片立体量测与拼接 4?旁向重叠:相邻航线的重叠称为旁向重叠,重叠度要求在24%以上 5?中心投影:投影光线会聚与一点 7?像主点:摄影机主光轴在框标平面上的垂足 &像底点:主垂线与像片面的交点 2 ?摄影测量常用的坐标系统有哪些? 像平面坐标系;像空间坐标系;像空间辅助坐标系;摄影测量坐标系;地面测量坐标系 3.对于一张航摄像片其内外方位元素为内外方位元素均为常数, 8?内方位元素:内方位元素是表示摄影中心与像片之间相关位置的参数,包括三个参数。即摄影中心 到像片的垂距(主距)f及像主点o在像框标坐标系中的坐标兀。,儿 9?外方位元素:在恢复内方位元素的基础上,确定摄影光束在摄影瞬间的空间位置与姿态的参数称为外方位元素, 外方位角元素:确定像空间坐标系的三轴在地面坐标系中的方向。 14 ?像点在像空间直角坐标系与像空间辅助坐标系的变换关系: U X坷a2 a3X V=R y—久b2伏y W-f°1 C2°3-f 13?同名像点:同名光线在左右相片上的构像 14 ?摄影基线:同一航线内相邻两摄站的连线 15?核线:核面与像片的交线,核线会聚于核点 16?核面:摄影基线与地而点所作平而 17.同名像点:地面上一点在相邻两张像片上的构像

大地构造学知识点总结

《大地构造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大地构造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意义 研究对象:大地构造学,是研究地球过程的综合学科。 研究内容:①区域或全球尺度的地壳与岩石圈构造变形特征及圈层相互作用,如:大洋-大陆相互作用、地球内部圈层相互作用、造山带与盆地的形成过程等;②构造变形与岩浆作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的相互关系;③地壳与岩石圈的形成与演化过程;④地球表面海-陆的形成与演变方式及过程;⑤地球深部作用过程及其机制。 研究方法:大地构造学研究方法需要综合利用地质学其他学科以及地球物理探测、地球化学的研究手段与研究成果。 研究意义:大地构造学研究可以为认识和分析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背景和形成机制提供宏观的上成因解释。 二、固体地球构造的主要研究方法 主要包括固体构造几何学与构造运动学的研究。 固体地球的构造几何学:主要研究地球的组成成分及结构。方法有:①研究暴露在地表的中、下层地壳乃至地幔顶部剖面,通过地质、地物、地化综合研究,揭示地壳深部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物理性质、岩石矿物及元素的物化行为、温压条件、地热增温率、有关元素及矿物成分的聚散规律;②研究火山喷发携带到地表的深源包裹体,揭示深部物质与构造特征;③人工超深钻探直接取样(目前为止涉及最深深度12km);④地震探测:分为天然地震探测和人工地震探测,利用地震波的折射与反射可揭示地球深部构造特征。 固体地球构造运动学:主要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大地构造运动学与现今固体地球表面的构造运动。地质历史时期的大地构造运动学可以利用古地理学(岩相、生物、构造)、古气候分区、地球物理学与古地磁学进行研究;现今固体地球表面的构造运动可以利用空间对地的观测与分析技术。 三、大地构造学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可以为认识和分析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背景和形成机制提供宏观的上成因解释; 实际应用意义:①大型成矿集中区(矿集区)等成矿构造背景、资源规划;②大规模破坏性地震产生于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与稳定性评价;③绝大对数大型、灾难性地震都发生在活动板块边缘带(区)上,或与板块相互作用有关的次级活动构造单元边界区域。 第二章固体地球主要构造特征 一、地球表面基本面貌:海陆分布、高程分布及其意义 海陆分布特征:陆地面积占%;海水覆盖面积%; 高程分布特征:陆地主要分布在海平面以上数百米高程范围,大洋的主体分布在海平面以下5km的高程上;

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 第二章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 层理:通过岩石成分、结构和颜色在剖面上的突变或渐变所显现出来的一种成层构造。 有:平行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 几个概念:岩层、沉积岩层、层面(顶面、底面)、厚度、原生构造。 岩层与地层概念的区别 岩层的产状要素 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向线。 倾向:岩层最大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方向。 倾角:岩层最大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整合:上、下两套地层层序没有间断。 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层序有间断,有地层缺失 1.平行不整合:表现为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但在两套地层之间缺失了一些时代的地层。 2.角度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既缺失部分地层,产状又不相同 第三章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外力:对于一个物体来说,另一个物体施加于这个物体的力,有面力和体力。 内力:是同一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固有内力和附加内力。 应力: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内力。 应力场:一系列点的瞬时应力状态 均匀应力场、非均匀应力场 构造应力场:地壳内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的应力状态 规模上:局部构造应力场、区域构造应力场、全球构造应力场 时间上:古构造应力场、现代构造应力场 应力轨迹:表示构造应力场中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的作用方位的应力迹线 应力集中:在均匀应力场中局部的应力异常增大现象 应力集中一般出现在以下部位: 断裂的端点、拐点、分枝点、错列点和待交会点及空洞周围等。 光弹实验和数值计算可以显示出应力集中现象。 均匀变形:岩石的各个部分的变形性质、方向和大小都相同的变形称为均匀变形。 非均匀变形:岩石各点变形的方向、大小和性质变化的变形称为非均匀变形。 线应变:单位长度的改变量 横向线应变/纵向线应变=泊松比泊松比<=0.5 弹性变形: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外力解除后,又完全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微观机制:岩石内部质点位移后获得一定的位能,外力解除后,可发生弹性变形回复或弹性回跳。 塑性变形(剩余变形或永久变形):当应力超过岩石的弹性极限后,即使再将应力解除,变形的岩石也不能完全恢复其原来的形状,这种变形称塑性变形。

摄影测量学考试知识点汇编

摄影测量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摄影测量学:是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摄影,根据所获得的构像信息,从几何方面和物理方 面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对所摄对象的本质提供各种资料的一门学科。 2、光圈号数 :相对孔径的倒数 3、景深 :远景与近景之间的纵深距离称为景深 4、超焦点距离:当物镜向无限远物体对光时,不仅远处的物体构象清晰,而且在离开物镜 不小于某一距离H 的所有物体,其构象都很清晰,这个距离H 就称为超焦点距离或称为无限远起点 5、视场: 将物镜对光于无穷远,在焦面上会看到一个照度不均匀的明亮圆。这个直径为 ab 的明亮圆的范围称为视场 6、视场角 :物镜的像方主点与视场直径所张的角2α。 7、像场 :在视场面积内能获得清晰影像的区域 8、像场角; 物镜的像方主点与像场直径所张的角2β。 像主点:摄影机轴在框标平面上的垂足。 11、航向重叠 :沿飞行方向上相邻像片所摄地面的重叠区。 12、旁向重叠:两相邻航带摄区之间的重叠 主光轴 :通过诸透镜光轴的轴 主点: 主平面与光轴的交点 13、摄影基线 :相邻像片摄影站(投影中心)之间的空间连线。 15、内方位元素 确定物镜后节点和像片面相对位置的数据。 16、外方位元素 确定摄影摄影机或像片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焦点 平行光轴的投射光线经物镜后产生折射,该折射线与光轴的交点。 17、像片倾角 航摄仪光轴与通过物镜中心的铅垂线所夹的角称为像片的倾斜角 19、像片旋角 相邻像片的主点连线与像幅沿航线方向两框标连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像片的旋 偏角 20、倾斜误差 因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 节点 投射光线与成像光线与光轴的交角u 和u ′相等时,投射光线与成像光线与光轴的交点。 21、投影差 因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 22、摄影比例尺 航摄相片上某一线段构成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水平距离之比。 23、像片控制点 为联系地面与相片而测定地面坐标的像点。 相对孔径 物镜焦距与有效孔径之比 25、左右视差 同名像点在各自像平面坐标系中的x 坐标之差 26、上下视差 同名像点在各自像平面坐标系中的Y 坐标之差 27、核点 基线延长线与左、右像片的交点k 1、k 2称为核点 28、核线 核面与像片的交线称为核线 29、核面 通过摄影基线S 1S 2与任一地面点A 所作的平面W A 30、投影基线 两摄站的连线 31、像片基线 指相邻两张像片主点的连线 32、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即在一条航带几十条像对覆盖的区域或由几条航带几百哥像对构成 的区域内,仅仅由外业实测几个少量的控制点,按一定的数学模型,平差 解算出摄影测量作业过程中所需的全部控制点及每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 33、空间后方交会 就是利用地面控制点的已知坐标值反求像片外方位元素 ()()()()(){} 2332233213322232332 1[]Z X Y X Y Y Y X X X Z Y X X Y Z X Y Y X Z X Y X Y =-+-+-+-+--

摄影测量学考试知识点汇总

摄影测量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摄影测量学:是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摄影,根据所获得的构像信息,从几何方面和物理方 面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对所摄对象的本质提供各种资料的一门学科。 2、光圈号数?:相对孔径的倒数 3、景深 :远景与近景之间的纵深距离称为景深 ? 4、超焦点距离:当物镜向无限远物体对光时,不仅远处的物体构象清晰,而且在离开物镜不 小于某一距离H 的所有物体,其构象都很清晰,这个距离H就称为超焦点距离或称为无限远起点 5、视场:?将物镜对光于无穷远,在焦面上会看到一个照度不均匀的明亮圆。这个直径为ab 的明亮圆的范围称为视场 6、视场角 :物镜的像方主点与视场直径所张的角2α。 ? 7、像场?:在视场面积内能获得清晰影像的区域 ? 8、像场角; 物镜的像方主点与像场直径所张的角2β。 像主点:摄影机轴在框标平面上的垂足。 11、航向重叠?:沿飞行方向上相邻像片所摄地面的重叠区。 ? 12、旁向重叠:两相邻航带摄区之间的重叠? 主光轴?:通过诸透镜光轴的轴? 主点: 主平面与光轴的交点 13、摄影基线?:相邻像片摄影站(投影中心)之间的空间连线。 15、内方位元素 确定物镜后节点和像片面相对位置的数据。? 16、外方位元素 确定摄影摄影机或像片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焦点 平行光轴的投射光线经物镜后产生折射,该折射线与光轴的交点。 17、像片倾角 航摄仪光轴与通过物镜中心的铅垂线所夹的角称为像片的倾斜角 19、像片旋角 相邻像片的主点连线与像幅沿航线方向两框标连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像片的旋 偏角? 20、倾斜误差 因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 节点 投射光线与成像光线与光轴的交角u 和u ′相等时,投射光线与成像光线与光轴的交点。 21、投影差 ?因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 22、摄影比例尺?航摄相片上某一线段构成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水平距离之比。 23、像片控制点? 为联系地面与相片而测定地面坐标的像点。 相对孔径 ?物镜焦距与有效孔径之比 25、左右视差 同名像点在各自像平面坐标系中的x 坐标之差 26、上下视差?同名像点在各自像平面坐标系中的Y 坐标之差 27、核点 基线延长线与左、右像片的交点k1、k 2称为核点 ? 28、核线 核面与像片的交线称为核线 29、核面?通过摄影基线S 1S 2与任一地面点A所作的平面W A?? 30、投影基线?两摄站的连线? 31、像片基线?指相邻两张像片主点的连线 32、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即在一条航带几十条像对覆盖的区域或由几条航带几百哥像对构 成的区域内,仅仅由外业实测几个少量的控制点,按一定的数学模型,平 差解算出摄影测量作业过程中所需的全部控制点及每张像片的外方位元 素 ()()()()(){}2332233213322232332 1[]Z X Y X Y Y Y X X X Z Y X X Y Z X Y Y X Z X Y X Y =-+-+-+-+--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1、岩层的接触关系从成因上可分为整和接触、不整合接触两种基本类型。 2、不整合可分为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两种基本类型。 3、成岩前形成的构造称为原生构造,成岩后形成的构造称为次生构造。 4、在地质图上,岩层产状要素是用符号来表示。125°∠45°中的125°表示倾向、45°表示倾角。倾斜岩层的符号为,直立岩层的符号为,水平岩层的符号为,倒转岩层的符号为。 5、在外力作用下,岩石变形一般经历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变形三个阶段。 6、物体内一点单轴应力状态的二维应力分析,在与挤压或拉伸方向垂直的截面上,正应力最大;剪应力为0 。在距主应力面45°的截面上,正应力等于主应力的一半,剪应力值也等于主应力的一半。在平行于单轴作用力的截面上,正应力为最小,剪应力为0 。 7、根据褶皱的轴面产状和两翼岩层产状,褶皱类型可以划分为:直立褶皱、斜歪褶皱、倒转褶皱、平卧褶皱和翻卷褶皱等五种类型。 8、褶皱岩层的等倾斜线从核部向外均匀撒开,并和层面正交,各线长度大致相等,这是典型的平行褶皱,是由于纵弯褶皱作用形成。 9、褶皱在平面上的组合类型有线状褶皱、短轴褶皱、穹窿构造和构造盆地。 10、当一套层状岩石受到顺层挤压时,岩层通过弯滑作用和弯流作用两种不同方式形成褶皱。 11、两组节理的交切关系主要表现为错开、限制和互切三种,据此可确定节理的形成先后。 12、剪节理的尾端变化和连接形式通常有:折尾、菱形结环和交叉。 1

13、根据节理产状与岩层产状的关系,节理可划分: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和顺层节理四种类型。 14、平移断层中,根据其相对平移方向可分为左行平移断层和右行平移断层两类。 15、断层碎裂岩是脆性变形产物;断层糜棱岩是韧性变形产物。 16、根据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的几何关系,断层可以分为纵断层、横断层、和斜断层三类。 17、根据剪切带发育的物理环境和变形机制,可划分为:脆性剪切带、脆—韧性剪切带、韧—脆性剪切带和韧性剪切带四种。 18、根据劈理的构造特点和形成方式,将劈理划分为三个基本类型流劈理、破劈理、和滑劈理。 19、不连续劈理按微劈石域的结构,可分为结构分间隔劈理和褶劈理。 20、大型线理构造主要有:石香肠构造、窗棂构造、铅笔构造、杆状构造和压力影构造等。 二、名词解释 1、岩层的走向与倾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即为岩 层的走向。层面上与走向线相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叫倾斜 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层面向下倾斜的方向,就是岩 层的真倾向,简称倾向。 2、整合与不整合: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或所含化石都是一致的或递变 的,其产状基本一致,它们是连续沉积形成的。这种上、下地层之间的 接触关系成为整合接触。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即先后沉积的地 层之间缺失了一部分地层。这种沉积间断的时期可能代表没有沉积作用 的时期,也可能代表以前沉积了的岩石被侵蚀的时期。地层之间这种接 1

摄影测量学考试题

1、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x 轴沿着航线方向,z 轴沿铅垂线方向,y 轴符合右手定则。 2、4D 产品:DEM :数字高程模型 DLG :数字线划地图(矢量图) DRG :数字栅格地图(栅格图)DOM :数字正射影像图 3、摄影测量分类:①按距离远近分:航天、航空、地面、近景、显微;②按用途:地形、非地形;③按处理手段:模拟,解析,数字 4、摄影测量特点:①无需接触物体本身获得被摄物体信息②由二维影像重建三维目标③面采集数据方式④同时提取物体的几何与物理特性 5、航向重叠度:同一航线上,相邻两像片应有一定范围的影像重叠 6、摄影基线:航向相邻两个摄影站间的距离 7、摄影比例尺:摄影像片水平,地面取平均高程,像片上的线段l 与地面上相应的水平距L 之比 8、航片与地形图的区别:①比例尺:地图有统一比例尺,航片无统一比例尺;②表示方式:地图为线划图,航片为影像图;③表示内容:都地图需要综合取舍;④几何差异:航摄像片可组成像对立体观察 9、航摄像片中的重要点线面:点:S (摄影中心)o (像主点)O (地主点)n (像底点)N (地底点)c (等角点)C (地面等角点)i (主合点)j (主遁点);线:TT (迹线)SoO (主光线)SnN (主垂线)VV (摄影方向线)vv (主纵线)ScC (等角线)hihi (主合线)hoho (主横线)hchc (等比线);面:E (地面)P (像片面)W (主垂面)Es (真水平面) 10、摄影测量5个常用坐标系:①像平面直角坐标系②像空间直角坐标系③地面测量坐标系④像空间辅助坐标系⑤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 11、像片内方位元素:确定摄影物镜后节点与像片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参数(内方位元素(f y x 00,,)可恢复摄影光束) 12、像片外方位元素:确定摄影瞬间像片在地面直角坐标系中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13、外方位线元素:描述摄影中心在地面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 14、外方位角元素:描述像片在摄影瞬间的空间姿态 15、像片外方位角元素:?? ???(方位角)(像片旋角)(像片倾角)转角系统。轴为主轴以航向倾角)(像片旋角)(旁向倾角)转角系统。轴为主轴以(旁向倾角)(像片旋角)航向倾角)转角系统。轴为主轴以A Z X Y v v k k ~~A (''k 'w 'k ~'~w'w k (k ~w ~αα????

构造地质学_大题(超全)

构造运动类型?答:(1)按照运动方向:①水平运动②垂直运动(升降运动)(2)根据构造运动发生时期划分为:①古构造运动: 发生在第三纪之前的构造运动②新构造运动:发生在第三纪以来的构造运动③现代构造运动:人类历史时期以来所发生的构造运动称现代构造运动。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答:1、野外观察、地质填图2、物探、钻探3、遥感、航片、卫片4、数理统计5、力学分析6、地质构造模拟实验(物理模拟(泥料模拟、光弹模拟)数值模拟 )7、构造历史分析8、多学科综合分析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答:理论意义 (1) 研究地球运动的规律(2) 探讨地壳运动的动力方向和来源实践意义:应用地质构造的客观规律去指导生产实践, 解决工程地质问题、水文地质问题、地震问题、矿产资源的分布、环境问题等。 岩层产状有哪些?及其相对应的概念?答: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倒转岩层。水平岩层:岩层层面保持近水平状态,即同一层面上各点的海拔标高相同或基本相同时岩层称为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由于地壳运动或岩浆运动,使原始水平产状的岩层发生构造运动,形成了与水平面有一定交角的岩层。直立岩层:沉积岩岩层形成的初期处于原始水平状态,后来可遭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发生构造变位,形成了岩层面与水平面垂直的岩层。倒转岩层:沉积岩岩层形成的初期处于原始水平状态,后来可遭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发生构造变位,使岩层的顶、底面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其岩层面也是水平或近水平的岩层。 沉积岩的顶底面包括哪些?如何识别新老岩层?答:利用沉积岩原生构造确定岩层的顶面和底面,可用于判断岩层顶、底面的原生构造有:斜层理、粒级层理、波痕、泥裂、雨痕、冲刷痕迹、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等 不整合的识别标志?答:(1)地层古生物方面的标志:上下地层中的化石所代表的时代相差较远,或生物演化的不连续或种、属的突变,说明当地在某时期自然地理环境发生过巨大变化,发生过沉积间断。(2) 沉积方面的标志:上覆地层的底部常有由下伏地层的碎块,砂砾组成的底砾层,此外,上下地层在岩性和岩相上的截然不同;在两套地层之间有一个较平整的或高低不平的剥蚀面(3) 构造方面的标志★上,下两套地层的的产状不一致★下伏地层中的构造变形较上覆的新地层要强,构造变形的期次也要多于上覆的新地层★下伏地层中的地质构造,如断层,褶皱等,延伸到不整合面时就被上覆地层所截交覆盖★一般来说,上,下

摄影测量学复习题及答案(全)

摄影测量学复习题及答案(全) 一、名词解释 1、解析相对定向:根据同名光线对对相交这一立体相对内在的几何关系,通过量测的像点坐标,用解析计算方法解求相对定向元素,建立与地面相似的立体模型,确定模型点的三维坐标。 2、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将基于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动态GPS 定位技术获取的摄影中心曝光时刻的三维坐标作为带权观测值,引入光束法区域网平差中,整体求解影像外方位元素和加密点的地面坐标,并对其质量进行评定的理论和方法。 3、主合点:地面上一组平行于摄影方向线的光束在像片上的构像 4、核线:立体像对中,同名光线与摄影基线所组成核面与左右像片的交线。 5、航向重叠:同一条航线上相邻两张像片的重叠度。 6、旁向重叠:两相邻航带摄区之间的重叠。 7、影像匹配:利用互相关函数,评价两块影像的相似性以确定同名点 8、影像的内方元素:是描述摄影中心与像片之间相关位置的参数。 9、影像的外方元素:描述像片在物方坐标的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10、景深:远景与近景之间的纵深距离称为景深 11、空间前方交会:由立体像对中两张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和

像点坐标来确定相应地面点的地面坐标的方法,称为空间前方交会。 12、空间后方交会:利用一定数量的地面控制点,根据共线条件方程或反求像片的外方位元素这种方法称为单张像片的空间后方交会。 13、摄影基线:相邻两摄站点之间的连线。 14、像主点:像片主光轴与像平面的交点。 15、立体像对:相邻摄站获取的具有一定重叠度的两张影像。 16、数字影像重采样:当欲知不位于采样点上的像素值时,需进行灰度重采样。 17、核面:过摄影基线与物方任意一点组成的平面。 18、中心投影:所有投影光线均经过同一个投影中心。 19、单模型绝对定向:相对定向所构建的立体模型经平移、缩放、旋转后纳入到地面坐标系中的过程相对定向:根据立体像对内在的几何关系恢复两张像片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姿态,使同名光线对对相交,建立与地面相似的立体模型。即确定一个立体像对两像片的相对位置。 20、数字影像内定向:同一像点的像平面坐标与其扫描坐标不相等,需要加以换算,这种换算称为数字影像内定向。 21、像主点:摄影机主光轴在框标平面上的垂足 22、内部可靠性:一定假设条件下,平差系统所能发现的模型误差的下界值

构造地质学考试重点

绪论(2学时) 1. 概念:构造地质学 2. 了解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和研究内容。 第一章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2学时) 1. 概念:层理、面向、交错层理、递变层理、波痕、底面印模、软 沉积变形、压模、火焰状构造、滑塌构造 2. 了解层理的主要类型; 3. 掌握层理的识别标志; 4. 掌握可用于确定岩层层面面向的原生沉积构造标志有哪些,如何 确定岩层的面向(或顶底面)? 5. 掌握软沉积变形的基本特征、形态类型和研究意义,哪些可用于 确定岩层层面? 第二章 沉积岩层的基本产状(4学时) 1. 概念:地质体、地质界线、超覆、地质图 2. 掌握面状构造、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掌握产状三维空间关系。 3. 掌握水平岩层的特征; 4. 掌握倾斜岩层的“v”字形法则,在地质图上岩层产状确定的间接 方法; 5. 掌握沉积接触关系的类型及其在地质图和剖面图上的表现; 6. 熟悉观察识别不整合接触关系的方法; ? (1)确定不整合标志: ? 古生物:上下两套地层中化石代表的时代有大的间断 ? 沉积侵蚀:有古侵蚀面、古风化壳、古土壤、底砾 岩、残积矿床(铁帽、铝土矿、磷矿、沙金)等 ? 构造变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同,构造线变化,褶 皱 样式、断层类型、变形程度差异,下部地层中的断层被上覆地层截切 ? 岩浆活动:上下两套地层中岩浆岩系列的成分、产 状、规模、强度积热液矿床差异 ? 变质程度:上下两套地层变质程度差 7. 掌握不整合接触时代的确定方法。 ? 不整合时代的确定: – ①不整合接触的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缺失地层的年代 – ②下伏最新地层之后;上覆最老地层之前 – ③侵入的岩浆时代之前;剥蚀的岩浆时代之后

摄影测量学基础试题

摄影测量学基础试题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2008-2009摄影测量学试题 名词解释 1摄影测量学 2航向重叠 3单像空间后方交会 4相对行高 5像片纠正 6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7透视平面旋转定律 8外方位元素 9核面 10绝对定向元素 填空 1摄影测量的基本问题,就是将_________转换为__________。 2物体的色是随着__________的光谱成分和物体对光谱成分固有不变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能力而定的。 3人眼产生天然立体视觉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_的存在。 4相对定向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 5光束法区域网平差时,若像片按垂直于航带方向编号,则改化法方程系数阵带宽为_______,若按平行于航带方向编号,则带宽为_________。 三、简答题 1两种常用的相对定向元素系统的特点及相对定向元素。

2倾斜位移的特性。 3单行带法相对定向后,为何要进行比例尺归化为何进行 4独立模型法区域网平差基本思想。 5何谓正形变换有何特点 四、论述题 1空间后方交会的结算步骤。 2有三条航线,每条航线六张像片组成一个区域,采用光束法区域网平差。 写出整体平差的误差方程式的一般式。 将像片进行合理编号,并计算带宽,内存容量。 请画出改化法方程系数阵结构简图。 参考答案: 一、 1是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摄影,根据所获得的构想信息,从几何方面和物理方面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对所摄影的对象本质提供各种资料的一门学科。 2供测图用的航测相片沿飞行方向上相邻像片的重叠。 3知道像片的内方位元素,以及三个地面点坐标和量测出的相应像点的坐标,就可以根据共线方程求出六个外方位元素的方法。 4摄影瞬间航摄飞机相对于某一索取基准面的高度。 5将中心投影转换成正射投影时,经过投影变换来消除相片倾斜所引起的像点位移,使它相当于水平相片的构象,并符合所规定的比例尺的变换过程。 6是将建立的投影光束,单元模型或航带模型以及区域模型的数字模型,根据少数地面控制点,按最小二乘法原理进行平差计算,并求加密点地面坐标的方法。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

1.2 尺度(scale) 尺度: 指物体的规模大小。 构造尺度:指构造的规模 与大小。 1.3 构造层次 (layers) ?表构造层次 ?浅构造层次 ?中构造层次 ?深构造层次 1.4 构造学(tectonics) 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其形成、发生、发展和演化规律及机理的一门地球科学分支学科。 2. 课程性质 构造地质学是广义构造学(Tectonics)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固体地球科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研究地壳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其形成、发生、发展、演化规律和机理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是地质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而形成的各式各类构造地质现象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和成因机制。它将给学生教学有关构造地质学领域的最基本知识、思维方法和技术技能。 第二讲 地质体的界面及其产状要素 1. 地质体及其界面 1.1 地质体的概念 ?地质体:各种成因的自然 岩石体或土质体。 ?特点:形态各异,尺度多样, 性状不同 1.2 地质体的界面 地质体间及其内部几何的、物理(物质)的、状态的界面。 特点:多类型、多尺度、多成因、多物理环境 1.2.1 实际物理界面 岩层界面 断层面 不整合面 面理等 1.2.2 几何界面:褶皱轴面等 从几何学的角度来看,两条线可以构成一个面,而线又是点的集合。因此,从这个意义来说,地质体实际上可以看成是一系列面和线的集合体。 1.2. 3 面状和线状构造的概念

面状构造: 指地质体中几何的 或物理的呈面状的 结构面。 线状构造:指地质体中几何的 或物理的呈线状的物体。 2. 面状构造的产状要素 虽然构造的类型、成因、规模和形态千差万别,但从几何学看,其基本结构可归纳为面状结构和线状结构。观测和确定构造的面状结构和线状结构的方位和空间状态,即其产状,则是构造研究的基础。 一般认为:除盆地边缘外,沉积岩层的初始产状都是水平的,受到变形后,它们的产状才有可能发生改变。这是研究地质界面产状在变形前后发生变化与否的重要的基础性参考坐标。 2.1 产状 指面状构造的空间产出状态,即指其与水平参考面和地理方位之间的关系。 任何面状构造或地质体界面的产状均以其走向、倾向和倾角的数据表示。 2.2 走向、倾向、倾角(α) 走向:倾斜平面与水平面的交线叫走向线,走向线两端延伸的方向即为该平面的走向。 倾向: 倾斜平面上与走向线相垂 直的线叫倾斜线,倾斜线 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 沿平面向下倾斜的方位即 倾向。 倾角(α) :指平面上的倾斜线与 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线之间的夹角。 2.3 视倾向和视倾角(β) ?视倾向 ?视倾角(β) ?tanβ=tanα× cosω ω—界面倾向线和视倾斜线之间的夹角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2.4 产状要素的表示方法 ?图示法 ?数字法 SE 120?∠30? ?象限法 N30?E∠30? 3. 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 直线的产状是指直线在空间的方位和倾斜程度,直线的产状要素包括倾伏向、倾伏角,或其所在平面上的侧伏向和侧伏角。 3.1 倾伏向和倾伏角(α) 倾伏向(指向): 某一直线在空间的延伸 方向,即某一倾斜直线在水平 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示的该直线 下倾斜的方位,用方位角或象 限角表示 倾伏角指直线的倾斜角,即直线与其

构造地质学基础知识点

岩层: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体。 层理:沉积岩中最普遍的一种原生构造,是通过岩石的成分、结构和颜色等特征在剖面上的突变或渐变所显现出开的一种成层构造。 三种基本层理: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还有过渡类与特殊类的层理,如斜波状层理。 面向:指成层岩层顶面法线所指的方向,即成层岩系中岩层由老变新的方向。 产状:出产地点的岩层面在三维空间的方向与状态。 基本产状分为面状构造与线状构造。 面状构造有层理、节理、断层等。 线状构造包括所有呈线状习性的构造和各种平面的交线,如褶皱枢纽、轴迹和线理等。 面状构造的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面状构造表示方式: (1)象限角表示法:走向∠倾角,例如走向北东60゜,倾向150゜、倾角40゜,写成N60゜E∠SE40゜. ( 2 )方位角表示法:用倾向方位角∠倾角表示。如330゜∠35゜(NW30゜∠35゜),表示倾向是(从正磁北顺时针测量的方位角)330゜,倾角为35゜. 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倾伏向和倾伏角或用其所在平面的侧伏角和侧伏向来表示。 水平岩层:同一层面上各点海拔基本都相同的岩层,也叫水平构造,水平岩层是未经构造运动的岩层,保留着原始状态。 沉积岩形成时由于地形起伏而造成的倾斜状态叫原始倾斜。 水平岩层的出露特征: (1)在地质地形图上,水平岩层的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水平岩层的出露和分布状态完全受地形控制。 (2)水平岩层的成岩顺序为上新下老。 (3)水平岩层的厚度就是该岩层顶、底面的标高差。 (4)水平岩层在地质图上的露头宽度取决与地面坡度与岩层厚度。 倾斜岩层:由于地壳运动,原始水平的岩层发生构造变动,形成的岩层。 倾斜岩层的出露特征: (1)当地形和岩层产状不变时,露头宽度取决于岩层厚度。厚宽薄窄 (2)当地形和厚度不变时,露头宽度取决与岩层倾角。角小出露大,角大出露小。直立岩层露头宽度最小,近于或等于岩层的真厚度时受地形的影响。 (3)岩层产状和厚度不变时,露头宽度取决于地形、坡度和坡向。分顺向坡与逆向坡,用V字形法则判断。 一定地貌条件下,倾斜岩层的分布规律: (1)倾斜岩层在平面上呈条带状分布。 (2)在没有发生倒转时,岩层的排列顺序为沿倾向方向逐渐变新。 (3)倾斜岩层在地质图上的宽度(露头宽度)取决于产状、地形和岩层厚度。 (4)岩层的出露形态受岩层的产状和地形的影响。

摄影测量考试试题及详细答案

1摄影测量学 2航向重叠 3单像空间后方交会 4相对行高 5像片纠正 6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7透视平面旋转定律 8外方位元素 9核面 10绝对定向元素 一、填空 1摄影测量的基本问题,就是将_________转换为__________。 2物体的色是随着__________的光谱成分和物体对光谱成分固有不变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能力而定的。 3人眼产生天然立体视觉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_的存在。 4相对定向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 5光束法区域网平差时,若像片按垂直于航带方向编号,则改化法方程系数阵带宽为_______,若按平行于航带方向编号,则带宽为_________。 三、简答题 1两种常用的相对定向元素系统的特点及相对定向元素。 2倾斜位移的特性。 3单行带法相对定向后,为何要进行比例尺归化?为何进行? 4独立模型法区域网平差基本思想。 5何谓正形变换?有何特点? 四、论述题 1空间后方交会的结算步骤。 2有三条航线,每条航线六张像片组成一个区域,采用光束法区域网平差。(1)写出整体平差的误差方程式的一般式。 (2)将像片进行合理编号,并计算带宽,内存容量。 (3)请画出改化法方程系数阵结构简图。 A卷答案: 一、 1是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摄影,根据所获得的构想信息,从几何方面和物理方面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对所摄影的对象本质提供各种资料的一门学 科。 2供测图用的航测相片沿飞行方向上相邻像片的重叠。 3知道像片的内方位元素,以及三个地面点坐标和量测出的相应像点的坐标,就可以根据共线方程求出六个外方位元素的方法。 4摄影瞬间航摄飞机相对于某一索取基准面的高度。 5将中心投影转换成正射投影时,经过投影变换来消除相片倾斜所引起的像点位移,使它相当于水平相片的构象,并符合所规定的比例尺的变换过程。 6是将建立的投影光束,单元模型或航带模型以及区域模型的数字模型,根据少数地面控制点,按最小二乘法原理进行平差计算,并求加密点地面坐标的方法。7当物面和合面分别绕透视轴合线旋转后,只要旋转地角度相同,则投影射线总是通过物面和像面的统一相对应点。 8用以确定摄影瞬间摄影机或像片空间位置,即摄影光束空间位置的数据。

构造地质学基本概念

构造地质学 第一章沉积岩层的基本产状 一、面状结构产状要素 1、走向:倾斜平面与水平面的交线即走向线,走向线两端延伸的方向即走向。 2、倾向:倾斜平面上与走向线垂直的线叫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平 面向下倾斜的方位即倾向。 3、倾角:倾斜平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夹角。 4、视倾斜线:当剖面与岩层走向线斜交时,剖面与岩层的交迹线叫视倾斜线。 5、视倾角: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夹角叫视倾角:公式 二、线状结构产状要素 1、倾伏向:某一直线在空间的延伸方向,即某一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示的 该直线向下倾斜的方位。用方位角或象限角表示。 2、倾伏角:指直线的倾斜角,即直线与其水平投影线间所夹的锐角。 3、侧伏角: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所夹锐角叫此线 在那个平面的侧伏角。 4、侧伏向:构成侧伏锐角的走向线那一端的方位,如24°N。 三、水平岩层基本特征: 1、在地形地质图上,岩层的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2、一套水平岩层,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 3、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是岩层的厚度,水平岩层的厚度是其顶、底面标高。 4、岩层出露宽度是顶、底面出露线间的水平距,水平距的大小取决于岩层厚度和地面 坡度。 四、倾斜岩层基本特征: 1、由于地壳运动,使原始水平产状的岩层发生构造变动,形成倾斜岩层 2、产状要素有走向、倾向、倾角(定义) 3、岩层厚度指岩层的两个平行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视厚度是在与岩层走向斜交的直 立剖面或在与岩层不垂直的任何方向的非直立剖面之间上测得的岩层顶、底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铅直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沿铅直方向的厚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