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管狭窄患者护理常规

腰椎管狭窄患者护理常规
腰椎管狭窄患者护理常规

腰椎管狭窄患者护理常规

一、定义

腰椎管狭窄症是指腰椎管因某种因素产生骨性或纤维性结构异常,发生1处或多处管腔狭窄,致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压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二、临床表现

1、腰腿痛:60%以上的患者伴有腰背痛,有些患者不活动时出现疼痛,活动数小时后反而减轻,但若活动过久反而可产生更加剧烈的疼痛。下蹲或平躺时疼痛减轻或消失。

2、间歇性跛行:这是最具有特点的症状,行走数十米或百米即出现下肢酸胀、乏力、疼痛甚至麻木、步态失稳,难以继续行走。坐或下蹲休息后症状可缓解或消失,但继续行走后又可重复上述表现。

3、马尾神经综合征当狭窄严重压迫马尾神经时,表现为会阴部麻木、刺痛,大小便功能和性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需要及早手术治疗。

三、护理诊断

1、疼痛:与椎管狭窄、神经根受压有关。

3、躯体移动障碍:与疼痛、椎管狭窄及手术有关。

4、焦虑:与担心术后愈后有关。

四、观察要点

1、术前:同腰椎间盘突出患者

1、术后:同腰椎间盘突出患者

五、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同骨科常规术前护理。

(2)对于疼痛、肌肉无力、感觉改变不严重的病人,可保守治疗。目的是减轻症状明确诊断。病人可卧床休息、理疗、下腰部的保护训练、纠正姿势、局部封闭治疗。

(3)锻炼包括脊柱的屈曲肌群,即腹肌的锻炼。让病人做仰卧起坐,每天2次,每次10分钟。可以让病人无论站、坐、行走或卧床时均采用屈曲位姿势,有助于减轻症状。椎管狭窄伴有运动障碍的病人应嘱其卧床,尽量减少下地活动,

以免摔倒。

2、术后护理:

(1)同骨科常规术后护理。

(2)体位护理:一般卧床3~4周,术后初次翻身在麻醉消失后3~5h进行,防止过早翻身引起伤口活动性出血;在此之前护士应注意按摩骶尾部及其它受压部位皮肤,防止褥疮。视病人体质1~2h按摩1次,每次5~10min。翻身时由护士协助病人,一手置病人肩部,一手置髂嵴部,两手同时用力,作滚筒式翻身,动作应稳而准,避免脊柱过度扭曲造成术后伤口出血,一般平卧2~3h,侧卧15~30min。

(3)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麻醉消失后以钝形针尖如回形针尖轻触病人双下肢或趾尖皮肤,观察有否知觉或痛觉,同时,协助病人主动或被动训练足趾,3次/天,每次3~5min。术后一周卧床期间进行直腿抬高锻炼,预防神经根粘连。腰背肌锻炼时禁止做三点、五点、小燕飞锻炼。可做俯卧位下肢后伸锻炼。

(4)术后2周佩戴支具下地行走。

六、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同椎间盘突出患者

2、饮食指导:同椎间盘突出患者

3、出院指导:同椎间盘突出患者

4、健康促进:同椎间盘突出患者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评定表

都昌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评定表 □初期评定□中期评定表□出院前评定 姓名:刘梅英性别:女年龄:55岁住院号:床号:45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 项目评分标 准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Ⅰ自觉症状(9分) 1腰痛无3分 偶有轻度2分 常有轻度或偶有严重1分 常有剧烈0分 2.下肢疼痛和/或麻木无3分偶有轻度2分常有轻度或偶有严重1分常有剧烈0分 3.步行后发生疼痛麻木和/或肌无力正常3分步行500米以上2分步行500米以内1分步行100米以内0分 Ⅱ临床检查(9分) 1.直腿抬高试验正常3分30°-70°2分小于30°1分 2.感觉正常3分 轻度感觉障碍2分 明显感觉障碍1分 3.肌力正常达5级3分 轻度肌力减弱可达4级2分 重度肌力减弱在3级一下1分 Ⅲ日常生活动作(14分) 1.睡觉翻身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 2.站立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 3.洗脸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 4.弯腰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 5.长时间坐位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 6.持或上举重物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 7.行走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 8.膀胱功能(除外尿路疾患)正常0分轻度排尿困难(尿频,排尿时 间延长) -3分 重度排尿困难(残尿感,尿失 禁) -6分尿闭-9分总分

存在问题: 主诉:腰痛1年,加重伴左臀部及下肢放射痛1天。查体:神清,腰椎生理曲度正常,无侧弯畸形,腰椎棘突旁肌肉轻度紧张,腰3/4、腰4/5、腰5/骶1棘突及椎旁肌肉压痛、叩击痛(+),双侧骶髂关节无压叩痛,左侧臀大肌压痛(++),左侧:直腿抬高试验<30°(+),加强实验(+),“4”字实验(+),右侧:直腿抬高试验(-),加强实验(-),“4”字实验(-),双下肢深、浅感觉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康复目标: 1、改善腰痛症状,缓解左侧臀部及下肢放射痛,解除活动受限。 2、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计划: 1、康复科常规Ⅱ级护理,平卧硬板床休息治疗,避风寒,清淡饮食; 2、完善相关检查(大小便常规、乙肝六项、血液分析、肝肾功能、血糖、血脂、ASO、RF、CRP、电解质、肿瘤标志物、贫 血三项,胸部及腰部CT,常规心电图等); 3、参麦注射液针补中益气;注射用泮托拉唑钠针护胃; 4、请上级医师指导治疗。 医师:罗贵水 康复治疗师:郭路群 日期:2016-02-20

腰椎管狭窄症的护理论文:腰椎管狭窄症的护理

腰椎管狭窄症的护理论文:腰椎管狭窄症的护理 腰椎管狭窄症为骨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和学习。2008-2010年,我院对40例腰椎管狭窄症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40例均为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其中年纪最大者78岁,最小者42岁。平均年龄为49岁。病变位于l1-s1。单纯腰椎管狭窄者16例,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22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滑脱1例。 1.2 临床表现: (1) 发病年龄均在40岁以上。(2)有劳累史,反复发作的腰痛和腰腿痛病史。(3)间歇性跛行。行走数十米或数百米不等,症状逐渐加重。但骑车一般不受影响。(4) 病情重者下肢麻痹无力,行走困难,肌肉轻度萎缩,甚或大小便异常。(5) 影像学特征:x片,腰脊髓造影,ct扫描,磁共振成像检查,符合腰椎管狭窄症标准。 2 结果 本组40例均保持随访,最长8个月,最短三个月,平均六个月。病人术前臀部及下肢麻痹,腰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消失,能从事一般体力劳动,术后未发现坐骨神经痛,腰痛等并发症。

3 护理体会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病人病情较重,病程长,易出现焦虑,悲观情绪。对手术持怀疑态度。担心术后肢体康复程度,劳动能力是否丧失。针对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给病人以理解,关心和安慰。使之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向病人介绍同病区相同疾病好转的例子。告知病人术后能达到良好的功能恢复。不影响术后的日常生活,工作等。使病人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密切配合治疗和护理。 3.1.2做好各项辅助检查:病患均施行腰椎椎管ct扫 3.2 术后护理 (1)体位与翻身:患者术后卧板床,一般卧床3-4周。取左或右侧位。双膝间置软枕。术后初次翻身应在麻醉消失后3-5小时进行。防止过早翻身引起伤口活动性出血;在此之前,护士应按摩尾底部及其他受压部位皮肤,防止褥疮。视病人体质1-2小时按摩一次,每次5-10分钟。翻身时由护士协助病人,一手置病人肩部,一手置髂脊部,两手同时用力,作滚筒式翻身,动作应稳而准,避免脊柱过度扭曲造成术后伤口出血,一般平卧2-3小时,侧卧15-30分钟。 (2)体温与血压的观察:本组术后有3-5天的吸收热,一般不超过39.0℃。部分手术时间长者,为防止脊髓神经水肿,可用小剂量激素。血压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进行处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发布部门:康复医学科批准人:高永忠版本号:2.0 1.目的:保证康复医师、治疗师、理疗师、护理人员等按规范程式给予患者合理的治疗与康复。 2.适用范围:康复医学科。 3.定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由于创伤、劳损、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常见腰腿痛原因之一。本病好发于20—50岁青壮年,男性和体力劳动者多见。 4. 职责:保证在治疗及康复上达到质和量的标准。 5. 标准: 5.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5.1.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 史。 5.1.2.常发生于青壮年。 5.1.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5.1.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 腰活动受限。 5.1.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 弱。偶有二便失控或/和鞍去麻痹。 5.1.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5.1.7.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5.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分型: 5.2.1. 旁侧型:多数为一侧突出,少数为双侧突出。 5.2.1.1.跟肩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外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内侧,临 床表现为根性放射痛,脊柱多向患侧弯曲,向患侧突起,患侧椎旁 压痛及放射痛。 5.2.1.2.根腋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内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外侧,临 床表现为根性放射痛,脊柱多向健侧弯曲,向健侧突起,健侧椎旁 压痛及放射痛。 5.2.1.3.根前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侧,临床表 现为严重根性放射痛,脊柱生理前凸消失,前后活动受限,多无侧 弯畸形,椎旁压痛及放射痛明显。 5.2.2. 中央型:髓核从间盘后方中央突出。 5.2.2.1.偏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中央偏于一侧,主要压迫神 经根及马尾神经,或两侧均受压,但一侧较重而另一侧较轻。 5.2.2.2.中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正中央,一般突出范围较大, 主要表现为广泛瘫痪及鞍区感觉障碍,二便功能障碍,并无神经 根刺激或压迫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及疗效评估的研究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及疗效评估的研究分析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及疗效评估的研究进展。方法总结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和疗效的方法,分析各种方法的作用。结果医学界目前正不断研究患者自我评价方法,其将会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及疗效评价方法进一步完善。通常将疗效评定当作某种疾病的治疗效果,疗效评定还应该具有测量所有临床重要变化的作用,不仅包含患者疼痛减轻、生活能力增强等相关指标,而且还应该包含患者临床体征改善情况。结论医护人员在评定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及疗效时,不仅需要利用主观评价量表,而且还应该综合评定查体指标,这样才能准确掌握患者术后疗效具体情况。 标签: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评估;疗效评估;研究进展 在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目前,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评定和疗效评价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普遍采用的是与腰痛有直接关系或者潜在关系的评定方法。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方法具体如下。 1以疼痛改善程度为主的评定方法 临床上评估患者疼痛改善程度主要采用强度评分和问卷表调查。其中,常用的疼痛强度评分法包括数字评分量表、视觉模拟评分法和语言评分量表等。 1.1视觉模拟评分法该方法在临床上使用的最为频繁,具体操作为:在一条长10 cm的直尺或者直线两端分别标注无痛(0表示)和最剧烈的疼痛(10表示)。被测试者根据自己疼痛感受程度,在直线对应的部位做记号,0~10代表的是痛觉评分分数.该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①对患者视力及精神状态具有较高的要求;②疼痛评分是由患者估计的,受患者主观意识影响,评价并不客观。 1.2数字评分量表评定法数字评分法要求患者应用具体的数字对疼痛程度描述,操作简单,容易记录,其中常用的有:11点数字评分法、101点数字评分法以及11方框评分法[1]。但是对没有数字概念的患儿,不建议采用数字评分法。 11点数字评分法时由0~10共11个点,其中0点表示无痛,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点数越大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强。临床测量主观疼痛普遍采用该方法。 101点数字评分法与10点数字评分法基本一致,主要是用0~100共101个点来描述疼痛程度,疼痛程度与点数大小成正比,即0点表示无痛,100点表示最剧烈的疼痛。疼痛评分随着选择点的增多更加数据化,该方法主要应用于镇痛药研究和临床科研中。 11点方框评分法也包含了0~10共11个点,分别表示无痛至最剧烈的疼痛,每个数字被方框包绕起来,数字表示的更加直观,便于患者将疼痛与抽象的数字

腰椎管狭窄症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腰椎管狭窄症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腰椎管狭窄症是指腰椎管因某种因素产生骨性或纤维性结构异常,发生一处或多处管腔狭窄,致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压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护理常规】 1.术前 (1)心理护理: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2)加强营养,预防感冒。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并合理搭配,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3)呼吸道准备: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等方法,吸烟患者劝其戒烟,减少气管及肺内分泌物,增加肺的通气功能。 (4)术前练习:①训练床上使用便器排尿、排便,避免患者术后因姿势不适应而发生便秘、尿潴留;②练习轴线翻身法,头颈躯干保持一致翻身;③患者卧硬板床。 (5)术前准备:①皮肤准备,备皮并清洁切口处皮肤;②根据医嘱做抗生素皮试、交叉配血;③术前禁饮、禁食,常规禁食10h,禁饮 4h;④必要时给予灌肠。 (6)手术日晨准备:测量生命体征,检查手术区皮肤准备情况,更换清洁病员服,取下活动性义齿、眼镜、首饰等附属物品,贵重物品交其家属保管,不化妆,去手术室前,嘱患者排空膀胱。按手术需要将病历、术中用药、X线片等带入手术室,与手术室人员进行核对

交接。 2.术后 (1)术后体位:取去枕平卧位 6h,待呼吸、血压平稳后可轴线翻身。 (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四肢感觉、运动情况。 (3)伤口护理:保持切口周围清洁干燥,无渗血、渗液。 (4)管路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做好记录。 (5)并发症预防和护理:①术后12h患者完全清醒后,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锻炼,以后逐渐增加活动量及范围,以预防肌肉萎缩;②术后3d指导患者做直腿抬高锻炼,可避免神经根粘连;③术后伤口愈合好,局部疼痛减轻后,指导患者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6)心理护理:及时与患者沟通,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耐心和信心,配合治疗。 (7)饮食护理:术后 6h禁饮、禁食,排气后,过渡到普食。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房间空气新鲜,保持适宜的温度及湿度,每日开窗通风,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休息、劳逸结合。 2.饮食指导鼓励患者进食高营养,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3.用药指导需要药物治疗的患者,应遵医嘱继续服用药物治疗。 4.心理指导动员其家属给予心理支持,使患者树立信心,积极对待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标准

1.目的:保证康复医师、治疗师、理疗师、护 理人员等按规范程式给予患者合理 的治疗与康复。 2.适用范围:康复医学科。 3.定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由于创伤、劳损、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常见腰腿痛原因之一。本病好发于20—50岁青壮年,男性和体力劳动者多见。 4. 职责:保证在治疗及康复上达到质和量的标准。 5. 标准: 5.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5.1.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 有慢性腰痛史。 5.1.2.常发生于青壮年。 5.1.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5.1.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 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1.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 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 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偶有二便失控或/和鞍去麻痹。 5.1.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5.1.7.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5.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分型:

5.2.1. 旁侧型:多数为一侧突出,少数为双侧突出。 5.2.1.1.跟肩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外前方,将神经根压向 后内侧,临床表现为根性放射痛,脊柱多向患侧弯曲, 向患侧突起,患侧椎旁压痛及放射痛。 5.2.1.2.根腋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内前方,将神经根压向 后外侧,临床表现为根性放射痛,脊柱多向健侧弯曲, 向健侧突起,健侧椎旁压痛及放射痛。 5.2.1.3.根前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 侧,临床表现为严重根性放射痛,脊柱生理前凸消失, 前后活动受限,多无侧弯畸形,椎旁压痛及放射痛明显。 5.2.2. 中央型:髓核从间盘后方中央突出。 5.2.2.1.偏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中央偏于一侧, 主要压迫神经根及马尾神经,或两侧均受压,但一侧 较重而另一侧较轻。 5.2.2.2.中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正中央,一般突 出范围较大,主要表现为广泛瘫痪及鞍区感觉障碍, 二便功能障碍,并无神经根刺激或压迫症状。 5.3.康复评定 5.3.1.疼痛评定 可采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进行评定:在纸上或 尺上划一10cm的直线,按毫米画格,直线左端表示无痛, 右端表示极痛。让病人目测后在直线上用手指指出某点,

腰椎管狭窄患者护理常规

腰椎管狭窄患者护理常规 一、定义 腰椎管狭窄症是指腰椎管因某种因素产生骨性或纤维性结构异常,发生1处或多处管腔狭窄,致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压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二、临床表现 1、腰腿痛:60%以上的患者伴有腰背痛,有些患者不活动时出现疼痛,活动数小时后反而减轻,但若活动过久反而可产生更加剧烈的疼痛。下蹲或平躺时疼痛减轻或消失。 2、间歇性跛行:这是最具有特点的症状,行走数十米或百米即出现下肢酸胀、乏力、疼痛甚至麻木、步态失稳,难以继续行走。坐或下蹲休息后症状可缓解或消失,但继续行走后又可重复上述表现。 3、马尾神经综合征当狭窄严重压迫马尾神经时,表现为会阴部麻木、刺痛,大小便功能和性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需要及早手术治疗。 三、护理诊断 1、疼痛:与椎管狭窄、神经根受压有关。 3、躯体移动障碍:与疼痛、椎管狭窄及手术有关。 4、焦虑:与担心术后愈后有关。 四、观察要点 1、术前:同腰椎间盘突出患者 1、术后:同腰椎间盘突出患者 五、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同骨科常规术前护理。 (2)对于疼痛、肌肉无力、感觉改变不严重的病人,可保守治疗。目的是减轻症状明确诊断。病人可卧床休息、理疗、下腰部的保护训练、纠正姿势、局部封闭治疗。 (3)锻炼包括脊柱的屈曲肌群,即腹肌的锻炼。让病人做仰卧起坐,每天2次,每次10分钟。可以让病人无论站、坐、行走或卧床时均采用屈曲位姿势,有助于减轻症状。椎管狭窄伴有运动障碍的病人应嘱其卧床,尽量减少下地活动,

以免摔倒。 2、术后护理: (1)同骨科常规术后护理。 (2)体位护理:一般卧床3~4周,术后初次翻身在麻醉消失后3~5h进行,防止过早翻身引起伤口活动性出血;在此之前护士应注意按摩骶尾部及其它受压部位皮肤,防止褥疮。视病人体质1~2h按摩1次,每次5~10min。翻身时由护士协助病人,一手置病人肩部,一手置髂嵴部,两手同时用力,作滚筒式翻身,动作应稳而准,避免脊柱过度扭曲造成术后伤口出血,一般平卧2~3h,侧卧15~30min。 (3)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麻醉消失后以钝形针尖如回形针尖轻触病人双下肢或趾尖皮肤,观察有否知觉或痛觉,同时,协助病人主动或被动训练足趾,3次/天,每次3~5min。术后一周卧床期间进行直腿抬高锻炼,预防神经根粘连。腰背肌锻炼时禁止做三点、五点、小燕飞锻炼。可做俯卧位下肢后伸锻炼。 (4)术后2周佩戴支具下地行走。 六、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同椎间盘突出患者 2、饮食指导:同椎间盘突出患者 3、出院指导:同椎间盘突出患者 4、健康促进:同椎间盘突出患者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_杨占辉

·论 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 杨占辉 孙建华 丁 浩 【摘要】 目的:提出并设计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方法:通过对57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回顾性统计并进行疗效评定,比较既往的等级疗效评定标准和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结果: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具有更全面、更精确、易掌握等优点。结论: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疗效评定,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评分法 疗效评定 C riteria of the Evalu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by Marks Methods for Lum 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Y ang Zhanhui ,S un Jianhua ,Ding Hao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J ilin Railway Central Hospital ,Jilin ,132001 【A bstract 】 Aim :To put fo rew ard and to design the criteria for the evaluation of cura tiv e effect for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by marks methods .Methods :Comparing preriously practised criterion of curative effect evaluation :g rading methods and marks methods ,by reviewing statistical wo rk on the 573cases suffering from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Results :It has such a dvantages ,by using the marks methods ,as mo re comprehensive ,precise ,and much easier to master .C onclusion :T he curative effect evalua -tio n criteria of marks methods can be used for lumbar interv ertebral disc herniatio n . 【Key words 】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M arks method Ev alu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作者单位:132001 吉林市沈铁吉林中心医院骨科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导致腰腿痛常见疾病之一,诊治水平日益提高,然而其疗效评定标准仍限于既往的优良等级评定,较为笼统。我们对我院1989年9月至1998年3月间资料完整的573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整理,在既往疗效评定标准基础上,设计提出了一种新的评定标准,即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此标准具有简单、全面、精确及易推广等优点。1 一般资料 本组573例中,男321例(56%),女252例(44%)。年龄21~至66岁,平均43岁,病史最短2天,最长36年,平均8年,其中,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2例。 2 评定方法与结果 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选择了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关系最为密切的症状与主诉、工作和生活能力、下肢的功能、临床体征四大项目,并对各项目及亚项目的不同表现确定不同的评分,应用时先分别对各项目评分,然后将评分相加,即为总分(20分),分值越小疗效越差,如果将分值域划分成4至5段,即可变成对病人进行优良可差等级评定法评定,优为分值≥16,良为15~11分,可为10~6分,差为5~0分。 评分标准 (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2.1 症状与主诉 (1)腰背部疼痛与不适 a 没有 3分 b 时有2分 c 常有或有时严重1分 d 常很严重0分(2)下肢疼痛与麻木 a 没有 3分 b 时有2分 c 常有或有时严重1分 d 常很严重0分(3)大小便无力与会阴部麻木 a 没有 3分 b 时有2分 c 常有或有时严重1分 d 常很严重0分 2.2 工作和生活能力 a 正常 3分 b 不能持续2分 c 轻度障碍1分 d 不能完成0分 2.3 下肢的功能

腰椎管狭窄治疗方法

腰椎管狭窄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 大多数的腰椎管狭窄症病人经过保守治疗,症状可以得到明显缓解,保守治疗方式主要包括: 1、一般取屈髋、屈膝位侧卧,休息3~5周症状可缓解或消失。对于老年人长期卧床易引起肌肉萎缩、深静脉血栓及 肺炎等并发症,建议不宜超过2~3周。 2、药物治疗:给予适量的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NSAIDS)。 3、功能锻炼:腰椎屈曲可使椎管容量与有效横截面积增大,减轻对马尾神经的挤压。腹肌肌力的增强也可拮抗神经组 织所受到的椎管机械性压力。 4、支具应用:腰围(或腰椎保护性支架)可减轻脊柱运动时关节突及椎间盘对马尾神经根动态的牵拉及压迫。但不宜 长期应用,容易造成肌肉萎缩。 5、硬膜外间隙注入类固醇药物可起到局部消炎作用,不就是理想方法。部分病人暂时缓解疼痛,曾见骶管内注射后病情加重及瘫痪。多次注射引起神经粘连,增加手术难度。 6、其她牵引、局部封闭、针灸、推拿等。 手术治疗 如果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自觉症状明显且持续性加重,影响正常生活与工作;或出现明显的神经根痛与明确的神经功 能损害,尤其就是严重的马尾神经损害;以及进行性加重的腰椎滑脱、侧弯伴随相应的临床症状出现,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就是减压术,或同时行减压、融合术,有时加固定的稳定手术。复杂的腰椎管狭窄症:系除有腰椎管狭窄症状之外,尚伴有腰椎退变性侧弯、伴有椎间不稳定、退 变性滑脱、椎间孔狭窄等,比较复杂,需要综合对症处理。 术后并发症 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就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手术,已经过几十万例、上百万例患者的检验。但任何操作都具有一定的风 险,腰椎管狭窄症手术也不例外。手术相关并发症有术中出 血、血管损伤、硬脊膜损伤、马尾神经损伤、神经根损伤 等。手术后围手术期有可能出现休克、深静脉栓塞,呼吸困

腰椎管狭窄症术的护理术后护理

腰椎管狭窄症术的护理术后护理 1 体位护理:一般卧床3~4周,术后初次翻身在麻醉消失后3~5 h进行,防止过早翻身引起伤口活动性出血;在此之前护士应注意按摩骶尾部及其它受压部位皮肤,防止褥疮。视病人体质1~ 2 h按摩1次,每次5~10 min。翻身时由护士协助病人,一手置病人肩部,一手置髂嵴部,两手同时用力,作滚筒式翻身,动作应稳而准,避免脊柱过度扭曲造成术后伤口出血,一般平卧2~ 3 h,侧卧15~30 min。 2 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麻醉消失后以钝形针尖如回形针尖轻触病人双下肢或趾尖皮肤,观察有否知觉或痛觉,本组没有发生肢体感觉丧失。术中因神经牵拉,可致术后神经根水肿,出现肢体酸胀不适等症状,严重者可给予地塞米松10~20 mg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以减轻神经根水肿,减轻症状。同时,协助病人主动或被动训练足趾,3次/d,每次3~5 min。 3 床上活动:术后第2天练习直腿抬高。病人平卧位,膝关节伸直,脚上举,幅度适当,逐渐增加直腿抬高度数,先单腿,后双腿,3次/d,每次3~5拍(每抬起1次为1拍),以后每天每次增加1拍,其目的是防止术后神经根粘连及双下肢肌肉萎缩。手术后1周进行腰背肌锻炼,方法为俯卧位抬头,动作不宜过度,1次/d,每次3拍;平卧位时进行配合直腿抬高练习。手术3周时在床上坐起,适当活动,如扩胸运动等;也可俯卧位,头及双下肢同时离床上抬数次,各项活动交替,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同时观察病人一般情况,不可疲劳过度。 4 并发症护理: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尿潴留,为病人不习惯床上小便而致。因此,术前2 d指导病人练习用便盆卧床小便。本组发生1例,经按摩和热敷下腹部及做解释工作后小便自解。 5.康复期功能锻炼 术后第5周病人带腰围下地不负重行走,活动量以自己能承受为准,量力而行,不可太疲劳,循序渐进。同时腰部固定要牢固,腰围3个月后解除。康复期锻炼是以增强腰部动力性稳定结构的稳定为目的进行,因骨性稳定结构破坏少,康复期病人可利用机械器具如哑铃、健身器、助跑器等配合各种功能锻炼,但康复护理中注意不要让病人施行暴力,特别是腰部,定期复查、及时接受康复指导,直至骨性愈合。

腰椎管狭窄症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腰椎管狭窄症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脑脊液漏脊柱手术后脑脊液发生率约为 2.31%-9.37%。故术后病人返回病房给予正确体位,避免脊柱扭曲,妥善放置引流管并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质。如24小时后,有血性液体引出,引流液呈清亮,患者又自诉头晕头疼,应考虑为脑脊液漏,应立即汇报医生,采取补救措施。术中已发生者,术后取头底足高位,切口加压包扎,并严密观察引流量和性质,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必要时补充白蛋白和血浆。防止咳嗽、咳痰,大便时勿用力以免增加腹压,增加脑脊液流出,术后发现引流液多且呈清亮色,患者自诉头晕头疼,立即置患者头低足高位,局部加压包扎。尿潴留及泌尿系感染术前训练床上排尿排便。术后指导患者做腹肌收缩运动,以增加腹压,促进膀胱肌收缩。拔除尿管后2-3小时指导患者小便,排尿困难者,可下腹部热敷,让患者听流水声。或用温水冲洗外阴,留置尿管者,鼓励病人多饮水,定时更换引流袋;每日碘伏棉球擦洗尿道口2次;必要时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8单位膀胱冲洗一日2次。预防便秘由于术后卧床时间长,活动少,肠蠕动减慢,加上术后总体饮水量和进食偏少,术后易出现腹胀便秘。因此术后因鼓励病人多饮水,多食富含膳食纤维易于消化的饮食,少食多餐;随着病情好转,活动量增加,

指导患者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以促进伤口的愈合。下肢深静脉血栓约为1.2%-3.6%,其中50%-70%还可继发肺栓塞,可造成死亡。麻醉清醒后,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股四头肌静止性等长收缩及至踝关节的主动伸屈活动,严密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同时认真听取患者主诉,做到及时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伤口感染加强对体温和脉搏的监测,发现发热及时汇报及时处理。观察伤口局部有无红肿、渗出、压痛和化脓性分泌物,及时更换敷料,注意无菌技术操作。肺部感染由于患者长期卧床,术后伤口疼痛不敢做咳嗽运动,导致气管分泌物坠积易发肺炎,术后应协助病人定时翻身、拍背,多做咳嗽运动;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化痰的药物,促进痰液排出,防止肺部感染。一当出现肺部感染,及时会诊,积极治疗。褥疮的预防和护理由于手术创伤大,患者体质弱,加之伤口疼痛,或因体位变动困难,患者往往不愿变动体位,使皮肤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皮肤局部缺血坏死而产生压疮。护士应保持患者床单清洁干燥,易受压部位垫柔软的毛巾,骨隆突出垫气垫棉圈,1-2小时在纵轴体位下翻身一次,在此之前注意观察按摩骶尾部受压情况,防止压疮,翻身时一手置于患者肩部,一手置于髂嵴部,两手同时用力,做滚筒式翻身,动作应稳而准,避免脊柱过度扭曲。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方案

1.目的:保证康复医师、治疗师、理疗师、护理人员等按规范程式给予患者合理的治疗与康复。 2.适用范围:康复医学科。 3.定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由于创伤、劳损、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常见腰腿痛原因之一。本病好发于20—50岁青壮年,男性和体力劳动者多见。 4. 职责:保证在治疗及康复上达到质和量的标准。 5. 标准: 5.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5.1.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5.1.2.常发生于青壮年。 5.1.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5.1.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 活动受限。 5.1.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 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偶有二便失控或/和鞍去麻痹。 5.1.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5.1.7.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5.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分型: 5.2.1. 旁侧型:多数为一侧突出,少数为双侧突出。 5.2.1.1.跟肩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外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内侧,临床 表现为根性放射痛,脊柱多向患侧弯曲,向患侧突起,患侧椎旁压

痛及放射痛。 5.2.1.2.根腋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内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外侧,临床 表现为根性放射痛,脊柱多向健侧弯曲,向健侧突起,健侧椎旁压 痛及放射痛。 5.2.1.3.根前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侧,临床表现 为严重根性放射痛,脊柱生理前凸消失,前后活动受限,多无侧弯 畸形,椎旁压痛及放射痛明显。 5.2.2. 中央型:髓核从间盘后方中央突出。 5.2.2.1.偏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中央偏于一侧,主要压迫神经 根及马尾神经,或两侧均受压,但一侧较重而另一侧较轻。 5.2.2.2.中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正中央,一般突出范围较大, 主要表现为广泛瘫痪及鞍区感觉障碍,二便功能障碍,并无神经 根刺激或压迫症状。 5.3.康复评定 5.3.1.疼痛评定 可采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进行评定:在纸上或尺上划 一10cm的直线,按毫米画格,直线左端表示无痛,右端表示极 痛。让病人目测后在直线上用手指指出某点,表示其疼痛程度。 5.3.2.功能障碍评定 5.3.3.关节活动度评定(见表单1.) 5.3.4.徒手肌力评定: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一)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常见的极重要的原因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因腰椎间盘变性、破裂后髓核突向后方或突至椎板内,致使相邻组织遭受刺激或压迫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二)病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主要与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过度负荷、急性损伤及遗传因素等相关,除此之外,吸烟、糖尿病也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因素。 1.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纤维环长期承受挤压、屈曲和旋转等负压,很容易在纤维环后部产生裂隙甚至断裂。在此基础上,一次较重的外伤,或反复多次轻伤,均有可使退变的纤维环进一步破裂,使髓核组织膨出或脱出。 2.过度负荷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和举重运动的人可因过度负荷造成椎肩盘的早期退变。另外,长期从事弯腰工作的人如建筑工人、煤矿工人等亦容易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3.外伤外伤是腰椎盘突出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的发病,与之密切相关。在脊柱轻度负荷和快速旋转时,可引起纤维环的水平破裂。外伤并不能引起腰椎间盘突出,只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的诱因。 4.长期振动汽车和拖拉机驾驶员长期处于座位及颠簸状态,腰椎间盘承受压力较大,加重椎间盘突出和退变。 5.遗传因素有色人种发病率较低,如印第安人、非洲黑人等少见。 6.妊娠妊娠期间整个韧带系统处于松弛状态,有调查显示,多次妊娠的妇女腰椎间盘突出发病率高。 7.吸烟长期吸烟可使椎间盘营养不良,促使椎间盘退变。 8.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动脉硬化加剧,影响营养椎间盘的周围动脉壁结构,降低其血流量,减少了椎间盘组织的代谢要求,最终可引起椎间盘组织的破裂。 (三)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临床表现 1.腰腿痛本病的重要症状,疼痛的主要原因是椎间盘突出后刺激了邻近组织的神经纤维。多数患者先有腰痛,过一段时间后才出现腿痛。疼痛范围较广,但主要在下腰部及腰骶部,这类疼痛的感觉部位较深,表现为起病缓慢且定位不准确的腰背部局限或广泛的钝痛,活动时加重,卧床休息后缓解而且腰痛症状很少完全影响生活和工作。当椎间盘突出时,腰背痛急性发作,腰痛重且可有肌肉痉挛,轻者可坚持工作,重者疼痛难忍,卧床不起,翻身困难。 2.坐骨神经痛95%的患者发生在L4~5、L5~S1,故患者多有坐骨神经痛。疼痛主要为放射性刺痛,痛起始于腰部,沿臀部、大腿和小腿后外侧至足背。患者常可指出确切的放射痛线路。咳嗽、打喷嚏或腹部用力时,症状可以加重。为了减轻疼痛,减轻坐骨神经受压所承受的张力而弯腰是取屈髋屈膝位。 3.神经功能改变 (1)感觉改变:受压神经根支配的皮肤节段欣会出现感觉变化,先为感觉过敏后为感觉迟钝或消失。 (2)肌力减退: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发生肌力减退。L5~S1椎间盘突出压迫S1神经根引起足跖屈力减弱。 (3)反射改变:如L3~4椎间盘突出可出现膝反射减弱或消失;L5~S1椎间盘突出常出去踝反射、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4.马尾神经综合征见于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突出物或纤维环完全破裂,可压迫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标准

1 .目的:保证康复医师、治疗师、理疗师、 护理人员等按规范程式给予患者合 理的治疗与康复。 2.适用范围:康复医学科。 3.定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由于创伤、劳损、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常见腰腿痛原因之一。本病好发于20—50岁青壮年,男性和体力劳动者多见。 4. 职责:保证在治疗及康复上达到质和量的标准。 5. 标准: 5. 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5. 1.1. 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 慢性腰痛史。 5. 1.2. 常发生于青壮年。 5. 1.3.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5. 1.4. 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 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 1.5. 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 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 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偶有二便失控或/ 和鞍去麻痹。 5. 1. 6.X 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5. 1.7.CT 、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5.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分型: 5.2.1.旁侧型:多数为一侧突出,少数为双侧突出。 5.2.1.1.跟肩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外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 内侧,临床表现为根性放射痛,脊柱多向患侧弯曲,向患 侧突起,患侧椎旁压痛及放射痛。 5.2.1.2.根腋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内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 外侧,临床表现为根性放射痛,脊柱多向健侧弯曲,向健 侧突起,健侧椎旁压痛及放射痛。 5.2.1.3.根前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 侧,临床表现为严重根性放射痛,脊柱生理前凸消失,前 后活动受限,多无侧弯畸形,椎旁压痛及放射痛明显。5.2.2.中央型:髓核从间盘后方中央突出。 5.2.2.1.偏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中央偏于一侧, 主要压迫神经根及马尾神经,或两侧均受压,但一侧 较重而另一侧较轻。 5.2.2.2.中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正中央,一般突 出范围较大,主要表现为广泛瘫痪及鞍区感觉障碍, 二便功能障碍,并无神经根刺激或压迫症状。 5.3.康复评定 5.3.1.疼痛评定 可采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进行评定:在纸上 或尺上划一10cm的直线,按毫米画格,直线左端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