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1:机械运动导学案

201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1:机械运动导学案
201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1:机械运动导学案

201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1:机械运动导学案

一、复习目标:

1.会测物体长度,了解误差的产生。

2.知道机械运动与参照物的关系,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会使用适当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并能求平均速度。

4.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重点难点:

重点:构建知识体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关于长度测量的估读、速度的计算。

三、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基础巩固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在使用之前,先弄清三个问题:、、。

(2)长度的单位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选、放、读、记。

(4)误差:叫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是。

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事先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定,运动的描述都是相对参照物而言,同一物体,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所得的运动也不同,如上述例子中的粉笔盒子和人及汽车。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都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参照物尽管可以任意选定,但是我们在选择参照物时,一般是从研究竟是的需要和方便出发来选择的,通常选择地面或与地面保持相对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这也是人的一种习惯)

4、运动快慢的比较

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1)速度:运动物体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运动物体经过路线的长度叫路程)

(2)公式:速度=路程/时间v=s/t (三个字母都是小写、斜体)

这个速度是平均速度

(3)单位:米/秒(m/s)常用单位:千米/小时(km/h) 1m/s = 3.6km/h

含义:运动物体1秒(小时)通过的路程是多少米(千米)

5、机械运动的物体,有哪些运动方式:

(1)按运动路线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按运动速度是否变化分: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所以运动方式有四种:…………

6、匀速直线运动

(1)概念:物体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

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一种理想的运动状态,实际上很难找到,我们可以把某段直线路程中或某一段时间内,速度不发生明显变化的运动,近视地看成是匀速直线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一段路程内或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是等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2)路程公式:s=vt

公式中速度大小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不能根据v=s/t得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的结论。

(3)根据公式计算

例1:一架飞机做匀速直线飞行,在5分钟内飞过的路程是60千米,求这架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多少米/秒?合多少千米/小时?

(二)典型示例,抽取规律

考点一:物体长度的测量

例1.如图所示的铅笔的长度是cm,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方法归纳:在使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应注意什么?

考点二: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的相对性

例2.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以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变式练习】

(2013启东市·模拟)战斗机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列的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

A.战斗机B.加油机中的飞行员

C.战斗机里的飞行员D.地面上的房屋

方法归纳:要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应当怎么做?

考点三: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

例3.(2013年兰州)平直的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它们的运动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汽车处于静止状态(填“甲”或“乙”)。

例4.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12m/s,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16 m/s,求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方法归纳:如何求平均速度?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惑:

五、达标检测:

1、(2013龙岩)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大约是()

A.2.5m B.2.5 dm C.2.5cm D.2.5 mm

2、(2013内江)2013年1月11日到1月16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被严重污染,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其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单个PM2.5是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人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 2.5um=2.5 um×10-6m

B. 2.5um=2.5 ×10-5dm

C. 2.5 um=2.5×10-6cm

D. 2.5 um= 2.5 ×10-9m

3、(2013郴州)放学了,甲乙两同学并肩漫步在校园里。甲说乙是静止的,应该选择什么为参照物()

A.甲 B.乙 C.树 D.路面

4、(2013内江)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中,相对于放在车厢内小桌上的苹果,运动的物体是()

A.这列火车的机车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C. 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D.关着的车门

5、(2013江苏盐城)小球从左向右运动,每隔相等埋单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如下图,

其中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6、(2013达州)一列长200m的火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进入长为2km的隧洞,火车完全在洞中的时间是s,火车上乘客看见洞中的路灯在后退,乘客是以为参照物.

7、(2013宜宾)小刚学了长度测量以后,在分组探究活动中,估计教室里所用课桌的高度约为80______(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然后又用刻度尺测量橡皮擦的长度,如图所示,图中橡皮擦的长度为_______cm。

8、(2013年烟台)17.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了一下速度及里程表盘如图1O甲所示.此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为___________,汽车行驶了半个小时后.表盘的示数如图1O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

9、(泰州市二O一三年)图9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运动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57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m/s。

10、(2013朝阳区·一模)下图是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你根据图像判断,运动速度比较大的是物体______。甲、乙两物体通过相同

的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t甲∶t乙=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 学案

《机械运动》复习课 【目标】 1.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择参照物;能结合具体实例阐述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时,对所研究物体运动的描述一般是不同的,即机械运动具有相对性。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定义及其表达式,知道其单位有米/秒(m/s)、千米/小时(km/h)等,能正确进行各单位间的换算;能运用其定义式进行计算(包括平均速度的意义和相关的计算等)。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秒(s),知道其它常用单位,并能正确进行各单位间的换算。4.会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包括读取测量值)。 5.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米(m),知道其它常用单位,能正确进行各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总结归纳,训练提高 【教学过程】 【任务一】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 12.35cm、12.9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12.35cm B、12.34cm C、12.50cm D、12.36cm 【知识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⑴单位及换算;⑵测量工具;⑶刻度尺的使用:看、放、读、记;⑷长度的特殊测量。 2、时间的测量 ⑴单位及换算;⑵测量工具;⑶秒表的读数。 【知识点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理学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 (1)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2)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既可以选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可本着便于研究的原则,选取合适的参照物,如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不能选作参照物,因为以此研究对象为参照物,研究对象永远都是静止的。

中考物理第一部分夯实基础过教材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真题面对面

第一章机械运动 贵州4年真题面对面(~) 1. (2016黔西南1题3分)人民币中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 A. 3 μm B. 3 mm C. 3 cm D. 3 dm 2. 判断下列物理量的估测是否正确 (1)(2014铜仁10A题0.5分)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80 cm() (2)(2014铜仁10C题0.5分)正常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0 m/s() (3)(2016毕节9B题0.75分)正常人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2 s() (4)(2016毕节9D题0.75分)考试用的黑色签字笔的长度约为15 cm() (5)(2017黔西南1D题0.75分)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 m() (6)(2016黔东南1A题0.75分)小明身高30 cm() 3.(2015安顺6题4分)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 ,上体育课时你跑100 m所需时间约为16____(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 4.(2016黔西南7题2分)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 (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______ cm. 第4题图第5题图 5.[2015黔西南18(1)题1分]如图,此圆柱体的直径是_____cm. 6.[2016六盘水12(2)题1分]小丽在测一个物体长度时记录的数据为14.51 dm、14.50 dm、14.53 dm,物体长度测量值应记为____dm. 7.(2016黔东南3题3分)如图所示,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战斗机加油的情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第7题图 A. 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甲是静止的 B. 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 C. 以战斗机甲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 D. 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物理机械运动专题练习(及答案)含解析

物理机械运动专题练习(及答案)含解析 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 1.小明在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时,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滚到C点,并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6s B. 小球在前0.5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 cm C. 小球滚下的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1m/s D. 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 【答案】D 【解析】【解答】A. 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经过了5个时间间隔,用时 5 0.1s= 0.5s, A不符合题意; B. 由图可知,小球在前0.4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cm, B不符合题意; C. 由图可知,AC之间的距离为s=5.50cm=0.055m,则整个运动过程平均速度为:v═ =0.11m/s, C不符合题意; D. 由图可知,小球在BC段的时间为t BC=2 0.1s=0.2s,路程s BC=5.50cm?2.50cm=3.00cm =0.03m.小球在AB段的时间t AB=3 0.1s=0.3s,路程s AB=2.50cm=0.025m,所v BC= ==0.15m/s,v AB=≈0.083m/s,计算可知,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平均速度来描述,理解相邻点的时间间隔为0.1S,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 2.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 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 B. 甲乙两同学始终在运动 C. 在0~10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慢 D. 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在15s时,甲乙离出发点都是100m,故两同学相遇,故A正确;B、由图象看出甲乙两同学甲始终在运动,乙在10~15s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乙同学静止不动,故B错误;

机械运动导学案

第十二章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 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二、基础知识巩固 1、在物理学中,把叫做机械运动, 2、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发展中,所以说运动是。 3、机械运动具有,即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所选的参照物,描述的结果一般不同。 4、参照物的选择是,日常生活中常选择为参照物。 三、巩固练习 1.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 行星转动 B. 鲜花怒放 C. 骏马奔腾 D. 枯叶飘落 2.下面的哪句话是正确的() A. 只有机器的运动才能叫机械运动 B. 整个宇宙都是由运动着的物质组成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C. 参照物是绝对不动的 D. 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所以静止也是绝对的 3.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作参照物 B. 一切物体都可能被选作参照物 C. 参照物就是绝对不能动的物体 D. 选取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一定不同 4.在商场内乘坐电梯上升时,乘客说自己是静止的,该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 A. 上升的电梯 B. 地面 C. 商场内的收银员 D. 货架上的商品 5、2012年国际田联110m栏比赛中,刘翔以12秒97破赛会记录夺得冠军.如图是刘翔在跨栏时的情景,若说赛场的主席台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 刘翔 B. 看台上坐着的观众 C. 地面 D. 刘翔前方立着的栏 6、2008年9月27日16时43分,航天员翟志刚随“神七”载人飞船一起以78km/s的速度绕地球高速运动,并实施出舱活动他在舱外活动时间为19min35s,这意味着在这段时间内,他在太空行走了91650km,这一距离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A. “神七”载人飞船 B. 太阳 C. 地球 D. 月亮 7、一位诗人写道“…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句中描述“山走”、“船 行”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 河岸和行船 B. 行船和河岸 C. 都是行船 D. 都是河岸 8、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基础练习题完整版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基础 练习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基础练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3分) 1.物理学中把叫做机械运动,它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其中直线运动又可分为直线运动和直线运动. 2.在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被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3.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这是运动的的生动描述,其中“舟行”是以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为参照物. 4.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的,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时,人是. 5.平时所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为参照物.我国发射的风云二号通讯卫星相对是静止的.相对于是运动的.人们常说地球在公转的同时自转着,“公转”是以为参照物,自转又是以为参照物. 6.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7.空中加油机在空中给歼击机加油的过程中,若以为参照物,他们都是运动的,若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歼击机是的. 8.“旭日东升”是以为参照物的,“日落西山”是以为参照物的. 9.坐在甲车里的人,看见路边树木向北运动,他是以为参照物.他看到并排的乙车静止,若以树为参照物,乙车是的.

10.长征三号火箭运载同步卫星升空,此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当卫星脱离火箭绕地球运转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 11.小红骑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当天虽无风,但小红骑在车上觉得刮了西风,以小红为参照物,空气是向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向行驶. 12.不变,沿着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13.我们唱的歌“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以为参照物. 14.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一般选________做参照物。 15.车里的人看路边的树向后退是以________做参照物。 16.物理学里把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17.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________,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人是________的。 18.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月亮在云间穿行,这时我们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19.以________为参照物,人造地球同步卫星是静止的,以________为参照物,人造地球同步卫星是运动的。它绕地心旋转一周需________h。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必须选择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2.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

专题复习一机械运动

解析专题1机械运动 一、选择题 1.(2013中学生数理化潜能知识竞赛)下图是空中加油的情景,我们说加油机是静止的,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A.以加油机自己为参照物 B.以受油机为参照物 C.以地面为参照物 D.三种说法都不对 1.答案:B解析:空中加油,我们说加油机是静止的,是以受油机为参照物,选项B正确。 2.(2013中学生数理化潜能知识竞赛“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下面四个图是小严同学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2.答案:B解析: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可知,选项B正确。 3.(2011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题)小轿车匀速行驶在公路上,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小青观察到轿车速度盘的指针始终在100位置处,在超越相邻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另一辆普通轿车的过程中,小青发现该轿

车通过自己的时间恰好为1秒,则该轿车的车速范围为() A.15~20 B.20~25 C.25~30 D.30~35 解析:小轿车速度10028,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小轿车长度取3.5m,在超越相邻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另一辆普通轿车的过程中,两车相对路程为7m,由可知,相对速度为7。该轿车的车速范围为20~25,选项B正确。 答案:B 4. (2009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复赛题)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载着三名航天员飞上蓝天,实施太空出舱活动等任务后于28日17时37分安全返回地球。已知:“神舟”七号飞船在距地球表面高343千米的圆轨道上运行,运行速度为7.76千米/秒;地球半径 6.37×103千米。则在“神舟”七号飞船运行期间,飞船绕地球运动的圈数为: (A) 15 (B) 30 (C) 45 (D) 60 .答案:C解析:由题述可知,飞船绕地球运动的时间大约为68.5小时,运行一圈的路程大约为2π×(6.37×103千米+343千米)=4.2×107m,运行一圈的时间大约为1.5h,飞船绕地球运动的圈数为45,选项C正确。 5.(2011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在晴朗 的夜空,我们很容易找到北斗星与北极星,如图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机械运动(复习课)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探讨和交流进一步掌握有关物理基本规律、公式和基本概念; 2、学会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和解释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和现象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_______,常用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_。刻度尺的使用规则:⑴、“选”:根据__________选择刻度尺。⑵、“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⑶、“放” _______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_________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不能____________。⑷、“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即______________。⑸、“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___位。⑹、

“记”:测量结果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组成。 4、特殊的测量方法:⑴、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⑵、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圆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⑶、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⑷、测硬币、球、圆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5、常用的时间测量工具有钟、表、、电子表等,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 ,常用的单位还有、等。换算关系为1h= min,1 min= s。 6、误差:(1)定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误差。(2)产生原因: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_____________,而错误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是能够____________的。 (二)运动的描述

中考物理总复习系列机械运动

第一章《机械运动》 ★知识梳理 知识点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 长度的测量:(1)长度单位及换算: 1 km = _1000 m 1 m = _10_dm= 100 cm (2)刻度尺的使用:①选②放③读④记 2. 时间的测量:(1)时间单位及换算:1 h = __60__min = __3__600__s (2)停表的使用:①调②按③停④读 3. 测量误差和测量错误的区别:①性质②产生原因③减小或避免的方法 知识点2 :运动的描述 1. 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取决于所选参照物 【温馨提示】(1)运动的物体也可以被选作参照物,但是一旦被选作参照物,就被认为是静止的。(2)静止的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变化。(3)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 状态时,如果不选择参照物,就无法确定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 知识点3 :运动的快慢 1. 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s、 2. 速度:(1)定义: (2)单位及换算: 1 s (3)公式:v=- 3. 运动的分类: 4. 了解常见的速度: 知识点4:测量平均速度★考纲要求: 1. 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理解) 2. 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认识) 3. 时间、长度的粗略估测.(认识) 4.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操作) 5. 速度的描述.(认识) 6. 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理解) 7. 测物体运动速度.(操作)

★备考指导 1. 考查热点:速度的简单计算,时间和长度测量等 2. 考查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为主 3. 备考重点:参照物,速度的简单计算,时间和长度测量等

北京玉渊潭中学物理机械运动实验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细心的小轩发现水箱接口处使用不同水管,出水口水流喷射的远近不同.于是,小轩想探究“水压相同时影响水管出水口水流速度大小的因素”。为此,他提出了三个猜想:①与水管的长度有关;②与水管的内径大小有关;③与水管的材质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小轩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1)实验过程中,需控制水箱中水的深度不变,从而使接口处水的压强________。保持出水口的高度h不变,通过____________来反映出水口水流速度的大小.在接口处接材质相同的不同水管多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长度l (cm) 内径d (cm) 喷射距离s(cm) 1 40 1.014 2 1.516 3 2.020 4 70 1.012 5 1.515 6 2.017 7 100 1.011 8 1.513 9 2.014 (2)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 (3)比较序号________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当材质和内径一定时,水管长度越长,出水口水流速度越小;比较序号1、2、3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当材质和长度一定时, _____。 (4)综上所述,当其他条件一定时,水管长度越长,内径越小,出水口水流速度 ________。

(5)为验证猜想③,接下来的操作应该为_____________。 【来源】【专题】备战2020届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题型08-创新探究题 【答案】不变 喷射距离 刻度尺 1、4、7或2、5、8或3、6、9 水管内径越大,出水口水流速度越大 越小 用内径和长度相同,材质不同的水管多次实验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使接口处水的压强不变,需控制水箱中水的深度不变。 [2]水流速度的越大喷射距离越远,可以通过喷射的距离反映水流的速度。 (2)[3]实验中需要刻度尺测量水管长度、水管内径、喷射距离。 (3)[4]比较1、4、7或2、5、8或3、6、9发现实验中水管材质和内径相同,而水管长度不同,水管长度越长喷射距离越短,说明当材质和内径一定时,水管长度越长,出水口水流速度越小。 [5]比较1、2、3或4、5、6或7、8、9发现当水管材质和长度相同,而内径不同,内径越小,水管长度越长喷射距离越短,说明当材质和长度一定时,水管内径越小,出水口水流速度越小。 (4)[6]综上所述,当其他条件一定时,水管长度越长,内径越小,出水口水流速度越小。 (5)[7]猜想③为出水口水流速度与水管的材质有关,所以为验证猜想③应当用内径和长度相同,但材质不同的水管多次实验。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分度值为1 c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刻: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 (填“陡”或“缓”)些;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BC s =_______cm ,BC t =______s ,AC v =_____m/s ;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AC v 偏____(填“大”或“小”); (5)甲、乙两组实验操作中,小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4∶3,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是______。

运动的世界复习导学案教案

一、知识再现:(自主、快速复习本单元内容,并认真思考,交流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举例说明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举例说明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3、诗人用语言的和赞美运动;画家用和描绘运动;音乐家 用和表现运动。 4、科学家用来描述与研究运动。 5、称为机械运动。 6、叫参照物。 7、当一个物体怎样时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当一个物体怎样时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8、乘电梯上升的乘客,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是怎样的?选择电梯为参照物是怎样的? 9、世界上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吗?举例说明为什么? 10、叫测量单位。 11、叫国际单位制。 1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时间的基本单位是,除此之外,长度 还有哪些单位?换算关系是什么?时间还有哪些单位?换算关系是什么? 、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 (1); (2); (3); (4)。 14、什么叫测量误差?引起误差的因素有哪些?怎样减小误差?误差能不能避免?错误能不 能避免? 15、称为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的关系式是怎样的?各物理量的国际单位是什么?此公式的变形公式是什么? 16、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称为变速直线运动。17、人、自行车、光运动的大致速度是多少? 18、推导速度的两个单位“m/s”和“km/h”的关系是什么?

19、怎样探究某同学在100m跑的过程中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写出探究方案。 20、通过上面的自学、讨论交流,独立完成下面知识网络: 动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_______________. 与静止:一个物体_________________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 静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事先选定的_____________. 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换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刻度尺要________,有刻度的一边要_______________;运长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_________,要估读到_______ 动度刻度尺的正确使用__________________,并记下单位; 的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_______________. 世时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界间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误差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量特点:误差不能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速度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公式: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换算:_________. 慢匀速直线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速直线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教师以知识梳理的形式,将本章所学的基础知识通过学案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我完成,将本章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回顾,实现知识的再现。使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实现知识再现和知识网络构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必要时可以将重点、难点以实验的形式重回课堂。)二、知识点拔:(本章的重点是机运动及其相对性、速度的理解及有关计算,考点还有参照物、长度的测量、误差等。相互交流,充分发挥自己的看法,在交流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产生思想的火花。在此过程中注意交流的充分性、全员性,尽量能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交流中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充分展示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掌握对一般问题的解决方法。) 例1:机械运动部分:要求知道机械运动的定义,会根据所选择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所处的状态;会根据物体所处的状态判断所选的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以高山为参照物,舟中人是;以小舟为参照物,舟中的人是(如图1所示)。 分析: 例2:长度的测量:要求会正确选择并使用刻度尺,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会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会设计实验进行一些特殊长度的测量; 如:小明为了给窗户按上一块玻璃,在下面的测量工具中,你认为选取哪种工具来测量窗框最合适:A.分度值为1mm,长度为20cm的学生用尺; B.游标卡尺;

机械运动 复习题

机械运动复习1 一、填空题(35分) 1.物理学把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被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3.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这是运动的的生动描述,其中“舟行”是以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为参照物。 4.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的,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时,人是的。 5.平时所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了月亮”是 以为参照物。我国发射的风云二号通讯卫星相对是静止的。相对于是运动的。人们常说地球在公转的同时自转着,“公转”是 以为参照物,自转又是以为参照物。 6.空中加油机在空中给歼击机加油的过程中,若以为参照物,他们都是运动的,若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歼击机是的。 7.“旭日东升”是以为参照物的,“日落西山”是以为参照物的。 8.坐在甲车里的人,看见路边树木向北运动,他是以为参照物。他看到并排的乙车静止,若以树为参照物,乙车是的。 9.长征三号火箭运载同步卫星升空,此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当卫星脱离火箭绕地球运转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 10.小红骑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当天虽无风,但小红骑在车上觉得刮了西风,以小红为参照物,空气是向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向行驶。 11. 我们唱的歌“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以为参照物。 12.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一般选________做参照物。 13.车里的人看路边的树向后退是以________做参照物。 14.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________,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人是________的。 15.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月亮在云间穿行,这时我们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16.以________为参照物,人造地球同步卫星是静止的,以________为参照物,人造地球同步卫星是运动的。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2016年第一章+机械运动专题难题

2016年第一章机械运动专题难题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安装了周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 号的时间间隔是1.1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 则()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 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02m C.汽车的速度是34m/s D.汽车的速度是30.9m/s 2.研究表明:雨滴自高空由静止下落,雨滴下落过程中受空气阻力随其速度增大而增大,因此经过一段距离后将匀速下落,这个速度称为此物体下落的终极速度.假设每个雨滴可看成球形,每个雨滴的密度相同,雨滴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的阻力与雨滴的半径r的平方成正比,与下落速度v 的平方成正比,即f阻=kr2v2,其中k为比例常数,对于常温下的空气, 比例系数k=3.4×10﹣4Ns/m2.已知球的体积公式:V=π?r3(r为半径),g=10N/kg.每个雨滴最终都做匀速运动.如果两个雨滴的半径之比为1:4,则这两个雨滴的落地速度之比为() A.1:8 B.1:4 C.1:2 D.1:1 3.如图是用照相机所拍摄的某小球在水中下落的一张频闪照片.已知水池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a,闪光灯每隔△t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可能的是() ①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②小球从B位置到D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③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平均速度为 ④小球通过D点时的速度为. 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 4.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 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 可知() A.两同学在t=10min时相遇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1.5倍 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倍 5.设湖岸MN为一直线,在岸边的A点的游客发 现湖中C点处有人落水,此时C点离湖岸最近点为 B点,BC距离为60米,AB距离为80米,游客从 A点出发去营救落水者.已知人在岸上走的速度为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复习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新课标版 一、复习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与参照物的关系,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会使用适当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并能求平均速度。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重点难点:重点:构建知识体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关于长度测量的估读 三、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基础巩固单位: 长度测量工具: 时间测量单位: 工具: 定义: 机机械运动参照物: 定义: 械选择:

运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动运动快慢的描述: 公式: 运动的快慢速度单位: 运动的种类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运动: (二)典型示例,抽取规律考点一:物体长度的测量例 1、如图所示的物体A的长度是 cm,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方法归纳:在使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应注意什么? 考点二: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的相对性例 2、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C 、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以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D 、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变式练习】 看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方法归纳:要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应当怎么做?考点三: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例 3、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时间图像。你从该图中可获得哪些信息(只写3条)? (1)。 (2)。 (3)。例 4、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12m/s,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16 m/s,求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方法归纳:如何求平均速度?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惑: 五、达标检测: 1、下表是国家标准鞋码与脚长对照表,表中“光脚长度”的单位是() A、m B、cm

测量和机械运动综合练习题一

测量和机械运动综合练习题 一、中考题精练 1、 观察图1中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 .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 .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右运动; D .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2、在新型飞机的研制中,将飞机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风(高速流动的空气)迎面吹来,可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在此情境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飞机模型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B.飞机模型相对于空气是运动的; C.空气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D.空气相对于飞机模型是静止的。 3.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甲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匀速向南,乙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匀速向北,这三辆车中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是 ( ) A . 只有甲车 B.只有乙车 C.只有丙车 D.甲、丙车 4、车站上,坐在火车里的乘客从窗口发现有两列火车沿相反的方向运动,由此得出的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 A 、乘客坐的火车和看到的两列火车中一定有两列在沿相反方向运动; B .乘客坐的火车可能在运动; C .三列火车可能沿同一方向运动; D .三列火车中可能有一列是静止的。 5、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 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2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 行驶的V ﹣t 图象,根据图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紧急刹车发生在8:27 B 、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千米/时 C 、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 D 、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时 6.下列四个成语中描述物体运动快慢最明显的是 ( ) A .离弦之箭 B 、一日千里 C 、姗姗来迟 D 、风驰电掣 图1 图2

机械运动复习导学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导学案一、知识点分项细目

二、知识梳理(课前完成)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单位换算:3mm= m,3cm= m, 3dm= m 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运动、静止的方法是: 2.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识别方法: 3.速度的概念 长度测

三、例题讲、练、测 (一)估测物体长度: 1、下列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10cm B.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m C.一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D.一袋普通方便面的质量 约为0.5g 2、下面是对生活中一些物体的质量和长度的估计,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正常成年人的鞋子的长度约为42cm B.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0.26m C.一支普通铅笔的质量约为500g D.一个普通鸡蛋 的质量约为0.3kg (二)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 1、右图是改装的“波音747”飞机背着航天飞机“发现号”从加利福尼亚州返回肯尼迪航天中心的情景。在飞行过程中,航天飞机相对于“波音747”飞机是____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2、在行驶的火车中有一位乘客,他认为自己是静止的,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的() A.路旁的电线杆B.火车的车厢 C.迎面驶来的火车 D.火车路上的铁轨

3、如图所示,在地球上看到的地球同步卫星是_____的。 4、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刘翔以的成绩夺得男子110m栏金牌,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5、2007年我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后,北京到上海的火车运行速度约为146km/h,全程所用时间约为l0h。目前,我国计划修建京沪高速铁路,并预计初期运行速度达到300km/h,届时,乘坐火车从北京到上海的时间大约是_ _h。(结果保留整数) 四、重点、难点突破 (一)关于速度概念的理解 1、由匀速度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 s/t 可知,以下说 法中正确的是 (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 度与时间成反比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二)运用速度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2、如图是汽车上的速度计,一辆汽车以此速度从石家庄驶向北京,若石家庄距北京×105m,则() A. 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65 km/h B. 汽车的行驶速度是70 m/s

中考物理机械运动复习二教案

机械运动 章节(课题)名 称 机械运动章节复习(二)学时 1 总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 技能 1.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参照物. 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并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选择和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的误差,区分误差和错 误. 过程 方法 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 的品质,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学生特征分析 通过本章学生对机械运动、参照物、速度、时间和长度的测量等一些基本的知识已有所了解.本节课的任务就是要学生系统地回顾和总结本章知识的内容,体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并能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归纳、总结、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将科学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项目内容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速度的计算与 测量 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归纳总结,体验知识内容之间的 联系,系统复习本章知识. 教学难点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案设计与实施过 程 通过引导学生对典型事例的分析,锻炼学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 教学 札记 1、运动的相对性 一个物体对参照物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称该物体运动,若对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则称该物体静止。 例:教室相对于行走的人是运动的。龙舟相对于河岸是运动的。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龙舟相对于舟上的人是静止的。 2、长度的测量 选:选择一个清晰的刻度开始测量 放:放正刻度尺、紧靠被测物 看:测量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分度值:刻度尺里面最小的刻度值)记:记下数值和单位学生思考并完成相关计算

《机械运动》复习导学案

《机械运动》复习导学案 复习目标 1、掌握基本概念。 2、理解基础知识。 3、会知识的应用。 知识回顾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如果物体位置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若位置没变,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2.参照物: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那个物体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物体; (2)除研究对象外任何物体都可选作参照物; (3)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相对静止:若两个物体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则它们是相对静止的关系。 (1)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地面为参照物,二者都是运动的;以卡车为参照物,收割机是静止的;以收割机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 (2)空中加油机和受油机:以地面为参照物,二者都是运动的;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也是静止的。 二、速度 1.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比较两个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第二种是比较两个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3.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公式:v=s t 。

4.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m/s;交通运输中的常用单位:km/h。1 m/s=3.6 km/h。 三、用v–t图象和s–t图象解决运动问题的方法 1.物体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中可以获 取的信息如下: (1)该图象的纵坐标表示路程,横坐标表示时间,利 用任意一组对应的时间和路程值,可求出该物体的运动速度 的大小; (2)该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他说明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 (3)可以通过图象得到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4)可以通过图象得到该物体通过某段路程需要的时间; (5)如果是两条图象在同一个图象中,可以比较两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关系; (6)如果某段时间内图线是水平的,就说明这段时间内物体静止。 2.物体匀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它是于时间轴平行的直 线,由图象可以直接得到物体的速度,统一物体的s–t图象和v–t图象形状 不同。 3.常见机械运动的图象 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四、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v=s t 。 测量器材:刻度尺、停表。

中考物理机械运动复习一教案

机械运动 章节(课题)名称机械运动章节复习(一)学时 1 总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 技能 1.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参照物. 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并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选择和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的误差,区分误差 和错误. 过程 方法 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热爱 科学的品质,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学生特征 分析 通过本章学生对机械运动、参照物、速度、时间和长度的测量等一些基本的知识已有所了解.本节课的任务就是要学生系统地回顾和总结本章知识的内容,体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并能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归纳、总结、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将科学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项目内容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速度的计算与测量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归纳总结,体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系统复习本章知识. 教学难点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案设计与实施过程通过引导学生对典型事例的分析,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 计 意 图 教 学 札 记

一、复习内容及过程 1、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例1、坐在向南行驶的列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若同时又看到汽车也在向后退,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的运动状态可能 是、、 . 例2、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成功实现两次载入航天飞行.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在这一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 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C.以火箭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 的 D.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 2、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堂上练习 1、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 程中,善于观察的小唐同学看到汽车上 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 图甲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 为;该车匀速行驶 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变为图乙所 示,那么这段时间为 h 2、王刚同学在做了一些测量后忘了在 记录的数据后面标明单位,请你帮他补上.某同学的身高是 15.8 ;物理课本的长度是 26 . 3、坐在奔驰的列车里的乘客,若 培 养 学 生 解 决 实 际 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