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癃(前列腺增生) 中医诊疗方案

精癃(前列腺增生) 中医诊疗方案
精癃(前列腺增生) 中医诊疗方案

精癃(前列腺增生) 中医诊疗方案

(外科)

精癃,现代医学称之为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之一。由于解剖学的特点,前列腺增生症能造成排尿不畅等与膀胱出口梗阻相关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临床以尿频、夜尿次数增多、排尿困难为主,严重者可发生尿潴留或尿失禁,甚至出现肾功能受损。

诊断依据:

一、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ZY/T001.9-94)进行诊断。

(1)尿频,尤其夜尿次数增多,渐有排尿困难,余溺不尽,严重时可有尿闭或小便失禁。

(2)本病多见于老年男性。

(3)直肠指诊:精室肥大,表面光滑而无结节,边缘清楚,中等硬度而富弹性,中央沟变浅或消失。

(4)B超检查:前列腺大小测定较正常增大,膀胱残留尿量多。

2、西医诊断要点(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泌尿外科分册第一版)

(1)LUTS(下尿路症状):膀胱刺激症状和膀胱出口梗阻症状。

(2)合并症:有无血尿、尿路感染、膀胱结石及肾功能损害。

(3)直肠指诊:是前列腺增生的重要检查方法。

(4)前列腺大小的评估:直肠指诊、B超或CT测定法。

(5)残余尿测定:B超测定法和排尿后导尿法。

(6)实验室检查

1)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是鉴别前列腺癌的重要指标之一;

2)血肌酐测定:可了解有无肾功能受损及其受损程度。

(7)尿动力检查

1)尿流率测定:了解排尿情况,尿量不少于150m,最大尿流率(Qmx)<10ml/s,提示有膀胱出口梗阻,最大尿流率>15ml/s。

2)压力-流率测定:可区分逼尿肌无力与膀胱出口梗阻。

二、中医治疗

1、证候分类

(1)湿热下注:尿少黄赤,尿频涩痛,点滴不畅,甚至尿闭,小腹胀满。口渴不欲饮,发热或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治法:清热利湿、消癃通闭

方药:八正散加减(木通9g、瞿麦9g、扁蓄9g、车前子12g、滑石15g、栀子9g、大黄9g、甘草梢6g)

(2)脾肾气陷:小腹坠胀,小便欲解不爽,尿失禁或夜间遗尿。精神倦怠,少气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濡细。

治法:补脾益气、温肾利尿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18g、炙甘草9g、人参12g、当归10g、橘皮10g、升麻12g、柴胡10g、白术15g)

(3)肾阴亏虚:小便频数不爽,淋漓不尽。伴有头晕目眩,腰酸膝软,失眠多梦,咽干。舌红,苔黄,脉细数。

治法:滋阴补肾、通窍利尿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山药12g、丹皮10g、白茯苓10g、山茱萸10g、泽泻9g、黄柏9g、熟地黄12g、知母9g)

(4)肾阳虚损:排尿无力,失禁或遗尿,点滴不尽。面色恍白,神倦畏寒,腰膝酸软无力,手足不温。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肾助阳、通窍利尿

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熟地黄20g、山茱萸12g、牡丹皮10g、山药 12g、茯苓 12g、泽泻10g、肉桂 3g、附子(制)6g、牛膝 10g、车前子10g)

(5)气滞血瘀:小便努责方出或点滴全无,会阴、小腹胀痛,偶有血尿或血精。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白或黄,脉沉弦或细涩。

治法:行气活血、通窍利尿

方药:沉香散加减(沉香15g、石韦(去毛)15g、滑石15g、王不留行15g、当归(炒)15g、葵子(炒)20g、白芍20g、甘草(炙)6g、橘皮各6g)

2、中成药辨证使用

(1)补肾通淋类:济生肾气丸10丸一日三次。

(2)清利湿热类:八正散8克一日三次。

3、外治

灸法:取艾条在气海、关元穴采取直接灸法或隔物灸法,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钟。

三、其他疗法

1、手术疗法:适应症:

(1)残余尿大于60ml;

(2)因膀胱出口梗阻诱发膀胱憩室、结石、肾及输尿管积水者;

(3)由于梗阻引起慢性或反复发作的泌尿系感染者;

(4)因急性尿潴留或反复出现尿潴留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导尿失败者。但当膀胱逼尿肌功能受损时则手术效果不理想。

2、西药治疗:常用的有α-受体阻滞剂,盐酸坦索罗辛胶囊;5α-还原酶抑制剂,如保列治等。

3、物理疗法:如微波、射频、激光等。

四、疗效评定

治愈:排尿通畅,前列腺检查明显缩小,无残余尿。

好转:排尿症状好转,残余尿减少。

未愈:症状和各项检查均无改善。

中医诊疗方案(2014年)

尪痹病诊疗方案 (2014年) 一、病名 中医病名:尪痹 西医病名:类风湿性关节炎 二、定义 尪痹是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的疾病。 三、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尪痹是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的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10 ACR/EULAR 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1)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①关节及关节周围的晨僵至少 1 小时(≥ 6 周)。 ②3个或者 3 个以上关节区的关节肿(≥ 6 周)。 ③腕关节、掌指关节或者近端指间关节至少有一个关节区关节肿(≥ 6 周)。 ④对称性关节炎(≥ 6 周)。 ⑤类风湿结节伸肌表面或近关节区域的皮下结节。 ⑥类风湿因子阳性(正常人群中阳性率<5% )。 ⑦手X线改变后前位手、腕关节 X 线显示骨侵袭或明确骨质脱钙的典型的类风湿关节炎改变。 (2)2010 ACR/EULAR 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A:受累关节 - 1个大关节(0分)- 2-10大关节(1分) - 1-3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2分)

- 4-10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3分) -超过10个小关节(至少一个小关节)(5分) B:血清学(至少需要1项结果) -RF和ACPA阴性(0分) -RF和ACPA,至少有一项是低滴度阳性。(2分) -RF和ACPA,至少有一项高滴度阳性(3分) C:急性期反应物(至少需要1项结果) - CRP和ESR均正常(0分) - CRP或ESR异常(1分) D:症状持续时间 -<6周(0分) - ≥6周(1分) 注:在A-D内,取病人符合条件的最高分。例如,患者有5个小关节和4个大关节受累,评分为3分。 四、辨证要点 根据痹痛的性质、部位,辨病邪之偏胜;以痹痛性质辨:疼痛游走性、放射性、闪电样者多属风邪偏胜;痛有定处,疼痛剧烈,局部欠温,遇暖则舒,多属寒性偏胜;疼痛重着,属湿。以疼痛部位辨:上肢、全身多个部位疼痛多属风邪偏胜;下肢疼痛多属湿邪偏胜;腰部冷痛多属寒邪偏胜;局部疼痛不移多属淤血。但是,临床实践发现,由于痹病的病变部位在肌表、经络、筋骨,未直接涉及脏腑,或病程长久,正邪在体内几经变化,各证多难悉具。因此,临床要谨守病机,把握特征,结合兼证,辩证施治。 五、症候分类 1.风寒痹阻:肢体关节冷痛,游走不定,遇寒则痛剧,得热则痛减,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关节屈伸不利,恶风畏寒,舌质淡红或舌苔薄白,脉弦缓或弦紧,或浮。 2.热毒痹阻:关节红肿疼痛明显,得冷则舒,壮热烦渴,面赤咽红,溲赤便秘,舌红或红绛,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 一、定义 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有的尚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二、诊断依据 1.1.中医诊断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

(1)临床表现: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脊神经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痛点封闭无显效,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 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外所致的上肢疼痛疾患。 (2)体征:颈部僵直、活动受限。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肩胛骨内侧缘以及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有压痛。椎间孔部位出现压痛并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或者使原有症状加重具有定位意义。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仔细、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 (3)实验室及特殊检查X线片显示颈椎变直者向后成角 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等。CT可准确判断椎管狭窄程度,MRI对颈椎病特别是对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的帮助最大。 三、辨证分型 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畏风寒。舌淡红,苔淡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型:颈肩部及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型:头晕目眩,头痛如裹,四肢麻木不仁,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型: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型:头痛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

{最新文档}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中医疗效分析11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中医疗效分析、总结、评估报告 2011年 我科自2009年对专科中医优势病种制订了常规治疗方案,并按方案指导这些病种的中医治疗,要求本科医生在临床医疗中尽量使用中医药参与,对于本科中医优势病种要求全程按方案实施,并于2010年原有方案进行了优化及总结。通地近一年的实施,取得了不少成绩和经验也积累了一些教训,本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讨论,以尽量完善方案,现就优势病种的疗效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估,对方案的实施作出年度总结。 一.总结: 1.进一步提高认识,努力继承发掘发扬整理中医药优势。通过近一年对方案的实施,全科的医生基本掌握了本科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并用此方案指导治疗,提高了广大患者对祖国医学的认识和了解,使部分年轻患者也乐于接受中医药治疗。 2.实施方案一年多来,临床疗效明显提高,同时降低了医药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本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诊疗方案实施情况、疗效分析及优化方案 A腰痛病: ①诊疗方案实施情况: 门诊实施率: 83."9%,住院实施率:99% ②疗效分析:

中医治疗方法:368例病例中,中药汤剂258例,用中药静脉制剂108例,超短波325例。就治疗方法看,中药汤剂使用广泛,下一步继续注重特色 疗法的使用。 ③辨证分型: 血瘀证164例,寒湿证98例,湿热证70例,肝肾阴虚证36例,因此有必要进一步修改分型。 ④治疗效果: 症状改善率、体征改善率、理化指标率均为87%; ⑤治疗周期: 平均10天; ⑥实施诊疗方案后疗效: 临床痊愈率40%,显效率35%,有效率24%,无效率1%、恶化率、死亡率均为0%。 ⑦中医特色: 中药使用率70%,特色疗法使用率,100%,辩证施治率100%,中医药治疗比例及去年同期中医药治疗比例提高5%。 ⑧存在问题及建议: 腰痛患者进行治疗时,由于对病情不了解、私人诊所片面夸大治疗效果, 对中医中药的不信任等原因;我科室中医特色不明显,患者对治疗方法依从性 差。在以后工作中将加大宣传力度,尤其对患者病情进行耐心、细致解释。进 一步提高治疗有效率。 ⑨优化方案: (1)腰椎间盘突出症重视康复治疗,住院期间指导及协助病人做康复锻 炼,开展腰背肌功能锻炼。

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中医诊疗方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膝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其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骨赘形成。临床上以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活动时可有摩擦响声为特征,属中医“膝痹病”范畴。 一、中西医病名 中医病名:膝痹病(TCD编码:BNV090) 西医病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编码:)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 1、临床表现 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骨关节炎的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4、具体诊断标准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①+ ②条或①+ ③+⑤+⑥条或①+④+⑤+⑥条,可

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骨性关节炎的分级 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 (二)疾病分期 根据临床与放射学结合,可分为以下三期: 早期:症状与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X线表现(0~I级)。 中期:疼痛较重,可合并肿胀,内翻畸形,有屈膝畸形及活动受限,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不稳。X线表现(II~III级)。 晚期:疼痛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内翻及屈膝畸形明显,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度明显缩小,严重不稳。X线表现(IV级)。 (三)证候诊断 1、风寒湿痹证 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 2、风湿热痹证 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3、瘀血闭阻证 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麻木不仁,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 4、肝肾亏虚证 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舌质红、少苔,脉沉细无力。 (四)鉴别诊断

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方案样本

怀柔区中医医院优势病种中医 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疗效总结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关于做好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疗效总结工作的通知》要求, 结合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相 关文件精神, 为推动我院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特制定此方案。 一、工作背景 中医诊疗方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汇聚全国专家力量, 在认真总结各地经验基础上制订的技术方案, 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很强的指 导作用, 实施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是持续改进活动的重点工作之一。院领导对此高度重视, 要求各临床科室认真对待优势病种中医 诊疗方案的应用推广和临床疗效总结评估工作, 将其作为科室一项 重要工作抓好抓实。 二、人员安排 为统筹分工, 加强管理, 有效开展此项工作, 将责任落实到科室, 落实到人, 特成立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具体 如下: 组长: 马友合业务院长负责对相关工作进行指导副组长: 张 亮医务科长负责对具体工作进行监管 牛卫洲医务科员负责对具体工作进行监管 组员: 孙久林、陈少军、齐锡友、谢春荣、王小强、王国范、陶杰、邢天伶各科室主任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

三、实施步骤 1、医务科召开临床科主任会, 认真组织学习《通知》精神, 明 确科室的重点病种, 总结各科室的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和临床路 径管理情况。( 12月23日) 2、结合我院实际, 研究制定疗效总结分析的基础数据收集表, 布置下一阶段的具体任务, 每月完成的目标值。将科室成员的任务 分工、人员职责做好。( 12月23日) 3、参考《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体例》 和《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样稿》, 各科室 完成《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并汇总到 医务科。( 1月7日前) 4、医务科汇总后, 综合处理, 检查无误后上报。 四、工作要求 1、本着实事求是, 严谨求实的态度去完成此项工作。 2、克服困难, 按时完成此项工作。 -12-18 附: 各科室具体人员分工如下: 篇二: 参考模板]]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医病名( 西医病名) 中医临床路径

亚甲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瘿痛(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高等医药院校《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 (1)瘿肿质硬。 (2)瘿痛明显。 (3)发热、心悸、汗出。 (4)发病前多有感冒、咽痛病史。 2.西医诊断:参照《中国甲状腺疾病诊疗指南》 (1)急性起病、发热等全身炎症症状。 (2)甲状腺肿大质硬,疼痛触痛明显。 (3)血沉增快,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与低吸碘率(早期)。 (4)发病前1~3周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史。 (二) 证候诊断 1.热毒壅盛症:起病急,瘿肿质韧、触痛明显、口干畏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2.气郁火旺:瘿肿、疼痛减轻,心悸汗出,心烦少寐,头晕乏力,舌红,苔少,脉弦数。3.气郁痰阻证:瘿肿、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胁肋不舒,纳差,体倦乏力,质淡红,薄白苔或薄腻苔,脉弦滑。 4.气阴两虚证:瘿肿、疼痛消失,肢体困重,眼睑、面颊虚肿,大便秘结,舌质红,有齿痕,苔少,脉细弱或细数。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热毒壅盛证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推荐方药:银翘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蒲公英、板蓝根、射干、银花、连翘、牛蒡子、元胡、大青叶、地丁、桔梗、芍药、牛膝等。 药物加减:高热者,加石膏、山栀、黄芩,以加强清热;大便秘结者,加全瓜蒌、天花粉、大黄,以清热通腑。 中成药:莲花清瘟胶囊、琴连胶囊(颗粒)、银黄含片、黄连上清丸等。 2.气郁火旺证 治法:行气解郁,泻火消肿。 推荐方药:丹桅逍遥散加减。丹皮、栀子、当归、白芍、柴胡、郁金、薄荷、延胡索、川楝子、茯苓、白术、青皮、香附、荔枝核等. 中成药:银黄含片、黄连上清丸、片仔癀等。 3.气郁痰阻证 治法:理气解郁,化痰散结。 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合二陈汤加减。柴胡、芍药、枳壳、香附、佛手、贝母、生牡蛎、玄参、陈皮、薏苡仁、白术、茯苓、甘草等。 中成药:逍遥散合板蓝根冲剂、抗病毒颗粒、夏枯草口服液等。 4.气阴两虚证 治法:健脾益气,养阴生津。 推荐方药:生脉散合四君子汤加减。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白术、茯苓、当归、浙贝母、甘草等。 中成药:黄芪片、补中益气丸、夏枯草口服液等. (二)静脉滴注中成药注射剂

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0A)中医诊疗方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膝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病,是 一种常见的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其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关 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骨赘形成。临床上以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活动时可有摩擦响声为特征,属中医“膝痹病”范畴。 一、中西医病名 中医病名:膝痹病(TCD编码:BNV090) 西医病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编码:M17.901)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 1、临床表现 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骨关节炎的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 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伴有滑膜炎者可见 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4、具体诊断标准 综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骨性关节炎的分级 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 根据临床与放射学结合,可分为以下三期: 早期:症状与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明显畸形, 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X线表现(0?I级)。 中期:疼痛较重,可合并肿胀,内翻畸形,有屈膝畸形及活动受限,压痛,髌骨研磨试 验(+),关节不稳。X线表现(II - III级)。 晚期:疼痛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内翻及屈膝畸形明显,压痛,髌骨研磨试验 (+),关节活动度明显缩小,严重不稳。X线表现(IV级)。 (三)证候诊断 1、风寒湿痹证 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 2、风湿热痹证 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可伴有全身 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3、瘀血闭阻证 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麻木不仁,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 4、肝肾亏虚证 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舌质红、少苔,脉沉细无力。 (四)鉴别诊断 1、类风湿关节炎:两者都累及膝关节等,然而类风湿以近指关节和掌指关节的病变

(完整版)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

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肩凝症 西医病名:肩关节周围炎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50岁左右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2)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3)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4)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课件骨质疏松。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症状与体征:该病呈慢性发病,多数无外伤史,少数仅有轻微外伤。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 a 疼痛位于肩前外侧,有时可放射至肘、手及肩胛区,但无感觉障碍。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不敢患侧卧位。持续疼痛可引起肌肉痉挛和肌肉萎缩。肩前、后方,肩峰下,

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而肱二头肌长头腱压痛最明显,当上臂外展、外旋、后伸时疼痛加剧。 b 早期肩关节活动仅对内、外旋有轻度影响,检查时应固定肩胛骨,两侧比较。晚期上臂处于内旋位,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但以外展、内外旋受限明显,前后方向的活动一般是存在的。此时肩部肌肉明显萎缩,有时因并发血管痉挛而发生上肢血循环障碍,出现前臂及手部肿胀,发凉及手指活动疼痛等症状。 (2)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肩关节造影则有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下部皱褶消失,肩周炎后期可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改变,特别是肱骨近端,重者有类似“溶骨性”破坏的表现,但通过病史及局部查体很容易与骨肿瘤鉴别开来。 (二)疾病分期:参照《肩周炎》(李平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年) 1.粘连前期:主要表现为肩周部疼痛,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 2.粘连期:肩痛较为减轻,但疼痛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各方向的活动范围明显缩小,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3.恢复期: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改善。 (三)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风寒湿痹型: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和临床疗效分析 总结和评估 (2013年—2015年) 2013年骨伤科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实施情况和临床疗效分析、总结和评估2013年共收治腰腿痛、股骨颈骨折、急性腰扭伤患者例,其中腰腿痛 例,股骨颈骨折例,急性腰扭伤例,现总结如下:

在所收治的病例中中医参与率达到100%,所有病例中未出现无效病例原有的以西医治疗为主的疾病在加入了中医治疗后效果非常明显。急性腰扭伤以往西医认为是小关节突紊乱,以牵引、局部封闭、神经沮滞治疗为主,效果不明显,用中医手法治疗后立竿见影辅以推拿,中频,电针等疾病痊愈很快。骨伤科病人,受外伤卧床以后,以往西医均给予止血药物,临床观察此举意义不大,反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目前我们常规对卧床患者应用活血药物预防血栓,如用西药对老年患者又增加了脑出血的风险,因此我们应用中成药,丹参川芎嗪注射液5ml每日一次15天一疗程,同时在受伤后1-3周应用伤科接骨片三片/次,3次/日,接骨七厘片, 1.5/次,3次/日,全年无一例血栓形成患者。 腰腿痛的患者单纯的西医以骶疗,手术为主,但通过观察发现手术后有大部分患者疼痛仍然存在,现在改变观念不轻易手术,以系统保守治疗为主,中医治疗为主要治疗,效果比单一的西医治疗明显。方药以“腰舒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腰舒汤”药用桑寄生10g、狗脊10g、党参10g、当归10g、熟地黄10g、丹参10g、川牛膝10g、全蝎3g(研末吞服)制川乌10g 存在问题: 1.由于西医治疗诊断明确、见效快,容易被患者接受,而中医方药煎服繁锁,中医治疗见效相对较慢不容易让患者接受纯中医治疗,很多患者都是在看西医无效的情况下被迫选择中医。 2.在确定常规病诊疗常规中医病种时,没有充分考虑病源情况,运行1年来发现骨质疏松症及股骨头坏死病例在我院门诊与住院患者中并不常见。 3、无专科实验室及专科研究人员,因此没有专科人员搞科研课题,学术论文

活动方案之诊疗方案实施方案

诊疗方案实施方案 【篇一: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方案】 怀柔区中医医院优势病种中医 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疗效总结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关于做好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实 施情况及疗效总结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相关 文件精神,为推动我院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此方案。 一、工作背景 中医诊疗方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汇聚全国专家力量,在认真总结 各地经验基础上制订的技术方案,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 作用,实施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是持续改进活动的重点工作之一。院领导对此高度重视,要求各临床科室认真对待优势病种中医诊疗 方案的应用推广和临床疗效总结评估工作,将其作为科室一项重要 工作抓好抓实。 二、人员安排 为统筹分工,加强管理,有效开展此项工作,将责任落实到科室, 落实到人,特成立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具体 如下: 组长:马友合业务院长负责对相关工作进行指导副组长:张亮医 务科长负责对具体工作进行监管 牛卫洲医务科员负责对具体工作进行监管 组员:孙久林、陈少军、齐锡友、谢春荣、王小强、王国范、陶杰、邢天伶各科室主任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 三、实施步骤 1、医务科召开临床科主任会,认真组织学习《通知》精神,明确科室的重点病种,总结各科室的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和临床路径管 理情况。(2013年12月23日) 2、结合我院实际,研究制定疗效总结分析的基础数据收集表,布置下一阶段的具体任务,每月完成的目标值。将科室成员的任务分工、人员职责做好。(2013年12月23日) 3、参考《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体例》和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样稿》,各科室完 成《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并汇总到医 务科。(2014年1月7日前)

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诊疗项目引进方案 一、导言 我国新兴休闲保健产业民营资本投资比例高达90%以上,已有休闲保健企业60余万家,相关链接产品企业300余万家,年产值超过2000亿人民币。从目前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看,“休闲保健”显然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之一,也是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保健产业涵盖六大类:综合类休闲保健、专业类休闲保健、运动类休闲保健、养生类休闲保健、产品类休闲保健、服务类休闲保健。其经营层面主要为穴位针灸、按摩推拿、刮痧等中医理疗手段,并吸收国外先进的桑拿、健身操、SPA,以及融合酒吧、休闲度假等形式的经营终端。以上休闲形式不仅为市民大众喜闻乐见,而且成为人们放松身心、交友待客、商务洽谈的场所,也是消费经济的新的发现点、着陆点和生长点。可以说,无论是哪种形式的休闲保健项目,都在人们越来越注重保健,崇尚休闲的大趋势下蓬勃的发展。 二、项目内容 1、项目策划 ?项目背景 中医养生,就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亚健康的群体越来越广,往往很多毛病在西医里一时半会很难通过器械检验,中医药调理却有明显效果。 ?市场分析 中医养生是医学界一种传统的保健方式,它有着独到的功效和不可取代的特殊地位。人们对于中医养生文化并不陌生,国内外对中医养生的认知度越来越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渴望越来越迫切,服务于健康的市场前景是不可估量的。现代人类面临最严重的健康问题就是饮食、情志、起居等失衡。 繁忙的都市生活中的人们,背负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失眠、焦虑、紧张…亚健康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这种介于病与不病的状况已经严重困扰着70%的人群。然而,大多数人的亚健康问题常表现为慢性病痛,往往不可通过打针吃药快速痊愈,需要通过养生理念中的养护、保健来处理,这与中医养生观不谋而合。于是,养生成为新时代人们关注的话题。 休闲保健行业利润丰厚,市场潜力巨大,从改革开放的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休

乳岩中医诊疗方案样本

乳岩中医诊疗方案 ( ) 乳腺癌在古代中医典籍中多以”乳岩”描述。《诸病源候论》提到乳中积聚”结合如石”, ”硬若石状”, 以其状如岩石, 后称乳岩。乳腺癌病位在乳房, 当七情伤及肝脾, 且阴极而阳衰, 导致气血失调, 痰气凝结, 阻于乳络, 日久成核成岩; 冲任失调导致气运失常, 气滞血瘀, 阻于乳络, 日久成岩。 一、诊断依据 (一)疾病诊断 1、诊断: 参照《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 中国版)》, 病理学诊断为必须条件。 2、病期诊断: 根据临床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 参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七版癌症分期标准作出分期诊断。 (二)证候诊断 1、气滞痰凝证: 乳房肿块胀痛, 两胁作胀, 心烦易怒。或口苦咽干, 头晕目眩。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滑。 2、冲任失调证: 乳房肿块胀痛, 两胁作胀, 头晕目眩。或月经失调, 腰膝酸软, 五心烦热, 目涩, 口干。舌质红, 苔少有龟裂。脉细数无力。

3、毒热蕴结证: 乳房肿块迅速增大, 疼痛或红肿甚至溃烂翻花, 分泌物臭秽或伴有倦怠乏力, 食少纳差等。或发热, 心烦, 口干, 便秘。舌质暗红, 舌苔黄白或黄厚腻。脉弦数或滑数。 4、气血两虚证: 疲倦乏力, 精神不振, 恶心, 食欲不振, 失眠多梦, 口干少津, 二便失调, 白细胞下降等。舌淡, 苔薄白。脉沉细弱。 5、气阴两虚证: 乏力、口干苦、喜饮, 纳差, 乏力, 腰膝酸软, 五心烦热。舌质干红, 少苔或薄苔。脉细数或弦细。 6、瘀毒互结证: 肿瘤增长迅速, 神疲乏力, 纳差消瘦, 面色晦暗。或伴有疼痛, 多为刺痛或胀痛, 痛有定处; 或伴有乳房肿物坚韧, 若溃破则腐肉色败不鲜。舌淡或淡暗, 苔白。脉细数或弦细。 二、中医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气滞痰凝证 治法: 舒肝理气, 化痰散结。 方药: 海藻玉壶汤加减。海藻、昆布、柴胡、青皮、郁金、连翘、白芍、云苓、半夏、浙贝、草河车、山慈菇、白芷等。 2、冲任失调证 治法: 调理冲任, 滋补肝肾。 方药: 逍遥散合左归饮加减。郁金, 柴胡, 当归, 生地, 白芍, 牛膝, 桔叶, 菟丝子, 枸杞子, 生山药, 茯苓, 夏枯草等。 3、毒热蕴结证

耳鼻喉科中医诊疗方案

目录 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3) 梅核气病(咽异感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6)

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中医耳鼻咽喉科病证诊 断疗效标准》(1991年)、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二版(王士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诊断依据: (1)病史:有急性扁桃体炎发作病史。 (2)自觉症状:咽部不适,发痒,干燥,灼热感,异物感,微痛,可有刺激性咳 嗽,口臭,易感冒或伴纳差,乏力,头痛,低热等。 (3)咽部检查: ①挤压舌腭弓,自隐窝口有脓液及脓栓排出。 ②扁桃体表面不平,有瘢痕或黄白色点状物。 ③舌腭弓、咽腭弓与扁桃体粘连。 ④扁桃体及舌腭弓慢性充血。 ⑤患侧下颌角淋巴结肿大。 凡具备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病史及检查所见中①项或②~⑤中三项以上即可作 出诊断。 2.西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七版 (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二)证候诊断 1.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 咽部干焮,微痒微痛,哽哽不利,午后症状加重。全身可见午后颧红,手足心热, 失眠多梦,或干咳痰少而粘,耳鸣眼花,腰膝酸软,大便干,舌质干红少苔,脉细数。 2.脾胃虚弱,喉核失养证 咽干痒不适,异物梗阻感,咳嗽痰白,胸脘痞闷,易恶心呕吐,口淡不渴,大便不实,舌质淡,苔白腻,脉缓弱。 3.痰瘀互结,凝聚喉核证 咽干涩不利,或刺痛胀痛,痰黏难咯,迁延不愈。全身症状不明显。舌质暗有瘀点,

亚甲炎中医诊疗方案

瘿痛(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高等医药院校《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1)瘿肿质硬。(2)瘿痛明显。 (3)发热、心悸、汗出。 (4)发病前多有感冒、咽痛病史。 2.西医诊断:参照《中国甲状腺疾病诊疗指南》(1)急性起病、发热等全身炎症症状。(2)甲状腺肿大质硬,疼痛触痛明显。 (3)血沉增快,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与低吸碘率(早期)。(4)发病前1~3周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史。(二) 证候诊断 1.热毒壅盛症:起病急,瘿肿质韧、触痛明显、口干畏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2.气郁火旺:瘿肿、疼痛减轻,心悸汗出,心烦少寐,头晕乏力,舌红,苔少,脉弦数。3.气郁痰阻证:瘿肿、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胁肋不舒,纳差,体倦乏力,质淡红,薄白苔或薄腻苔,脉弦滑。 4.气阴两虚证:瘿肿、疼痛消失,肢体困重,眼睑、面颊虚肿,大便秘结,舌质红,有齿痕,苔少,脉细弱或细数。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热毒壅盛证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推荐方药:银翘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蒲公英、板蓝根、射干、银花、连翘、牛蒡子、元胡、大青叶、地丁、桔梗、芍药、牛膝等。 药物加减:高热者,加石膏、山栀、黄芩,以加强清热;大便秘结者,加全瓜蒌、天花粉、大黄,以清热通腑。

中成药:莲花清瘟胶囊、琴连胶囊(颗粒)、银黄含片、黄连上清丸等。2.气郁火旺证 治法:行气解郁,泻火消肿。 推荐方药:丹桅逍遥散加减。丹皮、栀子、当归、白芍、柴胡、郁金、薄荷、延胡索、川楝子、茯苓、白术、青皮、香附、荔枝核等. 中成药:银黄含片、黄连上清丸、片仔癀等。3.气郁痰阻证治法:理气解郁,化痰散结。 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合二陈汤加减。柴胡、芍药、枳壳、香附、佛手、贝母、生牡蛎、玄参、陈皮、薏苡仁、白术、茯苓、甘草等。中成药:逍遥散合板蓝根冲剂、抗病毒颗粒、夏枯草口服液等。4.气阴两虚证 治法:健脾益气,养阴生津。 推荐方药:生脉散合四君子汤加减。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白术、茯苓、当归、浙贝母、甘草等。 中成药:黄芪片、补中益气丸、夏枯草口服液等. (二)静脉滴注中成药注射剂 根据病情可辨证选用喜炎平注射液、双黄连粉针等。(三)针灸治疗(1)针刺治疗 对于瘿肿疼痛明显者,可采用针刺治疗。取穴做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每日1次。常用穴位如下:风池、天突、太冲、合谷、曲池、膈腧等。 (2)耳穴敷贴治疗

膝痹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膝骨性关节炎) 一、诊断 中医诊断 1.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 2.风湿热痹证: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3.瘀血闭阻证: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麻木不仁,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 4.肝肾亏虚证: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舌质红、少苔,脉沉细无力。 西医诊断 本病种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 年版)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临床表现: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膝骨关节炎的X 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4.具体诊断标准 ①近1 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②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③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V200个/ml ④中老年患者(》40岁) ⑤晨僵w 3min ⑥活动时有骨擦音(感)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①+②条或①+③+⑤+⑥条或①+④+⑤+ ⑥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骨性关节炎的分级 根据Kellgren 和Lawrecne 的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 0 级:正常; I 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 II 级:有明显的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 III 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软骨下骨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一、定义 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有的尚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二、诊断依据 1.1.中医诊断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 (1)临床表现: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脊神经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痛点封闭无显效,除

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外所致的上肢疼痛疾患。(2)体征:颈部僵直、活动受限。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肩胛骨内侧缘以及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有压痛。椎间孔部位出现压痛并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或者使原有症状加重具有定位意义。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仔细、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 (3)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X线片显示颈椎变直者向后成角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等。CT可准确判断椎管狭窄程度,MRI对颈椎病特别是对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的帮助最大。 三、辨证分型 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畏风寒。舌淡红,苔淡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型:颈肩部及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型:头晕目眩,头痛如裹,四肢麻木不仁,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型: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型:头痛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四、类证鉴别 肩痹:以肩关节疼痛、屈伸活动不利为主症。

我科中医诊疗方案

我科中医诊疗方案

肝病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胁痛 积聚 鼓胀 肝癌 太和县中医院肝病科 .6

胁痛(慢性乙型肝炎) 【中西医病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当前中国的乙肝患者超过3000万,本病主要经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乙肝疫苗的应用和控制该病的最好方法,中医归为“胁痛”、“肝着”范畴。 【诊断依据】 3、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 术语·疾病部分》(GB/T 16751.1-1997)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以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制订的诊断标准()。 本病多因人体正气不足,感受湿热疫毒之邪,侵入血分,内伏于肝,影响脏腑功能,损伤气血,导致肝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病情的发生发展可与饮食不洁(节)、思虑劳欲过度有关。本病病程多久,缠绵难愈。常见胁痛、乏力、纳差、腰膝酸软、目黄、尿黄等症候,部分病人可见蜘蛛痣及肝掌,脾脏一般无明显肿大。 肝病病程超过6个月,症状持续和肝功能异常者,即为本病。部分病例因病时日久,病史可不明确,而于检查后发现。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联合制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有乙型肝炎或HbsAg阳性史超过6个月,现HbsAg和(或)HBV DNA仍为阳性者,可诊断为慢性HBV感染。慢性乙型肝炎可分为(1)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HBV DNA和HbeAg阳性,抗-Hbe阴性,血清ALT持续或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2)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和HBV DNA阳性,HbeAg持续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血清ALT 持续或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辨证分型】 1.湿热蕴结证:身目黄染,黄色鲜明,小便黄赤,口干苦或口臭,脘闷, 或纳呆,或腹胀,恶心或呕吐,右胁胀痛,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畅,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2.肝郁气滞证:两胁胀痛,善太息,得嗳气稍舒,胸闷,腹胀,情志易激 惹,嗳气,乳房胀痛或结块,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3.肝郁脾虚证:胁肋胀痛或窜痛,急躁易怒,喜太息,纳差或食后胃脘胀 满,乳房胀痛或结块,嗳气,口淡乏味,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4.肝肾阴虚证:腰痛或腰酸腿软,胁肋隐痛,眼干涩,五心烦热或低烧, 耳鸣、耳聋,头晕、眼花,口干咽燥,劳累加重,小便短赤,大

我科中医诊疗方案

肝病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胁痛 积聚 鼓胀 肝癌 太和县中医院肝病科 2017.6

胁痛(慢性乙型肝炎) 【中西医病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目前我国的乙肝患者超过3000万,本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乙肝疫苗的应用和控制该病的最好方法,中医归为“胁痛”、“肝着”范畴。 【诊断依据】 3、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 分》(GB/T 16751.1-1997)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以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制订的诊断标准(2002年)。 本病多因人体正气不足,感受湿热疫毒之邪,侵入血分,内伏于肝,影响脏腑功能,损伤气血,导致肝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病情的发生发展可与饮食不洁(节)、思虑劳欲过度有关。本病病程多久,缠绵难愈。常见胁痛、乏力、纳差、腰膝酸软、目黄、尿黄等症候,部分病人可见蜘蛛痣及肝掌,脾脏一般无明显肿大。 肝病病程超过6个月,症状持续和肝功能异常者,即为本病。部分病例因病时日久,病史可不明确,而于检查后发现。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5年)。 有乙型肝炎或HbsAg阳性史超过6个月,现HbsAg和(或)HBV DNA仍为阳性者,可诊断为慢性HBV感染。慢性乙型肝炎可分为(1)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HBV DNA和HbeAg阳性,抗-Hbe阴性,血清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2)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和HBV DNA阳性,HbeAg持续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血清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辨证分型】 1.湿热蕴结证:身目黄染,黄色鲜明,小便黄赤,口干苦或口臭,脘闷,或纳呆,或腹胀,恶心或呕吐,右胁胀痛,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畅,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腰痹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痹病(腰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 1.临床表现:腰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的x线特点表现为脊柱侧凸,椎体边缘增生及椎间变窄等均提示退行性病变。如发现腰骶椎结构异常(移行椎、椎弓根崩裂、脊椎滑脱)说明相邻椎间盘将会由于应力增加而加快变性,增加突出机会。此外可发现有误结核,等骨病有重要鉴别诊断意义。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 4.具体诊断标准 (1)近1个月内反复腰关节疼痛或伴有下肢放射头疼。 (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 表现为脊柱侧凸,椎体边缘增生及椎间变窄等均提示退行性病变。 (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1 (4)常见于20-50岁老年人发病率低长期弯腰劳动或长期坐位工作史。 (5)坐骨神经痛、马尾神经受压症状。 (6)活动时加重(感)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1)+(2)条或(1)+(3)+(5)+(6)条或(1)+(4)+(5)+(6)条,可诊断腰肢间盘突出。 (二)疾病分期 根据临床与放射学结合,可分为以下三期: 早期:症状与体征表现为腰节疼痛,多见于腰椎4-5、腰5-骶椎1两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关节活动可。 中期:疼痛较重,可合下肢放射痛,患侧肌力下降,及活动受限,压痛,X线表现有轻度椎管狭窄。 晚期:疼痛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患肢发射痛伴患侧肢体麻木不仁,支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患侧肌力明显降低x线表现椎管中重度狭窄,神经压迫症状严重,髓核突出等。 (三)证候诊断 1.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 2.风湿热痹证: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3.瘀血闭阻证: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麻木不仁,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 4.肝肾亏虚证:腰关节隐隐作痛,腰腰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舌质红、少苔,脉沉细无力。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风寒湿痹证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推荐方药:防己黄芪汤合防风汤加减。防风、防己、黄芪、羌活、独活、桂枝、秦艽、当归、川芎、木香、乳香、甘草。 (2)风湿热痹证 治法:清热疏风,除湿止痛。 推荐方药:大秦艽汤加减。秦艽、当归、甘草、羌活、防风、白芷、熟地、茯苓、石膏、川芎、白芍、独活、黄芩、生地、白术、细辛等。 (3)瘀血闭阻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