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材重点难点的分析【最新】

对教材重点难点的分析【最新】
对教材重点难点的分析【最新】

对教材重点难点的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的视角

新课程理念明确提出:首先要确立课程意识,重新定位教材地位,树立新的教材观,教材已经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这里重点从教材的深度、广度、梯度、角度四个方面逐一进行分析。

一、深度

深度指对照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不仅要理清知识脉络和知识结构,找准重点、难点、关键点、易错点,并探寻知识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更要挖掘出知识内容所体现的思维深度和所蕴含的价值情感。他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和情感的深层体验非常重要。但是备课光有深度是不够的,因为这只是停留在教师经验的课程上,更重要的是如何转化为易于学生接受的学生经验的课程,也就是要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教师在钻研教材上,既要深入又要浅出。没有教师的深入浅出就没有学生的浅入深出。高明的教师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学生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而槽糕的教师能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使原本懂了的学生被搞得云里雾里、扑朔迷离。

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做的工作就是把厚本变薄本,对教材进行二度创作,这是浅出的过程。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体系出发,对教材、其他教学材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合理处理好教材,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和二度创作。把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知识,翻译成能读懂的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同时尽量做到教学过程的设计重点突出,导学和探究的问题能引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二度创作通过导学案设计呈现出来,不仅仅体现在对深度的设计创作上,更是一个综合创作的过程,要对教材进行精心取舍、巧妙拓展、大胆改动、多方整合。前提是目标不偏离,要求不降低。

对教材的二度创作还体现在对教材的建构重整上。就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对章节、单元、学年甚至整个学段的内容进行重组整合。因为新课程标准设置的目标和内容给教师留出了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很大余地。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内容的编排顺序上往往差别很大,不同版本的同一教学内容出现了跨学期、跨学年的情况。这说明进行重新建构知识系统不仅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师要树立

1

全局观念,大课程观念,对照课标,结合实际,注重实效科学整合教材,重组知识体系。

二、广度

广度指教材内容设计的范围和领域。如果说深度体现的是教材内容的垂直组织结构特征,而广度是指教材内容的水平组织结构特征。新课程理念既要走进教材又要走出教材,教材只是例子,甚至只是引子,教师要开发课程资源,使教与学更具开放性。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从以往的经验型备课走进研究型设计;要从单一的教材内容走向统整的知识结构;要从封闭的问题设计走向开放生成的问题设计;要从单一的教材资源走向整合的课程资源。

经验型备课即传统备课形式,围绕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进行,一本教参,一本教材,将教材、教参或者现成的教案复制到自己的备课本上,然后在课堂上将他们搬运和装载给学生,这样的备课是平面的,不可能有深度、宽度和广度,也不可能调控好课堂,处理突发性问题,只能凭借经验。

新课堂已经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制走向民主,由预设走向生成。高效课堂在课堂的开放性、生活性、生命性上表现的尤为突出。课堂所洋溢出的生命活力时常叩击心扉,打动人的心灵。因此,教学设计必须走向研究型设计上来。教师不仅要全面、准确的掌握学科知识,而且要做到融会贯通,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知识体系,创造性的重组教材,整合课程资源。教材不是经典,只是教与学的蓝本,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教材编写的逻辑结构不等于教学过程的逻辑程序,要把教材内容加工、处理成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内容。新课程所主张的开发课程资源,首先是对教材的开发、加工、处理。现在一些教材上虽然有大量的现成材料,设置了许多探究活动,但不一定适合每个领域、每所学校、每个学生,仍需要结合本地、本校学生的实际进行加工处理。

教学设计但就教材的广度上还体现在教师教学设计中预设多种问题方案上。由于课堂的开放性和动态生成性,随时都会遇到一些新问题,面临一些新情境,这都需要在设计的广度上多多考虑,灵活处理。

三、梯度

教材内容设计的梯度是根据教学设计的层次性原则来确定的。主要是针对课标要求及学生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学习起点、层次差异等实际情况,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尤其是重难点问题进行梯度性设计。正如前面提到的,教学设计要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在问题的梯度上,

2

通过巧妙设置问题情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删繁就简,化难为易,达到分层教学,同步推进,整体提高的目的。就教学内容的使用上,教学设计具体体现在导学、导思、导练的梯度性设计上,梯度导学包括基本知识导学、基本技能导学和思维创新导学;梯度导练包括基本知识导练、基本知识导练和思维创新导练。

四、角度

角度旨在强化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和对生活世界的个性化体验,以及每个学生对知识意义的自我建构。从这个意义上讲,角度就是在提醒教师和学生如何以全新的视角走入文本世界,如何让文本世界走入我们每个人的现实生活,所以角度代表的是创新。由于传统教学观念上的根深蒂固,教学惯性上的势不可挡,只要教学与创新或改革沾上边的都会受到极大的挑战。

创新是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教材改革的主旋律。新课程理念内涵十分丰富,而且正处于试验阶段,许多东西是需要一线教师深入解读和不断体悟,对教材内容的创新使用也是如此。我们在解读文本时,不可能把文本本身的全部意图都被解读清楚,领会透彻。不同的教师解读时一定存在差异的。从课程的层级上讲,有五个层级:1.理想的课程(课程改革纲要);2.正式的课程(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3.教师理解的课程(学期课程纲要、教学设计、导学案);4.执行的课程(师生运作的课程——课堂教学);5.学生体验的课程(检查、考试等评价)。每个层级课程都不会在下一个层级中得到完全的理想化的体现和实施;每个层级的过渡,都意味着课程内涵信息的衰减和折扣;教师理解的课程并不是正式的课程,而是他们感觉中的正式课程;教师理解的课程很难是教师执行的课程,可能受个人能力的原因抑或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他很难把自己理解的东西准确表达出来,不折不扣的落实为执行课程;教师执行的课程不可能完全被学生所接受,因为面对的是各方面都有差异的学生个体的存在。因此最初的理想课程到了最后学生所体验的课程已经变化很大了。同时这个层级关系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课程标准也不是课程的全部,教材就更不是了,所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了。面对这种课程层次,我们所要做的一项工作恐怕是要分析导致层级之间差距产生的原因,进而想办法缩小这种差距。其实课程理念里已经给我们留出了这样一个开放的空间,就是尊重并体现师生教与学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虽然我们无权改变具有国家意志的课程改革纲要、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但我们可以改变师生关系,改变师生角色,改变教学关系,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可以对照标准活

3

用教材。开发教材、创新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增强学生开发创造的自我参与意识等等,这些都是能缩小这种层级差距的有效举措。

就教材的角度分析来讲,他其实是和深度、广度、梯度彼此相联通的是一个四维概念。深度是前提,必须熟悉教材,挖掘教材内涵,在此基础上考虑广度、梯度、角度。没有深度难有角度。角度透着深度,深度含着广度与梯度。教学设计在教材的处理上,最好的设计应该能够体现这样四个维度。在角度设计上,结合教学设计的使用,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有角度而不失目标。课程标准始终不能偏离,学生的学习目标始终不能偏离。课程标准是一个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基本标准,也就是没有角度还要在基本的目标要求前提下设计。而且课程标准反过来还指导教师进行创新性设计,这里要再次强调课标的重要价值。

有角度而不失个性。要实现对文本解读的自我解放,不唯上,不唯书,只为实。对教师来讲,对教材解读往往缺失个性观点,缺乏独到见解。他们惯常的做法是拿来教参或教辅用书甚至照搬别的教师的教学设计,这是设计不出新意的,必须要研读课标。教师要敢于挑战权威,具有评判精神,富于个性创造。对学生来讲,同样如此。

改变师生关系,改变教师角色,改变学习状态尤为重要。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设民主、平等、自由的对话情境,解放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敢于发问,敢于评判,敢于质疑对抗,敢于向教材和教师说不,敢于发表个人见解。创造始于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当学生能够自由自主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当学生受到理智的挑战时,他的学习效果一定是最好的,他会受到思维的深度刺激,他的思维个性也就愈加明显,创造性更强。在教学设计中,要尽可能通过开放性的问题设计来创设这种情境。惟其如此,课堂才会有真正的生成。

有角度而不脱离现实世界。创新不是凭空捏造、不着边际、虚无缥缈的东西,最终是要落脚到现实世界,以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为目的。任何创新都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而孤立存在,对文本的取舍、整合、开发和创生也是如此。传统教材注重的是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科学知识世界,忽视了学生的生活世界。造成文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脱离,导致知识学而无用,知行分离。新课程不仅是文本知识,更是生活体验。他不仅关注那些客观的、系统的、逻辑的共同知识,而且关注那些主观的、情境的、默会的个人知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情境,从科学世

4

界走向生活世界。学生只有将书本知识建构为具有个人意义的知识时,知识才能被深刻掌握并被运用。

有角度且能变换角度。客观事物往往具有多元性,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同一个人,由于观察者的角度不同,观察者的情感各异,往往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是由思维的多向性才带来了文章立意的多向性,才带来了文章的异彩纷呈。对于科学世界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会带来新的科学发现。

就教材而言,编者、作者、教师、学生等不同的角色对教材上同一个问题的理解,看问题的角度,观点各异,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往往会有多个结论产生,因此也赋予了文本更丰富的内涵,即使是同一个结果同一个答案,但思考的方式不一,方法多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变化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站在编者的角度把握教材,紧扣课标,领悟意图;站在教者的角度审视教材,深入浅出,因材施教;站在生活的角度选择教材,创生资源,活学活用。教师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思考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多端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效课堂更具开放性、互动性、生成性,他把学习的权利最大限度的还给了学生。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独立意识增强,思维开始活跃起来,面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往往有不同的答案,文科内容的开放与多元,理科问题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都给课堂教学和教学设计提出来更高的要求。这是对现代教师的一个挑战,也是对教师专业化水平和职业态度、职业精神的考量。

5

6

隧道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

5、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 本合同段共有隧道1.5座,分别为ZZ隧道和XX隧道,为分离式隧道。ZZ隧道左线长118m;XX隧道左线长3709m,右线长3658m。隧道长度较长,且IV、V级围岩分布较多,并有断层分布,是本合同段的重点控制工程。 5.1 施工方案概述 隧道按照新奥法原理,采用钻爆法施工,施工采用光面爆破以降低爆破对围岩的扰动,采用中空直眼掏槽以提高进尺和爆破效果。隧道围岩由III~V类围岩构成。V类围岩地段采用CD开挖法,人工配合机械开挖,个别机械开挖不动需爆破的地方,严守“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成环”的原则,采用微震爆破施工;Ⅳ类围岩地段采用台阶开挖法,光面爆破,周边眼间隔装药;III类围岩地段采用全断面开挖法施工,钻孔采用风动凿岩机钻孔。 5.2 施工工艺流程 隧道施工的基本工艺流程为:布设施工测量控制网→测量放样→洞门刷坡、防护→排水→洞身开挖→通风、排烟→清帮、找顶→初期支护或辅助施工措施→监控量测→出渣→完成初期支护→仰拱→填充→边墙基础→初期支护变形量测稳定→防水层→二次衬砌→附属设施→路面施工→洞内装饰。 5.3 隧道控制测量方案 ㈠洞外平面控制测量 ⑴测量控制网布设 如中标,我单位将进行线路中线和高程复测,确定准确无误后,放出护桩,并编号绘制示意图。为了加快测量速度与精度,拟采用我集团公司的GPS卫星定位系统进行整体布网测量,具体测设方法待中标后编制专项测量方案。

㈡ 洞内控制测量 ⑴洞内计划采用双导线法布设控制测量网,在施工中经常对水准点、控制桩复测,洞内与洞外测量结果闭合,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施工万无一失。 ⑵洞内主控网 ⑶洞内基本网图 ⑷施工测量 洞内施工导线测量和洞内施工测量,均采用激光全站仪、激光电子经纬仪和水准仪,以加快测量进度。自基本控制网点,向洞内布置边长约为50~80m 长的单支导线,控制洞内开挖和衬砌施工。 ㈢ 洞外高程控制测量 采用高精度水准仪实施二等精密几何水准控制。 5.4 通风、供风、供电及给排水 ⑴ 施工用电 上场后立即和当地电力部门取得联系,增设施工专用线路。协商安装变压器。隧道洞口处设配电房,配备250kvA 发电机以备应急使用。洞内施工临时电线路采用橡胶电缆,电线悬挂高度距人行地面不小于2.0m ,并安装三级漏电保护器。 ⑵ 施工降尘 隧洞施工降尘采用水幕降尘和个人带防尘口罩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实施方法按《隧道通风降尘净毒综合治理工法》实施。 ⑶ 施工供水、排水 精密测边

道路工程重点难点分析

第二章工程重点难点分析 一、工程包含专业较多,合理安排交叉施工是本工程重难点之一 本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包含道路、排水、桥梁、隧道、绿化、电气化等专业,种类繁多,专业性强,施工内容多样,需组织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设备等穿插施工,造成工期紧张,工序合理穿插安排非常重要。 二、工期较紧是本工程重难点之二 本工程施工场地地质条件不是很好,周围存在很多池塘,不便于施工,所以在前期准备中,修建临时道路,临时用房,耗费的时间较长,相应的就削减了正式施工的时间,造成工期较紧张。 其次,场地周围道路非主干道,道路易受气候影响,下雨会对道路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这将对施工材料、机械的运输造成不便,对工程进度造成不利影响,从而造成工期较紧张。 三、施工安全是本工程重难点之三 本工程主要为明开挖,部分地段开挖深度较深,若围护结构及水平支撑未能达到质量要求,将很容易造成围护结构的变形,位移,边坡失稳,这关系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四、施工质量是本工程的重难点之四 隧道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桥面外观平整光滑是施工重难点。要合理确定水泥品种、用量、砂率等,确保混凝土的膨胀能补偿收缩。 五、土方开挖、基槽降水是本工程的重难点之五 (一)施工现场基槽降水对本工程能否顺利的进行至关重要,因此,维护结

构施作后,应尽快解决好井点降水问题,使地下水位降低至施工作业中所要求的深度,并在降水过程中监测水位情况,从而随时掌握降水进展情况。 (二)本工程主要为明挖,土方量较大,土方的开挖和调运需进行合理的部署,开挖前应保证足够的钢支撑,以确保安全,开挖过程中要按设计要求及时完成支撑安装的施工,并且不间断地观测支撑结构的受力状态,土方调运的高峰期,应保证足够的施工机械,及人工量,并提前确定最佳出运路线和堆土场所。

隧道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的现场施工方法、办法及其措施

精心整理 5、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 本合同段共有隧道 1.5座,分别为ZZ隧道和XX隧道,为分离式隧道。ZZ隧道左线长118m;XX隧道左线长3709m,右线长3658m。隧道长度较长,且IV、V级围岩分布较多,并有断层分布,是本合同段的重点控制工程。 5.1施工方案概述 隧道按照新奥法原理,采用钻爆法施工,施工采用光面爆破以降低爆破对围岩的扰动,采用中 空直眼掏槽以提高进尺和爆破效果。隧道围岩由III~V类围岩构成。V类围岩地段采用CD开挖法,人工配合机械开挖,个别机械开挖不动需爆破的地方,严守“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成环” 的原则,采用微震爆破施工;Ⅳ类围岩地段采用台阶开挖法,光面爆破,周边眼间隔装药;III类围岩地段采用全断面开挖法施工,钻孔采用风动凿岩机钻孔。 5.2施工工艺流程 隧道施工的基本工艺流程为:布设施工测量控制网→测量放样→洞门刷坡、防护→排水→洞身开挖→通风、排烟→清帮、找顶→初期支护或辅助施工措施→监控量测→出渣→完成初期支护→仰 拱→填充→边墙基础→初期支护变形量测稳定→防水层→二次衬砌→附属设施→路面施工→洞内 装饰。 5.3隧道控制测量方案 ㈠洞外平面控制测量 ⑴测量控制网布设 如中标,我单位将进行线路中线和高程复测,确定准确无误后,放出护桩,并编号绘制示意图。为了加快测量速度与精度,拟采用我集团公司的GPS卫星定位系统进行整体布网测量,具体测设 方法待中标后编制专项测量方案。 ㈡洞内控制测量 ⑴洞内计划采用双导线法布设控制测量网,在施工中经常对水准点、控制桩复测,洞内与洞外测量结果闭合,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施工万无一失。 ⑵洞内主控网 精密测边距 ⑶洞内基本网图 ⑷施工测量 洞内施工导线测量和洞内施工测量,均采用激光全站仪、激光电子经纬仪和水准仪,以加快测

隧道工程施工重点、难点分析

隧道工程施工重点、难点分析 本标段主要施工内容为:南北岸岸边通道、河中段明开挖通道、两岸道路、北岸过河桥梁、通道附属机电安装、消防设施、智能交通、绿化景观等内容。对施工内容及工程特点进行分析后,我单位制定出以下工程重难点。 1、现场施工组织 (1)分析 工程围堰体量大超过65万立方,水上作业多,大型船只超过60艘,通道明开挖,土方开挖量超过60万立方;北岸通道为中信住宅小区道路,南岸为东屿岛永久会址,对通行要求严格;河道内管线分部有温泉管线、市政给水管线、煤气管线等各种管线,管线在河道内埋设有漂管、有拉管、顶管等工艺;严重制约着施工组织。 (2)对策措施 1)以项目现场组织管理为中心,设立精干高效、执行有力、高效运转的项目管理部。 2)要储备足够的技术力量,保证施工过程中有可靠的技术支持; 3)人员、设备、机械配备按照正常需要的1.3倍供应,确保24小时连续作业;材料提前进场,保证汛期、台风季节材料供应正常; 4)在金海岸酒店主楼西侧,通道线路附近增加一条6m宽钢便桥,载重量不小于80吨,利用镇道路进入施工现场,确保材料物资进入施工现场;提高现场的交通纾解功能。 5)北岸通道具备工作面后,及时进行结构施工,结构外侧预留10m宽施工道路,作为河中段施工物料通道。 6)通道采用放坡开挖,增加二级平台,两侧坡面设置两条临时道路进入基坑底部,作为材料运输通道,围堰顶部设置临时道路,增加交通纾解功能;基坑底部结构外侧预留10m道路 7)与交警部门协调,确保道路畅通;施工现场设立调度中心,统一协调,统一指挥,确保施工疏解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8)对取土场、弃土场进行优选,做到路面运输距离最小,路面等级最高,通行能力最强; 2、围堰及沙坝施工 (1)分析 围堰体量大,顶面宽度15m,局部坝底宽度约180m,围堰高度最大约10m;每个坝体的用沙量约30万方;采用膜袋围堰工艺,膜袋短期内加工数量大,船只数量多,配合难度大,上游沙坝距离煤气管线只有20m左右,煤气管线在水面以下2.5m左右,施工风险高; (2)对策措施 1)施工船只做好计划,备足施工船只,按需要量1.3倍安排船只设备计划,统一协调指挥; 2)每艘船只取沙位置进行统一协调,取沙点统一排布,保证抽沙船施工有序; 3)泵船排布顺序、施工顺序安排好计划,平面有序,空间占满,时间上连续; 4)河床清淤后及时安排潜水员探摸,工序衔接做到“无缝连接”;土工格栅、土工布、土工膜安装集中人力、船只设备空间占满,快速施工;膜袋施工分为四个工作面,同时施工,耙吸船指定位置取沙卸至沙池,砂泵船负责充填沙袋;24小时连续作业; 5)止水钢板桩采用“机械手”操作,提高施工效率;增加工作面,增加打桩机械,缩短施工时间,接头位置安排注浆作业,确保接头质量; 6)注浆止水措施及时跟进,钢板桩施工过程中,及时进行钢板桩接缝注浆; 7)现状河床水深浅、暗礁多、对船只航行要求高,对于船只航行路线进行引导,采用绞吸船进行航道疏浚,航道疏浚完成进行标示;采用GPS进行航线定位。 8)上游沙坝施工前,将煤气管线进行探摸、定位;在两岸设置警示标志;施工过程中,耙吸船取沙卸至沙池,绞吸船浮管漂至指定位置,进行绞吸充填沙

明挖隧道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及保证措施

第六节隧道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及保证措施 施工前应熟悉整个设计文件,正确理解设计意图,注意斜交角度、异形段、右线隧道开孔段的布置、各项高程及桩位坐标等重要资料。隧道采用明挖法现浇施工。 一、明挖基坑开挖施工 1、开挖前必须制定可行、可靠的降水方案,保证框架基坑开挖施工作业面无地下水渗入。 2、基坑开挖前应在围护结构顶设置截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内及地表水冲刷围护结构边坡。 3、地道基坑内应设置临时排水沟,确保钢筋及新浇筑混凝土不侵泡于积水中。雨季施工,必须准备足够的抽水设备,保证基坑内不积水。 4、开挖前应探明场地范围内的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情况,现状地面以下2.0m范围内,须采用人工开挖。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施工期间既有管线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5、如地道基坑采用机械开挖,挖至设计基坑垫层标高以上300mm时,须进行基坑验收。然后采用人工捡平,严禁超挖,捡平合格后及时施工碎石垫层,并尽快灌注垫层混凝土。 6、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严禁“大锅底”开挖。 二、主体结构 1、所有结构施工前,必须详细核对相应的结构设计图和各工种、各设备等有关专业设计图,确定是否有预埋件、预留孔,以免遗漏。 2、地道结构各点标高、坡度、几何尺寸、平面位置应严格按线路坐标,平、纵、横断面图施工,如有疑问及时提出。 3、框架结构的截面尺寸必须严格控制。 4、主体结构构件受力筋的接头位置除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以外,还须注意各构件的受力方向,正确判定各截面的受拉面,从而选定钢筋连接的最佳位置。 5、所有配筋图中的钢筋长度除标注者外,其余均按实放样,并满足构造要求。 6、钢筋绑扎前应安放具有一定强度的垫块,防止钢筋网挠度过大,保证受

地铁隧道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对策

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对策 工程特点分析 1盾构区间水文、地质条件相对较差,不确定因素多 XXXX 轨道交通 3 号线第三分部 XXXX 站~ XXXX 站区间地质基本为泥炭质土、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粉砂;部分地段存在泥炭质土或有机土,局部盾构底板位于两种地层上,含水量高,掘进姿态较难控制, CK7+630 ~CK8+177 段为全风化、强风化泥岩夹砂岩。 2工程重难点及对策 2.1水文地质 本区间地质基本为泥炭质土、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粉砂;部分地段存在泥炭质土或有机土,局部盾构底板位于两种地层上,含水量高,掘进姿态较难控制, CK7+630 ~ CK8+177 段为全风化、强风化泥岩夹砂岩。 施工中我们将采取如下对策: (1)进场后立即进行地质复勘,对施工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土层性状、含水层性质、地下水位、渗透系数等各项参数进行详细调查,若与设计资料不符,则立即上报业主,与业主、设计、勘察以及监理会商解决。 (2)根据实际地勘报告编制各种不良地质专项治理方案,并召开专家会进行论证,论证通过后方可执行。 (3)各项不良地质专项治理在施工该区域前一个月内施工完毕,确保不对后续施工造成影响。 4)各项不良地质治理过程中实施过程控制,动态管理,采取钻孔取 芯等多种方式对治理效果进行验证,并根据验证情况积极调整施工 参数,确保治理效果。 (5)进行不良地质治理段施工时根据治理反馈情况积极调整施工参

数,确保施工安全、顺畅。 2.2区间盾构始发和到达 始发、到达是盾构施工的关键点,端头地层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等软弱土层,端头加固为搅拌桩加旋喷桩,地下水丰富、水位高,安全风险高,保证盾构始发与到达的安全是盾构掘进的重点。 施工中我们将采取如下对策: (1)盾构始发采取盾构机与拖车整体始发的方式,首先完成主机和后配套拖车连接后,进行始发。盾构始发后盾由反力架、负环管片和钢环组成,提供盾构机掘进足够的反力。 (2)在盾尾壳体内安装管片支撑垫块,为管片在盾尾内的定位做好准备。安装前,在盾尾内侧标出第一环管片的位置和封顶块的位置,然后从下至上安装第一环管片,安装时要注意使管片的位置与标出位置相对应转动角度一定要符合设计,换算位置误差不能超过 10mm 。 (3)安装拱部的管片时,由于管片支撑不足,要及时加固。负环管片拼装完成后,用推进油缸把管片推出盾尾,并施加一定的推力把管片压紧在反力架上,即可开始下一环管片的安装。管片在被推出盾尾时,要及时进行支撑加固,防止管片下沉或失圆。同时也要考虑到盾构推进时可能产生的偏心力,因此支撑应尽可能的稳固。 (4)当刀盘抵拢掌子面时,推进油缸已经可以产生足够的推力稳定管片后,再把管片定位块取掉。在始发阶段要注意推力、扭矩的控制,同时也要注意各部位油脂的有效使用。掘进总推力应控制在反力架承受能力以下,同时确保在此推力下刀具切入地层所产生的扭矩 小于始发基座能提供的反扭矩。 2.3隧道防水施工 防水质量的好坏与隧道质量和耐久性紧密关系,同时对轨道交通的正

高速公路工程重难点分析

高速公路工程重难点分析 根据本合同段的工程内容、数量以及施工难度,隧道工程****隧道为我合同段的控制性工程作为本合同段的重点、难点工程。本标段****隧道,设计为三车道(设计净宽14.5m),出口段500米设计净宽17米,并设有紧急停车带,工程地质情况复杂,进出口坡度相对较陡,坡面覆盖浅层坡基层,易坍塌;洞身为第四系中更新统(Q2al+pl)硬塑粉质粘土、下更新统(Q1eol)硬塑黄土、第三系(N2)粘土岩组成,岩土裂隙发育,遇水、暴露易开裂崩解,具有膨胀性,在隧道开挖过程中需采用安全可靠的支护方案。隧道设计为分离式隧道:净宽14.5m,净高5米,为典型的大跨度黄土隧道,需采用大跨度黄土隧道施工技术。同时设有紧急停车带,三车道黄土大跨径黄土隧道设置紧急停车带为全国首例,施工难度大。 1.1技术难点分析 1、针对大跨度黄土隧道,如何保证开挖拱角不失稳坍塌是本工程的难点。 2、隧道结构复杂,洞口段、滑坡地段、正洞与横洞交叉处施工是隧道安全、顺利建成的关键。 3、根据设计文件提供的地质水文调查,洞内有线状渗水,

如何解决洞内排水问题,避免水对隧底黄土的浸泡降低地基承载力的问题。 4、全国首例三车道设置紧急停车带,确定何种开挖工艺才能保证洞身安全和施工安全,安全渡过该段施工。 5、针对设计采用的双侧壁施工法和CD施工法,在较小的施工空间内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施工效率。 6、为满足施工进度的要求,需制订隧道冬季施工技术措施。 1.2 控制工程技术要点(隧道工程) 1、首先做好洞顶、洞门及洞口的防排水系统工程,并妥善处理好陷穴、裂缝,以免地面积水浸蚀洞体周围,造成土体坍塌。 2、在含有地下水的黄土层施工时,洞内外排水沟应进行铺砌,必要时应配合井点降水等将地下水位降至隧道衬砌底部以下,以保施工顺利进行。 3、在干燥无水的黄土层中施工,应管理好施工用水,不使废水漫流。 4、如发现工作面有失稳现象,应及时用喷砼封闭,加设锚杆、架立钢支撑等加强支护。 5、施工时要特别注意拱脚与墙脚处断面,严禁超挖,若有超挖采用同标号喷射砼进行补平,如发现该处土体承载力不够,应立即加设锚杆或采取其它措施进行加固。 6、在开挖与浇筑仰拱时,为防止边墙向内位移,宜采取短进尺临支护。

隧道施工管理重点难点

[转] 隧道施工管理重点难点2012-11-28 14:47阅读(11)转载自芋头 开挖 1.暗洞开挖欠挖,导致断面尺寸不足,挖方量直接就少了 2.超挖不按要求回填, 超挖回填片石更有甚者有编织袋装洞碴回填 3.开挖过程中设计的预留沉降量一点都没有开挖,到二次衬砌时到处是欠挖 4. 加大进尺。可增大一次开挖长度,减小工序交接次数; 现场监管小结:挖方量可以从出渣量及运输车次估算,也可以上凿岩台阶上用尺子量固定一部位,采用比较施工。 非设计变 1.双侧壁导坑开挖变成了三台阶七步开挖,或者台阶法,变成全断面也有; 2.仰拱填充与仰拱同时施工; 3.仰拱半幅施工,没有仰拱栈桥。 现场监管小结:施工过程中,及时核对围岩等级和地下水状况,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上报,以便修正。

工字钢 1.工字钢的间距设计为60cm 实际施工中能按间距80cm的就不错了; 2. 同样的一种工字钢从b换成a,I20的变成I18的,并且工字钢的厚度有猫腻,不是长度有问题,就是在腹扳的厚度做文章; 3. 工字钢长度不按照设计长度做,一般工字钢的腿部都是悬空的; 4.工字钢有些是用没两根钢筋做的,然后用混凝土喷上,看了还以为是真的工字钢; 5.纵向连接钢筋能省就省了,连接板就是从钢板上量一个大致尺寸,切割下来,大致位置钻个眼就算完成了,根本没有什么橡胶垫板,象混凝土垫块一类的东西,也就走走形式,基本没用过。 现场监管小结:工字钢这个环节需要经常到钢筋加工场检查,不允许不合格的进洞,在其加工好后,可要求其试拼,检验尺寸,在符合允许误差后,方可使用。格栅刚架: 1.格栅加工制作粗糙,格栅架立的单间距严重超标,连接筋搭接长度不够,降低安装和加工时间; 2.一榀钢架设计是拱顶拱墙7个单元,现在道好,一般给你来4个单元组成,还把连接板留在拱顶处,让受力最大的地方设成了接头,能给他们省不少事,仰拱的钢架意思一下设几榀就不错了; 3.间距超标,60cm的拉大成80cm,80cm的拉大成1.2m,1m的成了1.5m,还有用两根钢筋搭成个拱架的样子,然后喷射混凝土把没有做的格栅喷出来,看上去和真的一样,其实根本就是两根钢筋在那立着,一点支护的作用都不起。 4.钢架明显低于设计要求,相临两榀钢架就能差个十几厘米,预留变形量和施工误差成了其降低钢架的借口了,有的钢架为了焊接,倾斜度就能到5度,很难保证钢架的稳定性; 5.连接角钢设计是10/8#的,厚度8mm,实际就用个6#的,厚度5mm,连接锚筋根本就没有,连墙角垫钢板也是被省了,就象是穿鞋没鞋底,能牢固吗! 现场监管小结: 1.隧道省钢筋大部分就来自格栅钢架了,从焊接,钢筋型号,间距,尺寸,立架,固定每一个环节都是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2. 相临钢架差距可以通过一根长水管灌水,两头放在钢架上,量测钢架距离水管面水的距离来判定,如果相差过大,必须要求起整改开挖间距。 施工时掌子面距离仰拱的距离过大,远远超过40米,进洞里以后,甚至到了80米,这就存在了安全隐患。 现场监管小结: 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但不能太离谱。 仰拱 1. 有打仰拱的不打仰拱,可以省不少回填的混凝土,即使做了仰拱,也是欠挖严重,混凝土不按照配合比施工,有的直接用片石混凝土代替了; 2..监理抽检完了,把仰拱下的工字钢再割掉的都有; 3. 仰拱的钢筋混凝土打成片石混凝土的或着用喷射混凝土回弹下来的混凝土填充的都有,再用砂浆抹面跟真的似的,不注意还真看不出来; 4.底板钢筋直接不放,也有放好让监理检查,过后直接撤走。 现场监管小结: 仰拱在新奥法里,就相当于隧道稳定的基础,正是仰拱和上部结构形成一个整体,

工程重点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3 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3.1.工程特点、重难点分析 (1)现场地形条件复杂,施工条件差。本项目所经地段,山高坡陡,桥隧相连,地形狭窄,梁场等临建设施布置困难。地面自然横坡陡峭,既有施工便道和新建施工便道均较长,特别是既有便道的边坡风化强烈且破碎,路面较差,施工维护量很大,施工运输困难。如何克服现场条件,合理布置现场及运输是本合同段的难点之一。 (2)项目里程长,工程量大,施工分散、点多面广,施工组织难度大。金沙江至关坡段全长22.6Km,桥梁7座/2771.04m(单线长),隧道8座/35084.42m(单洞长),互通立交3处,桥隧比86.4%,为大型综合性工程,如何合理进行施工组织,以降低成本、确保工期是本合同段的难点及重点。 (3)特殊条件下长隧道施工难度大。本标段隧道多为长大隧道,隧道穿越地层为玄武岩夹凝灰岩,Ⅳ、Ⅴ类破碎围岩居多,存在岩溶、断层破碎带、瓦斯等不良地质,隧道埋置深,地质构造复杂,构造活动强烈,地表水系发育,区内水量丰富,承压水压力大。进出口存在的不良地质主要有洞口危岩落石、岩堆,岩溶,洞口膨胀土,断层破碎带,洞口顺层,洞口偏压等,列为本合同段的工程难点和重点。 (4)合同段内部分桥梁墩高在20~60m范围内,且30m以上的高墩较多,由于地形起伏大、沟谷深切、运输条件及起重设备安装困难等因素,高墩的施工难度相对较大,列为本合同段的工程难点和重点。

(5)线路在K140+822处设1×11.65m箱涵下穿大丽铁路,在K141+620处跨越大丽一级公路,由于涉及跨铁路主干线,做好既有线施工防护,确保铁路正常运营是本合同段的重点之一。 (6)本合同段山高坡陡、山体条件差,施工点多面广,隧道长、部分进口段为小区间距隧道,桥梁施工高差大、高空作业频繁等危险源非常多,会施工过程中形成许多重大安全隐患。另外丽江作为全国重点旅游开发及环境保护区,公路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性较大,需要在施工中引起重视,故做好安全及环境保护工作,是本合同段的又一重点。 3.2.工程特点、重难点的对策 (1)在项目施工准备前期,将组织精干管理人员,结合图纸对现场进行的补充调查,对各结构物进行逐一调查研究,并做好业主、地方政府及当地村民走访调查,争取他们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充分考虑地势、道路、水、电、征地和施工等因素前提下,合理定出各施工段的施工临建位置。 便道布置将以业主提供的临时便道为主轴,并充分利用当地现有道路和施工路基,对部分施工点,将依据地形新建临时便道,形成区域交通运输网络。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材料进场计划安排,对于主要大宗材料,提前充足备料。 (2)在项目管理模式、队伍组织、关键工期等几个方面重点入手,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本项目划分3个项目分部,6个工区,3座梁场,对各工区之间的任务开展平行作业,各工区内安排流水作业。

隧道施工重、难点分析(三)-注浆篇

隧道施工重、难点分析(三) ——注浆篇 注浆,是隧道施工所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注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施工安全及整体结构的工程质量。选择好的注浆工艺及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工程进度更可以大幅度的降低投资。 一、普通水泥浆液的注浆 在隧道施工中,如超前支护、径向锚杆等的施工均需采用普通水泥浆液进行注浆。它的工艺要求简单,仅需使用一般的注浆机按照机械的操作说明及设计注浆方法施工便可。值得注意的是,注浆前要严格检查注浆设备的安全性和机况的好坏。要将设备的各注浆管接头连接牢靠,并在注浆过程中进行不定时的复查。以防压力过大时,致使注浆管脱落或爆管,危及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如已出现了机械故障,切匆带病运行,需排除故障后才能使用设备。 二、水玻璃浆液的注浆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如防、止水,加快水泥浆液的凝固,以提前开挖等,多数均采用这种浆液进行注浆。在隧道的具体施工中,多在超前管棚中进行应用。水玻璃是化学物质,使用前操作人员需佩带好安全防护用具,不可用手直接触摸水玻璃,如不慎入眼,需立即用清水冲洗,然后到正规医院就诊。水玻璃在使用前需用水对其进行稀释,视原材料浓度及浆液配合比要求的不同,稀释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将稀释后的水玻璃掺入搅拌均匀的水泥浆液后,需立即进行充分的搅拌,以防其结块。下面就超前管棚注浆来说一下水玻璃的注浆注意事项: 一般情况,超前管棚的注浆量大,且注浆后浆液的凝固速度较快。所以水泥浆液的拌制均需在一个较大的制浆池内进行,以一次拌制足够的水泥浆液,防止在注浆过程中未达到注浆要求时浆液用尽(最好使用两个制浆池,一个用作储浆,另一个用作制浆),在进行拌制的过程中,引起堵管,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超前管棚在注浆前24小时(或更长时间),应使用水泥砂浆对管棚的端头进行密封。防止达到一定的注浆压力时,浆液从端头溢出,影响注浆效果。 管棚进浆口需设置止浆阀,在注浆时阀门开启;注浆结束后,将阀门关闭,防水浆液倒流或是在拆除注浆管时,浆液喷出,伤及操作人员。 注浆前及注浆过程中,做好安全检查工作。 注浆时保证电力正常、设备无故障、浆液充足,保证单管注浆一次性成功(正常情况),如有特殊要求时,可进行多次注浆。

道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中的难点和技术研究

道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中的难点和技术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公路建设已经遍及大江南北。曾经阻挡公路发展的各类问题都已被解决,道路桥梁隧道技术的应用更是跨越了一道巨大的鸿沟。由于施工技术的难度大、技术标准要求高等一系列原因,道路桥梁隧道工程在施工中存在许多的技术难点和问题。对此,文章围绕这个核心进行分析和论述。 标签:道路桥梁;混凝土;钢筋 一、道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的技术难点 (一)软基处理技术 在公路桥梁隧道的施工工程中首先要处理的是施工区域的“地基”,这是由于未经处理的自然地基(软地基)在水平面的缝隙、抗压力、承重方面都有许多不利因素,如果不经处理可能会出现“塌陷”、“裂缝”等问题。因此。对于地基必须经过专业的处理才可以投入施工建设中。具体的处理地基的方法有三种:一是石灰石法,即将石灰石铺设填压到路基中,然后利用石灰石遇水膨胀的原理将地基中的缝隙填补、凝固起来,从而增强地基整体的抗压和承重能力[1]。二是垫基法,通常是将碎石、砂子等材料铺在地基水平面,以改变受力面性质的方式解决问题。三是夯实法,即通过大型机械设备借助物理作用不断缩小路基中分子的间距,增强路基的坚实性和结实度,最终达到处理的目的。 (二)钻爆技术 既然是“道路桥梁隧道”技术,那必然会使用钻爆技术,毕竟“隧道”的出现离不开“钻爆技术”的功劳。由于公路施工建设所处的地域不同,钻爆技术针对的对象“山体”的岩层结构、山势走向、受力程度都是不同的,因此在具体的施工建设中要根据预先测量的山体概况来制定具体的钻爆力度和方向,并且要实时监测山体情况,以便随时做出调整,防止塌方和滑坡事故的出现。 (三)防排水技术 人们日常生活的基础设施之一的公路从施工建设到投入使用的整个过程中都深受水的影响。因此道路桥梁隧道中防水、排水工程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工程主体的特殊性和多边性使得这项工程难度大大增加[2]。首先,因为隧道位于山体的内部,所以无论是排水还是防水工程都必须要考虑到对山体的影响。其次,由于隧道工程的内置性使得它后期的修复难度较大,因此在最初的施工建设阶段必须以高于同等道路的水准进行建设。 二、道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的现状

隧道施工管理重点难点(3)

隧道施工管理重点难点 一、隧道开挖 1.暗洞开挖欠挖,导致断面尺寸不足,挖方量直接就少了 2.超挖不按要求回填, 超挖回填片石更有甚者有编织袋装洞碴回填 3.开挖过程中设计的预留沉降量一点都没有开挖,到二次衬砌时到处是欠挖 4. 加大进尺。可增大一次开挖长度,减小工序交接次数; 现场监管小结:挖方量可以从出渣量及运输车次估算,也可以上凿岩台阶上用尺子量固定一部位,采用比较施工。 二、非设计变(改变设计施工工艺) 1.双侧壁导坑开挖变成了三台阶七步开挖,或者台阶法,变成全断面也有; 2.仰拱填充与仰拱同时施工; 3.仰拱半幅施工,没有仰拱栈桥。 现场监管小结:施工过程中,及时核对围岩等级和地下水状况,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上报,以便修正。 三、工字钢 1.工字钢的间距设计为60cm 实际施工中能按间距80cm的就不错了; 2. 同样的一种工字钢从b换成a,I20的变成I18的,并且工字钢的厚度有猫腻,不是长度有问题,就是在腹扳的厚度做文章; 3. 工字钢长度不按照设计长度做,一般工字钢的腿部都是悬空的; 4.工字钢有些是用没两根钢筋做的,然后用混凝土喷上,看了还以为是真的工字钢;

5.纵向连接钢筋能省就省了,连接板就是从钢板上量一个大致尺寸,切割下来,大致位置钻个眼就算完成了,根本没有什么橡胶垫板,象混凝土垫块一类的东西,也就走走形式,基本没用过。 现场监管小结:工字钢这个环节需要经常到钢筋加工场检查,不允许不合格的进洞,在其加工好后,可要求其试拼,检验尺寸,在符合允许误差后,方可使用。 四、格栅刚架 1.格栅加工制作粗糙,格栅架立的单间距严重超标,连接筋搭接长度不够,降低安装和加工时间; 2.一榀钢架设计是拱顶拱墙7个单元,现在道好,一般给你来4个单元组成,还把连接板留在拱顶处,让受力最大的地方设成了接头,能给他们省不少事,仰拱的钢架意思一下设几榀就不错了; 3.间距超标,60cm的拉大成80cm,80cm的拉大成1.2m,1m的成了1.5m,还有用两根钢筋搭成个拱架的样子,然后喷射混凝土把没有做的格栅喷出来,看上去和真的一样,其实根本就是两根钢筋在那立着,一点支护的作用都不起。 4.钢架明显低于设计要求,相临两榀钢架就能差个十几厘米,预留变形量和施工误差成了其降低钢架的借口了,有的钢架为了焊接,倾斜度就能到5度,很难保证钢架的稳定性; 5.连接角钢设计是10/8#的,厚度8mm,实际就用个6#的,厚度5mm,连接锚筋根本就没有,连墙角垫钢板也是被省了,就象是穿鞋没鞋底,能牢固吗? 现场监管小结:

工程重点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3 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3.1.工程特点、重难点分析 (1)现场地形条件复杂,施工条件差。本项目所经地段,山高坡陡,桥隧相连,地形狭窄,梁场等临建设施布置困难。地面自然横坡陡峭,既有施工便道和新建施工便道均较长,特别是既有便道的边坡风化强烈且破碎,路面较差,施工维护量很大,施工运输困难。如何克服现场条件,合理布置现场及运输是本合同段的难点之一。 (2)项目里程长,工程量大,施工分散、点多面广,施工组织 难度大。金沙江至关坡段全长22.6Km,桥梁7座/2771.04m (单线长),隧道8座/35084.42m (单洞长),互通立交3处,桥隧比86.4%,为大型综合性工程,如何合理进行施工组织,以降低成本、确保工期是本合同段的难点及重点。 (3)特殊条件下长隧道施工难度大。本标段隧道多为长大隧道,隧道穿越地层为玄武岩夹凝灰岩,W、V类破碎围岩居多,存在岩溶、断层破碎带、瓦斯等不良地质,隧道埋置深,地质构造复杂,构造活动强烈,地表水系发育,区内水量丰富,承压水压力大。进出口存在的不良地质主要有洞口危岩落石、岩堆,岩溶,洞口膨胀土,断层破碎带,洞口顺层,洞口偏压等,列为本合同段的工程难点和重点。 (4)合同段内部分桥梁墩高在20~60m 范围内,且30m 以上的高墩较多,由于地形起伏大、沟谷深切、运输条件及起重设备安装困难等因素,高墩的施工难度相对较大,列为本合同段的工程难点和重点。 (5)线路在K140+822处设1X 11.65m箱涵下穿大丽铁路,在K141+620处跨越大丽一级公路,由于涉及跨铁路主干线,做好既有线施工防护,确保

铁路正常运营是本合同段的重点之一。 ( 6)本合同段山高坡陡、山体条件差,施工点多面广,隧道长、部分进口段为小区间距隧道,桥梁施工高差大、高空作业频繁等危险源非常多,会施工过程中形成许多重大安全隐患。另外丽江作为全国重点旅游开发及环境保护区,公路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性较大,需要在施工中引起重视,故做好安全及环境保护工作,是本合同段的又一重点。 3.2.工程特点、重难点的对策 ( 1 )在项目施工准备前期,将组织精干管理人员,结合图纸对现场进行的补充调查,对各结构物进行逐一调查研究,并做好业主、地方政府及当地村民走访调查,争取他们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充分考虑地势、道路、水、电、征地和施工等因素前提下,合理定出各施工段的施工临建位置。 便道布置将以业主提供的临时便道为主轴,并充分利用当地现有道路和施工路基,对部分施工点,将依据地形新建临时便道,形成区域交通运输网络。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材料进场计划安排,对于主要大宗材料,提前充足备料。 ( 2)在项目管理模式、队伍组织、关键工期等几个方面重点入手,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本项目划分3个项目分部,6个工区,3座梁场,对各工区之间的任务开展平行作业,各工区内安排流水作业。 根据施工安排,确定五阱明1#隧道为本工程的关键工程,其工期直接影响到整个标段的总工期,我们将以五阱明1#隧道为重点进行施 工组织,重点投入机械、人员,达到确保工期的目的。同时对于其它项目施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隧道施工重点难点分析 一、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机构,制定完整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工程质量创优规划,强化质量管理意识,明确任务,责任到人。驻地办定期或不定期对施工单位进行检查,力求工程质量管理规范化。 二、经常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执行施工前技术交底制度,特别是重点关键部位的施工要强化质量教育,将质量保证措施落实到具体岗位,实行质量责任制,挂牌制,对特殊工种人员实行持证上岗,以确保工程质量不出问题。 三、严格执行施工监理程序。对每一道工序,特别是隐蔽工程,施工单位首先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报监理组检查签认,未经监理组检查签认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例如,对钢架支立径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挂钢筋网;钢架、锚杆及钢筋网检查合格后方能喷射砼;初期支护全面检查无问题后方可挂防水板;防水板检查合格后方能进行二衬砼的浇注。 五、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驻地办监理部对隧道施工的各道工序的质量经常进行抽捡,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施工单位和监理组,如下发巡查通知单或监理指令,或在会议上提出批评,乃至罚款,责令限期整改,直至达到要求为止。从而杜绝了隐蔽工程的质量隐患。 六、对隐蔽工程或重点工程部位的施工,坚持监理旁站。例如隧道初期支护立钢架,挂钢筋网,二衬和路面的砼浇注等工序都有监理旁站,以确保按设计和规范施工。 七、认真执行测量复核制度。隧道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水准点,施工单位初测后由监理组专业人员复测;隧道开挖的外轮廊线,在打炮眼前由测量人员标出,以确保隧道不欠挖少超挖;二次衬砌立模前,对中线和水平事先复测,立模后进行检查和校正,以确保准确无误。 八、严把原材料的进场、使用检验关。所有进场材料均需有出厂合格证和正规的检验资料,监理组按规定抽检,严格审查把关,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和使用。 十、对较好围岩地段的主洞开挖,施行光面爆破,适当加密周边炮眼,控制好炮眼方向,并严格控制装药量,确保隧道外轮廊周边整齐,尽量做到少超挖或不超挖、不欠挖,从而确保了工程质量。

铁路隧道施工工程特点重点及难点分析

铁路隧道施工工程特点重点及难点分析 1.1.工程主要特点 1)工程结构物多、桥隧比大、不良地质多、工期紧 本标段桥梁工程共计6座,总长2290.93m,占正线总长的7.1%;隧道工程共计4.5座,双线总长29372.208m,占本标段线路总长的90.9%。 沿线地形起伏大,地层繁多,岩性繁杂,岩层褶皱发育;可溶岩地层分布广泛,主要不良地质和特殊地质有:砂、泥岩风化差异造成的边坡稳定性问题,发育顺层、岩堆、错落、岩溶、暗河、采空区、危岩落石、滑坡、有害气体等不良地质。 线长点多,工程规模大,综合性强,管理跨度大。隧道是本标段施工的重点,工期非常紧迫。 2)技术标准高 本线施工质量按客运专线施工规范、规程要求,同样对结构的耐久性、强度、刚度要求高,对路基的沉降控制严格,轨道、接触网必须满足平顺性、稳定性和耐久性的要求。 3)轨道工程精度要求高 (1)全线采用双块式无碴轨道结构,无碴轨道的高精度对测量工作提出严格要求。 (2)无碴轨道的高低调整能力有限,对线下基础的变形要求高。

4)环保要求严 本工程经过区段的施工中注意取、弃土场的选址,对施工废水进行处理并达排放。原则上不在敏感区域内及附近设置取弃土场、施工便道、施工机械冲洗维修站点等临时设施。保护景观,工程完工后及时按设计要求进行绿化、复垦。 1.2.工程重点、难点工程分析 1)桥梁工程 本标段桥梁工程的重点工程主要有南广河特大桥。 桥跨布置:中心里程D1K271+256,孔跨布置,(68+2-120+68)m连续钢构+3-32m+1-24m,全长512m。 主跨构造:(68+2-120+68)m连续刚构。 施工难点:该桥跨南广河,墩身高、跨度大,施工时必须科学组织,安全措施到位。 2)隧道工程 本标段隧道工程的重、难点工程:老房子隧道(2281m)、应山岩隧道(6861m)、天蓬隧道(8463m)、埂上隧道(5461m)、玉京山隧道(6306.208m)。 隧道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对策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