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T塔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10T塔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10T塔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塔式起重机需求量不断增多。50年代初,我国塔机由仿制开始起步。20世纪60年代,由于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广泛使用了内部爬升式和外部附着式塔式起重机,并在工作机构中采用了比较先进的技术,如直流电机调速、可控硅调速、涡流制动器,在回转和运行机构中安装液力偶合器等。在此时期,中国开始进入了自行设计与制造塔式起重机的阶段。

本文是以满足塔式起重机的各个动作而设计的电气控制系统。从塔式起重机的变幅动作、回转动作、起降动作和各个动作中的变速入手,根据继电—接触控制器原理和三相异步电机的变速原理设计的电气控制电路。

与加入PLC控制器的控制系统相比只由继电—接触控制器组成的电气控制系统比加入PLC 控制器的控制系统抗干扰性强,但是对塔式起重机的钢铁结构冲击较大适合用于小型塔式起重机。

此次毕业设计题目为塔式起重机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主要包括起升机构的控制,三速变化的设计,回转机构的绕线电机变速设计,小车变幅双速电机的控制设计,电器元件的选型,控制柜安装布置图,电气接线图的设计等。

关键词:塔式起重机变幅起升回转

Abstract

As the ceaseless development of reforming and opening, modernization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demand increased for tower crane. At the beginning of 50 time, our country started by imitation of tower crane. Nineteen sixties, due to high buildings, development, extensive use of internal climbing type and external attached tower crane, and in the working mechanism adopts a more advanced technology, such as the speed of the DC motor, the silicon controlled speed, eddy current brake, in a rotary and a running mechanism installed in hydrodynamic coupling. During this period, China began to enter its own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tower crane 's stage.

This paper is to meet the needs of each action and design of tower crane electrical control system. From the tower crane luffing motion, rotary motion, and action and each action in the transmission of relay contact control,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three-phase asynchronous motor and transmission principle of electrical control circuit design.

With the accession to the PLC controller of the control system of relay - contact compared to only by the controller of the electrical control system than the accession to the PLC controller control system anti interference is strong, but the impact of large tower crane steel structure suitable for small tower crane.

The graduation design for the tower crane electrical control system design, including the lifting mechanism control, three speed change rotary mechanism design, the motor winding gear design, trolley double speed motor control design, electrical components selection, control cabinet arranged diagram, wiring diagram design.

Key Words: Tower crane luffing hoisting slewing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目录 (3)

第一章绪论 (5)

1.1 塔式起重机设计概述 (5)

1.2塔机的发展 (5)

1.3传统的塔式起重机的控制现状 (5)

1.4起升机构的工作原理 (6)

第二章塔机总体方案设计 (7)

2.1 设计要求 (7)

2.2 设计任务 (7)

2.3 塔机基本结构图 (7)

第三章塔式起重机机构设计及其选择 (9)

3.1起重机冶金用电动机 (9)

3.2电动机的选择方法 (9)

3.3起升机构 (10)

3.3.1起升机构电动机的选择 (10)

3.3.2起升机构制动器的选择 (16)

3.3.3起升机构减速器的选择 (16)

3.4变幅机构 (16)

3.4.1变幅机构电动机的选择 (16)

3.4.2变幅机构制动器的选择 (18)

3.4.3变幅机构减速器的选择 (18)

3.5旋转机构 (18)

3.5.1旋转机构电动机的选择 (18)

3.5.2旋转机构减速器的选择 (20)

第四章PLC的选择与课题介绍 (21)

4.1 PLC的控制原理 (21)

4.2 用PLC控制塔机的优越性 (21)

4.3 塔机的电气控制设计内容 (22)

4.4 PLC的选型 (22)

4.5塔式起重机PLC控制系统原理 (25)

第五章塔式起重机电气控制的硬件设计 (26)

5.1塔机电动机控制电路设计 (26)

5.2 PLC的输入输出接线设计 (27)

5.3流程图 (28)

第六章塔式起重机控制的软件设计 (29)

6.1进退机构工作设计 (29)

6.2左、右行机构工作设计 (31)

6.3起升机构工作设计 (33)

6.5 回转机构 (35)

6.5声光指示控制设计 (37)

6.6 限位保护闭锁及复位操作设计 (37)

总结 (38)

参考文献 (39)

致谢 (40)

第一章绪论

1.1 塔式起重机设计概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增长,基本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高层建筑施工的不断增多,塔式起重机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并已成为建筑施工中的一种主要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机械。

此次毕业设计的题目为塔式起重机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塔机的回转机构设计,塔机的小车牵引系统设计,塔机的起升机构设计。完成所有图纸的绘制,其中包括电气控制原理图,施工图,电器元件接线图等。

1.2塔机的发展

塔式起重机简称塔机,亦称塔吊,起源于西欧。20世纪末20余年国外塔机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组合塔机(Combination crane)或称模块塔机(Modular tower crane)得到迅速发展。

(2)一些超重型塔机相继问世

(3)适应都市改建需要的城市塔机(City Crane)应运而生并得到发展。

(4)安装架设速度快,450~900kN*m级塔机借助液压伸缩臂汽车起重机作为安装辅机,在4~6小时内可以安装完毕。

(5)采用较完善的调速,操控系统和电子仪表。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塔机行业随着全国范围建筑任务的增加进入了一个新的全盛时期,年产量连年猛增,全国塔机总拥有量截至2000年约为6万台,塔机出口业务始于1988年曾一度极为兴旺,据统计1993~1997年出口共创汇近8400万美圆。至此,无论从生产规模,应用范围和塔机总量等角度来衡量,我国均堪称世界首号塔机大国。

塔机的学名为塔式回转起重机,属于一种非连续性搬运机械

1.3传统的塔式起重机的控制现状

塔式起重机是我们建筑机械的关键设备在建筑施工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只用了五十时间走完了国外发达国家上百年塔机发展的路程,如今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并跻身于当代国际市场随着高层建筑发展,对施工机械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160TM附着式、45TM内爬式、120TM 自升式等都由我国自己设计并制造;八十年代,国家建设突飞猛进,建筑用最大的250TM塔机也应运而生.进人九十年代,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内外市场对塔机要求越来越高,众多城市大型建筑、水利、电力、桥梁等不断增加,市场的要求加快了新产品发的力度,先后有

400TM900TM水平臂和300TM动臂式塔机,叩年代开发生产的塔机产品技术性能均显著提高,起升机构采用三速电机驱动、涡流制动、电动换挡减速箱,变幅回转采用双速电机液力联轴节驱动,或采用变频调速,有多种速度,工作平稳生产效率高.安全装置齐全,动作灵敏可靠,装有防止误操作和野蛮操作装置,可杜绝安全事故。随着功率电子技术的发展,早在六十年代后期,国外就开始致力于晶闸管定子调压调速技术的开发研究目前,该技术己进入了成熟稳定的发展应用阶段.可编程序控制器P砚引人到交流电气传动系统后,使传动系统性能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塔式起重机实现了抓斗的自动控制和故障诊断、检侧显示等,达到了新的技术高度。由变频器构成的交流调速系统可取代直流调速系统,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符合起重机的发展趋势.适合发展大起重重量的起重机。

1.4起升机构的工作原理

起升采用全程磁通矢量电流控制、速度变频调速线路,使起升机构在上升、下降时可获得稳定的速度,其调速比一般大于10。动力电源通过开关和继电设备进入变频器,在变频器内由整流单元整流,将交流电变成直流电。经过逆变单元将直流电变为交流电,逆变单元的输出频率全程可控,电动机可获得不同频率的交流电源。当电动机的转速超过同步转速(变频器的频率值)时,电动机进入回馈状态,其电能返回变频器,变频器制动单元自动将这些能量释放在制动电阻器上,使电动机获得制动转矩。装置具有过压、过流、超速、缺相等保护功能。

抓斗采用电动液压系统,液压泵由l台电动机驱动。当主控开关上电后,在PLC指令控制下,开动作接触器闭合,电动机正向转动抓斗打开;闭动作接触器闭合,电动机反向转动抓斗闭合。抓斗开闭由触摸屏和主令控制器控制。采用主令控制器控制,控制器的挡位为1—0一l,2个方向对称。

2015高职 电气控制系统 任务书7-西门子(赛项赛卷)

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 (总时间:240分钟) 工 作 任 务 书 场次号工位号

注意事项 一、本任务书共17页,如出现缺页、字迹不清等问题,请及时向裁判示意,进行任务书的更换。 二、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守电气安装和电气维修的安全操作规程。电气安装中,低压电器安装按《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96)》验收。 三、不得擅自更改设备已有器件位置和线路,若现场设备安装调试有疑问,须经设计人员(赛场评委)同意后方可修改。 四、竞赛过程中,参赛选手认定竞赛设备的器件有故障,可提出更换,器件经现场裁判测定完好属参赛选手误判时,每次扣参赛队3分;若因人为操作损坏器件,酌情扣5-10分;后果严重者(如导致PLC、变频器、伺服等烧坏),本次竞赛成绩计0分。 五、所编PLC、触摸屏等程序必须保存到计算机的“D: \工位号”文件夹下,工位号以现场抽签为准。 六、参赛选手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不得在任何地方标注学校名称、选手姓名等信息。

请按要求在4个小时内完成以下工作任务: 一、按“动车空调系统控制说明书”,设计电气控制原理图,并按图完成器件选型计算、器件安装、电路连接(含主电路)和相关元件参数设置。 二、按“动车空调系统控制说明书”,编写PLC程序及触摸屏程序,完成后下载至设备PLC及触摸屏,并调试该电气控制系统达到控制要求。 三、参考X62W铣床电气原理图,排除X62W铣床电气控制电路板上所设置的故障,使该电路能正常工作,同时完成维修工作票。

动车空调系统控制说明书 一、动车空调系统运行说明 在CRH 动车组的车厢均配置有独立的空调系统,空调装置(压缩机、冷凝机)安装在地板下,空气处理单元(通风排风装置)车厢随着气压变化、温度进行通风换气,如图1所示。 图1 动车空调系统结构示意图 动车空调系统主要由以下电气控制回路组成,压缩机M1控制回路【M1为单速电机,由变频器进行多段速控制,变频器参数设置为第一段速为15Hz ,第二段速为30Hz ,第三段速为40Hz ,第四段速为50Hz ,加速时间0.3秒,减速时间1秒】。冷凝风机M2、M3控制回路【M2为三相异步电机(不带速度继电器),M3为三相异步电机(带速度继电器),需要考虑过载、联锁保护,只进行单向正转运行】。通风机M4控制回路【M4为双速电机】。车辆运行电机M5控制回路【M5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参数设置如下:伺服电机旋转一周需要1000个脉冲,正转转速为1圈/秒,反转转速2圈/秒;】,通过编码器检测动车行驶路程。竞赛以电机旋转“动车右移动为正向,动车左移动为反向”为准。 二、动车空调系统安装方案要求 1、本系统使用三台PLC ,网络指定Q0CPU/S7-300/S7-1500为主带变频压缩机 通风单元 冷凝机

电梯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电梯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与实现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382-100 电梯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电梯是当前高层建筑不可缺少的垂直方向的交通运输工具,随着计算机及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梯控制技术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PLC控制系统代替传统的继电器控制以及电梯采用了对电动机实现线性调速的调压调频技术,能达到电梯安全平稳运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高层建筑的普及,电梯是当前高层建筑不可缺少的垂直方向的交通工具,电梯是集机电一体的复杂系统,涉及机械传动、电气控制和土建等工程领域多种领域专业与一体的综合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对安全的重视,在设计电梯的时候,应具有高度的安全性。这样就对建筑内的电梯的调速精度、调速范围等静态和动态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由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和微机组成的电梯运行逻辑控制系统具有可靠性高、维护方便、开发

塔吊基础计算书模板

假设塔吊型号:6010/23B,最大4绳起重荷载10t; 塔吊无附墙起重最大高度H=59.8m,塔身宽度B=2.0m; 承台基础混凝土强度:C35, 厚度Hc=1.35m,承台长度Lc或宽度Bc=6.25m; 承台钢筋级别:Ⅱ级,箍筋间距S=200mm,保护层厚度:50mm; 承台桩假设选用4根φ400×95(PHC-A)预应力管桩,已知每1根桩的承载力特征值为1700KN; 参考塔吊说明书可知: 塔吊处于工作状态(ES)时: 最大弯矩Mmax=2344.81KN·m 最大压力Pmax=749.9KN 塔吊处于非工作状态(HS)时: 最大弯矩Mmax=4646.86KN·m 最大压力Pmax=694.9KN 2、对塔吊基础抗倾覆弯矩的验算 取塔吊最大倾覆力矩,在工作状态(HS)时:Mmax=4646.86KN·m,计算简图如下:

2.1 x、y向,受力简图如下:

以塔吊中心O点为基点计算: M1=M=4646.86KN·m M2=2.125·R B M 2=M1 ·R B=4646.86 B=2097.9KN <2×1800=3600KN(满足要求) 2.2 z向,受力简图如下: 以塔吊中心O点为基点计算: M1=M=4646.86KN·m M2=3·R B

M R B=4646.86 <1800KN(满足要求) 3、承台桩基础设计 3.1 塔吊基础承台顶面的竖向力与弯矩计算 计算简图如下: 上图中X轴的方向是随机变化的,设计计算时应按照倾覆力矩M最不利方向进行验算。 3.1.1 桩顶竖向力的计算(依据《建筑桩技术规范》JGJ94-94的第5.1.1条) 其中 n——单桩个数,n=4; F——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等同于前面塔吊说明书中的P;

起重机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起重機的電氣控制 起重機是專門用來起吊和短距離搬移重物的一種生產機械,通常也稱為吊車、行車或天車。按其結構及運動形式的不同,可分為橋式起重機、門式起重機、塔式起重機、旋轉起重機及纜索起重機等。其中以橋式起重機的應用最為廣泛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橋式起重機的主要結構及運動形式 橋式起重機由橋架(雙稱大車),裝有提升機構的小車、大車運行機構及操縱室等幾部分組成。 1- 駕駛室 2-輔助滑線架 3-交流磁力9 8 6 5 4 3 2 1 7

控制盤 4-電阻箱 5-起重小車 6-大車拖動電動機 7-端梁 8-主滑線 9-主梁 橋架是橋式起重機的基本構件,它由主梁、端梁、走臺等幾部分組成。主梁跨架在車間上空,其兩端聯有端梁,主梁外側裝有走臺並設有安全欄杆。橋架的一頭裝有大車移行機構、電氣箱、起吊機構和小車運行軌道以及輔助滑線架。橋架一頭裝有駕駛室,另一頭裝有引入電源的主滑線。 大車移行機構是由驅動電動機、制動器、傳動軸、減速器和車輪等幾部分組成。其驅動方式有集中低速驅動、集中高速驅動和分別驅動方式三種: 集中低速驅動是由一臺電動機通過減速器同時帶動兩個主動輪,使傳動軸的轉速低於電動機軸的轉速,與車輪的轉速相同,一般是50~100r/min。 集中高速驅動是由電動機通過制動輪直接與聯軸節、傳動軸聯接,再通過減速器與車輪聯接。這樣,運行機構的傳動軸的轉速與電動機的轉速相同,一般是700~1500r/min。 分別驅動是由兩套獨立的無機械聯繫的運行機構組成。每套運行機構由電動機通過制動輪、聯軸節、減速器與大車車輪聯接,省去了中間傳動軸。但分別

驅動的運行機構是用兩臺同樣型號的電動機,用同一控制器控制。 分別驅動與集中驅動相比,自重較輕,安裝和維護方便,實踐證明使用效果良好。目前我國生產的橋式起重機大部分採用分別驅動方式。 小車運行機構由小車架、小車移行機構和提升機構組成。小車架由鋼板焊成,其上裝有小車移行機構、提升機構、欄杆及提升限位開關。小車可沿橋架主梁上的軌道左右移行。在小車運動方向的兩端裝有緩衝器和限位開關。小車移行機構由電動機、減速器、捲筒、制動器等組成。電動機經減速後帶動主動輪使小車運動。提升機構由電動機、減速器、捲筒、制動器等組成,提升電動機通過制動輪、聯軸節與減速器聯接,減速器輸出軸與起吊捲筒相聯。 操縱室是操縱起重機的吊艙,又稱駕駛室。在操縱室內,主要裝有大小車運動機構和起升機構的操縱系統和有關裝置,如控制器、保護箱及照明開關箱;有關安全開關,如緊急開關、電鈴開關等。 操縱室一般固定在主梁下方的一端,也有隨小車移動的。其上方有通向走臺的艙口。為了安全,艙口處裝有安全開關,避免司機及維護人員上車發生觸電事故。

电气控制柜设计步骤

电气控制柜设计步骤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电控箱设计步骤 一、设计工艺 1、根据图纸(系统图、原理图)选主要部件; 2、按照功能、使用方法和制造标准排布主要器件; 3、根据排布结果选定箱(柜)尺寸(尽量选通用尺寸),校验器件排布结果; 4、根据图纸选其它辅助材料、元件; 5、绘制装配图、接线图,编制加工工艺卡; 6、采购所有器件、材料; 7、加工、或委托加工箱(柜)壳体; 8、按工艺卡装配主要器件,加工连接件、连接线; 9、按工艺卡装配附件、配件、接线; 10、整体装配完成,检验,试验(按产品生产标准要求项目进行); 11、按标准及合同要求进行产品包装,附检验合格证、试验记录。 12、送货出厂。 二、设计规程规范要求。 1、熟读设计方案任务书。掌握任务书中几点重要信息及参数,如果是在大型项目中,设计任务书会以合同的技术附件形式出现。这样就关系到控制箱的先进程度和设计制造的成本控制。只要掌握控制的自动化程度就行了,这关系到你下面的选型等工作。 2、根据控制要求进行方案性设计。如果是较大的项目这可以升级为可行性研究。即使是小的电控系统,起码也要列出不少2种的方案设计,在方案设计过程中,

要有详细的计算说明书,这样为你的设备设计提供依据,也是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科学的关键。直接关系到你的制造成本。 3、进行设备控制设计,选择最佳的方案后,再进行设备设计,这个设计阶段,主要是设备的选型,选择各种合理元器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能实现设计任务中要求的控制功能。 2)要保证设备一定的先进性(在一些技术附件中为有具体说明), 3)要控制好成本,不要盲目最求先进而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在确定所需要的各种元件设备后,就要进行原理图的设计,设计原理图时要根据自己的方案设计再结合所选电气元件的电气接线原理进行。 4、施工图设计。这里就不扯大工程设计步骤和要求了,单仅电控箱而言,根据所选元件的尺寸,综合考虑和选择电控箱的规格(国家有统一标准规格的电控箱柜台,也有非标的,非标的可根据你选择的电气元件进行规格设计)。 选择好或设计好电控箱的规格后,就可以进行箱内布置图的设计了,这个可以参照相关的电工工艺要求进行。 以下注意要点: 1)设备元件摆放布局合理、保证设备安全; 2)便于施工、检修等。 三、采购和安装调试规范要求。 1、根据上面的设备设计,设计出详细的材料清单,根据材料清单进行电气设备元件采购,这样就不会造成设备过剩浪费,或是设备出现短缺不足的现象。 2、根据上面的施工图设计,可以将采购回来的设备交予生产制造部门进行安装和接线了,并进行出场前的检验和测试。

塔吊基础知识设计计算

塔式起重机方形独立基础的设计计算 余世章余婷媛 《内容提要》文章通过对天然基础的塔吊基础设计,详细论述整个基础的设计过程,经济适用,安全可靠、结构合理,思路清晰,论述精辟有据;在现场施工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塔机、偏心距、工况、一元三次方程、核心区、基底压力。 一、序言 随着建筑业迅猛发展,塔式起重机(简称塔机)在建筑市场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垂直运输机械设备;塔机基础设计,在建筑行业中是属于重大危险源的范畴,正因为如此,塔机基础设计得到各使用单位的高度重视;本人通过网络查阅过许多塔机基础设计方案,除采用桩基外,塔基按独立基础所设计的方形基础,绝大部分都按厂家说明书所提供的基础尺寸进行配筋,按规范设计计算的为数不多,厂家所提供基础大小数据有些是不满足规范要求,而塔机基础配筋绝大多数情况是配筋过大,浪费较为严重;厂家说明书所提供数据表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的基础外形尺寸就较大,承载力特征值较大,基础尺寸就相应的小点,似乎看起来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其实并非如此。 塔机基础型式方形等截面最为普遍,下面通过一些规范限定的条件,对方形截面独立基础规范化的设计,很有参考和实用价值。下面举例采用中联重科的塔吊类型进行论述和阐明。 二、塔吊基础设计步骤 2.1、确定塔吊型号

首先根据施工总平面图,根据建筑物外形尺寸(长、宽、高)、及材料堆放场地和钢筋加工场地,根据塔机覆盖率情况,按塔机说明书中的主要参数确定塔机型号。 2.2、根据塔机型号确定荷载 厂家说明书中都有荷载说明,按塔吊自由独立高度条件提供两组数据(中联重科),一组为工作状态(工况)荷载,另一组为非工作状态(非工况)荷载,确定出一组最不利的工况荷载。 2.3、确定塔吊基础厚度h 根据说明书中塔机安装说明,基础固定塔基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地脚螺栓,另一种是埋入固定支腿式;因此根据塔机地脚螺栓锚固长度和支腿的埋深,可以确定塔机基础厚度h。 2.4、基础外形尺寸的确定 根据荷载大小和基础厚度h,确定独立方形基础的边长尺寸。 2.5、基础配筋计算 求出内力进行基础配筋计算,并根据《规范》的构造要求进行配筋和验算。 2.6、基础冲切、螺杆(支腿)受拉或局部受压的验算 三、方形独立基础尺寸的确定 3.1方形基础宽度B的上限值 根据上面塔机基础计算步骤可以看出,塔机基础尺寸的确定是方形基础的计算关键。利用偏心距限定条件,可求出基础最小截面尺寸。根据偏心距e(荷载按标准组合):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方案的要求和步骤.doc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方案的要求和步骤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要求和步骤 要完成好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任务,除掌握必要的电气设计基础知识外,还必须经过反复实践,深入生产现场,将不断积累的经验应用到设计中来。课程设计正是为这一目的而安排的实践性教案环节,它是一项初步的工程训练。通过课程设计的工作,了解一般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设计内容和设计方法。 本章主要讨论课程设计应达到的目的、要求、内容、深度及工作量。并通过实例介绍,进一步说明课程设计的设计步骤。 电气设计包含原理设计和工艺设计两个方面,不能忽视任何一面,对于应用型人才更应重视工艺设计。电气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属于练习性质,不强调设计结果直接用于生产。 设计的目的、要求、任务及方法 一、设计目的

电气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某一生产设备的电气控制装置的设计实践,了解一般电气控制系统设计过程、设计要求、应完成的工作内容和具体设计方法。通过设计也有助于复习、巩固以往所学的知识,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电气设计必须满足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要求,因此,设计之前必须了解设备的用途、结构、操作要求和工艺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从事设计工作的整体观念。 电气设计应强调能力培养为主,在独立完成设计任务的同时,还要注意其他几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如独立工作能力与创造力;综合运用专业及基础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查阅图书资料、产品手册和各种工具书的能力;工程绘图的能力;书写技术报告和编制技术资料的能力。 二、设计要求

为保证顺利完成设计任务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在接受设计任务后,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应完成的设计内容,拟定设计任务书和工作进度计划,确定各阶段应完成的工作量,妥善安排时间。 (2>在方案确定过程中应主动提出问题,以取得指导教师的帮助,同时要广泛讨论意见,依据充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多思考,尤其是主要参数,要经过计算论证。 (3>所有电气图纸的绘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标准,包括线条、图型符号、工程代号、回路标号、技术要求、标题栏、元件明细表以及图纸的折叠和装订。 (4>说明书要求文字通顺、简练,字迹端正、整洁。 (5>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设计任务。 (6>如果条件允许,应对自已的设计线路进行

塔吊基础计算

塔吊基础方案 一、工程概况 1、本工程位于松江区九亭镇,地块南临蒲汇塘河,东临沪亭路,西临横泾河,北临沪松公路并与地铁9#线车站一墙之隔,与9#线车站物业开发管理为一个整体。地块面积41162㎡,由3#、4#、5#、6#、7#、8#公寓楼及9#酒店、10#办公楼组成。 2、因地块面积巨大,根据塔吊平面布置应最大程度满足施工区域吊装需要,尽可能减少吊装盲区的原则,以及地下室工程施工中能充分利用塔吊来满足施工需要,按照施工组织总设计要求拟搭设6台附墙式塔吊,其中QTZ80B(工作幅度60M,额定起重力矩800KN.M)2台,QTZ80A(工作幅度55M,额定起重力矩800KN.M)4台,平面位置详附图。 3、拟建建筑物高度及层数 4、根据建筑物高度,1#塔吊位于3#楼西北侧位置,搭设高度为86M;2#塔吊位于9#楼南侧位置,搭设高度为114M;3#塔吊位于5#楼西北侧位置,搭设高度为77M,设水平限位装置;4#塔吊位于10#楼东南侧位置,搭设高度为114M;5#塔吊位于6#楼西北侧位置,搭设高度为100M,6#塔吊位于8#楼西北侧位置,搭设高度为100M。其中5#、6#塔吊为QTZ80B,其余4台为QTZ80A。 5、塔吊应在土方开挖前安装完毕,故采用型钢格构式非塔吊标准节插入钻孔灌注桩内,以保障塔吊安全、稳定和牢固可靠,且不妨碍地下室顶板混凝土的整体浇筑施工,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和确保工程质量。 6、本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筏板基础,基坑底标高为-8.000、-8.800、-9.100,本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6.150M,自然地坪标高相对于绝对标高-1.45M。

7、根据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各土层极限摩阻力、端阻力标准值指标见下表: 8、塔式起重机主要技术性能表 二、塔吊布置原则 本工程作业面积大,综合考虑塔吊的作用半径、起吊重量、基础工程桩位布置、围檩支撑结构设计、房屋结构设计、经济性比较后,作出以下布置原则。

起重机的电气控制系统

起重机的电气控制系统 起重机钢结构负责载荷支承;起重机机构负责动作运转;起重机机构动作的起动、运转、换向和停止等均由电气或液压控制系统来完成,为了起重机运转动作能平稳、准确、安全可靠是离不开电气有效的传动、控制与保护。 1.起重机电气传动 起重机对电气传动的要求有:调速、平稳或快速起制动、纠偏、保持同步、机构间的动作协调、吊重止摆等。其中调速常作为重要要求。 一般起重机的调速性能是较差的,当需要准确停车时,司机只能采取“点车”的操纵方法,如果“点车”次数很多,不但增加了司机的劳动强度,而且由于电器接电次数和电动机起动次数增加,而使电器、电动机工作年限大为缩短,事故增多,维修量增大。 有的起重机对准确停车要求较高,必须实行调速才能满足停准要求。有的起重机要采用程序控制、数控、遥控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往往必须在实现了调速要求后,才有可能。 由于起重机调速绝大多数需在运行过程中进行,而且变化次数较多,故机械变速一般不太 合适,大多数需采用电气调速。电气调速分为二大类:直流调速和交流调速。 直流调速有以下三种方案:固定电压供电的直流串激电动机,改变外串电阻和接法的直流调速;可控电压供电的直流发电机———电动机的直流调速;可控电压供电的晶闸管供电———直流电动机系统的直流调速。直流调速具有过载能力大、调速比大、起制动性能好、适合频繁的起制动、事故率低等优点。缺点是系统结构复杂、价格昂贵、需要直流电源等。 交流调速分为三大类:变频、变极、变转差率。 调频调速技术目前已大量地应用到起重机的无级调速作业当中,电子变压变频调速系统的主体———变频器已有系列产品供货。 变极调速目前主要应用在葫芦式起重机的鼠笼型双绕组变极电动机上,采用改变电机极对数来实现调速。 变转差率调速方式较多,如改变绕线异步电动机外串电阻法、转子晶闸管脉冲调速法等。除了上述调速以外还有双电机调速、液力推动器调速、动力制动调速、转子脉冲调速、蜗流制动器调速、定子调压调速等等。 2.起重机的自动控制 可编程序控制器———程序控制装置一般由电子数字控制系统组成,其程序自动控制功能主要由可编程序控制器来实现。 自动定位装置———起重机的自动定位一般是根据被控对象的使用环境、精度要求来确定装置的结构形式。自动定位装置通常使用各种检测元件与继电接触器或可编程序控制器,相互配合达到自动定位的目的。 大车运行机构的纠偏和电气同步———纠偏分为人为纠偏和自动纠偏。人为纠偏是当偏斜超过一定值后,偏斜信号发生器发出信号,司机断开超前支腿侧的电机,接通滞后支腿侧的电机进行调整。自动纠偏是当偏斜超过一定值时,纠偏指令发生器发出指令,系统进行自动纠偏。电气同步是在交流传动中,常采用带有均衡电机的电轴系统,实现电气同步。 地面操纵、有线与无线遥控———地面操纵多为葫芦式起重机采用,其关键部件是手动按钮开关,即通常所称的手电门。有线遥控是通过专用的电缆或动力线作为载波体,对信号用调制解调传输方式,达到只用少通道即可实现控制的方法。无线遥控是利用当代电子技术,将信息以电波或光波为通道形式传输达到控制的目的。 起重电磁铁及其控制———起重电磁铁的电路,主要是提供电磁铁的直流电源及完成控制(吸料、放料)要求。其工作方式分为:定电压控制方式和可调电压控制方式。 3.起重机的电源引入装置 起重机的电源引入装置分为三类:硬滑线供电、软电缆供电和滑环集电器。 硬滑线电源引入装置有裸角钢平面集电器、圆钢(或铜)滑轮集电器和内藏式滑触线集电 器进行电源引入。 软电缆供电的电源引入装置是采用带有绝缘护套的多芯软电线制成的,软电缆有圆电缆和扁电缆二种形式,它们通过吊挂的供电跑车进行引入电源。 4.起重机的电气设备与电气回路

塔吊基础设计实例

塔吊基础设计实例 (一)、整体块式钢筋混凝土基础稳定和强度的计算依据 固定式塔吊的砼基础设计应同时满足抗倾翻稳定性和强度要求。与基础抗倾翻稳定性有关的规范及相关规定见下表: 注:1、从塔吊偏心压应力计算公式可知,偏心距大于b/6; 2、[P B ]、f a 属地基容许承载力,地基承载力设计值约等于地基容许承载力乘1.25; 3、偏心距为b/3时,基础受压宽度为b/2,也就是基础只有一半面积受压,因此宜按b/2计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4、塔吊基础属临时设施,按规范结构重要性系数γ0取0.9。 在上海地区的工程,应按上海市《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进行基础抗倾翻稳定性验算。下面详细介绍主要计算内容: 1.采用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计算地基承载力 按地质勘察报告上提供持力层的土的粘聚力标准值c k 和土的内摩擦角标准值φk ,计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 d : φd =0.7φk /1.3c d =0.7c k /2.0

f dh =0.5N γζγγb+N q ζq γ0d+N c ζc c d f d =γd f dh γd 、N γ、N q 、N c 均按查表φd 查表 ζγ=0.6ζq =1.0+sinφd ζc =1.2 2.基础抗倾翻稳定性验算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规定,该荷载设计值可取为荷载标准值乘1.35。 地基土反力的偏心距e 应满足下列条件: e=(M d +F hd ×h)/((F dv +G d )≤b/3 地基土应力按下公式验算: P dmax =2γ0(F dv +G d )/3ba ≤1.2f d 式中: e —偏心距(m),为总的倾翻力矩(ΣM)除以作用在基础上的总垂直力(ΣN)之商,也等于地基土反力的合力到基础中心距离; M d —塔吊作用在基础顶面上的弯矩(KN ?m ) F vd —塔吊作用在基础顶面上的垂直力(KN ) F hd —塔吊作用在基础上顶面的水平力(KN ) G d —砼基础的重力(KN ) b —基础底板长度和宽度(m ) h —塔吊基础的高度(m )

起重机电气控制系统习题参考

第一章电气传动系统的力学基础和调速的基本概念 1-1 起重运输机械的电气传动包括哪些内容?什么叫开环系统?什么叫闭环系统? 答:起重运输机械的电气传动包括:电动机、机械传动机构和电动机的控制系统。 开环系统:电动机的输入端经过开关和控制电器由电源供电,而输出端则通过传动机构以一定的传动比与工作机械相连接的系统。 闭环系统:除了包含有开环系统中的内容外还增加了一个信息处理单元也就是控制装置。 1-2 什么叫机械特性的硬度?举例说明 答:机械特性的硬度表示转矩随转速的变化的程度,是转矩变化与转速变化之比n M ??=β。 例:电动机的机械特性硬度:∞=β 转矩改变时转速不变 (绝对硬特性) 40~10=β 转速随转矩的变化而改变但程度不大(硬特性) 10<β 转速随转矩的变化有较大的改变(软特性) 1-3 什么叫恒转矩负载、变转矩负载、阻转矩负载和位转矩负载? 答:恒转矩负载:其转矩不随转速变化。 变转矩负载:其工作转矩随转速变化而变化。 阻转矩负载:转速方向改变时转矩方向也改变,负载产生的转矩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其特点是转矩负载始终其阻碍作用。 位转矩负载:负载所产生的转矩方向始终与运动无关,大多数与位势有关。 1-4 起重运输机各种机构(起升、运行、回转、变幅)转矩负载的机械特性各有什么特点?试画出其机械特性曲线(参考课本P6-P7) 1-5 电车从平路开向下斜坡时转矩负载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电车在平路时,负载所产生的转矩反向始终与运动反向相反,为阻转矩负载;下坡时,负载所产生的转矩方向与运动方向无关,为位转矩负载。 1-6试用运动方程式说明系统处于静止、恒速旋转、加速、减速各种工作状态的条件是什么?在图1-17几种情况下系统的运行状态是加速?减速?还是匀速(箭头表示转矩都实际作用方向)? 答:运动方程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当dn/dt=0时,n=常量,电动机处于稳定运转状态,此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即电动机发出的拖动转矩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大小由机械负载转矩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决定,并与之相等。此时系统作匀速运动或静止。 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dn/dt>0 电动机处于加速状态。 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dn/dt<0 电动机处于减速状态。 图一:错误!未找到引用源。,dn/dt<0,电动机处于减速状态,直到静止。 图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与转速n 反向,应该是负值,所以依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dn/dt<0, M >M f M M n o f M>M f M M n o f M

智能小区电气设计方案

智能小区电气设计方案 智能小区电气设计方案 前言: 作为人类生存基本需求之一的住宅,已逐步向小康型发展。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多新型智能住宅小区已成为住宅建设的热点。 目前兴建的智能化住宅小区多为数幢多层或高层住宅楼组成,家用电器,通信设备与安保防灾等设备在家庭中功能综合一体化,各电子设备的广泛采用,对电气的安全设计也提出一些新的要求。下面将主要部分介绍如下: 1、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 1.1基本功能 1.1.1对建筑设备进行控制、监视和测量,以实现设备最优控制为中心的过程控制自动化;以完成预防和控制为中心的防灾自动化; 1.1.2对控制器、远程终端单元的监控; 1.1.3操作者人机界面; 1.1.4被监视建筑设备在CRT上的视频显示集成; 1.1.5数据采集和历史化; 1.1.6警告管理 1.1.7趋势分析 1.1.8报告生成 1.2开放功能 楼宇自控系统应具备基本的开放功能,包括对ActiveX、DDE、ODBC、API、Access 等标准技术均可实现无缝连接。系统可实现与这些系统的通讯,从而实现有关的联动控制以及方便物业管理和系统集成。 1.2.1系统控制器配置原则: 控制器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否则将被认为是重大技术偏离,可能作为废标处理:系统应采用中央站为核心,DDC与中央站实现数据通信。DDC应设在受控对象附近,按功能和管理类别实现区域划分,每栋楼的送排风、给排水、照明和电量计量分别采用各自独立的DDC进行控制,即每栋楼至少配置4个可独立运行的DDC控制器。其中计量用DDC应提供24小时不间断电源。系统共设置29个区域(室外照明为独立的区域),每个区域可独立管理。每个可独立运行控制器的控制点数应小于120点,使系统的故障产生的影响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控制器I/O点应具有一定的冗余,各类型I/O点的预留量不小于15%。控制应采用标准的模块化设计,控制器应具备标准的开放协议如LON通信协议。为保证单个设备的维护不影响其它设备的运行,所有模块应支持热插拔功能,更换或维护单个模块不影响同区域其它设备运行。 1.2.2系统控制及监控内容: VRV空调机组;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给排水系统。 (1)VRV空调机组系统。 通过VRV机组通讯接口实现以下基本监控内容:启/停状态;故障报警;电量计量。通过设置环境温度传感器接入DDC,检测环境温度。 (2)通风系统 风机基本监控内容:送排风机启/停状态;送排风机故障报警;送排风机开关控制;地下车库CO监测。 (3)变配电系统

塔吊基础设计计算书(桩基础)

塔吊基础设计计算书(桩基础) 编制依据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J 15-31-2003 );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01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 《简明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手册》; 《地基及基础》(高等学校教学用书)(第二版); 建筑、结构设计图纸; 塔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设计依据 塔吊资料 根据施工现场场地条件及周边环境情况,选用1台QTZ160自升塔式起重机。塔身自由高度56m,最大吊运高 度为203米,最大起重量为10t,塔身尺寸为1.70m x 1.70 m, 臂长65m。 岩土力学资料,(BZK8 孔) 塔吊基础受力情况

基础设计主要参数 4 ①800钻孔桩, 基础桩: 标高-2.90m ,桩长为15.96m ,桩端 桩顶 入微风化 0.5m 。 承台尺寸:平面 4.0 X 4.0 m,厚度 h=1.50m ,桩 与承台 中心距离为 1.20m ;桩身混凝土等级: C25。 承台混凝土等级: C35; 承台面标高:-1.50m (原地面标高 为-0.6m ,建筑物基 坑开挖深度 为-11.9m ) 比较桩基础塔吊基础的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的受力 情况,桩基础按 非工作状态计算,受力如上图所示: Fk=850.0kN Gk=25X 4X 4X 1. 50=600kN Fk Fh M Mz 工作状态 950 30 2780 340 非工作状 态 850 70 3630 F k ----基础顶面所受垂直力 F h ----基础顶面所受水平力 M ----基础所受倾翻力矩 M----基础所受扭矩 Fh F k 塔吊基础受力示意图 Fk=8bOk \ =363%N.m 2430 =70kbL. 400C

电气系统设计方案

目录 电气系统设计方案 (2) 2.1配电系统 (2) 2.2管线回路系统 (5) 2.3照明系统 (6) 供配电施工部分 (7) 2.1配电盘安装 (7) 2.2金属线槽敷设 (8) 2.3电缆、电线放线施工及工艺 (9) 2.4线缆接线施工工艺 (10) 2.5电气钢管施工工艺 (10) 2.6插座、开关安装施工 (11) 2.7照明灯具安装施工 (15)

电气系统方案 计算机机房提供电能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可靠的运行,也影响机房内其它附属设施的正常工作,同时机房对接地、雷电防护、机房屏蔽等均有特定要求。为了保证计算机的可靠运行,必须建立一个优质、稳定、安全、可靠的供配电系统。 2.1配电系统 机房进线电源采用TN-S三相五线制,建议从大楼总配电室引双回路电源到机房空调配电间。 配电柜内设电压电流指示、防雷、防过压、短路、过载、过流等保护器,保护设备运行安全和人身安全。 2.1.1辅助设备动力配电系统 机房辅助动力设备包括机房专用空调系统、新风系统、照明系统、维修插座、UPS主机供电等。由于机房辅助动力设备直接关系到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通讯设备以及其他用电设备和工作人员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要求配电系统应安全可靠,因此该配电系统按照一级负荷考虑进行设计。 电源进线采用TN-S三相五线制。在设计电源分配时,充分考虑负荷情况,计算功率平衡,将负荷均匀分配在电源的三相上,并要留出一定的冗余以满足将来增加设备的需求。 2.1.2计算机设备UPS配电系统 机房计算机设备包括计算机主机、小型机、服务器、网络设备、通讯设备等,由于这些设备进行数据的实时处理与实时传递,关系重大,所以对电源的质量与可靠性的要求最高。设计中采用UPS不间断电源,以保障电源可靠性的要求。 电源经UPS稳频稳压、调整电压波形后为计算机设备供电,与此同时也为UPS的后备电池充电;一旦市电回路停电后,UPS的后备电池立即放电,

塔吊基础计算

QTZ63塔吊天然基础的计算书 (一)参数信息 塔吊型号:QTZ63,自重(包括压重)F1=450.80kN,最大起重荷载F2=60.00kN,塔吊倾覆力距M=630.00kN.m,塔吊起重高度=70.00m,塔身宽度B=1.50m,混凝土强度等级:C35,基础埋深D=5.00m,基础最小厚度h=1.35m,基础最小宽度Bc=5.00m。 (二)基础最小尺寸计算 基础的最小厚度取:H=1.35m 基础的最小宽度取:Bc=5.00m (三)塔吊基础承载力计算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条承载力计算。 计算简图: 当不考虑附着时的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 当考虑附着时的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 当考虑偏心距较大时的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

式中 F──塔吊作用于基础的竖向力,它包括塔吊自重,压重和最大起重荷载,F=1.2×510.8=612.96kN; G──基础自重与基础上面的土的自重,G=1.2×(25.0×Bc×Bc×Hc+20.0×Bc ×Bc×D) =4012.50kN; Bc──基础底面的宽度,取Bc=5.00m; W──基础底面的抵抗矩,W=Bc×Bc×Bc/6=20.83m3; M──倾覆力矩,包括风荷载产生的力距和最大起重力距,M=1.4× 630.00=882.00kN.m; a──合力作用点至基础底面最大压力边缘距离(m),按下式计算: a=5.00/2-882.00/(612.96+4012.50)=2.31m。 经过计算得到: 无附着的最大压力设计值 Pmax=(612.96+4012.50)/5.002+882.00/20.83=227.35kPa 无附着的最小压力设计值 Pmin=(612.96+4012.50)/5.002-882.00/20.83=142.68kPa 有附着的压力设计值 P=(612.96+4012.50)/5.002=185.02kPa 偏心距较大时压力设计值 Pkmax=2×(612.96+4012.50)/(3×5.00×2.31)=267.06kPa (四)地基基础承载力验算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为:fa=270.00kPa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大于最大压力设计值Pmax=227.35kPa,满足要求!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2×fa大于偏心距较大时的压力设计值Pkmax=267.06kPa,满足要求!据安徽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院《岩土工程勘察报告》,Ⅰ#塔吊参227号孔,Ⅱ#塔吊参243号孔,Ⅲ#塔吊参212号孔,Ⅳ#塔吊参193号孔,Ⅵ#塔吊参118号孔,Ⅶ#塔吊参108号孔。 (五)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8.2.7条。 验算公式如下: 式中hp──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取hp=0.95; 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取 ft=1.57kPa;

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

第1章绪论 1.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由于现代加工技术的日益提高,对加工机床特别是工作母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人们也将注意力集中到机床上来,数控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等发展的产物,他的出现极大的推动了制造业的进步。机床的控制系统的优劣与机床的加工精度息息相关,特别是PLC广泛应用于控制领域后,已经显现出它的优越性。可编程控制器PLC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自动控制。在机械加工领域,机床的控制上更显示出其优点。由于镗床的运动很多、控制逻辑复杂、相互连锁繁多,采用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时,需要的继电器多、接线复杂,因此故障多维修困难,费工费时,不仅加大了维修成本,而且影响设备的功效。采用PLC控制可使接线大为简化,不但安装十分方便而且工作可靠、降低了故障率、减小了维修量、提高了功效。 1.2 关于课题的一些介绍和讨论 1.2.1 设计目标、研究内容和拟定解决的关键问题 完成对T6113机床的整个控制系统的设计改造,控制核心是PLC,并使其加工精度进一步提高,加工范围扩大,控制更可靠。 研究内容: (1) T6113的电气系统(PLC)硬件电路设计和在机床上的布局。 (2) PLC程序的编制。 解决的关键问题:PLC对机床各个工作部分的可靠控制电气电路的安全问题的解决 1.2.2题目的可行性分析 虽然目前数控机床以其良好的加工性能得到了人们的肯定,但是其昂贵的价格是一般用户望尘莫及的,所以改造现有的机床以达

到使用要求是比较现实的,也是必须的。经过实践证明这样的改造是可以满足大多数情况下的精度和其他加工要求,并且在实践中已取得的相当好的效益。 1.2.3本项目的创新之处 利用PLC作为控制核心,替代传统机床的继电器控制,使得机床的控制更加灵活可靠,减少了很多中间的机械故障的可能。利用PLC的可编程功能使得变换和改进控制系统成为可能。 1.2.4设计产品的用途和应用领域 镗床是一种主要用镗床刀在工件上加工孔的机床。通常用于加工尺寸较大、精度要求较高的孔。特别是分布在不同表面上、孔距和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孔,如各种箱体,汽车发电机缸体等零件的孔。一般镗刀的旋转为主运动,镗刀或工件的移动为进给运动。在镗床上除镗孔外,还可以进行铣削、钻孔、扩孔、铰孔、锪平面等工件。因此镗床的工作范围较广。它可以应用于机械加工的各个领域,但因其价格比一般机床贵好多,所以在比较大的加工车间才可见到。 1.3 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 电气控制技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工艺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迅速发展的,从最早的手动控制到自动控制,从简单的控制设备到复杂的控制系统,从有触点的硬接线控制系统到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存储系统。现代电气控制技术综合应用了计算机、自动控制、电子技术、精密测量等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作为生产机械的电机拖动,已由最早的采用成组拖动方式,发展到今天无论是自动化功能还是生产安全性方面都相当完善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接触式控制系统主要由继电器、接触器、按钮、行程开关等组成,其控制方式是断续的,所以又称为断续控制系统。由于这种系统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维护容易、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至今仍是机床和其他许多机械设备广泛采用的基本电气控制形式,也是学习先进电气控制的基础。这种控制系统的缺点是采用固定的接线方式,灵活性差,工作频率低,触点易损坏,可靠性差。

塔吊基础设计及施工方案-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2) 第二章工程概况 (2) 第三章塔吊技术要求 (2) 第四章塔吊布置 (3) 第五章工程地质条件及土层物理力学指标4第六章塔吊桩基础的计算书 (6) 第九章抗倾覆验算 (12) 第十章预制桩插筋抗拔计算 (13) 第十一章承台受冲切、受剪切承载力验算 (13) 第十二章承台配筋计算 (14) 第十三章计算结果 (15) 第十四章塔吊基础一般构造要求 (16)

第一章编制依据 1、广东省华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结构及建筑施工图纸; 2、太阳城御园工程《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3、现行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和有关工艺技术规程; 4、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5、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6、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 第二章工程概况 太阳城御园工程位于广州增城市新塘镇永和辖区内,本工程由广东省华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广东省湛江地质勘察院提供《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由广州市港龙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本工程地下1层,地上18层,总建筑面积42000m2,总建筑高度为57.0m。 本工程总施工工期为400天。根据本工程特点及实际布置情况,拟安装二台由佛山市南海高达建筑机械有限公司生产制造的型号为QTZ80(6012)和QTZ63A(5510)两台自升塔式起重机。 第三章塔吊技术要求 地基土质要求均匀,土质承载力不低于35.5Mpa;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35。 塔机安装,基础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90%,并做好基础的排水工作。 必须用φ25圆钢穿过相邻两族地脚螺栓。 塔机独立式使用自由高度为42米、35米。 基础必须做好接地措施,要求接地电阻≤4Ω。

起重机的电气控制

第七节起重机的电气控制 起重机是专门用来起吊和短距离搬移重物的一种生产机械,通常也称为吊车、行车或天车。按其结构及运动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旋转起重机及缆索起重机等。其中以桥式起重机的应用最为广泛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桥式起重机的主要结构及运动形式 桥式起重机由桥架(双称大车),装有提升机构的小车、大车运行机构及操纵室等几部分组成。 1-驾驶室 2-辅助滑线架 3-交流磁力控制盘 4-电阻箱 5-起重小车 6-大车拖动电动机 7-端梁 8-主滑线 9-主梁桥架是桥式起重机的基本构件,它由主梁、端梁、走台等几部分组成。主梁跨架在车间上空,其两端联有端梁,主梁外侧装有走台并设有安全栏杆。桥架的一头装有大车移行机构、电气箱、起吊机构和小车运行轨道以及辅助滑线架。桥架一头装有驾驶室,另一头装有引入电源的主滑线。 大车移行机构是由驱动电动机、制动器、传动轴、减速器和车轮等几部分组成。其驱动方式有集中低速驱动、集中高速驱动和分别驱动方式三种: 集中低速驱动是由一台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同时带动两个主动轮,使传动轴的转速低于电动机轴的转速,与车轮的转速相同,一般是50~100r/min。 集中高速驱动是由电动机通过制动轮直接与联轴节、传动轴联接,再通过减速器与车轮联接。这样,运行机构的传动轴的转速与电动机的转速相同,一般是700~1500r/min。 分别驱动是由两套独立的无机械联系的运行机构组成。每套运行机构由电动机通过制动轮、联轴节、减速器与大车车轮联接,省去了中间传动轴。但分别驱动的运行机构是用两台同样型号的电动机,用同一控制器控制。 分别驱动与集中驱动相比,自重较轻,安装和维护方便,实践证明使用效果良好。目前我国生产的桥式起重机大部分采用分别驱动方式。 小车运行机构由小车架、小车移行机构和提升机构组成。小车架由钢板焊成,其上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