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人才培养要跟上新职业发展需求(最新)

心得体会:人才培养要跟上新职业发展需求(最新)

新职业的涌现,意味着人才生态链的重构,这也是当前迫切需要面对的现实新课题。

密室剧本设计师、宠物训练师、收纳师、无人机驾驶员……日前,智联招聘与美团点评、21世纪经济研究院联合撰写发布了《2019年生活服务业新职业人群报告》。《报告》通过分析我国生活服务业新职业的发展背景、发展现状和典型案例,对生活服务业新职业人群进行画像。这些新职业,包括外卖骑手、酒店收益管理师、外卖运营规划师等尚未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收录的,有的则是已被收录,但职业的职业内涵、从业方式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包括健身教练、造型师、育婴师等。

新职业的出现源于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得到广泛运用,在推动传统服务业数字化升级改造的同时,也为各种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大批新职业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见证。

新职业的涌现,不仅推动了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同时也吸纳了大量的青年就业,为青年提供了更多元的就业选择,成为高职院校、大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蓄水池,对于稳定经济增长和吸纳就业发挥着重要作用。《报告》显示,七成新职业从业者为大专及以下学历,而随着生活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新职业还在吸引高学历人才,三成新职业从业者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心理咨询师、整形医生、STEM创客指导师是高学历人才最爱从事的新职业。

新职业的涌现,意味着人才生态链的重构,这也是当前迫切需要面对的现实新课题。与新职业的涌现以及产业发展对新职业领域人才需求相比,人才培养还稍显落后。一方面是新职业人群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参差不齐,上升通道不明晰;另一方面,则是人才供需矛盾紧张。今年4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向社会发布了13个新职业信息,包括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无人机驾驶员等。《光明日报》报道,未来5年物联网安装调试员人才需求量近500万人,无人机驾驶员人才需求量近100万人,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职业更新提速的趋势,无疑给人才培养带来了新挑战。

面对新职业发展对专业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新职业人群对自我提升和职业发展的愿望,相关部门应该持续更新职业目录,加快职业认证体系和职业培训体系建设,使之及时跟上职业更新提速的需求,进一步规范新职业的发展。

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针对不断涌现的新职业以及新职业人群对职业技能提升的需求,既要求企业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加强对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着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也要求职业院校因时而动,紧贴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上紧密对接社会需求和企业生产实际,实现人才培养培训与社会需求紧密衔接。

新职业人才是保证新职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加大完善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不仅是提升新职业人群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也是呵护新职业发展、缓解专业人才缺口的要求,更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

推动职业教育更上层楼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乎人民通过高质量就业满足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而且是推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党

的十八大以来,以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重要进展。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应珍惜良好发展环境和有利发展机遇,进一步突出中国特色,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更上层楼。

产教深度融合。X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方向和路径。发展产教深度融合的职业教育,需要从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视角出发,持续推动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同步规划、同向发展。以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提高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师资建设、教材使用、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标准化水平,为推进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现代化积蓄人力资源、提供智力支持。比如,可加强产业行业协会与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建职业教育集团;构建政府、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建设、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等等。

校企全面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意义重大。应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与培训制度改革,为推动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项目开发、社会服务等方面与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创造制度条件。适应政府服务管理职业教育职能的转变,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鼓励和支持

社会力量特别是各类企业全面参与职业教育,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优势,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创新,有效提高职业技能需求与人才培养供给的对接效率。鼓励各类企业深度参与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实训要求、师资力量等重点环节密切合作,建立一大批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产教融合型企业。

工学有机结合。职业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为青年进入“工作角色”奠定基础。为此,应完善课程教学体系与职业培训体系,通过规模化、系统化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职业能力培训,丰富工学结合的具体形式。借鉴国际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总结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确定培养模式、制定培养方案,推动职业教育培养评价模式与机制创新。改革创新职业教育教学方式,通过试点1+X证书制度,引导职业院校将培养目标转向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进一步完善各种形式的“校中厂”“厂中教”培养方式,切实提高职教学生的技能水平。

知行高度合一。发展职业教育要让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知行合一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应实现职业教育领域“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结合,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课堂教学、项目开发、实习实训等各个环节。把德育贯穿于“做中学、学中做”的职业教育全过程,一以贯之地提升学生进德修业、创新进取的素养和能力,把提高核心素养作为重要课程目标。

大力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传承中华工匠文化传统,同时以数字化、智能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进职业院校治理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