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约分(1)教案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约分(1)教案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约分(1)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3课时 约分(1)

东山小学 李媚清

【教学内容】

最简分数的意义和约分的意义(教材第65页的例4及“做一做”,第66页练习十六的第1~4题)。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思维的简洁性。

【重点难点】

归纳、概括出最简分数的概念及约分的方法。

【复习导入】

1.提问:你能很快找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吗?

9和18 15和21 7和9

4和24 20和28 11和13

2.提问:你是怎样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有几种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回顾

小结: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时,有两种特殊情况:一种是两个数成倍数关系,较小的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另一种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65页例4:把2430

化成最简分数。 (1)学生先尝试把2430化成最简分数,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进行约分。 方法一: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逐次去除分子和分母,然后得到最简分数。24242123030215÷==÷ 121234151535

÷==÷

方法二:用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得到最简分数。 242464303065

÷==÷ (2)教师:怎样进行约分?

引导学生概括出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去除。

(3)指出:像这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板书)

约分时,还可以怎样写呢?请同学们看教材第65页的例4,试着自己写一写。学生汇报约分的写法,老师板书。

提问:怎样约分比较简便?

小结:如果一下子能看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直接用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去除比较简便。

2.完成教材第65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2题先判断哪些是最简分数,再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化成最简分数。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66页练习十六的第1~4题。练习时,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馈,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答案:1.蓝色部分和红色部分同样多,因为1263=1684

=。 2.根据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找出这些数,有公因数2的分数有:

,有公因数5的分数有:;有公因数3的分数有: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叫最简分数和怎样约分。在约分时,直接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去除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得到最简分数,这种方法最简便。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第3课时约分(1)

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像这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1.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全体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展示、交流、小结等活动,一步一步地从化简分数的具体过程中抽象出约分的概念,学生也在约分的探究学习中相互交流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通过合作交流促进了学生对约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为学生提供充分探究和发现的时间与空间,从约分含义的理解到约分方法的学习都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基础上,相信学生的潜能。

3.练习的处理很恰当,使学生对约分的认识到进一步巩固。

【素材积累】

1、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摘这广漠的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2、抬眼望去,雨后,青山如黛,花木如洗,万物清新,青翠欲滴,绿意径直流淌摘心里,空气中夹杂着潮湿之气和泥土草木的混合气味,扑面而来,新而湿热的气流迅疾钻人的身体里。脚下,雨水冲刷过的痕迹跃然眼前,泥土地上,湿湿的,软软的。

最新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约分》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约分》教案 讲课时间:2016年3月13日肖家完小第二节五年级一班【教学目标】 1.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约分的含义。 2.探索并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教学重、难点】理解最简分数及约分的意义和方法,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卡片展示,分小组学习) (一)旧知回顾:(学生在答题卡上训练) 你能很快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吗? 9和18 7和9 20和28 11和13 回答:你是怎样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有几种特殊情况? 用列举法和分解质因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但有两种特殊情况:一种是两个数成倍数关系,较小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另一种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二)新知探究 分析探究一:(学生在答题卡上训练) 1、卡片出示例3的情景图让学生观察。 师:学校举行游泳比赛,五(2)班学生都到现场为小明加油,看一下他们的谈话信息,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通过学生看图说出已知条件是什么?(生:一共要游100m,小明游了75m;他已经游了全程的 。) 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生:与是一回事吗?) 师:那我们猜一猜,与是否相等?想一想,怎样做?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解答(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算一算)。并指名学生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

(教师板书) 2、43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有几个?是多少? 13 11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有( )个?是( )? (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 学生观察后回答:像这样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教师板书) 3、提问:你还能举出最简分数的例子吗?(学生举例,全班判断。) 4、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84页完成“做一做”的第1、2题。 分析探究二:(学生在答题卡上训练) 1、尝试例4:把化成最简分数(教师板书) 师:要想化成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请学生先尝试把 化成最简分数,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 进行约分,然后交流,教师归纳并板书。 方法一: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逐次去除分子和分母,最后等到最简分数。(教师板书:逐次约分法) 方法二:用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得到最简分数。(教师板书:一次约分法) 2、引导学生概括出方法: 像这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教师板书) 请同学们默读约分概念,并观察课本上约分的写法,并试着把 36 20化成最简分数。(让2名学生板演) 3、讨论:让学生讨论“逐次约分法”和“一次约分法”哪种更简便?方法是什么?(使全体学生明确:如果一下能看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直接用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去除比较简便。) 二、巩固练习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约分练习题》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约分练习题》教案 一计算。(22分)直接写出得数。(4分) 264+-×÷70= 2050-÷+7÷÷3%= 2下面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12分) 812-11÷7-×÷8+×÷62-65×-(-)]÷ 3求未知数X。(6分)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练习题一填空1、两个数的和是28/37,一个加数是15/371、分数的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2、在分数中,假分数的分子都比-875X+=:二、画画量量、算算。(12分) 1、下图中每一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初三数学上册练习题初二上册数学练习题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的 意义的练习题- 分数的意义1 、3 5米是把1米平均分成(米是把1米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份的数。单位“1”是()(1)请你在这个方格中画出一个底是高的2倍的平行四边形。 (2)请你再画一个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三角形。 (1)量出右图中的∠1是度 (2)在梯形内画一条线段,将梯形分 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3)画出这个梯形的高。 (4)量出你所需的数据(取整厘米数)

求梯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5分) 1、一个数除以真分数的商一定大于这个数。…………………………………………………………() 2、“世界水日”是在第一季度。………………………………………………………………………() 3、A÷5=B(A、B都为不是0的自然数),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A。……………………………() 4、钟表上分针转动的速度是时针的60倍。……………………………………………………………() 5、如果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小于长方形的面积。……() 四、选择。(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在小括号里。)(5分) 1、某班有40人,今天缺席2人,今天的出勤率是() ①②③④952% 2、张菲每秒走09米,李佳走1米要秒,他们两人的速度相比()。 ①张菲快②李佳快③一样快④无法比较 3、女儿今年X岁,妈妈的年龄比女儿的4倍少5岁,妈妈的年龄是()岁

(完整版)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全)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共有学生13人,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多种基本软件的使用,对媒体作品有一定认识和创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 教材以浅显易学的实例带动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各课大都从完成某一任务着手,提出问题或目标,通过示范操作或阅读课本完成任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期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五、教学的措施 1、以课改理念设计、教学,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 2、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职能,整合学科教学。 3、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 4、加强学法指导,积极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第一单元迟到的小熊——计算机画图 第一课选择标志并分解图形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系统自带的画图工具; 2.使学生学会用系统自带的画图工具画图。 二、教学内容: 1.初步了解画图工具软件的功能;

2.通过与其他展示方式比较,了解系统自带的画图工具的优势和特点; 3.学会与同学一起规划图片的内容与任务分配。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选择标志并分解图形 四、教具: 1.一套多媒体计算机演示设备; 2.一套多媒体教学环境。 五、教学过程(在演示时,每操作一步,都说出声来): 1.3-4人一组,观察场景漫画,开展讨论; 2.小组交流,确定你们想用计算机画的交通标志; 3.尝试使用画图软件,了解工具箱中的工具能绘制的基本图形; 步骤一:播放演示文稿 步骤二:交流演示文稿展示故事的特点 4.将标志分解成几个基本图形。 第二课画标志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画图工具的基本属性及软件界面。 2.学会制作简单的交通标志。 二、教学内容 1.新建图片文件。 2.学习画图工具的界面。 3.在画图工具中画出简单的标志。 4.保存图片。 三、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用画图工具画出简单的标志 四、教具: 1.一套多媒体计算机演示设备; 2.一套多媒体教学环境。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4 约分 第一课时(公开课优质教学设计)

最大公因数 教材第60、第61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五第1~6题。 1.结合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学会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重点: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掌握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难点:掌握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投影仪,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若干。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剪纸作品吗? (出示多幅剪纸图片) 师: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具有很强的普及性、装饰性和趣味性。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 师:我这里有一张长方形纸片,它的长是12厘米、宽是8厘米。我要把这张长方形的纸剪成边长是整厘米的正方形。剪完后没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呢?

师:这就会用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师板书:最大公因数。 1.投影出示例1。 学生分组探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汇报探究结果。 生1:老师,我们组是通过剪纸的方法来找的,我们小组用边长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6厘米的正方形摆到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上,通过操作发现:用 边长1厘米、2厘米、4厘米的正方形摆没有剩余。用边长3厘米、5厘米、6厘米的正方形摆有剩余。 【设计意图:通过安排操作活动,让学生主动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初步感知怎样的小正方形纸片能铺满,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生2:我们小组先找出8的因数,再找出12的因数,然后找出它们公有的因数…… 生3:我们组是这样找到的: 师:大家的方法都很好,用画图的形式表示几个数的公因数比较直观。像1、2、4是8和12公有的因数,叫它们的公因数,其中,4是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板书)【设计意图: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意学生的“发现”意识,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尽可能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解决问题,头脑中形成概念】 师:我们了解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那你们会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五年级数学下册约分练习题

约分练习题姓名: 24 36= 64 80= 35 49= 28 70= 57 95= 26 91= 51 68= 16 40= 54 81= 75 95= 12 36= 16 80= 32 48= 30 36= 72 96= 20 56= 25 60= 39 78= 18 45= 57 76= 15 36= 75 90= 24 64= 28 48= 30 75= 32 36= 36 80= 40 72= 42 70= 45 80= 46 82= 48 84= 50 75= 51 85= 52 90=

10 36= 12 60= 14 49= 16 64= 18 81= 12 48= 12 56= 12 72= 16 48= 18 90= 20 36= 20 75= 25 80= 30 75= 28 91= 30 48= 15 75= 25 75= 32 48= 36 96= 36 64= 34 51= 35 75= 42 70= 45 95= 46 69= 48 80= 50 75= 54 90= 56 96= 64 72= 64 80= 72 81= 120 144= 144 180=

四、下列分数是最简分数的打钩。 54 1812 3521 5139 169 3616 3512 24 12 六、下面各组数中,是互质数的打“√”。 5和7( ) 3和23( ) 1和49( ) 42和56( ) 17和51( ) 34和51( ) 48和76( ) 28和70( ) 3和4( ) 17和27( ) 35和36( ) 25和70( ) 一、把下面各数约分。 4020 = 1812 = 4221 = 33 44 = 2015 = 128= 14 21 = 186 = 三、先约分,在化成带分数。 1025 = 1226 = 3627 = 1821 = 26 64 = 五、把12和18的因数和公因数分别填在下面的圈中,并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12的因数 18的因数 12的因数 18的因数 12和18的公因数 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 )。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约分》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约分》教 案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时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起来并不难,教学时应注意突出以下两点: 1.把新知融入到有趣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中,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本设计由学生喜欢的孙悟空导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设计练习时,将“做一做”的题目融入到游戏之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巩固强化的目的。 2.以人为本,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建构,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即学生能学会的,老师决不代替。本设计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探究出最简分数的意义。学习约分时,放手让学生思考怎样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分数化成最简分数,让学生说出不同

的思路和方法,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求下面每组数的公因数。 42和50 15和5 8和21 18和12 2.大家都看过《西游记》,里面都有哪些人物谁最厉害大家都知道孙悟空有72变,特别神奇,你们想不想也学一招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变分数”。 ⊙认识约分 1.尝试“变分数”。 课件出示教材65页例4:把化成分子和分母比较小且分数大小不变的分数。 让学生了解“变化”的要求: (1)这个分数要与的大小相等。 (2)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要比的分子、分母小。

2.了解约分的概念。 (1)所变出的分数与原分数有什么关系 (2)像这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3)请学生说一说所变的分数是怎样得来的。 观察后发现分数的大小不变,但分子、分母都比原来分数的分子、分母小。 3.认识最简分数。 (1)约分后的分子、分母能否再变小了为什么 (2)小结:像这样,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4.说出几个最简分数,强化最简分数的概念。 ⊙合作交流,总结方法 1.讨论:你能根据我们化简的过程找到约分的方法吗2.小结。 教师板书约分时一般采用的两种方法: (1)逐步约分法。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约分

约分 衡山县实验小学陈敏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约分的方法. 2.掌握最简分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 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并能够准确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互质数.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135÷5 52÷13 33÷3 56÷7 99÷3 45÷9 66÷11 24÷8 36÷12 125÷5 2.投影出示下列各题,学生自由回答. (1)说出能被2、3、5整除的数有哪些特征? (2)说出下面每组两个数的公因数. 18和 24 12和 30 9和 72 (3)指出下面哪两个数是互质数. 3和8 12和8 5和2 7和4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出你的根据.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例1.把化简. 1.启发学生思考化简的实际含义. 教师提问:看到例题1这个题目,你想做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把分数的分子分母都变小.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把 化成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2.分组讨论:结合分数的基本性质,怎样将化简? (1)分母24、分子18有公因数2,先用公因数2去除分子、分母(板书:) (2)9和12还有公因数3 (板书:) 教师明确: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就不能再化简了,这种过程叫约分.3.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约分的意义. 板书: 4.揭示最简分数的概念. 5.反馈练习. 指出下面哪些分数是最简分数.

(二)教学例2. 例2.把约分. 1.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师生共同小结:在约分时要把分子、分母的公因数记在脑子里,直接口算,通常要 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如果一下能看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直接用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一次约分比较简便. 3.反馈练习. 把下面的分数约分.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谈谈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四、随堂练习. 1.回答. (1)判断下面哪些分数是最简分数,并说出为什么? (2)观察下面每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哪些有公因数2?哪些有公因数5?哪些有公因数3? 2.下面哪些分数没有约成最简分数?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与教案

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姓名:陶华夏 年级:五年级 时间:2018年2月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年级学生情况分析: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有些学生并不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据初步统计家中有计算机的学生很少,平时有机会接触过计算机的同学更少,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熟练掌握了开机、关机、鼠标等基本操作,初步知道了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等的概念,基本掌握了画图的操作,会使用画图程序创作一幅完整的画,基本掌握了WORD的有关知识和能力,基本掌握了基本的文件操作。在操作能力上,有的学生一点即通,而且能举一反三;但也有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弱,反复示范,练习后仍不得要领。针对上述情况,本学期应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尽量让学生多上机操作;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尽量改变两极分化的状况。 二、教学大纲、教材分析:选用的教材是青岛版《信息技术》。根据五年级学生的情况分析及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材适当分解与重组,选取PPT这部分的内容为本学期重点学习内容。该部分内容以计信息技术常识、基本操作技能和益智性教学软件为重点,教材编写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图文并茂,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特点,而且注意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在教学内容上,选择了该教材五年级下册中的第1到第7课的有关内容。使学生学习PPT的基本使用方法,逐步变兴趣为探索的动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信息技术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一定

的计算机信息意识。引导学生从学习和操作中学会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正确思想方法,养成爱护公物、遵守机房规章制度以及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好习惯。知识技能目标:会使用PPT进行有关多媒体课件的操作。教学要求:帮助学生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及责任意识,遵守道德规范。 四、具体措施:1、精心准备,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素质,切实提高课堂效率。2、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意识。3、在备课和上课中体现面向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努力提高每位学生的素质。4、强化计算机技能的操作。5、加强上机操作指导,尤其注意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6、在教学上体现成功教育,对后进生要多帮助、多鼓励,让他们在自己的操作实践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五、具体教学计划: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约分》教学设计

约分(二)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86、87页练习十六的第1--9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概念的理解,能熟练应用约分的方法,正确地约分。 2.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解题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约分。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问:什么叫最简分数?什么叫约分?怎样约分? (二)教学实施 1.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六的第1题。 学生观察图,口头回答蓝色部分和红色部分哪个多些?为什么? 提问:第2个图还可以化简为几分之几? 2.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六的第2题。 学生直接填在教材上,集体订正。 提问:你是根据什么这样填写的? 3.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六的第3题。 让学生根据最简分数的概念,判断哪些已经约成了最简分数,哪些还没有约成最简分数。然后把不是最简分数的继续约成最简分数。 提醒学生注意:像这样的分数,还可以用7去除。 4.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六的第4题。 让学生写在教材上,先约分,再连线。在投影下订正。 5.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六的第5题。 这三组分数,既不同分子,也不同分母,如何进行比较呢? 引导学生思考出先约分,再比较。 6.完成教材第87页练习十六的第6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在班上进行交流,得出结论:先把这几个分数约分化成最简分数,再比较哪些分数相等,可以用同一个点表示。然后填在教材上。 7.完成教材第87页练习十六的第7题。

提问:求进人决赛的队占所有参赛队的几分之几,是谁与谁比较?怎样计算? 8.完成教材第87页练习十六的第8题。 引导学生根据插图中的两个时钟,求出睡眠时间,再和全天24小时比较,写成分数并约分。 9.完成教材第87页第9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试着计算。然后集体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考过程。 小结:这道题需要逆向思考。用2约了两次,用3约了一次,说明原来的分数在约分过程中,分子和分母同除以2×2×3=12,才得到。要求原分数,就要把分子3和分母8同乘12。 三.巩固练习 1、找朋友:找出和18/54相等的分数。 9/27 1/3 1/2 6/18 3/4 2/9 2/6 3/9 你是怎样寻到的?说说自己的理由好么? 2、能用不同的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吗 四,思维训练 1.一个分数约成最简分数是,原分数分子与分母之和是90,原分数是多少? 2.一个分数是,分子加上一个数,分母减去同一个数,化成带分数是2,求这个数。 3.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减去同一个数,得到的分数约分后是,求减去的数。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上节课学习的有关约分的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能熟练、正确进行约分,并能灵活运用有关约分的知识解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 上册约分教案 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案上册约分 教学目标: 1.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约分的含义,探索约分的方法。 2.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教学准备: 白纸 教学过程: 活动一:做一做 活动目标: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和含义,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复习:下面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各有哪些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是几?2/3 10/15 12/15 8/12 4/7 30/60 师:今天我们利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来对分数进行进一步地探索。 出示“做一做”:你会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板书:1/3 2/6 4/12 8/12 师:请你观察上面几个分数,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生可能会说:这几个分数都是相等的。 师:为什么这几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不一样,分数的大小却是相等的?你能用前面学过的 知识,解释同学的发现吗? 生可能会有两种方法: 一、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一个一个去除: 8/24=8÷2/24÷2=4/12 4/12=4÷2/12÷2=2/6 2/6=2÷2/6÷2=1/3 把8/24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2得到4/1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大小不变,所以8/24 =4/12。 二、直接用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去除: 8/24=8÷8/24÷8=1/3

师:像这样,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现在1/3还能再约分吗?(不能)像1/3这样不能再约分了,叫做最简分数。 师:把一个分数化成最简分数,有时要约好几次,也可以这样写。(略) 活动二:试一试 活动目标: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把16/48化成最简分数:你是怎样约分的?化成的最简分数是多少? 完成练一练第1题:圈出最简分数,并把其余的分数约分。 第2题:猜灯迷,连谜底。 第3题:比较分数的大小。后面几题能不能直接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应该怎么办? 第4题:写出三个与三分之二相等的分数。 板书设计: 约分 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 1/3 3/4 5/7 7/9 现在1/3还能再约分吗?(不能)像1/3这样不能再约分了,叫做最简分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约分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约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 约分(二) 教材第86、87页练习十六的第1--9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概念的理解,能熟练应用约分的方法,正确地约分。 2.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解题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约分。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问:什么叫最简分数?什么叫约分?怎样约分? (二)教学实施 1.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六的第1题。 学生观察图,口头回答蓝色部分和红色部分哪个多些?为什么? 提问:第2个图还可以化简为几分之几? 2.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六的第2题。 学生直接填在教材上,集体订正。 提问:你是根据什么这样填写的?

3.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六的第3题。 让学生根据最简分数的概念,判断哪些已经约成了最简分数,哪些还没有约成最简分数。然后把不是最简分数的继续约成最简分数。 提醒学生注意:像这样的分数,还可以用7去除。 4.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六的第4题。 让学生写在教材上,先约分,再连线。在投影下订正。 5.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六的第5题。 这三组分数,既不同分子,也不同分母,如何进行比较呢? 引导学生思考出先约分,再比较。 6.完成教材第87页练习十六的第6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在班上进行交流,得出结论:先把这几个分数约分化成最简分数,再比较哪些分数相等,可以用同一个点表示。然后填在教材上。 7.完成教材第87页练习十六的第7题。 提问:求进人决赛的队占所有参赛队的几分之几,是谁与谁比较?怎样计算? 8.完成教材第87页练习十六的第8题。 引导学生根据插图中的两个时钟,求出睡眠时间,再和全天24小时比较,写成分数并约分。 9.完成教材第87页第9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试着计算。然后集体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考过程。小结:这道题需要逆向思考。用2约了两次,用3约了一次,说明原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约分教案教学设计

5.4.12 约 分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第84~85页及P86的1、2题。 教学目标: ⒈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和掌握约分的方法。 ⒉ 使学生熟练掌握约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⒊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思维的敏捷性。 重点、难点: 1.使学生掌握约分的方法。 2.使学生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并能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教学准备: 主题图、投影或小黑板。 教 学 过 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⑴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20 6=( )10 1518=5( ) 927=( )9=( )3 ①学生独立做。②汇报结果。 ③重点订正第三道题:你是怎么想的?依据是什么? ④共同小结: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⑵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9和 18 15 和21 7 和9 4 和24 20 和28 11 和13 ①提出问题:你是怎样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有几种情况? ②指名汇报。 ⑶师生共同总结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时的两种特殊情况。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⒈ 教学例3,认识最简分数。 ⑴ 出示例3主题图,观察主题图。 ①提出问题: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生:两个同学,一个认为他游了全程的100 75,另一个认为他游了全程的43。 请大家猜一猜这两种说法是一回事吗?它们相等吗? ②汇报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后集体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从以下两个角度思考:

⑵ 认识最简分数。 ①观察:43的分子和分母有什么关系? ②学生观察后汇报:43 的分子3和分母4只有公因数1。 ③揭示最简分数的概念: 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板书概念) ⑶ 举例说明。 师:你还能举出最简分数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全班判断。) ⒉ 完成教材第84页“做一做”的第1、2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②学法指导: 第2题可以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化成最简分数,然后比较找出相等的分数。 ⒊ 学习例4。 ⑴ 出示例4 :把3024化成最简分数。(板书) ①学生先尝试把3024化成最简分数。 ②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进行约分: 方法一: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逐次去除分子和分母,最后得到最简分数。(逐次约分) 方法二:用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得到最简分数。(一次约分) 54 ③ 引导学生概括出约分的方法。 ⑵ 揭示概念:①出示概念: 像这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②学习写法:约分时还可以怎样写呢?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5页的例4,试着自己写一写。 ③学生汇报约分的写法,老师板书: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约分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约分作业设计 一、填空。(18分) 1、16=( )× ( )=( )× ( )=( )× ( ) 20=( )× ( )=( )× ( )=( )× ( ) 16的因数有: 。 20的因数有: 。 16和20的最大公因数是: 。 2、8的因数有: 。 12的因数有: 。 8和12的最大公因数是: 。 二、找出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4和5( ) 7和11( ) 13和15( ) 8和16( ) 14和7( ) 6和8( ) 12和18( ) 20和30( ) 4和6( ) 6和9( ) 5和15( ) 1和8( ) 三、写出下列各分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6分) 86( ) 128( ) 2015( ) 119( ) 306( ) 45 15( ) 四、连一连。(10分) 32 153 85 255 123 248 3311 42 10 1 86 最简分数 不是最简分数 五、把下列各分数化成最简分数。(36分)

164= 2416= 2510= 8118= 4016= 5533= 123= 86= 2015= 128= 96 = 42= 六、在 Ο里填上“>”、“<”、或“=”。(10分) 32Ο81 87Ο97 123Ο41 65Ο122 617Ο6 52 七、填一填。(20分) 1、笑笑的头长18cm ,身高120cm ,笑笑的头长是身高的( )(填最简分数) 2、9 7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5 4的分数单位是( ),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1。 4、4 3的分母乘5,要使分数的大少不变,它的分子应该( )。 5、3 2的分母加上6,要使分数的大少不变,它的分子应加上( )。 7、在下面括号里填上最简分数。 90分=( )时 500千克=( )吨 60厘米=( )米 50秒=( )分 80分米2=( )米2 2角=( )元 43= 8 81= 16 54= 25 34= 15 35= 9 46= 2 93= 3 15 10= 3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汇总-共28页

《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 教 案 执教者:胡金雁执教班级:五年级学期:第二学期

第一课认识Frontpage ——制作第一个网页 教学目标: 1、认识Frontpage窗口组成。 2.掌握制作简单网页的方法; 3.掌握保存网页及预览网页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制作网页; 2.保存网页; 3.预览网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目前,可以制作网站的工具软件非常多,我们选用FrontPage作为网站制作的工具软件。 二.新授 1.认识FrontPage窗口 2、制作简单的网页 认识了FrontPage窗口后,就可以利用FrontPage制作网页了。 教师演示在FrontPage的编辑区制作一个简单网页的方法。 3、保存网页 师质疑:网页做好后,按照我们的老习惯,应该把这个网页怎么处理呢? 生:保存……

师:对,同学们说的好极了。但大家知道吗?保存网页的方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保存方法却有点不同,大家想知道有什么不同吗? 师演示保存网页的方法。 4、浏览网页 师:网页保存了吗?保存后的网页该怎么打开呢? 生尝试打开网页 教师演示打开网页的两种方法: (1).在浏览器中预览网页。单击“文件”→“在浏览器中预览”,打开“在浏览器中预览”对话框,单击预览。 (2).在FrontPage窗口中单击“预览”按钮,进行预览。 (3).观察使用两种预览方法所显示的预览效果。 5.思考与练习 建立一个新站点,并输入文字,保存后预览。 6、课堂小结 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1)认识了制作网页的软件:FrontPage (2)学习了用FrontPage制作一个简单的网页。 (3)学习了保存网页和浏览网页的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约分》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约分》教案 红光小学陈雪庄 【教学目标】 1.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约分的含义。 2.探索并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教学重、难点】理解最简分数及约分的意义和方法,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卡片展示,分小组学习) (一)旧知回顾:(学生在答题卡上训练) 1、你能很快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吗? 9和18 7和9 20和28 11和13 3、回答:你是怎样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有几种特殊情况? 用列举法和分解质因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但有两种特殊情况:一种是两个数成倍数关系,较小数就 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另一种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二)新知探究 分析探究一:(学生在答题卡上训练) 1、卡片出示例3的情景图让学生观察。

师:学校举行游泳比赛,五(2)班学生都到现场为小明加油,看一下他们的谈话信息,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通过学生看图说出已知条件是什么?(生:一共要游100m ,小明游了75m ;他已经游了全程的。) 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生: 与是一回事吗?) 师:那我们猜一猜,与是否相等?想一想,怎样做?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解答(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算一算)。并指名学生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 (教师板书) 2、43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有几个?是多少? 1311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有( )个?是( )? (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 学生观察后回答:像这样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教师板书) 3、提问:你还能举出最简分数的例子吗?(学生举例,全班判断。) 4、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84页完成“做一做”的第1、2题。 分析探究二:(学生在答题卡上训练) 1、尝试例4:把化成最简分数(教师板书) 师:要想化成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请学生先尝试把 化成最简分数,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进行约分,然后交流,教师归纳并板书。 方法一: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逐次去除分子和分母,最后等到最简分数。(教师板书:逐次约分法)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信息教案

第十二周五年级教者:马文强 2011 年 5 月 16日 科目语文课题利用信息,写简单的 研究报告 课时一课时 预习 提纲 想想如何进行资料整理,初步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拟订活动计划。指导学生收集信息。 2、指导学生收集好的资料分类整理。 重点难点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学会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 流。学会简单研究报告。 教学方法师:引导点拨。生:读议法、实践操作相结合。教具学具工具书 教学过程预习 展示 小组再次深入对比、分析两篇课文的异同。讨论一下本组的研究报 告比较接近哪两篇课文的风格。 提出 问题 这个研究报告分为几部分? 合作 学习 交流讨论 展示 交流 一、根据提示,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当小组研究报告的主题。 提示:1、我们家生活的变化。 2、身边同学的近视情况的调查极其原因的分析。 3、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二、小组再次深入对比、分析两篇课文的异同。讨论一下本组 的研究报告是比较接近哪篇课文的风格。 三、指导学生根据主题收集信息。 这次活动,搜集资料是中心环节。各小组要事先拟订一个简单

的计划,要讨论清楚需要搜集什么资料和到哪儿去搜集资料。搜集的资料应当和研究课题有关,尽可能多一些和全面一些,正面的反面的都要。搜集资料可以自己调查、访问、记录,可以从有关的书籍报刊上摘录,还可以利用网络搜索。 指导学生讨论各种收集资料的方法: 小结: 出示表格: 搜集资料 的方法 优点不足适用范围 自己观察、记录第一手资料, 真实 费时 多 可以直接观 察的对象 调查、访问 比较真实可 信 工作 量大 小范围调查 从书籍报刊上摘录 材料集中,信 息较多 寻找 费时 需要较多资 料时 利用网络搜索 速度快,信息 量大 需要 设备 需要大量资 料时 四、小组内的同学充分讨论、分好工、做好收集资料计划表,每人负责搜集某一方面的资料,或根据自身优势,每人负责从某一种渠道搜集资料。 五、各组成员将收集的资料汇集起来。 六、梳理筛选资料: 1、是否与研究的课题有关。有关的保留,无关的 删除。 2、这个资料已有还是未有。没有的留下,已有的 删去。 3、要注意资料中是否与自己有不同的看法,要把 不同的观点保留下来。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约分(1)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3课时 约分(1) 东山小学 李媚清 【教学内容】 最简分数的意义和约分的意义(教材第65页的例4及“做一做”,第66页练习十六的第1~4题)。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思维的简洁性。 【重点难点】 归纳、概括出最简分数的概念及约分的方法。 【复习导入】 1.提问:你能很快找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吗? 9和18 15和21 7和9 4和24 20和28 11和13 2.提问:你是怎样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有几种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回顾 小结: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时,有两种特殊情况:一种是两个数成倍数关系,较小的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另一种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65页例4:把2430 化成最简分数。 (1)学生先尝试把2430化成最简分数,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进行约分。 方法一: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逐次去除分子和分母,然后得到最简分数。24242123030215÷==÷ 121234151535 ÷==÷

方法二:用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得到最简分数。 242464303065 ÷==÷ (2)教师:怎样进行约分? 引导学生概括出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去除。 (3)指出:像这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板书) 约分时,还可以怎样写呢?请同学们看教材第65页的例4,试着自己写一写。学生汇报约分的写法,老师板书。 或 提问:怎样约分比较简便? 小结:如果一下子能看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直接用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去除比较简便。 2.完成教材第65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2题先判断哪些是最简分数,再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化成最简分数。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66页练习十六的第1~4题。练习时,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馈,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答案:1.蓝色部分和红色部分同样多,因为1263=1684 =。 2.根据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找出这些数,有公因数2的分数有: ,有公因数5的分数有:;有公因数3的分数有: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叫最简分数和怎样约分。在约分时,直接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去除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得到最简分数,这种方法最简便。

清华版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单元数字艺术家 第一课百变造型———角色和造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scratch的界面,及基本操作。 2.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培养学生上机操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电脑的运用,提高学生的上网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打开和保存scratch程序,并认识及了解scratch软件的操作界面。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 在许多数码游戏中,我们都可以为角色选择肤色、服饰和发型,单击服饰能给公主变换装扮,本课,我们将利用scratch设计一个类似换装游戏的变脸互动小游戏。单击头像,使其变换成不同的样子。 (二)新课 1、启动scratch 执行“开始”,“所有程序”,“scratch”,“scratch命令”,即可启动scratch,进入scratch的工作界面。 2、认识scratch工作界面

Scratch的工作界面主要由标题栏、菜单栏、指令模块区、角色资料表、脚本区、工具栏、控制按钮、舞台、新建角色按钮以及角色列表区等几个部分组成。 (1)标题栏:显示目前编辑的列表名称。 (2)菜单栏:功能选项。 (3)指令模块区:提供八大类指令。 (4)角色资料表:提供当前角色的相关资料。 (5)脚本区:拖拽指令模块搭建脚本。 (6)工具栏:控制角色大小及复制、删除的工具。 (7)控制按钮:单击绿旗开始执行绿旗控制的脚本,单击红圆全部停止。(8)舞台:演员演戏的地方,作品最后呈现的地方。 (9)新建角色按钮:有三种新增角色的方法(绘制、导入、随机)。(10)角色列表区:所有的角色都会出现在此区域。 3、设计造型 第1步:右击角色列表区中scratch默认的小猫,选择“删除”命令。 第2步:单击“绘制新角色”按钮,打开“绘图编辑器”。在绘图编辑器里用“笔刷工具”绘制一脸,用“色彩选取工具”在颜色板中选择白色,用“填色工具”填充整脸。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新角色的绘制。 第3步:单击角色资料表中的“造型”选项卡,可以看到新增的造型。单击“绘图”按钮,在绘图编辑器里增加新的脸型,完成第2个造型,以此类推完成第3个、第4个或更多造型。 4、程序设计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约分》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约分》教案 五年级一班 【教学目标】 1、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约分的含义。 2、探索并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最简分数及约分的意义和方法,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卡片展示,分小组学习) (一)旧知回顾:(学生在答题卡上训练)你能很快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吗?9和187和920和2811和13 回答:你是怎样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有几种特殊情况? 用列举法和分解质因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但有两种特殊情况:一种是两个数成倍数关系,较小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另一种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二)新知探究分析探究一:(学生在答题卡上训练) 1、卡片出示例3的情景图让学生观察。 师:学校举行游泳比赛,五(2)班学生都到现场为小明加油,看一下他们的谈话信息,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通过学生看图说出已知条件是什么?(生:一共要游100m,小明游了75m;他已经游了全程的。)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生:与是一回事吗?) 师:那我们猜一猜,与是否相等?想一想,怎样做?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解答(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算一算)。并指名学生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 (教师板书) 2、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有几个?是多少?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有()个?是()?(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学生观察后回答:像这样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教师板书) 3、提问:你还能举出最简分数的例子吗?(学生举例,全班判断。) 4、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84页完成“做一做”的第 1、2题。 分析探究二:(学生在答题卡上训练) 1、尝试例4:把化成最简分数(教师板书)师:要想化成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请学生先尝试把化成最简分数,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进行约分,然后交流,教师归纳并板书。方法一: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逐次去除分子和分母,最后等到最简分数。(教师板书:逐次约分法)方法二:用分子、分母的最大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