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财政支出评价

目前我国财政支出评价

.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的改革方向:

(1)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工具,并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进一步改善民生。

(3)积极稳妥推进财税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政府收支分类、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组织实施中央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4)积极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出台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和非税收入政策,加大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推进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5)努力增收节支。加强税收征管,严格控制减免税,严厉打击各种偷骗税等违法活动。逐步将所有政府非税收入纳入财政预算。加强预算执行工作,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的增长,严格控制机关的楼堂馆所建设,从严控制行政性经费支出。

(6)积极推进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增强财政工作的大局观念、法治观念、创新观念、效率观念、服务观念和责任观念,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要把日常财政行为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的轨道。

一、加大对教育和科研的投入,优化教育科研支出的内部结构。1.要加大财政对教育和科研的支持力度,提高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科研经费的比重,确保教育支出的稳定增长。2.必须优化教育科研支出的内部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提高社会保障能力1.提高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增加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化。三、要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四、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财政支出在结构上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还是“越位”和“缺位” 的问题。由于“越位”导致财政资金紧张且过于分散,削弱了财政的管理职能和导向功能;由于“缺位” 而延缓了市场经济建设进程,制约了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潜力。一方面,财政支出结构满足不了必须由政府举办的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需要,另一方面又对那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无需政府举办的诸多事物仍然进行着大量供给;从财政支出的纵向结构来看,中央财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过低,也是财政支出结构改革中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现实财政支出结构中的这些问题给财政带来了极大的混乱,导致财政收支矛盾日趋尖锐,赤字连年有增无减,债务岁岁膨胀,风险不断加大,极大地制约着财政职能的充分发挥,也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1.财政资金供给范围不规范

国家财政投资支出不断下降,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日趋削弱。财政投资比重的急速下降致使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逐渐削弱,无力增加对经济发展必需的基础设施、城市维护和企业改造的投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统收的局面已被打破,但传统的国家包揽一切的分配思想和财政统支的局面仍保持着。财政资金的供给范围未能做出大的调整,缺乏明确、科学的界定。一方面财政支出严重越位,即支出范围过宽,包揽了许多既包不了又包不好的事务,如经营性投资支出过大、各种补贴过滥、各类事业费庞杂、财政供养人员过多、负担过重等。另一方面,财政支出又严重缺位,即财力过于分散,支出重点不明确,使得在应由财政供给的市场失灵的领域出现保障不足和无力保障的情况,如对社会保障的支持严重不足。对社会文教、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入也不足。这不仅使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和力度弱化也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2.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偏高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经济发展,因此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量的50%以上。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的转变,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国家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有所减少。但在“九五”期间,仍达到38.5%,高居各项支出之首,从构建公共财政的要求看,其比重仍然偏高。同时必须注意到,我国经济建设支出的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在很长时期内,政府参与竞争性、经营性项目过多,用于生产性的支出偏多,而用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方面的支出不足。近年来这方面情况有所改变,但由于管理方面的疏漏,经济建设支出的总体效益仍不理想。

3.行政管理支出比重逐年上升

行政管理费支出不断增长,已大量挤占急需的公共支出项目。在政府财政支出总量占国民收入比重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包括公检法支出在内的行政管理费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却不断增长。由于行政管理费支出是属于比较刚性的支出,迅速膨胀后,削减往往比较困难,这又给日后控制财政支出增长带来了非常棘手的问题。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一直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而且呈逐年上升态势。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有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而增长的合理性一面;但也有着由于机构膨胀、人员编制过多、经费增长迅速、服务效率低下而不合理的一面。如果把办公设施和公费医疗、离退休保障的因素考虑进去,财政负担更重。现在许多地方政府已成了“吃饭财政”,财政支出大部分用于支付人员工资,有的甚至收不敷出,连工资发放都有困难。

4.社会文教支出比重偏低

我国社会文教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总体呈增长态势,这是可喜的现象。但其增长速度远低于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速度。从总量上看似乎不低,但稍加分析就可看出这一比例是偏低的,因为我国社会文教费中包括了科技、教育、卫生、体育和其他社会文化事业(如图书馆、博物馆)的投入这不仅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极低水平,也与我国的经济增长极不适应。在医疗卫生支出上,我国也处于程度较低的水平。社会文教事业大多数属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应成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因此,提高社会文教费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势在必行。

5.财政对农业的支出比重下降

财政对农业的支出比重下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农业正进入向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阶段,急需加大财政投资力度。但是,近些年来,我国财政的农业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却连年下降,农业发展的后劲严重不足。

五是福利保障性支出明显不足,已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一直由“企业办社会”,财政支出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支出不到位已经制约了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6.财政补贴支出负担日益沉重。

我国的财政补贴由价格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两大类组成。80年代以来我国财政补贴快速增长。目前,由于价格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一部分农副产品和日用工业品已由市场调节,财政补贴数额有所减少,但财政补贴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仍然不低

下面分析一下我国在财政资金分配不合理方面谈谈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

1.近年来,我国财政总收入和总支出都经历了高速的增长,财政资金的高速增长为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但与此同时,当前我国财政资金的支出结构还很不合理,导致了财政资金使用的低效率。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财政支出在各个项目之间的分配不合理,基础教育、社会保障等重要领域的财政投入长期不足;财政资金在中央与地方间的分配不合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不匹配;财政资金在地方间的分配不平等,人为地扩大了地区间的经济差距。

2.我国财政资金在各个支出项目之间的分配不合理。财政资金在支出项目间分配的不合理主要包括,我国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不足,教育资金缺口巨大,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财政对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过低,社会保障事业的覆盖面低、救助力度小,无法满足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保障的要求,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全面构建;“基本建设支出”占比过高,财政资金过多的转化为资本而不是投向公共服务领域;“行政管理费”占比过高,行政管理费使用效率低,行政管理部门的投入产出比率低。

3.财政资金在中央与地区间的分配不合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不匹配,财政收入在各级财政之间出现了严重的纵向不平衡问题。地方政府承担了大部分支出责任,中央政府集中了较多的收入,制约了地方政府的发展经济的动力和潜力。中央政府在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向地方政府转移一定额度的财政资金,但转移的资金额度过低,在很大的程度上导致地方财政没有足够的资金提供应有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社会服务。

4.财政资金在地方间的分配不合理。在我国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中,“税收返还”部分是与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税收总量成正比的,“平衡性转移支付”具有缩小地区间差距的作用,但目前“平衡性转移支付”力度不够,“税收返还”在转移支付中占了主导地位,“平衡性转移支付”没有发挥调节地区间不平衡的作用。当前转移支付制度的总体后果是对富裕地区有利,人为地加剧了财政收支上的地区间不平等。

5.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的关键原因是现行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合理。转移支付的额度过低,导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在支出责任和收入上的不对称;转移支付在地区间的分配不合理,人为地扩大了地区间的经济差距;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在财政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往往选择将资金更多的用作政府的“行政管理费”和与政绩直接挂钩的“基本建设支出”,削减在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财政开支,这就导致了我国财政支出在各个项目之间的分配不合理,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doc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分值二级指标分值三级指标分值指标解释评价标准 项目决策20 项目目标 4 目标内容 4 目标是否明确、细化、量 化 目标明确(1分),目标细化 (1分),目标量化(2分)决策过程8 决策依据 3 项目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 展规划和部门年度工作计 划;是否根据需要制定中 长期实施规划 项目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 划和部门年度工作计划(2 分),根据需要制定中长期 实施规划(1分) 决策程序 5 项目是否符合申报条件; 申报、批复程序是否符合 相关管理办法;项目调整 是否履行相应手续 项目符合申报条件(2分), 申报、批复程序符合相关管 理办法(2分),项目实施调 整履行相应手续(1分) 资金分配8 分配办法 2 是否根据需要制定相关资 金管理办法,并在管理办法 中明确资金分配办法;资金 分配因素是否全面、合理 办法健全、规范(1分),因 素选择全面、合理(1分)分配结果 6 资金分配是否符合相关管 理办法;分配结果是否合理 项目符合相关分配办法(2 分),资金分配合理(4分) 项目管理25 资金到位 5 到位率 3 实际到位/计划到位× 100% 根据项目实际到位资金占 计划的比重计算得分(3分)到位时效 2 资金是否及时到位;若未 及时到位,是否影响项目 进度 及时到位(2分),未及时到 位但未影响项目进度(1.5 分),未及时到位并影响项 目进度(0-1分)。 资金管理10 资金使用7 是否存在支出依据不合 规、虚列项目支出的情况; 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 用项目资金情况;是否存 在超标准开支情况 虚列(套取)扣4-7分,支 出依据不合规扣1分,截留、 挤占、挪用扣3-6分,超标 准开支扣2-5分 财务管理 3 资金管理、费用支出等制 度是否健全,是否严格执 行;会计核算是否规范 财务制度健全(1分),严格 执行制度(1分),会计核算 规范(1分)。 组织实施10 组织机构 1 机构是否健全、分工是否机构健全、分工明确(1分) 谢谢欣赏

河北省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

河北省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省级预算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河北省省级预算管理规定》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对纳人省级预算管理的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评价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省直部门是指与省财政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绩效目标实现程度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 第五条绩效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对政府财政支出结果的评价,为政府和社会提供财政支出绩效信息,增强财政支出绩效管理观念,促进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更加科学有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 第六条开展绩效评价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科学规范原则。绩效评价工作要合理确定绩效目标,建立完整的绩效指标体系,科学设定绩效指标值,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按照规范的评价程序进行。 (二)客观公正原则。绩效评价工作要坚持客观、公平、公正,做到依据合法、标准一致、资料可靠、实事求是。 (三)公开透明原则。绩效评价工作要逐步实现公开透明,接受有关机构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四)分类实施原则。绩效评价工作要根据评价内容分别由省直部门和省财政厅组织实施。 第二章绩效评价职责分工 第七条省财政厅在绩效评价工作中的职责: (一)制定省级绩效评价制度和办法; (二)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省直部门绩效评价工作; (三)审查省直部门拟定的绩效评价内容、绩效目标、绩效指标、评价方法及实施办法;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附件: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强化支出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是指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第三条各级财政部门和各预算部门(单位)是绩效评价的主体。 预算部门(单位)(以下简称预算部门)是指与财政部门有预算缴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政党组织、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独立核算的法人组织。 第四条财政性资金安排支出的绩效评价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五条绩效评价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科学规范原则。绩效评价应当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按照科学可行的要求,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二)公正公开原则。绩效评价应当符合真实、客观、公正的要求,依法公开并接受监督。 (三)分级分类原则。绩效评价由各级财政部门、各预算部门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分类组织实施。 (四)绩效相关原则。绩效评价应当针对具体支出及其产出绩效进行,评价结果应当清晰反映支出和产出绩效之间的紧密对应关系。 第六条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 (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各级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方针政策; (三)预算管理制度、资金及财务管理办法、财务会计资料; (四)预算部门职能职责、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 (五)相关行业政策、行业标准及专业技术规范; (六)申请预算时提出的绩效目标及其他相关材料,财政部门预算批复,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年度决算报告; (七)人大审查结果报告、审计报告及决定、财政监督检查报告; (八)其他相关资料。

山东省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山东省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省级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和《山东省省级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山东省省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是指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第三条省财政厅和省直预算部门(单位)(以下简称省直部门)是绩效评价的主体。 第四条财政性资金安排支出的绩效评价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五条绩效评价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科学规范原则。绩效评价应当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按照科学可行的要求,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二)公正公开原则。绩效评价应当符合真实、客观、公正的要求,依法公开并接受监督。 (三)分级分类原则。绩效评价由省财政厅统一组织,省直各部门和项目单位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分类组织实施,可根据评价对象的部门、行业、项目等特点,制定分类的绩效评价办法。 (四)绩效相关原则。绩效评价应当针对具体支出及其产出绩效进行,评价结果应当清晰反映支出和产出绩效之间的紧密对应关系。 第六条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 (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省政府发布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 (二)省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方针政策; (三)预算管理制度、资金及财务管理办法、财务会计资料; (四)省直部门职能职责、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 (五)相关行业政策、行业标准及专业技术规范; (六)申请预算时提出的绩效目标及其他相关材料,财政部门预算批复,财政部门和省直部门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年度决算报告; (七)省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出具的相关评审报告; (八)人大审查结果报告、审计报告及决定、财政监督检查报告;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体系(DOC 36页)

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反映财政支出绩效总体现象的特定概念和具体数值,是衡量、监测和评价财政支出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揭示财政支出存在问题的重要量化手段;是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要求,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对财政支出内容和评价对象进行科学合理、层次清晰、实用可行的分类形成的指标体系。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定量指标,一类是定性指标。 定量指标包括基本(通用)指标和个性(选定)指标。 基本指标包括基本财务指标、国家(国际)通行指标、公众关注指标等被广泛应用在综合性绩效评价及公共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指标。个性指标包括绩效指标和修正指标,是在确定具体评价对象后,通过了解、收集相关资料、信息,结合评价对象不同特点和财政支出具体设定目标来设置(选定)特定的指标。其中绩效指标按照使用的财政经费,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划分为九大类。 定性指标指无法通过数量计算分析评价内容,而采取对评价对象进行客观描述和分析来反映评价结果的指标。 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共同构成财政支出对象的评价指标体

系。体系是动态的,可扩充的,具体体现在所选用的指标既可从每类指标和备选指标库中选取,也可以根据评价对象的特性设置指标,从而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见下图:

一、定量指标 (一)基本(通用)指标。主要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共性方

面,它是每个评价对象都必须采用的指标。包括资金到位率、资金使用率和支出效果率三项指标构成,其公式如下: 实际拨付金额 资金到位率(%)= ×100% 计划使用金额 实际使用金额 资金使用率(%)= ×100% 实际拨付金额 实际达到的效果 支出效果率(%)= ×100% 目标效益 目标效益:指项目申报时,可行性分析报告中指出所要达到的效益。 实际达到的效果:指项目完成后,实际达到的效益。 1、当效益是可以量化的数额时,则用采用相应的数额; 2、当效益不可量化时,则可以采用专家评议、委托中介机构调查问卷、涉及对象评议等方法,得出结论。具体如下:评议分为很好、好、良好、一般、差五等,目标效益为100。 当采用一种以上调查方法(Z i),其通用公式为: n ∑(Z i)/n

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模板

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反映财政支出绩效总体现象的特定概念和具体数值, 是衡量、监测和评价财政支出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 揭示财政支出存在问题的重要量化手段; 是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要求, 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 对财政支出内容和评价对象进行科学合理、层次清晰、实用可行的分类形成的指标体系。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包括两大类, 一类是定量指标, 一类是定性指标。 定量指标包括基本( 通用) 指标和个性( 选定) 指标。 基本指标包括基本财务指标、国家( 国际) 通行指标、公众关注指标等被广泛应用在综合性绩效评价及公共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指标。个性指标包括绩效指标和修正指标, 是在确定具体评价对象后, 经过了解、收集相关资料、信息, 结合评价对象不同特点和财政支出具体设定目标来设置( 选定) 特定的指标。其中绩效指标按照使用的财政经费, 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划分为九大类。 定性指标指无法经过数量计算分析评价内容, 而采取对评价对象进行客观描述和分析来反映评价结果的指标。 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共同构成财政支出对象的评价指标体系。体系是动态的, 可扩充的, 具体体现在所选用的指标既可从每类指标和备选指标库中选取, 也能够根据评价对象的特性设置指标, 从而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见下图: 一、定量指标

( 一) 基本( 通用) 指标。主要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共性方面, 它是每个评价对象都必须采用的指标。包括资金到位率、资金使用率和支出效果率三项指标构成, 其公式如下: 实际拨付金额 资金到位率( %) = ×100% 计划使用金额 实际使用金额 资金使用率( %) = ×100% 实际拨付金额 实际达到的效果 支出效果率( %) = ×100% 目标效益 目标效益: 指项目申报时, 可行性分析报告中指出所要达到的效益。 实际达到的效果: 指项目完成后, 实际达到的效益。 1、当效益是能够量化的数额时, 则用采用相应的数额; 2、当效益不可量化时, 则能够采用专家评议、委托中介机构调查问卷、涉及对象评议等方法, 得出结论。具体如下: 评议分为很好、好、良好、一般、差五等, 目标效益为100。 当采用一种以上调查方法(Zi), 其通用公式为: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参考格式) 评价客体类型(在相应的□内打√):□部门□单位□项目评价客体:(公章) 主管部门:(公章) 主管部门预算代码:□□□□□□ 评价机构□财政部门□预算部门□预算单位□中介机构评价机构名称:(公章) 联系人: 联系电话: 评价工作组负责人:(签章) 联系电话: 评价时间:年月日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正文) 按照×××工作部署,依据×××提供的预算执行或决算报告等资料,根据《秦皇岛市市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遵循“科学性、规范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原则,对×××财政支出绩效实施了评价,形成本评价报告。 一、基本情况 1、目标概述 2、主要目标原计划指标值 3、绩效评价方法和评价过程概述 评价工作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个步骤,定量评价以评价客体提供的相关资料为基础,经过认真审查和核对,测出定量评价结果;定性评价由工作组调查问卷、听取单位领导及相关人员的情况介绍及现场考察提问,经量化分析得出定性评价结果。评价工作组综合定量和定性评价结果,形成综合评价结论。 二、各项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 1、实际工作绩效概述 2、各项绩效指标实际值 评价工作中,通过对评价客体报送的基础资料进行核实、分析、整理,采取查阅政府相关统计数据、抽查部门工作记录、对服务对象的跟踪调查、直接勘察、测验数据等途

径,获得各项绩效指标实际值。 三、一致性对比及差异性原因分析 对绩效目标与实际工作绩效进行比较,得出既定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对绩效目标与实际工作绩效不一致的内容,如超计划完成或未完成的内容进行经验和原因分析,包括主观、客观、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分析。 四、存在问题和建议 1、采取的绩效管理措施以及支出绩效方面存在的问题。 2、改进绩效管理、提高绩效水平的措施和建议。 五、评价结果和结论 经评价,该部门××××绩效得分××分,评价结果为优秀(良好、平均、较低、较差)。 六、评价责任 本评价结果依据评价客体提供的各项基础资料,运用规定的评价办法,评价工作组保证本次评价工作全过程的公正和公平,各项评价基础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由评价客体负责。未经评价组织机构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本评价结果对外公布。 七、评价工作组人员名单及签字(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 八、报告时间

基本建设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指标

基本建设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指标 基本建设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指标由反映基本建设改革与发展、基建资金运营过程的监督和执行结果、基本建设基础上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效率等内容的基本指标、专用指标和评论指标三个层次共73项指标构成。 一、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是评价基本建设财政支出效益的核心,由政策性指标、结构性指标、建设效果指标、资产管理指标等内容的28项计量指标构成,用以形成基本建设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初步结论。 (一)政策性指标 本年度基建拨款 1、基本建设支出增长速度= -1 ×100% 上年度基建拨款 财政资金实际拨付额 2、资金到位率(%)= ×100% 财政资金计划总额

实际使用财政资金数额 3、资金使用率(%)= ×100% 财政资金实际拨付数额 地方财政实际配套资金数 4、地方财政资金配套率(%)= ×100% 专项工程地方应配套资金总数 自筹资金实际配套数额 5、自筹资金配套率(%)= ×100% 自筹资金计划配套数额 项目投资总额 6、财政基建资金带动系数=×100% 财政基建资金总额 (二)结构性指标 新增GDP 1、基建投资效果系数=×100%

基建投资总额 基建投资总额 2、基建投资率=×100% 同期财政支出 基建支出总额 3、基建投资占财政支出的比重=×100% 同期财政支出 各产业基建支出 4、各产业占基建支出的比重=×100% 基建支出总额 说明:各产业分别按重工业、轻工业、能源工业、基础设施分别计算。 建安投资数额 5、建安投资额占用率=×100% 项目投资总额 设备投资额

6、设备投资额占用率=×100% 项目投资总额 待摊投资数额 7、待摊投资额占用率=×100% 项目投资总额 其他投资数额 8、其他投资额占用率=×100% 项目投资总额 (三)项目建设效果指标 某个时期内的新增固定资产总额 1、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100% 某个时期内完成投资额 报告期正式施工项目个数2、建设周期(按建设项目计算)=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 财政支出项目千差万别,衡量财政支出的效益需要多种方法,有一些支出项目,如电站投资之类,其效益是经济的、有形的,可以用货币计量。对于此类财政支出的效益,可以来用“成本——效益”法进行分析。另有一些支出,如军事、政治项目之类,成本是易于计算的,但效益却不易衡量,而且,通过此类支出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不可能以任何形式进入市场交换。分析此类财政支出的效益,一般采用“最低费用选择法”。还有一些项目,如公路、邮电之类,成本易于衡量,效益难以计算,但通过这些支出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可以部分或全部地进入市场交易。对于此类项目,可以通过设计某种“公共服务收费法”或“公共定价法”来衡量和提高效益。 (一)“成本一效益”分析法 1、含义:所谓“成本一效益”分析法、就是针对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方案,详列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通过分析比较,选择出最优的政府投资项目。 2、社会效益的计算:选择最优投资项目的依据是计算该项目的净社会效益。净社会效益等于效益减去成本后的余额。在计算成本和效益时,会遇到一个时间问题。 3、“成本一效益”分析法自20世纪40年代问世以来,已在世界各国得到了相当广泛的运用。但是,由于相当多的财政支出的成本与效益都难以准确衡量,有的甚至根本无法衡量,因而适用范围受到了局限。一般认为:在政府的经济支出上,运用这一分析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二)成本-效用分析法 也称成本-效应分析法,它是在实物目标确定之后,通过对各种可能的方案的成本计算,帮助选择效率最高方案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成本效用比率=等额年成本/效用 (三)因素分析评分法 是将影响投入(财政支出)和产出(效益)的各项因素罗列出来进行分析,并将投入产出比进行计算据以评价的一种方法。 (四)最低成本法 对于不能运用“成本一效益”分析法的财政支出项目,可以运用最低费用选择法进行分析,此法与“成本一效益”分析法的主要区别,是不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财政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只计算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运用最低费用选择法来确定财政支出项目,其步骤同前述“成本一效益”分析法大致相同,由于免去了计算支出效益与无形成本的麻烦,此法的分析内容要简单得多。首先,根据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多种备选方案。其次;以货币为统一尺度,分别计算出诸备选方案的各种有形费用并予以加总。在计算费用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需要多年安排支出的项目,也要用贴现法折算出“费用流”的现值,以保证备选方案的可比性。最后,还要按照费用的高低排出顺序,以供决策者选择。 最低费用选择法多被用于军事、政治、文化、卫生等财政支出项目上,不妨举一例加以说明。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上海市2017年上海市住建委 浦西路灯电费及浦西区域路灯电费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项目名称:2017年浦西路灯电费项目及浦西区域路灯电费项目 项目单位:上海市综合管理事务中心 主管部门: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委托部门: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评价机构:上海立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2018年6月

摘要 根据《上海市预算绩效管理实施办法》(沪财绩〔2014〕22号)的要求,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对2017年浦西路灯电费及浦西区域路灯电费项目展开绩效评价。上海立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受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委托,对本项目进行具体评价工作,形成评价报告。 概述 城市道路照明是城市道路的附属配套设施,主要是指在道路两侧或中央隔离带设置的灯杆、灯具、地上地下管线及照明附属设备等,在道路照度、亮度不足、能见度低时,为道路上的行车及行人补充适度的光照,以确保交通正常运行,并正确识别路况及各种交通标志。城市道路照明在改善道路交通照明条件、降低交通事故率、夜间犯罪率、提高居民安全感以及促进城市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个城市实力和成熟程度的标志。 市住建委为贯彻落实上海市《关于建立本市道路和公共区域照明长效管理机制意见的通知》(沪府办〔2015〕87号)等文件精神,设立浦西路灯电费项目和浦西区域路灯电费项目。2017年浦西路灯电费项目预算5262万元,浦西区域路灯电费项目全年预算23777.4万元(包括上年度结转713.40万元,年初预算22,238.00万元,年中调增826.00万元)。全年两项目预算共计29039.4万元,全年实际使用29039.4万元,预算执行率为100%。两个项目用于支付上海市范围内市管城市快速路和市管公路的全年路灯电费,黄浦、宝山等9个区的区管城市道路和区管公路的全年路灯电费以及嘉定、松江等6个区的区管城市道路和区管公路的上半年路灯电费。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模板)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评价类型:□实施过程评价?完成结果评价 项目名称: 2016年度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事企差”及绩效工资项目项目单位:文昌市社会保险事业局 主管部门:文昌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 评价时间: 2017年6月16日至2017年6月29日 组织方式:□财政部门□主管部门?项目单位 评价机构:?中介机构□专家组□项目单位评价组 评价单位(盖章):文昌市社会保险事业局 上报时间: 年月日

项目绩效目标表 项目名称:2016年度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事企差”及绩效工资项目

项目基本信息

关于2016年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事企 差”及绩效工资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中瑞诚海分绩审字[2017]第6-0027号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文昌市社会保险事业局为参照国家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主要职责:1、负责本市参保单位和个人养老、工伤、生育保险基金的征收、管理、审核、拨付工作。2、承办本市参保单位社会保险登记、变更、注销。职工保险关系转移,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续保工作。3、审核参保职工待遇享受条件、计算其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各类社会保险金。4、负责参保单位和个人养老、工伤、生育保险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社会保险数据、信息的处理和管理,参保个人帐户的建立和管理。5、为参保单位和个人、提供有关养老、工伤、生育保险的政策宣传咨询服务,受理群众来信来访。 社保局内设8个组级职能机构,分别为办公室、养老保险组、医疗保险组、工伤生育保险组、公共关系组、稽查审计组、基金统计组、社会化管理服务组。 (二)项目基本性质、用途、主要内容、涉及范围 该项目为经常性项目,主要用于提高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提高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生活水平,让退休人员群

汕头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汕头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反映财政支出绩效总体现象的特定概念和具体数值,是衡量、监测和评价财政支出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揭示财政支出存在问题的重要量化手段;是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要求,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对财政支出内容和评价对象进行科学合理、层次清晰、实用可行的分类形成的指标体系。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定量指标,一类是定性指标。 定量指标包括基本(通用)指标和个性(选定)指标。 基本指标包括基本财务指标、国家(国际)通行指标、公众关注指标等被广泛应用在综合性绩效评价及公共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指标。个性指标包括绩效指标和修正指标,是在确定具体评价对象后,通过了解、收集相关资料、信息,结合评价对象不同特点和财政支出具体设定目标来设置(选定)特定的指标。其中绩效指标按照使用的财政经费,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划分为九大类。 定性指标指无法通过数量计算分析评价内容,而采取对评价对象进行客观描述和分析来反映评价结果的指标。 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共同构成财政支出对象的评价指标体系。体系是动态的,可扩充的,具体体现在所选用的指标既可

从每类指标和备选指标库中选取,也可以根据评价对象的特性设置指标,从而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见下图:

一、定量指标 (一)基本(通用)指标。主要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共性方

面,它是每个评价对象都必须采用的指标。包括资金到位率、资金使用率和支出效果率三项指标构成,其公式如下: 实际拨付金额 资金到位率(%)= ×100% 计划使用金额 实际使用金额 资金使用率(%)= ×100% 实际拨付金额 实际达到的效果 支出效果率(%)= ×100% 目标效益 目标效益:指项目申报时,可行性分析报告中指出所要达到的效益。 实际达到的效果:指项目完成后,实际达到的效益。 1、当效益是可以量化的数额时,则用采用相应的数额; 2、当效益不可量化时,则可以采用专家评议、委托中介机构调查问卷、涉及对象评议等方法,得出结论。具体如下:评议分为很好、好、良好、一般、差五等,目标效益为100。 当采用一种以上调查方法(Z i),其通用公式为: n ∑(Z i)/n i=1 支出效果比率= ×100% 100 (二)绩效指标

财政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财政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年度) 评价类型:□阶段评价□结束评价 评价方式:□直接组织评价□委托评价 (一)项目背景资料。简要说明项目名称、主要内容和用途(主要解决的问题)、资金来源与预算安排、项目历年安排等情况。 (二)项目资金细化分配情况。说明项目资金分配方法(如竞争性分配、因素分配等方法)。 (三)项目政策依据。简要说明项目符合政府和本部门中长期规划,符合中央、省(市、县)政府有关政策情况。

二、项目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设定情况 主要说明项目年度预期绩效目标、绩效指标设定情况。 三、项目实施绩效管理情况 (一)计划制定和落实情况。说明是否制定详细可行的项目实施计划,是否按实施计划具体落实。 (二)执行绩效监控情况。说明项目执行中绩效信息收集利用和执行 3.综合绩效评级。说明综合管理评价和结果评价的结果,得出的项目综合绩效评价等级情况。 (三)绩效评价结果应用。重点说明应用绩效评价结果,改进管理、合理预算安排、实施奖惩和问责以及对绩效评价结果公开等情况。 (四)项目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主要描述项目实现绩效目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改进措施,项目实施的经验、教训和建议。 五、附件

精心整理 (一)附表(表格附后)。 (二)其他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相关单位项目验收报告和财务审计报告复印件。 2.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项管理制度。 3.辅助说明事项的图片。 4.评价主管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精心整理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自评汇总表

精心整理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自评汇总表填写说明 一、此表由预算部门(单位)根据各项目自评情况填写,并加盖预算部门(单位)公章。 二、项目单位:填写具体承担项目的单位。

财政支出(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操作指引(试行)

于印发《财政支出(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操作指引(试行)》的通知 中评协[2014] 7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资产评估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各证券评估资格资产评估机构: 为指导评估机构执行财政支出(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业务,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制定了《财政支出(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操作指引(试行)》,现予以发布,自2014年8月1日起施行。 请各地方协会将《财政支出(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操作指引(试行)》及时转发评估机构,组织评估机构进行学习和培训,并将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中国资产评估协会。 附件:财政支出(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操作指引(试行)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 2014年4月30日附件: 财政支出(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操作指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评估机构执行财政支出(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业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11]285号)、《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财预[2011]416号)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操作指引。 第二条本操作指引所称财政支出(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是指评估机构接受财政部门、预算部门(单位)委托,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项目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预算部门(单位)(以下简称预算部门)是指与财政部门有预算缴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政党组织、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独立核算的法人组织。 第二章基本要求 第三条评估机构执行绩效评价业务,应当接受绩效评价主体委托。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是绩效评价的主体。 第四条评估机构执行绩效评价业务,应当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 第五条评估机构执行绩效评价业务,应当根据绩效评价业务具体情况,对自身专业胜任能力、独立性和业务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决定是否承接绩效评价业务。 第六条评估机构执行绩效评价业务,应当遵守保密原则,除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另有规定外,未经绩效评价主体书面许可,不得对外提供执业过程中获知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业务资料及绩效评价结论。

2018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计划

2018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计划 全市各预算单位: 为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强化支出责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立科学合理的全过程绩效评价体系,根据《预算法》、《黑龙江省省级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办法》(黑财绩[2015]4号)和《绥芬河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绥财发[2014]108号)文件要求,现将2018年绥芬河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填报范围 (一)部门预算整体支出:全市各预算单位均要填报部门预算整体支出绩效目标。 (二)部门预算项目支出:全市预算单位重大项目支出均要填写绩效目标。(重大项目以市委、市政府、财政局拟定) 二、绩效目标申报和审核 按照《黑龙江省省级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办法(试行)》和《绥芬河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绩效目标申报和审核主要包括: (一)绩效目标申报 各预算单位按照规定范围,与预算编制工作同步申报绩效目标。填写相应绩效目标申请表,并在“财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门户”指定位置作为附件插入。 (二)绩效目标审核 市财政局相关主管科室对各预算单位报送相应绩效目标申请表进行审核。审核的重点:一是完整性,填报内容是否完整,绩效目标是否匹配,清晰;二是相关性,绩效目标与部门职能是否相关,是否对申报的绩效目标设定相关联的绩效指标,绩效指标是否细化、量化;三是适当性,资金规模与绩效目标是否匹配,在既定的资金规模下绩效目标是否过高或过低,或者要完成既定的项目目标资金规模是否过大或过小;四是可行性,绩效目标是否经过充分论证和合理测算,为实现目标所采取措施是否切实可行,综合考虑成本效益,审核是否有必要安排财政资金等。 上述各类绩效目标经市财政局相关主管科室审核同意后,与预算一并批复,批复的绩效目标报送预算科备案。 三、绩效跟踪与监督 按照《绥芬河市财政支出绩效跟踪管理办法(试行)》(绥财发[2017]95号)和《绥芬河市财政局绩效评价监督制度》文件规定,跟踪和监督主要包括: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湖南广源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年月日

目录 一、项目概况3 二、评价目的3 三、评价对象及范围4 四、评价依据4 五、评价原则4 六、评价方法4 七、评价内容5 八、工作组织5 九、工作步骤及程序5 十、评价内容及重点6 十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6 十二、项目评价方式6 十三、工作进度安排7 十四、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7 (一)制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8 (二)评价对象8 (三)评价体系的构成8

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关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11〕285号)和湖南省关于《湖南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湘财绩〔2012〕30号)对财政支出进行绩效评价,为保证评价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2、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3、项目立项及实施依据包括确定立项的政府部门、相关文件依据文件名称及文号。 4、项目基本性质、用途和主要内容、涉及范围。 5、项目基本性质、用途和主要内容、涉及范围。 6、项目资金流向及用途情况分析。 二、评价目的 1、预期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即产品和服务的数量、质量、时效成本等目标以及服务对象满意度目标等。 2、达到预期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所必须的资源 3、支出的预期效果: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 4、了解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和取得的效果,总结项目管

理经验,发现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项目资金管理,完善资金管理办法,指导预算编制和申报绩效目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 三、评价对象及范围 财政资金所服务的对象和所服务的范围。 四、评价依据 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项目绩效目标 2、申报论证材料和预算批复文件 3、政府采购招投标文件及合同 4、项目验收报告审计部门的审计报告 5、项目执行有关的财务会计资料 6、统一制定的绩效评价工作规范 7、部门、单位按照绩效评价工作要求提供的相关资料,包括项目申报书、项目自评报告、数据统计汇总表等; 8、评价工作人员通过现场调查、核实等获得的资料等。 9、其他相关资料等。 五、评价原则 1.坚持真实、科学、公正的原则; 2.坚持综合绩效评价的原则; 3.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原则; 4.坚持绩效评价与项目支出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5.坚持绩效评价贯穿于事前、事中、事后的原则。 六、评价方法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2)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方案湖南广源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年月日 目录

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关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11〕285号)和湖南省关于《湖南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湘财绩〔2012〕30号)对财政支出进行绩效评价,为保证评价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2、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3、项目立项及实施依据包括确定立项的政府部门、相关文件依据文件名称及文号。 4、项目基本性质、用途和主要内容、涉及范围。 5、项目基本性质、用途和主要内容、涉及范围。 6、项目资金流向及用途情况分析。 二、评价目的 1、预期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即产品和服务的数量、质量、时效成本等目标以及服务对象满意度目标等。 2、达到预期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所必须的资源 3、支出的预期效果: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 4、了解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和取得的效果,总结项目管理经验,发现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项目资金管理,完善资金管理办法,指导预算编制和申报绩效目

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 三、评价对象及范围 财政资金所服务的对象和所服务的范围。 四、评价依据 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项目绩效目标 2、申报论证材料和预算批复文件 3、政府采购招投标文件及合同 4、项目验收报告审计部门的审计报告 5、项目执行有关的财务会计资料 6、统一制定的绩效评价工作规范 7、部门、单位按照绩效评价工作要求提供的相关资料,包括项目申报书、项目自评报告、数据统计汇总表等; 8、评价工作人员通过现场调查、核实等获得的资料等。 9、其他相关资料等。 五、评价原则 1.坚持真实、科学、公正的原则; 2.坚持综合绩效评价的原则; 3.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原则; 4.坚持绩效评价与项目支出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5.坚持绩效评价贯穿于事前、事中、事后的原则。 六、评价方法 绩效评价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项目实施单位自评与工作小组抽查评价相结合,运用比较法、专家评议和公众评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1)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原则和依据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内容 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主讲老师:王淑杰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原则和依据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原则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财政支出产出和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财政支出绩效预算的基础,是政府财政支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支出的成果进行考评,而且还对其管理效率、资金使用效益以及资源配置进行考评,并将部门预算与绩效挂钩,进而提高部门预算的编制水平和执行效益。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科学规范原则。绩效评价应当注重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公正公开原则。绩效评价应当客观、公正,标准统一、资料可靠,依法公开并接受监督。 3.分级分类原则。绩效评价由各级财政部门、部门(单位)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分类组织实施。 4.绩效相关原则。绩效评价应当针对具体支出及其产出绩效进行,评价结果应清晰反映支出和产出绩效之间的紧密对应关系。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依据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依据: 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2.各级政府制订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方针政策; 3.财政部门制定的绩效评价管理制度及工作规范; 4.部门(单位)职能职责、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 5.相关行业政策、行业标准及专业技术规范; 6.部门(单位)预算申报的相关材料、依法批复的部门(单位)预算;地方申请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相关资料; 7.部门(单位)年度决算报告; 8.审计部门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年度审计报告; 9.其他相关资料。

探析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中的“三大难点”【可编辑版】

探析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中的“三大难点” 探析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中的“三大难点”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一种结果导向的公共支出管理活动,核心是强调公共支出管理中的目标与结果及结果有效性的关系,本质是对政府行为进行内部控制,并通过这种内控,促使政府提高效率、转变职能、优化资源配置。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指出“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改革预算编制制度、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显示出财政改革已由以收入为中心转至以支出管理改革为重点,而绩效评价是支出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如1951年美国便提出“绩效预算”概念,我国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起步很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于2001年在湖北省开展。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体现在:一是缺乏法律保障,尽管各地出台了有关制度、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但没有立法层次的法律保障,权威性及约束力明显不够。二是评价范围窄。按评价对象划分,包含项目评价、单位评价、部门评价及综合评价四个层次,但目前我国进行得最多的是项目评价,其他三层次极少甚至根本没有涉及。三是指标体系不健全。财政支出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但现有的指标体系只能反映实际工作中的冰山一角,而且指标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也值得商榷。四是结果应用不理想。结果应用是绩效评价工作的关键,但因目前评价结果还未与预算、考核、监督、决策等因素衔接起来,致使政府部门缺少开展实质性绩效评价的压力与动力。当前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中的三大难点问题及应对

措施: 一、评价指标的选择 (一)、选择合适、正确指标的重要性财政支出评价指标是以财政统计报表为依据,运用数学分析手段,对政府的财政支出状况进行评价和剖析,反映财政资金运行过程中利弊得失、发展趋势,为改进财政支出管理工作和优化决策提供重要信息的一系列指标。财政支出评价指标既是对已完成的财政资金运转情况的总结,又可以成为财政收支趋势预测的前提,对加强财政预算执行分析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建立财政支出评价指标体系,是进一步规范财政支出行为的客观要求,也是完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的关键所在。指标体系的构建是绩效评价的关键环节,目前有从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及效果来设立指标体系,也有从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来设立指标体系,还有从支出的全过程即投入、运作、产出、结果四个阶段来设立指标。指标的设置应以评价内容为基础,在设置指标时需考虑指标的系统性、重要性、相关性、可行性及可比性。 (二)、确定指标时遇到的问题具体实施评价时,在设置指标过程中会遇到以下问题: 1、指标设计质量的不稳定性与主观性。绩效评价的核心是建立一套完整的能够反映政府公共活动效能的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计量方法,使项目的绩效目标能够量化、具体化,为评价各类项目的绩效情况而提供依据。但因财政支出的范围广、层次多、性质各异等,使得如何用比较科学的方法来对财政支出绩效进行评价较难把握。对于某个具体的评价项目而言,因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还处于探索

四川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四川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强化财政资金管理使用责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规范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省财政厅关于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和有关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是指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按照统一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对财政支出行为过程及其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和判断。 第三条各级财政部门和各级预算部门(单位)是绩效评价的主体。 预算部门(单位)(以下简称“部门(单位)”)是指与财政部门有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含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政党组织、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第四条部门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和部门负责分配管理的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适用本办法。 第五条绩效评价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科学规范原则。绩效评价应当注重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二)公正公开原则。绩效评价应当客观、公正,标准统一、资料可靠,依法公开并接受监督。 (三)分级分类原则。绩效评价由各级财政部门、部门(单位)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分类组织实施。 (四)绩效相关原则。绩效评价应当针对具体支出及其产出绩效进行,评价结果应清晰反映支出和产出绩效之间的紧密对应关系。 第六条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 (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各级政府制订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方针政策; (三)财政部门制定的绩效评价管理制度及工作规范; (四)部门(单位)职能职责、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及绩效目标; (五)相关行业政策、行业标准、专业技术规范及国家标准; (六)部门(单位)预算申报的相关材料、依法批复的部门(单位)预算;项目的中期报告、验收报告等相关资料;地方申请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相关资料; (七)部门(单位)年度决算报告; (八)预算执行情况的年度审计报告和其他专项审计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