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第二十章

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第二十章
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第二十章

第二十章线、多边形要素的高级编辑

启动ArcMap,打开地图文档\gis_ex09\ex20\ex20.mxd,data frame1 中已经加载了一个扫描处理后的图像文件

scan01.tif。点击按钮(Add Data,或选用菜单File / Add Data…),选用数据库(Geodatabase)gis_ex09\ex20\data20.mbd,双击后显示该数据库的要素集(Feature Dataset)District,双击要素集District,出现3 个要素类(Feature Class):多边形要素类County、线要素类Road、点要素类Town。借助Windows 的Shift 键,选择这3 个要素类,点击按钮Add,3 个要素类被加载,进入data frame1。这是个空的Geodatabase,还没有要素(如何新建Geodatabase,参见本教程第24 章)。本练习以Geodatabase 的空间数据输入、编辑为例,练习线、多边形要素的高级编辑技巧和方法。

1 线要素的高级编辑

在ArcMap标准按钮一栏中点击按钮(或菜单中选用View / Toolbars / Editor),调出Editor 工具条,

在Editor 工具栏中选用菜单Editor / Start Editing,进入编辑状态。在Task 下拉列表中,选择Create Task / Create New Features;在Target 下拉列表中选择要编辑的目标图层Road,开始线要素Road 的输入。

使用第19 章中已经练习过的线要素基本输入、编辑方法,沿扫描图上的道路输入。对于已经输入的线要素,ArcMap 还提供了一些高级编辑方法,如:平行复制(Copy Parallel)、打断(Split)、旋转(Rotate)、延伸(Extend)、剪切(Trim)、加圆角(Fillet)、等等。这些编辑工具有些在基本的编辑工具条中,更多的是在高级编辑工具条(Advanced Editing Bar)内。选用菜单View / Toolbars,勾选Advanced Editing,就调出高级编辑工具条(图20-1)。

20-1 高级编辑工具条

(1)平行复制Copy Parallel

平行复制(Copy Parallel)类似AutoCAD 中的Offset 命令,可以将选中的线要素平行偏移复制指定的距离。

先使用Edit 工具,选择需要复制的要素,选择编辑工具条上的菜单Editor / Copy Parallel…,出现距离对话框,

在其中Distance 项输入需要偏移的距离,比如100,按OK 键确认,被选要素就平行复制完毕。平行复制(Copy Parallel)的偏移方向是根据原要素绘制的方向产生。所以,平行偏移无需指定要素的方向,如果需要在原要素的另

一侧产生平行偏移,在输入偏移距离时,以负数表示,比如-100,按OK 确认,就可以在被选要素的另一侧平

行复制。进行平行复制时,还可以在Target Layer 下拉列表中选择需要图层,使平行复制的结果产生在另一个图

层内。

(2)用命令方式打断

使用Edit 工具,选择需要打断的线要素,在Editor 工具条的Editor 菜单下,选择Split,出现Split 对话

框:

Line XXXX(线的长度)

Split

Distance along the line 按距离打断

Percentage of the line 按比例打断

Orientation

From Origin Point of Line 从线的起点开始计算

根据需要选择是根据沿线的长度打断,还是根据线的比例打断,还必须选择打断点的计算方向,随后在对话框中输入打断点的位置(距离或比例),按OK 键确认。这种Split 命令方式适合于不知道打断点的具体位置,但是有关长度或比例事先已确定。

(3)用Split 工具打断

第二种打断方式是直接采用编辑工具条上的Split 工具。先用Edit 工具选择需要打断的线要素,在工具栏中选择Split 工具,在需要打断的地方单击鼠标左键,即完成打断,该要素分成两段。在使用Split 工具时,还可以配合设置捕捉环境和方式,精确地捕捉到线的拐点,使原来的线要素在非结点拐点处一分为二,原来的拐点变成一条线的起结点,另一条线的终结点。

(4)合并Merge

借助Windows 的Shift 键,用Edit 工具选择多个线要素,选用编辑工具条上的菜单Editor / Merge…,出现Merge 对话框,直接按OK 键确认,就完成线要素的合并。原来两线要素连接的结点,变成中间拐点(Vertex)。

(5)旋转Rotate

编辑工具条上有旋转Rotate 工具。用Edit 工具选择要旋转的要素,在工具栏中选择Rotate 工具,

光标就变成形状;此时,键盘上按下“A”键,出现角度对话框,再此输入旋转的角度,按回车键确定,要素就按指定的角度旋转,可以正向,也可反向。如果按下鼠标的左键不放,可以任意旋转选定的线要素,松开鼠标完成。

(6)延伸Extend

延伸Extend 工具在高级编辑工具栏(Advance Editing)中。用Edit 工具选择需要延伸到的边界线,然后在高级编辑工具栏中选择Extend 工具,再单击需要延长的线,就将该线延伸到指定的边界。

(7)剪切Trim

剪切Trim 工具在高级编辑工具条(Advance Editing)中。用Edit 工具选中剪切的边界线,在高级编辑工具栏中选择Trim 工具,单击需要剪切的线的末端,过长的线就被剪切到被选择的边界线。

(8)加圆角Fillet

倒圆角Fillet 工具在高级编辑工具条(Advance Editing)中。用鼠标点击,用光标先后单击需要倒圆角的两个线要素,选中的线要素显示成棕色,此时移动光标可以改变圆角的半径大小,在键盘上按“R”键,出现加圆角选项对话框:

Trim extra segment 剪切额外的线段,如果勾选,圆角外的部分被剪切,反之保留

Fillet Radius 圆角半径,在下侧文本框内输入圆角半径

输入圆角半径后,按OK 键确认,加圆角操作完成。

(9)复制Copy

在高级编辑工具条(Advance Editing)中用Edit 工具选择需要复制的要素,点击图标,将光标移动到需要复制的位置,单击鼠标,就可以将选择中的要素复制到指定的位置。在Target Layer 下拉列表中选择需要复制的图层,可以将被选要素复制到另一个图层中。

(10)缩放Scale

一般情况下缩放Scale工具,并不出现在编辑工具条或高级编辑工具条中,须先调出。选用菜单View / Toolbars

Editor,在右侧对应的框中选择Scale,用鼠标选择对话框中的Scale 不放,将其拖动到Editor 工具条上,缩放Scale 工具就调出来了。

用Edit工具选择需要缩放的要素,用光标点击Scale 工具,按住鼠标左键,拖动光标,就可以实现要素的缩放。

(11)移动Move

用Edit工具选择需要移动的要素,选用编辑工具条上的菜单Editor / Move…,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X,Y 坐标,按回车键结束,要素就按输入的坐标值移动相应的距离。

图20-2 调出Scale 工具

图20-3 查看线要素属性值

2 Geodatabase 中的线要素和属性记录关系

用Edit工具选择一个要素,再点击Attributes 工具,出现属性编辑窗口,出现该要素对应的所有属性。在Geodatabase 中新建线状要素类,系统自动产生的要素属性表(Feature Attribute Table)有三个字段:ObjectID、Shape 和Shape_Length。ObjectID 用于要素的内部编号,Shape 字段说明要素的几何类型,Shape_Length 是线状要素的长度,这 3 个字段的属性值都由系统自动产生,用户无法修改。注意,Shape 字段在这一窗口中是不显示的(见图20-3)。与Shape 文件不同,在Geodatabase 中,线要素的长度是由系统自动产生,无须用户进行计算。一旦线要素的几何形状有所变化,属性表中的长度属性会自动更新。用鼠标右键在目

也处于编辑状态,用户也可以在此修改属性值。

可以按第19 章中基本编辑方法加上本节的高级编辑方法,以扫描的图形为参照,实现道路图层Road 的输入、调整。完成对线要素Road 的输入和编辑,使用编辑工具条中的菜单Editor / Stop Editing,表示结束要素类(Feature Class)及其要素属性表的编辑,系统执行前提示是否保存编辑,选择Yes,保存编辑,选择No,恢复到被编辑前的状态,Feature Class 和要素属性表的编辑状态均结束。

4 多边形的拓扑编辑

在Target 下拉列表中选择目标图层County,开始向多边形要素类County 输入多边形(如果未进入编辑状态,选择工具条菜单Editor / Start Editing,进入编辑状态)。注意在Task 列表中,选择Create New Feature,表

示处于新建要素任务状态。

使用第19 章中已经练习过的基本多边形要素输入和编辑方法,他们比较适合独立的多边形编辑。如果要输入、编辑的多边形有公共边界(图20-4),以上的方法就不方便。此外,若需要输入“开洞多边形”、“岛状多

边形”(图20-5),则无法使用前述的编辑方法实现,ArcMap 提供了地图拓扑的方法,用于多边形的高级编辑。

图20-4 具有相邻、共享边界的多边形

图20-5 “岛状多边形”和“开洞多边形”

图20-6 拓扑编辑工具条

(1)多边形公共边界的编辑、调整

选用菜单View / Toolbars / Topology,调用出拓扑工具条(图20-6)。点击Topology 工具栏上的拓扑工具

,弹出Map Topology(地图拓扑)对话框,勾选County,并输入:

参数Cluster Tolerance 表示处理拓扑关系时允许的限差值,按“确定”键,软件建立起临时的拓扑数据结构。点

选Topology 工具栏上的拓扑编辑工具,选择需要调整的公共边界,单击选择拓扑工具条上的图标(显示共享要素)工具,弹出提示框,显示目前存在公共边界的多边形信息。关闭该提示框,在工具栏选菜单Editor / Options,在

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Topology,勾选Unselected Nodes,这样所有线要素的结点都可见,便于编辑。

图20-7 调整公共边界的结点

图20-8 调整相邻多边形的公共边界

用拓扑编辑工具选择公共边界的结点(多条边的交汇处),被选择的结点呈紫色,拖动该结点,两个(或三个)多边形的形状被同时调整。鼠标右键点击拐点,可以看到有Move 和Move To 两个选项,前者按指定的X,Y 值相对移动,后者则按输入的X,Y 的实际位置移动,实现公共边界的精确调整。

用拓扑编辑工具选择公共边界,边界显示为紫红色,表示被选中,再次用鼠标左键双击,可以观察到该公共边的所有拐点都以小方块形式显示出来,表示他们进入了调整状态。将光标移动到要调整的拐点,可以将该拐点拖动到要调整的位置,并松开鼠标左键,实现公共拐点位置的移动,再单击鼠标的左键,完成多边形公共拐点的调整。

用拓扑编辑工具,参照上述过程,使公共边界的拐点进入调整状态,还可以删除、添加、精确移动拐点。操作和对线要素、独立多边形边界的操作步骤基本相似。利用拓扑编辑工具,修改两个多边形的公共边界时,任何修改将同时影响这两个相邻的多边形(见图20-8)。

(2)岛状多边形和多边形“开洞”(资料上的有问题,老师另外讲了一种方法。先画两个多边形,建立拓扑关系,然后用CLIP工具,选择下面的一项)

图20-9 输入岛状多边形

如图20-9 所示,已经输入了88号多边形,需要在其内部输入一个岛状多边形(89号)。使用编辑工具条上的任意线(Sketch)工具图标,输入岛状多边形。此时,这两个多边形仅是位置上相互重叠的,空间上则是相互独立,并无公共边界。读者可以使用Edit 工具,选择两个多边形验证一下。

点击Topology 工具栏上的工具,弹出Map Topology 对话框,勾选County,并输入:

Cluster Tolerance 0.5 meter

参数Cluster Tolerance 表示处理拓扑关系时允许的限差值,按“确定”键,建立起临时的拓扑数据结构。用Edit 工具选择需要开洞的多边形,再点击Topology 工具栏上的工具(Construct Feature,要素构造工具),出现要素构造对话框,要求输入限差值,一般无须输入,采用默认值,按OK 键继续。软件经过计算,完成岛状多边形的输入。此时,88、89 号多边形具有公共边界,89 号是88 号的内部岛,相互之间不在存在重叠关系。读者可以使用Edit 工具,再次验证一下。

用标准工具条上的要素选择工具,选中内部的岛状多边形(89 号),按下键盘上“Delete”键,删除内部岛

状多边形,就完成了多边形的“开洞”(图20-10)。

图20-10 多边形“开洞”

(3)使用拓扑编辑工具同时修改线和多边形

如图20-11 所示,输入多边形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第16 号乡镇和第17 号乡镇是相邻多边形,21 号公路是两者的分界线。如果21 号公路的几何位置有差错,必须修改,那么16、17 号乡镇多边形也必须修改。利用拓扑数据结构、拓扑编辑工具,可以同时调整相邻多边形的公共边界和线要素。

图20-11 利用拓扑同时修改线要素和多边形边界

点击Topology 工具栏上的工具,弹出Map Topology 对话框,同时勾选Road和County,并输入:Cluster Tolerance 0.5 meter

参数Cluster Tolerance 表示处理拓扑关系时允许的限差值,按“确定”键,建立起临时的拓扑数据结构。点选

Topology 工具栏上的拓扑编辑工具,选择和公共边界重合的“21 号公路”,显示为紫红色,表示被选中,再次

双击鼠标的左键,可以观察到该线要素的所有拐点都以小方块形式显示出来。将光标移动到要调整的拐点,可以将

该拐点拖动到要调整的位置,并松开鼠标左键,实现拐点位置的移动,再单击鼠标的左键,结束调整。可以看到,调

整了线要素21 号公路线型,同时也调整了16、17 两个多边形,而21 号公路仍是两个乡镇多边形的分界线。当

然,必须事先保证公路和乡镇边界重合,因此输入时必须借助捕捉方式。

5 多边形要素属性的处理

在Geodatabase中,新建的多边形要素自动产生的属性表有四个字段:ObjectID、Shape、Shape_Length 和Shape_Area。其中,ObjectID 用于要素的内部编号,系统自动建立,Shape 说明要素的几何类型,Shape_Length

是多边形要素的周长,Shape_Area 是多边形的面积。与Shape 文件不同,在Geodatabase 中,多边形要素的面

积、周长是由系统自动产生,无须用户进行计算。一旦要素的几何形状有所变化,系统会自动更新Shape_Length

和Shape_Area 的数值。

在处于编辑状态中,输入一个多边形要素,就在要素属性表中增加一条记录。可以使用编辑菜单上的Attribute 工

具,察看和编辑选中要素的属性值。先用Edit 工具选择一个要素,点击Attribute 工具,出现属性编辑窗口,其

中有这一要素的所有对应属性。系统自动产生的ObjectID、Shape_Length 和Shape_Area 是不能修改的,Shape

字段在这一窗口中是不显示的。其余的Value 栏下的属性内容都可以单击对应的内容进行修改、输入。单击正在编辑

图层名,按住鼠标的右键,选用Open Attribute Table,正在编辑的图层要素属性表被打开,ObjectID、Shape、Shape_Length、Shape_Area 四个字段的内容不可修改,其他内容可按需要修改。

可按第19 章中的编辑方法,结合本节中的多边形高级编辑方法,以扫描的图形为参照,实现多边形要素类

Editing,表示结束要素类(Feature Class)以及要素属性表的编辑,系统执行将提示是否保存编辑,选择Yes,保存编辑,选择或No,恢复到被编辑前的状态,Feature Class 和要素属性表的编辑状态同时结束。

结束练习,退出ArcMap,选用菜单File / Exit,系统提示是否保存对地图文档的修改,为了不影响别人、后续的练习,应回答“否(N)”。(当然,编辑状态结束时,选择保存编辑的话,空间、属性数据均被保存,肯定会影响到后续练习。)

6 本章小结

在本章以Geodatabase 为例,练习线要素、多边形要素的高级编辑方法。对于Geodatabase 和Shape 两种主要的数据格式,ArcMap 的编辑处理方法基本相同,第19 章的点、线、面空间数据基本编辑方法也适用于Geodatabase 的编辑。本章学习使用的线要素的高级编辑方法,也同时适用于Geodatabase 和Shape 两种主要的数据格式。

ArcGIS 具有地图拓扑(Map Topology)数据结构,本章利用地图拓扑结构进行的编辑操作适用于Shapefile 和Personal Geodatabase,是在编辑状态下的简单拓扑关系,特别适用于共享边界的多边形要素编辑、某些特殊形状的多边形(如岛状多边形、开洞多边形)。地图拓扑关系是临时的、隐含的,仅仅在编辑、修改时临时产生、起作用。

ArcGIS10地理信息系统教程从初学到精通3章

第3章地理数据库 地理数据库(Geodatabase)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模型,它对于地理空间特征的表达更接近我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地理数据库在一个公共模型框架下,对GIS处理和表达的空间特征,如矢量、栅格、不规则格网(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 TIV、网络等进行统一描述和存储,是目前最先进的数据管理模式。本章主要介绍地理数据库的概念,Ueodatabase的数据管理.智能化操作,版本与长事务管理等的原理与操作方法。 3.1 Geodatabase概述 3.1.1 Geodatabase数据模型 Geodatabase和空间数据库(spatial database)在本质上没有很大的区别,只是提法的不同。GIS使用Geodatabase来描述地理数据库的概念与操作,方便起见,本章皆用Geodatabase 描述地理数据库。 Geodatabase是Esri公司经过多年研发,在先前数据模型的基础上进化而来的,是保存各种数据集的“容器”。它建立在标准的关系数据库(RDBMS)基础之上,使用标准关系数据库技术表现地理信息数据模型,并加入了空间数据管理的模式。Geodatabase中所有的数据都被存储在一个RDBMS中,既包括每个地理数据集的框架和规则,又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简单表格。Geodatabase为ArcGIS更好地管理和使用地理数据提供了数据接口和管理框架,它集成了所有在ArcGIS中可以使用的数据类型(如要素类、格数据集、表)及其显示、访问、存储、管理和处理的方法。 1.Geodatabase的数据组织 Geodatabase依据层次型的数据对象来组织空间数据,这些数据对象包括对象类(object class、要素类(feature class)和要素数据集(feature dataset)等。 1)对象类 在Geodatabase中,对象类是一种特殊的类,它没有空间特征,表现为可关联某种特定行为的表记录。如某块地的主人,在“地块”和“主人”之间,可以定义某种关系。 2)要素类 同类空间要素的集合即为要素类,如河流、道路、植被、用地、电缆等,也就是通常理解的矢量数据中的“图层”。要素类之间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具有某种关系。当不同的要素类之间存在关系时,可将其组织到一个要素数据集中。 3)要素数据集 要素数据集由一组具有相同空间参考的要素类组成。一般而言,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将不同的要素类组织到一个要素数据集(简称为要素集)中。 一专题归类表示。当不同的要素类属于同一范畴时,如全国范围内不同比例尺的公路交通专题数据,其点、线、面类型的要素类可组织成一个要素数据集。 一创建几何网络。构成几何网络的不同要素类必须组织到同一个要素数据集中。如燃气网络中,有阀门、减压阀、管路等设备,它们分别对应点或线类型的要素类,在进行燃气网络对应的几何网络建模时,这些要素类就必须放在同一要素数据集下。 一考虑平面拓扑。共享公共几何特征的要素类,如用地、水系、行政区界等。当移动其中的一个要素时,其公共的部分也要求一起移动,并保持这种公共关系不变。此种情况下,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考试复习题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考试复习题

1.与其它信息系统相比,地理信息系统的哪些功能是比较独特的? 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是GIS的一个独 立研究领域,它的主要特点是帮助确定地理要素之间新的空间关系,包括拓扑叠加,缓冲区建立,数字地形分析,空间几何分析。 8.GIS近代发展有什么特点? (1)面向对象技术与GIS结合。(4)Internet与GIS的结合。 (2)真三维GIS与时空GIS。(5)GIS与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的结合。 (3)GIS应用模型的发展。(6)GIS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 2.GIS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地理实体有什么特点? GIS的研究对象是地理实体,即指自然界现象和社会经济事件中不能再分割的单元。 属性特征:用以描述事物或现象的特性,即用来说的“是什么”。 空间特征:用以描述事物或现象的地理位置及空间相互关系,又称几何特征和拓扑特性。 时间特征:用以描述事物或现象随时间的变化。 3.地理实体数据的特征是什么?请列举出某些类型的空间数据 属性数据:描述空间实体的属性特征的数据,也称非几何数据,如类型/等级/名称/状态等; 几何数据:描述空间实体的空间特征的数据,也称位置数据,定位数据,即“在哪里” 关系数据:描述空间实体的空间关系的数据,如空间实体的邻接、关联、包含等,主要是拓扑关系。 依据空间数据来源的不同分为:地图数据、地形数据、属性数据、元数据、影象数据等; 依据表示对象的不同分为:点,线,面、体数据。 4.GIS的数据源有哪些? ①地图数据②遥感数据③文本资料④统计资料 ⑤实测数据⑥多媒体数据⑦已有系统的数据 5.请说明分类分级对于属性数据的意义。 分类是将具有共同属性或特征的事物或现象归并在一起,而把不同属性或特征的事物或现象分开的过程。分级是对事物或现象的数量或特征进行等级的划分,主要包括确定分级数和分级界限。在属性数据中,有一部分是与几何数据的表示密切有关的,例如,道路的等级、类型等,决定着道路符号的形状、色彩、尺寸等。在GIS中,通常把这部分属性数据用编码的形式表示,并与几何数据一起管理起来。编码的过程是将信息转换成数据的过程,前提是首先要对需表示的信息进行分类分级。 6.如何发现进入GIS中的数据有错误? 1、通过图形实体与其属性的联合显示,发现数字化中的遗漏,重复,不匹配等操作。 2、在屏幕上用地图要素对应的符号显示数字化的结果,对照原图检查错误。 3、把数字化的结果绘图输出在透明的材料上,然后与原图叠加以便发现遗漏。 4、对等高线确定最低和最高等高线的高程及等高距,编制软件来检查高程的赋值是否正确。 5、对于面状要素,可在建立拓扑关系时,根据多边形是否闭合来检查,或根据多边形与多边形内点的匹配来检查等。 6、对于属性数据,通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与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课后题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第一章 1: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它与一般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有哪些异同点? 答:geographical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是 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GIS脱胎于地图学,是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 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众多学科交叉融合而成的新兴学科。但是,地理信息系统与这些学科和系统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GIS与机助制图(数字地图)系统 机助制图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技术基础,它涉及GIS中的空间数据采集、表示、处理、可 视化甚至空间数据的管理,主要功能是强调空间数据的处理、显示和表达,有些数字制图系统包含空间查询功能。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制图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空间分析方面。一个功能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包含数字制图系统的所有功能,此外它还应具有丰富的空间分析 功能。 (2)GIS与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不仅是一般数据管理系统,而且通常也是地理信息系统中属性数据管理的基 础软件。GIS除需要功能强大的空间数据的管理功能之外,还需要具有图形数据的采集、空 间数据的可视化和空间分析等功能。因此,GIS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均比一般事务数据库更加 复杂,在功能上也比后者要多得多。 (3)GIS与CAD系统 二者都有坐标参考系统,都能描述和处理图形数据及其空间关系,也都能处理非图形属性数据。区别在于CAD系统处理的多为规则几何图形及其组合图形功能较强,属性库功能弱, 缺乏分析和判断能力,而GIS处理的多为地理空间的自然目标和人工目标,图形关系复杂,需要有丰富的符号库和属性库,较强的空间分析功能,图形与属性的相互操作频繁,具有专业化的特征且CAD多在单幅图上操作,海量数据的图库管理能力不如GIS。 (4)GIS 与遥感图像处理的系统 遥感图像处理的系统是专门用于对遥感图像数据处理进行分析处理的软件,强调对遥感栅格数据的几何处理、灰度处理和专题信息提取,是GIS的重要信息源,遥感数据经过遥感图像 处理系统处理之后,或是进入GIS系统作为背景影像,或是与经过分类的专题信息系统一道 协同进行GIS与遥感的集成分析。这种系统一般缺少实体的空间关系描述,难以进行某一实体的属性查询和空间关系查询以及网络分析等功能。 2:地理信息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它的基本功能有哪些?试举目前广泛应用的两个地理信 息系统软件为例,列出它们的功能分类表,并比较其异同点。 GIS 主要有以下五部分: (1)系统硬件:用以存储、处理、传输和显示地理信息系统或空间数据。 (2)系统软件:是系统的核心,用于执行GIS功能的各种操作,包括数据输入、处理、数 据库管理、空间分析和数据输出等。 (3)空间数据:地理信息系统的操作对象,它具体描述地理实体的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 时间特征。 (4)应用人员:GIS应用人员包括系统开发人员和GIS的最终用户,他们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知识是GIS 工程及其应用成败的关键。 (5)应用模型:GIS 应用模型是为某一特定的实际工作而建立的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解决 方案,其构建和选择也是系统应用成败至关重要的因素,是GIS技术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关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GIS概念 (一)地理信息 1.数据 2.信息 3.地理信息 4.地理数据 5.地理信息特征 (1)空间相关性(2)空间区域性(3)空间多样性(4)空间层次性 (二)信息系统 1.概念 2.类型 (三)地理信息系统 1.定义基本内涵(4)2.基本特征 (1)数据的空间定位特征(2)空间关系处理的复杂性(3)海量数据管理能力,来自:1)地理数据2)空间分析 (四)外延 第二节GIS功能 (一)基本功能需求 1.位置2.条件3.趋势4.模式5.模拟 (二)GIS基本功能 1.数据采集功能 2.数据编辑处理 3.数据存储、组织与管理功能 4.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功能 5.数据输出功能 第三节GIS组成 (一)硬件系统 (二)软件系统 (三)网络 (四)空间数据 1.数据类型:(1)某个已知坐标系中的位置 (2)实体间的空间相关性 (3)与几何位置无关的属性 (五)人员 第四节GIS类型 1

(一)与相关学科关系 (二)与其他信息系统区别与联系1.GIS与机助制图系统的区别与联系2.GIS与数据库系统的区别与联系3.GIS与CAD的区别与联系 4.GIS与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区别与联系(三)GIS应用范畴 1.测绘、地图制图2.资源管理3.灾害监测4.环境保护5.精细农业6.电子商户7.电子政务 (四)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历程 1.地理信息系统的开拓期(20世纪五六十年代) 2.地理信息系统的巩固发展期(20世纪70年代) 3.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大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 4.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普及时代(20世纪90年代至今) 第二章地理空间数学基础 第一节地球空间参考 (一)三类地球表面几何模型 1.地球的自然表面 2.相对抽象的面:大地水准面大地体 3.地球椭球面:地球椭球 4.数学模型 (二)坐标系统 1.坐标系统的分类及基本参数 2.球面坐标系统建立 (1)天文地理坐标系 (2)大地地理坐标系 (3)空间直角坐标系 3.平面坐标系 (1)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2)地方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三)高程基准 1.概念高程是表示地球上一点至参考基准面的距离,就一点位置而言,它和水平量值一样是不可缺少的。它和水平量值在一起,统一表达点的位置。 2.我国主要高程基准 (1)1956年黄海高程系 (2)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2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考试重点)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 第一章绪论 1.信息系统:能对数据和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加工和再现,并能回答用户一系列问题的系统。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数据的能力。 2.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用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3.GIS与IS之间的区别:GIS是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联合体。 4.GIS系统五个基本组成部分:⑴硬件系统,各种设备-物质基础;⑵软件系统,支持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回答用户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⑶数据,系统分析与处理的对象、构成系统的应用基础;⑷应用人员,GIS服务的对象,分为一般用户和从事建立、维护、管理和更新的高级用户;⑸应用模型,解决某一专门应用的应用模型,是GIS技术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 5.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⑴数据采集与编辑;⑵数据存储与管理;⑶数据处理和变换; ⑷空间分析和统计;⑸产品制作与显示;⑹二次开发和编程 6.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功能:资源管理;区域规划;国土监测;辅助决策 第二章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结构和数据库 1.地理实体:指自然界现象和社会经济事件中不能再分割的单元,它是一个具有概括性,复杂性,相对性的概念。 2.地理实体的特征:⑴属性特征——用以描述事物或现象的特性;⑵空间特征——用以描述事物或现象的地理位置以及空间相互关系;⑶时间特征——用以描述事物或现象随时间的变化 3.地理实体数据的类型:⑴属性数据——描述空间对象的属性特征的数据;⑵几何数据——描述空间对象的空间特征的数据;⑶关系数据——描述空间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的数据4.点:有特定位置;线:具有相同属性的点的轨迹,由一系列的有序坐标表示;面:对湖泊、岛屿、地块等一类现象的描述。由封闭曲线加内点来表示;体:用于描述三维空间中的现象与物体,它具有长度、宽度及高度等属性 5.空间数据结构:是指空间数据适合于计算机存储、管理、处理的逻辑结构,也就是指空间数据以什么形式在计算机中存储和处理。其分为基于矢量的数据结构和基于栅格的数据结构两种基本类型 6.矢量数据获取方式:⑴通过外业测量获得,利用测量仪器记录测量结果,然后转换到地理数据库中;⑵跟踪数字化,用跟踪数字化的方式把地图变成离散的矢量数据;⑶间接获取:a栅格数据转换b空间分析 7.矢量数据结构:通过记录空间对象的坐标及其空间关系来表达地理实体的一种数据结构。8.栅格数据结构:是指将地表区域划分为大小均匀紧密相邻的网格阵列,每个网格作为一个象元或象素由行、列定义,并包含一个代码表示该象素的属性类型或量值。 9.栅格数据获取途径:手工获取;扫描仪扫描;由矢量数据转换而来;遥感影像数据;格网DEM数据 10.拓扑关系:是一种对空间结构关系进行明确定义的方法,指图形保持连续状态下变形,但图形关系不变的性质。 11.拓扑元素量、质不变及相互关系——欧拉公式:c + L = A+P(P: 点数;L: 线数;A: 面数;c: 常数,为多边形地图特征,若A包含边界里面和外面的多边形,则c=2;若A仅包含边界内部多边形,则c=1) 12.矢量和栅格数据结构的比较:⑴矢量数据结构优点:便于面向现象(土壤类型等)的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课后参考答案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数据和信息?它们有何联系和区别? 定义:数据是指某一目标定性、定量描述的原始资料,包括数字、文字、符号、图形、图像以及它们能够转换成的数据等形式。信息是向人们或机器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是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联系和区别: 信息与数据是不可分离的。信息由与物理介质有关的数据表达,数据中所包含的意义就是信息。信息是对数据解释、运用与解算,数据即使是经过处理以后的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就本质而言,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而信息则是数据内涵的意义,只有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数据是记录下来的某种可以识别的符号,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也可以加以转换,但其中包含的信息内容不会改变。即不随载体的物理设备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信息可以离开信息系统而独立存在,也可以离开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和阶段而独立存在;而数据的格式往往与计算机系统有关,并随载荷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 数据是原始事实,而信息是数据处理的结果。 不同知识、经验的人,对于同一数据的理解,可得到不同信息。 2.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地图数据库有什么异同?与地理信息的关系是什么? GIS定义: GIS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不同领域、不同专业对GIS的理解不同,目前没有完全统一的被普遍接受的定义。 定义①:是对地理环境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将地理环境的各种要素,包括它们的空间位置形状及分布特征和与之有关的社会、经济等专题信息以及这些信息之间的联系等进行获取、组织、存储、检索、分析,并在管理、规划与决策中应用。 定义②: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以采集、存储、管理、检索、分析和描述空间物体的定位分布及与之相关的属性数据,并回答用户问题为主要任务的计算机系统。 定义③:是为了获取、存储、检索、分析和显示空间定位数据而建立的计算机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定义④: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决策支持系统。它的定义由两方面组成,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学科,是描述、存储、分析和输出空间信息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技术系统,是以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考试复习资料

1.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学科,是描述、存储、分析和输出空间信息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技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2. TIN即不规则三角网(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是一种表示数字高程模型的方法。TIN模型根据区域有限个点集将区域划分为相连的三角面网络,区域中任意点落在三角面的顶点、边上或三角形内。如果点不在顶点上,该点的高程值通常通过线性插值的方法得到。 3. 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描述性数据信息,它应尽可能多地反映数据集自身的特征规律,以便于用户对数据集的准确、高效与充分的开发与利用。元数据的内容包括对数据集的描述、)对数据质量的描述、对数据处理信息的说明、对数据转换方法的描述、对数据库的更新、集成等的说明。 4. 信息是向人们或机器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是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它不随载体的物理设备形式的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数据和信息?它们有何联系和区别? 定义:数据是指某一目标定性、定量描述的原始资料,包括数字、文字、符号、图形、图像以及它们能够转换成的数据等形式。信息是向人们或机器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是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联系和区别:信息与数据是不可分离的。信息由与物理介质有关的数据表达,数据中所包含的意义就是信息。信息是对数据解释、运用与解算,数据即使是经过处理以后的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就本质而言,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而信息则是数据内涵的意义,只有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数据是记录下来的某种可以识别的符号,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也可以加以转换,但其中包含的信息内容不会改变。即不随载体的物理设备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信息可以离开信息系统而独立存在,也可以离开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和阶段而独立存在;而数据的格式往往与计算机系统有关,并随载荷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 数据是原始事实,而信息是数据处理的结果。 不同知识、经验的人,对于同一数据的理解,可得到不同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教学大纲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The Course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学分数:(不同学分、不同教学大纲) 3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计算机图形学,数据库技术,地图学等相关课程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了解它的主要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为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开展和研究奠定理论与技术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名称) GIS绪论 第一节(名称)GIS概念 内容 GIS各种定义,分析GIS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不同及关系。 重点讲授 GIS本质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名称)GIS构成 内容从GIS的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四方面介绍GIS 的构成。 重点讲授空间数据和GIS应用模型。 第三节(名称)GIS的功能与应用 内容 GIS基本功能和应用功能 重点讲授 GIS基本功能 第四节(名称)GIS发展动态 内容 GIS发展简史和当代GIS发展动态 重点讲授 GIS近代发展特点 第二章(名称)GIS空间数据结构和数据模型

第一节(名称)空间数据结构概述 内容空间实体及其描述 重点讲授地理实体的特征和描述地理实体数据的类型。 第二节(名称),矢量数据结构和栅格数据结构 内容各种矢量数据结构和栅格数据结构 重点讲授拓扑矢量数据结构和四叉树栅格编码方式。 第三节(名称)矢栅比较和矢栅一体化数据结构 内容矢量、栅格数据结构的各自优缺点和相互转换的方法,矢栅一体化数据结构的概念和组织数据的方法 重点讲授矢栅数据结构的不同,相互转换方法,用矢栅一体化的概念组织数据的思想。 第四节(名称)三维数据模型 内容常见的几种三维数据结构 重点讲授三维边界法和八叉树结构。 第五节(名称)数据模型概述 内容数据库概念,层次、网状、关系及对象数据模型和时空数据模型 重点讲授数据模型含义及相关概念,对象数据模型组织数据的方法及相关概念。 第六节(名称)GIS数据模型 内容 GIS统一组织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几种方法 重点讲授分析传统数据模型存在的问题关系,目前GIS解决该问题的方法。第七节(名称)GIS数据库的设计 内容数据的管理模式,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建立和维护 重点讲授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建立和维护。 第三章(名称)GIS数据采集和质量控制 第一节(名称)绪论 内容 GIS数据源,空间数据采集的任务,研究数据质量的意义。 重点讲授GIS数据源 第二节(名称)GIS地理基础 内容空间数据的地理参照系和控制基础 重点讲授空间数据的地理参照系和地图投影 第三节(名称)地理实体分类与数据编码 内容地理实体的几种分类方法和编码方法 重点讲授属性数据的分类分级方法 第四节(名称)空间数据采集 内容几何数据和属性数据的采集方法,和几种常用空间数据检核方法。 重点讲授地图跟踪数字化和扫描数字化方法,常见的空间数据输入误差和检核方法。 第五节(名称)空间数据质量 内容 GIS数据质量内容和类型,研究数据质量的方法和数据质量的评价方法重点讲授 GIS数据质量内容和类型和常用数据质量的评价方法。 第六节(名称)空间数据标准 内容空间数据标准的内容和空间元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课后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数据和信息它们有何联系和区别 定义:数据是指某一目标定性、定量描述的原始资料,包括数字、文字、符号、图形、图像以及它们能够转换成的数据等形式。信息是向人们或机器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是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联系和区别: 信息与数据是不可分离的。信息由与物理介质有关的数据表达,数据中所包含的意义就是信息。信息是对数据解释、运用与解算,数据即使是经过处理以后的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就本质而言,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而信息则是数据内涵的意义,只有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数据是记录下来的某种可以识别的符号,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也可以加以转换,但其中包含的信息内容不会改变。即不随载体的物理设备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信息可以离开信息系统而独立存在,也可以离开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和阶段而独立存在;而数据的格式往往与计算机系统有关,并随载荷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

数据是原始事实,而信息是数据处理的结果。 不同知识、经验的人,对于同一数据的理解,可得到不同信息。 2.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地图数据库有什么异同与地理信息的关系是什么 GIS定义: GIS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不同领域、不同专业对GIS的理解不同,目前没有完全统一的被普遍接受的定义。 定义①:是对地理环境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将地理环境的各种要素,包括它们的空间位置形状及分布特征和与之有关的社会、经济等专题信息以及这些信息之间的联系等进行获取、组织、存储、检索、分析,并在管理、规划与决策中应用。 定义②: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以采集、存储、管理、检索、分析和描述空间物体的定位分布及与之相关的属性数据,并回答用户问题为主要任务的计算机系统。 定义③:是为了获取、存储、检索、分析和显示空间定位数据而建立的计算机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定义④: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决策支持系统。它的定义由两方面组成,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学科,是描述、存储、分析和输出空间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习题及参考答案三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习题及参考答案三 第六章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 1.什么是空间数据的查询? 空间数据的查询一般定义为从空间数据库中找出所有满足属性条件和空间约束条件 的地理对象。属性约束条件一般用带比较运算符的逻辑表达式描述,这与传统的结 构查询语言SQL的where语句中条件表达式相似。空间约束条件用带空间谓词的逻辑表达式描述,空间谓词由地理对象间的空间关系演变而来,如包含、相交、分 离、重叠、距离同、方向等。因此空间查询是作用在库体上的函数,返回用户请求 的内容,也属于咨询式分析。 2.查询种类有哪些?实现方式如何? 查询种类及实现方式: 几何参数查询,包括点的位置坐标,两点间的距离,一个或一段线目标的长度,一 个面目标的周长或面积等。 实现方式:查询属性库或空间计算 (1)空间定位查询,给定一个点或一个几何图形,检索该图形范围内的空间对象及 其属性。 按点查询:给定一个鼠标点,查询离它最近的对象及属性(点的捕捉)。 开窗查询:按矩形、圆、多边形查询。分为该窗口包含和穿过的区别。根据空间索引,检索哪些对象可能位于该窗口,然后根据点、线、面在查询开窗内的判别计 算,检索到目标。 空间运算方法 (2)空间关系查询,包括相邻分析检索---通过检索拓扑关系;相关分析检索(不同要素类型之间的关系)--通过检索拓扑关系;包含关系查询;穿越查询等等。

A相邻分析检索---通过检索拓扑关系 面―面(如查询与面状地物相邻的多边形的实现方法): ①从多边形与弧段关联表中,检索该多边形关联的所有弧段; ②从弧段关联的左右多边形表中,检索出这些弧段关联的多边形。 线―线(如与某干流A相连的所有支流): ①从线状地物表中,查找组成A的所有弧段及关联的结点; ②从结点表中,查询与这些结点关联的弧段; 点―点(如:A与B是否相通等)。 B相关分析检索(不同要素类型之间的关系)--通过检索拓扑关系 线―面(例如:我国边境线总长度) 点―线(例如:自来水GIS中,与某阀门相关的水管) 点―面(例如:中国大于10万人口的城市个数) C包含关系查询 查询某个面状地物所包含的空间对象。 同层包含,如,某省的下属地区,若建立有空间拓扑关系,可直接查询拓扑关系表来实现。 不同层包含,如某省的湖泊分布,没有建立拓扑,实质是叠置分析检索,通过多边形叠置分析技术,只检索出在窗口界限范围内的地理实体,窗口外的实体作裁剪处理。 D穿越查询 某公路穿越了某些县,采用空间运算的方法执行,根据一个线目标的空间坐标,计算哪些面或线与之相交。 E落入查询:一个空间对象落入哪个空间对象之内。?D?D空间运算 F缓冲区查询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复习资料

一. 1.在地图上表示地物类型取决于地图的比例尺。 2.一个shape文件包含一个类型的要素,coverage包含多个。 3.在要素制图中,点要素采用标识符号来表示,线要素采用线符号来表示,面要素或多边形要素采用阴影区域符号来表示。 4.采用表格形式来包含一个或更多对象的相关信息,而不包含地理要素的相关信息,这个表叫独立表。反之是特征属性表,特征属性表既包含要素信息又包含属性信息。 5.在表连接中,把一个表的信息追加到另一个表中,包含要追加信息的表叫源表,接收追加信息的表叫目标表。提供信息的叫源表,接收信息的表叫目标表。 6.个人地理数据库:面向个人或小团体,存储在单一Access文件中。文件大小限制在2GB 以下。文件地理数据库介于个人地理数据库和SDE地理数据库之间,每个文件最大可达1TB。 7.坐标系统相匹配的情况下,可以将任何两个空间数据系统显示在一起。 8.道路和河流是不同类型的线要素,应存储在单独要素类中。(建图层要分别建道路图层和河流图层)几何类型相同都是线,专题类型不同。 9.一个要素类只能存储一种几何形状。 10.无相位模型将文件要素存储为独立对象,要素之间不相关联,并不存储要素间的关系。无相位就是没有拓扑关系。矢量数据中有拓扑关系的是coverage,coverage中存储了拓扑关系,要素间有关联;没有拓扑关系是shape文件,要素间没有关联。 11.在地理数据库中,尽管坐标在属性表中不可见,但文件同时存储属性和X、Y坐标。在特征属性表中包含了对象的ID号,通过ID号可以将空间信息绘制出来。 12.查询包含两种主要类别:空间查询、属性查询。 13.统计信息(统计量)一般包含:最大值、最小值、范围、求和、求均值、求标准差、求方差、类数、众数、频率、中值。 14.空间连接:使用包含条件或邻近条件。创建一个新的要素类,保持目标图层中的要素,并追加源图层的信息,而两个原始要素类不受影响。 15.属性域包含两种类型:范围域、编码域。 16.基本的矢量对象有三种:点、线、面。这些对象称为要素。要素具有空间信息。要素识别码FID,对象识别码OID。特殊字段(FID、OID)可以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关联在一起。 17.栅格模型可以存储连续信息和快速变化的非连续信息。 18.在ArcGIS中,表格数据文件包含两种主要类型:独立表、特征属性表。 19.查询从要素类中提取要素,从数据表中提取记录。 20.地图叠加功能包含两种类别:不合并属性的功能(属性不发生变化)称为提取功能,包括裁剪(Clip)、排除(Erase);合并属性的功能包括相交(Intersect)、合并(Union)。 21.插值方法:距离权重倒数插值(IDW)、样条曲线插值、克里金插值。 22.自然间断分类:在数据分组之间发生的自然间隔位置,设置数据间隔。 23.创建新选择:无论是否选定其他任何内容,总是选择指定的记录。(不管之前有没有选中,这次选中的就是选择的内容);从当前选择中选择:选择满足该条件的记录提供他们于被选择的内容(在选择的结果中选择)。 24.地理数据库、coverage中系统能自动创建和更新多边形的面积、多边形的周长、线条的长度这些字段(有拓扑关系)。shape文件不能自动创建和更新…因为没有拓扑关系,要增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课后习题

第一章绪论 1. 什么是数据和信息?它们有何联系和区别?定义:数据是指某一目标定性、定量描述的原始资料,包括数字、文字、符号、图形、图像以及它们能够转换成的数据等形式。信息是向人们或机器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是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联系和区别: 信息与数据是不可分离的。信息由与物理介质有关的数据表达,数据中所包含的意义就是信息。信息是对数据解释、运用与解算,数据即使是经过处理以后的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就本质而言,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而信息则是数据内涵的意义,只有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数据是记录下来的某种可以识别的符号,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也可以加以转换,但其中包含的信息内容不会改变。即不随载体的物理设备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信息可以离开信息系统而独立存在,也可以离开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和阶段而独立存在;而数据的格式往往与计算机系统有关,并随载荷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 数据是原始事实,而信息是数据处理的结果。 不同知识、经验的人,对于同一数据的理解,可得到不同信息。 2. 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GIS )?与地图数据库有什么异同?与地理信息的关系是什么? GIS 定义: GIS 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不同领域、不同专业对GIS 的理解不同,目前没有完全统一的被普遍接受的定义。定义①:是对地理环境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将地理环境的各种要素,包括它们的空间位置形状及分布特征和与之有关的社会、经济等专题信息以及这些信息之间的联系等进行获取、组织、存储、检索、分析,并在管理、规划与决策中应用。 定义②: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以采集、存储、管理、检索、分析和描述空间物体的定 位分布及与之相关的属性数据,并回答用户问题为主要任务的计算机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考试复习题

1.与其它信息系统相比,地理信息系统的哪些功能是比较独特的? 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是GIS的一个独 立研究领域,它的主要特点是帮助确定地理要素之间新的空间关系,包括拓扑叠加,缓冲区建立,数字地形分析,空间几何分析。 8.GIS近代发展有什么特点? (1)面向对象技术与GIS结合。(4)Internet与GIS的结合。 (2)真三维GIS与时空GIS。(5)GIS与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的结合。 (3)GIS应用模型的发展。(6)GIS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 2.GIS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地理实体有什么特点? GIS的研究对象是地理实体,即指自然界现象和社会经济事件中不能再分割的单元。 属性特征:用以描述事物或现象的特性,即用来说的“是什么”。 空间特征:用以描述事物或现象的地理位置及空间相互关系,又称几何特征和拓扑特性。 时间特征:用以描述事物或现象随时间的变化。 3.地理实体数据的特征是什么?请列举出某些类型的空间数据 属性数据:描述空间实体的属性特征的数据,也称非几何数据,如类型/等级/名称/状态等; 几何数据:描述空间实体的空间特征的数据,也称位置数据,定位数据,即“在哪里” 关系数据:描述空间实体的空间关系的数据,如空间实体的邻接、关联、包含等,主要是拓扑关系。 依据空间数据来源的不同分为:地图数据、地形数据、属性数据、元数据、影象数据等; 依据表示对象的不同分为:点,线,面、体数据。 4.GIS的数据源有哪些? ①地图数据②遥感数据③文本资料④统计资料 ⑤实测数据⑥多媒体数据⑦已有系统的数据 5.请说明分类分级对于属性数据的意义。 分类是将具有共同属性或特征的事物或现象归并在一起,而把不同属性或特征的事物或现象分开的过程。分级是对事物或现象的数量或特征进行等级的划分,主要包括确定分级数和分级界限。在属性数据中,有一部分是与几何数据的表示密切有关的,例如,道路的等级、类型等,决定着道路符号的形状、色彩、尺寸等。在GIS中,通常把这部分属性数据用编码的形式表示,并与几何数据一起管理起来。编码的过程是将信息转换成数据的过程,前提是首先要对需表示的信息进行分类分级。 6.如何发现进入GIS中的数据有错误? 1、通过图形实体与其属性的联合显示,发现数字化中的遗漏,重复,不匹配等操作。 2、在屏幕上用地图要素对应的符号显示数字化的结果,对照原图检查错误。 3、把数字化的结果绘图输出在透明的材料上,然后与原图叠加以便发现遗漏。 4、对等高线确定最低和最高等高线的高程及等高距,编制软件来检查高程的赋值是否正确。 5、对于面状要素,可在建立拓扑关系时,根据多边形是否闭合来检查,或根据多边形与多边形内点的匹配来检查等。 6、对于属性数据,通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汤国安,英文版)

Catalog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Geography 1.2 Information Systems 1.3 A Manu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1.4 Applications 1.5 Geographical Concepts 1.6 The Four Ms Chapter 2 Background and History 2.1 The Cartographic Process 2.2 Early History 2.3 The Modern Era Chapter 3 The Essential Elements of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n Overview 3.1 GIS Functional Elements 3.2 Data in a GIS Chapter 4 Data Structures 4.1 Raster Data Structures 4.1.1 Simple Raster Array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As in any other technical area, there can be a fair amount of technical vocabulary to learn before a student can be comfortable with the subject. Since this text is introductory by design, we will try to be consistent in our use of language. Much of the vocabulary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overlaps tha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in general, and computer graphics applications in particular. We provide a glossary of technical terms at the end of this text, as a reference for the student. 1.1 Geography Geography has been facetiously defined as that discipline which, when some use is found for it, is called something else. Slightly more serious scholars have defined geography as "what geographers do". The German philosopher Immanual Kant set geography in the context of the sciences by stating that knowledge could be subdivided into three general areas: 1. those disciplines that study particular objects or sets of objects and phenomena (such as biology, botany, forestry, and geology); 2. those disciplines that look at things through time (in particular, history); and 3. those disciplines that look at features within their spatial context(specifically, geographic disciplines) . In a more classical sense, the word geography may be defined in terms of its constituent parts: geo and graphy. Geo refers to the Earth, and graphy indicates a process of writing; thus geography (in this literal interpretation) means writing about the Earth. Another definition of geography focuses on man's relationship with the land. In their writings, geographers deal with spatial relationships. A key tool in studying these spatial relationships is the map. Maps present a graphic portrait of spatial relationships and phenomena over the Earth, whether a small segment of it or the entire globe. It is interesting that in a survey conducted to determine what factors influenced people to adopt the profession of geography, an early interest in maps rated at the top of the list. There are many skills that people possess to a greater or lesser degree. If a person speaks well, he or she possesses fluency. If a person understands writing well, he or she possesses literacy. If a person understands numbers and quantitative concepts well, he or she possesses (at least in Great Britain) numeracy. Similarly, there is a special skill in the analysis of spatial patterns in two and three dimensions. This skill can be referred to as graphary. Although many individuals take this skill for granted, we all know those who have difficulty reading maps or interpreting aerial photographs. What these two activities have in common is the use of an essentially two dimensional view of geographic space, a view that helps the adept map-reader or photointerpreter to understand spatial relationships. 1.2 Information Syste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