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2010版画结构平面图楼板配筋计算详解

PKPM2010版画结构平面图楼板配筋计算详解
PKPM2010版画结构平面图楼板配筋计算详解

PKPM2010版画结构平面图楼板配筋计算详解

付成在PKPM结构平面中,楼板计算即有弹性计算、还有塑性计算,弹性计算中还有查静力手册计算、有限元计算,边界元计算的不同方式,考虑一些特殊情况,用户还可以选择按照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计算或者按照连续板块的计算方式。面对诸多选择,广大用户可能不能很好的选择适合的方式,本文结合2010版针对新规范的修改,深入剖析不同算法的应用技巧和技术条件,使用户在计算时做到心中有数。

一:自动计算方法的选择

程序在计算时根据楼板的形状可分为矩形板和非矩形板两大类。

自动计算时程序会对各块板逐块做内力计算,对非矩形的凸形不规则板块,程序用边界元法计算该块板,对非矩形的凹形不规则板块,程序则采用有限元法计算该块板,程序自动识别板的形状类型并选相应的计算方法。对于矩形板块,计算方法采用用户指定的计算方法(如弹性或塑性)计算。当房间内有次梁时,程序对房间按被次梁分割产生的多个板块分别计算。如图1所示。

图1

从上图可以看出,非矩形板计算也可以采取静力手册查表的方法计算,对于矩形楼板,即使用户选择了按照塑性计算,但很多情况并没有按照塑性计算,塑性计算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一个条件:

1:选择了按照塑性计算。

2:按形状是矩形楼板或者近似矩形楼板。

3:四边的任意一边边界条件必须相同。

以下分别就矩形和非矩形楼板计算方式做简要说明

二:矩形钢筋混凝土楼板计算

《砼规》(GB 50010-2010)9.1.1条规定

混凝土板应按下列原则进行计算:

1. 两对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

2. 四边支承的板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小于或等于2.0时,应按双向板计算;

2)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2.0,但小于3.0时,宜按双向板计算;当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

3)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或等于3.0时,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

因此,PM 程序对单向板与双向板的判断参照该条(第 9.1.1条)的第2项第3小款,即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或等于3.0时,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 单向板的内力计算按以下情况考虑: 两端铰支时,M g 中=18

12, 一固一铰时,211289g M =中,2181g M =支。 两端固定时,21241g M =

中,21121g M =支。 单向板的计算公式是弹性计算公式。

双向板(长边/短边<3):按《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4)中弹性理论计算所得弯矩,未考虑板的塑性影响。

对于规则的钢筋混凝土板,由于在静力计算手册中有较为准确的解,因此程序对于此种类型的板,直接采用静力手册中提供的弯矩系数和挠度系数,以简化计算过程。

对于板四边边界不含自由边的板,表中仅列出了泊松比μ=0的弯矩系数与挠度系数。当μ值不等于零时,其挠度及支座中点的弯矩仍可按这些表求得。根据《砼规》第4.1.5条之规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泊松比μ=0.2,因此当计算板的跨中弯矩时,可按下式求得:

y x x M M M μμ+=)(

x y y M M M μμ+=)(

其中混凝土泊松比μ=0.2。

三:非矩形板的计算

对于非矩形板,当为凸形不规则板块时,程序用边界元法计算该块板,采用该算法的优点是快速、高效,但该算法的适应性较为有限,仅适用于凸形不规则板块;当为凹形不规则板块,程序采用有限元法计算该块板,该算法的优点是适应性强。

为说明程序对非矩形板采用两种算法的可靠性,采用通用有限元SAP2000程序计算L型不规则房间与之做比较。

房间在右上角内收20%、50%,分别计算后,其SAP2000计算结果的最大弯矩分布图如图2所示。平面楼板计算结果与SAP2000计算结果的比较见表1。其中内收表示内凹边长与最大边长的比值,边界编号左侧为第1边界,按逆时针排序。

楼板结构计算及配筋

利用PKPM进行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3) 十三、执行PMCAD主菜单5,画结构平面图 首先确定要画的楼层号 1、选择“1修改楼板配筋参数”,对各项参数进行确认和修改。 支座受力钢筋最小直径:8 板分布钢筋的最大间距:250 双向板计算方法:弹性算法 边缘梁支座算法:梁截面刚度相对楼板较大时“按固端计算”,否则“按简支计算” 有错层楼板算法:错层较大时“按简支计算”,错层较小时“按固端计算” 是否根据裂缝宽度自动选筋:选择“打勾”,允许裂缝宽度取默认0.3mm 使用矩形连续板跨中弯矩算法:选择“打勾” 钢筋级别:全部选用一级钢 钢筋放大系数:取默认值 钢筋强度设计值:取默认值 钢筋级配表:根据工程情况增(删)级配表,给出合适的钢筋级配。 2、选择“2修改边界条件”,先显示边界条件,再按照工程实际情况,对楼板边界条件逐个进行调整。 主要是不符合在楼板配筋参数中定义的边缘梁支座算法的地方,要在此修改边界条件。 3、执行“4 画平面图参数修改”,确定合适的图纸号、比例尺。 “板钢筋要编号”:此项控制楼板钢筋标注方式。选择“打勾”,相同的钢筋编同一个号,只在其中的一根上标注钢筋级配及尺寸;选择“不打勾”,图上的每根钢筋均要标注钢筋的级配及尺寸。 本工程要求不画钢筋表,板钢筋均不编号,钢筋不用简化标注,柱“涂黑”,梁线选择“虚线”。 4、执行“0 继续”,查看楼板计算结果图形。 1)执行“2 现浇板计算配筋图”,生成板计算配筋图BAS*.T。 2)执行“6 现浇板裂缝宽度图”,查看有否裂缝宽度超限。满足,则进行下一步绘施工图;否则,应选择“返回PM主菜单”修改板厚,按上述步骤重新计算。 5、执行“0 进入绘图”,绘制楼板施工图PM*.T。 1)执行“画板钢筋”,选择“自动布筋”。此时可有2种选择:“按楼板归并结果配筋”,则只在样板间内布筋,其余与之编号一样的房间均采用相同配筋;若不归并,则每个房间的配筋均按实际配筋在图上表达。 选择“通长配筋”->“板底配筋”,对相邻几个配筋相同的连续房间实现板底贯通配筋,即钢筋不在中间支座断开并锚固。 选择“改板钢筋”->“移动钢筋”,对钢筋标注位置重叠的钢筋作适当调整,保证图面清晰。 2)执行“标注轴线”,选择“自动标注”,标注轴线并命名。 3)执行“存图退出”,“插入图框” 1、依次键入其他要画的楼层号,重复上述步骤。 十四、执行PMCAD主菜单9,图形编辑、打印及转换 1、执行“图形拼接”,将多个*.T文件合并成一个文件以方便对比查看,如可将输入的各层楼(屋)面恒(活)荷载、梁间荷载、节点荷载等拼接形成一个荷载文件,各层结构构件几何平面图FP*.T拼接形成一个构件布置文件,各层柱、梁配筋验算图PJ*.T拼接形成一个文件,各层梁平面施工图PL*.T拼接形成一个文件,各层柱平面施工图ZPM*.T拼接形成一个文件,各层楼板施工图PM*.T拼接形成一个文件,等。 2、执行“T转DWG”,将T格式的文件转换为DWG格式的文件,以便在AutoCAD中对各文件作进一步地编辑、修改、打印。

PKPM框架结构步骤

一、执行PMCAD主菜单1,输入结构的整体模型 (一)根据建筑平、立、剖面图输入轴线 1、结构标准层“轴线输入” 1)结构图中尺寸是指中心线尺寸,而非建筑平面图中的外轮廓尺寸 2)根据上一层建筑平面的布置,在本层结构平面图中适当增设次梁 3)只有楼层板、梁、柱等构件布置完全一样(位置、截面、材料),并且层高相同时,才能归并为一个结构标准层 2、“网格生成”——轴线命名 (二)估算(主、次)梁、板、柱等构件截面尺寸,并进行“构件定义” 1、梁 1)抗震规范第6.3.6条规定:b≥200 2)主梁:h = (1/8~1/12) l ,b=(1/3~1/2)h 3)次梁:h = (1/12~1/16) l ,b=(1/3~1/2)h 2、框架柱: 1)抗震规范第6.3.1条规定:矩形柱bc、hc≥300,圆形柱d≥350 2)控制柱的轴压比 ——柱的轴压比限值,抗震等级为一到四级时,分别为0.7~1.0 ——柱轴力放大系数,考虑柱受弯曲影响, =1.2~1.4 ——楼面竖向荷载单位面积的折算值, =13~15kN/m2 ——柱计算截面以上的楼层数 ——柱的负荷面积

3、板 楼板厚:h = l /40 ~ l /45 (单向板) 且h≥60mm h = l /50 ~ l /45 (双向板) 且h≥80mm (三)选择各标准层进行梁、柱构件布置,“楼层定义” 1、构件布置,柱只能布置在节点上,主梁只能布置在轴线上。 2、偏心,主要考虑外轮廓平齐。 3、本层修改,删除不需要的梁、柱等。 4、本层信息,给出本标准层板厚、材料等级、层高。 5、截面显示,查看本标准层梁、柱构件的布置及截面尺寸、偏心是否正确。 6、换标准层,进行下一标准层的构件布置,尽量用复制网格,以保证上下层节点对齐。 (四)定义各层楼、屋面恒、活荷载,“荷载定义” 1、荷载标准层,是指上下相邻且荷载布置完全相同的层。 2、此处定义的荷载是指楼、屋面统一的恒、活荷载,个别房间荷载不同的留在PM主菜单3局部修改 (五)根据建筑方案,将各结构标准层和荷载标准层进行组装,形成结构整体模型,“楼层组装” 1、楼层的组装就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 2、楼层组装完成后整个结构的层数必然等于几何层数。 3、确定“设计参数”,总信息、地震信息、风荷载信息等。 二、执行PMCAD主菜单2,布置次梁楼板 1、此处次梁是指未在主菜单1布置过的次梁,对于已将其当作主梁在主菜单1布置过的梁,不得重复布置。 2、对楼梯间进行全房间开洞,“楼板开洞”

pkpm结构设计详细步骤

PM操作步骤(第二题卓老师)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双击击如下图标,进入PKPM主菜单 一、模块(PM整体结构建模与形成数据文件) (当前工作目录要自己先指定好路径) 点击 1.布置轴网 ①点击轴网输入,选择正交轴网 ②点击确定,布置如下 ③点击使用或两点直线命令,增加一条轴线 ④点击按TAP键成批输入,命名如下所示 2.楼层定义(布置柱子和梁) ①点击后点击 1)布置柱子出现柱布置菜单如下图所示,可进入柱截面定义、布置等 ②点然后 ③点击确定 选择500*500的柱后,选 柱布置如下 2)梁布置 ④点击250*400200*300 选择250*400布置如下 ⑤点击选择200*300布置(次梁也用来布置) ⑥点击 3)偏心对齐 ⑦点击选偏心如下所示 4)复制标准层 ⑧点击添加两个标准层 3.荷载输入 1)第1标准层荷载输入

选择第一标准层 ①点击选择如下所示 ②荷载输入 布置9KN/m的荷载 布置5KN/m的荷载 2)第2标准层荷载输入 ①选择先布置9KN/m的梁间荷载 ②再布置m的梁间荷载 2)第3标准层荷载输入 ①选择主菜单点击选择 ②点击选择输入m的荷载 4)楼面荷载的输入 ①点击添加如下 ②点击确定 4.设计参数 4.设计参数 ①单击“设计参数”出现如下对话框 ②点击 ③单击地震信息,出现如下对话框 ④单击风荷载信息,出现如下对话框 ⑤单击绘图参数,出现如下对话框 点击确定 ⑥单击楼层定义的换标准层,然后单击添加标准层,选则全部复制,同样的方法添加两个标准层 添加完两个标准层,然后对第二标准层进行修改如下图所示,对第三标准层进行修改,如下图所示 5.楼层组装 1) 2) ①保存退出

最新2.4板配筋计算汇总

2.4板配筋计算

2.4 板配筋计算 2.4.1 楼板厚度的确定 房间楼板短跨方向最大为6000mm ,梁、板用C25混凝土,柱用C30混凝土 , 111 1h ~~6000120~150********L mm ????==?= ? ????? ,则取板厚t=120mm 。 2.4.2 荷载计算 恒荷载标准值: 客房、过道、其余的房间: 25mm 水磨石面层 20.02525=0.625kN/m ? 30mm 水泥砂浆找平层 20.0320=0.60kN/m ? 120mm 现浇混凝土楼板 20.1225=3kN/m ? 20mm 厚石灰砂浆抹底 20.0217=0.34kN/m ? 恒荷载标准值: 合计:24.6kN/m 卫生间、厨房: 20mm 防滑地砖 20.0222=0.44kN/m ? 30mm 水泥砂浆找平层 20.0320=0.60kN/m ? 120mm 现浇混凝土楼板 20.1225=3kN/m ? 恒荷载标准值: 合计:24.04N/m k 活荷载标准值: 根据规范卫生间取2k q 2.5/kN m =,其它的地方取2k q 2.0/kN m =,由于 4.6 2.3 2.82 k k g q ==< 则是活载起控制作用。

2.4.3 内力计算 按弹性方法进行内力计算,双向板恒活载设计值计算计算结果见表1;板弯矩计算计算结果见表2 ,板配筋计算计算结果见表3,板跨中配筋计算见表4。板支座配筋计算见表5. 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 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目前供货较少)的二级钢,直径≥12的受力钢筋,除吊钩外,不得采用一级钢。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拉通筋均应按受拉搭接钢筋。 在进行板的计算的同时,当板的长边比去短边大于2的为单向板,小于2的为双向板,双向板则可根据混凝土下册后面附录的表格查询系数,即可求得长向和短边方向的弯矩,则可根据弯矩求出所需配置的钢筋。在计算中四边的连接情况,可简化成当板下沉,如卫生间、厨房等,则看为四边简支,当板没有下沉时,则按四边固定计算。 单向板当板下沉时,可简化成两端固定的简支梁,当板没有下沉,则可看作时两边固定的梁,则配置短边的钢筋,长向的钢筋按构造配筋。 在下面计算中举一块双向板计算过程,其余的用表格表示。 板结构布置图如下,共有21块板。

住宅楼板计算及配筋

住宅楼板计算及配筋 一、关于计算模型 1. 最小直径6mm,最大间距200mm。 2. 采用弹性算法。 3. 边缘梁、剪力墙按固端计算,有错层楼板按固端计算 4. 负筋长度取整模数:50mm。 6. 钢筋面积调整系数:板底钢筋1.15,支座钢筋0.85。 7. 对于砌体结构周边板的边支座,按铰接考虑。 8. 对于内部的大板,大板与周边板厚度相差不宜超过30mm。 9. 对于便于导荷而设置在板中的虚梁,在进行板配筋计算时,应将虚梁删除。 (上条指当板跨大于3900时,小板就算了)。 10. 异形板及大跨度板当板上砌体墙较多,应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核对,补充板计算书。 二、板厚 1. 一般情况,双向板的最小板厚取值详见下表,单向板厚取1/30板跨(同时考虑当地的 习惯做法)。 2.特殊情况:1)屋顶板厚至少120; 2)电梯前室、门厅走道板厚至少120; 3)电梯机房层的底板厚120,无机房电梯的顶板厚150; 三、配筋 1. 不同支座情况、不同支座截面、不同砼等级下板面筋可用直径详见下表。 2. 一般情况,面筋采用分离式配筋,底筋双向拉通,板面架立筋为Φ6@200。 3. 不同板厚的最小配筋量详见下表,最小配筋率在一般情况下,HRB400,砼等级C25 取0.16,砼等级C30取0.18,砼等级C35取0.20。 4. 特殊情况:1)当板跨≤2400负筋拉通,当板跨≥3900时隔一拉一; 当板跨≥4200时,直径不小于10mm; 2)房屋四角配筋双层双向拉通; 3)电梯机房层的底板配筋Φ10@150双层双向, 无机房电梯的顶板配筋Φ10@150双层双向; 4)屋顶板,配筋Φ8@150双层双向; 5)房屋长度超限的端部,凹凸角处,异形板,均采用双层双向配筋,间距 不大于150mm; 四、习惯做法及注意事项 1. 降板:卫生间以及阳台、露台、空调隔板、门厅等降板各多少详建筑。 2. 防水翻边:卫生间四周、厨卫井道处以及阳台、露台、空调隔板、门厅等室内外交接处 均需做素砼翻边,上翻高度200或详建筑,宽度同墙。 3. L形异形板、转角窗、框架处无梁时设置JQD(加强带),一般400宽,配筋上下各 4Φ14,Φ8@200箍筋。此外:板内阳角放射状配筋一般为5Φ8@100,长度为L/4,(总说明已有),当异形板跨>=4.2米时为7Φ10@100(具体工程具体分析)。 4. 厨房烟井和暗卫气井不穿底板但上屋面,卫生间水井穿底板但不上屋面。 5. 填充墙下一般设置加强筋,配筋见总说明,钢筋位置在图上表达出来,建筑画虚线墙下 一般不应加粗钢筋,应整体提高板的配筋。只有垂直单向板长边的不可能移位的隔墙,如厕所与其他房间的隔墙下才可以加粗钢筋。

PKPM建模步骤

PKPM建模步骤 常识:1KN相当于100KG物体的重量,10KPa约等于1t/m2(即1m2上1t重的物体产生的压强) 第一步:看建筑图 主要看轴线尺寸,柱位,墙的位置,楼梯的位置,建筑标高,室内外高差,层高,檐口的高度,看立面图确定层高,根据建筑平面图及使用功能确定荷载,根据建筑物的总高度确定抗震等级。 初步从建筑图中获取信息,估算外圈梁高,柱截面尺寸,板厚,以及确定要建模型的标准层数。一般情况下边柱和中柱尺寸做成一样。结构高度是建筑标高减去面层的高度。 梁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要求: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4;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抗规6.3.1 第60页)。框架梁的经济跨度一般为6到8米。框架结构主梁截面高度可按主梁计算跨度的十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确定,主梁截面的宽度可取主梁高度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主梁比次梁至少高50mm。 当梁底距外窗顶尺寸较小时,宜加大梁高做至窗顶。 尽量避免长高比小于4的短梁,采用时箍筋应全梁加密,梁上筋通长,梁纵筋不宜过大。 梁宽大于350时,应采用四肢箍。 柱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要求:1.截面的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2.剪跨比宜大于2(简支梁上集中荷载作用点到支座边缘的最小距离a与截面有效高度h之比)。3.截面长边与短边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抗规6.3.5 第61页)。 所有框架柱的配筋要进行优化归并,减少柱的种类和钢筋的种类,并且柱配筋每一侧至少要有1.2的放大系数,不能采用pkpm自动生成的结果。 板厚取值:取板跨短边1/35——1/40,一般现浇板厚取100mm,屋面板厚取120mm。异型板厚取110——150mm,一般取120mm。 开洞和板厚为零的区别:全房间开洞则板上无荷载;板厚为零则荷载仍然可以传递。 第二步:建立模型 建立工作目录,进入PKPM软件中的PMCAD,定轴网,布置梁柱。 第三步:荷载输入 楼梯间一般定义板厚为零 若勾选自动计算现浇楼板自重,则只需输入附加恒载即可,附加恒载,住宅取1.5KN/m2,商铺取2.5 KN/m2,楼梯取7 KN/m2。活载查荷载规范,一般民用住宅,宿舍,办公楼2KN/m2,食堂餐厅2.5KN/m2,非上人屋面0.5KN/m2,上人屋面2.5KN/m2,消防楼梯3.5KN/m2。 屋面恒载可取4KN/m2 楼梯间的导荷方式为对边导荷 梁上荷载主要是墙重及其他作用与梁上的荷载,自定义荷载数值,然后布置到梁上,梁上无活荷载 SATWE参数设置 混凝土容重考虑抹灰等,一般框架结构取26KN/m2,框剪结构取27KN/m2,纯剪力墙结构取28KN/m2 梁柱板保护层厚度:梁一般为25mm;柱一般为30mm;板一般为15mm。 一般认为计算振型个数应该大于9,多塔结构振型应该更多些,但应该注意一点,此处指定的

梁板柱配筋计算书

截面设计 本工程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根据延性框架设计准则,截面设计时,应按照“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原则,对内力进行调整。 框架梁 框架梁正截面设计 非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为: M u 1 s f c bh02(9-1-1)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为: M u E 1 s f c bh02 / RE(9-1-2)因此,可直接比较竖向荷载作用下弯矩组合值M 和水平地震作用下弯矩组合值M 乘以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后RE的大小,取较大值作为框架梁截面弯矩设计值。即 M Max M u , RE M uE(9-1-3)比较 39 和表 43 中的梁端负弯矩,可知,各跨梁端负弯矩均由水平地震作用 控制。故表 39 中弯矩设计值来源于表 43,且为乘以RE后的值。 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跨中截面按T 形截面计算。 T 形截面的翼缘计算宽度应按下列情况的最小值取用。 AB 跨及 CD 跨: b f 1 3l0 =7.5/3=2.5m; b f b s n0.3 [ 4.20.5 (0.25 0.3)] 4.2m b f b12h f0.3 12 0.3 1.86m h f h00.1 , 故取b f =1.86m 判别各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T 型截面:一排钢筋取 h0=700-40=660mm,

两排钢筋取 h0=700-65=635mm, 则 f c b f h f h0h f 2=14.3×1860×130×(660-130/2) =2057.36kN.m 该值大于跨中截面弯矩设计值,故各跨跨中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BC 跨: b f 1 3l0 =3.0/3=1.0m; b f b s n =0.3+8.4-0.3=8.4m; b f b12h f 0.312 0.131.86m ; h f h00.1, 故取b f =1m 判别各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T 型截面: 取h0=550-40=510mm, 则 f c b f h f h0 h f 2=14.3 ×1000×130×( 510-130/2)=827.26kN.m 该值大于跨中截面弯矩设计值,故各跨跨中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各层各跨框架梁纵筋配筋计算详见表 49 及表 50。 表格 49 各层各跨框架梁上部纵筋配筋计算 层号 AB 跨BC 跨CD 跨 -MABz-MABy-MBCz-MBCy-MCDz-MCDy 负弯矩 M ( kN·m)-213.6-181.8-188.86-188.86-181.18-213.6 M bh0.1140.0970.1010.1010.0970.114 1 f c0 s2 1(12s ) 0.1210.1020.1070.1070.1020.121 4 0.9710.9490.9470.9470.9490.971 s 0. 5 1(12s ) 配筋 As(m m2)925.84803.52839.35839.35803.52925.84实配钢筋3C203C203C203C20 3 负弯矩 M ( kN·m)-370.84-319.2-347.48-347.48-319.92-370.84

钢筋混凝土楼板配筋计算书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摘要:本文介绍了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是土木工程学生设计学习的"居家良药". 关键词: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1.设计资料 本设计为一工业车间楼盖,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楼盖梁格布置如图T-01所示,柱的高度取9m,柱子截面为400mm×400mm。 (1)楼面构造层做法: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20mm厚混合砂浆顶棚抹灰。 (2)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8kN/m2。 (3)恒载分项系数为1.2;活荷载分项系数为1.3(因为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4kN/m2)。 (4)材料选用: 混凝土:采用C20(,)。 钢筋:梁中架立钢筋、箍筋、板中全部钢筋采用HPB235()。 其余采用HRB335()。 2.板的计算。 板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板的厚度按构造要求取。次梁截面高度取 ,截面宽度,板的尺寸及支承情况如图T-02所示。 (1)荷载: 恒载标准值: 20mm水泥砂浆面层; 80mm钢筋混凝土板; 20mm混合砂浆顶棚抹灰;

; 恒载设计值; 活荷载设计值; 合计; 即每米板宽设计承载力。 (2)内力计算: 计算跨度: 边跨; 中间跨; 跨度差,说明可以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取1m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其计算简图如图T-03所示。 各截面的弯矩计算见表Q-01。 ,(根据钢筋净距和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并考虑到梁、板常用的钢筋直径(梁设为20mm,板设为10mm),室内正常环境(即一类环境)的截面有效高度h。

和梁板的高度h有以下关系: 对于梁: h。=h-35mm (一排钢筋) 或 h。=h-60mm (两排钢筋);对于板 h。=h-20mm 、h。=h-(最小保护层厚度+d/2) ,其中最小保护层厚度依据环境类别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定, d 为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一般的,对于梁可取20,板可取10),各截面的配筋计算见表Q-02。 中间板带②~⑤轴线间,其各区格板的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各跨跨中和中间支座考虑板的内拱作用,其弯矩降低20%。 3.次梁的计算。 次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取主梁的梁高,梁宽。 荷载:

行车道板计算及配筋指导书

10 行车道板计算 考虑到主梁翼缘板配筋是连续的,故行车道板可按悬臂板(边梁)和两端固结的连续板(中梁)两种情况来计算。 10.1 悬臂板荷载效应计算 由于横隔梁宽跨比大于2,故悬臂板可按单向板计算[6],悬臂长度为1.15m ,计算时取悬臂板宽度为1.0 m 。 10.1.1 永久作用 (1)主梁架设完毕时 桥面板可看成80cm 长的单向悬臂板,计算图式见图10-1 b 。 计算悬臂根部一期永久作用效应为: 弯矩: 22g1111 M =0.121250.70.081250.7232 -????-????? 0.898=-(kN· m) 剪力: 11 0.121250.70.081250.45 3.52 g V =???+????=(kN· m) (2)成桥后 桥面现浇部分完成后,施工二期永久作用,此桥面板可看成跨径为0.9m 的悬臂单向板,计算图式如图10-1c 、d 所示。图中:g 1=0.12×1×25=3.0(kN/m ),为现浇部分自重;P =1.5kN ,为防撞栏重力。计算二期永久作用效应如下: 弯矩: 2 3.00.20(0.90.2/2) 1.5g M =-??--?(0.9-0.10)=-1.643(kN·m) 剪力: V g2=3.0×0.20+1.5=2.1(kN) (3)总永久作用效应 综上所述,悬臂根部永久作用效应为: 弯矩:M g =-0.898-1.643=-2.541(kN·m) 剪力:V g =3.5+2.1=5.6(kN)

a) c)g 1 b) d) '1 q r=3.5kN/m 图10-1 悬臂版计算图式(尺寸单位:mm ) 10.1.2 可变作用 在边梁悬臂版处,只作用有人群,计算图式为10-1d 弯矩: M r =21 3.50.652 -??=-0.74(kN·m) 剪力: V r =3.5×0.65=2.275(kN) 10.1.3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作用基本组合 按《桥规》4.1.6条: M d =1.2M g +1.4×0.8×Mr =-(1.2×2.541+1.4×0.8×0.74)=-3.878(kN·m) V d =1.2Vg+1.4×0.8×Vr =1.2×5.6+1.4×0.8×2.275=9.268(kN) 10.2 连续板荷载效应计算 对于梁肋间的行车道板,在桥面现浇部分完成后,行车道板实质上是一个支承在一系列弹性支承上的多跨连续板,实际受力很复杂。目前,通常采用较简便的近似方法进行计算。对于弯矩,先计算出一个跨度相同的简支板在永久作用和活载作用下的跨中弯矩M 0,再乘以偏安全的经验系数加以修正,以求得支点处和跨中截面的设计弯矩。弯矩修正系数可视板厚t 与梁肋高度h 的比值来选用。本设计 1211 15813.1674 t h ==<,即主梁抗扭能力较

pkpm结构设计详细步骤

P M操作步骤(第二题卓老师) ??????????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双击击如下图标,进入PKPM主菜单 一、模块(P M整体结构建模与形成数据文件) (当前工作目录要自己先指定好路径) 点击 1.布置轴网 ①点击轴网输入,选择正交轴网 ②点击确定,布置如下 ③点击使用或两点直线命令,增加一条轴线 ④点击按TAP 键成批输入,命名如下所示 2.楼层定义(布置柱子和梁) ①点击后点击 1)布置柱子出现柱布置菜单如下图所示,可进入柱截面定义、布置等 ②点然后 ③点击确定 选择500*500的柱后,选 柱布置如下 2)梁布置 ④点击250*400 200*300 选择250*400布置如下 ⑤点击选择200*300布置(次梁也用来布置) ⑥点击 3)偏心对齐 ⑦点击选偏心如下所示 4)复制标准层 ⑧点击添加两个标准层 3.荷载输入 1)第1标准层荷载输入 选择第一标准层 ①点击选择如下所示 ②荷载输入

布置9KN/m的荷载 布置5KN/m的荷载 2)第2标准层荷载输入 ①选择先布置9KN/m的梁间荷载 ②再布置 1.5KN/m的梁间荷载 2)第3标准层荷载输入 ①选择主菜单点击选择 ②点击选择输入1.5kn/m的荷载 4)楼面荷载的输入 ①点击添加如下 ②点击确定 4.设计参数 4.设计参数 ①单击“设计参数”出现如下对话框 ②点击 ③单击地震信息,出现如下对话框 ④单击风荷载信息,出现如下对话框 ⑤单击绘图参数,出现如下对话框 点击确定 ⑥单击楼层定义的换标准层,然后单击添加标准层,选则全部复制,同样的方法添加两个标准层 添加完两个标准层,然后对第二标准层进行修改如下图所示,对第三标准层进行修改,如下图所示5. 楼层组装 1) 2) ①保存退出 ②确定(pmcad 的第一部就完成了) 6. 全房间开洞、修改板厚、荷载修改 ①单击“应用”出现如下图标 保存退出

PKPM软件JCCAD筏板基础设计步骤举例

PKPM软件JCCAD筏板基础设计步骤举例PKPM软件JCCAD筏板基础设计步骤举例 一、地质资料输入 1、PKPM软件的JCCAD部分进行基础设计时,不一定要输入地质资料。 对于无桩的基础,如果不进行沉降计算,则可以不输入地质资料;如果要进行沉降计算,则需要输入地质资料。输入土的力学指标包括:压缩模量、重度。 对于有桩基础,如果不进行单桩刚度及沉降计算的话,可以不输入地质资料;否则就要输入。输入土的力学指标包括:压缩模量、重度、状态参数、内摩擦角和粘聚力。 2、在PKPM软件主界面“结构”页中选择“JCCAD”软件的第一项“地质资料输入”,程序进入地质资料输入环境,如下图所示: 3、土层布置

给地质资料命名之后,开始进行土层布置,点击右侧菜单“土层布置”,如下图所示: 弹出土层参数对话框,显示用于生成各勘测孔柱状图的地基土分层数据,如下图所示:4、输入孔点

单击“孔点输入”→“输入孔位”,以相对坐标和米为单位,逐一输入所有勘测孔点的相对 位置。孔点输入结束后,程序自动用互不重叠的三角形网格将各个孔点连接起来,并用插值法将孔点之间和孔点外部的场地土情况计算出来。如下图所示: 程序要求孔点形成的三角形网格互不交叉,互不重叠。如孔点位置十分复杂,程序自动形成的网格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可以通过“网格修改”命令由人工修改完成。 点击“修改参数”,点取已输入的孔点,弹出孔点土层参数对话框,如下图所示。对话框中显示的是标准孔点的土参数,应按各勘测孔的情况修改表中的数据,如土层低标高、土层参数、空口标高、探孔水头标高等。空口位置一般不采用绝对坐标,不必修改孔口坐标。如某一列各勘测孔的土参数相同,可以选择“用于所有点”,以减少修改土层参数的工作量。

预应力空心板配筋计算

第6章预应力空心板配筋计算 基本数据 门机轨道之间棉板采用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净跨度6100mm。 (1)、构件尺寸 板长6500mm,板宽2400mm,圆形开孔直径300mm,共5个孔。 图6—1 板断面 简支板计算跨度 ①弯矩计算 取L=L +h=6100+500=6600(mm) L<(L +e)=6100+200=6300(mm) 故取L=6300mm ②剪力计算 取L=L =6100(mm) (2)、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C40,混凝土重度γ=24KN/m3 ,钢筋混凝土重度γ=25KN/m3;混凝土 抗压强度设计值f c =,标准值f kc =27MPa;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f t = MPa,标准值f kc =。 预应力钢筋采用冷拉Ⅲ级钢筋,强度设计值f py =420 MPa,标准值f pyk =500 MPa。箍筋、 吊环采用Ⅰ级钢筋,强度设计值f y =210 MPa。 (3)、施工条件 先张法,放松预应力钢筋时的混凝土强度按规范⑸第6.1.3条取C40的倍,为30MPa。 (4)、作用 ①永久作用G标准值(忽略齿缝时的每米宽度板重) 1 q=????2q面层)=××25÷= ②可变作用标准值 a、堆货荷载: 3 q=30KN/m2 b、15t汽车荷载 汽车资料由《港口工程荷载规范》⑷查得(图9-2): 汽车总重力150KN; 后轴重力标准值100KN,前轴重力标准值50KN;

轴距4.0m ,轮距1.8 m ; 车辆外型尺寸7m ?2.5m ; 按规范⑷,相邻两辆车(<30t)横向间距不应小于0.1m ,纵向前后两辆车的轴距不应小于4.0m 。 前轴后轴 A B C D V 700400 180250 a 0 b 0a 1 b 1 a 1 h s b 0 b 1 h s a 0 图6-2 图6-3 荷载传递宽度计算(图6-3): 单轮,平行板跨方向 a 0=200mm ,h S =100mm a 1=a 0+2h S =200+2?100=400mm 单轮,垂直板跨方向 b 0=500mm ,h S =100mm b 1=b 0+2h S =500+2?100=700mm 由上知,各轮之间荷载传递没有重叠部分。 剪力计算:(按两辆车垂直板跨方向并行时算,布置见图6-4) a 0P A P B P B P A a a 0a a 1 a 1 a 1 a 1 图6-4 平行板跨方向,a s =a 0=400mm 垂直板跨方向,(荷载于支座附近x=200/2=100mm) B 1=700mm ,h 0=100+500=600mm b sc = b 1++=700+?+?=1810mm 当轮B 在支座附近时荷载强度标准值: q B =(100000/2)/(400?1810)= MPa 对应的其它轮子的荷载强度标准值 : qA = q B ?= q A ? = MPa (5)、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作用效应持久组合

砌体结构pkpm设计步骤

砌体结构的pkpm设计步骤 具体步入程序时所出现的菜单次序一样: 一: 第1步:“轴线输入” 是利用作图工具绘制建筑物整体的平面定位轴线。这些轴线可以是与墙、梁等长的线段也可以是一整条建筑轴线。可为各标准层定义不同的轴线,即各层可有不同的轴线网格,拷贝某一标准层后,其轴线和构件布置同时被拷贝,用户可对某层轴线单独修改。 第2步:“网点生成” 是程序自动将绘制的定位轴线分割为网格和节点。凡是轴线相交处都会产生一个节点,轴线线段的起止点也做为节点。这里用户可对程序自动分割所产生的网格和节点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审核和测试。网格确定后即可以给轴线命名。删除不无用的节点。 第3步:“构件定义” 是用于定义全楼所用到的全部柱、梁、墙、墙上洞口及斜杆支撑的截面尺寸,以备下一步骤使用。 第4步:“楼层定义” 是依照从下至上的次序进行各个结构标准层平面布置。凡是结构布置相同的相邻楼层都应视为同一标准层,只需输入一次。由于定位轴线和网点业已形成,布置构件时只需简单地指出哪些节点放置哪些柱;哪条网格上放置哪个墙、梁或洞口。 注意:1构造柱布置,构造柱的设置位置应符合相应抗震规范; 2、墙体布置,墙体布置完毕后,荷载不必再输入,系统自动计算墙体荷载; 3、门窗洞口布置,注意洞口大小尺寸(厨卫门宽800mm、卧室900、大门1000,门高2.1米;窗户一般高1.8、1.6米,宽1.5米,满足窗地比即可。洞口设置时至左右节点距离应加以设置。避免洞口超过墙) 4、阳台或者要布置预制板但又不是规则闭合矩形的位置加设梁,此梁按主梁布置,相应的荷载设置也应布置。 第5步:“荷载定义” 是依照从下至上的次序定义荷载标准层。凡是楼面均布恒载和活载都相同的相邻楼层都应视为同一荷载标准层,只需输入一次。 荷载输入-恒活设置时,选择自动计算现浇板自重 注意:1、楼面恒载,根据楼面做法,经计算一般取1.0到1.2,卫生间加做防水后取1.6左右。楼梯处取梯段板及踏步换算厚度后,乘以相应容重加上粉刷层容重,为4.5左右。预制板恒载为3或2.96(自重2+粉刷0.4+做法0.6) 顶层楼面恒载加大,2.2考虑保温隔热。 2、楼面活荷载查荷载规范。

楼板配筋(卫生间简支)

.楼板配筋计算 1 卫生间简支板 : (1). 荷载取值: 卫生间楼面恒载:6.0 2/m kN ;活载:2.0 2/m kN (2). 按T 选用的压型钢板为对称波,bf’=1000 mm ,b=1000/2=500 mm. (3). 计算简图: 按单跨简支板计算。 (4). 荷载设计值: q =1.4×2.0=2.80 m kN / , p=1.2×6=7.20 m kN /; (5). 弯矩计算: M 1=(7.20+2.80)×3.602 /8 =16.20 m m kN /? (6). 配筋计算: 混凝土:C 20 ; fc=9.62/mm N ; 钢筋:HRB 335 级;fy=300 2/mm N ;Es =2.0×105 2/mm N ; 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cu ε= 0.0033 ;1β=0.8 (混凝土强度小于C50) cu s y b E f εβξ+ = 11=0.550 配筋: 判断中和轴位置:

h0=140-20=120 mm ;1α=1.0 (混凝土强度小于C50) )2(01f f f c h h h b f '-''α=1.0×9.6×1000×64(120-64/2)×10-6 =54.07 m kN ?>M 1= 16.20 m kN ? 故中和轴在上翼缘内。 b f M h h x c 12002 α--==120-[1202-2×16.20×106/(1.0×9.6×1000)]1/2 =15.000 mm ==0 h x ξ15.000/120=0.125 < b ξ= 0.55 ,满足要求 ==y c s f bx f A 1α 1.0× 9.60×1000×15.000 /300= 480.0 2m m 实配钢筋Φ 14 @ 172 (每波底两根Φ14),Ass =894.99 2m m >As ,满足要求 。 允许最大配筋率:y c b f f 1max αξρ= = 0.55×1.0×9.6/300=1.76%, ρ=Ass/(bf’*h0) =894.99/(1000×120) =0.75%

pkpm框架结构设计附上主要步骤

设计说明: 一、建模前的准备工作: 1、确定结构体系: 根据设计任务,本工程为一五层建筑,采用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底层至顶层全部采用现浇楼板。 2、结构尺寸估算: 根据建筑图中的开间、进深及层高,结合各楼层采用的砼强度等级及受荷情况,根据设计规范及构造要求可以估算基本构件尺寸(单位:mm ) A 、柱:本工程可取400×400mm 。 B 、梁: 主梁:128 L h L ≥≥; 32h b h ≥ ≥; 本工程根据图纸得5700/12=475《h 《5700/8=712.5,取 h=600mm,b=300mm 次梁:1812 L h L ≥≥; 32h b h ≥ ≥; 本工程根据图纸得4200/18=233《h 《4200/12=350,取 h=350mm,b=200mm 悬挑梁:一般取为悬臂长的1/6, C 、板: 40/;80L h mm h ≥≥,本工程可取120mm ; 3、确定荷载 A 、楼面恒载(包括楼板自重): 一层~五层楼面:4KN/m 2,卫生间:3.5KN/m 2,楼梯间:5.5KN/m 2, 屋面:6KN/m 2,

B、楼面活载: 一层~五层楼面:2.0KN/m2,卫生间:2.0KN/m2,楼梯间:2.0KN/m2, 阳台:2.5KN/m2 不上人屋面:0.5KN/m2, C、墙荷载: 外横墙:9.4KN/m 外纵墙:4.0KN/m 内墙:6.0KN/m 女儿墙:4 KN/m 4、确定结构标准层和荷载标准层 根据建筑图及所采用的结构体系进行标准层划分,本工程根据建筑图及荷载情况,可分为3个结构标准层,2个荷载标准层。 三个结构标准层: 第一标准层为▽3.000楼板,层高4000(1000+3000=4000); 第二标准层为▽6.000、9.000、12.000楼板,层高均为3000; 第三标准层为▽15.000屋面板,层高3000。 二个荷载标准层: 第一标准层楼面恒载:4KN/m2,活载:2.0KN/m2, 第二标准层屋面恒载:6KN/m2,活载:0.5KN/m2, 二、结构建模基本步骤: 1、执行PMCAD主菜单1建筑模型与荷载输入 A、建立和生成网格,根据所给建筑图建立第一结构标准层的轴线 可用正交轴网进行,然后进行轴线命名

PKPM初学者建模步骤

pkpm 初学者建模一般过程 pkpm 初学者建模一般过程 轴线输入――网格生成――构件定义――楼层定义――荷载定义――楼层组装――保存文件 注意柱、梁、楼板截面的选取,在PMCAD中柱、梁、楼板截面定义用的着: [1]框架柱截面估算: 高与宽一般可取(1/10~1/15)层高。并可按下列方法初步确定。 1。按轴压比要求 又轴压比初步确定框架柱截面尺寸时,可按下式计算: [$micro]N = N/Acfc 式中 [$micro]N ----- 框架柱的轴压比 Ac -------框架柱的截面面积 f c--------柱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 N---------柱轴向压力设计值 柱轴向压力设计值可初步按下式估算: N = γgQSNα1α2β 式中: γg -----竖向荷载分项系数 Q---------每个楼层上单位面积的竖向荷载,可取q=12~14KN/m[$sup2] S--------柱一层的荷载面积 N---------柱荷载楼层数 α1------考虑水平力产生的附加系数,风荷载或四级抗震时α1=1.05,三~一级抗震时α1=1.05~1.15 α2------边角柱轴向力增大系数,边柱α2 =1.1,角柱α2 =1.2 β------柱由框架梁与剪力墙连接时,柱轴力折减系数,可取为0.7~0.8 框架柱轴压比 [$micro]N 的限值宜满足下列规定: 抗震等级为一级时, 轴压比限值 0.7 抗震等级为二级时, 轴压比限值 0.8 抗震等级为三级时, 轴压比限值 0.9 抗震等级为四级及非抗震时, 轴压比限值 1.0 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框架柱,其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加严,柱净高与截面长边尺寸之比小于4时,其轴压比限值按上述相应数值减小0.05。 此外,高层建筑框架柱的最小尺寸hc不宜小于400mm,柱截面宽度bc不宜小于350mm,柱净高与截面长边尺寸之比宜大于4 [2]梁截面估算: 梁高与跨度的关系 主梁一般取为跨度的1/8~1/12 次梁一般取为跨度的1/12~1/15 悬挑梁一般取为悬臂长的1/6 梁宽 主梁 200,250,300…… 次梁 200…… 跨度较小的厨房和厕所可以取到120,150…… [3]楼板厚度估算:

单向楼板配筋计算

LB-1矩形板计算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 设计者_____________校对者_____________ 一、构件编号: LB-1 二、示意图 三、依据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四、计算信息 1.几何参数 计算跨度: Lx = 5440 mm; Ly = 1250 mm 板厚: h = 100 mm 2.材料信息 混凝土等级: C20 fc=9.6N/mm2 ft=1.10N/mm2 ftk=1.54N/mm2 Ec=2.55×104N/mm2 钢筋种类: HRB335 fy = 300 N/mm2Es = 2.0×105 N/mm2 最小配筋率: ρ= 0.200% 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 as = 20mm 保护层厚度: c = 10mm 3.荷载信息(均布荷载)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 γG = 1.200 可变荷载分项系数: γQ = 1.400 准永久值系数: ψq = 1.000 永久荷载标准值: qgk = 2.500kN/m2 可变荷载标准值: qqk = 2.000kN/m2 4.计算方法:弹性板 5.边界条件(上端/下端/左端/右端):简支/简支/简支/简支 6.设计参数

结构重要性系数: γo = 1.00 泊松比:μ = 0.200 五、计算参数: 1.计算板的跨度: Lo = 1250 mm 2.计算板的有效高度: ho = h-as=100-20=80 mm 六、配筋计算(lx/ly=5440/1250=4.352>2.000,所以选择多边支撑单向板计算): 1.Y向底板配筋 1) 确定底板Y向弯距 My = (γG*qgk+γQ*qqk)*Lo2/8 = (1.200*2.500+1.400*2.000)*1.252/8 = 1.133 kN*m 2) 确定计算系数 αs = γo*Mx/(α1*fc*b*ho*ho) = 1.00*1.133×106/(1.00*9.6*1000*80*80) = 0.018 3) 计算相对受压区高度 ξ = 1-sqrt(1-2*αs) = 1-sqrt(1-2*0.018) = 0.019 4) 计算受拉钢筋面积 As = α1*fc*b*ho*ξ/fy = 1.000*9.6*1000*80*0.019/300 = 48mm2 5) 验算最小配筋率 ρ = As/(b*h) = 48/(1000*100) = 0.048% ρ<ρmin = 0.200% 不满足最小配筋要求 所以取面积为As = ρmin*b*h = 0.200%*1000*100 = 200 mm2 6) 计算横跨分布钢筋面积 不宜小于纵跨板底钢筋面积的15%,所以面积为: As1 = As*0.015 = 200.00*0.15 = 30 mm2 不宜小于该方向截面面积的0.15%,所以面积为: As1 = h*b*0.0015 = 100*1000*0.0015 = 150 mm2 取二者中较大值,所以分布钢筋面积As = 150 mm2 Y向地板采取方案d8@200, 实配面积251 mm2 2.上边支座配筋 1) 构造上边钢筋面积 构造钢筋面积As = ρmin*b*h = 0.200%*1000*100 = 200 mm2 3.下边支座配筋 1) 构造下边钢筋面积 钢筋面积As = ρmin*b*h = 0.200%*1000*100 = 200 4.左边支座配筋 1) 构造左边钢筋面积 钢筋面积As = ρmin*b*h = 0.200%*1000*100 = 200 5.右边支座配筋 1) 构造右边钢筋面积 钢筋面积As = ρmin*b*h = 0.200%*1000*100 = 2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