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九章宏观经济运行与国民收入核算

要实现宏观经济的均衡,总需求必须等于总供给。四部门经济均衡C+I+G+X=Y=C+S+T+M

S=I+(G-T)+(X-M), 私人储蓄的3 个作用

1将储蓄借给企业部门

2将储蓄借给政府部门

3将储蓄借给外国部门GDP: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名义GDP:按当年价格计算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实际GDP:按基期最终产品的不变价格计算出来的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最终产品的现期价格水平与基期价格水平的变动上。GDP=C+I+G+NX

GDP 缩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通货膨胀率=GDP缩减指数变化/上一年的GDP缩减指数

生产价格指数PPI,不同时期为购买一篮子样本商品所支付的成本的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CPI,生产过程中各个阶段生产者索取的价格失业的四种类型1 摩擦性失业2 季节性失业3 结构性失业4 周期性失业

以GDP 为核心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并不能真实的反映一个经济体的总产出。 (自产自销产品不算人GDP)

第十章总需求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

图像横轴Y ,纵轴AD ,画出Y=AD线

Y=AD=C+I+G+NX I+G=S+T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净出口被称为在短期内拉动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在一个经济体中,只要实际产出偏离均衡产出,存货变动机制的作用就会使实际产出向均衡

产出趋近,并最终稳定在均衡产出的水平上。

消费函数:C=C0+cY c 是边际消费倾向dC/dY 平均消费倾向C/Y 储蓄函数:S=-C0+(1-c)Y (1-c)是边际储蓄倾向dS/dY 平均储蓄倾向S/Y 三部门经济均衡产出公式Y=C0+I+G/1-c

乘数,一单位总需求的变动会导致数倍均衡产出的变动,这个倍数就是乘数投资乘数m i =1/1-c 和消费乘数一样政府购买乘数考虑政府转移支付TR Y=C0+cTR+I+G-cT/1-c m g=1/1-c 税收乘数m t =-c/1-c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m tr=c/1-c 税收随税率变化后,各乘数的分母改为1-c( 1-t) t 是税率分子C0+cTR+I+G

乘数发挥作用的条件:

1经济中必须存在闲置资源

2经济中增加的收入不能用于从外国部门购买产品

4 投资和储蓄决定的相互独立性

1 经济中不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

2 技术水平不变

3 一个经济体能够在一个期间内生产出净投资所需要的机器设备等资本品

第十一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

ISLM 模型:横轴 Y ,纵轴 i 投资函数 : I=I 0-bi b 是利率弹性

IS 曲线斜率 :(1-c (1-t ))/b 产品市场均衡

货币需求 :也称流动偏好,是指人们出于某些动机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 人们持有货币的 3 种动机和需求 :

1 交易动机

2 谨慎动机

3 投机动机

1 交易性需求

2 预防性需求

3 投机性需求

货币需求函数 :L=kY-hi k 是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 h 是利率弹性

流动偏好陷阱 :在利率水平极低时,货币需求会趋向无穷大

货币乘数 :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基础货币所导致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是存款

准备金率的倒数

货币乘数发挥作用的条件 :

1 商业银行不存在超额准备金

2 银行客户如上例中的所有企业应当将其一切货币收入都存入银行, 而不能滞留于银行 体系之外 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 -通货膨胀率

LM 曲线斜率 : k/h

IS 曲线位置的移动主要取决于自发需求 A 的变动, LM 曲线位置的移动主要取决于名义货币

供给量 M 的变动。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有效需求指社会总供给相均衡时的社会总需求。 包括投资需求和消

费需求。商品边际效用递减,使消费者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导致消费需求不足。资本边 际生产率递减,是生产者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导致投资需求不足。 后果:产生萧条与失业。 对策:国家干预经济,调节有效需求。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第十二章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

图像:横轴 y ,纵轴 i

汇率 R :两种货币的相对价格或两种货币相兑换的比率

名义汇率 :一国货币交换他国货币的比率

实际汇率 :用同一种货币来度量的国内价格水平与国外价格水平的比率。

绝对购买力评价 :在某一时点上,两国货币的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比率

相对购买力评价 :在一定时期内, 反映两国物价指数相对变化即反映两国货币购买力相对变

化的比率

BP 曲线 :国际收支平衡线。如果 i=i f 与横轴平行,满足 NX=F 资本完全流动下的 IS LM BP 模型 : 加速一定技术条件下的资本—产出

3 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能否适应支出增加的

加速原理发挥作用的条

1浮动汇率制,允许汇率有较大变动。供求关系引起的叫清洁浮动,国家干预引起的叫肮脏浮动

2资本自由流动,

3该模型下IS与LM 曲线的交点E代表国内市场的均衡。BP 曲线代表国际市场的均衡。

当BP曲线穿过E 点时,实现国内国外市场的同时平衡,条件是Y=Y'

I=I ='i f

J 曲线效应:当一国货币贬值时,最初结果不仅不能导致出口增加,相反还会导致对外贸易状况的进一步恶化,从而使对外贸易出现逆差,并有可能使经常项目出现赤字。只有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贸易收支状况的恶化才会得到控制并开始好转,并最终使一国的贸易收支状况得到根本的改善。

净出口函数:NX=X0-m' Y未考虑汇率作用m'边际进口倾向

NX=X0-m'Y-nR

开放经济乘数:1/(1- c+m')表示自发需求A与Y的关系

净资本流出F与利率是负相关的关系F=δ( i f-i)

第十三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1 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目标2 充分就业目标3 稳定价格水平目标4 平衡国际收支目标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变动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就业和价格水平的政策

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1 政府支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2 税收

扩张性财政政策:政府运用增加政府支出或减少税收的方法,为达到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而实行的扩张经济的政策。

货币政策: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并通过变动货币供给来影响利率,进而影响投资需求和总需求,并进一步影响经济增长、就业和价格水平的政策。

扩张性货币政策:政府通过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进而刺激私人投资和总需求增加的方法,为达到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的目的而实行的扩张经济的政

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有三个,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决定的准备金在商行存款中所占比率。

作用:提高时,减少货币供给量,利率上升,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和就业减少

2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放款的利率。

作用:提高时,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发放贷款规模减少,利率上升,总需求减少

3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作用:买进有价证券,货币流通量增加,利率下降,总需求增加,治理经济萧条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1不动产信用控制2 消费者信用控制3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财政制度中的内在稳定器:1 政府的税收制度2政府转移支付制度3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货币制度中的内在稳定器:1 利率效应2 实际货币余额效应经济政策目标:

1治理萧条和失业,实现充分就业

2治理通货膨胀,保持币值稳定

3促进经济均衡、稳定、协调发展

4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乘数:在保持实际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政府购买支出的变化实际导致的均衡产出变动的倍数。

货币政策乘数:在产品市场均衡或IS 曲线不变时,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所引起的均衡产出变动的倍数

内在时滞:从经济冲击发生到政府对经济冲击作出反应并制定出稳定经济的政策所需要的时间。

外在时滞:政府从实施稳定经济的政策到政策对经济运行产生实际影响所需要的时间。货币政策的内在时滞要比财政政策的内在时滞短得多。

本国产出水平的变动和利率水平的变动都会影响到其他国家的经济运行。前者被称为乘数联系,后者被称为货币联系。

利率变动影响汇率变动,汇率变动影响净出口变动并最终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运行。

当一国( A)的经济扩张或收缩,通过对外贸易和金融市场导致其他国家( B)的经济相应扩张或收缩,所产生的这种效应就是溢出效应。B扩张后反过来影响A 是回振效应

第十四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AD AS模型,横轴Y 纵轴P

总需求:是一个经济社会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量,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

总需求函数是减函数,价格水平P越高,总产出水平Y 越小价格水平的变动会导致投资支出和消费支出的反向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个经济体的总支出水平或总收入水平,进一步说就是总产出水平,必然与该经济体的价格水平呈负相关的关系。

总需求函数:Y=(mA+bmM/hP)/(1+bmk/h)

总供给:是在经济制度、资源数量和技术水平既定的情况下,一个经济社会或经济体在一定时期中的总产量或总产出。

劳动市场均衡:N D=N S

总生产函数: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总量生产函数服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伴随着就业量的增加,边际产量是递减的横轴N,纵轴Y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只要货币工资W 可以根据价格水平的变动进行调整,即W 具有完全的伸缩性,长期总供给曲线就是一条垂线。

影响长期总供给的因素:

1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2 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

3 自然失业率水平 影响自然失业率水平的因素 :

1 效率工资

2 工会工资贴水

3 最低工资

4 失业保险 影响短期总供给 :

1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短期总供给会随着长期总供给的变化而变化

2 该经济体的工资水平(负相关)

3 该经济体的投入品价格等(负相关)

4 其他条件不变时,向上的价格冲击会导致总供给减少,短期总供给线向左移动,向下 的价格冲击导致总供给增加,向右移动

AD AS 模型分为 AD SAS 模型和 AD LAS 模型

面对逆向总需求冲击,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对于增加产出和就业是有效的 面对正向总需求冲击,

紧缩性的经济政策对抑制过快的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也是有效的

第十五章 通货膨胀、失业与产出波动

通货膨胀 π :在一段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或价格水平持续、显著上涨的经济现象。 πt =(P t -P t-1)/P t-1 π为 t 年的通货膨胀率, P t 为 t 年的价格水平, P t-1 表示 t-1 年的价格水平 温和的通货膨胀是不超过 10%,奔腾的通货膨胀是不超过 100%,超级通货膨胀是超过 100%

通货膨胀对经济生活产生影响 :

1 通货膨胀可能会改变收入以及财富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再分配

2 通货膨胀还可能对储蓄者产生不利的影响,使储蓄者的收入水平下降。

3 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还会将债权人的一部分财富再分配给债务人, 使债权人的利益受 到损害,使债务人获得意外收益。

4 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经济效率,使资源无法得到最优配置

通货膨胀的成因 :

1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由于总需求的增加超过了总供给而引起的价格水平持续、显著 上涨的经济现象。

2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工资推动,利润推动两种

3 结构性通货膨胀: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化也可以导致价格水平持续、显著的上涨, 引发通货膨胀。

奥肯定律 :实际产出增长率每高于潜在产出增长率 点。 Δ u=-0.5 (G-G c )

菲利普斯曲线 : 货币工资变动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 二者反方向运动。后来发展 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反方向运动。 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换关系。 1 逆向总需求冲击,当 AS 曲线不变时, 生萧条失业通货紧缩

2 正向总需求冲击,当 AS 曲线不变

时, 生通货膨胀 AD 曲线左移,总需求减少,价格水平下降,产 AD 曲线右移,总需求增加,价格水平上涨,

3 逆向总供给冲击,

当 通货膨胀并存,产生滞胀 AD 曲线不变时, AS 曲线右移,总供给减少,经济停滞、倒退、 1 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下降 0.5 个百分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倾斜,长期垂直

π=-ε( u-u c)实际失业率u ,自然失业率u c

π=-ε(u-u c)+πeπe预期通货膨胀率是上一期的实际通货膨胀率

π=ε(Y-1-Y C)/ Y C +πe+S h Y-1 是上一期的总产出,ε是通货膨胀对产出缺口的敏感系数,Sh 表示供给冲击

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1贸易途径2货币途径货币途径有2 个条件,一是固定汇率制,二是资本可以在国家间自由流动。

第十六章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

经济增长: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即国民收入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1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2 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生产要素使用效率高低的影响因素:1 技术进步2 知识的积累和人力资本的积累3 制度创新

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假定

1 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且生产这种产品只需要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

2 劳动力或人口按一个固定比率增长

3不存在资本折旧

4不存在技术进步

5资本—产出比即资本系数不变

6储蓄是国民收入的函数

7经济社会是封闭型的,不存在对外贸易

8不存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新古典增长模型假定

1 假定生产函数具有像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那样的性质(劳动和资本可以相互替代)

2 假定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并且在任何时候,资本和劳动这两个生产要素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从宏观经济学原理分析中国失业现象

从宏观经济学原理分析中国失业现象 失业问题一直严重困扰着中国这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2008年8月的华尔街金融危机,带来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更是使中国的失业现象雪上加霜。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岗位的供不应求将是一个长期现象。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面临的难题。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经常爆发严重的失业问题,迟至1980年代初和1990年代初,主要发达国家仍都出现了较高的失业率。而我国近年的失业问题也日益严重,虽然每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城镇下岗职工、登记失业人口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却不能有效地减少。探讨失业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的对策不仅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经济理论工作,更是一项迫切而棘手的现实任务。 一、失业问题的成因 失业的成因很多,有体制型失业、磨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等等。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社会经济背景下,有不同的失业特点。我国目前失业的主要原因应是体制型和结构性失业。 1、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导致体制型失业 在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和不同的制度框架里,失业内涵不同。我国处在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因体制轨轨引起企业组织制度变革,产业结构调整使劳动力在不同企业、产业和地区间进行重新配置,进入就业——失业——就业的运行过程中,当失业者不能即时就业就形成体制型失业,包括公有经济内部的隐性失业以及隐性失业显性化所导致的失业现象。体制型失业正是造成我国“下岗”现象的主要原因。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内,城镇劳动力资源采取了国家统包统配、安排就业的行政性配置方式。于是大量的潜在劳动力资源过量的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冗员”和“在职剩余劳动力”广泛存在。其结果是在旧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吐血整理 第一章 一、GDP 与GNP 定义与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GDP : 按照国土原则,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厂商和个人在国内或本国领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及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其人口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不包括居住在外国的本国居民。 国民生产总值GNP: 按照国民原则,以本国公民为统计标准。本国居民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不包括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GNP 的一部分可以来自国外。 ? GDP =该国国民在国内所创造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外国国民在本国所创造的最终 产品的总价值。 ? GNP +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 +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二、GDP 的三种统计方法 1.增值法(部门法) 基本原则:依据提供产品与劳务的各部门产值来计算GDP ,从生产角度它反映了GDP 的来源。最终产品的价值(GDP )=最终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增值。 具体做法: (1)核算的范围:提供物质产品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劳务产品的第三产业。 (2)核算的标的:各部门增加值,即总产值扣除中间产品价值后的余额。 2. 支出法 基本原则: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从最终产品的购买者角度:消费者C;厂商I;政府G;进出口部门X-M 公式:GDP=C+I+G+(X-M ) 3. 收入法 基本原则:从生产要素投入市场的角度加以统计。 任何产品和服务出售后获得的收入,并定会通过厂商分配到各种生产要素中去。 公式:GDP=C+S+T 三、其他经济指标 1. NDP :国内生产净值=GDP -(固定资产)折旧 2. NI :国民收入=工资+利润+利息+租金+非公司企业收入=GDP -(固定资产)折旧-间接税 3. PI :个人收入= NI — 转移支出+转移收入 转移支出: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公司未分配利润 转移收入:退伍军人津贴、失业救济金、养老金、职工困难补助等。 4.DI :个人可支配收入= PI -个人所得税=个人消费+个人储蓄+消费者所付利息 四、GDP 的价格矫正指数 名义GDP :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 :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 DP G DP 实际名义价格矫正指数 GDP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Ⅰ部分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平均消费倾向表示与之比。 2、在二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是和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3、宏观财政政策包括政策和政策。 4、交易余额和预防余额主要取决于,投机余额主要取决于。 5、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有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1、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 2、总支出、国民收入。 3、财政支出、财政收入。 4、国民收入、利息率。 5、调整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如果您认为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号中打上“√”号,否则请打上“×”号,每题1分,共10分) 1、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有助于缓和经济的波动。() 2、从短期来说,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0时,消费支出也为0。()。 3、消费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4、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我们就可以说,发生了通货膨胀。(), 5、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的递增函数。() 6、当投资增加时,IS曲线向右移动。() 7、在IS曲线的右侧,I

宏观经济学角度,分析目前就业难的形成原因并设想成为有用人才的着力点

宏观经济学角度,分析目前就业难的形成原因并设想成为有用人才的着力点【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就业体系的尚未完善,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我们将从宏观经济的角度以中国经济的现状,从大学扩招、中国高校教育与社会脱钩以及现在的金融危机、国家用人体系的变革和用人单位按需择人,合理置换冗员等原因分析就业难的问题。从中引出在如何面对就业难的问题上怎样成为有用的人才。我们会从每个人对人才的认识,学习能融合学习方法的思考、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和对就业思考来确定人才的着力点。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难;原因;着力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中国的突变决定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改变。然人才需求的改变必然决定就业形势的变革。然在我国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就业并没有随经济的发展而增加,形成了企业招不到人,待业人员找不到工作这一现实的问题。 特别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已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随之而来的是严峻的就业形势。以近几年为例:2003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为212万,2004年增加到280万,2005年增到338万,2006年413万,2007年497万,2009年610万,2010年750万。这背后带来的问题是现在将近2000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更不用说千万计的高中生、中专生和农村劳动力等。大多说大学生面临的问题是:毕业就是失业这一悲惨现实。 如何造成这种就业难,招工难的问题,我们将用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就业难的形成的几个原因: 一、经济的现状 中国现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中国的经济是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的,已经有了上千的历史。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变革才有半个世纪之久,特别是近三十年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国大部分人民还处在旧思想和新变革的时期,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不是能一蹴而就的。 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的经济体系正在从粗犷型到技术性的改变,这也决定了劳动力从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的变化。由于教育体系更不上经济发展的步骤,这就使大部分体力劳动力闲置。 特别是在经济学中,人就是劳动力,而劳动力便是商品的一种。商品的价格体现在商品的价值之中,这就决定了人必须提高自身价值,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 二、大学扩招 高校扩招使大学生“飞入平常百姓家”,虽然旨在拉动内需的扩招起到延缓高中学生的就业困境和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的进程。但无止境的扩招背后是超过经济增长速度和市场对高速平人才需求的增长速度,再加上就业体系的不完善,致使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重。需求与供应的不平衡导致大学生和其他劳动力就业压力加大。 三、学校教育脱钩 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找不到人”,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教育与社会脱钩。一方面科技发展飞快,知识更新过快,学校的课程和专业所讲的知识无法与时俱进,常常出现滞后的现象;另一方面,中国以前处于计划经济之下,高校实行“统包统分”,而在市场经济下,则改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相对之下,高校的问题就暴露出来。首先,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突出;其次,高校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接着,高校培养的部分学生质量不够硬;最后,学校低投资使学校的“硬件”和“软件”都滞后,特别是高校老师在工作中,科研压力大,没时间精心备课,不讲究教育方法,讲课满堂灌,课后不辅导,考试标准不严,考试一锤定音。使学生在专业知识极大欠缺; 四、经济危机 众所周经济危机往往导致就业难。知特别是这次的美国次贷金融危机,从美国传染到全球,引发全球发到国家的经济衰退,并导致全球就业萎缩,中国就业市场也不可避免的受到

宏观经济学资料

第五章 1.货币的三种职能:交换媒介、计价单位、价值贮藏职能。 2.下列各项满足了哪一种职能? a 信用卡(交换媒介-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价值储藏-用于存钱) b 徐悲鸿的画(价值储藏) c 地铁票(计价单位),不属于货币。 2、在威克纳姆国中,货币流通速度是不变的。实际GDP每年增长5%,货币存量每年增长14%,而名义利率是11%。实际利率是多少? 答: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M+△V=△P+△Y, 通胀率△Y=9%,那实际利率是2%。 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和英国都有纸币武器的计划:它们各自印另一个国家的通货,试图用飞机大量空投。为什么这是一种有效的武器呢? 答:纸币武器可能带来恶性通货膨胀。提高了皮鞋成本和菜单成本、相对价格变化更加频繁、税则成本增加,使计价单位变得无意义,增加了不确定性和财富分配的任意性。恶性通货膨胀破坏公众和经济政策。 4.在1994年,据美联社的一篇报纸文章报道,美国经济正经历低通货膨胀率。它说:“低通货膨胀有一种负面影响:4 500万社会保障和其他津贴的领取者将看到他们的支票在下一年中仅仅提高2.8%”。 A 为什么通货膨胀影响到社会保障和其他津贴的增加? 立法者希望社会保障和其他津贴的实际价值长期保持稳定。用津贴对生或非用的指数化来衡量,名义津贴和价格上涨幅度一致。 B 这是通货膨胀的成本吗?为什么是或不是? 如果通货膨胀率预期正确,靠养老金生活的人不受低通货膨胀影响。手中钱变少,商品价格也便宜了,购买力与高通货膨胀时相同。 5.通过互联网找两个国家,一个国家在过去一年里经历了高通货膨胀,另一个国家则经历了低通货膨胀,找到这两国家的货币增长率和目前的名义利率水平。把你的发现和本章所学的理论联系起来。 第六章总需求与总供给习题 1.假设央行减少货币供给5%: A 总需求曲线会发生什么变化?央行减少货币供给,消费减少(总需求下降),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B 短期和长期中产出与物价水平会发生什么变动?短期价格粘性,基本保持不变。 长期物价具有伸缩性,物价水平逐步下降,并使产出水平向自然产出水平靠拢。 C 根据奥肯定律,短期和长期中失业会发生什么变动? 奥肯定律描述了失业率与产出水平的负相关关系。 在短期内,价格不变,产出下降,失业率上升;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卷(二)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卷(二)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个人可支配收入: 国家所有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开支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2.挤出效应: 由于供应、需求有新的增加,导致部分资金从原来的预支中挤出,而流入到新的商品中3.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 4.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即是一个不会造成通货膨胀的失业率 5.流动性陷阱:,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11@.四部门经济与三部门经济相比,乘数效应( C )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不确定 2.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A)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3@.在用支出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不属于投资的是()。、 A.通用汽车公司购买政府债券 B.通用汽车公司增加500辆汽车的存货C.通用汽车公司购买了一台机床 D.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了另一条新装配线 4.下列哪一种情况不会使收入水平增加(、)。、 A.自发性支出增加 B.自发性税收下降 C.自发性转移支付增加 D.净税收增加 5.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可以预期,这将导致均衡GDP增加(、) A.20美元 B.60美元

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分析就业难现象

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分析就业难现象近十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是,经济的高增长没有带来高就业。一般而言,一定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就业增长也是一定的,然而我国的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贡献却不是很明显。中国目前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存在大量的大学、大专毕业生面临就业选择,甚至毕业即失业的境况。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现在大学生面临的问题是:毕业就是失业这一悲惨现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如何造成这种就业难,招工难的问题,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就业难的形成的几个原因: 一、众所周知,经济危机往往导致就业难。经济危机的影响,这个是直接原因。特别是美国的次贷金融危机,从美国传染到全球,引发全球发到国家的经济衰退,并导致全球就业萎缩,中国就业市场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打击。所以在此形势下近几年中国的就业形势还是不容乐观的。 二、中国现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中国的经济是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的,已经有了上千的历史。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变革才有半个世纪之久,特别是近三十年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国大部分人民还处在旧思想和新变革的时期,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不是能一蹴而就的。

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的经济体系正在从粗犷型到技术性的改变,这也决定了劳动力从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的变化。由于教育体系更不上经济发展的步骤,这就使大部分体力劳动力闲置。 特别是在经济学中,人就是劳动力,而劳动力便是商品的一种。商品的价格体现在商品的价值之中,这就决定了人必须提高自身价值,才 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 三、中国的产业状况影响,中国现在主要以生产制造业为主,服务业为次,这个是主要原因,而制造业人才的招聘非常简单,只要你懂这个技术就可以了,所以大多公司宁要学历比较低的员工,也不想要学历高的大学生,因为大学生要求待遇高,而且容易跳槽,这样公司会留不住人才。 四、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找不到人”,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教育与社会脱钩。一方面科技发展飞快,知识更新过快,学校的课程和专业所讲的知识无法与时俱进,常常出现滞后的现象;另一方面,中国以前处于计划经济之下,高校实行“统包统分”,而在市场经济下,则改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相对之下,高校的问题就暴露出来。首先,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突出;其次,高校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接着,高校培养的部分学生质量不够硬;最后,学校低投资使学校的“硬件”和“软件”都滞后,特别是高校老师在工作中,科研压力大,没时间精心备课,不讲究教育方法,讲课满堂灌,课后不辅导,考试标准不严,考试一锤定音。使学生在专业知识极大欠缺; 五、国家用人体系的变化往往决定就业形势的改变。国家在不断适应不断进步的社会下和应对就业难的形势不断变革用人体系。特别是考虑到在短期内增加对大学生的需求。国家在军队、武警以及其他社会服务事业单位增加对毕业生雇佣量。特别是公务员的考试使万千毕业生趋之若鹜,中国每年都有数百万公务员考生,带来的是上千为之一的录取率。近日,国家把公务员考试前提是两年的就业经验,是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九章宏观经济运行与国民收入核算 要实现宏观经济的均衡,总需求必须等于总供给。 四部门经济均衡C+I+G+X=Y=C+S+T+M S=I+(G-T)+(X-M), 私人储蓄的3个作用 1将储蓄借给企业部门 2将储蓄借给政府部门 3将储蓄借给外国部门 GDP: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按当年价格计算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实际GDP:按基期最终产品的不变价格计算出来的国内生产总值 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最终产品的现期价格水平与基期价格水平的变动上。GDP=C+I+G+NX GDP缩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通货膨胀率=GDP缩减指数变化/上一年的GDP缩减指数 生产价格指数PPI,不同时期为购买一篮子样本商品所支付的成本的价格指数 消费价格指数CPI,生产过程中各个阶段生产者索取的价格 失业的四种类型1摩擦性失业2季节性失业3结构性失业4周期性失业 以GDP为核心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并不能真实的反映一个经济体的总产出。(自产自销产品不算人GDP) 第十章总需求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 图像横轴Y ,纵轴AD ,画出Y=AD线 Y=AD=C+I+G+NX I+G=S+T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净出口被称为在短期内拉动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在一个经济体中,只要实际产出偏离均衡产出,存货变动机制的作用就会使实际产出向均衡产出趋近,并最终稳定在均衡产出的水平上。 消费函数:C=C0+cY c是边际消费倾向dC/dY 平均消费倾向C/Y 储蓄函数:S=-C0+(1-c)Y (1-c)是边际储蓄倾向dS/dY 平均储蓄倾向S/Y 三部门经济均衡产出公式Y=C0+I+G/1-c 乘数,一单位总需求的变动会导致数倍均衡产出的变动,这个倍数就是乘数 投资乘数m i=1/1-c 和消费乘数一样 政府购买乘数考虑政府转移支付TR Y=C0+cTR+I+G-cT/1-c m g=1/1-c 税收乘数m t=-c/1-c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m tr=c/1-c 税收随税率变化后,各乘数的分母改为1-c(1-t)t是税率分子C0+cTR+I+G 乘数发挥作用的条件: 1经济中必须存在闲置资源 2经济中增加的收入不能用于从外国部门购买产品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标准版

宏观经济学期末试题 一、名词解释题(本题型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国内生产总值2.平衡预算乘数3.流动性偏好4.基础货币5.充分就业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型共30题。每题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哪一项将不计入 ...当年的GDP?() A.当年整修过的古董汽车所增加的价值;B.一辆新汽车的价值; C.一辆二手汽车按其销售价格计算的价值;D.一台磨损的高尔夫球清洁机器的替换品。 2.在以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属于 ...投资的是()。 A.某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某企业建造一座厂房; C.某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D.某企业购买政府债券。 3.用收入法计算GDP时,不能计入GDP的是() A.政府给公务员支付的工资;B.居民购买自行车的支出; C.农民卖粮的收入;D.自有住房的租金。 4.当实际GDP为1500亿美元,GDP缩减指数为120时,名义国民收入为:() A.1100亿美元;B.1500亿美元;C.1700亿美元;D.1800亿美元。 5.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000元时,其消费为6000元,在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 A.2/3;B.3/4;C.4/5;D.1。 6.认为消费者不只同现期收入相关,而是以一生或可预期长期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消费理论是()。 A.相对收入理论;B.绝对收入理论;C.凯恩斯消费理论;D.永久收入理论。 7.由于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持有的货币及其他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导致人们消费水平减少,这种效应被称为()。 A.利率效应;B.实际余额效应;C.进出口效应;D.挤出效应。 8.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时,将导致均衡GDP增加()。 A.20亿元; B.60亿元; C.180亿元; D.200亿元。 9.在下列情况下,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MPC=;B.MPC=;C.MPC=;D.MPC=。 10.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 A.变得很小;B.变得很大;C.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D.不发生变化。 11.对利率变动反映最敏感的是()。 A.货币的交易需求;B.货币的谨慎需求;C.货币的投机需求;D.三种需求相同。 12.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曲线()。 A.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B.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13.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当收入增加时()。 A.货币交易需求增加,利率上升;B.货币交易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宏观经济学》期末模拟试题(B卷)

2012-2013学年《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B卷)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的空白处。答案选错或未选者,此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 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 A 有形产品 B 无形产品 C 既包括有形产品,又包括无形产品 D 不能确定 2. “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A 一定是对的 B 一定是不对的 C 可能对,也可能不对 D 以上全对 3.当消费函数为c=a+by(a>0,0

9. 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10.消费函数的斜率等于() A 平均消费倾向 B平均储蓄倾向 C 边际消费倾向 D 边际储蓄倾向 11. 由于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周期性失业 D 永久性失业 12.自然失业率() A 恒为零 B 依赖于价格水平 C 是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的失业率 D 是没有摩擦性失业时的失业率 13.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 A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同时上升 B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同时下降 C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 D失业率的变动与通货膨胀率的变动无关 14.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将使() A 中国商品相对便宜,美国增加对中国商品的进口 B中国商品相对便宜,中国增加对美国商品的进口 C 中国商品相对昂贵,美国增加对中国商品的进口 D中国商品相对昂贵,中国增加对美国商品的进口 15.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 A 通货膨胀率为零,经济加速增长 B 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C 充分就业,通货膨胀率为零 D 充分就业,实际工资的上升率等于或超过通货膨胀率 16. 如果LM曲线保持不变而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则均衡利率和国民收入如何变化(A ) A. 下降、增加 B. 上升、增加 C. 下降、减少 D. 上升、减少

宏观经济学——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宏观经济学——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宏观经济学 ?? 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主讲人:黄文平 在历史上、货币一直都这样的困惑着人们;要么很多却不可靠,要么可靠但又稀缺,二者必居其一。 ——加尔布雷思《不确定的年代》 加尔布雷思,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新制度学派的领军人物 * 11>.物物交换及货币的起源 一、以物易物 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物物交换的时代。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比如一头羊换一把石斧。 交换 * 二、商品货币 实物货币 金属货币 * 三、现代货币

纸币 银行货币 电子货币 我国货币量度量层次 M0 :流通中的现金。指经济中企业和居民手持现金。单独设置现金层次是我国货币量度量体系的特色,它反应出我国金融业仍处于发展中,信用制度不够发达,现金在M1中所占比例较高,具有特殊重要性。 M1 : M0 + 企业活期存款 + 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 农村存款 + 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M1与M7><2之差称为准货币。 M<2 : M1 +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 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 + 外币存款 + 信托类存款。 M3 : M<2 + 金融债券 + 商业票据 +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中国人民银行从1994年第四季度开始公布M0、M1、M<2数据,M3指标是考虑到未来金融创新而增设的,目前尚未公布数据。 * <2.货币对经济的影响:货币的中性与非中性 货币中性与货币非中性之争: 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对经济有无实质性影响,能否影响实际产出、收入和就业量的问题。 ——无影响:货币中性,货币政策无效。 ——有影响:货币非中性,货币政策有效。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 2.资本的边际效率 3.公开市场业务 4.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5.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6. LM曲线 7.自动稳定器 8.税收乘数 9.流动偏好陷阱 10.通货膨胀 11、棘轮效应 12、示范效应 二.选择题 1.下列那些项目应计入GDP()。 A.政府转移支付 B.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 C.购买普通股票 D.购买一块地产 2.已知某一经济中的消费额为6亿元,投资额为1亿元,间接税为1亿元,政府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额为亿元,出口额为2亿元,进口额为亿元,则()。 A. NDP=亿元 B. GDP=亿元 C. GDP=亿元 D. NDP=5亿元 3.所谓净出口是指()。 A.出口减进口 B.进口减出口 C.出口加进口 D. GNP减出口

4.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DP等于()。 A.消费+投资 B.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C.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D.消费+投资+进出口 5.GDP与NDP之间的差别是()。 A.直接税 B.折旧 C.间接税 D.净出口 6.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加总起来核算GDP的方法是()。A.支出法 B.收入法 C.生产法 D.增加价值法 7.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有影响 A. GDP B. NDP C. NI D. PI 8.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9.在产品市场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为,那么自主消费乘数值为()。A.; B.; C.5; D.4 10.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如果政府购买支出增加,那么GDP将()。 A.减少,但其减少量小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 B.减少,但其减少量多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 C.增加,其增加量小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 D.增加,其增加量多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 11.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增加将引起国民收入()。 A.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B.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C.减少,同时消费水平下降; D.减少,但消费水平上升。 12.在产品市场四部门收入决定模型中,政府同时等量地增加购买支出与税收,则GDP ()。 A.将下降,且下降量等于税收的增加量;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卷(1)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卷(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净出口是指()。 A.出口减进口 B.出口加进口 C.出口加政府转移支付 D.进口减出口 2、从经济学意义上讲,以下各项不属于投资的是()。 A.厂房的增加 B.人们购买土地 C.企业存货的增加 D.新住宅的增加 3、与边际储蓄倾向提高相对应的情况是()。 A.可支配收入水平减少 B.边际消费倾向下降 C.边际消费倾向上升 D.平均储蓄倾向下降 4、在下列情况中,投资乘数值最大的是()。 A.边际消费倾向为0.8 B.边际消费倾向为0.7 C.边际消费倾向为0.9 D.边际消费倾向为0.6 5、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表明消费曲线()。 A.向右下方倾斜 B.向正下方移动 C.不是直线 D.是直线 6 、关于投资与利率的关系,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投资是利率的增函数 B.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 C.投资与利率是非相关关系 D.以上都不对 7、市场利息率提高,()。 A.货币交易需求增加 B.货币交易需求减少 C.货币投机需求增加 D.货币投机需求减少 8、总需求曲线AD是一条()。 A.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C.平行于数量轴的直线 D.垂直于数量轴的直线 9、假定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价格总水平上升将导致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LM曲线上的一点()。 A.沿原LM曲线向上方移动 B.沿原LM曲线向下方移动 C.向右移动到另一条LM曲线上 D.向左移动到另一条LM曲线上 10、由工资提高导致的通货膨胀的原因是()。 A.需求拉动 B.成本推动 C.结构性 D.其他 11 、一般地说 , 某个大学生毕业后未能立即找到工作,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永久性失业

从宏观视角分析

从宏观营销环境视角分析吉利收购沃尔沃 宏观营销环境指会对企业营销活动造成市场机会或环境威胁的主要社会力量,包括人口、经济、自然、技术、政治、法律、文化等因素。企业及微观环境的参与者,无不处于宏观坏境之中。从吉利收购沃尔沃来分析更宏观环境主要是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科技环境四方面作简要分析。 一、经济环境 1、国际经济状况 2008年9月以来.近200年来逐渐形成的华尔街金融版图,正遭遇“地毯式”的巨变。破产和另类成为华尔街的关键词。有着158年辉煌历史的雷曼兄弟公司轰然倒下,美林集团易主美国银行,大摩也寻求合并;美国最大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也在为避免破产苦寻买主……受这次金融风暴波及,西方各国经济普遍陷入衰退.而福特公司也因此债务缠身。金融危机使本来就不稳固的沃尔沃市场雪上加霜,销售量下滑的情况十分严重。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9月,沃尔沃轿车在其重要市场之一——美国的销量骤降51%。严酷的国际背景带来的经济高压使福特急于放低身价出售沃尔沃,对吉利公司来说真是天上掉下的馅饼。 2、国内经济环境 虽然国际金融风暴对我国经济有一定影响,但是风暴并没有伤到我国经济的筋骨,只是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吉利汽车公司汽车销量保持迅速增长,吉利战略转型不断深入,从销售情况来看,吉利的发展形势令人鼓舞。2008年吉利汽车国内销量22万多辆,比去年依然有一定涨幅,吉利的增长

远远高于行业标准。当前的国内国外的经济环境,便是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的天时。 3、企业自身的经济情况 2005年沃尔沃轿车公司盈利约3亿美元,但此后的三年该公司亏损严重。 2008年巨亏15亿美元,其销量相比07年降幅达20%以上。沃尔沃公司09年欧洲及北美重卡市场将减30%到50%,不过需求下滑趋势似乎已开始走平。首席执行官雷夫约翰森在发表的声明中说“在第二季度,需求继续疲软,几乎出现在了所有的沃尔沃集团的市场。在未来的几年内,重点是要加强盈利能力。”沃尔沃集团总裁莱夫·约翰松也表示,由于受到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全球市场需求仍未复苏,是导致该集团出现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他认为,欧洲、北美和日本等主要市场的需求形势在今年下半年依然严峻。 吉利自身连续五年保持较高速增长,金融危机决计抄底海外。 二、政治法律环境 (1)、政治环境 ①瑞典是最早同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号称建设的是民主社会主义.中瑞关系平稳发展,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和各个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并取得显著成果。 ②瑞典首相表示欢迎吉利与沃尔沃最终结盟,中国政府也对此事持鼓励态度,在经济和政策方面都给予了很多的支持。(2)、政策干预 ①我国实行?走出去?战略. 国务院推出《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1)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经济体系中(一个国家或地区)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GDP是以货币表示的一个量值。GDP只计算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不包括中间产品的价值,避免对中间物品的重复计算。 通货膨胀:是指物品与劳务货币价格的普遍持续上升。 失业率:失业人数与劳动力总人数的比率。衡量一国失业程度最重要的统计指标。 节俭的悖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于个人是一件好事,但是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对整个经济来说却是坏事,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来说是坏事,凡是增加消费会增加总支出,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对整个经济来说却是好事。乘数:是指自发总需求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或者说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的自发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购买支出和自发税收增加的数量相同时,均衡收入的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或政府税收)变动的比率。 预算赤字(BS):(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政府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部分 预算盈余(BD):(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政府收入超出支出的部分,即政府的税收大于政府购买支出与转移支付的部分。 IS曲线:表示使产品市场均衡的利率与收入(产出)的各种可能的组合。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根据既定的目标,改变货币供给量,以调节宏观经济活动的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为调节社会经济活动而对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所进行的变

动措施。 流动性陷阱:是指货币的利率弹性无限大,以至于公众在既定的利率水平之下愿意持有任何数量的货币。在极端凯恩斯主义情况下,货币政策效应为零。在利率足够低时,人们会认为利率低于正常利率此时人们都持有货币不再持有债券,即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变为无限大。95+59 因此,当LM曲线垂直时,货币政策对收入水平的作用达到其最大限度。 LM曲线:描述了实际货币余额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利率与收入的所有组合。 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毋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货币乘数:又称货币创造乘数,它是指当基础货币变动一单位时,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规模,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使国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引起利率的提高,从而使得私人部门的投资减少的现象。 赤字:当政府支出大于其收入时,就会出现财政赤字。 公债:是指政府为筹措财政资金,凭其信誉按照一定程序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一种格式化的债权债务凭证。 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 周期性失业:许多工人的暂时失业与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密切相关,这种情况成为周期性失业。

宏观经济学期末试卷及详细答案

宏观经济学期末试卷及详细答案

作者:日期:

《宏观经济学》试卷 、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A 、国内生产净值 B、个人收入 C 、个人可支配收入 D、国民收入 E、国内生产总值 2、下列哪一项应计入GDP 中: A、面包厂购买的面粉 B、购买40 股股票 C、家庭主妇购买的面粉 D、购买政府债券 E、以上各项都不应计入。 3、计入GDP 的有: A 、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折算合成的收入 B、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C、出神股票的收入 D、晚上为邻居照看儿童的收入 E、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困难补助收入 4、在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中的注入因素是 A 、投资;B、储蓄; C 、净税收; D 、进口。 5、政府支出乘数 A 、等于投资乘数 B、比投资乘数小1 C、等于投资乘数的相反数 D、等于转移支付乘数 E、以是说法都不正确 6、在以下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边际消费倾向为0.7; B、边际储蓄倾向为0.2; C、边际储蓄倾向为0.4; D、边际储蓄倾向为0.3。 7、国民消费函数为C=80+0.8Y ,如果消费增加100 亿元,国民收入 A、增加100 亿元; B、减少100 亿元; C、增加500 亿元; D、减少500 亿元。 8、如果政府支出增加

A 、对IS 曲线无响应

B、IS 曲线向右移动 C、IS 曲线向左移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9、政府税收的增加将 A 、对IS 曲线无响应 B、IS 曲线向右移动 C、IS 曲线向左移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0、位于IS 曲线左下方的收入与利率的组合,都是 A、投资大于储蓄; B、投资小于储蓄; C、投资等于储蓄; D 、无法确定。 11、当经济中未达到充分就业时,如果LM 曲线不变,政府支出增加会导致 A 、收入增加、利率上升;B、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C、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 、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12、一般地,在IS 曲线不变时,货币供给减少会导致 A 、收入增加、利率上升;B、收入增加、利率下降;C、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 、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13、如果现行产出水平为10万亿元,总需求为8 万亿,可以断定,若经济不是充分就业,那么: A、就业水平将下降 B、收入水平将上升 C、收入和就业水平将均衡 D、就业量将上升 E、就业水平将上升,收入将下降 14、在流动陷阱(凯恩斯陷阱)中 A、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十分有效 B、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无效 C、货币政策无效,财政政策有效 D、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 E、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5、如果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卖出国债; B、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 C、降低再贴现率; D、提高再贴现率; 16、如果名义利率为6% ,通货膨胀率为12% ,那么实际利率是 A、6%; B、18%; C、12%; D、-6% 。 17、自发投资增加10 亿元,会使IS 曲线 A 、右移10 亿元 B、左移10 亿元 C、右移10 亿元乘以支出乘数 D、左移10 亿元乘以乘数 18、由于经济萧条而出现的失业属于: A 、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精编【财务知识】网上宏观经济学模拟试卷

【财务知识】网上宏观经济学 模拟试卷 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 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请将答案填在下列空格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下列哪一项计入GDP?() 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B.购买普通股票 C.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 2.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的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的总和?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 B.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 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总出口 D.工资、地租、利息和折旧 3.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4.如果MPS=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可以预期这将导致均衡产出增加()。 A.20亿元 B. 60亿元C。180亿元D。200亿元 5.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曲线()。 A.右移10亿美元B.左移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6.假定货币供给量人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7.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A.LM陡峭而IS曲线平缓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平缓而IS垂直D.LM和IS一样平缓 8.下列哪种情况中“挤出效应”可能很大?( ) A.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B.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C.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D.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9.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A.政府支出增加B.政府税收增加 C。政府税收减少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袁志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宏观经济学》学习指南 第一部分各章提要、补充说明、习题选答及补充练习 第1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一、本章提要 本章是全书的导论部分,因此,它要告诉读者的首先是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容、研究方法以及这门学科存在的意义,也就是说,它力图要给出宏观经济学这门学科的一个大概轮廓。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以一个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它需要揭示的最主要问题是宏观经济在短期为何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波动,在长期又是什么力量决定一国经济的增长。经济运行中最常见的宏观问题是通货膨胀和失业,因此,宏观经济学必将以相当的篇幅来讨论这两个问题。由于本书是以中国读者为主要对象的教材,因此我们在导论中还特别描述了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大概状况。宏观经济学存在意义,是通过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对宏观经济现象作出的有效的分析,然后判断和预测宏观经济运行的现状和趋势,从而为政府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提供依据。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宏观经济学,两个主要流派(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之争构成了宏观经济经济学发展的主要线索,它们在市场机制能否保证使经济波动回复到均衡状态上面有着截然相反的哲学信念和观点,但是,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毕竟有着各个流派都遵循的规则和方法。

二、补充说明 1.宏观经济学导读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容,从短期看,是要解决实际总产出的决定问题以及为什么实际总产出会围绕潜在总产出发生波动;从长期看,是要探讨潜在总产出在怎样的条件下才能增长,为什么有的经济增长迅速而另外的一些经济增长则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因此,在学习宏观经济学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时间概念,因为在不同的时间围,宏观经济学关注的对象是不一样的,当然,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手段也各自不同。 在短期里,宏观经济学假定潜在总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均固定不变。在这一假定之下来分析实际总产出的决定与波动问题。由于潜在总产出水平既定,因而实际总产出的大小就主要取决于总需求。总需求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净出口,这四部分的大小就决定了一个短期里实际总产出的大小。显然,在这四部分中,除了政府购买是外生决定的,我们不易描述其变化的行为方程外,其他三部分都会发生波动,因而,会导致实际总产出在短期有可能大于潜在总产出也有可能小于潜在总产出。当实际总产出大于潜在总产出时,我们就说经济处于过热状态,反之,当实际总产出小于潜在总产出时,我们就说经济处于萧条状态。 在短期里,由于价格水平固定不变,因此,当经济出现过热或者萧条时,市场自身很难进行自我调整,为此,需要政府进行适当的干预,以使实际经济运行尽量稳定在潜在总产出水平上。政府干预的主要手段有两种:一种是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改变政府支出来实现;另一种是货币政策,通过改变货币的供应量来改变利率,进而影响投资。 在中期,我们仍假定潜在产出是固定不变的,但现在我们放弃价格水平固定不变的假定,而让价格能自由波动。一旦价格可以变化,我们马上可以发现,市场自身具有非常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当经济萧条时,整个社会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此时,借助菲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