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综合实践课程研究

国内外综合实践课程研究
国内外综合实践课程研究

国内外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启示之一、境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类型

(一)境内外“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名称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挪威、法国等国和我国台湾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都注重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但这种课程在各国和地区的课程标准中的称谓各不相同。

1.美国

在美国各州的课程标准中,没有统一的“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但各州都设计了具体的、不同类型的综合实践性活动的课程,主要有:

(1)自然与社会研究(studies of 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即sts)。《科学·技术·社会》是美国中学课程中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它包括自然研究与社会研究两大方面,因而这种课程包含“自然探究”、“社会科”或“社会学习”等方面。社会研究或社会科的基本学习活动方式是主题探究式的,从自然现象、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职业等领域确定不同的主题,通过调查研究和问题研讨的方式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获得探究能力,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的社会实践

能力。社会研究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从主题设计到学习活动方式,都具有强烈

的研究性和反思性实践的特征。

(2)设计学习(project or design learning,简称pdl)。这是一门应用性

学习的课程,与课题的研究性学习相比较,设计学习更强调学生的自主设计和

实践操作,如综合艺术设计、应用设计、产品设计、活动设计等等,强调对学

生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的解决。

(3)社会参与性学习(social participating learning)。社会参与性学习

的重点在于参与社会生活领域,接触社会现实,注重开展各种社会参与性的活动,如社区服务(包括参与养老院活动、社会公益性活动等)、社会调查、考察

与访问(包括访问政府首脑或地方政府官员等)。社会参与性学习往往体现不同

地方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生活方式和发展状况,它反映在不同学区的课程方

案之中。1

尽管美国各州范围内的不同学区和学校实施的具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五花

八门,但都体现了主体研究性、综合实践性、社会参与性、生活性等基本特征。

2.英国、法国

英国国家课程标准关于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与美国各州中设计的综合实践

类课程有相似之处,主要集中在社会研究(social studies)和设计学习

(projector design learning)等方面。英国中小学的社会研究围绕公民的形成(becoming informed citizenship),以及突出的政治、精神、道德、社会或文化问题来设计实践和探究的主题。2设计学习则主要包括综合艺术设计、信息与

交流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等。

法国课程标准中设计了一类“综合学习”的课程,其基本规范表现在两个

基本方面:一是综合学习需要跨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要求综合运用多学

科的知识和技能;二是综合学习的活动方式应是多样的,涉及接受、探究、应

用等基本学习活动方式。

3.日本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中小学课程中一直有一类课程:“特别活动”,它包括校传统活动、学生活动和班级指导活动三个方面。由于“特别活动”与

社会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发展的社会性需要,日本

文部省在1998年12月和1999年3月颁布的《学习指导纲要》中增设了“综合学习时间”。“综合学习时间”的增设,使日本中小学课程结构由“必修学科”、“道德”、“特别活动”的三个板块变成了由“必修学科”、“道德”、“特别活动”和“综合学习时间”构成的四个板块。

“综合学习时间”重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致力于培养学生主动开展问题

解决式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态度,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要

求采取“综合体验性学习”和“课题研究性学习”等不同方式。3“体验学习”

和“课题研究”成为中小学生在“综合学习时间”课程中最根本的学习活动方式。“综合学习时间”要求学生通过理解、体验、感悟和探究自然、社会,形

成综合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可见,日本国家课程标准中的“综合学习

时间”是具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征。

4.我国台湾省

我国台湾省于1994年颁布了新的《小学课程标准》和《中学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为小学、中学设计了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课程标准中称

之为“综合活动”,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家政与生活科技活动。家政课程涉及“家庭生活”(快乐的家庭生活、

展现美好的自己、良好的居家环境、美化生活)、“衣着”、“饮食”等内容,生活科技课程强调思考和探究。该课程的总目标在于“培养日常生活所需之家

政与科技素养,增进学生在科技社会中生活调适、价值判断、问题解决和创造

思考的基本能力,以及勤劳、合作、爱群和服务的积极态度”。

(2)乡土艺术活动。该课程涉及“乡土艺术活动了解”、“乡土造型艺术”、“乡土表演艺术”和“乡土艺术展览”等具体的实践活动。该课程标准规定了“调查”、“了解”、“参与”、“展览”、“表演”等学习活动方式,要求

课程实施过程中挖掘乡土艺术的课程资源。这一课程强调学生的综合艺术实践,它与音乐等学科课程具有质的区别。

(3)辅导活动课程。该课程包括“学习辅导活动”、“生活辅导活动”和“生涯辅导活动”三个方面。其中学习活动方式主要包括“自我认识与指导”、“参观”、“演练与实际运用”、“角色扮演”、“讨论”、“经验分享”,

此类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涉及处理人与自我关系的问题。

(4)团体活动。团体活动的基本课程目标在于发展合群心性,培养自治与领导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加强道德实践;统整并融贯各科学习,增进应用、思考、判断力与创造力等等。课程标准建议的团体活动项目包括学术类、艺术类、康乐类、科技类、运动类、服务类和联谊类。各类活动项目的基本学习方式是

操作与实践,其中科技类以探究为主,服务类则涉及社区服务、学校服务、老

人服务、育幼服务、交通服务、生活纠察服务、环保服务、爱盲服务(即助残服务)等。

团体活动的具体活动形式有班级活动、社团活动、学生自治会活动、学校

例行活动等。团体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集中体现。

(二)境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领域

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台湾省所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在活动领域方面体现了“综合”的特征。但“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意味着任何一项活动都面面俱到,“综合性”是相对的。国外和我国台湾省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涉及的领域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主题探究或课题研究

主体探究是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主题为中心,遵循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规范和步骤,展开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研究学习与设计学习具有内在的联系,学生通过对有关问题的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策略,如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课题研究学习,学生一般都要提出解决有关环境保护的对策。主题探究所涉及的问题领域包括:

(1)自然现象或问题的研究。自然探究领域十分广泛,如表2所示,主要涉及与人的存在环境相关的自然事物或现象的问题的研究,该活动领域的核心是人的现实生活的自然环境,如水资源研究、植被研究、能源研究、环境生命科学等。美国爱阿华州东南初中的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涉及的自然探究领域相当宽泛,涉及环境生命科学、运动物理、应用化学等领域。4日本宫城教育大学附属中学在1998年4月开始实施“课题研究学习”,规定设计“现实生活的环境”、“国际理解教育”、“信息”、“健康”四个领域,其中“现实生活的环境”是“课题研究学习”的主要领域。

表1.国外中小学生的自然探究领域及问题

(2)社会研究。社会问题研究是各国中小学课题研究学习的基本内容,它涉及社会或社区的历史变迁,社区文化(如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的考察与探讨),社会的经济问题(如证券与股票、产业结构研究等),社会政治(如美国各州的社会研究课大多设有“美国政府”、“美国民族”等课题研究学习的内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探究,个人、群体与制度的探究等领域。6社会研究领域是围绕社会现实生活来展开的,这些活动领域与具有社会责任感、有见识的公民的形成直接相关。国外中小学生的社会研究领域如表2所示。

表2.国外中小学生的社会研究领域

2.社会实践学习

社会实践学习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参与性,即学生作为社会成员参与到整个社会生活之中,参与到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中去。其途径主要有社会服务活动、社会考察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

(1)社会服务活动。我国台湾中小学的社会服务活动设计得较为齐全,包括社区服务、学校服务、老人服务、育幼服务、交通服务、生活纠察服务、环保

服务、爱盲服务(即助残服务)等,而且有年活动时间标准台湾课程标准。7美国

大多数中小学也有类似的服务性活动课程,宾夕法尼亚州南米德尔顿学区(the south middleton school district)规定了学区内各中小学一系列的学校服务、社区服务的活动,并纳入课程规划日历实施。8

(2)社会考察活动。社会考察具有社会调查的功能,一些国家的课程标准把社会考察活动作为“综合性体验学习”,学生通过考察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如就社区或地方历史演进、环境保护问题、校园暴力问题的现状及政策进行调

查研究性的考察,从而了解政府对社会或社区发展的战略等。社会考察活动有

专题考察,也有综合考察。日本《中学综合学习指导纲要》明确规定了中小学

应开展“综合体验性学习”。

(3)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公益活动有两种方式,即学校组织学生群体活动和学生个人活动。台湾课程改革中要求中学生参加各种“义工”(即义务工作)活动、学生个人随时进行敬老活动,并规定学生每学期参加义务工作的次数。美

国中小学的社会公益活动一般由学区制定基本标准,由学校组织实施,如养老

院公益活动、为非洲灾民募捐活动等等,以便培养学生的同情心、社会责任感

和义务感。

3.生活学习

生活学习一直是国外中小学课程设计的基本领域之一,生活学习是与学生

生活能力、适应能力相关联的实践性学习。国外中小学课程设计与实施中,生

活学习的领域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生活技能的训练活动。美国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高中,都设计了程度不同的生活技能的实践活动。小学中低年级的生活学习中就有食品制作、缝纫、简单手工等活动,5~9年级学生(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的生活学

习涉及家政管理等领域的内容,如家庭理财、家庭投资、家庭生活文化设计等

活动,以及生活环境适应活动,如野外生存。

(2)生活科技与创造活动。为了增进学生在科技社会中生活调适、价值判断、问题解决和创造思考的基本能力,以及勤劳、合作、爱群和服务的积极态度,

国外中小学开设了生活中的科技运用、设计与创造活动,如服装设计、居室装

饰设计、生活建筑设计等活动内容。此类活动并非完全是技艺性的,其中包含

着复杂的价值观问题,需要学生在设计与创造中进行价值判断。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的领域体现了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性、生活性和实

践性等基本特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蔡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小学(3—6 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一、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知识也不断出现新的分化与综合的趋势,解决有限的学时和知识量的无限增加之间的矛盾,“综合学习”越来越受关注。从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出发,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着眼于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立足于让每一个学生健全、完整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1、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 2、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 3、社会发展对中小学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素质要求,因此需要具备些基本能力手综合素质; 同时也为了适应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需要,逐步养成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领域 1、研究性学习;

2、社区报务与社会实践; 3、劳动与技术教育; 4、信息技术教育。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 2、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 3、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开展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4、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5、综合实践活动时间统一安排,每周一至二节课,学生全是员参与,教师参与活动小组的活动。 6、采取个人活动、小组活动这两种基本的组织形成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的开展。 7、在开放的时空中不能忽视安全保障措施: 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 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与管理 1、范围:小学3—6年级学生 2、根据学校实际和教学目标,学校建立研究性学习指导、管理小组,加 强组织管理。切实保证研究性学习标真正落实到实处。组长: 魏素菊 副组长: 吴孝东冯秋怀 成员: 冯启红刘晓娜王志鹏张继辉指导管理小组根据学校特点、学生实际、教育原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性学习方案和具体的研讨措施,合理安排课时,科学调整任课教师,使音乐、体育、美 术、社会、自然、英语、电脑等各学科的教师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性学习的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试题含答案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建筑工程资料的组卷厚度,一般不超过( D )mm。 A、10 B、20 C、30 D、40 2、对列入城建档案馆接受范围内的工程,工程竣工验收后的( D )内向城建档案馆移交一套符合规定的工程档案。 A、15天 B、1个月 C、2个月 D、3个月 3、施工单位对工程实行总承包的,总包单位负责收集、汇总各分包单位形成的工程档案并及时向(B)移交。 A、监理单位 B、建设单位 C、城建档案馆 D、质量监督站 4、一个建设工程由多个单位工程组成时,工程文件应按(B)组卷。 A、单项工程 B、单位工程 C、分部工程 D、分项工程 5、(B)是施工单位用以指导、规范和科学化施工的资料。 A、施工管理质量 B、施工技术资料 C、施工物资资料 D、施工监测资料 6、水泥的强度应以标养(C)d试件结果为准。 A、7 B、3 C、28 D、56 7、建筑节能产品进场时应有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并应按规定见证取样和( D ),有试验报告。 A、检测 B、监测 C、试验 D、送检 8、检验批施工质量验收记录表由施工项目(B)填写,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质量检查员等进行验收。 A、资料员 B、质量检查员 C、施工员 D、技术负责人 9、分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记录,勘察单位只可确认(A)分部工程。

A、地基基础 B、主体结构 C、屋面工程 D、装饰装修工程 10、单位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质量核查记录,核查人栏由(B)签认。 A、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 B、总监理工程师亲自 C、总监理工程师委托专业监理工程师 D、专业监理工程师 11建筑工程材料,简称为(B) A.施工材料 B.工程资料 C.交工资料 D.竣工资料 12、在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前,应提请(C)对工程档案进行验收。 A.建设单位 B.监理单位 C.城建档案馆管理机构 D.质量监督机构 13、对于游泳池、消防水池等蓄水工程、屋面工程和有防水要求的地面工程,应进行(B)。 A.防水试验 B.淋(蓄)水检验 C.质量检验 D.浇水试验 14、施工单位的文件资料采用(C)的英文编号。 A.“A” B.“B” C.“C” D.“D” 15、对于重要和大型的工程应由(D)委托有资质的测量单位进行沉降观测。 A.监理单位 B.建设单位 C.管理部门 D.施工单位 16、(D)资料是建筑施工单位按照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要求,在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形成和建立的技术资料。 A.建筑施工技术 B.建筑施工安全技术 C.建筑施工交工技术 D.建筑安全管理技术 17、如果预制构件的合格证是抄件(如复印件),则应注明原件的(A)、存放单位、抄件的时间,并有抄件人、抄件单位的签字和盖章。 A.编号 B.日期 C.生产单位 D.厂家的地址

综合实践课成果总结

综合实践课成果总结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综合实践活动带来了一场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革命,是真正的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活动课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所处的社区背景,自然资源以及现实生活的需要和问题,不断变化着。这样一门创造性强的课程,对于习惯于教现成教材的教师来说,具有较大的挑战性,为了激发教师工作的内驱力,保证课程实施的实效性,开学初,就组织相关老师认真学习和研究《走进新课程》,重点学习和讨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方案。 二、合理安排师资、课时,确保课程有效实施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评价者。鉴于三升四的教师曾开展过综合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而刚升三年级的老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还较陌生,他们对课程的认识仅是书本上的理论。于是,学校请已有一年活动经验的老师谈谈开展活动的经验,从转换观念入手,让教师真正弄明白学校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和意义,让他们了解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使他们有加入课程实验的积极要求和行动。为使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学校还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家长会,利用黑板报等宣传形式动员学生、家长积极参与。为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学校安排电教、美术、社会、自然、思品、音乐等相关学科的教研组长共同参与,并聘周维亚、朱华芳分别担任三、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组长。同时,将综合实践活动课定为弹性课时制,保证每周三课时的活动量,采用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原则,即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改变传统的静态课时管理为动

态管理。 三、落实课程内容,强调活动过程这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从课题的选择,到活动的开展,进行了全新的尝试。我校结合本地区的人文地理条件优势,社会的热点问题及学生的身心特点,围绕《小眼睛观大龙城》这一大主题开展活动,并暂将这一主题分为两个单元《自然环境的探究》、《常州变化小考察探究》。 (一)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要从学生实际和兴趣出发。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如何真正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综合活动课题的选择尤为重要。提起研究人们好像总习惯把它与艰深、有学问等联系在一起,因而有些教师在看学生选择的课题时,往往会觉得幼稚可笑,但我们不要轻易加以否定。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自主地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课题,从而自主确定或选择。往往学生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学生的兴趣、贴近社会现实,学生越能够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 如四(1)中队在开展《住宅文化探究》活动时,学生自己搜集各个朝代的古建筑,了解其独有的特点。特别是对未来“家”的设想,学生表现出来的兴趣更大,积极性更高,学生们有的画,有的用积木堆筑,有的用彩纸粘贴,各式各样,想想奇特的未来建筑从他们的手中诞生时,谁能说他们不是未来的小建筑师。 (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

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实施的依据及主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规定的八大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独立的学习领域,由国家设置并制订指导纲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指导与管理、学校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并组织实施的综合性活动课程,它是与其它学科课程并列而不是从属或依附于学科的一门国家必修课程。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三个科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共23个必修学分,是高中毕业学分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最低必修学分的20%,占最低毕业学分的16%。 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普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施于全体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在高中实施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要坚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又要适合高中教学和高中学生的特点,准确地确定和完整地把握课程理念,正确地理解课程的价值取向。 1、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类独立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任何学科的附庸,而是基于全体学生,具有特定教育功能的独立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倡导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学习,通过对问题进行独立的、持续研究的过程,发展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关注社会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基于这样的认识,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更关注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及由此产生的丰富多彩、生动鲜活的体验。在实施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一定要防止把它异化为其他学科的活动,或将独立的综合实践活动降低为某种一般化的课外活动。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与校本开发的课程。它与其它分科课程并列、独立,它有实施指南,而没有教材。这又说明它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表现在: ①它是国家课程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程,具有严肃性和正统性。

工程项目管理下期末考试资料整理

1、质量管理统计方法:排列图和直方图的绘制 绘制排列图步骤: 1)收集一定期间的数据 2)把数据根据原因、部位、工序、人员等分层 3)绘图:左方纵坐标为频数、右方纵坐标为百分数 4)按频数大小由左至右依次用直方形表示 5)分别将各因素频率的百分比累加起来连接成曲线 6)0~80%为A区,是主要因素; 7)80%~90%为B区,是次要因素; 8)90%~100%为C区,一般因素。 绘制直方图步骤: 1)确定组数、组距和组界 为了将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都包含在直方图内,并防止数据落在组界上,将最小值减去半个测量单位,最大值加上半个测量单位。 2)编制频数分布表 计算分布在各个区间段的频数及频率 3)绘制直方图 3、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1)合同履约的负责人2)项目计划的制定和执行监督人3)项目组织的指挥员4)项目协调工作的纽带5)项目控制的中心6)领导项目部全面管理工作7)领导项目安全生产与质量管理工作8)组织项目质量目标的制定与贯彻实施 4、我国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程序分为哪几个阶段?简要说明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 项目建议书阶段业主向国家提出的要求建设某一建设项目的建议文件,项目的轮廓 设想 可行性研究阶段分析和论证建设项目在技术上与经济上是否可行,通过多方案比 较,推荐最佳方案。 设计工作阶段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 建设准备阶段征地、拆迁、场地平整、临时用电、用水、路,组织招投标,选择 施工单位,材料、设备订货 建设实施阶段项目决策实施、建设投产发挥投资效益的关键环节 竣工验收阶段投资成果转入生产或使用的标志、交付新增固定资产的过程 5、单项与单位工程的含义。 单位工程————具有独立的设计文件,具备独立施工条件并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但竣工后不能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的工程,是构成单项工程的组成部分。建筑工程还可以细分为一般土建工程、设备安装工程等 单项工程————具有独立的设计文件,竣工后可以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效益的一组配套齐全的工程项目。如办公楼、住宅;学校中的教学楼、食堂、宿舍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最新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价值取向,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为此,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规定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小学阶段,应在3—6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主要特征、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这一新型课程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指导思想 必须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封闭性,引导学生遵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综合应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的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发展。 二、培养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性的实践性课程,其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阶段。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的具体目标是: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 的初步能力。 三、基本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实施过程中要遵循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等原则。 四、课程设置 1、内容框架设置课程菜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四大领域不是并列的关系,不能相互割裂。基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结合学校、社会实际,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指定领域之间的整合,及指定领域与班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等非指定领域的整合,从“探索自然”、“发展自我”、“亲近社会”等板块着手,整合形成了“生活与体验”、“卫生与健康”、“民风民俗”、“种植与养殖”等小板块的课程内容,形成序列、体现个性差异、体现地方特色。 2、课时安排彰显弹性特点 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每周为三课时。考虑到现行的课时计划和活动实施的实际,必须灵活安排课时,实行弹性课时制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归纳归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归纳归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归纳 人民教师汪启喜 新课程进入东山已两年了,伴随着教学改革的整体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在我县已走满两年。本人有幸亲身经历了该课程的试验。几多收获,几多困惑。下面笔者从一位一线教师的角度对一阶段以来的实践经验和感想体会做个梳理和总结归纳。 研究大纲 ◎课程定义 一‘课程发展史 二、课程定位 三、课程意义 四、课程目标 五、实施过程 1、选习题 2、设计(方案) 3、计划 4、实施 5、反馈 6、总结归纳

7、评价 六、课程评价 总的感觉:这是一门解放人的课程! 它向传统的课堂教学,尤其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提出了挑战。这种挑战既来自于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来自于对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挑战。 向来传统的教育理想,就有着活动育人的体现,想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做过开展活动课程的尝试,但在应试唯上的压力下,都成了不切实际的想法和徒有其表的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给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带来了希望,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功不可没! 一年来,我们在一些方面真切地感受到了这门课程的时实效性。 首先是孩子们喜欢它:“我喜欢上综合活动,因为它可以让我感到高兴和快乐,只要一上综合活动,什么不开心的事情都忘记了。”“我的感受是:上活动课真好!因为,它让我学到了许许多多的知识,而且还能提高我的勇气。活动课上的越来越好,知识越来越多,动手能力越来越榜,社会见识越来越丰富。” 其次,是它改变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前那种专靠讲授和练习题的教学方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到了根本的改变。教师不再只是靠讲解,而是要千方百计的引导学生动起来;学生不再被动听课,死记

2020电大期末考试备考题库2344电大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试题资料整理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 简答题(含小蓝本及作业册) 07年7月试题 1)什么是流水施工? 答:流水施工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有效的科学组织方法,其实质就是连续作业和均衡施工实现节约工作时间和提供生产效率的目的。 2)试述流水施工使用的各项参数的概念? 答:在组织流水施工时,用以表达流水施工在工艺、空间和时间等方面开展状态的参数,称为流水施工参数。主要包括施工过程数量、施工段数、流水节拍和流水步距等。 3)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有哪些? 答:①违背建设程序;②工程地质勘察原因;③未加固处理好地基;④设计计算问题;⑤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⑥施工和管理问题;⑦自然条件影响;⑧建筑结构使用问题;⑨生产设备本身存在缺陷。 08年1月试题 4)简述建筑工程合同订立的原则? 答:①合同自由原则(意思自治原则);②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诚实守信(降低交易风险和交易费用),以善意的方式履行其义务,不得滥用权利及规避法律或合同规定的义务;③合法原则;④平等、公平原则;⑤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违背社会公德; 5)怎样判别双代号网络计划的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 答:①总时差为零的工作称为关键工作。②全部由关键工作组成的线路或线路上总的工作持续时间最长的线路应为关键线路。 6)建筑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时怎样处理? 答:①对其中的严重缺陷应返工重做,对一般缺陷则通过翻修或更换器具、设备进行处理,通过返工处理的检验批,应重新进行验收。②在发现试块强度等不满足要求,但经具有资质的法定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应认为检验批合格,应予以验收;③经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认为能够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时,则该检验批可予以验收。④经返修或加固处理的分项、分部工程,虽然改变外形尺寸,但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可按技术处理方案和协商文件进行验收。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分部工程、单位(子单位)工程,则严禁验收。 08年7月试题 7)简述项目和项目管理的含义。 答:项目指具有独特的过程,有开始和结束日期,由一系列相互协调和受控的活动组成。过程的实施是为了达到规定的目标,包括满足时间、费用和资源等约束条件。项目管理是指为了达到项目目标,对项目的策划(规划、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监督等活动过程的总称。 8)试述流水施工的种类及各自的定义。 答:通常所说的流水施工基本方式是指等节奏流水、异节拍流水和无节奏流水三种。 等节拍流水是指在组织流水施工时,如果所有的施工过程在各个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彼此相等。 异节奏流水是指组织流水施工时,同一个施工过程在各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都相等,不同施工过程在同一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不完全相等的一种流水施工组织方式。 9) 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09年1月试题 10)简述项目组织的特点。 答:(1)项目组织的一次性;(2)项目组织的类型多、结构复杂;(3)项目组织的变化较大;(4)项目组织与企业组织之间关系复杂。 11)施工成本控制的依据包括哪些内容? 答:(1)工程承包合同;(2)施工成本计划;(3)进度报告;(4)工程变更;(5)施工组织设计;(6)分包合同。 12)简述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的处理原则。 答:(1)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过;(2)事故责任者和员工没有搜受到教育不放过;(3)事故责任者没有处理不放过;(4)没有制定防范措施不放过。 补充题 13)国家规定哪些工程必须实行监理? 答:(1)国家重点建设工程;(2)大中型公用事业工程;(3)成片开发建设的住宅小区工程:(4)利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组织贷款、援助资金的工程;(5)国家规定必须实行监理的其他工程。 14)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职能包括哪些方面? 答:一是监督工程建设的各方主体;二是监督检查工程实体的施工质量。 15)职能式组织结构有什么优缺点? 答:优点:由于将项目委托给企业某一部门组织,不需要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所以项目的运转启动时间短;职能专一,关系简单,便于协调;有利于充分发挥资源集中的优势;。 缺点:由于责任不明,容易导致协调困难和局面混乱;由于在项目和客户之间存在多个管理层次,容易造成对客户的响应迟缓;不利于调动参与项目人员的积极性;跨部门的交流沟通有时比较困难。 16)项目式组织结构有什么优缺点? 答:优点:项目经理对项目全权负责,享有较大的自主权,可以调用整个组织内外的资源;命令单一,决策速度快;团对精神得以充分发挥;对客户的响应较快;组织结构简单灵活,易于操作;易于沟通协调;同时弱化了项目组织与企业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关系,减少或避免了本位主义和行政干预。 缺点: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独立的组织,资源不能共享,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各类人员来自不同的部门,缺乏合作经验,易造成配合不当,影响积极性的发挥;项目与专业部门的联系少,专业职能部门的优势无法发挥,且职能部门也无法对专业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和指导,难于形成专业优势;项目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容易造成不同项目在执行组织规章制度上的不一致;项目一旦结束,项目成员的工作没有保障,不利于员工的职业发展。 17)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 答:目的性原则;集权与分权统一的原则;专业分工与协作统一的原则;管理跨度与层次的原则;系统化管理的原则;弹性结构原则;精简高效原则 18)项目经理素质要求有哪些?施工项目经理有哪些职、权、利? 答:项目经理素质要求有:能力要求、经验和业绩要求、知识要求、道德品质要求。 施工项目经理的职责:(1)代表企业实施施工项目管理(2)签订和组织履行“施工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3)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并组织实施(4)组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2019年暑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社会实践活动,是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暑假即将开始了,在长长的假期中,除了休息和学习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丰富生活,增长见识,开拓视野,还可以了解社会,学习本领,增强社会责任感。张弛有度才是生活本色,自我管理方显价值人生。为了使学生的暑假生活更加丰富,为了让学生们亲近社会、学习知识、开阔眼界,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同时也为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特制定本方案。 二、活动及完成时间 7月15日——9月1日 三、参与学生 一至五年级全体学生。 四、活动内容 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等学科要布置综合性、探究性、参与性、操作性的作业,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布置相关素质提升作业,以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进行美术的欣赏与创作,参与音乐、舞蹈的欣赏与训练等为主。暑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可分为六部分组成: 一是三名课程:读名著、赏名画、听名曲。让高雅艺术走进孩子心里; 二是影视课程:推荐适合孩子假期观看的电影及电视频道及栏

目; 三是习惯养成课程:将学校读书、练字、写日记、体育锻炼等习惯养成衔接强化为潜意识永久性习惯; 四是观察、探究课程:看星星、听虫鸣、观蚂蚁等系列,让孩子走进大自然这本教科书、实验室; 五是礼仪、生活技能课程;生活自理、烹饪、养花等,让孩子做个能自理、生活有乐趣之人; 六是交友、游学课程:让低年级学生了解自己所在乡镇所在自然村,让高年级学生知道自己所在县区所有乡镇,熟悉自己所在乡镇文化、风土人情等。有条件带孩子一道旅游、走亲戚,鼓励孩子交朋友,看长辈。 五、活动要求 以上六项课程,第1项为必做,其余5项任选其一或多选开展。各班由班主任牵头,所有学科教师参与商讨,在7月14日前制定出班级暑假课程设计及实施方案,并在7月15日中午学生放假时做好扎实安排。要求各班有主题、有特色;学生实践活动可分组也可单独实施。 方案模板见后附件一。 六、成果展示 均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完成纸质的《暑假实践活动展示册》。展示册自行设计,必须要有封面,写清楚班级、姓名;内容第一部分为必做活动,第二部分为选做活动。手写、彩印均可,A4纸大小,装订

寒假综合实践活动总结.doc

寒假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篇一 为了使孩子们度过一个欢乐、祥和而富有意义的春节,学校组织开展“体验在春节”的寒假综合实践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去亲身感受“欢乐中国年”的文化氛围。通过了解春节,体验春节,充分领略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及魅力,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感。 本次实践活动从检查上来看,家长非常支持和配合,孩子们积极参与其中。班级中绝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收集的春联数量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孩子们充分利用剪贴、图画等形式将收集的资料设计成精美的手抄报。周于涵、王冠华、董思丹、史佳荟等同学的手抄报令人耳目一新;好人好事方面大家做得也非常不错。主动为乘车有困难的人让座已经成为孩子们心照不宣的事。见到路上的塑料袋自觉帮助环卫爷爷清理、看到小弟弟妹妹摔倒赶紧扶起来、主动参与到家庭除尘的行列;在活动中学生们对传统节日春节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春节的由来”“春节的讲究”,为大家上了生动的一课。 基于二年级孩子年龄小,实践能力和方法有限的实际情况,也存在一些不足。个别家长较忙,出现代笔的现象,使孩子在活动中走了过场,没有收获;日记的内容有的记流水账,没有体验感受;个别学生的假期时间不会合理安排。从家长的反馈情况来看,本次活动开展的还是比较理想,孩子们能从中有所收获。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

另一方面,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相信孩子们回到学校后会更加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经验性、实践性的课程。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的活动,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关键在于要突出学生主体。当然,要在活动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积极性,必须要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有效指导。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课程,因而,必须突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的实践和各种实际操作活动,如果离开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会沦为认知性的课程了。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要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起着指导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因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2、充分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性。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一方面是指学生是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另一方面是指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完全是设计者预设的发展路径,学生也不是完全地通过对成人生活方式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范本(完整版)

计划编号:YT-FS-3890-85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范本(完整版)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 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 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范 本(完整版)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学校校本特色和地方特色,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探究“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特色”为目标,贯彻新课程理念,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求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试题(整理)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建筑工程资料地组卷厚度,一般不超过( D )mm. A、10 B、20 C、30 D、40 2、对列入城建档案馆接受范围内地工程,工程竣工验收后地( D )内向城建档案馆移 交一套符合规定地工程档案. A、15天 B、1个月 C、2个月 D、3个月 3、施工单位对工程实行总承包地,总包单位负责收集、汇总各分包单位形成地工程档 案并及时向(B)移交. A、监理单位 B、建设单位 C、城建档案馆 D、质量监督站 4、一个建设工程由多个单位工程组成时,工程文件应按(B)组卷. A、单项工程 B、单位工程 C、分部工程 D、分项工程 5、(B)是施工单位用以指导、规范和科学化施工地资料. A、施工管理质量 B、施工技术资料 C、施工物资资料 D、施工监测资料 6、水泥地强度应以标养(C)d试件结果为准. A、7 B、3 C、28 D、56 7、建筑节能产品进场时应有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并应按规定见证取样和( D ),有实 验报告. A、检测 B、监测 C、实验 D、送检 8、检验批施工质量验收记录表由施工工程(B)填写,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工程技术 负责人)组织质量检查员等进行验收. A、资料员 B、质量检查员 C、施工员 D、技术负责人 9、分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记录,勘察单位只可确认(A)分部工程. A、地基基础 B、主体结构 C、屋面工程 D、装饰装修工程 10、单位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质量核查记录,核查人栏由(B)签认. A、建设单位工程负责人 B、总监理工程师亲自 C、总监理工程师委托专业监理工程师 D、专业监理工程师 11建筑工程资料,简称为(B) A.施工材料 B.工程资料 C.交工资料 D.竣工资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①、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②、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④、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三年级综合实践工作总结

三年级综合实践工作总结 三年级综合实践工作总结 2020-04-05 在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不同织物的洗涤方法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始终保持对洗涤知识探究的好奇心,切身感受到其中的快乐,今天xx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三年级综合实践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综合实践工作总结篇一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理论上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这种全新课程的出现,对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也是一种全新的考验和挑战。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门课程,我校采取了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的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带来了一场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革命,是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活动课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所处的社区背景、自然资源以及现实生活的需要和问题,不断变化着。 这样一门创造性强的课程,对于习惯于教现成教材的教师来说,具有较大的挑战性,为了激发教师工作的内驱力,保证课程实施的实效性,我们组织老师认真学习和研究《走进新课程》,重点学习和讨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方案。 从理论的角度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性,就是: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

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但光有理论,大家也还是不知道怎么做,我们再从形式上了解了一般综合实践活动是如何设计的。网上的一些案例给了我们一个通俗易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模式。大家共同研究,我们自己得出了课程的一般模式:提出课题明确目的围绕课题设计多重主题活动总结归纳深化主题。 二、落实课程内容,结合实际条件,准确选题 上学期,学校没有制定大的活动计划,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结合本地人文地理条件优势,社会的热点问题及学生的身心特点,自主选择课题。刘桂红老师确定的课题是《我爱粘贴画》,王清老师的是《绚烂悠悠球》,张春玲老师的是《多彩纸艺》,朱梅老师负责《游龙板》课题。 三、合理安排师资、协调各种因素,确保课程有效实施 成立综合实践课程教研小组,选取认真负责、富有开拓进取精神的教师为任课教师,引领三至六年级综合实践课程全面铺开。 学校组织几位教师学习理论,让教师真正明白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和意义,使他们有开展课程的积极要求和行动。为使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学校要求各班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的形式,促进学生了解开设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我们还通过与家长接触,要求家长尽量为孩子们的活动创造条件,以使活动得以顺利开展;还利用黑板报等宣传形式动员学生、家长积极参与。 很多学生家长对这项活动以他们的方式给予了支持和帮助,有给孩子物质帮助的,也有精神上鼓励的。但在课外开展的一些活动中,也总有一些学生没有参加。问他们为什么不来参加活动时,有的学生说我想参加,但爸爸妈妈不让,他们说这些活动没什么意思。这就说明我们部分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还不太了解。

马工程管理学期末知识点复习

管理学原理重点 第一章 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根据组织的内外环境条件,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 一系列活动,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 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2.管理的性质:管理的二重性原理 (1)自然属性:与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 由共同劳动的社会化的性质产生的,它要求管理必须根据现代大生产的客观规律,合理地组织生产力,使组织资源得到最佳组合和合理利用,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2)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 由共同劳动所采取的社会结合方式的性质产生的,它要求管理必须体现社会制度的本质特征,不断维护和完善生产关系。 … (3)现实意义:管理的两重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指导人们探索和掌握管理体系的特点和规律性、实现管理任务的有力武器,是建立社会主义管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出发点。 认识和掌握管理的两重性原理,可以使我们分清资本主义管理和社会主义管理的共性和个性,正确地处理批判与继承、学习与独创、吸收国外管理经验与结合中国实际之间的关系,实事求是地研究和借鉴国外先进管理中有益的东西,做到兼收并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对于解决管理中的实践问题,实现组织目标,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管理的特征:(1)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的预定目标 (2)管理是一个过程 (3)管理是对组织拥有的各种资源的优化整合 (4)管理的核心是协调人际关系 (5)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的 4.管理的职能:(1)计划职能:对企业未来活动如何进行的预先筹划。 ^

(2)组织职能:设计和维持一整套职位系统,合理分工与合作, 协调企业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使企业活动顺畅 进行。 (3)领导职能:指挥、影响和激励下属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工 作。 (4)控制职能:确保企业活动朝着规定的企业目标运行而进行的 监察及修正活动。 5.管理者的分类: (1)按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层次分类: A.高层管理人员:决策性工作 B.中层管理人员:执行性工作 C.基层管理人员:作业性工作 { ①高层管理者:对组织负全责,主要侧重于沟通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和决定组 织的大政方针,注重良好环境的创造和重大决策的正确性。 (高层管理者,计划和控制职能的发挥显得更为重要) ②中层管理者:承上启下,主要职责是正确领会高层的指示精神,创造性地 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有效指挥各基层管理者开展工作, 注重的是日常管理事务。 ③基层管理者:主要职责是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保证完成上级下 达的各项计划和指令,他们主要关心的是具体任务的完成。 (基层管理者,领导职能的发挥更为重要) (2)按管理者所负责的组织活动范围分类: A.综合管理者 B.专业管理者 ` 6.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使用某一专业领域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 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2)人际技能:管理者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技能,即理解、

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2020年10月整理).pdf

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实施的依据及主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规定的八大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独立的学习领域,由国家设置并制订指导纲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指导与管理、学校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并组织实施的综合性活动课程,它是与其它学科课程并列而不是从属或依附于学科的一门国家必修课程。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三个科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共23个必修学分,是高中毕业学分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最低必修学分的20%,占最低毕业学分的16%。 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普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施于全体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在高中实施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要坚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又要适合高中教学和高中学生的特点,准确地确定和完整地把握课程理念,正确地理解课程的价值取向。 1、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类独立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任何学科的附庸,而是基于全体学生,具有特定教育功能的独立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倡导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学习,通过对问题进行独立的、持续研究的过程,发展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关注社会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基于这样的认识,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更关注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及由此产生的丰富多彩、生动鲜活的体验。在实施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一定要防止把它异化为其他学科的活动,或将独立的综合实践活动降低为某种一般化的课外活动。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与校本开发的课程。它与其它分科课程并列、独立,它有实施指南,而没有教材。这又说明它具

综合实践课程总结报告

综合实践课程总结报告 综合实践课程总结报告篇【一】 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协作、考察、搜集、访问、社会调查、分析研究、写课题小报告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了解学校、社区、社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锻炼自己勇于参与、大胆实践的品质,并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社会综合实践、与他人共同工作和从事集体工作、解决问题等能力。它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在这课程中,学生、教师仍是不可缺少的两大要素。我通过理论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对此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并作了一些尝试。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主体教育的思想。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始终把学生的自主性摆在第一位,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动口动脑,培养内在的动机,激发智慧的潜力,发展个性特长,推进个体的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为使“学生是主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坚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活动的设计、准备到实施、总结,都放手让学生参与全过程,使学生感到这是自己的活动,从而真正行动起来。 主题的确定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我坚持先由学生自主设计主题方案的做法。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不是先决定教师能够做些什么,先决定学生应该学些什么,而是研究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等。放手让学生自主组合小组进行研究方案的设计,并及时进行了交流、修改。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引导完善。结果全班自主分成了八个小组,形成了八个不同的方案。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确立了活动的方案。各个小队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个个兴致高涨,忙得不亦乐乎。 二、发扬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 的课程也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活动的组织、内容的选择,甚至有些活动在实际操作中,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辅导。教师对落实本课程,提高活动质量起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