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3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3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3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

第三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货币[社科院研究生院2007研]

答:货币是指一种被人们所接受的,用做交换媒介、计价单位和具有价值储藏作用的商品或者法定的凭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在金属货币条件下,货币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货币是一种特殊商品,它除了以自然属性满足人们的特定需要外,还具有特殊的社会职能,即具有表现、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和直接进行交换的能力,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在信用货币条件下,货币是一种交换媒介,表明保有或向社会索取等量物质财富的权利。货币作为商品,只是对货币的使用权进行交易的一种特殊商品。货币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物物交换中,商品的价值表现经历了偶然的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三个阶段。纸币是货币的完成形态。货币的形式从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发展到信用货币和现代的电子货币,形式不断更新,趋于多样化和电子信息化,但基本职能不变。

2.价值形式

答:价值形式是指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必须在两种商品的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价值形式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的,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马克思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考察,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指出货币的出现和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货币一经产生,商品内部的矛盾就转化为商品与商品、商品与货币的矛盾。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表现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3.价格

答:价格通常指市场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在流通过程中所取得的转化形式。价格是一种从属于价值并由价值决定的货币价值形式。价值的变动是价格变动的内在的、支配性的因素,价值是价格形成的基础。但是,由于商品的价格既是由商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也是由货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因而商品价格的变动不一定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动。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变动围绕它的价值上下波动;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利润的平均化,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4.价值尺度

答: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的表现一切商品价值和衡量商品价值量的职能。价值尺度是货币的首要职能。货币的这个职能克服了在物物直接交换条件下,由于价值表现不同而给商品流通造成的困难。货币之所以能起这个作用,是因为它本身也是商品,也具有价值,所以能够用来衡量和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就是要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币充当价值尺度时,只是表现价值,不是实现价值,因此,货币在执行此职能时,可以是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是通过价格标准来实现的。价格标准是包含一定贵金属重量的货币计量单位及其等分。货币作为价值尺度与货币本身的价格标准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它们的区别是:(1)前者是代表一定量的社会劳动,用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后者则是代表一定的金属重量,用来衡量货币本身的量。(2)前者是在商品经济中自发地发生的,它不依存于国家的权力;后者则通常是由国家以法律规定的。(3)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本身具有价值,其价值随着生产货币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而作为价格标准则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

5.流通手段

答: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的职能。它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在货币出现以前,商品的交换采用直接的物物交换形式。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方式发生了变化,每个商品生产者都要先把商品换成货币,然后用货币去换取所需商品,商品的交换分离成卖、买两个阶段,货币在商品卖与买之间充当了交易媒介。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打破了直接物物交换中存在的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商品交换中出现的时间和空间的买卖脱节加深了商品的内在矛盾,隐含了商品流通中断、发生危机的可能性。铸币在流通中会不断磨损,从而使它代表的一定金属重量额面价值名称与实际包含的金属重量逐渐脱离,成为不足值的货币。但是这种不足值的铸币仍然可以和足值的铸币一样,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于是就逐渐出现了用贱金属铸造的辅币。既然不足值的铸币可以作为流通手段,也就有可能用没有价值的铸币符号来代替铸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于是就出现了纸币。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是金属货币的代表,它自身没有价值,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来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6.贮藏手段

答: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贮藏起来的职能。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既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也不能是价值符号,而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货币贮藏能够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减少时,多余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贮藏起来;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增加时,贮藏的货币就会自动地加入到流通过程。

7.支付手段[中央财经大学2009研]

答:货币的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的职能。支付手段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中赊账买卖的出现而产生的。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时,首先要完成两种职能。第一,对所卖商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第二,执行观念的流通手段的职能。可见,支付手段职能的产生,要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职能的存在为前提。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出现后,一方面解决了现金交易中买者暂时不能支付货币的矛

盾,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随着支付手段的发展,商品生产者和交换者之间会形成错综复杂的债权和债务关系,只要有一个债务人不能按期偿还债务,就会形成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加深了商品经济的矛盾,形成货币危机的可能性。

8.世界货币

答: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超越国内流通领域,在国际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这是马克思指出的货币的第五种职能,它是在前几个职能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当商品流通越出国界产生国际贸易关系后,货币便在世界经济关系中发挥作用。货币执行这一职能时,必须脱去铸币、辅币和价值符号等地域性外衣,以足值的金和银充当。世界货币职能具体表现为:(1)作为国际间的支付手段,用于平衡国际收支差额;(2)作为国际间的购买手段,用于购买外国商品;(3)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等。马克思认为,在贵金属流通条件下,作为世界货币,要以金银原始的条块形式并按实际重量发挥职能,不能采取国内流通的铸币和纸币形态。因为后者一越出国界,就丧失了其法定意义。

9.外汇

答:外汇是一国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机构、外汇平准基金组织及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国库券、长期和短期政府债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外汇有动态和静态两种含义,动态的含义是指将一个国家的货币转换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以适应各种目的的国际支付或清偿所需要的国际性货币的兑换行为。静态的含义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做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我们通常所说的外汇是指静态的含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外汇是指:(1)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2)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3)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4)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化;(5)其他外汇资产。影响外汇变动的因素和外汇的经济影响参见本章“复习笔记”相关内容。

10.汇率

答:汇率是指两种不同货币间的兑换比率或外汇的买卖价格,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汇率有直接标价和间接标价两种标价方法。直接标价法是指用本国货币表示外国货币的价格,即把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作为固定单位折合本国货币的数量来表示汇率。这是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方法。间接标价法是指用外国货币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即把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作为固定单位折合外国货币的数量来表示汇率。这种方法只有英国等少数国家使用。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是经济因素。其中主要包括:国际收支状况;一国物价水平;国际间利率的差距;一国的货币政策特别是利率政策;外汇储备状况;财政状况等等。

11.货币层次

答:随着信用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货币范围不断扩展,出现了M0、M1、M2、M3、M4……边界不同的货币层次。按照货币的流动性,货币层次可分为:

M0=现金(纸币和硬币)

M1=M0+所有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

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 3=M 2+其他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 4=M 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商业票据、短期公司债券、人寿保单等)

12.货币乘数

答:货币乘数又称为货币创造乘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是指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使活期存款总和(亦即货币供给量)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货币供给量的倍数。 如果是活期存款,将通过活期存款派生机制创造货币,公式为d R D r =和d e R D r r =+。如果在存款创造机制中还存在现金流出,即贷款并不完全转化为存款,那么货币创造乘数为:c

e d r r r k ++=1,其中c r 为现金-存款比率。此时,仅把活期存款考虑为货币供给量。如果把活期存款和通货都考虑为货币供给量,即u M C D =+,同时,引入基础货币H (银行准

备金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此时的货币创造公式如下:

e d c c e d u u e d u u r r r r D

R D R D C D C R R C D C H M +++=+++=+++=11

13.货币流通

答:货币流通是指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货币不断地作为流通手段实现商品的价值,同时它自身也不断地从买者手中转到卖者手中的、不断地作为购买手段与各种商品更换位置的货币运动。货币流通遵循货币流通规律,即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其数量是由全部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两个因素决定的。用公式表示为:

14.通货膨胀

答: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符号发行失去控制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货币现象。通货膨胀降低了一国货币的购买力,引起货币贬值。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会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中才会出现,因为金银本身具有价值,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量中的货币量。宏观经济中,通货膨胀主要指价格与工资的普遍上涨。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引起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引起价格的扭曲,进而影响经济效率。严重的通货膨胀还将对社会稳定产生不良影响。

15.通货紧缩

答: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相对于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等要素减少而引致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和经济衰退等现象。它是与通货膨胀相对立的概念,通货紧缩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货币现象,它在实体经济中的根源是总需求对总供给的偏离,或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当总需求持续小于总供给,或现实经济增长率持续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时,则会出现通货紧缩现象。通货紧

缩的特征表现为物价水平的持续与普遍地下跌。这个物价水平,严格说来应包括资产价格如股票、债券、房地产及商品和服务在内的价格指数,但碍于统计上的局限性,一般在国内用全国零售物价月上涨率,在国外用消费价格指数(CPI)作为度量指标。如果全国零售物价上涨率在零值以下,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人们通常在理论上就将其界定为典型的通货紧缩。

二、问答题

1.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答:(1)货币的产生

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随着价值形式的发展而产生的。价值形式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的,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具体过程参见本章“复习笔记”相关内容。)

(2)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是商品,它和一般商品一样是实在的商品体,具有一般商品的特性;货币又是一种特殊商品,它是一切商品共同的价值表现材料,执行着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3)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的,是货币本质的表现。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2.货币流通量是怎样决定的?纸币流通量又是怎样决定的?

答:(1)货币流通量的决定

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内容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其数量是由全部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两个因素决定的。用公式表示为:

如果考虑支付手段职能,一方面,货币的使用不仅有商品买卖,而且还有清偿债务、支付工资以及交纳税款等;另一方面,在商品买卖过程中,不必都动用货币,由于随着商业信用的发展,在不少情况下,商品买卖采取赊购和各当事人债权、债务相抵消的办法。这样,货币流通量公式应修正为:

(2)纸币流通量的决定

纸币流通量要由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来决定。这也被称作纸币流通规律。这是因为纸币不同于金属货币,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是价值的符号,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量就会减少,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会上涨。因此,纸币发行量的界限就是它象征性地代表的金属货币的实际流通的数量。这就是纸币流通的特殊规律。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情况下,由于金属货币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能够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之同实际需要量相适应,一般不会发

生通货膨胀的情况。而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由于纸币只是价值符号,不能作为贮藏手段,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因此,它的过量发行,必然造成通货膨胀现象。

用公式表示流通中需要的纸币流通量是:

纸币流通规律是货币流通规律的特殊表现形式,纸币所代表的价值和购买力同它发行的数量成反比。所以,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必须以货币流通量的规律为基础,发行并调节纸币的流通量,保证宏观经济顺利运转。

3.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汇率由供求关系决定,因此影响外汇供求的因素最终都会影响汇率,最根本的因素为经济因素,主要有:

(1)国际收支。国际收支状况对一国汇率的变动会产生直接影响。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顺差,就会引起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的增长与外国货币供应的增加,顺差国的币值就会上浮,汇率增加;相反,逆差国币值下跌,汇率下浮。

(2)一国物价水平。物价水平会影响其商品、劳务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物价上涨一般会导致出口商品的减少和进口商品的增加,进而导致汇率的变动。同时,一国货币对内币值的下降不可避免地影响其对外价值,削弱该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从而导致汇价下浮。

(3)国际间利率的差距。利率差距将引起短期资金在国际间的移动。若一国发生资本内流,该国货币汇率会趋于上浮;反之,若一国发生资本外流,该国货币汇率会出现下浮。

(4)货币政策。一国货币政策特别是利率政策,是影响汇率变动的重要因素。降低利率,会引起国内的短期资本外流。相反,提高利率,将促其汇率上浮。

(5)外汇储备。一国外汇储备少,则表明外币需求增加,外币相对增值,一国的汇率将上浮。反之,一国的汇率将下浮。

(6)财政状况。财政状况常常是预测汇率变动的重要指标。如果一国的财政预算出现巨额赤字,这表明政府支出过度,通货膨胀和经常项目收支状况将进一步恶化,结果汇率就会自动下浮;反之,汇率将自动上浮。

4.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和意义是什么?

答:(1)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

M0是边界最窄的货币界定,通常称为现金,具有很高的流动性。M1的流动性低于M0。通常把M0和M1称为狭义货币,或称为交易货币,即主要是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货币。通常把M2、M3、M4……称为广义货币,是对货币外延的扩大。在一定条件下,广义货币可以转化为狭义货币,通常被称为一种潜在的购买能力或支付能力,需要经过一定时期(变现过程)才会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

(2)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

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和目的是为了把握流通中的不同口径货币的特点、性质、运动规律以及它们在整个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货币层次的划分对于考察市场均衡,进行宏观调节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不同流动性的货币层次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不同,中央银行调控货币流通量时就不能同样对待,应选择流动性强、与经济活动最为密切的层次作为控制重点,从而便于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的实施。同时,中央银行对不同货币层次的监测和控制,也促使各种金融机构做出相应的反应。

以上内容为跨考网整理的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原因,如果同学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课后习题资料,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要的资料都在这儿→jjxkyzs。想了解经济学考研高分的秘密吗?请点击>>>:经济学考研解题技巧

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提醒您: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加入我们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

货币金融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 案 《货币金融学》 一.单项选择题 1.信用起源于( ) A、商品交换 B、货币流通 C、生产社会化 D、私有制 2.在信用关系的价值运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储藏手段 3.美国同业拆借市场也称( ) A、 贴现市场 B、 承兑市场 C、 联邦基金市场 D、 外汇交易市场 4.资本市场是指( ) A、短期市场 B、一级市场 C、发行市场 D、长期市场 5.劣币是指实际价值( )的货币 A、等于零 B、等于名义价值 C、高于名义价值 D、低于名义价值 6.( )是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的企业。 A、金融市场 B、金融体系 C、金融中介 D、金融工具

7.货币市场交易与资本市场交易相比较,具有( )的特点。 A、期限短 B、流动性低 C、收益率高 D、风险大 8.同业拆借市场是金融机构之间为( )而相互融通的市场。 A、减少风险 B、提高流动性 C、增加收入 D、调剂短期资金余缺 9.政策性金融机构是( )的金融机构。 A、与商业银行没有区别 B、不以营利为目的 C、由政府支持不完全以营利为目的 E、 代表国家财 10.本位货币是指( ) A、一个国家货币制度规定的标准货币 B、本国货币当局发行的货币 C、以黄金为基础的货币 D、可以与黄金兑换的货币 11.由政府或政府金融机构确定并强令执行的利率是() A、公定利率 B、一般利率 C、官定利率 F、固定利率 12.信托最突出的特征是对信托财产()的分割 A、使用权 B、租赁权 C、所有权 D、代理权 13.世界上第一家现代银行――英格兰银行产生于() A、1690年 B、1694年 C、1580年 D、1587年 14.金融监管按大类分可分为证券、保险、()等监管机构 A、信托

最新商品流通学答案整理

商品流通学答案整理

一、名词解释: 1、替代品:是指互相竞争的商品,如果两种商品可以互相代替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欲望,这两种商品就是替代商品。具有交叉弹性为正值的产品被称为替代品。 2、互补品:互补品指两种商品必须互相配合,才能共同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需要。具有交叉弹性为负值的这种关系的产品被称为互补品。 3、备货的过程: 备货过程一般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分类:去除不要的东西,并将产品归类; 集聚:将相同种类相同等级的物品收集在一起,形成各种类的、同等质量产品的大量集合; 分配:将集聚起来的大量产品向若干消费地发货; 备齐:消费地接收了产地分配、发送的大量产品,并且把这些产地“供给”形态的产品分割成零碎的单位进行集合。 值得注意的是:四部分活动不一定一次出现;四种备货活动也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产品。 4、推式:制造商利益激励的方法促进商业者积极经营自己的产品,其最直接的手段是降价或回扣。这与产品自身的吸引效果来吸引顾客完全不同,它就像用制造商自己的力量将产品推进流通渠道里,因而称为推式战略。 拉式:指利用广告和促销活动引导潜在的最终消费者或使用者的营销策略。在拉式战略中,是制造商而不是渠道分销商承担了大部分的促销责任。

5.销售依存度:从厂商i销售的产品中有多少是通过商业者j销售的角度来说,厂商i给商业者的的销售额与厂商i的总销售额的比例称之为销售依存度。 假设厂商i的销售额为Mi,i给j的销售额为Mij,则i对j的销售依存度mij 为: mij=Mij/Mi,且Mi=∑Mij 6.制造:以原料或零组件(自制或外购),经过较为自动化的机器设备及生产工序,制成一系列的消费用品。 零售:与“批发”相对。商品经营者或生产者把商品卖给个人消费者或社会团体消费者的交易活动。 制造零售:自己从事生产活动的商业者,他们的质和量都极为有限,其分工的范围也是有限的,他们的活动中的却包含生产活动,但他们的销售领域与周围的商业者都是相同的,所以这些生产者叫做“制造零售”。 7.推迟战略:在消费者产生需求之前,尽量推迟对什么样的商品生产多少、产品的店铺库存量应该是多少这些问题作出决断的时间。通过设计产品和生产工艺,把制造某种具体产品、使其差异化的决策延迟到开始生产之时,使一类或一系列的产品延迟区分为专门的产成品,这种方法称为差别化的推迟战略。 8.整合:由集聚物到备货物转变的全过程。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金融与经济【圣才出品】

第一章金融与经济 1.货币、财产、财富、收入之间有何联系和区别? 答:正确地对货币、财产、财富、收入加以区分和理解,有助于我们认识经济周期。 (1)货币和财产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可以购买任何商品。财产是货币、财物及民事权利义务的总和。虽然它们都可以在一定时点上测得,但它们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尽管人们的财产可以用货币来计量,但是,货币只是财产的一小部分。 (2)货币和财富 “富”是指财力,人们拥有的财富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内容,还包括非物质的、精神层面的内容,例如,健康强壮的体魄、乐观开朗的性格、百折不挠的毅力等。这些都不是仅用货币就能换得的,也不是用货币所能计量的。 (3)货币和收入 收入是经济主体通过交换或其他规定(如税法)所得到的财产,人们可以用货币来计量收入水平,但人们绝不会认为经济主体的收人就只是其所得到的货币。尽管人类社会已经进入货币经济时代,但是,人们的收人中还会有一些是以非货币的实物资产形式给付的,如实物奖品。 2.如何认识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 答:金融市场是实现资金融通的场所。它不仅与个人的收入或财富增长有关,还与整个国民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金融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表现在:最早的金融活动——货币充当交换媒介,充当一般等价物,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后期,借贷、支付

和汇兑业务相继大发展,金融活动范围随之扩大,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诞生。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信用为中心的金融活动迅速发展,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广泛建立,从而加速了资本积累和生产集中,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时代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随着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的相互渗透、密切结合,产生了金融资本。金融资本一经形成,便控制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命脉,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中心。随着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扩大,特别是随着资本输出规模扩大及跨国公司大量增加,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体系日臻完善。国际金融的发展又把各国经济活动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世界经济的格局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通过金融活动提高了动员、积聚和分配社会资金的效率,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促进了国民经济协调、稳定、持续发展。 可见,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的经济发展状况看,经济发展都已离不开金融。金融发展水平和金融深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3.为什么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答: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反映出来: (1)经济货币化程度加深 经济货币化是当代经济的发展趋势。金融资产交易已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热点,金融交易的规模早已超过商品交易总额。金融活动不仅能满足商品交易规模扩大的需要,而且还同社会发展机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以银行为主体的多元化金融体系已经形成 在现代经济活动中,银行作为信贷中心、结算中心和现金出纳中心的地位依然保持,银

《货币金融学》复习题

《货币金融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 1. 一般把金融资产价格出现急剧下跌及大量金融机构和公司企业倒闭现象称为(A ) A. 金融危机 B. 市场混乱 C. 通货膨胀 D. 通货紧缩 2. 能够充当回购协议中的证券抵押品的通常是(B ) A. 股票 B. 国库券 C. 房产债券 D. 股票 3. 下列哪种关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表述是正确的?(C) A. 在一级市场进行的是股票交易,而在二级市场进行的是债券交易 B. 在一级市场进行的是长期证券交易,而在二级市场进行的是短期证券交易 C. 在一级市场进行交易的是新发行证券,而在二级市场进行交易的是已经发行过的证券 D. 一级市场是在交易所的交易,而二级市场是在场外交易市场的交易 4. 下述关于货币总量的陈述中哪些是正确的(C ) A. M1的数量大于M2 B. M1和M2增长比率的发展趋势总是十分接近的 C. 与其短期变动相比,美联储对货币总量的长期变动情况更加关注 D. 美联储很少更改其对货币总量的估计值 5. 下列何种监管机构为商业银行中人均存款数额在10万美元以下的提供偿付保障,使其免于在银行破产的情况下受到损失(D) A. 美国证监会(SEC) B. 联邦储备体系 C. 储蓄监管局 D.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 6. 正常情况下财富与金融资产的关系是( C ) A. 不相干 B. 负相关 C. 正相关 D. 不明显 7. 能通过规模经济和专门技术来降低交易风险的是(D ) A. 经纪人 B. 金融中介 C. 工商企业 D. 监管部门 8. 能导致资源向银行流入的业务叫(A ) A. 负债业务 B. 资产业务 C. 中间业务 D. 表外业务查 9. 假设为报复贸易中的非公平举措,国会对中国进口商品实施一项关税,同时中国对美国商品的需求增加,则在长期内( C ) A. 美元相对于人民币升值 B. 人民币相对于美元贬值 C. 美元相对于人民币贬值 D. 无法判断

货币金融学课后答案解析米什金

货币金融学课后答案 1、假如我今天以5000美元购买一辆汽车,明年我就可以赚取10000额外收入,因为拥有了这辆车,我就可以成为推销员。假如没有人愿意贷款给我,我是否应该从放高利贷者拉利处以90%的利率贷款呢?你能否列出高利贷合法的依据? 我应该去找高利贷款,因为这样做的结果会更好。我支付的利息是4500(90%×5000),但实际上,我赚了10000美元,所以我最后赚得了5500美元。因为拉利的高利贷会使一些人的结果更好,所以高利贷会产生一些社会效益。(一个反对高利贷的观点认为它常常会造成一种暴利活动)。 2、“在没有信息和交易成本的世界里,不会有金融中介机构的存在。”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错误的还是不确定?说明你的理由。 正确。如果没有信息和交易成本,人们相互贷款将无成本无代价进行交易,因此金融机构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3、风险分担是如何让金融中介机构和私人投资都从中获益的? 风险分担是指金融中介机构所设计和提供的资产品种的风险在投资者所承认 的范围之内,之后,金融中介机构将销售这些资产所获取的资产去购买风险大得多的资产。 低交易成本允许金融中介机构以较低的成本进行风险分担,使得它们能够获取风险资产的收益与出售资产的成本间的差额,这也是金融中介机构的利润。对投资者而言,金融资产被转化为安全性更高的资产,减少了其面临的风险。 4、在美国,货币是否在20世纪50年代比70年代能更好地发挥价值储藏的功能?为什么?在哪一个时期你更愿意持有货币? 在美国,货币作为一种价值储藏手段,在20世纪50年代比70年代好。因为50年代比70年代通货膨胀率更低,货币贬值的贬值程度也较低。 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优劣取决于物价水平,因为货币价值依赖于价格水平。在通货膨胀时期,物价水平迅速上升,货币也急速贬值,人们也就不愿意以这种形式来持有财富。因此,人们在物价水平比较稳定的时期更愿意持有货币。 5、为什么有些经济学家将恶性通货膨胀期间的货币称做“烫手的山芋”,在人们手中快速传递? 在恶性通货膨胀期间,货币贬值速度非常快,所以人们希望持有货币的时间越短越好,因此此时的货币就像一个烫手的山芋快速的从一个人手里传到另一个人手里。 6、巴西在1994年之前经历快速通货膨胀,很多交易时通过美元进行的,而不是本国货币里亚尔,为什么? 因为巴西快速的通货膨胀,国内的货币里亚尔实际上的储藏价值很低,所以人们宁愿持有美元,美元有更好的储藏价值,并在日常生活中用美元支付。 7、为了支付大学学费,你获得一笔1000美元的政府贷款。这笔贷款需要你每年支付126美元共25年。不过,你不必现在就开始偿还贷款,而是从两年后你大学毕业时才开始。通常每年支付126美元共25年的1000美元固定支付贷款的到期收益率为12%,但是为何上述政府贷款的到期收益率一定低于12%? 如果利润率是12%,由于是在毕业两年后而不是现在开始贷款,那么政

商品流通试题答案

单选题 1.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被称为( A ) A.价值B.使用价值 C.价格D.交换价值 2.发达的商品流通可以表述为( B ) A.W—G—W B.G—W—G′ C.W—W D.G—W 影响货币需求量的基本因素是( D ) 3.在以下各因素中,不属于 ... A.流通中的商品数量B.商品价格水平 C.货币流通速度D.国民收入水平 4.竞争是建立在利害或损益关系上的,所以它决定了竞争规律作用的( C ) A.强制性B.自发性 C.排他性D.不确定性 5.市场最早表现为( A ) A.商品交换的场所B.商品交换的手段 C.资源配置的场所D.资源配置的方式 6.市场具有统一的规则,这种规则维系市场活动的秩序,保证资源、商品流动和公平竞争,这体现了市场体系的( C ) A.统一性B.开放性 C.有序性D.竞争性 7.最主要的市场主体是( D ) A.居民B.中介机构 C.政府D.企业 8.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在任何市场都存在并发生作用,故这些机制也称为( B ) A.具体市场机制B.一般市场机制 C.个别市场机制D.总体市场机制 9.具有先导性特征的是( A ) A.商流B.物流 C.信息流D.资金流 10.适当控制进货量,以免盲目进货造成商品积压,此时商品一般处于( C ) A,导入期B.成长期

C.成熟期D.衰退期 11.属于有限服务批发商的是( B ) A.专职批发商B.货架批发商 C.工业分销商D.制造商代理商 12.20世纪零售业最重要的发展是( B ) A.消费者合作社的出现B.连锁商店的发展 C.方便商店的普及D.直销的兴起 13.下列属于批发渠道特征的是( B ) A.处于流通领域的终极环节B.从事大宗商品的交易流通 C.服务对象是消费者D.从事个量销售 14.最窄的分销渠道是( A ) A.独家分销B.密集性分销 C.选择性分销D.强制性分销 15.下列属于纯粹流通费用的是( A ) A.广告费B.商品包装费 C.商品运输费D.商品保管费 16.下列属于直接流通费用的是( A ) A.运杂费B.经营管理费 C.办公费D.商品损耗 17.以同类产品市场价格为基础制定本企业商品价格的方法,称之为( C )A.成本价格决策法B.需求价格决策法 C.竞争价格决策法D.心理价格决策法 18.反映流通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是( D ) A.存货周转率B.商品流通费用率 C.资产周转率D.商品销售利润率 19.下列属于经济环境的是( D ) A.人口环境B.政治环境 C.法律环境D.市场环境 20.B2C是一种( C ) A.企业之间的交易行为B.消费者之间的交易行为 C.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交易行为D.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交易行为 1.货币的参与使原来的物物交换变为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即(A)

货币金融学题库

货币金融学题库-跨专业选修 一、判断题 (错)1、货币和收入之间的差别是货币是流量而收入是存量。【第 1 章】 (错)2、我国货币供给中的M0包括现金和活期存款。【第11章】 (错)3、金融市场中的初级市场即流通市场。【第 6 章】 (错)4、债券的回报率一定不等于该债券的到期收益率。【第7 章】 (对)5、当收益曲线向上倾斜时,说明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第 4 章】 (对)6、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管理,要求公司披露其真实信息,有助于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第15章】 (对)7、如果一个人存入某银行其支票帐户1000 元现金而另一个人从他的支票帐户中提取了750 元现金, 该银行的准备金会增加250 元。【第12 章】 (错)8、银行的资产业务存在各种风险,但其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却不存在风险,反而能带来额外收益。 【第9 章】 (错)9、中央银行的产生早于商业银行。【第10 章】 (错)10、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不需 要保持相对独立性。【第10 章】 (对)11、受央行贴现贷款影响的基础货币不能被央行完全控制。【第10 章】 (错)12、公开市场操作对存款准备金的影响要比对基础货币的影响更有效。【第15 章】 (对)13、货币供给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通货存款比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负相关。【第12 章】(对) 1 4 、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目标是相互冲突的。【第13 章】 (对)15、中央银行对贴现率的调整具有信号作用。【第10 章】 (错)16、利率的可测性优于货币供给,因此应选择利率作为中介指标。【第 4 章】 (错)17、交易方程式强调了人们对货币的主观需求因素。【第11 章】 (对)18、如果人们预期未来的名义利率将下降,则债券的预期收益将增加,货币的需求将减少。【第 3 章】(对)19、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货币需求与利率水平负相关。【第13 章】 (对)20、存款保险制度虽然有利于减少银行遭到挤兑的风险,但却产生了道德风险问题。【第15 章】(错)21 、货币与财富是同一个概念。【第1 章】 (对)22、金融资产的流动性越强,交易成本就越低,货币性就越强。【第 3 章】 (错)23、证券对于购买者来说是负债,对于发行者来说是资产。【第 2 章】 (对)24、一个只进行短期债务工具交易的金融市场被称为货币市场。【第 3 章】 (对)25、有价证券的价格与预期收益正相关,与市场利率负相关。【第 4 章】 (错)26、名义利率比实际利率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借款的实际成本。【第 3 章】 (错)27、超额存款准备金对银行来说是无用的闲置资金,因而越少越好。【第15 章】 (对)28、当你向某银行存入100元现金时,银行的负债增加100元。【第9章】 (错)29、期权买方的损失可能无限大。【第7 章】 (错)30 、由于中央银行也经营存放汇等传统银行业务,所以它从根本上说与商业银行没有太大区别。【第 10 章】 (错)31、西方央行常采用调整法定准备金率来控制货币供应量。【第15 章】 (对)32、非借入性基础货币来源于公开市场操作,因此央行可以完全控制。【第15 章】 (对)33、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当一家银行从中央银行购买政府债券时,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减少,基础货币 减少。【第10 章】 (错)34、货币供给与贴现贷款水平、非借入基础货币负相关。【第 2 章】 (错)35、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总是和谐统一的。【第15 章】 (错)36、失业是坏事情,政府应尽量使失业率保持为零。【第16 章】 (对)37、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相关性是强调它与政策目标而非政策工具之间的联系。【第 1 章】

货币金融学 教学课件作者 蒋先玲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 《货币金融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于法定价值的货币(良币)被收藏熔化退出流通,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货币(劣币)则充斥市场的现象。“劣币驱逐良币”的根本原因在于金银复本位与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排他性、独占性的矛盾。 2 .如何理解货币的定义?它与日常生活中的通货、财富和收入概念有何不同? 答:(1)货币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个词,它的含义丰富,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意义。大多数经济学家是根据货币功能认为,货币是指在购买商品和劳务或清偿债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任何物体。通货(钞票和硬币)是货币;支票账户存款也被看成是货币;旅行支票或储蓄存款等信用工具也可发挥货币的功能。因此,货币定义包含了一系列东西,而不是某一样东西。 那么一个物体怎样才能被称为货币呢?一般而言,物体必须具备以下特征才能被人们普遍接受从而充当货币: ① 价值稳定性。任何物体要充当货币,其本身的价值必须是相对稳定的。历史上曾经以牛、羊等牲畜作为货币来 使用,由于其价值不稳定,必然在后来失去了充当货币的资格。 ② 普遍接受性。货币可用做交易媒介、价值储藏和延期支付手段等,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为人们普遍接受,这 正是货币的典型特征。 ③ 可分割性。随着商品交换规模的发展,要求充当货币的物体必须是均质、易于分割成标准化的等份,以实现 不同规模的商品交换。 ④ 易于辨认与携带。商品交换范围的拓展和商品经济的复杂性使得货币的流动性和防伪性日渐重要;那些笨重、 易仿制的货币材料将逐步让位于轻便易携、易辨真伪的材料。 ⑤ 供给富有弹性。一种优良的货币,其货币材料的供应必须富有弹性,以随时满足商品生产和交换增减的需要。 金银货币之所以先后退出历史舞台,主要原因就是供给缺乏弹性,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 2 )货币与通货的区别。通货只是货币的一个组成部分,经济学家所说的货币,除了通货以外,主要是指以支票、本票、汇票形式表现的对于货物、劳务等所具有的权力。 ( 3 )货币与财富的区别。货币是社会财富的组成部分,财富除了货币资产以外,还有更多的非货币性金融资产以及实物资产等。 ( 4 )货币与收入。首先,在商品经济时代,人们的收入大多表现为货币。其次,收入是货币的流量概念,是指某一时期内的货币量,如一个月、一年;而货币是一个存量概念,是指某 一时点的货币余额,如第一季度末的货币余额。 〃 经 3 .划分货币层次的依据是什么?货币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 济 学答:( 1 )货币的层次划分,是指按不同的统计口径对现实流通中各种信用货币形式划分 系 列为不同的层次。货币层次划分的目的是在货币流通总量既定的前提下,按照不同类型的货币流 动性划分各个层次,以此作为中央银行调节货币流量结构的依据。 ( 2 )迄今为止,关于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划分并无定论,但根据资产的流动性来划分货币供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155)《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网上作业 题及答案 1:第一次 2:第二次 3:第三次 4:第四次 5:第五次 6:第六次 1:[判断题]企业在预付货款时,不能作为商品购进,只有在收到商品时才能作为商品购进。参考答案:正确 2:[论述题] 计算题 1.某零售企业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12月31日有关账户余额如下(金额单位:元), 库存商品账户余额329 600 主营业务收入账户余额374 000 受托代销商品账户余额61 400 主营业务成本账户余额374 000 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192 030 要求:(1)请用综合差价率推算法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并调整商品销售成本,作出调整分录。 (2)假设年末盘存,计算出实际结存商品进价金额为292 715。请用实际进销差价计算法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并调整商品销售成本,作出调整分录。 参考答案: 3:[多选题]预提坏帐准备的方法有 4:[多选题]数量进价金额核算适用于 5:[单选题]企业取得的购货折扣应 6:[单选题]进价金额核算适用于 7:[多选题]用综合差价计算法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需要根据期末"商品进销差价"、”库存商品"及 8:[单选题]已销商品进销差价计算偏低,那么―― A:期末库存商品价值偏高,毛利也偏高 B:期末库存商品价值偏高,毛利则偏低

C:期末库存商品价值偏低,毛利也偏低 D:期末库存商品价值偏低,毛利则偏高 参考答案:C 9:[单选题]经营贵重、大件商品的大中型综合性零售企业对库存商品可以采取 10:[单选题]能列入"经营费用一一包装费”账户的有 11:[多选题]作为商品购进的入账时间有--- A:付出货款的时间 B:收到商品的时间 C:支付货款同时收到商品的时间 D:预付货款的时间 参考答案:ABC 12:[判断题]采用售价金额核算的企业,由于库存商品按售价记账,因此作商品购销货业务处理的受托代销商品也应按售价记账。 参考答案:正确 请同学们自己做 13:[判断题]预提商品削价准备的企业,在商品低于进价出售时,商品销售收入小于商品销售成本,表现为亏损,当企业以削价准备金弥补削价损失后,商品销售收入与商品销售成本相一致,则表现为既不盈又不亏。 参考答案:正确 请同学们自己做 14:[论述题] 数量进价金额核算。(做出会计分录) (一)商品购进的核算 1.1日,业务部门转来上海电扇厂开来的专用发票,开列华生牌台扇400台,每台160元,计货款64 000元、增值税额10 880元,并收到自行填制的收货单(结算联)。经审核无误,当即签发转帐支票付讫。 2.3日,储运部门转来收货单(入库联),向上海电扇厂购进的华生牌台扇400台,每台160元。扇已全部验收入库,结转其采购成本。

最新货币金融学整理试题

货币金融学(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货币在执行职能时,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A、交易媒介 B、价值贮藏 C、支付手段 D、价值尺度 2. 下列说法哪项不属于信用货币的特征。 A、可代替金属货币 B、是一种信用凭证 C、依靠银行信用和政府信用而流通 D、是足值的货币。 3. 下列有关币制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行本位制下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B、双本位制下容易出现“双重价格”的现象 C、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D、双本位制下金币作为主币,银币为辅币 4. 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中一般将现金划入层次 A、M0 B、M1 C、M2 D、M3 5.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是指:() A.美国中央政府债券利率 B.美国商业银行同业拆借利 C.美联储再贴现率 D.美国银行法定存款准备率 6. 甲购买了A公司股票的欧式看涨期权,协议价格为每股20元,合约期限为3个月,期权价格为每股1.5元。若A 公司股票市场价格在到期日为每股21元,则甲将:() A.不行使期权,没有亏损 B行使期权,获得盈利C.行使期权,亏损小于期权费D不行使期权,亏损等于期权费7. 股指期货交易主要用于对冲() A.信用风险 B.国家风险 C.股市系统风险 D.股市非系统风险 8. 若证券公司采用()方式为某公司承销股票,则证券公司无须承发行风险。 A.余额包销 B.代销 C.全额包销 D.保底销售 9. 下列关于票据说法正确的是。 A、汇票又称为期票,是一种无条件偿还的保证 B、本票是一种无条件的支付承诺书 C、商业汇票和银行汇票都是由收款人签发的票据 D、商业承兑汇票与银行承兑汇票只能由债务人付款 10. 开发银行多属于一个国家的政策性银行,其宗旨是通过融通长期性资金以促进本国经济建设和发展,这种银行在业务经营上的特点是()。 A.不以盈利为经营目标 B.以盈利为经营目标 C.为投资者获取利润 D.为国家创造财政收入 11. 标志着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产生的重要事件是。 A、1587年威尼斯银行的产生 B、1656年瑞典国家银行的产生 C、1694年英格兰银行的产生 D、1844年英国比尔条例的颁布 12. 1995 年我国以法律形式确定我国中央银行的最终目标是()。 A 、以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 B 、以币值稳定为主要目标 C 、保持物价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D、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13. 下列货币政策操作中,引起货币供应量增加的是()。 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提高再贴现率 C、降低再贴现率 D、中央银行卖出债券 14.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业务上大量抛售有价证券,意味着货币政策()。 A、放松 B、收紧 C、不变 D、不一定 15. 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演变的过程中,把管理的重点主要放在资产流动性上的是()理论。 A、资产管理 B、负债管理 C、资产负债管理 D、全方位管理 16. 1694 年,英国商人们建立( ) ,标志着现代银行业的兴起和高利贷的垄断地位被打破。 A、汇丰银行 B、丽如银行 C、英格兰银行 D、渣打银行 17. 下列( ) 不属于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 A、库存现金 B、准备金 C、存放同业款项 D、应付款项 18.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风险,其中,由于借款人不能按时归还贷款人的本息而使贷款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的风险是()。 A、国家风险 B、信用风险 C、利率风险 D、汇率风险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习题与答案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练习题 一、判断题 1.企业在预付货款时,不能作为商品购进,只有在收到商品时才能作为商品购进。(√) 2.享有商业折扣和现金折让的情况虽然是不同的,但它们在核算上都是以实际支付的货款作为商品的采购成本。(×) 3.仓库商品销售和直运商品销售都属于商品销售,因此在核算上没有什么不同。(×) 4.企业在预收货款时,由于转移了商品所有权,因此可以作为商品销售。(×) 5.在进行销售商品的账务处理时,不符合确认条件但商品已经发出的情况下,应将发出商品通过“发出商品”账户来核算。(√) 6.库存商品发生短缺,不论是自然损耗还是责任事故,经领导批准由企业列支时,均列入“销售费用”。(×) 7.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以商品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 8.企业对于未计提过跌价准备的、完全丧失了使用价值的商品,应按其账面价值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账户,贷记“存货跌价准备”账户。(×) 9.批发商品异地销售一般采用提货制和送货制。(×) 10.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出来的商品销售成本,比较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 11.购进专供本单位自用的商品属于商品购进的范围。(×) 12.为收取手续费替其他单位代销的商品不属于商品销售的范围。(√) 13.售价金额核算企业购进商品短缺或溢余时,应按商品售价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 14.商品流通企业的业务主要包括商品生产,商品销售,商品储存三个环节。(×) 15.采用售价金额核算的企业购进商品退补价时,若只更正购进价格,只需调整“商品进销差价”账户和“应交税费”账户,而右以不调整“库存商品”账户。(√) 二、单选题 1.企业购进商品支付货款时,实际发生现金折扣,应计入( B )账户。 A.“销售费用” B.“财务费用” C.“主营业务收入” D.“在途物资” 2.南海百货批发公司日前售给春风百货商店搪瓷烧锅800只,每只11.56元,今发现单价开错,每只应为11.66元,当即开出更正发票予以更正,该笔业务属于( B)。 A.购进商品退价 B.购进商品补价 C.销售商品退价 D.销售商品补价 3. 某商业企业购进商品一批,其中商品价款150 000元,发生的运输费用5 500元,增值税额25 500元,则该批商品的采购成本为(B)。 A、5 500元 B、150 000元 C、155 500元 D、175 500元 4.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中,商品零售企业常采用的是( C)。 A.个别计价法 B.加权平均法 C.毛利率法 D.先进先出法 5. 零售商品的流转是流转的( D)。 A、起始环节 B、销售环节 C、中间环节 D、最终环节 6.直运商品销售的突出特点是商品由供货单位直接运达购货单位,在账务处理上不使用( B)账户。 A.“商品采购” B.“库存商品” C.“销售费用” D.“主营业务成本” 7.期末结存商品金额偏低( A )。 A.商品销售成本就会偏高,毛利额就偏低 B.商品销售成本就会偏高,毛利额也偏高 C.商品销售成本就会偏低,毛利额就偏高 D.商品销售成本就会偏低,毛利额也偏低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课后习题-货币与货币制度(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思考题 1.为什么说货币形式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信用货币是必然的规律? 答:(1)当货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加强时,一般说来,作为货币的商品就要求具有如下四个特征:一是价值比较高,这样可用较少的媒介完成较大量的交易;二是易于分割,即分割之后不会减少它的价值,以便于同价值高低不等的商品交换;三是易于保存,即在保存过程中不会损失价值,无须支付费用等;四是便于携带,以利于在广大地区之间进行交易。事实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就在不同程度上具备这样的特征。 随着交换的发展,对以上四个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世界各地历史上比较发达的民族,先后都走上用金属充当货币之路。充当货币的金属主要是金、银、铜,而铁作为货币的情况较少。金属货币流通及其以前货币形态的演变基本上遵循了上述四个特征的要求,随着商品交换深度和广度的发展,其形态越来越先进。 (2)金属货币与实物货币相比,有很多优点,但最终还是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信用货币,之所以说这是历史的必然是因为: ①金属货币的产量跟不上经济的发展,币材的日益匮乏使人们开始寻找可以适应成倍增长的经济量的货币形式。 ②金银的国际分布极不平衡,动摇了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入和自由兑换等贵金属流通的基础。 ③在金银复本位条件下,金贵银贱引起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极大地撼动了复

合金本位的根基,随后的金本位制虽然克服了“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后果,但因银退出了主币行列,所以使得原来就不足的货币金属量更显匮乏。 ④货币信用理论的发展和奥匈帝国打破“黄金桎梏”的实践使各国商业银行开始大量发行银行券,公众则因金属货币流通、携带及保存的不方便而逐渐接受了银行券。同时各国都意识到金属货币在流通中不断磨损是一种社会财富的浪费,也鼓励和支持银行券的流通。 ⑤经济危机使各国在贸易、金融等方面纷纷树起了壁垒。尤其是在古典重商主义的影响下,人们认为金银即国家财富,因此,各国都把金银作为战略物资管制起来。另外,连绵不断的战争和财政赤字使各国进一步管制黄金并大量发行不兑换银行券和纸币。 2.支付手段职能导致货币危机性的原因何在?它与通货膨胀有何关系? 答:货币支付手段职能具有以下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因此出现货币危机的可能性大。 首先,支付手段可能引发债务链条,从而导致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的不正常;其次,货币具有相对的独立运动能力,在无发行信用保证时,可能引发货币的超量发行,从而引发通货膨胀。比如,中央银行可能为财政赤字而进行财政性发行,商业银行则可能为增加利润而盲目扩大贷款规模,等等。 3.金属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为什么可以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而信用货币不能? 答: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贮藏手段可以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并以此调节物价。其原因在于:金属货币有充足的实际价值,人们对其也有充足的信心。当流通中货币量过多而导致物价上升时,人们会持币待购或干脆长期贮藏货币,再加上金属货币的贮藏主要是窖藏方式,所以这样就会使流通中的货币实实在在地减少,从而拉动物价回落;反之当物价下

货币金融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习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实物货币就是指() A 没有内在价值得货币 B 不能分割得货币 C 专指贵金属货币 D 作为货币其价值与普通商品价值相等得货币 2.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所要解决得就是() A 实现商品得交换 B 表现特定商品得价值 C 在商品之间进行价值比较 D 使人们不必对商品进行比较 3.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得区别在于() A 前者包括许多商品得交换。 B 前者就是指以货币为媒介得商品交换得总体,后者则就是只包括两种商品。 C 前者就是指以货币为媒介得商品交换得总体,后者则就是不以某种商品为媒介得各种商品之间得交换。 D前者就是指不以货币为媒介得商品交换得总体,后者则就是没有货币得两种商品之间得交换。 4.劣币就是指实际价值()得货币。 A 等于零 B 等于名义价值 C 高于名义价值 D 低于名义价值 5.本位货币就是指() A 一个国家货币制度规定得标准货币 B 本国货币当局发行得货币 C 以黄金为基础得货币 D 可以与黄金兑换得货币 6.金银复本位制就是() A 金银比价由政府与市场共同决定得金银两本位制。 B 金银得比价由市场决定得金银两本位制。 C 金银得比价由政府规定得金银两本位制。 D 金银比价由银行决定得金银两本位制。 7.跛行本位制就是指() A 银币得铸造受到控制得金银两本位制。 B 金币得铸造受到控制得金银两本位制。 C 以金币为本位货币得金银两本位制。 D 以银币为本位货币得金银两本位制。 8.纸币本位币制就是指() A 银行券为本位货币 B 可以自由兑换黄金得货币为本位货币 C 信用货币为本位货币 D 纸币为本位货币 9.典型得金本位制就是() A 金块本位制 B 金汇兑本位制 C 虚金本位制 D 金币本位制 10.本位货币在商品流通与债务支付中具有()得特点。 A 有限法偿 B 无限法偿 C 债权人可以选择就是否接受 D 债务人必须支付 (二)多项选择题 1.相对于银本位制,金银两本位制有如下优点:() A 有利于金银币币值得稳定 B 货币得发行准备更充分 C 货币币材更为充分

流通经济学试卷及答案2套

流通经济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各种竞争手段中,见效快、易被消费者接受的是() A.信息竞争B.产品竞争 C.经营竞争D.价格竞争 2.将竞争分为商品竞争和商誉竞争的分类标准是() A.竞争对象B.竞争形态 C.竞争内容D.竞争手段 3.在以下各项中,属于商品市场的是() A.金融市场B.技术市场 C.消费品市场D.房地产市场 4.如果某个市场上,只有为数不多的生产者垄断了某一行业的市场,每个生产者的产量都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则该市场是() A.完全竞争市场B.寡头垄断市场 C.完全垄断市场D.垄断竞争市场 5.如果某商店对于某产品适当控制进货量,尽可能避免因盲目进货造成商品积压,则此产品处于生命周期的() A.导入期B.成长期 C.成熟期D.衰退期 6.有一种理论认为采用新型零售业态的零售商在开始进入市场时总是以低价格、低毛利、低成本和低定位为特点,该理论是() A.零售轮理论B.生命周期理论 C.自然选择理论D.辩证过程理论 7.属于批发业态的是() A.超级商店B.自动售货机 C.经纪人D.上门推销 8.大型零售公司通过向工业领域、批发领域延伸业务,综合经营零售、批发、生产、加工等项业务,这种形式称为() A.水平式渠道结构B.传统式渠道结构 C.公司式垂直渠道结构D.管理式垂直渠道结构

9.制定商品价格的最低经济界限是() A.生产成本B.生产成本+利润 C.流通费用D.流通费用+利润 10.维护商品流通领域公平竞争方面的法律是() A.公司法B.合同法 C.消费者权益保护法D.标准化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自愿让渡的客观基础和条件包括() A.以不同的所有者为基础B.以国际市场为背景 C.以平等互利为条件D.以经济利益为核心 E.以政府调控为前提 2.流通企业的组织要素包括() A.网络B.文化 C.知识D.机制 E.机构 23.批发渠道的功能有() A.集散商品B.储存商品 C.沟通信息D.提供资金帮助 E.承担风险 4.流通经济环境是指影响商品流通运行的经济因素等经济条件,它们包括()A.生产方面的因素与条件B.货币方面的因素与条件 C.分配方面的因素与条件D.消费方面的因素与条件 E.物质技术设施方面的因素和条件 5.商业文化的功能有() A.传导功能B.展开功能 C.约束功能D.创新功能 E.增值功能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以_______________为媒介的商品流通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6篇 货币理论【圣才出品】

第6篇货币理论 第19章货币数量论、通货膨胀与货币需求 19.1 复习笔记 1.货币数量论 货币数量论揭示了在总收入规模既定情况下所持有的货币数量。该货币需求理论最重要的特点是它认为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 (1)货币流通速度和交易方程式 ①货币流通速度 费雪考察货币总量M(货币供给)与经济体所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量P×Y(总支出P×Y也称为经济体的名义总收入或名义GDP)之间的联系,其中P代表价格水平,Y代表总产出(收入)。M和P×Y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货币流通速度表示,即货币周转率,也就是1年当中,1单位货币用来购买经济体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平均次数。流通速度V可以更精确地定义为总支出P×Y除以货币数量M:V=(P×Y)/M。 ②交易方程式 上述公式两边同时乘以M,就可以得到交易方程式:M×V=P×Y。 该公式表明:货币数量乘以在给定年份中货币被使用的次数必定等于名义收入。但是交易方程式仅仅是一个恒等式,它没有说明当货币供给M变动时,名义收入(P×Y)是否会同向变动:M的增加可能由V的下降所抵消。 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由经济中影响个体交易方式的制度决定的。假如人们使用赊

购账户和信用卡来进行交易,那么在购买时通常较少地使用货币,则流通速度上升。相反,如果购买时用现金或支票支付更加方便(两者都是货币),则流通速度会下降。费雪认为,由于经济体中的制度和技术特征只有在较长时间里才会对流通速度产生影响,所以正常情况下,短期内货币流通速度相当稳定。 ③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货币数量论说明了在名义总支出数量既定前提下所持有的货币数量,实际上是一种货币需求理论。交易方程式被改写成:M=PY/V。 当货币市场均衡时,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M d)。此外,由于货币数量论假定流通速度为常量,我们用常数k代表1/V,将1/V和M分别替换为k和M d,可以将方程式改写成:M d=kPY。公式说明:因为k为常量,所以由既定水平的名义收入PY所支持的交易规模决定了人们的货币需求量M d。因此,费雪的货币数量论表明:货币需求仅仅是收入的函数,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 (2)从交易方程式到货币数量论 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在短期内相当稳定,因此V=V_,从而将交易方程式转化为货币数量论,该理论认为,名义收入(支出)仅仅取决于货币数量M的变动:P×Y=M×V_。 上面的货币数量论公式说明,当货币数量M翻番时,M×V_也翻番,从而名义收入的价值P×Y也一定翻番。 (3)数量论与物价水平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完全弹性,所以在正常年份整个经济体生产出来的总产出Y总是维持在充分就业水平上,故在短期内也可以认为交易方程式中的Y相当稳定。可以用一个固定值Y_来代替。因此,货币数量论表明,由于V_和Y_都是常量,所以在短期内如果M翻番,P也必须翻番。古典经济学家借助货币数量论来解释物价水平的变动:货币数

货币金融学题库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填空题 1、双本位制下,金币和银币是按照比价流通的。 2、在不兑现货币流通时期,确定单位货币价值就是确定本币单位的, 或确定与关键货币的固定比价。 3、由国家准许铸造并符合规定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称为_______ ____。 4、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产生于商品的。 5、在金本位制下,一国汇率的波动界限是。 6、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存款货币 称为。 7、货币金本位制有_______ _____、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三种形式。 8、信用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两个条件是:和立法保障。 9、代替金属货币流通并可随时兑换为金属的货币称为___ _______。 10、在一次支付中,如果超过规定数额,收款人有权拒绝接收的货币为有限法偿 货币。它主要是针对而言的。 11、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它是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工具, 二是它具有与一切商品的能力。 12、大陆地区的人民币,由国家授权统一发行与管理。 13、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的发行主体是。 14、流通中的货币种类可以区分为主币和。 15、持有人可以随时向签发银行兑换相应金属货币的一种凭证,是。 16、扩大的价值形式发展到一般价值形式的重要性在于使商品的直接物物交换变 成了以为媒介的间接交换。 二、单项选择题 1、本位货币是() A、被规定为标准的、基本通货的货币 B、本国货币当局发行的货币 C、以黄金为基础的货币 D、可以与黄金兑换的货币 2、“格雷欣法则”这一现象一般发生在() A、银本位制 B、跛行本位制 C、双本位制 D、平行本位制 3、历史上最早的货币制度是( )。 A、金本位制 B、银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金块本位制 4、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入,自由兑换的的货币制度是() A、银本位制 B、金币本位制 C、金块本位制 D、平行本位制 5、如果金银的法定比价为1:13,而市场比价为1:15,这时,充斥市场的将是( )。 A、银币 B、金币 C、金币和银币 D、都不是 6、“劣币驱逐良币规律”一般发生在()。 A、银本位制 B、平行本位制 C、双本位制 D、金币本位制 7、在货币产生过程中,商品价值形式最终演变的结果是() A、简单价值形式 B、扩大价值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