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书编纂的原则和要求内容

地方志书编纂的原则和要求内容
地方志书编纂的原则和要求内容

地方志书编纂的原则和要求

梅森

一、体例要求

志书体例包括结构、体裁与章法。它涉及到志书的类型和名称、时间断限、体裁、篇目结构、记事、立传、文体、叙事等方面的要求。

体例是志书编纂的准则,是体现志书特征的关键。

(一)坚持志体

横排门类,纵述史实。除总述卷、分志(分卷)概述外,其他正文一般坚持述而不论。

体例科学、规、严谨,适合本分志、分卷容记述的要求。

地方志体例有五个基本特征:1时空界限明确;2事以类从,类为一志;3横排竖写,以横为主,宜横则横,宜纵则纵;4综合性资料文献为特征,门类齐全,容全面;5述而不论。

坚持这五个基本特征就是坚持了志书体例。

(二)体裁运用得当

述、记、志、传、图、表、录体裁运用得当,以志为主。

1、总述、综述、概述、无题序(述体)

(1)总述、概述、综述

概全貌、概轨迹、概特点。

用概括性语言对事物作全面深入、简洁精当的记述。注意选择概括性事实、概括性(含结构性)数据、概括性的语言。

以述为主,以论为辅,议论力避空泛。如夹叙夹议,须论从事出,不空喊口号不唱高调。各个方面(板块)的记述,分别遵循顺时记事的原则。举要综述,把握重点要点节点和标志性事物及精华事物,不面面俱到。

注意反映事件活动的阶段,阐明事物间的在联系,彰明因果。恰当评说利弊得失。源于高于各分志、卷容或本分志、卷篇章容。行文言简意赅、文约事丰,语言流畅,凝练意深。

总述卷对全志容进行概述,分志综述与分志、分卷概述对本部分容进行概述。

(2)无题序

一般放在篇一级,特殊的,个别的也可以放在章节之下。

对本篇(或章节)进行全面概括,包括发展沿革、彰明因果、沟通联系、基本特点、经验教训。

2.大事记、专记、编纂始末(记体)

(1)大事记

大事记卷选录大事要得当,要事不漏,既要突出重点,纵不断主线,又要覆盖全面,横不缺要项(从事条组合后整体看)。

事条时间、地点、人物(单位)、结果等要素齐备。

采用编年体为主,适当结合纪事本末体,分年、月、日记述大事、要事,对于其中在时间上有一定跨度、又是连续性的重大事件,则采用适当集中记述始末的方式。

按时间顺序,一事一条。从本区域、行业、事业整体高度选取事关全局的事件,避免写成部门(行业)的大事记。

(2)专记

专记设置因事制宜,选题严格,数量适度。记述跨门类,影响全局,对本区域、行业、事业起决定作用和未来有借鉴作用的重大事件,一事件一专题,用纪事本末体方式详记始末。

(3)编纂始末(编后记)

编后记重点反映修志始末,包括修志起因、组织领导、方法步骤、容编排、修志体会等。

3.志(志体)

各分志(卷)门类(篇、章、节、目)设置合理。纵述史实,把握事物的发端、变化和现状,不缺失主要事物、事物的主要方面和事物发展的重要阶段,重大事物、地方特点事物有背景、有因果,有比重结构。

4.传(传记体)

人物卷(篇)包括人物传(传略)、人物简介、人物表、人物录四种体裁。人物传(传略)记已故人物,主要是正面人物,也有少数对社会起阻碍作用的反面人物。人物简介主要记健在人物,但少数已故人物材料太少也可放在简介中。英雄集体和模、高级知识分子等可入表。

入人物简介、表、录的级别可根据本地区、本行业、事业的情况,但也要考虑各分志、分卷的平衡。人物传记和人物简介要写出人物的个性。英雄群体,要写群体人物的事迹,不能见事不见人。相关联的人物也可合传。

传记人物容,包括履历和事迹,重点记好在本地、所从事行业、事业的事迹;人物简介略记履历,主要对本地、本行业、事业的活动简要记述;英雄群体,要写群体人物的事迹。

国际性大都市,所记人物包括本籍人物(在本地工作、外地工作均记);外籍(包括外地,外国籍人)人物,简单履历外,主要记在本地的活动容。

5.图、照

图、照的拍摄、绘制、选用、编排,要做到典型性、资料性、专业性、综合性、条理性、精确性的统一,从不同角度反映情况。卷首的图、照能够统辖本分志、分卷容。串文图、照与所在部分文字要吻合。

6.表

表格包括统计表和事表(文字表)。表格紧随相关正文之后。容准确,不与正文简单重复或自相矛盾。不以表废文,做到文显轨迹、阶段、结构、比重、特点,表呈详细具体。数据表敞开式,文字表封闭式。

7.录

收录与所记政治活动、行业、事业、实体有关的,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未来还有参考价值,有重大社会、文献价值的法规、文件、报道、艺文等原始文献。还包括补遗考订等资料。

附录辑录的是其他各卷难以归类,或篇幅较大的复制件,就单项看可具有比各分志、卷有关容更为详尽的资料信息,是对各卷有益的补充。

附录设若干类别,每一件附录件另面编排。

选、辑的文献必须保证文献的真实和尽可能的原始状态。具体方法两种,一是全文辑录保持文献的原貌,二是删去非本质核心容予以节录。节录必须保存原文核心部分(句词不动),删节处用删节号【……】表示,文献标题下标明“(节录)”。

8.索引

全志除人物卷外,各分志、分卷均编制索引,设置于编纂始末之后。

索引分类标准统一,名称概念清楚,提炼的标引词符合主题原意,附缀正文页码准确。

9.分清志种,区域志、专志不可写成部门志。

区域志是以行业、专业、专门志的容综合而成;专志就是专门的志书。记事围是从区域,专业、专门事物角度。不是部门志。

省志、市志、区县志不可写成行业、专业主管部门工作的容的综合,而是行业、专业的综合。是区域围事物,而不只是管辖或所管事物。

实体志,是选择有代表性的经济、事业实体进行记述,主要记所属行业、事业的实体活动,党政工青妇主要记组织,其重大活动放入大事记。一般性的党务、人事、财务管理工作不记。

二、篇目、容要求

篇目设置符合“事以类聚”、“类为一志”的基本要求,横不缺要项,科学分类与现代具体分工、全志整体性与分志(卷)相对独立性、体例的统一规与突出特点的关系处理得当。

整体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归属妥当,层次分明,排列有序。类目的升格或降格,使用适度。

标题简明准确,题文相符,同一门类各级标题不重复。

容完整,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反映事物基本特征,记述有深度。

容能够全面、客观、系统地反映断限本行业、事业、本实体发展的全过程。

要研究本记述门类、类目的容和要素,做到容全面系统。

(一)横分门类,纵向记述

志体与史体不同,在编纂形式上,史体是以时系事,志体是以

类系事。史书以年代为经、以事件为纬,著撰往事,侧重于从纵的方面反映历史的连续性,而志体却要求分门别类地记述一方之历史与现状,“事以类从,类为一志”。它的特点是打破总的时间概念,注意按事物分类横排。

志书在横排门类过程中,一定要严格区分各类事物的性质和遵从科学分类原则,在纵向记述上,应注意:

(1)纵述不宜溯源过远,而应侧重断限以,需上溯的则上溯;

(2)切忌纵列文件、常规工作、一般情况,而应纵述事实,反映事物的变化发展;

(3)不要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应抓住主线,突出主要;

(4)不要逐年记述,搞流水账,而应纵述演变,写好事物的量变、质变和盛衰起伏,切忌流水账似的逐年资料罗列。

横分纵述的方法在认识与反映事物本来面目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即能较科学地反映同一门类事物的在联系,揭示同一门类事物间具有规律性的发展变化。此原则充分体现了地方志的编纂个性,以及它别具一格的编纂风格。

横分门类、纵向记述是志书编纂应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但由于方志所记述的事物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所以在记述一些具有特殊性的事物时,应灵活掌握这一原则,做到宜横则

横,宜纵则纵,以横为主,纵中有横,横中有纵,纵横结合,使篇目既符合志体,又便于把容写清楚。避免过分强调横分门类,纵向记述,而导致记述事物的整体性较差和交叉重复等现象。

(二)横不缺项,纵不断线

新编地方志要求横"百科"、纵述历史,历史主线不可割裂,即所谓横不缺项,纵不断线。有的称:“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

横不缺项是拟订篇目要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方志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就是一个“全”字。所以称它为一方之全史。它所记载的是一地、一行业之全貌,举凡一地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物等等,无一不在方志记述围之。特别是随着发展,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行业越来越多,社会结构越来越复杂。我们在拟订篇目时务必深人研究,熟知地情,做到尽其所有,广辟类目,注重科学,也就是务必做到横不缺项。

纵不断线是编纂地方志需要遵循的另一重要原则。地方志为“一方之全书”,又是“一方之全史”。横向看,方志反映一方之全貌;纵向看,方志反映断限一方包括各行各业的兴衰起伏和历史发展脉络。因此,断线与缺项一样都会影响志书的质量。

(三)突出时代、地方、专业特点特色

一部志书是否优劣和有无价值,关键之一是看其有无特色。地方志的特色包括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及专业特色三个方面。

地方志是时代的产物,具有强列的时代感,时代性是地方志在

时间方面的重要特征。不同时期编修的地方志无不体现着时代的气息。如首轮志书中都体现了由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由传统工业走向现代工业。二轮志书反映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反映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多元发展,全面走向世界。

地方志书编纂的原则和要求模板

地方志书编纂的原则和要求 梅森 一、体例要求 志书体例包括结构、体裁与章法。它涉及到志书的类型和名称、时间断限、体裁、篇目结构、记事、立传、文体、叙事等方面的要求。 体例是志书编纂的准则,是体现志书特征的关键。 (一)坚持志体 横排门类,纵述史实。除总述卷、分志(分卷)概述外,其他正文一般坚持述而不论。 体例科学、规范、严谨,适合本分志、分卷内容记述的要求。 地方志体例有五个基本特征:1时空界限明确;2事以类从,类为一志;3横排竖写,以横为主,宜横则横,宜纵则纵;4综合性资料文献为特征,门类齐全,内容全面;5述而不论。 坚持这五个基本特征就是坚持了志书体例。 (二)体裁运用得当 述、记、志、传、图、表、录体裁运用得当,以志为主。 1、总述、综述、概述、无题序(述体) (1)总述、概述、综述

概全貌、概轨迹、概特点。 用概括性语言对事物作全面深入、简洁精当的记述。注意选择概括性事实、概括性(含结构性)数据、概括性的语言。 以述为主,以论为辅,议论力避空泛。如夹叙夹议,须论从事出,不空喊口号不唱高调。各个方面(板块)的记述,分别遵循顺时记事的原则。举要综述,把握重点要点节点和标志性事物及精华事物,不面面俱到。 注意反映事件活动的阶段,阐明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彰明因果。恰当评说利弊得失。源于高于各分志、卷内容或本分志、卷篇章内容。行文言简意赅、文约事丰,语言流畅,凝练意深。 总述卷对全志内容进行概述,分志综述与分志、分卷概述对本部分内容进行概述。 (2)无题序 一般放在篇一级,特殊的,个别的也可以放在章节之下。 对本篇(或章节)进行全面概括,包括发展沿革、彰明因果、沟通联系、基本特点、经验教训。 2.大事记、专记、编纂始末(记体) (1)大事记 大事记卷选录大事要得当,要事不漏,既要突出重点,纵不断主线,又要覆盖全面,横不缺要项(从事条组合后整体看)。 事条时间、地点、人物(单位)、结果等要素齐备。

公司公文写作模板

请求批准性“请示”参考模板 ××(公司)关于××××(事由)的请示 题目字体为方正小标宋简体,二号,不加粗,格式居中,全文行距固定值29磅 ×××(主送单位全称): 为了……(目的),根据……(依据,可不写),我单位拟………(意图主旨)。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正文字体为仿宋_GB2312,三号,不加粗): 一、………二级标题字体为黑体,三号,不加粗…………(基本情况)。 (一)……三级标题字体为楷体_GB2312,三号,加粗 1.………四级标题字体为仿宋_GB2312,三号,不加粗 (1)……五级标题字体为仿宋_GB2312,三号,不加粗 二、…………(请示事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其意义)。 三、…………(具体方案和请示事项)。 妥否,请批示 附件:1.×××××××× 2.×××××××× ××××(发文单位全称) ××××年×月××日(联系人:×××电话:×××××××××)

答复上级单位交办事项的“报告”参考模板 ××(单位)关于××有关情况的报告 ×××(主送单位全称): 根据××要求(或根据××批示精神或根据转来的《××》要求),我们对……情况进行了认真研究(或我们对××问题进行了调查核实)。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事件的“过程”、“原因”或按时间表述事件的来龙去脉,注明目的或意义)。 二、…………(事件的基本情况,成效与问题,经调查核实的情况或处理的依据、过程及结果)。 三、…………(下一步拟采取的措施与办法、事件的经验与教训、打算与设想)。 特此报告 ××××(发文单位全称) ××××年×月××日(联系人:×××电话:×××××××××)

志书体例

志书体例的基本特征是横分门类,纵述史实,即“横排竖写”。条目撰写是志书篇目与资料的结合,一部志书的质量高低、价值大小,最终要通过条目来体现。因此,条目撰写一直是修志同仁十分关注的一个话题。在志书的篇目框架完善并确定之后,条目的撰写就成为决定志书质量的关键一环。志书条目的撰写,文无定法,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条目作为志书最基本的记述单元,以时为序,直陈其事。条目的撰写,要立足全局高度,全面概括、归纳本行业(部门)志书断限内的主要工作、活动,展示全貌,反映发展变化,总结经验,点明成绩,探索规律,也不回避曲折与失误。写法上直入正题,用实事说话,言之有物,力戒空洞虚浮。专题性事目主要记述单一性、专题型的事物、事件、事情,按照具体内容分列,一事一目。条目标题要确切、简练,文题相符。条目的选题,应抓住行业特点、地方特点、时代特点,着力记述主体工作。条目撰写要加强综合性,体现著述性,避免不加选择,事无巨细,记成流水账。从目前收到的各单位上报的资料稿件来看,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质量方面良莠不齐,缺乏统一规范,难以达到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编写的立足点不高,部门工作总结的痕迹较为突出;二是缺乏志书最基本的写作规范,资料堆砌、流水账式记述、文件汇编式记述现象比较普遍;三是地方特点、专业特点、时代特点不突出,大事要事也不突出。从资料价值上看,存在着“五多五少”,即微观资料多,综合提炼的宏观资料少;概念、理论、政策、制度的内容多,反映重大决策活动和重大历史事件的资料少;表面、平面的一般性资料多,有深度、有新意的

资料少;众所周知的、陈旧的资料多,独家资料和新披露的资料少。因此,有必要就如何搞好条目撰写问题作进一步思考。本文试就三种不同类型条目的撰写谈点个人浅见,并在撰稿实践中与大家探讨。1.条目的撰写,要从理解志书的体例和篇目结构入手各单位的承编人员虽大多属于兼职,承担的任务也属于临时性质的,但修志是一项专业性很强、协调难度大、涉及面广泛的相对复杂的工作,而志书编纂又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和专业规范,按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时间上又要求各部门齐头并进,在统一时间内全面完成资料编写上报任务。因此,了解一些志书编纂的基本要求和常识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对做好工作很有帮助。体例即志书内容的特有表现形式,包括结构、体裁、章法三项内容,或称三要素。结构,指志书的编排形式,其基本特征是“横排纵写”,即横分门类,纵写发展变化;纵横结合,以横为主,侧重于从横的方面展示一方事物的广泛性。结构在志书诸要素中起主要作用,而结构的核心是条目。条目是志书构成的基本单元。采用纲目体结构形式的志书,分纲列目,纲举目张,每一个条目于其类属中抽出来,因事创设,以目为记述的实体,分为三类:总分型条目、综述型条目、专题型条目,为志书的基本结构单位,在结构中起支配作用。均属于实写目,成书后,它又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词条”。在撰写过程中,要分清条目的不同类型和属性,从宏观上看事物,从高层次往下看,可以视为三种不同层次的条目。按条目撰写是志体横排的必然结果,章法受到具体条目的制约。在志书编纂中,只有充分认识到条目在志书结构中的作用,横排才有实际

hg关于写志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于写志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大事记的编写 大事记是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内发生的自然和社会等方面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的简要记述。 (一)、大事记的地位: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按历史发展顺序,把一个地区内各方面的事物以古至今贯通起来。有这条线贯穿,方志的总体结构有纵有横,互相配合,浑然一体了。 (二)、大事记的体例:按编年体,可将间隔时间不太长的一件事的几个阶段合在一起写。这样既体现以时系事,时为全书之经的特点,又便于把某些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给人以完整的印象。 (三)、大事记的表述:表述要准确、科学。1、如实记载,寓理于叙,寓评于述,体现观点,不议论,不抒情。2、语言贴切,朴实简洁,要简,要平,要精,要雅。标题用名词或主谓词组,直书其事,简短、鲜明、准确、通俗,恰当地提示篇、章、节、目所概括的内容,不用形容或评论词语,不宜字多冗长。 二、志书行文规则 (一)总则: 1、行文通俗,流畅,意思表达准确,清楚,严密。 2、行文中的一切表述形式要规范统一。 3、行文中的各种符号,代表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4、同一词语始终表述同一概念,同一概念始终用同一词语表述。 (二)文体 用白话文写语言,记叙体。寓观点于事实的记述之中。关键之处可以用点晴之笔议论。禁忌空话、套话,假话和浮词,行文力求生动、有文采。 (三)书写格式 编、章、节分别序号,居中书写。节下的目用一、二、三等序列号,居中书写;目下的子目和细目依次用(一)、(二)、(三)、1、2、3标列序号。空二格书写。子目下的正文另起一行空二格上写。细目下的正文在同一行空一格书写。(四)用字:用规范字。标点符号用“字典”附载的规定使用。 (五)名称

企业管理写作

企业管理写作 一、关于企业写作的点滴认识 应用写作是以文字的形式把丰富的内容加以记载和表述的过程。所写的文书,它起着安排部署工作、指导工作、反馈交流情况、沟通信息等方面作用。 (一)企业写作的站位 企业写作站位应该是:把握企业性质,立足于企业发展全局,明晰所处工作流程中的位置,抓住重点工作,从因果关系中剖析工作成败,如实反映实际情况,为领导决策服务。 (二)企业写作的语言要求 企业写作属于应用写作的范畴。使用语言的要求,必须做到:准确恰当(用词准确,语言准确,符号准确),简洁明快(文约而事丰,删繁就简,言简意骇),质朴得体(通俗易懂,语言朴实,真实可信)。 表达方式主要采用:1、叙述。是把人物经历或事物发展过程加以表达,更多使用的是概括叙述,即用陈述性句子作粗线条叙述的表达方法。2、议论。是以事论理,通过事实与情况证明观点看法,辩明是非曲直,借以说服人的一种表达方法。3、说明。是对事物、事理进行解说的一种表达方法。就是运用简练明确的语言,将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关系、构成、功能等加以说明(例如产品说明书),或者把一般情况事理的概念

和规律、定理以及其应用范围介绍清楚、表达明白。 总之,一切应用写作,都必经具备毛泽东1958年提出的性质要求,即:“文章和文件都应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准确性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问题,这些都是逻辑问题。鲜明性和生动性,除了逻辑问题以外,还有词章问题。” (三)企业写作者应具备的素质 一般的写作者,都应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善于收集和整理各类信息,以及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企业写作者的素质要求主要有: 1、必须熟悉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懂企业才能写企业。尤其要对本企业的各方面工作与特点有比较深入地认识和了解。这样才能做到反映的情况、表达的内容、归纳的思想、提出的对策与企业实际相适应。 2、必须善于调查研究。一切写作都是依据事实与情况,是在此基础上整理与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缺乏对情况的收集整理与真实把握,所提出的认识与观点,办法与措施都会缺乏事实依据,缺乏应有的准确性与正确性。归根到底,写文章是以事说理,以理服人的,事实不符,理就不真,写作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所以,写作的前提条件是调查研究。是在调查后掌握了大量信息基础上,进行研究,获得新结论,然后才能进行文字表达,最终成稿。 3、必须勤学苦练。写东西不是靠别人教会的,更重要的在

志书写作规范

志书写作规范 第一部分,什么是志书? 一,什么是“志”? 志是方志的简称,又叫地方志。“方”指地方、方域;“志”是记载、记述。志书,是记述一个地方自然与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科学性著述。誉称为“一方之全史”,“地方百科全书”。“方志”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涌训》,即:"涌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 方志记述事物的基本原则,是“横排竖写”,“事以类聚”。横排是指按事物的性质横向分类,如工农商学兵,并列关系;竖写是指以时间为序纵向记述,从古到今、从无到有、从事物发端到现在。历代的志书,对记述事物的“横排”和“事以类聚”,都曾做过比较严格的规范。 宋代,“举凡舆图、疆域、山川、名胜、建置、职官、赋税、物产、乡里、风俗、人物、方技、金石、艺文、灾异无不汇于一编。” 明代,颁布的《纂修志书凡例》规定,志书应包括建置沿革、分野、疆域、城池、山川、坊郭、镇市、土产、贡赋、风俗、户口、学校、军卫、郡县、廨舍、寺观、祠庙、桥梁、古迹、宦绩、人物、仙释、诗文、杂志等目。 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先后颁发了《修志事例概要》和《地方志书纂修办法》,虽然对记述事物没有具体规定,但1945年顾颉刚和傅振伦主持编修的《北碚志》,许多研究机关和高等学校都参加编修。 二、志和史的区别 1、史远而志近。隔代修史,当代修志。史是后代人写的,志是当代人写的。 2、史专而志广。史体,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研究,探索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志体,记载现状,反映规律,只记载不论述。 3、史简而志繁。史是一条线,志是一大片。一般说,史的范围较专、较约,志的范围则较广、较博。 4,史记善恶,志重表扬。史命彰善瘅恶,有褒有贬;志笔唯善垂训,有褒无贬。5,史主论述,志著广征。史主要依据文献、调查研究或考古发掘论证过去,详古略今,论点集中,具有论述的特点。志则依靠调查采访,积累资料,详今略古,分门别类,各成体系。 6,史是一人写,志由众人成。史可由一个或数人写成,如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等,而志则须各行各业,兴师动众,有组织有领导,有经济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学者和专业工作者共同来完成。 三、志的性质与特点 从志的性质来看,它属于地方文献。在学科上,从广义上讲,属于历史学范畴,因为它们同是记载过去事迹的书,虽然志书详今略古,记当代为主,但仍是记载已经发生了事迹,不书写未来。 志的特点:(1)地域性、(2)时代性、(3)百科性、(4)连续性、(5)资料性、(6)可靠性、(7)思想性、(8)科学性、(9)人民性。

公司志编纂解决方案

《贵州大方发电有限公司志》(2003- 2010) 编纂工作方案 为做好《贵州大方发电有限公司志》(2003—2010)的编纂工 作,根据《关于编撰贵州大方发电有限公司志的通知》要求,拟定 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一)《贵州大方发电有限公司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记述贵州大方发电有限公司发展历史和现 状。 (二)断限,2003 年8 月13 日至2010 年12 月31 日,包括大事记。 (三)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反映我公司发展历程以及取得的 巨大成就,以生产发展为主线,按门类书写公司建设发展的光辉足 迹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四)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发动, 有序组织。采取集中调研学习、交流,注重编著质量,突出真实、 连续、干练,力求大事突出、要事不漏。细化编撰组织体系,贯穿 “横写门类,纵写历史”,各部门积极组织撰稿,完成部门志的编 辑、并提供相关原始材料长编。

(五)追逐精品意识,坚持质量第一,努力使志书达到全面性、准 确性、真实性的有机统一。 二、编纂任务 各有关部门按照《贵州大方发电有限公司志》(2003—2010) 篇目及分工表,承担部门编纂任务。初步估计规模为30 万字左右,选用照片200 幅左右,以大16 开版本公开出版。内容涉及工程建设、生产管理、经营管理、精神文明建设,共四个篇目。总体结构:卷首、专志、附录。卷首设图片、序,凡例。附录设人物录、荣誉谱。 三、编撰要求 (一)各编撰部门以《贵州大方发电有限公司志》篇目及分工为标准,统一按照篇目章节及内容标题命名,以便统一汇编。 (二)断限:上限一般起于2003 年8 月13 日,下迄2010 年12 月31 日。个别可适当上溯或下延。 (三)资料翔实内容要全面系统,相关部分的内容可以合理交换,但避免重复;史实数据准确,无虚假成分,不夸张溢美,杜绝空话 套话。能够事物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 体裁: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以志体为主,重 视增加图、表的使用数量。 (四)文体文格,行文一律采用规范的记述性语体文,不加评论, 寓观点于记述之中。人名直接写全名,必要时加上职称,如:“总 经理×××说…”,称谓要求第三人称,不使用第一人称,如:

公司志写作讲义提纲

公司志写作讲义提纲 一、地方志的概念: 1、定义:地方志:就是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分门别类、横排纵写、各种情况资料的汇编总集。 2、地方志的作用:存史作用;谘政作用,信息作用,情况作用,为修史准备资料。 3、志和史的区别: 中华民族一向就有盛世修志的光荣传统。一般是当代修志,隔代修史。志是记载一个地方政经人文风土人情的详细资料;史是记载一个朝代的兴衰。时间跨度不同。志是分门别类、横排纵写。史分:通史、段代史、国别体、纪传体、叙事本末体。 二、志书的体例:记、志、传、图、表、录六大部分。 1、记:经年大事,也叫大事记。有大事则记,某年某月某日某地发生了什么事,简要记载。 2、志,就是记。就是把各种情况,分门别类地横向排列开来,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从前到后逐年编写,直到下限截止年月。 3、传、就是指人物传。地方上凡是英模人物能工巧匠,或者是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或者在地方上罪大恶极、影响极坏、遗臭万年的人,都可以入传。 4、图、图片。照片,从历史到现实,各个不同时期的照片、图片、地图等。并加以简要的文字说明。 5、表、各类统计报表,图表。专业技术人员统计表、员工名册。 6、录、指各种名录。领导名录(职官录)、英模人物名录、先进人物名录、人物录等。 三、修志的原则: 1、叙而不议的原则,就是说情况是什么,就如实地叙述什么,不允许有评论、有议论。但你可以根据写作需要,可以选取不同的材料。

寓褒贬于叙述当中。 2、古略今详、远略近详的原则,就是远的要略写,近的要详写。 3、生不立传的原则,就是在确定给英模人物人立传是时,必须是去世的人。健在的人,不能立传。 4、有文字资料、也有口碑资料,以文字资料为主,以口碑资料为辅的原则。 5、保密原则,凡是涉及到国家机密企业机密、个人隐私的东西,都要按照保密的相关规定进行保密。 6、坚持公元纪年的原则。凡是涉及纪年的主,一律采用标准的。如2013年2月28日。 7、坚持选取典型材料的原则,与主题相主题相关的材料要用,与主题无关的一律不用。 四、志书的其它部分 1、题词:请高层领导或者名人题词,一般要放到前面。 2、由主要领导作序。说明修志的目的、意义。 3、概述。这是修志的一个重要篇目。要把志书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概述。 4、凡例。语体风格、用字、其它的类似情况规范。 5、重要文件辑录。指事关企业重大变化的重要文件、法规等。 6、趣闻轶事:有则写没有可以不写,重要的有趣的事情。 7、后记,说明修志的时间、参与的人员编写的经过。

志书编写的基本步骤

志书编写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志书篇目的制定 如果把志书编写比作建造高楼大厦的话,那么,篇目就是志书的设计蓝图,是纂写的提纲,也是搜集资料的向导。制订一个比较科学的篇目,可以作为收集资料的路径,指导志书资料收集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制订篇目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篇目拟订得好,编纂工作路路通畅,篇目拟订不科学,则会导致编纂思绪杂乱,矛盾层出不穷,严重影响编写志书的进程。 篇目的制定可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为指导资料搜集的篇目。这一阶段的篇目主观成分居多,是编者对未来志书的设想,也可以叫理论模式。这时的篇目又可以叫做搜集资料的提纲;二是试写篇目。这时的篇目已有大量客观成分加入,根据搜集到的资料逐步掌握的实际情况,对第一阶段的篇目进行修订,增加设想中没有的内容,这时的篇目成为编写志稿的志纲;三是定型篇目,即志书目录,这时的篇目在编写过程中将篇、章、节间的交叉、缺漏或归属不当的内容进行调整,对各层标题进行加工,趋于完整,这时的篇目成为志书的目录。 制定篇目时要遵守三项基本原则: ①横分门类原则:横分门类,纵述史实,是志书的最大特点。“横”就是以事业构成的基本要素作为分类的基础。“纵”就是以时间段落作为分类基础。 ②囊括全部的原则:囊括全部,在篇目上的要求就是横不缺项。要做到囊括全部,首先要了解行业内有哪些部门,每个部门的业务

范围是什么,要做调查研究,否则容易缺项。其次,在了解本事业所囊括的所有业务范围后,要进行筛选,将那些非本专业的、附属的去掉。 ③突出特色原则:这里涉及到一个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问题,也就是共性和个性问题。对地方志来说,共性的内容可以作为背景,交代大环境;个性是一个地方具体的发展历程,放在共性的大背景下写出自己具体是怎么做的,做得怎么样,这是地方志的基本要求,否则就没有地方特色,就不能成其为地方志。 第二步:资料收集整理 在志书篇目框架基本拟定之后,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工作之一,就是要努力做好资料工作。概括地说,资料是修志的基础,是志书的生命。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资料工作做得好不好,关系到志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修志的成与败。 1.凡属一个地方或部门在志书断限内各个方面重要的、有价值的资料,都要收集。就资料的来源来分,有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口头资料和其他资料,其中文字资料占主导地位。 ①文字资料,也叫文献资料,主要包括:一是档案。这是历史活动的原始记录,内容丰富,包涵面广,资料可靠,收藏集中。这是修志收集资料的主要来源。二是图书。凡是有关本地区、本部门历史现状的重要内容的图书,都应该收集查阅。三是报刊。现在报纸刊物很多,重要活动、重大事件都及时作了报导,这也是历史活动的记录,是我们修志资料的重要来源。此外,还有日记、笔记、

论志书中大事记的编写

论志书中大事记的编写 尹燕莉(河南省水利宣传中心,450003,郑州) 摘要:本文结合第二轮水利志书编修中的编审实践,阐述了大事记在志书中的地位作用、收录标准、编修体例,以及如何编写大事记。 关键词:大事记标准体例原则 大事记,是对本地区、本部门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所作的简要记述。志书中的大事记,以时为经,以事为纬,纵向勾勒出一个地区历史发展的轮廓和事件发展的线索,是一本志书的缩写和提要。在志书的“述、记、志、传、图、表、录”七种体裁里,“记”就是指大事记,是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大事记在志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志书的总体结构是按事物的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的实际,横分门类,纵述史实,大事记就象历史的缩写,贯通全志,起到了纵贯全志之经的作用。在20世纪80年代第一轮修志中,一些志书把大事记置于志尾,做为附录的一部分,只起备查作用,失去了大事记做为全志之经的重要地位。在二轮修志中,大事记被置于全志之首,在概述之后,这样概述与大事记,一横一纵,共同起到了总揽全志的作用。近年来,包括一些年鉴,如《河南水利年鉴》1995-2012卷一直把大事记置于卷尾,和综合统计、附录放在一起,从2013卷开始就把大事记提到了卷首,放在综述、市县水利等主要内容前面,加强了大事记提纳挈领的作用。 在志书中大事记与各篇章节的内容是互为详略、互为补充的关系。互为详略,是指大事记记述简明扼要,各篇章记述详细;互为补充是指一些缺失详细内容,无法在条目中详细记述,但又有一定的重要性,不能不在志书中有所反映的,就可收录在大事记中,避免了志书重要内容的缺漏。 由于志书面对不同的读者群体,读志的目的不同,对志书的阅读程度也不一样。有些读者不想通读全志,只需浏览志书大事记就能大致了解主要内容;有些既要阅读大事记,又要参阅相关的篇章才能满足;而一些专业技术人员需要查找数据资料时,通过查找大事记,再对应查找相关资料,就方便多了。所以大事记还具有索引的功能。 二、大事记的收录标准 大事记有明确的收录标准和范围。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论述大事的标准是:“专取有关国家兴衰,系民生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与我们现在说的志书年鉴的资治、教化、存史的作用,是相类似的。具体说,大事记的收录内容主要包括:行政区划的改动、机构的重

地方志基本知识及资料采集要点

地方志基本知识及资料采集要点 流渡中学严庄坤 一、地方志的概念(什么是地方志) 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载一定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 地方志作为地方资料汇集,成为各部门、各学科获取原始资料的重要来源。无论是追忆先贤,记述沿革、探寻风物,还是利用方志蕴藏的宝贵资料开展科学研究,为现实服务,地方志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二、地方志的种类 从行政区划的角度看,现在主要是省志、市志、县志(包括旗志、盟志)三级志书,以及乡(镇)、村志。 三、地方志的特征 1、地域性。这是地方志的首要特征。地方志自古以来都是特定的地理区域为记载范围的,即便是一些山水志、寺庙志、行业志、企业志也是以特定区域为记载范围的。 2、资料性。地方志之所以历经两千多年而经久不衰,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保存大量珍贵的资料。编纂地方志主要目的是客观、详实地记录一个地方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状况,让人们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和研究,去探寻和发现事物的规律性。地方志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政府文献、馆藏档案、图书报刊、金石碑刻、实地采访、口碑调查、测绘勘探等方面,资料包罗万象、丰富详实。 3、广泛性。地方志综合记载一个地方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面貌,其内容上自天文,下至地理,覆盖了各个行业、各个学科、各个部门,范围之广是其他任何著作不能替代的。 4、时代性。时代性主要是说地方志的内容与形式具有时代烙印、时代特征、时代差异。地方志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地方志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和存在,就在于它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变更其形式、充实其内容,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志史异同及志书写作

志史异同及志书写作 [摘要]本文论述了地方志与史书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侧重阐述其不同。同时简略提出了当代志书的特征及其章节的写作要素与原则,期待与编修地方志、行业志的同仁共同切磋,寻求一个遵循的规则。 [关键词]志史相同与不同志书写作 志书是传统的大学问。什么叫志书?什么叫史书?它们有何不同?通常把志史分得不那么清楚,有的甚至把志书与总结、年鉴、论著、大事记等混为一团,这是目前编纂志书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同时有些章节的写作要素与原则也需要理清楚,否则会影响志书的质量。 1.志史的概念 (1)志。何谓志?按照古文字义解释,志者,记也。“志”通“識、誌”作为动词,指记在心里或用文字、符号做标记,后来演化为记述或记载,如《周礼·春官·小史》“掌邦国之志”;作为名词,指记事的书或文章,后来演化为史书的一种,如《三国志》、地方志。“志”写作“誌”时,更能表达出它所蕴含的寓意:“誌”是由士、心、言组合而成,其义为记,寓意为德才兼备的人毕其全部心血写成的记叙事物的书。可见志就是记载、记录的意思,这里谈的志书主要指方志,即地方志,也就是各地域或行政区划范围内的各项事类的记载。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467号令在《地方志工作条例》中指出:“地方志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是准确的国情书、地情书、校情书。志书是官书,反映政府的立场,是当代人写代志。它着眼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取材于当地,成书于当代。 盛世修志,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传统文化。修志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3—221年的战国时期,其“五径”中的《尚书·禹贡》就是一种有很高科学价值的地理志(地理书)。它的作者不详。它是把距今约4000多年前的夏代(公元前21世纪)大禹治洪水、疏导九大河的事迹和当时我国的地理情况,用自分区法比较翔实地记叙了下来,以后发展成为我国一篇珍贵的古代地理记载。它对黄河流域的地理情况记叙较详,而对长江淮河流域的地理情况则记叙较略。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存的各种地方志,包括《一统志》、《通志》、《府志》、《州志》、《县志》等,共有8500多种,11万多卷,约占我国古代典籍的十分之一。而其中各代所修的湖北地区(含湖广地区)的地方志,也多达400多种之多。

志书的编写

志书的编写 主讲人:梁新莲(南宁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副编审) 一、关于方志编纂的质量标准 (一)篇目方面 1、突出特色 2、归属得当 3、标题简明 4、排列有序 (二)内容方面 1、观点正确 2、史实准确 3、详略得当 4、特点鲜明 5、消除抵牾 6、注意涉外和保密 (三)体例方面 1、严守志界 2、横排竖写 3、七体并用 4、述而不论 (四)文字方面 1、严谨 2、朴实 3、简洁 4、流畅 5、规范 (五)出版方面 1、发稿要做到“齐、定、清” 2、装帧设计应适用、美观、经济 3、校对要细致 4、印刷要清晰 5、装订要坚固、准确 二、关于方志的体例 (一)志体

志体是方志体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最能体现志书形式特点的,它主要由结构、体裁、章法三个要素组成。 1、结构。志书的结构包括志书的基本框架,结构方式及层次安排。其特点是横分门类,纵述历史。方志横排的原则是事以类从。形成不同地位、等级,上下相辖,相同层次平列的序列层次。 2、体裁。方志体裁就是按照志书表述对象的内容和性质而裁定的各种表现形式。体裁主要有述、记、志、传、图、表、录。“述”,是总揽全局,反映大势,提挈纲领,沟通门类之间联系的“概述”。“记”是纵记一地古今的大事、要事、新事的“大事记”。“志”是横排纵述各项事物的分志。“传”,是记述著名人物生平事迹的人物传。“录”,即附录,专收不便载入正文而又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图、表不单独成编章,而穿插在有关编章之中,使图、表与文配合,增加志书的容量,增强表现力。这七种体裁又以“志”为主。 3、章法。志书的章法是述而不论,“寓论于事”,寓观点于记述之中。有几个方面要注意:①按时序纵述。②要素要齐全。③用资料说话。 (二)文体 文体,即文章的体裁。志书的体裁七种中述、志、传等所用的文体,是记述体,也是通常说的记叙文。要注意不要混用其他文体,注意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三)断限 属新修的志书,如城区志及上届未修的市志专志上限尽可能追溯,上不封顶,各行各业尽可能追溯到事业在本地的发端,下限到2005年;续修的县区志、市志各专志上限衔接上届修志的下限年1991年,下限也到2005年。 (四)详略 主要是详近略远,详今略古,详特略同,详此略彼,详人之略,略人之详等。可概括为四不记四记和三详三略。 1、不记与本地无关的全国通典,只记本级史实。在追溯事物的起源时,不能远溯全国的发端;记述方针政策时,不能长篇抄录上级文件;记述重大活动,不能记述全国性同类活动。一般只记本地的天、地、人、物、事,不记与本地无联系的外地事物。记述时要掌握好详略:一是对本地有辐射力的事物记述,略辐射的记述,一般只记述辐射所及和结果,略辐射的具体过程。二是详事业本身,略背景材料。三是详本地特优、先行的事物,略与各地共有的事物。 2、不记工作过程,只记事业发展。不记述为事业发展而开展的具体工作过程、工作方法和日常活动。详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略一般情况的记述;详事物发展的转折,略一般过程的记述。 3、只记应用的技术和结果,不记技术的具体工艺。 4、只记政策、改革的实施和结果,不录具体政策和改革的条文。 三、几种体裁志稿的编写

续志编写基本标准

续志编写基本标准

————————————————————————————————作者:————————————————————————————————日期:

安达市志(1985~2005年)编写的基本规范 一、序凡例 1.序:序言的主要内容来自修志的实践。序言是最能反映当地修志特点,提纲挈领的内容:一要横陈地理大势,纵述历史概貌;二要简述修志历史,评介旧志史料;三要简介成书经过,记载领导经验;四要抒发编纂心得,展示方志理论;五要提示志书内容,表述作者意愿。序言的撰写,要从序言的目的出发,避免与凡例或概述的内容相重复,要紧紧抓住本地修志特点;允许扼要地勾勒地情轮廓,写成虚实结合,文情并茂的文章。 2.凡例:凡例是规范编纂者编纂行为的规定。一般具备以下内容:指导思想、编纂体裁、编目结构、时间断限、门类设置、专业术语、结构章法、主要文体、基本内容和其他原则。 二、书名体裁文体结构层次标题小序 1.书名:《安达市志》(1985~2005年) 书眉:志稿印刷成书时,单页码书眉排篇名,双页码书眉排书名 2.体裁:志书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七种体裁。述(主要指概述);记(大事记);志(志书的主要部分);传(人物传);录(附录);图、表。 3.文体:《概述》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大事记》为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纲,将材料集中在一起;每一历史事件按时间独立记叙);其余均用语体文,记叙体,只叙不议。 4.结构层次:篇、章、节、目排列,目亦可用条目体排列。(篇、章、节、目、子目,子目下还有小目可排序号)

5.标题:篇章节目均采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不加修饰语,不宜过长。 6.小序:篇章下设的无题小序,节一般不设。设与不设要看行文需要,灵活掌握。 三、语言的使用 遵照2000年通过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使用。尽量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或易出现歧义的词语(上级的指示、群众反映、多数人的意见、组织上的派遣等);志稿编写中,不使用“据×××××记:”、“据××××××载:”等词句,不能大段地照抄前人的记载。 四、使用第三人称记述 1. 志稿编写中,应使用第三人称进行记述。不应使用第一人称“我”字进行记述,如:“我国”、“我军”、“我市”等。(大事记采用“本年”、“同月”、“同日”,正文不采用“本年、本市”等) 2. 各时期的机构官员或负责人名称,应直书其名,不应使用“同志”“先生”之类的称呼。为反映历史事实,必要时可加职务。 3. 不应使用“敌人”、“敌军”、“对敌斗争”等词语。 五、名称的使用 1. 志稿编写中,各种名称在第一次出现时一律用全称。如全称过长,可在第一次出现时将简称用()注明,以便后文使用,如老县志16页“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员会(简称中共满洲省委)”。(以篇为单位,在某一篇中第一次出现时将简称用()注明) 2. 志稿编写中,有些约定俗成的简称,如“四化”、“两个文明”、“五讲”、“四美”等,之后均应括注具体内容。 3.对于不同时期的国家、机构、职务、地名等,均以当时名称为准,不以今称代替。(乡镇合并之前,就应采用原名称,第一次出现时用括号

志书编纂的十宜十忌

志书编纂的十宜十忌 王曜卿 质量是志书的生命和价值所系。李铁映同志在去年12月召开的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新一轮修志“在质量上应该有新的更高的要求,从一开始就把质量放在第一位。要把精品意识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我们河南省中牟县的续志编修工作在去年11月全面转入总纂后,我们确立了既要确保质量、也要加快进度的编纂原则。我们认为:没有质量的进度是无效劳动,不讲进度的质量是浪费时间。因此,我们在提高志书质量、保证编纂进度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一部志书总体质量的高低,包含很多重要因素:志书总体设计阶段,应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科学的体例结构,合理的篇目设计”,这是编纂的基础准备和理论依据,只要把握好大原则、大方针就可确保志书的政治质量;出版缮印阶段,应做到“勘校缜密严谨,印刷清晰精美,装帧设计精良”,这样才可以确保印数质量,但它与编辑环节没有直接关系。排除这些非单个人力量的因素之后,对于志书的质量来说,至关重要的因素就体现在编纂、尤其是总纂阶段了,因为在这个阶段,任何个人(编纂者)的意识和行为,都会严重影响到志书质量。为确保质志书量、出精品志书,这个阶段的工作应该达到这样的标准:“观点鲜明准确,资料充分翔实,布局合理得当,繁简详略适度,文风凝练通畅,表意准确明白”。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呢?根据笔者修志15年来的经验和我进入《中牟县志》(续志)总纂几个月来的体会,对于我们每一个编纂人员而言,都要从多方面努力,不断锤炼自己、锤炼志稿,才能编出一部精品志书,为此,我总结了志书编辑阶段编纂人员应做到的十宜十忌,与方志届同仁商榷,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一、宜深入学习、忌固步自封 从20世纪80年代初第一届社会主义新方志事业初兴,短短二十余年时间,方志理论可谓日新月异、有了空前的发展,尤其是第二届地方志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方志理论更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基础,没有先进、优秀理论的指导,在工作中将会失去方向、走偏出错。如果固步自封、自以为高明,不深入学习并认真掌握修志的新理论、新方法,对有经验修志老手而言,就会犯经验主义,摆脱不了旧理论的窠臼、跳不出旧志书的格局;对修志新人而言,更会茫然而无所从。同时,深入学习也包括其他门类、各个领域的知识,这是编纂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技能,不断适应新形式需要的重要环节,切不可等闲视之。 二、宜主动负责、忌敷衍了事 修志工作是百年大计,志书更是影响几代人、几十代人的重要史料,因此,每一个编纂者都要切实地肩负起历史的责任,调动全部责任意识,工作大胆细心、积极主动,审慎把握思想观点、编纂原则,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全部资料严格把关、缜密考校,对提供资料者负责、对历史和后人负责;在语言文字方面精心锤炼,对读者负责、对读志用志负责。切忌敷衍了事、姑息养奸,更不可矫枉过正或有意文过饰非,成为历史的罪人。 三、宜大胆创新、忌墨守成规 回顾二十年新方志的发展史,可以说,它其实就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创新史,较之旧志书而言,第一届社会主义新方志在形式、内容方面都有很大发展,在志书编纂的思想原则以及志书功用定位上,更有质的飞跃。但是,正如铁映同志所言,第一届志书“问题总是有的,这有历史的客观的原因。”铁映同志没

三级地方志书人物志的收录标准和编写要求.

三级地方志书人物志的收录标准和编写要求 一、收录标准 (一)《湖北省志》(1979~2000) 分传、录、表3种,均为断限内去世人物。传和录(录收录的标准略低于传)收录党军政企业副省、副军职以上干部(含国民党时期),著名烈士,院士、学部委员、国务院直管专家或本系统有重大影响的专家、学者、教师、作家、艺术家等。表,收录军政企业副厅、副师职以上干部,正高以上职称和在本系统获得国家最高称号的各类专家、学者。 (二)《荆州市志》(1994~2005) 分传、录、表3种,均为断限内去世人物。传与录(录收录的标准略低于传)收录党政军企业副厅、副师职以上干部,著名烈士,国家级的战斗英雄、劳动模范、先进人物,正高职称以上各类科教文卫工程技术人员,其他有重大影响的社会人物。表,收录党政军企业正处正团职以上干部,其他有重要影响的各类人物。 (三)《石首市志》(1986~2005) 分传、简介、表3种。 1.传,限断限内去世人物。收录石首本地工作副县职以上干部(含国民党时期、文革等建国后各个时期)、正高职称等各类专业人员、烈士,国家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著名的能工巧匠和民间艺人;石首籍在外军政企业正厅正师职以上干部,获正高职称,并在某一领域有重要影响的各类科教文卫工程技术人员等。 2.人物简介,主要收录断限内在世人物。收录石首本地工作正县职以上干部、国家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著名私营企业老板;石首籍在外军政企业正厅正师职以上干部,获正高职称,并在某一领域有重要影响的各类科教文卫工程技术人员,著名企业家等。 3.表,分省委、省政府以上表彰的各类先进人物表,职官表,正高职称表和石首籍在外人物表。收录标准和基本要素见表格。正高职称表由人事局统一收录。 二、编写要求 (一)编写内容 省、荆州二级地方志书中的传、录、表(非表格,属于简要的文字记述),《石首市志》中的传,均应记清人物的姓名、别名、曾用名、性别、籍贯、民族、学历、政治面貌、职业职称职务、生卒日期等基本要素,以及生平事迹、主要成果、曾获荣誉、组织结论等。要求生平完整,突出重要事迹和关键环节,揭示人物成功或失败的命运。不要写成履历表、流水帐,不要把人物动植物化,不溢美,不掩恶,不空发议论。《石首市志》中的人物简介,除了记述人物的基本要素外,还需简要记述人物的学习、工作经历,突出主要成果和感人事迹,不要祥记生平。 (二)文字规模 《湖北省志》传,1500~3000字;录,800~1500字;表,150~300字。《荆州市志》传,1000字;录,500字;表,100字。《石首市志》传,1500~3000字,简介,1000字左右。 (三)其他要求 除《石首市志》人物表外,其它各级地方志书的各类人物,每个人均应附登记照一幅,还可以配制其它重要史料图片。

地方志基础知识和编写规范标准

地方志基础知识和编写规 一、地方志的概念 (一)什么是地方志 地方志是地方志书及地方志类书的总称。关于“地方志”的定义,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宋朝的大史学家司马光称地方志为“博物之书”;清朝的方志大师章学诚认为地方志是“一方之全史”;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原中国地方史志协会学术顾问傅振伦称“方志是以行政地区为主的历史”,“以地区为主的历史书,名曰方志”;南开大学来新夏教授主编的《方志学概论》中称“方志,或称地方志,是记载一定地区(或行政区划)的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著述”;《辞海》和《辞源》中称“志”为“记事的书或文章”;还有许多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称地方志为“一方古今览”、“地方之百科全书”等等。因此,直至社会主义新方志第一轮志书编纂初期,地方志仍无一个统一的、确切的、为各方各界都接受的概念和定义。只能说在社会主义新方志第一轮志书编纂初期及以前,人们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地方志有各种不同的认识。 尽管如此,这些认识还是有一定的共同之处:(1)地域性和记述性。地方志主要指的就是这一点,“地方志”也称“方志”,“方”就是地域性,说明它有一定的区域围;“志”就是记述性,古人说“志者,记也”,说明它是以记述为主的。(2)时间性。地方志书有一定的断限,但又不同于历史的分期。(3)门类性。地方志书按事物的性质分门别类地进行记述,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横排竖写”。(4)综合性。即地方志书要进行综合记述,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志书记述的整体性。 自开展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后,经过20余年的理论探讨和具体实践,至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467号主席令所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中,才正式对地方志书(地方志)有了统一的科学的定义,《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三条规定: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二)地方志的作用 第一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之初,人们对地方志作用的理解,还停留在旧方志编纂者对地方志作用的理解上,即地方志的作用是“存史、资政、教化”,“存史”是第一位的,随后才是“资政”、“教化”。但随着修志实践的不断深入和修志理论的不断丰富,人们对地方志作用的理解又有了新的认识,将“资政”作用前移到第一位,同时又增补了信息作用和窗口作用,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新方志具有“存史、资政、教化、信息、窗口”5种作用。我个人认为这5种作用是非常正确的,因为这是社会主义新方志本身特点所决定的,志书一经出版,就必然肩负着为统治者(执政者)的决策提供历史的基本资料、对社会人群尤其是对下一代青少年进行爱国爱家乡的传统教育、传播历史和现代化信息、扩大本地区(本系统或本行业)的对外宣传以及为后世留下翔实可靠的丰富史料这5种作用。 (三)常见的地方志书和地方志类书 常见的地方志书和地方志类书按名称大致可分为7种,因此可以简单地认为,只要书籍名称在这7种之的书籍,一般都可以认为是地方志书或地方志类书。 1. 《××图》、《××图经》、《××图志》、《××图记》。“图”在代时较多,如《地图》;“图经”出现于汉代,到唐代时为极盛时期,东汉时有《巴郡图经》、唐代有《沙州图经》;“图志”和“图记”在隋代至宋代时曾流行一时,如隋代的《区宇图志》、宋代的《长安图记》等。因当时有相当一部分地方志书或地方志类书是以图为主,并配有一定的说明文字而成书的。以后才逐步发展到以文字为主,配以一定的图表而成书。这里的“经”、“志”、“记”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