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电院微波技术与天线重难点解析

西电电院微波技术与天线重难点解析
西电电院微波技术与天线重难点解析

重点解答

1. 何谓长线的分布参数 ? 何谓均匀无耗长线 ?

答:当频率很高,传输线的长度与所传电磁波的波长相当时,低频时忽略的各种现象与效应,通过沿导体线分布在每一点的损耗电阻、电感、电容和漏电导表现出来,影响传输线上每一点电磁波的传播,故称其为分布参数,用1R 、1L 、1C 、1G 表示,分别称其为传输线单位长度的分布电阻、分布电感、分布电容和分布电导。

当长线的分布参数在传输线上每一点均是常数、不随位置变动,且单位长度的分布电阻和分布电导均为零,则称该传输线为均匀无耗长线,或均匀无耗传输线。

2.何谓波导模式电压和模式电流 ? 写出波导TM 波和TE 波模式电压和模式电流的传输线方程。

答:对导行传输模式的求解还可采用横向分量的辅助标位函数法。将横向电场或磁场用标位函数的梯度表示。该标位函数可用纵向分布函数()U z 、()I z 及横向分布函数表示。对应横向电场与横向磁场的纵向分布函数()U z 、()I z 具有电压与电流的量纲,故称其为对应导行模式的模式电压与模式电流。其满足的传输线方程为

()()()()22222200ββ+=+=d U z U z dz d I z I z dz

无论TM 波还是TE 波,其模式电流、电压满足的传输线方程与长线方程一样。但该方程不是由分布参数的等效电路获得,而是由Maxwell 方程得出,故称其为广义传输线方程。

3.何谓波导截止波长λc ?工作波长λ大于λc 或小于λc 时,电磁波的特性有何不同?

答:导行波不能在导波系统中传输时所对应的最低频率称为截止频率,该频率所确定的波长称为截止波长

当λλ≥c 时,波被截止,不能传播;当λλ

1-26 理想波导传输TE 波和TM 波 , 传播常数γ什么情况下为实数α ? 什么情况下为虚数βj ? 这两种情况各有何特点 ?

答:当>c k k 时,2220γ=->c k k ,γα=±,波被截止,为衰减波,无法传播。

传播。

4. 何谓波的色散 ?

答:当电磁波在导波系统中的传播相速与频率有关时,不同频率的波同时沿该导波装置传输时,等相位面移动的速度不同,有快有慢,该现象称为“色散”。

微波技术基础(目录大纲)

课程详情: 微波技术基础(64讲)-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梁昌洪等 国家级精品课程 “微波技术基础”简介 “微波技术基础”课程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早已闻名的精品课程。60年代初在我校毕德显教授的有力指导和系统策划下,出现了蒋同泽的《长线》和吕海寰的《超高频技术》,这是全国最早的同类教材,对多所高校均有大的影响,只是当时军校的原因,没有正式出版。文革结束后,廖承恩编写的《微波技术基础》一直是国内多所高校引用和执教的教材。1988年梁昌洪的《计算微波》获全国优秀教材奖,同时实践的需要也希望把微波集成电路的进展,网络的统一思想,计算机的应用以及CAI的先进手段融入教学。90年代后期根据上述思想,推出了《简明微波》作为教学改革和课程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 目前的“微波技术基础”是电子信息专业微波方向学生的骨干课程,其讲授的内容涵盖了微波技术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信息量大。为该课程配套的电子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微波实验室和国家电工电子基地条件优良,实验设备从传统微波实验的测量线到现代的网络分析仪一应俱全,并建设了微波技术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在虚拟实验室中进行有效的工程实际经验的训练。 总的来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微波技术基础”在长期教学实践和学科发展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总结起来主要有: (1)现代性 在内容、方法讲述和实施等环节都要体现跟上时代的潮流。在内容选择上紧密结合通信等学科的发展,引入微波集成电路,光纤、开腔等实践需求的领域和内容;在方法上复频率法,统一传输线理论,特性阻抗的微扰理论等等,都是梁昌洪教授和同事们在教学科研结合上的创新体会;讲述和实施的CAI和虚拟实验使教材的现代性有所增色。 (2)简明性 本课程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上狠下功夫,使内容尽量集中于发展主线,脉络清晰,在教学上强调。 统一性传输线和波导的统一;圆波导和矩形波导的统一;网络理论对于微波技术基础的主线统一。 主题性在本课程执教过程中,大胆实施分讲制,每一讲都有一个主题,有一个“戏核”,每5-6讲为一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脉络一个系统,整个课程有一条主线,即把网络方法和场论方法的有机结合。这样在教学中便于小结归纳,便于提纲挈领。 少而精在教材核课程设置中强调少而精,“少则深,多则惑”。把主要内容和方法反映上来,其余的让学生去发掘,创造。 (3)实践性 这是一门实际应用的工科课程。因此,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实验与虚拟实验相结合,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身创新性。 客观地讲,本课程是当前国内外较好的课程之一,在具体的教学中获得了国内外同行和学生的好评。 微波技术基础(Fundamentals of Microwave Technology

西电电院人工智能课程大作业

西电人工智能大作业

八数码难题 一.实验目的 八数码难题:在3×3的方格棋盘上,摆放着1到8这八个数码,有1个方格是空的,其初始状态如图1所示,要求对空格执行空格左移、空格右移、空格上移和空格下移这四个操作使得棋盘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例如: (a) 初始状态 (b) 目标状态 图1 八数码问题示意图 请任选一种盲目搜索算法(深度优先搜索或宽度优先搜索)或任选一种启发式搜索方法(A 算法或 A* 算法)编程求解八数码问题(初始状态任选),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 本实验选择宽度优先搜索:选择一个起点,以接近起始点的程度依次扩展节点,逐层搜索,再对下一层节点搜索之前,必先搜索完本层节点。 二.实验设备及软件环境 Microsoft Visual C++,(简称Visual C++、MSVC、VC++或VC)微软公司的C++开发工具,具有集成开发环境,可提供编辑C语言,C++以及C++/CLI 等编程语言。 三.实验方法 算法描述: (1)将起始点放到OPEN表; (2)若OPEN空,无解,失败;否则继续; (3)把第一个点从OPEN移出,放到CLOSE表; (4)拓展节点,若无后继结点,转(2); (5)把n的所有后继结点放到OPEN末端,提供从后继结点回到n的指针; (6)若n任意后继结点是目标节点,成功,输出;否则转(2)。

流程图:

代码: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struct Node { int num[9]; //棋盘状态 int deepth; //派生的深度 g(n) int diffnum; //不在位的数目 h(n) int value; //耗散值 f(n)=g(n)+h(n) struct Node * pre; struct Node * next; struct Node * parent; }numNode; /* ---------- end of struct numNode ---------- */ int origin[9]; //棋盘初始状态 int target[9]; //棋盘目标状态 int numNode_num,total_step; numNode *open,*close; //Open表和Close表 numNode *create_numNode() { return (numNode *)malloc(sizeof(numNode)); } numNode *open_getfirst(numNode *head); //返回第一项,并从Open表中删除

西电集团医院简介.

西电集团医院简介 西电集团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医院床位503张,年门急诊量30万人次,年住院患者1.3万余人次。在职职工650人,医疗卫生技术人员536人,其中高级职称79人,中级职称178人,硕士研究生20人,在职研究生77人,硕士生导师10人。 医院是陕西中医学院的附属医院,也是第四军医大学、西安医学院等多家高等医科院校的教学医院,还是全国心脑血管疾病康复工程西安市示范基地、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血管病变早期检测中心。医院是省、市职工医保定点单位,西安市居民医保定点单位,是多个区县新农合定点单位。 近年,医院以妇产医院为龙头,建立了以神经、心脏、创伤、肝胆等专业为重点专科的一体化医疗模式,并成功实施了肝移植、肾移植、干细胞移植、无停跳冠脉搭桥等技术项目。医院在省、市医学会各专业学会中拥有常委、委员近50人。2003 —2007年,共有15项科研课题获得省、市科研立项。 医院万元以上设备200余台件,包括磁共振、大型C臂机、螺旋CT、肿瘤加热治疗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超、肌电诱发电位机、彩色多普勒诊疗仪、CR射线诊断装置、胎儿远程电子监护、体外循环机、腹腔镜、宫腔镜、透析机等设备。 医院积极探索适应医院发展的生存之路,加快医院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科室专业整合、新技术新业务发掘,促进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注重医疗质量、安全和服务管理,强化医院文化建设和品牌打造,使医院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医院相继成为陕西省“白求恩精神奖”单位和西安市文明单位,并连年荣获陕西省卫生系统“创佳评差”最佳单位、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和西安市卫生支农先进单位,护理团队也于2005年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在2008年抗震救灾工作中成绩突出,获得西电集团公司先进单位。

电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电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装置特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形成条件:②、电解质溶液(一般与活泼性强的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原 ③、形成闭合回路(或在溶液中接触) 电 负极: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负极,负极向外电路提供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池 基本概念: 正极: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正极,正极从外电路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原 电极反应方程式:电极反应、总反应。 理 氧化反应 负极 铜锌原电池 正极 还原反应 反应原理:Zn-2e -=Zn 2+ 2H ++2e -=2H 2↑ 电解质溶液 1.下列变化中,属于原电池反应的是( ) A .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层 B .镀锌铁表面有划损时,也能阻止铁被氧化 C .红热的铁丝与水接触表面形成蓝黑色保护层 D .铁与稀H 2SO 4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 4溶液时,可使反应加速 2.100 mL 浓度为2 mol/L 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加入适量的6 mol/L 的盐酸 B .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 C .加入适量的蒸馏水 D .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 3.称取三份锌粉,分别盛于甲、乙、丙三支试管中,按下列要求另加物质后,塞上塞子,定时测定生成氢气的体积。甲加入50 mL pH =3的盐酸,乙加入50 mL pH =3的醋酸,丙加入50 mL pH =3的醋酸及少量胆矾粉末。若反应终了,生成氢气的体积一样多,且没有剩余的锌。请用“>”“=”或“<”回答下列各题。 失e -,沿导线传递,有电流产生 溶解 不断 移 向 阳离 子

2005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下电院微原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姓名:班级:学号:任课老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组成一个计算机或微型计算机系统,必须包括和;所谓 硬件是指计算机的。 2.组成计算机的四大功能部件的运算器和控制器都是由数字电路组成的,合起 来称为。 3.一个微处理器所能执行的所有全部指令,就是这个微处理器的。 4.二进制数1101.101B对应的十进制数为;-33的补码为。 5.十进制数49以分离BCD码形式定义到FLBCD 字单元,正确的伪指令为。 6.微处理器数据总线的条数决定CPU和存储器或一次能交换数 据的位数;地址码的位数决定了。 7.在计算机系统中,微处理器对存储器单元和I/O端口的编址方法有统一编址 和独立编址两种方法,8086/8088CPU对存储器单元和I/O端口的编址采用的是方法。当8086CPU工作在最小方式时,用于区分访问存储器或I/O端口的控制信号为。 8.8086CPU内部的总线接口单元(BIU)的主要功能是。 9.8086CPU的标志寄存器(FLAG)中,用来反映ALU操作结果的状态的标志分 别为;若(AX)=9345H,则CPU执行:ADD AX,8219H指令后,PF= ,OF= ;执行:AND AX,8219H指令后,OF= 。 10.8088/8086汇编语言中语句的种类包括指令语句和。 11.设(BX)=637DH,(SI)=2A9BH,(DS)=3100H,(CS)=0200H,(3737DH)=098AH,则用 BX和SI的基址变址寻址方式产生的物理地址为;使用BX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的段内间接寻址方式所产生的转移目的地的物理地 址为。 12.设DATWORD为字变量,若要从DATWORD字单元中取一个字节数给AL,则正确 的指令语句为。 13.主程序与子程序之间的参数传递方法有三种。 14.8086CPU字符串操作指令有MOVS和五种。

高中化学第四章电化学基础重难点三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重难点三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首先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如果电池的正负极判断失误,则电极反应必然写错.一般来说,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为原电池的负极,但不是绝对的.如镁片和铝片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组成的原电池虽然镁比铝活泼,但由于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失去电子被氧化,因而铝是负极,此时的电极反应为:负极:2Al-6e-═2Al3+ 正极:6H2O+6e-═6OH-+3H2↑ 或 2Al3++2H2O+6e-+2OH-═2AlO2-+3H2↑ 再如,将铜片和铝片同时插入浓硝酸中组成原电池时,由于铝在浓硝酸中发生了钝化,铜却失去电子是原电池的负极被氧化,此时的电极反应为: 负极:Cu-2e-═Cu2+ 正极:2NO3-+4H++2e-═2NO2↑+2H2O 2.要注意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 在正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不是孤立的,它往往与电解质溶液紧密联系.如氢-氧燃料电池就分酸式和碱式两种,在酸性溶液中的电极反应: 负极:2H2-4e-═4H + 正极:O2+4H++4e-═2H2O 如果是在碱性溶液中,则不可能有H+出现,同样在酸性溶液中,也不能出现OH-.由于CH4、CH3OH 等燃料电池在碱性溶液中,碳元素是以CO32-离子形式存在的,故不是放出CO2. 3.还要注意电子转移的数目 在同一个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的总数一定等于正极得到电子的总数,所以在书写电极反应式时,要注意电荷守恒.这样可避免在有关计算时产生错误或误差,也可避免由电极反应式写总反应方程式或由总方程式改写电极反应式时所带来的失误 4.抓住总的反应方程式 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而两个电极相加即得总的反应方程式.所以对于一个陌生的原电池,只要知道总的反应方程式和其中的一个电极反应式,就可写出另一个电极反应式 【重难点点睛】原电池正、负极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技巧: (1)先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上的反应物质,并标出相同电子数目的得失; (2)注意负极反应生成的阳离子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是否共存.若不共存,则该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应写入负极反应式;若正极上的反应物质是O2,且电解质溶液为中 性或碱性,则H2O必须写入正极反应式中,且O2生成OH-;若电解质溶液为酸性,则H+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神经调节(一)神经系统 知识讲解

神经调节(1)神经系统编稿:闫敏敏审稿:宋辰霞 【学习目标】 1、了解动物和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以及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2、明确动物和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结构基础 3、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及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难点) 4、理解神经冲动的产生及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重点) 【要点梳理】 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 脑 大脑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 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有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 脊髓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到大脑,是脑 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传导神经冲动 脊神经传导神经冲动 要点诠释: 周围神经系统从结构上可分为脑神经和脊神经,从功能上可分为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要点二、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高清课堂:神经调节(1)神经系统】00:05:37~00:11:43 1、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 细胞体集中在脑和脊髓中 神经元轴突(长而分枝少) 突起 树突(短而分枝多) 2、神经元的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神经冲动),并传导兴奋(神经冲动)。 3、神经元的分类 (1)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把神经冲动从外围传到神经中枢 (2)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把神经冲动从神经中枢传到外周 (3)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在传入和传出两种神经元之间起联系作用,位于脑和脊髓内。

要点三、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1、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 2、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特点和功能 3、反射发生的过程 感受器收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经传入神经传至神经中枢;在神经中枢部位,对刺激做出分析和综合,以确定 是否反应和反应的轻度,然后再通过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做出相应的反应。 要点诠释: (1)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方式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2)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一个反射活动要想完成,必须保持反射弧的完整性。 (3)兴奋:是反射在反射弧中传导的方式,即神经冲动。 (4)三者之间的关系体现在反射过程中,即反射的过程是: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要点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 反射弧结构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部分感受一定的刺激,并产生兴奋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元将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 向神经中枢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 能的神经袁群 将传入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与综 合,并产生兴奋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将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 传向效应器 只有感觉无效应 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 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将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转变成肌肉或腺 体的运动 只有感觉无效应

疑难解析6-神经调节重难点题型归纳

疑难解析:神经调节重难点题型归纳 神经调节不仅对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还协调身体的运动、语言等功能,有些地方还是高考出题的热门部分,现就神经调节中出现的重难点梳理如下,希望对同学们的有所帮助,以期能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一、反射和反射弧的组成 例1.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当①处受刺激时,该处的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C.②处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此反应即是反射 例2.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如下表: 刺激部反应

位破坏前破坏后 左后肢 左后肢收 缩右后肢 收缩 左后肢不 收缩 右后肢不 收缩 右后肢 左后肢收 缩右后肢 收缩 左后肢不 收缩 右后肢收 缩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A.感受器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D.效应器 解析:①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只有通过完整的反射弧并才能称为反射。反射弧由五个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特别注意,反射发生的条件:一是有刺激;二是完整的反射弧。②根据实验过程与结果可知,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后,刺激左后肢,左、右后肢都不收缩,由此可判断;刺激右后肢,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能收缩。再与破坏前相比较,由此,可以看出受损部位肯定位于左后肢,假如受损部位是右后肢,则不可能出现刺激右后肢,右后肢收缩。确定受损部位为左后肢后,采用假设法,则易得出可能就是传入神经受损或者效应器受损都可满足上表结果,假若是左后肢感受器受损,刺激部位是左后肢的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则左后肢照样会收缩,所以,不可能是感受器受损。因此,说明所破坏的是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所以:答案例1是D;例2是C。 归纳提升: 兴奋传导反射弧结构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 响

西电网院电力电子2012考试练习(附答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1.考试形式:闭卷; 2.本试卷共8大题,满分100分。 班级学号姓名任课教师 一、简答题(每小题4分,本题共20分) 1. 利用晶闸管构成的软开关电路,其所谓的“软”是指的什么?从物理概念上说明。 利用晶闸管或其它电力电子器件构成的软开关电路是在电路中增加了小电感、电容等谐振元件,在开关过程前后引入谐振,使其开关条件得以改善,从而降低了开关损耗和开关噪声。因此称为谐振开关。分为零电压开关和零电流开关,其零电压开通和零电流关断是要靠电路中的谐振来实现的。 由于是零电压开关和零电流开关分别是电路谐振时电路中的电压或电流类似于正弦波的半波,谐振减缓了开关过程中电压、电流的变化,与传统的硬开关相比较大大降低了开关损耗和开关噪声,因此称之为软开关。 2. 电力电子讲的变流其实质上是实现了哪些变换? 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频率变换、波形变换等 3. 利用双晶体管理论简述晶闸管GTO的关断机理。 如图给GTO的门极和阴极间加一个负脉冲信号,形 成一个负电流,其负电流拉开出了等效晶体管T1 的集电极电流Ic1,使原来注入到T2晶体管的基极 电流减小。由于电路的正反馈作用,使等效晶体管 的电流进一步减小,直到其电流小于维持电流I H 时,T1、T2关断,晶闸管的也就关断了。 4. 简叙工作在有源逆变状态所要满足的必要条件 和充分条件。 1)必要条件:(1)要有一个直流电动势(或一个直流电动机并工作在发电状态),其方向要保证晶闸管承受正向电压降;(2)控制角α > 900(或β< 900),保证输出的直流平均电压< 0 2)充分条件:要使电路的电流连续,回路中要串 接一个大电感L 5. 说明交流调压电路的控制形式 1) 移相控制的交流调压形式; 2) 通断控制交流调压形式; 3)斩控式交流调压形式。 二、(本题共10 分) 如图2 所示的晶闸管的伏安特性曲线,试叙述其在

电化学基础知识点(大全)

【知识点】 装置特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形成条件:②、电解质溶液(一般与活泼性强的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原 ③、形成闭合回路(或在溶液中接触) 电 负极: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负极,负极向外电路提供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池 基本概念: 正极: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正极,正极从外电路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原 电极反应方程式:电极反应、总反应。 理 氧化反应 负极 铜锌原电池 正极 还原反应 反应原理:Zn-2e -=Zn 2+ 2H ++2e -=2H 2↑ 电解质溶液 电极反应: 负极(锌筒)Zn-2e -=Zn 2+ 正极(石墨)2NH 4++2e -=2NH 3+H 2↑ ①、普通锌——锰干电池 总反应:Zn+2NH 4+=Zn 2++2NH 3+H 2↑ 干电池: 电解质溶液:糊状的NH 4Cl 特点:电量小,放电过程易发生气涨和溶液 ②、碱性锌——锰干电池 电极:负极由锌改锌粉(反应面积增大,放电电流增加); 电解液:由中性变为碱性(离子导电性好)。 正极(PbO 2) PbO 2+SO 42-+4H ++2e -=PbSO 4+2H 2O 负极(Pb ) Pb+SO 42--2e -=PbSO 4 铅蓄电池:总反应:PbO 2+Pb+2H 2SO 4 2PbSO 4+2H 2O 电解液:1.25g/cm 3~1.28g/cm 3的H 2SO 4 溶液 蓄电池 特点:电压稳定。 Ⅰ、镍——镉(Ni ——Cd )可充电电池; 其它蓄电池 Cd+2NiO(OH)+2H 2O Cd(OH)2+2Ni(OH)2 Ⅱ、银锌蓄电池 锂电池 ①、燃料电池与普通电池的区别 不是把还原剂、氧化剂物质全部贮藏在电池内,而是工作时不断从外界输入,同时 燃料 电极反应产物不断排出电池。 电池 ②、原料:除氢气和氧气外,也可以是CH 4、煤气、燃料、空气、氯气等氧化剂。 负极:2H 2+2OH --4e -=4H 2O ;正极:O 2+2H 2O+4e -=4OH - ③、氢氧燃料电池: 总反应:O 2 +2H 2 =2H 2O 特点:转化率高,持续使用,无污染。 废旧电池的危害: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Hg 2+)酸碱等物质;回收金属,防止污染。 失e -,沿导线传递,有电流产生 溶解 不断 移 向 阳离 子 化 学电源简介 放电 充电 放电 放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襄阳市第四中学黄州院 一.教材分析和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三第2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的第1课时,该课时包括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两部分。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等相关的基础知识,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内容是全新的,且抽象,学生完全理解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将其列为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先带领学生回忆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及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并让学生辨析神经元、神经细胞、神经纤维及神经等概念。对于神经元功能的教学,先通过播放“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和刺激实验”视频,让学生对神经元功能有个感性的认识—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利用媒体动画,通过对实验现象观察、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神经元受刺激前后膜电位的变化过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简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及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 (2)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及结构基础。 (3)结合膜电位变化图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过程。 2.能力目标 运用实验现象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培养分析、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科学发现过程中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2)认同兴奋的产生与传导的发现过程中科学方法和材料的重要作用。 (3)对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相互交流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与传导 2、教学难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与传导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正当你悠闲地漫步在公园里时,突然前方有条蛇挡住了你的去路,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学生讨论后得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快速逃避。教师肯定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提问:为什能在短时间作出如此迅速的反应?这与人体的什么系统有关?引入主题。

西电电院复试题+面试专业课问题+复试心得+奖学金

一、复试总体流程: 一、笔试 复试的第一个步骤是先进行笔试,电院的笔试是三选二:数处、数模电、微原。选择两门,我去年选的是数处和数模电,数处没有选择题,没有填空题,全为计算题,总分50,第一题是判断线性非线性,考了一道循环卷积好像还有卷积,没有编程,没有蝶形运算,滤波器设计去年考的很少,基本上都是基础题。数模电一共50分,模电有填空题,好像就是有关基极、集电极、发射极放大的问题,所以建议大家务必把那一章搞明白,另外还有运算器那一章最基本的问题,给出一个关系式,会画出原路图,数电相对来说较为简单,设计题较多,建议同学们把计数器搞明白,会画出N进制计算器的电路原理图。 二、面试 面试的时候会有一个英文问答,不过能过电子所的线大概不用担心,在面试之前最好看看你的导师是研究什么的,因为一般情况下他会问道相关内容,英文一般会让你做自我介绍,外校的一般会让你介绍自己的学校,为什么要上西电,对西电的看法等等,有的老师还会问到你的毕业设计问题,这方面最好也准备一下,听说CAD所还让编程序。总之,希望大家好好准备,能够在面试时从容不迫,应对自如。 三、体检 面试结束会有一个体检。体检结束,复试也就基本结束了。 二、复试目的及难度 1)通过复试可使导师充分了解考生本科阶段的专业课理论基础,以达到考核考生专业课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基本的分析方法目的,从而把考生档次拉开; 2)复试题难度与期末考试试题难度相当,主要考察专业课的基本概念、基本的分析方法;熟悉专业课的组成和原理;了解专业知识主要组成部分的实现方法。 三、复试笔试题(回忆版) 模电 1含有二极管的电路中,流过二极管的电流; 2运放的比例电路,和积分电路设计; 3最后有一道有一点难,还像是矩形波发生器电路,与耗尽型三极管组成开关电路什么的; 4 7805稳压管的电压及功率计算; 5单管互补功率放大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及耐压值; 6稳压管电路中电压的计算 数电 1设计100进制计数器; 2由最大项化解为最小项表达式; 3 J触发器的设计;

电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装置特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形成条件:②、电解质溶液(一般与活泼性强的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原 ③、形成闭合回路(或在溶液中接触) 电 负极: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负极,负极向外电路提供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池 基本概念: 正极: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正极,正极从外电路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原 电极反应方程式:电极反应、总反应。 理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反应原理:Zn-2e -=Zn 2+ 2H ++2e -=2H 2↑ 1.下列变化中,属于原电池反应的是( ) A .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层 B .镀锌铁表面有划损时,也能阻止铁被氧化 C .红热的铁丝与水接触表面形成蓝黑色保护层 D .铁与稀H 2SO 4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 4溶液时,可使反应加速 2.100 mL 浓度为2 mol/L 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加入适量的6 mol/L 的盐酸 B .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 C .加入适量的蒸馏水 D .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 3.称取三份锌粉,分别盛于甲、乙、丙三支试管中,按下列要求另加物质后,塞上塞子,定时测定生成氢气的体积。甲加入50 mL pH =3的盐酸,乙加入50 mL pH =3的醋酸,丙加入50 mL pH =3的醋酸及少量胆矾粉末。若反应终了,生成氢气的体积一样多,且没有剩余的锌。请用“>”“=”或“<”回答下列各题。 (1)开始时,反应速率的大小为__________。 (2)三支试管中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__________。 (3)反应终了,所需时间为__________。 (4)在反应过程中,乙、丙速率不同的理由是(简要说明)__________。 失e -,沿导线传递,有电流产生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doc

【重难点突破】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问题设计: ( 1)神经元的哪些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 提示: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它是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成。神经元的树突非常丰富,它能充分接受其他神经元传来的兴奋。而轴突很长为兴奋的传导奠定基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也非常多,能把兴奋传至其他神经元。神经元的突触小体内有高尔基体、线粒体为分泌神经递质,实现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提供物质准备。 ( 2)辨析反射与反射弧两者的关系。 提示: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反射活动实现的结构基础和必要条件。 2.知识归纳: ( 1)反射弧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反射弧的组反射弧各部分的功能 成 感受器感受一定的刺激,并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将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向神经中 枢 神经中枢将传入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与综合,并产生 兴奋 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向效应 器 效应器将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转变成肌肉或腺体的活 动 反射弧只有在结构上保持其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组成反射结构的任何一 个部分受伤,反射活动都将不能完成。 ( 2)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的判断

根据神经节判断:传导通路上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根据突触结构判断:脊髓灰质内与突触前膜相连的外周通路为传入神经;与突触后膜相连的外周通路为传出神经。 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脊髓灰质中前角为膨大部分,后角为狭窄部分,与前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根据生理实验判断: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 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为传出神经。 【典题演示 1】( 2010江苏卷改编)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 误的是 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B. 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C.刺激同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D.在Ⅱ处施加剌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解析】本题以反射弧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反射弧结构识别及神经调节等。从图示可看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均与伸肌相连,所以伸肌肌群中含有感受器和效应器,A项正确。 b为该反射弧位于脊髓的神经中枢,肌肉伸缩反射活动受大脑皮层 控制,而大脑皮层通过控制低级反射中枢来实现其控制功能,B项正确。刺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只要能产相应的兴奋,都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C项正确。Ⅱ处施加刺激引起的屈肌收缩不属于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该过程 没有通过整个反射弧完成,因此不属于反射,D项错误。 【答案】 D 【变式训练 1】( 2008年海南)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颤,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射的效应器是骨骼肌 B.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身体的皮肤中 C.该反射弧的反射中枢应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垂体

西电通院毕设导师及课题

西电通院毕设导师及课题 图像特效设计(软件B)马彦卓 控件服用MIMO系统的信号检测技术研究(软件A)陈睿 无线局域网负载均衡技术研究(软件A)马英红 室内无线定位技术研究(软件B)李文刚 基于STM32的示波器设计(软硬B)何先灯 基于OPNET的WLAN仿真(软件A)党岚君 无线通信网络绿色效率的研究(软件B)赵力强 IEEE802.11n无线局域网关键技术研究(软件A)赵力强 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心道功率分配算法研究(软件A)刘毅

基于网络图的二元BCH码译码(软件A)童胜 基于用户体验的网络资源优化配置(软件A)杨清海 基于多业务的中继协作蜂窝网络资源分配(软件A)杨清海Femtocell网络中的干扰管理(软件A)杨清海 压缩感知原理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软件B)孙永军 宽带问题的研究与仿真(文献综述A)曹丽娜 课程网站的网页制作和程序开发(软件A)曹丽娜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的天线选择技术研究(软件B)李勇朝下行多用户MIMO系统的SDMA技术研究(软件B)李勇朝嵌入式D2D簇的感知与形成技术(软件B)李勇朝 面向嵌入式D2D实现的无线资源管理技术(软件B)李勇朝

基于电光调制器的倍频毫米波生成与RoF全双工链路传输研究(软硬B)文爱军 基于RoF系统的新型数字OFDM传输系统研究(软硬B)文爱军 突发OFDM信号快速捕获算法研究与仿真(软件A)田红心 基于DSSS系统多个窄带强干扰消除算法仿真(软件A)田红心 编织Turbo码性能研究(软件B)孙岳 轻量级RFID认证协议的研究(软件A)庞辽军 基于NS的HINOC协议仿真平台设计(软硬B)张奭 HINOC MAC协议互操作性测试程序设计(软硬B)张冰 MAC协议一致性测试程序设计(软硬B)张冰 视频速率控制中的码率分配机制(软件A)杨付正 视频速率控制中的速率模型(软件A)杨付正

神经调节重难点解析

神经调节重难点解析 神经调节不仅对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还协调身体的运动、语言等功能,有些地方还是高考出题的热门部分,现就神经调节中出现的重难点梳理如下,希望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反射和反射弧的组成 例1.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由ABCDE 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 .当①处受刺激时,该处的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C .②处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 .若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此反应即是反射 例2.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 A .感受器 B .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 .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 .效应器 解析:①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只有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称为反射。反射弧由五个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组成。②根据实验过程与结果可知,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后,刺激左后肢,左、右后肢都不收缩;刺激右后肢,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能收缩。说明所破坏的是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所以:答案例1是D ;例2 是C 。 归纳提升:

变式训练1 :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则受损伤的部分 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 .②④ B .①④ C .①② D .②⑤ 二、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的关系 例3、如图的神经纤维上有A 、B 、C 、D 四个点,且AB=BC=CD ,现将一个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表面:①AB ,②BD ,③AD 之间,若在C 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计指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的有(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且速度都是一样的,关键就是看刺激点到两电极的距离,又分为两种情况:①刺激点在两电极的外侧,一定发生两次相反的偏转。②在两电极内部:当处于中点时,到两电极的时间相等,不偏转;不在中点发生两次相反偏转。答案为B 。 例4、下图是较为复杂的突触结构,在a 、d 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 A .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 B .如果B 受刺激, C 会兴奋;如果A 、B 同时受刺激,C 不会兴奋。则A 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C .b 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 D .若ab=bd ,如刺激C 点,则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2次 解析: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有两类即兴奋性和抑制性递质,图中有两个突触,B 受刺激,C 兴奋说明B 释放的是兴奋性递质,AB 同时受刺激,C 的表现就是两种递质共同作用的结果:①如两种为同型递质,则C 表现和递质类型相同;②如两种为异型递质,则相互抵消,C 不会兴奋,所以A 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在突出部位兴奋地传递为单向,刺激C 点,电流计只发生1次偏转。 归纳提升: 1、判断原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双向传导且各处速度相同;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的,速度明显慢于在纤维上的传导。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波技术基础07期末考试考题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试 题(A ) 1.考试形式:闭 卷; 2.本试卷共 五 大题,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 一、简答题(每题3分,共45分) 1、 传输线解为z j z j e U e U U ββ21+=-,上面公式中哪个表示+z 方向传输波?哪个表示-z 方向传输波?为什么? 2、 若传输线接容性负载(L L L jX R Z +=,0

第2页 共4页 5、矩形波导和圆波导的方圆转换中各自的工作模式是什么? 6、带线宽度W ,上下板距离b ,当W 增大时,带线特性阻抗如何变化?为什么? 7、 微带或者带线的开口端是否相当于开路端?为什么?如果不是,如何等效? 8、 一段矩形波导,尺寸b a ?, TE 10模的散射矩阵如下,写出其传输TE 20模时的散射矩阵。 []?? ? ???=--00θ θj j e e s 9、 金属圆波导的模式TE mnp 和TM mnp ,下标m, n, p 各自代表什么含义? 10、 写出如图双口网络的输入反射系数in Γ的表达式。 11、 环行器的端口定义和散射矩阵如下,该环行器环行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12、 说明下图E 面T 的工作特点 13、 写出如图理想两端口隔离器的S 矩阵

西电通院导师信息

白宝明 一、简历 现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信息论专业委员会委员,IEEE会员。 1987年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电子设备结构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0年获工学硕士学位。2000年3月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博士学位。2000年3月至2003年3月在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3月至9月在美国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作访问学者。曾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其它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在Turbo编码调制、LDPC码、空时编码和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富有创新的结果,在包括IEEE Trans. on Information Theory、IEEE Trans. on Communications 在内的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权威杂志与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是:信息传输理论与信道编码、高效数字调制与信号检测、宽带无线通信、量子通信与编码。 二、联系方式 办公室:科技楼A309室 联系电话:029-******** 传真:029-******** E–mail :bmbai@https://www.360docs.net/doc/5114697646.html, 通信地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ISN国家重点实验室(119信箱),710071,西安 三、研究领域 近年来,主要致力于下列具体方向的研究工作: 差错控制编码(包括代数编码、turbo-like码、LDPC码、以及一般图码理论与软判决译码技术); 编码调制理论与技术(主要研究可逼近容量限的编码调制系统); 深空通信中的高效编码与数字调制技术 多天线空时编码技术与信号检测技术; 网络编码技术; 无线信息传输新体制(包括自适应传输、发送预编码、多用户合作编码通信技术等); 量子信息理论、量子通信与量子编码。 四、课程信息 现代数字通信与编码理论(研究生课程) 信号检测与估值理论(研究生课程) 信息论基础(本科生课程) 编码理论基础(本科生课程) 信息与编码理论基础(双语教学,本硕班课程) 常义林 职称:教授 工程领域:电子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 电话:88202508 E-mail:ylchang@https://www.360docs.net/doc/5114697646.html, 个人简介:主要工程研究方向网络管理、多媒体通信 陈健 一、简历

《电化学基础》考题分析与解题方法

《电化学基础》考题分析与解题方法 广州市真光中学化学科王国强 一、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要求 新课程内容标准新课程活动 与探究建议 2010年广东省高考 考试说明要求 1.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 3.能解释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通过实验探究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①实验探究:电能与 化学能的相互转化。 ②调查市场常见化学 电池的种类,讨论它 们的工作原理、生产 工艺和回收价值。 ③查阅资料并交流: 防止钢铁腐蚀的方 法。 1. 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 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 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 类及其工作原理。 2.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 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 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 施。 二、近三年高考有关电化学知识考题分析 从新课程实验省(如山东、宁夏、广东、海南、江苏、天津等)近三年化学考题分析,其中考查原电池、电解池原理及电化学腐蚀的考题有19题,全国所有省份2009年高考题就有20题之多,可见这部分知识重要性。 (一)原电池及原理其综合考查 1、在书本锌铜原电池原理基础上稍有变化的原电池:从原电池的组成、电极反应(或原电 池反应)、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盐桥的作用等多方面来考查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在多年来高考题中时有出现,体现了对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如(09福建卷11)(08年广东化学·5)(07年海南卷第14题)有盐桥的铜银电池;(07年宁夏理综·26)锌银原电池工作原理与阿伏伽德罗常数关系;(07年山东理综·29)简单原电池设计。(见附件1)【复习建议】高考命题的原则是万变不离其宗,无论谁命题考查的都是教材的核心知识内容。必须抓好基础,重视课本,重视主干知识,逐一过关。同样是重点知识内容,复习方法可以有所不同。电化学部分知识是学生易弄错易弄混的难点知识内容。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都不能赶进度,也不能搞“题海战术”。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深入思考核心知识内容,最关键的知识内容一定要让学生自己理解记忆,而不是死记硬背。学生把难点真正“消化”了就可以做到一通百通,题目再怎么变换形式,学生也能会答,而不用老师讲个面面俱道。复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