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医学计算公式

常用医学计算公式
常用医学计算公式

不同年龄每日需水量计算式

年龄每日需水量计算式

成人体重(kg)×40(ml)

10~14岁体重(kg)×[50~80(ml)]

8~9岁体重(kg)×[70~100(ml)]

4~7岁体重(kg)×[90~110(ml)]

2~3岁体重(kg)×[100~110(ml)]

1~2岁体重(kg)×[120~160(ml)]

肌酐清除率计算

肥胖中度:=SW+SW×(0.31~0.30)

重度:=SW+SW×(0.31~0.50)

瘦弱:=SW-SW×(0.11~0.20)

严重瘦弱:= SW-SW×0.20(及其0.21以上)

体重指数

体重指数=体重(kg)/BSA(m2)

正常值:男20~25,女19~24(超过此指数为肥胖)

体表面积计算

中国成年男性 BSA=0.00607H+0.0127W-0.0698

中国成年女性BSA=0.00586H+0.0126W-0.0461

小儿体表面积BSA=0.0061H+0.0128W-0.1529

新 30公斤以上:(W-30)*0.02+1.05

30公斤以下:W*0.035+0.1

静息能量消耗计算

Harris-Benedict计算公式:

女性:REE(Kcal/d)=655+9.6W+1.7H-4.7A

男性:REE(Kcal/d)=66+13.7W+5.0H-6.8A

[W=体重(Kg);H=身高(cm);A=年龄(岁)]

应补生理盐水(m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3.888 应补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1.1666

应补5%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7

女性可选用下列公式

应补钠总量(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5

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03 应补生理盐水(ml) =[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3.311 应补3%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993 应补5%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596

注:按公式结果,先补1/2~1/3,再根据临床情况及检验结果调整下一步方案。

补钠常用计算式

①(142-病人血Na+)×体重(kg)×0.6=缺Na+mmol(或5.85%氯化钠ml数)

②按血红蛋白(Hb)浓缩程度补充0.9%氯化钠

正常人细胞外液量×Hb(g)=缺Na+后细胞外液量×缺Na+后Hb(g)

正常人Hb 140g/L,女125g/L;细胞外液量=体重(kg)0.20

设:男性,60kg,Hb193g/L 则:

12×140=X×193 X=8.7(L)

细胞外液缺少量=12-8.7=3.3L(即0.9%氯化钠数量)

③按血球压积补充0.9%氯化钠

注:低盐饮食,钠盐限量3~5g/d

无盐饮食,钠盐限量<2.0g/d

口服补钾参考数据

无测定血钾条件下,据症状服钾:

成人3~6g/d,分次服用

小儿0.1~0.2g/(kg·d),分次服用

腹泻而致低钾,据便次计算服钾量:

便次15~20次/d,补氯化钾3~4g/d

便次>30次/d,补氯化钾5~6g/d

(如按大便量计算,每1000ml大便液中,约失K+1mmol/L,相当于氯化钾74.5mg)

静脉补钾参考数据

见尿补钾:尿量>500ml/24h或30~40ml/h,可以补钾

补钾总量:每日不宜超过2~3mmol/kg体重

补钾浓度:40~60mmol/L,相当于0.3%~0.45%的氯化钾

补钾速度:一般不超过9.65mmol/h,相当于氯化钾0.75g/h。如果给0.3%氯化钾,成人<60gtt/min,小儿<10~12g/h(如果病情需要,输入速度可达 20~40mmol/h,最好有心电监护,严禁静脉推注。

补钾常用计算式

贮存铁量=10mg/kg体重(<700mg)

如果总需要量超过了最大单次给药剂量,则应分次给药。

如果给药后1-2周观察到血液学参数无变化,则应重新考虑最初的诊断。

计算失血和支持自体捐血的患者铁补充的剂量

需补充的铁量[mg]=失血单位量x200

补液计算

(1)根据血清钠判断脱水性质:

低渗性脱水 >130

等渗性脱水 130~150

高渗性脱水 >150

(2)根据血细胞比积判断输液量:

输液量=正常血容量×(正常红细胞比积/患者红细胞比积)

(3)根据体表面积计算补液量:

休克早期800~1200ml/(m2·d);

体克晚期1000~1400ml/(m2·d);

休克纠正后补生理需要量的50~70%。

(4)一般补液公式: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5)根据血浆比重计算:

正常为1.027,比重每增加0.001,需补液200ml

含量。超出或低于参考值称高、低碳酸血症。>55mmHg有抑制呼吸中枢危险。是判断各型酸碱中毒主要指标。

(3)二氧化碳总量(TCO2),参考值24~32mmol/L,代表血中CO2和HCO3之和,在体内受呼吸和代谢二方面影响。代谢性酸中毒时明显下降,碱中毒时明显上升。(4)氧分压(PO2)参考值10.64~13.3kpa(80~100mmHg)。低于55mmHg即有呼吸衰竭,<30mmHg可有生命危险。

(5)氧饱和度(SatO2),参考值3.5kPa(26.6mmHg)。

(6)实际碳酸氢根(AB),参考值21.4~27.3mmol/L,标准碳酸氢根(SB)参考值21.3~24.8mmol/L。AB是体内代谢性酸碱失衡重要指标,在特定条件下计算出SB也反映代谢因素。二者正常为酸碱内稳正常。二者皆低为代谢性酸中毒(未代偿),

二者皆高为代谢性碱中毒(未代偿),AB>SB为呼吸性酸中毒,AB

(8)阴离子隙(AG),参考值8~16mmol/L,是早期发现混合性酸碱中毒重要指标。

判断酸碱失衡应先了解临床情况,一般根据pH,PaCO2,BE(或AB)判断酸碱失衡,根据PaO2及PaCO2判断缺氧及通气情况。pH超出正常范围提示存在失衡。但pH 正常仍可能有酸碱失衡。PaCO2超出正常提示呼吸性酸碱失衡,BE超出正常提示有代谢酸碱失衡。但血气和酸碱分析有时还要结合其他检查,结合临床动态观察,才能得到正确判断。

动脉血气分析三步法-20110301

简单地讲,三步法包括:第一步,病人是否存在酸中毒或碱中毒?第二步,酸/碱中毒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酸/碱中毒,是单纯呼吸因素,还是存在代谢成分?

PH

第二步,PCO2和PH值异向改变,表明为呼吸性。

第三步,PCO2增加30mmHg,PH值应降低3×0.08(±0.02)即为7.16±0.02,而该病人的实际PH值恰好为7.16。

结论:此病人为单纯性呼吸性酸中毒。

例3:病人的PH值为7.50,PCO2为50mmHg,PO2为100mmHg。

分析:

第一步,PH值大于7.45,提示为碱中毒。

第二步,PCO2和PH值同向改变,表明为代谢性。

第三步,不用,因该病人不是呼吸性酸碱平衡失调。

结论:此病人为代谢性碱中毒。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