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控制发酵知识点

1、生物材料:包括来自自然界的微生物,基因重组微生物,各种来源的动植物细胞,因此,发酵工程是生物工程的主要基础和支柱。

2、初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产生的,生长和繁殖所必须的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等。

3、次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产生的,与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无关的一类物质。其生物合成至少有一部分是和与初级代谢产物无关的遗传物质有关,同时也与这类遗传信息产生的酶所控制的代谢途径有关。

4、代谢控制发酵技术:是指应用动态生物化学的知识和遗传学的理论选育微生物突变株,从DNA分子水平上,控制微生物的代谢途径,进行最合理的代谢,积累大量有用发酵产物的技术。

5、发酵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①利用基因工程等先进技术,人工选育和改良菌种,实现发酵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提升;②采用发酵技术进行高等动植物细胞培养,具有诱人的的前景;③随着酶工程的发展,固定化技术被广泛应用;④不断开发和采用大型节能高效的发酵装置,计算机自动控制将成为发酵生产控制的主要手段;⑤发酵法生产单细胞蛋白,将是产量最大、最具广阔前景的产业,寄希望于解决人类未来粮食问题;⑥应用代谢控制技术,发酵生产氨基酸、核苷酸;⑦将生物技术更广泛的用于环境工程。

6、转化:是指质粒DNA或以它为载体构建的重组DNA导入细菌的过程。

7、转导:是指通过病毒将一个宿主的DNA转移到另一个宿主细胞中,而引起的基因重组现象。如果共组DNA与受体DNA发生重组则称此转导过程为流产转导。获得新遗传性状的受体细胞,称转导子。

8、工业微生物:是指在发酵工业上已经应用的或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微生物,其范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扩展。

9、酵母菌:是指单细胞真核生物常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多为腐生。根据产生孢子的能力,可将酵母分为三类:a形成子囊孢子的株系属于子囊菌门;b形成担孢子的株系属于担子菌门;c不形成孢子只通过芽子的假酵母属半株菌。

10、恒化式富集培养:通过改变限制性机制的浓度可以控制两类不同菌株的比生产速率。可以通过控制机制浓度在某一范围内使目的菌生长占优势。又根据微生物对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具有可塑性的特点,通过连续改变限制性机制的浓度富集培养所需要的菌种。

11、夹层培养法:先在培养皿底部倒一层不含菌的培养基,待凝,添加一层混有经诱变剂处理菌液的基本培养基,其上再加一薄层不含菌的基本培养菌,经培养后对首次出现的菌落用记号笔一一标在皿底,然后再加一层完全培养基,培养后新出现的小菌落

多数都是营养缺陷性突变株。

12、营养缺陷型定义:某些菌株发生突变后,失去合成某种对该菌株必不可少的物质的能力,必需从外界环境获得该物质才能生长繁殖,这是突变型菌株称为营养缺陷型。意义:在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中,生物合成途径中的某一步发生了酶缺陷,合成反应不能完成,末端产物不能积累,因此末端产物的反馈调节作用被解除。只要在培养基中限量加入所需要的末端产物,克服生长障碍,就能使中间产物积累。

13、出发菌株的选择:可选择已经过诱变剂处理的菌株,因为这样的菌株对诱变剂的敏感性会有所提高。

14、诱变剂的剂量选择:诱变剂的剂量与致死率有关,而致死率又与突变率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可用致死率作为诱变剂剂量选择依据。一般突变率随诱变剂剂量的增加而提高,但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再提高剂量反使突变率下降。

15、抗生素法:有青霉素法和制霉菌素法等素种。青霉素法适用于细菌,青霉素的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杀死正在繁殖的野生型细菌,但无法杀死正处于休止状态的营养缺陷型细菌。制霉菌素法则适用于真菌,制霉菌素可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甾醇作用,从而引起膜的损伤,也是只能杀死生长繁殖着的酵母菌或霉菌。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野生型生长被杀死,营养缺陷型不能再基本培养基中生长而被保留下来得以浓缩。

16、组成型突变株定义:如果调节基因发生突变以致产生无效的阻遏物而不能和操纵基因结合;或操纵基因突变,不能和阻碍物结合从而造成结构基因不受控制的转录,酶的生长将不再需要诱导剂或不再被末端产物分解代谢物阻遏,这样的突变株称为组成型突变株。

17、条件抗性突变的定义:条件致死突变菌指菌株突变后在特定条件下能生长,而在原来条件下不能生长而被致死的突变。如适宜在中温条件下生长的细菌,经过诱变后获得的温度敏感突变株只能在低于37度条件下生成。

18、溶源性转化:当温和噬菌体感染宿主而使其发生溶源化石因噬菌体的基因整合到宿主的核基因组上,而使后者获得了除免疫性以外的新性状的现象称为溶源性转化。

19、接合:结合是原核微生物的有性繁殖方式。结合的两菌株分属不同的交配型,遗传信息总是从供体转移到受体。当两种不同的交配型的菌株相互识别和结合以后,雄性细胞的致育因子,通过细胞的表面结构传递到雌性细胞,这种致育因子后来称为F因子。结合定义的关键是细胞间的直接接触。细菌在结合的时候,两个细胞直接接触处形成接合管,单链DNA可以直接通过这个通道转移。通常情况下

接合转移的是带有接必须基因的质粒,但是少数情况下这种质粒整合到细菌染色体,就可能发生染色体转移,单链转移完毕,供体和受体细胞分别合成互补链,完成接合。

20、准性生殖:是指不同菌株的普通体细胞互相融合后,不经过减数分裂就能导致基因重组的生殖过程。其过程包括菌丝连接,形成异核体,核融合,有丝分裂交换和单倍体化几个阶段。准性生殖的特点:重组体细胞和一般体细胞没有什么不同,不产生在特殊的囊器中;无减数分裂,不产生有性孢子;染色体的交换和减少是不规则的,而且是不协调的,其基因重组是通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现的。

21、原生质体融合法的优越性:
a、受接合型和致育型的限制小,两亲株没有供体和受体之分,有利于不同种属微生物的杂交。b、重组频率高于其他杂交方法。c、遗传物质的传递更加充分、完善,既有核配又有质配。d、可以用温度、药物、紫外线等处理纯化的一方或双方,然后使其融合,筛选再生重组子菌落,提高筛选效率。e、用微生物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变,可明显提高诱变频率。

22、载体应具备的特点:a、载体本身是一个单独的复制子,在共价连接了外源DNA后仍能自我复制。b、对某些限制酶只有一个切口,并在酶作用后不影响其自主繁殖能力。c、从细菌核酸中分离纯化很容易。d、在宿主中能以多拷贝的形式存在,有利于插入的外源基因的表达,能在宿主中稳定的遗传。砂土管保藏法:选取过40目筛的黄砂,酸洗,再水洗至中性,烘干备用;过120目筛子的黄土备用;按一份土加4份砂的比例均匀混合后,装入小试管,装量1厘米左右。121摄氏度蒸汽灭菌1~1.5h,间歇灭菌3次。50摄氏度烘干后经检查无误后备用。将待保藏的菌株制成菌悬液或孢子悬液,取0.1ml滴入砂土管中,放线菌和霉菌也可直接刮下孢子与载体混匀,而后真空干燥约2~4h,用火焰熔封管口,置于干燥器中,在室温或4摄氏度冰箱内保藏。

23、微孔接种法:利用注射器在罐的接种口橡皮膜上注入罐内进行接种。

24、一级种子罐扩大培养:也称二级发酵;二级种子罐扩大培养:也称三级发酵。

25、双种法:用两只种子罐接种一只发酵罐的接种方法。

26、倒种法:从一只发酵罐中倒出适宜的,适量的发酵液给另一发酵罐做种子的方法。

27、培养基:种子罐是培养菌体的,培养基的糖分要少,对微生物生长起主导作用的氮源要多。

28、培养湿度:一般相对湿度在40%~45%时孢子数量最多。

29、培养基pH变化与碳氮比直接有关,比值高于某一值培养基倾向于向酸性转移,低于那一值倾向于向碱性转

移。

30、泡沫危害:a、影响微生物对氧的吸收;b、妨碍二氧化碳的排除;c、降低装料系数,影响设备利用率;d、发生跑料,招致染菌。

31、①菌丝结团:危害:影响菌的呼吸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原因:搅拌效果差,接种量小。②菌丝粘壁:原因:搅拌效果不好,泡沫过多,种子装料系数过小。危害:培养液菌丝浓度减少,可能形成菌丝团。

32、氮源:通常无机氮源和有机氮源联合使用,既保证了营养丰富也保证了可被菌体迅速吸收使用。

33、无机盐类的主要功能:①提供合成细胞结构物质所需元素;②作为酶的组成部分或维持酶的活性;③调节渗透压、PH、氧化还原电位等。

34、生长因子:生长因子是一类对微生物正常代谢必不可少且不能用简单的氮源或氮源自行合成的,需要量一般很少的有机物。狭义的生长因子一般仅指维生素。。广义的生长因子除了维生素外,还包括碱基、卟啉及其衍生物、甾醇、胺类、C4-C6的分枝或直链脂肪酸、以及需要量较大的氨基酸。

35、培养基:根据原料分为天然、合成和半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的优点是取材方便,营养丰富,种类多样,配置方便,成本低廉;缺点:成分不稳定。常用的有牛肉浸膏、蛋白胨、酵母浸膏、豆芽汁、玉米浆、麸皮水解液、牛奶、血清、胡萝卜汁、椰子汁等。合成培养基的优点是成分精确,重演性高;缺点:价格较贵,配置繁琐。

36、种子培养基要求:营养相对丰富、完全,并要考虑能够维持稳定的PH,尤其是氮源的含量应该较高即C/N比值低。

37、发酵培养基的氮源:多为淀粉、淀粉水解酶、糖蜜、有机酸、低碳醇、脂质、烃类等。

38、有机氮源:黄豆饼粉、花生饼粉、棉子饼粉、玉米浆、蛋白胨、酵母粉、鱼粉、蚕蛹粉、发酵菌丝体和酒精等。

39、无机氮源:氨水、氨液、尿素、硝酸盐和铵盐等。

40、前体:有些化合物被加入培养基后,能够直接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结合到产物分子中去,而自身的结构并未发生太大变化,却能提高产物的产量,这类小分子物质被称为前体。
前体物质有的是菌体本身能够合成的,如合成青霉素分子所需的缬氨酸和半胱氨酸,合成链霉素的肌醇等。有的是菌体不能合成或合成的很少,需从外界加入的。如合成青霉素V的苯氧乙酸等,因此这些物质就必须是培养基的成分之一。前体的使用浓度要适当,因为许多前体物质浓度大对菌体有毒副作用,一般采用流加的方式,减少一次加入量。

41、磷酸盐的作用:①提供某些蛋白质、核酸、ADP、ATP所需磷元素;②缓冲作用。

42、复合反应是可逆的,影响复合反

应的条件有:①葡萄糖浓度;②淀粉乳浓度(生产中一般采用10~12°Be18~21% 这时糖化液纯度90~92%,复合糖7%左右)③酸度和酸的种类。

43、无机酸的选择和用量:目前国内普遍采用催化效能最高的盐酸进行淀粉水解。

44、活性碳吸附法:①温度一般控制在65摄氏度;②pH控制在5.0以下;③时间25~30分钟为好;④活性碳用量控制在淀粉量的0.6%~0.8%。

45、α-淀粉酶、液化酶、糊精化酶:是内切型淀粉酶,从淀粉分子在内部任意切开α-1,4糖苷键,不能水解α-1,6糖苷键。水解速度受底物分子大小和结构的影响,分子越小越难水解,分枝越多越难水解,离α-1,6糖苷键越近的键越难水解。

46、淀粉葡萄糖苷酶、糖化型淀粉酶、糖化酶:是外切型淀粉酶,从底物非还原性末端依次水解α-1,4糖苷键,也能水解α-1,6糖苷键,但较慢,速度仅是前者的十分之一。水解速度也受底物分子大小的影响,水解聚合度10~20的糊精时速度最快,水解淀粉和低聚糖速度较慢。水解能力随不同微生物来源而异。

47、糊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预糊化、糊化、溶解。

48、淀粉老化的影响因素:①直链淀粉易老化,支链淀粉不易老化;②DE值越小越易老化;③碱性条件可以抑制淀粉老化;④高温条件下不易老化,2~4℃极易老化;⑤快速升温或快速降温不易老化;⑥淀粉糊浓度过高易发生老化。

49、检验液化终点的方法是:将碘溶液滴入液化液中,如显棕红色或橙黄色则达到液化终点。

50、淀粉糖化的温度和pH:根据酶的特性,尽量选用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pH糖化。

51、辐射灭菌法常用的射线: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高速电子流的阴极射线。

52、化学药剂灭菌法常用化学药剂:高锰酸钾溶液、漂白粉、过氧乙酸、新洁尔灭和杜灭芬、甲醛、戊二醛、酚类、焦炭酸二乙脂、抗生素、环氧乙烷。

53、过滤除菌是用0.01~0.45μm孔径滤膜对压缩空气、酶溶液、啤酒及其他不耐热化合物溶液除菌。

54、空气过滤除菌的原理:布朗扩散截留作用、惯性截留作用、拦截截留作用、重力沉降作用、静电吸引作用。

55、空气过滤除菌的介质:棉花(有弹性,纤维长度适中,通常使用脱脂棉);玻璃纤维(纤维直径小,不易折断,过滤效果好);活性碳(过滤效率比棉花低,但阻力小,吸附力强,通常与棉花介质一起使用)。

56、空气预处理的目的:提高压缩前空气的洁净度;去除压缩后空气中所带的油和水。

57、两级冷却、加热除菌流程的特点是:两次冷却、两次分离、适当加热。

58、旋风分离器总的要求是:①旋风分离器的直径不要太大,因为气流

旋转运动所产生离心力与分离器半径成反比,若半径大,分离效率就低。要分离的空气量大时,可采用多个分离器并联。②进口的气流速度要适当。旋转气流所产生的离心力与气流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故气流速度小,分离效果差;但气流速度过大,则能量损失多(压降大),同时也会产生涡流而降低效率。一般采用进口气流速度15~25/s,排气出口气流速度为4m/s。

59、丝网分离器:体积小,丝网表面间隙小,可除去小至5μm的雾状微粒,分离效率达98%~99%,且阻力损失不大。但对于雾沫浓度很大的场合,会因雾沫堵塞孔隙而增大阻力损失。

60、溶液性质对氧溶解度的影响:温度(氧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酸的种类和浓度(一般浓度升高,溶解度降低);盐浓度(在电解质溶液中,由于发生盐析作用,使氧的溶解度降低)。

61、搅拌促进氧的传递方式:①增加氧与液体接触面积;②延长气泡停留时间;③利于养的吸收;④减小传递阻力。

62、空气线速度较小时:氧传递系数Kla是随通风量的增大而增大的,当增加通风量时,空气的线速度也就相应增大,从而增加了溶氧,氧传递系数Kla相应的也增大。

63、空气分布管:当通风量超过一定值后,气泡的直径与通风量有关,与喷口的直径无关。

64、表面活性剂:培养液中消泡用的油脂等具有亲水端和疏水端的表面活性物质分布在气液界面,增大了传递的阻力,使传氧系数Kla等发生变化。

65、离子强度:发酵液中含有多种盐类,离子强度约为0.2~0.5mol/L。Kla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搅拌和通气消耗的功率越大,则Kla随离子强度增大的幅度越大,有时Kla可高达纯水中的5~6倍。在盐溶液中,气泡细胞且难以聚合成大气泡。而且气体滞留量有增大的趋势。

66、改变搅拌速度:①当转速n较低时,增大n对K有明显作用;②当转速n很高时,K值趋向于零(K:调节对象放大倍数,定义为每变化单位转读所引起的溶解氧浓度的变化)。

67、巴斯德效应:在好氧条件下,酵母发酵能力降低,这个事实很早就被巴斯德发现,称为巴斯德效应。

68、组成酶:是菌体生长繁殖所必需的酶系,它的产生一般不受培养基成分的影响。

69、间接相互作用:是指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可以互相有利或彼此依赖,创造相互有利的营养和生活条件,微生物间的互生和共生关系属于此类型。

70、直接相互作用:是指微生物间互不相容性,即一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致使另一类微生物趋于死亡的过程,微生物学中的捕食、寄生及竞争等属于此类。嗜杀性酵母的生长也属

于此类。

71、生物反应器设计的主要目标:获取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

72、露天式锥底发酵罐:罐锥底部分最好能冷却,锥底罐的优点是发酵速度快,易于沉淀收集和保存酵母。可单独用于前发酵和后发酵,也可合并前后一起发酵,锥底罐是密闭罐,既可作发酵罐也可作蓄酒罐,回收二氧化碳。

73、联合罐的罐中心:设有二氧化碳注射圈,高度恰好在酵母层之上,二氧化碳在罐中央向上注入时,引起啤酒运动,使酵母浓聚于底部出口处,同时啤酒中的不良挥发成分被注入的二氧化碳带着逸出。

74、朝日罐的特点:利用离心机回收酵母,利用薄板换热器控制发酵温度,利用循环泵把发酵液抽出又送回去。

75、挡板的作用:①防止液面中央产生漩涡;②促使液体激烈翻动,增加溶解氧;③改变液流的方向,由径向流改为轴向流。

76、全挡板条件:是指在发酵罐内再增加挡板或其他附件时,搅拌功率保持不变,而漩涡基本消失。

77、消泡装置中安装在罐内的是:耙式消泡器;安装在罐外的是:半封闭式涡轮消泡器、离心式消泡器、碟片式离心消泡器、刮板式消泡器等。

78、气升式发酵罐的特点:①反应溶液分布均匀;②较高的溶氧速率和溶氧效率;③剪切力小,对生物细胞损伤小;④能耗低;⑤传热良好;⑥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造作和维修方便。

79、经验放大法包括:几何相似放大、以单位体积液体中搅拌功率相同放大(不通气发酵罐)、以单位体积培养液的通气搅拌功率相等的原则放大(通气发酵)、空气量放大、按搅拌器末端线速度相等放大。

80、生物反应器的放大标准:首先要从大量试验材料中找出影响生产的主要矛盾,在着重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不要是次要矛盾激化,比如单纯的按Kla相等的准则放大的生物反应器,液体的剪切力肯能会上升到剪切敏感系统不可接受的程度,这样投入生产就可使生产失败。所以,必需注意不使这类情况出现,为此,往往或多或少牺牲几何相似原则。

81、发酵热: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包括生物热、搅拌热、蒸发热和辐射热等。

82、消泡剂必需具有的特点:①消泡剂必须是表面活性剂,且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消泡作用迅速,效率高;②消泡剂在气-液界面有足够大的散布系数,才能迅速发挥其消泡活性,这就要求消泡剂有一定的亲水性;③消泡剂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以保持其持久的消泡或抑泡性能,并防止形成新的泡沫;④对微生物的发酵过程无毒,对人、畜无害,不被微生物同化,对菌体的生长和代谢无影响,对产物提取和产品质量无影响;⑤不干扰

溶解氧、pH等测定仪使用,不影响氧的传递;⑥消泡剂来源方便,价格便宜,不会在使用和运输中引起任何危害;⑦能耐受高温灭菌。

83、下游技术:是指使生物界自然产生的或通过微生物菌体发酵的、动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的、酶反应等各种生物工业生产过程获得的生物原料,经提取分离,加工精制称为目的成分,最终使其成为产品的技术。
范畴:物质分离和产品加工。

84、发酵液预处理的目的:①改变发酵液的物理性质,提高固液分离的效率;②尽可能使产物转入便于后处理的某一相中;③出去发酵液中部分杂质,以利于后续各步操作。

85、凝聚值:使胶粒发生凝聚作用的最小点解质浓度称为凝聚值。

86、絮凝剂:是一种能溶于水的高分子聚合物。对絮凝剂的化学结构一般有以下要求:①其分子必须含有相当多的活性官能团;②必须具备长链的线性结构;③分子质量不能超过一定限度。

87、助滤剂的使用方法:①在过滤介质表面预涂助滤剂;②直接加入发酵液。也可两种方法兼用。

88、钙离子的去除用草酸;镁离子的去除用三聚磷酸钠;亚铁离子用黄血盐,使其形成普鲁士蓝沉淀而去除。

89、碟片的作用:缩短固体颗粒的沉降距离;扩大转鼓的沉降面积。

90、封头过滤:是指料液的流动方向与滤饼基本垂直。
切向流过滤:又称错流过滤、交叉过滤、十字过滤等。

91、不宜采用高压匀浆法破碎的微生物细胞有:易造成堵塞的团状或丝状真菌,较小的革兰氏阳性菌,以及含有包含体的基因工程菌,因为包含体制地坚硬,易损伤匀浆阀。

92、自溶法:是一种特殊的酶溶方式。例如,对谷氨酸生产菌,可加入0.028mol/L碳酸钠和0.018mol/L碳酸氢钠,配成pH10的缓冲液,再配3%的细胞悬浮液,加热至70%,保温搅拌20min,菌体即自溶。

93、等电点沉淀的操作条件是:低离子强度;pH≈pI。因此,等电点沉淀操作需要在低离子强度下调整溶液pH至等电点,活在等电点的pH下利用透析等方法降低离子强度,使蛋白质沉淀。

94、在选择盐析的无机盐时,对盐的要求:①溶解度大,能配制高离子强度的盐溶液;②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③盐溶液密度不高,以便蛋白质沉淀的沉降或离心分离;④较高的盐析技能。

95、有机溶剂沉淀法的优点:是分辨能力比盐析法高,即一种蛋白质或其他溶质只在一个比较窄的范围内沉淀;缺点是需要耗用大量的溶剂,溶剂的来源、贮存都比较困难或麻烦,并且提炼操作需在低温下进行,使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收率也比盐析法低。

96、活性炭:疏水性,最常用的吸附剂。

97、电渗析

:是膜分离技术的一种,它是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一电位差为推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渗透性,把电解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溶液的淡化、浓缩、精制或纯化的目的。

98、浸取:用某种溶剂把有用物质从固体原料中提取到溶液中的过程称为浸取,也称浸出。

99、反胶团:若将表面活性剂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中,并使其浓度超过临界胶团浓度时,便会在有机溶剂内形成聚集体,这种胶团称为反胶团。

100、超滤:凡是能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在500以上高分子的膜分离过程叫超滤。

101、蒸发:按照对所产生的二次蒸汽是否利用分为单效蒸发和多效蒸发。

102、结晶:是溶质呈晶态从液相或气相等均相中析出的过程。

103、晶体的自范性:晶体具有自发的生长为多面体结构的可能性,即晶体常以平面作为与周围介质的分界面,这种性质称为晶体的自范性。

104、二次成核:受已存在的宏观晶体的影响而形成晶核的现象,称之为二次成核。

105、冷冻干燥:亦称为升华干燥,它是将湿物料在较低温度下(-10~-50℃)冻结成固态,然后将其放置于高度真空下,料内水分不经液态直接升华成气态,物料脱水为成品。在所有干燥法中,是对产品破换程度最低的。

106、固定化酶:是指在一定空间内呈闭锁状态存在的酶,能连续地进行反应,反应后的酶可以回收重复利用。其活性在多数情况下比天然酶小。

107、酶反应的最适温度是酶热稳定性与反应速率的综合结果。由于固定化后,酶的热稳定性提高,所以最适温度也随之提高,这是很有利的。

108、共固定化技术:是将酶、细胞器和细胞同时固定于同一载体中,形成固定化细胞系统。

109、生物柴油:指由动植物油脂与短链醇(甲醇或乙醇)进行酯交换反应所制备的脂肪酸单酯。

110、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的用于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性。概括的说就是: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相同一的21世纪工业化生产的基本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