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 下册疑难问题解答

五年级上 下册疑难问题解答
五年级上 下册疑难问题解答

五年级上册疑难问题解答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熊华

一、“小数乘法”教学中的问题

1.新课标教材,是否还需要讲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小数乘法的意义与分数乘法相同。小数乘法的意义实际上包括两种情况:小数乘整数,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一个数乘小数,则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要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应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入手。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小数与整数的密切联系,教材先教学小数乘法,再教学分数乘法。因此,这里淡化了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重点放在计算的算理和方法的总结上,小数乘法的意义可以让学生学完分数乘法后再来体会。

2.“小数乘法”单元中例3和例4的教学要求。

有老师对例3和例4的教学要求不太清楚,这里再说明一下。

例3教学小数乘小数的算理算法,例4结合例3及“做一做”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由于例3最后让学生观察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有的老师在这里就开始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这样处理似乎显得仓促了一些。因为由一个例题就来归纳概括小数乘法中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说服力不够,这里应该通过下面的“做一做”进一步巩固对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解,再让学生观察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来教学例4,归纳总结出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3.有关积的小数位数的判断。

老师们经常问到判断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位数的问题。比如,7.5×0.2的结果是几位小数?这里该填一位小数还是两位小数?

这类问题实际上就是判断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到底应该以计算法则为准,还是要看具体的计算结果的问题。我们认为小数乘法中判断积的小数位数,应以计算法则为主,至于积的末尾有0的情况是下一步的问题。

因此,在出练习题时,最好不要出末尾有0来判断积的小数位数的题目,因为这样的考察没有多大的意义。学生在具体计算时,只要按计算法则先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点上小数点,再根据计算的要求去掉小数部分末尾的0即可。

二、“简易方程”教学中的问题

1.代入公式求值计算的结果要不要求写上单位名称?

代入公式求值计算的结果原义务教材不要求写单位名称,现课标教材要求写单位名称。这种改变的原因一是为了与中学统一,二是考虑到代入公式求值的结果应与以

前学习的直接列式计算的结果统一。另外代入求值,课标教材先写出公式是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记忆和应用(事实上,如果没有明确要求,可以不写出公式,用已知数据直接写出算式)。

2.“等式的性质”的教学问题。

以往的教材是利用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解方程,现在课程标准要求“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为了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课标教材没有给出“等式基本性质”的名称,也没有用文字概括出等式的性质。只是通过天平平衡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以此渗透等式的性质。而由于“天平平衡的道理”只停留在直观层面,没有与等式直接联系起来,也就是没有概括出等式的性质。而解方程,又必须利用等式的性质,即“方程(或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仍然相等”,所以现在教学解方程,仍要借助天平演示去求解。有的老师认为不如直接给出“等式的性质”,并概括两条性质的内容,这样教学解方程时,就不用再借助天平演示的图示而直接利用等式的性质去求解。我们认为这样处理也是可以的。在教学“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时,可以结合天平和等式来概括“等式的性质”。如,当学生观察出“天平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量的物品依然保持平衡”时,教师可以对照天平,结合直观的等式说明“等式就像平衡的天平,在平衡的天平两边加(或减)同样的数量的物体,就相当于在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相等。”比如用“当左边=右边时,左边+a=右边+a”这样的式子帮助学生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学解方程就可以直接利用“等式的性质”求解。

三、“统计与可能性”教学中的问题

1.教学例1时必须要让学生做试验吗?

例1是通过“抛硬币决定谁先开球”的情景让学生理解随机抛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和出现反面的可能性相同,都是1/2,并初步感知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在教师用书中,我们建议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做抛硬币的实验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在实际教学中,有老师反映学生已经有了抛掷硬币出现正反面的可能性相同的经验,而实验中往往正反面出现的次数不同,这就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发生冲突,不利于学生的理解。那么,例1的教学有必要让学生做实验吗?

事实上,可能性的大小是不能通过实验来得出的。如果学生已经有了这样的经验,那就不用再去做实验感受了。如果想要通过实验来感受,一定要建立在实验次数足够多的基础上,所以要让学生先分组实验记录数据,然后再在全班汇总,进一步可以介绍科学家曾经做过的一些著名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当实验的次数足够多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各占一半,也就是说出现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相同,都是1/2。因此,老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经验和认知特点合理安排教学。

2.中位数要不要带单位?

有老师提问,求中位数时,要不要带单位?

求中位数时不带单位。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计算的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这里考虑的是数据。但在解释时,要具体问题具体说明。比如一组学生的体重数据的

中位数是45,我们就说这组学生体重的一般水平为45kg。

五年级下册疑难问题解答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刘丽

一、教学旋转时应把握哪些要素?

1.关于旋转的知识背景。

旋转的描述性定义是:像这样(如图4),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根据描述性定义可知,要完成旋转就必须确定两个要素,即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包括旋转方向)。改变其中的任何一个要素,旋转都会发生改变:如图5中的两个旋转变换,旋转中心一样,旋转角不同,最后得到的图案就不同;同样,图6中的两个旋转变换,旋转中心不同,旋转角度一样,得到的图案也不同。因此,当要进行旋转变换时,就有必要让学生说清楚他是绕哪一个点旋转的,向哪个方向旋转的角度是多少。

图4 图5 图6

旋转变换具有三个特征:(1)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如上图4中三角形A’B’C’与三角形ABC的形状、大小相同);(2)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如上图4

中线段OC的长度和OC’的长度相等);(3)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即上图4中角AOA’的大小与旋转的角度相等,角COC'的大小也与旋转的角度相等,这里的旋转角度是90°)。

图7

图8

按照旋转的定义,摆动在数学上也是一种旋转现象(如图7、图8)。

2.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请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好教学要求。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学生描述旋转现象时,只要说明绕着哪个点旋转(旋转中心)、向哪个方向旋转了多少度(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就可以了。

(2)旋转特征的教学是后面教学画图的基础,教学时可让学生体会教材在安排所体现的化归思想(即将图形的旋转化归为线段的旋转)为后面例4教学画法作准备。

(3)对于学生来说,画出旋转后的图形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教材只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具体来说,画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的关键是:如果没有指定旋转中心,先在图形中找到一点确定为旋转中心,再找到一条通过旋转中心的边,便于画出该条边旋转90°(注意是按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后的对应边,再根据图形的特征画出其它的边,从而画出该图形旋转90°后的整个图形。

二、“因数与倍数”单元中,在第12页中指出“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而在17页又指出“0也是偶数”,质数与合数中,对0的问题又没有加以说明。这是为什么?究竟在这一单元的研究中,到底包括0还是不包括0?

(1)本单元是有关数论的内容,主要研究整数的性质。就数论这门学科而言,研究的数的范围是整数(0是整数),而且其主要概念都是在整除(见与本册教材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的说明)的基础上定义的,具体的某个概念又会限定在特定的数的范围内(如0×5=0,可以说5是0的因数,0是5的倍数;但不能说0是0的因数,在数论里讨论的因数与一般乘法算式中的因数的概念是不同的,数论里的因数不能为0)。

(2)虽然本单元的内容应该在整数范围内研究,但是,由于0是任何非0自然数的倍数,任何非0自然数是0的因数;这种由于0的特殊性导致在研究具体问题时经常要注意说明0是否包含在内,给研究问题带来很多麻烦。(如虽然0是任何非0自然数的倍数,但最小公倍数指的是一切公倍数中的最小正数”)。因此,限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小学阶段进行特殊约定,一般只在非0的自然数范围内加以研究,教材对此在第12页进行了说明。

(3)奇数、偶数的概念是在整除的基础上定义的,研究的范围是整数,因为0

能被2整除(或者说0是2的倍数),因此,0也是偶数。为此,教材对“0也是偶数”进行了补充说明,概念是科学的定义,这与前面对本单元数的范围的特殊约定并不矛盾。

(4)与因数和倍数不同,质数和合数在正整数范围内研究,因此讨论质数与合数时不包括0。相应地,如果把正整数分类,应分为:1、质数和合数。

综上所述,由于质数与合数、因数与倍数、奇数与偶数等概念的研究范围不同,为此教材对于0依据不同情况进行特殊处理。

三、不教学分解质因数了,应该怎么办?

根据课程标准对因数和倍数内容的调整,本册教材不再正式教学“质因数”“分解质因数”,只作为阅读性材料进行介绍。这种改变在教学中给教师带来了一些困扰,这些困扰集中在“短除法——教,还是不教?”这一问题上,由此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不教短除法,怎样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问题。

以前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教师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计算的方法上,学生并不是十分清楚为什么要用短除法,短除法背后的道理是什么。针对这种情况,教材根据课标“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这一理念,对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求法进行了调整,以理解概念为基础呈现了两种直观、明了、易懂的“找”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同时可以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自己策略的能力。正是因为这种改变,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等内容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教师不必担心不教学分解质因数而影响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熟练程度。如果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通过一定程度的训练,同样可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概念,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你知道吗”中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短除法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但不必作为统一要求。

四、数学广角的教学需不需要用真的天平?

本册的“数学广角”以“找次品”这一活动为载体,让学生感受用归纳、推理的方法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通过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编排可以看出,借助天平称的方法找次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找出优化的解决策略。如果有天平,借助天平进行实际操作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没有天平,也可以借助其它学具进行操作,同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后,就不应再停留在操作这个水平上,而应该借助这种方法学会进行逻辑推理,如当学生通过例2发现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3份称的方法最好后,可以此为基础让学生进行猜测:这种方法在待测物品的数量更大时是否也成立呢?引发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归纳、推理等数学思考活动,逐步脱离具体的实物操作,采用列表、画图等方式进行较为抽象的分析,实现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2018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试卷一、填空题。(21分) 1、5 8 的分数单位是(),再加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1。 2、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 3、把一根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这根绳子的(),每份长()米。 4、35立方分米=()立方米 63000ml=( )L 5、一个长方体长8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6、 25 6 化成假分数是(),里面有()个 1 6 。 7、4 5 = () 25 =8÷()=()(填小数) 8、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小的三位数是()。 9、分数单位是1 8 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10、用三个棱长是2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体积是()立方厘米。 11、全世界约有200个国家,其中缺水的国家有100多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有40 多个,缺水的国家约占全世界国家总数的() ();严重缺水的国家约占全世界国家总 数的() ();看到这个材料,你的提议是()。 12、一根3米长的方钢,把它横截成3段时,表面积增加80平方厘米,原来方钢的 体积是()。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5分) 1、假分数都比1大。() 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3、两个不同质数的公因数只有1。()

4、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 ( ) 5、边长是6cm 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三、选择题。(把下列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5分) 1、 下列分数中,最简分数是( )。 ① 711 ②1545 ③1352 2、 a 3表示( )。 ① a×3 ② a +a +a ③ a ×a ×a 3、 小明做24道数学题,已完成了16道,还需完成全部题目的( )。 ① 13 ② 12 ③ 23 4、 a=3b ,a 和b 的最小公倍数是( )。 ① a ② b ③ 3 5、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2倍,它的体积就( )。 ①扩大2倍 ②扩大6倍 ③扩大8 倍 四、计算。 1、 口算:(5分) 45 + 35 = 17 + 15 = 13 +2= 14 +12 = 1- 914 = ×= 25 +23 -25 = 45 -45 = 2÷ = 58 -38 = 2、 解方程:(8分) X -45 = 38 2X -=

最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精品教育文档,如果需要,请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最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温馨提示:同学们,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结束,你记住咱们本学期学习的东西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我们这学期各单元重要知识点吧!最后,祝各位同学们在期末的考试里取得好成绩。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 @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求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或1.5的3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 @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或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按整数算出积后,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也就是把小数化简;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 加法: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 减法: a-b-c=a-(b+c) a-(b+c)=a-b-c @ 乘法: 乘法交换律:a×b=b×a

部编五年级下册数学要背概念及公式

一、观察物体(三)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知道一个方向的平面图,可以摆出多种立体图形。 3、知道三个方向的平面图,只能摆出一种立体图形。 二、因数和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2、因数、倍数: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例: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1)a÷b=c(a、b、c都是整数),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4)2、3、5的倍数特征 a、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b、一个数各位 ..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C、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d、能同时被2、3、5整除(也就是2、3、5的倍数)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3×5=30的倍数。 e、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4: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也就是个位上是1、3、5、7、9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4、6、 8的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关系: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5、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0四类. 质数(或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1: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0: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连续的两个质数是2、3。 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质数相乘一定得合数。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100以内的质数有25个: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关系:奇数×奇数=奇数质数×质数=合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下册公式大全!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下册公式大全 五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小结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 一个因数乘另一个因数,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有几位,积就有几位。 例如345 X6.29=21.7005 但是如果乘得的积小数末尾是零,零就可以省略不写。 例如:3.65 X6.72=24.528 第二单元:小数的除法 一个数(零除外)除以小于一的数,商比被除数大。 一个数(零除外)除以大于一的数,商比被除数小。 例如:30 +0.5=60 30 -5= 6 两数相除,除数是小数,被除数也是小数,除数将小数点向右移成整数,移了几位, 被除数也就向右移动几位,相互抵消。 例如:2.36 +0.02=236 +2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例如:0.232323……就是一个无限小数。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1. 功效x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功效=时间 工作总量+时间=功效

解:设王师傅工作一天加工x个零件 功效X时间=工作总量 X=24 X8 X=192 答:王师傅工作一天加工192个零件。 2. 路程=时间X速度用字母表示为:s=vt 例如:小明和小红家相距560米,学校在两家的中央,小明和小红在校门口分手,七分钟后他们同时到家,小明平均每分钟走45米,问小红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解:设小红平均每分钟走x米. 路程=时间X速度 560=(x+45) X7 560 *7=x+45 X=35 答:小红平均每分钟走35米。 等式不变的规律: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1千米=1000 米

2017年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7年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一、填空题(28分) 1.8.05 dm3=( )L( )ml 27800cm3=( )dm3=( )m3 2.1~20中奇数有( ),偶数有( ),质数有( ),合数有 ( ),既是合数又是奇数有( ),既是合数又是偶数有( ),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有( ) 3.一瓶绿茶容积约是500( ) 4.493至少增加( )才是3的倍数,至少减少( )才是5的倍数。 5.2A2这个三位数是3的倍数,A可能是( )、( )、( )。 6.用24dm的铁丝做一个正方体柜架,它的表面积是( )dm2。体积是( )dm3 7. 写出两个互质的数,两个都是质数( ),两个都是合数( ),一个质数一个合数( )。 8. 两个连续的偶数和是162,这两个数分别是( )和( )。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9. 写出一个有因数2,是3的倍数,又能被5整除的最大三位数( )。 10. 用4、5、9三个数字排列一个三位数,使它是2的倍数,有( )种排法;再排成一个三位数,使它是5的倍数,有( )种排法。 11.把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切成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块,一共可以切( )块,如果把这些小正方体块摆成一行,长( )米。 二、选择(12分)

1.如果a是质数,那么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a只有一个因数。 B. a一定不是2的倍数。 C. a只有两个因数。 D.a一定是奇数 2.一个合数至少有 ( )个因数。 A. 3 B. 4 C. 1 D. 2 3. 下面( )是2、5、3的倍数。 A. 70 B. 18 C. 30 D. 50 4. 一个立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它的体积就扩大( )。 A. 2倍 B. 4倍 C. 8倍 5. 下面的图形中,那一个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它的编号是( )。 6.五年级某班排队做操,每个队都刚好是13人。这个班可能有( )人。 A.48 B.64 C.65 D.56 三、判断,对的在( )里画“√”,错误的画“×”(6分) 1.如果两个长方体的体积相等,它们的表面积也相等( ) 2.一个数的因数总比它的倍数小。 ( )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图形变换的基本方式是平移、对称和旋转。 1、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学过的轴对称平面图形:长(正)方形、圆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 形、等腰梯形…… 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 任意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2)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3)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4)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①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5)对称图形包括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除棱形)属于中心对称图形。 2、旋转: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 变化较做旋转,定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原图形上的一 点旋转后成为的另一点成为对应点。 (1)生活中的旋转:电风扇、车轮、纸风车 (2)旋转要明确绕点,角度和方向。 (3)长方形绕中点旋转180度与原来重合,正方形绕中点旋转90度与原来重合。等边三角形绕中点旋转120度与原来重合。

旋转的性质: (1)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 移动; (2)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4)两组对应点非别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都等于旋转角; (5)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 3、对称和旋转的画法:旋转要注意:顺时针、逆时针、度数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2、因数、倍数: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例: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1)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4)2、3、5的倍数特征 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能同时被2、3、5整除(也就是2、3、5的倍数)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3×5=30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五年级下册数学公式大全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下册试题大全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试题二 一、填空。(第1、10题每题1分,4题每题3分,其余每空1分,共23分) 1、4.5+4.5+4.5+4.5+4.5+4.5=()×()=()。 2、0.57×2.05的积里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是()。 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是5.8,这个数()为原来的(),与原数相差()。 4、根据35×1.4=42直接在括号里填数。 350×12=() 3.5×0.12=()0.35×1.2=() 12×35=()12×3.5=() 3.5×1.2=()。 5、两个非零因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为原来的80倍,则积()。 6、在○里填上“>”“<”或“=”。 25.4×5○125 4.05×10○45 6.4×7.9○7.9×6.4 2.8×5○140 7、不计算,说出各题的积是几位小数。 2.45×0.3() 6.32×0.51()0.37×0.15() 8、4.9095保留一位小数是(),保留两位小数是(),保留三位小数是()。

9、8.8×1.01=8.8+8.8×()是简便算法。 10、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2.40,这个三位小数最大可能是(),最小可能是()。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6分) 1、46×1.5=6.9。( ) 2、5.18×0.5的结果是2.59。() 3、计算4.25×0.32的简便方法是4.25×4×0.8=13.6。() 4、45×0.99=45×(1-0.01)=45-0.01=44.99。() 5、5.994保留两位小数是6.00。() 6、0.25×9.9=0.25×(10-1)=0.25×10-0.25。()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6分) 1、与25.8×5.5的积相等的算式是()。 A、0.258×5.5 B、0.258×55 C、2.58×55 D、2.58×0.55 2、比0.72的5倍少0.7的数是()。 A、2.9 B、4.3 C、36.7 D、35.3 3、()的计算结果是9.8。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汇总 一、填空题: 1、在1~20的整数中,_____是最小的奇数,_____是最小的偶数,其中质数有 _______________,合数有_______________。 2、36和24的最大公约数是_____,最小公倍数是_____。 3、能同时被2和3整除的最大两位数是_____,最小三位数是_____。 4、一个三位数5□□,能同时被3、5整除,两个□中的数的和最大__________。 5、写出符合下面要求且互质的两个数。①两个都是质数___________ ②两个都是合数___________ ③两个都是奇数___________ ④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________ 6、一个长方体的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底面积是_____平方厘米,表面积是_____平方厘米,体积是_____立方厘米。 7、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8厘米,它的表面积是_____平方厘米,体积是_____立方厘米。 7、3.5立方分米=_____升=_____毫升 4020立方厘米=_____立方分米=_____毫升 8、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它的表面积扩大______倍,体积扩大_____倍。 9、先将18和24分解质因数,再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18=_______________ 24=_____________ 18和24的最小公倍数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个数的约数要比这个数的倍数小。 ( ) 2、至少用8个相同的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 ( ) 3、一个数能同时被2和3整除,这个数一定能被6整除。 ( ) 4、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与表面积相等。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括号里): 1、a÷b=9(a、b都是整数),那么a与b的最小公倍数是( )。 ① a ② b ③ ab ④ 9 2、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20立方米,长是8米,宽是5米,高是( )。 ① 15米② 24米③ 40米④ 3米 3、5和7都是35的( )。

2019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易错题及答案

2019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易错 题及答案 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 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 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 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 多少。 如:1.5×0.8(整数部分是0)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 是多少。 1.5×1.8(整数部分不是0)就是求1.5的1.8倍是 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 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 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 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 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 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见2.5找4或0.4,见1.25找8或0.8 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 a×c+b×c=(a+b)×c(b=1时,省略b) 变式: (a-b)×c=a×c-b×c或a×c-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位置 8、确定物体的位置,要用到数对(先列:即竖,后行即横排)。用数对要能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给出一对数对,要 能在坐标途中标出物体所在位置的点。二是给出坐标中的 一个点,要能用数对表示。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重叠后,图形两边可以完全重合。 2、平形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正(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半圆有一条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对称轴的条数)=度,可以与原来的图形完全重合。 长方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2=180(度) 正方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4=90(度) 等腰三角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1=360(度) 等边(正)三角形方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3=120(度),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360=1(度) 半圆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1=360(度)与原来的图形完全重合。 4、我们学过的图形的变换有轴对称、平移、旋转。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1、我们说的因数和倍数指的是整数,不包括0,也不能说小数。 2、因数和倍数是相对的,不能单独说因数和倍数。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有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它最小倍数=它本身。 4、a÷b=c(a、b、c都是整数),我们就可以说,a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能整除a.,a是b的倍数,b是a的因数(例10÷2=5,可以说10能被2整除,2能整除10) 5、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 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和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判断奇数和偶数的依据是:是否是2的倍数。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教材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一、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检测试卷 (9)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检测试卷 一、填空。(15分,每空一分) (1)四百五十三万六千写作( ),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 )。 (2)3.04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分米。 (3)0.6吨=( )千克。 (4)833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组成。 (5)54=( ):15=(___) 20=( )% (6) 甲和乙的比是2 :3,乙是丙的5 4,丙和甲的比是( ) (7)24和18的最小公倍数是( ) (8)把3 21、1.667、167和167%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 ) (9)一个圆柱体,它的体积是48立方分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是( )立方米。 (10)一个分数,分子与分母的和是47,如果分母加上13所得分数是3 1,原来分数是( )。 二、判断。(10分,每题一分) 1、两个圆的周长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 2、在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两个外项也互为倒数。( ) 3、甲数比乙数多10%,乙数就比甲数少10%。( ) 4、五年级有学生98人,全部到校,出勤率是100%。( ) 5、分母一定,分子和分数值成反比例。( ) 6、有6千克瓜子,吃了6 1千克,剩下5千克。( ) 7、X 的4倍加上6写成式子是4X+6. ( ) 8、因为25%=0.75,所以小数和百分数的意义相同。( ) 9、如果甲数是乙数的80%,那么乙数比甲数多25%。( ) 10、环形面积比扇形面积大。( ) 三、选择。(5分,每小题一分) 1、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长度占全长的( ) ○175米 ○275 ○371 ○47 1米 2、甲数是60,比乙数多10%,表示乙数的式子是( ) ○ 160×(1+10%) ○2 60×(1-10%) ○ 360÷(1-10%) ○4 60÷(1+10%) 3、植树节中学生植树,活了100棵,死了2棵,成活率是( ) ○ 1 100% ○ 2 98% ○ 3 102% 4、今年比去年增产二成,今年是去年的( ) ○ 1 20% ○ 2 80% ○ 3 120% 5、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成( )

2020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下册全套教案

2020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下册全套教 案 (含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1、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取积的近似数。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由于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如在例 2“0、72×5= ”的教学中,可提示:“你能将它转化为整数乘法算式吗?”引导学生经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学习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领。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释,提高推理能力。 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对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达。因此,教学时应给学生提

供充分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作出合理的解释。如教学“2、4×0、8”时,应引导学生先说出将因数 2、4和0、8转化为整数24和8的理由,再说出将积缩小到它的1/100的理由。这个算理清楚了,在实际操作时,就能正确地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达到正确计算的目的。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在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教学时,应重视练习一中第4题的练习,还可增加一些类似的练习内容,并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养成探索隐含在数字、算式里面的规律的习惯。 1 小数乘整数、1课时 2 小数乘小数、3课时 3 积的近似数、1课时 4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2课时 5 解决问题、1课时小数乘整数。(教材第2~4页)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2、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会正确计算。 3、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重点:会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导入练习投影片,例题主题图。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检测试卷 班级_____姓名_____得分_____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5分。 1. 一个合数至少有()。 A、一个因数 B、两个因数 C、三个因数 2. 一瓶眼药水的容积是10()。 A、L B、ml C、dm3 3. 下面三个数中,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的是()。 A、1 B、2 C、3 4. 两个自然数相除,不能整除的时候,它们的商可以用()来表示。 A、分数 B、整数 C、自然数 5. 5 8 的分数单位是()。 A、5 B、1 C、1 8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5分。 1. 一个因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 长方形的两条对称轴相交于点O,绕点O旋转长方形180°后与原来图形重合。 () 3. a3=a+a+a。() 4. 两个质数的和一定是偶数。() 5. 妈妈给了我一个苹果,我一口气吃了4 3 个。()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 4.09dm3=()cm35800ml=()L 800dm3=()m3 7300cm3=()L 886ml=()cm3=()dm3 2. 某超市,要做一个长2.3m,宽50cm,高1.2m的玻璃柜台,现要在柜台各边都安上

角铁,这个柜台需要( )米角铁。 3. 下面的现象中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1)小红在拉动抽屉。( ) (2)运动中直升飞机的螺旋桨。( ) (3)石英钟面上的秒针。( ) 4. ( ) ( ) ( ) 5. 先观察右图,再填空。 (1)图A 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到达图( (2)图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 )度到达图D 的位置; (3)图C 绕点“O ”逆时针旋转180°到达图( 6.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 )。 7. 用5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24平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四、算一算。(40分) 1. 直接写出得数。(16分) 40×1.2= 25×0.4 = 63= 29÷18= ——(结果为带分数) 2.4×0.5= 1.25×80= 3.6÷0.06= 1÷3= —— 2. 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计算出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13分,每空2分,问题1 3. 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8分)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 图形变换的基本方式是平移、对称和旋转。 1、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学过的轴对称平面图形:长(正)方形、圆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 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 任意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2)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3)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4)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①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5)对称图形包括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除棱形)属于中心对称图形。 2、旋转: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变化较做旋转,定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原图形上的一点旋转后成为的另一点成为对应点。 (1)生活中的旋转:电风扇、车轮、纸风车 (2)旋转要明确绕点,角度和方向。 (3)长方形绕中点旋转180度与原来重合,正方形绕中点旋转90度与原来重合。等边三角形绕中点旋转120度与原来重合。 旋转的性质:

(1)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2)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4)两组对应点非别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都等于旋转角; (5)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 3、对称和旋转的画法:旋转要注意:顺时针、逆时针、度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2、因数、倍数: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例: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1)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4)2、3、5的倍数特征 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能同时被2、3、5整除(也就是2、3、5的倍数)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3×5=30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3、完全数:除了它本身以外所有的因数的和等于它本身的数叫做完全数。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

1、小数乘法计算法则: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 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把零补足,再点上小数点,积中小数末尾的零必须去掉。 2、小数乘法中因数的小数位数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3、一个数(0除外),乘以小于一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乘以比一大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0乘以任何数都等于0。 4、整数乘法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也适用于小数乘法,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最先算。 5、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几倍,积就扩大几倍;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几倍,积就缩小几倍。 6、小数乘法中,零的处理方法:(1)、积末尾的零可以省略。(2)、保留位数中有零不能省略。(3)、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用零 补足,保留近似数时位数不够,用零补足。 7、左缩右扩,大乘小除。大化小用乘法,小化大用除法。 8、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或a(b+c)=ab+ac 乘法交换律a×b=b×a或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或(ab)c=a(bc) 9、小数除法计算口诀:化小为整(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倍数,商不变。)不够补零(被除数位数不够用零补足。) 小数点,要对齐。(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小数点对齐。)余数为零,表示已经除尽了。 10、取商的近似数:四舍五入法;进一法(装油入瓶);去尾法(丝带包装)。 11、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商不变。 12、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作有限小数(1.667);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的小数叫作无限小数(1.5786……)。一个 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作循环小数。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一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是循环小数。 13、含有字母的式子如何简写? (1)、字母与字母、字母与数字之间,乘号可以用圆点代替或直接省略。(4×a可以下写成4·a,或者4a) (2)、a2,读作a的平方,表示两个a相乘;2a,表示两个a相加。 (3)、字母与数字相乘,省略乘号时,数字在前,字母在后。 (4)、数字与数字之间,乘号不能省略。 (5)、字母与1相乘,1可以省略不写。 14、长十面百重体千;1公顷=10000平方米 15、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作等式。用﹥或者﹤符号连接,左右两边不相等的式子叫作不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方 程都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16、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17、解方程要注意:解字首先写,等号排一列,单位不用带,验算才保险。注意:列出的方程,未知数前最好不要是减号和除 号。设的原则:求什么设什么,谁少设谁,谁好算设谁。解方程的方法,乘用除,除用乘。加用减,简用加。 18、攻克方程难关:先把括号解决掉;物以类聚很重要;无力招待别勉强;登门拜访也一样;未知在左是习惯;心里验算更圆 满。 19、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a·b=ab 45、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2 4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a·h=ah 47、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a·h÷2=ah÷2 48、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49、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50、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 a×4=4a 52、同底同周长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小于长方形的面积。把一个长方形的边框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变小,因为高缩短 了。 53、等底等高的三角形不一定完全相同。 54、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55、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56、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且平行,对角相等。 57、正方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且相等。 58、长方形的对角线相等。 59、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60、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 61、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62、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梯形里相互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叫做梯形的上底和下底。 63、从一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一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64、把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相等。 65、可能性=所占份数÷总份数。出现次数=总数÷总份数×所占份数 66、把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后,中间的那个数叫作中位数。用中位数表示平均值的优点是不受偏 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67、无论什么形状的图形,没有重叠,没有空隙地铺在平面上,就叫做密铺。 68、身份证号码的前6位表示地区,7~14位表示生日,倒数第二位用来表示性别,单数代表男,双数代表女。 69、邮政编码的含义:前两位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前三位表示邮区;前四位表示县(市);最后两位表示投递局。如上 蒜镇邮政编码:650607 晋宁县650600 70、ISBN是国际标准书号的缩写。 71、数不仅可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72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两部分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作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73、把两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两个图形叫作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用虚线表示。 74、对称图形中相应的点叫作对称点,相应的线段叫作对应线段,相应的角叫作对应角。 75、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线段也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