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曲白酒生产工艺

小曲白酒生产工艺
小曲白酒生产工艺

小曲白酒生产工艺

小曲白酒生产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适用的原料范围广,除大米、高粱外,玉米、稻谷、小麦、荞麦等整粒原料都能用来酿酒,有利于当地粮食资源的深度加工。

(2)以小曲为糖化发酵剂,用曲量少,发酵期短,出酒率高。

(3)小曲白酒酒质柔和,质地纯净、清爽,能让国内外消费者普遍接受,桂林三花酒、全州湘山酒、五华长乐烧和豉味玉冰烧等都是著名的小曲酒。

一、半固态发酵法生产小曲白酒

?半固态发酵法生产小曲白酒,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与我国的黄酒生产工艺有些类同,特别在南方各省,产量相当大。半固态发酵法可分为先培菌糖化后发酵和边糖化边发酵两种传统工艺。

(一)先培菌糖化后发酵工艺

?广西桂林三花酒是这种生产工艺的典型代表。它的特点是采用药小曲为糖化发酵剂,前期固态糖化,后期液态发酵,再用液态蒸馏。

1.工艺流程

?大米→加水浸泡→淋干→初蒸→泼水续蒸→二次泼水复蒸→摊凉→加曲粉→下缸培菌糖化→加水→入缸发酵→蒸酒

2.生产工艺

?(1)原料处理

(2)蒸饭

(3)拌料加曲

(4)下缸

(5)发酵

(6)蒸馏

(7)陈酿

(二)边糖化边发酵工艺

?豉味玉冰烧酒是边糖化边发酵的半固态发酵工艺的典型代表,它是广东地方的特产,生产量和出口量均相当大。

1.工艺流程

?大米→蒸饭→摊凉→拌料→入埕发酵→蒸馏→肉埕陈酿→沉淀→压滤→包装→成品

2.生产工艺

?(1)蒸饭

?(2)摊凉

(3)拌料

(4)入埕发酵

(5)蒸馏

(6)肉埕陈酿

(7)压滤包装

?(8)成品质量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图及关键控制点

酱香型白酒工艺流程图 1.2.1《下沙工艺》 1.2.1.1工艺流程: 过筛整粒高粱加95℃热水润料装甑蒸粮出甑聚堆补浆摊凉聚拢加曲翻拌堆积入池封窖。 1.2.1.2原、辅料使用要求: 1.2.1.2.1、酱香型白酒生产第一次投料称为下沙。每甑投料1200kg【根

据本公司实际甑体容积2.3立方米左右计算】。 1.2.1.2.2、原料要求:高粱颗粒饱满,过筛无壳,无虫蛀,无霉变,无异杂味,无污染。 1.2.1.2.3、投料数量:下沙为总投料量的50%。 1.2.1.2.4、高温大曲要求:大曲粉碎面粉化,便于糖化发酵,装入标准袋内,下沙用曲用量为原料量的10%。 1.2.1.3作业规程: 每甑投高粱数量1200kg。 1.2.1.3.1、泼水堆积 a、将备好的高粱按每甑1200kg单独堆放。 b、泼95℃以上的热水【称为发粮水】,泼水时从堆放的一边扒开小坑将95℃热水倒在里面,【注:不许泼开以防水温降低不利于高粱吸收并能使原料内的杂质、异味随水冲掉】。 c、泼水时翻拌,每泼1次翻拌3次,并堆成圆锥,然后停留半小时再向粮堆的表面泼6水桶95℃的热水。 d、润料时间12小时,每4小时加95℃的热水润粮1次,方法同第一次,共计加95℃热水润料3次。 e、上甑时翻拌不加水,翻拌后上甑蒸粮。 1.2.1.3.2、蒸粮【蒸生沙】P1.1大气压 a、装甑前要将甑锅、底锅等用水刷洗干净后并在底锅内加入3-4桶水【为使蒸气上气均匀】然后在甑篦上撒一层稻壳,防止原料掉进底锅。 b、上甑采用见气撒料,在一小时内完成上甑工序,园气后蒸料3小时

【随气压而定】,即可出甑,以不出现破粒、硬粒、发粘为主。 c、每甑活接两篓冷却水以备出甑补水,或加曲时补水用。 1.2.1.3.3、出甑摊凉 出甑时用推车将蒸好的熟粮推到操作场上,倒成堆进行补95℃热水,每车以原粮计约60-80kg,每堆补水2kg左右,聚好堆,堆积约15分钟左右后用掀摊开,然后脱鞋光脚趟凉。 1.2.1.3.4、聚拢加曲翻拌 将趟凉粮渣【温度32-33℃】聚拢,中间扒沟,适当加蒸粮冷却水5-10kg 泼撒,然后将大曲粉根据量比加入沟内,用粮将沟填满盖严大曲,然后从一头翻拌3次,【注:低翻撒匀,并使曲粉与高粱充分接触】,然后推到堆积场,水分控制在38-42%,温度26-28℃。 1.2.1.3.5、堆积 做好粮渣后,用推车抓紧推到堆积场上,要求随推随将粮渣堆成园堆型,堆积时间22-24小时,温度38-43℃。 1.2.1.3.6、入池发酵 a、先将池底用黄粘土铺8-10公分,铺底的黄粘土用80%的酱香黄水和20%的酱香酒尾与50kg大曲粉混匀,泼在黄土上,光脚踩实、踏平,在撒5kg大曲粉、1公分厚稻壳,【如用酱香黄水建池更好】。 b、堆积后入池前,对堆积粮渣的表面用约80kg的纯净水泼撒,扬凉降温28-33℃入池【注:扬凉时须使用吹风机吹】。 1.2.1.3.7、封窖发酵 将粮渣入满后摊平盖席,将席上面撒一薄层稻壳,然后将活柔的封顶泥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详细介绍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详细介绍 茅台酒厂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季克良时,季克良对茅台酒即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的详细介绍部分。 茅台酒(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是我国白酒工艺的活化石。在一年时间里,将粮食中的淀粉不断发酵,经过多次蒸煮,慢慢“逼出”其中的酒精和其他有机物,这是茅台型酱香酒与其他白酒最大的不同。 1964年,现任茅台酒厂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季克良与未婚妻徐英大学毕业来到茅台厂工作,他们是茅台厂历史上最早的发酵专业大学生。 今年67岁、已是满头银发的季克良对我回忆,他对当时茅台酒技艺之复杂感到震惊,书本上的介绍不仅粗率且错误百出。他对徐英说,我们不说话,慢慢观察、学习,也许10年后才有发言权。直到第11年,季克良当上了酒厂生产科的副科长,写了一份“生产作业指导书”,对茅台工艺做初步总结和规范。 酿酒的技术本质上十分简单,两句话即可说清:第一步将粮食中的淀粉转化为葡萄糖;第二步将葡萄糖转化为乙醇(酒精)。但事实上,酒之所以甘醇馥郁,并非乙醇的作用,而得益于发酵酿酒过程中的副产物——大量的酸酯类有机物。这些复杂的有机物群构成了口感、味道、香味、回味等一系列感受。目前已知浓香型酒中,香型成分有400多种物质,主要成分为己酸乙酯,而酱香酒中的香型物质高达1200多种,主体香型成分至今还不清楚。 茅台地区酿酒历史可追溯至东汉。汉使唐蒙出使夜郎路过今天的二郎时,僚人便用自酿的“蒟酱酒”来招待他。唐蒙把“蒟酱酒”带回长安,令汉武帝大加赞赏,从此钦定其为岁岁来朝的贡酒。茅台当地人告诉我,蒟酱就是当地的拐枣,也叫鸡爪子,学名叫枳犋,果实外皮比较青涩,而果肉比较甜。汉武帝喝的其实是低度果酒 在蒸馏技术发明前,中国人饮用的基本是酿造工艺生产的米酒,酒精浓度不超过20度。蒸馏技术的产生,推动了酿酒技艺革命,明朝时期已经出现了高度“烧酒”。但是蒸馏酒的技术是如何发明的还是一个谜。 “茅台(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是我国白酒工艺的活化石。”季克良对我说。在一年时间里,将粮食中的淀粉不断发酵,经过多次蒸煮,慢慢“逼出”其中的酒精和其他有机物,这是茅台型酱香酒与其他白酒最大的不同。 酿酒的第一步是制曲。 每年端午后,酒师们开始制造曲药。曲药以小麦为原料,先将小麦粉碎,加入水和“母曲”搅拌,放在木盒子里,工人站在盒子里用脚不停地踩。“刚来的工人都受不了这个活,踩两天腿就会疼得下不了楼。”茅台制曲车间的一名工人对我说。 制曲时间在夏天,制曲车间里的温度经常高达40摄氏度。高温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这些微生物混入曲块中分泌出大量的酶,可以加速淀粉、蛋白质等转化为糖分。每到夏天,制曲车间的门上爬满了一层名为“曲蚊”的小虫,人一张口甚至能吸进几只。制曲需要的就是这样小麦经过“踩曲”做成“曲块”,用谷草包起来,进行“装仓”。大约10天后再进行“翻仓”,就是把曲块进行上下翻转,让每一面都能充分接触微生物。前后一般要进行两次翻仓。再过30~40天,曲块就做好可以出仓了,但是要使用的话还需要存储40天以上。在使用之前,要将曲块“切碎”,越碎越好。经过这样一番工序,生产一块合格的酒曲至少要3~5个月。 制好酒曲,时间已从初夏转入仲秋重阳节,在此时开始第二个关键步骤——“重阳下沙”。我们在茅台厂寻访酿酒技艺时,发现“沙”是茅台型酒的核心概念,但很多误解与传讹都来自于对“沙”的不理解,甚至包括美食家唐鲁孙。 “沙”的意思就是指红粱即高粱。因为本地产高粱细小而色红,所以称为“沙”。“下沙”就是指投放制酒的主料——高粱。在制酒中,因所下“沙”的完整程度不同,而产出不同的酒。投入的是比较完整的高粱,产的酒为“坤(当地方言音)沙酒”;用磨碎的高粱产出的酒名为“碎沙酒”;用最后9次蒸煮后丢弃的酒糟再加入一些新高粱和新曲药后产出的酒为“翻沙酒”。而茅台最著名的“回沙”工艺,即是指将高粱多次蒸煮出酒,而不是一次榨光酒分。而不能望文生义地解释为,茅台酒要在沙里过滤。 茅台型酒的用料极为讲究,一定要用本地产的高粱。这种高粱被称为糯高粱,粒小、皮薄、淀粉含量高,禁得起多次蒸煮。外地高粱一般取到第五次酒后就被榨干了,只有本地高粱能完成七次取酒的微生物环境茅台型酒

清香型白酒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清香型白酒》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2014年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综合〔2014〕67号),《清香型白酒》GB/T 10781.2-2006国家标准列入修订计划(计划编号:20140435-T-607),由中国酒业协会、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主要负责起草,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2、主要工作过程 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清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会自2008年10月份成立以来,致力于清香型白酒标准体系的研究与中国白酒产业国际化的推行。分委会在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指导引领下,秘书处承担单位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及各委员单位配合支持下,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联合,通过分委会的平台,共同开展清香型白酒国家标准的研究。 自2010年以来,分委会秘书处在充分收集行业和市场信息的基础上,汇集各委员单位意见,认为GB/T10781.2-2006《清香型白酒》国家标准已经不能很好满足当前白酒现状,对指导消费与确保行业监管存在一定局限,一定程度上对行业的创新与发展、服务消费和强化行业监管都产生了影响,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分委会一致认为需要对现行国标进行修订。为使标准修订更具科学性与先进性,清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查阅各类清香型白酒资料,为清香型白酒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做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起草阶段: 2016年10月,全国白酒白酒标准化委员会会同清香型白酒分委会秘根据前期工作基础上,发文筹建了《清香型白酒》国家标准起草工作组,国内清香型白酒十多家主要生产企业积极申请参与标准修订工作。 2017年5月17日,在山西汾阳正式召开“清香型白酒国家标准修订工作启动会”,会上对清香型白酒的定义进行了讨论,确定了产品各项指标的研究方向,并对清香型白酒国家标准修订工作进行了整体安排。 2.1调查取样工作 2017年6月,根据标准修订启动会安排,清香型白酒标委会下发了“征集清香型白酒标准修订工作样品的通知”与“关于征集清香型白酒分析方法实验室比对的通知”,并积极开展了相关工作。此次,共征集汾酒、内鄂尔多斯、中国劲酒、云南玉林泉、重庆江津酒业、北京红星、河南宝丰酒业、青海青稞酒、北京牛栏山、山西梨花春等16家酒企,不同工艺、不同档次、不同酒度172个酒样品。 (1)企业的基本工艺特点 目前,清香型白酒生产企业采用的工艺主要有三种:大曲清香工艺、麸曲清香工艺、小曲清香工艺。 (2)清香型白酒国家标准验证样品抽样情况 本次调研抽取了16家大中小型清香白酒生产企业所生产的不同工艺,不同价位成品酒共172个样品。其中大曲清香酒77个,小曲清香酒20个,麸曲(包括大麸混合)清香酒76个;高度酒55个,低度酒61个,原度酒54个(信息均由生产企业提供)。

年产5000吨小曲清香型白酒酿造设备技术要求

年产5000吨小曲清香型白酒酿造设备技术要求 第一部分系统组成: 一、粮食浸泡、蒸煮、风冷加曲入箱系统 由24个泡粮罐组成,每4个泡粮罐为一组,每组对应1个蒸粮锅,并设有操作平台。蒸粮车间配置6个蒸粮锅,每3个蒸粮锅一组,每组对应1台出粮板链输送机;摊粮机配螺旋布粮系统均匀布料,摊粮后的熟粮经加曲并由螺旋混合机混合均匀,然后由板链提升机输送到移动式输送机上、通过移动输送机物料能输送到任意一台糖化箱。泡粮罐、蒸粮锅和加曲机分别配不锈钢操作平台。 泡粮温度:70—90℃ 蒸煮压力:0.1—0.2Mpa 摊粮温度:25℃(气温高于工艺要求时,物料温度高于环境温度2℃以内) 摊粮能力:单台摊粮机:每甑(3立方)/30分钟 加曲量:1.2%(按投粮量计算) 输送能力:每个糖化箱(40立方)/3小时 动力配置:本系统所有减速机均采用进口品牌。 蒸粮锅属于压力容器,配有安全阀、压力表,设置压力自动控制系统,达到限压、恒压,保证安全生产。供方必须按照有关压力容器规范要求到安装所在地质监局进行报审,提供完整的压力容器检验合格证书,使用证由需方办理。 二、糖化设备 本项目设备系统由全钢架固定式糖化箱6个,移动式箱床装置6套、条形进料斗6个,进料螺旋机6台、电动升降式进料闸门6台,气动出料闸门6台,条形出料斗内安装出料螺旋机6套,固定式糖化箱密封盖6套,配套风机、相应供风管、阀,蒸汽管、阀组成。 三、风冷混合设备 风冷混合系统单个车间由板链输送机6台,常温摊糟机1台,粮糟混合机1台,低温风冷机2台,双向螺旋出料机1台,常温摊粮及低温风冷机排风系统。 四、酒甑设备 酒甑系统各由槽车翻转机6台、板链出料机6台、链板式输送机6台、双关节旋转螺旋输送机6台、酒甑12台、出料料斗(含出料输送机)12台、冷凝器12台、接酒桶12个、谷壳定量加料机6台、整体操作平台、排气罩及电控系统组成,输送电机选用进口品牌。

[全]小曲白酒制作工艺

小曲白酒制作工艺 1、小曲简介 小曲酿制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配料与酿制工艺的不同,各具特色,品种多样。按添加中草药与否可分为药小曲与无药小曲:按用途可分为甜酒曲与白酒曲;按主要原料可分为粮曲(全部大米粉)与糠曲(全部米糠或多量米糠,小量米粉);按地区可分为四川药曲、汕头糠曲、厦门白曲与绍兴酒药等;按形状可分为酒曲丸、酒曲饼及散曲等。 传统小曲是用米粉(米糠)为原料,添加少量中草药并接种曲母,人工控制培养温度制成的。因为颗粒比大曲小,故称小曲。小曲的制造为我国劳动人民创造性利用微生物独特发酵工艺的具体体现。小曲中所含的微生物,主要有根霉、毛霉和酵母等。就微生物的培养来说,是一种自然选育培养。在原料的处理和配用中草药料上,能给有效微生物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且-般采用经过长期自然培养的种曲进行接种。

用中药制曲是传统小曲的特色,据考证,我国早在晋朝就开始应用中药制曲了。据研究,酒曲中的大部分中草药有促进微生物繁殖生长及增加白酒香味的作用,但也有一些中药作用机理不明显,有的反而有害。近代的生产实践证明,少用药或不用药,也能制得质量较好的小曲,也可酿出好酒,如从四川邛崃的米曲到重庆永川的无药糠曲,由添加几十味中药到不添加中草药,既节省了药材,也节约了粮食,降低了成本。在当时的小曲酒生产中,这两种传统的小曲制作方法曾经为小曲白酒的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些方法代代相传,经过了长期人工的筛选,保存了我国小曲的优良菌种,为现代小曲纯种培养提供了分离优良菌种的材料和原料配方改革的基础。 2、根霉曲简介 江津酒厂采用根霉曲。根霉曲是采用纯培养技术,将根霉与酵母在麸皮上分开培养后再混合汇兑而成的。 根霉曲与传统小曲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①以麸皮代替米粉。可节约大量粮食: ②不用中草药材,降低了成本; ③使用纯培养的优良根霉,采用科学灭菌技术,曲中有益微生物占绝对优势,杂菌难以入侵为害; ④用浅盘制曲法生产工效高,操作技术容易统一;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设计流程图和关键控制点

酱香型白酒 工艺流程图 注:

1.2.1《下沙工艺》 1.2.1.1工艺流程: 过筛整粒高粱加95℃热水润料装甑蒸粮出甑聚堆补浆摊凉聚拢加曲翻拌堆积入池封窖。 1.2.1.2原、辅料使用要求: 1.2.1.2.1、酱香型白酒生产第一次投料称为下沙。每甑投料1200kg【根据本公司实际甑体容积2.3立方米左右计算】。 1.2.1.2.2、原料要求:高粱颗粒饱满,过筛无壳,无虫蛀,无霉变,无异杂味,无污染。 1.2.1.2.3、投料数量:下沙为总投料量的50%。 1.2.1.2.4、高温大曲要求:大曲粉碎面粉化,便于糖化发酵,装入标准袋内,下沙用曲用量为原料量的10%。 1.2.1.3作业规程: 每甑投高粱数量1200kg。 1.2.1.3.1、泼水堆积 a、将备好的高粱按每甑1200kg单独堆放。 b、泼95℃以上的热水【称为发粮水】,泼水时从堆放的一边扒开小坑将95℃热水倒在里面,【注:不许泼开以防水温降低不利于高粱吸收并能使原料内的杂质、异味随水冲掉】。 c、泼水时翻拌,每泼1次翻拌3次,并堆成圆锥,然后停留半小时再向粮堆的表面泼6水桶95℃的热水。

d、润料时间12小时,每4小时加95℃的热水润粮1次,方法同第一次,共计加95℃热水润料3次。 e、上甑时翻拌不加水,翻拌后上甑蒸粮。 1.2.1.3.2、蒸粮【蒸生沙】P1.1大气压 a、装甑前要将甑锅、底锅等用水刷洗干净后并在底锅内加入3-4桶水【为使蒸气上气均匀】然后在甑篦上撒一层稻壳,防止原料掉进底锅。 b、上甑采用见气撒料,在一小时内完成上甑工序,园气后蒸料3小时【随气压而定】,即可出甑,以不出现破粒、硬粒、发粘为主。 c、每甑活接两篓冷却水以备出甑补水,或加曲时补水用。 1.2.1.3.3、出甑摊凉 出甑时用推车将蒸好的熟粮推到操作场上,倒成堆进行补95℃热水,每车以原粮计约60-80kg,每堆补水2kg左右,聚好堆,堆积约15分钟左右后用掀摊开,然后脱鞋光脚趟凉。 1.2.1.3.4、聚拢加曲翻拌 将趟凉粮渣【温度32-33℃】聚拢,中间扒沟,适当加蒸粮冷却水5-10kg泼撒,然后将大曲粉根据量比加入沟内,用粮将沟填满盖严大曲,然后从一头翻拌3次,【注:低翻撒匀,并使曲粉与高粱充分接触】,然后推到堆积场,水分控制在38-42%,温度26-28℃。 1.2.1.3.5、堆积 做好粮渣后,用推车抓紧推到堆积场上,要求随推随将粮渣堆成园堆型,堆积时间22-24小时,温度38-43℃。

白酒酿造技术大曲小曲酒生产

1、大曲白酒生产工艺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我国白酒采用固态发酵和固态蒸馏的传统操作。主要特点为: (1)双边发酵:白酒发酵过程中糖化和发酵同时进行。酿酒生产中采用“低温入窖、缓慢发酵”的操作工艺。 (2)续糟发酵:采用续糟发酵的优点:第一、调整入窖淀粉和酸度,利于发酵;第 二、酒糟经过长期反复发酵,积累了大量可供微生物营养和产生香味物质的前提物质,利于白酒品质的改善。第三、反复发酵过程中淀粉被充分利用,利于提高出酒率。 (3)甑桶蒸馏:固态发酵的蒸馏是将发酵后的酒糟装入传统的甑桶中,蒸出的白酒品质较好,这种蒸馏方式,不仅是浓缩分离酒精的过程,而且是香味的提取和重新组合的过程。 (4)多菌种发酵:固态发酵白酒的生产,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都是开放式操作,除原料蒸煮过程中起到灭菌作用外,空气、水、窖池和场地等各种渠道多能把大量的、多种多样的微生物带入到料醅中,与曲中的有益微生物协同作用,产生出丰富的香味物质。因此,固态发酵是多菌种混合发酵。 (5)界面复杂:白酒发酵时,窖内的气相、液相、固相三种状态同时存在(气相比例极少),界面关系复杂且不稳定,这个条件有利支配着微生物的繁殖与新陈代谢,形成白酒特有的芳香。 2、白酒生产中使用辅料的作用及选择辅料有哪些要求? 作用:主要用于调整酒醅的淀粉浓度、酸度、水分、发酵温度,使用酒醅疏松不腻,有一定的含氧量,保证正常的发酵和提供蒸馏效率。 要求:酿酒的辅料,应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骨力,适当的自然颗粒度;不含异杂物,新鲜、干燥、不霉变,不含或少含营养物质及果胶质、多缩戊糖等成份。 稻壳质地疏松,吸水性强,用量少而使发酵界面增大的特点。使用前必须清蒸20-30分钟,以除去异杂味和减少在酿酒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稻壳是一种优良的填充剂,生产中用量的多少和质量的优劣,对产品的产量、质量影响很大。一般要求2-4瓣的粗壳,不用细壳。 1、固态发酵法白酒生产的特点有哪些? 固态发酵法白酒生产特点之一,是采用比较低的温度,让糖化作用和发酵作用同时进行,即采用边糖化边发酵工艺。淀粉酿成酒必须经过糖化与发酵过程。 第二个特点是,发酵过程中水分基本上是包含于酿酒原料的颗粒中,谓续渣发酵(续粮发酵)。 第三个特点是采用传统的固态发酵和固态蒸馏工艺,以产生具典型风格的白酒。 固态发酵法生产特点之四,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都是敞口操作,除原料蒸煮过程能起到灭菌作用外,空气、水、工具和场地等各种渠道都能把大量的、多种多样的微生物带入到料醅中,它们将与曲中的有益微生物协同作用,产生出丰富的香味物质,因此固态发酵是多菌种的混合发酵。实践证明,名酒生产厂,老车间的产品常优于新车间的,这是与操作场所存在有益菌比较多有关。 2、论述五粮型大曲酒的生产工艺及操作要点。(给你的论文上有)操作要点:三准确、 两均匀 高粱→高粱粉碎→挖糟→糟醅拌粮→糟醅拌糠→糟醅上甑→蒸酒蒸粮→摘酒→糟醅出甑→糟醅摊晾→糟醅拌曲药→糟醅入窖→封窖发酵→开窖鉴定→糟醅滴黄水→起运母糟→堆砌母糟→挖糟 配粮要准确:根据冷热季投粮标准和母糟含残淀粉量配粮,冷季:20-22%,热季18-22%。配糟要准确:根据甑的大小、起母糟量每甑应基本一致,出入控制在3%以内。

白酒酿造工艺流程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课程作业 题目:白酒酿造工艺流程研究 年级:2009级 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 任课老师:吕周洋 组员:吴蓉肖笑颖王婷王忠会徐继尧徐永新 2010年6月27日

白酒的酿造工艺流程 科学饮用白酒,有益身体健康。由于白酒中含有乙醇,少量饮用后能刺激食欲,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血液循环,使人精神振奋。 1.白酒分类概述 中国白酒产品种类繁多。按酒的香型可将白酒划分为5种香型,又称5种风格。 (1)酱香型:以高粱、小麦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贮存、勾兑而制成,具有酱香特点的蒸馏酒。采用高温制曲,二次投料,堆积发酵的生产工艺,一般一年为一个生产周期。取酒后经过勾兑、陈贮而成。其酒味呈酱香、窖底香、醇甜香而具独特风格。酒体完美,香气幽雅,酒味丰满、醇厚。酒色微黄而透明,酱香、焦香、糊香配合谐调,口味细腻、优雅,空杯留香持久。口感风味具有酱香、细腻、醇厚、回味长久等特点。酱香型白酒以国酒茅台为代表,又称茅型。 (2)清香型:以粮谷等为主要原料,经糖化、发酵、贮存、勾兑而酿制成,具有以乙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香气的蒸馏酒。属大曲酒类。它入口绵,落口甜,香气清正。采用大麦、豌豆制曲,清蒸清烧两遍,固体发酵工艺生产。清香型酒生产用三种大曲,即:清茬曲、红心曲、后火曲(高温曲)。这三种大曲在生产工艺、生化指标、微生物种群数量以及在产酒量上都有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大曲的培养温度不同而产生的。其酒气清香芬芳,醇厚绵软,甘润柔和,余味爽净是中国传统酿酒技术的正宗。清香型白酒特点的标准是:清香纯正,醇甜柔和,自然谐调,余味爽净。清香纯正就是主体香乙酸乙酯与乳酸乙酯搭配谐调,琥珀酸的含量也很高,无杂味,亦可称酯香匀称,干净利落。总之,清香型白酒可以概括为:清、正、甜、净、长五个字,清字当头,净字到底。清香型白酒标准评语是:无色、清亮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清香纯正,具有以乙酸乙酯为主体的清雅、协调的香气,入口绵甜,香味协调,醇厚爽冽,尾净香长。具有清香、醇甜、柔和等特点,是中国北方的传统产品。清香型白酒以汾酒为代表,又称汾型。 (3)浓香型(大曲香型):以粮谷为原料,经固态发酵、贮存、勾兑而成,具有以己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香气的蒸馏酒。其主要成分以乙酯为主体。

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

DBS 53 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DBS 53/007—2015 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 2015-08-27发布2016-02-27实施云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代替DB 53/T 92—2008《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的修订。本标准与DB 53/T 92—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的术语和定义; ——增加了原料要求; ——取消了质量等级的分级; ——理化指标中增加了乙酸乙酯的要求; ——取消了散装酒的有关规定。 标准条文中表述为“宜”的为推荐性条文。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53/T 092—2001、DB53/T 92—2008。

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3.1 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 以粮谷为主要原料,采用小曲为糖化发酵剂,经传统固态糖化、小容量容器固态发酵,蒸馏、储存、勾兑、包装而成的,不使用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呈色物质的白酒。 3.2 小容量容器 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净容量≤60L的容器。 4 产品分类 4.1 高度酒:酒精度为40%vol~69%vol。 4.2 低度酒:酒精度为25%vol~39%vol。 5 技术要求 5.1 原辅料要求 5.1.1 粮谷:应符合GB 2715的规定。 5.1.2 生产加工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 5.1.3 其他原辅料:应符合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及有关规定,不得使用非食品原料和辅料。 5.2 感官要求 应符合表1的规定。

啤酒生产工艺流程图

啤酒生产工艺流程图 啤酒生产工艺流程可以分为制麦、糖化、发酵、包装四个工序。现代化的啤酒厂一般已经不再设立麦芽车间,因此制麦部分也将逐 步从啤酒生产工艺流程中剥离。 注:本图来源于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管敦仪主编《啤酒工业手册》一书。 图中代号所表示的设备为: 1、原料贮仓 2、麦芽筛选机 3、提升机 4、麦芽粉碎机 5、糖化锅 6、大米筛选机 7、大米粉碎机 8、糊化锅 9、过滤槽10、麦糟输送11、麦糟贮罐12、煮沸锅/回旋槽13、外加热器14、酒花添加罐15、麦汁冷却器16、空气过滤器17、酵母培养及添加罐18、发酵罐19、啤酒稳定剂添加罐20、缓冲罐21、硅藻土添加罐22、硅藻土过滤机23、啤酒精滤机24、清酒罐25、洗瓶机26、灌装机27、杀菌机28、贴标机29、装箱机 (一)制麦工序 大麦必须通过发芽过程将内含的难溶性淀料转变为用于酿造工序的可溶性糖类。大麦在收获后先贮存2-3月,才能进入麦芽车间开始制造麦芽。 为了得到干净、一致的优良麦芽,制麦前,大麦需先经风选或筛选除杂,永磁筒去铁,比重去石机除石,精选机分级。 制麦的主要过程为:大麦进入浸麦槽洗麦、吸水后,进入发芽箱发芽,成为绿麦芽。绿麦芽进入干燥塔/炉烘干,经除根机去根,制成成品麦芽。从大麦到制成麦芽需要10天左右时间。 制麦工序的主要生产设备为:筛(风)选机、分级机、永磁筒、去石机等除杂、分级设备;浸麦槽、发芽箱/翻麦机、空调机、干燥塔(炉)、除根机等制麦设备;斗式提升机、螺旋/刮板/皮带输送机、除尘器/风机、立仓等输送、储存设备。 (二)糖化工序 麦芽、大米等原料由投料口或立仓经斗式提升机、螺旋输送机等输送到糖化楼顶部,经过去石、除铁、定量、粉碎后,进入糊化锅、糖化锅糖化分解成醪液,经过滤槽/压滤机过滤,然后加入酒花煮沸,去热凝固物,冷却分离 麦芽在送入酿造车间之前,先被送到粉碎塔。在这里,麦芽经过轻压粉碎制成酿造用麦芽。糊化处理即将粉碎的麦芽/谷粒与水在糊化锅中混合。糊化锅是一个巨大的回旋金属容器,装有热水与蒸汽入口,搅拌装置如搅拌棒、搅拌桨或螺旋桨,以及大量的温度与控制装置。在糊化锅中,麦芽和水经加热后沸腾,这是天然酸将难溶性的淀粉和蛋白质转变成为可溶性的麦芽提取物,称作"麦芽汁"。然后麦芽汁被送至称作分离塔的滤过容器。麦芽汁在被泵入煮沸锅之前需先在过滤槽中去除其中的麦芽皮壳,并加入酒花和糖。煮沸:在煮沸锅中,混合物被煮沸以吸取酒花的味道,并起色和消毒。在煮沸后,加入酒花的麦芽汁被泵入回旋沉淀槽以 去处不需要的酒花剩余物和不溶性的蛋白质。 糊化锅:首先将一部分麦芽、大米、玉米及淀粉等辅料放入糊化锅中煮沸。 糖化槽:往剩余的麦芽中加入适当的温水,并加入在糊化锅中煮沸过的辅料。此时,液体中的淀粉将转变成麦芽糖。 麦汁过滤槽:将糖化槽中的原浆过滤后,即得到透明的麦汁(糖浆)。 煮沸锅:向麦汁中加入啤酒花并煮沸,散发出啤酒特有的芳香与苦味。 (三)发酵工序 发酵罐成熟罐:在冷却的麦汁中加入啤酒酵母使其发酵。麦汁中的糖分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大约一星期后,即可生成"嫩啤酒",然后再经过几十天使其成熟。 啤酒过滤机: 将成熟的啤酒过滤后,即得到琥珀色的生啤酒。

简析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

简析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作者:【云南易门龙锶源酒业/刘永李凤珍】 固态法小曲白酒是中国蒸馏白酒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历史悠久,主要分部在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小曲白酒以粮谷为主要酿造原料,小曲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培菌、续糟发酵、蒸馏、陈酿、勾兑而成,其出率高、发酵周期短、醇香清雅、糟香突出、回味协调、余味清爽。' 一小曲清香型白酒的工艺 1 小罐发酵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浸泡→初蒸→焖水→煮粮→复蒸→出甑→降温→下曲→入箱→出箱→发酵→蒸馏 1.1原料:高粱、包谷、小麦、大麦、荞,本文以高粱为例。 1.2浸泡:将水加热至70℃—75℃,先水后粮,待粮倒入后,扒平,夏季浸泡16h—18h,冬季浸泡18h—20h。 1.3初蒸:初蒸前放出泡粮水,用清水洗漂2次—3次,沥干水后,把高粱装入甑内,加盖复蒸,待汽圆盖5min,打抄一次,再蒸20min—25min,初蒸时间为25min—30min。 1.4焖水:初蒸完成后,就转入焖水,水量高出粮面15㎝—20㎝,边焖水边加温。 1.5煮粮:煮粮水温需加热至70℃—75℃,经过20min—35min左右,粮食开花率在85%—90%,用手指压高粱粒,柔软、有弹性,就可以撤水,待煮粮水沥干后,就可复蒸,也可吊甑2h—10h后再进行复蒸。 1.6复蒸:撤水后,煮粮水沥干,转入复蒸,复蒸时间以汽圆甑盖达40min —50min,即可出甑。 1.7降温、下曲:出甑后,用风干机降温。小曲用量:夏季0.4%—0.5%,冬季0.5%—0.6%,待品温降低35℃—45℃第一次下曲,品温到30℃—35℃时,第二次下曲,两次酒曲拌匀,两次下曲完成后,根据季节气温调节晾床温度,夏季24℃—26℃,冬季28℃—32℃,晾床操作必须在60min内完成,以减少杂菌感染。 1.8入箱:夏季品温降到24℃—26℃时入箱,厚度保持为12㎝—18㎝;冬季当品温降到28℃—32℃时入箱,厚度保持在18㎝—22㎝,并四周扒平厚度均匀,以保证箱内温度基本一致。 1.9出箱:夏季经过24h—28h,品温升至36℃—38℃,冬季经过28h—30h,品温升至34℃—36℃时,即可出箱。出箱温度不应超过40℃,出箱感官要求:有清淡的蜜甜香气,手指压粮食柔软,有明显的水解液,口尝微酸甜。在低温季节,当温度达到32℃—34℃时,把周围的冷子铲入中部拌匀,然后把高粱堆成圆堆,周围用草床或麻片保温,经过约2h就可出箱。 1.10发酵:出箱时,拌入配糟,夏季配糟用量为1:0.8—1:1;冬季配糟用量为1:0.9—1.1,当温度至26℃—28℃时拌匀装罐,用薄膜密封,转入发酵,在整个发酵过程温度控制为35℃—38℃,夏季发酵期为25d—30d,冬季发酵期为35d—40d。在低温季节,必须对小罐缸采取保温措施。 1.11蒸馏:当发酵期达到工艺要求时,就对酒醅进行蒸馏。上甑前把尾酒

简析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

固态法小曲白酒是中国蒸馏白酒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历史悠久,主要分部在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小曲白酒以粮谷为主要酿造原料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当地邮局可订阅,小曲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培菌、续糟发酵、蒸馏、陈酿、勾兑而成,其出率高、发酵周期短、醇香清雅、糟香突出、回味协调、余味清爽。' 一小曲清香型白酒的工艺 1 小罐发酵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浸泡→初蒸→焖水→煮粮→复蒸→出甑→降温→下曲→入箱→出箱→发酵→蒸馏 1.1原料:高粱、包谷、小麦、大麦、荞,本文以高粱为例。 1.2浸泡:将水加热至70℃—75℃,先水后粮,待粮倒入后,扒平,夏季浸泡16h—18h,冬季浸泡18h—20h。 1.3初蒸:初蒸前放出泡粮水,用清水洗漂2次—3次,沥干水后,把高粱装入甑内,加盖复蒸,待汽圆盖5min,

打抄一次,再蒸20min—25min,初蒸时间为25min—30min。 1.4焖水:初蒸完成后,就转入焖水,水量高出粮面15㎝—20㎝,边焖水边加温。 1.5煮粮:煮粮水温需加热至70℃—75℃,经过20min—35min左右,粮食开花率在85%—90%,用手指压高粱粒,柔软、有弹性,就可以撤水,待煮粮水沥干后,就可复蒸,也可吊甑2h—10h后再进行复蒸。 1.6复蒸:撤水后,煮粮水沥干,转入复蒸,复蒸时间以汽圆甑盖达40min—50min,即可出甑。 1.7降温、下曲:出甑后,用风干机降温。小曲用量:夏季0.4%—0.5%,冬季0.5%—0.6%,待品温降低35℃—45℃第一次下曲,品温到30℃—35℃时,第二次下曲,两次酒曲拌匀,两次下曲完成后,根据季节气温调节晾床温度,夏季24℃—26℃,冬季28℃—32℃,晾床操作必须在60min内完成,以减少杂菌感染。 1.8入箱:夏季品温降到24℃—26℃时入箱,厚度保持为12㎝—18㎝;冬季当品温降到28℃—32℃时入箱,厚

《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产品质量等级认证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产品质量等级认证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是以粮谷为主要原料,采用小曲糖化固态发酵、经蒸馏、贮存,勾兑而成的蒸馏酒。这一类酒产品以小曲酒特有糟香为主,口味柔和、爽净,后味短,酸、酯含量与大曲酒比较,偏低。由于工艺和品质特征与国内其他白酒有较大的差异,因而无法归类为已制定国标的香型中,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与大曲清香型白酒相比,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在使用的糖化发酵剂、生产工艺、酒的风味特点上均有较大差异,套用大曲清香型白酒标准不适合;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为固态发酵白酒,套用米香型国家白酒标准也不够适合,由于长期以来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国家标准,因此参照《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T 92-2008,制定了《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质量等级认证技术规范》。 制定依据如下: 感官要求 高度酒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要求。 表1:高度酒感官要求 低度酒的感官要求

5.2理化要求 5.2.1高度酒的理化要求应分别符合表3的规定。 5 云南白酒起步晚、发展慢、民族地域性强,小曲香型白酒已成为一个代表云南白酒香型地方特色白酒。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以其独特的传统工艺、与众不同的个性魅力和优越的酿酒生态环境吸引了中国白酒专家的关注。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省份之一,由于高海拔的地理环境和气候造就了这里的人民酿酒工艺和喜饮白酒的生活习俗。云南小曲白酒是我国白酒中的又一朵奇葩,其酿造工艺源于云南这片红土高原和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人民,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历经250多年的历史积淀,是峨山的彝族老百姓代代相传的传统工艺成就了其独特优良的品质和品味,它有别于其它白酒,具有发展潜力。为适应酒类产品质量等级认证的市场需要,我中心特此向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申请制定《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产品质量等级认证技术规范》。 认证技术规范,11家无异议,采纳了部分专家提出的合理意见,并再次征求了大家的意见,对不能采纳的意见已做了解释。经本中心研究决定:尊重专家的意见,编制本规范。 体上一致同意使用云南省地方标准《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DB53/T92—2008,作为质量等级为适应酒类产品质量等级认证的市场需要,我中心特此向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申请制定《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质量等级认证技术规范》,为确保本规范的严谨性、科学性和公正性,本中心征求了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分会、白酒厂家和研究机构共13家的意见,总

白酒的生产工艺流程

白酒生产工艺流程 大的酒厂是流水线的生产我没有见过,我只能结合我们家实际来写这个生产流程。 1,第一步就是要把酿酒的粮食(玉米、小麦、荞麦、高粱、稻谷都可以做酿酒的原料)放到一个容器中(一般为水池)用水浸泡。此环节有两个目的:(1)通过水的浮力把不饱满的粮食清理出来,(2)用水浸泡过后的粮食在蒸熟的时候更容易熟透,不宜出现夹生,且耗费的燃料也较少。 2,第二步就是要把粮食蒸熟(要熟透),以前都是用大锅烧水蒸,现在都换成用锅炉的高压蒸汽来蒸粮食,这样速度快、能耗少。 3,第三步,粮食蒸熟以后就需要出笼,再把他们平铺在地上冷却,当熟的粮食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就要给粮食洒酒曲了(一定要均匀搅拌) 4,第四步就要把伴有酒曲的粮食放到酒漕里面发酵了,发酵的时间根据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其时间也不一样,冷长热短。 5,第五步就要把发酵好的粮食再次放到容器里面用锅炉的高压蒸汽蒸酒出来。水平大气压100度水就能开,但是酒精的沸点要比水要低。所以用高压蒸汽蒸的时候,带有酒精是水蒸气会先挥发出来,我们让这些酒蒸汽通过一个导管进入到装满水的冷却池里。酒蒸汽遇冷就会凝结成白酒流出来,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容器来装他们即可。 6,在第五步蒸馏酒的过程中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一是一次性把所有的酒全部都蒸出来,二是不要一次全部蒸完,在和新蒸熟的撒过酒曲粮食混合在一起放到酒漕中继续发酵。7,刚蒸馏出来的白酒,会有一股糊味并且很浑浊,也没有酒花。这个时候就需要把白酒装到一个大缸里等他变陈。酒放的时间越长也就越好。 8,我们家到这一步整个工序就完了,白酒就存一段时间后即可出售了。现在市场上卖的酒在后面还有一到工序那就是不同时间酿出来的酒进行不同比例的混合,勾兑。这样可以调出不同口感的酒。 9,第六步就是白酒是销售过程了。一般要想产好的白酒,那么那一方的水土和自然环境一定要好,而往往这些地方的交通条件都不是很好,所以向茅台、郎酒、五粮液等知名品牌的白酒物流费用都是很高的,单位车辆车本的货物价值也就更好,所以不是一般的物流企业或是货运专线所能承担的起的。 10,要想做白酒的供应链,必须要先拿一个有一定知名度的白酒品牌来做,先把网络搭建起来,在前期的运营过程中服务质量肯定要大于我们的收入,所以战略亏损在前期是必须的。 上市公司酿酒企业: 1,海南椰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南椰岛)海南海口 2,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青青稞酒)青海西宁 3,新疆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伊力特)新疆伊利 4,上海金枫酒业股份有限公司(金枫酒业)上海浦东 5,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水井坊)四川成都 6,安徽金种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金种子)安徽阜阳 7,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古越龙山)浙江绍兴 8,西藏银河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西藏发展)西藏拉萨 9,中信国安葡萄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国安)新疆乌鲁木齐 10,四川沱牌舍得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沱牌舍得)四川射洪县 11,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 (山西汾酒) 山西汾阳 12,福建省燕京惠泉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惠泉啤酒)福建泉州 13,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通葡股份)吉林通化

固态发酵法小曲白酒生产工艺

参考文献: 发酵食品生产技术王淑欣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年9月 P44-47、 P27 固态发酵技术及应用吴振强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年3月 P166 模拟发酵(固态发酵法小曲白酒生产工艺) 1、工艺流程 玉米(苞谷)→浸泡→初蒸→焖粮→复蒸→摊凉→加曲→入箱培菌→醅糟→发酵→蒸馏→成品 2、工艺操作 (1)泡粮整粒玉米在池中用90℃以上热水浸泡7-8h,泡好后即放水。泡粮要求水温上下一致,吸水均匀,热水淹过粮面30-35cm。放水后让粮滴干,次日再以冷水浸透,除去酸水,滴干初蒸。 (2)初蒸又称干蒸。浸后玉米放入甄内铺好扒平,大汽蒸料2-2.5h,干蒸时先以大汽干蒸,使玉米柔熟、不粘手。如汽小,外皮含水过重,以致焖水发生淀粉流失。装甄时应轻倒匀撒。以利上汽均匀。干蒸是促使玉米颗粒及淀粉受热膨胀,争强吸水性,缩短煮粮时间和减少淀粉流失。干蒸好的玉米,外皮有0.5mm左右的裂口。(3)煮粮焖水干蒸后加入40-60℃的蒸馏冷却水,水面淹过粮面35-50cm,先用小汽将水煮至微沸,待玉米有95%以上的裂口,手捏内层已全部透心为止,即可放出热水,作为下次泡粮用。待其滴干后,将甄内玉米扒平,装入2-3cm谷壳,以防蒸汽冷凝水回滴在粮面上,引起大开花,同时除去谷壳的邪杂味,有利于提高酒质。煮焖粮时,要适当进行搅拌,焖粮时要严禁大火,防止淀粉流失。要求玉米透心不粘手,

冷天稍软,热天稍硬。 (4)复蒸煮焖好的玉米,停数小时,再围边上盖,小汽小火,达到圆汽,再大火大汽蒸煮,快出甄时,用大火大汽蒸排水。共蒸料3-4小时,蒸好的玉米,手捏柔熟、成沙、不粘手,水气干为好。蒸料时要防止小火小气长蒸,这样会使玉米外皮含水过重,影响培菌糖化。 (5)培菌糖化将热糟扒平用吹风吹冷,撒上2-3cm的谷壳,再将熟粮倒入,扒平吹冷,分两次下曲,第一次下曲温度38-40℃,第二次下曲温度34-35℃,用曲量为0.35-0.4%,拌匀后与恒温培养箱中30℃糖化24h。 糖度测定:准确称取10g经糖化后的玉米于烧杯中,加入100mL煮沸冷却的蒸馏水,不时搅拌,于室温浸泡15min,用脱脂棉过滤至100mL量筒中,用糖度计测量糖浓度,换算为20℃时的糖浓度。 (6)发酵熟粮经培菌糖化后,可吹冷配糟,入罐发酵。预先在罐底铺一定厚度的底糟,再将醅子倒入罐内,拍紧,盖上糟,再以塑料薄膜封罐,于室温下发酵7d左右,发酵温度最高为38℃,即可蒸酒。 (7)蒸酒蒸酒前先将发酵酒醅的黄水滴干,再拌入一定量得谷壳,将发酵醪装入适当三角瓶中,再加入适量蒸馏水,接上冷凝罐,在电炉上加热蒸馏,蒸出蒸汽冷凝后滴入100ml量筒中。当蒸出液近100ml时,关闭电炉,用水将令他内的刻度补足至100ml。 (8)酒精度测定用精密酒精计读取酒精体积分数值,按酒精计温度、酒精度换算表进行温度校正,求得在20℃时乙醇含量的体积分数就,即酒精度。将上述蒸出液静置数分钟,待酒中气泡消失后,放入洁净、擦干净的酒精计,再轻轻按一下,不应接触量筒壁。同时插入温度计,平均约5min,水平观测。读取与弯月面相切处得刻

小曲固态法白洒生产工艺

小曲固态法白洒生产工艺 小曲固态法白酒(以下简称小曲白酒)在漫长的生产发展过程中,采用单粮或多粮酿造,纯种小曲为糖化发酵剂,经固态发酵、固态蒸馏、贮藏勾兑而成。它具有发酵周期短、用曲量少、出酒率高的特点,在我国白酒行业中独树一帜。 1小曲白酒菌种及工艺 1.1根霉菌 根霉菌广泛分布于自然中,是好氧性微生物,多生活在微酸性的环境中,繁殖能力强。根霉菌有边生长、边糖化、边发酵的特点,在温度及环境适宜的条件下,10~20min就能繁殖一代。在传统小曲白酒发酵的过程中,通过培菌糖化就能达到较高的糖化发酵能力。 1.2酵母菌 酵母菌主要生活在含糖量高的偏酸性环境中,兼氧性微生物,繁殖能力强。酵母菌用自身分泌的酶,把糖类转化为酒精,生成呈香呈味的酸、酯、醇、醛等。 1.3生产工艺 小曲白酒使用的发酵菌种单纯,采用单粮或多粮固态发酵。在操作工艺上,保持传统的固态发酵工艺,发酵时间短,一般在25~35d;粮糟配比为1:0.8~1:1;发酵生成的呈香、呈味物质与其它香型相较,生成的香味物质较少,酒品清香、绵甜、醇和。 2 蒸馏 蒸馏是生产小曲酒的最后一道工序,关系到出酒率和产品质量。 2.1在蒸馏初期,集积的主要成分为乙酯类、醛和杂醇油类。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是由高到低,主要集中在成品酒中。随着蒸馏时间的延长,它们的含量随之下降,其中乙酸乙酯集中到酒的前段酒中,乳酸乙酯大量存在于酒精度为50%vol的后段酒中。 2.2异戊醇、异丁醇、正丙醇在蒸馏过程中较缓慢下降。 2.3乙醛与乙缩醛随着蒸馏过程的进行而逐步下降,较多的集中在前蒸馏部分;糠醛则

在酒的后半部分蒸馏出,并呈上升趋势,主要存在于酒尾中。 3 酸、酯、醇、醛类的关系 3.1酸类 乙酸与乳酸的比值为1:0.40~0.80,占小曲白酒总酸含量90%以上。白酒中的有机酸是形成酯类的前驱物质,酒中有什么酸,就相应地含该酸的酯类。 酸含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酒质量的等级。含酸量低、酒味短淡、酒发苦、邪杂味露头,酒不干净、单调、不协调,缺乏白酒的固有风格。酒中酸含量过高,酒味粗糙、放香差、闻香不正、酸味也大;适宜的酸含量可使酒香协调,对酒起缓冲作用,还可消除饮酒过量上头。 3.2酯类 酯类主要是乙酸乙酯,其次是乳酸乙酯;同时还含有微量的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庚酸乙酯,是构成小曲白酒香味特征的主体。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含量及它们之间的量比对形成小曲白酒的风格特征有较大影响。一般在白酒中酯类的含量越高,酒质越好,一些高沸点酯类还能延缓其它成分的挥发速度,起到香气持久、稳定和芳香的作用。 3.3醇类 醇类有甲醇、异戊醇、异丁醇、正丙醇等。醇类化合物是小曲白酒的呈香呈味物质之一,在醇类化合物中,异戊醇、异丁醇、正丙醇含量较高。醇类在白酒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醇甜和助香的主要物质来源。适量的高级醇是构成白酒风格的重要物质,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可衬托酯香,使酒质更加完善。 3.4醛类 醛类以乙醛和乙缩醛的含量较高,它们占总量90%以上。乙醛和乙缩醛具有较强的刺激放香的特性,特别是乙缩醛具有较强的干爽口感,与正丙醇共同构成小曲白酒放香与爽口的味觉特点。微量糠醛有利于放香及口感,其他醛类含量甚微。 4 基酒贮藏 搞好基酒的分级、归级储存贮存是提高小曲白酒质量行之有效的措施。由于小曲白酒的呈香呈味物质较少,生产酿造工艺、环境各有差异,应根据各自特点确定白酒贮存期。一般贮存时间越长,酒体越醇也越绵柔,但小曲白酒经过6~8个月的贮存后,就可选作基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