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换技术大纲

现代交换技术大纲
现代交换技术大纲

《现代交换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交换系统是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实质上是一个以计算机为基础,在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的控制管理下,完成信息处理的应用系统。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交换系统原理和技术的基本知识, 了解现代交换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高职高专应用性专门人才。使学生掌握程控交换系统原理和技术的同时,了解各类交换技术的特点和工作原理,为从事程控交换等现代通信系统和计算机通信系统与电话网接口的开发、使用和维护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学习以应用为目的,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尺度,突出基本概念,掌握关键技术。主要教学要求为:

1、理解各类交换技术的特点

2、理解话务量基本概念和话音信号数字化基本原理

3、掌握7号信令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功能,理解7号信令系统的工作原理

4、理解程控操作系统及呼叫处理程序的基本原理

5、掌握程控交换系统的硬件结构及数字交换的基本原理

6、了解程控交换系统的软件结构及软件技术

7、了解分组交换、ISDN和ATM技术的应用

三、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1、掌握

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2、理解

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

3、了解

要求学生能够一般地了解所学内容。

四、教学时数及学时分配建议

序号章节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备注理

实操

1第1部分绪论22 2第2部分交换技术基础22 3第3部分信令方式448

4第4部分呼叫处理的基

本原理

448

5第5部分数字交换原理

与数字交换网

64

1

6第6部分程控数字交换

系统的接口和

控制设备

448

7第7部分程控交换机软

件概况

448

8第8部分分组交换技术44 9第9部分ISDN技术22

10第10部分ATM异步传送

方式

22

合计

3

420

5

4

五、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部分绪论

教学内容:本章讲述了交换机的基本组成,几种主要交换方式的特点。

教学要求:理解交换的概念;理解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和A TM交换的特点;了解程控交换机的整体结构和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实质。

第二部分交换技术基础

教学内容:本章讲述话务基础知识;电话网的基本结构;语音信号的数字化以及多路复用的概念。

教学要求:

了解话务量和爱尔兰的概念;了解我国电话通信网的结构;掌握语音信号的PCM编码及其帧结构。

第三部分信令方式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信令和信令系统的分类;7号信令系统的功能、信令的产生和形成过程。

教学要求:

了解信令的概念、功能及分类;理解随路信令和公共信道信令的概念;掌握7号信令系统的功能;理解信令的产生和形成过程。

第四部分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呼叫处理的状态迁移过程及其SDL描述。重点讲述输入处理的摘挂机识别、拨号识别和位间隔识别;内部处理的去话分析、号码分析、来话分析和状态分析。

教学要求:

了解状态迁移概念;掌握摘挂机识别、拨号识别和位间隔识别的逻辑判别;了解内部处理的去话分析、号码分析、来话分析和状态分析过程。

第五部分数字交换原理和数字交换网络

教学内容:

本章介绍数字交换的基本概念;时分接线器和空分接线器的工作原理;复用器、分路器的作用以及数字交换网络的组成。

教学要求:

掌握时隙交换原理;

掌握时分接线器和空分接线器的工作原理;

掌握TST接线器的工作原理;

了解串/并变换、并/串变换和复用器与分路器的工作原理;

了解交换网络内部阻塞的概念。

第六部分程控数字交换系统的接口和控制设备

教学内容:

本章讲述了程控交换系统的接口;控制设备;以及衡量交换系统设计能力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呼叫

处理能力。

教学要求:

了解程控交换系统的接口的分类及功能;了解程控交换机的控制方式和处理机间的通信方式;了解BHCA的计算和测量。

第七部分程控交换机软件概况

教学内容:

本章讲述了运行软件的构成和特点,以及程序执行管理的方法。

教学要求:

理解数字程控交换机运行软件的构成和特点;了解程序的执行级别和各级程序调用的基本原则;掌握时间表的管理方式;了解程控交换机软件所用语言。

第八部分分组交换技术

教学内容:

本章讲述数据通信网的几种交换方式;分析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教学要求:

理解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和ATM交换的特点和相互比较;理解分组交换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第九部分ISDN技术

教学内容:

本章重点介绍ISDN的基本概念、ISDN技术和ISDN的发展。

教学要求:

了解N-ISDN的主要特性;理解N-ISDN的用户/网络接口结构。

第十部分ATM异步传送方式

教学内容:

本章讲述了ATM的基本概念;ATM交换系统;A TM在B-ISDN、计算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局域网互联和虚拟局域网中的应用。

教学要求:

理解ATM技术特点;理解A TM交换机的功能;A TM网与现有网络的互连;了解A TM应用。

六、实训教学方法

实训一交换系统组成与结构

实训目的:

1、认识交换机系统总体结构。

2、实验系统各模块的功能。

3、初步建立交换的概念和交换的实现。

实训内容:

1、工作状态设置。

2、通话实验。

实训二用户接口模块(主被叫)实验

实训目的:

1、了解用户接口电路功能。

2、摘机信号识别。

实训内容:

1、熟悉PBL38710用户接口电路,明确TP301、TP30

2、TP03位置。

2、用示波器分别观测TP301、TP302、TP03在摘机时的波形。

实训三信令信号的产生与观测

1、了解常用的几种信令信号的波形。

2、了解常用的几种信令信号的产生和发送过程。

实训内容:

1、分别在TP05 TP06 TP10 TP11用示波器观测波形。

2、在呼叫过程的不同阶段,用示波器观测用户端的波形。

实训四时分交换网络基本原理

实训目的:

1、掌握程控交换的基本原理。

2、理解时分交换网络的工作过程。

实训内容:

1、了解MT8980工作原理。

2、观测MT8980交换功能。

实训五局内数字交换实验

实训目的:

1、加深对时分复用、时隙搬移、时分交换的理解。

2、加深对局内交换处理过程中的硬件电路的理解。

3、体验局内交换处理过程中的软件流程。

实训内容:

1、呼叫接续实验。

2、测量PCM编码输出(TP307) (TP308), PCM译码输入(TP508) (TP508).比较交换前后波形的不同。实训六时分交换与计算机接口通信

实训目的:

1、熟悉RS-232通信接口的原理和方法。

2、熟悉时分交换芯片MT8980的使用。

实训内容:

1、编制固定路由的时分交换程序(甲二和乙一的接续)。

2、下载程序。

3、验证程序。

实训七管理控制模块EPM7128 CPLD可编程器件

实训目的:

1、了解EPM 7128管理控制模块的特性。

2、熟悉EPM 7128模块的输出波形。

实训内容:

1、熟悉EPM 7128模块的结构、特性。

2、观察EPM 7128模块的各种输出信号的波形。

实训八话路PCM CODEC的编译码

实训目的:

1、熟悉编译码器在程控交换机中的作用。

2、熟悉TP3057的使用方法。

实训内容:

1、测量TP304 TP305/TP307 TP308各点波形。

2、分析PCM编译码波形。

实训九呼叫处理与线路信号的传输过程

1、了解信号交换流程及传输特性。

2、熟悉一次正常呼叫的信号流程。

实训内容:

1、根据一次正常呼叫的信号流程测量各点波形。

2、分析信号交换过程的传输特性。

实训十数字时分接线器编程方法

实训目的:

1、了解数字时分接线器编程方法。

2、掌握数字时分接线器的工作原理。

实训内容:

1、时分交换实验,观测TP607、TP608的波形。

2、时分中继实验,观测TP202、TP203的波形。

七、教学方法

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学生实训作业为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应用中加深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所学知识。

八、考核方式

以期末考核成绩为主,平时考核成绩为辅。期末考核成绩占70%。平时考核成绩占30%。期末考核方法为闭卷笔试,平时考核由平时测验、课堂作业、实验报告等综合评定。

九、使用教材及参考资料

1、尤克.《现代交换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陈显治.《现代通信技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3、陈锡生.《现代电信交换》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9

4、朱世华.《程控数字交换原理与应用》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

5、桂海源.《现代交换原理》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6、乐正友.《程控数字交换机硬件软件及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

7、叶敏.《程控数字交换与交换网》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3

8、张文冬.《程控数字交换技术原理》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5

9、秦瑞新.《现代通信概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

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010373

二、课程类型:必修课

课程学时/学分:48/3(其中,理论教学学时/学分40/2.5,实践教学学时/学分8/0.5)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

先修课程:数字脉冲电路、数字通信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

三、课程性质与任务

交换是整个通信网络的核心,因此本课程是通信大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讨论交换技术基础知识,交换的作用和地位、交换的基本思想,具体分析电路交换、分组交换、ATM交换、IP交换基本

原理以及光交换等新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交换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交换技术的发展过程、背景,交换的基本思想和原理,交换方式的种类;掌握电路交换机的硬件、软件结构以及程序控制中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掌握数字电话网结构、信令基础知识和NO.7信令系统;了解话务理论的基本知识;掌握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了解A TM交换原理、IP交换原理以及当今电话通信发展的新技术,为今后各种专业技术课的学习和从事通信技术工作奠定基础。

四、教学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五、教学基本要求:

(一)通信技术概论

1. 了解交换技术的发展概况

2. 掌握电话网通信的基本原理、通话接续过程

3. 了解电话交换机的基本组成以及各部分主要的功能

4. 掌握电话机的基本组成、原理及功能

5. 掌握电话机与交换机的接口及信号方式

6. 掌握话务理论基本概念

(二)交换单元及网络

1. 掌握数字交换网络的基本组成及其控制方式

2. 掌握T型、S型、共享总线型交换单元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3. 了解多级交换网络的构成方法和特性

4. 掌握T-S-T三级数字网的时隙交换原理

5. 了解交换网络的阻塞特性

(三)电路交换硬件原理

1. 掌握用户级、数字中继器接口的基本组成以及各电路功能

2. 了解信号音的产生、发送与接收原理

3. 掌握双处理机工作原理以及处理机之间的通信

4. 了解对控制系统的技术要求

(四)电路交换软件原理

1. 掌握程控交换机的软件特点以及程控软件的基本组成

2. 了解局数据、用户数据以及各数据之间的关系

3. 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

4. 掌握程序的执行管理原则与时间表调度原理

5. 了解常用的数据结构库类型

6. 掌握呼叫处理程序的基本原理

7. 了解输入处理、分析处理、输出处理基本概念

(五)通信网与信令系统

1. 掌握我国通信网络的结构

2. 掌握本地网、长途网的组网方式

3. 了解编号计划

4. 掌握信令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5. 了解中国NO.1号信令结构

(六)七号信令系统

1. 了解NO.7信令的优点、原理

2. 掌握NO.7信令的分层结构

3. 掌握NO.7信令TUP部分的消息格式

4. 掌握正常通话流程下NO.7信令局间信令流程

5. 了解NO.7信令系统中SCCP和TCAP部分的功能、业务和消息格式(七)分组交换原理

1. 掌握分组交换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基本方法

2. 了解分组交换网的构成、编号

3. 理解OSI分层模型及其基本思想

4. 了解流量控制与路由选择的方法

(八)ATM与IP交换

1. 掌握ATM协议参考模型、分层结构、接口类型

2. 理解ATM交换的基本思想

3. 了解宽带交换技术的体系结构和交换方式

4. 了解ATM接口类型,信元格式,交换类别,网络信令

5. 理解V oIP交换的基本思想

6. 掌握IP交换的基本概念和方式

7. 了解IP交换中涉及的协议

8. 了解目前IP交换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九)NGN与软交换、光交换技术

1. 了解NGN的含义、目标

2. 掌握NGN的重要特点和分层结构

3. 了解NGN中各个功能实体之间的协议

4. 掌握软交换的基本思想

5. 掌握软交换的控制原理

6. 了解光交换的基本原理

六、课程内容的重点和深广度要求

重点:交换技术的发展过程、交换在通信网中的作用和地位、交换的本质、交换的基本原理;

各种交换方式的异同、发展背景;

电路交换的实质、基本原理、实现方法;

分组交换的实质、基本原理;

ATM交换的实质、基本原理;

IP交换的实质、基本原理、实现方法;

软交换的实质、特点、基本原理、实现方法

信令基本概念、No.7信令的作用、功能级、TUP常用消息和呼叫流程。

深广度:深度上加强交换技术的具体的实现手段和方式。

广度上加强多种交换方式和交换技术的了解,拓宽知识面。了解交换技术在其他各种通信技术中的具体应用。

七、对学生课外作业的要求

每章有1-3道作业题,重点章节的习题要多于其他章节。

八、本课程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后续专业技术课程的基础原理课程,掌握了本课程,才有理解现代通信中各种技术的基础。

九、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重点加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技术设计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十、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现代交换原理》李天蓉编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参考书:

1. 《现代电信交换基础》雷振明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1995

2. 《程控数字交换与交换网》叶敏编著北京邮电出版社

3. 《程控交换原理》林康琴等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4. 《七号共路信令系统》糜正琨等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

5. 《通信新技术》丁炜编著北京邮电出版社1993

十一、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使用

采用讲授、研讨、自学、课外阅读等多种方式进行。

授课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十二、学习方法与建议

1. 通过自学预习,上课重在听讲,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思考。

2. 多阅读通信技术杂志,多利用生活中的通信现象分析问题。

本课程是后续专业技术课程的基础原理课程,掌握了本课程,才有理解现代通信中各种技术的基础。

教学内容

一、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现代交换原理》的课程内容分成四个部分:

交换技术基础:主要包含交换技术概论和交换单元及网络等内容,其中交换技术概论主要介绍交换的基本概念、交换的发展历史、交换方式及话务理论等;交换单元及网络主要介绍基本交换单元及多级交换网络。

电路交换技术:主要是电路交换技术,包括电路交换硬件原理、电路交换软件原理、通信网的信令系统、七号信号等。

分组交换技术:主要介绍分组交换的原理、基本原理及相关协议。

交换新技术:主要介绍了交换、软交换等新交换技术。

二、教学内容

三、课程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

理论部分:对交换技术在通信网络中作用的整体认识,交换的基本思想和原理,交换方式的种类,电路交换机的硬件、软件结构的基本原理,信令基础知识和NO.7信令系统,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A TM、IP及软交换等交换技术原理。

实践部分:如何驱动交换网络,分组交换虚电路方式、数据报方式,A TM信元交换路由表,MPLS交换,信令配合方式等。

■课程的难点:

交换的基本思想和原理,七号信令系统,分组交换原理,MPLS交换技术,信令配合方式。

■解决办法:

改善教学方法:以问题主导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讨论分析,,还原获得知识的原始过程,培养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

加强实践引导:通过“DIY”式的实践模式,利用自主开发的原理级实验平台与大型商用设备相结合的实验条件,引导学生消化难点问题。自主开发的原理级实验平台能够将交换与通信内部的工作流程开放出来,使学生直观地理解交换的内部流程,通过DIY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各个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商用大型设备解决学生对信令配合方式、对交换机组网的理解。通过两级实验系统,使学生从原理到设备到应用形成完整的交换知识框架结构。

突出专业应用: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通信案例进行分析,将各个知识点应用到实际案例中进行分析,从应用中理解和消化知识重点和难点。

现代交换技术复习题

现代交换技术 复习题 第一章概述 一.简答 1.通信网由那些部分组成? 交换设备、终端设备、传输设备。 2.电话网提供的电路交换方式的特点是什么? 通信前,必须在欲通信的双方建立一条电路,然后进行通信。完成通信后,释放该电路。只有当本次通信过程所占用的相关电路释放后,其它通信过程才可占用这些资源。 3.数据通信与话音通信的主要区别? 通信对象不同:前者是计算机之间或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需要严格定义通信协议和标准;后 者是人和人之间的通信。传输可靠性要求不同:前者的比特差错率在以下,后者可高达。通信的平均持续时间和通信建立请求响应不同:99.5%的数据通信持续时间短于电话平均通信时间,其信道建立时间也短于电话通信。通信过程中信息业务量特性不同:电话量级在32kb/s,而数据从30b/s到1Mb/s。 4.为什么分组交换是数据通信的较好方式? 可向用户提供不同速率、不同代码、不同同步方式、不同通信控制协议的数据终端间的灵活通信。线路利用率高,动态统计复用。可靠性一般在10-10以下较经济. 5.宽带交换技术主要有哪些? 快速电路交换、快速分组交换--帧中继、异步传送模式(ATM)、IP交换和标记交换。 6.为什么光交换技术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1)长途信息传输中,光纤占了绝对优势 (2)用户环路光纤化 (3)省去了光电变换,减少了光电变换损伤,可提高信号交换的速度。 二.填空 1. 通信网由交换设备、( )和传输设备组成。 A. 电话机 B. 终端设备 C. 传真机 D. 对讲机 2. 电话交换是人和人之间的通信,数据交换是( )之间或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A. 计算机与计算机 B. 人与人 C. 人与计算机 D. 交换机 3. 窄带交换指传输比特速率低于( )的交换。 A. 2Mb/s B. 8Mb/s C. 128Mb/s D. 56Kb/s 4. 宽带交换是指传输比特速率高于( )的交换。 A. 128Mb/s B. 64Mb/s C. 2Mb/s D. 10Mb/s 5. 帧中继技术是传统的( )的一种改进方案,适合LAN(局域网)之间数据互联,目前传输速率已达到34Mb/s。 A. 电路交换 B. ATM C. IP交换 D. 分组交换 6. 异步传送模式(ATM)综合了( )和分组交换的优势,可以适合各种不同业务的多媒体通信的交换和复用。 A. 光交换 B. 电路交换 C. 帧中继 D. IP交换 答案:1.b 2.a 3.a 4.c 5.d 6.b 第二章交换单元与交换网络 一.填空 1. 统计时分复用信号按分组传送信息,每个分组使用不同的时隙,但可用标志码区分不同的子

最新现代交换技术习题答案

1. 引入交换设备后,用户之间的点对点通信就可由交换式通信网来提供。交换 机最早用于电话通信。 2.从交换机完成用户之间通信的不同情况来看,交换机需要控制的基本接续类型主要有4种:本局接续,出局接续,入局接续和转接接续。 3. 根据交换机对分组的不同处理方式,分组交换有两种工作模式:数据报和虚电路。 4. 从服务范围看,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5. 虚拟局域网是指在交换式局域网的基础上,通过网管配置构建的可跨越不同网段、不同网络的端到端的逻辑网络。 6. 电路交换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机电式电话交换,到模拟程控交换,再到数字程控交换的过程。 7. 1969年12月,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研制的分组交换网ARPANet投入运行,标志着以分组交换为特色的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入了崭新的纪元。 8. 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84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该模型依层级结构分为7层,其中第5层为会话层。对等层间通信产生和处理的对象称为协议数据单元。 9. 无阻塞网络可分为以下三类:严格无阻塞、广义无阻塞和再配置无阻塞。其中,严格无阻塞网络又称为CLOS网络。 10. 交换单元根据入线和出线的数量关系可以分为三类:集中型、扩散型和分配型。 11. 三级C(m,n,r)CLOS网络严格无阻塞的条件是:m>=2n-1。 12. 一天中电话负载最大的1小时称为最忙小时(忙时)。 13. 程控数字交换机中,用户电路的主要功能有七种,即馈电、过压保护、振铃控制、监视、编译码与滤波、混合电路和测试。 14. ITU-T将ISDN业务划分为三类:承载业务,用户终端业务和附加业务。 15. 按照信令传送通路与话路之间的关系来划分,信令可分为随路信令和共路信令两大类。 16. 1条中继线连续使用1小时,则该中继线的话务量为1 Erlang。 17. 共路信令是指在电话网中各交换局的处理机之间用一条专门的数据通路来传送通话接续所需的信令信息的一种信令方式。 18. 呼叫处理程序负责整个交换机所有呼叫的建立与释放,以及交换机各种新服务性能的建立与释放。 19. NO.7信令属于共路信令系统。

《高级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标准

《高级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授课单位: 学时:98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宋焱宏 2011-7-2 学分:5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 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使用GNS3平台,来规划和配置适合大型计算机网络的的能力,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技术应用领域,掌握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高级技术,达到高素质劳动者和商务级专门人才所必需具备的大型网络规划和配置核心知识的基本技能,并为就业和继续学习的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在与实际计算机网络规划过程高度仿真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教学中,使学生学习掌握大型网络规划的过程、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高级技术的使用方法、模块化网络的搭建配置与测试等操作技术,达到网络规划设计师岗位、网络维护岗位的技术水平。学生通过对大型计算机网络规划和配置工作过程的实践,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经验并学习深入的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综合素质培养方面起重要支撑作用。 本课程主要学习使用GNS3平台,规划和配置高级路由与交换技术,其先导课程为《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互联技术》。 1.2课程基本理念 例如:课程开发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课程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等。 “设计导向”的职教观:课程开发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课程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等。在开发实际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不仅具有技术适应能力,而且要有能力“本着对社会、经济和环境负责的态度,参与设计和创造未来的技术和劳动世界”。 过程导向的课程观: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是从大型网络规划和配置职业工作出发选择课程内容及安排教学顺序。课程要回归社会职业,建设以岗位典型工作过

现代交换技术题库

《现代交换原理》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指出下列错误的长途区号: ( ) A. 10 B. 211 C. 351 D. 510 2.信令单元为链路状态信令单元, 此时信令单元中的长度表示语LI=( ) A. 0 B 1--2 C. 3--63 D. 63以上 3. TST数字交换网络,初级T入线复用度128,A-B方向选取的内部时隙为TS72,B-A方向内部时隙按相差半帧原则选择,应选择的时隙为() A、TS16 B、TS8 C、TS136 D、TS68 4. 在程控交换机中处理一个呼叫接续的程序在处理机上是() A、连续执行的 B、按照一定周期执行的 C、被与该呼叫有关的事件启动执行的 D、随机执行的 5. 设从A局(发端长活局)至E局(终端长话局))需经三级转接(B、C、D局),主叫为普通用户,被叫号码为08,当MFC信令采用端到端的传送方式时,A局向C局发的号码是() A、 023 B 、0232 C、 023234 D、08 6. 局间中继采用PCM传输时,采用数字型线路信令。每个话路的一个线路信令要隔()才传送一次。 A 125us B 256us C 2ms D 16ms 7. ATM中信元定界是依据()来完成的。 A 53个字节的信元计数 B 标志符 C 信头中HEC D 信头前4个字节与HEC的关系 8.ISUP消息由路由标记、电路识别码、消息类型编码、必备固定长度参数部分,必备可变长度参数部分和任选参数部分组成。其中,( )用来供MTP的第三级选择信令路由和信令链路。 A.路由标记 B.电路识别码 C.消息类型编码 D.必备固定长度参数部分 9. ATM中用户端虚通道(VP)最多可达()条。 A、24 B、28 C、212 D、216 10. 在交换机软件中优先级最高的程序是() A、故障级程序 B、信令接收及处理程序 C、分析程序 D、时钟级程序 11. 我国国内信令网,信令点的编码计划是()位二进制数。 A.12 B.18 c.24 D.36 12. 局间中继采用PCM传输时,在随路信令情况下,MFC信令在()中传送。 A.TS0 B.TS l6 C.话路时隙 D.以上均可 13. 在两个长途交换中心之间选择路由时,最后才选择()

现代交换技术的发展与趋势

现代网络交换技术的发展与趋势 系部:计算机工程系班级: 通信13-1 班学号: 2013232020 姓名:邝鑫鑫 日期:2015年11月15日

摘要 近年来,由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新业务需求的增加,给通信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当前迫切需要一个能够将语音、数据和图像融合在一起的网络。通信网络正在从电路交换向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演进。下一代网络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 是一个综合性的开放网络,它以分组交换技术为基础,以软交换技术为核心。NGN 需要得到许多新技术的支持,关键技术是软交换技术、高速路由/ 交换技术、大容量光传送技术和宽带接入技术。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需要的第四代移动通信开始兴起,2013 年12 月4 日下午,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正式发放了第四代移动通信业务牌照TD-LTE),此举标志着中国电信产业正式进入了4G 时代,这将大大有利于下一代网络的发展,下一代网络的建设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话题之一。本文探讨的是下一代网络的关键交换技术:软交换技术和光交换技术,及其所支持的下一代网络技术。 关键词】软交换光交换光纤通信下一代网络NGN

目录 一、下一代网络的关键交换技术 (1) 二、软交换 (4) 三、光交换 (8) 四、NPN 关键交换技术的发展前景...................................................................................... 1..3.. 五、参考文献 ................................................................................................................................... 1..4

现代交换技术复习题

1、在通信网中为什么要引入交换的概念? 通信网是一种使用交换设备,传输设备,将地理上分散用户终端设备互连起来实现通信和信息交换的系统. 通信最基本的形式是在点与点之间建立通信系统,但这不能称为通信网,只有将许多的通信系统(传输系统) 通过交换系统按一定拓扑结构组合在一起才能称之为通信.也就是说,有了交换系统才能使某一地区内任意两个终端用户相互接续,才能组成通信网. 2、构成通信网的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是什么? 通信网由用户终端设备,交换设备和传输设备组成. 3、三种传送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电路交换: 要在通信的用户间建立专用的物理连接通路,对传送的信息无差错控制措施,对通信信息不作处理(信令除外),而是原封不动地传送,用作低速数据传送时不进行速率、码型的变换。用基于呼叫损失制的方法来处理业务流量,过负荷时呼损率增加,但不影响已建立的呼叫。 报文交换:基本的报文交换动作是存储报文、分析报文中的收 报人地址和报文转发,有多个报文送往同一地点时,要排队按顺序发送,报文传送中有检错和纠错措施 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将用户要传送的信息分割为若干个分组(packet),每个分组中有一个分组头,含有可供选路的信息和其他控制信息。这些分组逐个由各中间节点采用存储转发方式进行传输,最终达到目的端。由于分组长度有限,可以在中间节点机的内存中进行存储处理,其转发速度可大大提高。 4、目前在通信领域应用的交换技术主要有哪几种?它们分别属于那种传送模式? 5、电信交换系统的基本 结构是怎样的?其主要 技术有哪些?互连技术 接口技术 信令技术 控制技术 交 换 网 络 控制系统 接口接口 接口 接口 用 户 线 中 继 线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英文名称:Computer Networks 二、课程编码 0811161 三、课程性质 必修 四、学时学分 课程培养计划总学时:48 (含16学时实验) 总学分:3 五、适用专业 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 六、前导课程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通信原理》,《信息论与编码》 七、教学目的与要求 1 / 4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而形成的技术领域,是当今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的重要技术之一,也是迅速发展并在信息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计算机网络课程是高校通信工程专业本科必修的专业重点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是: 1. 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层次的构成原理; 3. 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的主要概念、功能与实 现机制; 4. 结合实验实践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网络操作方法; 5. 了解网络技术的新发展。 八、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6学时) 主要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分组交换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评价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应用层中的客户/服务器模型;并从分层体系 结构入手,介绍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知识脉络、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 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其中的概念和内容都是贯穿全书的。 第二章:直连网络(6学时) 主要内容:直连网络概述;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和基本概念;差错控制的基本原理;可靠传输机制的原理,实现可靠传输的停止等待协议,连续ARQ协议;2 / 4 媒介接入控制机制的原理,有线局域网络CSMA/CD,无线局域网络CSMA/CA; 网卡的实现机制。 重点:透彻理解基本概念;从对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逐步完善的角度,重点理解连续ARQ和其中的滑动窗口概念;了解CSMA/CD和CSMA/CA的联系与区别。第三章:分组交换网络(2学时) 主要内容:分组交换、电路交换的基本概念;数据报和虚电路的概念和比较;分组转发机制;局域网的功能和工作层次;传统以太网802.11协议的工作原理;交 换机的实现机制。 重点:数据报和虚电路的概念和比较;分组转发机制;以太网交换机的作用。第四章:网络互联(10学时) 主要内容:IP服务模型;链路状态路由算法与协议;距离矢量路由算法与协议;

现代交换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什么是通信:指按约定规则进行的信息传送。通信三要素:信息,信息传送,约定规则2全互连方式存在什么问题? (1)N2 问题; (2)经济性问题; (3)可操作性问题; (4)控制和管理问题。 3如何实现任意两个用户之间的通信? 在用户分布密集的中心安装一台设备,每个用户通过专线与它相连。 交换机--switch 定义标准的通信协议,以使它们能协同工作,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通信网。 4交换节点的功能 监视功能:发现和判断用户的呼叫请求。 信令功能:接收和分析地址信号,按目的地址选路,并转发信号。 连接功能:按需实现任意端口之间的信息传送。 控制功能:控制连接的建立与释放。 5通信网的定义与构成 通信网是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统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的,按约定的信令或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 通信网是由各种软、硬件设施按照一定的规则互连在一起,完成信息传递任务的系统。 6通信网的构成要素 终端(Terminal) 交换节点(Switching Node) 传输系统(Transmission System) 业务节点(Service Node) 8通信网络工作方式 ---面向连接和无连接 面向连接适用于大批量、可靠数据传输业务,但网络控制较复杂;实连接专用电路级联,带宽恒定。虚连接电路分配随机,带宽按需分配 无连接方式控制简单,适用于突发性强、数据量少的业务。 9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主要区别 (1)面向连接网络 每次通信总要经过建立连接、传送信息、释放连接三个阶段 无连接网络 并不为每次通信过程建立和拆除连接 (2)面向连接网络 每个节点必须为每一个呼叫选路,一旦路由确定连接即建立,路由中各节点需要为接下来进行的通信维持连接的状态 无连接网络 每个节点必须为每个传送的分组独立选路,但节点中不需要维持连接的状态。(3)面向连接网络 用户信息较长时,通信效率较高 无连接网络 用户信息较短时,通信效率较高

《现代交换技术》习题(一)答案(1)

《现代交换技术》习题(一)答案 一、填空题 1. 引入交换设备后,用户之间的点对点通信就可由交换式通信网来提供。交换机最早用于电话通信。 2.从交换机完成用户之间通信的不同情况来看,交换机需要控制的基本接续类型主要有4种:本局接续,出局接续,入局接续和转接接续。 3. 根据交换机对分组的不同处理方式,分组交换有两种工作模式:数据报和虚电路。 4. 从服务范围看,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5. 虚拟局域网是指在交换式局域网的基础上,通过网管配置构建的可跨越不同网段、不同网络的端到端的逻辑网络。 6. 电路交换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机电式电话交换,到模拟程控交换,再到数字程控交换的过程。 7. 1969年12月,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研制的分组交换网ARPANet投入运行,标志着以分组交换为特色的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入了崭新的纪元。 8. 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84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该模型依层级结构分为7层,其中第5层为会话层。对等层间通信产生和处理的对象称为协议数据单元。 9. 无阻塞网络可分为以下三类:严格无阻塞、广义无阻塞和再配置无阻塞。其中,严格无阻塞网络又称为CLOS网络。 10. 交换单元根据入线和出线的数量关系可以分为三类:集中型、扩散型和分配型。 11. 三级C(m,n,r)CLOS网络严格无阻塞的条件是:m>=2n-1。 12. 一天中电话负载最大的1小时称为最忙小时(忙时)。 13. 程控数字交换机中,用户电路的主要功能有七种,即馈电、过压保护、振铃控制、监视、编译码与滤波、混合电路和测试。 14. ITU-T将ISDN业务划分为三类:承载业务,用户终端业务和附加业务。 15. 按照信令传送通路与话路之间的关系来划分,信令可分为随路信令和共路信令两大类。 16. 1条中继线连续使用1小时,则该中继线的话务量为1 Erlang。 17. 共路信令是指在电话网中各交换局的处理机之间用一条专门的数据通路来传送通话接续所需的信令信息的一种信令方式。 18. 呼叫处理程序负责整个交换机所有呼叫的建立与释放,以及交换机各种新服

《现代交换技术》复习题

《现代交换技术》复习题 一、填空题 1.长途区号的首位为“2”时,区号长度为______位。2 2.举出三种用户线上常见的音信号,,等。拨号音,忙音,回铃音3.列出软交换所使用的主要协议的3种: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H.323,SIP,MGCP 4.程控交换机的系统设计主要包括__________、系统配置、和__________等。电话网结构,入网方式,编号计划 5.程控交换机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主要有______控制方式和______控制方式。集中,分散 6.通信网中的交换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报文交换、__________和A TM交换等,其中电话通信属于______交换。电路交换,分组交换,电路交换 7.时间(T)接线器主要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空间(S)接线器主要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话音存储器(SM),控制存储器(CM),交叉点矩阵,控制存储器(CM) 8.N o.7信令按功能分为________________功能级、信令链路功能级、________________功能级和________________四级。信令数据链路,信令网,用户部分 9.按信令信道与话音信道的关系划分,中国1号信令是信令,No.7号信令是信令。随路信令(CAS),公共信道信令(CCS) 10.程控交换机的工程设计主要包括__________、系统设计、和__________。设备选型,机房设计,电源设计 11.在电话交换中,发起呼叫请求的用户称为________,接收呼叫的用户称为________。 主叫,被叫 12.在交换系统中为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采用双处理机结构,双处理机的备用工作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和主/备用工作方式。微同步方式,负荷分担方式 13.我国目前使用的随路信令为_________信令,我国目前使用的公共信道信令为_________信令;构成信令网的三大要素是信令点、信令转接点和。No.1,No.7,信令链路 14.信令系统主要用来在用户终端设备与交换机之间、交换机和交换机之间传送有关的________信息,信令按照其传送区域可划分为用户线信令和_________信令。控制,局间 15.电话交换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交换机、交换机和程控电话交换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练习及答案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 练习题

第1章绪论 一、填空题 7-1“竹信”就是用一根_________连结两个小竹筒,在竹筒的一方可以听见另一方小声说话的声音。绳子 7-2人类用电来传送信息的历史是由_________开始的。电报 7-3电报(Telegraph)是一种以_________________传送信息的方式,即所谓的数字方式。 符号(点、划) 7-4“电信”是使用有线、无线、光或其它_____________系统的通信。电磁 7-5在电信系统中,信息是以电信号或___________信号的形式传输的。光 7-6交换设备的作用就是在需要通信的用户之间_________________,通信完毕拆除连接,这种设备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电路交换机。建立连接 7-7通信网由用户终端设备、_______________设备和传输设备组成。交换 7-8在由多台交换机组成的通信网中,信息由信源传送到信宿时,网络有___________连接和无连接两种工作方式。面向 7-9电路就是在通信系统中两个终端之间(有时须通过一个或多个交换节点)为了完成_____________传递而建立的通信路径。信息 7-10物理电路是终端设备之间为了传送信息而建立的一种________连接,终端之间可通过这种连接接收/发信息。实 7-11信息在通信网中的传送方式称为传送模式,它包括信息的复用、传输和________方式。 交换 7-12时分复用,就是采用___________分割的方法,把一条高速数字信道分成若干条低速数字信道,构成同时传输多个低速数字信号的信道。时间 7-13交换技术从传统的电话交换技术发展到综合业务交换技术在内的现代交换技术,经历了人工交换、机电交换和_________交换三个阶段。电子 7-14电路交换技术是一种主要适用于_________业务的一种通信技术。实时 7-15分组交换采用的路由方式有数据报和_________两种。虚电路 7-16宽带交换技术就是指支持传输比特速率高于_________的交换技术。2M/s 7-17交换的目的就是将交换机入端的信息按照_________的需要转移到出端。用户 7-18交换机的功能可以用两种方法来描述,一种是在入端和出端之间建立连接和释放连接;另一种是把入端的信息按照其_________分发到出端去。地址 二、选择题 7-19我们把用标志码标识的信道称为()A A、标志化信道 B、位置化信道 C、时隙 D、信元 7-20虚电路是终端设备之间为了传送信息而建立的一种逻辑连接()B A、物理连接 B、逻辑连接 C、实连接 D、无缝连接 7-21电路交换是最早出现的一种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方式的一个典型应用是()B A、数据交换 B、电话交换 C、报文交换 D、图像交换 7-22报文交换的基本原理是()A A、存储——转发 B、建立连接 C、拆除连接 D、物理连接 7-23常用宽带交换技术有快速电路交换、帧中继、IP交换、标记交换、软交换、光交换

互换性教学大纲(新标准)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课程编号::80301006 总学时:32实验学时:4上机学时:0 学分:2 第一部分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标 1、课程性质、地位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高等院校机械类及其相关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起着联系基础课与其它技术基础课及专业课的桥梁作用,同时也是联系设计类课程与制造工艺类课程的纽带。本大纲是根据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并依据本校学生培养目标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编制而成。 2、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由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两个各自独立又密切联系的部分组成。前者主要是学习几何量公差标准的构成及其使用,即研究产品零部件精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后者是学习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许多内容要通过实验课来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互换性与标准化、技术测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机械产品零部件几何精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初步掌握几何精度检测的原理、方法和基本技能。 二、教学要求 1、掌握互换性含义、种类、作用,了解公差和技术测量在互换性生产中的作用。 2、掌握公差标准的基本术语和定义;学会查标准公差表格和其它精度设计相关表格;掌握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原则。掌握公差要求在图样上的正确标注;并能解释图样上有关公差标注的技术要求的含义。 3、了解测量方法的定义、分类及测量器具的技术性能指标;掌握通用计量器具的选择;了解各项几何量误差的评定方法,掌握孔、轴尺寸测量以及直线度、平面度、表面粗糙度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4、了解典型零件的公差与配合标准的构成特点;掌握用几何量检测方法。 三、实施说明 1、成绩考核方法 本课程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考试课。为了准确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和掌握情况,总评成绩可按下式给出: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平时成绩考核项目包括:出勤、随堂测验、课堂提问、听课状态、作业)×40%+实验成绩×10%+期末考试成绩×50%。 本课程有关测量技术部分的学习目的是掌握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因此必须结合必要的测量实验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实验教学部分必不可少。要求学生必须参加实验,按时、

《现代交换原理》复习-15

《现代交换原理》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电话通信是利用变换传输的一种电信系统。国际上选定 H Z这个频段作为标 准的电话通信的频带。 2、实现通信必须要有三个要素:、、。 3、试列出程控交换机可提供的五种服务:、、、、。 4、交换节点可控制的接续类型有、、、接续。 5、F-150交换机的硬件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6、传输设备的输入时钟和接收时钟不一致时,会产生信号的和。 7、单极性码只适合于在传输,不适合在中传输。 8、局间的PCM传输线上传输的是码,进入数字交换局的是码。所以,数字中继器要 有功能。 9、用户集线器是用户终端设备的接口电路,完成用户话务的,此功能是利用实 现。 程控交换机的控制系统一般可分为:、、三级。程控数字交换机控制方式可分为和两种。在分散控制系统中,各台处理机可按分担或分担的方式工作。 10、程控交换软件的基本特点是:,,适应性强,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要求高。 11、时间表有16行,8列,则该时间表可调度的最大程序数为__________个,可提供的最大不同周期 数有__________个。 12、程控交换机的数据包括_______、_______ 、_______三部分。按照程控软件中数据存在的时间特性, 可分成________和半固定性数据。 13、双处理机结构有三种工作方式:、、。 14、程控交换机软件管理技术主要有:、、、。 15、多处理机控制系统中,分工方式主要有、根据处理的数据保留情况,双套系 统中又可分为、和。 16、交换机的运行软件是和的总和。 17、设时间表有12行,8列,则可调度的最大程序数为个,可提供的最大不同周期数有个。 18、F-150采用的三级控制结构包括、、处理机。 19、程控交换系统的任务按紧急性和实时要求不同分为、、三级,分 别由、、启动。 20、程控交换系统对多用户的呼叫采用、、的处理方法。 21、呼叫处理程序主要包括:、和三大部分。 22、信号按工作区域可分为和两类。

现代交换技术总结

现代交换技术总结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现代交换技术总结》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 XX 12356896 XXXX班 下一代网络的下一个发展目标。目前一般认为下一代网络,基于IP,支持多种,能够实现业务与传送分离,功能独立,接口开放,具有服务质量(QoS)保证和支持通用移动性的分组网。 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又称为次世代网络。主要思想是在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上以统一管理的提供多媒体业务,整合现有的市内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基础上(统称FMC),增加多媒体数据服务及其他增值型服务。其中话音的交换将采用软交换技术,而平台的主要实现方式为IP技术,逐步实现统一通信其中voip将是下一代网络中的一个重点。为了强调IP技术的重要性,业界的主要公司之一思科公司(Cisco Systems)主张称为IP-NGN

在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发明了电话机后,电话网,也就是以音声传导为目的的回线交换技术被使用至今。相对于它,数据通信为主要目的的基于英特网的信息通信,分组交换通信也渐渐被使用。至2000年为止,第1代以音声为主的网络通信量占有优势。而现今,因数据通信大量增加的原因,更佳节省费用的并同样可以支持音声传送的分组交换传送通信网络渐渐被使用。音声通信与数据通信相结合的一元化信息传送的第2代网络被赋予运用。 因特网与电话网相比,简单性与安全性是一个弱点。于是,集合了ip网络的长处的下一代通信网络NGN出现了。网路除了以上说的电话网,ip网络以外,也包括播放网。以NGN为基础的流媒体服务和播放服务也在被标准化,融合了前两者网络的"通信与播放的融合网络"也正 2 在被开发中。xx年,中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被采纳。传感网标准化工作已经取得积极进展。传感网在国际上又称为"物联网",这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随着传感器、软件、网络等关键技术迅猛发展,传感网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应用

交换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

《交换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TE3221104 TES3321104 课程名称:交换原理与技术 英文名称:Switching Principle and Technologies 学时: 72(讲课:60 实验:24/2)学分: 4 课程类型:限选、任选课程性质:专业课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先修课程:数字电路、微机原理、通信原理等 开课学期:第6或7学期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现代通信的主要方式是网络通信。现代通信网从本质上讲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通信网包含两大工程:传输与交换,交换体制主要分为电路交换(CS)和分组交换(PS)两大类,各有优缺点和最适合的应用场合。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遍应用,采用电路交换方式的传统的交换机正在发展成为一种能交换话音、数据和图象等多种业务的的通信网组网设备。分组交换是计算机网络核心技术之一,在数据通信领域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交换技术又出现了融合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特点的新体制,如ATM交换、MPLS交换等。 本课程从通信网的全局出发,论述交换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应用。本课程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实现方法,适当结合一些实际应用系统,加深对原理和实现方法的理解。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对内容的具体讲解,要融合通信和计算机两大学科不甚相同的研究方法和知识体系; (2)明确网络与交换的关系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交换机是网络的核心设备,其采用的体制是随网络的应用需求而转移的。在这里应注意,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不是唯一的,一种交换体制的具体实现可能有多种途径; (3)适当引入对交换系统进行理论分析的模型和方法。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本课程为通信工程的一门专业课,内容涉及面广,必须先修“概率论”、“数字电路”、“微机原理”、“软件基础”、“通信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 概述 ( 3学时) 1.基本要求 (1)了解交换机在通信网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交换技术发展概况。 (3)了解交换机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4)了解交换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2.重点、难点 重点:交换式通信网的优点,交换技术的分类与应用,交换机的组成和性能指标。 难点: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具体应用,交换机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现代交换技术期末复习及答案

一填空 1.按照工作区域划分,信令可分为(用户线信令)和(局间信令)。 2.电话通信网的进本组成设备包括(终端设备),(传输设备)和(交换设备)。 3.现代通信网中采用的交换方式主要有(电路交换)(分组交换)(ATM交换)和(IP交换)。 4.30/32路pcm系统的帧结构中,一个复帧由(16)帧组成,每帧分为(32)个时隙,每个时隙包括(8)bit。 5.电话机的基本组成部分有(通信设备),(信令设备),(转换设备)。 6.按信令信道与话音信道大关系划分,信令可分为(随路信令)和(公共信道信令)。 7.NO.7信令网的基本组成部件为(信令点sp),(信令转接点stp)和(信令链路)。 8.T接线器的功能是完成(在同一条复用线上),不同时隙的交换,输出控制方式的T接线器,其话音存储器的工作方式是(控制)写入,(顺序)写出。 9.SCCP程序主要由(附加的寻址选路功能),(地址翻译功能),(无连接服务)和(面向连接服务)四个功能块组成。 10.数据驱动程序,就是根据(一些参数)查表来决定需要启动的程序。这种程序结构的最大优点是,在(规范)发生变化时,控制程序的(结构)不变,只需修改表格中的(数据)就可适应规范的变化。 11.进程是由(数据)和(有关的程序序列)组成。 12.系统的有限状态机描述是指能将(系统(或进程))的状态定义为(有限个状态),然后描述在每个状态下受到(某个外部信号)激励时系统作出的响应及(状态转移)的情况。13.事务处理能力TC由(成分子层)和(事务处理子层)组成。 二简答 1.简要说明SCCP提供了哪几类业务? 四类,基本的无连接类,有序的无连接类,基本的面向连接类,流量控制面向连接类。 2.简要说明TC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基本功能。 事务处理能力(TC)由成分子层和事务处理子层组成。成分子层的基本功能是:处理成分和作为任选的对话部分信息单元,事务处理子层TC-用户之间包含成分及任选的对话信息部分的消息转换。 3.简述ISUP的主要功能。 ISUP是在电话用户部分TUP的基础上扩展而成的。ISUP除了能完成TUP的全部功能外还能对不同承载业务选择电路提供信令支持,与用户-网络接口的D信道信令配合工作,支持端到端信令,ISUP必须为补充业务的实现提供信令支持。 4.简要说明交换机应该具有哪些功能。 接入功能,交换功能,信令功能,其它控制功能。 5.简述正常的呼叫处理信令过程。 在呼叫建立时,发端市话局首先发出IAM或IAI消息,当末话交换局为终端市话局并收全了被叫用户的地址信号和其他必须的呼叫处理信息后,一旦确定被叫用户的状态为空闲,应后向发送地址全信息ACM,通告呼叫接续成功,在被叫用户摘机后,终端市话局发送后应答计费消息ANC,发端市话局收到ANC后,启动计费程序,进入通话阶段,通话完毕||若主叫先挂机,发端市话局发送前向拆线消息CLF,收到CLF的交换局应立即释放电路,并回送释放监护消息RLG,若交换局是转接局,还负责向下一交换局转发CLF消息||若被叫先挂电话,终端通话局用发送后向挂机消息CBK。 6.简要说明防止发生双向同抢的两种措施。 ①双向电路群两端的交换局采用相反的顺序选择器 ②双向电路群分为两部分,各由一端交换局控制

现代交换技术论文

现代交换技术论文 ——浅谈光交换技术与其应用 本门课程主要介绍了在现代通信网络中使用的各种交换技术的原理、相关协议和应用。由浅及深的向大家介绍并讲解了目前网络中常用的各种交换技术和数据通信中使用的关键技术原理;电话通信中使用的电路交换技术;电信网信令系统;数据通信中使用的分组交换技术和帧中继技术;宽带交换中使用的ATM技术;计算机网络中使用的二层交换、IP交换和MPLS技术;光交换技术以及最新的软交换及NGN技术等问题。 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要求网络能够提供多种业务,而传统的电路交换技术已经满足不了用户对于各种新业务的要求,因此各种交换技术应运而生,以满足人们不同的业务要求。经过几个月来的不断学习,查阅资料,下面从光交换的分类、技术特点以及光交换方式三方面浅谈一下光交换技术与其应用。 光交换技术是全光通信网中的核心技术,在全光通信网络技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现代通信网中,实现透明的、具有高度生存性的全光通信网是宽带通信网未来的发展目标。光交换技术作为全光通信网中的一个重要支撑技术,在全光通信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光交换的分类 光交换是指不经过任何光/电转换,将输入端光信号直接交换到任意的光输出端。具体来说,光交换可分为光路光交换和分组光交换2类。 (1)光路光交换 OCS基于波长上下话路OADM(Optical Add Drop Multiplexer)和交叉连接OXC(0Ptical Cross Connect),采用波长路由方式,通过控制平面的双向信令传输建立链路和分配波长,实质是一种光的电路交换方式。 在DWDM网络中,光路交换以波长交换的形式实现,即在相邻节点间的每一

现代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复习要点

现代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复习要占 八\、 信息工程专业《现代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复习要点 1、通信网的三要素 通信网的三要素一一交换设备(交换节点),传输设备(传输线路)和用户终端。 2、电路交换,分组交换的原理,特点: 电路交换原理: 当用户需要通信时,交换机就在收、发终端之间建立一条临时的电路连接,该连接在通信期间始终保持接通,直至通信结束才被释放。通信中交换机不需要对信息进行差错检验和纠正,但要求交换机处理时延要小。交换机所要做的就是将入线和指定出线的开关闭合或断开。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呼叫建立、传送信息、呼叫拆除。 电路交换的特点: (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时隙 (2)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物理连接) (3)同步时分复用(帧的概念) 注意:不同帧中编号相同的时隙组成一个恒定速率的数字信道。 (4)信息传送无差错控制 (5)信息具有透明性 (6)基于呼叫损失制的流量控制 分组交换原理: 分组交换把一份要发送的数据报文分成若干个较短的、按一定格式组成的分组,将这些分组传送到一个交换节点。交换节点采用存储一转发技术。分组具有统一格式并且长度比报文短得多,在交换机的主存储器中停留很短时间,一旦确定了新的路由,就很快被转发到下一个节点机。 分组交换的特点: (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分组 (2)面向连接(逻辑)无连接两种工作方式 (3)统计时分复用(动态分配带宽)

基本原理是把时间划分为不等长的时间片,按照某次通信的分组多少来分配,分组多,占用的时间片的个数就多,反之; (4)信息传送具有差错控制 (5)信息传送不具备透明性 (6)基于呼叫延迟的流量控制 3、交换网络的设计包含几个方面 (1)在给定用户条件(如用户个数,电话使用的频繁程度等)和希望达到的服务质量后,如何确定交换网络的容量(入、出线的数量); (2)在已知网络的容量后,如何设计网络的结构; (3)对于已知结构,如何实现数字接续(即将任意指定入线上的数字信号传递到任意指定的出线)。 4、分组交换的两种方式,原理,特点 分组交换的两种方式: (1)面向连接的分组网络(提供虚电路VC服务)

现代交换技术课后习题答案总结

选择题: 1:存储转发交换包括(ABCDE)。 A:报文交换B:分组交换C:帧中继D:异步转移模式E:IP交换 2:下列哪种交换技术在带宽,速度上更具有优势(D) D光交换 3:模拟用户接口电路包含的功能有(BCDFGHJ)。 A:同步B:过压保护C:馈电D混合电路E:帧码产生F:编译码和滤波G:振铃H:监视I:效验J:测试 4: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的数据包括(BDE)。 A应用数据B:局数据C:存储数据D:用户数据E:交换系统数据F:维护数据 5:MPLS可兼容的协议包括(ABCDEFGH)。 A:ATM B:PPP C:IPv4 D:Ethernet E : SDH F : IPv6 G : DWDM H : IPX 6:IP协议采用的连接方式是(B)。 A:面向连接B:无连接 7:ATM用的连接方式是(A) A:面向连接 8:分组交换要为每个分组增加控制和地址比特(增加额外的开销),所以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线路传输资源的利用率肯定要(A)。 A:高 9:ATM适配层是位于(B)。 A:ATM交换机中B:ATM端系统中 10:NGN是一个定义极其松散的术语,泛指一个大量采用新技术,以(A)技术为核心,同时可以支持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融合网络。 A:IP 11:在(C)中,向用户提供的每一项业务都与交换机直接有关,业务应用和呼叫控制都由交换机完成。 A:软交换网,B:只能网C 电路交换网 12:在软交换网络中,提供基本呼叫控制功能的是(A)。 A:媒体网关 填空题: 1: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是软交换技术 2:下一代网络在网络体系结构上大体可分为 4 层,分别是:接入层,传输层,控制层,业务层。3:内部处理中的分析处理程序包括 4 种,分别是去话分析,号码分析,来话分析,状态分析。4:按照程序的实时性和紧急性,数字程控系统的程序分为 3 级,分别是故障级,时钟级,基本级。 5:= 18 ccs 6:处理机的双机冗余配置方式有3种,分别是微同步,话务分担,主备用。 7:分组交换的工作方式有 2 种,分别是虚电路方式和数据报方式。 8:分组交换网流量控制的方法主要有证实法,预约法,许可证法。 9:ATM交换系统应具备路由选择,排队缓冲,心头变换3种基本功能。 10:ATM网络中,在UNI接口处最多可以定义16 个虚连接。 11:传统网络是基于时分复用,以电路交换为主,下一代网络是基于分组交换技术,以软交换技术为主。 12:下一代网络的主要特性之一是业务提供与呼叫控制分离,呼叫控制与承载连接分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