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读后感

《理想国》读后感
《理想国》读后感

理想国读后感

柏拉图是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一生著述颇丰。公元前4世纪问世的《理想国》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也是西方乌托邦思想的经典之作。其中描述的城邦,是历史上大大小小“乌托邦”的开山鼻祖。乌托邦本意为“没有的地方”,是对美好却无法实现的理想社会的描述,子虚乌有,无所寄托,即乌有之乡。关于乌托邦思想,古代东西方文化中均有探索并形成经典之作。东方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礼记》,西方有《理想国》、《乌托邦》等。因文化背景和理论基础不同,东西方关于乌托邦的设想也不大相同。如《礼记》“大同社会”推崇德治,所主张的和谐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基础上的和谐;而《理想国》重视智治,所主张的和谐是建立在神本主义基础上的和谐。

作为西方的乌托邦经典之作《理想国》历来是众多学科所列的经典,是西方知识界必读之书。因其内容博大精深,哲学、政治、伦理、教育、文学等众多学科都可以从这里寻找到渊源。一本著作能够达到如此境界,必定有其独到之处。于是我带着对乌托邦的向往,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开始了《理想国》之旅……

《理想国》是柏拉图基于一种对希腊政治危机的现实关切而提出的从个人到社会的第一救国方案。对社

会未来的憧憬必然来源于对现实的不满。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在当时,哲学之类的高等教育只面向贵族和少数自由人,所谓民主的投票在柏拉图看来无疑是叫一大帮盲人来投票决定走哪一条路。对于人民的愚蠢,柏拉图倒也没有感到十分愤怒,因为在他看来,农民工人商人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和推销者,他们只要安守本份就行,智能本不是属于他们的,而民主制却让多数无知的人决定城邦和公民的命运,这使他不得不对民主制度产生反感。当然柏拉图通过自己的哲学思维,提出对理想国的设想。

《理想国》以问答的对话形式写成,此乃柏拉图著作一贯风格。对话中充满诗化、神话、比喻、戏剧性和想象力,闪耀着假设、归纳、推证等辩证思维,体现思想的碰撞,引人入胜。其中,通过精神助产术的方法,层层设问,步步引导,找到答案,最后将观点明确。这种教育思想在教学实践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强调启发教育的今天,此方法有效的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与互动性,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我在一开始读的时候,把握不到主旨,总感觉思维在不同说话者之间不断地跳跃,后来才逐步进入柏拉图所设定的思路中。其实书中的每一卷都有一个主题,如第一卷叙述苏格拉底和他的朋友关于“正义”问题的一场讨论;第二卷从个人的正义转入城邦的正义,引出城邦的定义并提出建立一个城邦需要什么人;第三卷讨论城邦中谁当统治者,人们如何划分等级以及实行共产同住的问题等等。当今在现实中,人们越来越注重以案例式教

学、无领导讨论形式开展对一个问题的讨论,通过不断探讨,频频发问,得出结论。这是《理想国》对世人的众多贡献之一。

在这本书的开篇,苏格拉底和克法洛斯是由对于人生的闲谈转到了对于“正义”的研讨上的。克法洛斯提出了对正义的三个看法:1.正义就是欠债还钱2.正义就是帮助朋友,伤害敌人3.正义就是有利于强者的好处苏格拉底并没有彻底否认这些观点,但是同时认为它们都不是完全正确的,然而,苏格拉底却不能够直接给出一个正义的定义。而另一方面,无论正义究竟是什么,还有一个问题在于,究竟正义的生活是幸福的,还是不幸的?苏格拉底的反对者认为,不正义的人在生活中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好处,而正义的人却往往吃亏,所以不正义的生活是幸福的,而正义的生活则是不幸的。苏格拉底却认为正义的生活才是幸福的,但是他没有给出让那些对手信服的证明。就在双方争执不清的时候,苏格拉底想了一个办法:把个人的正义问题“放大”成整个城邦的正义问题来讨论,以便看得更清楚,正如他所说的,“假定我们的视力不好,人家要我们读远处写着的小字,正在这时候有人发现别处用大字写着同样的字,那我们可就交了好运了,我们就可以先读大字后读小字,再看看它们是不是一样”。这里的小字比喻的是个人的正义问题,大字比喻的是城邦的正义问题。苏格拉底的意思就是,先来讨论城邦的正义问题,在弄明白什么是城邦的正

义之后,再来看看在个人身上是不是也存在同样的正义。弄清楚了个人的正义究竟是什么之后,也就能够回答正义的生活是幸福的还是不幸的了。

为了寻找正义的本质,苏格拉底和克法洛斯想用理念铸造出了一个幸福的模型,一个整体幸福的国家。因为他们认为一个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国家,是正义最多的地方。然后在这个正义最多的地方会很容易找出正义的本质。

铸造城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在理念里也是一样。首先,对粮食、住房、衣物的需要,决定了城邦离不开农夫、瓦匠、纺织工。随着市场的产生,城邦又加入了商人、佣工。吃饱喝足后,为了不成为猪的城邦,还需要奢侈品与艺术品的提供者、医生、法官等等。为了生活,我们需要各种产品,所以生产者是不可少的,而且最重要的是由于人们不可能同时掌握多种技艺,因此一种人最好固定地干一种事。

关于统治者,柏拉图提出了著名的“哲人王”思想:“除非,在他们的城邦里,哲学家们被授予王权,或者我们现在称为国王和寡头的人成为名副其实的哲学家;除非政治权利和哲学二者合而为一,除非这样的事发生,我亲爱的格劳孔,否则的话,将永无宁日……”其实也就说,统治者应该是个哲学家,或者说哲学家应该成为统治者,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

在塑造了一个理想的城邦后,就能从这完善的城邦中寻找正义了。正义其实就是使勇敢、智慧和节制各自处在各自所应在的地方的那种美德。有其中任何一样都不是正义,只有三者都具有才可能有正义。实际上是说,城邦内除了哲学家之外,不论是武士、商人还是政客都不存在具有“正义”的可能性,因为他们最多只具有三者中的一种美德,而且因为如此,他们有着将自己所具有的美德扩大化的那种趋势——比如说,武士趋于更加勇敢和激情,商人趋于更加精确的算计,政客趋于对于权术更加娴熟的掌握。因此,这些人骨子里渴望的是暴政是不正义。

除了正义的讨论,城邦的铸造,《理想国》还展现了作者超凡的教育理念。柏拉图非常重视教育问题,他为理想国设定的很多规矩、礼仪、道德,都没制定成法律,而是寄希望于通过从小时候开始的教育来引导人的行为和方向。正如书中所说:“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柏拉图认为理想国的教育应从人小时候开始,包括质朴的音乐教育和体育教育。他希望监督诗人、强迫他们在诗篇里培植良好的形象,同时监督其他的艺人,禁止描绘邪恶、卑鄙的精神。他希望通过这样,让城邦的护卫者远离罪恶的形象,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受到熏陶,从童年时,就和优美、理智融合为一。这些从小抓教育的理念,对后世的教育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理想国》传达了他的政治理想。柏拉图心目中的理想国实质应该是封建贵族专制的奴隶制国家,主张统治阶级在维护“秩序”的借口下,可以采取一切措施无情镇压一切“犯上作乱”的人,主张推行文化专制主义,鼓励相互告密,恐怖统治。这个国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和正义的。在这个理想的城邦中,人被分为三等:掌握哲学思想的贵族统治者、掌握武力的武士阶层,还有奴隶身份的广大平民。柏拉图认为国家权力应掌握在哲学家的手中,哲学家必须是有护卫国家的智慧和能力的人,同时也是一些真正关心国家利益的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城邦的正义。而代表勇敢的武士应努力维护城邦的安全,并维护统治者的任何决定。同时,他认为掌权者和被统治者间应保持和谐、团结的关系,被统治者要服从统治者的所有政策,这样,才做到了节制和正义。在所有制上,柏拉图理想国的根本特征是财产原则上属于国家,即属于整个统治阶级所有,但是统治阶级的个别成员是不允许拥有私人财产的。他指出,理想国的至关重要的特征之一是,统治阶级应以国家的利益为自己的至上利益,过一种简朴的禁欲主义式的生活,他们除了最简陋的必需的生活资料外,不允许占有任何私有财产。告诫统治阶级要警惕金银财富对人灵魂的玷污,否则国内会滋生仇恨激化矛盾而导致国家的覆灭。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知识理性及相关的教育、智慧和科学受到了高度的重视。

柏拉图认为,“至善”是一切知识的根源,同时也是宇宙万物存在和本质的创造者,教育成为实现理想国、培养下一代统治阶级维持理想国的重要手段。在柏拉图看来,单纯凭借立法,而不主要凭借教育,想要实现理想国是不可能的。强调统治阶级的头等大事是抓教育。同时教育应该是终身进行的,统治阶级从开始就要重视胎教,教育的内容应是多方面的,包括数学、体育、军事、天文学等。在这个正义的理想国里,哲学家从事教化,在柏拉图看来,他们需要使护国者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为其没有报酬的伟大而感到自豪。他们不可以听靡靡之音,以免沉醉下去之后失去刚强;他们不可以吃甜食,因为这对身体健康不利;他们不可以听吟唱世界不公的诗句,防止他们因此失去了信心和坚持。而哲学家所做的,就是阻碍那些东西进入城邦。柏拉图曾谈过,如果有诗人要进入这个城邦,哲学家会尊敬他,为其涂上光荣的橄榄油,送上不少名贵的礼物,却不允许他进入,恳求他到其它城邦去展示他的诗才。哲学家负起教授护国者音乐和体育的责任,因为音乐和体育服务于人的两个部分──爱智部分和激情部分。这不是为了心灵和身体,而是为了使爱智和激情两部分张弛得宜配合适当。要是国家的栋梁除了搞体操训练外,其他方面别无用心,结果会怎样呢?对于学习科研从来没有尝试,对于辩论推理更是一窍不通,他心灵深处可能存在的爱智之火光难道不会变得暗淡微弱吗?由于心灵没有得到启发和培育,感觉接受能力没有得到磨练,他会变得耳不聪目不明;要是一个人纵情

乐曲,让各种曲调唱腔醍醐灌顶似地,把耳朵当作漏斗,注入心灵深处,假使他全部时间都沉溺于丝弦杂奏歌声婉转之间,初则激情部分像铁似的由粗硬变得柔软,可以制成有用的器具。倘若他这样继续下去,象着了魔似的,不能适可而止,他就开始融入了,液化了,分解了。结果激情就会烟消云散,使他萎靡不振,成为一个软弱的战士。

除了这些,哲学家必须从所有护卫者里选择那些在我们观察中显得最愿毕生鞠躬尽瘁,为国家利益效劳,而不愿做任何不利于国家的事,而且会密切留意各护国者的态度,随时考察他们,看他们是否能终身保持这种护卫国家的信念,是否既非魔术又非武力所能于不知不觉之间使他们放弃为国尽力的信念的。在哲学家的教化下,护国者成为一个十分优秀的国家管理者。适量的音乐和体育训练,坚其意志,强其筋体,不致使其太意气用事,或者面对敌人时柔弱无力。因此可以说,他们拥有专门保护国家的技巧。

大众在这个社会中是怎样的呢?护国者既然安份地做自己保护工作,同样地,大众应该做他们应做的事。智能是与他们无缘的,因此他们要服从哲学家和护国者的指导,做一只乖乖的国家螺丝,做好本份,应修鞋的就修鞋,应种田的就种田,国家制度以及他们的个人利益,哲学家会作好安排,并宣称这是最正义的,最适当的,用句古希腊的话说就是:最自然的。当然,这只是哲学家眼中最自然的,但作为一个公民,他是

否会觉得这是自然的呢?──这的确是一个问题。护国者得到体育和音乐之类的教育,人民却只得各安本份,他们只能学习各种各样技术──例如种田修鞋,然而却对智能一无所知,甚至连接触到智能的机会都没有,除非是被哲人看重的。他们不知道自由,不知道个性,不知道人生存的意义,却在所谓正义的安于本份下庸庸碌碌地工作、结婚、生子、死亡。

柏拉图重视教育的作用,提倡“终身教育”这些思想无疑是正确的、积极的,甚至是天才的,但是他的教育观念仅仅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仅仅是为奴隶主贵族的集权制服务的。柏拉图《理想国》的内容丝毫未提及个人的权利或对个人的尊重,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人的个性、人的尊严、人的价值都被漠视,人只是任由统治者支配摆布的工具。柏拉图觉得:为加强思想统治,应该不惜控制所有艺人,阻止他们不论在绘画或雕刻作品里,还是建筑或任何艺术作品里描绘邪恶、放荡、卑鄙、龌龊的坏精神,“哪个艺人不肯服从,就不让他在城邦中存在下去”。但是,我认为:世界上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都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因为有恶,人们才可以感受到善;因为有丑,人们才能体会到美;因为邪恶的存在,人们才追求正义。摒弃一切反面的东西只保留正面是不可能做到的,追求极端只会适得其反。无论是艺术还是思想,都只有丰富、全面、博大精深时才是最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所以,或许不应该过分的去追求社会思想的统

一和单调,人的思想是不可能长期永远被压制的。

读理想国有感3000字

读理想国有感3000字 一杯的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净化一个人美好的心灵。 《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 在柏拉图的哲学观中,哲学与政治间是存在一种服务关系,那么一旦解除了哲学与政治间的服务关系,将哲学从政治的奴役中解放出来,让人们能够为哲学而哲学,哲学的境况又会怎样 在《理想国》里苏格拉底刚开始讨论的话题就是“正义”问题。正义真的是一个很难解答的问题,有时想与其长期的在屋里思索理念上的正义还不如做一件正义的事,为一些不公发发自己的声音来的更为实际。也许这是浮躁也许这也是心虚,因为正义千百年来许多人都未明白,仿佛自己能恍然若悟的几率也很小。但我却相信自己和柏拉图一样,对正义有着强烈的憧憬与向往!可他认为绝对的正义在神那里,作为一个唯心主义者这是一个很好的答案。而对于自己甚至对于整代中国人来说缺乏信仰总是让我们有时候焦虑、孤寂、无所适从,不知未来、过去,甚至不明白现在。柏拉图最后说“让我们永远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我很喜欢,也许理解不同但真的很喜欢因为有了自己别样的感触。

柏拉图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学家也是一位哲学家,其哲学智慧尽管没有专门的哲学专著,但却几乎体现在他的每部著作当中。不论是从早期的《理想国》,过渡阶段的《政治家》还是思想有了较大转变的《法律篇》,都闪耀着西方哲人的智慧之光。 在哲学上,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唯心主义,成为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始祖。他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在阅读《理想国》这本书时,柏拉图的一个主导的观念及其对话的起点就是:理念本身是实在的,感知、具象与经验的都是虚幻的。比如说,在书中就柏拉图与大家辩论的缘起正义而言,什么是正义苏格拉底的对手给出了正义的多种解答,诸如传统的仰或当时流行的:正义是有话实说、欠债还钱、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帮助朋友,伤害敌人等,这些都是正义的具体事例,正如现在问我们一样我们总会回答成正义的人或正义的事。因为他认为真正的知识是理念,不是存在于客观可见的物体之中的。而其哲学观点可以简单的总结为认为理念是事物的永恒不变的“范型”,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意识之外的实体。感性的具体事物是不真实的,它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这些都在《理想国》的正义论与洞穴理论部分得到了很好的阐释。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他的理论是典型的唯心主义,但作为一个智者与先驱他建立了以理

最新植物学趣味随笔

植物学趣味随笔 植物学趣味随笔篇一:身边植物的诗意与奇妙 炎炎夏日,是各种植物生长最旺盛的季节。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它除了给人类提供生存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为人类带来更多的思考。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从身边的一草一木开始,通过阅读与植物相关的图书,从中感受植物的诗意与奇妙。 植物的人文特性 著名作家阿来的《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介绍了成都的二十余种常见植物。阿来把科普﹑游历和城市人文,这些原本互不交集的内容融为一体来书写。用这样一种方式,切入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与性格。在阿来的文字中,看花的心情已经与生活息息相关。花径大小﹑花色﹑花形﹑花心等各不相同的生长着,都引起了阿来观察花的兴趣,并细致地记录和考证所见花草的品种,每种花都有一段自己的故事,或是被赋予的诗词歌赋。阿来像一个物候学家,拒绝将自然归咎于形式,而是在生活中热爱它们,告诉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以谦虚的姿态去了解它。 不读《诗经》,不知万物有灵。深圳一石的《美人如诗草木如织》,重温《诗经》里的植物。当《诗经》的美,碰撞上植物世界的神秘灿烂,会怎样?荇菜、飞蓬、艾蒿、荠菜、旱柳、桑陌、白杨、芍药、桃花……这些在《诗经》里面目或清明或朦胧的植物,融入中华文明的血脉中,在作者的笔下便产生了一段诗性和

植物性灵的对话。这是一次对植物美学与古典诗词完美结合的审视,通过其对植物性灵化、个人化的解读,融入了自己对爱情、亲情、成长的温馨感悟,使我们也能轻易地将自己融入其中。书里介绍的每一种植物都有图片,在《诗经》独有的音乐性的挈领下,图文并茂,赏心悦目。 在《忏悔录》中,卢梭声称他本来有可能成为一名伟大的植物学家:“因为我知道,世界上没有哪项研究比植物学研究更适合我天然的品味。”《植物学通信》这部写于卢梭晚年的作品,不是这位思想巨人的学术著作,而是一部通俗的植物学小品,原书名义上是写给一个5岁小女孩的。这本书带给我们更多的不是一些与植物相关的知识,而是卢梭对于植物的态度,透过他的字里行间,想象百年前的他,在乡野漫步,俯身去观察一朵花,剖开它探寻花的秘密,这是怎样的一种对自然的热情?他在信中一再告诫朋友:不要只专注于花名,而要细致地观察花,从中探寻自然的神秘,感觉自然观察的乐趣。 诗人安歌的《植物记:从新疆到海南》,是一本以植物为对象的科学人文随笔。从新疆到海南,安歌对温带、寒温带和热带、亚热带植物的认知和爱。书中新疆和海南特有的48种植物,也自然凝聚了安歌全身心的爱与诗意。从记忆的梦中惊醒,穿行于热带或者温带森林里,看着比哥特圆柱还要壮丽的树干,感受心旷神怡的清凉,听着小溪潺潺的流水奏出的音乐,闻着大地母亲泥土的气息和空中弥漫的鲜花的芳香……每一种植物,都是一段

理想国读后感1000字

理想国读后感1000字 经典的影响,不在于天马行空的文句,也不在于振聋发聩论断,而在于它给世人幽暗闭塞的观念世界以一道耀眼的闪光。 他提出了一个命题,他给出了一个假设,他使得后来的思想家有了发挥的空间,也为后世提供了无数社会体制的可能性。他,就是柏拉图!最早接触到柏拉图应该是在高中的政治和历史课本了。那个时候对他的思想接触涉及甚浅,对他关于国家政体及相关的政治探讨从未涉及过。再次了解到柏拉图是在《理想国》中,它通篇饱含哲学见解和政治思想,构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 关于社会分工,柏拉图认为城邦的公民分为三等:赋有最高理性的哲学家是神用金子做成的,他们是理想国的立法者和监护者;赋有意志的本性,勇敢善战的军人是神用银子做成的,他们是国家的卫士;只有情欲的本性的生产者是神用铜和铁做成的,他们安分守己,节制情欲,忍受劳苦,他们处于最下层,为统治者及其辅助者服务。他从个人、城邦两个角度出发,认为城邦应该由哲学家领导着军人统治着生产者。但我们很清楚,历史向来都不是由帝王创造的,是由历史中的劳动人民群众缔结的,把生产者置于最低等级,很容易忽视其在社会历史中的中流砥柱的作用。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是哲学家,这种想法在如今体现出不合时宜的特点,或许夸张地抬高了哲学家的地位和品

质,但准确地表达了一个国家领导人应该具有的品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于正义,他认为城邦的正义就是“我们选拔其他的人,按其天赋安排职业,弃其所短,用其所长,让他们集中毕生精力专搞一门,精益求精,不失时机。”这是因为之所以要建立一个城邦,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不能单靠自己达到自足,我们需要许多东西。柏拉图强调社会分工:每个人根据上天赋予的天性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而不干涉别人份内的事,对于城邦来说,即为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其实在如今社会中,这个“正义”也得到了印证:只有保证每个人做自己最擅长的职业,才能使效率达到最大化,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生产生活资料,由此促进整个国家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正义从来都不是假大空的,它体现在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做好自己的事,每个人都拥有一份“匠心精神”。 关于教育,《理想国》告诉我们,“最好的男人必须与最好的女人尽多结合在一起”,“儿女应该出生在父母年轻力壮的时候”。这种观念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现代人的择偶观念和育儿观念,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观点。《理想国》中强调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儿童阶段音乐文艺教育最关紧要”,先入为主,早年接受的见解总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更改的。为了培养美德,儿童们最初听到的应该是最美最善的故事。所以说,柏拉图对儿童早期优质教育的重视。但柏拉图也提出,不要强

柏拉图理想国读后感精选1500字

柏拉图理想国读后感精选1500字 柏拉图理想国读后感精选1500字 柏拉图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学家也是一位哲学家,其哲学智慧尽管没有专门的哲学专著,但却几乎体现在他的每部著作当中.不论是从早期的《理想国》,过渡阶段的《政治家》还是思想有了较大转变的《法律篇》,都闪耀着西方哲人的智慧之光. 在哲学上,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唯心主义,成为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始祖.他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在阅读《理想国》这本书时,柏拉图的一个主导的观念及其对话的起点就是:理念本身是实在的,感知、具象与经验的都是虚幻的.比如说,在书中就柏拉图与大家辩论的缘起正义而言,什么是正义?苏格拉底的对手给出了正义的多种解答,诸如传统的仰或当时流行的:正义是有话实说、欠债还钱、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帮助朋友,伤害敌人等,这些都是正义的具体事例,正如现在问我们一样我们总会回答成正义的人或正义的事,读后感《《理想国》读后感》.因为他认为真正的知识是理念,不是存在于客观可见的物体之中的.而其哲学观点可以简单的总结为认为理念是事物的 永恒不变的“范型”,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意识之

外的实体.感性的具体事物是不真实的,它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这些都在《理想国》的正义论与洞穴理论部分得到了很好的阐释.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他的理论是典型的唯心主义,但作为一个智者与先驱他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一个人的哲学观对其理论有着很大的影响,其理论也随处可以看到其哲学观.在《理想国》里柏拉图的这种理念说对其在辩论中思维的展开、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是这本书对话的起点也是其中的一个主导观念.在看这本书时我常想起中国的哲学问题,想起另一位的哲学大师王阳明,也许他们观点什么的相关的真的很少,也许唯一的关联就是他们都被称作唯心主义,而唯心主义在过去思维里,在我们从小被教导或明或暗的教导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时,我们对唯心主义也许不是厌恶反对但至少也退而远之,不敢亲近,就如王阳明大家很多人也许只知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句话.这句话充满了诗意与人生很难理解的韵味,可这句话也是我们在哲学上所批判的.而真正的进一步知道王阳明是余秋雨的书里提到了这位老乡,这位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专门派人为其守墓,有个日本将军甚至有个腰牌上写道“一生俯首拜阳明”,读到后我深深的触动了,觉得如此对一个厉害的人物在我们厚厚的课

关于理想国读书心得体会会范文共四篇

关于理想国读书心得体会会范文 理想国读书心得体会(一) 《理想国》是一部政治学经典,但在读这本书时,我的思维常常在字里行间悄悄的远行,所以有时候不得不停下来想想自我的思维跑到了哪里,是怎样跑的。这本书不是很容易读懂的,在细读起来总是觉得在和先哲对话时少了那份开阔与气度,多了些唯唯诺诺,人云亦云,很想用自我的话去理解去探索可那毕竟是一道很漫长且艰辛的路,所以我将慢慢的前行,那样收获的也许才更多。 在《理想国》里苏格拉底刚开始讨论的话题就是“正义”问题。正义真的是一个很难解答的问题,有时想与其长期的在屋里思索理念上的正义还不如做一件正义的事,为一些不公发发自我的声音来的更为实际。也许这是浮躁也许这也是心虚,因为正义千百年来许多人都未明白,仿佛自我能恍然若悟的几率也很小。但我却相信自我和柏拉图一样,对正义有着强烈的憧憬与向往!可他认为绝对的正义在神那里,作为一个唯心主义者这是一个很好的答案。而对于自我甚至对于整代中国人来说缺乏信仰总是让我们有时候焦虑、孤寂、无所适从,不知未来、过去,甚至不明白此刻。柏拉图最后说“让我们永远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我很喜欢,也许理解不一样但真的很喜欢因为有了自我别样的感触。 柏拉图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学家也是一位哲学家,其哲学智慧尽管没有专门的哲学专著,但却几乎体此刻他的每部著作当中。不论是从早期的《理想国》,过渡阶段的《政治家》还是思想有了较大转变的《法律篇》,都闪耀着西方哲人的智慧之光。 在哲学上,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唯心主义,成为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始祖。他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在阅读《理想国》这本书时,柏拉图的一个主导的观念及其对话的起点就是:理念本身是实在的,感知、具象与经验的都是虚幻的。比如说,在书中就柏拉图与大家辩论的缘起正义而言,什么是正义?苏格拉底的对手给出了正义的多种解答,诸如传统的仰或当时流行的:正义是有话实说、欠债还钱、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帮忙朋友,伤害敌人等,这些都是正义的具体事例,正如此刻问我们一样我们总会回答成正义的人或正义的事。

《草木的理想国》自序(2014四川成都中考语文散文阅读)

《草木的理想国》自序 阿来 ①我是一个爱植物的人。爱植物,自然就会更爱它们开放的花朵—这种自然演化的一个美丽奇迹。植物最初出现在地球上时,是没有花的。直到一亿多年前,那些进化造就的新植物才突然放出了花朵。虽然,对于植物本身来讲,花是因繁殖的需要产生的传播策略。但人从有最初的文明以来,就在赞叹花朵匪夷所思的结构,描摹花朵如有神助的设色,提炼或模仿令人心醉的花香。 ②是的,我就对观察和记录植物上瘾已经好些年了。有朋友善提醒过我,不要玩物丧志,但我倒自得其乐,要往植物王国里继续深入。文字记录不过瘾了,又添置了相机,学习摄影,为植物们的美丽身姿立此存照。这么做有个缘故,我曾对记者说过,我不能忍受自己对置身的环境一无所知。这句话写到了报纸上,有人认为是狂妄 ..的话。这 ..的话,我却认为这是谦逊 个世界就是如此,人走在不同的道上,对世事的理解已可以如此南辕北辙,如此相互抵牾。我的意思并不是自己能通晓这个世界。我的意思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就要尽力去了解这个世界。既然身处的这个自然界如此开阔敞亮,不试图以谦逊的姿态进入它,学习它,反倒是人的一种无知的狂妄。 ③这个世界对一个个体的人来说,真的是太过阔大。我开始观察植物的时候,也仅局限于青藏高原,特别是横断山区这一生物特别丰富多样的区域。直到2010年,旧病发作,一时间不能上高原了。每天就在成都市区那些多植物的去处游走。这时腊梅也到了盛放的时节。我看那么馨香明亮的黄色花开放,禁不住带了很久不用的相机,去植物园,去浣花溪,去塔子山,去望江楼,将它们一一拍下。过了拍摄的瘾还不够,回去又检索资料,过学习植物知识的瘾;还不够,再来过写植物花事的瘾。这一来,身心都很愉悦了。 ④拍过腊梅,接着便大地回春,阴沉了一冬的成都渐渐天青云淡。玉兰,海棠,梅,桃,杏,李次第开放,也就是古人所说春天的二十四番花信的接踵而至。于是,我便起了心意,要把自己已经居住了十多年的这座城中的主要观赏植物,都拍过一遍,写上一遍。计划一年中,就把成都繁盛的花事从春至秋写成一个系列。 ⑤曾经读到过美国自然文学开创者之一,环保主义者先驱的缪尔的一段话:如果一个人不能爱置身其间的这块土地,那么,这个人关于爱国家之类的言辞也可能是空洞的,因而也是虚假的。我在成都生活十多年了,常常听人说热爱成都的话。但理由似乎都比较一致地集中于生活享受的层面。我也爱这座城市,但我会想,还有没有别的稍离开一下物质层面的理由。即便是就人的身体而言,似乎眼睛也该是一个不能忽略的重要感官。而且,眼睛这个器官有个好处,看见美好的时候,让我们反省生活中何以还会有那么多的粗陋。这可以引导我们稍稍向着高一点的层面。帕慕克说过:我们一生当中至少要有一次反思,引领我们检视自己置身其中的环境。 ⑥我觉得,自己写这组这座城市的花木记,多少也有点这样的意义在。 ⑦因为,这不是纯粹科普意义上的观察与书写—虽然包含了一些植物学最基本的知识,但稍一深入,就进入了这座城市的人文历史。杜甫、薛涛、杨升庵……几乎所有与这个城市历史相关的文化名人,都留下了对这个城市花木的赞颂,所以,这些花木,其实与这座城市的历史紧密相关。驯化、培育这些美丽的植物,是人改造美化环境的历史。用文字记录这些草木,发掘每种花卉的美感,同时也是人在丰富自己的审美,并深化这些美感的一个历程。在教育如此普及的今天,我们反倒缺乏美的教育。文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在于这种美的教育。我想,写下这些文字,如果不能影响别人,至少也是写作者自己的一种自我教育。 (有删改)8.在作者看来,观察和记录花木,除了能愉悦身心,还有哪些重要的意义?请分点简要概括。

理想国读后感2000字范文5篇

理想国读后感2000字范文5篇 理想国读后感1 《理想国》为柏拉图著,其内容是柏拉图以苏格拉底口吻讲述的,主要有《苏格拉底的申辩》,《裴多》,《克里多》,《国家》,《巴门尼德》,《智者》,《法律》等。是一本辩论的记述书。 《理想国》有很多版本,我读的是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的。虽然比较旧,但是比较全,这样保留了更全面的思想。 说实话,这是我读得非常痛苦的一本书,大概哲学类的书籍皆如此吧,之前花了八九个月时间读完北大哲学系教授张祥龙著的《西方哲学笔记》并且做了笔记,感觉也不是很难。我感到,在短时间内读完《理想国》是很难的,这正是我感到痛苦的原因。远不如读小说有趣,一本200多页的小说,我可以在一天内读完。但这本《理想国》我花掉了一周的时间,才算是粗略的读了一遍。 首先,我要说,苏格拉底在书中大部分都在讲一个理想的世界,理想国。这个理想国过去没有,现在也不存在,将来也不会出现。就和共产主义社会似的,不大可能实现。 书中提到,妇女儿童公有,这种想法我真的不敢苟同,妇女、儿童他们是财务吗?苏格拉底站在男性主义的角度上,做出此等事来,简直是荒谬。为什么不说男人儿童公有?这是一个父系社会的产物,男权的产物。 说实话,在公元前,古希腊是公认的民主之地,民主程度在这里很高。古希腊所在地方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民主辉煌的时代。这里

有很多城邦,大大小小,星罗棋布,相比于同时期的中国,不可能有这么高的民主程度,与地理环境有直接的关系。 切入正题,我读《理想国》,感受到的是苏格拉底那让人无可奈何的辩论之术,不知道有没有诡辩的成分,还有通本书上其他几个人,其回答完全是赞同的。也就是说,是苏格拉底一个人在说教。别人随声附和。他给自己提问,然后自己早有准备,给自己回答,无头无尾。书中很多论点有其历史局限性,作为一个在儒教影响下的中国人,我要批判的是:“苏格拉底说,正义就是只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别人的事,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这与中国儒学积极入世完全背道而驰。难道我们在路上见一人拿了很多东西,帮忙,分担一点负担,出于好心。这就成了不正义了?!我看这一论调与老子有几分相似。 书中的四个品德: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对今人今世有很好的影响。我非常赞同,做一个有智慧的人,智者,勇敢的人,不但小懦弱,节制的人,不贪得无厌,沉溺于纵欲,做一个正义的人,扫尽天下不平事。 苏格拉底说,理想国的人,特别是统治着,护国者,要学习算数,几何,立体几何,天文学还有音乐和体育,特别是战士更要学习音乐和体育,从很小就得学习。通过学习音乐和体育这两门课,达到强身健体,身心平衡。他看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这对于今天的社会发展也算是一个正确的引导吧。他还认为,知识理智归于理性,信念和想象归属于意见。我觉得这种分类是不完美的,太过个性化了。 书中精彩部分在我看来就是后几卷,从贵族政治(王政)向僭主政治一

理想国读后感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传世名作,亦被称为“关于正义的学说”。《理想国》真正奠定了西方正义学说的基础,书中把正义范畴作为讨论的中心,并通过归谬的方法,先提出正义的不确切定义,然后归纳抽象来寻找正义的真正含义,这也就是所谓苏格拉底真理“助产术”的来源。现在我们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这个问题要辨证的看待,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吸取前人的精华,从而使自己站在更高的高度,要批判的吸收,合理的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有人称“精神恋爱”为“柏拉图式的爱情”;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仅此而已。前几天,刚刚读了《理想国》的内容,粗略的看完了全书。由于柏拉图所处时代与现今大不相同,该书中又充满了理性的玄冥、逻辑的曲折和言辞的诡秘,说彻底读懂了这本书谈不上,只是有一些杂乱的读后感想,就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柏拉图在这本震古烁今的书里谈及了道德问题、教育问题、专政问题、民主问题、独裁问题、共产问题、文艺问题、宗教问题以及男女参军、男女参政、男女平权等等问题,涉面之广、言论之深,无不让人拍掌叫好。如果说亚里士多德的学问是分科性的,那么柏拉图的学说便是综合性的。这里,仅想通过《理想国》中的几卷文字,谈谈“正义”。 “什么是正义?”《理想国》一开头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第一卷里,柏拉图和格劳孔、西蒙尼德、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等人先后讨论了“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

益”等观点。从第二卷起,柏拉图开始讨论城邦的正义,并认为正义是理想城邦的原则,好的城邦应当具备勇敢、智慧和节制。“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当其城邦的三个阶层(统治者、守卫者和劳动者)各守其责、互不僭越、和谐分工、互助合作的时候,这个城邦才具备了“正义”的美德。然后,他从城邦的正义类比地推出个人的正义,认为那是“大”与“小”或“外”与“内”的关系。个人的正义就是“正义的人不许可自己灵魂里的各个部分互相干涉,起别的部分的作用。他应当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达到自己主宰自己,自己内秩序井然,对自己友善。”同时,“在挣钱、照料身体方面”或“在某种政治事务或私人事务方面”,保持符合协调的和谐状态的行为,就是正义的好的行为。正义的人是快乐的,不正义的人是痛苦的。 政体中王政或贵族政体最好,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和僭主政体都不如哲学王做统治者的智慧王政体更符合正义。所以从第五卷起,讨论中涉及到了儿童教育、教育的立法和妇女儿童如何共有的问题,而且颇具戏剧性。 既然在建议的可行性上达成一致,那么这个建议是否是最好的呢?一个国家里能够造就出类拔萃的女人和男人,他们去守卫城邦,没有什么事情比这个更好的了。所以,苏格拉底说,这个建议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有益的。 在第六、第七两卷中,柏拉图提出了他的理念论和认识论学说,讨论了哲学王与城邦的关系和哲学王的形成。在一个正义的城邦里,

理想国读书心得体会3篇

理想国读书心得体会3篇 《理想国》是古希腊着名哲学家、思想家柏拉图重要的对话体着作之一。那我们在欣赏这部作品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下面是学习啦为你的理想国读书心得体会,希望对您有用。 《理想国》是古希腊着名哲学家、思想家柏拉图重要的对话体着作之一。这是对柏拉图中期思想的总结。柏拉图的《理想国》是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丰富多彩、环环相扣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可以说这个城邦是历史上“乌托邦”的开山鼻祖。 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该书的核心思想是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而这些在《理想国》开始的时候并没有直接提出来,柏拉图是通过对正义的深入探讨。 《理想国》在讨论到城邦的建设的时候,首先说的就是人的正义问题,在柏拉图的理解中,他认为我们如何去理解正义首先需要理解的是一个城邦的正义,如果我们,在我们一个直白的理解中,我们认为一个人的正义是最重要的。 就是说,有个人才有国家的一切,在一个认同个人主义的时代中,在自由主义的思想的指导下,这样的想法是没有什么不对的,但是我想强调的是,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我们要知道柏拉图写作的背景和写作的意图,所以从一个城邦的建设意图出发,城邦的正义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服从城邦的正义的,在城邦的需要的时候,个人正义往往应该让位给城邦的正义的,所以,我们在理

解柏拉图所说的“先写大字,再写小字”的言论是从城邦的理念出发的,因为他认为城邦才是最重要的,那个时代也只有在城邦的完善的情况下,个人的一切才是有保障的,因此我们要把城邦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充分理解,如果我们仅仅是从个人正义的角度来理解柏拉图的正义的话,那样的话,我们的理解是偏激、狭窄的,那样的话就很容易误解柏拉图的意思,在当今社会,理解城邦正义和个人正义是我们正确理解柏拉图的一个重要因素。 理解两者正义之间的关系后,我们现在来理解柏拉图的正义观念了,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明显的提出正义的概念是“个人做自己分内的事情”。或许是我们这样的理解,在柏拉图的意思中或许认为,人本来就是有区别的,等级的划分并不意味着一定是级别的划分,或许是秩序的要求,因此柏拉图要建立自己城邦的时候,他不能不考虑到一个城邦对于秩序的要求。此外柏拉图关于人应该各做各的事情是基于人本身的内在素质,或许换个说法是每个人在他生来就有自己属于自己的禀赋,而他的禀赋决定了他所应该从事的事业,那是正义的。 这就是柏拉图所说的正义,当然这些是柏拉图从他的城邦的正义推导出个人的正义,但是我个人认为这样的理解或许适合于当时的城邦的正义,而对于如今,关于正义的描述是困难的事情。 此外,柏拉图提出了理念论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学说,用三个着名的比喻解释了他的思想。他认为每一类事物都有其共同的特性,如美的事物的共同特性是“美”,红的事物的共同特性是“红”等。

名著的读书笔记2000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名著的读书笔记2000字 篇一:名著读书笔记1000字 名著读书笔记1000字 读理想国 1.教育是约束和指导青少年,培养他们正当的理智。每个人最初所受教育的方向容易决定以后行为的性质,感召的力量是不小的。 2.为着品德而去眷恋一个情人,总是一种很美的事。 3.只有驱遣人以高尚的方式相爱的那种爱神才是美,才值得颂扬。 4.征服自己需要更大的勇气,其胜利也是所有胜利中最光荣的胜利。 5.真理永远在少数人一边。 6.思想永远是宇宙的统治者。 7.我们若凭信仰而战斗,就有双重的武装。 8.无论如何困难,不可求人怜悯! 9.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

10.我一息尚存而力所能及,总不会放弃爱智之学。 11.开始是工作的最重要部分。 12.意志不纯正,则学识足以为害。 13.技艺没有知识,他对于那种技艺的语言和作为,就不能作正确的判断了。 14.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 15.许多胜利都会为胜利者带来杀身之祸,过去如此,将来也一定如此。 16.子女教育是社会的基础。 17.未出生比未受教育好,因为愚昧是灾患的根源。 18.除非男女受着一样的教育,否则就不能使妇人有同男人一样的责任。 19.舍善而趋恶不是人类的本性。 20.好人之所以好是因为他是有智慧的,坏人之所以坏是因为他是愚蠢的。 21.智者说话,是因为他们有话要说;愚者说话,则是因为他们想说。 22.语言的美、乐调的美以及节奏的美,都表现好性情。所谓“好性情”并不是人们通常用来恭维愚笨的人的那个意思,而是心灵真正尽善尽美。 23.美是真的光辉。 24.当美的灵魂与美的外表和谐地融为一体,人们就会

理想国的读书笔记800字(精选3篇)

理想国的读书笔记800字(精选3篇)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登录 | 注册发布 理想国读书笔记800字(一) 《理想国》是古希腊着名哲学家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347年)重要的对话体着作之一。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的中期对话。本书分为十卷,在柏拉图的着作中,不仅篇幅最长,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其哲学的各个方面,尤其对他的政治哲学、认识论等有详细的讨论。《理想国》是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丰富多彩、环环相扣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这个城邦是历史上大大小小“乌托邦”的开山鼻祖。该书是柏拉图中期思想的总结,其语言华丽,逻辑缜密,想象丰富,阐述精彩,在历史上颇具影响力。 柏拉图不仅是古希腊哲学家,也是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立法统治者,国家护卫军,普通劳动民三个阶级组成。该书的核心思想是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去努力实践,去夺取政权。政治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的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柏拉图认为,正义的城邦或理想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统治者应从有才能的人中挑选出来,可以是男人,也可以是女人。第二,统治者阶层应过公

社生活。第三,国王应该是哲学家,或应该让哲学家作国王,因为只有哲学家才具备治理国家应有的知识。 《理想国》首先开启了对理想国家加以描述的先河。在该着中,柏拉图本来是要论述个人正义,为了说明个人正义,用城邦正义作为铺垫和比方,但,柏拉图实际上用大量的篇幅去论证描述理想城邦。柏拉图的这种证明方式给了后人一个他所始料不及的提示:除了个人正义之外,还存在着城邦正义,或者说,还存在着国家制度的正义。后来人们在思考国家正义、法律正义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对人类文明发生重大影响的思想成果。而我国古代没有关于国家正义问题的思考。我国古代虽然有对个人正义的思考,但这种思考主要涉及个人义务、行为,基本不涉及国家制度的正义问题,所以,其思考的深度远不能同西方的正义思考相比。传统中国政治法律思想史认为,君主制是天经地义的事,不可改变。如果没有西方思想的引入,很可能,我们现在仍然生活在帝制或君主专制制度中。想到现今的社会,正义一直都是受人们褒扬的话题,正义的事情永远都是被人们所称颂的。然而什么是正义,我想很多人都是无法给出全面的解答的,或者即使给出了也是摸棱两可,一个简单的有思想的人都可以利用柏拉图式的反驳推翻掉。社会现象纷繁复杂,人们的思想各色各样,在此处正义的事情,放到彼处马上就变成了荒唐的事情,甚至是极其不正义的事情。单纯的眼光去判断事情总是片面的,多虑的思想去思考事情总是无法清晰的,生活中只能适事而行。

柏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

理想国 柏拉图不仅是古希腊哲学家,也是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丰富多彩、环环相扣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这个城邦是历史上大大小小“乌托邦”的开山鼻祖。 该书是柏拉图中期思想的总结,其语言华丽,逻辑缜密,想象丰富,阐述精彩,在历史上颇具影响力。 理想国的宗旨是缔造一个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义国家。围绕这个宗旨,柏拉图开篇不久就开始讨论什么是正义的国家,而不是什么是正义的人,他从城邦至公民、从上往下、从大往小地理想化地安排了城邦公民的一切,生活、工作、教育及一切。 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立法统治者,国家护卫军,普通劳动民三个阶级组成。该书的核心思想是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去努力实践,去夺取政权。政治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的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而这些所要体现的东西在他的《理想国》开始时候并没有直接提出来,他是利用了正义二字逐渐将其拓展并且引申出来的。正义是一种好的表现,然而什么是正义呢,面对这个看似很好理解的词语,柏拉图首先对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拉图的《理想国》里面不仅有着他对理想国的阐述,也包含着一种朴素的辨证主义观点和应变的思想,他自始至终没有明确给出正义的定义,也暗示着人们,这里没有什么正确的定义,还需要继续的探索研究,只不过他的想法是让人们去利用这个探索研究构造他那种柏拉图式的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向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理想的乌托邦的画面,柏拉图认为,国家应当由哲学家来统治。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公民划分为卫国者、士兵和普通人民三个阶级。卫国者是少部分管理国家的精英。他们可以被继承,但是其他阶级的优秀儿童也可以被培养成卫国者,而卫国者中的后代也有可能被降到普通人民的阶级。卫国者的任务是监督法典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为达到该目的柏拉图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他的理想国要求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有其特殊功能,以满足社会的整体需要。但是在这个国家中,女人和男人有着同样的权利,存在着完全的性平等。政府可以在为了公众利益时撒谎。每一个人应该去做自己份内的事而不应该打扰到别人。在今天看来,柏拉图描绘的理想国是一个可怕的极权主义国家。但是“理想国其实是用正确的方式管理国家的科学家的观点”,柏拉图本人并没有试图实现理想国中的国家机器。 柏拉图生于雅典城邦衰落的时期,那时疫疠流行,大政治家伯利克里染疾去世后,群龙无首,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危机四伏。柏拉图出自名门,其社会关系乃至阶级感情显然在奴隶主贵族方面。柏拉图书札第七②有这样一段自白:我年轻时,总想一旦能独立工作,就要投身政界。后来政局突然变动,影响了我的计划。那时民主政权为一般人所厌恶,革命发生了。领导这次革命的有五十一人,其中十一人在城区,十人在比雷埃夫斯港。这两个委员会管理两区的市场及行政。上面还有一个三十人的最高委员会,最高委员会里有些成员是我的亲戚故旧;他们邀我参加,以为一定会得到我的赞助。我当时年少天真,总以为新政权将以正义取代不正义,我极端注意他们先是怎么说的,后来又是怎么做的。这些绅士们的一举一动,一下子把他们所毁坏的民主政权反而变得象黄金时代了!他们居然命令我的师而兼友的苏格拉底去非法逮捕他们的政敌。苏格拉底严词拒绝,宁死不屈。我敢肯定说苏格拉底是当代最正直的人啊!《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著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悲剧的诞生》(德)尼采著作家出版社 1986年版

名著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名著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篇一:名著读书笔记1000字 名著读书笔记1000字 读理想国 1.教育是约束和指导青少年,培养他们正当的理智。每个人最初所受教育的方向容易决定以后行为的性质,感召的力量是不小的。 2.为着品德而去眷恋一个情人,总是一种很美的事。 3.只有驱遣人以高尚的方式相爱的那种爱神才是美,才值得颂扬。 4.征服自己需要更大的勇气,其胜利也是所有胜利中最光荣的胜利。 5.真理永远在少数人一边。 6.思想永远是宇宙的统治者。 7.我们若凭信仰而战斗,就有双重的武装。 8.无论如何困难,不可求人怜悯! 9.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

10.我一息尚存而力所能及,总不会放弃爱智之学。 11.开始是工作的最重要部分。 12.意志不纯正,则学识足以为害。 13.技艺没有知识,他对于那种技艺的语言和作为,就不能作正确的判断了。 14.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 15.许多胜利都会为胜利者带来杀身之祸,过去如此,将来也一定如此。 16.子女教育是社会的基础。 17.未出生比未受教育好,因为愚昧是灾患的根源。 18.除非男女受着一样的教育,否则就不能使妇人有同男人一样的责任。 19.舍善而趋恶不是人类的本性。 20.好人之所以好是因为他是有智慧的,坏人之所以坏是因为他是愚蠢的。 21.智者说话,是因为他们有话要说;愚者说话,则是因为他们想说。 22.语言的美、乐调的美以及节奏的美,都表现好性情。所谓“好性情”并不是人们通常用来恭维愚笨的人的那个意思,而是心灵真正尽善尽美。 23.美是真的光辉。 24.当美的灵魂与美的外表和谐地融为一体,人们就会

1000字关于《范进中举》读书笔记范文

1000字关于《范进中举》读书笔记范文 《范进中举》读书笔记1000字 最近我们学了课文《范进中举》,我在学习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 故事情节的发展大致可以划为五个层次: (1)范进中秀才后回到家里,丈人胡屠户前来贺喜。这其实是前面情节的尾声,放在 这篇节文里却跟某些小说里的背景有几分相似,因为范进中了秀才,这就取得了考举人的 资格。此外,从胡屠户教训范进的话里可以看出,中了秀才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范进的社会 地位,还不能满足他追求功名的愿望。 与柏拉图的其它对话一样,《理想国》一书语言优美,极富文学价值。因此不仅可以 在提问与回答、定义与反驳的过程中锻炼哲学思维的能力,深入钻研其中重要的哲学问题,同时也能得到一种美的享受。作为苏格拉底最著名的学生,柏拉图继承并发扬了苏格拉底 的学说,终其一生都在思索真理,传播真理,也始终在与大众的偏执作斗争。正如柏拉图 所说的“在我们从错误知识走向正确知识之前,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处于无知的状态”。 (2)范进为去省城参加乡试向胡屠户借盘缠,反遭辱骂,他不甘心,居然瞒着丈人前 往应试。范进此举固然是受到了他宗师的鼓励,但如果不是急切地艳羡功名富贵,断然不 会有这么大的胆量——从他置老母和妻子挨饿于不顾,也可以看出这一点。这是情节的开端。 (3)发榜之日,在断炊的情况下,范进奉母命到集上去卖鸡。去了将近两个时辰,中 举的喜报忽到,邻居赶紧去集上把他拉了回来。这是情节的发展,因为范进的命运从此将 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被人藐视的“现世宝”变成受人尊重的“老爷”。但范进本人此刻尚 未见到喜报,他不敢信以为真,还要靠卖鸡来“救命”,这又曲折地反映了他自20岁开 始应考以来一连串的失败在心头留下的沉重的屈辱感。 (4)范进见到了喜报,因欢喜狠了,痰迷心窍,昏倒在地,救醒后又发起疯来,拍着 笑着,不顾一切地走到集上去;多亏一位报子出了个好主意,找来胡屠户,狠狠地打了他 一个嘴巴,这才清醒过来,不疯了。这是一场喜剧,是这个故事的高潮。范进在发疯过程 中始终只说着一句话:“噫!好!我中了!”反映了他几十年来追求功名富贵达到了神魂颠 倒的地步。胡屠户在这场喜剧中对范进毕恭毕敬,把范进捧上了天,充分暴露了他趋炎附 势的嘴脸。 (5)范进刚从集上回家,举人出身、曾做过一任知县的张静斋来访,赠金又赠房。这 是故事的结尾,说明范进的社会地位陡然上升,真是“今非昔比”了。 在这个故事中我明白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锦上添花”的人,但是,“雪中送炭” 的人却少之又少。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不要去依靠和“贿赂”那些有钱、有势的人,我

草木的理想国读后感

草木的理想国读后感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戴望舒《雨巷》中那个美丽幽怨的女人,跃然纸上,在仲春时节,路过一树或一丛丁香,那浓重而热烈的芬芳气味,带给我们的是更多的思绪,深长悠远的哀愁与缠绵,亦如此树此花,阿来在《草木的理想国》中进行很好的诠释,正如他说:一个城市是有记忆的。凡记忆必有载体作依凭。然而,当一个城市的建筑不可能再来负载这个城市的记忆时,那么,还有什么始终与一代代人相伴,却又比人的生存更为长久?那就是植物,是树。 《草木的理想国》可谓图文并茂,面对一张张精美的照片,感觉这是一场鲜花的盛宴,蜡梅、梅、贴梗海棠、早樱、玉兰等等,21种鲜花姹紫嫣红,依次开放,就像朱自清在《春》中所言,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阅读此书,跟随阿来的目光,徜徉于鲜花的海洋,翻阅书页,绿色主色调,让人感觉安静、平和,亦如生命的颜色,焕发出勃勃生机。

所有的花中,我犹爱白玉兰,喜欢她玉石般莹润的白,喜欢它发出的淡淡幽香,不浓烈张扬,大方典雅,幽幽的,在灰色的世界中绽放出亮丽的色彩。 阿来说过,我不能忍受自己对置身的环境一无所知。有人认为这是狂妄的话,他却认为这是谦逊的话。既然我们身处如此开阔敞亮的自然界,为什么不试图以谦逊的姿态进入它、学习它呢?阿来认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尽力去了解这个世界。于是,我们有幸读到这本与众不同的小书。 成都的物产丰富,享有天府之国美誉,花草树木在这里竞相绽放,正如杜甫诗云: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尽管我未曾去过成都这个城市,但是最近所读的阿来的《草木的理想国》让我走入成都这个城市的某处跳动的脉搏。尽管未能亲临其处,但是通过读书也仿佛置身于一曲最为优雅动人的草木圆舞曲。作为一部现当代文学作品,这是我迄今为止读到的比较另类的一种表达手法。里面没有太多人为因素的干扰;里面没有太多都市喧嚣的嘈杂;里面没有太多令人心烦意乱的杂物,里面唯有一片清新的红花绿叶将你我紧紧拥抱。对作者而言,他便是以一个当局者的身份静观着这些成都的生灵。生活在如此的一个不断发展的大都

《光明共和国》读后感1000字

《光明共和国》读后感1000字 人类社会早已步入“成人社会”,却在诸多冲突中爆裂出耄耋之象,如战争阴影、环境问题、权利危机。在老子看来,婴儿社会应是人类社会的理想型态,《道德经》中对婴儿哲学有具体阐述,“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第10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傫傫兮,若无所归。”(第20章)、“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第49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第55章)。《光明共和国》这部小说则是一篇关于人类社会的醒世寓言,作者安德烈斯·巴尔瓦以魔幻现实主义的叙述方式为我们展现了成人世界对童年世界的挤压、逼迫与消灭。小说笔调沉重冷峻,风格潮湿黏稠,但内容却又异常迷人,仿佛是圣克里斯托瓦尔郊区的那片茫茫森林,隐藏着未知的风景,甚至是奇妙的危险。 书中说,“童年比虚构更强大”。圣克里斯托瓦尔的那三十二个孩子被成人社会所追捕,不得已转移到城市下水道。他们在宽敞开阔的地下空间,为自身构筑了一个孩子们的理想国——光明共和国。 这座儿童视点的乌托邦,是那三十二孩子为了逃避成人世界的规则与制度,为自己建立的新秩序,创造的新世界。但成人世界就是时刻在看着你的“老大哥”,他们不允许习以为常的规则被冒犯,不允许运转良好的制度被僭越。于是,市政府、警察局与社会事务局以恢复社会秩序为名,展开了一场成人社会对儿童社会的搜捕,毋宁说是围剿与猎杀。 面对成人世界的掠夺与侵犯、“规训与惩罚”,拒绝被收编的孩子们从城市中逃遁,从森林中消失,从地上转移到地下。读后感m当成人世界的势力范围亦尾随而至时,强者对弱智不作理解姿态的倾轧导致了“悲剧的诞生”——三十二个孩子溺水而死。正如作者清醒地指

《理想国》读后感1500字

《理想国》读后感1500字《理想国》是一部政治学经典,但在读这本书时,我的思维常常在字里行间悄悄的远行,所以有时候不得不停下来想想自己的思维跑到了哪里,是怎样跑的。这本书不是很容易读懂的,在细读起来总是觉得在和先哲对话时少了那份开阔与气度,多了些唯唯诺诺,人云亦云,很想用自己的话去理解去探索可那毕竟是一道很漫长且艰辛的路,所以我将慢慢的前行,那样收获的也许才更多。 在《理想国》里苏格拉底刚开始讨论的话题就是“正义”问题。正义真的是一个很难解答的问题,有时想与其长期的在屋里思索理念上的正义还不如做一件正义的事,为一些不公发发自己的声音来的更为实际。也许这是浮躁也许这也是心虚,因为正义千百年来许多人都未明白,仿佛自己能恍然若悟的几率也很小。但我却相信自己和柏拉图一样,对正义有着强烈的憧憬与向往!可他认为绝对的正义在神那里,作为一个唯心主义者这是一个很好的答案。而对于自己甚至对于整代中国人来说缺乏信仰总是让我们有时候焦虑、孤寂、无所适从,不知未来、过去,甚至不明白现在。柏拉图最后说“让我们永远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我很喜欢,也许理解不同但真的很喜欢因为有了自己别样的感触。 柏拉图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学家也是一位哲学家,其哲学智慧尽管没有专门的哲学专着,但却几乎体现在他的每部着作当中。不论是从早期的《理想国》,过渡阶段的《政治家》还是思想有了较大转变的《法律篇》,都闪耀着西方哲人的智慧之光。 在哲学上,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唯心主义,成为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始祖。他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在阅读《理想国》这本书时,柏拉图的一个主导的观念及其对话

的起点就是:理念本身是实在的,感知、具象与经验的都是虚幻的。比如说,在书中就柏拉图与大家辩论的缘起正义而言,什么是正义?苏格拉底的对手给出了正义的多种解答,诸如传统的仰或当时流行的:正义是有话实说、欠债还钱、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帮助朋友,伤害敌人等,这些都是正义的具体事例,正如现在问我们一样我们总会回答成正义的人或正义的事。因为他认为真正的知识是理念,不是存在于客观可见的物体之中的。而其哲学观点可以简单的总结为认为理念是事物的永恒不变的“范型”,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意识之外的实体。感性的具体事物是不真实的,它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这些都在《理想国》的正义论与洞穴理论部分得到了很好的阐释。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他的理论是典型的唯心主义,但作为一个智者与先驱他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一个人的哲学观对其理论有着很大的影响,其理论也随处可以看到其哲学观。在《理想国》里柏拉图的这种理念说对其在辩论中思维的展开、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是这本书对话的起点也是其中的一个主导观念。在看这本书时我常想起中国的哲学问题,想起另一位的哲学大师王明,也许他们观点什么的相关的真的很少,也许唯一的关联就是他们都被称作唯心主义,而唯心主义在过去思维里,在我们从小被教导或明或暗的教导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时,我们对唯心主义也许不是厌恶反对但至少也退而远之,不敢亲近,就如王明大家很多人也许只知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句话。这句话充满了诗意与人生很难理解的韵味,可这句话也是我们在哲学上所批判的。而真正的进一步知道王明是余秋雨的书里提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