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一次函数》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一次函数》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一次函数》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19.2一次函数》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函数:①y =x ;②y =;③y =;④y =2x +1,其中一次函数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2.一列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一列慢车从乙地开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两车离乙地的路程s (千米)与行驶时间t (小时)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甲、乙两地的路程是400千米

B. 慢车行驶速度为60千米/小时

C. 相遇时快车行驶了150千米

D. 快车出发后4小时到达乙地

3.已知一次函数,若随着的增大而减小,则该函数图象经过( )

(A )第一、二、三象限 (B )第一、二、四象限

(C )第二、三、四象限 (D )第一、三、四象限

4.一次函数b kx y +=,当3-≤x ≤1时, y 的取值范围为1≤y ≤9,则k ·b 的值为( )

A .14

B .6-

C .4-或21

D .6-或14

5.若y =x +2﹣3b 是正比例函数,则b 的值是( ).

A .0

B .32

C .-32

D .-2

3 6.下图中表示一次函数n mx y +=与正比例函数mnx y

=(m ,n 是常数,且mn ≠0)

图像的是( ).

7.一次函数y 1=kx +b 与y 2=x +a 的图象如图,则下列结论:①k <0;②a >0:③b >0;④x <2时,kx +b <x +a 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1 B.2 C.3 D.4

二、填空题

8.已知:一次函数y k x b =+的图像平行于直线1y x =-+,且经过点(0,-4),那么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

9.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像与正比例函数13

y x =交于点A ,并与y 轴交于点(0,4)B -,△AOB 的面积为6,则kb = 。

10.一次函数y=(-2a -5)x +2中,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11.直线y =-2x +m +2和直线y =3x +m -3的交点坐标互为相反数,则m =______。

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x +2交x 轴于点A ,交y 轴于点A 1,若图中阴影部分的三角形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从左往右第4个阴影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第2017个阴影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

三、解答题

13.如图,点A 、B 、C 的坐标分别为(﹣3,1)、(﹣4,﹣1)、(﹣1,﹣1),将△ABC 先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A 1B 1C 1;再将△A 1B 1C 1沿y 轴翻折180°,得△A 2B 2C 2;.

(1)画出△A 1B 1C 1和△A 2B 2C 2;(2)求直线A 2A 的解析式.

14.已知: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300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其中甲到B 地后立即返回,下图是它们离各自出发地的距离y(千米)与行驶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

(1)求甲车离出发地的距离y(千米)与行驶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当它们行驶到与各自出发地的距离相等时,用了小时,求乙车离出发地的距离y (千米)与行驶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在(2)的条件下,求它们在行驶的过程中相遇的时间.

15.如图,直线的解析表达式为,且与轴交于点.直线经过点、,直线,交于点.

(1)求点的坐标;

(2)求直线的解析表达式;

(3)求的面积;

(4)在直线上存在异于点的另一个点,使得与的面积相等,求点的坐标.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①y=x是一次函数,故①符合题意;

②y=是一次函数,故②符合题意;

③y=自变量次数不为1,故不是一次函数,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y=2x+1是一次函数,故④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是一次函数的个数有3个.

故选C.

2.C

【解析】根据函数的图象中的相关信息逐一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

解:观察图象知甲乙两地相距400千米,故A选项正确;

慢车的速度为150÷2.5=60千米/小时,故B选项正确;

相遇时快车行驶了400-150=250千米,故C选项错误;

快车的速度为250÷2. 5=100千米/小时,用时400÷100=4小时,故D选项正确.

故选C.

3.B

【解析】

试题分析:∵一次函数,若随着的增大而减小,∴k<0,∴-k>0,∴此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

4.D

【解析】∵因为该一次函数y=kx+b,当-3≤x≤1时,对应y的值为1≤y≤9,由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可知若该一次函数的y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有x=-3时,y=1,x=1时,y=9;

则有1=-3k+b, 9=k+b,

解之得k=2, b=7 ,

∴k?b=14.

若该一次函数的y值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有x=-3时,y=9,x=1时,y=1;

则有9=-3k+b, 1=k+b,

解之得 k =-2, b =3 ,

∴k ?b =-6,

综上:k ?b =14或-6.

故选D .

5.B

【解析】由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可得:2-3b =0,

解得:b =3

2 . 故选B .

6.C

【解析】①当mn >0,正比例函数y =mnx 过第一、三象限;m 与n 同号,同正时y =mx +n 过第一、二、三象限,故A 错误;同负时过第二、三、四象限,故D 错误;

②当mn <0时,正比例函数y =mnx 过第二、四象限;m 与n 异号,m >0,n <0时y =mx +n 过第一、三、四象限,故B 错误;m <0,n >0时过第一、二、四象限.C 正确

故选C .

7.B .

【解析】

试题分析:∵直线=kx +b 过第一、二、四象限,∴k <0,b >0,所以①③正确;∵直线y 2=x +a 的图象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下方,∴a <0,所以②错误;当x >3时,kx +b <x +a ,所以④错误.

故选B .

8.y =﹣x ﹣4.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一次函数y k x b =+的图象平行于直线y =﹣x +1,所以k =﹣1,

∵y k x b =+经过点(0,﹣4),

∴b =﹣4,

∴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4.

故答案是y =﹣x ﹣4.

9.4或203

-

.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根据三角形AOB 的面积为6,求出A 1、A 2的坐标,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即可.

试题解析:如图:

∵三角形AOB 的面积为6, ∴12

A 1E ?O

B =6, ∵OB =4,

∴A 1E =3,

代入正比例函数y =13

x 得,y =1,即A 1(3,1), 设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kx +b ,则,

413b k b

-+???==,解得,k =53,b =-4,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53

x -4; 同理可得,一次函数的另一个解析式为y =-x -4;

∴kb =4或203-

10.a >-52

【解析】试题解析:一次函数y=(-2a -5)x +2中,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则: 250,a --<

解得: 5.2

a >- 故答案为: 5.2a >-

11.-1.

【解析】

试题分析:把两个直线方程联立方程组,求出它们的解,根据互为相反数可求出m的值.

试题解析:由

22

33

y x m

y x m

=-++

=+-

?

?

?

得:x=1

所以y=-1.

故m=-1.

12.128,

【解析】【分析】根据等腰直角三角的性质以及直线上的点的坐标满足直线解析式,根据直线y=x+2即可表示出每一个阴影三角形的直角边长,然后表示出三角形的面积,从中发现规律用来解题即可.

【详解】当x=0时,y=x+2=2,

∴OA1=OB1=2;

当x=2时,y=x+2=4,

∴A2B1=B1B2=4;

当x=2+4=6时,y=x+2=8,

∴A3B2=B2B3=8;

当x=6+8=14时,y=x+2=16,

∴A4B3=B3B4=16.

∴A n+1B n=B n B n+1=2n+1,

∴S n+1=×(2n+1)2=22n+1,

当n=3时,S4=22×3+1=128;当n=2016时,S2017=22×2016+1=24033.

故答案为:128;.

13.(1)见解析;(2)

【解析】分析:(1)将△ABC的三个顶点分别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新的对应点,顺次连接得△A1B1C1;再从△A1B1C1三个顶点向y轴引垂线并延长相同单位,得到新的对应点,顺次连接,得△A2B2C2;

(2)设直线A2A的解析式为y=kx+b,再把点A(﹣3,1),A2(3,﹣1)代入,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它的解析式.

详解:(1)如图所示:△A1B1C1,△A2B2C2即为所求;

(2)设直线A2A的解析式为y=kx+b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目录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1) 第一章有理数(1)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3)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4)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初步(5) 七年级数学(下)知识点(6)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6)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8) 第七章三角形(9)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2)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3)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3) 八年级数学(上)知识点(14)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14) 第十二章轴对称(15) 第十三章实数(16)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17) 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18) 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19) 第十六章分式(19)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20)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21) 第十九章四边形(22)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3) 九年级数学(上)知识点(24) 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24)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根式(25) 第二十三章旋转(26) 第二十四章圆(27)

第二十五章概率(28) 九年级数学(下)知识点(30) 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30) 第二十七章相似(32)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33) 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34) 1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②???????????????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人教版初中数学代数式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代数式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有() ①若 x2+kx+25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 k 的值等于 10; ②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③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的各边中点,构成的四边形是菱形; ④黄金分割比的值为≈0.618. A.0 个B.1 个C.2 个D.3 个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完全平方式的定义,黄金分割的定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即可一一判断; 【详解】 ①错误.x2+kx+25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 k 的值等于±10 ②正确.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可以推出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即可判断是平行四边形; ③错误.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的各边中点,构成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④正确.黄金分割比的值为≈0.618;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完全平方式的定义,黄金分割的定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 2.观察等式:2+22=23-2;2+22+23=24-2;2+22+23+24=25-2;已知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250、251、252、、299、2100,若250=a,用含a的式子表示这组数的和是() A.2a2-2a B.2a2-2a-2 C.2a2-a D.2a2+a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等式:2+22=23-2;2+22+23=24-2;2+22+23+24=25-2,得出规律:2+22+23+…+2n=2n+1-2,那么250+251+252+…+299+2100=(2+22+23+…+2100)-(2+22+23+…+249),将规律代入计算即可.【详解】 解:∵2+22=23-2; 2+22+23=24-2; 2+22+23+24=25-2; …

初中数学教材章节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一章有理数 1、正数和负数 2、有理数(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 3、有理数的加减法(加法法则、交换律、结合律) 4、有理数的乘除(倒数、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5、有理数的乘方(幂、近似数)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1、整式(单项式、多项式) 2、整式的加减(同类项、合并同类项)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从算式到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等式的性质) 2、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3、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去分母 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第四章几何图形的初步 1、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三视图、点线面体) 2、直线、射线、线段(相交) 3、角(度、分、秒、角的比较与运算、角平分线、余角、补角) 4、课题设计-设计制作长方形形状的包装纸盒 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相交线(邻补角、对顶角、垂线、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平行线及其判定(3个判定) 3、平行线的性质(3个性质、命题、定理、证明) 4、平移 第六章实数 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 2、立方根; 3、实数(无理数)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有序数对、坐标系、原点、横轴、纵轴) 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位置、平移)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组 2、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4、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第九章不等式 1、不等式(解集、不等式的性质3个) 2、一元一次不等式 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统计调查(全面调查、抽样调查、简单随机抽样) 2、直方图(组距、频数); 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人教版初中数学代数式知识点总复习

人教版初中数学代数式知识点总复习 一、选择题 1.已知:()()22x 1x 32x px q +-=++,则p ,q 的值分别为( ) A .5,3 B .5,?3 C .?5,3 D .?5, ?3 【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可以将等式左边展开和等式右边对照,根据对应项系数相等即可得到p 、q 的值. 【详解】 由于()()2x 1x 3+-=2x 2-6x+x-3=2 x 2-5x-3=22x px q ++, 则p=-5,q=-3, 故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根据对应项系数相等求解是关键.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2222x y x xy y -=-- B .224a a a += C .226a a a ?= D .()2224xy x y = 【答案】D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积的乘方法则、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完全平方公式分别化简求出答案. 【详解】 解:A.、()2222x y x xy y -=-+,故本选项错误; B.、2222a a a +=,故本选项错误; C.、224a a a ?=,故本选项错误; D 、 ()2224xy x y =,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合并同类项、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乘法、完全平方公式,熟练掌握相关的计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232235x y xy x y += B .()323626ab a b -=-

C .()22239a b a b +=+ D .()()22 339a b a b a b +-=-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积的乘方,完全平方公式以及平方差公式分别化简即可. 【详解】 A .22x y 和3xy 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故该选项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 B .()323628ab a b -=-,故该选项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 C .()2 22396a b a ab b +=++,故该选项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 D .()()22339a b a b a b +-=-,故该选项计算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合并同类项、幂的运算性质以及乘法公式,熟练掌握相关公式及运算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下列各式中,计算正确的是( ) A .835a b ab -= B .352()a a = C .842a a a ÷= D .23a a a ?=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别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幂的乘方法则以及同底数幂除法法则解答即可. 【详解】 解:A 、8a 与3b 不是同类项,故不能合并,故选项A 不合题意; B 、()326a a =,故选项B 不合题意; C 、844a a a ÷=,故选项C 不符合题意; D 、23a a a ?=,故选项D 符合题意. 故选:D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幂的运算性质以及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将正整数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排列下去,若有序实数对(n ,m )表示第n 排,从左到右第m 个数,如(4,2)表示9,则表示58的有序数对是( )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规律探索性问题

规律探索性问题中考二轮专题复习: 龙明腾普定第二中学 数与式变化规律第一部分一、专题诠释通过观规律探索型题是根据已知条件或题干所提供的若干特例,察、类比、归纳,发现题目所蕴含的数字或图形的本质规律与特征的一类探索性问题。这类问题在素材的选取、文字的表述、题型的设计等方面都比较新颖新。其目的是考查学生收集、分析数据,处理信息逐渐成为中考数的能力。所以规律探索型问题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学的热门考题。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探索发现有关数学对象所具规律探索型问题是指在一定 条件下,有的规律性或不变性的问题,它往往给出了一组变化了的数、式子、图形或条件,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分析、猜想来探索规律.它体现了“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考察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观察、联想、归纳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题型可涉及填空、选择或解答.。三、教法学法的选择运用 教法:根据大纲和教材说明的要求,数学教学要体现创建问题情景,构建数学模型,探究结论和实践推行应用的宗旨出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将利用探究法、观察法、猜想法、归纳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归纳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上述方法能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

学法:在教师的引导、组织和合作下,以学生主动观察、类比,分组讨论的学习方法,通过步步探究地进行学习。这样就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目的,充分让学生感受课堂上的主人翁意识。 四、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目的是丰富学生的感知对象,加大课程的信息量,促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考点精讲 考点一:数与式变化规律 通常根据给定一列数字、代数式、等式或者不等式,然后写出其中蕴含的一般规律,一般解法是先写出数式的基本结构,然后通过比较各式子中相同的部分和不同的部分,找出各部分的特征,改写成要求的规律的形式。 例题精

人教版初中数学中考经典好题难题有答案

数学难题 一.填空题(共2小题) 1.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BC=.第一次将纸片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与BD交于点O1;O1D的中点为D1,第二次将纸片折叠使点B与点D1重合,折痕与BD交于点O2;设O2D1的中点为D2,第三次将纸片折叠使点B与点D2重合,折痕与BD交于点O3,….按上述方法折叠,第n次折叠后的折痕与BD 交于点O n,则BO1=_________,BO n=_________.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3,0),B(0,1),形状相同的抛物线C n(n=1,2,3,4,…)的顶点在直线AB上,其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依次为2,3,5,8,13,…,根据上述规律,抛物线C2的顶点坐标为_________;抛物线C8的顶点坐标为_________. 二.解答题(共28小题) 3.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2x+2﹣k=0(k≥1). (1)求证: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 (2)当k取哪些整数时,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均为整数. 4.已知:关于x的方程kx2+(2k﹣3)x+k﹣3=0. (1)求证:方程总有实数根; (2)当k取哪些整数时,关于x的方程kx2+(2k﹣3)x+k﹣3=0的两个实数根均为负整数?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直线l:沿x轴翻折,得到一条新直线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将抛物线C1:沿x轴平移,得到一条新抛物线C2与y轴交于点D,与直线AB交于点E、点F. (1)求直线AB的解析式; (2)若线段DF∥x轴,求抛物线C2的解析式; (3)在(2)的条件下,若点F在y轴右侧,过F作FH⊥x轴于点G,与直线l交于点H,一条直线m(m不过△AFH的顶点)与AF交于点M,与FH交于点N,如果直线m既平分△AFH的面积,又平分△AFH的周长,求直线m的解析式. 6.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4)x﹣4m=0,其中0<m<4. (1)求此方程的两个实数根(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2)设抛物线y=﹣x2+(m+4)x﹣4m与x轴交于A、B两点(A在B的左侧),若点D的坐标为(0,﹣2),且AD?BD=10,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已知点E(a,y1)、F(2a,y2)、G(3a,y3)都在(2)中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含有y1、y2、y3,且与a无关的等式?如果存在,试写出一个,并加以证明;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7.点P为抛物线y=x2﹣2mx+m2(m为常数,m>0)上任一点,将抛物线绕顶点G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新图象与y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上方),点Q为点P旋转后的对应点. (1)当m=2,点P横坐标为4时,求Q点的坐标; (2)设点Q(a,b),用含m、b的代数式表示a; (3)如图,点Q在第一象限内,点D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C为OD的中点,QO平分∠AQC,AQ=2QC,当QD=m时,求m的值. 8.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x+c=0有实数根,且c为正整数. (1)求c的值; (2)若此方程的两根均为整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x2﹣4x+c与x轴交于A、B两点(A在B 左侧),与y轴交于点C.点P为对称轴上一点,且四边形OBPC为直角梯形,求PC的长; (3)将(2)中得到的抛物线沿水平方向平移,设顶点D的坐标为(m,n),当抛物线与(2)中的直角梯形OBPC只有两个交点,且一个交点在PC边上时,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 9.如图,已知AD为△ABC的角平分线,EF为AD的垂直平分线.求证:FD2=FB?FC. 10.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EF是AD的垂直平分线.

初中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有理数 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0p q ,p (p q ≠为整数且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②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 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或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0a (a )0a (0)0a (a a ???<-≥=)0a (a )0a (a a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0,那么的倒数是;若ab=1? a 、b 互为倒数;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a a 1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 )+c=a+(b+c ).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 )c=a (bc ); (3)乘法的分配律:a (b+c )=ab+ac .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无意义即0 a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人教版初中数学专题复习---分式知识点和典型例习题

第十六章分式知识点和典型例习题 【知识网络】 【思想方法】 1.转化思想 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应用非常广泛,运用转化思想能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把生疏的问题转化为熟悉问题,本章很多地方都体现了转化思想,如,分式除法、分式乘法;分式加减运算的基本思想: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从而得到分式方程的解等. 2.建模思想 本章常用的数学方法有:分解因式、通分、约分、去分母等,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构建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模型———求解———解释解的合理性”的数学化过程,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思想,对培养通过数学建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3.类比法 本章突出了类比的方法,从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及分数的运算法则类比引出了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及分式的运算法则,从分数的一些运算技巧类比引出了分式的一些运算技巧,无一不体现了类比思想的重要性,分式方程解法及应用也可以类比一元一次方程. 第一讲 分式的运算 【知识要点】1.分式的概念以及基本性质; 2.与分式运算有关的运算法则 3.分式的化简求值(通分与约分) 4.幂的运算法则 【主要公式】1.同分母加减法则:()0b c b c a a a a ±±=≠ 2.异分母加减法则:()0,0b d bc da bc da a c a c ac ac ac ±±=±=≠≠; 3.分式的乘法与除法:b d bd a c ac ?=,b c b d bd a d a c ac ÷=?= 4.同底数幂的加减运算法则:实际是合并同类项 5.同底数幂的乘法与除法;a m ● a n =a m+n ; a m÷ a n =a m-n 6.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a b)m = am bn , (am)n= a mn 7.负指数幂: a -p =1 p a a 0 =1

人教版初中数学思维导图(最新整理)

初中数学思维导图 姓名:班级:学号: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有理教 1.1正数和负数 1.2有理数 1.2.1有理数 1.2.2数轴 1.2.3相反数 1.2.4绝对值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1.3.1有理数的加法 1.3.2有理数的减法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1.4.1有理数的乘法 1.4.2有理数的除法 1.5有理数的乘方 1.5.1乘方 1.5.2科学记数法 1.5.3近似数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2.1整式 2.2整式的加减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从算式到方程 3.1.1一元一次方程 3.1.2等式的性质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第四章几何初步 4.1几何图形 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4.1.2点、线、面、体 4.2直线、射线、线段 4.3角 4.3.1角 4.3.2角的比较与运算 4.3.3余角和补角 4.4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相交线 5.1.1相交线 5.1.2垂线 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5.2平行线及其判定 5.2.1平行线 5.2.2平行线的判定 5.3平行线的性质 5.3.1平行线的性质 5.3.2命题、定理、证明 5.4平移 第六章实数 6.1平方根 6.2立方根 6.3实数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7.1平面直角坐标系 7.1.1有序数对 7.1.2平面直角坐标系 7.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7.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7.2.2用坐标表示平移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8.1二元一次方程组 8.2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8.4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不等式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9.1.2不等式的性质 9.2一元一次不等式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0.1统计调查 10.2直方图 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三角形的边

(完整word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超全)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思维导图 ?????????????????? ??????????????????????????????????????????????????????????????????????????????作图基本性质定义平移错误的命题假命题—公理,定理—正确的命题真命题—命题—命题与定理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判定,则,推论:若已知直线平行,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平行公理”表示的两条直线平行,用“—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定义平行线同旁内角内错角同位角三线八角所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垂直对顶角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相交线线行平与线交相)()(321321//////a //)(c a c b b

第六章 实数 思维导图 ???????????????????????????????????????????????????????????????????????????????????????????????????????????????????????????????????????????????相同法则、运算律与有理数实数的运算性质、运算、倒数与有理数相同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性质及运算负无理数正无理数 无理数负有理数正有理数有理数分类实数—用定义和计算器求—求法的立方根是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正数的立方根是负数性质定义立方根(开立方)—用定义和计算器求—求法的平方根是负数没有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性质定义平方根双重非负性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的算术平方根是的算术平方根是正数性质定义算术平方根平方根(开平方)实数0000000a a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有理数找规律专题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

有理数找规律专题 1.观察下面的每列数,按某种规律在横线上适当的数。 (1)-23,-18,-13,______,________; ; (2)2345,,,8163264 --,_______,_________; 2.有一组数:1,2,5,10,17,26,.....,请观察这组数的构成规律,用你发现的规律确定第8个数为__________. 3.观察下列算式:21=2,22 =4,23 =8,24=16,25 =32,26=64,27=128,通过观察,用你所发现的规 律确定22011的个位数字是( ) A. 2 B. 4 C. 6 D. 8 4.一根lm 长的绳子,第一次剪去一半,第二次剪去剩下的一半,如此剪下去,第六次后剩下的绳子的长度为( ) A.31()2m B. 51()2m C. 61()2m D. 121()2m 5.下面一组按规律排列的数:1,2,4,8,1 6.......,第2011个数应是( ) A. 22011 B. 22011-1 C.22010 D .以上答案不对 6.观察,寻找规律 (1) 0.12=________,12=_________,102=__________,1002=___________; (2)0.13=_________,13=_________,103=__________,1003=___________; 观察结果,你发现什么了? 7.观察下列三行数: 第一行:-1,2,-3,4,-5…… 第二行:1,4,9,16,25,…… 第三行:0,3,8,15,24,…… (1)第一行数按什么规律排列? (2)第二行、第三行分别与第一行数有什么关系? (3)取每行的第10个数,计算这三个数的和. 变式: 8.有规律排列的一列数:2,4,6,8,10,12,……它的每一项可用式子2n(n 是正整数)表示. 有规律排列的一列数:1,-2,3,-4,5,-6,7,-8...... (1)它的每一项你认为可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 (2)它的第100个数是多少? (3)2012是不是这列数中的数?如果是,是第几个数? 9.如果对于任意非零有理数a,b 定义运算如下:a △b=ab +1,那么(-5)△(+4)△(-3)的值是多少? 10.如果规定符号※的意义是a ※b=ab a b +,求:2※(-3)※4的值. 11.先完成下列计算: 1×9+2=11;12×9+3=________;123×9 + 4=__________;……你能说出得数的规律吗?请你根据发现的算式的规律求出1234567×9 + 8的值.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数学规律探究题的解题方法

初中数学规律探究题的解法指导 靖安中学钱庆利 新课标中明确要求: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及所反映的规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根据一列数或一组图形的特例进行归纳,猜想,找出一般规律,进而列出通用的代数式,称之为规律探究。规律探索试题是中考中的一棵常青树,一直 受到命题者的青睐,主要原因是这类试题没有固定的形式和方法,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概括、推理、判断等探索活动来解决问题 一、数式规律探究 通常给定一些数字、代数式、等式或不等式,然后猜想其中蕴含的规律,反映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归纳、抽象、概括能力。一般解法是先写出数式的基本结构,然后通过横比(比较同一等式中不同部分的数量关系)或纵比(比较不同等式间相同位置的数量关系)找出各部分的特征,改写成要求的格式。数式规律探究是规律探究问题中的主要部分,解决此类问题注意以下三点: 1.一般地,常用字母n表示正整数,从1开始。 2.在数据中,分清奇偶,记住常用表达式。 正整数…n-1,n,n+1…奇数…2n-3,2n-1,2n+1,2n+3…偶数…2n-2,2n,2n+2… 3.熟记常见的规律 ① 1、4、9、16......n2② 1、3、6、10…… (1) 2 n n+ ③ 1、3、7、15……2n -1 ④ 1+2+3+4+…+n= (1) 2 n n+ ⑤ 1+3+5+…+(2n-1)= n2 ⑥ 2+4+6+…+2n=n(n+1) ⑦ 12+22+32….+n2=1 6 n(n+1)(2n+1) ⑧ 13+23+33….+n3= 1 4 n2(n+1) 数字规律探究反映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解决此类问题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1.观察法 例1.观察下列等式:①1×1 2 =1- 1 2 ②2× 2 3 =2- 2 3 ③3× 3 4 =3- 3 4 ④4×4 5 =4- 4 5 ……猜想第几个等式为(用含n的式子表示) 分析:将等式竖排: ①1×1 2 =1- 1 2 观察相应位置上变化的数字与序列号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 第一章 有理数 1、有理数的分类: ①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 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 1;若ab=1? a、b 互为倒数 6、有理数的四则运算:(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 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 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为0;0与任何数相加都等于 任何数 (2)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有理数的乘法法则:①两个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0乘以任何一个数都等于0; ②多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负因数有偶数个时, 积为正数,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数,再把各个因数的绝对值相乘 (4)有理数的除法法则①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再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 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都得0; ②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7、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 b)c =a(bc ); (3)乘法的分配律:a (b+c)=ab+ac . 8、比较两个数的大小:(1)负数< 0 < 正数,任何一个正数都大于一切负数

人教版初中数学代数式技巧及练习题

人教版初中数学代数式技巧及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把四张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小长方形卡片(如图①)不重叠地放在一个底面为长方形(长为6cm ,宽为5cm )的盒子底部(如图②),盒子底面未被卡片覆盖的部分用阴影表示.则图②中两块阴影部分的周长之和等于( ) A .19cm B .20cm C .21cm D .22cm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图示可知:设小长方形纸片的长为a 、宽为b ,有:26a b +=(cm),则阴影部分的周长为:2(62)2(52)2(6)2(5)-+-+-+-b b a a ,计算即可求得结果. 【详解】 解:设小长方形纸片的长为a 、宽为b ,由图可知:26a b +=(cm), 阴影部分的周长为:2(62)2(52)2(6)2(5)-+-+-+-b b a a , 化简得:444(2)-+a b , 代入26a b +=得:原式=44?4×6=44?24=20(cm), 故选:B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整式加减的应用,关键分清图形②如何用小长方形纸片的长和宽表示. 2.下列各式中,运算正确的是( ) A .632a a a ÷= B .325()a a = C .223355= D 632=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利用同底数幂的除法、幂的乘方、二次根式的加法和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计算. 【详解】 解:A 、a 6÷a 3=a 3,故不对; B 、(a 3)2=a 6,故不对;

C、22和33 不是同类二次根式,因而不能合并; D、符合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正确. 故选D. 3.如图,由4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若大正方形面积是9,小正方形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为a,较短直角边为b,则ab的值是() A.4 B.6 C.8 D.10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勾股定理可以求得a2+b2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然后求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即可得到ab的值. 【详解】 解: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2+b2=9,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1 2 ab×4=9﹣1=8, 即:ab=4. 故选A. 考点:勾股定理. 4.如果多项式4x4+ 4x2+A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A不可能是().A.1 B.4 C.x6D.8x3【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完全平方式的定义,逐一判断各个选项,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4x4+ 4x2+1=(2x+1)2, ∴A=1,不符合题意, ∵4x4+ 4x2+ 4不是完全平方式, ∴A=4,符合题意, ∵4x4+ 4x2+x6=(2x+x3)2,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各册知识框架图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第一章、有理数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初步 七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 正无理数无理数????????????????? --???---)()32,21()32,21()()3,2,1()3,2,1,0(无限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整数负分数正分数小数分数负整数自然数整数有理数、、 ??? ? ??? ??????实数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六章、实数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八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第十一章:三角形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 收 集 数 据 描 述 数 据 整 理 数 据 分 析 数 据 得 出 结 论

第十三章、轴对称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 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n m n m a a a +=?(m,n 都是正数) 2.. 幂的乘方法则:mn n m a a =)((m,n 都是正数) ???-=-).(), ()(,为奇数时当为偶数时当一般地n a n a a n n n 3. 整式的乘法 (1) 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是通过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4.平方差公式: 2 2))((b a b a b a -=-+ 5.完全平方公式: 2 222)(b ab a b a +±=±

人教版初中数学中考模拟试题

人教版初中数学中考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个小题3分,满分30分) 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2a+a=3a2 B、 C、(3a2)3=9a6 D、a2?a3=a5 2.下列二次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A、 B、 C、 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负数和零没有平方根 B、的倒数是2002 C、 是分数D、0和1的相反数是它本身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 A、 B、 C、 D、 5.一元二次方程2x2-4x+1=0根的情况是() 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没有实数根 D、无法确定 6.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B、相邻的两个角都互补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C、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D、三点确定一个圆 7.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3x与y=图象大致是 8.两圆的半径分别为3cm和4cm,且两圆的圆心距为7cm,则这两圆听位置关系是() A、相交 B、外切 C、内切 D、相离 9.我省为了解决药品价格过高的问题,决定大幅度降低药品价格,其中将原价为a元的某种常用药降价40%,则降价后此格为() A、 B、 C、60%a元 D、40%a元 人员经理厨师会 计服务员 人数 1 2 1 3 工资 数 1600 600 520 340 ()

A、340 520 B、520 340 C、340 560 D、560 340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20分) 11.计算:∣-5∣-3=。 12.我国陆地面积约为9600000平方千米,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平方千米。 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13.分解因式:a2-2ab+b2-1= 。 14.计算: 15.已知:如图,∠ACB=∠DBC,要使△ABC≌△DCB,只需增加的一个条件是(只需填写一个你认为适合的条件) 16.如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四边形是。 17.已知梯形的上底长为3cm,下底长为7cm,则此梯形中位线长为 cm. 18.在半径为9cm的圆中,60°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为 cm. 19.某细胞直径为0.0000145mm,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mm 20.一组数据:3,5,9,12,6的极差是 三、(本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21.计算: 22.解不等式组并解 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3.如图,在△ABC中,∠C=30°,∠BAC=105°,AD⊥BC,垂足为D,AC=2cm,求BC的长(答案可带根号) 24.如图,A、B是两个蓄水池,都在河流a的同旁,为了方便灌溉作物,要在河边建一个抽水站,将河水送到A、B两池,问该站建在河边哪一点,可使所修的渠道最短,试在图中画

人教版初中数学代数式经典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代数式经典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两个连接在一起的菱形的边长都是1cm ,一只电子甲虫从点A 开始按ABCDAEFGAB…的顺序沿菱形的边循环爬行,当电子甲虫爬行2014cm 时停下,则它停的位置是( ) A .点F B .点E C .点A D .点C 【答案】A 【解析】 分析:利用菱形的性质,电子甲虫从出发到第1次回到点A 共爬行了8cm (称第1回合),而2014÷8=251……6,即电子甲虫要爬行251个回合,再爬行6cm ,所以它停的位置是F 点. 详解:一只电子甲虫从点A 开始按ABCDAEFGAB …的顺序沿菱形的边循环爬行,从出发到第1次回到点A 共爬行了8cm , 而2014÷8=251……6, 所以当电子甲虫爬行2014cm 时停下,它停的位置是F 点.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首先应找出图形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后直接利用规律求解.探寻规律要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善用联想来解决这类问题. 2.下列各计算中,正确的是( ) A .2323a a a += B .326a a a ?= C .824a a a ÷= D .326()a a =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就是同底数幂的计算法则 【详解】 解:A 、不是同类项,无法进行合并计算; B 、同底数幂乘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原式=5a ; C 、同底数幂的除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原式=6a ; D 、幂的乘方法则,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原式=6a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就是同底数幂的计算法则.在运用同底数幂的计算的时候首先必须将各幂的底数化成相同,然后再利用公式来进行计算得出答案.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

(完整版)初中数学思维导图完整版

初中数学思维导图完整版 、全等三角形思维导图 讪讪订」(sss ) 颇边(SAS } 甬边角(ASA) 甬笛迫(AAS) 角平分线上任音点到角前边的距曲相等 尺规择拘 往吏角(SKS) 边为角的对近.揭任至住(AAS ) 拢两的刊蛔 (ASA } 改两务 g 地(河 尸的近相等 对应角相等 史应中技、富和角平分税瞧 直枳梢 百前三角单 旦龄普通二角彩的判曲 法 斜 ( HL ) 全等三角形 已处]两边 店宜免(HL) 边为角的部辿 我已蛆边们对角(AAS ) 考察巍型 尸,知T?_留 找夹已皿的樗(A5A) 全等二痢形的判序 普遍三信形 全等二角形的性质

柚蛀角膨的对应角相等 相角形的X 寸应边成比例 柚CIZ 角形的对应高蔑的比等于相似比 相*1二角形的利阪中线的比警十柑似比 相1蛙玲形的触施堡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相似三角雁的周长比等于拇以比 相1以二角盼利斯枳比等干相比的平方 相*:C 角形具有佑谨性 定义 形状相同、对应角帽等、对成边成比例的笏形 比例 两个比值用等的式孑 相似 形状相同 对箱命相等 性质 对应边成比例 面积比妃对应边出值的平方 周氏比等于对应边之比 相似三角形的定乂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方法、相似比 表示方法 相似比 两沮对应成比例夹角瑁等 三边对应成比例 两询对应相善 具苗普通三翊形的判迳方湛 相似三角形的注康 相{以三角形的判定 普诵三角形 直角二笛形

一条直争边「斜W对稣比例

几何初步 1 线 几何初步和三信形 三角形 -焦*的忤庙 对顶角 内倍角 拜至百吒祐第三条青 传所截 同仿葡 平行线的峻和判定 司旁内角 平行公理8推论 锐舫三角形 裁二常形 到期三角形 枷 核边分芟 等艘三角形 吾谖三角形 三角形三边关系 二曲形的内外佑美蒙 81嵌 四、投影与视图思维导图 g 用光线照射物理,在某 正乂 个平面上彳昌到的影子 由平行的光线照 干仃投就 射防形成的投影 投影 牛 血p 把当 从一点发出的光线 力k 叩照射所形成的投影 亦町骂 与投影面垂直的光线 止1耕 照射所形成的投影 投影与视图 视点、视线和盲区 ■ "定义 从某f 角度观察物理所看到的图像 I 主视图 视图 三视图 俯视图 左视图 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 三角形相美定义和襟 接 角分类 角形分类 角 角的分类 免的I 十算就做 直蚯射城、蛆段定义 沔条直税料交 相交卖

人教版初中数学中考模拟试题

初中数学中考模拟题 一. 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 个小题3分,满分30分) 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2a+a=3a 2 B 、 94)9)(4(-?-=--C 、(3a 2)3=9a 6 D 、a 2?a 3=a 5 2.下列二次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 ) A 、22x B 、12+b C 、a 4 D 、x 1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负数和零没有平方根 B 、20021 的倒数 是2002 C 、2 2 是分数D 、0和1的相反数是它本身 4.二元一次方程组?? ?=+-=-10 1 2y x y x 的解是 ( ) A 、 ??? ==3 7 x y B 、 ?? ?? ?==311 319x y C 、 ???==28x y D 、???==7 3x y 5.一元二次方程2x 2-4x+1=0根的情况是 ( ) A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 、没有实数根 D 、无法确定 6.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 A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B 、相邻的两个角都互补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C 、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D 、三点确定一个圆 7.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3x 与 y=x 1 -图象大致是 8.两圆的半径分别为3cm 和4cm ,且两圆的圆心距为7cm ,则这两圆听位置关系是( ) A 、相交 B 、外切 C 、内切 D 、相离 9.我省为了解决药品价格过高的问题,决定大幅度降低药品价格,其中将原价为a 元的某种常用药降价40%,则降价后此格为 ( ) A 、元4.0a B 、 元6.0a C 、60%a 元 D 、40%a 元 10.某餐厅共有7名员工,所有员工的工 ( ) A 、340 520 B 、520 340 C 、340 560 D 、560 340 二. 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个 小题2分,共20分) 11.计算:∣-5∣-3= 。 12.我国陆地面积约为9600000平方千米,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平方千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